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设施管理制度(通用13篇)
监控设施管理制度 篇1
监控设施管理制度
一、按要求配足监测监控系统各类传感器。监控系统必须具备甲烷断电议和甲烷风电闭锁装置的全部功能,必须具备防雷电保护和断电状态以及馈电状态监测、报警、显示、储存和打印报表功能,具备不少于4个小时的不间断电源,中心站主机不少于两台,一台工作,一台在线备用。
二、监控系统设备必须具有“三证一标志”(生产许可证、产品出厂检验合格证、防爆合格证、ma标志),计量产品还必须有计量合格证,按要求购置安装、使用。
三、井下监控分站应安设在便于人员观察、调试、检验及支护良好、无淋水、无杂物的进风巷道或硐室中,距顶板不得大于300mm,距巷道边侧不小于200mm,风速、负压、温度传感器应悬挂在能正确反应该点测值的地方。
四、传感器的安设数量、种类,甲烷传感器的报警浓度、断电浓度、断电范围必须符合《规程》要求、采掘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必须对瓦斯监控设备的种类、数量、位置、信号电缆和电源电缆的敷设,控制区域等做出明确规定,并绘制布置图。
五、各种传感器的备用量不得小于在用量的.20%,分站备用不少于在用量的20%。
六、瓦斯监控设备每月至少调校一次,甲烷传感器每七天必须使用标准气样调试一次,其它传感器按使用说明书要求定期调校。
七、认真填写监控系统运行日志,及时填写校验检修记录,发现瓦斯超限按程序及时报告并处理,如瓦斯浓度超过规定切断控制开关电源后,严禁自动复电,只有当瓦斯浓度降到《规程》允许范围时,方可人工复电。
八、安全监控设备的供电电源必须取自被控制开关的电源侧,严禁接在被控制开关的负荷侧。
九、传感器及分站使用前通电试运行不得少于48小时,并调试合格后方可入井使用,瓦斯监控设备在井下连续运行6个月后必须全部升井进行全面检修。
监控设施管理制度 篇2
500k W大功率短波发射机和转动天线, 均为目前世界最为先进的短波发送设备之一, 设备均高度自动化并集成远程功能, 乙机房设备采用远程控制的运行方式。为了全面的推进机房的整体自动化水平, 机房对整个附属设施系统进行了全面的自动化升级改造, 针对大功率短波发射机房运行特点, 研发本套大功率短波发射机房附属设施智能化监控系统。
2 系统功能和组成
本系统与发射机联动控制, 控制系统根据发射机的工作状态确定运行模式, AUX状态以下时冷凝室处于静态运行, FIL和STBY状态时冷凝室处于内部循环模式, ON状态时, 当水温达到并超过水温保持区间低限时, 冷凝室处于内部和外部混合风循环模式, 此模式下根据动态水温反馈, 实现闭环PID控制, 通过对冷热风的混合比控制进而实现对水温的控制。以保持水温区间内恒定。发射机状态改变后, 运行模式同步改变。本系统主要由上层PLC控制部分、门窗及连锁监测机构、底层辅助 (保护) 控制、独立全时高低温监测部分和主备告警回路组成。
3 实现功能
3.1 温度控制
根据发射机运行状态、室外温度、室内温度和进出水温度对冷凝室进出风阀进行开关、角度调整控制和加热装置启动控制, 将冷凝室温度控制在15℃以上, 将发射机运行时的回水温度控制在预设区间内 (35- 37℃) 。
3.2 门窗联锁监测
根据发射机运行状态、室外温度、室内温度和进出水温度对冷凝室进出风阀状态进行监测判断, 风阀在满足开启状态时未开启或STBY及以下状态时未关闭, 监测系统会及时向控制系统反馈信息, 并通过两路独立的、多点声光告警系统给出告警提示。
3.3 环境、水温不间断监测
此功能单元完成对进出风口和进出水温等关键点的温度数据进行365天 *24小时的不间断监测, 保障在极端情况下, 如上层控制异常、机房控制端断电和系统任何一部分故障导致各种异态时, 关键温度数据不会出现丢失监测现象, 如果此时超出运行允许的区间, 系统能同时通过上层控制系统和底层两路告警回路给出告警。
3.4 两路主备告警回路
保障在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 各类告警信息能够通过, 两路完全独立的告警回路在机房大厅、冷凝器室、值班室等都能第一时间得预警, 并且并不局限于温度方面预警, 机房其他的控制和监测系统同样可以通过两路主备告警回路给出告警。
4 各单元功能实现
上层PLC控制部分:
4.1 主要硬件
西门子s7- 200PLC和tp178Micro触摸屏组成的控制系统。
本系统采用CPU 226型号, 本系统连接两块EM235热电阻模块, 接4路3线Pt100热电阻铂传感器, 用于时时采集进风口温度、出风口温度、出水温度和室外温度, 作为温控调节的依据。PLC自带2个RS485通讯 / 编程口, 一个用于同TP178Micro的时时通讯, 另外一个口可用于系统调试和日后与相关机房平台对接。触摸面板K- TP 178micro是为Micro PLC SIMATIC S7- 200应用而定制的具有图形功能的设备。为我们提供一种更好的人机交互的方式, 便于更方便的控制各项操作和完成相应的参数设置。
4.2 系统构成
硬件主要由PLC、触摸屏、24VDC开关电源、24V中间继电器、电源滤波器和输入输出滤波器等组成。
4.3 控制原理
4.3.1 S7- 200PLC 基于数字 PID 控制器, 是模拟 PID 控制规律的离散化。
4.3.2 数字 PID 控制的工程实现。
4.3.3 被控量处理。当 PV>PH (上限值) 时, 则系统进入正向开调整, 当 PV<PL (下限值) 时, 则系统进入负向关调整。
由于冷凝器工作时, 其系统的热惯性很大, 并且对温度并不十分敏感, 为了不使风阀开关操作频繁改变, 增加机械寿命和可靠性, 应设置一定的报警死区 (2- 5℃) 。
4.4 软件部分
S7- 200PLC内部程序包括:主程序、温度数据处理子程序、风阀预置和开关调整子程序、门窗联锁和报警处理子程序, tp178触摸屏驱动数据子程序以及系统设置子程序等组成。
4.4.1 主程序:
主程序不含具体功能实现的代码, 主要完成各个功能模块的调用。调用模块包括:温度数据处理模块、预置、风阀角度计算和开关调整模块、联锁和温度告警模块、tp178组态功能模块、写入数据块模块和校时模块。
4.4.2 温度数据处理子程序:
主要进行温度数据的采集处理, 包括周期读取、BCD格式转换。
4.4.3预置和开关调整子程序:
主要实现运行模式由内循环切换到混风模式时, 风阀的初始开启角度的计算和预置。预制完成后根据PV值进行闭环PID控制。
4.4.4 联锁和温度告警子程序:
主要实现对各联锁信号的采集处理和异态判定, 对各点温度时时监测, 对超限温度给出相应告警提示。
4.4.5 TP178 组态子程序:
主要实现对TP178的组态功能, 对其占用的内存缓冲区的管理使用。
5 结论
电力设施远程监控设计方案研究 篇3
关键词:电力设施;远程;控制;通信网络
在偏僻的地域或海岛上,由于供电条件的限制而采用风电或光伏发电。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通信网络,并不能都覆盖。
计划实施的一项工程,采用风电和光伏电站供电。设计条件中,要求将所建电力设施和电站进行远程监控,实现无人值守、少人值守,区域检修。为将来采用辅助专家系统、故障预警诊断、系统运行优化做基础。根据现场条件和技术要求,我们进行了技术方案研究和控制开发。
一、系统设计目标
1、监控系统分层
远程集中监控系统设为两层。第一层为风电、光伏和电力设施侧数据采集和命令执行。第二层为远程集控中心集中监视与控制,满足安全运行和管理要求。
2、功能要求
2.1第一层风电、光伏和电力设施侧主要实现功能:
配置通信管理机,从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中采集设备数据,包括光功率预测、风功率预测、无功补偿、功率控制、电度计量、电流、电压、继电保护、故障录波等,并执行集控中心对电力设备的控制指令。
2.2第二层集中控制中心侧主要实现功能:
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实时运行数据监视与控制
综合数据统计分析及报表
重点区域视频监控
集中报警处理
事故追忆及故障滤波
2.3时钟同步数
在远程集控中心侧提供双授时服务,以北斗、GPS卫星作为时间基准源,确保远程集控中心的采集数据的时间一致性。
2.4数据采集与处理
系统的信号采集类型分为模拟量、开关量。模拟量包括电压、电流、功率、转速、风速、风向、温度等电气模拟量的实时测量。开关量包括事故信号、断路器及重要继电保护的动作信号等中断开关量,各类故障信号、断路器及隔离开关的位置信号、设备的状态信号等非中断开关量两种。
2.5过程画面监视
实时显示电力设施主要运行参数和设备状态。内容包括实时采集、计算、系统评估和人工置入的各种动态及静态运行信息。
2.6数据及系统的整合
整合各电站侧相关控制系统与非控制系统,完成所辖电站的数据融合与统一展示。
2.7远程控制
完成电站主要设备的控制,主要包括:
对断路器/隔离开关分、合的远方操作
对补偿电容器投、切的远方操作
风电光伏远方启动、停机、复位、限功控制等。
2.8集中报警处理
对随时出现的故障可进行声光和语音报警。语音报警包括预告报警和操作报警等内容。
2.9事故追忆
将事件过程中各设备动作顺序,带时标记录、存储、显示、打印,生成事件记录报告,供查询。
2.10故障錄波
通过相应的电力通信协议,接入故障录波数据。在集控中心侧对故障录波数据进行分析,判断电站各系统、线路和设备故障发生的确切地点、发展过程和故障类型等。
2.11统计分析、查询、报表功能
系统可以查询历史故障、历史数据、日志等,可以进行设备的故障报警统计和故障统计,并能够打印。能对所有生产数据进行综合处理、统计分析。
2.12节能分析与指标管理
建立指标管理体系,完成生产指标的计算与分析,实现指标的对标管理、指标控制以及评价管理等内容。
3、工程设计原则和实施要求
3.1实用性和完整性:配置一个功能完善、设备齐全、管理方便的智能控制及管理系统。
3.2可靠性和稳定性:在设备选型、网络设计、软件设计等各个方面充分考虑软件、硬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3安全性:
网络安全建设目的是保障内网安全,根据国家信息安全等级标准,网络安全设计采用防护—检测—准入—管理的思路,建设安全网络:
防护:部署业内领先的防火墙、安全网关、防泄密等设备,隔离内部和外部网络,防止来自外网的攻击。
检测:部署业内领先的入侵防御设备,及时检测发现入侵行为,并通过入侵防御技术,实现联动,及时阻止不正当行为。
管理:通过上网行为管理,规范内网用户上网习惯,提高内网安全。行为审计溯源,规避法律风险。
安全接入:通过VPN设备,对互联网传输数据进行加密,对移动接入用户进行身份认证和权限控制。保障互联网数据安全。
二、系统网络结构
1、电力通信、网络接入方案
在具备通信网络条件下,依托电力专线建设稳定、安全、可靠的监控信息化网络平台。集控中心的核心网络结构采用冗余双以太网结构。网络传输协议采用TCP/IP网络协议,网络传输速率不小于100Mbit/s,网络配置规模需满足系统远景要求。网络结构见图一
2、无线数传接入方案
在通信网络条件较差的区域,根据现场环境采用无线数传电台MDS的接入方案。无线数据通信网在整个系统中担任数据传递的重要角色。MDS电台具备高可靠度、高速率、远距离、组网和扩容方式灵活的特点。通过这一网络,现场设备运行数据和控制指令可以往返于主站和各个现场装置之间。电台主站采集到数据后,通过交换机接入集中控制中心网络。集控中心的核心网络结构采用冗余双以太网结构。网络传输协议采用TCP/IP网络协议,网络传输速率不小于100Mbit/s,网络配置规模需满足系统远景要求。
无线数传MDS电台传输距离与发射塔高度、接收天线高度、电台功率有关。传输距离较远时,可考虑在距离中间加装中继的方式。
三、软件平台配置方案
现场设备侧配置工控机作为前置机,安装IOServer采集器。IOServer采集现场远动数据,传输给集控中心的KingScada服务器、工业库服务器。
集控中心控制网的工业库设置采用冗余方式,通过IOServer采集器采集现场的数据,并进行存储为其他程序提供历史数据。
集控中心控制网的KingScada服务器采用冗余方式,通过IOServer与现场的设备进行数据交互。KingScada服务器主要进行报警处理、事件处理、数据统计、系统的登录服务对用户权限进行集中管理等功能。KingScada客户端作为操作员站,实现人机交互的所有功能。设置工程师站,实现对整个系统的管理、开发工作。
集控中心控制网设置计算服务器一台,安装KingCalculation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算工作。设置报警服务器一台,安装KingA&E软件进行现场设备的故障代码、告警代码报警处理工作。
设置历史回放工作站一台,作为事故回放使用,采用KingGraphic软件直接与控制网的工业库服务器进行数据交互。
集控中心控制网与管理网通过单向隔离网闸进行数据隔离,控制网的工业库通过镜像方式将数据传输给管理网。管理网设置WEB服务器一台,提供基于B/S结构的数据访问。
监控设施管理制度 篇4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的监督管理,保证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正常运行,加强对污染源的有效监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立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务院令第412号)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自动监控设施,是指在污染源现场安装的用于监控、监测污染排放的仪器、流量(速)计、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记录仪和数据采集传输仪器、仪表,是污染防治设施的组成部分。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自动监控设施的运行,是指从事自动监控设施操作、维护和管理,保证设施正常运行的活动,分为委托给有资质的专业化运行单位的社会化运行和排污单位自运行两种方式。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县级以上重点污染源(包括重点监控企业)自动监控设施的运行和管理活动。
其他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和管理活动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五条 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费用由排污单位承担,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可给予适当补贴。
第六条 国家支持鼓励设施社会化运行服务业的发展。
第七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制定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管理的规章制度、标准,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 设施运行要求 第八条 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的选型、安装、运行、审查、监测质量控制、数据采集和联网传输,应符合国家相关的标准。
第九条 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必须经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投入运行,并按照相关规定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联网。
第十条 从事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的社会化运行单位必须取得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证书”。
第十一条 所有从事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的操作和管理人员,应当经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的中介机构进行岗位培训,能正确、熟练地掌握有关仪器设施的原理、操作、使用、调试、维修和更换等技能。
第十二条 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单位应按照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每半年向其报送设施运行状况报告,并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第十三条 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单位应按照国家或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人员培训、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定期比对监测、定期校准维护记录、运行信息公开、设施故障预防和应急措施等制度。常年备有日常运行、维护所需的各种耗材、备用整机或关键部件。
第十四条 运行单位应当保持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正常运行。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因维修、更换、停用、拆除等原因将影响设施正常运行情况的,运行单位应当事先报告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说明原因、时段等情况,递交人工监测方法报送数据方案,并取得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设施的维修、更换、停用、拆除等相关工作均须符合国家或地方相关的标准。
第十五条 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的维修、更换,必须在48小时内恢复自动监控设施正常运行,设施不能正常运行期间,要采取人工采样监测的方式报送数据,数据报送每天不少于4次,间隔不得超过6小时。
第十六条 在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指导下,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产权所有人可按照国家相关规定,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委托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运营资质证书的运行单位,并签订运行服务合同。
运行合同正式签署或变更时,运行单位须将合同正式文本于10个工作日内,向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七条 排污单位不得损坏设施或蓄意影响设施正常运行。
第十八条 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委托单位有以下权利和义务:
(一)对设施运行单位进行监督,提出改进服务的建议;
(二)应为设施运行单位提供通行、水、电、避雷等正常运行所需的基本条件。因客观原因不能正常提供时,需提前告知运行单位,同时向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配合做好相关的应急工作;
(三)举报设施运行单位的环境违法行为;
(四)不得以任何理由干扰运行单位的正常工作或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的正常运行;
(五)不得将应当承担的排污法定责任转嫁给运行单位。
第十九条 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社会化运行单位有以下权利和义务:
(一)按照规定程序和途径取得或放弃设施运行权;
(二)不受地域限制获得设施运行业务;
(三)严格执行有关管理制度,确保设施正常运行;
(四)举报排污单位的环境违法行为;
(五)对运行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运行水平。
第三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情况行使以下现场检查和日常监督权:
(一)社会化运行单位是否依法获得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营资质证书,是否按照资质证书的规定,在有效期内从事运行活动;
(二)社会化运行单位是否与委托单位签订运行服务合同,合同有关内容是否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并得到落实;
(三)运行单位岗位现场操作和管理人员是否经过岗位培训;
(四)运行单位是否按照要求建立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的人员培训、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定期比对监测、定期校准维护记录、运行信息公开、事故预防和应急措施等管理制度以及这些制度是否得到有效实施;
(五)自动监控设施是否按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相关要求联网,并准确及时地传输监控信息和数据;
(六)运行委托单位是否有影响运行单位正常工作和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正常运行的行为;
(七)运行委托单位和运行单位是否有其他环境违法行为。
第二十一条 运行委托单位对自动监控设施的监测数据提出异议时,县级以上环境监测机构应按照国家或地方相关的标准进行比对试验等监测工作,由县级以上环境监察机构确认责任单位,并由责任单位承担相关经济、法律责任。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对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的运行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出现检查不合格的情况,可责令其限期整改;对社会化运行单位可建议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其运营资质进行降级、停用、吊销等处罚。
第二十三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行使运行监督管理权力时,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严格按照本办法规定履行职责;
(二)不得无故干预运行单位的正常运行业务;
(三)为运行委托单位和运行单位保守技术秘密;
(四)不得收取任何费用及谋求个人和单位的利益;
(五)不得以任何形式指定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单位。第二十四条 国家鼓励个人或组织参与对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活动的监督。
个人或组织发现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活动中有违法违规行为的,有权向环保部门举报,环境监察部门应当及时核实、处理。
第四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重点污染源,是指列入国控、省控、市控及县控重点污染源名单的排污单位;重点监控企业是指城镇污水处理厂。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所称运行单位包括社会化运行单位和自运行单位。
社会化运行是指已取得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证书”,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或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接受污染物产生单位委托,按照双方签订的合同,为其提供自动监控设施操作、维护和管理,保证设施正常运行,并承担相应环境责任的经营服务活动。
自运行是指污染物产生单位自行从事其自动监控设施操作、维护和管理,保证设施正常运行,并承担相应环境责任的活动。
第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个人或组织如实举报设施运行违法违规行为的,可给予奖励,并有义务为举报者保密。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在线监控设施验收申请(共) 篇5
X省环境保护厅x环境保护局:
我单位按照国家、省对污染源企业的监管要求,认真履行企业环保责任,于2013年8月1日与xx有限公司签订了废水在线监控系统设备安装合同,设备型号为:EST-2004氨氮在线监测仪、EST-2001B型CODcr在线监测仪,经安装调试和联网,现设备运行稳定,且数据真实可靠。特申请x省环境保护厅x市保护分局对我单位在线监控设施进行验收,以确保污水在线监控系统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的要求,全面完成2015年环境保护目标。
此申请
单位名称:
监控设施管理制度 篇6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我中心受采购单位的委托,对墨玉县监控设施进行询价招标采购,现邀请合格投标人提交密封投标。
一、采购文件编号:MYZFCG(2011XJ)40号
二、项目名称:墨玉县监控设施政府采购项目
三、采购类型:询价招标采购
四、采购内容:监控设施采购及安装(具体要求见招标文件)
五、投标供应商的资格要求:
1、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要求;
2、须有相应的经营范围;
3、凡拟参加本次招标项目的投标企业,应提供经年审合格的企业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法人机构代码证等相关资质证件副本原件进行资质审查备案,法人代表委托书原件。
4、拟参加本次投标的企业,应熟悉该行业的现状,具备完成该项目的工程调试和售后服务能力,近三年在和田地区有相应的业绩,并在和田地区具有长驻的服务机构。
六、招标文件购买时间:2011年8月24日至2011年8月31日。投标人必须在2011年8月31日之前携带相关证件副本原件办理投标资质审查。
七、开标时间: 2011年9月1日下午17:00(北京时间),投标文件一律不予退还。
八、开标地点:墨玉县财政局二楼会议室
九、投标保证金:4万元(8月31日前转账或电汇)
十、招标文件售价:200元/套,售后不退。
开户银行:农行墨玉县支行贸易市场支行
户名:墨玉县人民政府财政局
银行账号:58***46
注意事项:凡参加本次招标项目的投标人,要严格标书制作否则不予唱标,不明事宜请与我办工作人员联系。
联系电话:0903---6516258联系人:李俊杰吴娟
墨玉县人政府财政局采购中心
监控设施管理制度 篇7
城市水环境管理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地表水、地下水、供水、用水、排水、再生水、垃圾处理等多个领域,彼此之间相互联系。在上海水环境系统设施监控预警数据(以下简称预警数据)体系研究中,城市水环境系统设施的范围定义为城市排水、污水(包括再生水、污泥、渗滤液)处理等设施,以及城市河湖水体、生态缓冲区[1,2]。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上海水环境污染和由此造成的人身伤害日益引起重视,上海水环境的管理监控也显得愈发重要。虽然目前上海地区针对城市水体、排水、污水等管理需求建设了一批城市水环境相关的信息采集和监控系统,但由于各部门建设的水环境相关采集系统自成一体,各自立网;各管理部门之间的数据相对独立,在数据分类、统计粒度等方面均不统一,缺乏共享机制,数据的利用率较低。因此,通过研究预警数据体系,形成统一的数据体系框架和管理模式,促进水环境设施管理的现代化,是目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1 研究思路
在研究适合上海水环境系统设施监控预警数据体系过程中,分析系统输入和输出数据,对预警数据提出分类方法,梳理分类关系,对各类监控预警数据进行规范,制定合理的数据库结构和存储模式,形成统一的命名规范、库表结构和数据细粒度,为数据的存储、交换、传输等做好铺垫,从而实现各部门之间城市水环境系统设施监控预警数据的有效交换和共享。
2 分类方法
在对上海水环境系统设施监控中面临的多源异构、复杂多变、分布广泛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汇总后,提出从管理层级、数据来源和结构3个维度对上海水环境系统设施监控数据进行分层,分类,规范。同时结合上海实际,为实现与国家、区县等多级互联的监控预警网络,提出数据统一的交换模式的设计。
2.1 按照管理层级分类
自下往上依次分为生产企业级、地市(区县)管理级、省管理级和国家管理级4个级别,关系图如图1所示。图1所示数据交换平台按照“统一建设、分级交换”的体系原则,由国家统建,各省级、地市(区县)、企业级参与负责各自数据的交换工作。预警数据在统一的数据交换平台上依次从生产企业级向地市(区县)、省、国家管理级抽取上报,然后再从国家管理级依次向下下达,从而实现数据的统一建设和分级交换,以及数据的共享、传输等。
2.2 按照数据来源分类
可以分为城市排水、污水处理系统、城市相关水体和生态缓冲区等的数据。
城市排水系统监控对象主要为分流、合流制管网,雨水、污水泵站,以及进入排水设施的排水管口、河道排放口、排污大户的排污口。从上海现有排水体制看,城市排水系统包含分流和合流制2种管网系统,分流制管网系统包含污水和雨水2种管网系统。其中,污水管网系统的数据主要又包含在线监测污水泵站运转状况、排水系统最终出口水量、排水系统中主要干流(支流)水量、污水管网出口水质、重点污染大户排入污水管网的水质、垃圾渗滤液、粪便监控、有毒有害气体监测等信息;雨水管网系统数据主要包含雨水泵站水量监测、初期雨水对水环境的影响和受纳水体的水位监测等信息。合流制管网系统的数据主要结合污水和雨水管网的数据内容,以形成雨水水质对水环境影响的评估信息。
污水处理系统监控对象主要为污水处理厂,数据主要包含城镇污水处理厂进水口、出水口的水质水量,集中的工业污水处理厂出水口的水质水量,直接排入城市受纳水体的大型工业企业污水处理设施出口的水质水量,以及污水处理厂运行工况等信息。
城市相关水体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城市河湖水质、暴雨径流水量和城市生态缓冲区。其中,城市河湖水质主要包含与城市水体功能相关的城市水环境指标(包括生物类指标、城市湖泊水华监控、城市水体水质感官指标(色度及漂浮物))、进入城市河湖的排放口(重点企业、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厂)和补充水源的水质水量等。暴雨径流水量主要包含通过河湖水位、泵站、降雨量等研究对城市淹没的影响数据。
城市生态缓冲区数据主要包含表征城市生态缓冲区运行状况的进、出水口水质水量的监测数据,以及上游污染对城市生态缓冲区、污染排放对城市生态缓冲区环境等的影响数据。
2.3 按照数据结构分类
可分为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结构化数据主要指生产和管理过程中产生的监测、设施工况和再生的统计分析等数据,可有效地在数据库中存储;非结构化数据主要指来源于遥感、应急预案、行政法规等的图片和文档数据。
3 关系与流程
按照3种分类方法,对上海水环境系统设施监控预警数据进行分析,梳理不同分类之间的关系。按照管理层级和数据来源梳理的关系如表1所示。
按照管理层级和数据结构进行关系梳理,可得如图2所示关系。
依据表1和图2显示内容梳理出4个管理层面之间的预警数据流程关系,如图3所示。图中,生产企业级主要负责本单位运营工作,收集污水处理、城市排水、城市相关水体等的运营和实时监测数据;地市(区县)级主要汇总收集本辖区内生产企业上报的设施基础、运营监管等数据,形成包括环境、设施、生产和人身等4类安全预警的行业管理数据;省级管理层根据国家、行业监管和职能服务的需求,从地市(区县)管理级、生产企业级抽取基础和运营监管等信息,以及预警管理数据,并统一整合与标准化;国家级数据则根据国家、住建部的要求,由省级上报的决策支持、突发事件数据和各类年报等组成。
4 数据梳理
根据预警数据分类关系及数据流程,参阅相关国家标准规范,并结合上海水环境管理实际情况,归纳形成预警数据主要由事件类、部件类、要素类和管理类4个维度组成。其中:事件维度用于描述城市水环境系统设施在遭遇风险时所发生的预警事件;部件维度用于描述发生城市水环境系统设施预警事件时,起关键作用的、关系到预警事件发生或撤销的核心系统设施;要素维度用于描述在部件维度中已定义的设施中关系到预警事件发生的关键指标、参数;管理维度则用于统筹整个体系内各类数据的汇总管理。
1)预警事件类。主要采集环境、设施、生产、人身等4类安全事件,具体如表2所示。
2)预警部件类。主要采集管道、泵站、污水厂、其他等4类设施部件的基础属性和运维养护信息,具体如表3所示。
3)预警要素类。与预警事件相对应,主要采集环境、设施、生产和人身等4方面安全类数据,具体如表4所示。
4)管理信息类。根据国家、各地方政府和行业管理的要求,管理信息类数据采集主要来源于下级生产和管理单位上报给上级行业管理单位的月报、季报或年报等。
5 数据库及交换系统设计
5.1 数据库设计
基于对监控预警数据的分类研究,提出上海水环境系统设施监控预警数据库结构按照“3层4类”设计,逻辑结构如图4所示。“3层”指基础、核心数据库,以及数据仓库等部分;“4类”指部件类、事件类、要素类和管理类等数据。预警数据通过数据交换平台,按照一定的数据规范形成基础数据,存储到数据中心的基础数据部分;基础数据经过数据分类、规范、整合、逻辑处理等过程形成核心数据,存储到核心数据部分;核心数据按照不同的行业专题应用,经过分析、挖掘形成数据仓库数据,存储到数据仓库部分。
基础数据部分位于最底层,实现与原始数据表结构保持一致的原始数据的快速存储,确保数据库原始信息完整性的需求;核心数据部分位于中间层,对基础数据进行分类、规范、整合、运算和逻辑等二次处理,形成具有统一计量单位的核心数据,满足数据准确性、一致性需求;数据仓库部分位于顶层,实现对不同水环境专题应用的决策支持、行业分析,满足集中调用、统一口径、预警决策等方面的综合管理需求。
5.2 数据交换设计
为实现生产企业级,地市(区县、行业)、省和国家管理级之间水环境管理信息的互动和共享,按照预警数据的结构分类方法,设计了统一的数据交换架构,每个层次之间采用统一数据和功能接口实现数据交换。数据交换如图5所示。
静态数据交换指将行业监管单位基础信息、生产企业信息、污染源、设施信息、RS数据、设施养护信息的数据上传到上级主管单位,行业规范下发至下级主管部门或生产企业用于指导生产和行业监管。这类数据通常为非实时数据,很少变化,故称为静态数据。实时数据交换指水环境系统中与生产信息相关的实时变化的运行监管数据的交换,这类数据主要包括水质数据,泵站、干线的液位与流量,关键设备的运行工况数据;信息资源目录检索交换指非公文类信息的交换,这类数据为静态和实时类数据交换提供统计信息资源目录索要和描述。
同时,设计了规范统一的同构和异构系统间预警数据采集、发布、交换、路由、同步等各环节。基于WCF Web Service和身份认证技术,实现上海水环境预警数据库对具有访问权限的用户提供XML和JSON数据标准格式接口的数据服务[3,4]。
6 结语
通过对不同来源数据的类型、内容、空间关系等属性的科学梳理和归类,首次形成了上海水环境监控预警的标准化数据体系。基于数据体系开发的数据库及交换系统,已在上海投入实际应用,起到了优化数据资源,提升综合应用的效果。项目研究成果在形成国家、省市、企业、厂站4级层面的信息监管机制,支撑各级主管部门管理决策等业务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全国各级水环境主管部门中具有推广价值和借鉴意义。
摘要:针对《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关于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课题内容,结合上海水务信息化发展现状,对上海水环境系统设施监控预警数据按照管理层级、数据来源和结构进行分类研究,提出数据统一交换模式的设计,根据预警数据分类关系及流程,将预警数据归纳为事件类、部件类、要素类和管理类4种类型,并对实现多源异构系统间的数据交换的关键技术进行阐述。目前该研究成果已在上海水环境系统设施监控预警工作中得到应用推广。
关键词:水环境,设施监控,预警,数据分类,研究
参考文献
[1]金相灿,王超,陈卫.城市河湖水生态与水环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1-30.
[2]欧洲环境署,欧洲水污染控制协会.城市污水管理指南[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1-80.
[3]潘大四.基于XML的异构数据库数据集成的关键技术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4:1-74.
监控设施管理制度 篇8
内容导读: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运行管理和使用是实现污染减排的重要举措,是国家污染减排“三大体系”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为全面完成“十一五”主要污染物削减10%的约束性指标,2007年,由国务院批准,中央财政专门安排20亿元用于污染减排“三大体系”能力建设。其中相当部分用于“国控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能力建设项目”。2007年底至今,中央财政又安排了大量资金用于国控重点污染源的运行与管理。
为何要编制《办法》?
截至目前,国控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建设期工作已基本完成。主要建设成果有:一是初步建成了部、省、市三级上下联通、纵向延伸、横向共享的环保物联网体系。污染源监控现场端建设超额完成任务。二是形成一套法律、法规、制度、规范和标准体系。三是培养和锻炼了一批管理和技术的专业型、复合型人才。四是带动了环保产业大发展和科技创新。五是促进了环境管理手段的创新。六是推动了全国环境保护信息化能力的提高。
但是,建成后的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应用和管理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制约了自动监控手段发挥更大的作用。尤其是污染源自动监控现场端设备的运行管理中问题较多。例如,设备运行维护不到位、监控数据弄虚作假等,导致自动监控系统不但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甚至成为违法排污企业的挡箭牌。
因此,当前污染源自动监控工作的重点之一是进一步加强对自动监控设施现场的监督检查,建立国控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运行和工作管理制度,着力提高自动监控数据的应用程度。
为指导各级环保部门加强国控污染源自动监控现场执法监督检查工作,确保自动监控设备运行正常、稳定,数据真实准确,有必要制定《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现场监督检查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和《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现场监督检查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办法》有何特点?
《办法》有总则、监督管理、现场监督检查、罚则等多章。《办法》起草编制时,西北环保督查中心同步编制了《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现场监督检查技术指南》,《指南》将以《办法》配套文件形式下发。
污染源自动监控是新生事物,技术性、系统性强,并涉及环境监察、监测、信息等多个部门工作职责。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的建设出资有排污单位全资、政府全资、排污单位出资加政府补助、BOT等多种方式。
上述几方面原因造成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的产权、属性的复杂化。监管对象既有排污单位,还有设备供应商、集成商、运营商。《办法》力图在现有法律、法规、规定框架下,考虑地方工作的现状,主要规范现场监督检查的有关工作。
此外,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种类繁多且系统性强,为了使环保部门全面掌握分散安装在重点排污单位的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的基本情况,参照排污申报制度,《办法》规定了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的登记备案制度。
现场监督检查由谁实施?
《办法》规范的是对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管理的现场执法检查,应由具有环境执法权的部门组织实施。
考虑到现场监督检查大部分地方是由环境监察机构具体负责,但同时山西、河南、内蒙古等设立独立监控中心专门负责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具体的监督检查主体表述为“由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行使现场监督检查职责的机构”。
《办法》怎样定位?
《办法》定位是基于现场环境监督检查人员对已安装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的企业进行的现场执法监督检查。
随《办法》同步编制《指南》,进一步细化了现场检查的内容和方法步骤,作为各级环保部门对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进行检查时的技术支撑。
《办法》和《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原环境保护总局令第28号)、《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有效性审核办法》、《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管理办法》等文件共同构成了污染源自动监控的工作管理体系。
其中,《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作为环保部门开展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的总纲,《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有效性审核办法》规定了解决数据产生源有效性问题的程序,是环境监测机构开展有效性审核工作的依据。《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运行管理办法》约束了设施日常运行维护中各方责任,是运营管理的依据。而《办法》则是环境监督检查机构开展自动监控现场日常监督检查工作的依据。
《办法》如何操作?
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现场监督检查是一项业务性较强的工作,涉及大量的仪器仪表、化学分析、计算机网络等专业知识。
从2005年起,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污染源自动监控的相关制度、标准和规范。包括设备安装、校验、验收等各个方面。《办法》定位于执法人员的现场监督检查,突出的是可操作性。在检查内容和方法的设置上,力求深入浅出。
例如,关于检查频次问题,《办法》一是对检查频次的规定与现行检查频次保持一致,二是未强调污染源监控设施必须单独检查,而是提倡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的现场监督检查应与其他污染防治设施的现场检查相结合。
同时,鉴于快速监测仪在现场执法中发挥快速、便捷和初步定量分析的作用,可为判断企业排污行为提供第一手资料。考虑到现场环境执法的实际需要,现场快速监测是必要的,在《办法》中规定了“必要时,由环境监测机构进行监督性监测或者比对监测并出具监测结果”。
此外,在与《办法》配套的《指南》中,设计了现场检查表,涵盖了例行检查和重点检查的所有内容,且均只需填写是或否,力争在一定程度上用选择题的方式克服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现场监督检查专业性强、难于操作的问题。
当然,由于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具有多学科的集成性,《办法》配套的《指南》相对较专业,也对现场环境监督检查人员提出了考验。
责任怎么追究?
由于各地污染源监控现场端仪器设备的出资、采购、产权归属、运维模式的多样化,把建设、运行管理的责任全部都推给排污单位是不合理的,但排污企业是污染产生的责任方,也是环境执法的对象,作为污染防治设施组成部分的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其运行状况与排污企业的管理、工作配合等有很大关系。按照《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的精神,规定了排污单位的相关责任。
同时,《办法》按照《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中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是“污染防治设施的组成部分”的规定,依据《水污染防治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将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视为污染防治设施,引申出《办法》中对于拒绝申报和谎报、拒绝检查、不正常使用、弄虚作假等违法行为的处罚规定。
对于弄虚作假行为的处罚,除一般性规定外,应该体现从严从重的原则。因此,《办法》试图建立市场退出机制,从各个方面进行递进式的约束,以达到杜绝弄虚作假的目的。
一是对于排污单位,强调其弄虚作假行为的责任主体,除罚款和通报批评并向社会公布外,如以弄虚作假行为掩盖超标或超总量排污的,还要限期治理和追缴排污费,并对其法人处以罚款,加大对弄虚作假行为的打击力度。
二是对于设施生产厂商,如协同或参与排污单位弄虚作假的,公开通报批评,对同类产品列为重点检查对象,同时重新启动该生产厂商已有各类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的国家适用性检测和环境保护产品认证审查程序。在未通过重新检测、审查前,暂停其环保产品认证标志使用,使其退出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生产、经销市场。
三是对于社会化运行单位,如协同或参与排污单位弄虚作假的,公开通报批评,对其负责运行管理的设施一律列为重点检查对象,同时重新启动对其有关资质的国家认证审查程序,在重新审查通过前,暂停其有关资质,使其退出运行市场。
监控设施管理制度 篇9
监控系统设备维护规定
为了搞好监控设备维护工作,保障公司监控系统的长期可靠有效地运行,对公司劳动纪律管理提供依据,使公司的各项管理上台阶。特作出规定如下:
一、监控设备维护管理范围的划分
1、主控机由选厂电工维护,停电后及时投入运行,保障监控设备的长期可靠性。
2、坑采斜井口、1#、2#斜井、+100m、+50m、0m,共九个监控点的设备,由坑采车间负责维护管理。
3、选厂石灰点、浮选、球磨、浓缩池精砂管、脱水精砂共八个监控点的设备,由选矿车间负责维护管理。
4、办公楼、门卫大门、材料库、炸药库等监控点由门卫负责维护管理。
二、维护措施
1、对监控系统设备进行维护,做好防范工作,尽可能使设备运行正常,主要需做好防潮、防尘、防腐、防干扰工作。
2、防尘、防潮、防腐措施:
A、防尘,由于摄像机长期悬挂于棚顶端,防护罩及防尘玻璃上很快会被蒙上一层灰尘等混合物,每月对防护罩进行彻底除尘一次;防尘玻璃,粉尘多的一周除尘一次,粉尘少的每月除尘一次,除尘后用无水酒精将镜头擦干净,调整好清晰度。
B、防潮,在湿气较重的地方,必须在维护过程中就安装位置进行调整,以提高防潮能力,同时对高湿度地带要经常采取除湿措施来解决防潮问题。
C、防腐,气体或酸性水太多的地方,具有较强的腐蚀性,有必要时将设备更换安装位置,涂防腐油脂等措施,提高防腐能力和使用寿命。
三、维护责任
监控设备维护纳入每月安全文明生产大检查的检查内容,各负其责。监控系统发现一次局域网无显示,电工班长罚款50元;监控系统有一监控点不清,各责任区负责人罚款20元。
设备设施管理制度 篇10
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工作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必须坚持设备与生产全过程的系统管理方式;必须坚持不断更新改造;提新安全技术水平的原则;能及时有效地消除设备运行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确保公司财产和人身安全。
一.设备设施选购
1.必须坚持“安全高于一切”的 设备设施选购原则,要求做到设备运行中,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同时,确保操作工的安全。
2.公司工程师应根据本企业生产特点,工艺要求广泛搜集信息(包括:国际、国内本行业的生产技术水平,设备安全可靠程度。价格、售后服务等);经过论证提出初步意见报总经理批准实施。
二.设备设施使用前的管理工作
1.制定安全操作规程
2.制定设备维护保养责任制
3.安装安全防护装置
4.员工培训,内容包括设备原理、操作方法、安全注意事项、维护保养知识等,经考验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
三.设备设施使用中的管理工作
1.严格执行<<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由公司主管领导和设备管理人员共同落定。
2.设备操作工人须每天对自己所使用机器做好日常保养工作,生产过程中设备发生故障应及时给予排除。
3.为了便于操作工日常维护保养,有设备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共同按照技术要求,由车间主任和设备管理人员负责检查实施。
4.预检预修,是确保设备正常运转,避免发生事故的有效措施,设备管理人员根据设备状况和使用寿命,预先制定出安全检修周期和检修内容,落实专人负 责实施,将设备质量保持在最好状态,确保设备从本质上的安全性。
四.设备设施维护保养制度
1.设备运行与维护坚持“实行专人负责,共同管理”的原则,精心养护,保证设备安全,负责人调离,立即配备新人。
2.操作人员要做好以下工作:
1)自觉爱护设备,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得违规操作
2)管线,阀门做到不渗不漏
3)做好设备班前、班中、班后按照要求经常性的加注润滑油。防止过度磨损
4)设备要定期更换、强制保养、保持技术状况良好
5)建立设备保养卡片,做好设备的运行、维护、养护记录
6)保持设备设施清洁,场所窗明地净,环境卫生好。
五.设备设施检查制度
1.生产部设备维修人员,每两周对生产设备进行检查一次。
2.每半年由使用部门会同维修人员,根据生产需要和设备实际运转状况,制定设备大修计划。设备大修完工后,必须由安全生产组进行质量检查的验收。
3.每年年底由公司主管领导、车间主任、维修人员负责,按照事先规定的项目内容进行检查打分,评定出是否完好,能否继续使用,提出责任人的处理意见和改进措施等。
六.设备设施安全事故及设备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理
1.设备由于不安全因素造成设备损坏和设备事故,根据设备损坏程度,设备事故分为:
1)
2)
元。
3)特大设备安全事故:导致设备保费或直接经济损失在50000元以上。一般设备安全事故:零部件损坏,经济损失在5000以下。重大设备安全事故:设备受损严重,直接经济损失在5001元至50000
2.设备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理
1)一般设备安全事故发生后,操作使用人员应立即向所在单位负责人报告,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责任。
2)重大。特大设备事故发生后,操作人员应立即采取保护现场并报告公司负责人及安全生产组部门,公司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对事故进行检查,分析事故原因,查清事故责任。
3)对各类设备安全事故,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认真调查及时报告,严肃处理。
4)对玩忽职守,违章指挥,违反设备安全管理规定造成设备安全事故的领导,管理人员和直接责任者,根据情节轻重,责任大小,分别给予处分、经济处罚,构成犯罪的交由执法机关处理,追究其法律责任。
七.设备设施更新改造及报废的管理工作
1.设备报废的基本原则;
1)国家或行业规定需要淘汰的设备。
2)设备已过正常使用年限或经正常磨损后达不到要求。
3)设备发生操作意外事故,造成无法修复或修复不合算。
4)设备使用时间不长,但因更合理更经济先进的设备或生产使用时需要更换的。
5)从安全、精度、效率等方面,已落后于本行业平均水平,符合以上情况的设备均可申请报废。
2.设备报废手续
1)由设备使用部门提出报废申请,经公司工程师确认并签署意见。
2)由使用部门负责人填写报废申请单上交工程师审核批准,移交财务部门结算手续
3.设备改造的基本要求
1)经过技术论证后,采取新技术。新材料。新的零部件就可以提高设备的综合安全技术水平,经济上也是合算得。
2)设备改造要持谨慎负责的态度,切勿轻易蛮干,必须按照申请,论证、批准的基本程序运程。
八.严格执行设备管理过程中的记录制度
消防设施管理制度 篇11
为进一步搞好本公司的消防工作,妥善保管消防设施、器材,避免其丢失、浪费、损坏和挪作他用,保障其完整、清洁、可靠,做到能及时应急、扑救火灾,特制定本制度。
内容如下:
1、本公司消防设施、器材主要有:消防泵、消防水池、消防栓、水带、水枪、灭火器、消防扳手、消防管道、应急照明、消防标识、安全标识及安全指示标识等。所有消防设施、器材未经总经办批准,不准擅自挪作他用。
2、厂区内消防设施、器材统一由总经办进行申购、配置。凡更新、新配消防设施、器材应确保生产、经营单位具备相应资质,产品达到相关标准。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进行监督、检查。
3、消防设施、器材布点后,消防泵、消防栓、水带、水枪、消防管道、消防扳手、安全标识、灭火器等由所在部门负责安全、运行、维护。
4、凡配备在各车间、部门所辖区内的消防设施、器材,一概由本车间、部门负责。部门主管领导为责任人,负责保管,保持完好、整洁,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总经办予以解决。如在责任区出现丢失、无故损坏消防器材,由所在辖区负责经济赔偿或进行处罚;造成严重后果的,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5、各部门消防设施、器材管理要有台账,主要内容包括:名称、规格型号、数量、配备时间、更换时间、使用情况等。各现场责任人每月至少对辖区进行一次全场检查,做好相关台账记录。
6、灭火器的使用及管理:
6.1灭火器箱不允许被遮挡、栓系或上锁以及其他影响取用灭火器的情况。
6.2灭火器由各现场负责人进行日常管理,确保其齐全、完好、干净整洁。
6.3灭火器不宜设置在潮湿、高温等环境及强腐蚀性场所们必须设置时宜采取设置灭火器箱等防护措施。室外设置的灭火器,必须设置在灭火器箱内。
6.4灭火器的检查应包括:压力、保质期、喷管、密封线、铁环等。当灭火器存在机械损伤、明显锈蚀、被开启等需要维修时应及时申报维修。
6.5当出现以下应报废:严重锈蚀(面积达1/3)、表面有凹坑或变形、有裂纹、没有间歇喷射机构的手提式、筒体有补焊痕迹、被火烧等。6.6干粉灭火器报废期限为10年。
7、消防栓的使用及管理:
7.1消防水为消防救援最有效的手段,因故需停水应书面上报总经办,总经办协商各部门后批准同意方可停水。
7.2消防栓不得埋压、阻塞、迁移、拆除或占用,如需变动时,需经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批准后办理。非事故状态下,任何部门或个人未经总经办允许,不得擅自使用室内消防栓内物品。且不得将任何杂物放置其中。7.3消防栓半径2米内不准种植树木,半径5米内不准停放其他车辆或堆放物品,周围通道不准堵塞。
7.4室外消防栓由总经办负责;室内由各现场责任人管理。各单位每月检查、试验一次,入冬前,要排积水并进行保温处理。
8、总经办负责对公司消防设施、器材的监督、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责令限期整改,确保设施、器材的完好。
9、相关文件
公共设施管理制度 篇12
(一)消火栓应有明显标识;
(二)室内消火栓箱不应上锁,箱内设备应齐全、完好;
(三)室外消火栓不应埋压、圈占;距室外消火栓、水泵接合器2.0m范围内不得设置影响其正常使用的障碍物;
(四)物品的堆放不得影响防火门、防火卷帘、室内消火栓、灭火剂喷头、机械排烟口和送风口、自然排烟窗、火灾探测器、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声光报警装置等消防设施的正常使用;
(五)应确保消防设施和消防电源始终处于正常运行状态;需要维修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维修完成后,应立即恢复到正常运行状态;
(六)应按照消防设施管理制度和相关标准定期检查、检测消防设施,并做好记录,存档备查;
学校设施管理制度 篇13
一、学校校长要加强对学校安全的领导,经常教育体育教师要本着“安全重于泰山”的原则上好体育课,避免学生上体育课时因不正确使用体育器材而造成危险。
二、学校要强化使用体育器材的安全管理制度,实行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建立领导小组,领导、指导学校体育器材、体育设施等的安全正确使用。
三、建立检查制度,对体育器材、设备设施要经常检查;体育器材要由专人管理,体育设备设施要由专人负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坚决消除体育器材、体育设备设施的安全隐患。
四、要进一步严明体育教师的职业纪律,切实加强体育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保证上体育课时师生的人身安全。
【监控设施管理制度】推荐阅读:
拦隆口中学视频监控监控设施维护管理制度07-13
监控设施管理员岗位职责07-18
设施在线监控05-30
设施管理06-06
设备设施管理10-16
消防设施管理01-18
新安小学2014年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安全工作管理制度12-30
厂房设施管理制度10-04
设备设施实用管理10-20
水利设施的管理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