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竹小学作文

2024-12-05

文竹小学作文(共15篇)

文竹小学作文 篇1

我家有盆文竹。

你看,文竹那绿油油的枝条上抽出了几枝新芽,新芽渐渐长成茸茸的绿叶。文竹的样子很像松树,就好像有人把松树变小了栽到花盆里似的。远看文竹那一片片平展展的叶子,就像一块块碧绿的小绒毯。喷过水后的文竹,更是好看,晶莹的小水珠,点点滴滴附在茂密的绿叶上,阳光一照,像无数奇妙的珍珠在闪亮。

啊,文竹那么小的植物,居然还能在寒冷的冬天里生长。它这种品格值的我像它学习,文竹有一种不怕寒冬不怕酷暑的精神。

文竹小学作文 篇2

长期以来, “教师出题、学生作文、教师批改”俨然成了小学作文教学的固定思路, 至于教师具体怎么教、学生怎么学, 并没有一个实实在在的抓手。因此, 小学作文教学让广大师生感到虚无缥缈、无所适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 (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 明确提出了写作的总体目标:“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 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为了降低学生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 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如果要给小学作文教学一个抓手, 那么, 我们可以将小学作文教学分解细化为“素材”、“语言”、“技法”、“兴趣”四个元素, 以生活、阅读、表达、评价为手段去实施。

二、指向小学生作文四个要素的实施策略

1援走进生活, 创设活动情境, 开掘习作素材。

(1) 走进自然。比如约会春天 (找春天、画春天、照春天、唱春天、赞春天) , 亲吻自然 (走进山川田野、观赏花草鱼虫、感受风霜雪雨) , 等等。

(2) 走进社会。进行社会调查 (家乡巨变, 家乡特产, 走进社区、工厂……) , 组织社会活动 (宣传、捐献、义卖) , 采访人物 (家乡名人、默默奉献的平凡人) , 焦点访谈 (环境问题、教育问题、医院问题、物价问题) , 等等。

(3) 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通过演一演 (课本剧) 、说一说 (做小导游) 、讲一讲 (故事会) 、播一播 (新鲜见闻) 、辩一辩 (辩论会) 等活动, 来挖掘习作素材;将习作与其他学科整合、与少先队活动整合、与校本课程整合。

2援广泛阅读, 丰富素材, 积累语言。

(1) 课内阅读。精读得法, 略读用法。品句段、学写法、陶冶情感。

(2) 课外泛读。利用班级图书角, 采用好书换读的方式, 广泛涉猎经典名著、时文精粹, 开阔学生视野, 提升学生品位。

(3) 日常积累。写一写日记 (中年级的随笔日记、高年级的心灵牧场日记接力) , 背一背名言警句, 赏一赏好句佳段。引导学生开展词语接龙比赛、成语背诵比赛、古诗朗诵晨会以及课前五分钟故事会等一系列活动。

3. 自主开放创新, 鼓励多元表达, 感悟写作技法。

(1) 文体自由。纪实作文主要包括周记、日记以及观察作文, 而想象作文的内容却极为广泛, 包括童谣、寓言、故事、儿歌、儿童诗等。

(2) 立意自主。引导学生对同一题材, 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审视, 确定不同的中心, 从而写出具有不同立意的作文。

(3) 选材求新。让学生围绕同一命题或中心, 从不同的方面去选择不同的题材, 力求选材新颖、与众不同。这种训练, 既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又能培养学生的聚合思维。

(4) 语言求美。有时学生苦于不知道用什么语言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语言和思维不同步) , 这时可以群策群力, 集思广益, 让全体学生发挥其所能, 提供好词佳句, 这样学生写作文就感觉不难了。

(5) 表达自由。作文指导要立足于开拓思路, 而不要在写法上给学生太多的框框。引导学生对同一内容, 采用多种形式的表达方式, 以求构思新、表达巧, 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在语言表达上, 可运用不同的词汇、句式、修辞, 生动自如地表情达意, 写出自己的“活语言”。

(6) 适时训练。不要总把写作文当成是“一本正经”“郑重其事”的事情。比如今天是作文课, 直接让学生写作文, 这样学生从心理上就会有压力, 可以酝酿到一定程度, 等到学生有一种想表达的欲望, 适时抓住习作的时机。

4. 注重评阅展示, 点燃写作激情, 培养习作兴趣。

(1) 习作评改。从习作的评改形式上看, 以书面批改为主, 提倡面批和互改相结合。最能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形式就是“互批”, 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每次习作的要求, 又有利于学生相互间取长补短, 从而达到自我提高的目的, 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习作积极性。评改应把握三个原则:在习作的评语内容上, 提倡教师进行“赏识批改”;评语要具体, 建议点要少, 使学生能够即时接受, 进而聚少成多, 全面提高;可以实行“一文多分”, 即单就格式、语法、语言等进行单项打分。

(2) 二次作文。学生的作文在经过同学互评、教师总评、师生共评之后, 大部分学生能认识到自己作文的长处和不足, 可就此适当安排一次二次作文, 即对原作文的再创造、深加工。

(3) 搭建展示平台。必须让学生的作文有更多的读者, 更多的倾听者、欣赏者, 要帮助学生寻找成功的平台。对优秀作文进行表扬, 当作范例, 张贴到班级“作文园地”上, 编辑印发校报校刊, 组织参加作文征文比赛, 向报刊推荐发表学生的优秀作文, 每学期编辑学生作文集等。

三、构建以四个元素为目标的作文教学体系

1援作文的首要元素是素材。将写作教学与社会生活沟通, 主动进行情境创设, 挖掘写作素材。

(1) 纪实作文。生活为纪实作文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是学生汲取作文素材的源头活水, 我笔写我见、我闻、我想、我情。

(2) 想象作文。教师应该精心创设各种形式的情境活动, 渲染习作氛围, 丰富习作想象, 拓宽感知领域, 为学生提供想象作文的素材。

(3) 广泛阅读。更多的写作素材和储备来自广泛的课内外阅读。

2援小学生作文的第二要素是语言。只有具备丰富的语言积累, 才能准确、真实、充分地表情达意。

语言积累的方式多种多样, 或摘记, 或诵读。提倡学生写读书卡, 每周召开读书交流会, 出读书心得板报。

3援技法指导是小学生习作的必需因素。初学作文要有规矩, 布局谋篇自有讲究, 技巧指导更具实效。

首先, 习作指导要多重化。范文引路、迁移运用, 指导习作的具体技法, 激趣导入、编写提纲, 等等。

其次, 习作指导要具体化。一堂课不能面面俱到, 只能选准一个点, 突破一个点, 然后串点成线, 集线成面, 进而形成作文教学的序列和整体;每次作文都针对当下学生的习作实际, 有重点有突破地指导;面对全体学生要兼顾差异, 针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具体指导。

最后, 习作指导要过程化。习作指导不是只存在于课堂教学的指导课, 而是涵盖学生习作起始的全过程。教师的习作指导要融入学生习作准备、练笔、修改、运用的各个阶段, 指导绝不是一次性就能完成。

4援兴趣是小学生作文的第四个因素。学生作文是给别人看的, 他们期望心灵得到归宿, 劳动得到认可。成功的评改, 对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习作能力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文竹小学作文 篇3

我小时候听说了一句诗:宁可餐无肉,不可居无竹。从古到今,竹子都是诗人的最爱。我又想起胸有成竹的故事,从而使我想起竹子很重要,那文竹也是竹的一种,未必不充满诗意吗,对我们不重要吗?

文竹先种在盆里,小小的,后来慢慢地粗壮起来,但小刺也多起来了。每当我想去摘一片文竹叶来观察时,可常常被它的小刺刺着,好象在说:“想伤害我,没那么容易!”最后,幼小的文竹成了一位能干的攀爬高手,攀到我家的雨棚上了。每一次下雨的时候,文竹都焕然一新,也向上冲了一截。雨后的文竹更美,竹叶里的小水珠一滴一滴地往下滴“叮叮―咚咚—啦啦―哗哗。”小水珠变成了小音符,成了一首快乐的歌曲。

小学生状物作文:文竹 篇4

在我们班的生物角里放着一盆十分挺拔的文竹。

文竹四季常青。

春天,文竹开始更换新的枝条,而且会往上长一节,叶子是淡绿淡绿的,长得郁郁葱葱。

夏天,叶子就十分茂密了,叶子也变成了深绿色,一片叠着一片,摸上去毛茸茸的.,有点刺手,像一块高级毛毯,只见文竹的枝条十分细长,长得很多又很密,也是绿油油的。

秋天,水杉树等树木的叶子都发了黄,只有文竹还竖立在那儿,叶子还是碧绿碧绿的,远看像一棵四季常青的小松树。

冬天,许多树木的叶子都掉光了,而文竹呢,不怕严寒,挺拔地竖立在那儿,叶子还是绿茸茸的。

文竹的生命力很强,有一次,因为长期没给它浇水,叶子枯了,从那以后,我常常给文竹浇水,文竹竟然又复活了。

文竹作文400字 篇5

清雅的文竹 走进我老家的小竹园,就可以看见那一墙清雅的文竹。 文竹不像玫瑰那样绚丽多彩,也不像月季那样娇艳惹人,只是凭它那代表着生命的翠绿给人一种舒服的感觉。 文竹的叶子十分平整,修长,又小,又多。它顶多只能长80厘米多。 文竹四季长春。春天它那绿油油的枝条上又吐出了几点新芽,新芽逐渐长成茸茸的新叶。过了几天,那新叶又长出了几片细细的绿叶。 夏天,微风偶尔从外面吹平,文竹便悄悄地迎风舞动。清晨之刻,一颗颗露珠贴在茂密的叶片上,被太阳光一照,就像有无数的珍珠在闪烁着。 秋天,百花散落,而文竹还是那样碧绿的,它的叶子一片叠在另一片上面,像吊在半空的一片草坪。 冬天,许多花草都凋谢了,可文竹仍像松柏一样挺立着。它的每片叶子都显示着生命的活力。让人感觉到它是那么坚强又是那么温柔。 我爱文竹,因为它十分坚强,又十分温柔。

第2篇

文竹小学作文 篇6

有研究表明:小学六年级的孩子开始进入青春早期,自主意识逐渐强烈,喜欢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其他事物。由于抽象思维逻辑有所增强,自我意识、评价能力也有一定发展。反映在作文上,理当有自己对生活的个性化认识,写出来的文章有自己的个性特点。然而,从某校组织的一次小学生语文综合测试中的作文看,所反映出来的问题让人堵心、忧心、揪心。

测试作文题目: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你陪我走过了许多个日日夜夜,无数个春夏秋冬。正因为有你在身边,有了你的朝夕相伴,我才从此不再孤单。是你,与我同行,把我从无边无际的黑暗与寂寞中唤醒。是你,把我从无知鲁莽带到理智从容的田野。是你,把我从狭隘带到宽广的天空。是你,让我看到更精彩的世界。

要求:请以与____同行为题目,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内容紧扣中心,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

从考场作文的题目看,题材选择集中而泛化。笔者随机抽查了一些考场,其题材基本集中在“执著”(坚持、坚强、自信、勇敢)、“书本”(书、书籍、书香)、“父母”(父亲、母亲、家人)、“朋友”(同学、友谊、好友、伙伴、闺蜜、你、他)等几个方面。能够具体到“表姐”、“琴声”、“棋”的非常之少。

从考场作文的内容看,模式化指导倾向明显。笔者随机抽取了数个考场,单单写“与执着(坚持、坚强、自信、勇敢)同行”的就超过了1/3。难不成都是一个老师或一个教研组的老师指导的?非也!这些考生并非来自同一所学校,而是来自省内各市县,甚至还有外省市的六年级孩子。由此可见,小学作文教学真的存在较大问题。

更有甚者,指代极为虚化甚至费解。《与____同行》,题目主语省略,要求表达的是某人、某事、某物对“我”产生了积极影响,陪伴着“我”,唤醒了“我”,引领了“我”……可是,不少考生补充的是极为虚化的“你”和“他”!甚至还有完全不知所云的“与三小只同行”等。

从考场作文的选材看,或雷同,或编造。同样是写“与执著同行”,但写的都是学骑自行车的经过,如何执著、坚持,最后终于学会了骑车。写这样的内容的考生,不是几个十几个,而是很不少!写与母爱(父爱)同行的,大多写父母对我:乘公交陪同、考试后安慰、下雨天送伞等雷同情节。

怎么就写不出具象化、个性化的生活?怎么就没有一点对生活的独特感受?

第三学段(5~6年级)的“习作”要求之一是:“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纵观小学语文老师的作文教学,经常反复讲“观察”,无人不知“习惯”之重要,但是在如何观察方面,没有方法研究和指导策略;在习惯养成方面,没有具体可行的措施跟进;在鼓励学生个性创造、独特感受表达方面,关注的是美词妙句,而对于思想、感受、体悟则缺乏引导。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关于写作教学”的“具体建议”中指出:“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这些要求,语文老师一般都知晓,但是一般都没有具体思考如何在教学中落实。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为什么内容空泛?这都与教学中没有或不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有关。语文老师教写作,很大层面不注重内容,而是注重形式,注重语言的所谓优美、生动乃至华丽。即便如此,在批改学生作文时,评语也是空泛不接地气。我曾随机翻阅老师办公桌上的作文本,所看到的评价大多是“中心明确,语句通畅,条理清楚”、“棒!太棒!”之类充满“激励性”的评语。

在和一线老师的交流中得知,老师们重视的是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有设计,也重视设计。但是,对作文教学感觉是无从下手,于是就随意为之,作文教学特别缺乏指导设计。在阅读教学及作文教学时,老师几乎不考虑引导学生对社会现实加以关注,对生活现象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判断。说到底,老师过度关注“教书”,而严重忽略“育人”,尤其是忽略育思想、育思维。语文核心素养中有两个要点:语言建构和运用,思维发展和品质。语言和思维是不能截然分开的。有专家讲,思维是语文教学、语文学习的总开关,这是颇有道理的!值得我们一线老师反思,更需要我们的实践。

更深层次的问题,关乎语文老师自身的个性和创造性。由于对“教育”目标的缺失和迷茫,教师的个性和创造性在专一“教书”中逐渐消弭乃至泯灭!不善于把学生作文中的个性、独特性作为教学资源加以利用和有机生成。

文竹作文500字 篇7

她有纤细的腰干,有着如绒毛般小巧精致的叶子,还有许许多多白色的小花,再加上几颗彩色鹅卵石的点缀和彩釉刻字陶瓷盆承托,使其变得更加充满活力。放在阳台上,活像一个快活的小仙子,随着风轻轻舞蹈着。

文竹也有悠久的历史,她原产于非洲南部和东部,分布于中国中部、西北、长江流域及南方各地。有着刺天冬、云竹、山草等雅称。

可她刚来的时候,像极了一个长期营养不良的孩子,毫无生机,那叶子的末端甚至出现了一丝一丝的枯黄,花店老板还说这是今年店里最不错的一株,我甚至有着把它丢掉的想法。可在大人再三阻止之下,我暂且留她一条性命,可我依旧很鄙视这棵瘦不经风的植物。

在一个月之后,我无意间发现这个小家伙张了一节,且叶子明显的比之前变得更加嫩绿,并出现了白花花的小点。

起初我并未在意,只是继续做好手头上的事。再过了一星期,她尽然爬上了我家的大理石柱子,像藤蔓一般,上面还开满了红黑色的小浆果。我惊叹万分,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只是张大了嘴,在心中默默地为这株植物而鼓掌。

三年级文竹作文 篇8

前几天,妈妈带我到焦作市花卉市场玩,那里的花可真多呀!有吊兰、仙人掌、菊花;还有五颜六色的太阳花、郁金香;造型别致的“一帆风顺”、“仙客来”——真是花的世界、花的海洋。

突然,我发现了一株文竹。它的身材瘦瘦的、弱弱的,举着一片片小小柔柔的叶子,静静地站在那里,非常漂亮,我真喜欢它。于是,我和妈妈决定把它买回家去养。

到家后,我每天都按时为文竹浇水。过了几天,我发现文竹的旁边又长出了两棵嫩嫩的新芽,芽尖上的新叶鹅黄鹅黄的,周围还长出许多细细的小草,好像给它铺上了一层薄毯,它看起来更加漂亮了!

小学作文教学随笔 篇9

一、多观察和多阅读是写好作文的基础

好的范文文字优美,结构完整,内容丰富,其作者都是以生活为写作素材,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感受和思考,使文章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地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睛,以自己的心去感受、理解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如以“自然景观”为话题的习作,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有意识去发现,如在放学路上、公园里、家里的庭院中,发现的花草树木;又如晚间繁星、日出日落、雨后彩虹,或者在外出旅游时,看过的一些奇特的景观等等,引导学生去体验身边的自然美。有这样一句话:“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这“源头”就是五彩缤纷的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自己真正的创作源泉。

同时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认为,在这其中教师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入手,指导他们反复品味课本中的重点篇章,背诵精彩的语段;还要依据各类文体的写作特点,提出阅读重点,点化阅读难点,教授阅读方法。另外,教师要定期给学生推荐一些必读书目,介绍一些报刊杂志,范读一些美文华章;要求学生常备一些可读的东西,闲暇时间能读多少读多少,并做到持之以恒。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因此,学生多阅读对写作是非常有益的。

二、多积累和多练笔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提倡学生多阅读文章的同时,也要多鼓励学生积累一些好词好句。“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使之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例如,《火烧云》这篇文章中有很多描写火烧云颜色变化的叠词:“红通通、金灿灿、笑盈盈”等,还有描写火烧云形状变化的句子也写得非常生动形象。我们学习文章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多读多记,词语句子积累多了,学生写起作文来就不会词穷句穷啦。

勤于练笔,是提高写作水平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常写,作文的方法、道理就熟练,即使题目很难,写起来也觉得容易;不常写,作文的方法、道理就生疏,即使题目很容易,写起来也会觉得很难。所以,我们必须要重视“读十篇不如做一篇”的道理,要求学生经常练笔,这样才能逐渐摸索出作文的“思路”和“机关”。

三、激发想象力会给写作插上艺术的翅膀

学生有了丰富的想象能力,就等于为写作插上了艺术的翅膀,使之飞向更广阔的天空。

1.启发学生寻找相似点。

有些事物,直接描写会显得单调,根据事物之间外形、声貌等的相似之处把它当作其他熟悉的事物或“人”,想象出“它”的情感,“它”的心理,就会增添作品的情趣,在行文上富有色彩。同时也有可能激发和养成相关想象的能力。如: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要求学生以此为依据进行想象。学生完全可以根据圆的外形特征进行类型想象,即凡是具有圆或近似于圆的外形特征的事物均可以成为描写的对象。例如:皎洁的满月、明亮的眼睛、浑圆的石磨、环形的跑道、高高的石拱桥等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爱好,启发学生大胆地想象。爱好体育的同学,可以让他们围绕“圆圆的足球、神奇的球篮……”展开联想;喜欢文静的女同学,可以让她们围绕“圆圆的镜子、可爱的闹钟……”展开联想;喜欢文艺的同学可以让他们围绕“迷人的彩灯,诱人的锣鼓……”展开联想;喜欢科技的同学可以让他们围绕“赞圆周率的推算者,颂地动仪的发明者……”展开联想。在教师的启发和诱导下,学生的神经系统可以凭借灵敏的感知,找到表象与表象之间的相似之处,进而展开精彩纷呈的想象。

2.模仿作品,赋予作文“神力”。

所谓“神力”,就是借助于想象所获得的一些超凡脱俗的神奇力量。像卡通书《米老鼠和唐老鸭》《封神榜传奇》《聪明的一休》《希瑞》,电影《西游记》《2010》等,不仅为孩子们所迷恋,也受到许多成人的钟爱。正因为制作者大胆想象,赋予故事主人公各种超凡的神奇力量,才有如此吸引人的效果。著名文学家巴乌托夫斯基说:“在我的想象中,我要写的东西是相当模糊的。”模糊的想象,实际上是在形象思维中渗入了心灵底层某种神奇、隐秘的感觉和感受,也就是“神力”。在这之中,我们可以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欣赏相关作品,鼓励学生在作文中也可以采用这种丰富、神奇但又符合逻辑的想象,学习写作寓言、童话和神话等。

总之,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指导学生从点滴抓起,做生活的主人,多留意观察阅读,多积累练习,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多给学生自己发展的空间,以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摘要: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 又是一个难点, 面对话题作文的宽泛性和灵活性, 不少学生无从下手, 无话可说, 无情可抒。针对学生的这些情况, 我采用指导学生多观察、多阅读、多积累、多练笔的方式,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从而提高了小学作文教学的效率。

文竹作文 篇10

我先找来一个空的花盆,在里面放上1/3的土,再把文竹放入花盆,再用有肥料的土填满,然后再用手把土铺平。我说:“妈妈你看,我完成啦!”妈妈说:“你还有最关键的一步没做哦。”我拍拍头说:“哦,对!还有浇水呢。”我赶紧去拿花洒,轻轻地洒淋,让它慢慢喝饱水。这样才能健康的生长。

文竹可作药材,具有润肺功能。它的样子看起来就像那连绵起伏的山峦,既庄严,又美丽。妈妈说,“把它放在爸爸办公室,再好不过啦。”

文竹的花语是象征着永恒,对朋友的心,永远不变。我做人要像文竹一样。

文竹作文300字 篇11

文竹的茎一节一节的,很细很软,似乎稍一用力就会折了。刚长出来的茎只有针一样细,淡青淡青的,十分可爱。

文竹的叶子长在分枝的顶端,多的不可计数。像牛毛一般细,像嫩草一般绿,像松叶一样排列。文竹的老叶子很粗糙,用手摸摸干巴巴的,新叶子像新长出来的竹笋,摸上去很湿润。

文竹的生命力很顽强。一个星期浇一次水就可以滋润地生长,有一次我们因为回老家,没人照顾它,两个星期以后回来它还是那么生机勃勃地向我微笑。

小学作文教学随感 篇12

于是, 我就开始自己摸索, 为什么我班的作文在我精心辅导和批阅下没有进步?一次同事谈笑中不经意的话让我有所启发:“干脆让学生自己改。”学生相互改, 一定会很认真地找错字、找病句。果真如此, 请了四五个作文好的孩子来, 认真教了批改方法, 孩子们很认真地改, 时不时地提问, “我觉得这个字写得不规范, 是不对的”, “我觉得这个句子这样说会更好”, “他这篇作文写得很好, 我想抄下来可以吗”?更意想不到的是, 孩子们得到了自己的作文后, 很认真地看, 错别字也订正了, 还和我讨论同学改得好不好, 把同学改的评语读了一遍又一遍。哇!这才是我想看到的学习场面, 一次作文批改后, 孩子们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知道这次作文什么地方没表达清楚, 还虚心向别人请教, 共同进步。真没想到, 这么好的效果会是在学生批改后才有。起初, 我还不敢和同事说, 总觉得我是不是偷懒了。当教师问起你的作文怎么就改完了, 我总是笑笑。

直到拜读了于永正老师的《作文教学臆说》, 我才明白, 这并不是偷懒, 而是告别传统的学生写教师改的模式, 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修改能力, 而且提高了作文教学的质量。接着我还进行了改良, 先写作文后学生批改再教师指导, 学生再写, 我再批改, 写个总评。当然, 我的方法也是循序渐进的, 在老师几次面批、辅导后要训练学生逐步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分两步走:1.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修改。2.学生间互相修改。我认为学生作文自己批改是一种阅读的训练, 是提升自己写作水平的必要途径, 也是一种心灵的沟通、交流, 更是一种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方法。另外, 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容忽视。把学生推到写作的另一前沿阵地——修改, 使其在互相批改中认真学习, 取长补短。学生在互相批改中逐渐形成浓厚的兴趣, 悟出写作之法, 一定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前两天, 在班上全班批改了四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作文:写导游词。这种类型的作文, 学生第一次写, 虽然学生有过游览的经历, 但怎样把所见、所感、所听、所想和搜集到的资料整合在一起, 是这次作文的难点, 我在批改完草稿后发现, 大部分作文空洞, 有的只有资料, 有的只有所想。于是我让全班学生重新誊写后再互相批改, 发现他们扬长避短, 把其中的问题修改得很具体, 学生热火朝天地讨论, 不断修改, 我看得心里美滋滋的。

作文教学的教与改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如何让每个学生的作文都有素材、有内容、生动、独特, 是现阶段作文教学的重点, 也是难点, 而一次作文课上的课堂插曲, 又让学生找到了写作的乐趣。

一次作文课, 我正在头痛如何启发学生留意观察身边事物, 善于捕捉事物特点来记叙一件事情。课堂上, 我选了几篇较有代表性的文章范读, 供学生借鉴。可大半节课下来, 他们连一个新颖构思都没有。正在我反思自己教学是否有问题时, 全班几乎大叫起来, 原来是一只小麻雀飞进教室了, 随之而来的便是全班的喧闹。靠近小麻雀的学生已经站起来要伸手抓它。其他学生更是着急, 有的站在椅子上, 有的一蹦一跳脖子伸得老长, 六十多双眼睛盯着这个只麻雀, 热闹场面持续了近五分钟, 直到小麻雀被吓跑, 学生们才安静下来。

我很快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 放弃原来预设的教学内容, 设想通过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 训练他们的观察能力, 把课堂上生成的偶发事件变成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活教材。

于是我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一个“看”字, 问学生:“你们刚才看到了什么?”学生们观察入微的回答令我吃惊。“我看到了一只受伤的小麻雀!”“我看到刚才全班同学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小麻雀身上了, 这在平时是没有的。”“它太可爱了, 走路时一跳一跳的。”“从它的眼神中, 我觉得它很喜欢这儿。”我又写下“听”字, 追问学生:“你们是先听到声音, 还是先看到小麻雀?”学生们马上说:“是先听到声音。”于是我马上把“听”字擦掉, 重新写到“看”字前面, 并直夸学生们观察仔细, 有的学生甚至模仿起小麻雀的叫声。

趁着学生高涨的积极性, 我又写了个“想”字, 有的学生说:“我想如果我家有一只小麻雀天天陪我该多好呀!”有的说:“我想这只受伤的小麻雀一定在找妈妈吧!真可怜。”还有的说:“小麻雀真可爱, 我以后再也不用弹弓打它们了。”每个学生都乐于说, 敢于说, 课后很多学生主动提出把这件事作为今天的作文, 这是平时指导学生作文教学看不到学习场面。

在这节语文课被意外“搅乱”时, 我确实很生气, 整个过程不过5分钟, 却打乱了我正常的教学程序, 但我庆幸自己当时没有指责学生。因为学生对外界事物感兴趣是正常的心理反应, 问题是我们要能够顺应他们的兴趣并把它转移到学习上来。平时, 我们总苦于学生不会写作文, 学生也怕写作文, 苦于没东西写, 其根源在于他们不会观察生活, 当时我就突然想到, 这意外的“捣乱”恰好给我创造了一次训练学生去看、去听、去想的机会。果然, 学生们此次的记事作文, 仔细抓住了小麻雀当时的神态及同学的反应, 把作文写得充实而生动。

文竹作文300字 篇13

文竹不像玫瑰那样绚丽多姿,也不像月季那样惹人注目,只是凭它那绿色给人一种舒服的.感觉.

它一年四季都是碧绿碧绿的,它的叶子一片叠着一片,活跃在清凉的夜空中.严冬时,许多花草都凋谢了,而它仍像苍松一样挺立着.它的每一片叶子都在为我们显示着生命的活力,让人觉得它是那么的温柔,又是那么的坚强.

微风偶尔从门缝进来,展示着它的轻柔,文竹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悄悄地迎风舞蹈着。

清晨,露珠朋友来了.这些朋友们站在茂密的叶面上,阳光一照,这些朋友们跳起舞来,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文竹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几只蝴蝶正围着它转呢.

许多年过去了,它都给人一种舒服,温柔,坚强的感觉.

文竹作文300字 篇14

在我家窗台上,摆放着许许多多花草:有雍容华贵的牡丹,有炯娜多姿的水仙,有娇嫩的君子兰……可我并不是很喜欢它们,不是因为它们还不够美丽,而是它们十分娇嫩,种养的条件太高。我最喜欢的是那绿色融融的文竹。

文竹浑身绿色,婆婆修长的枝干上,长着又细又密的“小绒毛”。

文竹是四季常绿植物,可是它的绿并不是一年四季不变的:春天,它是新绿的,给人以清新自如的感觉;夏天,它是翠绿的,给人以生气勃勃的感觉;秋天,它是油绿的,给人以回归自然的.感觉;冬天,它是苍绿的,给人以苍劲挺拔的感觉。

每逢雨季,我都把它放在窗台上,它大口大口地吮吸着!犷泉般的雨水,“小绒毛”上沽满了小雨滴,酷似一串串美丽的珍珠项链,闪着珠光玉彩。=

小学作文教学初探 篇15

提起作文, 学生害怕, 教师头痛。教师指导得有板有眼, 从选题一直到开头结尾, 语言车载船装, 但学生作文依然是假话连篇, 干巴巴的, 让人沮丧。看到这些习作, 仿佛面对一潭死水, 怎么也看不到学生朝气蓬勃的影子。我认为这是传统习作教学远离学生生活, 禁锢学生个性, 忽视习作教学中人文性使然。因此, 只有在实践中借助“人文性”思想武器, 摒弃传统习作教学, 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 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 “乐于书面表达, 增强习作自信”, 才能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新课标》要求教学评价不仅具备甄别与筛选的功能 , 而且要能促进学生发展的发展性评价。而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则要我们在评价时尊重学生的主体独立体验与感受, 结合自己的实践, 我认为当前习作评价应注意以下四方面。

1.尊重主体的独立感受, 呵护学生的点滴发现

学生作文, 大都能反映他们的真实感受。学生毕竟年幼, 有一些观点和看法是十分幼稚的。因此, 评阅学生习作时, 我们不能以成人眼光或教者的生活经验看待评价孩子的表述。这方面, 我们学校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语文教研员洪老师曾经介绍了一个例子:她任教的班上有个学生写了“原来阿姨是女的”这句话, 这句话不是一句大废话吗? 但洪老师在批改时并没要求该学生删去。她说, 因为这个孩子以前并不知道阿姨是女的, 现在她发现了, 并将这个发现与同学老师一同分享, 这难道错了吗? 多么细心的呵护啊, 孩子当然愿望对洪老师“写自己心里的话, 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更“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我有这样的经历, 有一次, 一位学生在作文中写道:原来足球是用脚踢的! 当时, 很多同学都哄堂大笑, 我当时就说这么一句话:“足球是用脚踢的, 老师也才知道。瞧, 我们又多了一个知识。”该生转羞为喜, 从此对写作十分喜爱。

2.分层而评, 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翻开一个班级学生的作文本便可发现, 得“优”的老是那几个学生, 得“中”甚至“差”的总是跳不出“中”与“差”的圈, 一个习作总是得“中”或“差”的学生, 他们的习作自信被一个接着一个的“中”与“差”击得粉碎, 从而远离成功彼岸。怎样让学生跳出这个怪圈呢?我思索了很久。后来, 在实践中, 我采取了分层而评的策略, 增强各层次学生的习作信心, 让他们每人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①面对全体学生分层而定, 不同层次的学生, 评定等第的标准不同。对于以前作文比较差的同学, 只要有一定的进步, 我会毫不犹豫地把“优”记给他, 并给他上台朗诵自己的作文。学生有了自信, 对作文的兴趣越来越浓厚, 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②对学生的要求循序渐进。如我对一个习作后进生最初得优的标准是:顶格不写逗号、句号、问号等标点符号, 接下去得优的标准是:“要分段”……这样逐步提高, 一步步将他引向成功的彼岸。滴水穿石, 非一日之功。只要长期不懈地坚持, 学生的进步自然可以拭目以待。

3.指导性批阅, 促进学生再发展

从传统的作文教学过程来看, 批阅作为一篇作文教学的终节环节, 从而使这一环节的教学功能仅是“评定包改”, 鉴别优劣, 学生在这一教学环节几乎没有收获, 仅仅是得优者受到鼓励而已, 作文的后进生反而再次受到打击, 削弱习作的信心。

批阅这一环节应如何更有效地发挥其教学的功能, 促进学生发展呢? 批阅这个习作教学环节应是:根据习作的具体情况, 采取恰当的形式予以再指导, 然后, 让学生根据指导、再改、再练、再提高的过程, 习作质量的再提高及习作体会地内化升华。

那么, 这种“恰当的形式”一般有哪些呢? 最普遍的是通过批注, 指导学生再修、再提高, 这就要求我们的批注面对学生, 具有指导性与可操作性。那些“中心突出, 语句通顺”之类的套话, 学生看了不知所措, 也得不到任何益处, 更不能激发学生思考与行动, 这样的评语早就该销声匿迹了。还有一种形式就是面批, 当面指导。当面指出学生作文中的错漏, 并指导修改。此外, 就是再次对具有典型性的习作进行集体点评。应该多增加一些小组内的合作, 对某一篇习作进行讨论, 并说说大家的看法, 提出修改意见。再让学生反馈修改后的作文, 老师进行分析指导, 一定大有裨益。

4.动态评定, 让学生对习作充满希望

习作等第的评定不能一锤定音, 应实施动态性的等第评定, 促进优生更优, “差”生变优, 具体做法是:得“良或优”的习作, 经学生成功的修改后, 我们可以把这篇习作重新评定为“良+”或“优+” (与学生约定中+=良, 良+=优, 优+=特优) , 学生若再作修改, 习作还可以再作评定, 直到学生自我满意为止。这样的动态性评定, 对于习作后进生来说, 给了他们很容易的“得优”机会, 使他们对自己的习作充满希望与信心

上一篇:宜宾市2018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下一篇:来自聆听的魅力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