强化重点工程税收管理挖掘新的税收增长点

2024-11-04

强化重点工程税收管理挖掘新的税收增长点(通用3篇)

强化重点工程税收管理挖掘新的税收增长点 篇1

强化重点工程税收管理挖掘新的税收增长点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央及时推出了四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各级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相继启动实施,***局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多措并举强化重点工程税收管理,使之成为2010年新的税收增长点,一季度税收实现大幅度增长。具体措施是:

一、实行一户一档。严格按照工程项目建立健全档案资料,实行动态管理,按月申报纳税,将跟踪巡查发现申报异常的工程企业列为重点,强化日常管理。

二、制定管理办法。根据重点工程建设的特点,制定出台了《重点工程建设税收管理办法》,把建设资金的支出流向作为税源监控的重点,要求建筑安装企业结算时必须使用地税部门开具的正式发票,严防税款流失。

三、建立考核机制。对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细化到组,责任到人,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同时对税收管理员实行目标考核责任制,进行管理等级评定考核。

四、委托代扣代缴。主动上门加强与建设单位项目部的联系和协调,澄清各工期标段情况,积极委托建设单位代扣代缴税款。

五、共建和谐平台。分局领导定期与企业负责人座谈交流,了解企业在办税方面的服务需求,为纳税人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构建和谐征纳关系。

强化重点工程税收管理挖掘新的税收增长点 篇2

一、根植地方经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反映经济。经济发

展程度决定税收的规模和增长速度,经济结构决定税收增长的潜力;税收既反映经济发展的广度又体现经济运行的深度,衡量经济发展的成果,同时服务经济持续发展。随着县委县政府“三化、三集中”战略实施,**县域经济近几年来得到快速发展,工业化程度日益提高,城镇化步伐日益加快,财政收入日益增长,国税组织收入也一年上一个台阶,从完成各项税收收入总量看:2005年完成各项税收4322万元,2006年完成5584万元,2007年完成7204万元,2008年完成8608万元;从税收增幅看:2006年同比增长29%,2007年增长29%,2008年增长18%;从财政构成看,2007年起,国税收入首次超过地税,表明县域经济结构开始趋向合理,社会经济开始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税收收入的大幅增长,得益于工业强县、“三化三集中”战略的实施和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的鼎力支持和全体国税干部的共同努力。2009年受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全县经济下行明显,尤其对纺织、服装等严重依赖出口接单的外向型行业影响甚大,一季度入库各项税款1818.36万元,同比下降0.8%,组织收入形势严竣,国税部门必须冷静应对,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堵漏清欠,挖潜增收,强化管理,力争完成县委县政府年初下达任务,服务好地方经济发展。

二、立足科学管理,全面提高管理质量

(一)扎实做好税收基础工作。加强户籍管理,积极推动与工商、地税、统计部门的信息比对;加强发票管理,细化发票管理办法,以票管税,严格增值税专用发票限额审批管理和红字专用发票的开具管理,尤其加强对农副产品收购发票及异常发票的审核检查,拓展税控覆盖范围。

(二)实施税源科学管理。实施税源分类管理,对重点税源实行重点监控,对零星税源实行源泉控管综合管理,对非常规税源实行跟踪监控定期清理。一是加强对重点税源管理;二是加强对“五小企业”、专卖店、总代理商、药店、大型超市、摩托车、建材等进行专项检查,继续摸索棉花加工销售、服装生产加工、摩托车销售、石料等行业管理经验办法并逐步推广;三是加强对个体双定户管理,提高个体工商户达点率。

(三)强化税收分析,加大纳税评估力度。深化税收宏观分析,改进税收预测方式,增强组织收入的预见性,认真抓好月度、季度和收入分析工作,把握税源管理重点和潜力;注重税收微观分析,利用微观经济和税收数据开展针对企业层面的微观税负分析。税收分析的重点应放在重点税源企业、规模以上企业上,分析其税负率以及各项指标的变动状况,通过时间上的纵向比较,行业上的横向比较发现问题;做好税负综合分析,宏观税负分析与微观税负分析相结合,将税负明显偏低的企业提交管理部门进行纳税评估。要将税收分析环节前移,将经济税基纳入到税收分析中来。

(四)提高信息化程度,实行科学兴税。强化信息数据的应用意识,提高数据的分析应用效果;整合现有的各类应用系统,强化数据查询功能,尽可能满足国税机关和国税人员的工作需求,促进机关上下和系统内外的互动交流;做好金税三期的准备工作,优化税收管理流程,逐步实现认证、报税、申报比对、缴税、入库等办税事项网上办理;充分利用好“四位一体”互动机制平台,加强征收、管理、稽查、综合业务指导和信息安全维护等部门之间的联系,形成管理合力,使税收分析发布、税源监控反馈、纳税评估监督、税务稽查追究四个环节形成一个有机的管理链条。

(五)加强执法监督和责任考核。按照“以事定岗、以岗定责、权责相当”的原则,科学划分岗位职责,重组办税流程,细化、量化服务内容,形成清晰的岗责体系,将每一个细小的服务事项都落实到具体岗位上;实行严厉的问责问效制,按照“违规即追究、失职即问责”的原则,出台问责问效管理办法,解决税务人员责任意识淡薄、不履行或不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的行为;实施严明的业绩激励机制,每季度实施一次“季度之星”评比,评比结果与评先评优挂钩,以此激发干部提高服务质量的主观能动性。

(六)建立节约型机关,体现节俭办税。节俭做好公务接待,出台节约用电用水、节约办公耗材、节约使用车辆和电话费用的规章制度,要在全局形成“节约资源,人人有责”的良好道德风尚;加强财务监督,严格支出管理,跟踪核查经费支出情况,实行财务指标限额制;增强节约理财意识,提高科学理财水平。

三、以完善纳税服务为核心,构建和谐征纳关系

(一)创新服务手段。突出抓

好“窗口”建设,提高办税窗口服务质量,全面推行“一窗式”受理、“一户式”储存、“一站式”服务;加强税收政策宣传,深化纳税咨询辅导,切实减轻纳税人负担;深入了解纳税人生产经营情况,搜集纳税服务需求,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经营中和办税中的困难和问题,提升纳税服务水平;落实办税公开,大力推行办税“阳光作业”。以纳税人满意为第一标准,在办税程序

上求一个“简”字,在办税时间上求一个“快”字,在服务质量上求一个“优”字,在纳税服务上求一个“好”字。

(二)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加大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督查力度,促进政策落实到位;重视税收政策的调研,加强税收政策实施效果的调查研究和信息反馈。当前要认真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继续落实中央出台的一系列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衡较快发展的税收政策措施,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过程成为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的过程,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在此同时,坚持依法治税,加强税收征管,确保税收收入持续平稳增长,为地方政府有效地履行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提供财力保证。

四、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升队伍整体素质

强化重点工程税收管理挖掘新的税收增长点 篇3

一、顺应世界趋势,强化大企业税务服务长期以来,各国税务部门一直在探索如何高效利用有限的资源来更好地履行税务机关的使命。创新技术手段、在管理模式上对不同类型的纳税人实行分类管理、着重加强对大企业的税收服务已成为世界税务工作发展的大趋势。

一、顺应世界趋势,强化大企业税务服务

长期以来,各国税务部门一直在探索如何高效利用有限的资源来更好地履行税务机关的使命。创新技术手段、在管理模式上对不同类型的纳税人实行分类管理、着重加强对大企业的税收服务已成为世界税务工作发展的大趋势。在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兴起的同时,风险分析控制理论在税收领域也得到了广泛运用。

为探索我国现行税收体系下对大企业税务管理和服务的新模式,国家税务总局在2008年的机构改革中新组建了大企业税收管理司。该司是国家税务总局主管大企业税收管理和服务的职能部门,是我国为顺应国际潮流,实施分类和风险导向的税收管理模式而成立的。目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部门已设立大企业处(大企业税收管理服务处)作为具体执行机构。

2009年1月,国家税务总局首批确定了占我国企业税收20%左右的45户企业集团为总局定点联系企业。其中大型国有企业占三分之二,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占三分之一。所选企业一般规模和税收贡献较大,企业集团管理和决策相对集中,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有较大影响力,具有行业代表性和企业类型代表性,同时分支机构遍布全国或跨省市、跨国经营。在保持原有体制不变的基础上,总局大企业司正在探索如何对大企业提供增值服务与统筹管理,力争形成一个针对大企业层级服务与管理的统一窗口。大企业的税务申报、入库等事项仍然由原来的征管部门负责,但日常的税务检查、监控、风险评估,特别是税务审计则由大企业司(处)来完成。大企业司(处)同时还承担了企业应税诉求的处理,这相当于给大企业提供了一个直接与最高税务部门诉求的窗口。

把大企业的各类诉求集中在较高层级处理,既可及时解决税法透明度问题,又可保证各层级执行上的一致性,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便利。目前,税务总局正在探索建立大企业涉税诉求联席会议制度和跨层级工作协调组制度;大企业管理信息平台也在建设之中,目的是通过跨层级虚拟办公室实现扁平化管理,共享涉税信息,传递企业诉求,统一政策执行,部署工作任务。

大企业税务管理服务的新思路和方法主要有:改进服务方式方法,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管理环节前移,提前发现和预防税务风险;提高企业自我遵从度,从根本上解决大企业税务管理对象复杂、管理资源短缺的问题;针对企业各自面临的税务风险,制定差异化管理措施

和手段;关注企业重大经营决策、重要经营活动和重点业务流程中的制度性和决策性风险,有针对性地关注账务处理和会计核算等操作层面的风险。

二、企业为了发展,必须控制好税务风险

企业的税务风险主要是指企业的纳税行为不符合税法的规定,应纳税而未纳税或少纳税,从而面临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刑罚处罚以及声誉损害等风险。当然企业经营行为适用税法不准确,没有用足有关优惠政策而多缴纳了税款,承担了不必要的税收负担,同样属于税务风险。

一般而言,大企业能够运用最新的信息科技手段来从事管理,并且具备较为规范统一的内部管理制度与办事程序,合规、遵从的主观意愿相对较强。但从现实情况看,虽然许多大企业在不同程度上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或风险管理制度,但都偏重财务报表目标,而不太重视涉税合规目标。《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以及《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关注重点也是企业经营和财务报告方面的目标,缺乏税务合规方面的内容。加之大企业的经营领域涉及多个行业,通常跨区域或跨国经营,税务处理复杂,所以其税务风险比其他中小型企业要高得多。大企业的税务风险通常不是来自于做假账或者简单的账面差错,而是更多地来源于相关治理层和管理层的纳税态度和观念不正确、相关内部控制的缺失或不健全、经营目标和经营环境异常压力等诸多方面。

2008年,我国某上市公司在接受税务部门的例行检查时,被指上一年度的经营和纳税方面存在违规情况,税务部门随后对该公司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税务稽查。一段时间里,该公司遭到来自客户和众多股民的质疑,不仅公司的融资计划难以执行,公司的股价也接连下跌。近年来,国美、苏宁、创维、娃哈哈、中国平安等诸多国内知名公司都曾因税务风险防控不严而出现税收上的麻烦,企业经营和声誉都遭受了不小的损失。“甩不掉的影子”、“定时炸弹”等比喻,表达了一些大企业对税务风险的畏惧和无奈。集团企业如何加强税务管理、控制纳税风险,已成为摆在大企业财务总监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三、学习参照指引,构建税务风险防火墙

为加强对大企业的事前税务管理,提高纳税服务水平,引导大企业合理控制税务风险,国家税务总局于2009年5月5日发布了《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指引》参照美国《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和澳新4360风险管理框架作了一些创新尝试。《指引》与即将公布的“大企业纳税遵从风险评估”以及在评估基础上的“大企业纳税检查”共同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指引》是一部全新的系统管理规范,其目的在于引导大企业建立一套符合自身特点、能有效运行的内部税务风险管理体系,从而合理控制税务风险,依法履行纳税义务,避免因没有遵循税法可能遭受的法律制裁、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害。税务机关以参与企业制度建设的方式提前介入企业纳税管理环节,实现了税务管理环节的前移,可以辅导企业提前防范税务风险,变发现型控制为预防型控制。《指引》强调税务风险管理的特殊要素,弥补了现有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框架的不足,对企业建立一套顺应国际趋势的税务风险管理机制将

发挥巨大的促进作用。

《指引》重点从风险管理机构和岗位、风险识别和评估、风险应对策略和内部控制、信息与沟通4个方面,规范大企业事前税务管理,提高纳税服务水平,帮助大企业防控税务风险。首先,组织结构复杂的大企业应根据需要设立税务管理部门或岗位,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确保税务管理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企业税务部门应参与企业战略规划和重大经营决策的制定并跟踪、评估和监控相关税务风险。其次,企业应识别内部及外部风险因素,风险评估由企业税务部门协同有关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实施,也可聘请具有相关资质和专业能力的中介机构协助实施。第三,企业应根据税务风险评估的结果,考虑风险管理的成本和效益,在整体管理控制体系内制定税务风险应对策略,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合理设计税务管理的流程及控制方法,全面控制税务风险。第四,企业应建立税务风险管理的信息与沟通制度,明确税务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确保与管理

层和相关业务部门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反馈,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采取应对措施。

大企业依情况不同,对照《指引》构建税务风险防火墙的重点也是不同的。如没有税务部门建制的企业,首先要建立税务内控组织构架;而税务团队独立性欠缺的企业,则要建立岗位和内控制度的合理制衡;内控体系比较健全的大型跨国公司则要不断更新控制点,加

大监督评估力度,同时提高执行效率。

四、贯彻落实指引,享受大企业税务服务

税务机关不强制大企业实施《指引》,对没有实施《指引》的企业也不实行惩罚。但大企业是否实施《指引》将会直接影响到税务机关对企业的风险评价及其下一步管理措施的确

定。大企业如果按照《指引》要求实施,说明企业重视税务风险管理,同时也必将更好地防范和控制税务风险,税务机关可依此将企业评定为低风险纳税人并据此制定针对该企业的以服务为主的后续管理措施。如果不按《指引》要求实施或实施力度不够,而现有管理体系中又没有税务风险管理内容或内容不全面,则企业很可能被税务机关判定为高风险纳税人,从

而被施以税务检查为主的后续管理措施。

税务风险控制是具有普遍性的企业管理问题,对没被列入大企业范围、但有建立内部税务风险控制需要的其他大企业来说,《指引》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实施《指引》的大企业肯定会有一定的付出,但从长远看,随着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企业将从根本上解决税务风险问题,从而降低纳税遵从成本。因此,任何大企业遵循《指引》去建立、优化自身税务内控体系,都是非常必要而且大有益处的。

那么大企业应当如何贯彻和落实《指引》呢?首先,在设计内控制度时,应全面考虑并将税务战略作为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将税务战略的选择和税务计划的确定提高到战略高度;其次,在建立税务风险控制机制时,应与已有的包括财务风险控制在内的其他风险控制制度融合起来,使税务风险控制成为企业整体风险控制体系中的一部分;第三,应找出业务流程的控制点,针对税收影响突出、发生频率高的关键控制点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第四,税务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是税务机关评估企业税务风险的重要方面,因此,企业税务信息化建设必须尽快完成;第五,应定期开展内控效果的评估,确保内控制度不断优化;第六,税务机关对企业的遵从意愿和税务风险内控有效性的评价也是一种服务,因为测评所揭示的问题可以提示企业作制度性调整与完善,从源头上控制涉税问题的产生并提升企

业的遵从能力和水平。

上一篇:孔子学堂“写春联”活动倡议书下一篇:10-11学年第一学期艺术设计教研室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