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教学反思

2024-10-06

近期教学反思(共10篇)

近期教学反思 篇1

近期教学反思

教学的方法有很多种,我们应当针对自己所面对的特定学生群体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

从入学以来进行了两次联考,我们的学生成绩反馈出来一些信息,让我思考:文言文和科论文的教学教过不佳!反倒是作文和现代文阅读、语言应用却不错。为什么?

将这两个方面的教学方式进行比较,就会发现,适度的练习和抓住学生兴趣(或抓取学生注意力)对于知识与能力的掌握以及学习成绩的提高至关重要!科论文和文言文知识相对比较枯燥,如果不能抓住学生注意力,课堂讲授就无法达到效果;而此时若再疏忽练习,则问题很快就会在考试中反馈出来。

在之前的科论文教学中,我讲得太多,学生做得太少,虽有讨论但质量不佳。今天下午课后学生关于连考试卷科论文的问题却让我发现学生视角之独特,而理解学生视角正该是教学的起点。我之前的教学却较多从自己出发,忽略了学生可能会出现的诸多问题。从学生对知识或能力的问题出发,我们的.教学必将事半功倍!而这一点,也正是教育的真正乐趣所在――千变万化因人而异而非枯燥乏味。

明白了这一点,也就明白了教师在教学中并非仅仅上完课而已,还有布置适量作业并批改(至少是审查)作业,发现作业中的问题,也就是发现课堂教学中可能存在的漏洞或学生可能存在的疑难。譬如,我讲过了诗歌鉴赏的基本手法,但学生是否掌握是否听懂还需要在作业中验证。当准确无误,我自然无需重复;当学生不明白虚实结合的手法内涵时,我必须再对学生不明白的地方再作讲解。

然而,问题还有另一方面。当我们找到了问题,又在课堂上做出了讲解,学生却依然犯错或无法理解时,很可能是我们的教学方式出了问题。这问题又包括我们是否考虑到学生当时的知识储备以及学生课堂的情绪状态。这时,为了保证课堂效率,我们还需要了解学生的情绪状态和学生之前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要做到真正了解,却又十分困难,这就是我们教育教学的真正困难之处。因为教学不仅包括知识能力的教学还包括人格人性的教育。

即便以上问题都得到了解决,如何开展教育教学仍非易事。教育教学毕竟是人与人之间的活动,人所具备的种种情绪、理智、性格、心理等方面的复杂都会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

我想,如果学生在课堂或课外积极提问、质疑,那么我们了解学情和学生这一难题大概可以很便捷顺利地解决。人与人之间的难题仍然有赖于和谐的人际关系与人际交流来解决。如果教师能包容学生那些在老师看来可能“稀奇古怪”的问题,能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学生的建议或意见,能认真倾听学生可能并不完美的发言,能在一定限度内对每一个敢于发言的学生的发言耐心指导;如果每一个学生都能提问同时倾听,那么很多问题就不再是问题。最关键的是,在此探讨过程中,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增强,许多以前存在的问题以后都能独立解决。难怪某些十分活跃的班级总是在平常学习和考试中总是表现优异。

当然除了课堂课外的学生主动外,我们教师是否也应该主动一些呢?主动观察了解学生,主动在某些合适的活动上与学生打成一片,主动向家长了解学生情况……

也许双方主动之下,教学的难题就解决了呢?

对于我而言,了解到本班学生的某些弱项问题,然后针对性地讲解、练习、反馈、总结,再能适当对某些同学加以点拨,问题就一定能得到解决!

 

近期教学反思 篇2

2013年三月份以来, 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接连发生, 吉林八宝煤矿“3.29”和“4.1”连续发生重特大瓦斯爆炸;“5.20”山东保利民爆器材厂发生特大爆炸事故;特别是2013年6月3日6时10分, 位于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米沙子镇的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主厂房发生特大火灾, 共造成121人死亡、76人受伤, 国内外为之震惊。值得关注的是, 就在6-9月全国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刚刚结束, 还处在“回头看”周期中, 而且是在中石化组织的输油管道重大事故应急演练和管道安全的专项督查之后, 2013年11月22日青岛黄岛输油管道严重泄漏引起巨大爆炸, 造成62人死亡, 100多人受伤。安全生产形势严峻, 引起公众与媒体的广泛关注和网络热议, 在国内外造成相当严重的负面影响, “民为邦本, 本固邦宁”。民之不安, 国可安乎?生产安全事故频发给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风险, 已逼近公共安全底线, 值得警醒和深思。

近期连续发生几起重大事故初步调查分析表明:无论事故类型如何也不论发生在何时何地, 但在风险管理、执法监督、事故预防和应急准备等方面, 都普遍存在相类似的一系列缺陷与失误, 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特点, 再次凸显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薄弱, 暴露出我国安全生产工作中涌现出的系统脆弱性, 其本质是结构性缺陷[1], 见表1。

客观分析, 在每一个事故背后, 几乎都存在非常复杂的原因, 从表面看, 个人或者个别部门责任因素似乎起到了很大作用, 这也就是为什么每当出现重大生产安全事故之后, 几乎无一例外的被称其为“责任事故”。从宏观上认识, 一种现象反复且普遍出现, 就可以看成可能具有规律性特征, 这种规律反映出是在系统和基本面上出了问题。多年来, 我国安全生产实际情况证明, 仅仅依靠追究个人责任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制度化建设上存在的深层次和基础性问题。实际上, 由于个人或单一因素造成重大事故的几率很低, 驱动力也十分有限, 而源于组织性因素、社会性因素和文化性因素的系统缺陷才是导致事故不断诱发、甚至同类事故反复出现的主要原因。

另外, 每当安全生产形势严峻之时, 我们都会采取下发文件、召开会议或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等一系列行政干预措施, 力图遏制重特大事故频发的势头。客观的讲, 这些办法对强化安全生产可以产生一定作用, 治标尚可, 但其长远的效果与持续性动力可能很有限, 难以治本。我国安全生产在执法监督、企业自律和职工素质等方面都有基础薄弱性的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 任何形式简单的政策干预不但成本较高, 其实收效也不够显著, 也很难真正形成所谓长效机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再次发出思想创新、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的号召, 在决定中特别提出:深化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改革, 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 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要求, 为今后安全生产体制与机制的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当前, 为进一步推动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改革, 发展和创新安全生产制度化建设, 其重要方向之一就是加强我国安全生产基础性工作。本文围绕我国安全生产基础性制度化设计问题, 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供同仁讨论与批评。

1 执法监督“暗查”制度化, 势在必行

2013年六月上旬, 在安全生产形势严峻背景下, 国家安监总局对部分省市的企业进行突击式“暗查”, 这实质上是一项安全生产执法监督机制的重要创新。国家安监总局派出由机关专业人员和聘请的安全生产专家等人员组成的第一批3个暗查组, 采取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直插基层、直奔现场的形式, 突击对企业进行安全检查。仅在短短连续4天的暗查中, 在现场发现大量问题和隐患, 对于这次暗查发现的突出问题和重大隐患, 现场责令停产整顿整改或实施关闭, 并将进行挂牌督办, 抓住典型案例公开曝光, 强化宣传和警示教育, 反应强烈, 效果显著。根据安监总局领导介绍, 还将陆续派出暗查组对全国各地开展安全检查, 推动全国扎实开展彻底的安全大检查[2]。这种创新性的执法监察手段很快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好评, 但同时也在议论, 这种新的监察模式能坚持多久?以及如何进一步发展与推广?这实质上是关系到执法监督“暗查”的制度化安排问题。

安全生产 (职业安全卫生) 监察体制建立已有170多年历史, 在上世纪70年代初, 现代执法监察体制与机制已基本完善和成熟。对企业进行现场执法监督检查一直是安全生产监察机制的主体工作之一。

为确保执法监察结果的客观、公正和可信, 各国在相应的法律法规中对如何开展企业现场执法检查, 都有明确和具体的规定。特别是对执法监察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工作关系要求十分严格, 这些规定和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首先, 任何一项安全生产执法监察活动都不得以任何方式事先通知企业 (雇主) 。如在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国家, 相关法律都有“不得事先通知企业”的要求, 以防止企业 (雇主) 采取临时性措施改变现场状况, 甚至故意“造假”, 以掩盖违法行为。如美国职业安全卫生法中规定:对任何提前泄露和告知执法监察信息的人 (包括中介服务的技术人员) , 要处以1000美元的罚款或6个月以上的有期徒刑, 或两项并罚[3];如果监察员本人违犯了这条规定, 应立即免职或开除。

其次, 在美、英、日等大多数国家的相关法规还都明确规定:在现场执法监察期间, 监察员和技监人员都不得接受企业提供的服务 (包括宴请、娱乐、交通、住宿和与执法监察无关的消费) 。有的国家甚至明确规定执法监察人员不得由企业提供用餐, 如确需在企业用餐, 要事先向主任监察员 (处长) 报告, 且不能超出标准, 餐后要向企业支付实际费用。执法监察人员不得接受企业及其相关方任何形式 (包括实物、货币、礼品和有价证劵等) 的馈赠, 如在不知情的状态中已事实上收到, 必须向监察机关报告和上交。如有人违犯了相关规定, 依法同样要处以罚款、刑罚和免职。

第三, 即使在现场执法监察期之外, 执法人员也不得以任何理由参与和接受企业及相关方提供的消费性活动。监察员及其主要亲属也不得从事与所检查企业有直接商业关系的活动。

第四, 安全生产监察人员在执法检查活动中, 必须遵守异地执法和廻避制度, 不允许安排监察员较长期在所居住地区内执行监察任务。如发现被监察企业的雇主或高管中有亲属或朋友关系, 监察员要主动提出廻避, 如故意不报告、不廻避, 就被视为违法。同时, 也要求执法监察人员要承担为企业保守商业机密的责任。

这些法律要求是整个执法监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暗查”制度共同构成了一个严密的执法体系, 任何违犯这些法规的人员都会受到严厉处罚, 确保执法监察工作的严肃性。

借鉴国外的经验, 并密切结合我国实际情况, 应以这次“暗查”的实施为启点, 进一步推进执法监督工作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应围绕暗查的组织实施, 扩展为一系列制度化设计, 使暗查这一套工作方法有了制度的保证, 并应推广到省、市、县各级安监部门, 成为一个执法监督基本机制, 可以在现有安全生产体制基础的情况下, 进一步提高执法监督工作质量和效率, 使之成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实际上, 暗查制度也不应仅限于安全生产的执法监督, 就是在国家其他的执法监察工作, 如环境保护、食品卫生, 特种设备和一些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安全健康的领域, 也都应按照“暗查”的原则, 建立相应公正、有效执法监察制度和自律体系, 系统性提高国家政府部门监察执法水平, 以得到公众的支持和信任。

2 事故分级与分级标准中经济损失指标导向性作用不容忽视

任何一项法律或是制度可能都具有两面性:约束 (规范) 性和导向性的双重作用。显然, 前者是法制的基本功能, 但法律条文的导向性作用同样不容忽视。一个最初的制度设计可能对其导向性研判不足, 有些问题也只有在实践过程中逐渐涌现, 才可能被认识发现。我国生产安全事故分级与分级标准中的经济损失指标在这方面具有一定典型意义。

我国现行生产安全事故分级与分级标准体现在《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493号) (以下简称493号令) 之中, 见表2。

注:引自国发493号, 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 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4]。

在这个事故分级办法中, 最关键部分是用死亡人数、重伤或急性职业中毒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数量这三个量化指标作为生产安全事故级别的划分依据, 我国火灾、交通和环保等多个事故灾难分级的原则与方法也大体相似。这些事故分级方法在实践中应用多年, 在事故调查与责任追究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 开始逐渐发现这种事故分级方法在导向性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值得关注。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经济损失数量是否可以与人员伤亡一样同列为分级指标, 由于两者价值观取向存在本质性区别, 而实际上, 这两项指标也根本无法等量换算。例如, 在国发493号令中: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 100人以上重伤 (包括急性工业中毒, 下同) , 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事故。无论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计算和比较, 1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也无法与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严重性质相比!即使是一次死亡10人、3人, 甚至仅死亡1人的伤亡事故, 1亿元的经济损失也无法与之相比!因为人命关天, 我们的发展不能以人的生命为代价。这种事故分级方法现在不但在逻辑上很难讲通, 而且在实践中还可能产生错误的导向性作用。在许多重大或特别重大事故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中, 都出现过对保护生命与防止经济损失之间的犹豫或误导。例如, 在2013年“3.29”和“4.1”吉林八宝煤矿瓦斯爆炸事故中, 共造成53人死亡, 主要原因是前后两次冒险下井应急抢险, 而其主要动力之一是为保护十几亿投资建成的矿井。这样的案例, 曾多次反复出现, 这难道不发人深醒吗?

实质上, 这种事故分级方法反映了我国安全生产指导方针历史演变过程:从解放初期到文化大革命结束这一较长期历史阶段, 我国安全生产的普遍口号是“生产要安全, 安全为生产”, 这一指导思想强调安全与生产同等重要, 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也同等重要, 有人甚至理解为“生产第一, 安全第二”。

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后, 进一步明确安全生产的工作方针是“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这里的“安全”包括了厂房、设备、产品、原料等国家财产的安全和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等许多内容, 这里的“第一”也并非特指人的安全与健康第一。

进入新世纪后,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 党和国家开始提倡“安全发展, 以人为本”的思想。习总书记曾多次指出, 人命关天, 发展不能以人的生命为代价, 这是必须不能逾越的红线, 一再强调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这一新的安全生产方针充分反映了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理念。

现有的生产安全事故分级方法实际上反映了我国早期的安全生产方针。在“安全为生产, 生产要安全”的口号下, 很可能产生生命和财产并重的认识, 也可能出现安全生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导向。

在新的历史时期, 安全发展、以人为本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已成为全党、全国、全社会的共识。在这种形势下, 在安全生产的法规中, 仍然存在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并重的相关内容, 显然不合时宜。因此, 建议应尽早修改与事故分级方法有关的法规, 去掉或妥善处理好直接经济损失这一指标, 避免对法律法规可能产生的歧见, 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

3 从制度上保证事故调查客观、独立和公正

长期以来, 安全生产形势严峻, 重特大事故频发, 给事故调查处理带来了很大压力, 而且一直是公众关注焦点。事故调查最主要目的是通过对事故现场勘查、人证与物证搜集等专业性程序, 运用逻辑分析、法律符合性评估、实验检测和过程模拟等技术手段, 找出导致事故发生本质原因, 为今后预防此类事故的再次发生和为行政管理部门对事故的责任认定提供直接支持。因此, 事故调查必须要体现客观、公正、准确和及时的原则, 应该属于相对独立的专家和技术行为。

目前, 我国生产安全事故调查主要由政府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组织和事故相关部门直接参加, 由于这些机构与部门可能既有执法监察权, 又有行政管理权, 使得事故调查的组织机构可能身兼“运动员”和“裁判员”两职。同时, 事故调查工作会因为难免涉及部门间权利和利益, 从而使过程和结果都受到影响, 难以保证事故调查处理的客观、公正、准确和及时, 甚至会由此而引起公众的质疑。特别是我国事故调查工作由于过多强调对单位和个人责任追究的导向, 对事故技术原因分析有一定影响。同时, 司法部门的先期介入, 实质也可能造成调查分析程序上的混乱, “先入为主”可能会影响对于事故原因和影响因素客观判断。这些年, 像“7.23”特大铁路交通事故和吉林“6.3”宝源丰特大火灾事故的调查处理过程, 几乎都可以看到上述这些问题的影子, 实际上, 类似的案例还很多。

实现技术调查分析与司法行政处理分开, 可以充分发挥检测检验专业技术服务机构和专家的作用, 独立行使事故技术调查分析职责, 可以公正的为安全监管执法部门提供事故处理批复的依据。这既能把安监执法部门人员从繁重的事故调查工作中解脱出来, 从而可以把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预防性安全监察工作上, 又可以防止因本身监督管理职责不清而造成的自我保护、推诿责任和不正当行政干预等现象的发生, 同时还能减少事故调查人员和缩短调查时间, 节省行政成本, 有利于减轻地方政府和企业的负担[5]。只有独立、公平和公正的事故调查才能具有公信力。

建议, 应组建国家、省、市三级以及特殊专业的事故调查专业技术队伍。各级事故调查专业技术队伍依据职责权限负责组织不同等级与不同类型事故的技术调查工作;通过规范的取证、采样、检测检验、模拟分析等技术方法, 确认事故直接、间接原因, 并依法出具事故调查技术分析报告;各级行政监察部门参照或依据事故调查结论提出事故责任处理意见, 可在各级人民政府的组织下, 由有关部门集体讨论, 加强第三方的约束和多部门的相互监督, 最后由安全生产监察部门对事故进行批复[6]。在美国、欧洲、日本和我国香港、台湾基本上是采用这种思路和方法组织事故调查工作。

4 建立现代安全生产事故统计系统与指标体系

客观、准确事故统计指标, 一方面可以真实全面反映安全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 另一方面可以指出事故预防工作重点和方向, 是安全生产宏观决策的主要依据, 尤其是在信息化时代, 信息收集和统计分析应成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重要基础性工作。

安全生产统计报告分析系统首先是必须应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能比较客观、准确反映我国安全生产的实际情况;其次, 在充分考虑到我国特点的基础上, 要注意与国际上规范的统计指标接轨。从上述两个要求上进行对照分析, 我国现行安全生产统计指标的确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 我国现在主要的安全生产统计指标之一———亿元GDP安全生产事故死亡率就缺乏合理性。工业国家及我国工伤死亡人数与经济发展指标关系的研究表明:在工业化早期, 事故死亡人数与GDP之间一般呈正相关关系;到工业现代化阶段或后工业化时代之后, 两者之间或呈负相关、或联系不确定。我国在2003年以前, 工伤事故死亡人数与GDP变化幅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联系, 但从2004-2010年的趋势分析看, 事故死亡人数与GDP之间已不完全呈现正相关现象。在这种背景下, 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已很难反映安全生产的总体现状和分布趋势, 而且这类指标在统计学基础原理上也存在问题, 所以, 当前国际上几乎没有什么国家采取这类统计指标, 在已不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的情况下, 也很难进行自我评估和国际间比较。今后继续应用该指标是否还有必要?

其次, 如果在安全生产统计调查系统中, 仅报告与统计分析死亡事故为主的信息, 显然不够全面, 应增加非致死性伤害事故统计数据, 形成新的工矿商贸伤亡事故总量指标。在国际间, 一般均采用包括各种职业伤害在内 (死亡人数+重、轻伤人数+职业病患病人数) 作为职业伤害程度的事故总量指标, 也是安全生产情况变化的主要标识。如果仅重点统计死亡人数或在统计分析中单单列出致死性事故和死亡人数变化趋势, 显然不够全面, 不仅由于代表性不够, 导致抽样误差, 而且由于统计调查方法不够科学, 也有可能产生统计分析结果的系统性误差。因此, 几乎所有国家的分析显示, 非致死性伤害, 包括重轻伤和职业病 (尘肺、中毒、高温热害等) 等占职业伤害总量的95%左右;而在我国中绝大多数企业, 经常出现的事故类型也主要是各类重、轻伤和职业危害。统计年度内发生死亡事故的企业可能不到企业总数的5%。如此大量的伤害事故信息没有反映在统计和分析报告中, 其代表性将很有限。另一方面, 预防各类轻重伤害与职业病危害是安全生产工作基础和主体, 按照传统的海因里希法则, 只有非致死性的职业伤害得到有效预防, 致死性伤亡的数量才能得到根本控制。因此, 应明确提出把非致死性伤害统计指标列入我国伤亡事故统计指标体系之中, 并作为主要内容之一。

第三, 重特大事故起数指标的统计分析应考虑其变异性和设有冗余度。

重特大事故具有离散随机小概率的统计学特点, 尤其在工业高速发展时期, 这种统计学分布不确定性非常突出。一个跨度小于五年的统计周期内, 重特大事故反复波动的幅度很大, 变异性很高, 很难呈现统计学的常态分布, 依据短周期统计数据预测今后一段时期 (小于5年) 重特大事故起数的绝对数的确很难, 如再将其列入统计学指标系统风险更大。建国六十多年来, 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我国特别重特大事故的反复波动的特性非常突出, 近三十年特别重大事故起数的变异度高达53.3%!而且在一个较短时间区间内重特大事故与其他统计学指标的关系也难见其规律性, 实际上, 仅依据前、后年度同一时期的“同比”分析, 就得出重大事故上升或下降的判断, 误差很大, 即不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也没有多大实用价值[7]。

另外, 应注意进一步提高我国工矿商贸从业人员十万人死亡率统计指标的精确度与可比性。

据统计报告, 中国2012年工矿商贸十万从业人员死亡率为1.64, 而从资料查阅中得知:在近年, 美国的职业人群十万人死亡率为4.0左右;日本为3.8;欧盟中安全生产形势最好的德国为2左右;加拿大多年来差不多都在7以上;2011年是韩国在历史上安全生产形势最好的一年, 其十万人死亡率仍然高达13.9。如仅从统计数字看, 当前中国安全生产状况都明显好于这些发达国家和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大体相近的国家, 似乎看来, 安全生产形势非但不严峻, 而且形势还一片大好!显然, 产生这样统计变量巨大落差, 并非反映了实际情况, 而是由于统计方法上的差异。这提醒我们, 为使十万人死亡率这一重要统计指标客观反映实际情况, 并便于进行国际间比较, 应对我国工矿商贸十万人死亡率的统计方法进行认真的研究与改进。在严格执行我国的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表制度同时, 应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T4754-2011) [8]中的行业分类, 对每起事故所属单位的行业进行认真填写。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采用国家统计局所公布的行业从业人数计算并发布全国及不同行业的十万人死亡率数据, 从而保持统计口径的一致性和计算结果的精确性。

多年来, 国际劳工组织 (ILO) 所采用的事故统计指标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事故伤亡人数, 这类指标主要是代表事故总量, 包括死亡人数、损失工作日三天以上的事故数和受伤害人数, 以及百万工时事故率;第二类是职业事故死亡率, 一般用十万人死亡率或百万工时死亡率表示;第三类是因事故造成的损失工作日数量。在其每年出版的国际劳工统计年鉴中, 采用这三类指标对世界各国的职业伤亡事故情况进行统计汇总和对比分析。大多数国家事故统计指标也主要是在这三类指标的基础上扩展或演变而成。

事故统计指标的科学性与准确度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行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政策执行能力, 这种水平与能力可以逐渐完善提高, 但不应与更高标准和国际化程度渐行渐远。今后若干年, 不仅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 也是安全生产工作关键时期, 建立和完善我国安全生产统计报告系统与工伤事故指标体系基础性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为此, 建议对安全生产统计指标和信息报告系统作进一步评估和修改完善, 具体意见有:

一是调整或删去以经济指标为分母的“亿元GDP工矿商贸从业人员事故死亡率”指标;

二是增加包括职业危害在内的非致死性伤害事故统计数据, 形成新的工矿商贸伤亡事故总量指标;

三是进一步提高十万人死亡率统计指标的精确性与可比性。

查阅近十几年来的《国际劳动统计年鉴》[9], 发现其中有关中国职业伤害的统计内容出现了较大问题:在1993-1998年期间, 中国一栏中的数据尚比较完整, 基本可达到ILO统计标准的要求;在1999-2002年期间, 在中国一栏中, 只可查到不分行业的职业伤亡人数;在2003-2007年期间, 中国栏目内已没有任何具体数据信息, 其间位置只是用“……”表示;而2008年至今, 在《国际劳动统计年鉴》中“第8部分, 职业伤害”条目处的中国栏已被取消, 再也查不到关于中国安全生产情况的信息了, 连“……”也没了。当前, 除工业发达国家之外, 即便是我国的香港、澳门等地区以及泰国、菲律宾等许多发展中国家, 在这一部分中的统计数据都比较完整和连续。

我国已于2007年通过国际劳动组织登记, 加入了《国际职业安全和卫生及工作环境公约 (155号) 》, 其内容中就有关于职业伤害统计报告的要求和承诺。因此, 出现这种状况, 与中国当前的国际地位极不相称, 也与中国安全生产日益稳定好转的形势不相适宜。

5 加强企业职工对安全生产的参与和全社会监督

在国际上, 大多数国家的安全生产 (职业安全卫生) 类法规中都明确规定了企业职工对安全生产工作的参与权和监督权。如英国、美国的职业安全卫生法[10,11]中, 要求所有企业 (雇主) 都要建立确保劳动者参与的三方协调组织与制度;日本的劳动安全卫生法[12]具体规定在企业要成立由职工代表、安全卫生专家和雇主代表共同组成的“劳动安全卫生委员会”, 执法监督部门还要定期检查企业职业安全委员会的工作情况。我国的香港、澳门和台湾也都有类似的法律规定。国际劳工组织 (ILO) 的《国际职业安全卫生及工作环境公约 (155号) 》等一系列国际法规文件对此都有明确、具体的要求。这项制度是保障劳动者安全与健康的基础建设, 其重要性不仅在于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 而且也是企业必须重视劳动者基本权益的要求。

我国在劳动法和安全生产法等法规中, 也有尊重和保护劳动者权益的规定, 也要求工会要积极参加企业安全生产的活动, 但从组织形式和参与程序上规定得都不够明确、具体, 企业执行得也不够坚决, 这是我国大多数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缺失。为改变这一现状, 建议, 在现有国家公共安全监督检查体制与机制的基础上, 要进一步强化企业职工和全社会公众对国家、地区和企业的安全监督监查。一方面, 要设计并建立企业职工监督检查和批评本企业安全生产的工作机制, 例如, 在企业里普遍建立由工人代表、安全卫生专家和企业负责人代表所组成的“企业安全生产委员会”, 从制度上保证企业职工参与安全生产有关的重大决策;监督本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和及时反映企业职工安全生产的要求和投诉;鼓励和支持企业职工和公众直接参与重大项目建设的安全影响评价与可行性论证。同时, 要从制度上保护工人代表不会由于“得罪”企业而受到打击报复, 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这种机制既强化了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内部约束力, 更重要的是有助于保障劳动者基本权益。从近几年发生的一系列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初步调查分析中, 几乎都可以发现, 企业对职工基本权益的忽视, 甚至压制, 这也是造成企业隐患突出、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 要增加安全生产相关信息的透明度, 要求在企业内部和面向社会公开企业安全生产状况, 包括危险源分布、事故隐患治理、安全管理现状、安全生产检查问题、职业危害预防和事故调查处理结果等几乎所有安全生产相关信息, 主动接受企业职工和社会公众的批评监督。例如, 在日本企业的网站上和厚生劳动省的官方网站上都可以查到所有登记企业的安全生产信息。在来自企业内外的压力下, 使企业自然而然会增强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自我约束力。

6 强化监察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截至2012年底, 我国县以上安全生产执法监察人员有77500多人, 乡镇专职安监人员12800多人, 合计20多万, 按此计算, 我国平均每万名从业人员拥有安全生产监察人员数量已达到近4人, 超过日本的0.9名和美国的1.1名, 是这些工业发达国家每万名从业人员执法监察人员数量近四倍。但在实际工作中, 大家仍然感到由于人力资源缺乏而导致的监察力度不够。实际上, 政府的执法监察能力不仅取决于执法监察人员数量, 更为重要的决定性要素是监察员的素质, 即监管人员的品质和能力。

当前, 我国监察队伍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监察人员专业素质急需提高。在2008年开展的“百日大督查”过程中所形成的几十份总结报告中, 有近70%以上报告指出:安全监察人员素质达不到行政执法的要求, 是当前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有调研报告指出, 在南方某市安监系统的110名执法监察人员中, 只有4名具有相应专业背景;在同省另一以矿业为主城市, 全市的236名执法监察人员中, 只有3人是学过矿山专业;甚至在某县安监局的13名安监人员中, 竟没有1人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另外, 在某省一个以化工为主要工业结构的城市中, 其安监机构的工作人员竟没有一个人具有化工技术的背景。另据一份调查报告反映, 在某大城市从事基层执法监察工作的人员中, 只有47.3%具有从事过相关工作的经历。最近听一位省安监局长反映:在省安监局所有工作人员中, 有70%左右是从部队转业的干部, 而其中至少50%左右从没有从事过与安全生产相关的专业工作。这位局长感叹道:形势严峻, 压力很大, 但关键时刻, 又感无人可用。安监队伍的专业素质状况的确令人担忧。

英国、美国和日本等工业化国家在安全生产监察管理体系发展的过程中, 逐渐建立完善了职业化的监察员制度和组织, 在相关法规中对监察人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等方面做出了专项要求, 必须通过严格的选拔、考核和试用, 才能取得相应执业资格。其主要做法是:

第一, 从制度上规范监察人员的选拔和培养机制, 包括:

(1) 规范安全生产监察人员选拔录用条件

安全生产监察人员选拔录用条件应当包括:品德素质优良;身体健康, 能够适应艰苦的现场工作;获得理工科本科以上学历并具有相关领域企业3-5年实际工作经历;通过由国家安监部门统一组织的执业资格考试 (包括笔试和面试) 、选拔、试用和考核。

(2) 建立系统的安全生产监察人员培养机制

职业化的安全生产监察人员应当具有适应多个专业领域现场独立监察执法的业务能力。国家安全生产监察部门为此建立系统的安全生产监察人员培养制度, 制定严格的上岗前和在岗期间培养计划与方案, 具体的规定包括:

(1) 培训制度

安全生产监察人员上岗前和在岗期间应当根据国家统一制定的培训大纲接受上岗前培训和定期再培训, 保持业务知识不断更新。上岗前安全生产业务的连续培训学习时间不能少于三个月。

(2) 见习制度

新录用的安全生产监察人员应当有为期1年的见习期。安全生产监察机构指定有经验的资深监察人员, 对见习监察员采取带班的形式予以指导, 见习期满, 考核合格后方可独立现场执法。

(3) 责任区轮换制度

安全生产监察人员主要负责辖区内企业现场的监察执法工作, 所有安全生产监察人员均应参与现场监察执法工作。为保证此项工作的公正性, 监察机构应当每2-3年对各监察人员所负责的辖区进行适当调换, 避免由于寻租效应, 而滋生腐败、渎职等行为。

(4) 考核、奖励与辞退制度

建立安全生产监察人员考核制度, 定期对监察人员监察执法的业务能力进行考核。考核应当依据监察人员的执法监察记录, 对业务素质高和执法能力强的人员, 可给予职务与职称上晋升的机会, 或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在中央和省级监管机构中工作的监察员必须具有基层执法监察经验, 优秀基层监察员可优先选拔进入上一级监察机构。业务素质达不到监察执法业务要求的人员应按程序转岗或辞退, 有严重违法行为的应坚决予以解聘。

考虑到我国现有安全生产监察员队伍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与需求, 建议可以分阶段实施监察队伍职业化建设:

首先, 严格遵守监察人员准入制度。国家统一规范学历、专业背景、实践经历等进入条件, 提高监察人员选拔录用的门槛, 确保有一定专业素质和能力的人员进入监察队伍。国家统一规范新录用人员的培训与考核, 包括课堂教学与现场实践方面要求等内容, 逐步提高他们现场监察执法能力。

对于现场执法监察人员如缺乏专业背景和没有现场监察执法经验, 尤其是市、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和乡镇专兼职安全生产监督人员, 应当在明确其监察执法人员的身份和资格后, 通过3-5年的分批次的业务培训, 使其专业能力基本达到现场监察执法要求。经过培训仍然达不到现场执法要求的人员, 应鼓励其转岗或退出。

第二, 在美、日、欧等工业化国家的安全监察机构中, 人员的构成按其功能设置, 主要可划分成三部分:一是行政管理人员, 包括高层管理、文秘及后勤服务, 这些部门和人员主要是公务员和行政官员;二是专业监察员, 依据监察工作的实际需求, 划分成矿山、建筑和化工等专业监察部门, 主要承担各自领域中企业现场监察工作;三是技术支撑队伍, 主要承担检测检验、统计分析和安全技术等科技服务工作。这三部分人员构成了安全生产监察体系基础框架, 在职责上有明确的分工。考虑到我国监管机构人员构成的实际情况, 现有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中从事高层管理、立法、规划、科技管理、人事、宣传、培训、中介机构管理和其他综合事务的人员, 不必承担企业现场监察执法工作, 可以不作为监察执法人员。对于既有专业基础又具有现场监察执法经验的人员, 应鼓励其继续从事企业执法监督工作。

第三, 通过立法应逐步设立并实施监察员执业资格制度。监察员是从事企业生产现场事故隐患识别、违法行为查处的专业人员。我国应设立并实施监察员执业资格制度, 将现有人员和新选拔录用人员均纳入执业资格管理。通过采取统一规范监察人员任职资格条件、职责、职权和工作程序, 规范监察员调动、转岗、奖惩和辞退等方面的管理办法, 保证监察员应有的待遇和必要的工作与生活保障条件, 从而稳定监察员队伍[6]。

7 企业安全生产事故风险分级和政府分级监管

目前, 我国安全生产总体形势严峻, 但从地区与行业分布来看, 差异颇大。从近几年的统计结果看, 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以及建筑企业发生的重特大事故起数占到了工矿商贸重特大事故总起数的80%以上, 表明重特大事故主要集中在高风险行业和隐患比较突出的企业之中。统计数据还显示:工矿商贸的工伤事故死亡人数中有80%是发生在就业人口不到20%的高危行业中, 差异也非常显著。

国外的许多统计调查数据也显示, 20%的高风险企业导致80%以上的事故, 而在另外80%的风险较低企业中, 至少有50%的企业的风险更低, 发生重大伤亡事故的概率更小, 甚至可以忽略不计。有人将这种统计学特点简称为“二八分割”。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严峻是普遍性矛盾, 而在部分行业企业中伤亡事故高发表现出的是矛盾的特殊性;抓住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时, 安全生产工作中的普遍性矛盾才可能迎刃而解。因此, 安全监管的重点应该放在20%左右导致事故多发的高风险企业, 这也是现代风险管理的主要指导思想。

为准确评估不同企业的风险水平, 需要全面掌握企业安全生产基本信息, 对所属行业、就业人数、重大危险源和事故隐患等信息开展调查分析, 进行危害识别, 依据已设定的企业风险评估指标和方法, 全面开展企业风险评估。并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对企业实施风险分级, 确定监察重点。最后综合考虑企业风险分级结果、国家相关政策要求、以及现有的监察资源, 按照“风险优先”的原则, 制定分级监察计划。对已划分出不同风险水平的企业应实施分级监管, 其基本原则是:跟踪监察高风险企业, 并使其绝对处于政府的监控范围内, 对于少数最高风险企业要采用通用标准, 严格要求;对于中间区域较高风险的企业要采用高标准, 其管理可依托中介组织进行技术服务, 政府只进行抽样的监督管理;对数量较多的较低风险企业, 采取高标准, 但其管理基本靠企业自我约束、自主管理。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安全生产监察工作中引入风险管理的理念与方法, 其基本技术路线是:以信息化技术为依托, 在对企业进行生产安全事故与职业危害风险评估基础上, 对其风险强度由高到低排序, 按照“风险优先”的原则, 集中监察资源, 对风险度高和守法纪录不良的企业, 优先组织执法检查, 尤其重点监督检查重大事故隐患突出亦整改不力和职业危害严重的工作场所。实施基于风险评估的分级监管, 可以使低风险企业从宽松的管理中获益, 并且能够使监察执法部门将有限的监管资源分配到最需要严加监管的高风险行业和企业, 提高监管效率。

实行企业风险评估和政府分级监管, 首先应在各级安全生产监管系统内建立分级负责的工作制度。在风险评估和分级监管的工作程序中, 明确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安监机构的职责。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责是制定全国工作方案, 提出企业风险评估和分级的指标及方法, 建立覆盖全国的相关信息管理系统和统计分析软件, 并指导省、市、县级开展工作。但一般情况下, 国家安监机构并不直接到企业现场工作。

省级安全监管机构主要负责制定本省企业风险评估工作计划、组织职能培训、部署实施、监控质量、收集汇总本省数据、提出分析总结报告。省级安监部门现场工作量较少, 只对一些重点的高风险企业进行暗查式的执法监督检查。

市、县一级的任务是直接面对企业, 工作的重点是深入现场, 执法监督组织开展评估、督促进度、保证质量、收集调查评估信息、汇总整理数据、做出分析总结报告并上报。

国家省、市、县不同级别的安全生产监察机构分工不同, 各负其责, 互相支撑, 形成系统。建立这样一个工作系统, 可以在所有企业中逐步推行风险管理的方法;也可使各级安监机构, 能够及时、全面地了解企业职业安全卫生信息, 实施针对性更强、效率更高的监管措施;同时, 还可促进整个系统的信息化建设, 使安监部门在技术能力上有一个质的进步。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规模总量日益扩大、经济高速发展, 企业对安全生产监察需求不断增加;在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背景下, 已凸现出安全监管力度不够, 安全生产监察基础薄弱、监察资源相对不足等问题[13]。“没有差别, 就没有监管”, “风险分级监察”是现代的安全生产监管理念, 有利于解决我国目前不断增长的安全生产监察需求与安全生产监察力量相对较弱之间的矛盾, 实现对重点高危行业或企业实施强有力的安全生产监察。

安全生产基础建设是一个复杂、开放的大系统, 它涉及到体制、机制和法制的顶层设计, 又关系企业、政府和社会的基层和基础性工作, 是一项关系全局、影响未来的战略性任务。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 安全生产工作的发展已进入历史拐点, 在新的形势下, 应逐步实现从传统的事故推动式管理模型向现代的目标拉动式指导思想转变, 只有坚持不懈的推进理论与实践的创新, 才能适应当前与未来不断发展的要求。“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当下, 只有切实把安全生产基础认真做好, 才能从本质上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和根本性好转。

摘要:针对近期我国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频发、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的实际情况, 分析了事故多发的特点和原因, 认为我国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系统脆弱性, 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基础薄弱, 本质上是结构性缺陷。提出当前最紧迫的战略性任务是强化安全生产基础工作的制度化设计与安排。建议:逐渐实现安全生产执法监察“暗查”制度化;事故分级与分级标准中经济损失指标的导向性作用不容忽视;应从制度上保证事故调查客观、独立和公正;建立现代生产安全事故统计系统与指标体系;从制度上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的职工参与和社会监督;强化监察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安全监督应实行安全生产事故风险分级与分级管理。

中学近期教学工作总结 篇3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灵魂,是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力量的桥梁。班主任工作为学生健康、全面、和谐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为全面提高班主任的德育水平,推动和促进我校班主任队伍建设,切实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营造自觉、和谐、文明、奋进的校园文化氛围,5月10日上午,汉王中学召开了全体班主任会议。会议由汉王中学负责人刘少才主持,副校长谈杰、安保处主任杨恒、政教处赵倩老师及各班班主任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首先由分管校长谈杰对上半学期工作做了总结,并对下半学期的工作提出了几点要求。他希望:一、各班主任对营养早餐的发放要及时,要培养学生健康饮食的良好习惯。二、班主任要抓常规管理,从纪律、卫生、学习、安全等方面要常抓不懈。三、班主任要与科任教师多沟通,全面了解学生。四、要加强班主任师德师风建设,加强班主任自身修养。

随后汉王中学负责人刘少才做了总结发言与指导,充分肯定了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所做出的努力与付出,同时也明确了班主任工作的责任,他强调:我们要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及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对学生的日常管理要走出办公室,利用下课时间,课外时间、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对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要高度重视,对学生要因材施教,严禁体罚学生,并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大培养和管理力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树立学生自主、自信、自强的品格,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认真仔细 奋勇前行

期中考试已然落下帷幕,新的征程已在脚下。为了让各位教师能以本次考试为例自我分析期中考试的成绩,找出优势和不足,以便下半学期更好的提高和进步,在教务处统一安排下,汉王中学于5月10日下午召开了细致详细的七、八年级学生成绩分析大会。

会议首先由教研室主任段小强对期中考试成绩从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三个方面作了详尽的分析。随后,汉王中学负责人刘少才从教师学生的基本情况、教学管理、教师队伍建设三个方面着手,简要总结了开学以来七、八年级的各项工作,充分肯定了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七、八年级教学成绩和文明礼仪习惯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并从整体情况、科目的优劣势,如何改进三个方面对此次考试中出现的问题做了分析,针对科目的优劣势,明确提出了今后教学工作的方向。

本次成绩分析会是一次总结经验的会议,是一次鼓足干劲的会议,也是一次向期末胜利进军的会议。学校对老师们教学工作的肯定和鼓励,进一步增强了老师们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大家进一步明确了今后教学工作的重点,理顺了工作思路,总结了教学的不足,树立了牢固的质量意识,这必将对全面提升学生学业成绩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鼓足干劲创佳绩 团结协作谱新章

5月11日上午,在教务处的精心组织下,九年级全体教师集中在学校行政会议室,召开九年级阶段考试成绩分析会。会议由汉王中学负责人刘少才主持。副校长巩社清、谈杰及教研室主任段小强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首先由教研室主任段小强对四个班级上一阶段考试成绩做了分析比较。随后由汉王中学负责人刘少才对此次考试中出现的问题做了点评。会议着重点出了各班的优势与不足,同时为了总结经验扬长避短、发挥出更好的成绩,做到了挖实情、说实话、抓实效,把这次分析会当作一个凝聚力量、统一思想、攻坚克难、继往开来的分析会。

本次会议虽然简短,但极大的鼓舞了每一位九年级任课教师,大家众志成城,团结协作,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力争在中考中再接再厉,创造辉煌!

近期教学反思 篇4

1、上交安全月报;

2、上报学校抗震避险工作自查统计表;

3、领取《教育组与中小学本学年责任书》;

4、上报对质量考核方案办法的反馈意见;

5、有区级小课题的学校,做好有关资料收集、档案整理,迎接区教研室检查;

6、筛选小学数学调研考试学生,听通知上报人员及费用;

7、观看完区电教中心放映电影的学校,及时组织学生完成中小学影评撰写工作,按时报送。

以上1-5项工作,截止时间本周五,6-7项工作截止时间为文件通知时间。

近期安全工作汇报 篇5

根据县局安全会议精神,结合我镇实际,中心小学组织了以秦秀金副校长为组长,有关科室人员为成员的夏季学校安全检查小组,对所辖学区、村小进行了拉网式排查,现将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各校都加强了安全保卫工作,严把校门出入关。

二、各校配足配齐了警用器械。

三、学生证、老师工作证发放完毕,并要求师生偑戴。

四、各校都及时发放了《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家长签订了《安全责任书》。

五、部分学校校舍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如于泉学校校舍较差(已经多次向领导汇报,始终未与解决)。对于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要求予以解决。

近期信息采编要点 篇6

(2012年11月)

1、1-10月经济运行情况(徐志刚)

2、凉州区推进项目建设成效及做法(徐志刚)

3、凉州区推进工业园区建设的成效及做法(张锡元)

4、凉州区招商引资成效及做法(张锡元)

5、凉州区推进城乡融合建设进展情况及主要做法(王杰)

6、凉州区着力加大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蒲林川)

7、凉州区农业结构调整的成效及做法(王建军)

8、凉州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成效及做法(王建军)

9、凉州区特色林果业成效及做法(蒲林川)

10、凉州区开展“双联富民”行动进展情况(曹姗姗)

11、凉州区积极推进“下山入川”工程(王建军)

12、凉州区劳务经济成效及做法(曹姗姗)

13、凉州区市场建设成效及做法(王杰)

14、凉州区开展“双联惠民”贷款进展情况(徐占宝)

15、凉州区为民办实事进展情况(徐占宝)

16、凉州区冬季供暖进展情况(王一泓)

17、凉州区开展效能风暴行动情况(张江山)

18、凉州区着力加强乡镇纪检工作(张江山)

近期工作安排 篇7

一、标准化学校验收前的准备工作

1、档案资料,各位领导组织教师加班加点于16日前完成归档于研训处。

2、各专用教室依据标准安排布置好,档案整理好,检查时教室必须有学生上课。务必准备好。

3、多媒体教室各任课教师制作好课件使用,电子备课室完善好使用记录和上机学习。

4、教室的三表和表册、板报完善好。

5、强化学生守纪、卫生习惯的养成,楼内不大声喧哗、打闹的教育。

6、检查前德育处、法制办认真指导清扫卫生、可以请保洁员。

7、专题片、多媒体汇报,学校简介、自查报告于11月17日前完成。

二、教学专项评估工作

1、语文、数学、历史、政治、信息技术教研组确定作课教师。业务精准、个人成长档案好、造好11月28日——31日的教学进度的内容,认真组织演练。

各组要集体备课、听课确定主题研究,写好材料

2、教师认真整理个人档案

3、学校的档案资料于11月20前完成。届时局联查。

4、各班主任教育学生认真配合作课老师

5、准备好汇报材料

三、当前工作

1、安全稳定工作是工作的底线,各位领导对本年级的学生要认真排查,消除隐患,全方位的监控学生,多角度的教育学生。总务处要对设施、取暖、食堂、小卖部认真检查,不留死角,确保不出问题,值班领导和教师分区域负责,尤其是厕所、打饭、楼道、门卫、北教学楼后、晚上休息等区域特殊监管。各班主任本周安排学生写一份安全守纪的保证书

2、教学工作把握好进度,备、讲、批、辅、测做实做细,毕业班工作研究好如何抓好稳定,抓学习热情,抓优生,抓巩固。

3、强力抓好阳光体育活动,12月份德育处安排好比赛活动。文体组安排好绘画、歌咏比赛等活动。

近期工作计划 篇8

计划时间:2012年3月15日——4月15日

计划内容:

一. 财务方面:

1、在3月20日之前结束财务制度的初稿处理,并在三月

底彻底完成财务制度的最终审核。

2、在3月25日之前结束2011年一切财务事项(包括财

务票据的整理,财务账本的装订等)。

3、3月25日——31日内,完成2012年1月至3月所有

财务相关的工作(包括手工帐,电算化帐)。

二. 行政、人事方面:

1、关于对市场专员岗位的招聘,平日多留意人才网,坚

持每天在58同城网上挂上公司招聘信息。

2、筛选简历,对符合要求的简历,做好面试安排(包括

面试时间,初次面试的问题准备等)。

3、制定面试的流程,通过初试者上交总经理,安排后面的复试。(人事招聘争取在本月内完成)

4、对于新进员工前期的培训(包括公司文化,公司产品

平台及一系列公司制度的介绍等)。

5、23日以前保证办公室内用电正常。

6、本月内做一次办公室卫生大扫除。

三、市场方面

1、在3月31日前完成“青少年活动中心”宣传项目的最初

合作计划。

2、负责平日对新节目的下载。(需提前一周做好新节目的下

载工作)

总结:从上月工作中认识到自己身上太多的不足,特别需要加强

自身的锻炼、学习,希望在新的一月中认真完成计划中的本职工作的同时,对于工作有所新突破,发挥和体现自身的价值和意义。

自信,自信!加油,加油!

计划、执行人:

近期工作总结 篇9

近期工作总结

尊敬的各位领导:

我是公司资讯处网络管理员:XXX,主要负责公司计算机、打印机、传真机、电话机及网络服务器维护等故障处理工作.

一、工作接替:

7月份网络主任XX因有事已辞职,其相关工作交由我代理,在此非常感谢公司及领导对我的信任,在XX主任正确领导下吴叶主任的离职造成的空缺进行了无缝对接,我将继续努力的把公司的网络管理维护工作保质保量做的更加完善。作为一个吴叶主任离职后的工作代理人责任更加重大,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

二、近期工作的内容:

用户电脑硬件维护方面:对员工电脑故障、软件硬件问题、大小解决60多起。对系统崩溃、系统不兼容问题进行重装系统10起、例如对财务室服务器系统的重装软件故障等处理。因用电脑设备的人员较为普遍加上我们维护人员少,我只能边解决问题,边收集问题、边总结解决问题的解决办法,来提高工作效率。也给同事能有良好的电脑使用环境而努力。问题多发主要表现在显卡出现硬件故障无法显示、显示器显示不出头像黑屏、电脑无法开机、内存接触不良、硬盘有坏道无法引导系统、系统启动文件损坏无法进系统、早期电脑硬件老化性能不好电脑卡,无法正常办公等等故障的处理。

某某文件标题

三、工作计划:

1:时间允许的话争取在今年年底把防火墙升级(双网通)实现电信、联通并用,这样公司访问Internet(互联网)理论上网速能提高1倍为网络出口减负。

2:公司邮件服务器及域服务器用的还是windows server2003系统最好能升级到windows server2012实现更好的与客端兼容,这个服务器系统升级以前是要请外面系统工程师来做,如果公司领导相信、各位同事极力支持并给我时间研究,经过反复测试成功后再用于生产,这个项目我想我们可以自己来做。

3:工作之余勤加学习以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加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累积自己的工作经验与理论知识相结合,能快速的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拓展新技术的知识面,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工作动手能力,为更好的适应工作需要打好基础。实现公司的发展需要贡献自己的力量.保证公司所有员工在网络利用方面能正常开展工作,为员工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一个稳定、便捷的信息平台。

以上是本人从事本职工作的思想、工作方面的总结,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但我还要加倍努力,当然其中也许难免有些不足,我一定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尽力克服,并不断地完善自我,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网络工程师。

总结人:

近期感悟 篇10

最近一段时间对生活及思想方面都有一点感悟,无论是个什么样的层次,姑且做一个总结,一方面是对过去负责,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借此勉励自己,整理自己的理想道路。首先,谈谈最近的生活状态。这些日子一直比较亢奋,亢奋的原因大部分是因为情感上的,其次也有对未来的畅想。但人变得亢奋了,就容易走极端,虽然我是一个挺和善的人,但也是一个极易冲动的人,最近一段时间,感觉自己越来越不脚踏实地了,和大家聊天或是开会做活动,都不太注重扎根生活,把生活抛得太远,把底层大众抛得太远,没有了那种扎根底层的心,一味只注重效率,只注重个人得失。开会时也只是高谈阔论,一点底层情感都没了。刘璇说我为什么不愿和工友分享神十上天的事,我想也是因为自己失去了那份感情,没了那份心。虽说最近活动比较积极,但却不觉之间原先建立的更深厚更底层的情感越来越远了。真觉得自己是一味纸上谈兵,空谈为人民服务,说到底,又有多少事真是在为人民服务呢?我自己是知道的,跟着走太久了,就以为以后的路无非还是跟着走。但这又何尝是一个真心为人民服务的人该走的路,该有的心态。是能力不够?是认识不深?是社会问题太多无处着手?还是理想太遥远鞭长莫及?其实都不是,只是心还不够坚定,不能一往无前,不能打破残存的念头,不能心无旁骛。果真有心了,果真坚定了,什么能力、认识都自然会接踵而来,因为那样我就不会懈怠。

那么我要怎么坚定呢?现在想想自己缺少的思考,首先是要意识到心不坚定,三心二意,害得永远是自己,在社团不能踏踏实实的做事、学习,不能使自己和他人得到进步,在学习上又不能专心,不能把成绩搞好,最终是一事无成。我想田野也不希望把一个好好的大学生培养得思绪杂乱。其次,要在生活中脚踏实地,多关注身边的小事,关注工农的生活,关注生活在生死边缘的人民,多多为他们考虑问题,经常把交流的内容放到社会问题上,放到工农大众身上。昨天郭鑫和我说贝贝和他聊天,以为如今我们社团经常聊些很无聊的事,很少讨论社会问题,交流自己对社会底层人民的看法。我感触极大,我一直也有这种感觉,但以为这只是工作的思路转变,当每个人都能走上正轨,自然又可以回到原来的状态。也是因为本学期或者更远到上学期开始,社团的人强调处理社员与社团和社团与学校的关系太多,把重点放到了人与人的沟通上以及团队建设上。这其实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始终也是把田野当作一个思想碰撞,底层情怀建立,关心社会的集体,如果说田野变成了一个其乐融融,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和谐”的组织,我也许就不那么喜欢她了,也许就不会把这当作人生的重要坐标了。田野不是“将相和”的官场,而是百家争鸣的道场,而是真心扎根底层的为国为民的集体。所以,我也是汗颜的很,这段时间自己何尝不是推动社团“和谐”的动力呢?虽然我不否认社团建设的重要性,但是我更坚定砺志求索的最高原则。我最近也一直在考虑那些空大的问题,把注意力关注于那些还未扎根的想法的宣泄上,完全是想当然的一套,这也是对我和身边同志没有丝毫意义的。因此,我想我应该多关注一些社会各层次的具体问题,多关注些社会深层次问题的学习。虚怀若谷,才能接受那些一个个的问题,才能让自己脚踏实地,逐渐成长。最后,还是觉得不能把自己看得太重,就把自己当成一个农民,一个工人,一个底层人民的伙伴,也许这样才不会犹豫不决,不会好高骛远。

知识方面的感悟本来与生活上那些感悟关系不大,但确实也是最近一段时间心态的状态,是这一时期的思想印记。所以就一起说了。

这一段时间看了《我是一朵飘零的花》,感觉自己强大心灵也被书中主人公杨海燕及一系列新时期打工者命运震撼了。主人公的境遇,由于家庭贫困而辍学,走上了艰辛的打工之路。这与我们何尝距离遥远?记得我上初中的时候,也是由于家中没钱,姐姐无法上高中,姐姐也同样是那个时代走向工厂的打工妹,姐姐同样也是去了广东,现在想起来,未尝不心有愧疚。改革开放,中国建立起了一家家吸人血,杀人不偿命的黑心工厂、企业,他们无法

无天,没人能管,而由于以往的集体经济模式的逐步崩溃,老一辈人失业或经济不支,无法维持基本生活,年轻人就得不到好的教育、生存条件,因此都涌入了那些黑心老板的工厂,进入了杀人不见血的外企,从这个方面来说,改革开放把中国带入了一个打工的世界,一个穷人靠出卖劳动力,富人靠出卖良心维持原有生活的时代。不管是书中各色黑社会式的群体,还是为生活挣扎在生死边缘的劳动者,或是所谓老板经理的衣冠禽兽,无一不在反映着社会的百孔千疮,无一不在诉说着这个时代的巨大问题。由此,我也感受到了自己在这个社会的位置,自己该为这个世界做些什么。

最近重新读了几本书,包括《毛泽东选集》、《道德经》等。其中《毛泽东选集》我感觉最深的一篇“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里面谈到我们怎么个工作方法及态度,其实也是我们怎么为人民服务的问题,我在这里摘抄一句:“我们要胜利,一定还要做很多的工作。领导农民的土地斗争,分土地给农民;提高农民的劳动热情,增加农业生产;保障工人的利益;建立合作社;发展对外贸易;解决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这段话卡上去很简单,但往往是我们实践中忘却的一部分,我们经常把我们心目中的理想放得很高,把我们要实现的目标看得太过高大,以致于我们把工作重心及目标都放在那些宏伟的理想上了,就像共产党如果仅仅告诉群众一起去革命,然后建设一个新社会,而且把群众参加革命看成天经地义的事,这样群众是不会响应的,群众需要看到你现在的表现,如果你现在都不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们考虑,不关心他们的生活,他又怎么相信你给他们带来美好的未来呢?所以,我们这些人要关心的往往不能只是崇高的理想和伟大的理想社会,更要设法把这样的社会展现到人民面前,也就是我们在做任何工作时,首先要设身处地地关心对方,关心他们生活的细节,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这样别人才可能认同你,跟你走。

还读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文,这篇文章告诉我们怎么分析问题,怎么把一个不清楚的事情弄清楚。一个阶级和另一个阶级看问题的方法各有不同,注意的层次各有不同,就拿资本家来说,他们可能觉得农民、工人起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是种不稳定因素,会搞乱国家;而站在底层群众角度的人民却都能看到争议的力量的崛起,人民觉醒了,国家有希望了。这就是一对很对立的观点。应该说两方面都是有道理的,主要是我们站在谁的立场想问题。我们的生活及工作也常遇到这些问题,往往是大的方面我们知道是为人民服务,站在工农立场就是站在全体人类立场。然而到了具体事情上,我们就不能抓住其中的矛盾,我以前听过有人说走参政路线来改变社会,就其意义来说我并不否定,但要说通过这样就能彻底改变社会,我是坚决予以否定的。因为我们不可能让资本家和我们一起维护工人的利益,不可能依靠贪官集体来解决社会矛盾。就像在学校,我们也不要寄希望于学校让我们做些什么,而是注意我们需要做什么。这样,才能把田野这个集体带得更远、更有力量。

最近读《道德经》也颇有收获。三言两语难以说得完,就捡些说吧。一方面对人生意义的重新认识,另一方面对认识事物的方法也有所改变。老子说“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从中我体会到要实现人生的价值,就必须有后其身的境界,就必须放下自我,就像天没有想着自己要怎么自生,所以才能长生,只有我们去除小我,才能成就大我。只有我们无私,才能收获人生真正的意义。老子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这对于我认识事物的方法也有了一些更新,也就是说,我们在认识一个事物的时候不能孤立地去对待,有善必然是因为有恶,有丑必然是因为有美,毛主席说“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也就是说我们在看到敌人的时候,必须认识我们的朋友,不管在大事或小事上,我们都要认清这个问题。比如我们游行,谁是我们的敌人?日本。那我们的朋友呢?那些对日本行为愤怒的所有人都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认识我们的朋友,才可能去团结他们,这样才可能把事情做好。就像反转,你直接找孟山都和他讲理是不行的,而是找那些被迫害的人。

所有这些是我这一段时期的感悟,总结得不太到位且有点乱,但也以次鼓励自己继续前行。往者不可追,来者诚可鉴,还望诸公赐教一二!并附以偶感一首:

清风吹来耳声声,书动壁摇乃还魂。

开得隔窗凭风入,听得万家风雨声。

上一篇:法院法警的年度个人总结下一篇:如何做好一名优秀的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