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教述职报告

2024-06-01

特教述职报告(共10篇)

特教述职报告 篇1

特教述职报告

我是一位特殊教育教师,我们托起的不是娇艳的鲜花,而是受伤的小草。在特殊教育岗位上工作已经整整两年了,两年的酸甜苦辣,两年的风雨历程,让我更加热爱特教,更加忠诚于特教,也铸就了一个特殊教育工作者崇高而美丽的灵魂。

一、思想认识

本人自参加工作以来,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和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与时俱进,从中吸取搞好教育工作的力量源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教育观。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热爱聋生、尊重聋生、遵守 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类政治学习,并且认真记录,及时反馈,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不断完善自我,争取让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享受到最好的教育,都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由于我们的学生有的听不到,有的看不见,还有的智力低下,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不便,他们比正常孩子更需要爱,需要理解和关注,特教教师肩负的责任更大,我们不仅要“为人师”,更要“为人母”,有人曾说:“你们真是一群高级保姆”。对于这样的话,这样的理解,我并不自卑、难过,反而更加坚定了我对特教的信念和愿望,以五心(爱心、耐心、信心、责任心、慈母心)献给残疾孩子。

二、教学工作

从事特殊教育以来,我一直担任个训教学工作。任现职以来,我积极钻研、勇于探索、不甘落后、虚心学习。为了做到有条不紊、有的放矢,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每学期初,我都积极地钻研教材教法、教学大纲,并根据个体聋生的特点,编写出具有针对性、导向性的教学计划,以确立学期目标、明确阶段目标,把握好教学重难点。课前,我积极钻研教材、教法、学法,结合自身实际及现有的教学设备,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课上,本人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积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重“导”轻“灌”的教学法,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此外,本人还以新课标提出的:“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指导,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通过改革,转变了教师的地位和角色,课堂教学体现了聋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参与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课外,本人认真批改作业;积极反思教学,认真写好教学随笔,通过总结得失,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三、工作计划

(一)素质教育 我注重推行素质教育,坚决把实施素质教育落实在行动上。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

(二)教研工作

我将积极参加教学研究工作,不断对教法进行探索和研究。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 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对于素质教育的理论,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努力帮助后进生,采取各种措施使他们得到进步。

(三)出勤

新学期开始我将带着热情和激情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在工作中我一定要做到不迟到、不早退,听从领导分配,平时团结同志,尊老爱幼,做到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作为一名特教教师,我一定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教师八条师德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决不应付了事,得过且过,以工作事业为重,把个人私心杂念置之度外,按时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

(四)教学常规 我将积极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各个侧面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因素。我将积极学习,翻阅有关资料,对教育理论、目标教学、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进行再认识,提高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的能力。积极实行目标教学,根据教材和学情确定每节课的重难点。平时备好课,上好课。坚持周前备课,努力做到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具,备教法学法。从知识能力两方面精心设计教案,并积极地使用各种电教器材,提高课堂教学效 益,坚决杜绝课堂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五)预期目标

作为我科年轻教师,本学期我要认真贯彻医院新学期工作计划与教学计划,注重课堂常规教学,在学习中成长,在反思中进步。多向老教师学习,请教以提高个人的各方面素质。在工作中改正缺点,弥补不足让自己尽快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能够胜任的教师。s 以上是我任职期间的述职报告,回首两年来的工作,有风雨有阳光,有欢笑有泪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这几年的工作是踏实而小有成绩的。但本人也知道:只有努力、努力再努力;学习、学习再学习,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出色!

特教述职报告 篇2

2015年6月6~7日, 第三届全国特殊教育发展论坛暨新课程标准与教学策略报告会在重庆召开, 来自全国的专家代表在会上分别作了精彩的专题报告。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特殊教育研究室主任文洁也在会上作了题为《特殊教育学校舞蹈艺术教育特色研究》的报告。文主任向全国特殊教育学校的同仁们介绍了武汉市三类特殊教育学校艺术教育的丰硕成果。她在报告会上用精美的课件展示了武汉特教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特色和成就, 动情地讲述了自己在执教邰丽华和其他特教学生艺术成长过程中的各种感受, 也总结了相关的教育教学经验。文主任对特教学生和特教事业真挚的感情流露、武汉特教学生立足社会自强不息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与会代表。

从大卫·希尔法盲文问世, 到邰丽华和“千手观音”的风靡, 武汉特殊教育始终引领全国。因此, 在主题报告结束后开展的由六位专家、校长、教师作为嘉宾的主题沙龙活动中就有三位来自武汉的代表, 除了文洁主任, 还有来自武汉市江岸辅读学校的胡安洁老师和武汉市武昌培智中心学校的余欣老师。北师大的肖非所长和西南大学的赵斌主任作为专家在沙龙活动中解答了教师在特教工作中的疑问和困惑;文洁主任则介绍了有关武汉特教在教研和科研等方面的开展情况。作为教师代表, 胡安杰老师在沙龙活动中以《学习·实践·反思》为题, 介绍了自己在学习实践和反思中开展特教工作的经验;余欣老师在沙龙上的以《选择·困惑·成就感》为题, 就自己在选择特教工作时的心路历程和在工作中遇到的困惑谈了自己的感受, 同时也和大家分享了自己如何调整心态克服职业倦怠, 从细微处找成就感的经验。轻松、紧凑、高效的沙龙活动充分展示了武汉特教人的风采, 也让来自全国的特教代表感受到了武汉特教教师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综合素质。

特教述职报告 篇3

[关键词]:特教学校 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现状

1 引言

近年来,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之一,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在普校已蓬勃开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特教学校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身体残疾的特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更显重要。《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第29条规定“特殊教育学校要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卫生习惯,提高学生保护和合理使用自身残存功能的能力。”但由于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领导认识的差异性,残疾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成为当前特殊教育的薄弱环节,是困绕着特校的教育难题。目前,我省特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究竟开展得怎样?存在哪些问题?我们对河北省103所特教学校进行了调查,目的在于掌握特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为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发展提供依据和参考。

2 调查对象

以河北省11个地市13所市级特校、90所区县级特校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103份,有效回收98份。回收率95.1%,符合调查研究的有效标准。

3 调查工具和方法

本研究采用调查法,包括问卷法和访谈法。自编调查问卷,依托课题组成员通过邮寄问卷、电话访问、走访、座谈相结合的方法完成。

4 调查结果与分析

4.1我省特教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落后

调查中,90%的特教学校认为,当前的残疾学生心理问题严重。其中,盲生类心理问题出现率75%,聋生类心理问题出现率59.5%,智障类学生心理问题出现率38.2%,成为当前困扰特教工作的最大难题,急需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提高残疾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残疾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所调查的98所特校中,严格来说,仅有4所特教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其中市级特校2所,县级特校2所,占调查学校总数的4.1%,而95.9%的学校根本没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仅仅是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做了一些努力,但这些努力与学生的需求相比远远不够。开设年级阶段各不相同:一年级开设的为0;三年级开设的1所;六年级开设的1所;七年级开设的2所。

可见,我省特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发展比较落后且不平衡。

4.2心理健康教育课开展情况不容乐观

特教学校没有统一规范的适合残疾学生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在开设课程的4所特教学校,仅2所市级特校依托普校教材进行教学,建有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能针对残疾学生的心理实际,课程形式丰富,效果良好。县级特校根本没有教材,缺乏整体性教学计划,教师自设任务自行控制,随意性强,针对性、实效性差,多流于形式。

4.3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资缺乏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4所特校中,共有心理健康教师8名,专职教师仅2名,兼职教师6名;35岁以下,具有本科学历、特教专业技术和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的教师仅1名。80%的兼职教师只接受过短期培训,专业知识缺乏,且身兼数职,不能全身心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工作中感到力不从心。

5 讨论与建议

5.1我省特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原因分析

我省特校心理健康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还比较落后且不平衡。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方面,是学校主管领导思想观念陈旧,办学指导思想不科学,只重视简单的文化知识传授和基本的康复训练,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对培养残疾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另一方面,是残疾学生残疾类型不同,残疾程度不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比普通学校难度大,既要遵循特殊教育规律,又要遵循心理健康教育规律,较难把握。另外,经费、设备、师资、人员等条件限制也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困难重重。

5.2引起重视,制定全局规划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必须引起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必须根据我省特殊教育的发展实际和残疾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合理的全局规划,提出统一明确的要求,既为特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又使工作开展有章可循,有纲可依,层层推进。同时,充分提供政策、人力和物力的支持,如在省际特校间搭建平台,提供省外名校、专家传经送宝机会等。选择典范特校进行试点培养,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模式,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带动和促进特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普遍发展和提高。

5.3健全管理体制

学校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是决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败的关键。调查显示,学校主管领导认识高,投入就到位,工作开展就活跃,收效就明显。因此,必须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工作督导体系,建立以学校领导为首,以德育教师、班主任、团队为主体,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制。同时,加强对全体教师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培训,树立教师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全方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5.4 加大投资力度

根据学校规模和发展需要,通过申请政府加大投资和自筹等办法,多渠道筹措资金,改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条件,提供必备设施,建立心理辅导室、心理训练室、咨询热线、心理信箱等,立足学生实际,不盲目跟从、不照搬经验,合理设置课程,科学制定教育计划,创新改进教学方法,脚踏实地开展研究,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5.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心理健康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正常、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聘任具有特教心理学专业技能的人才担任专职教师;对兼职教师提供进修机会加强专业培训,使其尽快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另外,加强校际间的交流沟通,充分利用资源共享,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和经验交流,建立一支专家指导下的师资队伍,使特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更科学更有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1998.

[2]赵洁阳.河北省特殊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调查.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1994.

[4]姚本先.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消极倾向与发展趋势.2005.

2011年特教校工会工作报告 篇4

2011年特教校工会在校党政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在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下,以县教育工会的总体要求,紧密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围绕学校教育教学这个中心全面开展工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围绕党的领导,狠抓政治教育

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对全体教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1、积极配合上级主管局开展了各项政治活动,继保先教育之后,我们配合学校党支部积极开展了创佳评差活动。

2、坚持正常的政治学习制度。在我校政治学习风气浓,开展了讲政治,不做政治的文盲,讲规范不做无原则之事,讲奉献,不做利己主义者,讲大局,不做个人英雄;讲团结,不做和谐校园的不和谐音符的“五讲五不做”的活动,这一活动的开展,使得我校全体会员思想政治面貌焕然一新。

3、在全体会员中全面进行了新的工会法和工会章程的学习。会员个个明白了工会的职能作用。

二、转变工会职能,维护合法权益

工会组织原来在人们的心目中只是为职工搞搞福利而已,进校也不例外。但在今年我校能全面履行工会职能,改变了以往的那种不全面的认识,不仅多方为职工谋福利,更得要的是全面的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使职工的权益得到了有力的保障。从制定学校的规章制度到规章制度的执行,从福利的获取到福利的分配,方案都是透明的,经会员表决同意方可执行,如评优选先,晋级、提拨干部等都是反复公示,认真听取全体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使得我校的民主进程向前推进了一步。

三、注重教育质量,强化业务素质

1、教育教学质量在教师,教师的业务水平高低在于业务素质,本工会全面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一如继往地配合学校坚持试讲制,质量跟踪反馈制和教育教学论文交流。

2、广泛开展个人业务进修,撰写适合继续教育的有关专题,既推动了继续教育工作,又强化了个人的业务素质。

四、深入真实地开展校务公开,提高学校工作的透明度

职工是学校的主人,一切源于职工,校务公开又还于职工,学校一本帐,职工共知晓,今年我校校务公开,根据区局校务公开的要求,在学校校务公开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校务公开工作做到事无具细,改变了以往只公开大事大帐。这样职工看了不明了,疑虑重重,今年公开首先从各个部门做起,层层把关,半年公开一次,已形成了制度化。还给领导一个清白,还给员工一个明白。大家拍手叫好。我们是进校真正的主人。

五、重视工会自身的组织建设

通过区教育工会对工会主席的业务培训,使得工会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但我们认为这还不够,应让工会委员会一班人齐心协力的开展工会工作,还得加强对这班人的培训,为此我们工会委员也经常组织学习,由外行变成内行,讲内行话,做内行事,已受到学校的好评。其次,对新调入的同志,我们及时吸纳其加入工会组织,让他们很快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同时也及时完备了工会组织。

六、独立开展文体活动,增强职工向心力

1、活动是一个单位或团体和谐的重要举措。2011年5月15日工会自行开展了老少男女皆宜的职工趣味运动会,包括乒乓、乌龟跑、吹球等比赛项目,并进行了硬笔书法展,活跃了职工文化娱乐生活,增强了全体教职工的向心力和集体荣誉感。

2、开展与外校的联谊活动,2011年5月工会为了锻炼我们的篮球队,与实验小学全体师生进行了篮球联谊友谊赛,使得两校关系更加融洽。并且参加了全县领导篮球赛。成绩虽然不理想,但是各位领导积极性跟高。

3经常开展乒乓球赛,全校男女教师全部参加。不仅锻炼了教职工身体,也增加了活动乐趣。

七、工会2012年的工作思路

1、继续以教学为中心,教研教改为主题,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进一步加强工会的制衡性,完成桥梁纽带,维护法制的支柱作用。

2、进一步协助学校做好人事改举工作,充分调动教职工的劳动积极性。

3、继续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娱乐活动,改善福利待遇,把关心职工生活放在首位。

4、继续深入开展对新的工会法和章程的学习。

5、进一步加强校际间的联谊活动。

参观特教学校有感 篇5

有时候,总是对生活有着种种不满,甚至会怀有消极的思想去面对现在的生活,“生活平淡的就像无风的湖面”这些想法总是时不时的困惑着自己,但是今年3月5日学雷锋日随局团委走访淮北市特殊教育学校回来后,觉得曾经被堵塞的胸口突然豁然开朗起来,有了深深的感触,原来简单的生活可以很精彩,原来每一个看似平淡的生活也可以谱写出属于自己的一份精彩!

在去特教学校之前,我并没有真正的接触过聋哑或智障的儿童,在随着大家驱车前去时的路上只是怀有好奇心,但是回来后,这种好奇心却被深深的反思替代了!

在参加活动之前,我一直以为,我们是在献爱心,是在为这些可怜的小孩带来温暖……然而等到参观的那一天,我才发现,原来他们带给我的欢乐远甚于我们带给他们的快乐!当我们跟随着特教学校的老师参观校园时,看到他们良好的教育条件,看到那一间间挂满了学校孩子们书法作品的教室,看到他们红扑扑脸蛋上的笑容,甚至一针一线的编制的水果盘,我们为他们感到高兴。尽管上天给了他们缺陷,但随着科技的发展,随着人们对他们的关爱,他们通过佩带语训系统,语言和听力有了良好的改善。俗话说:上帝为你关上了一扇门,就一定会为你打开另一扇门,我原先认为,他们因为听力和语言障碍,在学校所学的或许也就是像“1+1=2”之类的简单知识,但令我想不到的是,他们不仅学习的内容和普通学校一样,甚至他们的书法、绘画、雕塑、剪纸和制作工艺品的技艺也一样让人惊叹。在观看同学们书画作品的时候,特教的老师特别为我们介绍了一位小朋友,她小的时候由于颅骨的损伤得了脑瘫,从小寄养在亲戚家里,但是她在书法绘画方面才能的尤为突出,看着她的作品“双猫戏蝶”中那活灵活现的小猫望着空中偏偏起舞的美丽蝴蝶,不由的让我感受到这位小朋友心中对美好明天的渴望,对自己的生活充满着希望。这一切的一切让我感受到他们的自强不息,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那一刻,让我惊醒,原来我们不是施与者,我们和他们都是平等的灵魂,唯有平等和尊重,才有了这心灵的沟通!

在参观了特教学校同学们的作品之后,我们又在阶梯教室观看了同学们的舞蹈表演,看着她们整齐划一的舞蹈动作和一颗颗对生活充满希望的心,我由衷的感到生命的伟大以及孩子们发自内心的喜悦。他们在表演中脸上始终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我知道这不是给观众看的微笑,这是发自内心的沉醉其中的微笑。他们没有我想象的对生活的抱怨,看到的是对生活充满希望和憧憬。我的心不由自主的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演出之后,我们给特教学校的学生赠送了书包、文具等学习用品,当他们接过我们带去的赠品后,发自内心的感谢写在了他们童真的脸上,看着她们开心的样子,我真心希望他们能够好好学习,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用他们自己的双手打造一片属于他们天空。

随后,我们跟随这群快乐的小精灵们来到了学校的操场,我们和学校的孩子们一起跳绳,打羽毛球,做游戏。欢声笑语洋溢在操场的每个角落,此时此刻,我们甚至忘却了他们是残障儿童,他们的欢乐,他们的投入无时无刻不感染着我们在场的每一位团员,他们丝毫没有的自卑感,给人的那种震撼是不可言语的。也许他们听不见,但是他们仍用微笑着面对人生。在特教学校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向老师和孩子们学习起了手语,在他们面前,我们俨然成了一个个虚心求教的学生。我知道,他们在这里,有老师们精心的照顾,体贴和关心,是幸福的!

蚌埠特教总结 篇6

省教育厅、省发改委:

现将我市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情况总结如下:

一、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情况

我市现有残障人数达到18万余人,残障类人群的文化水平关系着全市人口的素质,随着社会发展,这类人群的社会需求不断在提高,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是提高整个社会人口素质和生活水品的基础。我市现有4所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260多人。多年来,在各级政府高度关注、重视、关爱下,我市特殊教育事业的有了不断发展,但特殊教育基础薄弱,总体发展水平不高,特别是特殊教育办学条件差、质量低,远不能满足广大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的需求的情况依然存在。十一五期间,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启动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程,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关爱弱势、重视民生的和谐之举。我市4所特殊教育学校纳入十一五期间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程,必将大幅提升我市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城市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建成后的每所学校将接纳100、300人以上的学生学习,蚌埠特教中心将向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拓展,辐射周边县城,发挥中心作用。

二、建设项目实施情况

我市4所特殊教育学校分别是怀远县特殊教育学校、固镇县特殊教育学校、五河县特殊教育学校和蚌埠特教中心。4所学校项目均是经教育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的2010年建设项目,4所学校全部是迁址新建。

1、怀远县新建特教学校占地3200平方米,规划新建校舍2874平方米,实际建设3023平方米,项目为教学楼、宿舍和食堂,项目总投资430万元(含教学和康复设备购置费80万元),全部来自中央补助资金。目前项目建设进度为主体完工,进入装饰阶段。

2、五河县新建特教学校占地8667平方米,规划新建校舍5000平方米和60米塑胶跑道,实际建设5000平方米校舍和60米塑胶跑道及活动区,项目为教学楼、生活楼、活动区,项目总投资610万元(含教学和康复设备购置费80万元),其中中央资金280万,地方配套资金330万。目前项目建设进度为室内装饰。

3、固镇县新建的特教学校占地6700平方米,规划新建校舍2875平方米,项目是教学楼1700平方米、综合楼1275平方米。项目总投资380万元(含教学和康复设备购置费80万元),中央补助资金280万元,地方配套100万元。目前两个项目已完工,进行内外装饰阶段。

4、新建蚌埠特教中心占地4万平方米,规划建设教学康复楼2000平方米,实际建设2000平方米。项目总投资330

万元(含教学和康复设备购置费80万元),其中中央资金280万,地方配套资金50万。项目建设进度为基础。

三、工作开展情况

规划编制是建设的基础,两级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特教学校的规划,周春雨市长要求市发改委和市教育局要精心调研,建设一流的蚌埠特教中心。各县成立了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项目领导组,对项目建设的选址、整体规划以及土地划拨等都行进了多方论证,为充分借助好西部特教建设这一工程,立足我市实际、着眼长远,我市4所学校全部选址新建。在中央项目建设的同时,多方筹资,配套建设学校其他校舍和设施。4所学校的规划编制符合特教发展的特点,符合以人为本,便于教学生活,建成后的学校也将成为城区最安全、最美丽的校舍建筑。

项目建设管理:我市高度重视建设质量、安全和进度,市特教中心和五河县特教学校项目经市政府和五河县政府研究决定采取“交钥匙工程”方式,分别由专业能力强的市城投公司、五河县城投公司负责建设。各县在建设中做到:

1、严格执行建设程序。项目实施严格执行规划审批、勘探设计、图审、环评等程序。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项目招投标制、项目合同制和项目监理制。

2、规范施工程序。一是规范施工及现场管理;二是落实施工现场公示(包括“五牌一图”、施工安全标语等);三是做好安全网、隔离带、施工宣传横幅,龙门架、搅拌机、材料配比公示等工作;四要监督和配合监理严把工程质量关,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不出现质量问题。

3、强化安全管理。要求各方主体:认真履行各自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严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城投公司(项目学校)负责人和驻工地代表、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专职安全员和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专业监理工程师等按各自的岗位对施工安全负责。确保杜绝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4、实行倒排工期制,加快工程进度,确保按期完工。召开项目学校校长、施工企业负责人、项目经理等人员参加的专项会议,对学校和施工企业提出明确要求。严格执行合同签订的开、竣工时间和处罚规定。不能如期完工的将严肃处理。要求施工单位按签订的合同和项目时序表倒排工期,通过增加施工人数和设备等手段,确保工程按期完成。

5、提高项目学校管理水平。一是成立了教育局项目办(城投公司)人员、特教学校校长、学校项目具体负责人组成的项目管理组,并在工程开工前,进行必要的业务培训,提高对工程质量和进度的监管能力。二是各县印发《中小学项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手册》和《校舍安全工程质量监督反馈表》,三是与学校校长签订《责任书》,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坚持贯彻责任追究制。四是严格施工现场监管认真执行考勤制度。

6、严把验收关,保证工程是“放心工程”。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思想,切实组织好工程竣工验收工作,确保竣工验收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认真执行《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机构验收暂行规定》,严格工程竣工验收的监督管理,重点加强对执行强制性规范条文和使用功能的监督检查,必要时要对工程实体质量进行监督检测。坚决杜绝隐患工程和“豆腐渣”工程。

7、加大检查督查力度。市发改委、市教育局以及各县县委、县政府领导经常深入到项目建设现场检查督办。资金管理:4所学校项目的中央财政资金和小地方配套资金全部

进入市、县财政,实施专户集中管理,专款专用,实行分帐核算,集中支付,封闭运行。工程完工后,政府将组织对专项资金进行专项审计。三县还参照校安工程减免政策的标准执行,落实优惠政策。各学校能加强对专业教师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学能力。

四、建设成效

4所特殊教育学校新建成后,区域覆盖由原来本辖区生源外流到辐射凤阳、明光、灵璧、宿县等周边县城。三县个学校在校生人数由70以下上升到100人以上,4所学校招生规模分别由30、56、78、100人扩大到126、100、300、300人,入学率由原比例50%提高到68%。生师比例1:13以上、校园占地58567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0898平方米。教育公平是每个人发展起点的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缩小社会差别的重要手段。教育对残疾儿童少年的终身发展具有更加重要的特殊意义。4所新特殊教育学校项目建成后,为聋哑儿童少年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康复环境,有利于真正保障特殊儿童少年受教育的权益,使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享受到快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推进教育公平、均衡、和谐发展。

五、经验分析

1、项目实施离不开地方政府的重视。市、县两级政府都高度重视特教学校建设,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我市特教建设项目进行了批示。各县政府分管领导挂帅,成立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领导小组,多次组织教育、发改、土地、规划、建设、财政等部门召开工作协调会,解决困难和问题。为项目学校拆迁、征地、规划等工作能顺利实施,开辟了“绿色通道”,加快了项目建设工作的进展

2、规范建设程序和项目管理,是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合格的前提。我们的主要做法一是坚持“五统一”和“四制”

管理原则。二是规范施工程序。三是强化安全管理。四是实行倒排工期制,加快工程进度,确保按期完工。五是严把验收关,保证工程是合格工程、放心工程。

3、加强检查力度,适时调度,是体现责任、推进工作的有效手段。

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国家或省尽快出台加快特殊教学校配套建设资金优惠政策,以便更好、更规范地建设特教学校内部建设。

2、政府尽快加大对特殊教育优先编制政策,增加特教学校的编制,以补充特教学校教师不足的现象。

特殊教育项目事关千家万户,是一项重点工程,任务十分艰巨,任重而道远。我们将进一步加大项目建设的监督管理工作,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推进工程进度,早日竣工。及时办理项目审计、竣工验收等手续,保证项目尽快交付使用,发挥效益。

附:

1、4所学校照片资料

2、中西部地区特殊学校建设规划实施情况表

3、中西部地区特殊学校建设规划项目实施效益表

蚌埠市教育局蚌埠市发改委

浅谈特教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 篇7

一、增强仁爱之心

教师要对学生倾注所有的爱, 特教教师尤其如此, 因为我们面对的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 是花园里的“残苗”, 更需要我们用百倍的耐心去培育他们。

(1) 要有一颗献身特教的事业心。普通学校教师辛勤的耕耘可以换来桃李满天下的丰硕成果, 而特教教师即使倾注一生的心血也许不能让学生清晰地说话, 不能让他们的心智提高到正常水平。由此很多教师产生过职业懈怠, 但孩子童真的笑脸、家长的期待、社会的关注要求特教教师要切实增强特教工作的自觉性, 树立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意识, 始终用“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的理念来鞭策自己, 甘愿献出那颗特殊教育的事业心。

(2) 要有一颗对特教事业的责任心。智障教育的最终目标之一是使学生成为适应社会生活的人。教师切不可认为残疾学生是“朽木不可雕也”, 要以实现学生的生存为目标来确定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各自实际制定个体化教学方案, 围绕生活主题编排实用教材, 这是特教教师的责任。

(3) 要有一颗对残疾学生的爱心。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影响, 残疾学生有的耳聋口哑, 有的智力低下, 他们的心灵承受着正常学生无法想象的痛苦, 他们同样需要学习的乐园, 需要快乐和知识, 需要老师的关爱!我们要如陶行知先生说的, “待学生如亲子弟”, 爱他们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微小“闪光点”。

二、不断提升综合能力

“要给学生一杯水, 教师要有一桶水”, 要教好残疾学生, 特教教师更要有“一池水”。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既要做专业人才, 又要做“通才”, 做“杂家”, 切实提高三种能力。

(1) 手语沟通能力。手语作为聋人的第一语言, 是聋人最自然、最喜欢的一种交际工具。然而, 很多教师的口语、手语、手指语使用混乱, 总是以“师者尊严”的姿态面对学生, 以自己习惯的标准手语与聋生沟通, 并且带有强制性地让聋生接受“汉语手势”, 而忽略了手语作为一门视觉语言所具有的独特语法规则, 导致了师生间缺乏针对性、有效性的沟通, 严重影响聋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 特教教师要苦练手语, 彻底解决沟通障碍。

(2) 实施新课程的能力。首先建立适应现代教学要求的教学理念。大力实施“换脑筋”工程, 在读书学习中“换脑”, 在研讨争鸣中“换脑”, 在参观考察中“换脑”, 在具体实践中“换脑”。其次要提高适应新课程教学要求的综合素质。以创建多维互动、开放高效的课堂为中心, 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对特教学生的冲击, 根据特殊孩子的不同特点和需求, 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力。不仅要精通本领域的知识, 还要广泛涉猎多学科知识, 更要掌握特殊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 做到因材施教, 因人施育。

(3) 科研能力。科研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 教师要树立“问题”即“课题”的意识, 变“办公室”为“研究室”, 变“教室”为“实验室”, 研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实现由“教书匠”向“科研型”“专家型”教师转变。

三、在挖掘中彰显潜能

人的潜力是无穷的, 特教老师是这样, 学生也是如此, 要在教学工作中深度挖掘师生潜能。

(1) 在机遇出现时展示潜能。人们常说, 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当代著名教育流派“语文导读法”的构建者钱梦龙正是捕捉两次执教的机遇, 使自己脱颖而出, 跻身于上海市特级教师之列。随着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 对特殊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 也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更给教师提供了显示潜能的机遇。教师要提前进行充分的准备、深厚的积淀, 在机遇到来时展示自身的潜能。

(2) 要在互动教学中挖掘潜能。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的过程, 是师生互相交流、启发、补充的过程。在平时教学中特教教师要关注那一张张稚嫩的脸庞, 俯视你看到的满眼黑色, 平视你看到的满面灿烂, 透视你看到的纯真的心灵。在和残疾学生互动交往中接近学生, 研究学生, 挖掘其潜能。

四、在创新中培养“有用人”

(1) 在教材使用上求创新。教师要“用”教材, 而不是“教”教材。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千差万别, 残疾程度不一, 更需要教师做到活用教材, 重视研究教材内容间的内在联系, 根据学生实际备课, 克服“零起点”教学, 对教材进行再创造、重组、修正或置换, 以适应特教学校不同学生学习的需要。

坚守特教不忘初心 篇8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距离北京有多远?当年因高考失利跑到村头小土坡上哭泣的袁敬华,对此并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那时,她更加想不到的是,10年后,自己可以佩戴着全国人大代表的证件,来到梦寐以求的首都,走进人民大会堂。

从事特殊教育20余年,连续三届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袁敬华靠的是一股韧劲,她用满腔热血和百折不挠的意志实践着自己的诺言:“用一颗赤诚之心,去点亮孩子们心中一盏盏智慧的明灯。”

从三只小板凳开始

17岁创办聋哑儿童语训学校,27岁当选山东省最年轻的全国人大代表并连任三届;24年来,有600多个孩子亲切地喊她“妈妈”……这些听上去似乎有些不可思议的事,却是山东省夏津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袁敬华真实的人生故事。

“也没多想,只是凭着对村里聋哑孩子的同情,迈出了办校的第一步。”年纪轻轻为何要从事特殊教育?面对记者的疑问,袁敬华回答得很朴实,亦如当年父母问她“这样做,你的前途在哪里?”

“当时,要么复读一年后再参加高考,要么到县城工作。”袁敬华说,1992年自己以两分之差遗憾落榜。就在她对未来的出路深感迷茫时,一对聋哑姐妹让她作出了人生的第三种选择。“有一天,我路过县里一所小学,看到两个小姑娘扒着学校的大铁门往里瞅,头还使劲地往铁棂子里钻,几个从教室里跑出来的学生冲着她们喊 ‘小哑巴’。”

姐妹俩求知若渴,却因聋哑而无法走进学校的大门,眼前的一幕让袁敬华如鲠在喉,心里的难受一阵紧似一阵。她暗暗发誓,自己不上学,也要让聋哑孩子有学上,“我不要什么前途,只要她们有书读。”在她看来,一个孩子的不幸,就是一个家庭的不幸。聋哑人也应当像正常人一样享有受教育的权力,也应该受到社会的关爱。

就在那年9月,12岁的陈海彬、13岁的陈海霞姐妹俩平生第一次背上书包,欢天喜地地走进袁敬华家一间不足12平方米的厢房。三只小板凳、几张桌子、木板刷上油墨当黑板,除了这些,就只剩袁敬华立志让聋哑孩子说话的梦想。在找来的一块三合板上,她用毛笔蘸着红漆工整地写下了“夏津县渡口驿乡三屯村聋哑学校”,即现在的夏津县特殊教育学校。

办学伊始,袁敬华的脖子成了教具,她希望姐妹俩通过感觉声带如何振动,从而学会发音。毫无经验的她,一切只能摸索着前进,“我不清楚到底会怎样,可我知道不做就注定没指望。”就这样摸着脖子教了一个多月,两姐妹终于开口发声了,她们拉着袁敬华的父母,一遍遍喊着“爷爷、奶奶”。

姐妹俩开口说话让袁敬华由衷地高兴,也更加有了底气。经过她到附近村子劝解、说服,班里又多了5名聋哑孩子。随着孩子们一个接一个地张口说话,到1995年时,院子里已经有了45个孩子。

为此,袁敬华和她母亲每天要揉50多斤面粉,蒸上好几锅热气腾腾的馒头;床铺渐渐不够用了,她就搂着几个孩子睡在塑料布搭成的棚子里,一遍遍给他们盖被子;每个孩子一年只收60元学杂费,袁敬华每到年底都要算计开春得再养几头猪,才能够还上欠债为学校添些新教具。

做聋哑孩子的“领路人”

“很难,很苦。但既然选择了就要坚持下去,我想让这些孩子们像健全人一样生活。”袁敬华告诉记者,从事特殊教育必须有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和决心。一个发音,即使重复了几十遍、上百遍,还是有孩子学不会,“打过退堂鼓,更不记得偷偷哭过多少回。哭过之后,还得继续反复地教。我始终觉得,每教会孩子们一个发音,也许就能为他们争取一点进入社会的希望。”

办学不易,办残疾人学校更难;育人不易,教育残疾人更是难上加难。多年在教学一线的工作让袁敬华深知,聋哑孩子失去的不仅仅是说话的能力,因长期无法沟通、生活在无声世界里所产生的孤独感,给他们的心灵带来了更大的伤害。

有孩子弄坏了门把手,她一次次地修好;把灯绳扯断了,她就一次次地接上;洗脸、洗澡,把饭一口一口地喂到嘴里,遇到发烧需要输液,她一夜一夜地守在孩子身旁……“对这样的学生不能骂、更不能打,只能发自内心地爱他们,用心体会他们的痛苦,用爱和亲情以及夸张式的表扬同他们进行心灵的沟通,给他们自信和自尊,他们就会被感化过来。”袁敬华意识到,对聋哑孩子的教育不仅仅是学说话、学文化,还要进行必要的心理康复教育,帮助他们培养自立、自强的健康心理。

让所有聋哑孩子都能开口说话,讲出最美好的故事、唱出最动人的歌谣,这是袁敬华一直追求的梦想。针对不同的发音,她专门制定了不同的教学方法。能看到的发音,她就和孩子们在镜子前练习;能够感觉到的发音,她就让学生拿着纸条放在嘴边,模仿口型、舌位和纸条的倾斜度进行练习;能摸到的发音,她就让学生一个一个摸自己的喉咙,感受发音部位的震动。一天下来,脖子被掐肿了是常有的事,甚至有时咳嗽都带着血丝。如此这般,袁敬华也只是晚上吃些润喉片和消炎药,第二天再精神饱满地去给孩子们上课。

nlc202309090115

20多年过去了,聋哑学校从一间小厢房,变成了占地100亩、可容纳700余人的教学大楼;通过学校的教育教学,650多名孩子走出了无声世界,其中400多名学生进入普通学校就读;不断增强的师资队伍,使学校得以在基本课程外,还开设了舞蹈、书写等素质教育科目;70多个教学班,最初建校时只有聋哑儿童,到现在招收包括聋哑、智障、脑瘫、孤独症的学前教育到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

今时今日的夏津县特殊教育学校,已能够承担国家级人工耳蜗项目,走出了一条集特教学校、康复医院、残疾人托养中心于一体的特教新路,成为山东省语言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自闭症等五类儿童定点康复的综合性特教学校。

2013年5月,“夏津康复医院”投入运行,可同时开展作业治疗、物理治疗、器械训练、言语治疗等专业康复训练。同年6月,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的残疾人托养中心开工建设,设计家庭式护理套房40间、标准间40间,可同时为240余名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

到北京为孩子们发声

“常年与残疾孩子打交道,使我与残疾人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我从残疾孩子身上找到了人生梦想,实现了自身价值,开始了全国人大代表的履职经历。”作为从事聋哑儿童教育的全国人大代表,袁敬华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

议案114件、建议193件,是她任职14年来上交给人民的答卷。其中,近80多份议案建议是专门针对聋哑智障儿童和残疾人的,不少议案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专业委员会调研后已进入立法程序。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除了18份建议材料,袁敬华的行李中还装了10余份特殊的“礼物”,它们是夏津县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创作的绘画作品集结而成的画册,内容包括国画、油画、景泰蓝、剪纸等。提起让她牵肠挂肚的孩子们,身为校长的她感慨颇多:“他们听不见,也不会发声,但都有自己的梦想,我就代表他们发言,讲述他们的想法。”

“通过我平时的调研并结合教学实践发现,0到6岁是残疾孩子康复的黄金时期,如果在这期间能够到康复机构开展抢救性康复,总有效率能达到95%以上。然而在农村,很多家庭苦于没有经济能力让孩子进行康复训练,只能选择放弃。这些孩子将会成为永久的残疾人,给自己、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袁敬华坦言。

从2009年开始,她多次在人大议案中提出《关于保障残疾人康复救治的建议》,建议政府建立6周岁以下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的长效机制,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选择定点康复机构,免费为残疾孩子提供康复服务,并且逐步扩大救助范围,增加救助名额,切实保障所有残疾孩子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康复。

努力付出总会有回报。2011年,国家出台相关的政策,决定从2011~2015年通过实施“七彩梦行动计划”和“彩票公益金”康复救助项目,让全国20多万名6岁以下的残疾儿童得到免费康复治疗服务。

“带孩子们的画上会,是想让更多的人了解‘罕见病’这一特殊群体,告诉更多的人,他们不是社会的包袱,将来一样可以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甚至可以走向世界。”谈到今年两会关于“关注社会特殊群体促进罕见病立法”的建议,袁敬华表示,目前国际上对“罕见病”的立法已经完善,而中国对罕见病的种类都还未进行明确的分类,亟须对“罕见病”分类标准进行确立并加强“罕见病”立法工作。同时,加强对罕见病患者所用药物的生产和监管,让他们看得起病,吃得起药,活得有尊严。

“作为一名特殊教育战线的代表,我要为残疾儿童办实事办好事,让他们受到更多关注与关爱。”多年的履职实践让袁敬华深切地体会到:“用爱去关注社会,社会便会充满爱;用爱心走过的路,一路上都会充满着爱。”

特教中心材料 篇9

走进校园,孩子们会用手语向你问好,或含糊不清的叫你一声叔叔、阿姨好,哥哥、姐姐好,此时你会觉得孩子们真的非常快乐。可谁能想到,这样一群孩子,他们虽然有耳,却听不到虫鸣鸟叫;虽然有眼,却看不见蓝天白云;虽然有口却不能张口说话;虽然有脑,却分不清人是物非。然而这里,优雅的校园让人心情舒畅,进取的校风让学生奋发昂扬,多彩的文化让孩子们快乐成长。她,就是万州区特殊教育中心。

一、学校文化基准:

万州区特殊教育中心原名万州区聋哑学校,创建于1991年9月,在2005年8月正式更名为“万州区特殊教育中心”。经过二十一年努力,该校已经发展成为集盲、聋哑、培智教育为一体的特殊教育基地。现有教学班19个,在校学生288人,在编在岗教职工43人。

近年来,该校以“大爱”为办学灵魂,树立了“以爱为源、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以“补偿缺陷,开发潜能,启迪智慧,完善人格”为目标,先后建设成为“远程模式三项目学校”和“万州区校本培训基地学校”,先后被授予“重庆市中小学教研组建设先进教研组”、“重庆市平安校园”、“万州区健康校园、人文校园”、“万州区先进工会组织”、“万州区安全稳定先进集体”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学校在工作中,以人为本,营造“阳光、活泼、向上”的校风,“倾听、对话、发展”的教风,“快乐、进步、感恩”的学风。通过“三

风”建设创建文化和谐校园,努力形成浓郁的办学特色氛围。在这样的办学理念的引领下,万州区特殊教育中心创特色,树品牌,坚持文化立校、文化塑魂,提升学校“软实力”。

二、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提供教书育人的载体

万州区特殊教育中心在校园建设中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纳入到学校整体工作中,让校园文化体现到校容校貌上,深入到课堂、学科和教育活动中,极力让每一处建筑都成为教育的阵地,释放出文化的能量,让有形的校园成为一笔无形的资产和一本鲜活的教科书。

走进万州特教,镌刻着万州区著名书法家卫之祥老人倾心书写的“大爱无疆”文化石赫然矗立在校门。面对红色综合大楼“爱是阳光、爱是雨露”的文化主题墙,抬首是蓝天、白云、树苗、白鸽飞翔以及三名同学构成的塑钢雕塑,下方“大爱”之泉水自假山塑石间流淌,构成了构成了一幅和谐优美的图画,象征了校园的文明与和谐。学校师生手绘院墙,点缀着小草献花,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掩映下的乒乓球台,别致的盆栽,草坪前的木凳,无不流露着校园内的另一种宽松与和谐,无不彰显着校园文化建设的和谐之美。放眼是孩子天真无邪的笑脸,楼道中有富有亲和力的标语,墙壁上是催人奋进的名人名言。学校校园文化高雅,育人环境优美。学生公寓整洁幽雅,在孩子们的巧手装扮下,洋溢着家的温馨,充满了浓浓暖暖。从新建综合大楼到教学走廊,从教师办公室文化布置到各种展览和宣传橱窗,从文化墙壁到教室内文化景点,都是为校园文化增色添彩。学校的每一面墙,每一个建筑的设计都成了教育的阵地,激励每一位学生不断好学、创新、创造、奋进。整个校园文化都渗透着“爱”的思想,“爱”的设计点散布在校园的每个角落。在这时时散发着文化气息,处处透射出育人功能的优美环境里,残障儿童的心智得到开解,情操得到陶冶,真可谓“润物细无声”。

三、校园文化优化学校管理,建设高素质队伍

1.加强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健全教书育人机制。学校人本文化的塑造已经成为优化学校管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培养文明学生的一个举措,对于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加强学生管理起到了应有的促进作用。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校长责任制、民主管理制、岗位责任制、责任追究制。制定了一些人文性的制度,对教师实行较开放的弹性管理,充分考虑教师和学生的利益并从长远的角度对他们实行人文关怀,为教师营造工作的幸福感和愉悦感,让他们感到从事特教事业的光荣和快乐。同时,学校与学生家长、班主任、门卫、生活辅导教师层层签订责任状、协议书,分时段、划场地、全方位的管理学生。还建立了学生、家长、来宾出入登记制度,完善安全网络。为了实行民主管理,学校坚持校务公开和教职工大会制度,广开言路开展民主评议活动。形成了认识人、理解人、关心人、塑造人、激励人、提高人的文化氛围,增强了学校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形成学校团结向上的良好氛围。

2.强化师德建设。学校把“大爱”作为教师发展的灵魂工程来抓,坚持每周政治学习制度,认真学习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开展《特殊教育教师誓词》宣誓活动,多次学习关于有偿家教和违规补课的相关文件,全体教职工郑重承诺,无有偿家教和违规补课行为。明确工作目标,增强责任意识,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3.强化业务研修。一是“走出去”,学校积极创造条件,组织教师到周边区县的特教学校学习参观,派教师到重庆师范大学、湘潭特教学校、南京特教院、华东师大参加特教理论学习、感统康复培训、培智教育改革等。二是“请进来”,邀请有关进修校、教科所等领导专家来校指导。

4.搭建活动平台,为教师专业化成长营造良好氛围。一是积极开展练练兵课和教研月活动,人人上讲台,个个上好课;二是组织教师参加市区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四是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每周由骨干教师带头上示范课,发挥骨干教师的教学引领作用,促进特殊教育科学发展;四是开展课题研究,提高教师教研水平,本,我校继续开展了区级课题“特殊儿童家庭教育方法研究”,并完成市级课题“统筹城乡特殊教育,规范特教学校建设”的总结报告。五是结合区教委教职工艺术节活动,组织教师积极参与,书法、绘画、摄影、艺术活动等样样俱全,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奖,教师获奖达33人次,全面展示了特教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上级领导的高度赞扬。

四、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实施教书育人的途径。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一个学校的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是学校的精髓、灵魂所在,是实施教书育人的重要途径。

学校从健全大德育人手,注重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作用,优化教育途径,让健康文化主导方向。成立以校长为首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德育处、班主任、各科任教师的作用,形成全员育人的校内德育网络。成立了由家长代表组成的家长委员会,聘请校外辅导员、法制副校长,形成了校内外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1.组建各种兴趣小组。我们结合教学实际,开展丰富的学生活动,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能力。学校开展了舞蹈、手工制作、十字绣、篮球、乒乓球等兴趣活动,学校老师分组进班辅导,手把手训练。小组按时活动,学生人人参与活动,人人能力得到发展。

2.积极开展艺术教育。今年以第22次全国助残日活动为契机,开展以“阳光下成长”为主题艺术节活动,举行了 “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绘画大赛、聋生部“文明美德伴我成长”手抄报比赛,培智班“我能行”生活艺术节活动。进一步完善了校园之歌《爱是阳光,爱是雨露》MTV的拍摄,展示我校师生的精气神以及校容校貌。在校园环境建设上,重点打造了校园文化走廊,建成了以“爱是阳光,爱是雨露”的手绘墙和生活楼走廊。通过助残日和艺术节活动彰显残障学生身残志坚,奋发自强的阳光气质和阳光心态;展现残障学生在社会各界的爱心阳光下健康成长,自由成长。

3.努力展示体育运动风采。本,我校成功举办了春季运动会。以“运动、健康、快乐”为宗旨,教师学生全员参与,在运动中体会

欢乐,在竞赛中加强团结协作能力。结合学生特点,进一步改编排“爱在万州”的具有本地特色的大课间活动,并录制成盘上交参加区教委参加评比。在2012年万州区中小学生乒乓球比赛中,我校有8名学生参加初中组比赛,男女团体均荣获第四的好成绩,方力同学荣获女子单打铜牌,孩子们用努力和坚持传递着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意志和品质。

4.积极开展“学雷锋、树新风、做传人”主题教育。聋生班与培智班结对互助,发动聋生帮扶生活能力不足的智力障碍孩子洗澡、洗头、整理内务。让残疾孩子用自己的理解和行动参与到学习文明美德,争做文明人的活动中来。

5.强化生活和生存能力培养。学校根据聋生和培智不同类别的学生,以个别化教育为导向,突出重点能力培养。在南京对口办的大力支持下,建立了美容美发室、小超市、小厨房、医院等多个情景教室,并最大化的发挥其功效,为学生生活、就业提供了有力保障;大力加强对智障儿童的康复训练,每天安排教师对智障儿童进行感统康复训练;同时,积极响应重庆市教委关于对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有关要求,先后组织了六至九年级学生到学校的教育印刷所进行社会实践。让学生通过进入印刷厂实践活动,感受工作岗位,培养合作意识,对聋生加强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6.为了保持文化校园的旺盛生命力,学校建成“班班通”网络系统,宽带网络深入到学校的每个教室、办公室,不断提高教育文化的科技含量,建立了万州区特殊教育信息网站,网络文化特色鲜明。学

校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有针对性互动管理,实行电子化、无纸化办公,使工作更加有序、更为规范,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学校还实现了与兄弟学校、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互联,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经常开展网络文化主题活动,使创新教育和网络道德教育有声有色。

特教培训学习心得 篇10

XX年10月底,XX市教育局组织晋城市50余名特殊教育骨干教师赴XX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培训学习。专家、教授的精彩

讲座使我这个刚涉足特教行业的普校老师不管从理念上,还是具体的开展教学活动上都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使开学两

个月来懵懵懂懂的我眼前豁然开朗,每个讲座,我都认真地做笔记,拍照片,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特教知识的甘霖。

北京师范大学博学精深的钱志亮教授严谨的治学态度,妙趣横生的演讲,诙谐幽默的表演不时赢得老师们阵阵热烈的

掌声,课堂教学轻松愉快,气氛活跃。钱教授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讲授了《人的差异性》、《特殊教育基础》,让我对

特殊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特殊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满足特殊儿童的普通需要和特殊需要,达到一般和特殊的培养目标。

满足残疾儿童的特殊需要是特殊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本质特征之一,是满足其教育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为

更好地满足其普通需要奠定了基础,并为促进普通需要更好地完成创造了条件。如视力残疾儿童,如果在教学时能够

关注到其因视力原因没有掌握或掌握不准确的概念,加以个别辅导,他们在上数学、自然等课时运用这些基本概念将

不再是难题;如果加强了他们的各类感知训练,他们在学习生活和日常生活中通过感知而获得信息的速度就会加快,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如果他们每个人都有良好的定向行走能力,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将变得更加方便;如果他们 的行为举止与正常儿童没有什么两样,他们就能更好地融入社会中去……总之,如果他们的特殊需要满足得越多,其

视觉缺陷就补偿得越好,他们与普通儿童的差距就会越小,发展的起步就越接近普通需要的满足,圆满顺利、全面发

展的可能性就越大。补偿缺陷,发掘潜能,一定要树立既看到障碍(缺陷)更重视潜能的全人教育观。

我们学校刚起步,招收的学生无论年龄还是智力都有很大的差异,两个月来,小老师绞尽脑汁,设计教学,可由于学

生参差不齐,一节课下来教学效果并不明显。我曾经困惑:身为特教教师,我到底对特教了解多少?我为这些有特殊

需要的智障孩子提供了哪些特殊的服务?尊重赏识孩子,提供合适教育,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去做?如何提高课堂的有

效性?……带着困惑,揣着期望,我聆听了华东师范大学的于素红教授的讲座《特殊学校个别化教育计划要点及案例

分析》。她向我们系统地阐述了个别化教育的理论,主要是个别化教育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具体的操作方法。个别化教

育是满足特殊儿童个别需要的教育方案,特殊儿童有着显著不同的个别需要,班级集体课程难以适应每个特殊儿童的

课程需求,用同一本教材,对于个别学生有时根本无路可走。

作为特殊教育教学管理者的新人,一开始就站在国际的视野上,用高度的理论知识武装自己,感动兴奋的同时也引起

了对自己工作的思考:

1、开学初,我就学习借鉴其它兄弟学校的教学经验,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坚持“分类教学、分层教学和个别化教学三结合”,要求老师了解掌握学生情况,制定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分类,分

层的教学,让每一位特殊儿童学有所获。但教学实施过程中,评价和监督做得比较欠缺,推进特殊儿童有效教学单靠

教师的自觉努力不行,一定要有监督和评价。作为学校的管理者一定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的实施、学习结果的测评中,才能更好地督促教师开展工作。

2、组织教师学习于教授的个别化教育计划方案的理论知识,为

患有自闭症的尹颢喆同学设计个别化教育计划方案,尝试探索个别化教育的方法。

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钻研,不断探索,慢慢积累经验,一定会在“个别化教育计划”这一课题研究中有

所收获。

这次培训,专家教授的精彩授课,丰富的理论知识如清澈的溪流,缓缓注入我的心田。“无条件地接纳每个残疾学生

是我们每个老师最基本的良心。”“用超凡的爱呵护每一位折翼的天使是我们每个老师的责任和义务。”学习中的感

悟,触动中的思考,反思中的提高,将会使我在特殊教育的领域中对自己的工作角色进行审视和定位,为每一位残疾

上一篇:武东爱心主题班会下一篇:求谏导学案教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