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是人类的老师

2024-10-07

大自然是人类的老师(共12篇)

大自然是人类的老师 篇1

大自然是人类的老师作文

大自然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像一位可敬的老师给予人类知识,给了人类无数的启示。

是大自然创造了一切,大自然让我有所启发。比如船和潜水艇是从鱼和鱼膘的模样仿造出来的,后来又人鲸加快了船的速度。科学还根据野猪的鼻子测毒的本领,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批防毒面具。而火箭的升空也离不开大自然,它是利用了水母、墨鱼的反冲原理。后来,科学家又特别观察了青蛙的眼睛,最后发明了电子蛙眼。。。。。。数也数不尽的高科技的诞生,都要归功于大自然哩!

其实牛顿发明万有引力定分律也大自然启示的一个典型事列:1666年,牛顿在老家考虑万有引力的问题,最后从苹果落地证实了万有引力。人类的许多发明都是从动植的身上受到的启发。

我也想发明一种高科技来造福人类。现在地球上害虫越来越多,我很想发明一种可以吃虫的仪器。我从猪笼草身上得到启发,可以发明一种“电子猪笼草”。将这种仪器放在桌上,它会发出诱人的香味。这种香味会让人感觉心旷神怡,同时也会引锈来害虫,当这些虫子停在像花一样的仪器上时,一起就合上花瓣,把虫子一口吞下,再将虫子转化为能源继续工作。

大自然是人类的老师我们就应该爱护她,尊敬她。

大自然是人类的老师 篇2

人类来自自然, 自然是人类的母体和赖以为生的家园。对于人类来说, 自然具有科学的认识价值和文学的认识价值两方面。在人类诞生之初, 人类不了解自然, 于是就只好靠臆测想象的方式来编造神话解释自然现象, 如“共公氏与颛顼争为帝, 怒而触不周之山, 折天柱, 绝地维。故天倾西北, 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 故百川水潦归焉。”这些神话充满了天真与童稚, 带着真实与想象, 寄予了浪漫与情感。在这个时期, 文学与科学, 神秘主义宗教与科学其实是不分家的, 这个时候人类对自己赖以生存的自然是充满依赖与敬畏之情的。后来人们欲望的扩展使人类不再满足于这样的认识自然的方法了, 自然科学的发展走上了与神秘主义不同的认识世界的道路, 科学认识世界拒绝感情的掺和而提倡理性的认识自然, 以满足人类的功利需要为主, 自然的神秘与神圣都瞬间消失, 人类对自然的感情也不复存在, 自然变成为人类征服与掠夺的对象。而文学仍然按照人类的情感和精神需要, 维系着人类的精神家园。

二、维系永远的精神家园———文学认识的自然价值

有人会提出来说:科学的认识才有价值, 文学的认识没有价值。从功利角度来看, 这种认识是正确的, 因为只有科学才能帮助人们创造实际的财富了。但是, 我们人类除了有理性之外也还须具有情感与心灵的需要。但人们把眼光投射向茫茫宇宙的时候, 我们如果清醒的提醒自己, 宇宙只是一大片冰冷的地狱或者就是烈焰熊熊的炼狱, 毫无生机。那么, 宇宙在我们心里会是多么令人绝望和苍白, 人类也会因缺少激情而对宇宙置之不顾, 宇宙在我们内心也就决不可能具有美感了, 人类一定会陷于空前的孤独和绝望中;而如果我们置自然的审美价值于不顾, 只考虑自然的实用价值, 那么我们对自然的情感和保护也就无从谈起;一个对一切事物只考虑实用而不顾人类既有的价值观、道德观的人只能是一个魔鬼, 而不会是一个心智健全的人。自然不仅是我们人类的物资财富的来源, 更是我们人类精神所赖以生存的美好家园。“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现牛羊”、“暮从碧山下, 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 苍苍横翠微”都是多么激动人心的而又让人无比羡慕的对自然的依恋的情感。古代人们幻想宇宙中有天堂、神仙, 现在人们幻想宇宙中有智慧和文明超群的外星人类, 其实这都不符合科学的认识原则, 但是人们需要在茫茫宇宙中去寻找具有智慧堪与人类匹敌甚至超越人类的同类, 这与其说是科学的需要还不如说是人类的心灵的寄托需要。著名的宇宙学家卡尔·沙根说:“宇宙无边无际, 如果只有我们就太浪费地方了。”当科学无法拿出令所有人都信服的终极的解释的时候, 我们人类永远也需要在太空中去为自己寻求心灵和感情的归依。

三、宇宙意识——对人生终极目标的诗意质问

有哲人说过“一个只知道低头看地而不会抬头关注天空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当古代先民开始关注我们头顶那一片湛蓝的宇宙时, 就一定已被天空宇宙那夺人心魄的美和苍茫的神秘所吸引所感动了。你看, 天空四时变幻、阴晴交替;宇宙浩淼无垠、辽阔壮观;星辰灿烂辉煌, 波澜浩荡。这一切都强烈的吸引着心智初开的先民, 他们在产生赞叹之余, 也一定会产生宇宙无穷而人生有限的强烈感慨;激发人们去思考人生的本质和意义, 激发先民去设想:自然壮丽伟大人类也必须超越平凡走向伟大的想法。激发人们去思考人生的终极问题, 展开终极的质问和追寻。

四、中国古代诗歌中具有宇宙意识的名篇的探讨

在初唐的时候能产生《春江花月夜》这样的作品似乎并不奇怪, 文学发展的因素我们不用再说.我们只从人们的社会心理来分析一下《春江花月夜》的产生原因。经过长达几百年的战乱, 华夏社会终于获得了一个安宁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里, 人们的心理开始发生变化, 人们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和认识也在走向深入。这是一个大时代的雄壮的序幕, 一切有远见的人们都感到了来自历史深处的强烈的呼唤之声, 也对这个时代充满着特别的复杂的激情。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清楚地看清社会的发展趋势, 人们对这个即将到来的大时代是各人怀着不同的心情。如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的“天高地迥, 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 识盈虚之有数……地势极而南溟深, 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 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 尽是他乡之客”。王勃在对宇宙历史的深沉质问中探讨着人生的本质和意义充满着大时代时期一切积极有为之士的勃勃雄心和身处现实的悲凉。我们对于张若虚了解得并不是很多, 他似乎是历史长河的一片湍急的浪花稍纵即逝, 但是他所发出的奔腾咆哮之声却在历史长河中久久回荡。“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何等的气魄浩远, 何等的胸怀宽广涵蕴浩瀚。“江流婉转绕方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何等的宁静悠远, 何等的清幽雅洁。自然的美好和人生的思索互相结合, 虽然是处在一个伟大时代的壮美的序幕时段, 但是蒙蒙的薄雾仍然徘徊在空林、沙渚之上, 让人们在心怀希望之余仍然怀有惴惴之心, 在王湾的《次北固湾》中, 虽有“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悬帆。海日生残月, 江春入旧年”的雄壮堂皇之声, 但也缠绵的思乡之困苦。希望与徘徊, 明朗与薄雾相互交织, 于是让作者向人生与自然发出了诗意的质问:人生的有限与江月的无限,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带何人, 但见长江送水流。”这是诗意的质问, 是对人生本质和终极问题的深沉的追问, 这一追问知道今天仍然在历史与文学的星空里久久回荡, 在激励着人们向社会与自然不断的探索, 激励着我们向更为合理的社会不断努力。

就象爱情的主题是文学的一个永远的主题一样, 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是文学的一个永恒话题。通过语文教学, 通过文学去培养学生对自然关爱的深情, 去培育学生丰富美好的心灵, 去呼唤学生潜藏在内心的对人生终极目的的质询, 在每一个人内心种下美好的种子, 这是人文的关爱也是诗意的关怀。

参考文献

[1]常璩[晋].华阳国志[M].成都:巴蜀书社, 2005.

“红豆杉是自然对人类的恩赐” 篇3

“红豆杉是自然对人类的恩赐”, 在11月17日举行的红豆杉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上,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教授梅兴国说。近些年,既能提炼抗癌药物紫杉醇,又能净化空气,珍稀植物红豆杉的神奇功用正在被人们发现和验证。

红豆杉又称紫杉,是第四纪冰川遗留下来的古老树种,在地球上已有250万年历史。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将红豆杉列入世界珍稀濒危植物;1999年,红豆杉被列为国家一级珍稀濒危植物保护范围,与大熊猫同样的保护级别,因而,红豆杉被誉为“植物大熊猫”。

红豆杉是世界公认的天然珍稀抗癌植物,经科学论证和临床测试研究表明,其提取物紫杉醇对肿瘤病菌的有效率达到75%以上。经过多年研究探索,红豆集团在红豆杉栽培技术领域取得了多项突破,解决了红豆杉种苗严重短缺和加快繁育生长技术,使大量提取紫杉醇制成抗癌药物成为可能。

红豆集团董事局主席周耀庭有一个特别的头衔:全国红豆杉保育委员会主席,全国红豆杉保育委员会是三年前由国家林业局成立的。周耀庭介绍,红豆集团不仅在红豆杉种子繁育、植株培植、提炼抗癌药物紫杉醇方面取得了较快发展,还在红豆杉盆景、苗木开发、销售、园林绿化等方面成功进行了新的探索,使红豆杉产业就是健康产业这个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为使红豆杉造福更多人群,红豆集团将启动两个计划,开展“红豆杉关心下一代——走进校园”(在北京)和“让1000万棵红豆杉走进上海”活动。

2008年9月,一批青翠欲滴的红豆杉盆景运到了中南海,摆放在办公桌、会议室。美国白宫、联合国大厦、英国白金汉宫也相继引进了红豆杉盆景。据了解,红豆集团已培育红豆杉3500万株,30多万盆红豆牌红豆杉盆景已走进千家万户,发挥净化空气的“天然氧吧”作用。

红豆杉盆景真有神奇的作用吗?2007年,红豆集团在红豆杉培育过程中,发现红豆杉林的空气特别清新,就请来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工作人员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红豆杉盆景对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的净化效率分别是31.8%、49.0%、22.2%,总挥发性有机物的净化效率更是达到65.1%。

2008年1月,红豆集团总裁周海江在向温家宝总理汇报工作时,提到了红豆杉能够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有害气体,温总理非常感兴趣。后来国务院行政司的领导几次来红豆集团考察,并把红豆杉带到北京检测。2008年9月,由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检验员在一个一立方米的含苯密封容器内放入了两棵红豆杉盆景,2小时后,容器内苯、甲苯、二甲苯的残留量分别下降到了67.2%、64.4%、62.3%,72小时后下降到了16.5%、13.2%、13.5%,甲醛的残留量在24小时后就下降到了9.01%。与一般树种白天释放氧气、夜晚释放二氧化碳不同,红豆杉在白天和夜晚均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专家们称其为人类呼吸系统的天然保健品。于是,红豆杉走进了中南海。近期,中南海将辟出3、4亩地专门种植红豆杉,这也是中南海几十年里首次大规模种植同一种植物。

今年上半年,红豆集团投下“重磅炸弹”,设50万元巨奖为红豆牌红豆杉寻找最佳广告语,创下了国内单条广告语奖励之最。一句简洁明了的“红豆杉,健康伞”荣获了大奖。今年下半年,上海世博局多次考察后决定,让红豆杉这个“植物大熊猫”与清明上河图等“国宝”一起在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重要位置展出。

大自然是人类的好老师五年级作文 篇4

大自然里有许许多多的奥秘,大自然是人类的好老师。比如说:从萤火虫到人工冷光;水母的顺风耳,仿照水母耳朵的结构和功能,设计了水母耳风暴预测仪,能提前15小时对风暴作出预报,对航海和渔业的安全都有重要意义。还有苍蝇……

昆虫学家研究发现苍蝇的后翅退化成一对平衡棒。当它飞行时平衡棒以一定的频率进行机械振动可以调节翅膀的运动方向是保持苍蝇身体平衡的导航仪。科学家据此原理研制成一代新型导航仪——振动陀螺仪大大改进了飞机的飞行性能LlJ可使飞机自动停止危险的滚翻飞行在机体强烈倾斜时还能自动恢复平衡即使是飞机在最复杂的急转弯时也万无一失。苍蝇的复眼包含4000个可独立成像的`单眼能看清几乎360度范围内的物体。在蝇眼的启示下人们制成了由1329块小透镜组成的一次可拍1329张高分辨率照片的蝇眼照像机在军事、医学、航空、航天上被广泛应用。

苍蝇的嗅觉特别灵敏并能对数十种气味进行快速分析且可立即作出反应。科学家根据苍蝇嗅觉器官的结构把各种化学反应转变成电脉冲的方式制成了十分灵敏的小型气体分析仪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宇宙飞船、潜艇和矿井等场所来检测气体成分使科研、生产的安全系数更为准确、可靠。

大自然人类的老师作文 篇5

在探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人类的许多发明,都是从动物的身上得到启示才发明而来的。人类自古就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能像鸟儿一样在天空中翱翔。然而在一百多年前,这个梦想终于实现了。飞机的创造者莱曼兄弟观察了飞鸟许多年后在飞鸟的身上得到了飞行的原理,然后再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多次失败的试验后终于在一次实验中成功并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飞机!为古人完成了这个梦想。

科学家们从蜂窝的构造和结构中得到了启发。因为蜂窝是由许许多多的正六边形“小房子”紧密地排列起来,这种结构和构造占有空间是最大,而且利用的材料最少。所以科学家们所发明的移动电话又有一个另外的名称,那就是“蜂窝电话”。

《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介绍水在自然界的分布状况,并了解水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教育学生节约用水。

2.通过对水资源的污染和防治的介绍,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和国情教育。

教学过程

[引言]谜语“双手抓不起,一刀劈不开,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 答案:水 [板书]

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提问]我们每天都要喝水,都要用水,但我们真的熟悉水、了解水吗?如:(1)自然界中水的分布状况如何?

(2)水除了供人饮用以外,还有什么用途?

(3)凡是无色透明的水都能喝吗?

(4)水是无穷无尽的吗?

[板书]

一、自然界水的分布

[讲解]从太空观察,地球是一个美丽的蔚蓝色的星球。这是因为地球表面3/4的面积被水覆盖着。

地球上的水分布在海洋、湖泊、河流、冰川、雪地,以及大气、生物体、土壤和地壳中。自然界中水的总量约为1.4×1018t,占地壳总量的7%,为地球总量的0.2%。其中海水约占水的总量的97.2%,约覆盖地球表面的70%。陆地、大气和生物体内的水只占很少一部分。

[板书]

二、水的重要性 1.水对生物体的重要作用

[讲解]水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鱼体含水达70%~80%,某些蔬菜含水甚至达90%以上。

[阅读]水在人体中存在的有关内容。[练习]根据自己体重计算含水量。

共3页 第1页

[讲解]水在生物体的生理活动中,也起着重要作用。人的消化、吸收等生理活动一刻也离不开水。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更是离不开水。

此外,水在0℃~4℃之间具有反膨胀特性、对水生生物具有特殊意义。4℃时,水的密度最大,冷到0℃结成的冰,密度反而减小,因而浮在4℃的水面上。这无疑是给水生生物“建造”了一个温暖的家,对于生物的产生、生存和发展具有特殊意义。没有水就没有我们生活的这个缤纷世界。没有水就不会有鲜艳的花朵,可爱的动物,当然就不会有我们人类。水是生命的源泉,我们不能想象没有水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

[板书]2.水与工农业生产

[讲解]水与工农业生产关系密切。农业用水占人类淡水用量的60%~80%。工业生产、交通、电力等方面也都要用到水。

[讨论]讨论工农业生产及其它方面用到水的实例。

[小结]总之,水是生命产生、存在、发展和繁殖的必要条件,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我们一定要爱惜水资源,保护水资源。

[板书]

三、水资源的污染与保护

[讲解]长久以来,人们一直以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这种想法是错误而且有害的。地球上总水量很多,但淡水量仅占总水量的1%,绝大部分又蕴藏在南极冰原和北极冰山之中,难以利用。可供人类采用的湖河径流和地下浅层水,仅占淡水总储量的0.35%。而人类的各种用水,基本上都是淡水。随着生产的迅速发展,人口的急剧增长,缺水已成为全球性的危机。

尽管如此,现在全世界水资源污染还十分严重。以我国为例,我国地表水年径流量约为26万亿m3,仅次于巴西、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居世界第五位。但是,按人均年径流量计算,我国仅为2700m3,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居世界第84位。而据统计,全国日废水排放量接近1×108t,其中90%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海。1t废水能污染14t清洁水。据调查,我国78条主要河流中54条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15条污染严重。长江以南,除内陆河外,已很难找到一条未被污染的河流。而在对全国有地下水水质资源的47个城市的调查中,发现已受到不同程度污染的有43个。全国有79%的人口在饮用有害的污染水。

水源污染对人类社会危害极大。[投影]人类历史上几次大的水污染事件

1.水俣病事件:1953~1972年日本九州熊本县水俣市发生有机汞污染水体,死亡百余人。患者耳聋眼瞎,四肢麻木,精神失常,疼痛惨叫。

2.痛痛病事件:1955~1979年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发生镉污染水体。患者咳嗽等还可导致骨折,骨骼严重变形,在剧痛中惨死。到1977年已死亡200余人。

共3页 第2页

3.莱茵河污染事件:1986年瑞士巴塞尔赞得兹化学公司一座仓库爆炸起火,大量有毒化学品流入莱茵河,酿成西欧10年来最大污染事故。殃及法、德、芬、卢等国,一些地区河水、井水、自来水禁用,莱茵河有可能因此“死亡”20多年。

还有上海甲肝事件、阿拉斯加石油污染、海湾石油污染等,对人类社会都造成极大危害。

[讲解]现在全世界污水量已达4000亿m3,使5.5万亿m3水体受到污染,占全球径流的14%以上。8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水体污染日趋严重。印度大约70%的地表水已被污染;马来西亚的40条主要河流污染严重,致使鱼虾绝迹。全世界每天因饮用水污染而丧生的人达2.5万。发展中国家儿童的死亡,约4/5是与污染有关的疾病造成的。

水资源污染主要是由于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及生活污水任意排放,还有农业上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造成的。

[小结]水对人类非常重要。所以,我们要坚决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水污染防治法》的精神,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和消除对水资源的污染,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努力提高自己乃至全民族的环保意识,保护水资源,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作业]略。

大自然是人类的老师 篇7

我们与自然和谐共生

沈阳世博园位于风景秀丽的沈阳棋盘山国际风景旅游开发区, 占地246 hm2。当年世博园的主题是“我们与自然和谐共生”。自然是草木、是动物、是山水。同是生命、同为彼此的环境, 和谐才能共生, 共生才有未来。“我们与自然和谐共生”, 是主张、是召唤、是姿态, 是一种以生态文明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大智慧, 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根本。园林的建筑者和管理者正是本着这个主题, 年复一年地管理着这片具有历史意义的园林。

景观分区

沈阳世博园大体可分3个展园:国际庭园、国内庭园、专类庭园。国内庭园有各大城市、省会等展园52个, 专类庭园之中盆景园观景茶室、假山奇石、栈桥水榭与特色盆景浑然一体。笔者将园区划分为4个特色景观:主入口区景观、迎宾广场、滨湖景观、湿地景观。

主入口区景观:大面积地景艺术与停车空间融为一体, 亦生态, 亦景观。

迎宾广场:花香醉人, 落水叮咚, 置身其中, 感受迎宾的盛情。

滨湖景观:小桥流水, 花映水间。此区有水相傍, 此景因水而生。

湿地景观:依水而走, 湿地浅滩, 水生植物与野生小动物栖息的自然之家。水中小岛随水位高低露头探身、变化, 富有生趣。

此外, 还有5个主要建筑:正门主题建筑 (凤之翼) 、综合馆、玫瑰园、百合塔、小剧场。

天下第一斜塔

未到园前, 远远就可看到位于世博园主入口广场、号称天下第一斜塔的凤之翼, 主塔高72 m, “凤翼”长210 m, 中间贯穿10根斜拉钢索, 建筑整体造型如凤凰展翅, 象征着沈阳振兴腾飞之势。凤之翼建筑设计独特, 使世博园景观充满了时代的动感与蓬勃的朝气, 游人游园的渴望一下子就被提升上来了。

国际展园遗址

进入大门的主题广场, 左边是原参展的23个国家的国际展园遗址。世博园结束后, 有的展园已经迁走了;有的展园还留下不同民俗, 不同风格的建筑, 有的红砖赭瓦, 有的尖顶宝塔, 有的钟楼林立, 别有一番风韵, 让没有出过国的游客大开了眼界。

百合塔

百合塔高125 m, 是世界上最大的雕塑体建筑, 形似绽放的百合花, 寓意沈阳百业兴盛、和谐发展。此塔为全园的制高点, 登临95 m和100 m处2个观景台, 可鸟瞰全园风景。站在观景台眺望, 方知此园面积之广。用一般走马观花的速度步行七八个小时不在话下, 而且还得按导游图只走主要线路。

百花馆与综合馆

百花馆建筑面积12000 m2, 是国内最大的花卉室内展馆。馆内有国内最大的马赛克镶嵌壁画《和平鸽》。百花馆除了百花外, 还有价值连城的各种根雕, 每个都在几十万元以上。这里通过各种展览和活动, 突出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 体现现代园艺、科技与生活的完美结合。

综合馆每月推出一个或几个主题展览, 将花鸟鱼石、花卉园艺、电子产品以及服装、食品等融会于此, 既是花的天堂, 也是游客参观购物的好去处。

玫瑰园

玫瑰园因沈阳市花玫瑰而建, 占地面积10000 m2, 荟萃全球3000多个玫瑰品种, 是世界上品种最丰富的玫瑰园。这里是玫瑰的天堂, 红的、白的、粉的、蓝的、黄的、紫的……竞相开放, 争奇斗妍, 尽情地展示着各自的风韵。看惯了精美包装的温室里的玫瑰, 这些生长在真实泥土中的玫瑰更充满着生机勃勃的生命力。玫瑰园在国内率先采用了地源热泵采暖技术, 既节能又环保, 即使室外是冰天雪地, 园内依然温暖如春, 因此玫瑰园内一年四季都会盛开着玫瑰花。玫瑰是爱情的象征, 因此园中提供举行玫瑰婚礼的场所, 气氛浪漫温馨。而轻啜玫瑰茶、共进情侣餐的“玫瑰之约”, 则更令爱侣们神往。

面积太广, 当心走失

沈阳世博园真是太广阔了, 广播室找人的广播好像就没有间断过, 可见同行走失分散的现象发生之多。按导游区可分为A区、B区, 23个国际展园、52个国内展园均在A区, 有一条沈阳至抚顺的铁路从园内穿过, 铁路南面为B区, 好多游客因为没走到B区, 就有一半的景点没有看到。

五花八门的项目和地方

出了百花馆, 笔者因为时间的关系, 只匆匆忙忙参观了西北、西南等8个展园。回到车上一查导游图, 那些值得一看实在来不及入内的还有啤酒花园、休闲小筑、百合谷、小剧场、红酒广场、美食小吃、艺术表演、水上游览项目、鸟林等, 还有高山滑草、高山管轨式滑车、时空转椅、沙滩越野摩托车、越野卡丁车、旋风赛车、攀岩、骑马、空中动力伞、水上轻型飞机、射击俱乐部等娱乐项目……这么多五花八门的项目和地方, 根本没来得及进去体验, 不过参观去到的已经让人眼花缭乱了。

追求自然, 推崇和谐

沈阳世博园修建于原有的“植物园”之上, 整个园区都是树木葱郁繁茂, 湖泊星罗棋布。在茵蕴的空气中, 由远及近的绿色层层点点、浓浓淡淡, 各个展园则像一把色彩各异的珍珠散落于园中。它们依照原有的地势而建, 或依山靠水, 或引渠架桥, 虽乃人工雕琢, 却不失自然之理、天然之趣。在这里, 你可以领略到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 也可以欣赏到西北大漠的“茶马古道”, 还可以漫步于西南的热带风光之中。

世博园的树廊、花海、水榭, 每一处景观都会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放眼望去, 花团锦簇、满目葱郁, 煞是养眼。细细端详, 这里的每一簇鲜花, 每一株树木, 每一处景致, 都渗透出对自然的追求, 对和谐的推崇。由一个个绿丛串起的展园、庭园、水生植物区、滨水湿地景观, 犹如翡翠链上的颗颗绿宝石, 时时引起游客们的观赏冲动。

保护现在就是创造未来

大自然向人类传授灵感 篇8

经过数百万年的进化,自然界中的许多物种不仅能让我们从其外型获得某种创作上的灵感,而且还能向我们提供一些今天我们在各工程领域内所遇难题的解决方案,正如有的科学家所说的那样,我们人类应该向这些聪明的生物学习。举例来说,蚂蚁有助于解决交通模式问题,蜜蜂可让你借鉴到空气动力学上的诀窍。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生物学家弗朗西斯-拉特尼克思曾撰文引用厨蚁觅食来说明这一观点。他说,从这些觅食的厨蚁极有效率地来来往往运送食品的实践中,他找到了一个被他称为‘说来容易解决难’的问题。这些厨蚁设计了一个化学路径模式,在这个模式中三条路径的结合点形成了一个Y。Y的茎干或是通向它的巢穴或是离开它的巢穴,这条茎干也与两条手臂在一个广角上相交,而两条手臂构成了一个大约60度的小内角,厨蚁有着很强的几何本能,它能够感觉出多个角度间的差异而选择一条正确的路径。他认为,小昆虫很有可能已经设计出了很多种解决觅食问题的方案,我们应该关注它们,因为“人的生活越来越依赖工程系统,必须使我们的工程系统有效地运行以解决类似的问题”。

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也发表研究报告指出,蜜蜂与大黄蜂有一些可供人类分享的智能。这些振翅飞行的小昆虫把空气动力学带入了一个传统理论无法触及的领域。科学家们发现,这些小蜂设计了一套不同于大多数飞虫的飞行系统。一些小昆虫靠大弧度地摆动翅膀来飞行,而蜜蜂的双翅活动的弧度要小得多但振动的频率相当高。这种小弧度高速度的翼动赋予这些蜜蜂一个更宽广的力度,这是其它昆虫无法享受到的。

当这类灵感被用于军事上的时候,军事科技便会产生日新月异的进步。比如,乌贼体内有能分泌黑色液体的囊状物,遇到攻击者便会释放出黑色液体,诱使攻击者上当。据此,潜艇设计者们就设计出一种酷似袖珍潜艇的鱼雷诱饵,既可保持原潜艇的航向和航速继续航行,也可模拟噪音、螺旋桨节拍、声信号和多普勒音调变化,令敌方潜艇或攻击中的鱼雷真假难辨。

为解决超高速歼击机驾驶员在突然加速爬升时因脑部缺血而引起的痛苦,航空设计师从长颈鹿身上获得灵感,设计出了抗荷服。众所周知,长颈鹿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动物,大脑和心脏的距离约为3米,完全是靠高达160~260毫米汞柱的血压把血液送到大脑的。奇怪的是,长颈鹿在饮水时就不会因大量血液涌上大脑而发生脑充血或血管破裂的问题呢?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原来是长颈鹿身上的一层厚厚的皮箍住了血管,从而控制了它的血压。根据这一原理,设计师们便设计出这种新颖的“抗荷服”,当飞机加速时,“抗荷服”既可自动压缩空气,还能对飞行员的血管产生相应的压力。

你是否想到,人造卫星的控温系统的设计灵感竟是来自小小的蝴蝶?当受到阳光强烈辐射时,卫星表面的温度会高达2000℃;而在阴影区域,卫星表面的温度会下降到零下200℃左右,这对卫星上的精密仪器仪表的危害极大。人们发现,蝴蝶身体表面生长着一层细小的鳞片,这些鳞片有调节体温的作用。每当气温上升、阳光直射时,鳞片自动张开,以减少阳光的辐射角度,从而减少对阳光热能的吸收;当外界气温下降时,鳞片自动闭合,紧贴体表,让阳光直射鳞片,从而把体温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科学家据此为人造地球卫星设计了一种犹如蝴蝶鳞片的控温系统。

大自然是人类的老师 篇9

美术教学论文:大自然是最好的“美术老师”

湖北省公安县斗湖堤小学 艾 莉

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希望学生通过学习能具有良好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怎样做才能让学生拥有这两样“制胜法宝”呢?我觉得,要使学生能创新,就必须有能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否则他们将会感到无所适从。我们都知道,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掌握丰富的绘画语言是进行绘画创作的前提和基础,它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提高儿童的创新意识。那么,如何让学生掌握丰富的绘画语言呢?毋庸置疑――写生。大自然中的各种事物则是我们最好的写生对象,它们所呈现的不同纹理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多姿多彩的点、线、面、形状、色彩世界,儿童通过对它们的写生,可以感受到绘画语言的真实存在,从中吸取艺术营养,培养敏锐的观察力,锻炼写实能力,发展对事物的绘画表现力,还为绘画创作铺垫了扎实的基础,让大自然成为他们最好的“美术老师”!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开始了逐步以引导学生感受、认识和理解一定的绘画语言,并进行合理创新运用为主线的教学探究。

为此我首先拟定了教学研究目的,即通过对生活中各种有趣纹理的观察、发现与写生,引导和培养学生养成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大胆发现奇妙纹理的良好习惯,在具体的写生过程中认识和掌握丰富的绘画语言,增强对绘画语言的感知能力,提高视知觉的敏锐性。制定出实践的过程,即欣赏感知、观察发现和表现运用。具体操作是围绕以下三次主要的学习活动来开展的:

第一次学习活动:欣赏、感受奇妙的纹理

此次活动一个课时完成。教师首先在课前收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表面凹凸不平、有不同纹理的物品,如树叶、花瓣、羽毛、贝壳、木块、石头等。在课堂上,先进行摸一摸、猜一猜的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老师把准备的物品用一个盒子装起来,留一圆口。导入语: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神秘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的就请你上来摸一摸、猜一猜。儿童对事物的好奇心理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踊跃参与小游戏。等到答案揭晓的时候,有学生提出了疑问:“老师,这些东西到处都有,还称得上是礼物吗?和我们的美术课有什么关系呀?”这个问题的提出正中我的下怀。于是我提出了下一个环节的任务:每两个同学拿一件物品,在它的上面覆盖一张纸,用你喜欢的油画棒颜色在纸的表面来回磨画,你能看到什么?学生从来没有做过这样有趣的实验,学习的兴趣更浓了,热情也高了。他们惊喜地发现,在纸上出现了好看的花纹:有形状、大小不同的点;有各种各样、粗细不同的线条;还有一些奇妙的图形,而且它们还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着,有的是对称式,有的是连续式,有的是放射式,不同的纹理体现出不同的形式美感。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结:物体的表面或自身呈现出的有趣的点、线、面、形状、色彩等现象,称之为纹理。接下来,老师又让学生欣赏了很多纹理图片,大到山川河流、沙漠天空、森林田园,小到昆虫翅膀、头发、指纹等,让学生意识到纹理的无处不在,正是这些奇妙多变的纹理把我们的生活装扮得如此美丽。最后,鼓励学生拿起画笔,把自己看到的纹理大胆地表现出来。尽管学生的作业还不够细致和理想,但他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纹理,感受到了纹理的奇妙之美,为下一个学习目标奠定了基础。

第二次学习活动:观察、发现有趣的纹理

此次活动在校园内进行,学习任务主要是观察、发现平时不太留意的事物所呈现的有趣的纹理,在活动中,采取了收集实物和图象记载的方法。校园里的一切事物都可以成为学生的观察对象。(论文范文 )能够将实物收集起来最好,不能的就采用拍照储存的方法。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鼓励学生要细致观察、大胆发现,寻找到和别人与众不同的纹理现象,指导学生从植物、动物、自然景观、生活用品等方面去观察发现,进行收集。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学生们都能或多或少的找到一些有趣的纹理现象。在学习的过程中能积极参与,有时还为自己的独特发现欢呼雀跃。

第三次学习活动:表现、运用奇妙的纹理

第一阶段,表现奇妙的纹理。首先我和学生一起把收集到的纹理按照不同类别进行整理和归纳,有的以点见长,有的线条居多,有的是奇妙的形状,有的是色彩丰富。然后采用不同的手法将收集到的纹理表现出来,如绘画法(色彩画、线描画),实物拓印法、磨画法等。有个学生发现不同的树表面有不同的花纹,但是又不能将树皮割下来,为了得到这些树纹,他就拿上几张纸和一盒油画棒在树上进行磨印,得到了不同的树皮纹理,心里高兴极了。还有个学生收集到了很多植物的.叶子,这些叶子的形状、颜色都不一样,特别是叶子上的叶脉和斑纹更不一样,他不由的发出感慨:“原来叶子还有那么多形状和颜色,上面还有那么多有趣的线条,我还一直以为叶子就只有一种形状和颜色呢!”感到了学习的成功和收获的喜悦。通过表现纹理的学习,同学们懂得了我们平时绘画用到的点、线、面、形状、色彩原来都来自于对生活的观察与提炼,看来“大自然才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第二阶段,运用奇妙的纹理。学生通过前面活动的学习,已经认识了大量的纹理,积累了丰富的绘画语言。本阶段的学习就是将这些有趣的纹理运用到自己的绘画中,让自己的绘画作品突出个性,更加生动。老师在课堂上布置了一些设计任务,让学生都来当“小小设计师”。比如给花瓶画上漂亮的花纹,在白盘子上设计适合的纹样,打扮自己的小背心等等,看谁的设计运用到的纹理最恰当,最有特色。在设计的过程中,还是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如剪贴法、绘画法、印制法等,给学生提供一个能够完全展现自己独特创造的平台,让学习收到实效。

大自然对人类的启示 篇10

燕子低飞行将雨,蝉鸣雨中天放晴。”生物的行为与天气的变化有一定关系。沿海渔民都知道,生活在沿岸的鱼和水母成批地游向大海,就预示着风暴即将临。水母

水母,又叫海蜇,是一种古老的腔肠动物,早在5亿年前,它就漂浮在海洋里了。这种低等动物有预测风暴的本能,每当风暴来临前,它就游向大海避难去了。

原来,在蓝色的海洋上,由空气和波浪摩擦而产生的次声波(频率为每秒8—13次),总是风暴来临的前奏曲。这种次声波人耳无法听到,小小的水母却很敏感。仿生学家发现,水母的耳朵的共振腔里长着一个细柄,柄上有个小球,球内有块小小的听石,当风暴前的次声波冲击水母耳中的听石时,听石就剌激球壁上的神经感受器,于是水母就听到了正在来临的风暴的隆隆声。

仿生学家仿照水母耳朵的结构和功能,设计了水母耳风暴预测仪,相当精确地模拟了水母感受次声波的器官。把这种仪器安装在舰船的前甲板上,当接受到风暴的次声波时,可令旋转360°的喇叭自行停止旋转,它所指的方向,就是风暴前进的方向;指示器上的读数即可告知风暴的强度。这种预测仪能提前15小时对风暴作出预报,对航海和渔业的安全都有重要意义。乌龟背小乌龟—转动炮塔的坦克。鱼

鱼儿在水中有自由来去的本领,人们就模仿鱼类的形体造船,以木桨仿鳍。相传早在大禹时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观察鱼在水中用尾巴的摇摆而游动、转弯,他们就在船尾上架置木桨。通过反复的观察、模仿和实践,逐渐改成橹和舵,增加了船的动力,掌握了使船转弯的手段。这样,即使在波涛滚滚的江河中,人们也能让船只航行自如。

青蛙

人类的老师 篇11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存在着最高智慧,那一定是学习的态度,而这正是人类所拥有的。正是因为拥有了如此的智慧和胸怀,人类才得以在自然界找到立身之本。

学习生存

喷水鱼在进化过程中,创造了奇迹。它的眼睛可以看到水面以外的东西,而且它的大脑还能自动矫正空气与水之间因折射所造成的图像扭曲,准确地对猎物进行定位。它还懂得弹道学,它颚内的一条凹槽,能够将液体变成一条短而致命的射流。在突袭之前猛然伸缩腮,将水吸进口中,然后通过舌头挤压,以极快的速度,将水喷射出去,将猎物击落到水面(图1)。

这种简单高效的方法启发了人类。几个猎人找到猎物,轻轻地向目标靠近,用长长的吹管向猎物发动袭击(图2)。吹管的推动装置很简单,正是借鉴了喷水鱼捕食功能的原理,在舌头的帮助下,气流突然冲出去直射目标,猎物几乎感觉不到任何危险,根本来不及逃跑。靠着这个绝密武器,人们获得了生存所需的食物。

苍鹭喜欢在浅滩觅食,鱼类、蛙和昆虫都是它们的至爱。它们的捕食工具很简单,就是用长长的尖嘴,但它们的技术却是一流的。当苍鹭确定捕猎目标之后,它们背对着太阳,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时刻准备着发起进攻(图3)。在世界各地,人们都在模仿苍鹭的捕鱼方式,人们制作的捕鱼梭镖很像苍鹭长长的尖嘴。

找寻乐趣

动物不但教给人类在艰苦的环境中求生存的技能,还为人们增加生活乐趣提供了指导。

这位老师名叫蟾蜍。这种两栖动物出生于水中,但它们并不能很好地适应水生环境。实际上,它在干燥陆地上,比在用于繁殖的池塘中生活的时间更长,它们的腿和动作,已经适应了陆地行走。但是,它们还是不得不经常经过溪流和池塘,怎么样让自己肥胖的身体沉不下去?它们有自己特殊的装备(图4),虽然很丑陋,但这是很有效的安全装置,使它们不会下沉被淹死,而且还让它们在水中有休息的时间,直到能继续穿越这道障碍。对于不擅长游泳的人类来说,这个简单有效的方法真是一个惊喜(图5)。

创造文明

从动物身上获得灵感,是人类具有的学习天赋,这使人类最终脱离蛮荒,创造文明。

人类梦想飞行是从鸟类能够翱翔天空得到的启示。1483年意大利人达·芬奇通过观察鸟飞行时翅膀的运动方式和运动规律,绘制出第一张模仿鸟类飞行的飞行器草图(图6)。随后经过科学家的努力,终于在1894年,德国科学家李林·塔尔第一次使用载人悬挂滑翔机飞了起来(图7)。从他留下的设计图纸,可以看到这架改变历史的滑翔机依然是模仿鸟类的样子制作。两年后的一次飞行事故,让这位年轻的科学家过早地辞世。在他的墓碑上,刻着人们对他的称赞:“飞行史上最伟大的老师”。

原始社会中,弱小和无知是当时人类的真实写照。当瘟疫、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的时候,人们只能用巫术祈祷康复。直到15世纪意大利人卡蒂内尔提出注射器的原理,情况才发生大的转变。他的发明是受到了毒蛇的启发。毒蛇进攻时可以在瞬间将尖牙刺入猎物体内,然后用活塞式的肌肉,将体内毒液注入带孔的尖牙(图8)。这一切都发生在几秒钟之内,当猎物因中毒停止了呼吸,蛇才将猎物吞下去。而无毒蛇和毒蛇的区别,并不因为它没有毒腺,而是它的毒液“发射装置”不是很有效,因为90%的蛇几乎都是不能分泌毒液的,所以毒蛇就尤其令人不寒而栗。多亏这种从毒蛇身上学到的注射方式,各种疫苗和抗生素,才能以最直接的方式进入人的身体,因而拯救了很多生命(图9)。

昆虫用于控制行为的大脑非常小,但它们依然非常聪明,优势就在于大脑简洁高效。这正是人类在这个越来越复杂的社会最需要学习的。蝗虫都是以庞大的集群飞行,但它们彼此之间会保持30厘米左右的距离,以避免冲撞。人们就在蝗虫身上安置了传感线路(图10),发现它会对那些近距离冲击画面做出快速而准确的避让反应,就好像它看到了蝗虫群中的其它伙伴一样。它所产生的微弱电脉冲信号,被人类监控、接收、记录……这种快速反应机制非常适合应用到汽车的回避系统上。去年我国共发生交通事故45万多起,造成9.8万人死亡。如果能给我们的汽车装上一个类似蝗虫大脑的装置,人类越来越拥挤的交通或许能得到一些改善。

大猩猩是灵长类中体型最大、最纯粹的素食主义者。它们食量巨大,但从不会把树木啃秃。大猩猩从不固守一地,它们走走停停,在游荡中采食,还没等到把一棵树、一片灌丛的树叶吃完,就又迁向新的采食地。它们似乎知道如果长期滞留在一个地方,把树木、果实一律剥光吃净,就会导致因过度开采而造成的资源枯竭。植物的死亡就意味着食物的断绝,因此大猩猩总是适可而止地采食树叶。人类传统农牧业的轮耕、游牧,正体现着这种持续利用资源的生存智慧,与大猩猩走走吃吃的方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自然资源掠夺式的采伐开垦、为了商业目的杀鸡取卵式的猎杀活动,大大超出了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图11)。人类要向动物学习的不仅仅是技能,更是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

人类就是这样在对动物的学习中,一点点成长,完善起来。今天大自然依然是人类最大的挑战,面对这些,我们也只有向自然寻求解决之道。

大自然是人类的老师 篇12

的确, 表面上看来这两部关于公主的作品好像属于宫崎骏的两个世界:一个是关于森林的传说,一个是发生在海洋的故事;一个是以罗马“ 狼孩”为原型,一个是以安徒生童话“ 美人鱼”为模板;一个是用成人视角诉说的冷峻传奇,一个是用孩子眼光讲说的温情故事;一个与人类势不两立,披着白色狼皮茕茕返回山林、一个则孜孜以求要变回人形,红彤彤的返回人间;宫崎骏作品中时隔11年之久的两位“ 公主”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又体现了作者思想上什么样的变化呢? 为了把这个问题说清楚,笔者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分析。

一、神癨——山兽神与海洋女神

《 幽灵公主》 里的山兽神属于自然神 ,《 悬崖上的金鱼姬》 里的海洋神属于人格神;山兽神造型灵感来源于东方神兽麒麟( 又称四不像) ,海洋女神原型是西方文艺巨匠拉斐尔名画 《 奥菲利亚》 ;山兽神掌管生死 ,失去头颅以后一度沦为复仇的死亡兽,海洋女神则带着海洋一样的理解与宽厚支持波妞选择为人的尝试;从自然神到人格神,从森林神到海洋神,从对人类相对漠然的神到变相肯定人类的神———从神癨这一角度说,宫崎骏电影在人类与自然关系上有所调整。

《 幽灵公主》 秉承泛神论的日本文化传统 , 设置了山犬神、猪神等诸多神癨,其中的主神则是山兽神。 山兽神掌管着世间的生与死,白天化身为麒麟兽,所到之处草芳花绽,美妙异常;晚上则变身成萤光闪闪的透明巨人在森林中巡回。 山兽神作为符号可以开掘的东西有很多:形象上山兽神体现了古典美与现代美的结合,同时具有浓厚的东方神秘色彩与西方后现代绘画韵味,麒麟兽与萤光巨人两种形象的神秘互换皆与太古森林的绿色和谐一体。 ( 后来的好莱坞电影 《 阿凡达》 中的纳维人,很大程度上借鉴了蓝色萤光巨人这一形象。 可以看做是好莱坞向吉卜力的致敬。 ) 性格上山兽神仁慈而又残酷:它让变成邪魔的野猪神安息、治疗阿西达卡的伤痛、 让火枪生出花草警醒蓄意伤害它的人类;但在被人类弑杀以后,兽神变成了神兽,一度成了死亡的象征。 为夺回头颅,无头的兽神无情的夺取了森林中所有生物的生命, 所到之处, 风尘变色,万物凋零。 片末山兽神倒向了人类的城镇,摧毁了人类的文明,却为世界重新带来了生机与希望,暗示了人类和自然之间斗争的永恒。 片中山兽神是无性别的,但从造型以及气质等诸多方面看,山兽神应为男性神。 神性的山兽神, 失去首级的魔兽,兽神与神( 魔) 兽的互变,男性兽神等这些特质皆是对自然人格化的生动概括。

海洋神癨是以女性形象出现的,据说她是宫崎骏从拉斐尔名画《 奥菲利亚》 中得来的灵感。[2]但笔者更愿意把她看作 《 维纳斯的诞生》 的动画造型 。 熟悉宫崎骏电影的观众都清楚女性和自然的关系,“ 文明把我们同自然界隔离开来……女人则是我们与自然之间的最后纽带。 ”[3]身为女性的海洋神掌管着辽阔的海域,美貌、高贵、流光溢彩、变化莫测,具有强大而神秘的 力量 ,这些特质和《 幽灵公主》 中的山兽神 是相通的。 但不同的是作为人格神的海洋女神不仅充满女性的光辉,且对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有着异常开明与智慧的理解。 例如她能够理解波妞对宗介的感情,对于波妞变成人类所承受的化为泡沫的风险代价,亦显示出不同于金鱼爸爸的淡定与智慧:“ 我们本来就是从泡沫变来的呀。 ”从而支持波妞回归人间的选择。 海洋女神此类的言行在实际上肯定了人与自然的共生共享关系,肯定了人类发展的历史,继而也肯定与祝福了人类的未来。

二、公主——森林公主与海洋公主

一个公主来源于罗马森林, 一个公主诞生于丹麦大海; 一个公主从人类走向了自然, 一个公主从自然回到了人间; 一个公主是冷如锋刃的白色野性少女,一个公主是热情四溢的红彤娇憨女童;一个公主与近世人类文明始终保持异乎寻常的距离,一个公主对现代人间生活则充满好奇与热情———同是一样的能指“ 公主”,却被宫崎赋予了不同的所指内涵。

(一)幽灵公主(森林公主)小桑

被人类遗弃与放逐的孩子, 在山犬的收养下存活成长, 以犬狼为母,以山犬为伴,狼皮批身,面具遮颜,这就是室町时代的森林公主小桑。 为保护森林家园她勇敢而执着的对抗以黑帽为首的通过现代技术掠夺、征服自然的人类。 小桑与世人的隔阂仇恨在与黑帽格斗一幕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月黑风高的夜晚,身披白色狼皮,头戴狰狞土偶面具的小桑独闯达达拉城,与黑帽女督为首的人类展开零距离的对抗,两女激烈的肉搏战惊心动魄,旁边的观者围圈观斗,为女督助威, 视小桑犹如进犯的怪物。 桑在人的圈子中腾挪蹿跳,发出的却是困兽突围一般的野性嗥叫。 此时此刻桑与人类在空间的距离是如此的接近,但在心灵上的距离又是如此的遥远。[4]人类自然的属性以及命运的偶然安排使得她和男主角产生了异样的情感,但这段感情却以群山绿壑重披新绿后,小桑告别相爱的少年茕然返回山林收尾。

字面上的幽灵公主意指被山犬吃掉心智的女孩, 从某种程度上说,幽灵公主是现代人类自赎和忏悔的象征。 她身为人身,却属于山林,属于自然,属于神癨,与人类近代文明势不两立。 属于桑的颜色是白色, 这是宫崎骏女角中并不常用的色彩。 在日本白色被看作神仪的象征,在诸色中排位最高、最美, 代表着希望、庄重和坚强。 桑冲锋陷阵时戴的土偶面具则是日本远古 时代的图 腾 , 指向的是 前农业文 明的日本 文化深层———绳文文化,该文化与源于欧洲的现代文明是对立的。

(二)金鱼公主(海洋公主)波妞

红彤彤的金鱼波妞是人类和海洋女神的孩子。 由于父亲魔法师藤本对人类的厌恶,她生成金鱼的面貌,可谓天然的人类回归自然的产物。 人类的基因决定她和一个五岁的小男孩发生联系,产生类似于爱情的友谊,最终变回人类。 波妞的人间回归具有条件性:即宗介对波妞的感情不能变心,否则波妞将会变成泡沫。 换言之就是人类如果不堪考验,波妞变回人类的价值将沦为虚无。 在波妞父亲看来这是一个不值得尝试的巨大冒险,但这一选择却得到了波妞母亲———海洋女神的肯定与支持———“ 我们本来就是泡沫啊”。“ 我们本来就是泡沫”包含着对人类超越于虚无的无限肯定。 在色彩上如果将虚无视为白色, 波妞的那团鲜红正是对虚无的决绝反动,不仅极好的诠释了波妞性格的热情与返还人间的热烈坚定,还准确的表达出对于泡沫即虚无的生命挣扎。

不同于幽灵公主与人类的对抗,金鱼公主对人间始终充满了热忱与向往。 金鱼在基因与意念的作用下长出手脚,雀跃着欢呼“ 手长出来了”、“ 脚长出来了”。 这一点和该片改编的原著《 海的女儿》 有异曲同工之妙:虽然前者不具备后者宗教意识的沉重以及对灵魂问题的执着探索,但在对“ 人”的肯定与赞美上,二者具有极大的相似性———美人鱼不惜放弃三百年的生命与海底优渥美妙的生活,忍受失去声音和每走一步都像刀扎的剧痛换取人的体形,去追求自己向往的美好爱情和永恒不灭的灵魂; 金鱼公主则以东方金鱼的稚拙形象, 以五岁女孩的身心,挣脱反人类父亲( 代表自然与反社会) 的束缚,为长出人类的手脚而激动不已。 变成人类的波妞身着红衣在一浪高过一浪的蓝黑色潮头飞奔,这海上飞翔的一幕是全剧最美的高潮。 可以说宫崎骏大刀阔斧的改变原著却保留海的女儿精髓,其内核正是近代人文主义精神,即对人的肯定与赞美———包括波妞变身中所处的非鱼非人的丑怪半人鱼阶段也是在表达为人的艰辛以及荣耀。 诸如此类的设置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在宫崎骏的世界中,长期存在的那对天平———人类和自然的方向发生了倾斜。

三、调和者

人类和自然在决裂后都呈现出狂暴的特质,作为矛盾的两极需要调和。 阿西达卡和宗介则分别在两剧中充当了这一角色。 放逐于社会的孤独个人是阿西达卡被人与神同时接受的必要条件, 爱心与责任则是宗介经受海洋考验的重要素质。 勇士的斡旋失败了,幼童的调和却成功了。

少年勇士阿西达卡受了魔祟神山猪的诅咒, 离开部族, 一路西行求索山猪为魔的真相。 茕然独行的探索者这一身份使他成了惟一能被达达拉城( 人类) 与小桑、山兽神( 自然) 共同接受的中介。 作为社会的人阿西达卡走进、了解达达拉,理解黑帽女督为了养活被主流社会排斥的贱民阶层采矿伐林的正当性; 作为受诅的人他又理解猪神被人射杀的绝望、愤怒以及小桑对森林的归属守护之情。 他在神人之间数度出生入死,奔走斡旋,但最终却悲壮的失败了———人神之战,无可避免,文明自然,两败俱伤。 调和者阿西达卡在片尾提出了一个问题:“ 难道人类和山林就不能共存吗? ”这其实是宫崎骏为之困惑了数十年的疑问。 这一问题在《 幽灵公主》 中以“ 我们一起活下去”草草了结,一定程度上遮蔽了再生的新自然与重建家园的新人类之间斗争不已的严酷真相。 人类社会和自然诸神的斗争在暂时停息之后,将还会再次重演,甚至会以更加惨烈的形式重演,这是从远古到未来都难以逃脱的宿命循环,宫崎骏的结论是如此的悲观与冷峻。

但在时隔11年之后的作品《 悬崖上的金鱼姬》 中,宫崎骏在人与自然的问题上给出了另一种安排———自然和人类达成了友好的和解———曾经逃避与出离人类社会的小桑们 ( 金鱼 — ——剧中的身份换化为魔法师藤本 ,本是人类 ,遁海避世) 的后代重新回到人间生活。 其中担任调和者的是一名五岁的小朋友宗介。 宗介以其勇敢、责任感与质朴的单纯成功经受海洋的考验,迎回了波妞。 宗介身上具备的素质应该说阿西达卡多具备,甚至在能力、性格方面很多还强于宗介,但作为调和者宗介实现了阿西达卡没有能够完成的和解任务。宗介式和解中预存了宫崎骏吊诡的埋伏:即这里的人类是尚未经受诱惑与考验、 尚未成人的小朋友———5岁的宗介以及那些风烛残年的老人院中的婆婆,这些人代表的是从自然中早期的剥离与暮年向自然的回归,换句话说是驱逐出天堂之前的人类或者即将再次进入天堂的人类。 所以在宫崎骏这里,人和自然的融合是有条件的,是不充分的,是充满未知数的,是注定要经受考验与磨难的。 从这个角度理解《 悬崖上的金鱼姬》 片名,除了故事地点发生在海边的悬崖,意味着人类对自然的剥夺再不反醒如行路于崖一样危险外,还隐含着金鱼回归人间的选择如同攀登悬崖般的凶险与未知。

四、背景:森林与海洋

绿树与森林是宫崎骏电影中不可或缺的风景,《 幽灵公主》 的太古森林是故事发生的背景与叙事不可切割的要素; 海洋则是宫崎骏一直心向往之的创作对象,《 金鱼姬》 中的大海被作了拟人化的处理后终于登上屏幕;山兽神所在的神秘森林是现代都市人的绿色梦想,波妞浩瀚的海洋故乡则是人类更隐秘与深刻的蓝色乡愁。

(一)森林

《 幽灵公主》 开篇就是太古森林的全景构图 :连绵悠远的群山,苍茫幽深的森林。 低沉的画外音随之出现:“ 古时茂盛的森林覆盖大地……此地居住着千岁神兽……”, 从而拉开了这出史诗一样磅礴的大戏序幕。 山兽神所辖的太古森林是故事发生的背景,也是该剧重要的叙事要素,这片森林辽阔、 静谧,是人迹罕至的神奇之地:古树参天,崔嵬葱郁,其间生活着上古传下来的诸多神癨,它们久经岁月,体型巨大,是森林的守护者;林中有充裕的植被和丰富的生物链群,星星一样繁多的小树精代表着森林所蕴藏的生机,自在的嬉耍于林间;森林里还有险峰、深谷、小溪、清池……山水树影交互相映,林峰山壑秀丽旖旎。 森林虽幽深静谧为人所罕至,却是生命休养的妙所: 身心剧痛的阿西达卡在这里延续了生命;跌落山涧的运输工在这里减祛了痛楚———绿色森林是人类的家园,让浮躁的心绪安宁,让劳顿的生命休养。 就像有论者所说,森林“ 覆盖了一层浓郁的神秘,好似在空间和时间上都得以无限延展的存在,见证着生命的始末、搭载着生命的来去。 … … 宫崎骏意在描绘一座座超越国籍 、融合民族 、 勾连世界于一体的森林之国。 ”[5]

宫崎骏的森林情节源于日本的森林文化。 森林是日本民族的发源地,也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在日本人的心中占有无比崇高的地位。 当今日本列岛遍布森林,约80% 的国土为森林所覆盖,其中大多还是天然森林。 学者梅原猛曾指出 “ 森林信仰 ”是日本宗教思想中的核心信仰 ,是日本精神思想结构的支柱。 有论者概括出“ 森林文化”这一概念———“ 绳文时代是日本最古老的时代,日本文化起源与绳文时代的泛灵论有关,绳文时代茂密的森林正是这种原始宗教思想的发祥地。 远古日本人生活在森林中,从森林中获取各种生活物资, 并进行原始的宗教仪式等, 产生了与森林相关的各种智慧。 人们生活与生存的所有方面都必须依赖和利用森林,对森林怀着亲切和敬畏的感情。 这样,在人们与森林紧密接触的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了各种习惯与风俗,并且表现出区域性特征,继而形成了日本特有的森林文化。 ”[6]这种森林文化是民族思想的寄托,在《 幽灵公主》 那里代表着对应人类现代文明的古典之维。

(二)大海

《 金鱼姬》 以大海作为背景 , 片中与海有关的场面占了80%,而这80%的海水效果的呈现全部是由宫崎骏亲自完成有论者称大海作为主角以具有意志的鲜活面目出现……体现了宫崎骏对自然最虔诚的礼拜。[7]确实如此,宫崎骏志做描述海洋的电影已经蓄意有时“: 每个人都有深藏于意识之下的内在海洋,它与波涛汹涌的外在海洋相通。 因此,我要做一部不是把海作为背景而是把它作为主要登场角色的动画。 动画描绘少年与少女、爱与责任、海与生命等这些本源性的东西,鼓励人们在这个神经衰弱和不安的时代中向前迈进。 ”[8]

人类居住的这颗行星虽然号称地球,但却是不折不扣的水星———海洋面积占据了整个星球表面的70% 以上, 山林平原、 沙漠等统统包括在内的陆地面积只占据剩下的30%而从生命的起源来说,是海洋孕育了最初的生命,包括人类绿树等所有生命形态皆起源于海洋。 较之于静谧的森林,浩瀚的海洋是生命的真正故乡,即使有风高怒号、波浪汹涌的时候,但更多的是宽容与和平。 就像《 金鱼姬》 开篇那首人与海洋的颂歌:“ 海草轻轻的摇摆,在蓝色的大海。 和数不尽的兄弟姐妹一起,泡泡是我们交谈的语言,是否还记得,很久很久以前,你在蔚蓝的大海里一起畅游,海蜇和海胆,还有鱼儿和螃蟹,大家都是兄弟姐妹。 ”波妞所生活的深海是一个色彩斑斓、生灵丰富、象梦幻一样流光溢彩的水底世界。 随着波妞向浅海的出逃,多彩、纯净的海洋变得肮脏杂乱,海中作业的船只捕捞上来的几乎都是人类倾倒的垃圾,这里凸显了人类和海洋的矛盾,但该剧没有聚焦于这一矛盾,相反让博大的海洋以它宽厚的胸怀容纳人类,在海底储藏着生命之水。“ 蓝色的海洋上的悬崖最具有象征意味,一方面悬崖是人类岌岌可危的处境的象征,如果人类在环境问题上再不警醒,就像行路于悬崖那么危险;另一方面悬崖也是灯塔的象征,不仅在黑夜中点亮航船回家的路,也昭示着苏醒过来的人类明天还有希望。 ”[9]

五、宫崎骏的转变

人类的家园在《 风之谷》 被黄沙吞没,在《 幽灵公主》 那里被杂草覆盖,在《 悬崖上的金鱼姬》中被海水淹覆。 生命的本源吞噬了一切,涤荡了一切,重生了一切! 却不再是人神之战的两败俱伤,而是实现了自然与人类的和解。 这一和解的理想虽然像悬崖般高不可攀,但是宫崎骏仍把美好的希望留了下来。

从1983年《 风之谷》 开始,宫崎骏便以凝重的思考、不羁的想象探索和表达人与环境的关系。 几乎他的电影都在渲染破坏环境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后果,凸出西方工业文明框架下人和自然的无解,并试图将此类关系转向东方文化以求解决之道。 换言之在宫崎骏传统的作品中,其心理天平一直倾向于自然一方,即使出现人与自然的融合,他表现出的也是人类融入自然。《 幽灵公主》 作为此类电影的代表集中反映了宫崎骏如上的自然观。 这类自然观不是无源之水,自有其强大的文化基础。

在传统东方文化中,自然被视为自觉的生命,人来源于自然,是自然的人,自然也是人性的自然,二者是亲近的、统一的,处于本原的和谐中。 虽然道家也有“ 天地不仁,生万物为刍狗”这类不仁不情的表述,但自然与人类的矛盾性没有得到充分的突出, 所谓天人合一是东方哲学追求的至高境界,自然和人类的主要方面是和谐而不是矛盾。

具体到日本的传统文化里, 不但没有突破上述哲学观反而更丰富与强化了人对自然的依赖。 日本古代神话从一开始就将自然作为神来崇拜,这种信仰方式至今仍遗留在日本民族的生活和思维习俗中。[10]人们因为这种普遍的朴素信仰对自然充满了友善与敬意。

在理论界和文艺界,类似自然观也有广泛的影响,如学者梅原猛认为“ 森林信仰”是日本宗教思想中的核心信仰,是日本精神思想结构的支柱;中尾佐助将早期日本文化形态归纳为“ 照叶林文化论”, 思想家上山春平提出深层文化论,认为绳文时代以绳文土器为代表的农耕以前的狩猎采集文化是日本文化的深层, 西方现代文明是被日本拿来的文化,是日本文化的表层。

透过诸如此类的自然观会惊异的发现人类与自然背后站立的赫然是现代与古典、西方与本土的对立二元。 可是“ 天人合一”、“ 依正不二” 理念的前农业文明亦或森林文化真的值得美化么?“ 桃花源”式的黄金时代真的存在过吗? 古时的人类由于生产力落后和认识的局限,不可能克服对自然的盲目崇拜,只能依赖自然力去抚平自然灾害的伤痛,用讨好自然的方式祈求人类平安的生存环境。 其具体表现,即是对自然之神的崇拜与敬畏。[11]但即便如此,自然生态的破坏已频频发生,只不过规模和力度不如现代而已。 所以“ 自然主义者” “ 回归主义者 ”等主张的退回前工业时代 ,绝非人类文明的正途。[12]对此宫崎骏有着充分的认识,他反感舆论界强加给他的环保主义称谓,解释说人类的“ 环保”观念有效性甚低,从放火烧山林的原始农耕及逐水草而居的游牧,尽管对自然破坏有限,但均已是破坏自然的起始。 对都市人而言,乡村风景如同一首和谐的田园牧歌,但其实那已经非原始的自然,而是经人类加工( 破坏) 的人造物。[13]宫崎所理解的自然是近乎本原的自然,也就是本质上意义的Nature,这是西方哲学自然观观照下的自然:即相对于自然界意义上、自然的本质意义上的自然,相对于被自然创造的、自然的创造自然的自然。 显然西方语境下的自然观不同于东方,东方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西方文化强调人和自然的矛盾。[14]宫崎骏既然在认知上走到了Nature( 本质) ,行动上以倾向于人类社会的《 金鱼姬》 为人与自然的关系画上句号显然并不出人意外。

六、结语

“ 我希望再活30年 ,我想看到大海淹没东京 ,NTV( 日本电视公司) 的电视塔成为孤岛。 我想看到( 纽约) 曼哈顿成为水下之城……我对这一切感到兴奋。 ( 因为) 金钱和欲望,所有这一切都会走向崩溃,绿色的杂草将接管( 世界) 。 ”[15]四年后《 悬崖上的金鱼姬》 公映,上述的类似情景都在电影中出现了,世界成了一片汪洋,但是宫崎骏并没有把海的世界变成世界末日,相反却在矛盾激烈冲突后让人和自然实现了温情的和解。

被弑的神癨复活了,出离社会的公主回归了,游离于边缘的调和者卸去了沉重的十字架调和成功了( 现实意义上的成功) ,在《 幽灵公主》 那里留下的人与自然的沉重问题在《 金鱼姬》 里得到了相对美好的解决。 也许是人老多情,挂怀儿女;也许是人老益智,返璞归真,不管怎么样,宫崎骏在预备收官的作品中对自然与人类这一困惑几十年的问题给出了最后的回答。 不再是背负着沉重的弑神十字架活下去,而是自然和人类握手言欢。 虽然前途莫测,犹如行路于崖,但是希望就在那里! 就像阿多诺的名言:“ 只因没有希望,希望才给予我们”![16]

上一篇:制作课程表说课下一篇:电大2014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名词+论述小抄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