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送书散文

2024-10-14

先生送书散文(通用11篇)

先生送书散文 篇1

先生如山先生似水散文

在林间回望山水,高山苍茫,江水浩荡。思绪如江水,流回百年前——那时还是民国,战火纷飞。

国家不幸诗人幸,先生们在这战乱之中如星辰般冉冉升起,照耀着当时的黑暗,为华夏的未来指明了方向,更启迪了百年的学子,孕育了更多的先生,传递着文化之火,甚至影响了世界的文化走向。

这是一个个伟大的`名字。

陈寅恪,少于家塾饱读诗文,立志发扬国学。他留学外国十三年,精通多种语言,了解西方文化,但从国外带回来的却是东方学。他满腹经纶,博古通今,教学时不用书本,全凭脑中记忆,却从未错漏。他治学专心,勤奋刻苦,长年伏案工作,积劳成疾,竟双眼暴盲。虽然如此,仍抱病工作,以失明的晚年,不惮辛苦,作煌煌巨著,述“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他不仅为大史学家,旧体诗亦为大家。他佩服杜甫,诗风淡雅平易。他信守操守,有人奉日方之命,专程请他到已被日军侵占的上海授课,他再三拒命。先生是国学大师的代表。

晏阳初,“世界平民教育运动之父”,与陶行之先生并称“南陶北晏”。但他的影响又不止于教育。他是那个时代最前沿的人,他在定县推广新式技术、制度把定县打造成世界范围内的先进县,令县民至今受益。他一生致力教化天下,甚至跨越种族的鸿沟,更跨越空间的局限,把贫民教育推广到非洲,在异国他乡留下了中国文化的种子。他甚至帮助菲律宾建立了一直沿用至今的政治制度,并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顾问,其大家之风,享誉国外。

先生,是一个称谓。是一种修为。更是一种精神。

在波澜壮阔、烽火连天的民国,他们宛如灯塔,照亮天下山河。有的,为中国文化呼喊,隆隆之声回荡在长空中,余音袅袅;有的,为教化世界奔波,串串足迹撒落在大地上。

他们身后回荡的,是千年前范仲淹先生的长叹:“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先生送书散文 篇2

关键词:初中散文教学,目标确定,科学化

一、初中语文散文中的三维目标概述

1.知识和技能目标。

【Z1】掌握散文文体知识;

【Z2】掌握重要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

【Z3】能独立识字,读准字音、辨清字形、正确书写;

【Z4】解释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Z5】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作品;

【Z6】掌握常用的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文章中的表达效果。

2.过程和方法目标。

【G1】掌握阅读步骤和方法;

【G2】能够独立地写叙事类、写景类散文,文章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切身体验;

【G3】找出散文中的名句并做好积累。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Q1】阅读散文,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升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Q2】欣赏散文,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散文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Q3】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

【Q4】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Q5】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二、初中散文教学中的核心任务分析

在初中散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完成以下任务:

①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

②读准字音,声情并茂地朗读作品;

③体会作者对人生或自然的感悟;

④分析散文的修辞手法,感知散文的形象性;

⑤通过联想和想象补充散文的意境;

⑥分析散文刻画人物、描写景物及选择叙事角度的手法。

三、例谈初中语文散文课时目标的制定———以《藤野先生》为例

课前预习;

第一课时:预习、检测、整体感知文本;

第二课时:合作探究,归纳总结;

第三课时:拓展学习,读写结合,课堂检测。

1. 课前预习:学生利用书籍、网络等媒介,预先了解文体知识、作者知识及文本的写作背景。

1说说你对散文的了解。通过媒介了解散文的一些知识,如“何为散文”“散文的特征是什么”等。

2说说你所知道的鲁迅。通过媒介补充作者简介。

3说说你学过的鲁迅作品(课文)及鲁迅笔下的人物。

4标好小节序号,读顺读通全文,自学生字词。

5在课文中画出“反语”的修辞句,体会其强烈的讽刺效果。

这个环节整合了以下三维目标:

【Z1】掌握散文文体知识;

【Z2】掌握重要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

【Z5】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作品;

【G3】找出散文中的名句并做好积累;

【Q5】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 第一课时:预习、检测、整体感知文本。

①默写12个生字词(注意字音、字形)。

2通读全文,理清文章脉络。同桌(2人)互助,思考交流:文中记叙了哪些与藤野先生有关的事情?并自由作答。

(教师点拨 :本文是一篇叙事性散文 ,通过选取一些事例来刻画人物。明确:1.修改“我”的讲义;2.纠正解剖图;3.关心解剖实习;4.了解中国女人裹脚。 )

3朗读“我”与先生交往的四件事,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其大意 (每件事不超过10个字),小组(4人)交流讨论,并用简洁的语言填空:藤野先生是一个( )的人。

(教师点拨 : 根据事件归纳藤野先生的品质。明确:1.正直热诚、认真负责、一丝不苟;2.要求严格;3.正直无私、真挚诚恳;4.认真求实、治学严谨。 )

这是散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有了这个环节的铺垫,才有可能使学生接近作者,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为理解作者的感悟埋下重要的伏笔。

这个环节整合了以下三维目标:

【Z3】能独立识字,读准字音、辨清字形、正确书写;

【Z5】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作品;

【G1】掌握阅读步骤和方法;

【Q2】欣赏散文,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散文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Q4】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3. 第二课时:合作探究,归纳总结。

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朗读时要注意语气、语调、重音等)。之后交流,说说为什么喜欢;对不懂的或你认为重要的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探讨。

例如:“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这说明藤野先生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治学严谨,教学认真,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而且给予其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等。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能够做到这些难能可贵,所以,他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又如:“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这表达了“我”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嘲讽。他们精心打扮、招摇过市、自我陶醉,“实在标致极了”,作者用反语,表达了强烈的愤懑、讽刺之情。

再如:藤野先生上课忘记戴领结,冬天穿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文章通过具体事例刻画人物性格,活脱脱地刻画出一个不拘小节、不修边幅的人物形象。

教师可以让学生多找一些语句,使其多多感悟,然后在必要之处加以点拨。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设置质疑问题,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1指名朗读1~3段,提问:这三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明确:在东京 ,“我”的所见所闻。 )

2“我”为什么离开东京去了仙台?

(教师点拨 :《呐喊》自序中写道 :“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明确:鲁迅先生是怀着救国救民的强烈愿望去东京学习的。但是,他在东京看到的“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态却使他失望了。失望中,他决定另找一条出路,那就是去仙台学医。这也是他遇见藤野先生的一个缘由。 )

3鲁迅后来为什么又弃医从文了?

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读“中国是弱国”至“我的意见却变化了”这几段文字。(适可而止 ,依照学生的理解能力适当介绍。 )

在带领学生领会情感变化的线索时,教师首先应介绍作者出国学医的动机(背景资料),然后让学生体会他从出国学医时怀抱的救国救民的热望,到抵达东京后的失望痛苦,再到“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等的心理变化过程,从而理解鲁迅为什么最终选择告别恩师、弃医从文。

通过以上分析,学生理顺了文章的脉络,又结合每一次事件所引发的情感变化,懂得了文章中所选的每一个材料都在表现一种思想和情感。这样,学生就会明白:人的思想感情是逐步变化成熟的。

理顺文章脉络,体验情感经历,使学生在掌握了选材、组材的写作方法的同时,感受到了材料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情感。

这个环节整合了以下三维目标:

【Z5】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作品;

【G3】找出散文中的名句并做好积累;

【Q2】欣赏散文,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散文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Q3】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

【Q4】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4.第三课时 :拓展学习 , 读写结合 , 课堂检测。

1四人小组,交流读过的鲁迅作品,并谈谈对鲁迅的认识。

2检测对文学常识、文化知识、常用字词的掌握情况。

3学习本文抓住人物主要特征和事迹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写一篇文章。(要

求:选自己熟悉的人来写,写之前一定要认真观察,尽可能进一步地接触和深入地了解。 )

这个环节整合了以下三维目标:

【Z2】掌握重要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

【G2】能够独立地写叙事类、写景类散文,文章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切身体验;

【Q1】阅读散文,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升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戴先生散文 篇3

北京西站的接站口,远远的就看见了穿着粉红色衬衣的戴先生,傻傻的趴在栏杆上,身子用力的往前倾,眯着眼认真的盯着往外涌的人群。很可惜,最终还是我悄悄地绕到戴先生的身后,“我来啦”!

伴着漫天的柳絮,嗨,北京,我来了!

很不巧,正赶上五一前,戴先生正忙的时候。陪着戴先生一起加班,修改那些小文字,吃外卖,深夜打车去打印。戴先生说,辛苦了!一点都不辛苦,来这里,只是想陪在戴先生的身边,至于戴先生会在哪里,在做什么,都不重要。当然,午夜那碗冰糖雪梨银耳羹,于我而言是最给力的。

在瑟瑟发抖中,迎来了黎明,也迎来了五一假期的重头戏,和几十个老乡一起去百里峡。其实,对于这次三天两夜的游玩,我是很忐忑的,这是我第一次接触戴先生身边的人,这会是一群怎样的人,而我这样的一个远道而来的过客,又该怎样去面对他们?我一直是这样一个不善于交际,乐于享受安静的人,戴先生,我会不会丢了你的脸?

戴先生是这次活动的负责人,而我就是他的一条小小尾巴,不管他走到哪里,始终牵着我的手。事实证明,我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

这是一个热情中透着生疏,亲切中有着些微客气的小集体。我的戴先生每件事都尽力尽为,生怕任何一个人在这次活动中找不到集体。火车上,戴先生来回走动着,和这个人说会话,和那个人开开玩笑,一有空,就在我的座位上合起了眼。下车的时候,才发现离目的地还差一个站。所有的人都盯着我的戴先生,将近晚上九点了,这种无声的指责也是可以理解的,可是,怎么可以埋怨我的戴先生?幸而,列车员又让我们全部回到了车上,骚动的人群才安静下来。一路艰辛,伴着浓浓的马粪味,一群人倒头睡去。身边陌生的轻微鼾声此起彼伏,可是我的戴先生呢,一夜未眠的他又在做什么?

一大早,浩浩荡荡的一群人带着小红帽出发了,戴先生左手牵着我的手右手挥舞着小红帽,走在队伍的前端。随着游客的增多,原本还算集中的小红帽队伍,渐渐就被冲散了。戴先生妄图维系队伍的完整,吆喝着这个招呼着那个,一看到小红帽就嚷嚷着,看,那是我们的人。在其他人都在各自寻找着乐趣,赏玩拍照的时候,我的戴先生,心里想着的始终是他的队伍。在爬上无数阶梯又跃下无数阶梯,马上就要绕到出口的时候,终于,我忍不住爆发了,沉着个脸甩开了他的手。我们俩这一路上无非就是在轧路、在人群中挤,在寻找小红帽中度过。气不过的不是上面提到的这些,而是,当我的戴先生在努力着的时候,有些人的熟视无睹,而我的傻傻的戴先生竟乐此不疲。下午,戴先生带着我去订购烤全羊,戴先生不忍目睹那些小羊们被宰杀时的残忍场景,紧紧地把头埋在我的肩上。我在心里邪恶的想象着,当看到餐桌上香喷喷的烤全羊时,戴先生会是怎样一番大快朵颐的景象。

用过晚餐,戴先生带着我们去河边放许愿灯,这是我一直想和戴先生一起做的事,只是没想到和七八十号人一起。虔诚的写下我俩的名字,我们的许愿灯挤在一大堆写下愿望的许愿灯里,载着我们的希望,徐徐的飘向夜的深处。好吧,虽然说是这么多人,但好歹也圆了我的心愿。原说是要绕河双人骑的,可是这河边的风一点也不含糊,逼得我们放弃这念头,转向KTV。戴先生用疲惫的沙哑嗓子,给我唱了一首《做我老婆好不好》。没有感动到一把鼻涕,一把泪,只是想着戴先生发着炎的嗓子会不会更痛了。

有人捎话来,要戴先生回去算账以及修改明天回家的路线。

OK,终于可以回去了!这几天,可是把戴先生累得够呛。原谅我不在乎活动如何,其他人是否玩得开心,我只是想着我的戴先生,他迫切的需要休息了!

原计划是五一假期就回去的,戴先生再三强调好不容易来一次,该多玩几天的。戴先生一直在念叨,这几天委屈了我,没有带我去领略帝都的风光。好吧,看在我凌晨2点坐火车16个小时,独自一人奔向大北京的壮举上,我应该多住几天的。没想到的是,居然拖了那么多天,一直等到即将考试的时候才恋恋不舍的回来。

接下来的几天,事实上一直扎在戴先生的公司,早上来不及吃早餐转眼就到了晚餐时间,晚上再打车回去。无语的是,我们竟被出租车司机骗了!事情是这样的,晚上十点,好不容易等来了一辆出租车,戴先生和我欣喜过望,马上跳了进去。戴先生递过一张一百块的,师傅摸索了一会,亲切的回了句,找不开。然后,我和戴先生赶紧翻包找零钱,恭恭敬敬的递了过去,师傅把百块的还给了我们。下车转向超市,待结账的时候,戴先生掏出了那张百块的,结果,售货员面无表情的说,这是假的。顿时石化了,这钱明明是刚从取款机里取的,怎么会是假的?仔细查看,确实是假的。等等,这钱唯一经手的是的士师傅,难道是他换了?我俩垂头丧气的回到屋里,仔细想想,咽不下去这口气,好歹戴先生也是在社会上摸爬打滚的人,怎能就这样被骗了?掏出手机,气冲冲的报警,一个警官接过电话后转给下一个警官,下一个又转给另外一个警官,如此,反复把经过说了好几遍,终于,警官说,来警察局立个案吧。走了十几分钟路,才看到警车远远地停着,奔过去,警车拉着我们到了警局。警官把我们丢给了另另一个警官,又把原话复述了一次。和蔼可亲的警官耐心的听我们说完,然后,很干脆的下了一个结论,他们也无能为力。因为我们找不到证据证明这钱是我们的,戴先生说可以调取款机上的摄像,又说可以查钱上的`指纹等等。是的,无论怎样,都证实不了这假钞是的士师傅给我们的。人生中,第一次来警察局,作为受害者如此匆匆的结束了报案,什么结果也没有。无奈,深夜,两人又拦了辆的士,狼狈的回到住所。只当是花钱买了个教训罢,很多时候就是这样,明明知道是这样的结果,明明要的不是结果,偏偏固执的要去追究,就为了那口气舒心点。

宅在戴先生公司的日子,最盼望的是午餐时间,我谓之为放风的时间。可以和戴先生手牵着手,一起漫步在去往食堂的林荫道上。当然,最喜的是,吃饭的时候,戴先生不会想着他那摊子事,他那小小的瞳孔里装的全是我。戴先生吃饭的时候,总是显得点的食物很好吃的样子,让人食欲大增。和戴先生一起吃饭,不用担心吃不完,因为他总会默默的端起我的碗,很自然的吃完我剩下的饭。知道有人会给你扫尾,知道有人可以依赖,这种感觉是极好的。

再怎么不舍,终究也会到离别的时刻。很不巧,一客户催着戴先生过去一趟。我只能一个人提着行李箱,前往北京西站。默默的取完票,静静的在候车室等待着,戴先生会赶上送我吗?车票上刺眼的16:44分提醒着我,或许我只能独自踏上火车了。百无聊奈之际,戴先生来电,他已经到了。事先问过没有站台票出售,戴先生灵机一动,买了一张两块钱的火车票。幸而,在候车室的检票口,年轻的检票员善意的放戴先生过去了。戴先生把我送上火车,在车窗外旁若无人的傻乎乎做着搞怪动作,我知道我就要离开我的戴先生了。火车徐徐的启动,戴先生跟着火车跑动,火车越来越快,而我的戴先生,我却看不到了。沉沉的睡去,一觉醒来,回到了长沙。

这段时间,再也不会有人牵着我的手,再也不会有人肯吃我的剩饭了。

戴先生,我把我生命里最纯真的四年献给了你。

戴先生,我的青春,放在了你那里。

戴先生,你不高不帅,也没有钱,但是你的眉梢,你的眼角,偏偏占据了我的身心。

送书作文 篇4

昨天,放学后,我来到四年级办公室就看见妈妈的桌子上放着一本《和谐大爱的心灵》。我翻开一看,原来是二年三班小朋友的书。妈妈走进办公室,看见我手上拿着一本书。看了一下对我说:“你帮我帮把书送回去,好吗?”我刚想说好,可是我很害怕。妈妈知道我害怕,就搂着我,不断地鼓励我要胆大一点。可是,我还是不敢去送书。妈妈很生气地说:“那你走路回家吧!”“怎么办呢?难道真的要走路回家吗?”我心里想,“算了,我豁出去了。”我拿着书跑到二年级办公室。发现门是开的,又没有人。

我就把书放到了三班老师的桌子上。我很高兴,因为不用走路回家了。后来,妈妈表扬了我,我心里乐开了花。

答伊米先生散文 篇5

一本是元辛文房所写的《唐才子传》,它有评传的性质,记录了中、晚唐以及部分五代诗人的生平事迹,排序则以诗人登第先后为序,每篇文字都不长,是向来的国学入门必读书目,我觉得,有初高中的古文阅读水平,读它就够了。记得当年,鲁迅给青年推荐必读书,还引起过文坛公案,但他确曾给许寿裳的儿子许世瑛推荐过十二本书,其中第一本就是这本《唐才子传》。另外,我对这本书还有一点感到好奇,就是它虽是“唐才子传”,但它并不排斥女性,如李季兰,可见作者的视觉是怎样的超前,他眼中的“才子”,并不就局限于男性。

另一本就是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它在体例上属纪传体,当然就是以人物传记为中心来叙述历史内容了。全书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一百三十篇,除了表与书之外,本纪、世家、列传都是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符合你想看“古代的名人事迹”的要求。而且,它的跨度,自黄帝始至汉武帝,记录了中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因而人们也称它为通史。至于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则是妇孺皆知的,它的文学、史学价值是高古奇特的`,历来被视为文史之圭臬。

冒雨送书作文 篇6

一天,她们一起去儿童书店买《雷锋日记》,售货员告诉她们,书可能已经售完了。两人决心找一找,碰碰运气。

小帆和雅亭在书架上找了又找,最后小帆在儿童读物的书架上找到了一本《雷锋日记》,她高兴极了,马上去找雅亭。雅亭见小帆找到了一本,认为自己也会找到。可她东找找、西找找,怎么也找不到第二本了。这时,小帆已经付完钱,让售货员把书包好,打包了。雅亭一见,也不好再找下去了,便和小帆一齐走出了书店。

一路上,雅亭总是笑眯眯地看着小帆,小帆明白了雅亭的意思,就说:

想借书?对吗?雅观亭见小帆如此爽快,便说道:

书你已经买下了,以后有的是时间看,先借我看,好吗?小帆想了一下说:

什么事都好说。唯独借书不行?

为什么?雅亭急着问。

为什么?很简单,就因为这是我最想看的书,我得先睹为快。

你就先借给看看吧!雅亭有点着急了。

不行,不行,就不行!小帆说。

不行这两个字让雅亭觉得伤心极了,心里就像刀割一样难受,她见小帆如此执着,也不好再说什么,于是便生气地走开了。

望着雅亭远去的背影,小帆心中不免有些后悔。可事已至此,小帆也没有勇气向雅亭道歉,因为她觉得太没面子了。

一连几天,雅亭和小帆见面也没有说话,上下学也不在一起了。

小帆的妈妈是个细心的人,她发现了雅亭和小帆的关系有些疏远了,便问小帆是什么原因。小帆就将几天前的事向妈妈说了一遍。妈妈听后,拉住小帆的手,对她说:

孩子,人生有几个知心朋友是件难得的事,也是一大快事。因为一本书,便和朋友分手,值得吗?妈妈见小帆若有所思,便继续说道:

孩子,雷锋为什么受人尊敬呀?

因为他对别人特别关怀啊

对了,孩子,对朋友一定要关心、爱护,你在《雷锋日记》里没看到‘对待同志要象春天般的温暖’这句话吗?

小帆听了妈妈的话,陷入了沉思之中。她觉得妈妈说得对,便麻利地穿上衣服,拿起《雷锋日记》就要出门。妈妈一见,忙问:

干什么去?天快黑了,再说还下着大雨呢。

给雅亭送书去!

明天再去吧。还没等妈妈说完,小帆早已冲出了门,消失雨中了。

小帆来到了雅亭家门前,不禁有些犹豫,最后她还是下定决心,敲了敲雅亭家的门。

藤野先生散文读书笔记 篇7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吧。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藤野先生散文读书笔记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藤野先生散文读书笔记范文1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作品,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莫过于藤野先生。他是鲁迅的老师之一,也是鲁迅最感激的一个人。从他对作者的态度可以看出他并没有民族歧视意识,这一点在当时是难得可贵的。藤野先生对作者十分严格,从改讲义上就可以看出藤野先生对工作的热心,以及对工作的一丝不苟。

他把讲义从头到尾的仔细修改,说明藤野先生对作者寄予了厚望,他想让中国人过的更好,他希望了解中国的裹脚,看看脚怎么变成那样的,但他并没有嘲讽的意思,他只是单纯的想帮助中国罢了。

但他并没有强迫作者,在作者打算不学医学时只是对作者感到惋惜,但他还是尊重了鲁迅的选择,从照片上的那两个字可以看出他对鲁迅的关心。他的精神感染了鲁迅,现在又感染了我们。

藤野先生散文读书笔记范文2

藤野先生是日本仙台医专的一位解剖学教授,他对学生的关怀无微不至,有诲人不倦的精神。在学术上非常严谨,一丝不苟,有超越国界的博大胸怀,是一个品德高尚的老师。

这篇文章是鲁迅先生早年日本留学生生活的写照。文章回忆了“我”的老师———藤野先生,藤野先生那严谨的教学态度,忘乎国界的高贵品质,令作者念念不忘,又心存感恩……

这篇文章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这一中心组织材料,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看重体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具有较强的文学性。这篇回忆录写的作者终身难忘的“伟大”的人,记的是震动作者灵魂的典型的事情,因此文章无论是抒情议论的语言还是写人记事的语言都是饱含热情。

文章的中间说藤野先生穿衣服太马虎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公交车去,致使管车的怀疑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小心些。这一系列的描写,将藤野先生生活上马马虎虎,与教学上的严谨了人物性格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人物性格。作者把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时弊的议论结合得自然恰当,天衣无缝。

藤野先生散文读书笔记范文3

前天开学发了新书,第一篇课文就是鲁迅的《藤野先生》,为此有点感兴趣就读了一边,感觉到有一股对老师的亲切和尊敬。

藤野先生是鲁迅的老师是一位日本人,那时的鲁迅是“留学生”,可是和他们一起的留学生,都是以吃喝玩乐生活的,国家给他们最好的条件,但是有的学生是在那日本的樱花烂漫下度过的。鲁迅对此做了讽刺,我也很愤怒,所以我已经和这篇文章合为一体。

藤野先生是教医学的,知道日本的老师工资都是很高,但是藤野先生的生活很朴素,他的穿着、及他的一切都是那末简单随意。可是生活随意的藤野先生,教学的责任是那么的细致,两种很矛盾的事情,成了鲜明的对比。

记得书上是这样说的,鲁迅的画图很好但是他画的血管偏移了,藤野先生给他的讲义做了左左右右的批注,对此事认真负责鲁迅也铭记在心,也看到藤野先生但是对中国人的看法。

读了《藤野先生》让我知道了老师的职责和老师的生活,也深有感悟,所以我们中学生要尊敬老师,对老师的看法也要改变,也对鲁迅回忆藤野先生做了最大的总结。

藤野先生散文读书笔记范文4

文章的开头,提到了一批在东京的“清国留学生”之形象,先生用词看似轻松幽默,然恨铁不成钢的心情跃然纸上。其中便有这样的描写:“成群结队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一扭。实在标致极了。”先生虽没有具体描写这群留学生的颓废生活,然寥寥数语,这些所谓留学生的精神风貌已可见一斑。须知,当时能到日本留学的人多是国内的精英,某种程度上是当时中国的希望,本应是在日本学成回国后报效国家的一个群体。然而当时鲁迅先生所见的并非一群奋发向上的`有为青年,怎不让他失望。

到仙台医科学校求学时,在课堂里看时事电影,所目睹的情形便只能用痛心来形容了。鲁迅先生写道“但是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作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还有一个我。‘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于此,国民的麻木不仁留给先生的怕只有痛心疾首了。

弃医从文的选择

在文章中先生说到目睹上述情形后“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先生虽没有在该文中直抒其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但我们从其后来写的的文章及其经历来看,应能知当时先生是觉得与其学医去拯救身体羸弱的国民,不如用文艺来唤醒麻木的民众,要不然国民身体纵使强健,也不过是培养了一批麻木无聊的看客。

寻找医治社会的良方

鲁迅先生在文中结尾写道“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看在灯光中瞥见他(指藤野先生)黑瘦的面相貌时,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所深恶痛疾的文字来”可见鲁迅先生是想用他的笔,用他的思想来唤醒民众,振奋国民的精神,通过提升国民的素质,最终达到强国富民的目的。文章的背景时间应是清末,而先生写作此文的时间已是民国,相隔二十年左右,但中国仍然积贫积弱,无大的改观,先生知道其一人之力毕竟有限,但总要有人首先起来呐喊疾呼,最终通过良好健全的国民教育、健康向上的文学艺术,开启民智,培养高素质的国民,才能达成强国富民的心愿。

与之相呼应,四年前,鲁迅先生在《呐喊》自序中就提及我们的第一要著在于改变国民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首推文艺,所以想提倡文艺运动了。纵观其一生,鲁迅先生为实现文艺救国的心愿,身体力行,著作颇丰:有小说《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野草》;杂文集《花边文学》、《华盖集》等。中国少了一个医生,却多了一名文化巨匠,而这一转变背后的因由均能在《藤野先生》一文得到解读,所以要读懂鲁迅先生的文章,该文不可不读,先生的忧国忧民的精神在此文中也展现无疑,这也是我们在任何时候均应承继的精神财富。

藤野先生散文读书笔记范文5

在读完《藤野先生》后,没有像大多数人一样,对鲁迅先生无限吹捧,更多的是对现在社会上种种现象的思考。

在现实社会中,在本应充满阳光的青春校园中,那大多数学生,用着国家免费提供的桌椅。书本。甚至免费的住宿,每天念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将校规班规背得滚瓜烂熟,背地里,却从不把学习当回事,吃喝玩乐,攀比成风。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学生成群结队,以打架为乐。甚至将谈恋爱常挂于嘴边,拿出来炫耀。

十五六岁的年纪,本应无忧无虑,一心为未来奋斗,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结下莫多的真挚朋友,收获最纯真的友谊。

十五六岁的年纪,是人生中最美好最轻松的时代,是一个人展望未来,目空一切,不断攀爬的时代。

然而,又有多少人为了明天会挨打而担忧,为了失恋而痛苦,为了显示自己多么美丽富有而惆怅。那是他们本不该有的。

想一想鲁迅先生当初为了中华民族毅然弃医从文的壮举,想一想无数革命先烈的牺牲,他们做着不同的事,却有同一个理想————中国有一个崭新的明天!为了这个理想,他们奉献了自己的一切,将青春年华送给了祖**亲!

同学们,醒醒吧,当你们学习有关革命先烈的文章时,请想一想,我们在他们用一生换来的美好生活中成长,却做着这样那样的龌龊事,对得起他们的牺牲吗?

当初,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众多的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从未有一个人喊过苦,说过累。当面对死亡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畏惧,纵使知道前面危险重重,纵使自己有机会可以逃掉且毫发无损,但没有人那样做。即使七八十岁的老人,也愿意用鲜血去唤醒中国。

为什麽?因为他们是中国人,他们有一颗爱国心。

我相信,无论同学们平日多么放荡,在在内心深处,一定有一处最美的地方,那里装着一颗心,一颗爱国心。给你也给我一个机会,给你也给我一个理由,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所以为了祖国的明天,请放下那些本不应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事,让我们一起努力翱翔!

革命前辈为中国铺好了道路,是需要我们用心去走出明天的!

对学生而言,教师一般都具有天然的影响力,如果这种影响力是建立在教师身份所赋予的权力基础之上的,那是不稳固的。而如果这种影响力是靠教师的人格魅力赢得的,那就相当持久而且强大了,这种影响甚至强大到足以影响学生的一生,教师高尚的德行和追求,深入学生心田,为学生奠定坚实的精神基础。鲁迅就是时时受着藤野先生的鞭策。,几十年过去了,仍不敢有丝毫懈怠,他坚韧的斗争着,为民族的觉醒和解放而奋斗。在鲁迅的精神家园里,有藤野播下的种子。

又见文浩先生散文 篇8

我们文科支部组织活动,去岱山参观金维映纪念馆和博物馆。车到东沙,从中国海洋博物馆出来,同事说,这里还有书雕城,该去看一看。我马上就想起了钱文浩先生。我知道,书雕是文浩先生创造的一种富有中国文化气息的雕塑艺术啊。

其实,我对文浩先生本不熟悉。应该是五年前吧,市档案室的沈主任很有兴致地对我讲起书雕和文浩先生,让我顿生一睹为快之感。好在沈主任爽快,办事立竿见影,马上决定引我去参观。于是,在他的带领下,我走进了那时在定海昌国路161号的“文浩轩”。一楼两间大的空间,琳琅满目陈列的全是各种根雕艺术品,三面墙上挂满了一幅幅书雕珍品。在沈主任的叫声中,疾步出来一个身着蓝色工作服,大约五十开外年纪的中年男汉,身材有点高大,显得结实有力,国字脸盘上洋溢着欢笑,迎上前来。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的文浩先生。大概一个星期后,我带着我的朋友又去参观了“文浩轩”。我们都深深为这独特的艺术所震撼。就是那次回来以后,我写了一篇《走近书雕.》,在《舟山晚报》刊发,意在引起人们的重视。

后来由于人事繁烦,也没有再去拜访文浩先生。记得前些年,车经昌国路,见旧时的“文浩轩”,小楼似乎已是物是人非,几丝思虑爬上心头,常常扰扰不安,却因杂务缠身,无从去细问追寻……

如今,就在这冷落的古镇,他在艰难地发展着他的理想……我有一种冲动,我想见他。

于是,我们来到了坐落在东沙的镇口的中国书雕城。这是新建的院落,院外境界开阔,门前华表挺立;房宇朱阁画厅飞檐翘角,马头墙粉壁黛瓦,形式古调,面貌却是崭新。跟海洋博物馆门前的陈旧寒伧狭窄不同,但却也静若禅境,没有一点声音,也似乎没有别的游人。

同志们都进入里面去参观时,我请门口的检票员挂通了文浩先生的电话,我报上姓名,他似乎还记得我,马上就说,现在有点急事马上办好过来,叫我先参观起来。我没有去参观,只想在大厅里等着。大厅空间很大,很雅致地陈设根雕座椅、佛像和几副书雕楹联。不到半个钟头,他真的过来。依然高挺的个子,在黑底白色竖细条衬衣的包装下,健朗之间似乎有几分飘逸,大概才理不久的平头张扬着坚强,镜片后闪烁的`眼睛涌动着机灵之中漏出些许疲惫,脸上洋溢出来的热情让我一下又想起五年前的相会。时间也许真的无法磨却真诚交结的情谊。我们的手紧紧握在一起。

他告诉我刚才正商量书雕城系列工程开拓方案。说着就拉着我走进了展厅。在一个又一个展室徜徉,在一幅又一幅作品前赏阅。他的介绍,把我带入历史,带入书法,带入人性,带入文化境界之中,带入到书雕的特殊表现之间。这是何等高雅而有气韵的艺术展。名家联语,别出心抒;大家书法,千姿百态;帝皇手笔,别有洞天。有的厚重深沉,有的高旷奔放,有的大气磅礴,有的飘逸潇洒,有的严谨端庄,有的奇曲别致,有的藏巧于拙,有的则秀丽如描……经过书雕创造,不但这种特色充分呈示,而一顿一错一提一折,力的贯注,锋的运转,气的流抑,都被具体生动形象而立体地表现出来。于是,那书写的文字不再是抽象的平面形体,而是流动着意蕴,起伏着心绪,奔放着情意,呈现活的形情态,富有生的气韵,显示三维形状。别有引人魅力。这实在是对书法的一种提升,一种挖掘和再创造。

同事们纷纷围在文浩先生身边,眼睛里似乎野闪出了追星族的光彩。文浩先生热情地回答着他们提出的或外行或入门的疑问,不时指点着书雕上的立体形态评说书写者当时的心情,雕刻刀锋形状表达的意蕴。是啊,这是一种精细的艺术,更是一种情感的艺术,书雕不仅要功夫,同时也要有情思。在当前急功近利的社会里,物欲至上的时尚下,能够静下心来,坐于空室,面对冰冷的木板树根,安心于墨迹雕琢,没有一种抱负,没有一种超越可能是很难实现这样的事业和追求。我感到了文浩的心是热的情是欢的,于是那冰冷的木板树根就有了勃勃生机。看着他短短的头发根根清晰,也许这就是他意志的体现,顽强的标志。

走出书雕展厅,他又带我们进入另一个庭院,那里是根雕展厅,那不是一般的根雕,那是大型的根雕,千年巨樟之根雕就了百凤朝阳,百年应沉木根塑成了万紫千红百卉图……那形态的生动逼真,那形象的栩栩如生,那造型的气势鸿浑,用不着再细细描述。这是顶尖的根雕艺术,那几尊石木相抱的图景更有神奇的感觉。这里紧紧排列的一个个根雕,哪一个不是价值万千啊。他告诉我,当时是用人工把这几十吨重的巨型根雕,艰难地运送到这里;要使它不受损伤,是在是太不容易了;现在这样一个大厅,陈列了这么多根雕,显得拥挤,也很难在进行其他的包装,那种展示的特定的美感也是又到影响。但不管怎样,毕竟已经有了这么个气候,有了这么多关心支持的领导和朋友,一步步来吧。他说有人愿意给赔一千万再这里的投资资金,叫他到省里去干事,他没有接受。他说他只想搞出一个大事业来,他不会安闲……

在展厅里文浩先生跟我们合了影,我们的同事还纷纷叫他签名,那一种热烈的场面,他似乎有点感动,我看到他镜片后眼角的湿润。他一直陪我们在书雕城外面留影完成。我和他握手告别,他只说了一句,有机会再来。我说,会的,一定。他站在那里,一直等我们的车子离开,才转身。

送书优秀记叙文 篇9

在生活中总有一些感动的镜头,使深深的思念修然涌上心头,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能够有所感想,便是最好的幸福。

邂逅于一个感人的故事,顿然想起了母亲……

冬日的阳光刚烈的泼进屋子,披撒在餐厅的饭桌上,暖烘烘的。中午,她刚下班回来,打开房门的那一刻,感觉屋子里空荡而又单调,每个周一,她都会莫名其妙的滋生出这种空寂感。

儿子在高级中学读书,学校离家七八里路,是封闭式管理,每个周末回家一次,而周末的两天,对她来说,是最幸福的。

时逢周末,?她会提前买好肉、蔬菜、水果,给儿子细心的改善一番,每个周日下午,她总是恋恋不舍的看着儿子坐上公交,看着儿子赶往学校,自己却黯然伤神,踮着脚望着公交逐渐远去。

岁月悠悠。

又逢周一,又是她倍感孤单的一天:下班回来,一个人的午饭,一个人的电视,一个人的呼吸,一个人的黎明,一个人的夜晚,仿佛周围的空气,都在挤压她这个形单影只的母亲。

她打开冰箱,里面塞满了过剩的食物,牛肉、鸭脖、鸡翅、柚子、香蕉、金桔……顿时食欲迟钝,胃口消逝,虽然肠胃不适,饮食不当会胆汁外流,但午饭还是要吃。

她取出一些给儿子煮的剩下的冷冻的饺子,向厨房走去。

这时电话响起,她匆忙将饺子放在案板上,接了电话。

“妈,我周日忘带课本了,你给我捎过来……”是儿子的声音,她一阵欣喜,便照例嘘寒问暖,叮嘱连连。

通完电话,她去儿子房间,带了课本,疾步走下楼梯,迈出楼门数米,似乎又记起了什么,匆匆忙忙冲上楼去。

虽然室外冬日普照,但寒意犹存,楼下的槐树端庄肃穆,挺着干枯的身体,笔直的站着,静享暖冬温煦的阳光,树下零零散散的枯叶,被微微的寒风推着徐徐前进,离这顿楼不远的地方,一排排白杨显得高俏、整齐,每栋楼的一楼都有一个十多平米的小院落,院子里的丝瓜蔓儿,干巴巴变的缠绕在斜斜歪歪的木架上,院外的核桃树上,粘着几片孤苦伶仃叶子,在寒风中摇摇晃晃。

她从楼门口出来了,手里拎着一个袋子,朝生活区外面的公交站点走去。

每走一步,袋子都摇晃几下,袋子里是他给儿子带的食品,有牛奶、苹果、香蕉……儿子的背包实在太小,周末走的时候实在塞不下了,她要把这些东西顺便带过去,在漫长的一周里,儿子就可以多吃些水果,这对她来说,确实是一种特具实效的心里安慰。

她走出了生活区的大门,并没有朝车站走去,而是直接进了生活区对面的市场,市场内走道拥挤、人声鼎沸,鸡鸭鱼肉、蔬菜水果,一应俱全,饰品专卖、烤饼小店,镶嵌在各种饭店之间,刚煮熟的玉米棒子、新出炉的红薯条子,杂乱的罗列在市场路边,她朝红薯摊子走去,买了六七个被烤的暖烘烘的红薯,塞进包里,知足的从菜市场退了出来。

她要给儿子带几个红薯过去,这是她刚走出生活区门口时,内心深处碰撞、滋生出的灵感,是一个母亲所特有的灵感。

她记得儿子周末回家说过,自己最喜欢吃学校的烤红薯,校园有烤红薯的摊点,一个烤炉,一个枯瘦而又倔强的老头,常常被无数双渴盼的眼神围着,午饭和晚饭期间,儿子常和同学抢着买,有时去迟了,只能懊恼抱怨、无功而返,歆羡的看着别人的红薯垂涎。

她特意多买了些红薯,也让宿舍的同学尝尝鲜。听儿子说,宿舍的同学大多来自农村,家境贫寒,距家遥远,一个多月才能回家一次,那些可怜的孩子,在求学之岩上苦苦攀爬,但是她相信,这些孩子们,总有一天,一定会像秋蝉一般,历经数年的艰苦挣扎,终会换得一鸣惊天。

她上了公交车,没有座位,只好站着,此刻她才发现,自己的衣服多么的显眼。原来走的匆忙,忘记换掉工作服,与其他乘客的服饰相比,自己过于独特,她顿然感觉脸膛仿佛涌来一股热浪,并不是由于她感觉穿一身工作服多么丢人或多么低贱,而是因为要去儿子的学校,同学巨多,看见自己同学的母亲一身工人装扮,好像刚从化工现场匆匆赶来似的,那时,儿子该是多么难堪,想到这里,她越发感觉脸膛一阵滚烫。

外面的阳光照的更加温暖,公路两旁,高大威武的雪杉撑开手臂,尽情的吸吮着冬日的.阳光,雪杉树下的地柏油绿繁盛,车窗外的它们,在雪杉的带领下,一路上,尽情的向后奔跑。公交稳稳前进,时而拐个弯,每一次拐弯,她的心都会被狠狠的揪动着。

这种心窝被揪动的感觉与儿子中考那天的感觉一样,记得儿子中考前的那几天,她多么担忧呀,一颗心时时刻刻都被悬着,高高的悬在空中,就像裸露在悬崖边的酸枣树,一阵寒风,又一阵暖风的吹着。那些日子里,上班的时候,她常常思绪飘荡、心不在焉,为了给儿子补充营养、养足脑力,她废寝忘食的想方设法搭配菜单,总想着在那几天特殊的时光里,让儿子吃的好一点。那些日子里,她的头发变得枯黄,皮肤失去了光泽,皱纹也加深了,儿子晚上在书房看书学习,她则在卧室里转辗难眠,一遍遍悄悄的在书房门外不停地窥探,那段时光里,她总是睡得最晚,而又起来的最早,给儿子做好味道和营养俱全的早餐,然后看着儿子去上学,自己才来上班,那是一段多么苦涩的岁月啊。

儿子没有辜负她的厚望,考上了渭南市最好的高中,算是黄天不负有心人吧。她倍感欣慰,虽然现在与曾经朝夕相处的儿子每周只能见上一面,但她感觉心安,好男儿志在四方,哪怕有一天,母子万里之遥、山海相隔,她也会在思念和牵挂中倍感自豪。

在她思绪万千、徘徊犹豫、左右为难的时候,公交到站了——渭南高级中学。

她踏着迟缓的步伐,走下了车,朝校门口走去,顺手掏出了手机,然后犹豫了一下,又装了进去。

隔着栅栏围墙,她朝校园里望去。学生们四个一堆,五个一列,嬉笑着来来往往,有的追逐,有的奔跑,有的在墙角潜心阅读,有的抱着篮球喧闹追打,她猜想,儿子可能吃过午饭,在一个僻静的地方练吉他。

她朝门卫处走去,与门絮语一番,把包交给门卫,便迅速离开了,疾步踏上了即将起步的公交,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缓缓的嘘了出去。

校园内的嬉闹声渐渐远去了……

她拿出手机,给儿子打了电话,顺便看了一下时间,即将上班,饭还没吃。

她是我的一位女师父。

当她气喘吁吁奔进办公室,将中午给儿子送书的故事讲给我们的时候,我静静的站在窗前,望着远处高高的造氯塔。

塔顶喷出雪白的蒸汽氤氲而上,玄虚变化,时而成为一个长满皱纹的笑脸,时而变为一模模糊糊的背影,时而变成一张粗糙干裂的手掌,原来是母亲,我的母亲……

悼念伍弱文先生散文 篇10

四月十六号早上八点多,我正在坐车去爬山的路上。车上无聊,便拿出手机玩。看到朋友圈中伍弱文先生更新了,点开一看,我就吓懵了。消息竟然是她女儿发的。写道:伍先生于本月的13号,因病没有抢救过来……

这怎么可能呢?这个消息太突然了!我心里非常难受。大概有几分钟我都不知所措,身体感到很不舒服。而后就希望这个消息不是真的。于是,我留言:不是真的吧?

再细想这一定是真的。即使今天是愚人节,也不会开这样的玩笑。我的心里感到很难受和惋惜。难受的心情在我后来的爬山中,身体一直很不舒服,聚不起来劲,爬的很辛苦。同伴说我是心累,她讲的很准确。

他怎么会这么快的就走了呢?我不相信也不希望这个噩耗是真的。

我和伍老师最后一次互动是3月的30号。当晚,他在朋友圈晒出一碗自己蒸的粉蒸肉,我点了一个赞和馋,他回了一个笑。这是我第一次互动他的消息。这也是他最后一次的动态。因为,后来我发现他的新浪博客更新,也停留在3月30号。内容是:3月30日全国最新1000家报刊征稿启事之六(本博客全国独家最先发布,欢迎)。

真是没有想到,不过半月他就英年早逝。实在让我一时间无法接受,更叹生命的无常!

回想起来,伍老师绝对没有想到,他会这么快就告别了世界。过春节时在朋友圈晒出他家的年夜饭,还有他换上红袜子的相片。他在年初一的上午,更新的朋友圈说已经开始工作,不再接受朋友们的拜年……

这一切的一切,回忆起来让我感到很伤心。这莫大的伤心中,除了无法接受这个实事和惋惜外,还有深深的遗憾。为我没有机会感谢伍老师对我的帮助而不安和难过。

我和伍弱文先生未曾谋面,也没有通过一次电话。在20的元月前,我根本不知道有这么一个人。我们是网友,是今年的1月20号,在新浪网上有了交集。

当时,因事要寻一个答案,便百度了一下,相关词条对应了伍弱文老师的新浪博客。我进了他的新浪空间,知道了伍先生是从事什么工作的。他的博客首页的内容,让我看了肃然起敬。顶置的全是全国上千家报刋的投稿邮箱地址,还有百位主编的邮箱。单纯看到的这一些,就让我对伍老师充满敬意。因为作家能这样,国内鲜见。

当时,百度词条中还有一条引用写道,伍弱文先生的博客,被称为业余作者写作投稿的进修学院。

现在看了果然如此!博客中还有大量的“写作投稿秘籍”。

我便给伍老师留了一个纸条。投一石子,问下路。过了一天,他回复了我。我便又写了一个纸条,讲明我要问的事情。

当天收到伍老师的回复,说他在权威网站和报刋上详细查了一下,没有这个组织的任何消息。并且,详细地写了相关的一些组织的区别,让我一定要看清楚了。建议我放弃要参加的这个协会。而后,告诉我应该去的机构。告诉我该机构负责人的联系方式。让我打电话问一下,无论是什么结果,努力了就不后悔。

本认为联系也就到此为止。我也并没有和伍老师推荐的负责人联系,觉得太唐突。而且,我当时也就是打听一下。三周后,觉得怎么都应该给伍老师一个答复,就硬着头皮也给那位负责人在新浪写了一个纸条。

对方很快回复了办理的程序。我会将进度告诉伍老师。每进行一步,伍老师就详细的告诉我解决的办法,就连作品怎么装订都告诉我。而我,觉得办理的过程太麻烦,就停下来不想做了。伍老师反复说我的条件早够了,一定按要求准备,程序必须走的。

这一切的交谈,我们都仍是在新浪上发纸条进行的。这个过程中让我对伍老师印象很好。觉得像是兄长一样,实实在在的不厌其烦,事无巨细的帮助我。

当时让我让感到很难解决的问题,在我并没有去进行的情况下却解决了。而且,这件事情很快就办成了。

事后,我并没有去问主办方和伍老师。但是我知道,一定是伍老师做了这部分工作。

因此,在事情办成的2月27日,我将电话号码在新浪纸条中留给他,并感谢他的帮助,希望他来西安时一定联系我。伍老师也留下了他的电话和微信。就这样,当天我们就加了微信。但是很少联系。我觉得他很忙,不便多打扰。

当这件事情办完后,我将证书照片发给他看。伍老师除了鼓励我外,还告诉我今后要怎么写作。就这件事,他讲的很透彻。

我认真的告诉他,我不打算那样做。我只想用最轻松的方式,做我喜欢的事情。况且,我不想为写而写。

我痛快的写完了,对面的伍老师只发了个笑的图片。我再幼稚也能看明白,我的话让他失望了。搞得自己也不好意思。想想自己真是有些过分,我和伍老师素昧平生,人家却为我的事情费心操劳,我却满不在乎。

当时,我就想有时间了,给伍老师打个电话,解释一下。

可是,我个性的.原因,与人交往很被动。想要打个电话的这件事,也就又撂下了。总认为来日方长。现在相互加了微信,多熟悉了后,交谈也就方便了。

然而,真是世事难料。

我们竟然就如此的散了缘,让我没有了感谢的机会,留下了如此大的遗憾。我只能说,伍老师真的抱歉。也许你根本就不需要我的感谢,可是,我一直心存感激,只是一直没有说出来。因为,当时我只是想打听一下,结果你推着我,帮着我,促成了这件事。其实,在办理的过程中,很大的因素是感动你的帮助,不想让你失望才去做的。

从1月20日网上有交集,到3月30号的最后一次联系,总共才70天。可是,你给我留下印象是永远的,怀念也是永远的。而没能直接感谢你,和一个电话都没有打,遗憾也是永远的!

我们生命的长度是无法预测的,唯有延展我们生命的宽度,才是我们能做到的。伍弱文先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您让自己短暂的生命,光彩照人。您把博大的爱洒向了深爱的土地,落在了众多作者的心里。你空间的那1000个邮箱,就如你的人品和作品一样,照亮读者和作者!

在此,我对你最好的怀念,就是如你一样的做人,尽其所能,帮助我能帮助的人。

伍老师曾说“跟一个国家和家庭一样,总要有一些人去奋斗的。“

于是,他一生都在“奋斗“。伍老师是从湖南山里飞出的金凤凰,考上大学走出了大山。成为一位讴歌时代,传播正能量的一位学者,作家。

他公开发表的文章2000余篇。散文集《担木炭的孩子》被列为中学生读物。他的不少作品成了名篇,编入了学生课外读物、中考试题、高考试题库。他是第八届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影响力人物……

这一切表明了伍先生短暂的一生,不曾虚度,成就了壮丽的人生!

这些天,我走进他的空间。第一次读他的作品。真是文如其人,感受到的是他的质朴、真诚和才华。我会一篇一篇的读下去,以此向伍先生致敬!

伍老师是我永远的榜样!我也会记住您对我的期望,永远会记住的。我将努力成为你所希望的那样!

给南怀瑾先生找厨师散文 篇11

国平新作《南怀瑾的最后100天》写得非常精彩,把一个在人们心目中高高在上的、难望其项背的大师,写得和蔼可亲,生动有趣,难得。

书中大量篇幅介绍了南怀瑾先生早年在四川的生活经历和晚年对四川的怀念,特别提到南怀瑾先生最喜欢的听川戏,吃川菜,说川话。书中有一章《我为南师做川菜》专门介绍南怀瑾先生想吃川菜,想到近乎馋嘴的地步,于是作者便“蜀中无大将,廖化充先锋”,临时充任了南怀瑾先生的川菜厨师,为南怀瑾先生做了一桌川菜,有“白果炖鸡”、“火锅鱼”、“泡椒鸡杂”、“麻辣鸡丝”等,当然还有1号川菜“回锅肉”。在太湖做一桌川菜,不知国平的手艺如何,是否正宗,只知道书中写南怀瑾先生等人吃了大呼过瘾,甚至要将剩下的火锅鱼汤留下晚上消夜。

由此可见南怀瑾先生对川菜的喜爱。

读到此章节的时候,我突然想起去年夏天马及时受国平之托为南怀瑾先生寻找川菜厨师一事。那天,二哥马及时给我打电话,说是国平从江苏太湖打电话来,告之南怀瑾先生想吃川菜想得很,要朋友们在都江堰给南怀瑾先生物色一至二位会做四川家常菜的厨师。二哥说,我找不到人哦,你快点帮我找一个会做四川家常菜的厨师。看来国平的那一桌川菜硬是把南怀瑾先生的川菜瘾给勾出来了。

我一听说是南怀瑾先生要找川菜厨师,立马就想到那些星级宾馆的大厨。二哥说,非也,南怀瑾先生要找的是老灌县蒲村一带的人,会做家常菜即可,能摆点老灌县的龙门阵,尤其是晓得蒲阳的新闻旧事的人最好。年龄在三十多到五十多为佳,男女皆可。最后一点是要爱干净,整洁一点的。

南怀瑾先生年轻时曾在灌县生活过一段时间,看来老先生不仅喜欢川菜,还喜欢听点老蒲村的龙门阵呢。

条件不高,真要找起来还真不容易。回家给老婆作了汇报,并要她也帮到想想看有无合适之人。我们将能做四川家常菜的`熟人在脑海中过了又过,选了两个,结果人家一听说到江苏太湖,便把头揺得跟巴郎鼓似的,连说太远太远。是啊,中年人,尤其是中年女人要孤身一人到千里之外去打工,若非家境所迫,是很难接受的。

那段时间二哥是非常着急,碰到就要说此事。一天,和二哥、昌万、家述、德洪几朋友在青观山边一农家院喝茶,二哥又提及此事,说国平又催了。期间有一擦皮鞋的中年妇女过来,二哥一听说是蒲阳的,就像抓到一根救命稻草似的,马上就问人家会不会做家常菜,大有马上就把人家送到太湖去的架势。

朋友中家述是做过厨师的,且手艺还不错,是个合适人选,只是家中父母年事已高,下面还有幼小的孙子,一大家人四世同堂,还靠他在支撑,走不了。昌万,昌万去。二哥突然指着昌万说,像发现新大陆似的。昌万还在犹豫,给南怀瑾先生当厨师,拿得下不?但心中还是有点跃跃欲试。家述说,有啥子嘛,不会我教你,电话遥控指导。二哥一下子就兴奋起来,说,再找个女的,最好是单身的,跟到昌万去,边煮饭边谈恋爱,回来就成两口子了。

其时昌万还是单身,大伙一听连呼妙哉。

心动不如行动,星期二我便和昌万一起到紫荆城对面的劳务市场去物色会做四川家常菜的女厨师。

昌万手持一张招聘纸条,上书:招聘做四川家常菜女厨师一名。我就在旁边宣传鼓动:月薪三千以上,外加奖金,包吃包住,包来回机票。这样的工资和待遇在我们这个西部小城应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一时间前来问询的女士还真不少,但一听说要到千里之外的太湖去,尽都在打退堂鼓了。还有人用怀疑的眼光打量我们,闲言碎语也飘过来了:该不是人贩子哦!我心头也在打鼓,两个老男人在招一个会做家常菜的女人,要到千里之外的江苏去,工资开那么高,飞机来飞机去,是我也要怀疑。

这年头,打工者的警惕性也提高了。

终于有一位姓杜的女士在听了我们的招工说明后,同意去了。当即便留下了电话号码。

刚好国平从太湖南怀瑾先生那里回都江堰办事,过两天便要赶回太湖,听说找到了川菜厨师,很高兴,便定了行程,相约同行。昌万在电话中要了杜女士的身份证号码,订了机票,只等出发了。

哪晓得又谁知,杜女士临出发时给昌万一个电话,不去了。理由可以找很多,最关键的是她男人不同意。想想也是,昌万人长得高大健壮,相貌堂堂,腹中颇有文墨,最要命的还是单身,携一个中年女子到千里之外的陌生地方朝夕相处,哪个男人也不放心啊。

没奈何,行期已定,昌万只好同国平一起飞到太湖,当起了南怀瑾先生的四川家常菜厨师。

昌万到了太湖后很快给我们打来电话,说一切顺利。第一次给南怀瑾先生做川菜,昌万心中还有点忐忑,做了一份回锅肉,一份麻婆豆腐,一份凉扮茄子,一份煮南瓜。没想到南怀瑾先生吃了很高兴地说:安逸,安逸。过了两天,还托人给昌万封了一个红包,奖金1000元。

上一篇:民族团结一家亲典型材料汇报下一篇:关于餐饮行业社会实践报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