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与照片阅读答案(共9篇)
母亲与照片阅读答案 篇1
小题1:(2分)拮据
小题2:(3分)要点:少女时代的母亲正值人生的春天(母亲的形象正如春天一样美好)。
小题3:(6分)要点:母亲少女时代的照片;患骨癌的母亲的X光片(照片);我想给病中的母亲拍一张照片。
小题4:(3分)C
小题5:(4分)要点:作者通过美好的想象,用抒情的笔调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无限留念。
小题6:(8分)要点:对现实的回避,是希望把母亲美好的形象铭记心头,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沉痛。
略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最自豪的母亲 阅读答案
2.《要不要设立“中华母亲节”?》阅读答案
3.《母亲》阅读答案王祥夫
4.永恒的母亲阅读答案
5.《平安夜里的母亲》阅读答案
6.《献给母亲的歌》阅读答案
7.《永恒的母亲》的阅读答案
8.《母亲的抉择》阅读答案
9.母亲的礼物阅读答案
10.《母亲 洪烛》阅读答案
《一位母亲与家长会》 阅读答案 篇2
7.母亲为儿子成长所受的委屈与今天儿子考入清华的喜悦交织在一起。(2分指出悲与喜交织的具体内容即可)
8.例:选句: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一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位。品味:面对老师对孩子成绩差的指责,母亲没有责怪儿子,而是巧妙地指出应改正的地方和需要努力的方向,使孩子树立信心。母亲这善意的撒谎,实则是对儿子的激励和期待。(3分,选句1分,品析言之有理2分)
9.十几年来,为了我的进步,忍受了不少委屈。你的儿子让你受累了。(3分,续写的话符合人物身份和特定的情景即可)
10.赞成。这是老师对学生情况的真实反映,体现了老师希望孩子进步的良苦用心。(不赞成。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即使对成绩差的孩子也要多加激励和赞赏)(3分,回答是否赞成1分,简述理由或建议2分,理由或建议能扣住自己的观点,言之有理即可)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母亲的菊花阅读答案
2.《我的母亲》 阅读答案
3.《母亲》阅读答案
4.《母亲的书》琦君阅读答案
5.阿蓉《母亲的眼泪》阅读答案
6.《母亲的诗》阅读答案【推荐】
7.《母亲的诗》 阅读答案
8.《母亲为我扎红带》阅读答案
9.《母亲与麻雀》 阅读答案
母亲与莫扎特阅读题及答案 篇3
是冥冥中的命运,把母亲和莫扎特连在一起,我知道这样说对谁也讲不清,我只有对自己一遍遍倾诉。
两年前的夏天,我常去两个地方消遣:一是月坛邮票市场,一是灯市口唱片公司。抱着邮票回家,邮票不会说话,任你摆弄,任你和那些古今中外的哲人或动物相会就是了,母亲只是悄悄坐在床头看我摆弄,看腻了,便倒下睡着了,微微打着鼾。唱片不是邮票,买回来不是看的是要听的,而且,常觉得音量太小难听出效果,便把音量放大,震得满屋摇摇晃晃;又常在夜深人静时听,觉得乐曲融合着沉郁的夜色才有韵味,才能把心融化……母亲常无法休息。我几次对老人说:“吵您睡觉吧?”她总是摆摆手:“不碍的,听你的!”我问她:“好听吗?”她点着头:“好听!”其实,我知道,一切都是为了我。在母亲的.眼里,孩子的事再小也总是大事。她就是那么默默地坐在床头,陪我听到很晚。在那些个无月多云或星稠云淡的夜晚,母亲并不关心那个大黑匣子中的贝多芬、巴赫或曼托瓦尼,母亲只关心一个,那便是我。
八月一天的黄昏,我又来到了灯市口,偶然间看到了一盘莫扎特《安魂曲》的激光唱片。我拿了起来,犹豫了一下,买还是不买?这是莫扎特一生最后一部未完成曲,拥有它是值得的。但是,我还是把它放下了,我实在不喜欢莫扎特,我一直觉得他短短一生写的乐曲太多太滥太流畅,缺少柴可夫斯基的忧郁、勃拉姆斯的挚情,更缺少贝多芬的深刻。我知道这是我的偏执,但在音乐面前喜欢与否,来不得半点虚伪。
这天黄昏,我空手而归,母亲还好好的,正坐在厨房里帮我择新买的小白菜和嫩葱。我问她:“今晚您想吃点儿什么?” 她像以往一样说:“你想吃什么就做什么吧!”几十年以来,她都是这样辛勤操劳,却从不为自己提一点点要求。我炒菜,她像以往一样站在我旁边帮我打下手。晚饭后我听音乐,她像以往一样坐在床头默默陪我一起听,一直听到很晚很晚……谁会想到,第二天她老人家竟会溘然长逝呢?母亲依然如平日一样默默坐在床头,突然头一歪倒在床上,无疾而终,突然得让我的心一时无法承受。
丧事过后,我想起那盘《安魂曲》,我无法不把它与母亲联系在一起,人生哪有这样的巧合?莫非莫扎特在启迪我母亲即将告别这个世界,灵魂需要安慰?而我却疏忽了,只咀嚼个人的滋味!我很后悔没有买。如果买下让母亲临别最后一夜听听也好啊!我甚至想如果买下也许能保佑母亲不会那样突然而去呢!
我直感到对不住莫扎特,我直感到对不住母亲。
不要执意追求什么深刻,平凡、美好,本身不就是一种深刻吗?母亲太过平凡,但给予孩子最后一刻默默的爱,难道不也是一种深刻吗?我看到梅纽因写过的一段话,说莫扎特的音乐“像一座火山斜坡上的葡萄园,外面幽美宁静,里面却是火热的”!母亲难道不也是这样的吗?我没有理解莫扎特,也没有理解母亲。
鬼使神差,我又来到灯市口,可惜,那盘唱片没有了。
17.请根据文中材料,简要说说文章通过几件事情来表现母亲的平凡而美好。(4分)
答: 。
18.阅读全文,分条概述作者对母亲抒发了怎样的感情。(4分)
答: 。
19.本文主要写母亲,却以“母亲与莫扎特”为题,为什么?(6分)
答: 。
20.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母亲去世前没能听到莫扎特的音乐,和莫扎特确实没有任何关系,这样作者承认题目有点“不伦不类”。
B.母亲本来不喜欢音乐,但常常陪儿子听音乐,天长日久,爱屋及乌,也能听出音乐的韵味,觉得好听。
C.文章最后一段文字,能够使读者在充满遗憾、同情的余味中,思考应该如何关爱母亲、珍惜亲情。
D.平凡、美好就是深刻,这是作者在丧母之痛中领悟的哲理,也是使文章主题得以深化的画龙点睛之笔。
E.文章虚写“几十年”,实写“两年前的夏天”,其中着重写母亲“最后一刻的爱”,显得重点突出,血肉丰满。
试题答案:
17.(4分)①看儿子摆弄邮票;②帮儿子择菜;③陪儿子听音乐。
18.(4分)①感激母亲对自己的体谅;②赞美母亲的平凡、美好;③为自己没能够让母亲临终前听到《安魂曲》而悔恨;④为自己没能在母亲生前理解母亲的深刻而内疚。
19.(6分)以莫扎特的外静内热的特点,衬托出母亲外表平凡而内心充满了深刻的母爱(也可以答“内心美好”);把看似毫不相关的两个人合起来,使文章新颖、独特,吸引读者(意思对即可)。
母亲灯阅读答案 篇4
母亲没受过学堂教育,但对文化有一种天然的膜拜。她要我喜爱书,不许我们浪费纸张,看到带字的东西,她总要收起来。
母亲不识字,更不识外文,可是她总愿意陪我做功课。到了老年,她常常伏在桌前看我写字,看我写信。有一次,母亲吐露了大概在她心中积蓄了很久的一句话:“等我死了,你们在我心口上放一本书……”我听了很不是滋味,可是小外孙立刻表示反对:“不行,您看不懂,还是放本字典吧!”母亲脸上的皱纹似乎都笑了,说道:“对,对,还是我重孙懂事,给我放本字典……”
母亲发现我“翘尾巴”时马上敲打我。那一年我50岁,我还记得她当时对我说:“人要有自知之明。记住,天外有天,山外有山,切不可骄傲自满……永远有比能干的人更能干的人。”
母亲做任何事情都精益求精,有始有终。
我想起她90岁时我为她缝制衣裤的教训。为了庆祝她的寿辰,我亲自裁剪,为她老人家做了一套便服。那天,母亲接过我缝制的衣服满意地微笑着。那天,我也满怀幸福地睡了。半夜醒来,我发现有灯光从母亲的门缝里泻出来。我下床走向门缝,往她的屋里观望。她正坐在床上,围着被,戴着老花镜,手中拿着我缝制的衣裤,用颤巍巍的手开始拆卸我为她特意缝制的新衣服。我的心顿时凉了!
过了几天,我实在憋不住了,便问母亲。母亲盯着我的眼睛,过了半晌才说道:“你缝得不合格!线扎得不直、不匀,有些粗糙……干活儿可不能这样!”她说衣裤都拆了,想背着我重缝,可是手不听使唤,缝不成了。母亲看着自己那双枯手,叹了一口气。
母亲劳动一生,无论干什么事,从不曾让人有些许挑剔。如今,她不能劳动了,可是对儿子的劳动成果,也绝不放松。
我心想:母亲教给我的,岂止是不应该缝制不合格的衣服?
母亲病重时,躺在担架床上已经不能说话。我抚摸着她那苍白的头发、瘦削的脸庞,心中阵阵酸楚。母亲伸出枯槁的手,握住我的手,把我的手指横放在自己的嘴里,用牙齿轻轻地咬动。我细细地观察她的表情。她眯缝着眼睛,盯着我,只是微微地在笑,她已经不能说话了。这是母亲对我的最后一次抚爱。
母亲去世以后,我根据她的遗愿,火化时在她胸口上放了一本字典。我后悔她在世时没有教她识字。
我已年及耄耋,母亲的形象在我的记忆中越来越感明亮,她是我心中的一盏明灯,永远为我照亮前进的路。
(选自《散文海外版》第4期,有删改)
1.选文主要记叙了母亲的哪些生活片段?
________________
2.“等我死了,你们在我心口上放一本书……”这句话有什么深层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
3.“母亲发现我‘翘尾巴’时马上敲打我”一句中“敲打”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
4.你是如何理解文中最后一段画线句的?
________________
5.选文的细节描写生动感人,请举出一例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
6.请你说说选文和课文《我的母亲》中母亲的`形象有哪些相同点?
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主要写了母亲叮嘱“我”在她死后胸前放本字典、“我”“翘尾巴”时敲打“我”、半夜拆卸“我”为她缝制的新衣、临终前轻轻咬动“我”的手指这些片段。
2.从这句话里可以看出母亲对文化的膜拜和对文化的崇敬之情。
3.“敲打”在这里是提醒告诫的意思,母亲时时提醒“我”不要忘记做人的原则。
4.因为母亲从小就教育“我”热爱文化,教育“我”做人要虚心谦虚,做任何事情都要精益求精,有始有终,这些对“我”的人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所以说母亲是“我”心中的一盏明灯。
5.“母亲伸出枯槁的手,握住我的手,把我的手指横放在自己的嘴里,用牙齿轻轻地咬动。”这个细节描写细腻地写出了母亲临终前对子女的牵挂不舍之情。
《亲吻母亲》阅读答案 篇5
① “六一”前夕,市电视台策划一个儿童节目,主题思想就是“六一,我的愿望我做主!”电视台目的是在了解小朋友愿望的基础上,尽可能满足孩子们小小的心愿。
②摄制组驱车来到一个叫枣花的乡村小学,在学校老师的配合下,摄制组在全校学生中随机挑选了10位同学。
③这10名同学来到摄影的房间,他们叽叽喳喳的,迫不及待地依次说出自己在六一节想实现的愿望,有的想要一个漂亮的书包,有的想要去市里的动物园看猴子……
④这时,轮到最后一位了,是个小男生,满脸炭黑,他很害羞地躲在其他几位同学的背后,在同学们的簇拥下,他才蹑手蹑脚地来到摄像机前。问他六一想实现什么愿望时,他支支吾吾的,半天不肯出声。
⑤摄制组的人很吃惊,他与前面那几个活泼可爱的小朋友迥然不同。由于是随机抽选的,摄制组担心他是……在摄制组人员多次提示下,这小家伙还是耷拉着小脑袋。摄制组正准备说换个小朋友的时候,他才石破天惊地大哭一声,说:我想亲吻妈妈!……
⑥六一那天,摄制组又来到枣花小学,有的小朋友得到了漂亮的书包,有的小朋友被接到城里去看动物了。由于最后那个小朋友亲吻妈妈的愿望比较特殊,摄制组决定对他的愿望进行跟踪拍摄。
⑦在他的带领下,摄制组来到一个偏僻的村庄。村人很好奇,纷纷跟随摄制组来到一个破落的房屋前。这幢房屋残垣断壁,屋脊漆黑,可能是闹过火灾。在支离破碎的砖瓦间,几根横梁搭建了一个简易的房间。
在村里人的介绍下,摄制组才知道,三年前,这家人由于电路老化夜晚着火,父亲不幸遇难。母亲也大面积受伤,特别是脸部。为了不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脸,这位母亲整天用一块黑纱裹住自己。孩子已是整整三年没有看到过母亲的真面目了。
⑧这位母亲知道了摄制组采访目的后,还是热情地请他们进屋,但对于儿子这个愿望,她很难为情,除了乡下人的羞涩,她担心孩子知道自己的真实模样后会看不起这个丑八怪母亲。在摄制组和村人的劝说下,母亲最后勉强答应。
⑨母亲小心翼翼地揭下覆盖在脸上的黑纱,全身战栗地凝视着儿子。一束斜阳从窗口照入,此时摄像头前的母亲脸部斑驳、凹凸、墨黑、畸形,鼻子更是严重错位,像一块炭饼贴在脸上。摄制组惊诧,村人也发出了一阵唏嘘声。母亲读懂了大伙惊恐的眼神,正当她准备用黑纱再次遮掩的刹那,儿子从地上高高跃起,跳进母亲的怀里,迅速地用小小嘴唇紧紧地贴住母亲漆黑的脸颊。母亲手中的黑纱随风飘落……母亲流泪了,儿子流泪了,摄制组的同志和村里人流泪了。据说片子在电视台播放后,很多观众也都流泪了。
⑩从这以后,这位母亲素面朝天,在儿子面前再也不遮掩了。她似乎明白:在孩子的心目中,母亲永远都是他心田里绽放的最纯洁的百合花,不管她是漂亮的,还是丑陋的!
小题1:文中“摄制组惊诧,村人也发出了一阵唏嘘声”是什么描写?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小题2:请简要评析,第⑥段画横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3分)
小题3:文中第⑨段画横线的句子中三个“流泪”各有怎样的含义?(3分)
小题4:读完全文后,你的心灵受到怎样的震撼?请联系自己的经历,说说你的感受。(3分)
小题1:神态描写(1分);表达效果:表明人们对母亲被烧伤的严重程度而吃惊,也衬托出男孩对母亲的爱。(2分)
小题2:引出下文;制造悬念,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小题3:母亲是激动、高兴的泪;男孩是惭愧、伤心的泪;观众是感动的泪。
小题4: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感受。示例:无论我们的.母亲是漂亮还是丑陋,但不管怎样,我们都应该拥有一颗孝心来孝敬母亲,因为她为我们付出太多,因为她的爱真挚而无私,我们应该真诚地回报。
参考答案:
小题1:
试题分析:“惊诧”“唏嘘”可看出此句属于神态描写。神态描写的作用:1、表现人物内心世界;2、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品质或是更加突显人物个性,使的作文给人一真实感,人物造型栩栩如生,使文章生动形象。从文中“一束斜阳从窗口照入,此时摄像头前的母亲脸部斑驳、凹凸、墨黑、畸形,鼻子更是严重错位,像一块炭饼贴在脸上”由此可知此句的表达效果是:表明人们对母亲被烧伤的严重程度而吃惊,也衬托出男孩对母亲的爱(因为孩子提出了一个六一愿望是亲吻自己的妈妈)。
小题2:
试题分析:“由于最后那个小朋友亲吻妈妈的愿望比较特殊,摄制组决定对他的愿望进行跟踪拍摄”,因为这是后面故事的引子,因此这句话的作用就比较好理解了:引出下文,设置悬念(亲吻妈妈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可小朋友却提出这么个愿望,是一个悬念),推动故事的发展,也引起读者阅读阅读的愿望。
小题3:
试题分析:“母亲流泪了,儿子流泪了,摄制组的同志和村里人流泪了”。母亲流泪是因为儿子不嫌自己丑陋的面容而亲吻自己,这是高兴、激动的泪;儿子流泪是因为母亲怕自己嫌她丑陋而整日黑纱遮面,看到因为自己的亲吻而流泪的母亲,儿子惭愧、自责、伤心;摄制组的同志和村里人流泪,是因为感动。此题不难,只要将自己放入到情境中,就很容易理解“流泪”的含义。
小题4:
《荷叶母亲》阅读答案范文 篇6
①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②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③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④半夜,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飘在水面。梗上只留下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hn dn)的,今晨都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⑤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大作,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倾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⑥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由的心绪散尽了!
⑦雨势并不减退,红莲都不动摇了。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一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⑧我心中深深的受了感动
⑨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阅读题:
1.文中第二、三两段从记叙的顺序来看是,其作用是。(3分)
2.说说第四段开头关于天气的描写的语句在文中有何作用?(2分)
3.第四段中的菡萏是荷花的别称,此处的含义是。(2分)
4.为什么我不敢下阶去?(1分)
5.怎样理解心中的雨点?(2分)
6.最后一段在表达方式上看是 和,其作用是。(3分)
参考答案:
1.文中第二、三两段从记叙的顺序来看是插叙,其作用是说明我家与荷花有很深感情,大家喜爱荷花,为后文写惦记雨中荷花埋下伏笔(铺垫)。
2.(2分)为写大雨埋下伏笔,烘托心情,渲染气氛。
3.此处的含义是 含苞欲放。(2分)
4.(1分)我十分挂念雨中的红莲,怕它被那密密的雨点打坏。
5.(2分)指让自己烦恼、痛苦、失意等等的思绪。
6.最后一段在表达方式上看是 议论 和 抒情,其作用是表达了对自己无微不至关怀,爱护对母亲的赞美之情,点明、深化中心。(3分)
《窗前的母亲》阅读答案 篇7
2.揣摩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然后回答问题。(6分)
(1)体味a句中“切割”一词所包含的人物的思想感情。
(2)b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它的表达效果。
3.第(9)段在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3分)
母亲的来信阅读答案 篇8
母亲每周都寄来一封信,开头总是千篇 一律:“我亲爱的宝贝小文卡,早上(或晚上)好!这是妈妈在给你写信,向你亲切问好,带给你我最良好的祝愿,祝你健康幸福。我在这封短信里首先要告诉你的是,感谢上帝,我活着,身体也好,这也是你的愿望。我还急于告诉你:我日子过得挺好……”
每封信的结尾也没什么区别:“信快结束了,好儿子,我恳求你,我祈祷上帝,你别和坏人混在一起,别喝伏特加,要尊敬长者,好好保重自己。在这个世界上你是我惟一的亲人,要是你出了什么事,那我就肯定活不成了。信就写到这里。盼望你的回信,好儿子。吻你。你的妈妈。”
因此,文卡只读信的中间一段。一边读一边轻蔑地蹙起眉头,对妈妈的生活兴趣感到不可理解。尽写些鸡毛蒜皮,什么邻居的羊钻进了帕什卡·沃罗佐恩的园子里,把他的白菜全啃坏了;什么瓦莉卡·乌捷舍娃没有嫁给斯杰潘·罗什金,而嫁给了科利卡·扎米亚金;什么商店里终于运来了紧俏的小头巾——这种头巾在这里,在城里,要多少有多少。
文卡把看过的信扔进床头柜,然后就忘得一干二净,直到收到下一封母亲泪痕斑斑的来信,其中照例是恳求他看在上帝的面上写封回信。
……文卡把刚收到的信塞进衣兜,穿过下班后变得喧闹的宿舍走廊,走进自己的房间。
今天发了工资。小伙子们准备上街:忙着熨衬衫、长裤,打听谁要到哪儿去,跟谁有约会等等。
文卡故意慢吞吞地脱下衣服,洗了澡,换了衣。等同房间的人走光了以后,他锁上房门,坐到桌前。从口袋里摸出还是第一次领工资后买的记事本和圆珠笔,翻开一页空白纸,沉思起来……
恰在一个钟头以前,他在回宿舍的路上遇见一位从家乡来的熟人。相互寒暄几句之后,那位老乡问了问文卡的工资和生活情况,便含着责备的意味摇着头说:
“你应该给母亲寄点钱去。冬天眼看就到了。家里得请人运木柴,又要劈,又要锯。你母亲只有她那一点点养老金……你是知道的。”
文卡自然是知道的。
他咬着嘴唇,在白纸上方的正中仔仔细细地写上了一个数字:126,然后由上到下画了一条垂直线,在左栏上方写上“支出”,右栏写上“数目”。他沉吟片刻,取过日历计算到预支还有多少天,然后在左栏写上:12,右栏写一个乘号和数字4,得出总数为48。接下去就写得快多·了:还债——10,买裤子——30,储蓄——20,电影、跳舞等——4天,1天2卢布——8,剩余——10卢布。
文卡哼了一声。10卢布,给母亲寄去这么个数是很不像话的,村里人准会笑话。他摸了摸下巴,毅然划掉“剩余”二字,改为“零用”,心中叨咕着:“等下次领到预支工资再寄吧。”
他放下圆珠笔,把记事本揣进口袋里,伸了个懒腰,想起了母亲的来信。他打着哈欠看了看表,掏出信封,拆开,抽出信纸。当他展开信纸的时候,一张三卢布的纸币轻轻飘落在他的膝上……
阅读题:
1.母亲的每一封来信都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信的开头、结尾和中间部分分别都写了些什么内容?请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
2.文卡对母亲来信的态度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
3.文中在写到文卡计划工资用度时引入了他路遇家乡熟人的内容,从记叙的顺序上看,这里运用了什么方法?这一安排具有怎样的作用?
4.选出下列分析错误的一项()
A.在初来城里的日子里,文卡总是焦急地等待母亲的信……
——“焦急地”写出了文卡对母亲来信热切盼望的心情。
B.文卡把看过的信扔进床头柜,然后就忘得一干二净……
——“扔”字写出了文卡对母亲来信的.随意甚至轻蔑的态度。
C.10卢布,给母亲寄去这么个数是很不像话的,村里人准会笑话。
——文卡没有将10卢布寄给母亲主要是考虑到数目太小,无济于事。
D.他打着哈欠看了看表,掏出信封,拆开,抽出信纸。
——“打着哈欠”和“掏”“拆”“抽”等词语表现了文卡对母亲来信的漠然和漫不经心。
5.当“一张三卢布的纸币轻轻飘落在他的膝上”的时候,文卡会有怎样的反应呢?请结合全文,发挥想象,续写一段文字。(不少于40字)
参考答案:
1.母亲的每一封来信都表达了她对儿子关心、疼爱、思念的深挚感情。
开头:问候、祝愿并安慰儿子;
结尾:对儿子的告诫与期望;
中间:介绍家乡琐细之事(在絮叨中体现深沉的母爱)。
2.初来城里时,焦急等待,贪婪阅读;半年后,没精打采拆信,露出讥诮和轻蔑的神情;后来,看过就扔,并且不给回信。
3.插叙。这一内容安排道出了母亲节俭、艰难的生活,说明了文卡给母亲寄钱是应该的和必要的,同时也给文末表现母亲的平凡而伟大埋下了伏笔,从而增强了文章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4.C
母亲的拐杖阅读答案 篇9
【小题2】联系文章语境,品析下列划线词语的含义.(4分)
(1)可母亲最喜欢用的,还是大哥从山上精挑细选砍回家,像刀把、锄把精心打磨过的那根拐杖.
(2)母亲收藏着的那些拐杖,每当村里有老人来串门子时,便一一拿出来炫耀.
【小题3】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划线句子,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4分)
母亲仿佛就是我们头顶上遮风挡雨的参天大树,幼年泥泞道路中跋涉依靠的拐杖.
【小题4】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大哥的性格特征.(4分)
【小题5】文章结尾说:只有大哥才是母亲最贴心的拐杖.其实,每个人的成长路上都离不开“拐杖”,你能说说自己的“拐杖”吗?(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拐杖”不仅指“我”出远门为母亲买的拐杖,哥哥为母亲精心打磨的拐杖,还指哥哥对母亲的悉心照料.
【小题2】(1)“精挑细选”写出了哥哥的细心和谨慎,表现了哥哥对母亲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孝敬.
(2)“炫耀”一词写出了母亲为儿子的孝顺而无比自豪的心情,表现了母亲内心的满足和幸福.
【小题3】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母亲比喻为参天大树和拐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在我们成长路上的巨大作用,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为后文的孝顺作铺垫.
【小题4】大哥细心、体贴、责任心强、懂得孝顺.(要结合原文分析)
【母亲与照片阅读答案】推荐阅读:
母亲的目光阅读答案06-03
母亲阅读理解答案08-16
《一位母亲给世界的信》《环境与人的性格》说明文阅读答案05-15
《我的父亲母亲》阅读答案08-29
母亲的痛阅读答案06-04
从母亲到外遇阅读答案06-07
《母亲的诗》阅读及答案07-15
我的父亲母亲阅读答案10-18
《母亲桥》阅读训练及答案11-07
《诊所里的母亲》阅读答案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