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家寨小学x学习西湖小学实施方案

2024-10-22

汪家寨小学x学习西湖小学实施方案(精选12篇)

汪家寨小学x学习西湖小学实施方案 篇1

汪家寨小学

关于学习推广“西湖小学教育集团办学经验”

实施方案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区教育局关于学习推广“西湖小学教育集团办学经验”活动的新要求,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我校提出如下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课内比教学、课外结对帮扶”为主要抓手,以“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为主题,以切实转变教师作风为根本举措,全面提升我校师资队伍素质,规范教育教学管理、提升教学质量。

二、组织机构

组 长:付学春

副组长:刘盈春 曹锋

组 员:汪辉芳(教研组长)、海娟(少先队大队辅导员)

三、目标任务

(一)改进教研方式,强化校本教研

学校将加大校本教研建设的力度,注重教研的实效性,多开展以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自身素质为重点的学校培训和教研活动。要推行集体备课制度,同时积极开展以教学管理、教学研讨、课题研究、教师培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多方面为中心的交流活动。

(二)落实常规管理,强化过程控制

结合学校实际,科学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管理制度,用制度全

A 方位、全过程管理教学,促进教学。通过严格执行教学管理制度,将制度贯彻落实到每一个教研组、每一名教师。并在实践中逐步健全、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探索出适用性、可操作性强的管理办法,提高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水平。

(1)加强备、教、辅、批、考、析教学环节的跟踪管理,注重奖勤罚懒。

(2)坚持推门听课。学校领导每周确保有一天时间在各班听课。看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看学生“三维”达标情况,查堵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缺口,及时发现正方两方面典型。

(三)认真钻研教材,提升教师素质

教师素质是决定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把握、运用能力又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所以我们将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材研究活动,尤其加强对单元教材的分析以及中期教学质量监测,建立学校教材考核机制,组织开展教师教学系列达标活动,促进教师钻研教材的自觉性。

(四)开展“名师”工程,提高整体水平

校外积极做好和武师附小、会馆小学结对的工作,校内建立师徒结对制度。充分发挥校级骨干教师住校的作用,利用他们在校内定期承担示范教学活动,做好师资力量的优化组合。同时积极为青年教师搭台子、铺路子、压担子,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努力构建一支会学习、会反思、会研究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推动新课程改革深入实施提供保障。

(五)借鉴先进经验,创新工作思路

我校将积极学习、借鉴外地或网络资源具有特色、富有成效的

B 好经验、好方法,结合本校实际,创新教学管理模式,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向课堂教学要质量,下大气力全面抓好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工作。

四、具体措施

(一)为确保“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年”活动有序开展,将活动分为三个阶段,具体如下:

第一阶段:组织与动员阶段(8月份),制订活动实施方案,进行宣传和动员。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9月份-12月份)

(1)培训学习(9月份)

①组织开展学习活动。

②教师交流学习西湖小学心得体会活动。

(2)研究展示(10月份-11月份)

①10月初开展各类研讨会、观摩会、展示会和评比活动。②10月16日至17日结合参加会馆小学的教学开放和教研活动相互交流经验;

③10月27日至10月30日组织我校教师积极参加武师附小的教学开放活动和教研活动。

第三阶段:总结与表彰(12月份-次年元月),在总结的基础上,汇总全校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成果,总结提升典型经验,推广成功做法,表彰先进个人。

(二)组织开展好全校性研讨、检查与评比活动,促进活动各项目标的有效完成。具体活动如下:

1、组织学习关于提高教学质量的相关文件和指示精神,认真分

C 析学校教学现状,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狠抓管理,科学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

2、做好部署、动员工作。

3、结合学校实际,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在提高教师能力水平和提升教学质量上下功夫。

4、参加会馆小学的教学开放和教研活动;

5、组织我校教师积极参加武师附小的教学开放活动和教研活动。

6、对教师进行专题培训,提高教师对教改理念的认识。

7、充分做好对教师基本功素质的检测和评估工作。

8、开展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主题的优秀论文、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活动并装订成册。

9、组织全校首届教师技能基本功大赛“名师”评选活动。

10、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并及时进行总结。

11、继续进行课题研究工作,使课题研究工作稳步有序的开展。

12、积极参加5月初的学区教学能手评选活动。

D

关于学习推广

“西湖小学教育集团办学经验”

实施方案

汪家寨小学

2012年8月25日

E

汪家寨小学x学习西湖小学实施方案 篇2

一、组建合作小组, 培养合作习惯, 打好合作基础

组建学习小组, 是分组合作学习的前提, 组建合作学习小组要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进行. 根据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心理素质进行综合评定, 然后搭配若干异质学习小组, 通常以4~6人为宜. 小组成员要有具体明确的分工, 在每一个阶段每个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职责, 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 如小组讨论的组织人、记录员、汇报员, 一定时间后应角色互换, 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

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是合作学习有效进行的关键. 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的习惯, 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 主动探究新知识的形成过程, 并把自己的探究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 在组内进行交流这样既能表现不同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又为学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 真正发挥团体的合作精神. 其次, 教师要使学生在讨论交流时相互尊重, 学会倾听, 这也是人际交往中必备的素质. 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 不会倾听他人的评价, 唯我独尊, 是现在孩子的通病. 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不仅影响讨论结果, 还无法使讨论深入. 因此, 要通过教师的引导, 让孩子互相尊重, 打好合作的基础.

二、设计研讨问题, 明确相关要求, 引导学生思考

提出恰当的研讨问题是成功实施分组合作学习的基础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及教材的重难点, 结合班级学生实际, 师生共同设计既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产生内动力, 又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功能的思考题、讨论题, 让学生的思维活动沿着目标方向有理有序地进行, 使合作效果达到最优化. 因此, 所提问题要尽量具有开放性如:商店里有各种食品饮料, 矿泉水2元一瓶、可乐3元一瓶、饼干4元一包……我有25元钱, 请给我配一份春游食物, 看看哪个小组的方案又多又好. 如果所提问题过于简单, 学生一看就会, 看起来气氛活跃, 久而久之, 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 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另外, 学生的分组合作学习, 应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为基础, 任何的合作学习都是以自主学习为先决条件, 合作只有建立在个人努力的基础上才能进行. 因此, 要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在合作学习之前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 每名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 共同解决问题. 这样做给不爱动脑筋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 对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帮助的当然, 不讲原则的过多的合作学习会限制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 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三、给足研讨时间, 分组合作探究, 提高合作质量

给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的时间要充分而不过分, 要保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发表个人的见解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 首先让学生回忆以前学习过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时所用的方法, 然后引导学生根据新旧图形之间的关系来推导出新图形的面积公式, 可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索, 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 小组成员纷纷开动脑筋, 积极参与. 通过拼一拼、摆一摆、数一数算一算, 发现拼出的近似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底、梯形的上底和下底和圆的周长有关, 平行四行形的高、三角形的高梯形的高又和圆的半径是一样的, 利用这些关系, 就可以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随后, 教师就借助电教手段对学生合作的成果予以展示, 让同学们再补充完善, 同时把小组的一些想法加以延伸, 使每一个组员都切实体验到合作的乐趣.

四、全班交流评价, 教师适当小结, 激发创新思维

全班交流评价是分组合作学习流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 各小组间的相互展示、交流补充、各抒己见, 能促使学生进一步开拓思维, 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激发创新思维. 分组合作学习要形成“组间竞争、组内合作”的良性机制, 将传统教学的师生之间单向交流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 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我控制能力, 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 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技能的进步.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中, 教师的讲授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的简要小结, 对整堂课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同时, 教师要运用教育评价手段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奖励及批评. 教师不仅要注重学习结果的汇报, 更要注重对合作过程进行评价. 比如, 师生可共同评出“最佳沟通奖”、“配合默契奖”、“共同进步奖”、“集体智慧奖”等, 这样使小组合作学习更积极向上, 使学生更乐于参与. 另外, 教师还应指出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不足之处, 引起学生的注意.

小学语文自主学习实施途径 篇3

首先,教师必须更新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明确素质教育的要求,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学生是“收录机”“容器”“观众”的传统观念,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学习的主人。

其次,教师要克服课堂教学中的“三多”和“三少”弊病,即教师要努力转变讲得多、问得多、控制得多,学生读得少、练得少、自主探究少的现状。

最后,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成为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艺术家,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去启发学生大胆联想和思考,让学生在知识的内在联系上,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思考、理解、掌握新知,想方设法把学生培养成为艺术家。例如在教学《索溪峪的“野”》时,笔者让学生从“野”字入手,从课文中找出描写“野”的语句,并细细品读,感受索溪峪“野”性的纯天然美。

二、实施民主教学,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在教学活动中,实施民主的教学方式,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实施自主学习的前提。例如在教学《有趣的汉字》这一单元时,笔者先利用两个课时带领学生收集各类关于妙用汉字的趣味故事,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开展关于汉字的活动,如给汉字增减笔画、创作诗歌和散文、改写歌曲、自编故事等活动。在活动中,笔者还打破了许多制约学生行为的传统习惯,如鼓励学生自由发言,不需要举手等教师点名等;又如在教学清代诗人袁枚《所见》时,笔者鼓励学生自己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有的学生擅长朗诵,笔者就鼓励他声情并茂地朗诵这首诗;有的学生擅长讲故事,笔者就让他绘声绘色地描绘诗中的景物;有的学生擅长画画,笔者就让他把诗中所描绘的景象画下来,给诗配画。这样不仅使学生放松了身心,给学生营造了一个无拘无束的学习空间,而且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灵感,发展他们的个性。

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1.鼓励提问,放手质疑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对于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教学《山雨》时,学生就对这个标题产生了很多疑问,如“山上怎么会下雨?”“课题为什么是山雨?”“课文为什么要写山雨?”等等。于是,笔者就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疑问去阅读课文,从文中找到答案。

2.展开讨论,深化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学生会遇到一些有深度、有争议的问题。这时,笔者并不急于告诉他们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让他们在讨论、交流、辩论中,相互启迪,共同解决疑问。如在教学《怀念母亲》时,当笔者谈到作者对生身母亲与祖国母亲同样怀着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情感时,有的学生说道:“季羡林爷爷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他在德国的11年里,每每想到生母,自然也会想念自己的祖国了。”有的同学回答:“两个母亲同样重要!”经过讨论和分析,学生终于明白,两位母亲在季羡林老先生的心目中占据着同样重要的地位,突出了季羡林老先生爱国的一片赤子之心。

四、课内外结合,培养自学能力

虽然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但是教师有必要把课堂教学内容向课外辐射,延伸有限的课堂时间和空间。如在教学完《詹天佑》这篇课文后,笔者让学生去查找和搜集一些名人志士的爱国事迹。第二天上课时,学生们便开始汇报搜集的成果,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还提高了学生语文实践的能力。

在语文课堂中实施自主学习,教师需要先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学服从于学习,并经常变换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他们乐于学习、愿意学习,在无拘无束的自主学习中接受语文知识的熏陶。

汪家寨小学x学习西湖小学实施方案 篇4

一、活动目的

一年一度的“六一”国际儿童节即将到来,为了让孩子们过一个丰富多彩、快乐祥和的节日,给同学们一次表现自我的机会,同时,也为了展示我校素质教育取得的丰硕成果,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经学校研究决定,将隆重举行2015年庆“六一”文艺汇演。

二、组委会名单

长:郑

副组长:王自彬 总负责人:陈金华

组员:周明生、侯金香、邓福云、刘孟清以及全体教师

三、前期工作内容与人员安排

主持人:

文艺节目组:陈金华、各班班主任(负责文艺节目的检查、演出顺序编排)

文稿组:陈金华(负责串词)王自彬(负责奖状)后勤保障组:周明生(物资采购、当天师生生活)

舞台布置:全体教师(负责环境布置、器材搬运摆放等)扎花环:

5、6班主任和该年纪的学生 背景设置:陈金华

侯金香

全保卫组:刘孟清、各班班主任(负责维持演出秩序、学生纪律和安全)

道具、服装:各班自备

化妆:吴志香

杨再菊

谌秀英

评委:吴志香

侯金香

刘兰清

邓福云

幼儿园代表(各一个)四个村的书记。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计算平均分。总分由周明生老师负责。

影响设备:余代军

持彩旗班级:

1、3年级

持气球班级:

2、4年级 持花环班级:

5、6年级

茶水准备:姚水生

四、活动时间

2015.6.1上午

五、活动内容:

1、入场

2、升旗

3、校长致开幕词

4、入队仪式

5、老队员讲话

6、新队员讲话

7、节目表演

8、休息

9、宣布名次并发奖

10、闭幕(王自彬)

11、幼儿园离场

12、本校离场

a、节目形式:

歌舞类:独唱、合唱、舞蹈、歌伴舞等。

b、节目安排:(各班1---2个节目)

为减轻老师的负担,本次庆“六一”文艺汇演节目的准备,由各班班主任负责,统筹安排所本班的节目,要求每个班准备1---2个节目,5月25日前将本班的节目安排报赵宗尧老师。节目要求精选,思想内容健康向上,有一定艺术质量,不能搞应付,不能为完成任务而不重视节目演出效果。

c、节目评奖:

本次活动,对参加汇演的节目按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根据得分的多少为序,按如下设奖;

1、团体奖项:一等奖1个(奖金60元);二等奖2个(奖金40元);三等奖3个(奖金20元)。优秀奖若干名(奖金10元)。特别奖两名(幼儿园,奖金20元)

2、节目奖项:一等奖1个(奖金40元);二等奖一个(奖金30元);三等奖一个(奖金20元)

d、节目要求:

1、节目内型:综合反映学生文化生活的歌舞戏曲、小品、相声、歌剧等均可。

2、节目内容:以反映学生素质教育成果,展现学生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体现“六一”儿童节活泼欢快的节日气氛充分展示个人风采,展示我校的艺术教育成果,展现我校风貌为主要目的。提倡大胆创新,活泼新颖。

3、节目要求:节目类型多样化,节目内容贴体生活,服装相对整齐,道具精致,舞蹈艺术效果和音响艺术效果好。

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篇5

一、创设氛围, 让学生乐于探究。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生在学习中的情绪与教学效果有直接关系, 而影响学生情绪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学情境。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 将扼杀学生探究真理的愿望。”探究性学习方式强调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 激发学生旺盛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 上课伊始, 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 创设问题情境, 利用趣味去点燃学生探究的激情,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尽快进入一种好奇、渴望的境界, 在头脑中形成多种疑问, 从而进行进一步的探究。例如:教师在讲授《两小儿辩日》时, 可将“孔子和两小儿”的挂图挂在黑板上, 并就画面中涉及的人物加以引导, 使学生对画面内容充分感知, 并在此基础上明确教学、探究的目标和方向。教师让学生自由结合成四人小组, 就画面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展开联想, 大胆猜测, 画面的非完整性、确定性给学生丰富的想象空间, 有力地促使学生广泛、灵活地思考, 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和应变能力, 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探究性学习中, 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十分重要, 因为探究性学习重在提高学生对书所反映的生活或现实生活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发现并确定具有探究价值的东西。当然, 有些探究的问题需要学生自己来提出, 但是教师在探究性学习中创设情境的导向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二、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

古人说得好:“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受传统的接受性学习的影响, 学生对于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还有一定的迷惑, 那么, 教师应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

1. 从文章的课题处进行探究。

文章的题目能对文章的中心思想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对其进行探究, 那就会对课文的理解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在教学《生命·生命》这一课时, 教师在学生原有认知能力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探究:生命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属于自己的生命呢?学生通过探究学习, 对生命有了自己独特的体验和理解, 对文章的学习也水到渠成。

2. 从文章的重点字词、句段去进行探究。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 文章中的重点字、词、句、段往往是“题眼”, 对于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开启学生的智慧起着重要作用。如在《孔乙己》一文中, 有一句“孔乙己大约的确是死了”, 这里, 可引导学生进行探讨:作者用了“大约”, 为什么又要用“的确”, 它们不是互相矛盾吗?这样的引导性问题, 能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 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 对旧中国的社会, 对旧社会的人情冷暖, 对造成孔乙己的悲惨命运的根源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对文章的句法的运用也有一定的收获。

3. 从文章的空白点进行探究。

课文的空白点往往是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 体会作者感情、内化情感的最好途径。如《鲁本的秘密》提到“还差最后的四个麻袋”, 但是, 课文中并没有提到鲁本是如何凑到这四个麻袋的, 那么, 教师可抓住这个空白点,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鲁本是如何想办法凑到最后的四个麻袋的呢?你能否根据课文说说你的想法?这样, 想象力丰富的学生就会展开丰富的联想, 让学生对鲁本对妈妈的爱有了深刻的体验, 也使学生的情感受到熏陶和教育。

4. 从文章的标点符号处进行探究。

例如教学《鸟的天堂》一文中“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句话时, 我提示学生:你发现这个句子跟别的句子有什么不同之处?学生在认真阅读、思考后即提出了异议:这句话为什么前一个“鸟的天堂”要加引号?我马上以疑点处为突破口展开教学, 要求学生再次阅读课文, 然后贯通全文去解疑。

5. 从文章的章法、句法上进行探究。

语文学习注重的是学生的情感体验, 对语言文字规律的认识, 也是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重要环节。让学生在对章法、写法进行探究的同时, 也培养了学生的作文能力。

三、注重探究中的合作学习, 在合作中达成共识。

合作探究是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重要形式。通过小组合作充分展示集体的智慧, 在探索交流中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在合作探究学习中, 学生不同的智力水平, 不同的思维方式经过交流整合, 有的得到修正, 有的得到提升。应该强调的是小组合作探究时, 教师不是一个旁观者, 而是积极参与者, 这样既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 还可以密切师生关系, 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但要注意在实际教学中, 部分学生只会跟在别人思维后面走, 没有独立见解, 很容易形成思维的依赖性。这现象就有待于教师及时地发现、引导和调节。另外, 在一堂课中课小组合作的次数不应出现太多, 时间太长, 否则, 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 不利于培养学生探索的积极性。小组合作要限时限地, 从实际出发, 让学生真正地乐于合作, 才能收到成效。

学语文的过程, 其实也是学交流、学合作的过程。学生间的交流、合作效果如何, 取决于学生是否掌握了一定的合作技巧。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要注意教给学生的合作技巧, 通过经常训练, 让学生学会“听”、“讲”——别人发言时, 注意力要集中;别人说的和自己想的不一样, 要在肯定别人的基础上讲自己不同的想法;别人提意见时, 要先听, 再讲自己的理由。例如, 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父母各自不同的评价对孩子的成长起了什么作用?”时进行小组讨论, 先让每位成员发表见解, 然后经过探讨, 最后达成共识。如意见不统一时, 各自说一说理由, 由小组成员大家评判或各自保留意见, 听听其他组同学和老师的见解。在这种合作的过程中, 学生不仅学会了表达意见, 而且学会了倾听别人的想法。

四、体验探究趣味, 获得成功的欢乐。

心理学家认为: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欲望和需要。当学生通过探究后, 终于解决了一个个对他们来说是新奇而又富有挑战的问题时, 他们能从探究中体验到快乐, 获得一种成就感, 这是一种强大的、令人愉快的情绪体验, 会产生推动不断探究的巨大力量。学生一旦有了这种体验, 就会产生再次体验的愿望。因此, 当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 取得点点成绩时, 老师都要及时给予肯定, 让学生尝到探究的甜头, 获得成功的快乐。

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 使他们的个性、创造才能得到更好、更充分的发展, 语文素养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洋溢着浓郁的人文精神, 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语文探究性学习, 已经为语文教学打开了一扇窗, 它将给语文课改和语文学习带来广阔的天地和无限的生机, 也给每个教师的教学研究带来新的考验和机遇。

参考文献

[1]郑金洲.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3]霍益萍.研究性学习实践与探索.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1.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原则 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创新;研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3-109-01

纵观小学数学课堂,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单一的、被动的,往往缺少自主的研究、探索;学生学习的合作、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很少;教师缺少对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以及个体差异的关注,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应该表现出来的高度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受到压抑。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思考问题。因为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发现、探索、思考的问题才会成为学生的真正的问题,期间他们所得到的知识才能真正为学生所掌握。要推进小学数学教育的创新,首先应大力提倡研究性学习。

一、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

1、研究性学习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小学生往往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特别好问,他们具有创造和研究的潜能。研究性学习本身可以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需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动机以及求知欲。

2、研究性学习过程是积极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因为真正有意义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现成的书本知识,而是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在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新问题进行积极探索、主动建构的过程。

3、研究性学习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尊重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

因为学生对客观现实的认识来自于对外界尝试、研究、索性的活动,而学生用自己的学习方式研究新知,对他们来说是最好的方法;教师再进行“因势利导”,这样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

4、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研究性学习提倡学生自由研究、自由创造,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以及表现与发展的机会,鼓励学生自由奔放和新异的想象,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发挥。

5、研究性学习能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因为学生只有在研究新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其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主体性才能得到充分发展,个性得到完全的解放。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研究、实践活动,去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乐于寻疑、质疑、解疑的心理倾向,充分发挥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二、实施研究性学习,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两点

1、要创设一个问题的情境

“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研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研究目标,给思维定向;同时产生强烈的研究欲望,给思维以动力。设计问题情境,力求体现“五性”:1、障碍性:引起冲突,产生不平衡,提出智力挑战。2、趣味性:富有趣味,引发学生积极思维。3、开放性:解题思路灵活多样,答案不一定唯一。4、差异性:适合各层次学生,由浅入深作出回答。5、实践性:以个人或小组的探究实践活动,寻求方法。同时,教师应注意对于问题情境中所隐含的“问题”,不要作简单的答复,应该让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自己去发现、提问。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更贴近其思维实际,更能引起学生主动的研究。

2、既要注重学生的独立研究,又要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

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研究,去发现,去再找出有关的数学知识,期间的过程往往是独立的。因为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外界的刺激;学生是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由此建构起新知识的网络层面。教师无法代替学生自己的思考,更代替不了几十个有差异的学生的思维。通过学生动手“研究数学”,使他们亲身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

独立研究的目的,不仅在于获得数学知识,更在于让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研究精神和创造能力。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研究,努力做到:1、要给学生自由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不要将教学过程变成机械重复教案的过程;2、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不要急于得到圆满的答案;3、要给学生以思考性的指导,特别是当學生的见解出现错误或偏离时,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矫正,将机会留给学生,不要代替学生自己的思考。凡是学生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暗示。

合作交流,是指在学生个体独立研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或班级集体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在合作交流中学会相互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

小学体育课合作学习有效实施策略 篇7

关键词:小学体育 合作学习 改善措施

什么是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从定义上分析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组成小组或数个团体进行讨论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历程,现在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种富有创新的实践教学理论。该理论的产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学校课堂气氛,在学生学习成绩上也拥有很大的成效。目前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世界上主要的教学理念之一。在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小组或团体的各个成员紧密合作并发挥各自的特长,相互合作帮助,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在学生之间开展合作教学意义重大。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学习不仅能够加快学习进度,还能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这对于学生将来的成长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然而通过笔者多年来的体育教学实践分析发现:在现在的小学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仅仅注重表面形式,难以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入合作教学的目的,也仅仅是让自己的教学课堂多种多样,得到学生和学校领导的认同而已。

笔者经过多年的分析总结认为:应该开展对小学体育课堂合作学习的研究分析,总结近年来教学教育中的经验,在实践中学习进步,争取形成一套系统的教学理念,让教师从内心认同合作教学,为以后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做出贡献。本文中将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与之相对应的解决策略。

一、小学体育课合作教学学生分组存在问题

对于大多数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来说,合作教学是比较新颖的,各地的体育教学实施情况不同,与之对应的小学体育课堂合作教学的推行也存在一定问题,而其中学生合作教学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课堂学生分组存在问题。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往往面临着理论和实践结合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盲目地按照理论进行分组学习,倘若坚持如此,分组反而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应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况实施。例如在分组前可以先对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其兴趣爱好,通过体能测试了解学生的体能状况。在之后的教学分组中按兴趣爱好,体能水平相近的学生进行长期分组。这样,在长期的团队合作中,学生之间能做到相互了解。相反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并不适宜长期分组,可以将分配权交给学生,在本次课堂教学结束后小组就会消失。这种分配方法虽然时间短暂,但学生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和更多的同学进行交流学习,为以后的长期合作打下基础。分组方式多种多样,以上两种分组方法具有的代表性仅供参考而已。在分组过程中,教师需要下功夫,要确保公平公正,只有这样才方便小组团队合作的展开。

二、在小组内部营造积极向上的气氛

体育教学和小学其他课程有很大的区别,在小组中,由于彼此都有较深的了解,感情相对其他组普遍较好,成员之间会更有默契,能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相互竞争,共同进步,能够由衷地为对方感到高兴。这不仅仅在体育的教学上,在小学其他科目上也能够使学生确认目标,相互影响,当遇到学习上的问题时能够相互打气鼓励。不过,有一点要特别强调的是,体育课堂小组内的自主学习虽然和传统上的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业完成有很大的区别,但这种合作却能更好地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从小就能养成团队合作、互相鼓励、分工解决问题的习惯。

三、消除学生自身学习和团队共同学习的差异

众所周知,当今社会一个人的能力固然重要,但一个人的力量再强也有限,很难和有凝聚力的团队抗衡。而团队的发展是建立在团队成员共同努力的基础上,因此,小学生的团队合作目的和社会团队建立目的有很大区别。

首先社会团队构建目的是共同合作运用成员自身相关知识进行分工解决问题,只要团队之间能够相互合作解决问题就算完成基本任务,团队成员自身的发展和进步就不在团队的考虑范围之内。其次与社会团队最大的不同是,小学团队建立目的是为了团结互助,帮助团队成员在学习上进步,通过团队学习提高个体能力。再次,体育课合作学习,在解决问题前应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将自己的想法分享给团队其他成员,通过讨论交流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思考问题,在讨论中接受其他同学的看法。最后,在教学过程中,不应盲目推崇合作教学,应和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优势互补,让学生在传统课堂教学上学习知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将知识细化,特别是在体育课的强身健体方面,如做团体操、接力跑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学以致用。

四、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因为水平所限,会忽视合作学习的内容目标,教师要及时进行引导。当小组氛围散漫缺少积极性时,应着重对该组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调动学生积极性。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将自己定义为小组角色,和小组成员共同参加讨论,减少学生之间的距离,及时关注各个小组的学习进程,根据小组情况,灵活调整学习内容。体育和其他学科最大的区别就是,需要学生自己参与运动。比如有的学生运动积极性不高,对其体质的提高有很大的影响,教师应针对该类学生进行动员和指导。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分组,对学生的心理进行鼓励教育。例如进行耐力测试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这样不仅能凝结小组的力量,还对小组的努力进行了认同。

五、建立多样评价体制

小组合作虽然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师应明确小组学习内容和小组内部纪律。在每个小组内部设置骨干成员,主要领导人员要有责任心,能够在小组讨论中起到统领作用。分配任务时,应根据各组水平的不同,分配一些对小组有挑战性的课题,让学生能充分发挥自身能力。在小组评价时要善于运用评价,常使用鼓励加油的话语,即使小组的表现不理想也要对小组成员的努力表示肯定。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善于同学生交流,充分发挥评价的鼓励作用。

在小学体育课堂上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是小学教育的改革,也是现代教育体制的进步标志。合作学习的推行能够活跃体育课堂教学气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拓展视野,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很大的裨益。

小学科学课探究性学习实施策略 篇8

一、对学生做好引导, 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

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内容,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引入”部分, 使学生明确相关内容中存在的疑难点, 为学生下一步自主探究学习活动的展开奠定基础。如“电磁铁”教学时, 教师利用一个纸盒进行小魔术表演 (使纸盒与小铁钉靠近, 小铁钉被吸住) , 让学生思考“纸盒里装了什么东西”“为什么你们都认为里面是磁铁呢?”当完成一个电磁铁的制作活动之后, 教师进一步引导“请同学思考电磁铁吸了多少颗小铁钉 (把学生说出的数量写在黑板上) 。”“对这些数字你有什么疑问?”这样, 在“吸钉数字”的差异中引导学生提出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教师在设计引入部分时需要把握如下几个原则:

(1) 应当保证引入部分具有浓厚的趣味性。以“电磁铁”这部分教学的引入为例,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通过游戏的形式引入, 利用“游戏揭秘”的方式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做到对电磁铁有关概念与结构的掌握, 很多学生就跃跃欲试, 要亲自动手制作一个电磁铁。

(2) 要保证引入内容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引入部分选用的内容要能够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上述课例中学生通过观察盒子中电磁铁吸铁钉的现象, 对电磁铁的性质有了更深的理解, 同时也更加具体地掌握了“磁铁”和“电磁铁”相关概念, 为接下来对电磁铁性质的研究做了有力的铺垫。

(3) 应当保证所研究的问题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在引入环节的设计中尽可能排除同探究内容没有关系的干扰因素, 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探究的具体问题上来, 上述教学案例中, 教师采用组织学生展开小竞赛的方式, 在“吸钉数字”的差异中引导学生提出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二、引导学生学会猜想、假设, 相关方法验证及策略设计

小学生的猜想、假说都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且需要进一步验证的。例如在“电磁铁”教学中, 学生就会提出许多猜想:“电磁铁磁力大小可能受电量影响, 电量越大, 磁力可能就会越强”“也可能受铁芯上绕的线圈匝数影响, 绕得越多磁力就越大”“可能受导线的粗细影响, 导线越粗磁力越强”“可能与铁芯的粗细有关, 铁芯粗的比细的磁力强”。这就为自主探究活动的推进奠定了基础。

在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假设时, 应注意以下问题:

(1) 学生首先要独立思考, 然后进行小组交流, 最终对经过小组讨论后得到的具有共性的猜想、假设在全班范围内展开讨论交流。

(2) 鼓励学生进行创新, 开拓思路, 要引导学生立足于自身原有生活经验、学习经验, 展开猜想与假设。

(3) 教师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做好对学生的引导, 使学生学会对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探究问题进行总结提炼。

三、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 通过积极思考把握结论

在整个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的角色为参与者与组织者, 教师应当积极参与到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中, 指导学生凭借已掌握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提升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与自主性, 使学生明确问题的重难点, 体验活动更丰富, 问题探究更充实, 这样结论的得出也就水到渠成。

四、引导学生勇于表达, 掌握交流及评价方法

学生在自主合作课堂学习中, 通过交流、汇报, 能够对得出的结论进行检验, 同时, 促进新的探究问题的生成。如在“电磁铁”教学中, 学生交流如下的实验结果:

电磁铁磁力大小受线圈的匝数影响、导线的粗细一样、电池一样、铁芯一样, 13颗小铁钉, 1绕15圈, 17颗小铁钉, 2绕20圈, 23颗小铁钉。

结论:线圈的匝数绕得越多磁力相应的就越强。

此时,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想法:在对比实验中个别小组关于变量的控制等方面提出改进意见;提出探究过程中产生的新发现、新问题、新猜想, 例如:线圈绕的松紧程度可能会对电磁铁磁力大小产生影响等。

汪家寨小学x学习西湖小学实施方案 篇9

一、着眼学情, 构建科学的小学语文合作小组

合作式教学通常每个小组人员控制在5 人左右。因为每个学生的成绩、特长、兴趣、品行不同, 所以在分组之前必须要先摸清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 合理划分, 取长补短, 起到互相带动的效果。合作小组的组长也必须谨慎选择, 一般选择那些成绩好、有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计较好、品行端正、尊师爱幼的学生担任, 能给组员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 组长在学习讨论过程中要积极, 并且协调各组员, 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 安排人员做好记录, 还要对讨论进行总结, 这样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举例说明, 小学语文课程中有一篇《雨中》, 老师先引导学生对整篇文章进行初步了解, 再根据段落划分对文章个段落进行重点解读, 认识文章中的人物, 然后再将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每个学生都要积极的表达出自己的看法, 根据讨论内容进行总结, 每组派一名学生汇报, 以此增加学习的效果。

二、明确文本学习目标, 做好有效指导

合作学习要想达到好的效果, 首先, 要确定正确的学习目标, 在分组前要摸清每个学生的成绩、品行、特长、兴趣等。以《天净沙·秋思》的教学为例, 老师在确定学习目标时先要了解本班级人员古诗词背诵水平、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及热爱程度等; 其次, 老师与每个学生分别进行讨论, 从而能知道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看法;最后, 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分析后制定具体的学习目标, 该目标要有一定的难度, 但不能超过学生的能力范围。

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中, 老师要起到好的引导作用, 必须是进行辅助。首先, 老师要留下充足的时间以便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小学生的接受新鲜事物比较慢, 因此需要更多的时间学习和理解。其次, 老师要教会学生听取别人的意见。由于每个人的情况不同, 面对同一事物会产生不同的看法, 引起分歧, 这时候, 老师要加以引导, 使学生能够听取别人的看法, 取长补短, 以提高自己的能力。最后, 老师也要与小组成员之间共同学习讨论。讨论的过程会遇到很多的问题, 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即使是交流讨论也无法解决的, 这时就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引导, 若是难度很大的问题, 可以采用一问一答的方法, 引导学生一步步的解决问题。

三、鼓励学生参与, 实施科学评价

合作式教学能激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 爱能更深入地挖掘学生的能力。对合作学习做出正确的、恰当的点评, 对于合作学习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因此, 要制定合理的评价指标, 改指标的制定主要是依据学习小组完成学习目标的情况及得出结论的情况, 还要将小组是否有进步作为评价指标。当然, 通过小组合作后要将自己与以前的成绩相比较, 班级评价、老师评价、自我评价三者要逐步进行并且充分结合, 并根据评价进行适当的奖励, 这样能使小组之间合作更加团结、密切、和谐, 提高每个学生的能力, 促进其全方位发展。

老师要对合作学习过程中各个小组及成员的表现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评出讨论过程中表现最好的小组、得到的结论最多的小组, 讨论过程中最友好的小组, 进步最大的小组等, 评比过程中个人与小组的表现要结合, 以达到好的教学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 作为语文教师本身就应当有着较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 因此在小组将合作结果上报的时候, 在对学生的合作表现进行评定的时候, 应当注重借助巧妙、精当的语言对学生表现予以评定。比如, 对小组进行评定的时候, 可以说“奇虎相当”、表现的都十分“完美”等话语, 令小组都感受到成员协作及竞争的优势; 而对于个体进行评价的时候, 可以对个体表现的可圈可点之处进行评定, 但是也应当注意对小学生进行评价, 应当以鼓励及肯定为主, 这样才能令其更有信息投入到新的合作环节。

综上所述, 合作学习的教学打破了传统的以老师作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提升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加强了学生之间及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通过合作教学, 提升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而且对语文教学来说是一场改革丰富了课堂内容, 达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摘要: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能力,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是相当关键的。合作能力的培养, 是指所有能提高学生合作精神和学习能力的教学活动。在培养过程中, 老师要注重营造好的学习气氛, 学生和老师要平等、和谐。着眼于当前小学语文合作教学的实际特点, 并结合相应的教学经验, 将能够对提升小学生在语文授课环节合作能力水平及落实授课成效的策略予以列举, 以期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合作学习,实施策略

参考文献

[1]邢国红.适合小学语文第二学段合作学习的内容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 2012, (06) .

汪家寨小学x学习西湖小学实施方案 篇10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平台 合作价值 合作氛围 合作热情

合作学习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思潮之一,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它能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使每位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张扬。实现有效学习,是高效课堂教学中教师探讨的焦点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是追求表面热闹,只重形式,不求实质,形成了赶时髦的“花架子”,陷入合作学习的误区。怎样有效地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呢?正确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科学建构小组与实施策略是关键。

一、科学分组,优化组合,搭建合作平台

要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形式,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科学的分组,这是正确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为保证组内成员的优势互补和组间的公平竞争,教师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把班级里的学生按四人或六人放在一个合作小组内,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保证每个小组旗鼓相当,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

二、合理分工,明确职责,体现合作价值

古语:“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因此,合作学习要想成功开展,建立分工合作的意识是必不可少的。

为了促进小组成员有效交流,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参与率,组内成员每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任务,担任一个合作角色。每人一岗,定时轮换。我一般主要设立以下几个岗位:学习组长、作业管家、环保卫士。

每组指定或由组员推选出两位责任心强、学习态度好、乐于助人、有一定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语数学习小组长,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在老师的指令下组织全组人员合作学习。两学习组长主要负责检查预习作业和监督课堂秩序,包括坐姿、发言、倾听等;两作业管家负责上交和下发语数等作业;两环保卫士负责检查小组卫生。

此外,可根据合作学习的需要设一些相关的小组职务,如朗读者、计算者、表演者等,尽量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扮演管理者的角色,使每一位学生都觉得自己是小组的主人,自觉加入到小组交际活动中来,保证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形成一个有核心、有凝聚力、团结向上、积极进取的小团体,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小组命名,确定口号,营造合作氛围

为了激发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热情与兴趣,增强组员的主人翁意识和小组的凝聚力,我给每个小组下达的第一个合作任务就是为自己小组命名并确定口号。

原本我以为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个要求有点高,没想到学生们的表现让我大吃一惊。通过组员共同商讨,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每个小组都确定了富有个性的组名和口号,让我感受到合作的力量原来是这样强大。每节课前或课中,学生响亮地喊出本组的口号,给自己和组员加油,以增强信心,鼓舞士气,学生兴趣盎然。

四、常规训练,培养习惯,提高合作技能

叶圣陶先生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要想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就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合作习惯和合作技能的培养,这也是合作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我主要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常规训练。

其一,培训组长。指导小组长在老师指令下,组织成员进行合作学习。(小组长为第二指令人,是“小老师”的角色,要学会发布学习指令,如小组内讨论、小组内纠错、小组内互助、小组内讲解等。)

其二,训练习惯。从課前准备到上课坐姿,从自主学习到合作交流,从小组发言模式规范语言到小组发言后的评价语言……

概而言之,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使之形成必要的合作技能,如怎样组织、怎样倾听、怎样发言、怎样质疑等等。

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在各种“活而有序”的常规训练中,逐步形成小组合作学习习惯,让学生在团结友爱、关注、亲近、竞争创新的氛围中,学会做人,学会学习。

五、总结评价,完善机制,激发合作热情

每次小组活动之后都要及时地进行总结评价,评价对小组合作学习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按照评价的范围,可以分为组际评价一集体评价和组内评价一个人评价。按照评价的阶段,可采用“日评一周评一月评”的评价体系。评价的情况要及时上墙,以激励学生小组合作的兴趣。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组内合作、组间竞争”为宗旨,以“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为目标,因此,评价中要重评群体,轻评个体。

自主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篇11

自主探究式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 真正把教学过程当成学生自主学习, 师生双向互动、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的过程, 从而不断发展和增强学生的研究意识、进取意识、创新意识。《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 要开展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 应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自主探究式教学, 关注个性, 培养兴趣, 发展能力, 激发创新意识。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应用的必要性分析

1. 自主探究式教学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特点。

由于小学生具有发现、研究、探索的强烈需求, 且从学习的最佳途径而言, 由学生自己发现事物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才能使认识更深刻。而自主探究式教学恰恰可以满足学生强烈的心理需求, 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事物发展的规律, 从而使学习活动成为一种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

2. 自主探究式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产物。

当前,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作用, 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由此可见, 在新课程改革下, 要求小学数学教学建立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

3. 自主探究式教学有利于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下, 注重的是学生的主体作用, 强调的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探索与解决问题, 从而更有效地消除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轻学生、重教师、轻能力、重知识、重注入、轻启发等弊端,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真正使学生好学、乐学、会学。

二、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 鼓励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注重学生新旧知识点间的联系, 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 设置一定的悬念,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从而引导他们自主参与教学。这样既能很自然地引入新课题, 又能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同时也能有效拓展他们的求知空间。《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与空间, 供他们自主地多角度、全方位进行交流和合作, 让他们自主解决在参与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以丰富他们的情感经历。”在此过程中, 教师在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和自主探究的同时, 还应鼓励他们自主表达自己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思维, 在提高他们理解程度的基础上, 对不同的问题进行讨论, 并提供给他们新鲜、有意义的事例供他们自主合作与探究, 从而引导他们学会交流自己的思想与探究成果, 并充分审视自己的想法与操作方式。另外, 教师在化解学生间思维冲突的同时, 还应鼓励他们团结协作,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合作学习, 让他们认识到别人思维方式的优点及不足, 从而有效促进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在此过程中, 教师还应注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 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

三、给学生充分提供思考的机会

让每个学生在已学得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和学习方法的基础上, 对问题的结果进行大胆猜想,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他们的思维, 促进智力的发展。每个学生对待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 给他们留出自由自在进行思考的空间, 让学生思考过后想说就说。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 语言和思维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而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又表现为不同步性, 分析问题时往往看到了、想到了就是表达不出来, 再加上数学学科特有的抽象性、逻辑性, 使学生更是感到无从说起。针对这种情况, 教师应不断鼓励学生, 使他们敢说、爱说, 怎样想就怎样说, 说错了可以重说, 培养学生学会说话。其次, 在课堂教学中还应充分利用讨论的机会, 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这样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 表达能力也能得到很好的锻炼。最后, 在教学过程中, 一些简单的例题可由学生模仿老师到讲台上给大家讲解, 说说自己对知识的理解, 为什么这样理解, 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

四、教给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 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教给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 犹如交给学生一把开启数学智慧之门的“金钥匙”,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学生一旦掌握了科学的数学思维方法,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就可以运用数学思维方法这把钥匙打开数学世界的大门, 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因此教给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 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是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最现实的目标和具体途径。其次, 教材是教学工作的依据。在教学工作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钻研教材, 并在熟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拓展, 以发挥教材的应用功能, 从而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与研究能力。在此过程中, 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与独立性, 以拓展他们的解题思路, 提高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另外, 还可以通过一些问题的设置, 挖掘学生的智力因素, 通过让他们对问题进行逐层分析, 有效提高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

汪家寨小学x学习西湖小学实施方案 篇12

一、要有明确具体的探究目标

我们教师心目中始终要有三类探究目标——知识目标、情感目标、能力目标。这三类目标当然要视课文的具体情况而定,虽然不一定每一节课都要有,但目标必须要明确具体。如果没有明确具体的目标作指导,我们在开展探究和做评价时,就会感到无所适从。有了探究目标,学生在学习时才不会迷失方向,零碎、发散的思维才能得以集中。要设计和制定每一课的探究目标,师生必须对探究的主题进行界定。

探究的主题往往是这一课教学目标中的重点目标,如一位教师上《西门豹》一课,就引导学生把“西门豹是怎样破除河伯娶媳妇的迷信的”作为探究目标。

有时,阅读理解中能统帅全篇的问题(往往是课文题目),也会成为探究目标。如《亲人》一课,统帅全篇的问题就是:“谁把谁当作亲人?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为了便于探究,围绕这一大的目标,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把它分解成小目标:你怎么体会出——妈妈把老奶奶当作亲人?老奶奶把我和妈妈当作亲人?我把老奶奶当作亲人?

有时,文中最具探究价值的词语会成为探究目标。如《草船借箭》一课,最具探究价值的词语就是“神机妙算”。在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全部到位以后,教师就引导学生直入探究主题:“你认为哪个词语最具有探究价值?”“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划出来,用心体会。”集中了这一探究目标,辐射全文,以一当十,摆脱了“多余的情节分析、繁琐的提问设计、僵化的章法讲解”的传统模式,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实施探究的过程中,又充分体现了“反复诵读、情感熏陶、自由感悟”的语文学科个性,从根本上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探究方式,充满了人文情怀。

有时,文中最具探究价值的字也能成为探究的目标。如《会摇尾巴的狼》中的“装”,围绕“装”这一探究目标,我们可以分解成小目标——1、不会摇尾巴的狼为什么要装会摇尾巴的狗?(除了陷阱很深、自己像狗、不容易被老山羊识破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山羊和狗是好朋友,这一点学生不仅从本课的文字中得知,而且早在一年级时读《小山羊》就知道了。会摇尾巴的狼“装”狗的目的就是使出浑身解数蒙骗老山羊,让老山羊认为自己就是狗,从而救他。)2、狼是怎样装狗的?(学生从1、2两个问题的探究中认识到了狼的狡猾。)3、狼装狗结果怎样?为什么?(学生从探究中认识到了老山羊的机警聪明、善于识别善恶和狼的凶恶本性。)

经过如此的探究,寓言的寓意也就水到渠成了——像狼一樣的坏人往往善于伪装蒙骗,我们要像老山羊那样保持高度的警惕,不听信甜言蜜语,不被伪装所迷惑,善于识别,勇于揭露。

二、要有切实可行的探究方法

“切实可行”是指探究的方法要针对语言文字的具体特点和学生个体的具体实际。学习是学生的个体行为,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不单是表现在让他们自主地选择探究的问题上,还表现在让他们自主地选择探究的方法上。如一位教师上《少年闰土》时,就充分相信学生的探究能力,充分相信学生能使用学过的探究方法来开展自主学习。他对学生说:“同学们,怎么理解‘闰土来了,给我带来了哪些希奇的事’?大家出出点子,好吗?”于是,学生就纷纷提出了探究的方法,有的说图示法,有的说朗读法,有的说讨论法,还有的说列小标题法。教师就让学生自己选择探究的方法组成协作小组去理解这个问题。在展示学习成果时,有一个协作小组是用图示法、讨论法学习“雪地捕鸟”这一段的,他们出示的是一幅画,画中的“我”拉着一根长长的绳子,躲在一块石头后面。老师问他们:“为什么要把绳子画得这么长?文章里也没有提到石头呀?”一位学生回答:“课文中写的是‘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一拉……’,所以,绳子一定是很长的;为了不让鸟发现,‘我’应该躲在一块石头的后面。”还有的协作小组则分角色绘声绘色地朗读了“瓜地刺猹”这一段……通过交流,学生对“希奇事”有了体验,对课文描写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学得当然也更主动了。

三、要有充裕足够的探究时间

这一点不用讲道理,每位教师都懂,他们个个都知道,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去进行探究实践,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探究性学习就会流于形式。

可是在目前实际教学中,我们的老师常常表现得不够大气,做不到这一点,舍不得给学生足够的探究时间。究其原因,一是教师的观念没改变,认为教师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不讲,学生能学到什么?二是怕被人视为无能,学生一分组探究,还要给那么多的时间,教室里岂不是乱套了吗?领导同事看到课堂纪律这么差,还以为教师太缺少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三是对学生不放心,认为学生只是个孩子,天生就有依赖性,他们在生活上依赖家长,在学习上依赖老师,都已经习惯了依赖,他们有多大能耐去探究?给他们那么多时间,岂不是浪费了吗?四是教学评价制度没跟上,仍是一卷定乾坤,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探究,学生探究能力是上去了,可考试也不考探究能力呀。

上一篇:空气能热水器行业正大步走向辉煌下一篇:小升初数学秋季期末检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