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人类的老师的教学设计(精选12篇)
小学人类的老师的教学设计 篇1
人类的老师小学400字作文
原来苍蝇翅膀的`后面还有一对小翅膀叫楫翅,它既能像船桨和舵一样控制方向,又能控制平衡。科学家们在楫翅的启发下做了振动陀螺仪,把它安装在飞机上,大大提升了飞机的性能。
现在有许多房屋用得材料少,却很容易损坏,而用得多了,却又会增加了建造成本。正当人群在不停抱怨时,建筑师已经想到了办法。他们仔细地研究了蛋壳,发现不管怎么捏蛋壳都捏不破,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蛋壳能把它所受到的压力分散到各个部位,建筑师根据这种“薄壳结构”设计了轻便而坚固的建筑物。例如悉尼歌剧院,北京火车站,人民大会堂......
人类从苍蝇、鸡蛋等生物中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生物真是人类最好的老师。
小学人类的老师的教学设计 篇2
《人类的“老师”》是一篇有关仿生学的科普小短文。本课的设计旨在凸显科普文文体特点以及中年段阅读教学特点, 主要体现以下三点:
一是利用思维导图, 提取信息。科普小短文条理清晰, 逻辑鲜明, 运用思维导图, 能快速有效地帮助学生梳理文章脉络, 提取重要信息, 并实现连续性文本与非连续性文本之间的转换,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运用语言。
二是凸显段的学习, 领悟写法。本课教学重点聚焦第2自然段的学习, 利用思维导图, 梳理飞机发明的过程, 感受段落表达的顺序, 从而发现段落的写法, 领悟文章语言表达的奥秘, 并尝试用这样的方法进行语言实践。
三是重视自主学习, 让学于生。课中多次开展独立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和空间, 真正实现“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来梳理课文内容, 提取重要信息。
2.聚焦段的学习, 利用图文转换方式, 帮助学生理解语言, 并尝试实践运用。
3.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仿生学方面的知识, 激起探索自然的强烈愿望。
【教学过程】
一、利用“思维导图”, 梳理课文脉络
1.出示课题, 了解预学情况
师:同学们都预习过课文了, 课题中为什么要用双引号呢?你还读懂些什么?
2.出示“思维导图”, 梳理全文
师:文中向我们介绍了很多“老师”, 也介绍了很多发明创造。我们能否把这篇长长的课文浓缩到一张图中?请大家先默读课文, 再根据课文填写。
3.交流, 点评
(1) 学生上台分享填写的内容。 (教师随机指导两方面:一是读好文中出现的新词———“薄壳结构”;二是学生提取信息时, 要注意语言表述的准确性和概括性)
(2) 教师小结:我们把一篇课文读成一幅图, 课文内容就一目了然了, 像这样的图我们把它叫作“思维导图”。
二、利用“思维导图”, 解析发明过程
1.再读课文, 质疑追问
师:同学们, 人类的老师有这么多, 它们是怎么教人类的呢?在读课文的过程中, 你们有什么发现?请用“谁是人类的老师, 人类从它身上得到启示, 发明了什么”的句式来说一说。 (学生交流, 随机评价)
2.合作学习, 初悟写法
(1) 师:人类是怎么向这些生物学习的呢?让我们先把目光聚焦到第2自然段, 好好读一读, 想一想, 说一说。
(2) 小组合作, 完成新式飞机创造发明的思维导图。
师:从同学们的交流中, 我们能感受到新式飞机的创造发明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自古以来, 人们就想飞 (课件出示思维导图) , 到了1903年, 人们才从鸟的身上得到启示, 发明了飞机。那么人类在这个发明改良的过程中, 还经历了哪些阶段?请再次默读第2自然段, 找出关键词后, 再由四人小组讨论完成思维导图。
(3) 交流汇报, 小组展示。 (教师重点指导:台阶下方填写时间, 台阶上方填写从什么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什么)
(4) 利用思维导图, 师生合作梳理发明的过程。教师说含有时间的句子, 学生说创造过程。
(5) 教师小结:飞机的发明改良就是经历了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是呀, 人类的探究永无止境, 未来, 飞机的发明创造还会继续进行。
3.自主阅读, 深究写法
师:请同学们再次默读第2自然段, 你发现这一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吗?先写什么, 再写什么, 最后又写了什么?
教师小结:飞机的发明改良就是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问题的发生、科学家发现秘密并进行发明创造。 (板书:发生寅发现寅发明)
课文的第3、4自然段是否也写到这三方面?请大家读一读第3、4自然段。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发现课文这三段的写法大致相同, 但第4自然段没有写问题的发生, 随机指导学生补上发生的问题)
三、利用“思维导图”, 实践语言转换
1.介绍仿生学
师:像文中介绍的这样, 人类借鉴某些生物的特点改进工程技术的科学, 我们称它为“仿生学”。生活中仿生学的例子还有很多。
2.练习语言转换
课件呈现两个仿生学的例子, 请学生选择其中一例, 学着第2、3、4自然段的方式介绍它的创造发明过程, 同桌间说一说。
3.指名交流, 点评
师 (补充介绍) :鲁班从茅草身上得到启示, 发明了锯, 被誉为“中国第一个仿生学老师”。因为四边形的课桌不够灵便, 宁波的一位老师发明了六边形课桌, 使用起来就更灵便了。
4.追问课题
师:学到这儿, 让我们再次聚焦课题, 此时, 你对“人类的‘老师’”有没有什么新的理解呢?
教师小结:是呀, 人类的“老师”其实就是人类自己啊!因为人类善于观察, 善于发现生物身上的特点, 敢于尝试, 才有了这么多的发明创造。
四、拓展延伸, 推荐阅读
1.链接课外
师:人类利用生物进行发明创造的例子还有很多, 瞧——— (课件出示:松鼠的尾巴是人类发明降落伞灵感的来源、防毒面具是根据猪鼻子发明创造的……)
2.推荐阅读
师:同学们, 相信你们对仿生学一定还想了解得更多吧, 老师推荐大家阅读一本书, 叫《神奇的仿生学》, 由德国作家安提亚·赛安所写。同学们课后可以去读一读, 你今天课堂上的疑惑或许能在书中找到答案呢。
五、课后作业 (自选一或两项完成)
说一说:我要将课堂上了解到的仿生物品创造发明的过程说给他人听。
写一写:意犹未尽, 我想把课堂上的仿生例子像第2、3、4自然段一样写下来。
画一画:利用思维导图来概括课文内容、演示新式飞机创造发明的过程, 真有意思, 我想选一篇课文也自创一幅思维导图。
读一读:《神奇的仿生学》。
【教学反思】
教学课文时, 我们想要的总是太多———弱水三千, 不舍一瓢;想当然的总是太多———认为自己行, 学生就行。如此, 往往一节课中内容多, 任务重, 教师上得累, 学生学得累。怎么样把课上得简单一点呢?笔者依据文体特征和中年级阅读教学的特点, 借用思维导图, 一张图成就了“简单”。
一、“简单”一张图, 思辨在行进
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因此在教学中, 教师便要力创情境, 激发学生认知发生冲突, 设疑、解疑, 点燃思维火花。笔者在课中三用思维导图, 梳理文脉、探秘语段写法、进行言语实践, 将阅读与思维过程具体化、直观化, 然后在交流点评中继续碰撞, 充分挖掘学生的智力潜能, 提升学生的思考力。
二、“简单”一张图, 言语在实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 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人类的“老师”》是一篇科普说明文。科普说明文一旦入选语文教材, 就明确了它的定位———必须成为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有效载体。因此说明文教学理应具有语文课共有的特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提高。本节课, 笔者借填写思维导图之机, 其一之实践指向语言, 引导学生在比较鉴赏中感受语言的准确性和信息提取的概括性, 如科学家根据鲸发明的是“流线体”轮船, 而不是轮船, “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站以及其他很多建筑物”可以概括为“薄壳结构”的建筑物。其二之实践指向表达, 引导学生发现第2、3、4自然段特殊的表达方式, 均含有“问题发生、秘密发现、创造发明”三个内容, 随即提供其他仿生学例子的思维导图, 实现在仿写迁移中学习其独特表达的目的。
三、“简单”一张图, 方式在改变
中段学生阅读科普性文章, 往往会停留在关注科学知识的层面。如何引导学生透过文字去探读文章的表达、文字的运用, 本堂课以思维导图为任务驱动, 促发学生自主默读课文, 与文本对话;促发学生之间交流磨合, 与同伴对话;促发小组之间质疑碰撞, 组际对话。如在第二板块交流思维导图时, 提炼“过了好久”这个时间对应的是什么, 一小组提炼的关键词是“防止此类事故的发生”, 另一小组提炼的是“蜻蜓翅膀末端有厚斑, 防止颤抖”, 显然, 第二小组的提炼更为精准, 怎样让学生发现?研读思维导图、比较思维导图, 学生畅所欲言, 成了课堂的主人。
小学人类的老师的教学设计 篇3
【教材简解】
《人类的“老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的教学主题是培养创造力,课文重点介绍人类在飞机、轮船、建筑设计等方面向生物学习的例子,结构完整,中心明确,层次清晰。
【设计理念】
凸显“学科本质”,遵循教学规律,运用文本语言、文本结构、探索精神等教学资源,充分发挥课程内容的育人价值;彰显“儿童天性”,唤醒主体意识,鼓励个性表达,“听说读写思”既是目标和结果,也是过程和方法;彰显“成长意识”,确立多元目标,发展思维品质,用好文本这个“例子”,激发学生探索的愿望,链接科学与生活。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读准“薄”“壳”两个字的读音,理解本课重点词语。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学习概括的方法,概括出三、四、五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4. 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的事例,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流程】
一、 由“老师”谈话导入
1. 板书课题
师:我们来读一篇科学小品文,齐读课题。
2. 谈话导入
师:课前读过这篇课文吗?通过预习,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生:这里的“老师”是指种种生物,鸟儿、蜻蜓、鲸、贝壳、袋鼠等。
师:那这里的引号你读懂了吗?
生:引号表示“老师”一词有特殊含义。
【设计意图:找准教学的起点,合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识,激发学习的兴趣,为下面的阅读做好铺垫。】
(评析:零起点教学,对于相当一部分孩子来说,是在浪费生命。吉老师通过布置学生预习,清楚、准确地了解学生学习的难点,在真实的起点上展开教学,破除零起点,让教学发生在最恰当的地方,这才是生本意识的真正体现。)
二、 抓“词句”初读课文
1. 师:课文中还有另外两个词,也用了引号,捧起课本,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
出示:“流线体”“薄壳结构”
师:这里的引号用法跟刚才的相同吗?
生:用法不同。流线体、薄壳结构都是科学术语,用引号表示突出强调。
2. 师:课题读懂了,词语会读吗?
出示生词:惨祸教训某些机毁人亡流线体
坦克均匀省料轻而易举薄壳结构
师:“薄、壳”这两字读音是这样规定的:
báo多用于口语;bó多用于书面语
ké用于口语;qiào用于“地壳”“金蝉脱壳”等
看一看,会读吗?试读。
3. 师:字音读准了,课文读得怎么样呢?
师:同桌两人分自然段读课文,一人读一个自然段,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得好的就在他的课题旁边画个五角星作为鼓励。
学生依据读书要求朗读课文。
师:先读好的同学用端正的坐姿和微笑悄悄告诉老师。得到五角星的同学把小手举高,让我们大家看看。这么多的同学都得到了鼓励,看来,孩子们的学习能力很强,了不起!
师:那么,(没得到五角星的孩子)你怎么没得到呀?
生:读得不熟练。
师:长句子不太好读,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4. 师:能读通顺吗?
① 出示:科学家们仔细研究了鲸,发现它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体”,而“流线体”放在水中受到的阻力是最小的。
师:读书要像说话一样自然。这里有个二类生字(凸显鲸),怎么记?
生:是个形声字,左形右声,左边的鱼表示鲸虽然是哺乳动物,可以像鱼类一样在水中生活。
师:瞧,它来了!像鲸这样前圆后尖、非常光滑的外形就叫“流线体”(画笔凸显)。
② 出示:30年以后,由于飞机速度的不断提高,经常发生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现象,造成机毁人亡的惨祸。
读一读,指名读。
师:祸,认识吗?
生:示字旁,与古人祭祀占卜有关。祸本义是指人为地降下死难,损害、危害。
师:犯错误引起的灾难,叫祸事;引起灾难的人,叫祸水(祸根、祸首);有了作恶的念头,叫有了祸心。
师:汉字有趣吧,我们一起写好这个字,注意:横折钩内收,人字捺变点。
学生默写一遍。
师:课文中,机毁人亡的惨祸怎么造成的?
生:问题出在机翼处。(画出句子,标出停顿)
师:大家对这句话有了自己的感受,来读出自己的感受,用心读。
【设计意图: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经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多种识字方法,有能力在初读课文时自主识字。出示生词认读,旨在检查纠正误读情况,体现教师指导的意义。凭借字典确定读音,联系语境理解词语是常用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这些学习的策略,可以有效地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提升语文素养。这整个指导的过程完全依据学生朗读的具体情况而定,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点评:学习生字新词,落实识字任务,完成生字教学是第一课时的重点,我们语文教师要舍得拿出一定的时间,把识字教学抓细抓实。吉老师在第一课时教学时,识字教学抓得非常到位。特别注重生字的读音和书写,她能根据不同的生字新词进行有重点、有取舍的巧妙教学,而不是面面俱到,让学生在轻松、活泼、有趣的氛围中识字学词,感受语言,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把识字教学落到实处,出色地完成了识字教学的任务。)
三、 学“表达”感知内容
1. 师:课文里介绍到的“老师”们来了,它们听说自己成了人类的“老师”,好高兴哦!可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问题,你知道是什么吗?
生:为什么被称为人类的“老师”?
师:那我们来帮帮它们吧!根据要求,默读课文,时间3分钟。出示:
选一选:选择一个生物朋友。
读一读:找到相应的自然段,不出声默读。
想一想:为什么称它是人类的“老师”。
说一说:用下列句式说一说:人类从得到启示,发明了(创造出、改进了)。
师:我们可以借助课文的句式,讲清楚事物之间的联系。(出示“说一说”句式)
生:人类从鱼儿在水中自由升降的现象得到启示,发明了潜水艇。
生:人类从鸟儿飞行的原理中得到启示,发明了飞机。
生:人类从鲸的形体得到启示,改进了船体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生:人类从打蛋壳的“薄壳结构”得到启示,创造出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
……
2. 师:第三自然段还有几位老师谁来介绍?
生:人类从鸟类飞行的原理中得到启示,发明了飞机。
生:人类从蜻蜓翅膀的厚斑点中得到启示,改进了飞机。
生:人类从苍蝇、蚊子、蜜蜂的飞行特点中得到启示,造出了新式飞机。
师:把这几个意思合成一句话。可以请关联词来帮忙。
生:人类不仅从鸟儿飞行的原理中得到启示,发明了飞机,还从苍蝇、蚊子、蜜蜂等动物的飞行特点中得到启示,改进了飞机。
3. 师:孩子们,你们介绍得很清楚,太专业了,我们的生物朋友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视频作为感谢呢!
师:看完视频,你有什么启发呀?想说些什么吗?
生:我想弄清楚人类是怎么研究章鱼发明吸盘的。
师:看来你对仿生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关注了事物之间的联系。
生:大自然很神奇,给了人类很多的启发。
师: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大自然拥有无穷的奥秘,只要同学们善于观察,善于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一定会有更多更好的发明创造。
【设计意图:从逻辑上讲,本课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老师”是谁;二是以何为师。第一个问题简单,学生一读课文便知,第二个问题有难度,在深入阅读文本时才逐渐被感知。
环节的设计紧凑、巧妙,凭借课文的句式练习表达,降低了难度,便于激发兴趣。学生兴趣盎然地帮助生物朋友们解答疑惑,学习变得主动自觉。在学生快意表达内心体验和个性理解时,既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又内化了概括、归纳课文内容的方法。观看视频是作为奖励引入的,时机安排妥当,进一步拓展了仿生学的知识,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4. 师:课文内容丰富有趣,我们以常见的鸡蛋为例,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呢?
师:指名朗读第五自然段,想想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
根据回答,标注:发现、探究、创造
师:你看课文介绍得多有条理呀!我们平时写文章、做事情也要这样有序地安排。(板书:有序)
师:同样是介绍人类的老师,第5自然段和第6自然段有什么区别呢?
生:第五自然段介绍得很详细,第六自然段介绍得很省略。
师:你非常关注表达,用最本真的话语说出了语言表达的秘密。(板书:详略)
【设计意图:学习表达,不仅要关注语用实践,还要学习表达的知识,有序地表达、详略有致地表达就是语文知识、语文本体、语文课程,不容忽视。】
(点评: 教学中,吉老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回溯到文本的语言文字中去,在读中感悟,边读边思考,读和理解自然融合,形成一种无缝的衔接,进入了行云流水式的“无痕”境界。)
四、 学“写字”总结全课
1. 过渡:蛋壳的秘密在于它的拱形曲面结构能够均匀受力,(出示示意图,理解“均匀”)人们从中得到启发,造出很多的建筑。
2. (出示卡片:均、匀)注意观察:匀到均里发生了什么变化?
师:写好这个词,要注意字的变形规律。匀字宽宽占满格,靠近伙伴形变窄,短小偏上末笔提,团结友爱情义长。
师板书,生仿写,评价。(写得正确一颗星,笔画规范一颗星,纸面整洁一颗星)
【设计意图:写字教学与第一课时联系紧密,贵在扎扎实实,一课一得。“均、匀”都是生字,且是个常用词语,指导学生发现规律、总结写法是必要的。】
(点评: 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我怎样备课》中提到:“第一课时,我们要考虑练习什么的问题?要求学生写的字和词语,我一定先写一写,每个要求写的字应注意什么,特别是每一笔在哪儿起笔,在哪儿收笔,一定把握准,否则就写不规范。”
当前,小学语文课提倡低耗高效。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上精讲精练,尽量压缩教师讲的时间,节约出时间带领学生练习。吉老师在她的第一课时指导书写的教学中,很好地做到了这点。)
3. 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读书写字,结识了许多生物“老师”,孩子们学习主动,学有所获。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人类的“老师”,细读课文,发现更多的奥秘,学习科学小品文语言的精准。
【总评】
在习惯的思维中,第一课时没什么意思,无非是学字词,读课文,理文脉,教一点文本,不像第二课时,可以重组文本,品悟文本,容易出彩。然而实践证明,第一课时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接受熏陶的第一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整体感知课文的关键点,是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提高语文素养的起始点。吉利老师执教《人类的“老师”》第一课,我感受到了吉老师本人深厚的语文素养和大语文精神。第一课时必须要抓好字词教学,强化初读效果,在引导学生读准、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感知课文,为精读感悟做好充分的准备。为了让这些内容落到实处,第一课时必须要扎扎实实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 谈话导入,质疑激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第一课时学生刚刚接触新课文,能否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吸引学生用心去学习,非常重要。为此,新课的开始,教师要努力创建情境,根据文本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导入新课,或故事简述,或激情叙说,或资料巧现,让学生在教师激情的话语中,在生动的画面中,在动人的音乐中,在恰当的材料中走进文本,拉开课文学习的序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课文的兴趣。吉利老师在执教本课时,首先由检查预习情况入手,接着让学生读课题,产生疑问:人类的“老师”到底是谁?课文里主要写了什么?带着这些问题,同学们翻开课文进行初读。经吉老师这么引导,学生产生了一种强烈的阅读欲望,为学习新课文埋下了铺垫,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何乐而不为呢?
二、 识字学词,落到实处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识字、写字、阅读、作文能力的培养,并指出要十分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依据学生实际情况,有目的地进行字词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习生字新词,落实识字任务,完成生字教学是第一课时的重点,我们语文教师要舍得拿出一定的时间,把识字教学抓细抓实。吉老师在本课教学时,识字教学抓得非常到位,注重“薄”“壳”两个字的读音指导,关注了学生对于“流线型”等一些词语的理解。她能根据不同的生字新词进行有重点、有取舍的巧妙教学,而不是面面俱到。最后让学生在文中找出与之相应的句子读一读,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这节课她让学生在轻松、活泼、有趣的氛围中识字学词,感受语言,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把识字教学落到实处,出色地完成了识字教学的任务。
三、 解题生疑,唤起期待
文章的标题就像眼睛一样。出色的题目,准确鲜明,引人入胜,提示文章内容,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引导学生阅读,首先要学会读题目。文章题目就是学生展开阅读学习的突破口。吉老师在教学这课时,注意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品读好课题,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更能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再由课题质疑,人类“老师”到底是指什么呢?课题中为什么加双引号?为什么称他们为“老师”?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读,学生会比较有兴趣地在课文中找到答案。
四、 充分朗读,走进文本
吉利老师进行第一课时教学时,也是这样做的。课始,她拿出充足的时间给学生自由读课文,保证每个学生最少读3遍,然后,逐节检查学生的读书效果,指导学生读通、读顺每一句、每一段。朗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引读,可以范读,可以指名读,可以默读。在这个过程中,吉利老师注意细节的处理,如:① 每一次朗读都应给孩子确定一个明确的读的目标;② 注意让孩子读好重要的标点符号;③ 在孩子需要抒情时组织有效的朗读。在进行精读感悟时,吉老师抓住课文的重点,找到能统领课文的关键问题,让学生去感悟,为下一课时的教学做好铺垫工作。教学本课时,课文重点就是要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感受生物给人类带来的启发和帮助。文中多次提到了“老师”,吉利老师让学生先默读,读后让学生自己介绍,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五、 关注文体,重视表达
这篇文章是一篇说明文,无论是语言特色,还是表达方式,都有独特性。吉老师在教学中关注到了文体特征,不仅让学生了解到文章写了什么,还让学生了解了文章是怎样写的,从读懂一篇文章到读懂一类文章。说明文与其他文体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它语言的典范性,其语言的范式正是我们需要关注的。吉老师通过“人类从得到启示,发明了(创造出、改进了)。”这一语言范式的训练,学以致用,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将这些具有规律性的范式的文本语言传递给学生,让这些语言成为学生今后学习和生活中的一种语言自觉、语言感觉,充分体现了当下语文教学注重语言文字运用的要求。
六、 自编儿歌,指导书写
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教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托尔斯泰曾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写字教学也是如此。因此我们语文老师要利用各种活动,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吉老师通过自编儿歌,指导学生发现规律,总结写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三星”评价,激发学生对习字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由“老师要我写好字”向“我要把字写好”转变。这样,学生对习字在思想上有了重视,也就有了持之以恒把字写好的决心与动力。
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 篇4
这是一篇科普作品,是介绍有关仿生学方面内容的,知识性和趣味性都很强,文章结构简明,通俗易懂,便于学生自读自悟。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预习的能力,所以,自主预习时,我让学生多渠道搜集相关的文字或图片资料,以便小组交流。
在教学中,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探讨与研究之中,亲身体验到了自主学习的快感和学习语文的乐趣,激发了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如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我是这样处理的:
学生默读,边读边思考,把文中介绍的老师圈起来,把人类从老师身上学到什么或者解决了什么难题用横线画下来。
(1)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你能选用下面两个句式中的一句把这一段的主要内容说清楚吗?
(2)小黑板出示:科学家从____得到启示,发明了____。人们模仿____造出了____。
(3)人类为什么要想发明飞机?人类是怎样发明飞机的?
(4)出示:人类自古就想像鸟儿一样飞上蓝天。科学家认真研究了鸟类飞行的原理,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指名读句子)
(5)是啊,人类有了梦想,就积极地向自然学习,寻求解决的方法,最后终于发明了飞机。为科技进步作出的贡献。可见鸟儿就是——(读题)(6)30年以后,人类在飞机上遇到了什么难题,又是怎么向动物学习寻求解决的方法的呢?(学生交流)
(7)出示图片:教师解释,原来,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块比周围略重一些的厚斑点,这就是防止翅膀颤抖的关键所在。所以,人类从蜻蜓身上找到了防止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方法,避免了机毁人亡的惨祸,可见蜻蜓是(指课题)——人类的“老师”。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说:要是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
(8)出示句子:要是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9)指导朗读,读出惋惜、感叹的语气。
(10)现在,飞机设计师吸取了这一教训,又注意研究了苍蝇、蚊子、蜜蜂等的飞行特点,又为科技进步作出了哪些贡献?(学生交流)所以说苍蝇、蚊子等昆虫是人类的——‘老师’。
小组交流中谈到:“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给我们什么启发?除了文中列举的那些事例外,人类还向哪些生物学习过时?课堂气氛空前高涨,尤其是汇报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孩子们畅所欲言。
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 篇5
1、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每段课文的主要内容。
3、尝试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4、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尝试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人类是世界上最聪明的高等动物,是谁会有如此高的本领,让我们人类尊称它为老师呢?.板书“老师”二字,学生齐读,谈谈心目中的老师是什么样的?
2、补充板书完整课题,读题激疑:课题中的“老师”为什么要加上引号?人类的“老师”究竟是谁?为什么称它们是人类的“老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带着问题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学生自读课文。
2)逐段抽读课文,相机正音。
3)交流反馈:书中提到的人类的“老师”有哪些?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品读课文
1.学习第1自然段,探究“鸟儿”的秘密。
(1)默读第1自然段
(2)引导交流: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你能选用下面的句式把这一段的主要内容说清楚吗?
出示:
科学家从 得到启示,发明了 。
人们模仿 造出了 。
(3)人类为什么要想发明飞机?人类是怎样发明飞机的?用直线在文中画出有关句子。
(4)30年以后,人类在飞机上遇到了什么难题,又是怎么向动物学习寻求解决的方法的呢?用弯线在文中画出有关句子。
(5)指名读句子。给“剧烈”换个词语,说说“机毁人亡”的意思。
(6)(出示蜻蜓的图片)师点拨进行对比,解决了机翼因抖动而破碎的现象。
(7)现在,飞机设计师吸取了这一教训,又注意研究了苍蝇、蚊子、蜜蜂等的飞行特点,又为科技进步作出了哪些贡献呢?(学生回答,指名读句)所以说苍蝇、蚊子等昆虫是人类的老师。
2.学习第2自然段,探究“鲸”的秘密。
(1)指名读课文
(2)出示鲸的形体图片(师适时点拨:具有这种形状的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所受到的阻力最小,所以汽车、火车、飞机机身、潜水艇等外形常做成流线型。)
(3)齐读这一段,引导学生用“人类 模仿,改进 ,提高了 。”的句式概括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3、总结
《人类的老师》教学反思 篇6
彭加贝
课题中的“老师”是有双引号的,这个引号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读完课文,他们就能够明白。但我个人认为,这只是对这篇文章“老师”的理解,我们最好别忘记“老师”的本意,因为本意也是重要的。“老师”的职能就是教育启发学生努力学习,人类的“老师”给予我们的同样是启发,但这种启发不是告诉,而是人类在遇到问题之后主动进行的进一步研究,这位“老师”把好东西早就放在那里,但因为人们没有重视它,所以发现不到,当遇到困难后,才想起来,这是教训给予人的再创造。这一点就提醒人们,如果没有善于发现的双眼,许多在眼前的好老师都会被忽视。当然这也是人类一步步走向科学、文明的必走的路。我们这样认识,就可以在教学之中引导学生理解这一切。所以“老师”一词应该让学生明白。
因为本文是一篇科技小品文,所以应培养孩子的观察、发现、探索的精神。
解读文本,我主要采用了合作完成根据本文内容设计的表格,然后班级汇报交流,深入认识、走近这些人类的好朋友们。课堂上,学生对这些老师们的伟大贡献无不称赞。
小学人类的老师的教学设计 篇7
关键词:戏曲教育,艺术创新,德艺双馨
虽说艺无止境, 但艺术家都在追求艺术的最高境界。近日,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江苏省京剧院黄孝慈老师带队来盐城高校演出, 特意在盐城高等师范学校开办了一场艺术讲座。
聆听孝慈老师的讲座, 我受益匪浅, 心灵得到了净化, 她提出艺术家的人生至境就是“造福人类, 完善自己”, 如醍醐灌顶, 一下子给了我多年一直求思未得的答案。
“造福人类, 完善自己”是马克思的名言。也就是说, 当我们在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幸福美满做奉献的同时, 我们也在使自己的个性得到丰富和完善, 成为一个真正意义的现代人, 一个具有高尚的道德品格、良好的心理素质、开阔的人文视野、立体化知识结构和健康体魄的大写的人。
江苏京剧院名誉院长、二度梅获得者、京剧表演艺术家黄孝慈老师在京剧界有一雅号“黄大胆”。在《红菱艳》一剧中, 她突破旦角程式, 将影视手法大胆引入京剧舞台, 1989年底将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揽入怀中;时隔10年, 又“撕碎了自己”, 出演虎妞, 首次将京剧传统身段和现代歌舞动作融合, 《骆驼祥子》让她再摘梅花奖!她为我们讲述自己的艺术人生, 细腻生动的演讲, 坎坷沧桑的人生, 韵味十足的范唱, 使我们如痴如醉。
我由此懂得了艺术最高审美境界是韵味, 以至于如孔子听韶乐而入迷, 三月不知肉味。在有些演艺人员沉迷于麻将、金钱和实用主义的情形下, 这些艺术家们仍坚持个人操守, 坚持演出, 不断探索, 执著追求, 她们的梦想是能尽快排演一出出新戏, 将多年的艺术积累、感悟付诸实践, 以至不在艺术生涯中留下遗憾。
演员要想“造福人类”, 首先必须“完善自己”, 德艺双馨。
都说“演员是吃青春饭的”, 这是大众消费文化的一种说法, 但对于民族艺术的严肃艺术, 我们崇尚的是她所塑造的舞台形象, 及其高超的人物刻画能力和演唱技巧。黄老师对待艺术创作是如此的严谨和勤奋。她说:“我接到剧本之后, 不是先看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而是通过读剧本, 努力研究探索剧本的主题思想, 深刻了解作家的意图、剧本演出的现实意义。只有当准确、深刻地理解了剧本, 才可能真正地理解你所扮演的角色。你对剧本理解得越深刻, 那么你创造的角色也越有深度, 才能准确体现人物在全剧中所担负的任务。”黄孝慈老师梅开二度, 当之无愧, 她对艺术那种近乎痴狂的追求, 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讲座是短暂的, 受益却是永恒的, 她使我感悟出人生的真谛:艺术工作者的人生, 应该有创新精神。年年春草绿, 年年草不同。创新之乐源于突破之苦, 黄老师感慨“一个小动作也会让人彻夜难眠”。我们要做“代表先进文化方向”的创新型人才, 爱岗敬业是创新型人才应具备的首要条件, 黄孝慈老师说:艺术是人类精神宝库中最灿烂的部分, 精神情操、滋润人们心灵的和煦春风与甘露。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中, 当物质化的潮流迅猛地占领着人的生活空间, 使人的精神空间越来越受到挤压时, 优美、高尚的艺术养分更会成为人们迫切的渴求。同时, 演员还应有开拓进取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勇于拼搏的英气、甘愿奉献的“傻”气、自强不息的骨气。
可以说, 戏曲是民族艺术中最复杂、最生僻、最难讨好的品种, 但它实际上是高度综合化和艺术化的人文精品, 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而在现代浮躁的社会环境下, 却有多少戏曲艺术工作者在为它甘守清贫, 艰辛拼搏, 使它正散发着如成熟女性般的特有魅力, 为越来越多“断代”的观众所接受和热爱。而这, 需要我们广大的戏曲工作者甘于清贫, 执著坚守, 这也是在“造福人类”, 自然也是在“完善自己”。
小学人类的老师的教学设计 篇8
关键词:聚落;聚居地;环境
G633.55
一、 情景导入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假如假期的时候,你跟爸爸妈妈一起去襄阳玩儿,别人问你,你是从哪里来的呢?我们怎么回答?
生:武汉。
我们说,武汉是我们湖北省的?
生:省会城市。
那与城市对应的是什么?
生:乡村。
对,那城市和乡村还有另一个共同的称呼——
生:聚落。
二、 聚落分类
好,那我们大家来欣赏下边两组图片,结合我们平常的生活体验,思考: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在景观上有什么差别?你平常所看到的武汉与周边的乡村有什么差别?
生:乡村建筑低而少,道路少而窄,商场、医院、学校较少,有农田、果园、鱼塘;城市,建筑高而多,道路多而宽,商场、医院、学校较多,基本没有农田、果园、鱼塘……
大家想想,为什么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会有这么大差异呢?
生:生产方式不同
生产方式怎样导致了聚落的景观差异呢?
农村的人们以种田为生,所以有大片农田;渔村的人们以打渔为生,所以有很多渔船和广大的水域;牧场的人们放牧为生,所以有大片草场和成群的牛羊;林场的人们伐木为生,所以有很多树木,乡村的人们主要从事的是三大产业中的农业。而城市的人们呢,一般从事的是服务业和商业,像商场、酒店、饭馆等等。
过渡:好!了解了这些之后,那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件只有英雄才能成功的大事!
三、聚落与环境
1.创设情境——寻理想家园
我们看这里,这个人叫迪勒,他是一个落魄的酋长。他的部落原先生活的地方被一个神秘、野蛮、又非常强大的种族侵占了,没办法,迪勒只能带着他的族人寻找新的栖息地以便休养生息,将来夺回土地!
可是呢,迪勒有一个大难题,他不知道选择怎样的环境来定居,他无奈地向我们大家发出了求救信息。那我们来帮帮他吧!
讨论:大家想一下,一个地方要能够让人可以安定地在此长期居住,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呢?
生:水源、土壤、交通、自然资源、地形等因素
活动:嗯!非常厉害!但是呢,我希望大家起来回答问题的时候啊,不要只盯着书本啊,要看着我回答,因为你是在回答我的问题,一定要看着我,大声地把自己的答案说出来,让全班同学都听到,好不好?
好,我们找出了这些需要考虑的环境条件,接下来我们看一下迪勒寻找理想家园的历程吧。他带着他的族人经历了重重困难、爬山涉水,经历了千难万险,途中到过很懂地方,他不知道选择哪种环境条件好,我们帮帮他吧!
生:水源条件应该是要充足的,因为人们必须得喝水;土壤要肥沃,因为要靠它产出粮食来;地形要平坦,因为一般地形平坦的地方交通条件都比较好,有利于人们进行商业活动;资源要丰富,最好有其他地方没有的资源,这样可以在致富。
除了这些之外,我们看哪种气候条件更适合人类生存呢?结合我们之前学习的气候与人类关系的知识。
生:全年温和湿润;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还有全年高温多雨。
嗯,很好!大家回答的前两个都是适合人类居住的气候条件。那全年高温多雨气候适合人类居住吗?全年高温多雨是热带雨林气候,它主要分布在南美亚马孙平原那里。大家回想下,之前学习的世界人口分布的知识,亚马孙平原那里人口分布是还是稀疏?
生:稀疏。
对,这也反映出,全年高温多雨不适合人类居住的。除此之外呢,高温多雨会滋生蚊虫病菌,不适合人类居住。所以,要想适合人类居住,这个地方的气候条件应该怎样呢?
生:气候适宜。
知识点——聚落形成与发展和环境的关系
小结:好!那我们来总结下,对聚落形成与发展有利的环境条件是什么?
水源——充足; 土壤——肥沃; 交通——便利;
地形——平坦; 自然资源——丰富; 气候——适宜
提问:我们说聚落一般分布在水源比较充足的地方,我们看这个题。
知识点——聚落分布与环境的关系
聚落分布比较密集的地方,一般在( )。
A.长江中下游平原;B.高山地区;C.河口、沿海地区;D.荒漠地区。
提问:我们得到的结论是,聚落一般分布在地形较平坦的地区。那地形不平坦的地方,聚落的形态是怎样的?地形平坦的地方,聚落形态又是怎样的?
知识点——聚落形态与环境的关系
展示:武汉市城区轮廓图,山地聚落分布图。
从这两幅图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啊?大家对照课本82页,找到我们来的这个结论,画下来。我找位同学给大家读一下,其他同学认真听,看这位同学找的跟你的是不是一样的,然后把这句话标记出来。
(生朗读课本中相关知识。)
2.寻到理想家园
好,掌握了这些,我们接着看迪勒寻找理想家园的旅程。
情境:经历了千难万险,他们终于来到一个水草肥美的
地方,但是迪勒不确定具体选择哪一个地点定居好。
生:应该选择乙地,它符合适宜人类居住的各个环境条件。
接下来,迪勒和他的族人就在这个地方定居下来,休养生息,忙得不亦乐乎。那我们不打扰他们了,继续我们的学习求知之旅吧。
3.知识迁移——学以致用
讨论:除了我们刚才考虑的这些之外,还有其他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嗎?
活动:武汉的环境是否有利于聚落(武汉本身)的形成和发展呢?
生:武汉的水源——长江沿岸,土壤——黄棕壤,交通——九省通衢,地形——长江中下游平原;资源——武钢,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活动:武汉的这种气候特征决定了武汉的民居有什么特点呢?结合我们之前讲的“气候与人类的关系”的内容,来回答。
生:房屋高大,窗户多而大。
这种建筑特点与环境有什么关系呢?
生:潮湿。
知识点——聚落的建筑形态(民居)与环境的关系
活动:那西亚热带沙漠地区的房屋与环境有什么关系呢? 东南亚热带地区的民居与环境又是怎样的关系呢?
生:西亚地区降水稀少,气温较高,厚墙可以隔热,小窗可以减少从 沙漠吹进来的热风;东南亚气温较高,降水较多,两层的木楼或竹楼,可以通风透气,避免潮湿。
过渡:非常好!你还知道哪些有特色的民居?它们都有什么特色?
4.聚落的保护
生:我知道福建有土楼,这样的建筑是为了避免土匪和外族侵入。云南有吊脚楼,一楼养牲畜,二楼才住人,可以避免潮气,又凉快。
很好!非常详细生动的描述,那我们来一起欣赏和了解一下我国以及世界上非常出名的民居。
总结:正是人类顺应自然规律,因地制宜,才有了这么多非常有特色的建筑,也只有这样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孙学彦.人类的居住地——聚落(二)[N]. 山西科技报. 2003-04-02 (C01)
7、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说说第二、三、四、五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并能从课外寻找有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的有关事例,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说说二~五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激发主动探索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之情;指导学生介绍课外搜集的资料。
教学难点:弄懂三个主要的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爱好。
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搜集查找有关仿生现象的事例。预习题纲
1、初读课文,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流线体、剧烈,教训、关键、轻而易举”等词语的意思。
2、自由读课文3遍,想想课文叙述了哪些事,并简要的概括出来。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动画展示:一艘潜艇在大海忽上忽下浮动。问:人类怎么会想到能让潜艇在水中上下浮动的?
2、揭题:人类从鱼儿身上得到启示,可以说鱼儿人类的“老师”。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人类的“老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放声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读顺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解决生字新词。
3、检查自学效果。
⑴出示生字卡片,读一读,从音、形、意等方面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老师重点点拨提醒:“省”翘舌音;“鲸、亡”后鼻音;“某”的韵母是“ou”不是“o”; “毁”的左边部分中间的横没有连在一起;“祸”的右边中是一个“人”字。字形方面,可引导学生以熟字带新字的方法记住字形,如“蝙、蝠、祸、键、鯨”可与“编、富、锅、健、凉”进行比较。)⑵指名读,齐读。
⑶出示几个长句子,能否读得通顺?
▲30年以后,由于飞机速度的不断提高,经常发生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现象,造成机毁人亡的惨祸。(给“剧烈”换个词语,说说“机毁人亡”的意思)▲从前,在大海中航行的轮船,虽然头是尖尖的,但总是开不快。而有圆圆的大头的鲸,却常常轻而易举地超过海轮。(理解“轻而易举“)▲薄薄的鸡蛋壳之所以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倒装的因果句式,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⑷检查读书效果:谁来展示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他读得是否达到正确流利的要求;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课文读到这里,大家一定知道人类的老师是谁了吧?
2、课文是怎样层层阐述的呢?能不能给课文分分段。
3、学生自由分段后指名交流,教师小结。第一段(1自然段):很多生物是人类的老师。第二段(2~5自然段)分别举了飞机设计 轮船设计 建筑设计 汽车设计 坦克设计例子说明生物是人类的好“老师”。第三段(6自然段):总述自然界中的生物是人类的好“老师”。
四、作业
1、抄写课文中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
2、揭题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生读:
7、人类的“老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课文内容已经有所了解。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这篇课文中所说的人类的“老师”指的是谁呢?
(指名回答)
二、,自主合作,精读感悟
1、大家的回答都不够完整,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回答好这个问题吗?打开书本从课文中找一找,看谁先找到?
(1)学生快速读课文后指名回答。(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板书:种种生物
(2)出示第七自然段,指名读。(3)这句话还告诉了我们什么?
指名交流。(从“种种生物”知道了自然界中人类的“老师”很多)你能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自然界中人类的“老师”很多吗?指名读,齐读。
是啊,自然界中的很多生物都是人类的“老师”,你能从课文的哪一自然段感受到这一点?(4)(第一、二自然段)出示:(何止„„一种)鼓励。那么我们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好?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从这句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鱼儿是人类的“老师”)鼓励。
2、为什么鱼儿是人类的“老师”呢?哪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第一自然段)请大家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用笔在书上划出原因。
(1)学生自由读、划。
(2)指名交流。(用“因为„„所以”的句式)(3)齐读第一自然段。
3、课文还介绍了哪些人类的“老师”?请同学们快速读读第三——五自然段,找一找并用笔划出来。
(1)学生快速读、划。
(2)指名交流。(鸟儿、蜻蜓、苍蝇、蚊子、蜜蜂、鲸、鸡蛋、袋鼠、贝壳)
(3)再读三——五自然段,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小节细读,并想想这些“老师”教了人类什么?向“老师”学习的收获是什么?(出示要求)同桌交流。
相机出示段落,教师适时引导:
A研究鸟类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飞机;研究蜻蜓的翅膀,解决了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现象;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的飞行特点,造出了许多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
小结:飞机从发明、改进、创优,几乎都是从自然界中相关生物的相应特点得到启示的。看来这些小小飞行家确实都是人类的“老师”。
B鲸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体”,放在水中阻力是最小的,工程师模仿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人们为什么会去研究鲸的呢?(发现头是尖尖的轮船速度比不过头是圆圆的大头鲸)发现了问题并善于思考研究,这样才能有收获。
C发现鸡蛋捏不碎,研究后发现是因为它那薄薄的外壳能把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建筑师就根据这种“薄壳结构”设计出轻便省料而又坚固的建筑物。
你还知道哪些建筑物采用了“薄壳结构”?指名说。
3(4)了解了这几段的内容,下面老师要求大家用 “我读了第自然段,知道了
是人类的‘老师’,人们通过„„”为开头进行介绍,先四人小组练习。
指名介绍,师鼓励评价。
4、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只有这些吗?你是从文中哪里看出来的?“……”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不是。说明人类的“老师”很多)
5、除了书上介绍的之外,你还知道哪些人类以生物为“老师”的事例?课前让大家搜集了有关的资料,下面就一起来交流一下。
(同桌自由交流,指名交流。师评价鼓励。)
4、学了课文,大家知道为什么把自然界中的生物称为人类的“老师”了吗?(指名回答并板书:受到启发
发明创造)
5、是啊!自然界的生物让我们受到了启发,并有了很多发明创造,真不愧是人类的好“老师”!让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第六自然段,赞一赞这人类的老师
三、总结
1、学习了课文,大家有什么感想呢?(指名交流。)
2、师总结:我想,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以自然界的生物为师,相信在走近自然的同时,一定会得到更多的启示,产生更多发明创造!
四、作业
1、课外自己寻找并阅读介绍人类向生物学习的儿童科普读物。
课文《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 篇10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说说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并学习从课外书中找有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的有关事例,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自然的愿望,激起学生对科学产生热爱之情。
二、重点、难点
1、说说课文第五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并学习从课外书中找有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的有关事例,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自然的愿望,激起学生对科学产生热爱之情。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揭题
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七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课文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复习词语。(课件)
2、师出示词语,学生各种方式加以朗读,理解
3、(课件)师出示问题,学生思考、交流
课文题目上的老师为何加上双引号能呢?
课文中所说的人类的老师到底是谁呢?
(二)精读学习,体会感悟
1、师:大家的回答都不够完整,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回答好这个问题吗?打开书本,从课文中找一找,看谁先找到?
A、学生速读课文后,指名回答。
(课件)(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板书:自然界的种种生物。)
B、齐读第七自然段。
C、这句话还告诉了我们什么?
(课件)交流:(知道了自然界中人类的“老师“很多。)
D、你能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自然界中人类的“老师”很多吗?
E、齐读。
过渡:是啊,自然界中的很多生物都是人类的“老师”,你还能从课文的哪一自然段感受到这一点?
2、(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其实,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何止鱼类一种。”
A、男生齐读。
B、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鱼类是人类的“老师”。)(板鱼儿)
C、从这句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自然界中人类的老师有很多)
D、这句话和那句句子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呢?有何作用呢?(课件)(首尾呼应)
3、出示第一自然段(课件)
A、为什么鱼类是人类的“老师”呢?哪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请大家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用笔在书上划出原因。
B、学生自由读、划。
C、指名交流。(请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
D、齐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课文还介绍了哪些“老师”?请同学们快速读读第3—6自然段,找一找,用笔圈出来。
4、学习3—6自然段
(1)交流:(鸟儿、蜻蜓、苍蝇、蚊子、蜜蜂、鲸、鸡蛋、袋鼠、贝壳)
(2)再读3—5自然段,(课件)(方法提示)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段读一读,注意要边读边想,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3)谁先来说说,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例子?
第三自然段
A、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飞机设计)
B、人类为什么要想发明飞机?人类是怎样发明飞机的?(人类自古就想像鸟儿一样飞上蓝天。科学家认真研究了鸟类飞行的原理,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
C、是啊,人类有了梦想,就积极地向自然学习,寻求解决的方法,最后终于发明了飞机,为科学进步做出了贡献。可见鸟儿就是人类的——(读题)(板鸟儿)
D、30年以后,人类在飞机上遇到了什么难题,又是怎样向动物学习,寻求解决的方法呢?
E、出示蜻蜓图片。原来,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块比周围略重一些的厚斑点,这就是防止翅膀颤抖而破碎的方法,避免了机毁人亡的惨祸,可见蜻蜓——(读课题)。
(板蜻蜓)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说:(课件)
要是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指导读)
F、现在,飞机设计师吸取了这一教训,又注意研究了苍蝇、蚊子、蜜蜂等的飞行特点,又为科技进步做出了哪些贡献?所以说苍蝇、蚊子等昆虫是人类的——“老师”。
(板苍蝇蚊子蜜蜂)
G、总结。(课件)
H、齐读。
第四自然段
A、对这一段感兴趣的站起来,思考:是什么促使人类要向鲸学习呢?科学家从鲸的外形中得到了什么启发呢?
B、可见鲸是人类的——“老师”。(板鲸)
C、喜欢这个例子的同学齐读。
第五自然段
A、说说为什么对第五自然段感兴趣?(鸡蛋捏不碎)(板鸡蛋)
B、为什么小小的鸡蛋这么难捏碎呢?(课件)
(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单壳的各个部分。)
C、指导朗读书上的原句。(课件)(用“之所以……是因为……”造句)
D、从这种“薄壳结构”特点中,建筑师受到了什么启发?
E、下面拿好书,一起把第5自然段读一读,记住人类从蛋壳中获得的启发,进行建筑设计的例子。
第六自然段
A、课文3—5自然段详细介绍了几种人类的“老师”,为什么还要加上第6自然段呢?
B、第6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指名读。
C、又告诉我们些什么?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与课文哪儿相呼应呢?
(板袋鼠贝壳)
(自然界中人类的老师很多很多,从课文6自然段的“省略号”看出来,与课文第二、七自然段相呼应)
D、学生小组读第六自然段。
过渡:是啊,自然界的生物让我们受到了启发,并有了很多发明创造,真不愧是人类的好“老师”!
第七自然段。(课件)
学生齐读
(三)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人类以生物为师的例子太多了,你能列举了两个,说一说。学生交流。(课件)
2、学了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感想和体会呢?
其实本篇课文是有关于仿生学的内容,看来大家对仿生学发生了兴趣,那么我们就要多加关注这一方面的知识。
(四)板书
人类的“老师”
自然界的种种生物
浅谈现代设计与人类生活的进步 篇11
20世纪是一个无与伦比、彻底革新的时代,亦是现代主义设计的时间概念。现代主义对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为人类提供了一切便捷。从20世纪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欧洲各国接踵而来的出现了直逼所有传统意识形态和传统艺术以及传统文化的全面革新的“现代主义运动”。因此,为现代设计注入新鲜的血液,同时也为人类生活带来全面的改变。
1 现代设计的发展
现代设计是贯穿现代主义理念的整个设计过程的设计活动。它是现代设计思潮的基础,并且影响着全世界的设计以及发展。
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弗兰克·莱特、彼得·贝伦斯、瓦尔特·格罗皮乌斯、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勒·柯布西耶。他们是现代主义运动的倡导人,也是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领袖。
莱特的里程碑作品《流水别墅》便能体现莱特的独特设计理念——有机空间建筑,充分展示“景色为建筑所存在,建筑为景色所存在”的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非常符合现代人类生活的追求和憧憬,而时隔近百年仍有建筑设计丛书以此《流水别墅》做其封面图面,可见它在现代设计,乃是世界设计史上无法比拟的地位。
贝伦斯是德国设计和教育的先驱者,他为世界上做出第一个标识设计——AEG的涡轮机制造与机械工厂,并沿用至今,还为其工厂做出一系列的设计,在平面设计以及建筑设计中有一定的地位,同时作为著名的设计教育家的贝伦斯还培育出同样是现代主义设计的最著名的设计大师:密斯、格罗皮乌斯和柯布西耶。
格罗皮乌斯1919年抱着“技术与艺术的新统一”创建了包豪斯学校——现代设计师的摇篮。并为学校设计校舍,校舍完全实用主义,按功能分区,造型是不对称的立方体,没有任何的装饰。如今的学校宿舍与其相比也没有太大改动。
包豪斯学校的第三任校长是密斯,密斯说过一句“少就是多”被无数现代主义信徒追捧,他1929年为巴塞罗那博览会建造的德国馆以及德国馆展出的他那举世无双的巴萨罗那椅子就是“Less is more”最好的诠释。没有繁缛的装饰,没有无关的变化,只有精简“少”和完美“多”。这句话在现在也很轻易地就从设计师口中听到,巴塞罗那椅子现在更是随处可见。
柯布西耶认为:“住宅是居住的机器,书是提供人们阅读的机器,在当代社会中,一件新设计出来为现代人服务的产品都是某种意义上的机器。”他是一名想象力极其丰富的建筑设计师,他的一生风格多变,前半生的实用主义原则和后半生的表现主义风格。即使风格多变,也不影响他的国际地位。他提出了五个建筑学观点:底层架空柱、屋顶花园、自由平面、自由立体和横向长窗。再一次改良了现代建筑设计,同时他的城市规划理念一直影响至今。他设计的马赛公寓是他野性主义的代表作品,也是现代主义设计的精华之作。
2 为人类设计的现代设计
设计的终极目标是改善人的生活方式,包豪斯时期,格罗皮乌斯提出:“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物。”包豪斯第二任校长汉斯·梅耶也说过;“设计应该服务于人民的需要,而不应该为奢侈服务。”不难看出,现代设计已经一改以往的装饰设计、为贵族服务设计的观念,成为彻底为人类服务,为民众服务。
也是此时期出现真正的职业设计师。设计师关注人类生活,以适合人类为一切设计标准,以柯布西耶为代表,他的《走向新建筑》中就表达设计建筑的理想便是要解决大众人民的住宅问题,体现出他对人类人民的关注,也是因为关注才能设计出无数为改善人民大众生活品质的作品。
现代主义设计时期不仅出现为改善人类生活做贡献的设计师,而且还孕育了培育现代设计师的鼻祖学院“包豪斯公立学院”,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了发展设计教育的学院。她的专业性系统化,强调集体工作方式,强调标准,“从干中学”,以及打破陈旧的学院式美术教育的框框,创立基础课和一切设计课程体系,在当时风靡欧洲甚至整个世界,成为一种国际风格,被无数设计爱好者信奉。虽然二战之后的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出现对包豪斯的设计观念是一种挑战,但是包豪斯的某些观念、思想对如今设计学仍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如今所有的设计学院仍然保留包豪斯学院的一系列设计课程体系。
3 人类生活的进步
现在的生活中,现代设计更是不断的影响着人们的一切生活。我们现处于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归根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教育问题显得格外重要。德国是“教育救国”的首领,通过教育入手,通过教育改革振兴祖国。其他国家纷纷在德国教育史成功经验中认识到教育对振兴民族和发展经济的至关作用。在设计史上德国的“包豪斯”是鲜明的例子,“包豪斯”三次解体之后,美国、法国等各个国家的高校陆续重视设计,纷纷效仿“包豪斯”建立设计学院、设计课程,后来成立的乌尔姆学院更是被称为包豪斯的延续。
现代设计的观点“功能第一、形式第二”也是彻底改变了中世纪时期的“为神的设计”的观念,减去了一切不必要的装饰,一切为了人们生活以及生活习惯的方便使用设计,已
经开始考虑到人机工程学。
虽然现处于多变的后现代主义社会,但是现代设计的建筑以及家装仍是大多数人的首选。由于现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一天所见繁多。因此,个性化的后现代主义并不是那么疯狂发展。人们更愿意接受简单明了的事情和设计,设计师的设计早已不是改变形式,而是改变方式。柯布西耶的观点,解决人民大众住宅问题,设计师已经更会利用空间给人们带来快捷。例如,瑞典品牌宜家和日本品牌无印良品,并无花里胡哨,风格一律的简单,完完全全的现代风,理性的功能主义。还有现在炙手可热的美国苹果品牌,它的设计理念就是简约,能简单绝不复杂,不论是外环还是操作方式,从它发展到现在一直遵循着这个简约主义。
4 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不断地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持续提高,相信设计也会日益重要,设计出“操作自如、简易上手”的产品也是备受欢迎。后现代主义社会人们生活节加快,工作学习压力加重,城市环境的污染,更使人们内心深处对大自然的向往,天然环境的渴望,于是现在主义设计会对现在人们渴望的设计有着一定的作用和指向。
作者简介:张梦云,西安工程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2013级设计艺术学。
小学人类的老师的教学设计 篇12
关键词:班主任,小学语文,品德教育
小学生处于人生中的启蒙阶段, 所以在这个阶段形成良好的是非观、人生观等价值观念对于他们的人生有着重要意义。而在对它们的素质要求中, 德、智、体、美是四个最重要的概念, 作为四大素质中的首位, 德育教育在新时代下被注入更多的内涵, 也对学生人生产生更大的影响, 其一般是根据社会对于社会成员的要求来对公民进行思想、道德、执政方面教育。在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 需要各种途径来完成教育, 而其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就是通过语文课堂来完成德育的教育, 因为语文相比于其他注重逻辑和真理的课堂更在乎情感方面的发展, 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进行德育方面的渗透, 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一、班主任在小学语文课堂进行德育渗透的必要性
无论在什么时代的教育, 德育方面的教育都在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即便是在往前更注重学生成绩的年代, 对他们的德育教育也从未停止。而小学的语文课堂因为语文固有的情感、价值观等原因更是小学德育教育中的重点部分, 所以由班主任带领进行渗透式的德育教育是当前小学在德育方面达成的一致观点。虽然因为新课改的进行使得我国小学的德育重新被提上日程, 教育力度逐渐加大, 但是由于传统的教育以成绩为本的思想, 其开展程度还不是很大, 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进行德育的渗透也就很有必要了。但是目前许多的小学语文教师在教授一些基本的语文知识时尚可, 但是在运用语文进行德育的渗透时就有些力不从心, 这种情况下需要班主任介入进行德育的渗透。
在之前的小学德育中, 进行教育的手段和方式、课程等都非常匮乏, 只有在思想品德课上通过老师来进行, 效果也不甚理想。而小学语文课堂这种渐入式道德渗透教育的德育效果更好, 也为小学的德育提供了更多德育的手段。
二、班主任在小学语文课堂进行德育渗透使用的方法
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 用来教学的手段非常之多, 比如朗读课文、寻找中心思想、语言训练等, 这些教学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学生对于道德的理解,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暗中将德育融入进去, 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养成较好的人生观价值观等, 下面我们就这些教学手段进行德育方面的介绍。
1. 语言训练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 首先进行文字的解析是必要的, 随后要对文字组成的语言进行赏析, 这是一种最基本的语文教学方式, 也是班主任和学生进行情感联系的通道。通过对小学语文课文的调查, 我们发现, 里面选用的课文都是意境较美、语言精练、包含了大量情感的, 这样的课文里面蕴含了大量积极向上的思想品德, 通过班主任的带领从字句开始品鉴逐渐深入到全文, 将课文所要陈述的内容以一种鲜活的姿态映入到学生的脑海中, 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也完成德育方面的渗透。当然班主任在教学过程要分清楚教学的主次, 我们之所以要用渗透这个词是要班主任在完成正常的语文教学时能够将德育渗透进去, 而不是专门进行德育的讲解, 这样不仅在语文教学的目标上无法完成, 也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 结果与预期相反。
2. 朗读课文
在前面我们已然说过, 小学语文中的课文都是语文专家精挑细选出来的, 在意境、语言、思想上都是上上之选, 尤其是有些古文或者诗句, 虽然有封建思想蕴含在其中, 但是合格的教师可以将这些略过而专门对其中的精华进行讲解, 如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为祖国争光、乐观向上的态度等。而朗读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点内容, 在德育的渗透中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有些课文的节奏感很好, 学生可以通过大声的朗读无形地将自己带入到课文中去, 更能够理解课文要表达的意思。如李白的《静夜思》, 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就更能理解李白的思乡之情, 也在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爱国爱家乡的品质。班主任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就是进行适当的引导, 为他们解释其中的难点。
3. 课堂之外
在小学的学习生活中, 课外活动也占据很大一部分比例, 科学合理的课外活动能够缓解学生的情绪、锻炼他们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个性等, 最终成长为他们素质的提升。比如, 课外阅读这种方式就是值得一试的课外德育方法, 相比于小学语文中的文章, 外界的文章无疑内容更加丰富、韵味更加浓郁、种类更多, 适当的课外阅读对于学生学习兴趣及其之后的人生路途有很大的指引作用, 但是外面的书籍并非全是好的, 不能因为让孩子阅读色情、暴力等书刊影响他们的发育, 所以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重任就落在班主任的肩上, 最合适的方法就是班主任根据每个同学的性格、兴趣来推荐不同的课外书指导, 在收获知识的同时提高德育水平。而除了课外阅读之外, 与小学生的德育相匹配的活动也有很多, 如演讲、辩论、写作等, 这些都是提升学生辨析、文笔等能力的重要途径, 当然, 这些活动的主题很重要, 它们对于学生德育的渗透就在于它们的主题。
4. 班主任本身的影响
作为人生的其实阶段, 小学生的可塑性非常强, 而承担着塑造这一责任的人物就是小学班主任, 他们是与学生接触的最直观的人群, 学生的情感、兴趣等方面的养成也是大部分在班主任的影响下形成的。基于这些, 首先班主任自身的素质要足够的高, 为学生起到榜样作用, 在小学生的心目中, 班主任的形象很重要, 有很多行为或者是心理都是以班主任为参照物来塑造的, , 比如, 班主任的性格是乐观开朗的, 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 那么班上的学生大部分都会跟着班主任的情绪走, 潜移默化之下就会养成乐观的情绪。班主任不仅要具备这些素质, 还要努力观察学生的生活、融入其中, 也要对他们有足够的关心, 比如班主任通过对每个同学性格的了解来进行单对单对话, 了解他们成长中的烦恼、欢乐等因素, 基于此能更好地将德育渗入语文教学中。
三、总结
总得来说, 将德育深入到小学语文的课堂之上能够为小学语文的教学带来更多的教学手段, 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同时也能进行适当的品德教育, 当然相比于正式的思想品德课语文课程的德育更多地是润物细无声这种方式, 逐渐地对学生的素质进行提高。这就对班主任这个角色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在负责班级的整体教学与管理之外, 他们还要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起到作用, 这种教育非一朝一夕及个人能力能够办到的, 学校内的班主任可以定期举办研讨会来讨论德育在语文课中的渗透, 也可以去别的学校进行考察学习这方面的先进经验, 更大发挥班主任在德育渗透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卢丽晓.论班主任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品德教育的渗透[J].成功 (教育) , 2013, (20) :240.
[2]武振江.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J].课程.教材.教法, 1982, (03) :4-10.
【小学人类的老师的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10-15
《追寻人类祖先的足迹》小学科学教案设计11-16
人类的老师11-04
小学一年级写人类的优秀作文09-12
生物人类的老师范文06-16
《人类的老师》说课稿10-13
《人类的老师》一课一练06-14
狗是人类的好朋友小学生作文06-18
大自然是人类的老师10-07
当猪统治人类的时候小学四年级作文450字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