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以上数的认识》教学反思(精选11篇)
《万以上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1
教学《万以上数的认识》这节课时,课前做了精心的准备。整节课下来,孩子们兴趣高涨,表现活跃:
一、给学生一个期望。
上课之前,我先对孩子们的课前准备和坐姿进行了表扬,接着对孩子们说:“新的学期,新的开始,相信我们同学一定会更加出色,有信心吗?”孩子们自信被我调动了起来。著名特级教师李元功说:“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抱有期望,并把这种期望付诸思想教育的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这些学生常常会如教师所期望的那样不断进步。”相信孩子们会不辜负我的期望越来越出色。
二、精心设计课前小研究。
1、调查中国各个省份的占地面积。
2、说说这些数字和前面所学的有何不同?
3、找一找:“十万”个字、“十万”张纸、“十万”个人……
在小组合作时,孩子们准备得不错,大多数孩子搜集了,但缺少对搜集数据的思考,交流时用时间太多,以至于这节课的练习没有进行。学生交流和展示占用时间太多的问题一直是我教学中的一个难题。反思今后的教学还应继续加强学生合作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培养,指导学生学会有效质疑,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
为了引导学生从身边或熟悉的事物中进行估计,感知十万是多少,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发展其数感,我利用多媒体形象演示了“10个一千是一万”“10个一万是十万”的变化过程,在情境中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存在问题
1、虽然万以上数的认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但要真正感知其大小并非易事。通过让学生找一找“十万”个字、“十万”张纸、“十万”个人的活动只是让学生对大数有了初步的感知,但很多学生仍感知困难,今后还应继续引导学生从身边或熟悉的事物中寻找素材进行数感的训练和培养。
2、因为条件限制,只有一部分学生带来计数器,在数数感知万以上的数时,效果不好,如果每个学生能用计算器动手操作一下,效果可能会更好。
3、通过教学我发现孩子们对于万以上数的认识,在生活中接触较少,缺少必要的生活经验,数感的形成也需提高和加强。
我在让学生练习万以上数的读法时,不仅引导学生很好地概括一些规律和方法,还引导学生分解出每一个小的步骤,使其操作性更强,更容易学生去理解掌握。因此在练习课堂上我引导学生把万以上数的读法的方法总结为四个步骤:第一步给数分级,第二步看看这个数一共有几级,第三步按个级数的读法读读每一级上的数是几,第四步完整地读出这个数。然后进行集中训练,通过练习,学生都能熟练地说出一画(分级)二看三说四读的读数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个方法来准确无误地读出每一个数。慢慢地学生在读数时养成了给数分级的习惯。这样时间长了,学生对大数的读法感觉就越来越强。
在学生掌握了如何读万以上数的读法以后,我把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现实的问题上,出示课后练习中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大数,让小组合作尝试着读。在这里,教学的重点不是读数,而是通过读法来体会大数的意义。这时的读数,学生已经对大数的有关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通过读数可以理解每一个大数的具体含义,加深对大数的意义的理解。
《万以上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2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4页 (例1, 做一做, 你知道吗) 。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通过教学, 使学生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四个计数单位, 完善亿以内计数单位的系统结构及十进关联。在此基础上, 形成“数位顺序表”, 并能据此解读数的意义、描述数的组成。
2.数学思考:引导学生充分经历计数单位的“发现”过程, 在观察、实践、思辨、表达中锤炼逻辑思维、发展推理能力。同时, 借助基于情境的数量推测, 丰富学生的体验, 培养学生的数感。
3.问题解决:鼓励学生运用大数描述生活现象, 解决实际问题, 强化应用意识。
4.情感态度:结合教学活动的展开, 呵护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凸显“积少成多”的辩证思想, 渗透节约资源的相关教育。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感悟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掌握数位顺序表。
2.难点:建立对较大计数单位 (如“亿”) 的数感体验。
【教学准备】
1.教具:课件、计数器 (2个) 、卡片、A4纸 (2刀) 。2.学具:教材 (复印纸) 、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解读, 引出“大数”原型
1.出示信息:轻纺城小学共有学生1933人。
(1) 指读信息, 追问数的意义。
(2) 1933人大约是几千人? (约2000人) 两所这样的学校, 大约会有多少人?三所、四所、五所呢? (复习“万以内的数”)
2.出示信息:轻纺城有经营人员约50000人, 上周客流量约715800人, 某品牌店日营业额高达32790000元。
(1) 认识这三个数吗?
(2) 这节课, 我们认识像这样的“比万大的数”。
(设计意图:对“大数”的认识, 必定需要基于“小数”拓展生长。一开课, 教师引入学生熟悉的信息, 来复习“万以内的数”, 引出“比万大的数”。这样的设计, 在简洁明快中顺应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实践体验, 感受“大数”意义
(一) 探究, 完善“计数单位”
1.认识“十万”
(1) 尝试拨数:轻纺城有经营人员约50000人, 谁能在计数器上拨出50000?
(2) 顺势跟进:如果再拨一颗珠子, 是几万? (6万) 再拨下去呢……
(3) 拐点突围:万位满十了, 怎么办? (引出第二个计数器, 突出“进一”)
(4) 揭示名称:这里的一颗珠子表示多少? (十万)
(5) 过程回顾:刚才, 我们是怎样得到十万的? (跟着计数器再次经历从“一万”到“十万”的递进过程, 板书:10个一万是十万)
2.体验“十万”
(1) 设问激思:“十万”到底有多大呢?
(2) 模型体验:小立方体由“千”到“万”, 再到“十万”的过程。
(3) 原型感受: (1) 人民币由“百”到“万”, 再到“十万”的过程。
(2) 关于十万粒芝麻的对话……
(设计意图:本课要学四个计数单位, 面面俱到、平均施力肯定不是最佳策略。那么, 以哪个计数单位作为核心来重点展开呢?显然, “十万”最合适。因为它是本课第一个新的计数单位, 对学生学习其他计数单位具有借鉴意义。所以, 本环节教师做强了“十万”的生成与体验。在“十万”的生成中, 引导学生基于“50000”之上的“一万一万地数”, 引出了“万位满十怎么办”的数学思考。在“十万”的认识体验中, 教师通过“小立方体”“人民币”等素材, 引导学生基于“小数”持续叠加, 有力凸显了“万”到“十万”的提升过程;而正当学生感觉“十万很庞大”时, 教师又适时呈现“芝麻”, 提醒学生“十万也可以很微观”。这样的教学, 更能帮助学生建立对“十万”多元的、全面的数学理解。)
3.认识“百万”“千万”及“亿”
(1) 激活经验:据你所知, 还有哪些比十万大的计数单位?
(2) 提示方向:接下去, 我们先研究“百万”“千万”和“亿”。
(3) 确定位置:这三个计数单位, 应属于计数器上的哪个位置?谁来放一放?
(4) 尝试说理:十万是10个一万构成的。那么, 一百万、一千万、一亿又是怎么构成的? (学生先独立思考, 后小组交流, 再集体汇报)
(5) 有序梳理:以多种形式, 经历“十万”到“百万”、“百万”到“千万”、“千万”到“亿”的递进过程, 从中得出:10个十万是一百万, 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10个一千万是一亿)
4.归纳“十进关系”
(1) 重点朗读:10个一万是十万, 10个十万是……
(2) 交流揭示: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设计意图:与“十万”的教学相比, “百万”“千万”“亿”的教学更显融合性、整体性与开放性。学生基于“十万”学习的活动体验, 积极思考, 充分交流, 深入互动, 最终实现了对三个新的计数单位的认识感知。)
5.品味“一亿”
(1) 设问激思:“一亿”有多大呢?
(2) “画点”体验:先独立画点半分钟, 再交流引出“每秒画一个点, 一刻不停地画, 画一亿个点需要3年2个月”。
(3) “叠纸”体验:珠穆朗玛峰海拔约8844米, 一亿张纸叠起来与它比, 你觉得谁更高?随后, 由2刀打印纸入手, 引导学生切身经历“一千张”“一万张”……“一亿张”的叠加推算。
(设计意图:与“十万”相比, “亿”更大, 学生更难体验。于是, 在这个环节中, 教师设计了与“十万”教学中不同的数感体验方式, 着力引导学生在“画点”体验、“叠纸”体验中, 更加自主地参与进来, 积累真切的活动经验, 感受强烈的认知冲突, 由衷领会“一亿真大”。)
(二) 梳理, 明晰“数位顺序”
1.引出“数位”
(1) 盘点汇总:到现在为止, 我们已经学过的计数单位有哪些?
(2) 点明数位:每个计数单位都对应着一个“数位”。
2.记忆“顺序”
(1) 自由记忆:记一记这些数位, 说说你怎么记的?
(2) 自学课本:关于“数级”……
3.形成表格:学生先交流方法, 集体合作完成一张完整的数位顺序表。
4.配套练习
(1) 口头练习:隐掉数位顺序表有关信息, 让学生说说“715800”的组成。
(2) 书面练习:关于“32790000”的组成。
(设计意图:“数位顺序表”的教学, 是本课的“收口”之处。在这里, 教师依然关注全体学生的主体参与, 先学后教, 以学定教, 并呼应课始的两条信息, 实现知识的沟通巩固。)
三、小结点睛, 梳理“大数”体会。
1.交流收获:通过这一节课, 你有哪些收获?
2.完善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
四、应用拓展, 丰富“大数”认识。
1.价格中的大数
(1) “游艇”价格。
(1) 自由猜测。
(2) 经历95万到103万的数数过程, 揭示正确价格。
(3) 将103万在计数器 (图) 上画一画。
(2) “动车”价格。
(1) 自由猜测。
(2) 经历2000万到1400万的数数过程, 揭示正确价格。
2.线段中的大数
(1) 由部分估整体:整根线段的一小半表示3000万, 整根线段是多少? (1亿)
(2) 由整体估部分:整根线段表示1亿, 6000万大约会在哪里?你心中所想的几千万, 会在哪里?
3.生活中的大数
(1) 每人节约1粒米, 1亿人就能节约……
(2) 每人节约1分钱, 1亿人就能节约……
(3) 每人节约1滴水, 1亿人就能节约……
引出“积少成多”, “小数”变“大数”!
(设计意图:在这里, “大数”知识被放置在了更为广阔的现实背景中。“价格中的大数”“线段中的大数”训练时, 教师提供了极为生动的学习素材, 让学生依托情境内容历练“数数”技能、促进“数感”养成。而在“生活中的大数”这一环节, 教师则带领学生通过欣赏图文信息, 体会到“积少成多”的数感思想。)
【课后反思】
“数感”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关于数学学习内容的核心概念之一, 在课标的四个领域中占据第一位的就是“数与代数”。由此可见其重要性。
(一) 以旧引新, 激活数感。教师充分珍视从每个低一级计数单位向高一级计数单位的递进过程, 并在“新旧交接”的拐点处做足思辨文章。
本课要学四个计数单位, 面面俱到、平均施力是不可能的。那么, 以哪个计数单位作为核心来重点展开呢?笔者选择了“十万”, 因为它是本课第一个新的计数单位, 对后续其他单位的学习具有借鉴意义。同时, “十万”与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过的“万以内的数”最为接近, 便于学生承上启下, 沟通新旧知识, 激活数感。
(二) 丰富素材, 积累数感。从“小立方体”到“人民币”再到“芝麻”, 教师利用多种事物, 引导学生由小及大, 充分经历“万”到“十万”的叠加过程。而“十万粒芝麻”的出现, 又将学生拉回现实, 从另一个角度提醒学生“十万也可以很微观”。这样的教学, 更能帮助学生建立对“十万”多元的、全面的数学理解。从而使学生对“十万”的数感能够牢固扎根于原有知识。
(三) 实践参与, 丰富数感。在“亿”的体验中, 教师先让学生自主画点, 积累真实的操作感受, 并在思考“按我这样的速度画、画一亿个点需要多少时间呢”后, 巧妙呈现课本“你知道吗”中的研究结论“3年2个月”, 在强烈反差中有力凸显“一亿真大”的观念认识。
与“十万”相比, “亿”更大, 学生更难体验。但是在最初的设计中, 笔者也遇到过一些问题, 如品味“一亿”有多大的环节, 其中的“画点”体验最初是这样设计的:学生先独立画点半分钟, 教师同时播放一段节奏比较明显的音乐。学生在音乐的衬托下, 画点速度极快, 以至于半分钟所画的点有百个以上, 学生一时半会儿也数不清, 于是课堂时间便在学生数点的过程中哗哗流逝。导致“一亿张纸叠起来的高度比珠穆朗玛峰海拔还要高”的环节草草收场。琢磨这一环节, 该怎么调整呢?
在思考再三后, 笔者设计了与“十万”教学中不同的数感体验方式, 着力引导学生在“画点”体验时, 强调“每秒画一个点, 一刻不停地画, 画一亿个点需要3年2个月”, 并在此环节中删除了原先的音乐, 让学生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而在“叠纸”体验中, 让学生先猜测:你觉得谁更高?随后, 由2刀打印纸入手, 引导学生切身经历“一千张”“一万张”……“一亿张”的叠加推算。让学生更加真切地积累了活动的经验。
(四) 人文品悟, 深化数感。课尾, 价格中的大数, “游艇”价格、“动车”价格从自由猜测到数数过程再到在计数器 (图) 上画一画。线段中的大数, 由部分估整体到整体估部分。生活中的大数, 教师图文配乐呈现“每人节约1点水, 1亿人就能节约……”“每人节约1分钱, 1亿人就能节约……”“每人节约1粒米, 1亿人就能节约……”的有关资料, 积少成多, “小数”变“大数”!
在这里, “大数”知识被放置于现实的背景中。“价格中的大数”“线段中的大数”训练时, 教师提供了极为生动的学习素材, 让学生依托情境内容历练“数数”技能、促进“数感”养成。而在“生活中的大数”中, 教师则带领学生通过欣赏图文信息, 体会到“积少成多”的数感思想, 并进一步领略“积小善、做大事”的人文熏陶。
总之, 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 是学生认知数学对象进而具备数学气质的心智技能, 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结构变量。数感来自数学活动实践, 又指导数学实践活动。它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一个渐进的、沉淀的、积累的过程。教师应不断地在数学教学活动中, 让学生在对数的充分感知和领悟中, 发展学生的数感。
《万以上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3
教学目标:
1?郾在活动与交流中正确迅速地读、写万以内的数,熟练掌握万以内数的顺序、组成,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
2?郾进一步发展抽象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郾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逐步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难点:中间、末尾有零的数的读法和写法;用不同的方法数数。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喜欢听故事吗?
生:喜欢。
师: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里有许多数学信息,小朋友不仅要学会听,还要注意发现问题!
师:话说唐僧师徒四人取经回来,师傅对徒弟说:“我给你们每人写一个数,谁能准确地读出来,我就把真经传给谁。”唐僧首先用卡片出示2345。猪八戒迫不及待地读道:“二三四五。”
生:(笑)他读错了。
生:大家说说应该怎么读。
生:读数应该从高位读起,这个数应该读作二千三百四十五。
师:唐僧又写出3005(卡片出示)。孙悟空马上说:“这太容易了,读作三千零零五。”
生:悟空又读错了。数中间有一个零或两个零,只读一个零。这个数应该读作三千零五。
师:唐僧最后写出第三个数2400(卡片出示)。沙和尚想,数中间有一个零或两个零,只读一个零。于是就说:“读作二千四百零。”
生:还是不对。数末尾的零不读出来,这个数应该读作二千四百。
师:唐僧叹了口气,说:“徒儿们,你们的数学都学得不太好,还得继续努力呀!真经暂时不能传给你们。”
师:小朋友对万以内数的读法掌握得很好,今天我们还将通过练习,巩固和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多种活动,建立数感
师:课前小朋友们收集了一些生活中关于万以内数的信息,谁来给大家汇报一下。
生:黄河的通航河道长约三千七百九十四千米。
……
师:这些信息可真丰富!为了让每个小朋友都能练一练,请每排左边的同学把你收集的信息读给坐在右边的同学听,右边的同学把他读出的数记录下来;坐在右边的同学听完后,把信息中的数读出来,把读法记在自己的作业单上。(同桌交替进行读写活动。)
师:小朋友们读了自己收集的信息,也记录了同桌读出的数。在这个过程中,你想向同桌说什么或给他什么建议,请说一说。
生:我的同桌写得很好。
生:我建议我的同桌写数字时尽量写整齐一点,那样会更好看。
……
师:万以内的数,除了小朋友们收集到的以外,还有很多很多。下面请小朋友在作业单上写一个自己喜欢的三位数。
生:我喜欢的是327,因为我的生日是3月27日。
……
师:我喜欢的三位数是666,谁知道这个数是怎么组成的?
生:666由6个百,6个十和6个一组成。
师:你们自己写的三位数是怎么组成的,知道吗?
生:知道。
师: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写的三位数的组成,说得对不对请互相评价。(同桌交替进行活动,学生汇报活动情况。)
师:666接着往后数五个数,怎么数?
生:667、668、669、670、671。
师:按照这样的规律往前数五个数,怎么数?
生:665、664、663、662、661。
师:除了一个一个地数以外,你还能用其他方法数吗?
生:我会两个两个地数,668、670、672、674、676。
生:我会一百一百地数,766、866、966、1066、1166。
……
师:有的小朋友还想发言,那就是说,数数的方法——
生:很多。
师:谁能用自己喜欢的三位数提一个数数的要求,让大家来数数。
生:我喜欢的三位数是888,大家十个十个地往后数五个数。(同学数数。)
生:我喜欢的三位数是532,大家五个五个地往后数五个数。(同学数数。)
……
师:谁能举个例说一说,666大于几,666又小于几。
生:666大于600,666小于1000。
……
师:一时说得完吗?我们还是用自己写的三位数同桌照这样举例练习,比比大小!(同桌交替进行活动,学生汇报活动情况。)
师:通过小朋友互说,口头练习数的组成、数数、比大小,请对自己刚才的回答给一个评价。
生:我给自己一个“笑脸”,我觉得自己说得很好。
生:我觉得我说得不流利,一般。
……
师:请小朋友在作业单上写一个自己喜欢的四位数,并用刚才的方法独立思考写出这个数的组成;从这个数开始按一定规律往后写五个数,举例比一比大小。(学生独立填写作业单,同桌交流互查互评。)
师:小朋友们,我们现在使用的这些数简洁又方便,但记数(或计数)方法的发展却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来了解一下。(图片演示。)
师:我们今天用自己收集的数据和喜欢的数进行了活动和练习,大家对万以内数有些什么感受和收获?
生:我知道了数数的方法很多。
……
三、实践操作,发展数感
师:小朋友们有这么多收获真好!如果能运用到生活中那就了不起啦。老师有一个问题需要小朋友帮忙解决。请估一估10000颗绿豆用什么装最合适?
生:用袋子去装。
生:用箩筐去装。
……
师:我们实际操作一下,看看谁的估计最接近实际情况。
(学生把课前每人数好的100颗绿豆依次倒入杯中,每个杯子收集1000颗,教师演示将绿豆一千一千倒入透明的大杯中。)
师:现在倒入了约5000颗绿豆,我们班有62位同学,把剩下的12个小朋友数的绿豆也倒入杯中,够10000颗吗?
生:不够。
师:怎么做才能很快得到约10000颗绿豆呢?
生:我们再接着数,直到数够为止。
生:再准备和这5000颗差不多的一份。(教师演示验证。)
师:这些大约就是一万颗绿豆,想想刚才大家给老师的那些建议,你有什么发现?
(有的同学说用小盒子装太小了,有的同学说用箩筐装又太大了。)
师:想一想,如果是一万颗米粒,数量和这些绿豆一样,估一估用这个透明大杯子装能装多少?如果是一万颗这样的水果糖(出示实物)还用这个杯子装合适吗?
四、全课小结(略)。
作者单位
昆明市盘龙区明通小学
《万以上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4
这是新学期第一课《万以上数的认识》。俗话说:“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为上好这节课,我做了精心的准备。整节课下来,孩子们兴趣高涨,表现活跃,
“万以上的数”数字比较大,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用具体数字表示的物体,学生理解大数的意义就有很大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分为这样几个层次化难为易的:在感受“十万”时,把教材中的订书钉的素材变成了动画课件,动态的展示了十万个订书钉是多少。一小盒有1000个,10小盒是一大盒有10000个,10大盒是十万个。跟着课件的演示,学生一千一千的数到一万,一万一万的数到十万,数和形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十万的意义。二是借助计数器强化数感。在学生对十万有了大量感知后,及时借助计数器进行升华。通过教师拨珠,学生跟着数数,学生自己动手拨珠自己数,就非常深刻的理解了“十
万以上数的认识模拟讲课稿 篇5
1、同学们,大家喜欢看书吗?咱们班里有图书角,学校有图书室,一些中学和大学里面都有图书馆。下面老师就带着大家到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的图书馆感受那里的书香气氛。看,你想说点什么呢?你说,嗯。现在请大家看看我们班同学搜集的其他图书馆的资料,哪位同学能读给大家听听。你来。伊,怎么停下了,遇到什么问题了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万以上数的认识。(板书:万以上数的认识)
2、刚才我们看到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的图书有十万册,那么十万是多少,谁来说说?你来,嗯,你还想说,你来。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十万到底是多少?这是订书钉,一小盒是1000个,我们看看一大盒可以装多少个?一起数数。也就是说10个1000是多少?两大盒有多少个?5大盒呢?大家能跟着一起数吗?很好,10大盒就是十万个订书钉。一个人民大会堂能容纳1万人,10个人民大会堂能容纳?对,就是10万人。我们现在用计数器来帮帮忙,感受一下十万是怎样形成的。万位现在满十了,怎么办?你说,好,你再来。嗯,从这个过程中我们能得到怎样的结论?(板书:十万-万)我们能接着十万往下数吗?(板书:亿<-千万<-百万<-十万<-万)我们已经数到了亿,我给大家提供一些信息,让大家感受一下亿。钟表上的秒针跳动一亿下需要用三年多的时间。大家可以跟着秒针的跳动一起数,1、2、3…….这样一直输下去,数一个小时,一整天,一个月,一年…数数三年多的时间,不吃、不喝、不动也不睡,就这样一直数下去,你有什么感受?你说,你还想说,你来。数一亿下需要三年多的时间,感觉一亿怎么样?看大屏幕,一般情况下,成年人的头发约有10万根,1000个成年人的头发大约有一亿根。
3、通过在计数器上数,我们认识了万、十万、百万、千万、亿,连同我们以前学过的个、十、百、千,你知道它们叫做什么吗?大家看大屏幕。亿后面有省略号,这是什么意思?你说,你再说。很好,那你知道比亿大的计数单位还有什么?你说,非常好。计数单位和数位都是相对应的,每一个计数单位都会对应着一个数位,大家知道什么是数位吗?继续看大屏幕。刚才我们所说的这些计数单位和数位合起来就可以组成一个数位顺序表。现在你能把这个数位顺序表填写完整吗?在表格上一共有多少个数位?对,这么多的数位,为了读写方便,我们能不能给它们分分组,并取上名字?有的小组已经有想法了,请你代表你们小组说说你们的想法。了不起,其他小组还有不同意见吗?你来。大部分同学的想法跟数学家差不多,数学家是这样分的,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一级,叫做个级,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是一级,叫万级,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是一级,叫做亿级。
4、同学们,从这张数位顺序表上,你都能知道些什么?你说,你再说。同门们观察的了真仔细,说的非常棒。结合一下黑板上写的,你还能发现什么?你来。非常好,刚才同学们说的这种规律,我们把它叫做十进制计数法。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我们能不能说万和百万之间的进率是10?后面那位同学。很好,相邻是什么意思,谁来解释一下。很好,谁来说说哪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举个例子。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6
我认为难点有三:
一、在数数的过程中,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拐弯处的数如何数。
二、学生在体会多位数中的数位意义以及相邻数位之间的10进关系。
三、如何读写中间、末尾有“0”的数。
针对以上教学难点,我们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深入研究了教材,进行了预设,估计了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但是在数数的过程中,有的学生仍然还出现了错误,尤其是个位是9的,接近整百、整千的拐弯处,学生还很容易数错。例如,从一百七十八一个一个地数,数到一百九十六。有的学生数完一百八十九,没数一百九十就直接数二百了。根据学生出现的这些问题,我们利用计数器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动手在计数器上拨珠,先在计数器上拨上一百七十八,然后一边数,一边拨珠,一百七十九,再拨一个珠,一百八十,一百八十一,就这样一边数,一边拨,一边数数。在练习课上又设计了多个拐弯处的数数题进行练习,如二百九十四数到三百零七、数出一千七百九十五后面的六个数,从九百九十起,第六个数是几等等,不同的练习,帮助学生克服了思维障碍,能够正确的数数。在利用计数器数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拨珠,不仅巩固了数数,还对多位数中的数位意义以及相邻数位之间的10进关系,有了较深刻的理解。
《万以上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7
在上完这节课后,我的感触很大:备好课很重要。我主要说说我上课后的感受:
1、挫败感十足。教学重点不突出,没有强调学生用“分级”的方法来读数,写数的时候也没有强调“分级”的重要性,只是用数位表直接一个个数对应写下,有“0” 的数的读写法也没有着重讲解,板书比较凌乱、随意,教学程序忘记,语言频频出错,时间安排不恰当,出现故意拖拉时间的情况,向学生抛出的问题还没有进行回答,一带而过、设计的写数环节有重复,导致没新意,练习没有梯度等。
2、课堂气氛不太活跃。在上公开课之前,我周二时就告诉他们,他们都很兴奋,简直是要跳起来了。但是在上公开课时,课堂安静得连掉一根针的声音都可以听到。也许是因为太多老师过来听课的原因,他们都屏住呼吸,表现得没有以前那么活跃。而且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也不多,来来去去也就那么几个人。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手段欠缺。
3、临场经验不足,突发事件处理不好。由于个人问题,在课堂上频频出错,记错教学程序以及说错话。在例1中,有三个题目,已经讲完答案了,我还说“下面我们邀请一位同学来完成最后一个题目”;在讲到“写法”时,我却说成了“读法”;讲解完了写法时,轮到让学生说出写法的法则时,我却记错了,说“老师要考考你,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些练习”,在发现自己讲错后,我没有灵活地说“在做练习之前,我们需要巩固一下写法的法则,下面我们一起来说出写法的法则吧。”导致课堂气氛尴尬。而且我在学生提醒下,发现自己的错,没有立即作出处理,而是低着头,尴尬地笑着走到教室后。这个过程以及表情都被后面的`学生看到,他们奇怪地问:“老师,你怎么笑了?”
4、时间分配不当。由于对课堂时间把握不足,在开始时以为进度很慢,老是催促学生抓紧时间,快点完成活动。后来以为自己讲得很快,认为讲完整节课还没到下课时间,临时加环节“学生写数考同学”。此环节与“考考同桌”相似,有重叠。而且还让学生抄“写法歌”。这些都是拖延时间的表现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8
一、学习任务 初步理解万以内数的实际含义,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
2、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万”,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的数位顺序。
二、教学重难点
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法。
三、出示习题
1、猜一猜我们学校有多少学生?
2、在读写两位数时应注意什么?
读数时从高位读起,按数位顺序,百位上是几读几百,十位上是几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
四、自学课本
看课本第73、74页,思考下面的问题。
1、一个一个数,10个一千是()。2、2356在计数器上怎么拨;这个数由()个千,()个百,()个十和()个一组成。
3、你们已经认识几个数位了。会制作数位顺序表吗?
4、你能从右边说出它们的顺序吗?
五、第二次尝试
1、完成“做一做”的第一题。着重让学生说一说各数的组成。
2、完成“做一做”的第二题。用计数器数数,指生上台。
3、(1)7206是由()个千、()个百、()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2)5341是由()个千,()个百,()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六、讲解、延伸
1、讲解
总结万以内数的读法。①读数时从高位读起
②按数位顺序,千位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读几百,十位上是几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
③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零” ④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2、延伸
(1)示门牌号、车牌号、邮政编码,增强学生数感,加强应用意识。
亿以上数的读法教学反思 篇9
新房子小学
张俊朵
这节课,我是让学生经过亿以内数的读法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大量关于数的认识的直接经验,尤其对万以内数的组成和计数单位等有了较深的了解,这为本节课教学做好了铺垫,同时教材的编排上为学生自主探索和交流留下了空间,也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了思路,主要体现在:读数的法则教材上不给出现成结论,而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然后通过讨论得到,学生迎刃而解。
首先是在亿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教学亿以上数的读法,我在教学时组织了三项教学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学生探索亿以上数的读法活动都包含了3个基本环节:1.利用已有知识,尝试探索;2.交流方法;3.练习活动。以亿以上数的读法为例,我先让学生借助读亿以内的数的经验,试读出例题中的三个数,再让学生交流读数的方法,并由此总结出读数的方法,然后组织读数活动。这三个基本环节的活动,让学生经历了尝试探索——交流总结——熟悉巩固获取亿以上数的读法的全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通过与同伴的交流讨论形式总结出正确简便的读数方法,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愉快。也使学生在探索亿以上数的写法和数的改写的数学活动中,培养了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进行迁移类推的能力
通过课堂交流,我发现学生进行汇报不知道该向全班同学汇报什么,再一点就是他们汇报时声音太低,整节课没有争议和争辩,汇报的小组讲什么下面的同学就听什么,没有闪烁的火花,没有惊人的环节,一个个学生“呆若木鸡”,课堂效率也比较低。
本课教学令人遗憾的是,在复习阶段我设计的数位表让学生浪费了很长的时间,在学生探索完方法后,我又不放心的讲述了一遍,以至于练习没有到位。
《万以上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10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91页中的例10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理解准确数和近似数的含义,结合数线图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2.在实际情境的对比中,让学生感受到近似数的方便、好记的优点,突出近似数的现实意义,体会到近似数的价值。
3.通过游戏、猜测、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猜测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
目标解析:
通过情境的创设,借助数线图的直观比较,帮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含义及近似数的求法,让学生在经历不同的活动亲身体会到近似数的价值,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准确数和近似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中感知近似数
(一)游戏一:数数。
1.2997、2998、2999、()、()、()。
2.636、637、638、()、()、()。
3.()、9298、9299、()、()。
(二)游戏二:猜数。
出示一些小棒。
1.猜一猜:让学生充分地、大胆地猜,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提示“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直至猜出近似的根数。(大约40根)
2.数一数:指一名学生数出小棒的根数,板书准确的根数。(38根)
(三)导入新课。
像这样大概的数就是近似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近似数,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数数、猜数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感知近似数和准确数,为下一步学习习近平似数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交流中体验近似数
(一)理解近似数的含义。
课件出示第91页中的情境图:
1.从图中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质疑讨论:(学生独立思考,然后组内交流)
(1)这两人关于运动员人数的说法有什么不同?(9985是准确数,10000是近似数。)
(2)9985真的接近10000吗?
3.学生汇报,明确意义。
(1)借助数线直观图帮助学生理解求近似数的方法,课件出示数轴图:
(2)这两个数有什么关系?(近似数比较接近准确数。4.辨析准确数和近似数。(1)某小学的学生大约1600人。)
(2)某小学二年级有学生417人。
(3)某公园里大约摆放1000盆花。
(4)某小学图书室综合类图书有2912本。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近似数在实际生活的作用,同时借助数线直观图帮助学生理解近似数,寻找求近似数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体验近似数的特点。
课件出示:某小学三年级学生大约是260人,4月份大约用水500吨,4月份用电约2000
千瓦时。
1.观察思考:上面的近似数有什么特点?学生独立思考,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2.归纳总结:近似数一般都是整
十、整百、整千的数。
(三)体会近似数的优点。
1.比较:上面的近似数和准确数,哪一个更容易记住?
2.小结:由于近似数一般都是整
十、整百、整千的数,它比较好记,所以近似数在生活中运用广泛,有时不需要用准确数,我们只需要用近似数就可以了。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比较、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体会近似数的优点,感受近似数的作用。】
(四)找生活中的近似数。
1.说出下面信息中准确数的近似数。
(1)某小学二年级有学生417人。(看成整百数,约是400;看成整十数,约是420。)
(2)某小学图书室综合类图书有2912本。(看成整千数,约是3000;看成整百数,约是2900;看成整十数,约是2910。)
2.学生例举生活中的准确数和近似数。
【设计意图:通过找近似数,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求近似数的方法,体会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反馈中深化近似数
1.写近似数。
(1)教材第91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重点说明:“3198”求近似数的不同方法。
(2)教材第93页的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说求每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3)教材第93页的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重点说明:“1506”的近似数应该为1500。
2.猜数游戏。(根据近似数猜价格)
游戏规则:老师说出一个近似数,然后就开始猜,老师提示手中的数比你猜的数大还是小,同学们再根据这个提示继续猜直到猜对为止。
(1)一部手机的价格是752元。(告知学生:一部手机的价格大约750元。)
(2)一台电脑的价格是2998元。(告知学生:一台电脑的价格大约3000元。)
【设计意图:通过写近似数、猜价格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体会到近似数的价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感。】
四、总结中内化近似数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种新的数──近似数,你有什么收获在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时应注意些什么呢?
《万以上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11
二、做完练习后要学会自己检查。如:刚才说到的亿以上数的写法,写出了2┆0030┆0005,是对还是错呢?我们可以反过来运用数的读法来检查,也是先画好分级线,先读亿级的数,然后读万级的数,最后读个级的数,如果读出来的数跟题目相同就说明做对了。
【《万以上数的认识》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加法减法》教学反思01-13
万以内数的认识反思06-01
万以上数的读法04-09
亿以上认识教案09-07
《数的认识一》教学反思01-19
万以内数的认识的教案设计01-19
小学数学《数的认识》教学反思02-27
千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0-04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1-29
11至20数的认识教学反思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