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劝学的励志诗

2024-11-04

有关劝学的励志诗(精选12篇)

有关劝学的励志诗 篇1

【唐】韩愈

读书不破费,读书利万倍。

窗前读古书,灯下寻书义。

贫者因书富,富者因书贵。

劝 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书 院

【宋】刘过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

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少年行赠袁养直

【元】戴表元

我昔如君初冠时,见君垂角儿童嬉。

君今长大一如我,但少头上斑斑丝。

诵书如流日千纸,更出清言洗纨绮。

明珠在侧真自失,挟册茫洋吾老矣!

人言四十当著书,春风半负黄公垆。

童奴哂笑妻子骂,一字不给饥寒躯。

儒学无成农已惰,履穷始悔知无奈。

人生少年还易过,请君努力无如我。

有关劝学的励志诗 篇2

赵孟頫乃出身宋朝皇族, 是所谓帝王苗裔。二十多岁时, 当上小官, 元灭南宋, 回家闲居。为了笼络南方地主阶段, 加强封建统治, 元世祖忽必烈大力搜罗南方有名望的士大夫, 授以各种官职。赵孟頫也被选中, 来到大都, 开始任兵部郎中 (从五品) , 后调任集贤直学士 (正五品) 。不久因为害怕“为人所忌”, “力请补外”, 调任同知济南路总管府事 (正四品) 、汾州知州、江浙省儒学提举、泰州尹 (正四品) 等职。

只因赵孟頫当时以赵宋的“宗室子”出仕新朝, 而颇受当时一些人的讥议, 他自己也常常因此感到有些内疚和矛盾。虽然他极力向元朝统治者表示忠诚, 但是, 元朝统治集团中有不少人对他仍然是猜忌的。他主要担任的都是一些闲散的职务, 不过是写文章、写字之类工作而已, 在政治上实际上并不起多大的作用。

在艺术上, 赵孟頫是个才华横溢的的人物。他精通音乐, 善于鉴定古器物。但他最主要的成就, 是在绘画和书法两个领域。在书法方面, 篆、隶、行、草, 无一不精;在绘画方面, 山水、竹石、人马、花鸟, 无所不能。在我国艺术发展史上, 像他这样有多方面成就的人物, 实在是很罕见的。

关于赵孟頫的画, 历来褒贬不一, 争论颇大。这是一个需要全面占有资料, 认真进行分析讨论的问题。但需要指出的是历来 (直到解放后) 不少人贬低赵孟頫的书画, 主要原因是觉得他的人品、思想不好, 说得直接一点就是认为他不应以南宋宗室出仕新朝。我觉得这种说法是值得研究的。而且, 对于画家的“人品、思想”方面存在的问题, 也要全面的历史的具体分析。不能主次颠倒, 不能以偏概全, 攻其一点, 不及其余。

赵孟頫的诗文, 传世有《松雪斋文集》十卷 (附外集一卷) 。他的书画作品, 见于著录和流传下来的, 为数之多, 为元代之冠;就是在整个中国绘画史上, 也很少有人能与他相比。古人关于赵孟頫所画之马作的诗评有:

赵魏公书画

魏国赵文敏公孟頫, 以书法称雄一世, 画入神品。其书人但知自魏晋中来, 晚年则稍入李北海耳。尝见《千字文》一卷, 以为唐人字, 绝无一点一画似公法度, 阅至后, 方知为公书。公自题云:“仆廿年来写《千文》以百数, 此卷殆数年前所书, 当时学褚河南《孟法师碑》, 故结字规模八分, 今日视之, 不知孰为胜也。田君良卿于骆驼桥市中买得此卷, 持来求跋, 为书其后。因思自五岁入小学学书, 不过如世人漫尔学之耳。不意时人持去, 可以鬻钱, 而整吾良卿, 又捐钱若干缗以购之, 皆可笑也。元贞二年正月十八日, 子昂题。”则知公之书所以妙者, 无不习也。又尝见公题所画《马》云:“吾自幼好画马, 自谓颇尽物之性。友人郭祏之尝赠余诗云:‘世人但解比龙眠, 那知已出曹韩上’。曹、韩固是过许, 使龙眠无恙, 当与之并驱耳。”然往往阅公所画马及人物、同、山水、花竹、禽鸟等图, 无虑数十百轴, 又岂止龙眠并驱而已哉!又闻公偶得米海岳书《壮怀赋》一卷, 中阙数行, 因取刻本摹榻, 以补其阙, 凡易五、七纸, 终不如意。乃叹曰:“今天逮古多矣!”遂以刻本完之。公之翰墨, 为国朝第一, 犹且服善如此, 近有一等人, 仅能点画如法便自夸大者, 于公宁不愧乎!

《辍耕录》卷七[1] (p52)

曹霸画人马, 笔墨沉着, 神采生动。余生平凡四见真迹。……其一余所藏《人马图》, 红衣美髯奚官牵玉面, 绿衣阉官牵照夜白, 笔意神要, 与前三画同。赵集贤子昂尝题云:“唐人善画马者甚众, 而曹、韩为之最。盖其命意高古, 不求形似, 所以出众工之右耳。此卷曹笔无疑, 圉人、太仆, 自有一种气象, 非俗人所能知也。”集贤当代尝识, 岂欺我哉!

《画鉴》[1] (p54)

题赵子昂摹龙眠《飞骑习射图》

右赵子昂摹李龙眠《飞骑习射图》一卷。子昂故诸王孙, 家无画种, 其艺之至此, 盖天机所激, 一学便以, 非如他人疲精竭力而能者也。每画成, 子昂亦自爱重。张景亮是其外甥, 人欲得之者, 多从景亮索觅, 故亮虽朝暮见画而未尝得留。此卷初本龙眠元丰间试院所作, 子昂犹未泄, 故学问之气可掬, 开玩数四, 令人洒然。

《剡源文集》卷十九[1] (p55)

题赵子昂画《马》

赵子奇才似天马, 顷刻飞龙生笔下,

画成抚卷复长歌, 坐客喧喧不停写。

蹄势经鞭秋跌荡, 鬃毛出跣风萧洒,

似嫌文绣减天真, 尽脱鞍鞯辔轻把。

青袍洗足巧眉睫, 驮坐奚官亦闲雅。

我来一见惊欲拜, 曾识鸾和趋庙社。

千金朽骨古犹惜, 况此难分手色假;

瑶池路断伯乐尽, 日暮嘶鸣气喑哑。

为君昂首一慰意, 犹胜无逢老岩野。

《剡源文集》卷二十八[1] (p55)

子昂画马

忆昔从公侍书殿, 天闲过目如飞电;

池边尽有吮豪人, 神骏谁能夸独擅,

公今骑鲸隘九州, 人间空复看骅骝,

惟应驭气可相逐, 黄竹雪深千万秋。

《道园学古录》卷二[1] (p56)

天历改元十月, 子昂画马

朝廷无事日从容, 太仆承恩出九重;

前代王孙今阁老, 只画天闲八尺龙。

《道园学古录》卷四[1] (p56)

题赵学士子昂《照夜白马图》

曹将军横槊遗余, 风流文采, 丹青在卫夫人、王右军外;天马玉花, 又在凌烟功臣外。然不能自遣, 赖子美能以斯须, 垂之万古。不然, 良工心苦, 谁其知之。松雪公兼有曹、杜之长, 能自致不朽, 犹区口著同时一二知者以托微意。向微曼硕道传, 安知斯于天上人间之后, 宝而藏之, 呜呼!必有能为子美者。

《申斋文集》卷十四[1] (p58)

跋赵子昂《马图》

凡画神为本, 形似其末也。本胜而末不足, 犹不失为画。苟善其末而遗其本, 非画矣。二者必兼得而后可以尽其妙。观子昂之画马, 信其为兼得者欤!

《中庵集》卷十六[1] (p59)

题赵子昂画《马》

龙媒来自月窟西, 谁其牵者虬髯奚;

双瞳紫焰竹批耳, 一团黑云锥卓蹄。

吴兴学士画无比, 笔迹远过龙眠李,

雄姿不受络头丝, 满纸萧萧朔风起。

公今骑鲸去灭没, 世上有谁怜骏骨;

安得幽并豪侠相往还, 短衣射猎蓝田山。

《伊滨集》卷五[1] (p59)

题松雪翁《五马图》二首

赵公马癖如邓公, 曾骑赐马真龙骢,

沤波亭上风日静, 想象天厩图真龙。

塞止归来久不羁, 江南春草雨中肥;

将军铁甲抛何处, 独趁奚官缓步归。

《铁崖先生诗集》庚集[1] (p61)

题赵学士画《牧马图》

紫烟凝沙日色薄, 奚官挽缰行踔跞,

五马追风振鬣高, 逸态飞腾珠汗落。

方瞳紫焰耳卓锥, 昂头顾前行且嘶。

骅骝真种忽殿后, 独立棹尾犹清奇。

君不闻路州别驾征西河, 于阗哓贡拳毛。

曹韩画图李杜赞, 神物久去空文华。

吴兴学士非画师, 剡藤绘出真龙姿。

今鞍游客争快赌, 千金博取求新诗。

《存复斋文集》卷十[1] (p63)

题龙处厚所藏子昂画《马》并书杜工部诗

书具有画原柢, 画寓书象形。诗于二者间, 神功毒而亭。

工诗岂暇画, 能画诗成拙, 独有郑伏虔, 当时号三绝。

湖州松雪翁, 清风玉堂仙, 三事各臻妙, 前身是伏虔。

世知公书画, 不知诗更雅, 诗还写杜诗, 千金莫酬价。

《至正集》卷三[1] (p64)

题朱无晖所藏赵魏公《衮尘马图》

吴兴戏墨先工马, 卷轴风沙满天下;

老壮骏羸皆入神, 况乃长年病肥者。

窄衣尖帽唐奚官, 掌来铁牡从天闲;

纵缰衮尘沙外阔, 落花青草随身翻。

既未得成战功, 又不令充仗,

雄气 (?) 猛气空逸群, 饱食带羁自多病。

呜呼:此马多病尚可医, 此成长命谁得知。

《密庵稿》乙卷[1] (p66)

题赵松雪《八骏图》

秀麦春风满旧都, 玉孙行处每踟蹰;

銮旗一去无归日, 空写瑶池《八骏图》!

《密庵稿》戊卷[1] (p66)

题赵子昂《马图》后

赵魏公自云:幼好画马, 每得片纸, 必画而后弃去。故公壮年笔意精绝。郭袥之作诗, 至以出曹、韩上为言, 公闻之微笑不答, 盖亦自负了。此图用篆法写成, 精神如生, 诚可宝玩也。

《宋文宪公全集》卷三[1] (p67)

题赵文敏《马》

萧萧苜蓿起秋风, 隐隐黄云没塞鸿;

可爱南朝赵公子, 尚临先世玉花骢。

《梧溪集》卷三[1] (p70)

题赵松雪画《马》

沙场万里贰师还, 天以如云入汉关;

当日丹青谁第一, 为传神骏落人间。

《草堂雅集》卷一[1] (p71)

题赵翰林《唐马》

王孙昔侍金銮殿, 亲见天街进马来,

貌午权奇大宛种, 解教人世识龙媒。

《草堂雅集》卷二[1] (p71)

摘要:赵孟頫是个才华横溢的的人物。他精通音乐, 善于鉴定古器物。在绘画和书法两个领域成就更是显赫。赵孟頫的诗文、书画作品, 见于著录和流传下来的, 数量为元代之冠。古人关于赵孟頫所画之马作的诗评颇多, 就是在整个中国绘画史上, 也很少有人能与他相比。

关键词:诗评

参考文献

与诗有关的笔记 篇3

文学创作依赖于什么样的时代氛围?历数吾国历史,文学的辉煌时期,像魏晋南北朝、唐宋,以及晚明,似乎都是动荡不宁的,问题多多的。也许正是在复杂与变化的未知中,文学成立的可能性才出现在写作者面前。从没有中寻找有,从恶中体会善,这可能是文学的任务,或曰宿命吧。

白居易晚年越写越简单,平白,因而很多诗显得特别没意思。他带给人的启示是:纵使有千般功力,也不要以为能把什么都弄成诗。

我们今天还能够在这里谈论对事物的基本认识,我相信那些过去时代留下的伟大作品是产生了作用的,它们或许在自己被生产出来的时代并没有改变或推进什么,但是它们肯定起到了保存一个民族的记忆的作用。从这一点来说,哪怕仅仅是记录,只要它真实,并坚持了对人类真善美之原则的恪守,就有意义。

所谓的光明与黑暗,虽然可以从绝对的人类宿命的角度去理解,但这种宿命仍然要建立在对自身处境的真实体悟上。太多地去求证它们的绝对性,已经是前人做过,并做得太多的事情。如果我们只是再证明一次,并以放弃与现实联系为代价,其结果很可能就是空泛,或者被置于抽象之中,并不能真正产生彻骨之感。

当代诗创作领域内普遍存在着的现象:标新立异、故弄玄虚、小情小调、无事生非,如果把这些归结到写诗者对诗的认识出了问题,应该不会有错。认识决定方向,同时也决定着技艺,诗之成否全赖于此。

对道德承担的放弃,并假借诗是关于语言的艺术,仅仅将之落实为对修辞学的发现,还美其名曰,是从纯艺术的角度推进了对诗的认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谎言。

我之所以坚持写诗,是发现它是让我不必与人打交道,自己与自己较劲,又能够度过时日的方式,它最终训练出来的孤癖,是我一开始没有想到的。

自从古典诗完成律、绝的形式化后,写作在章法严密控制的情况下,也就套路化了,一般都是一二句写什么,三四句,五六句写什么,最后又怎么结束。但现代诗的形式控制却需要依势而行,起承转合全由写者自己控制,从这一点看,现代诗要写得法度谨严,并非一般人想象的那么容易。当代诗大多数作品之所以有文而无体,就在于对形式的讲究不够,而且不单是形式讲究不够,如果细究起来还会发现其文也粗疏。这恰好违反了诗之为诗作为语言艺术的要旨。很显然,无体之文难以呈现美,真正有意思的诗应该是文体浑然。

对创新的强调,近几十年来已经成为当代诗领域疏离传统、不要规范的口舌利器。但创新实在是一种复杂的事,因为新并不等于好。如果单单只是为新而新,很可能得到的是新而无趣。

从二十几年前开口闭口西方现代主义到近年反复阅读中国典籍,中国诗人的这一学习历程很耐人寻味。这里面有对自身文化性格的重新认识,甚至可能包含了文化血缘的再次认定。当然,这并不是说曾经让人激动不已的西方诗人不再受到尊敬,他们的作品我们不喜欢了,而是我们需要从自己的文化传统中更清楚地认清自己。由是,当看到仍有同行将自己置放在单方面对西方诗人的慕拜,言辞中充溢着过度阐释的作法,我不以为然。当代中国文化语境的各种问题,如果仅将之看作追求现代性而生成的问题,肯定是忽视了传统造就的民族认知方式所起到的作用。如果不解决,或者说不厘清这一点,我们的写作便很难获得人们所说的见证性质。

近代以来,尤其是新文化运动以来,文学变革最显要的特征是文学的平民化。由此一切评说都放在了“政治正确”的基点上,虽然所依恃的是唐人的“绮丽不足珍”。近世对六朝文学的态度亦是从此基点出发。这从另一个面可以看出精英文学的命运。虽然精英文学不是没问题,但事情也应两分法来看,近代以前批评六朝文学,其大要多与社会情势有关。几千年来,这块土地上总是处于国忧其体,民忧其命的紧张情势之中,更多的人要求文学能够有所担当,或解忧或造喜。六朝文学从这点说来也算逆动了。但就文体自觉而言,六朝的确有非常明确的要求。只是让人比较困惑的是,在六朝动荡的形势下,当时的文人还那么心平气静地搞形式主义,把心力用在遣词炼句上。难道这仅仅是因为像萧绎、萧统、陈叔宝等人都是皇族吗?但问题是像沈约这样侍奉过几朝皇帝,一辈子活得如履薄冰之人,不也是如此?

对文学的态度说到底仍然与对欲望的态度有关。当一个写作者还在暗中期待自己在文学写作中更进一步,说明的是他还没有真正做到在人世间荣辱不惊地看待一切。尤其是有时候,当一种羞辱就出现在眼前时。

多数论家谈六朝文学一般都会将之与厌儒兴道之风挂在一起,但是似乎六朝的形式主义走向又与道家的放浪不羁、任性狂诞、无为无束很难扯到一起。因为形式主义恰恰讲究的是法度、规矩,发展到极致则是精雕细琢,尽极炫技,甚至有时候到了刻板的程度。所以诗歌的发展问题并非思想时风所能拘限。

任何诗都必然在文化序列中发生效应,存在的价值是文化比较的结果。我曾经写过“一首诗是另一首诗的政治”。我的意思是:对诗的价值判定,是由另外的诗作为支撑的,从来没有仅仅依靠其内部要素支撑的孤立的诗。所以,在共同的时代状况中,一首诗与另一些诗既是在相互认同也是在相互否定中呈现出自己的面貌。

对当代诗的误读是从上一个世纪八十年代到现在一直存在着的现象。正是如此,我们才看到了对“朦胧诗”的命名,将诗分为“口语诗”与“非口语诗”,以及将很多诗人谈论创作变化的言论简单分类。虽然误读已成为阅读的合理构成,被称为正常现象,但有时候仍然让人感到,它是对诗人写作努力的破坏性解构。

对诗的认同,在具体的时代环境,与人们对文化的认识程度有关。所以我们才会看到历史上有些诗人在活着时毫无影响,死后几十年,甚或几百年后才赢得必要的肯定。想来这也是正常的现象。如果没有做到在一般人无法进入的精神领域有所发现,又怎么能体现被后世誉为伟大诗人的那些不同凡响之处呢?

nlc202309080913

专注作为一种人生态度,似乎在今天这个时代已经变得罕有,但专注却是做成一件事的最必要的态度。我不能设想的是,在当代诗这样的领域,一个哪怕才情高迈如李白的人,其写诗没有专注的态度,不是把全部心力投放在写作奥秘的探究上,仅仅是依仗才情,能够写出什么有意思的作品。

陆机、谢灵运、谢朓、鲍照……,魏晋南北朝几百年,死于非命的诗人很多。在那么恶劣的社会环境中,在为前途劳心费神的经营中,他们还写出了那么多流传千古的伟大诗篇,真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或许我们只能这样认为,写诗成为了他们人世争斗过程中精神自我调节的一种方式,于歌吟中逐赶内心的恐惧,求得对现实的战胜或忘却。

对外在现实的观照如果不与内心的孤独、寂寞相映照,几乎难以写出细腻、彰显、沉痛、深入之作。古往今来的诗歌大家其实都印证了这一点。我一直把杜甫作为这一说法的最佳例证,当然也可以加上李商隐。近代以来,中国诗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被赋予了道德、伦理的公共责任,内心的映照被置于凉阁,因而多数诗在轻浅、平淡、虚浮的层面上滑行,让人看不到真正的力量。

如果没有比较,我们从哪里知道某人比他的同代人写得更深入、有力呢?就是一部文学史,当我们选择某些诗人作为叙述的对象时,其实已经否定了更多的他们的同代诗人,甚至当一位诗人成为一个民族文化史上的经典人物时,那些次于他的诗人所起到的作用,就成为众星拱月了。他是在与他们的比较中赢得声誉的。

庾信未羁留北方前所作诗文亦如当时齐梁时风,去国成为人质后,一改而变得苍凉、遒劲,具有对现实人生的深切触及。其变化之实质,或许可言为:早年之作乃风流中求写之欢愉,后来的写作则是在内心悲苦中寻找慰藉。从某种意义上讲,庾信的经历清楚地表明了个人处境的变化如何影响到作品的生成。

我一直想写得更平静一些,但无奈社会现实与个人处境的双重挤压,每一提笔便控制不住动荡的心绪,因而所写作品有时让人觉得向绝对处走,戾气很重,限制了格局的扩大。说到底,这仍然是修为不到所造成。想想自己亦写不少年了,仍然没有做到以静制动,以理性求纵横捭阖,自由深入,内心不免惭愧。

人活在世上能真正交往的人有限,基本上只能与同代或年龄差距不大的人建立对话关系。这样说来,同样是活着的人实际上并非活在同一个世界。其间的隔膜甚至比与已死者的还大。死者我们还可以通过阅读谬托知音,但活着的人因为年龄差距沟通起来几乎不可能。就是有所谓的沟通也常常以失败告终。

怀旧是人的本能,不管是对自己的过去的怀念,还是怀念自己并没有经历但有所耳闻的时代。而文学实际上具有这种怀旧特性,所以我们才看到历史上经常出现文学的复古主义运动。不过有意思的是个人的怀旧是衰老的表现,文学中的怀旧则带有变革意味。与文学怀旧相伴的,基本上都是对文学现实的批判,并带来革命性的成果。

写作是游戏,这是近代认识文学的观念之一。但对我而言写作从来不是游戏,它是与世界建立关系的方式。因此,写作于我从来都是严肃而沉重的事。但它与一般人理解的人的价值体现无关。说到价值,它终归是社会对于人存在意义的认定。我并不需要这种认定,我需要的是知道自己应该怎样看待生命本身。

对我而言,写作到底有什么意义?在心中作为问题一直像个病灶一样存在,而一旦碰上来自现实生活的挫折,这病灶便会以弥漫的方式将我笼罩。在这种时候,所谓的虚无感总是一下子就将写作的意义彻底否定。既然这样,我为什么还要写作呢?是啊!我到底为了什么还要写作呢?

有几个作家的生平让人感慨,卡夫卡、佩索阿、卡瓦菲斯。这几个人都是一边当小职员,一边利用业余时间从事创作。除了卡瓦菲斯因为同性恋的原因写了不少这方面的题材,卡夫卡与佩索阿写下的作品几乎都是述说生命的孤独。怎么可能不孤独?单调、机械的办公室生活不可能满足想要洞悉生命奥秘的巨大激情。

中国到处能看到供奉着各种神的庙宇,连一些真实的历史人物最后都在供奉中变成了具有法力的神祗。由此让人看到中国可能是神最多的国家。我甚至在山西长治一个村子里参观过一个儒、释、道被供奉在一起的小庙。只不过中国的大多数神被供奉,与人的精神诉求无关。而且大多数老百姓并不在乎一所庙宇里供奉的是什么神,他们上香拜祀,完全是为了获得现世福报——求子、祈福、消灾、祛病、发财。虽然这种没有宗教情怀的举动多少让人看着不舒服,但其中存在着的改变现实生活处境的愿望仍然让人不能不感慨。

就对诗的要求而言,李商隐或可被看作古典诗中最具有形式感的诗人。正是如此,当多数六朝以后的诗人都以批判“宫体诗”另起炉灶时,他却能从中找到自己需要的有利因子,并写出非凡的诗篇。如果要说李商隐的写作给了我什么启发,这启发就是:如何面对传统,的确是需要自我辩识力的。

在这个时代把一生押在写诗上,有人将之看作是自虐行为,也有人将之看作具有殉道精神。写诗是自己的选择。既然是自己的选择,又怎么自虐了,殉了哪门子的道呢?我不喜欢有人一谈到自己在这个时代写诗就慷慨悲壮,一股“风萧萧兮易水寒”的调调……

每个有抱负的诗人都致力用写作建立能够被别人说成是“语言的王国”的疆域,但一个时代能做到的不会有几个人。不少人在写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后总是错觉地以为自己已经如此。这样我们看到了太多大言不惭地谈论自己写作如何如何的言辞。

把写诗看作对于民族文化,或更大一点,人类文明承续的使命感驱动下的,我们不得不做之事,有一个时期我亦这样认识。但现在有些不一样的想法。对个体而言,写作没有那么重大的责任感压着,或许我们能更深入地找到它与生命的关系,主要是与我们自身生命的关系。就活着而言,也许这一点更重要……

东欧诗,主要是20世纪50-90年代的东欧诗,给人最大的启发是:面对极端的意识形态如何处理诗与现实的关系。可以肯定地说,这里面不仅仅是怎样去意识形态化,还存在着对语言道德的重新考量。

任何关于诗的言论,换个角度看,都可以看作是诗人对自身写作合法性的辩解。这也是从来没有一种关于诗的言论能够被看作是真理的原因。因此,信不信某类关于诗是什么的言论,完全取决于每个人对诗的要求。从这个意义来讲,诗不是共识的产物,它很可能是共识的反面,是一种可以称作“差异”的存在。

劝学诗 颜真卿 篇4

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

阶前梧叶已秋声。

注释:

三更灯火:三更半夜,很晚了。

五更鸡:天快亮时,鸡啼叫。

黑发:年少时期,指少年。

白首:人老了,指老人。

翻译:

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少年时代要知道发愤苦读,勤奋学习。但如果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赏析:

立志格言和劝学诗 篇5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立志: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礼敬:禮者,敬而已矣!敬者,收敛而不放纵也!

威仪:行,步从容;住,立端正;坐,正襟危坐;卧,右卧如弓。吃饭:对饮食,勿捡择;食适可,勿过则。穿衣: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落实:路遇长,急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男女生公事交谈,需保持三尺距离!孟子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中庸》节选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劝学诗

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学诗-偶成

朱熹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金镂衣

劝君莫惜金镂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有关小学美术诗画合一教学探讨 篇6

关键词:小学美术;诗画合一;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052-01

小学美术是学生美术素养的启蒙课程,在教学开展过程中,应用“诗画合一”的教学理念,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诗词作品所表达的意境,同时在理解诗词内涵的情况下,对绘画作品色调、笔触、构图也能有更加深刻的感知。“诗画合一”是美术教学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认真实施好“诗画合一”教学内容,对于语文教学也大有裨益,同时有利于陶冶小学生的审美情操。

一、营造“诗画合一”的教学气氛

“诗画合一”教学课堂是否能够顺利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氛围。小学美术开展诗画学习感知,需要教师放下严厉刻板的教学姿态,营造一个轻松、舒适、愉悦的学习课堂,只有在一个完全开放的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才能够进行平等的沟通,真正进行艺术上的交流传递。为了营造轻松和谐的美术课堂氛围,教师可以尝试开放性的课堂,让学生自由结成小组,也可以尝试开展一些诗画比赛,提高学生参与的热情。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教师才能够引导学生深刻感知诗与画间的紧密联系,感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徜徉在诗人抑郁不得志,又或者是浓浓的思乡之情中,自由的想象画里画外是一副怎样的场景,品味画里的真情实感,感知艺术的魅力。

二、设计多样化的“诗画合一”课堂

美术课堂可以是多种多样的,随着教学的改革创新,小学美术也要跳出僵硬老化的局面,开拓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中感受“诗画合一”的魅力。随着教学的研发,美术课堂延伸出了手工课、彩画、国画、剪纸课等不同的课程,这些各式各样的课堂对于“诗画合一”有着不同的意义。手工课主要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手工制作,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彩画是传统的美术课堂,通过彩笔、水彩原料来练习诗画绘作;国画主要应用的是毛笔和宣纸;剪纸是中国传统文化,剪刀、纸张的配合可以呈现出栩栩如生的花草树木。随着计算机的广泛普及,电脑绘画也成为了现代美术教学常用的手段之一,应用一些简单的绘图软件来实现美术创作也成为了现代教育的学习课程之一。各式各样的美术课堂开展能够深化“诗画合一”的教学开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方法感知艺术的魅力。

手工课、彩画、国画、剪纸、电脑绘画等各式各样的美术课堂中,学生能够掌握多种美术表达方式,透过不同的工具、材料感知“诗画合一”的教学理念。除了多样化的学习课堂,设计一些有意义的课堂文化活动也更加有利于小学美术“诗画合一”教学。具体的文化活动项目多种多样,在这里给出三种类型,一是开展美术赏析课,通过赏析各类诗画作品,从视觉上感受诗画一体,透过教师的分析更深一层的想象诗里的意境,体会绘画里如诗般的感情;二是组织主题绘画比赛,可以由教师和学生一起选择一首比较有代表性的诗,动员全班同学积极参与,学生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出对于诗词的理解,将诗里面描绘的场景透过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当然诗词的基本感情基调是既定的,但是每个学生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画出来的画也将是风格迥异的;三是自由习作课,美术教学不能像传统教学一样固步自封,勇于推陈出新才是出路,在掌握基本的美术尝试之后,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开阔自己的视野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诗词歌赋,认真体会字里行间的诗情画意,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将脑海中的画面表达出来。

三、构建行之有效的美术教学模式

1、引入诗歌

小学美术课堂“诗画合一”教学开展伊始,需要教师向学生们引入诗歌,一般在这一环节需要挑选一些学生比较熟悉或者相对浅显易懂的诗歌作品,通过引入诗歌激发学生的情趣,营造诗情画意的美术氛围,逐渐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诗词上来。

2、讲解诗歌

在引入诗歌之后,教师需要对于诗歌与绘画之间的联系作出细致的讲解。针对简单的诗歌,学生在理解诗歌字面意思之后,教师需要对于诗歌进行分析,将诗与画对照起来,向学生示范作画的方法,指导学生尝试诗画合一的创作模式。讲解诗歌是“诗画合一”的重点内容,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内涵,才能对诗歌的已经感同身受,真情实感是将诗歌转化为画的基础,因此,教师的讲解一定要富有感染力,情感充沛,循序渐进。

3、展评诗画

通过对学生的作品汇集起来,放在展示平台上向大家展示,供各位同学进行赏析点评。在学生欣赏各幅作品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改进意见,同时对于优秀的作品给予奖励,鼓励学生美术创作。通过展示诗作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美术鉴赏的水平,相互取长补短,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活跃美术课堂氛围。

4、诗画拓展

小学生美术课堂上,为了培养学生“诗画合一”的意识,教师应该适当的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简单的几首诗歌的理解。当然美术作为一门艺术,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学习,为了能够提高自身的美术修养,理解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真正含义,适当的课外拓展是必须的。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的课外学习,社会也应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学生可以通过更多的课外拓展去感知艺术的魅力,培养美的生活体验。

小学美术作为新课标改革的重点教学内容,有关“诗画合一”的教学需要教师与学生相互配合,积极参与。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诗画合一”教学不能一成不变,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课程,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品味诗歌,在赏析诗歌的同时感知诗歌的意境,真正达到“诗画合一”的境界。

参考文献:

[1] 李超香.小学美术“诗画合一”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2] 王圆圆.试论小学美术“诗画合一”教学实施[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08:228.

有关劝学的格言 篇7

2.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3.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4.策马前途学努力,莫学龙钟需叹息。

5.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6.抓住今天,尽可能少的信赖明天。

7.勿为今日不学有来日,勿为今年不学有来年。

8.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千日造船,一日过江。

9.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

10.细线常锯木必断,檐水久滴石必穿。

11.文学之知识乃是学问之门禁。

12.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13.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14.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15.太阳落山了,人才感到阳光的可贵。

16.补漏趁天晴,读书趁年轻。

17.学问学问,边学边问。

18.守财奴说金钱是命根,勤奋者看时间是生命。

19.岁月是百代的过客,而逝去的年华也是旅客。

励志劝学的名言警句 篇8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关于励志劝学的名言有哪些?

1、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荀子

2、在这个世界上取得成就的人,都努力去寻找他们想要的机会,如果找不到机会,他们便自己创造机会。——萧伯纳

3、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卡莱尔

4、胜利是不会向我们走来的,我必须自己走向胜利。——穆尔

5、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6、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7、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8、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9、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0、好书是伟大心灵的富贵血脉。——弥尔顿

11、游手好闲的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约·贝勒斯

12、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雨果

13、只有强者才懂得斗争;弱者甚至失败都不够资格,而是生来就是被征服的。——斯威特切尼

14、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歌德

15、一个人可以失败很多次,但是只要他没有开始责怪旁人,他还不是一个失败者。——巴勒斯

16、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17、读书时,我愿在每一个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爱默生

18、人天天都学到一点东西,而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B.V

19、如能善于利用,生命乃悠长。——塞涅卡

2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1、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2、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2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5、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2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库法耶夫

27、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28、失误是进取的代价。——歌德

29、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统。——莎士比亚

30、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己的无知。——笛卡儿

31、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32、生命是一条艰险的狭谷,只有勇敢的人才能通过。——米歇潘

33、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培根

34、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

35、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3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37、要多读书,但不要读太多的书。——B.富兰克林

3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39、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赫尔岑

4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41、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2、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43、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别林斯基

44、强者能同命运的风暴抗争。——爱迪生

45、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46、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47、生命不等于是呼吸,生命是活动。——卢梭

48、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49、书是唯一不死的东西。——丘特

50、书虫将自己裹在言辞之网中,只能看见别人思想反应出来的事物的朦胧影象。——W.哈兹里特

51、内容充实的生命就是长久的生命。我们要以行为而不是以时间来衡量生命。——小塞涅卡

52、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有关劝学名言警句 篇9

2.在今天和明天之间,有一段很长的时间;趁你还有精神的时候,学习迅速地办事。——歌德

3.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巴罗

4.青年人首先要树雄心,立大志;其次要度衡量力,决心为国家人民作一个有用的人才;为此就要选择一个奋斗的目标来努力学习和实践。——吴玉章

5.根儿向纵深处延伸一寸,小树被狂风推倒的危险就减弱了一分。

6.当你懈怠的时候,请想一下你父母期待的眼神。

7.岸边的奇花异草,是留不住奔腾向前的江水的。

8.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狄德罗

9.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愚暗是达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障碍,也就是人生发展的障碍。——李大钊

10.“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

11.天赋如同自然花木,要用学习来修剪。——培根

12.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列夫·托尔斯泰

13.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卢梭

14.求学将以致用;读书先在虚心。——《对联集锦》

古代劝学励志名言 篇10

2) 学非探其花,要自拨其根——唐.杜牧《留诲曹师等诗》

3)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4) 十年磨一剑——唐.贾岛《剑客》

5) 不是虚心岂得贤——宋.王安石《诸葛武侯》

6)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唐.杜荀鹤

7)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8) 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送安惊落第诗》

9)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10)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11)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2) “学则智,不学则愚;学则治,不学则乱。” ——(清)黄宗羲《明儒学案》

13) “学则正,否则邪。”——(汉)扬雄《法言·学行》

14)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15) “学不足以修己治人,则为无用之学。”——(清)方苞《年谱序》

16) “学而不能行,谓之病。”——《庄子·让王》

17) “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汉)刘向《说苑·建本》

18) “学所以开人之蔽,而致其知。学而不知其方,则反以滋其蔽。”——(宋)陆九渊《送杨通老》

19) “学而不化,非学也。”—(宋)杨万里《庸言》

20) “学必激昂自进,不至于成德不敢安也。”——(宋)杨时

21) “学则乐,君子无处非学,故无处非乐。”——(清)申涵光《荆园进语》

22) 抓住今天,尽可能少的信赖明天。

23) 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

24) 知识永远战胜愚昧。

励志的现代诗 篇11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也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精选励志的现代诗二:我是一只小小鸟

我是一只小小鸟

没有孔雀华丽羽毛

稚气还未脱净

哪能经得起鹰的

袭扰

我是一只小小鸟

屋檐下我尽情喧嚣

我在妈妈怀抱

哪怕只会上树的

老猫

我是一只小小鸟

成长中不知道烦恼

面对自由飞翔

我能怕无所谓的

天高

我是一只小小鸟

可谁又知道我最后

竟被无知孩童

没有任何理由地

青春励志的现代诗 篇12

一颗颗露珠,渴望着光的温暖随风飘散;

一个个我们,领略着春的贴近渐行渐远;

可望而不可及的是肩并肩,

可知而不可想的是手牵手,

我们总是不约而同的仰望天空;

双手插在口袋,

却承载着满脸的无奈;

狂风压过你的脊梁,你欣然面对;

暴雨撞过你的心脏,你含笑无泪;

是什么让你如此坚强,

是什么吹打着你稚嫩的脸庞;

雷雨雪霜的萧条,你不慌不忙;

风狂电吼的恐吓,你不屈不挠;

谁的青春不迷茫?

上一篇:销售语言技巧下一篇:信用卡怎么办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