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2024-10-04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共12篇)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1

第五单元 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

第一课时 海鸥回来了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76—79页“海鸥回来了”。教学目标:

1、借助学具操作,认识11—20各数。

2、正确书写11—20各数,正确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数位“个位”、“十位”。

3、经历动手操作初步认识计数单位和数位以及11—20各数的过程,初步体验计数的发展和应用,形成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4.结合现实活动学习认数,培养环保意识,提高学习兴趣。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小朋友们,为了保护环境,青岛做出了挽留海鸥的行动,海边来了很多海鸥,咱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情境图)

2、学生自由观察。

3、集体交流,观察情境图所获得的信息。

4、根据获得的信息自由提出问题。(如: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礁石上有多少只海鸥?有多少位小朋友?……)

二、合作探索,建立模型

(一)探索11的组成,认识数位。

1、用喜欢的方法数一数。

解决“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请学生用喜欢的方法数,并介绍自己的方法,可提倡学生多种数法,只要数的正确就可以。

2、用小棒摆一摆,体会计数单位“一”和“十”。

(1)一根小棒表示一只海鸥,请学生用小方块表示沙滩上的海鸥。(2)出示摆成一堆的11根小棒,引发学生思考:怎样才能一眼看出根小棒的个数?引导学生想到把10个合成一捆。

看着摆的结果说一说:11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3、探索11的组成,学习读、写11,认识数位“个位”和“十位”。(1)引导学生看小棒图思考:1组方块表示什么?1个表示什么?(2)这1组表示1个十,它对着的数位,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做“十位”。十位上是几就表示有几个十。

这1个表示1个一,它对应着的数位叫做“个位”。个位上是几就表示有几个一。

“11”这个数还可以用计数器表示。找一找计数器上的个位和十位。引导学生总结:从右边起第一位就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3)用计数器表示“11”。

有1个十,就在十位上拨1个珠子,这1个珠子就表示1个十。还有1个一,该怎样拨珠表示?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就是11。

(4)“11”的写法。

有1个十,就在十位上写1,这个1表示1个十。有1个一,个位上写1,这个1表示1个一。

(5)“11”十位上和个位上都是“1”,这两个“1”表示的意义相同吗?

(二)动手操作,探索20的组成。

1、出示问题:礁石上有多少只海鸥?

2、请学生试着用小棒摆一摆。学生独立探索,交流想法,互相提出建议。

3、引导学生明白:两个十是20。

4、用计数器表示20。

引导学生总结:个位专门用来表示有几个一,如果够了10个,就必须用十位上的一个珠子来表示它。

5、写出20。学生独立探索,交流写法。

(三)总结方法,自主探索。

1、总结方法。

引导学生总结摆小棒——拨计数器——对准数位写数的学习方法,并用这样的方法自己解决剩下的问题。

2、自主探索。

学生根据总结的方法,独立解决问题。

3、交流学习成果。学生演示自己摆小棒、拨珠、写数的过程,介绍方法,并说出它们的组成。

4、引发学生思考:通过刚才的操作和观察,发现了什么。

小组讨论并交流:原来十几的数都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写的时候就要在十位上写1,个位上是几就写几。

三、巩固应用 自主练习。

第2题,先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再写一写,画一画。第3题:按顺序写数。

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做完后让学生练习各种形式的排序练习。第7题:猜数游戏。

老师先讲清游戏规则:一人出数(如10),另一学生也出一个数并告诉对方:“我的数比你的数大的多(或小的多、差不多等范围),让对方猜是一个什么数。

学生明白规则后,同桌两人合作进行,反复练习。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学会了11—20这些数。出示课题: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

海鸥是我们的好朋友,同学们要保护海鸥,让它们永远留在我们美丽的海边,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更美好。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喂海鸥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80—84页,十几加几、十几减几的口算。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口算十几加几和十几减几,知道加、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借助学具操作,让学生口算十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加减法。

3、让学生独立探索算法,通过交流体验算法的多样化。教学过程:

一、出示情景,引入课题。上节课我们一起到美丽的海边去看了看,今天一年级的小朋友在海边喂海鸥,我们一起去看看吧!看看在哪里能学到什么新的数学知识。

学生观察课本情景图,观察图上都有什么?你看到了哪些信息? 自由交流。

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题,全班交流。

揭示课题:十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口算。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探索加法算式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探索“天空中一共有多少只海鸥”。

学生可能直接从书上的情景图中数;可能用一个小棒来代表一只海鸥,摆一摆,然后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只海鸥;还有的学生可能用口算,把12分成10和2,先把2与3相加得5,再把5与10相加,合起来得15;还有的可能用2+13这个算式去想,不管哪种方法,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并告诉学生自己喜欢哪一种,就用哪一种。

教师小结:计算十几加几的加法算式时,先用十几的个位数与一位数相加,再把所得结果与10相加,即为最终结果。

2、探索减法算式

师:有了解决加法算式的经验,相信第二个问题的任务,你能圆满完成!现在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还剩多少桶饮料?”

引导学生先独立列出算式,再探索计算的方法,看谁的方法多。学生可能出现以下算法:

法1:用数数的方法,因为是17-4,所以从17往后倒着数4个数,分别是16、15、14、13。因此,17-4=13。

法2:用摆小棒的方法,先摆出17个小方块,再从里面拿出4个,然后数一数剩下的个数是13个,所以17-4=13。

法3:用口算的方法,先从7里面去掉4,剩下3,3再与10合起来是13。所以17-4=13 教师板书:7-4=3 10+3=13

教师总结,优化算法:平时你在做题时,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一般情况下,我们习惯先用十几中个位上的数减去一位数,再把所得结果与10合起来,即为最后结果。

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十几加、减几的口算方法,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说法后,教师再总结:十几加、减几的口算方法是:先用个位上的数加、减一位数,把所得结果与10合起来,即为最后结果。

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其实在加、减法每个式子里面的每一个数都有一个名称,你想知道吗?

3、探索加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在加法算式12+3=15中,12是什么,3是什么,15又是什么?此时多找两个同学说一说,再板书: + 3 = 15 加数 加数 和

4、探索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你已经了解的非常清楚了,那么减法算式中的这三个数分别叫什么?你能给它们分别起个名字吗?学生自由解决。

在学生说完自己的想法,教师说明:减法算式中,减号前边的数叫“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叫“减数”,减得的结果叫“差”。

根据刚才老师的表述,你认为在17-4=13,被减数是(),减数是(),差是()。

三、拓展延伸,加深认识。

现在我们学习了十几加、减几的口算方法,你认为它们之间有没有联系呢?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然后汇报。

思考一:12+3=15,15-3=12,所以加法算式中的和可以变为减法算中的被减数,加法算式中的两个加数在变为减法算式时,一个变以减数,另一个则变为差。

思考二:17-4=13,因为13+4=17,所以减法算式中的被减数可以变为加法算式中的和,那么差和减数,则可以变为两个加数。

思考三:加法和减法可以互相转化。

同学们真聪明,这么深的奥秘都被你们发现了,对,加法和减法可以互相转化,它们互为逆运算。用式子表示为:被减数-减数=差,差+减数=被减数

四、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

2、自主练习第5题。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你认为自己在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

课后反思: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2

《1000以内数的认识》的评析

设计理念数感是一个比较抽象的事物, 尤其是大数感的建立, 由于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 建立它的表象就尤为重要.教师能把培养学生的数感, 从室内扩展到室外, 从校内延伸到社会, 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事物, 用数学的概念与语言去反映和描述生活实践中的问题.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去认识数, 让学生感觉数就在身边, 生活中充满了数, 从而能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体验数感.

1. 重视与生活背景的联系

数的产生和发展都是生活实践的需要, 生活中许多实际问题的解决都与数有关.每个学生并不是上学才接触数,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会碰到各种有关数的问题, 例如在跳绳游戏中, 跳了多少个;或妈妈买了几个苹果, 吃了几个, 等等, 虽然这些数学知识是不正规、不系统的, 但是, 是生动有趣的, 是学校数学知识的必要基础.因此, 在教学中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背景, 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物出发认识数.例如, 教学中, 让学生用数字来介绍自己、介绍家庭、描述现场.使学生真正感到数学就在身边, 运用数可以简单明了地表示许多现象, 从而产生认识更大数的欲望.

2. 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数的概念有很丰富的内涵, 是学习计算、其他知识及发展数感的重要基础.没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不可能的.所以要重视数概念的培养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 花了十几分钟数彩棒, 有的学生50根捆成一小捆, 2小捆捆成一大捆, 还有的学生10根捆成一小捆, 10小捆捆成了一大捆等, 使学生经历了1000的形成过程, 体会了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初步认识了计数单位千, 紧接着利用一个小组数出的10大捆小棒,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认识计数单位千, 知道一千是10个一百, 这样学生对1000以内数的有关概念掌握比较牢固.

3. 重视学习方式的转变

设计中注意贯彻课程标准关于转变学习方式的理念.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因此, 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系列链接起来的活动.“思考”是学生数学认识过程的本质特点, 是数学知识的本质特征.所以, 数学活动主要是思维活动.因此, 课堂教学中创设了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景, 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 把重视结果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 引导学生进行各种活动, 在活动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 对数学进行再创造.

4. 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发展学生的数感是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重要目标, 一个人一旦有了数感, 他便能将数与实际背景联系起来, 用数学的方式思考问题.数感可使人眼中看到的世界有了量化的意味, 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所以, 在教学设计中先让学生用数字介绍自己、介绍家庭, 再说一说自己身边的数、生活中的大数, 用数表述周围的事情并编成故事等.培养学生主动地、自觉地去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

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就有结合现实情境进行估算的具体目标, 因此教学中设计了让学生估现场人数的活动.并探讨估数的方法, 使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能进行估计, 当学生估计出现场大约几百人后, 让学生想象比现场人数还多的场面, 回想本校三千多学生上间操时的情景.使学生对几百、几千这样的大数有了真实、直观的感受.然后, 让学生想象每人每天节约一元钱, 全校学生就会节约大约3000元钱, 以一个失学儿童每年300元的学费计算, 它可以让10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在这种情境中, 学生不仅对大数有了具体的体会, 还对节约互助有了感受.

总之, 这节课是以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为指导思想, 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 为学生创设了数学活动的空间.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受、理解数的意义的同时, 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合作意识都得到发展.

此课在2005年全国反馈大赛中获十佳一等奖。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3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10以内数和已经积累了一些认数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数数、认数的活动,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十”,初步理解“10个一是1个十”,直观感知11~20各数的大小和顺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地个数,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读出11-20各数,初步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2.使学生初步了解数的十进制,知道“10个1是一个十”、“2个十是20”。

3.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获得初步的数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10个1是一个十”掌握一个十和几个一表示十几。

教学难点:建立记数单位“十”的概念。

教学准备:小棒

设计思路:

11~20各数的认识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一次飞跃,是为后面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和认识多位数做准备的,学生对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的理解有一定困难,在教学设计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精心选择学生喜欢的事物和情景,不拘泥于教材提供的素材,从学生喜欢的东西入手,观察老师演示、通过亲自动手摆一摆、捆一捆,来理解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让学生自己摆小棒说数的组成,利用直尺图,帮助学生理解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整个教学过程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由具体到抽象,由易到难,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让每一个学生都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得到充分发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师:小朋友们,今天茄子先生又来到了我们数学课中,(课件出示)他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智慧星。这些智慧星里还藏着一些数呢!认识吗?一起读:0~10(生齐读)。

师:这些都是我们的老朋友了,其他智慧星中藏着哪些数呢?

师:这些数可都是我们的老朋友了,猜一猜,其他智慧星里藏着哪些数呢?(让学生猜一猜、说一说)

师:小朋友们猜得很对,后面的这些星里藏着比10大的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

师:你能读出后面的数吗?(指名读一读)(大家一起读一读)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已经会读了。

【设计意图:小朋友每天都会得到老师奖励的智慧星,用数数来获得五角星,创设从0数到10,再数下去就要用到比10大的数这样一个情境,既贴近学生,又真实自然。】

二、实践操作,探索新知

(一)建立记数单位“十”地概念

1.摆。师:茄子先生不仅带来了智慧星,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数学问题.请听第一个问题:你能数出12根小棒,在桌子上排成一排吗?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2.说。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摆法跟大家说一说?其他小朋友认真听一听!

(生说)

师:还有与他不同的摆法吗?(师根据学生的说,作好展示)

师:小朋友真不错,想了这么多摆法,咱们来评一评,谁的摆法最好?为什么?(生评)(奖励)

3.学。师:想知道这个小朋友是怎么摆的吗?咱们一起看看!谁说说他是怎么的,你认为他这种做法好吗?为什么?对,我们一眼就能看很清楚,像商店里卖的羽毛球一盒就是10个,一袋火腿肠也是10根,一袋瓜子里面有10小袋……,这样我们数起来也方便。你们也能像刚才这小位朋友一样做吗?与同桌合作绑一绑!

(师顺手拿一捆)问:你们绑的这一捆是几个一根呀?10个一根捆成一捆就是10根,是几个十?我们说“10个一是1个十”。(板书并读一读:10个一是1个十。)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数一数、摆一摆、想一想的经历中,让每个学生数10根小棒捆起来,虽很费时间,但能让学生体会"十"是一个计数单位,自然形成“10个一是1个十”的概念,使抽象的概念在操作活动中变得具体直观,易于接受。】

师:12根小棒,怎样摆就能看得很清楚?你现在能很快摆出来吗?

师:(指对1捆带2根)一捆小棒就是一个十,和旁边的2根合起来就能一眼看出有12根小棒了。谁来说说几捆加几根合起来是12根?

现在老师来考考小朋友们的眼力,你能很快地看出老师摆了多少根小棒吗?

(出示15、17根小棒,说一说是几捆带几根,是多少根?)

(二)摆摆、说说,理解“2个十是20”

师:想一想怎样摆出11根小棒,再动手摆一摆。

(学生操作后进行交流说一说是怎样摆的。再依次摆出13根、18根。)

师:请小朋友们很快地摆出19根小棒。

师:19根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怎样摆就能让别人一眼看出是20根呢?请小朋友们与你的同桌商量商量,再合作摆一摆。

师:19根再添上一根就是20根了,这里是几捆带几根?单根的又满了10根又可以怎样了?现在有两捆小棒,是2个十,2个十就是20。(板书:2个十是20,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充分展现学生各自的聪明才智,在较短的时间里灵活运用已有知识理解了“2个十是20”】

(三)11-20的数序(想想做做第2题)

师:小朋友们这么地聪明,学得又这么地认真,顽皮的小猴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出示小猴)他看到茄子先生带来了这么多的智慧星,高兴得手舞足蹈,一不小心把摆放得整齐有序的智慧星打乱了。你能帮它把这些智慧星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在尺的下面(出示尺)排放整齐吗?。

师:谁愿意来帮帮小猴?(指名)

师:这位小朋友排得对不对?(真聪明,表扬他)

师:小朋友,看着这尺子,我想到了许多问题:

(1)10的后面是几?15前面一个数是几?谁告诉我!

(2)13和15的中间是几?15和18的中间是哪两个数?

(3)18的邻居是谁?

师:谁也能看着尺子上的数提问给老师回答?(奖励)

师:小朋友们看一看,直线下面的数越往右边越怎样?比10大的数有哪些?

谁能从7数到17?谁能从11数到20?

师:我们今天学过的数在你的文具盒里能找到吗?(尺上)看着自己尺上的数从0读到20。(生齐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帮助小猴解决问题的活动中体验并获得11-20的排列顺序,学生学得生动有趣。在观察数轴上数的变化过程中,使数的顺序更加清晰。】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1.想想做做第4题。

师:小朋友,你们真聪明,很快就认识了11-20各数了,茄子先生还给你们带来了草莓和雨伞呢!

(1)出示草莓图。师:谁能估计一下,这里一共有多少颗草莓?(生猜)

师:到底有多少呢?这么多草莓,要按照顺序数,才不会漏掉,可以从左往右,也可以从上往下。数一个就在这个草莓上做一个记号。(师示范)

师:这么多的草莓,数完以后怎样就能让别人一眼看出一共有多少个了?(指导10个一圈)

(2)出示雨伞图。师:这里还有很多雨伞,用同样的方法,先猜一猜一共有多少把,告诉旁边的小朋友。现在开始数一数,圈一圈,看看数出的结果和你猜的差不多吗?

学生在书上数,汇报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估计、数一数、圈一圈,使他们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感受了十几的数,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及很快地数出物体的个数的能力。】

3.想想做做第6题。(学生活动)师:我们再来比赛翻书吧。我说一个页数,看谁最先找到。找到课本上的第8页,再找到第15页,最后找到第20页。

师:下面请小朋友在课本上先数出10页,看看有多厚。再数到20页,看看有多厚。

小结:20页书比10页厚多了。

4.想想做做第5题。(生活中的数)师:小朋友,你们已经认识了11-20各数,看看教室里的人和物,你喜欢什么,就去数一数,数到20个就回到自己的座位。

【设计意图: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结合身边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与交流,深化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从而体验到数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激发学生对数及数学的广泛兴趣。】

四、全课小结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4

林口实验学校小学部

曲知音

教学内容: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数出11~20各数,并能正确读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体会11~20各数的组成。2、在日常生活中数11~20各数。

3、能积极主动探索,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4、加强学生遵守交通规则,注意安全的教育。教学重难点:

11~20各数的认识和组成。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数字卡片、11、15、20的贴图,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件,导入新课(师出示课件:故事内容。)

师:今天老师想给你们讲个故事,想听吗?(想)在一个星期六的下午,小猴子做完了老师留的作业,就到大森林里去找朋友玩儿,它走着走着,忽然,看见了远处有一座非常漂亮的房子,原来它叫聪明屋呀!它轻轻地敲了敲门,走了进去。呀!这里住了好多好多的数字宝宝,有它认识的0、1、2、3、4、5、6、7、8、9、10,还有那么多它没见过的,这节课,我们就和小猴子一起来认

识它们吧!

师板书:11~20各数的认识

二、讲授新课

(一)认识数字11。

师:这些数字宝宝太多了,所以老师就用小浪线代表11~20之间没有写出来的那些数字宝宝。

师:怎么才能认识它们呢?拿出你们的火柴跟老师一起摆。(师在实物投影上摆)

生:拿自己的小棒摆十根,边摆边数。师:这是几根? 生:10根。

师:我们把数出的这十根火柴捆在一起,看谁捆得又好又快,这一小捆是几个十呢? 生:一个十。

师:我们再拿出一根火柴,这根火柴是几个一? 生:一个一。

师:放到一起是多少根呢? 生:11根。

师板书:11

11的贴图 师:谁能说说11是由几个十和几十一组成的? 生:11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师:那这两个1表示的意义相同吗?

生:不同,前面的1表示一个直,后面的1表示一个一。

(二)认识数字15.。

师:很好,那老师在11的后面再摆上几个一,(生边摆边数)现在有几个直、几个一? 生:一个十,五个一。师:那现在是十几呢? 生:15。

师板书:15

15的贴图 师:谁来说说15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生:15是由一个十和五个一组成的。师:你真棒,不用学都知道。

师:我们认识了11、15这两个数字宝宝,还想不想认识其它的数字宝宝呢?下面你们就在小组里摆11~19之间的数,喜欢哪个数字宝宝就摆哪个数字宝宝,摆完之后,告诉小组内的其他同学,你是怎么摆的?

师:你们都摆好了吗?(摆好了)那谁告诉老师你摆的是多少? 生:14、15、13、11、12、19。(三)认识数字20.。

师:(最后一名)19,我在19的后面再添上一根,谁知道现在是多少了? 生:20.师板书:20

20的贴图

师:散的这些火柴够十根了,该怎么办呢? 生:捆起来。

师:那我们就捆起来吧。20是由几个十组成的? 生:两个十组成了二十。

师:咱班的同学真是好样的。刚才同学们认识了那么多的数字宝宝,一定很累了,现在我们就轻松一下吧。课间休息,唱两首带动作的歌曲。

三、巩固练习

师:小猴子在聪明屋中又认识了这么多数字宝宝,同它们成了好朋友。于是,小猴子决定带数字宝宝到咱班来做客。你们欢迎吗?(欢迎)但是,它们在来的路上却把小猴子给惹生气了,因为小猴子让它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这下数字宝宝就不知道怎样站了,都要站到前面去,你们知道怎么站吗?(知道)

师:老师这里有10张卡片,你喜欢数字几,就拿几,然后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好。生:排队。

师:大家来数一遍他们站的对不对? 生:数。

师: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来欢迎这些数字宝宝吧!(鼓掌)你们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出示11~20之间各数。生:抢答。

师:现在数字宝宝到你们的格尺上去了,想考考你们?接受挑战吗?

(接受)好,马上的格尺拿好,边听边看。我来代替数字宝宝考你们可以吗?(可以)

师:12后面是几?我是15,我前面是几?我是19,我后面是几?我是17,我和18谁大? 生:略。

师:把格尺放好,把书拿起来。数字宝宝已经到你们的书中去了,要跟你们捉迷藏,谁最先找到,就拿着你的书,到前面来举给大家看。

师:我是14页,你们能找到我吗?我是16页,你们快找呀!我是11页,我在哪? 生:略。

师:刚才你们跟数字宝宝玩儿的时候,小猴子跟老师说,这些数字宝宝太贪玩儿了,该带它们回去做作业了,我们就跟小猴子、数学宝宝说再见吧!

四、灵活机动时间

师:谁能用数字宝宝来训句话呢? 生:随意说。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5

这次是我上班三个月以来第一次正式的讲课,讲课的课题是《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

先夸夸我自己:第一,抓住本节课的重难点进行授课,重点学习了11和20的认识,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数位“个位”和“十位”,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和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式突破重难点。第二,注重学生自主动手的能力,让学生经历、感受知识生成的过程,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对数学学习产生更浓的学习兴趣。第三,教学设计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歌曲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数一数、摆一摆、拨一拨等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有效的`教学,是学生在喜欢的方式中完成学习。第四,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展示交流,学生自己发现高效的方法、有效的知识,进一步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

这堂课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第一,教师语言需要进一步规范,数学语言要严谨,比如在学习10个一是1个十的时候,在拨一拨的环节中,不是珠子拨完十个没有了,而是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第二,教师的评价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具体。评价语言要丰富,不能仅仅是干瘪瘪的,要让学生感觉到在真心的夸奖他。评价要具体,要让学生明白老师为什么夸奖他,对以后的行为有指导作用。第三,不能对小学教材的整个体系很好的把握,不能很好的对章节知识很好的定位,这样不利于学生数学长远的发展,不会为以后的学习做出合理的铺垫。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会准确读出和数出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及大小。

2、直观地了解11-19各数都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二)过程与方法:

掌握知识的过程:比眼力,估计---操作验证---建立模型(1捆即是10根)---认识各数的组成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生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

2、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会比较大小。教学难点:11-20各数的组成。教学准备:课件、学具20根小棒。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

老师先来考考咱们班小朋友的眼力。

师抓5枝铅笔,问:你看到了什么?再抓5枝,合在一起:现在有几枝?

师再抓一把:估计一下,现在老师的手上会有多少枝铅笔呢?你是怎么估计的?

(意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估算方法,让学生“估有所依”,并非盲目去估计。)

二、引导探究,建立模型 1、11-20的数数

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谁猜估计的比较正确呢?

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一根一根的数)你还能接着数吗?(数到20)还能接着数吗?今天我们就数到20,后面的数以后再来学。你还会别的数法吗?

(两根两根的数,五根五根的数,10根10根的数。)

突出10根10根的数快。老师拿掉6根。用最快的速度数出有几根? 你是怎么数的?(前面的10根不用再数)

2、动手操作,经历过程。①刚才咱们用数的方法知道了铅笔的枝数。老师在想啊,咱们能不能想个办法,让人不用数也能一下子就看出有多少枝呢?

老师展示学生的方法。

小朋友们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方法,你们比较一下,觉得哪种摆法最好,让人一看就能知道有多少枝铅笔?(把10枝捆成一捆的好。)为什么把10枝捆成一捆,就能很容易看出有几枝呢?

②根据学生回答师点示:一捆就是1个十(板书:1个十),再数数旁边有几个一(板书: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十几了。

那黑板上的铅笔怎样摆比较好?师把铅笔10枝捆成一捆。现在来看:几个十?几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谁能连起来说?看来这种方法真的挺好的,那你能用这种办法把你的小棒再摆一次吗?

③看着自己的小棒说说()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指名几个学生说。同时学习20是由2个十组成。

3、学习数的顺序和大小:

①出示直尺,要求自己观察,交流直尺上的数。

②学生读数,解决问题。16前面一个数是几? 11比10大还是小?在直尺中哪个数最大,哪个数最小?16和14中间是几?17后面是几?

③对口令。

三、拓展应用:

①观看动物运动会,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帮小动物找出号码同时给他们排好队。你是按什么顺序排的?(有的可能从小到大,有的可能从大到小。)

②学找教室里的物品用数表示出来。延伸到今后会学到更大的数。

四、小结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7

在盲校二年级下学期小学数学有一个单元是“万以内数的认识”, 学生在这一单元将认识更大的自然数。这部分内容不仅是大数的计算基础, 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 必须让学生切实学好。不论明眼学生, 还是视障学生在学习这一单元内容时, 都会遇到两个主要困难: (1) 接近整百、整千时拐弯处的数如何数; (2) 体会多位数中数位意义以及相邻数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对于视障学生, 他们看不清、看不见, 在一节课中如何设计才能帮助他们在实际数数的过程中感受更大的计数单位和相邻数位之间的十进关系;能说出千以内的数位名称, 知道各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课前, 我上网学习了其他教师的一些设计方案, 其中, 孙娜老师所上的观摩课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并为我设计本节课提供了一些启示。

他山之石

在这节小学数学观摩课上, 孙娜老师运用四个不同颜色的盒子作为“计数盒” (并非是实际意义的计数盒, 盒上没有标注计数单位名称。目的是避免学生产生十进制计数法中数码有“10”的错误概念) 用来分别装整根小棒、整捆小棒 (1捆10根) 、整大捆小棒 (1大捆100根) 、整大大捆 (1大大捆1000根) 。教学时, 教师在台上一根一根往最右边的盒子中放入小棒, 满10根扎一捆, 移到右数第二个盒子中, 满10捆扎一大捆, 移到右数第三个盒子, 满10大捆扎一大大捆, 移到右数第四个盒子。学生用眼观察小棒放入盒子、扎捆、移动整个过程, 集体数出台上小棒数。整节课上, 四个计数盒与数小棒活动的巧妙设计更符合低年级学生形象具体的认知特点。更适合明眼学生通过用眼观察教师、同学扎小棒、移小棒的动作, 理解、建立“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十进制的进率概念;在数数的过程中, 顺利地解决了数拐弯处数的困难;在说数的组成时, 加深学生对数位意义的理解。可以说, 孙老师通过用“计数盒”放小棒和数小棒等活动很好地在课堂上帮助明眼学生攻克了认数中的两个主要困难。在盲校的课堂上能不能用这种盒子来做“计数盒”呢?由于我所执教班级的学生都是全盲生, 学生看不见, 学生只能一位一位地单独操作, 不具有可行性。分析“计数盒”在整节课中所起到的作用是发挥了计数器的计数功能和起到了帮助学生直观感悟十进制的进率概念的作用。这让我想到了视障生人人都有的计数工具———算盘, 它的一档最多只能表示9, 满足十进制计数法中数码只能是0至9的要求。完全可以用算盘代替“计数盒”, 算盘成了我这节课的主角。在学生已有的百以内数的计数单位基础上, 通过数吸管与算盘上拨数相结合, 帮助学生直观感受“个位上满十向十位进一、十位上满十向百位进一、百位上满十向千位进一”相邻数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我借用了孙老师的做法:“请视障生同桌间数吸管、说数的组成”, 帮助视障生在数数中直观感受到更大计数单位产生的必要性和多位数的数位意义。

我结合视障生的学习特点, 对本节课进行了以下设计。

破解思路

(一) 复习旧知, 导入新课

通过谈话, 帮助学生复习“10个一是十, 10个十是一百”相邻计数单位的十进关系。重温“10个1小捆可以扎成1大捆是100根”的概念。

(二) 动手操作, 探求新知

1. 数吸管

(1) 同桌间数小盆里的吸管数129 (1大捆2小捆9根) 。

(2) 同桌间说出129的组成。

(3) 每个盆里增加了一根吸管, 说出根数?有什么好方法方便大家数? (10根捆起来)

(4) 说出130的组成。

2. 在算盘上拨一拨:129和130

(1) 算盘上各个数位在哪里?各个数位上的数表示什么?

(2) 先说数的组成, 再拨数。

(3) 129加1, 1加到哪里?集体拨珠, 学生互相说:个位满十, 向十位进一。

(4) 集体拨珠, 一十一十地向后数, 边拨边数。130、140、150、160、170、180、190、200。

(5) 集体说:十位上满十, 向百位进一。

(6) 再加1, 是多少?说一说, 201的组成, 并在算盘上拨一拨。

3. 数一数

学生根据数数的规律: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

[开火车数]从209数到222 (集体拨珠:209~210, 219~220;个位上满十向十位进一)

[同桌数]从596数到601 (集体拨珠:599-600;个位上满十向十位进一, 十位上满十向百位进一)

[集体数]从987数到999 (集体拨珠:999)

4. 想一想

(1) 说出999的组成

(2) 再加上1是多少?1加在哪里?怎么拨?集体拨: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 百位上满十就要向右边的第四位千位上进一。千位上的1表示一千。

(3) 1000根吸管有多少? (生动手体验)

同时, 学生人手一张10×10的方格盲文纸, 摸一摸有多少个方格?

10张这样的方格盲文纸有多少个方格?为什么?10个一百是一千, 1000里面有多少个一百?多少个一百是一千? (10个一百是一千)

用算盘表示1000 (在算盘右起的第四位是千位) , 千位上的“1”表示百位上的“10”。

(4) 你会写一千吗?1000为什么要写3个0呢?

(三) 联系生活, 感知1000以内的数

(1) 一本盲文本10张纸, 10本就是多少张盲文纸?一百张。我们班共有14位同学, 每人订1本科学作业本, 一共要用140张盲文纸。

(2) 我们学校共有246名学生。

(3) 今年一年有365天。

总结思考

本节课后, 大多数视障生都能正确地说出1000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表、说出数的组成、按要求数数、讲清相邻数位之间的十进关系。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我认为可能与以下几方面有关:

(一) 学习普教经验, 为我所用

盲校现行教材是以人教版普校教材为蓝本进行微调的, 整套教材的编排体系与普教相一致。普教系统教师使用教材教学进行富有创意的想法和做法, 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正因为如此, 我才有机会通过网络研究普校教师关于这节课的巧妙设计, 从而坚定了“相邻数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是本节课重点的认识。想出了用“算盘”代替“计数盒”的方法, 帮助每位视障生都能自主地拨珠, 体会“满十进一”的十进制计数法。普教的课堂上, 教师注意调动学生视、听、说、写等多重感官参与活动, 起到了更好地吸引低年段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和提高学习效率的作用。同样的, 在盲校的课堂上, 当遇到较为单一的活动时, 视障生的注意力也易发散。为此, 我在这节课上也采取了数一数、说一说、拨一拨、摸一摸等活动, 让视障生在课堂上也能充分地动起来, 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二) 研究学习基础, 攻克难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活动才能通过学生这一主体发挥功效, 达到活动设计的目的。本节课学习前, 视障生已能正确数100以内的数, 有着一小捆吸管是一十, 一大捆吸管是一百的表象, 对个、十、百计数单位及相邻数位间的十进关系有一个初步认识, 并且会用算盘表示100以内的数。因此, 视障生已有的这些知识技能, 为本节课运用算盘和吸管数数, 帮助视障生进一步认识更大的计数单位“千”和“满十进一”的计数原则提供了可能, 也是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保证。由于视障生的视觉缺损, 也是造成他们进一步认识相邻数位之间十进关系的困难所在。因此, 在教学时, 兼顾了视障生已有的经验“1小捆吸管有10根, 10个一是十;1大捆吸管有10个1小捆有100根, 10个十是一百”。通过数一数实物吸管, 将10根扎1小捆的活动, 在直观操作中唤起视障生的记忆表象“10个一是十”, 为“个位上满十向十位进一”打下基础, 扫清学生“相邻数位之间的十进关系”的认知障碍。

(三) 抓住学习主线, 开展教学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8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道10个一是1个十。

2.知道“一”“十”都是计数单位。3.认识11~20各数的顺序和大小,知道一个数的相邻两个数各是几。

4.会读11~20各数,会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11~20各数的顺序和大小,会讲出数的组成。学情分析:

我所教的班级共有49人,其中男生29人,女生20人。他们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踏入了正式的、正规的学校学习。他们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对学校的一切充满好奇,班里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但是他们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比如:刘亚孟、刘晨星等人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接受能力强,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有一些同学由于年龄小,学习还是比较吃力。针对以上情况,我本学期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喜欢上课,喜欢数学。在课堂上,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加强学生直观形象化教学,让学生掌握数学技能和数学知识。教学准备:多媒体、学具盒、图片、计数器。

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设计:使用PowerPoint。我通过形象直观的班级图片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运用幻灯片演示十根小棒捆一块 的过程,更是形象的促进学生对“十”的理解。帮助了学生理解对数的认识及数的组成。巩固练习中,展现多种练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欲望与兴趣。更好的巩固了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练习。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幻灯片1 作用:借助课件展示情境图,容易吸引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他们的好奇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更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愿望。

师:同学们,你知道这个班有多少人吗?那三组有多少人呢? 师:你们数的和他们一样吗? 师:小朋友,你是怎么数的呢? 师:你们真厉害,同学们都用自己的方法来数的,非常不错。那三组一共有多少人呢? 出示板书:13 师:过去我们数物体的个数是一个一个的数,数到几就是几,今天认识的数和

以往不同,先数出一个十,再数几合在一起就是几十。出示教具:

师:我们来看把10根小棒捆成1捆,10个一是1个十。瞧!这就是1个十。出示板书: 10 10个一是1个十 出示幻灯片2 作用:把枯燥的数学计算演示的生动有趣,课堂气氛空前活跃,计算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让学生在快乐的感知中理解凑十的过程。

师:小朋友,你们的学具中有没有1个十,请你把它找出来。)师:2个十是几呢? 师:真聪明。出示板书:20 2个十是20 出示幻灯片3 作用:进一步巩固一捆小棒是一十,两捆小棒就是两个十。既形象又直观。出示教具: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

好朋友它能让我们快速的认识数,它是谁呢?想不想知道?

师:1个十和1个一就是11。出示板书:11 添上3根

再添上3根 出示教具: 师:这是几根? 出示板书:14 17

师:14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出示板书:1师:这个数会读吗? 师:下面请小朋友们看着老师的数字卡片摆小棒。学生操作:

师:1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出示板书:同桌一个摆小棒、一个摆卡片。呢? 继续摆。

19里面有几个一和几个十?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的是11———20数的认识。你们看黑板上从11到20中还缺少了哪个数?

师:18比19少几?19比18多几?比19少1的数是几?比18多1的数是几? 19添上1是几?20里面有几个十? 师:请你们先摆出小棒,再用数字学具表示出来,看看谁最快。出示板书:18 师:今天我们学的本领就是11到20的认识。

板书:课题《11到20的认识》 出示幻灯片4 作用:把11-20各数按顺序依次排列展现给学生,更有效地让学生看清楚并理解这些数都是两位数,知道这些数是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师:现在我们来看一看,这些数和以前有什么不同?

以前只有10 是两位数,现在11——20都是两位数。学生讨论:

师:对,那么这个一表示什么呢? 以前计数单位是一个一个数的,现在可以一十一十数。

编儿歌:一个十,一个一合在一起是11。

三、巩固练习

1、出示幻灯片5写一写。作用:形象直观的看着计数器,准确无误的写出相应的数字。

2、师:把大屏幕上的数排排队,从大到小怎么排? 作用:借助观察,把知识的实质把握在心里,帮助学生进行比较。20、19、18、17、16、15、14、13、12、11 师:读一读

师:从小到大排一排。11、12、13、14、15、16、17、18、19、20 师:读一读。

3、出示幻灯片7 作用:出示直尺图生动有趣的演示,并让学生结合自己手中的直尺清楚的看清各数的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师:请你拿出直尺说一说,14和16 的

中间数是几?19的相邻数是几和几? 师:不看尺你说得出吗?

四、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了11到20的认识,你们知道吗?其实这些数每天都在我们的身边,让我们找一找,它们在哪里?

教学反思:

11~20各数的认识这一内容的教学,应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并把这份经验作为教学的起点。在这节课里,学生已基本上能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读数,数的顺序和大小,因此确定这节课重点辅导直观地了解11~20各数都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数感。在上面的教学设计中,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从我班已有的人数到具体三组有多少人提出相应的问题,这是多么熟悉的情景啊,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

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小学一年级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因此本节课特别注重使学生通过操作进行学习活动,促进独立思考以及在小组中的合作与交流。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我发现学生大多数都有直尺,我就利用学生自己的东西进一步加深对数的认识。另外,也有几个不足:

1、“十”的概念不够深入人心。2课堂上数数的活动过少。专家点评:

1.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一开课,老师就提供了生活中的实际素材,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真实场景,让学生数数三组的人数,这一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很好地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这节课,老师给学生提供了直观、形象的学习材料,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亲身体验。如在学习数位时,老师让学生在方格上面摆小棒、下面摆数字,再说一说是怎样摆的。这样,通过摆一摆、数一数、说一说,把操作、观察、语言表达紧密结合,突破了教学难点,使学生很好地建立了数位的概念,充分体现了数学学习的过程性和体验性。

3.注重了学生学习的情感和态度,整节课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组织有效的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本节课在这一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当前的教学改革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这就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与交流的机会。老师为学生提供了许多现实而有趣的数学学习活动,自主、合作等的学习方式贯穿整节课,构建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数学课堂。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9

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考眼力”游戏:分别出示四种动物,要求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数出各种小动物的个数,并把数填在方框里。

2、引入新课:

师:这些数都是几以内的数?

生:10

师:比10大的数还有哪些?你能举些例子吗?

生1:1

1生2:1

5生3:100

师:是啊,比10大的数多得数也数不完,今天我们先来认识11—20各数。

二、探索讨论,展开新授

1、出示主题图

师:快乐的周末到了,老师领着假日小队的同学去李奶奶家帮忙做好事。(电脑出示主题图)

师:哎,这是什么地方?

生:马路。

师:马路上这一条条白色的是什么线?

生:斑马线。

师:它提醒人们过马路时要走斑马线,这样才能保证人身安全。

师:你们看,这位老师正带着几个学生过马路,他们多遵守交通规则啊!赶快数一数过马路的有几人?生:(异口同声)10人。

师:周围这些人在干什么?生:骑车。

师:我们接着10的后面继续数,看看一共有多少人?(提示:数的时候可以先数马路这边,再数马路那边)接着师生一起数。

师:马路上一共有多少人?

生:(抢着说)19

师:再加上一个人是多少人?生:20

师:多少人加上1是20?生:19

师:小朋友再看看图上还有什么?

生:树、汽车……

师:赶快数数他们的数量各是多少?

(教师选择性地板书)

2、动手操作,理解数的意义及组成师:小朋友观察地真仔细,现在我们进行第二次“考眼力”游戏,看看这一次谁的眼睛最亮?

(出示一堆乱七八糟的小棒,马上消失。)

师:猜一猜一共有几根小棒?

生1:1

5生2:20

生3:1

1(数一数:验证哪些小朋友猜得最准确?)

师:小朋友猜得都不一样,那我们就来验证一下。怎么验证呢?

生:数一数。(师生一起数小棒)

师:(让生想一想)为什么这一次不容易猜准?

生1:太快了。

生2:太乱了。

师:怎么摆能让别人在最短的时间内一眼看出有11根小棒?

(摆一摆:让每个小朋友自己动手操作)

师:小朋友可以自己摆一摆,也可以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小朋友自由摆)

反馈: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随机出示画面,然后消失。(学生有一根一根摆、两根两根摆、十根一捆的摆……)

师:说说你最喜欢哪一种摆法?

生:第二种。

师:为什么?

生:看的很清楚。

师(随手拿起一捆小棒):这一捆就是一个几?

生:一个十。

师:这个十里有几个一?生:10

师:刚刚摆的是多少生:1

1师: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生:1个十和一个一。

师:那11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

生:11是由一个十和一个一组成。

师:(小结)对,11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

师:如果要摆13根小棒怎么摆?

生:再加两根小棒。

师:那么14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1个十和7个一能组成几?再加一根是多少?(18)18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再加一根呢?(19)19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生:19是由一个十和9个一组成。

师:(小结)十几都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师:19再加一根是多少?(20)20应该怎么摆?

生(想了想说):两个1捆。

3、联系生活,理解数的顺序及大小

(1)出示尺子

师:老师家隔壁的小弟弟非常顽皮,弄坏了尺子,你能帮忙把数字补起来吗?

师:(补好后)老师代表小弟弟感谢大家的帮忙,还要告诉小弟弟要爱护东西。现在从0开始按顺序数一数?

生:0、1、2、3、4、5、6……(从小到大)

师:还可以怎么数?

生:从大到小

师:刚刚是一个一个数,还可以怎么数?

生:2个2个数一起数。

师:还可以怎么数?

生:5个5个数

师:在尺子上陈老师能提这样的问题:16比15大几?谁也会提?

生:20比19大几?

师:(小结)在尺子上我们还可以提好多好多的问题?小朋友回家还可以给爸爸妈妈提问题?

(2)写一个自己最喜欢的11—20的数,用水彩笔写在放大的田字格里,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生1:(学生发言积极)我喜欢20,因为它最大。

生2:我喜欢15,因为它正好是10—20的中间。

师: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喜欢的理由。接下来同桌互相读一读,比一比。然后四人小组读一读,比一比,把数字卡片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学生自由活动,非常投入)

师:请小朋友按要求上讲台:16先上来(小朋友高举自己的数上讲台)

一个一个数,与16相邻的两个数

两个两个数,与16相邻的两个数

师:你写的数这里有吗?如果没有,你手中的数应该排在哪个位置?(小朋友都急着看自己的数,想上台排队)

三、练习反思,巩固新知

(1)读卡片,并说出数字的组成师:(出示漂亮的水果)小白兔准备了一堆水果要送给大家,但它有一个要求:你得读准水果后面的数,并说出这个数的组成,才能拿走苹果,你行吗?(学生兴致高昂,教室里只听到“我来我来”的声音)

(2)猜数游戏

师:没奖到水果的小朋友不要泄气,看过李泳叔叔的幸运52吗?只要你猜出卡片上的数,就可以拿到奖品。(师读卡片上的条件,小朋友来猜。如:比11大1的数;比14大比16小的数;与19相邻的两个数;由2个十组成的数等。)(小朋友的兴致依旧很高)

(3)说一句话,让别人猜一猜你手中的这个数。

四、总结

师:这节课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你还觉得谁的表现特别好?

课后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安排了许多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加深对11—20各数意义的理解及组成,同时培养学生的数感,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课堂洋溢着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有如下的体会:

1、以学定教,培养学生的数感

建立数感可以理解为会“数学地”思考,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重要的。我们没有必要让人人成为数学家,但应当使每个学生都在一定程度上会数学地思考,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

培养学生的数感,不是靠教师讲解获得的,而是要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数学活动得到感受和体验。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因此,我抓住这个契机,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他们一个舞台,让他们用语言表达和交流数的信息。为此,我适时安排了相应的活动。新课引入时,我就先通过“考眼力”游戏,让学生通过数数,猜数。这不仅仅是激发学生学习情趣的一种策略,更是让学生通过想和猜的活动,发展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又如在认识计数单位个和十时,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有什么办法能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有11根小棒,再通过比较得出以十为计数单位,以及在出示主题图时让学生数一数图上的事物各有多少。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数去观察事物,表达和交流生活中有关数量的信息,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领会学习数学的意义。另外,在尺子上除了让学生一个一个数外,还让学生两个两个,五个五个,十个十个数。这些安排不仅加深学生对数的意义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感。

2、玩中求知,体验生活数学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让学生在玩中感知的知识是最深刻也是最牢固的。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游戏是认识的兴趣和情趣的兴趣之间的一种缓冲地区。游戏可使学生轻松、愉快、有效地掌握知识,也可发展学生的灵敏性,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

小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小学生活泼好动,学起来就常会感到枯燥乏味,如果能做到教学与游戏相结合,就能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这节课我尽量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该为生活服务”,如在马路上数数等。同时,设计了“考眼力”、“帮小弟弟补尺子上的数”、“按要求上讲台找位置”、“小白兔送水果”、“猜数游戏”等游戏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玩中,在玩中探求、合作,体验和巩固。特别是我拿出鲜艳形象的水果时,教室里只听到“我要,我要”的声音,学生简直忘了自己是在上课,只知道我答对了问题就可以拿到水果。这样的设计既加深了学生对各数组成的理解,又使学生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内化了所学知识。

3、尊重学生,促使全面发展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意味着,我们的教学应该“关注人”。人的发展应是全面的,正如新的课程标准中指出的:我们的学科教学应关注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只有三个维度的和谐统一,才会让每个学生得到进步和发展。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10

《11-20各数的认识》在一年级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和延续,同时也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学习打下算理基础。本节课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设计了一系列动手操作和练习的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到数学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一,巧妙设计教案,突破难点。

教学中我着重对“十进制”概念的建立。认识11~20各数,是学生数的认识的一次飞跃,让学生建立十进制的概念,理解计数单位“十”是培养数感的基础。围绕“怎样摆放让别人也很快地看出是12根”这个问题,学生自主地动手操作摆小棒,汇报交流,呈现出多种摆的方法,学生各抒己见,无法体会到“10根扎成一捆”的优越性。但“10根扎成一捆”是理解10个一是1个十的支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此时,我巧妙地设计了三幅画面,1根1根地摆,2根2根地摆,10根10根地摆,三幅画图均以出现为2秒钟的时间,马上消失的方法,当学生对“1根1根地摆”、“2根2根地摆”无法说出根数,感到无奈时,而10根扎成一捆的摆法却给学生带来惊喜、兴奋、成功。通过比较体验,让学生真真实实地感受到把10根扎成一捆是最容易看出是多少根,并体会到10根扎成一捆这种方法的优越性。这种无声胜有声的教学设计,突破了10个一就是1个十的难点,从而理解了数的意义,建立正确的数概念,为培养数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本节课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运用以前学习10以内数的方法,自主学习11—20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一方面培养学生类比迁移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建构数学知识;另一方面加强了生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 篇11

教学法内容: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期“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摆小棒的方法感知十,理解数的组成,初步识别各数位上数的意义,从而理解十进制。

2、通过学生有序的观察能数出数量在11到20的物体个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学生摆小棒、拨珠子、猜数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数位及数位上数的意义。从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培养学生的数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学习过程是有意思的,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和书写习惯。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1、数一数有几只小羊

师:瞧,谁来了?(喜洋洋来了)请小朋友先看一段喜洋洋的录像,羊村运动会开始了,黄老师今天带大家去参加羊村运动会(课件播放一段喜洋洋与灰太狼片断),瞧来了这么多的运动员,我们一起来数数总共几只

2、给10只小羊排队

师:小羊们想先排好队伍去参加运动会,可不知怎么排才好,你们能帮帮他们吗?如果再来一只羊它要编为几号呀?

3、提示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10大的数11到20各数的认识

[设计意图:重组教材,将学生喜欢的动画片“喜洋洋与灰太狼”请入课堂,并成为贯穿整节课的主线和情境,让学生觉得似乎这不是在上课,而是在看动画片学知识,从而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迫不及待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同时也起到承旧启新的目的。]

二、主动探究、实践交流(一)、认识计数单位“十”

师:就在喜洋洋它们准备参加运动会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课件播放暖洋洋被灰太狼捉住关在大牢里,)发生了什么事?

师: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和喜洋洋一起去救沸洋洋,可是灰太狼在途中设了3个关卡,只有安全通过了这3个关卡才能救出沸洋洋。

第一关:数小棒——数出12根小棒

1、数出12根小棒

师:请小朋友们数出12根小棒,在硬纸板上排成一排。同桌互相检查一下。

(课件:灰太狼说这样数太麻烦了,你们得想出一个好办法摆小棒,让我一眼就看出是12根,才能通过第一关)

2、生动手摆小棒,师巡视

3、反馈:⑴2根2根数⑵3根3根数⑶4根4跟数⑷1捆带2根(5)6根6根数(6)10根带2根„„)

师:聪明的喜洋洋也想出了一个好办法(课件展示一捆带2根)师: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更好让别人一眼就看出

4、学生用一捆带2根的方法摆小棒

5、认识计数单位“十”

师:刚才我们是把几根小棒捆成一捆的。(10根)那我们就说一捆是几根(10根)也就是10个一。

师:一般满10根小棒就用橡皮筋扎成一捆,小朋友看到一捆就知道是10根.一捆就是1个十

师:所以说10个一是1个十。(板书:是)

6、“十”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件展示:1包铅笔有10枝,是1个十;一盒钢笔有10枝,也是1个十„„)[设计意图: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以熟悉的小棒作为教学内容,不仅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可以给学生独立探索的时空,为方法的多样化等奠定了基础。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中交流各种摆法,而在归纳方法,让学生在多样化的基础上适时进行了优化,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二)、认识11~20各数 第二关:说数字

1、说一说:这里是几根小棒?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师:灰太狼用刚才喜洋洋的方法摆了小棒,你要很快地说是几根,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课件逐个出示一捆加几根的方法摆的小棒图13、15 17)(强调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十几)

2、议一议:观察这些小棒图你们发现了什么?

第三关:摆一摆(摆一摆、说一说,理解“2个十是20”)

1、生用刚才的方法摆11根小棒(指出11的两个“1”的意义)

2、生用刚才的方法摆摆19根棒,同桌互查是否正确。

3、检查灰太狼摆的19根小棒是否摆正确(课件出示只摆了18根的摆法)

4、师:灰太狼这时又想到一个问题(课件:19根再摆一根是多少根?(20根)20根你会摆吗,试试看。(学生动手)师:你是怎么摆的?(生反馈,重点强调后一捆怎么来的)师:刚才我们先摆了19根小棒,又添上一根,就是20根,这样单根的小棒又凑成了10,我们就把这10根小棒捆成一捆。(边说边演示10根捆成一捆)师:现在有几捆小棒,2捆小棒就是几个十,2个10是几十 师:如果有3捆就是几个十,是几十?4捆呢?

师:小朋友们你们太历害,安全通过了三关(课件播放沸洋洋被救出了)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老师提供直观、形象的学习材料,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亲身体验。这里通过让学生摆一摆、数一数、说一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把操作、观察、语言表达紧密联系,从而突破难点,使学生很好地建立数的概念,知道数的组成,充分体现了数学学习的过程性和体验性。

课间游戏:

师:救出沸洋洋你们高兴吗?让我们一起来唱首歌祝贺一下(课件播放数鸭子的歌曲)边放师生边唱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数鸭子,猜猜看大约有几只?(16只)数一数,数的时候为不重复不遗漏每数完一个就给他做个记号,数满10就给它圈一个圈。

第二次猜有几只(12只)第三次猜(20只)【设计意图】这里设计数鸭子的游戏内容与教学目标、内容紧密联系,有利于促进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让他们在快乐的游戏氛围中学习。

(三)、11——20的数序

1、数序——尺子: 师:村长为了感谢大家的帮忙,给我们班的小朋友人准备了一把尺子,可是在运来的时候不小心磨蹭了,你们能把它填回去吗(课件出示尺子图)生动手填,反馈。

2、提问题

师:看到尺子,想到很多问题:13的后面是几?15和17中间的一个数是几?„„ 师:谁能像老师这样提问题,当小老师。生:(提问题)„„

师:这样吧,你们同桌互相提问题。(生生互动„„)【设计意图】:通过在尺子上找数、提问题等来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这样让小朋友接受起来比较容易,教师操作起来也比较简单。体现了数学来自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在提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快乐,也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四、总结全课,看收获园。

这节课学得开心吗?最开心的是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各数的认识说课稿 篇12

说教材

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

《11-20各数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1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学习比10更大的数,教材给出一幅教师带着学生过马路的生活情境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通过数一数、摆一摆、看一看、说一说等活动认识11-20各数,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的个数。

2、知道11-20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二)情感态度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的个数,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二、教法和学法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识结构中。为此,我在教学中采用情景教学、活动教学等。从学生的学来看,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和动脑思考。

三、教学过程

我把教学环节设计为:

1、以旧引新,引出课题;

2、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3、动手实践,探究新知;

4、系统练习,巩固提高;

5、总结评价,领悟体验。

第一环节:以旧引新,引出课题。

我创设师生做手势数数,复习旧知:从1数到10 ,再从10数到1。“我们已经认识了10以内的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比10 大一些的数。”从而引出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

第二环节: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新课一开始,我便展示出一幅教师带着学生过马路的生活情景图。我会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呀?一条一条的白线是什么标志呢?”

“过马路,我们一定要走人行道。这位老师一共带了几个小朋友过马路?大家在心里默默地数一数,过马路约有多少人?再看一看周围还有些什么的人?让我们接着10的后面继续数一直数到19人,再添上1人是多少人?接着数人行道共有多少个白色格子?同时通过这个活动向学生进行遵守交通规则和注意安全的教育。

3第三环节:动手实践学新知。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由此可见,儿童的思维是离不开实践活动的。因此,在以下的教学中,我着重让学生通过动手摆小棒、数小棒来感悟新的知识。

(一) 数的组成和读法

在数的组成和读法的教学中,摆小棒是主角。我会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小棒进行操作,让学生边操作边说数。首先,我让学生数出10根小棒然后捆成一捆,知道1捆就是1个十,10个一是1个十。再一根一根地添加小棒,每添一根小棒让学生说出一共是十几,并且说出这个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在学生理解数的组成的基础上教学数的读法。例如:11,因为有1个十和1个一,所以读作:“十一”。(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读作“十一”。)。如此类推,数到19时,我觉得19到20是教学上重要转接点,于是我提出了问题:再添1根是多少呢?大家认真地数一数、想一想。数到20时,再把10根单根小棒捆成一捆,使学生看到,2捆是2个十,就是20 。这突出把十作为一个计数单位,让学生不仅能在10的基础上一个一个地数到20,并且直观地了解11-20各数都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会读各数。

接着是“做一做”:

1、让学生从一数到二十。从七数到十三。

2、读一读,读出小朋友衣服上的数。

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在这里我设计了一个“11-20的手指游戏”作为练习。两个小朋友合作,一个小朋友举起十个手指,另外一个小朋友举起几个手指,合起来就是十几。

4设计这个手指游戏不仅使学生练习的形式多样化,更重要的是使用方便,对课后学生对知识点的巩固,特别是对后进生的辅导很有帮助。小棒不可能随身带,小手指可长在我们身上。我们可以在课间、饭后、午睡前都可以玩,学生在校在家都可以玩,而且他们不会觉得是负担,反而会乐在其中。

以上几个环节的设计让每个小朋友都动起手来,具体形象,很符合一年级学生好玩的性格特点。

(二)数的顺序和大小

首先,我会让学生把直尺上0-20的数读出来,这有助于学生理解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然后,向学生提问:

(1)11前面的一个数是( ),后面的一个数( )。

(2)19的相邻数是( )、( )。

(3)13和17比,谁大?比10大又比15小的数是那几个? 接着就是学生找出数学书的第8、12、17、20页,这是从实际应用中加深学生对序数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第四环节:系统练习,巩固提升。

在一节数学课中让学生动笔练习是很必要的,在这里我设计了几道既有针对性又有趣的题目让学生做。

1、“我会填”:数的顺序、大小练习。

2、“我会数”:数出动物的数量,并把10个圈起来。

3、“小画家”:按1-20顺序把点连起来,看是什么图样!

4、“猜一猜”:数的组成练习。

游戏始终是孩子的最爱,在接近课的尾声我再设计了一个叫“全 5能智多星”的游戏,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把这节课所学的内容综合地运用起来:制作

13、14、16、17、18、19的数字卡片,让学生出来举卡片,其他学生马上读出卡片上的数,说出它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最后让学生再把这些卡片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 第五环节:总结评价,领悟体验。

在课的最后,我让学生互相谈谈这节课中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学得怎样?有什么值得表扬或需要改进呢?这样做,对整节课的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新知识的吸收,提高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四、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板书突出教学的重、难点,为学生掌握知识和记忆打下坚实的基础。这节课我的板书设计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简洁明了,与课堂教学的小结相呼应。

附:板书设计:

11-20各数的认识

10个一是1个十

2个十是20

上一篇:写入党申请书通知下一篇:晚会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