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中信

2024-07-21

瓶中信(共10篇)

瓶中信 篇1

给你的情人写一封情书,让爱情升华成最美的烟火!

作者:虹(lily11@cityhot.com)

总是在没有你的地方不自觉的回忆我们故事,或远或近、曾经发生的、正在发生的,于是伴随着这些故事时而微笑时而流泪,连我自己都搞不清这样的回忆是在弥补那五年的空白还是因为这个男人真的是无处不在。有时我想我所回忆的这些故事可以串联起来写成一本书,但如果真那样

F,你是那个总是放我出去,却又能让我回来的男人。

我时常处于一种恍惚中,飘在一个与现实脱轨的世界里,那里的时光是混乱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是混杂的。每当我进入过去,想到过去的你,我就将自己一个人关在了里面,不带任何思维地回忆;当我想到现在的你或是未来的你,我会感到此刻你就在我身旁,我在与你说话,你正注视着我,此刻我的语言异常丰富,我的情感却异常脆弱,脆弱地想哭、脆弱地想告诉你想让你知道我有多么地爱你。可是回到现实我又什么也说不出来,眼泪也怎么都流不出来,因为在现实中,真正在你身旁我会忘了自己的委屈回到现实我又不敢靠得那样近,至少不敢时常靠地太近。

我终于明白了我的离开其实是为了相守,我的离开其实是为了我们更爱对方,我努力所做的一切真的是希望我这一生都能存在于你的生命中,你的一生始终都能记住我,就象我们这十年其实是将一年拉长了十倍。所以我也就固执的认为我们的一百年可以是由十年拉长了十倍,这样我们就真能相爱一百年了。

F,我真的很感激你,无论经历了什么,我真的是伴随着这份感情的悲欢离合而长大的,我真的从中学会了很多,并让我受用终身。所以你怎么可能配不上我、你怎么可能不如我呢?我是那个能看到你的本质,能甘心去爱你的女人。

现在我终于能确信你能永远地记住我,我也能永远陪伴你、鼓励你,哪怕明天就死去。因为我已经将我对你的爱真实深切地记录下来,并且我知道你一定会看到它们。如果有一天我无可避免地要死亡,我一定会将那些我用心、用血、用汗与时间堆积起来的文字奉献给你,我要让你为我更加精彩地活着,哪怕你还会爱上别的女人和她一起生活,但我知道你会记住我曾对你说过的这些话你会记得在你的生命中曾经有一个女人如此深爱着你,你会觉得此生值得的。说到这里我又想哭了,我说过每次我想到是在和你说话我就有种想哭的冲动,我是被自己对你的爱感动了。

我是一个只会在黑暗中哭泣的人,我是一个只有在我一个人存在的地方哭泣的女人。

但是,我不会利用我的文字去挽回感情,如果有一天你不再爱我,你就去追随那个你爱的女人,让我走让我离开。我会保存好它们直到我要告别这个世界的那一刻。

2000年6月11日


瓶中信 篇2

原因之一可能是, 软性饮料大多是直接就着容器喝的, 所以, 由于圆柱形容器更称手, 抵消了它所带来的额外存储成本。而牛奶却不是这样, 人们大多不会直接对着盒子喝牛奶。

如果牛奶容器是圆柱形, 我们就需要更大的冰箱。

瓶中信渊源 篇3

Although no one knows for sure when the first message in a bottle was released, the ancient Greek philosopher 5)Theophrastus is the first known person to release a message in a bottle. Theophrastus launched his messages in bottles around 310 BC, to himself, in order to prove that the Atlantic flowed into the Mediterranean Sea. The success of his experiment was quite likely the inspiration for Benjamin Franklin to6)replicate it and create his charts of 7)sea currents (in particular the 8)Gulf Stream) in the mid-1700s.

In the days of early explorers, traveling by ship—and shipwrecks—were common. Once, when 9)Christopher Columbus was caught up in a severe storm, he wrote a report of his discoveries, along with a note asking that his report be passed on to the Queen of Spain. His hope was that his report would be received, even if he did not survive the storm. Columbus survived, but to this day, no one knows what came of his message in a bottle.

Although we think of discovering a message in a bottle as an exciting experience, in the 16th century, discovering a message in a bottle and opening it could result in the death penalty. The English Navy used messages in bottles to send information about enemy positions and other intelligence reports. After finding out that a boatman at 10)Dover had opened a bottle containing an intelligence report, Queen Elizabeth I created a new job position: “11)Uncorker of Ocean Bottles.” The Uncorker of Ocean Bottles was the only one permitted to open found bottles. All others who found—and opened bottles—would be put to death.

Most people who consider the actual message in a bottle will picture a 12)Robinson-Crusoe type figure, shipwrecked on a remote island and sending messages for help. Putting a message in a bottle is a most unreliable way to summon help, but shouldn’t be 13)ruled out altogether. In 2005, a group of 88 migrants, consisting mostly of teenagers, were abandoned by people-smugglers off the coast of 14)Costa Rica. When they were abandoned and their vessel 15)stripped of radio and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they resorted to the age-old message-in-a-bottle 16)ploy. Their ingenuity paid off when their bottle was found by local fishermen and passed to the only inhabitants of a small island that is a World Heritage Site. The marine protection group who read the message, which simply said “Please help us”, immediately alerted their headquarters. And they were rescued finally. Most other shipwrecked people who resort to sending messages in bottles do not have such a fortunate ending. For example, in 1748, Japanese seaman, Chunosuke Matsuyama who was shipwrecked along with 44 shipmates carved a message on a piece of wood and placed it in a bottle. It was not found until 150 years later. They obviously all starved to death long before the message in the bottle was ever found.

If you ever find yourself lost at sea, it won’t hurt to put a message in a bottle and pray for the best. Unfortunately, the odds of a message in a bottle leading to your rescue are slim. It is impossible to predict where a message in a bottle will end up or how long it will take to get there. For example, two bottles were dropped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same place of the coast of Brazil. One bottle made its way east and after 130 days was found on a beach in Africa. The other bottle took 190 days to arrive in 17)Nicaragua. The speed which a bottle travels is dependent on wind and 18)current. A bottle may almost 19)stay put for a long period of time, but it is possible for a bottle to travel as much as 100 miles in one day.

Today, the term “message in a bottle” has been used by many businesses to describe their service of message delivery, from the straightforward romantic message card to the message drifting through cyberspace. For the romantics among us, the novel Message in a Bottle by Nicholas Sparks was 20)dramatized in a movie starring 21)Kevin Costner and 22)Robin Wright Penn in 1999. Not a 23)blockbuster, perhaps, but worth a watch on a rainy Saturday evening.

By far the most travelled “messages in bottles”, however, have to be the Voyager 1 and 2 24)space probes. These probes, launched in the 1970s, are now the furthest man-made objects from Earth. Each has an attached golden disc, containing information from Earth, including ambient sounds and images and greetings from the then-American President 25)Jimmy Carter and the UN Secretary-General26)Kurt Waldheim. The probes will perhaps someday wash up on a planet far from home and deliver our “message in a bottle”.

还有什么比一封瓶中信更能引起人们的兴趣呢?如果你把信息放进瓶中,然后投入大海,瓶子被人发现的几率有多大?它将在何地结束漂泊,而在此前它又将要漂泊多久?谁是这世上最先想到瓶中信这个点子的?这些都是最近我看到一条新闻时脑中涌现的问题,据报道,阿拉斯加人默尔·布兰德尔在流连海滩时捡到了一个由四年级学生艾米丽·黄在1986年投出的瓶子。那个瓶子花了近21年的时间从西雅图漂行了1735英里(约2792公里)后到达阿拉斯加。我决定就瓶中信做些许调查,以满足我的好奇心。以下就是我的发现。

虽然没有人确切地知道第一封瓶中信是在何时投出的,但人们一般认为古希腊哲学家泰奥弗拉斯托斯是第一个投出瓶中信的人。泰奥弗拉斯托斯大约是在公元前310年向自己投出了多封瓶中信,目的在于证明大西洋的海水会流入地中海。他的试验取得了成功,这很可能是激发本杰明·富兰克林的灵感所在——复制其做法,于18世纪中叶绘制出他那幅海流图(特别是墨西哥湾流那部分)。

在早期的探险家们所处的那个年代,乘船出行以及船只失事是常事。有一次,当克里斯多佛·哥伦布遭遇猛烈风暴时,他就其发现写了一份报告,里面还附了一条信息,请求将他的报告递交给西班牙女王。他希望有人能收到他的报告,即使他没能在那场风暴中幸免于难。结果,哥伦布活了下来,但直到今天,都没有人知道他那封瓶中信的下落。

尽管我们会觉得发现瓶中信是一种令人兴奋的经历,然而在16世纪,人们则可能会因发现并打开瓶中信而被判以死刑。英国海军曾经用瓶中信来传递关于敌军位置及其他情报信息。当发现多佛的一名船夫打开了一个装有情报的瓶子后,伊丽莎白女王一世设立了一种新的工作岗位——“漂流瓶开启者”。漂流瓶开启者是唯一获准打开漂流瓶的人。其他发现并打开瓶中信的人将会被处死。

大多数细看瓶中真实信息的人都会构想出一个鲁宾逊·克鲁索这类的人 物——遭遇海难,被困遥远孤岛,正发出信息求救。将信息放进瓶中是最不可靠的求助方式之一,但又不该完全排除其可能性。在2005年,有88个偷渡客,其中大部分是十几岁的青少年,被人贩子抛弃在哥斯达黎加海岸外。船只上的无线电通讯设备已被拆除,他们采取了投出瓶中信这一古老的策略。他们的机智灵招奏效了;瓶子被当地渔民发现,之后交给了驻扎在那个世界遗址小岛上仅有的居民——海上保卫队。海上保卫队读到那条只是简单写着“请帮帮我们”的信息后,立刻向其指挥部报警。最终,他们获救了。其他大多数遇上海难时采取投出瓶中信这一做法的人并没这么走运。例如,1748年,日本水手松山俊辅和44名同船船员遭遇海难后,他在一块木头上刻了一条信息,并将木头放入一个瓶中。直到150年后,这个瓶子才被人发现。显然,在那封瓶中信被人发现以前,他们早就全都饿死了。

如果你在某个时候发现自己在海上迷失了方向,不妨把一条信息放进瓶中,并祈祷最好的情况发生。不幸的是,一封瓶中信使你获救的几率微乎其微。我们根本不可能预知一封瓶中信将在何地结束漂泊,或者要过多久才会到达那儿。例如,在巴西海岸以外的同一个地点同时把两个瓶子投进海里。一个瓶子向东漂流了130天后在非洲的一个沙滩上被发现。另一个瓶子则漂了190天后到达尼加拉瓜。瓶子的漂流速度取决于风力和水流,它可能会长时间几乎一动也不动,也可能会在一天内漂流了100英里(约161公里)。

今天,“瓶中信”这一短语已被许多商业人士用来描述他们传递信息的服务,从坦率浪漫的留言卡到电脑网络空间里漂流的各种信息。对于我们当中的那些浪漫主义者来说,那部于1999年上映,由尼古拉斯·斯帕克斯创作的小说《瓶中信》(编者注:CR2010年2月号“地道英文”刊登过该小说的节选)改编而成,凯文·科斯特纳和罗宾·莱特·潘主演的电影,或许并不是什么热门大片,但却值得在一个下着雨的周六夜晚看一看。

瓶中信 篇4

今年夏天,“你是我最重要的决定”,“阳光总在风雨后”,“我和我最后的倔强”,“我愿意为你”等几十款流行歌曲歌词被印在可口可乐的瓶身和易拉罐上。据可口可乐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仅这个六月份,“歌词瓶”带来可口可乐整个汽水饮料销量的增长高达10%。早在2013年的夏天,印有“喵星人”、“小清新”、“吃货”的可口可乐昵称瓶红遍了中国的大街小巷,在收获口碑与销量的同时,也为可口可乐的市场团队赢得了业内多项大奖和普遍好评,其中也包括《成功营销》颁发的“最佳内容营销案例奖”。

接下来,在这个平台、这样的市场营销方向上,它还能玩出什么创新?

在做了消费者调研和洞察分析后,可口可乐中国市场团队选择了适合“含蓄表达情感”的音乐载体,“歌词瓶”由此诞生。

如果说,“昵称瓶”是人与人之间身份认同或风趣打招呼的一种方式,那“歌词瓶”就是一种深入的情感表达与双向对话,两者都使包装本身成为一种“自媒体”。从产品本身出发,让产品在货架上跟消费者产生独特的沟通,这样想来,全世界没有比可口可乐瓶身更大的户外媒介了。

流动性传播、策略性连接

因为“昵称瓶”的成功,不难理解大家会将今年的“歌词瓶”与其对比。按照可口可乐中国区汽水饮料市场总监鲁秀琼的话来说,“歌词瓶”是延续了“流动性传播和策略性连接”的营销理念,“把瓶身社交化做得更加深入。”

“流动性传播和策略性连接”是从“Liquid and Linked”翻译而来,随可口可乐公司“2020战略”而诞生。早在2009年,可口可乐全球制定了“2020战略”,用十年的时间,让品牌在120多年时间内创造的规模实现翻番,也就是说,从每天供应16亿瓶可口可乐产品增至超过30亿瓶。

要完成这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口可乐认为,关键在于“内容”。“品牌故事的内容如液体般,自由地流向每一个角落。但不论它们流淌到多远,都与品牌战略和目标相连,”可口可乐高级副总裁Wendy Clark在一次演讲中如此阐述“流动性传播和策略性连接”。

详细分解下来,首先要有故事,有生命力的故事可以在任何一个媒介传播;其次,邀请品牌的粉丝一起创造故事,只有这样,故事才有真实性、有说服力,被消费者主动传播;接下来,创造广泛而有效的渠道,让消费者参与进来;最后,同样重要的是,所有的内容和渠道都是在品牌策略的指引下。

现实中,人们常常会出于某种情况,难以直接表达某些情感。音乐是带感情的语言,一句耳熟能详的歌词,往往能联想到某个记忆或某个人,它可以代表一段心情、一种心意,“以歌传情”大致就是这个意思。

可口可乐正是将每一瓶“歌词瓶”化身为表情达意的载体,让消费者可以向家人、朋友、爱人、同事或同学“唱出”心声,分享情谊。这些被选择上瓶的歌词大多来自明星们脍炙人口的单曲,而且经过了精心的挑选,考虑到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性格的人群的喜好和对流行歌曲的认知区别。虽然应用场景不同,但共同点是具有正能量,积极乐观。

技术突破

把歌词印上瓶身,就能够称为“把包装变成自媒体、把产品社交化”吗?

答案远没有这么简单。首先,要讲好故事。“歌词瓶”的首轮推广方式与去年相似,5月中下旬开始针对意见领袖进行定制化产品投放,利用明星、KOL(意见领袖)在社会化网络上的活跃度和影响力,引发普通消费者的好奇心。例如,潘石屹就晒出了送给任志强的定制版“由我们主宰”的可口可乐瓶,两人互相调侃,好不热闹。

然后,再通过社交媒体引发活跃粉丝的跟进,进而利用社交媒体的扩散作用影响到更多普通消费者。而可口可乐的官方微博也开始出现跟“歌词瓶”相关的内容,比如,让粉丝说出自己最喜欢的歌手的一句歌词等,这都是在为产品上市做预热。5月19日,开启了转发微博加上“#可口可乐歌词瓶#”标签并@一下小伙伴就有机会获得一个专属定制瓶的活动。

随后一系列的热点话题传播中,例如高考、毕业季、世界杯、七夕情人节等,都能看到可口可乐“歌词瓶”的身影。

音乐不入耳怎么行?消费者可以用手机扫描瓶身上的二维码观看一小段音乐动画,并在社交媒体上进行分享。这些音乐动画剪辑是经过了特别设计以使其适合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同时也是是一种新的享受音乐、分享音乐的形式。可口可乐的代理机构安索帕称这种音乐动画为“Musicons(音乐表情符号)”。每瓶可口可乐歌词瓶都可以让消费者分享与瓶身上歌词相关的音乐表情符号。

音乐和歌词作为载体,抓住了国人含蓄的特质;把包装做成会唱歌的瓶子。“平台本身和技术上都有明显的提高,”鲁秀琼认为,这次“做到了全媒体、全沟通的有机整合。真正邀请到粉丝加入,共同创造内容。”

结构关乎成败

“其实,我们想出歌词和音乐这个„Big idea(大创意)‟很难,而更大的难点在于策略和落地执行,”可口可乐中国区汽水饮料市场总监鲁秀琼在接受《成功营销》专访时感慨。

“歌词瓶”的背后,涉及了可口可乐的多个部门、装瓶厂系统,以及每个部门的合作伙伴,项目跨度之大、筹备时间之长,相比去年的“昵称瓶”有过之无不及。

运营大体量、复杂的营销活动,可口可乐其实非常擅长。背后自有玄机:战略决定结构。

关键点一:即时即刻与当地消费者沟通,在资源与消费者之间架构起资源配置平台。

自2012年可口可乐在中国成立社交媒体中心以来,聆听消费者呼声,了解消费者需求变得更加直接和有效率。这个类似“即时舆情监测”的部门,一边对接公司的各个品牌团队,另一边传达至系统外的装瓶厂,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有关“可口可乐”等关键词的意见,在社交媒体中心的疏导下,快速反馈到公司相关的节点。

一个典型的例子:“歌词瓶”项目自5月上线、在市场上铺货后,每一天,营销团队都会用一段时间聆听消费者在线上谈论什么。他们注意到,消费者在社交媒体抱怨“要跑很多地方找„你是我最重要的决定‟、„你在我眼中是最美‟这两句歌词的瓶子”。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两款“歌词瓶”很适合婚礼,而所有的铺货是随机的。要凑齐一定数量,就必然去很多地方寻找。

一探究,就发现了新的机会。鲁秀琼领导的市场团队立刻与1号店合作,推出了“结婚„歌词瓶‟”系列。当消费者有需求时,就可以在这个专区通过购买一定数量的可口可乐,来定制有名字的“歌词瓶”。

即时聆听消费者的反馈,做出判断,快速调整。“这是一个不停地聆听消费者,边做边改,边改边好的过程,”鲁秀琼说道。

可口可乐希望做一个真正贴近“此时此刻年轻人”的品牌,在最合适的时候在当地的年轻人有最合适的沟通,这就要求必须本地化运作。在可口可乐中国,99%的员工都是中国籍,对于本土市场的运营,中国团队基本可以自己做决定。“全球化的视野,本地化的智慧”的运营理念,是“歌词瓶”活动能够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

关键点二:把合适的人聚在一起,效率,效率!

在“歌词瓶”的推广中,有一段小插曲。可口可乐邀请到红遍亚洲的明星金秀贤作为中国区代言,按照计划,他将参加可口可乐在上海的公关活动,正式启动“歌词瓶”上市。但是,当时恰逢上海举办亚信峰会,原计划不得不取消。但另一方面,由于铺货速度快,很多消费者已经在市场上看到可口可乐“歌词瓶”产品,并主动在网络上谈论并分享歌词瓶这件事。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既然原定的公关项目不可能发生了,一周内,如何找到好的话题,让可口可乐“歌词瓶”不仅在线上媒体,也能够在传统媒体引发大家关注?

那是一个星期五的下午,鲁秀琼清楚地记得,参与这个营销项目的大部分同事在外地出差,只能在微信群里商量“对策”了。

5月底、6月初,在全国范围还有一个热点事件牵动着千千万万的学生和家长的心——高考。在可口可乐“歌词瓶”团队的计划中,高考本来就在榜,只不过是规模较小的活动。“不如抓住现有的,把它做大做响做好?”在微信群讨论中,团队确认了“高考”这个方向,还确定了具体要做什么——线上与网络媒体的合作,线下要求装瓶厂在30多个城市派样、定制高考瓶系列,与传统媒体敲定“为高考加油”等专题的合作等。

事无巨细,一切决策,不超过三小时。

这个微信群中,包括来自品牌部、整合营销部、媒介部、公关部、社交媒体中心、数字营销部、创意策略部、包装技术部、装瓶厂系统、合作伙伴等多方的人员。跨部门,甚至是跨系统的人,为了同一个项目而聚集,快速反应、决策、执行。

与这种效率匹配的结构,是把组织单元划小,并且贴近市场。

早在2009年,可口可乐中国就成立了整合营销部,其工作就是将市场营销各部门全部打通。2011年底增加了社会化营销部门(社交媒体中心),能够即时即刻了解消费者;2012年创意策略部门,更好的把握整个创意的大方向;近期,电子商务部门也在筹备中。

关键点三:有目标、有分工、有考核,还要有文化。

职能部门随时代变化和消费需求而增加,那么,如何把这些不同职能在一个营销项目中有机地整合?

可口可乐的答案是——项目制,它的特点是:有目标、有分工、有时间限制。这种制度有点像足球世界杯上的国家队,为比赛临时组队,把合适的球员组织起来,打完比赛就各回原来的岗位。

设定一位项目的负责人,从全部门去推动这个项目,围绕项目的目标来组织“Review meeting(绩效评审会)”。以“歌词瓶”为例,所有参与项目的部门有共同的目标——市场销量和份额指标、消费者指标。前者比较容易理解,即带来的销量增长和市场份额变化。后者所涵盖的更加复杂,包括有多少消费者变成高频率的饮用者,有多少消费者知道这个创新的产品,有多少人分享,有多少消费者会更加深入地互动(例如创造品牌故事、定制瓶等),当中又有多少人创造口碑传播等等,每一个维度后都有相应的定量指标。除了共同的目标,针对各部门的分工不同,也会有相应的KPI考核。例如,社交媒体中心的KPI更侧重于社会化媒体,如话题的传播性等;而对于销售部门来说,侧重分销率等。

不可避免的是,在同一个营销项目中,存在某些部门分工模糊的地方。如果完全依靠责任和绩效考核这些硬性指标,可能无法推进工作。这时,就要看团队人员的配合意愿了,而决定这种“默契”程度的关键,鲁秀琼认为在于“品牌、公司和员工的„基因‟”,换言之,文化所带来的强力支撑。

其实,“项目制”早就存在于可口可乐的企业DNA中,只是因为近几年的市场和经营环境在互联网的冲击下快速变化,多任务、项目制和扁平化变得更加适合这个时代,“项目制”的应用亦越来越多、越来越娴熟。

青春献中信 篇5

2001年至今,中信银行东莞分行带领着我们走过了12年的风风雨雨。我们在党的领导下,积极进取,披星戴月,每一位员青年工都为中信银行的高速发展付出了青春和汗水;紧跟党的步伐,始终站在时代的峰顶浪尖!青春不停步,永远跟党走!

什么是青春,青春可以是立足实际,一心谋发展;青春可以是潜心学习钻研,十年磨一剑;青春更可以是奔向信念和理想而发出的那一声惊天动地的呐喊!青春孕育着无穷无尽的能量等着我们去挖掘,去释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找到了自己的正确道路。开国大典的隆重,怎能不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东方巨龙的振兴,谁也无法阻挡。新世纪、新形势、新起点,新发展——全国关注,举世瞩目。

2001年,彭行长带领几个人建立了中信银行东莞支行,开着一辆旧款捷达跑遍东莞找客户,历经风雨,2005年,中信银行终于成为了一级分行,继而乘风破浪,趁势而上,发展到现在,600多位职员,全国标兵分行。今天,中信面对新的机遇、新的挑战,我们更应该肩负起历史责任,把青春献中信,让灵魂永远跟党走。

人生的根本目的就是对于人生价值的认识、诠释,和实现。青春,更需要实现人生价值!而中信银行就是实现我们人生价值的舞台!我们每一位青年员工都可以在这舞台上潇洒地舞蹈,公平竞争。

青春献中信,永远跟党走,要做到在自己岗位上战战业业,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使我们成为一名优秀的社会主义人才,为中信,为国家发展作贡献。

青春献中信,永远跟党走。就要倡导社会新风,走在精神文明建设的前列,弘扬社会公德,促进和谐工作环境。

青春献中信,永远跟党走。就必须有团结友爱的精神,“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们要用实际的奉献,回报养育自己的这片热土。

任何中信人的奋斗,都与中信的兴衰息息相关,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信命运维系在一起,我们的人生才能折射出真正的华彩。

青春是短暂的,它仿佛是一朵素洁的昙花,来不及铺张、来不及遐思,甚至来不及弥补缺憾,就那么匆匆地谢了。但青春越是短暂,我们就越应该让青春之花开得灿烂!我们就越应该让中信这个大舞台上大放异彩!

中信实业银行 篇6

作者:金投网

中信银行原称中信实业银行,创立于1987年,2005年底改为现名。中信银行是中国的全国性商业银行之一,总部位于北京,主要股东是中国中信集团公司。西班牙对外银行(Banco Bilbao Vizcaya Argentaria,S.A BBVA)斥资5.01亿欧元(约50.2亿港元)购入中信银行5%的股权,还可选择增持中信银行的持股比例至10.07%。2007年4月19日,中信银行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中信银行为中国大陆第七大银行,其总资产为12000逾亿港元,共有13485名员工及416间分行。它是香港中资金融股的六行三保之一。

中信银行创立于1987年,是我国改革开放中最早成立的新兴商业银行之一。1984年底,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简称中信公司)董事长荣毅仁先生向中央专函要求在中信公司系统下成立一个银行,全面经营外汇银行业务。经国务院和中国人民银行同意,先成立银行部,扩大经营外汇银行业务,为成立银行作好准备工作。

1985年4月,中信公司在原来财务部的基础上成立了银行部,进一步扩展了对外融资、外汇交易、发放贷款、国际结算、融资租赁和吸收存款等全面银行业务。在银行部建立的两年时间里,得到中国人民银行与国家外汇管理局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业务进展较快,通过办理人民币及外汇存款、贷款、进出口开证、国际租赁、优价证券及外汇买卖、外币兑换等业务,积累了一定经验,已初步具备了成立银行的条件。1986年5月底,中信公司向中国人民银行申请将中信公司银行部改组成中信银行。

1987年初,经国务院和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中信银行正式成立。总行设在北京。1987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中信银行为中信公司所属的国营综合性银行,是中信公司的子公司,独立法人。注册资本8亿元人民币。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在国内外可设立分支机构,经营已批准的银行业务。

瓶中信 篇7

一、说教材

1、地位、作用和特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中的课题3《制取氧气》。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对“氧气”的知识进行巩固和深化,又可以为后面学习“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打下基础,所以《探究催化剂、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是本章的重要内容。此外,“氧气”的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本节课的特点是: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理念,即以学生为主体。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学习催化剂、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②学习手持技术仪器的操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分组应用手持技术做实验,然后讨论交流后得出实验结论。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做实验,感受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程,产生对化学更加浓厚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催化剂、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教学难点:①手持技术的应用与掌握。②催化剂对反应速率影响的机理。

二、说教法

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我根据自己对研究性学习“启发式”教学模式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认识,结合本校学生实际,主要突出了几个方面:一是创设问题情景,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欲,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二是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就是把教和学的各种方法综合起来统一组织运用于教学过程,以求获得最佳效果。另外还注意获得和交换信息渠道的综合、教学手段的综合和课堂内外的综合。并且在整个教学设计尽量做到注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触发学生的思维,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以思维教学代替单纯的记忆教学。三是注重渗透数学思考方法(类比法等一般科学方法)。让学生在探索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造性素质。四是注意在探究问题时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以利于开放学生的思维。

三、说学法

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主动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时,应尽量避免单纯地、直露地向学生灌输某种学习方法。有效的能被学生接受的学法指导应是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是通过优化教学程序来增强学法指导的目的性和实效性。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渗透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法指导。1、培养学生学会通过自学、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相关知识,使学生在探索研究过程中分析、归纳、推理能力得到提高。本节课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然后分析问题,提出猜想。2、让学生亲自经历运用科学方法探索的过程。主要是努力创设应用科学方法探索、解决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探索中体会科学方法,引导学生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经过抽象思维揭示内在规律,从而使学生领悟到把可靠的事实和深刻的理论思维结合起来的特点。3、让学生在探索性实验中自己摸索方法,观察和分析现象,从而发现“新”的问题或探索出“新”的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4、在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时,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猜测、尝试、质疑、发现等探究环节选择合适的概念、规律和解决问题方法,从而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促进知识的正向迁移。

四、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创设情景:参加百米赛跑的运动员,他们的速度快慢除了自身因素外,还跟天气、场地等外界条件有关;那么,一个化学反应的快慢与什么有关呢?)从而引出本节课要探究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

教师先会演示一个实验,就是在一支试管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它的反应较慢,然后加入二氧化锰后,反应明显变快,学生就会发现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比没有加二氧化锰时,反应变快了。通过传统实验法,学生只能观察到加入二氧化锰会使反应加快,但并不知道二氧化锰究竟加入多少量会使反应速率最快。学生根据演示实验的现象,猜想可能的结果:有的学生猜想,二氧化锰的量越多,反应速率越快;有的学生则猜想,反应速率与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有关,就是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教师对于学生的各种猜测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然后教师对手持技术仪器进行讲解,告诉学生应该怎样使用。然后简单的提示学生应该怎么进行实验探究,并提示学生采用控制变量法。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分组进行实验,先控制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把不同质量的二氧化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中,其次是控制二氧化锰的质量,换用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学生分别做完这两个实验后,将实验数据整理后填入表格,方便对比数据,最后讨论得出结论。整个过程体现了实验探究的步骤: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三)实施反馈:

1、课堂反馈,迁移知识。让学生分析有关的问题,实现知识的升华、实现学生的再次创新。2、课后反馈,延续创新。通过课后练习,学生互改作业,课后研实验,实现课堂内外的综合,实现创新精神的延续。

五、板书设计

在教学中我把黑板分为两部分,把知识要点和猜想写在左侧,右边实验结论。

六、说课综述

中信银行辞职报告 篇8

现今,辞职越来越常见了,我们或许会因为寻求更好的地方而选择离职,那么不要忘了写辞职报告哦。可是怎样写出合乎规范的辞职报告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信银行辞职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信银行辞职报告1

尊敬的xx行长:

经慎重考虑,我非常遗憾地向单位提出辞职。我带着复杂的心情写这封辞职信。由于您对我的能力的信任,使我得以加入xx银行,并且获得了许多的机遇和挑战。经过这些年在中信银行从事的xx工作,使我在xx领域学到了很多知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我1965年1月出生于湖北,1980年参加高考,进入中等师范学校。1982年参加工作,开始在孝感的一所农村中学里当教师。在那里一干就是10年。1992年,参加公开招聘,进中信银行,分配在行xx支行从事办公室文秘及法律顾问工作。一年后,被选派到新成立的xx行xx支行,先后担任支行办公室主任、存款科长、银行卡部主任、分理处主任等职。后来,因机构改革,xx行整体退出,我于20xx年底返回xx。已经担任了7年股级干部的我,又开始到基层营业网点当储蓄员、信贷员。20xx年,调xx行xx分行办公室工作,并明确为副科级秘书;20xx年,调xx行xx分行办公室工作,通过竞聘担任秘书科副经理;20xx年8月,到省分行网点建设办公室工作,任综合负责人。

我一直勤奋努力地工作,并获得过众多的荣誉。特别是在xx分行工作期间,每年的考核,我几乎都是优秀(只有20x年x为良好),连续四年被xx银行业协会授予通讯工作一等奖,多次被省分行评为优秀信息员。

在做好工作的同时,我一直坚持业余自学,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通过自修,先后获得汉语言文学、法学、国际金融等专业4个大学文凭,并被武汉大学授予法学学士学位。参加全国律师资格统考,取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资格证书》。

在职场打拼中,因为自己坎坷的人生经历,使我错过了很多机会,也耽误了不少时间,如今年龄偏大,已经不能从事重要的工作岗位,更无升职的机会和空间,但自己又不愿意得过且过,浑浑噩噩地混下去,如果那样,只能成为xx行的累赘。思来想去,还是决定辞职,另谋生路。

此致

敬礼!

辞职人:xxx

20xx年x月x日

中信银行辞职报告2

尊敬的中信银行领导:

您好!

首先,非常感谢您这段时间以来对我的信任和关照。

这段时间,我认真回顾了这短时间的工作情况,觉得来中信银行工作是我的幸运,我也很珍惜这份工作,这短时间以来中信银行领导对我的关心和教导,同事们对我的帮助让我感激不尽。在中信银行工作这段时间时间中,我学到很多东西,无论是从专业技能还是做人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感谢中信银行领导对我的关心和培养,对于我此刻的离开我只能表示深深的歉意。非常感激中信银行给予了我这样的工作和锻炼机会。但同时,我发觉自己从事公司这个行业的兴趣也减退了,我不希望自己带着这种情绪工作,对不起您也对不起我自己。真得该改行了,刚好此时有个机会,我打算试试看,所以我决定辞职,请您支持。

请您谅解我做出的决定,也原谅我采取的暂别方式,我希望我们能再有共事的机会。我会在上交辞职报告后1-2天后离开中国银行,以便完成工作交接。

在短短的时间里我们中信银行已经多次发生可喜的变化,我很遗憾不能为中信银行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我只有衷心祝愿中信银行的业绩一路飙升!中信银行领导及各位同事工作顺利!

此致

敬礼!

辞职人:xxx

20xx年x月x日

中信银行辞职报告3

尊敬的中信银行领导:

您好!

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阅读我的辞职信。

我是怀着十分复杂的心情写这封辞职信的。自我进入银行工作之后,由于行领导对我的关心、指导和信任,使我获得了很多机遇和挑战。经过这些年在行里的工作,我在金融领域学到了很多知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此我深表感激。

由于我自身能力的不足,近期的工作让我觉得力不从心。为此,我进行了长时间的思考,觉得行里目前的工作安排和我自己之前做的职业规划并不完全一致,而自己对一些新的领域也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为了不因为我个人能力的原因而影响行里的工作安排和发展,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我决定辞去中信银行的工作。我知道这个过程会给行里带来一定程度上的不便,对此我深表抱歉。

非常感谢行里十多年来对我的关心和教导。在银行的这段经历于我而言非常珍贵。将来无论什么时候,我都会为自己曾经是中信银行的一员而感到荣幸。我确信在*银行的这段工作经历将是我整个职业生涯发展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

祝中信银行领导和所有同事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再次对我的离职给行里带来的不便表示抱歉,同时我也希望行领导能够体恤我个人的实际情况,对我的申请予以考虑并批准。

此致

敬礼!

辞职人:xxx

中信银行信金宝 篇9

想要申请中信银行信金宝,借款人需提供以下几项资料:

1、本人有效身份证;

2、工作证明,包括:工作牌/单位开具的工作证明(需加盖公章)/加盖单位公章的劳动合同;

3、收入证明,包括:最近六个月的银行代发工资流水(银行盖章)/存折复印件;

4、居住证明,包括:水电气缴费单/房屋租赁合同等。

申请信金宝的客户,无需亲自到银行提交申请,可直接在中信银行官网上填写申请表,通过审核后到银行营业点递交申请资料,并现场办理相关贷款手续,若顺利三个工作日即可拿到贷款。

信金宝除了申请手续简便以外,额度也较高,最高可达三十万元,但具体额度银行将根据借款人的资信情况来确定。拿到贷款的借款人,可将资金用于购车、装修、旅游等正规消费用途上。

中信泰富荣氏造 篇10

1978年,36岁的荣智健开始自己创业,其创富速度丝毫不慢,通过将个人商业才能与荣氏家族在海内外的人脉关系相结合,他的确创造了一个港岛财富传奇。尽管如此,荣智健在那时只算是一个富人。

真正成就荣智健的是中信泰富。他用了8年时间,完成了个人财富积累,成为亿万富翁。而后8年,他依托庞大的中信集团背景一手打造了中信泰富平台,1995年闯入香港十大财阀之列,也是第一家以中资背景破例跻身。又过8年,荣智健在《福布斯》公布的“中国富豪榜”上,以8.5亿美元荣登榜首,成为中国“大陆首富”,此后连续独占此位。

荣智健更开先河的是,从未有过以职业经理人角色而做到中国首富之位的,但荣智健做到了。

不是加盟是执掌

1986年,中信集团在成功开发了国际大厦之后,旗下的京城大厦也开始动工了。而此时,荣智健正在香港单枪匹马炒房地产,中信邀请其加盟。

当时,享有“北京五只虎”的中信集团,虽为荣毅仁一手创建,却是标准的国有企业,在产权上与荣氏家族并无关联。

荣智健要加盟的中信香港公司,是中信集团的子公司,于1985年5月正式挂牌,但初期业务发展不尽如人意。荣智健在生意上与中信香港时有往来,他曾给父亲建议:中信香港的投资重点应该是基础设施建设,比如投资香港东区海底隧道。

中信集团曾数次邀请荣智健参与投资规划,但他均笑拒:“我还要忙于推销自己的房地产呢。”进入1986年下半年,香港房地产涨幅不大,中信集团再次发出加盟邀请,炒了两年楼的荣智健正式出任中信香港副董事长兼董事总经理。

在就任之前,荣智健向父亲提出了两个条件:“其一,公司的用人制度必须由我决定;其二,要赋予我相当的权力。荣毅仁问原因,他则回答:“凡事都须向上请示,不利于开展工作。”后经董事会研究,中信集团决定接受他的条件。

1987年2月,中信香港改组,由首任总经理米国钧出任董事长,王军卸任,从此荣智健成了中信香港的主要决策者。荣智健对于中信香港的发展和谋划早有盘算,他的第一步就是要使其从香港众多的中小企业中脱颖而出,并且决定采用并购实现超常规突破。

中信香港是支点

荣智健瞄上的第一个收购目标是香港首屈一指的英资国泰航空,其大股东为太古洋行。这一收购建议曾遭到米国钧的反对,在说服米之后,董事局也认为风险太大,给予否定。而事实上以当时中信香港的实力,根本无法撬动国泰航空这一庞然大物。

荣智健在万般无奈下,连夜飞回北京找父亲汇报,荣毅仁听完后让他写两份报告,一份给中信集团,一份给国务院有关部门。在荣毅仁的鼎力支持下,国务院不仅在审批上大亮绿灯,有关部门还专门借给中信香港8亿元作为收购资金。

1987年2月,中信香港以23亿港元收购国泰航空12.5%股份,成为其第三大股东。此一役,不仅打出了中信香港的威风,也增强了荣智健在公司内的权威地位。

接下来,被荣智健看上的是香港电讯,其第一大股东乃是英资的大东电报局。1989年6月5日,香港股市恒生指数狂跌581点,跌幅达21.57%,为1987年10月“八七股灾”后的历史第二大跌幅。公司外迁之风日盛,香港电讯股东由于股价大跌和前途难料而心急如焚。荣智健感到机会来了。最终,中信香港在1990年斥资103亿港元收购香港电讯20%股份,成为其第二大股东。此收购案被英国《世界金融》杂志评为当年世界最佳融资项目。

尽管收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荣智健因为事前没有向国务院主管部门请示汇报,而在北京引起有关高层领导的微词。事后,荣毅仁的好友、中信集团时任总经理徐昭隆协助其写了“陈情表”,说明事情整个经过。尽管如此,还有人乱扣帽子说“荣氏父子帮助英国人在回归之前抽走资金”。最后,邓小平和杨尚昆出面表明支持态度,才算平息事端。

收购国泰航空不久,荣智健就盯上了港龙航空,并最终以5亿港元收购其46.3%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旋即又将部分股权转让给国泰,港龙成为后者的子公司。

经过一连串大收购后,中信香港已持有国泰航空12.5%股权、香港电讯20%股权、港龙航空38.3%股权、东区海底隧道23.5%权益、澳门电讯20%股权,加上其他房地产等业务,其总资产接近200亿港元,迅速改头换面为一家中资大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荣智健每次都是以小博大的高风险并购,但因其总是以中信香港为支点、中信集团为杠杆,看似不自量力地去撬动庞然大物,而被港人称为“吞象巨蟒”。

中信泰富成财阀

荣智健深知自己几次收购都依靠大规模借贷,必须化解其中的财务风险,便提出买壳上市,获得董事会同意。正在苦于没有合适的壳资源时传来消息,永新企业的曹光彪称要出售旗下所持泰富发展(HK 0267)50.7%的股权。

1990年1月,中信香港收购曹光彪所持泰富发展股份,并提出全面收购,同时泰富发行3.11亿股新股筹资3.73亿港元,购买了中信香港持有的38.3%港龙股权。中信香港还将一些盈利较好的工业、仓储、物业项目以5亿港元出售给泰富,中信香港取得泰富49%股权。

1991年7月,泰富再发新股筹资,从中信香港手中购入12.5%国泰航空股权以及20%澳门电讯股份,并更名为中信泰富,荣智健出任董事局主席。

就在中信香港收购泰富发展时,郑裕彤等人正在准备收购恒昌企业。恒昌企业是一家大型的多元化非上市公司,由恒生银行元老何善衡、梁球瑶、何添等人创立,旗下有7家全资子公司,当时年营业额高达100亿港元。恒昌的主体企业大昌贸易行,除传统的粮油贸易外,还代理化妆品、家电音响、汽车、建筑装修材料的销售,其占全港汽车销量的四成。

当时恒昌掌权的两位元老:何善衡九十高龄,其13名子女无一人愿打理恒昌;梁球瑶88岁,膝下则无子女。又逢1989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经济制裁,以贸易为主的恒昌前景不为人看好。两位老人遂生退休之意。

1990年8月,郑裕彤联合恒生银行首任董事长林炳炎之子林秀峰、中华制漆主席徐展堂合组备怡公司,作为收购恒昌的主体。当时恒昌元老原则同意备怡公司每股254港元的报价,但备怡计划在收购后将恒昌分为三大块:郑裕彤得物业,林氏得汽车销售代理权,而徐氏得粮油等贸易经营业务。这是恒昌元老们无论如何不愿接受的,最终备怡收购流产。

这再一次成为荣智健的机会。他自知中信泰富实力不够,以年营业额只有2.42亿港元的公司,要收购实际净资产77亿港元的恒昌行,当然给人不自量力之感。但荣智健找到李嘉诚和郭鹤年作为合作伙伴,并成功说服郑裕彤易帜,几方著名香港富豪组成财团,于1990年联手完成收购,中信泰富持有36%。其中,荣智健搭“顺风车”个人出资收购了6%的股份。

1992年1月,中信泰富又向其他合作方收购所持恒昌股权,当然,荣智健也不会让这些富豪做亏本生意。在他的操作下,中信泰富以高出收购价18%的价格向李嘉诚等回购恒昌股权。持有其97.12%股权,市值超过100亿港元。

1993年1月,中信泰富发行新股筹资,以87亿港元的代价收购中信香港所持香港电讯12%股权,市值增至285亿港元。

1995年,香港《信报》把中信泰富列入香港十大财阀榜,当时对“荣智健的中信泰富”有这样一段评论: “中信泰富是一个别树一格的集团公司,既有财阀特色亦有国企背景。在荣智健的领导下,中信泰富表现似财阀多于国企,因此决定把它列入财阀的评比,结果成为香港第九大财阀……1994年,第一家中资背景的中信泰富闯入香港十大财阀之列,因此只要按资本主义游戏方式加入竞争,加冕不难成功。”

从掌控到拥有

荣智健在资本平台打造完成后,开始向拥有中信泰富股权的这一目标迈进了。

早在1992年3月“中信泰富”配股时,荣智健就率先认购了3000万股,到1993年12月31日,他已持有“中信泰富”股份9258.1万股。

1993年,荣毅仁当选国家副主席,离开中信集团。同年,王军出任中信总经理,随后升任中信集团董事长。1996年,荣智健向王军提出中信泰富管理层持股的建议。当时,中信集团陷入暂时性的财政困难,于是王军顶着撤职的风险,中信香港将所持3.2亿股中信泰富股份(占15.47%),以每股33港元(低于市价25%)出售给荣智健、范鸿龄等65位管理层,总金额达108亿港元。其中荣智健以96亿港元购入2.91亿股,成为第二大股东。

这是当时轰动全港的管理层收购案。据后来了解,荣智健等人的收购资金绝大部分来源于其个人在香港银行以股权为抵押的融资,少部分是从中信集团获得的融资。此后,荣智健继续不断在二级市场增持公司股份。在亚洲金融风暴后,中信泰富股价大跌,股票最低时跌落至8.85港元,荣智健却在股价狂跌后依旧增持。到1999年,荣智健个人持有的中信泰富股票已经达18.75%。

荣智健通过不断认购、增持中信泰富股份,利用香港良好的股票抵押融资环境,通过股票抵押筹得收购所需的巨资,使自己走向“中国首富”的地位。然后,荣智健通过“特殊收益”与“特别股息”强化当年盈利与现金流,使作为大股东的自己获取巨额分红。

有案可查,在1996年、1997年和1999年中信泰富发放的这3次“特别股息”里,荣智健个人从中分红达17.8亿港元。据公开资料显示,荣智健在中信泰富的各种分红总额达31.07亿港元。

2002年,荣智健在《福布斯》公布的“中国富豪榜”上,以8.5亿美元荣登榜首。此后,他连续独占这个位置。

不是所有人都为荣智健的快速崛起而欢呼。香港联交所前行政总裁袁天凡(号称香港商界第一铁嘴),在数个场合炮轰荣智健。荣智健说:“你不能要我不投资,我已协助香港中信把资产从2.5亿港元增加到差不多250亿港元,我为什么不可把自己的资产翻一番、翻几番?但我有一条界线:应该是国家的钱,就属于国家。”

荣智健是中信泰富第一功臣,也是香港中资最杰出的企业家。这是2008年10月以前对荣智健的主流评价。他自己也如此认为。荣智健曾对媒体说:“假如我不是荣毅仁的儿子,我今天不可能做香港中信的副董事长兼总经理。但假如我仅仅是荣毅仁的儿子,而自己没有能力来经营,香港中信也不会发展成今天这样的规模。”

上一篇:纯中式古典婚礼实用主持词下一篇:韦应物 《蓝岭精舍》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