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阅读理解及答案

2024-08-20

《全球化》阅读理解及答案(通用14篇)

《全球化》阅读理解及答案 篇1

《全球化》阅读理解及答案

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5题。

虽然全球化这个名词已被广泛使用,但对它的争论却从未停止。

物理学家和未来主义者加来道雄在他的《未来的物理学》一书中曾说,到了21,各国在科学、技术和观念上的交流将会催生一种全球化文明:互联网将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电话系统,人们可以跨越时间、空间、语言等障碍随时交流;真正的全球化经济将会成为现实,大量的跨国贸易集团将互通有无;民族、国家间的隔阂将大大削弱;战争基本销声匿迹;随着移民的大量增加,各地文化将逐步趋同,统一的文化将会诞生,人类将追求同样的食物、电影和风尚。

然而,西班牙纳瓦拉大学研究全球战略的格玛沃特教授则认为,这些全球化的美好畅想基本上是一种妄想。

他指出,在所有的经济活动中,仅有10%~25%是国际性的,而其中的大部分又是区域性而非全球性的。目前国际性业务在全部业务中所占比例为:国际邮件1%,国际电话分钟数不到2%,国际互联网流量17%~18%,出口占GDP比重26%,证券市场的国外投资者持股20%。全球性的合作并不会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密切。

格玛沃特认为,全球化理论的症结,是它没有考虑到距离因素的影响。一方面,实际存在的地理距离会影响世界贸易。格玛沃特还创造出了一个像万有引力定律那样的“距离系数”,并由此推算出“两地之间的距离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它们的贸易往来就可能下降一个百分点”。另一方面,是否拥有共同的语言、是否属于同一个利益集团、是否使用相同的货币等文化方面的距离也会对贸易额产生影响。

他还指出,出于种种原因,世界上90%的人永远不会离开自己出生的国家。并且,我们人类有一个难以磨灭的本性,那就是渴望与亲属及同类来往,渴望保留本地的习俗和文化。只要这个本性还在,世界上的文化差异就会存在。全球性的合作就会在分化与对立中瓦解。

对未来世界的全球化走向,是持有乐观积极的畅想,还是做出保守谨慎的推断,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与层面,做出了不同的回答,这样的争论仍将继续。

(选自《环球科学》第9期,有删改)

1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全球化理论的`支持者预言,在未来,国家的概念会消亡,文化的差异会减弱,人类将创建和平统一的新文明。

B、格玛沃特所创造的“距离系数”,能够准确计算出两国之间地理距离的远近与它们贸易往来之间的比例关系。

C、研究表明,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会因眷恋自己的国家而不愿意离开其出生地,他们更渴望与亲属及同类来往。

D、目前,对全球化问题的研究仍处在探讨与争论之中,对世界未来的全球化走向,专家们尚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

15.格玛沃特认为“全球化畅想基本上是一种妄想”,请根据文意,分条概括他这样说的理由。(5分)

参考答案:

14.D [本题3分。A项“国家的概念会消亡”错,原文是“大大削弱民族、国家间的隔阂”,国家的概念仍将存在。B项“能够准确计算出两国之间地理距离的远近与它们贸易往来之间的比例关系”错。原文为“推算出”,而不是“准确计算出”;原文为“两地”,而不是“两国”;原文是“距离每增加一个百分点”,“贸易往来就可能下降一个百分点”,而不是“距离”与“贸易”的比例关系。C项“因眷恋自己的国家而不愿意离开其出生地”错置因果,不合文意,原文说“出于种种原因,世界上90%的人不会离开自己的出生的国家”。]

15.①事实数据说明,全球性的经济合作并不那么密切。(出自第4段)(1分)②地理距离(1分)和文化距离(1分)的因素,会对贸易产生影响。(出自第5段) ③绝大多数人不会离开故土(1分),人类有更愿与亲属和同类交往、保留本地风俗及文化的本性(1分):会使全球性合作瓦解。(出自第6段) [本题共5分,依照以上标准赋分。]

《全球化》阅读理解及答案 篇2

阅读表达(共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5分)

(1) The word addiction usually makes you think of alcohol or drugs,but in modern-day society we are seeing some new kinds of addictions. Some people are compulsive(难以自制的) shoppers. Others find it impossible to pull themselves away from their work. Still others spend countless hours watching TV or playing computer games.

(2) Over the years,shopping has become a very common activity. Many people enjoy going to stores more and more every day,but its more than a common hobby for some of them. They have turned into shopaholics. They are people who simple enjoy shopping and walking around spending money without being able to stop doing it. They are hooked on shopping and usually buy things that they dont need. Even though they dont have enough money,they buy everything they want.__(3) The question is,why do they have this addiction? There isnt a specific answer. Some people go shopping when they are sad,worried,upset or lonely,and they want to feel better. They use this activity as a way to forget their problems. Shopaholics say that they feel more important and better after they buy something. They also tend to have this addiction when they feel guilty.

(4) Shopaholism seems to be a harmless addiction,but it can__________________ . Some of them can be psychological. If this is the case,people addicted to shopping should go to a support group to help them break this habit. However,the process,like for most addictions,is long,and they suffer a lot. It can also cause financial problems. They just think about satisfying their feelings,so they spend money they dont have. They get deep in debt,and they can even go bankrupt and get sent to prison.

76. List three activities that might develop into addictions based on the text. (Please answer within 8 words.)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7. Whats the main idea of Paragragh 3? (Please answer within 8 wor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8. Fill in the blank in Paragraph 4 with proper words. (Please answer within 6 words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9. Which sentence in the text is the closest in meaning to the following one?

Accordingly,these shopaholics should turn to a certain organization for help so that they can stop compulsive shoppi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0. Translate the underlined sentence in Paragraph 2 into Chines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76. 答案:drinking,taking drugs,shopping,playing computer games,working,

watching TV ( 答出其中三个即可,不根据原文回答者不给分)

解析:这是一道封闭式问题,考查考生对文段的理解能力和对语言的总结概括能力。

文章第一段阐述了当今社会中存在的种种沉迷、上瘾的现象。从文段中我们可以找出重要细节“... alcohol or drugs ... compulsive shoppers ... . impossible to pull ... from their work ... spend countless hours watching TV or playing computer games.”。其中的关键词可以依次对应: drinking,taking drugs,shopping,playing computer games,

working,watching。

77. 答案:The reason why some people /shopaholics have shopping addiction.

The possible reasons for shopaholism/shopping addition.

解析:这是一道段落主旨概括题,考查考生把握文段主题的能力和高度概括的能力。

确定主题句(Topic sentence)是获取段落主旨大意的一个有效方法。第三段的第一句“The question is,why do they have this addiction?”的表达具有概括性,结构简洁明了,本段中其它句子都是以此句为中心层层铺开的,它符合主题句的特点。所以本段的主旨是阐述购物成瘾的原因。

78. 答案:cause/bring about/result in many problems

解析:这是一道补全句子题,考查考生语篇衔接和综合归纳信息的能力。第四段位于本文最后,相对独立地阐述购物成瘾的危害。要补全的句子位于本段的首句,是本段的主题句。首句是一个由but连接的并列句,前后句呈转折关系。前半句Shopaholism seems to be a harmless addiction.说购物癖似乎无害,下半句应与其意义相反,强调购物癖的危害。下文涉及购物癖者会遇到精神和财政方面的问题和麻烦,都是对其危害的阐述。另外,本段中“Some of them can be psychological”和“It can also cause financial problems.”对补全的句子的结构进行了暗示。

79. 答案:If this is the case,people addicted to shopping should go to a support group to help them to break this habit.

解析:这是一道释义对照题,考查考生的综合理解能力和对英语句子释义的能力。

所给句子的意思是:因此,这些购物狂们应该向某个援助团体寻求帮助,以便能够停止这种难以自制的购物行为。在本文的第四段第三句与题中给出的句子意义相符。其中,If this is the case 对应 Accordingly;people addicted to shopping对应these shopaholics;a support group 对应 a certain organization for help;break this habit 对应 stop compulsive shopping。提取出关键实词的信息对应点是解答这道题的关键。

80. 答案:他们购物成瘾,而且通常买的都是用不着的东西。

《全球化》阅读理解及答案 篇3

A.在接受了游牧民族的“肉食”饮食方式之后,汉族的食物来源更加多样,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

B.在民族文化的交融过程中,中华饮食逐渐接受了亚洲其他地区的食物品种,进一步扩大了饮食范围。

C.任何一个厨师,想要制作出真正的中华美食,就必须将中国本土性饮食原料与中国厨艺有机结合起来。

D.芝麻引入中国后,首先作为新的油料作物被接受,后来有了新的含义,被广泛地应用为调味品。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今天我们翻开中国食谱,大多数人已经不易准确地辨认出哪种食物是地道的中国食物。

B.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中华饮食形成了米面为主食、蔬菜鱼肉为副食的饮食结构,具有鲜明的本土性。

C.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餐馆,只要是提供“中式餐饮”的,就离不开中国本土化的饮食要素。

D.“胡床”“貊盘”带来了很多便利,南北朝时期在中原大范围推广后,推动了中华饮食进餐形式的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各民族的饮食都体现了本民族的文化风范,同样,中华饮食也彰显了中华民族鲜明的文化个性。

B.中华饮食不断引进外来饮食元素,这一方面丰富了传统饮食文化内涵,另一方面促进了自身的革新。

C.饮食的功能可以分为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并与人类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紧密相关。

D.在全球化时代,中华饮食文化将更多地体现出人类普遍的文化价值特征,从而被世界各国认可。

阅读答案:

阅读理解及答案 篇4

参考得分点:

(1)“第八棵馒头柳”是“她”和丈夫之间相互牵挂,爱与被爱的纽带,也是文章的重要线索。“夫妻情深 ”不具有这样的作用。(2)“夫妻情深”抽象,“第八棵馒头柳”形象。(3)“第八棵馒头柳”是“夫妻情深”的体现、更具体可感。(4)“夫妻情深”直白,“第八棵馒头柳” 含蓄,更有韵味,给读者想像的的空间。

22.(4分)(1)她跑到第八棵馒头柳下四处张望。(2)她差一点跑进治安岗亭去报失。(3)儿子跟她说话没听见,却听见了街上急救车的声响。(4)她无端地朝儿子发了火。 (每点1分)

23. (8分)示例:

A 句参考角度:(1)运用动作描写。“撂下”、“去往”、“朝下望”,几个动作真实地再现出“她” 对丈夫牵挂与爱恋的心理。(2)用词生动准确,与前面的若无其事形成对比,传神而细腻地刻画出她对丈夫的关心。

www.B句参考角度:(1)运用语言描写。语言短促,她失去了矜持,十一个字出现了三个“你”,可见丈夫在女人心目中的分量之重,表现了她对丈夫情之深、爱之切。(2)运用语言描写。责备对方,恰恰浸透无限爱意。(3)神态描写。“情不自禁”准确写出她在接到丈夫电话时真情流露的样子。

C句参考角度:(1)侧面描写。通过儿子的问话侧面描写了女人泪流满面的神态,这是激动的泪水,也是幸福的泪水。(2)侧面描写。以儿子的角度,表现她因丈夫爱的独特表白后的感动,表现他们夫妻含蓄的感情。(3)用抹眼泪的具体动作(细节),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她完全沉浸在感动中的样子。(4)以“她”的流泪收束全文,言尽而意无穷。

(每处4分,内容3分,表达1分。)

《全球化》阅读理解及答案 篇5

[关键词]阅读能力 思维能力 绘本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2-011

一、我校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和困惑

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信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我们也相信:让孩子扑进书籍的海洋,大量阅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然而然就能提高。为此,我们开展大阅读行动,开设“智慧阅读”项目。首先,我们提倡“高效课堂”,要求教师精讲课文,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阅读。其次,我们扩大阅读群体,要求在家庭为学生创设读书氛围。语文家庭作业只布置课外阅读内容,鼓励家长和孩子一同阅读半小时。其三,我们增加学生阅读时间:早上10分钟朗读,中午10分钟默读,要求全体教师进入教室和学生一起阅读。同时,规定各年级寒暑假阅读目标,要求学生大量阅读课外内容。一段时间后,大阅读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绝大多数孩子养成了自觉读书的好习惯;教师和家长不再把眼光仅仅盯在课本和考试上,而是尽可能创设机会让孩子阅读。学生的阅读量提高了,但是我们也发现孩子的阅读速度、阅读种类、阅读理解、阅读体验和表达能力没有相应提高。多数孩子纯粹是在追求阅读的数量,有些学生只是选择一些感兴趣的书籍来读,在阅读方式上也只是走马观花,缺乏对文章深层次的思考。诺贝尔文学得主童妮·摩里森(Toni·morrison)说过:“书页上的文字只是故事的一半,剩下的故事是你把自己带入故事。”

我们不得不冷静地审视我们的阅读策略:我们不能放任学生埋头阅读,应该强化学生阅读能力的指导。那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包括哪些?除了对课文的字词句的积累能力,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对文中情感的认知能力等重视外,我们很少去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其实,思维能力才是最重要的能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思维能力提出具体的要求: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对话交流的过程,应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提高阅读质量。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那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具体包括什么呢?新课程标准并没有具体阐述。一些有经验的教师会根据教学参考书的建议,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学生进行想象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这些训练以课本为中心,以教材的内容来确定思维能力训练的具体项目。这种训练非常明显地存在碎片性、肤浅性和随意性等特点。

那应采用怎样的策略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呢?在一些发达国家,他们的小学语文教学,没有课本,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要求,自己选择适应本年级、本班级实际的教材。他们选择教材的依据是什么呢?是非常具体详细的教学大纲。如,加拿大BC省关于语言文学的教学大纲,一个年级就有150页之多。大纲明确了教学的要点和建议,规定了每个年级的各种能力,包括思维能力的培养目标。教师根据能力目标来选定教材。和我们相比,他们更注重思维能力培养的整体性、层次性和系统性,同时让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这样,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有效的训练。

二、提出“阅读神力”训练项目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相关参考资料,结合这些年我在北美学校接触的阅读思维训练内容、方法,我们开展了“中英双语智慧阅读”活动,让中英文教师合作,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个双语智慧阅读项目,我们采用北美出版社《阅读神力》倡导的五种阅读思维能力作为训练点。该五种能力的分别为:

(一)联想能力(Connect)

联想能力的重要性无人不知。联想是我们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思维活动。联想就是由眼前的事物想到相关的另外事物,它们也许是相同或相似,也许是相反的。每个人或多或少,或深或浅都会联想。联想能力的培养目标是要把学生潜意识的联想进行强化,使之更广泛、更丰富。

(二)提问能力(Question)

问题可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阅读中,它既可引导学生深层次地理解文本内容,又可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阅读的满足感。这样不断激活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我们强调的是要在阅读全程树立提问意识,不仅引导他们在阅读前提问,在阅读时也要提问,阅读之后也要提问。

(三)画面能力(Virtual)

帮助学生在阅读文字时,通过想象在心里重现文本中的画面,“制作”能动电影。启发学生用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和嗅觉五种感官去参与画面的“设计”,以此来丰富画面,得到更多的感悟。画面能力与想象能力是一对孪生姐妹。小学生是想象王国的大王。当他们徜徉在自己想象的画面时,他们的个性、情感和思维是最自由自在的。

(四)推断能力(Infer)

帮助学生变成文本的“侦探”,去发现文本的蛛丝马迹,发现和破译文本的密码。引导学生对故事的进行大胆猜测,推断文本中没有写出来的故事。无文字的图画书是培养学生推断能力的最好资料。孩子们对漫画书爱不释手,就是因为其中的悬念总让他们不断思考。漫画书是培养学生推断思维能力的抓手。

(五)改观能力(Transfer)

有些书可以改变我们的某些观点,包括有关我们自己的、他人的,有关世界的。作为教师,我们可以把故事带进学生的生活,并通过书本改变他们原来的一些看法,使他们思想得到升华。学生在这样的训练中真正地被文字所震撼,学会辩证地看待书中的观点,然后以此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处理周围的事情。

以上五种阅读能力,有些语文教师在自己的教学曾经进行过探索实践,但都没能形成体系,也没有长时间地对学生进行训练,加以强化。因此,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让阅读神力训练系统地、有步骤地进行,我们在全校根据年段(阅读水平)不同,选择不同的训练重点,选择不同的教材,分层次、分步骤实施这个阅读神力训练项目。

三、训练阅读神力的策略

我们把这五种阅读能力渗透在阅读教学中,并分为这几个方面进行训练。

(一)强化思维训练意识

1.教师要告诉孩子阅读就是一种思考。

2.让学生知道他们在思考。

3.鼓励他们在阅读时,大脑积极地思考起来。

4.在学校构建一些共同的有关阅读能力的语言。如,学生联想时用“C”标识,或用两手的拇指和食指组成连环扣。

5.尊重学生的声音。允许他们思考、联系、想象,让自己的思维与众不同,尊重他们超越课本的理解。

(二)确定不同年段的训练点

我们根据低、中、高三个年段不同,确定不同的训练点;每个年段、班级也根据学生的实际阅读水平分别对待。

(三)特设阅读训练课程

我们规定:每周每班安排一节阅读思维训练课,让学生慢慢形成概念,养成思维习惯;每天语文家庭作业只布置课外阅读任务,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引导孩子阅读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采用“先绘本后课本”的教材顺序

绘本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广大少年儿童。在运用绘本教学中,我们发现中文绘本无法满足孩子们的需要,即便一些引进的外国作品,也因为翻译的问题,大多没有原文的韵味,不能很好地表达西方的思维方式。同时,中文绘本又很少设定阅读水平层次,不利于我们根据学生不同年级、不同阅读水平来选择不同绘本。因此,我校决定引进纯英语原版绘本。这是我们依托广西大学强大的外语教学资源优势和加拿大姊妹学校所提供的资源,进行的有益尝试。

以前在使用绘本时,更多地在于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对故事情节的分析,对书本内容的理解等。有时,也以绘本作为学生的写作材料,引导学生作文。如,以前我校的“美术作文”,就是以绘本为载体,引导学生进行作文,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但是,美术作文对学生思维的训练和阅读能力等方面的提高影响不大。如今,我们中英文教师联合讲授同一本原版英文绘本,但训练点侧重不一。英文教师主要带领学生掌握书中英文单词和语句,锻炼英文的听说读写能力;语文教师以绘本为载体进行阅读和思维能力的训练。

四、具体训练操作程序步骤

语文教师在阅读指导课中分为四个阶段进行指导。

(一)教师示范思考

示范思考让学生知道阅读的时候有两种声音,一种是说话声,另一种是思考的声音。教师要在绘本合适的情节中,展开思维过程,和学生分享思维的结果。教师先大声朗读一个故事,然后用贴贴纸张贴在相关页面上,告诉学生自己想到了什么。

(二)教师和学生一起操作

采取形式多样的阅读形式。或朗读,或默读,教师引导全班学生各抒己见,说出自己的思考轨迹。

(三)小组学习

讨论的时候,要分工合作,提供机会让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结果。同伴间的交流,可以让他们的思考进一步发展。

(四)独立阅读

教师完全放手,让学生完全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选择喜欢的阅读方式进行阅读,并记录下自己喜欢的思维方式。

课堂训练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阅读时关注自己的思考;并能运用他们学过的思维方法学习其他学科,能懂得处理生活中的问题。

五、具体课例展示

(一)使用绘本教材

接下来,我以一本英文绘本为例,选择其中几张图画来展示我们是怎样利用绘本进行阅读神力的训练。该绘本题目为《It is OK to make mistakes》(《犯错了,没关系》)。这本书主要是教导读者不要害怕犯错,要大胆尝试新的事物。

1.推断能力(Infer)

无文字的图画书是培养学生推断能力的最好材料。教师首先只出示图片(图1),盖住英文,让学生从三个层次去观察和思考。

(1)我看到了什么?如,我看到了小狗的头上有两个不同的袜子。

(2)我猜测了什么?如,我猜测小狗很顽皮,故意把两个袜子套在头上。

(3)我推断了什么?如,我推断小狗很不好意思,因为我发现了一个“uh-oh”表示做错了事情之后的感叹;而且小狗的一只黑眼睛似乎告诉我们,他很难为情;同时晾衣线上也没有同颜色的袜子,可见他是没有办法才这样穿的。

然后,让学生一起来读英文。语文教师只用解释句子大概意思“没有问题,你穿不同的袜子”。至于具体每个词的意思,学生通过读图,已经基本了解。接下来,英语教师还会在下一节进行有关的语音、词句的英语学习。

2.联想能力(Connect)

帮助学生从书本的故事联系到他们自己的生活, 因为每个人的生活就是一个很好的故事。根据不同年级,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联想。针对上面那幅画面,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问这些问题:

这个故事提示你什么?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你当时是怎么想的呢?最后又是怎样处理的?每个学生几乎都经历过这样的尴尬情况。因此,孩子们记忆的闸门一下子就打开了:

低年级或联想能力较低的学生想到更多的是自己的穿着。中高年级的学生能够跳出课本,联想到他人,或者一些热点话题。联想能力较强的学生会联想自己做过的一些违背常规的事情;有的联想伊朗的女子会包裹头部,继而联想到民族不同,文化不一样,信仰也不一样,我们要相互理解、彼此包容等。

3.画面能力(Virtual)

帮助学生在阅读文字时,通过想象在心里重现文本画面,“制作”动感电影,启发学生用五种感官去参与画面设计,以此来丰富画面,感悟内容。如,上面内容的第二幅图画(图2),我们可先覆盖图画,出示:“看到小狗这么穿戴,其他动物也穿上了五花八门的袜子了!”然后,让学生根据文字,闭上眼睛,想象画面。根据不同的年段,我们可以给出不同的问题提示:都有哪些动物也来凑热闹穿袜子啊?他们各自的袜子是怎样的?什么颜色?什么材料做的?形状如何?你用鼻子嗅嗅味道如何?用手摸摸感觉怎样?用耳朵听听他们在说什么?等。

最后展示书本画面,让学生比较,看文字浮现在自己脑海中的画面与这个绘本的画面有何异同。

4.提问能力(Question)

问题分有简单问题和深刻问题。我们尽量引导学生提出一些深刻的问题。比如,为什么、怎么样等。

针对这幅图(图3),我们让学生大胆提问题。归纳学生主要问题有:这些小鱼去往哪里呢?这个彩色小鱼怎么了?他为什么游向不同的方向呢?他想干什么呢?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为什么文字说:没问题,你在尝试不同的方向?等。

5.改观能力(Transfer)

一看这个画面(图4),学生们都松了一口气,再也不会为游反方向的彩色小鱼担心了,因为它找到了海底的宝藏。

这个结局让所有的学生为之振奋!原来我们不一定要亦步亦趋地跟着别人,很多时候我们要独辟蹊径,这样才能发现新大陆。这使学生明白以后做什么事情,在学习或生活中都要学会寻找新的方法。即便有时候落后了,或者失败了,也不要气馁,只要坚持,总会有意外的收获。

(二)使用课本教材

绘本的教学为课本的学习打好基础,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中都能自然而然地用上这些阅读思维方法,提高思维能力。这里,我重点谈谈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我的舞台》中,对学生进行联想能力训练的一些方法。

片断一

(这是第一次在六年级进行“阅读神力”训练。我主要进行“教师示范思考”和“师生一起操作”两个环节训练。训练内容是课文第二自然段)

师:请大家用一分钟时间读完这段文字,并关注一下自己的大脑,看看你在想什么。

(学生快速完成阅读,并与自己同桌谈谈他们的想法)

师:我在巡视中听到了大家的一些想法。很好!如果我们要想成为一个好的读者,一定要在读这段文字时进行联想。我在阅读时,想起我女儿小时候的事情。她从幼儿园回家后经常叫上全家人坐在地板上听她讲课。她爸爸是个很顽皮的“学生”,一会喊道:老师,我要喝水;一会叫道:老师我要上厕所。“小老师”最后忍无可忍,直接开除他。这个“处罚”正中爸爸下怀,他终于得到解放,不用当“学生”了。同学们,作者在小床上表演的故事让你想到类似的经历吗?

生1:我记得小时候,我在桥上跳舞,一只狗跑过来,把我给吓跑。

生2:准备睡觉的时候,妹妹常常披上白色的大毛巾当翅膀,蹦蹦跳跳的扮成小天使。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要让学生学会囫囵吞枣。这也是新课标所强调的浏览文本的能力。因此,我要求学生快速完成课文的阅读。不是所有的文章都适合揣摩、分析甚至背诵。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让孩子成为主动的阅读者,让他们与文本对话,与作者交流。我们要引导学生找到自己和作者思想的交汇点;通过作者的故事找到自己的故事,透过作者的观点思考自己的见解。这样不仅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更提升学生对生活的认识能力,成为一个发展的人。

片段二

教师和学生一起先把这篇课文归纳成五个小故事;接着让学生自读课文,记录自己联想到的事情;然后,小组合作,填写表格。

师:我们利用书中的五个故事联想到自己的故事,还要学会联系到场景、生活、人物,或者联系其他书籍。这件事情不仅影响我,也影响世界其他人。

学生成果展示:

从《我的舞台》联想到的

第一次接触这样的联想思维训练,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而且乐此不疲,我觉得很欣慰。因为是第一次接触,学生联想的深度和广度都很有限。因此,教师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由浅入深的联想训练。

下课前,我布置一次单元练笔:写一写让你难忘的学艺经历。同时,我也给学生展示了我的下水文。大家边读边笑,气氛很和谐。在这样的课堂里,教师和学生真正成了朋友,大家一起努力创设民主平等、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这样的阅读课,不仅使教师与学生的思维产生了碰撞,积累了大量的作文材料,并且激发每一位参与者交流和表达的强烈欲望。

阅读神力训练只是刚刚起步,参与的也只是部分教师。但是我们看到了一些可喜的成绩。我们的英语教师和中文教师都喜欢这种合作教学方式。英语和中文教师教学的不再是彼此泾渭分明的两个学科,他们都是语言教育者、文学引导者、思想指导者。

我们把阅读训练作为引子,打开学生的心门,让他们把注意力从书本转移到他们自身,他们自己的内心世界。无论是引进英文原版绘本,还是使用统编教材,我们在关注学生读什么,怎样阅读的同时,也能关注学生思考什么、怎样思考。就如《阅读神力》作者在后记里写道的那样:“我们教师的目的不仅仅是教会孩子成为一个好的读者,应该教会孩子成为一个好的思想者。”

《听泉》阅读理解及答案 篇6

①《红楼梦》中,一个秋雨的黄昏,去看过黛玉的贾宝玉披蓑戴笠,穿过沁芳桥亭,回到自己的住处。这本是大观园中极平常的一个情景。而那一日,侍奉左右的丫鬟撑碧伞,执红灯,在细雨的暮霭中,款步走过小桥。就是这一碧伞,一红灯,使整幅画面意境顿生,平添了无限情趣。

②一种生活,如果我们逃避不了,就想着为它添一把碧伞,加一盏红灯吧。我们改变不了生活的境遇,却可以改变生活的方式;我们无法左右一生的命运,却可以主宰一天的心情。而这恰恰就是我们所需要的碧伞红灯,它可以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寻觅到富有趣味的闲适,在枯燥的内心中安享盎然蓬勃的恬淡。

③“感动中国新闻人物”邰丽华,两岁的时候就双耳失聪。舞蹈,是她与世界沟通和对话的桥梁。在人生的舞台上,她用自己的双臂诠释着生命的蓬勃,勾勒出人性的高洁。她说,假如上帝给她三天听力,她将仔细聆听伴随她这么多年的舞曲和父母关爱的声音。这个世界上,只有时时懂得对生活感恩的人,才会真正找到精神上富庶的归宿。

④一片云彩随风飘了过来,在大地上投射下一块阴影。一位在田间干活儿的老农,备感清爽。他说,多好的一片云彩,如果总待在天上该多好啊。在池塘里玩耍的一群孩子,却感觉到一阵的阴冷。他们呆呆地望着天空,心里想,云彩啊,你什么时候才会走呢?

⑤又一阵风来,云彩散了,随之而去的,还有老农的舒适以及孩子们的苦闷。

《元夕》阅读理解及答案 篇7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词,完成14-15题。

元夕【明】

王守仁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赖有遗经堪作伴,喜无车马过相邀。春还草阁梅先动,月满虚庭雪未消。堂上花灯诸第集,重闱应念一身遥。

【注】①重闱:旧时可称父母。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从题目可知,此诗写于正月十五之夜,颈联“月满虚庭”的景色与此相应。

B.首联将家乡的繁华热闹与蛮村的孤寂寥落相对比,突出了各地风俗的不同。

C.“独”字描写作者身在荒凉之地,元夕时一人枯坐的情形,更添悲苦之情。

D.颔联写出了作者的寂寞失落,如今身边只有经书相伴,却无车马往来相邀。

E.颈联对仗工整,写出了初春时节,残雪还未消融而梅花己率先开放的景象。

15.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

试题答案:

(二)(11分)

14.BD(1)

15.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是运用想象表现的。

作者想到元宵佳节,诸弟齐集堂上赏灯的热闹情形,想到父母一定会牵挂孤身在外的自己,从而更加突出了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意思答对即可。

阅读训练答案 篇8

(一)《可贵的沉默》选段

1.①沉默——热闹 ②四面八方 七嘴八舌

2.略

3.①因为孩子们很快就认识到自己不好,而且心里产生了回报父母的爱的朦胧意识。

②沉默前的热闹是孩子们讨论自己的生日父母如何给自己过;沉默后的热闹是孩子们讨论如何给父母过生日。

(二)伟大的母爱

1.liánɡ jiànɡ

2.呼呼 温暖

甜蜜 伟大

3.母爱,是那么伟大。

四年级阅读主题:热爱生命

(一)《触摸春天》文段选读

1. jìnɡ chànɡ bàn qiāo

2.展开 阻碍 误差

3.歪歪扭扭 高高兴兴 开开心心 乐乐呵呵

4.竟然 奇迹 神奇 扑腾 惊讶 完全

5.略

(二)大墙下的小花苗

1. 温暖——(寒冷) 难过——(高兴)

2. ①6 3

②又瘦又小很难过;力量;见到了阳光,满身披上绿叶,开出金黄色花朵;真勇敢

3. 我能靠着自己的力量爬上墙顶,我真高兴。我明白了,不能什么事都靠别人,要学会靠自己的力量。

五年级阅读主题:经典故事

(一)《草船借箭》选段

1.léi yǐn xiànɡ

dànɡ lè diào

2.近义词:嘱咐——吩咐 叫喊——呐喊

反义词:逆水——顺风顺水 远离——逼近

3.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C诸葛亮推断事情正确,他很了解曹操的为人性格。

4.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或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

(二)《高明的琴师》

1.:“。,,。”

2.②清楚 ③有耐心地

3.①春秋 成连 《高山流水》

②一望无际的大海 高耸入云的山峰。惊涛骇浪拍击岩石的“哗哗声” 那扣人心弦的阵阵松涛声。

③大海

六年级阅读主题:大发明家

(一)《跨越百年的美丽》选段

1.但 尽管 却

2.写出近义词:

偶然——偶尔 幽暗——昏暗

分析——辨析 疲劳——疲惫

3.人工放射性 天然放射性

4.①× ②× ③√

5.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6.居里夫人对科学事业的坚定信念和执著的探究精神。

(二)《发明家富尔顿》

1.费力──(费劲)

合适──(适宜)

盘算──(打算)

2.①(√) ②(×)

3.孩子,你只是图画画得好,别的功课都不行,这样偏科会影响以后发展。 懂得、领会

造心阅读答案及答案 篇9

毕淑敏

① 蜜蜂会造蜂巢。蚂蚁会造蚁穴。人会造房屋、机器,会造美丽的艺术品和动听的歌。但是,对于我们最重要最宝贵的东西——自己的心,谁是它的建造者?

②孔雀绚丽的羽毛,是大自然物竞天择造出。白杨笔直刺向碧宇,是密集的群体和高远的阳光造出。清香的花草和缤纷的落英,是植物吸引异性繁衍后代的本能造出。卓尔不群、坚韧顽强的性格,是秉赋的优异和生活的历练造出。

③我们的心,是长久地不知不觉地以自己的双手,塑造而成。

④(A) 造心先得有材料。有的心是用钢铁造的,沉黑无比。有的心是用冰雪造的,高洁酷寒。有的心是用木头造的,安稳麻木。有的心是用红土造的,粗糙朴素。有的心是用黄连造的,苦楚不堪。有的心是用垃圾造的,面目可憎。有的心是用眼镜蛇唾液造的,剧毒凶残。

⑤ 造心要有手艺。一只灵巧的心,缝制得如同金丝荷包。一罐古朴的心,淳厚得好似百年老酒。一枚机敏的心,感应快捷如电光石火。一片编织荆棘的心,暗设机关处处是陷井。一道半是细腻半是马虎的心,好似白蚁蛀咬的断堤。一朵绣花枕头内里虚空的心,是假冒伪劣心界的水货。

⑥造心需要时间。少则一分一秒,多则一世一生。片刻而成的大智大勇之心,未必就不玲珑。久拖不绝的谨小慎微之心,未必就很精致。有的人,小小年纪,就竣工一颗完整坚实之心。有的人,须发皆白,还在心的地基挖土打桩。有的人,半途而废不了了之,把半成品的心扔在荒野。有的人,成百里半九十,丢下不曾结尾的工程。

……

⑦心为血之海,那里汇聚着每个人的品格智慧精力情操,心的质量就是人的质量。有一颗仁慈之心,会爱世界爱人爱生活,爱自身也爱大家。有一颗自强之心,会勤学苦练百折不挠,宠辱不惊大智若愚。有一颗尊严之心,会珍惜自然善待万物。有一颗流量充沛羽翼丰满的心,会乘上幻想的航天飞机,抚摸月亮的肩膀。

⑧ 造心是一项艰难漫长的工程,工期也许耗时一生。通常是母亲的手,在最初心灵的模型上,留下永不消退的指纹。所以普天下为人父母者,要珍视这一份特别庄重的义务与责任。

⑨ 当以我手塑我心的时候,一定要找好样板,郑重设计,万不可草率行事。造心当然免不了失败,也很可能会推倒重来。不必气馁,但也不可过于大意。因为心灵的本质,是一种缓慢而精细的物体,太多的揉搓,会破坏它的灵性与感动。

⑩(B) 造好的心,如同造好的.船。当它下水远航时,蓝天在头上飘荡,海鸥在前面飞翔,那是一个神圣的时刻。会有台风,会有巨涛。但一颗美好的心,即使巨轮沉没,它的颗粒也会在海浪中,无畏而快乐地燃烧。

1.通读全文,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中心。(2分)

2. “当以我手塑我心的时候,一定要找好样板,郑重设计,万不可草率行事”一句中的“一定要找好样板,郑重设计”该如何理解?(2分)

3. 塑造心灵是需要条件的,作者认为至少必须具备哪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具有的共同特征是什么?(4分)

4.“一颗美好的心,即使巨轮沉没,它的颗粒也会在海浪中,无畏而快乐地燃烧。”这句话有什么深刻的含义?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的感受(4分)

5.这篇散文语言优美、精练,且包含哲理。请从文中划线的A、B处任选一句,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其表达效果。(3分)

我选( )句赏析:

参考答案:

1.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用自己的双手全心全意地塑造美好的心灵。(2分。符合题意,并言之有理即可。)

2.“一定要找好样板,郑重设计”:造心要有正确目标,而且态度要严肃认真。(2分。符合题意,并言之有理即可。)

3. 三个条件:塑造心灵先得有材料、塑造心灵要有手艺、塑造心灵需要时间;(3分)共同特征:塑造心灵,主要靠我们自己的一双手。(1分)(符合题意,并言之有理即可。)

4.示例一:无论身处怎样的逆境,遇到多少艰难险阻,只要我们拥有美好的心灵,就能直面困难,承受挫折,永葆生命的活力。

示例二:有的人,虽然生命不存在了,但他们的高尚品质、崇高的精神,永远激励着人们前进。(4分。符合题意,并言之有理即可。)

5.A、运用排比或对比的修辞,形象地说明材料不同,心有不同;造心应选用好的材料。

《父亲》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 篇10

张枫霞

①虽然我是家里惟一的女孩 , 然而 , 父亲好像从来没有显出特别的喜欢来。等到上了初中 , 看到别人的父亲殷殷地关怀女儿 , 心里便有了比较 , 认为我这只知道春耕秋收的农民父亲不懂得什么叫 爱。

②小学和初中在父亲的不经意间过去了 , 上学和放学就像他出工和收工一样 , 只是顺其自然的事。他不关心我的学习亦如我不关心他的收成。学习和收成原本没有太大的联系。

③可是, 我考上了县一中 , 这就意味着父亲的大半年收成都得被我一个人吃掉。母亲望着已不年轻的父亲幽幽地说: 要不 ,别让妮子上了 ? 父亲脸上刀刻似的皱纹突然生动地一跳 : 哪能!儿子娶媳妇花钱比妮子上学花钱多多了 , 咱们不能太偏心。就为这一句话, 我第一次被感动了。

④在一个骄阳似火的夏日 , 父亲一头挑着我的行李 , 一头挑着一筐桃子送我去上学。我跟在父亲身后 , 望着颤悠悠的扁担和父亲那被扁担磨出老茧的双肩 , 我又一次被感动了。在心里默默发誓: 不学出个样子来 , 无颜面对父亲。等翻过两座山 , 骄阳更加炽烈 , 找到一块小树阴劝父亲休息一会儿。A.我随手抓起两个桃子 , 还不及放到嘴里 , 便被父亲劈手夺去 , 他瞪我一眼 说 : 这是卖的 , 有你吃的。说着他从兜里掏出几个歪裂的小桃子 , 在衣服上蹭了蹭递给我 : 这不一样吃吗 ? 停了停又说 : 住校可不比在家里 , 动一动就得花钱 , 饭可以吃差点 , 但一定得吃饱。星期天不要往回跑 , 家里也不指望你干活 , 钱和干粮我会给你送去的。B.接着他自个笑了 : 没想到俺妮子还挺聪明 , 比你两个哥哥强多了。我寻思把桃园好好侍弄侍弄 , 兴许能挣几个钱 , 你要有本事啊 , 考个大学让爹光荣光荣。这是父亲对我说得最多的一次 , 看得出他心里非常高兴。

⑤到学校门口 , 父亲让我一个人进去 , 他则去卖那筐桃子。等到报到完去城里找他 , 父亲已经走了。我想 , 他肯定是饿着肚子走的 , 翻山越岭 , 还得走二十里地啊!

⑥三年高中 , 我真的很少回家。父亲总是隔三差五地给我送干粮和桃子 , 当然都是些歪七裂八卖不出去的小桃子。冬天天短 , 父亲每次来得起大早 , 见到我 , 往往是胡须上结了一层白霜 , 掏出母亲烙的白面饼 , 硬邦邦的全是冰棱茬。中午 , 我们爷俩把饼泡在开水里 , 就着父亲带来的咸菜 , 吃得有滋有味。夏日 , 父亲捎带着卖桃 , 二十里的山路把父亲的脸膛晒成了酱紫色。赶到学校已近中午 , 我把早已晾好的白开水递过去 , 父亲一口气就喝了一大缸子。父亲向来都是当天来当天走 , 三年里 , 他走了他原来几十年走过的路程。我对父亲的情和爱也在这三年里变得缠绵与圣洁。

⑦三年后 , 我由县城读到了省城 , 甭说父亲的大半年收成,就是他的全部收成也难以应付我的高额学费了。父亲说:不要紧,先到处借借。不就是四年吗 ? 我用六年时间 , 六年不行十年 , 赶我死之前咋也能把它还清。我无言 , 我只是在心里对父亲说 : 我决不会让您用六年十年时间去还债 , 您就等着我慢慢地还您的债吧。

⑧也和三年前一样 , 父亲挑着行李送我上学 , 所不同的是这天不是骄阳似火 , 而是阴雨霏霏。火车上父亲递给我的桃子又红又大 , 我倒有些不习惯 , 怪他过于奢侈。C.你都成大学生了 , 吃个好桃子 , 配!并且不停地催促我快吃。我双手捧着桃子 , 一口一口咽下去的却是父亲的心啊!

⑨安排好住宿已经很晚了 , 我要送父亲到学校的招待所往下 , 他说什么也要自己去。他说他怕我回来找不到自个的宿舍,我知道 , 那样父亲一夜都不会安心。所以 , 也只好随他去了。下过雨后, 气温骤然下降了许多 , 再加上一天的颠簸我实在太累了 , 躺在床上不一会就进入了甜蜜的梦乡。突然,辅导员刘老师把我叫醒, 她说 , 我父亲为了省 15 元的住宿费 , 竟然睡在外面的水泥乒乓球台上。此刻 , 即使是铁石心肠的人也会被感动。我扑过去,抱住他,哭着求他:为了我, 爸爸, 请您爱惜自己。宿舍的七姐妹齐刷刷地站在身后 , 哽咽着说:就住在我们宿舍 , 我们可以两个人睡一张床。

⑩ 可是你们是女生宿舍呀? 刘老师还很年轻,和其他人一样,眼里已经含满了泪水。大家异口同声地说。

⑾是啊!他是父亲 , 他是勤劳又拙朴的农民父亲。

1.文章第①段作者就写 父亲不是特别地喜欢我 不懂得什么叫爱, 这在全文有怎样的作用 ?(2 分)

2.我对父亲看法的改变源于我的两次感动。请结合文意概括出让 我感动的具体内容。(4 分)

第一次感动是:

第二次感动是:

3.文中对父亲的语言行动进行了多次细腻而生动地描写 , 使父亲的形象栩栩如生。请从文中画线的 A、B、C 三处中任选两处 , 简要分析这些描写表现了父亲怎样的性格或心理 ?(6 分)

()处:

()处 :

4.父亲为我所做的一切不仅感动了我 , 也感动了我同寝室的姐妹。请你结合上下语境 , 在第⑩段横线处补写一句话 , 使之充分表现姐妹们这种发自内心的感动。(2 分)

5.有人说,母爱如水,父爱如山。读完本文你对父爱有了更多的感悟。请你将本文推荐给你的朋友 , 将推荐语写在下面。要求切合文意 , 情感真挚 , 不少于 50 字。(4 分)

答案:

1.(2 分)作者这样写有欲扬先抑的作用 , 为下文写父亲深深的爱作了铺垫。(回答扣住 欲扬先抑, 语意表达相近即可计分)

2.(4 分)第一次感动是 : 父亲不偏心 , 在家境窘迫的情况下坚持让我读书; 第二次感动是: 在烈日下,看见父亲那被扁担磨出老茧的双肩。(语意相近, 扣住重点即可计分 , 不够准确酌情扣分)。

3.(6分)示例:A 这几句话从父亲 劈手夺桃子 瞪我一眼 掏桃子 蹭了蹭 这些细节描写(动作描写)中形象地表现出父亲节约克己的性格。(或 : 这几句话从父亲的动作和语言描写中 , 形象地表现出父亲节约克己的性格。)B.这几句语言描写形象地表现出父亲对 我 能考上县中而由衷高兴的心理及对女儿殷殷的希望。C.这句对父亲的语言描写 , 表现出父亲为 我 的成长而感到的一份独有的自豪和快乐 , 也显出父亲对我深深的爱。(任选两处分析 , 每处分析能准确指出描写手法计 1 分 , 能围绕此方法结合文意分析且言之有理 , 可计 2 分 , 否则酌情扣分。)

4.(2 分)那又怕什么,他是父亲。(回答语意相近, 符合语境即可计分)

阅读训练答案 篇11

含羞草

1.张开 绽放 高大 弯 细 重

2.样子 有趣 花和果实

3.高度 茎 分枝 叶柄 叶子 像小树 ①

4.② ④

5.①含羞草开出了花朵。 ②花谢了。

大王莲

1.略

2.mú sì zài shì diàn xùn

3.花 叶子 果实 数字

4.② ④

5.王莲的花头一天晚上开的是白色,第二天傍晚重新开放时是淡红或深红的。

6.①

7.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北京和广州都栽种了王莲。北京要安排暖房给王莲居住,因为王莲是一种热带植物,而北京的春秋冬季的温度是不适应王莲生长的。

四年级阅读主题:先贤故事

推敲

1.①月光明亮,洁白。②反复思考,揣摩。

2.《题李凝幽居》 鸟宿池边树 僧推月下门 推 敲

3.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他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骑在驴子身上比比画画。

4.因为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自己是一个懂礼貌的人,再说,用“敲”更能衬托出月夜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所以韩愈说“还是用敲好”。

5.他为斟酌诗里“推”和“敲”二字,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惹得街上行人都觉得好笑,并且竟然闯进了当官的韩愈的仪仗队,受到差人的训斥。

“笔记迷”——果戈理

1.liǎo mù

2.①嗜好②邀请③弥补

3.这篇文章是抓住了果戈理爱记笔记的特点写的。

4.因为笔记本里记载着他读过的警句和心得、听到的奇闻轶事、看到的乡俗和人情。他写小说,常得益于笔记。笔记弥补了他创作时的缺陷。

5.应该用赞叹的口气来读。

五年级阅读主题:生活启示

古井

1.绝 相 意 陶 发 启

2.①60岁(10岁为一旬)

②占地非常小(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③井水 古井 比喻

④身体极单薄 夸张

3.全文共7小节。第1节为第1段,第2节为第2段,第3、4、5节为第3段,第6、7节为第4段。

4.每天从早到晚到古井边取水的人络绎不绝。

5.我认为应该做一个“对人们无所求,却无私地向人们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的人。

冰雪

1.不是 而是 哪怕或只是 就

2.渗透 侵蚀 崩溃

3.水结成冰,体积会增大。从上文中的“膨胀”一词可以看出来。

4.看起来不起眼的小问题,都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不正是这个道理吗?

六年级阅读主题:艺术表现

1.踏花归来马蹄香

2.人们在春天骑马赏花,游玩后,由于踏着了飘落在地上的花瓣儿,使马蹄也变香了。

3.这匹马刚从满地落花的地方踏过,马蹄上沾有香气。

4.B

我和妈妈比语言

1. : 。 ,

2.第1节。末尾1节各为1段,中间部分为第2段。

第1段:妈妈是只读到二年级的农村妇女,“我”自以为语言一定比妈妈好。

第2段:好几次,“我”觉得运用了各种修辞方法的话说得好,可妈妈一说总比“我”生动、形象、风趣得多,使“我”自愧不如。

第3段:老师告诉“我”,农民的语言是来自生活的口语,最有活力、最简洁。

3.三次在特定的环境中和妈妈比语言的内容是详写的,介绍自己和妈妈的文化程度、写老师告诉我道理等内容是略写的。

4.①“嗯,一个个昂头翘首。”这句话运用了拟人化的修辞手法。

②“这个人啊,懒得成神了。他可以坐在牌桌上打个通宵,可是要他洗锅抹碗呀,你就是用锥子戳他的屁股,他都不动一下。”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对比、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

《收获笑容》阅读理解及答案 篇12

【原文】

收获笑容

公交车上,坐在我前面的那个小男孩正在吃着一个“土掉渣”烧饼,很津津有味的样子,片刻,一个饼就被他消灭了。接下来,他面临的是如何处理烧饼袋的问题。我坐在他后面很肯定他是考虑过的,因为一开始他没有把袋子立刻就扔出窗外,他在手里确实是拿过一阵的。可是后来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这个袋子最终被他从车窗给扔了出去。

吃过这种最近很流行的烧饼的人都知道,那个烧饼袋子又大又油,粘在大马路上绝对是有碍观瞻的。更何况做出这种举动的还是个孩子。再何况这种有失公德的行为就发生在我的面前。我有些坐不住了,虽然事情已经发生,但是指出一下,那个孩子以后应该就知道这是不对的吧。可是偏偏我的嘴巴这时却闭得紧紧的,心里的冲动一团一团的,嘴巴还是什么声音都没发。老实讲,我怕呀,怕小孩说我多管闲事,怕周围的人冷眼旁观,我倒成了话把。可他毕竟是个小孩,这个年龄正是养习惯的年纪,这习惯一旦形成再改就难了。现在不给他指出来,怕是就晚了,更何况他应该也是有意识的,刚才他不是犹豫过吗。指出吧,还是讲一下他吧,就算是被冲几句,不管怎么样我也算尽了自己的力了。

五官是受大脑控制的,当大脑决定了一件事,嘴巴也就顺理成章地张开了:“小弟弟,不可以朝窗外扔东西的,这样是有损公德的,你们……”原本我想再讲一些大道理的,可是那个小男孩的脸已经涨得通红了。他怔怔地看着我,没有我想象中理直气壮的反驳。他的神情应该是羞愧的,反正我是这样觉得,应该还有一些委屈。他就这样带着复杂神情看着我,什么话也没说。而我后续的那些大道理也给硬生生憋回去了。

这不是我预见的结局,我倒有些不知所措了,不可否认还夹杂着一些失望。

周围的人也都没有说话,没人说我多管闲事,也没人一起教育小男孩,只是他们看我的眼神有了些许笑意,是那种很暖人心的笑意。我倒有些不好意思了。

车又过了两站,小男孩要下车了。就在车即将停稳,车门要开的那一刻,他忽然回头,看着我,一朵微笑就在他的嘴角边绽开了,那时候他的.脸还是很红,可是那朵微笑里写着感激、悔改,还有一份坚定,这让我看得真真切切,就像真真切切看见他先前的犹豫一样。我心里的失望也就在那一刻被驱散得一干二净了。我觉得小男孩已经认识了自己的不对,也在那一刻一个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已经在他的心里埋下了。

我庆幸自己的大脑在那刻所做的决定,庆幸在那刻“大胆”地指出了男孩的不对。所以我才收获了许多的笑容,都是温暖人的笑容。

【问题】

4.本文题目为“收获笑容”,你能说说作者这样命题的用意吗?(4分)

5.本文是“我”的第一次乘车经历,围绕“我”的所见、所想、所感来展开情节。请你分别用四字短语完成下列空缺。(4分)

男孩扔袋→【 】→【 】→收获笑容

6.“小弟弟,不可以朝窗外扔东西的,这样是有损公德的,你们……”一句中省略号处,“原来我想再讲一些大道理”但“后续的那些大道理给硬生生憋回去了”,这是为什么?(4分)

7.作者很善于写人,其手法可谓老到娴熟,摇曳多姿。我与小男孩,我与周围人,写得详略得当,相应生辉。请你分别归纳“小男孩”和“我”的形象。(4分)

小男孩:【 】

“我”:【 】

8.在你生活中,你肯定遇到过类似小男孩的情况,你是怎么做的?读了本文后,你从中悟出了什么?(5分)

【参考答案】

4.(3分)(1)表现世风的和谐温馨,展现人们高尚的精神风貌。(1分)

(2)运用巧妙的比拟,引起读者强烈的阅读欲望。(2分)

5.(4分)思想斗争 播撒爱心(每空2分)

6.(4分)因为我看见小男孩已经涨红了脸,带着羞愧、委屈的表情怔怔地看着我,这与我预见的结局不一样,以至我倒有些不知所措。(意思相近即可)

7.(4分)小男孩:天真可爱、善良真诚,知错能改。(意思相近即可,2分)

“我“:乐于助人、富有爱心、富有正义感。(意思相近即可,2分)

信任阅读理解及答案解析 篇13

①冬日的寒风凛冽地刮着,街上的人们行色匆匆,我夹在人流里快步疾行。忽然,我的羽绒服被人拽住了,低头一看,一只粗糙而略显肮脏的手正紧紧抓住我的衣袖,顺着那只手,我看到了它的主人,一个满头银发的农村老年妇女。我心里一紧,知道遇到要饭的了。

②我们小区外面的这条路上,每到秋收过后,就会出现几个要饭的,他们不断地向路人诉说自己的不幸:出来探亲迷了路,孩子精神有病走失了……编造出种种理由,归根结底就是两个字:要钱。有好心人给了钱,他们还不走,乐此不疲地继续着这项创收的门道,直到来年春节前才不见踪影。我在心里思忖着如何来对付这个老人。

③那老妇人抬头看着我,“闺女呀,求你件事。”得,演出开始了,我心里暗笑。按照我的一贯方针,为了避免他们继续纠缠,此时我应该拂袖而去。但是那老人叫了我一声闺女,让我这位自己的闺女都已长成大姑娘的半老徐娘不免有些得意,决定耐下心来听她说几句。

④“你有什么事?”我冷淡地对那老人说,无意中一抬头,看见老人身后几步之外,一个中年妇女正探头探脑地向这边张望,我心中不禁冷笑:还有个幕后操纵者!

⑤我看着老妇人的`手伸进她的衣兜,慢慢地拿出一张纸片。这把戏我见过可不止一次了,不用看我就知道:那上面一定歪歪扭扭地写着无法寻找的地址姓名,然后她就会开始向我述说,她按照地址去寻找某个人,找了好几天没找到,钱也花光了……我做好了准备,只要她一开始述说,我就给她指往派出所的方向。

⑥“闺女呀,你看看这是啥?”老人把那张纸片送到我眼前。“这是……是火车票啊。”我有些吃惊地回答,心中暗想:要饭的玩出新花样来了?“真的是火车票?!”老妇人惊喜地大声问。“真的是火车票。这是×日从北京开往××的火车票。”“哎呀,这太好了!”听到我肯定的回答,老妇人高兴地咧开嘴笑着,露出嘴里几颗残留的牙。

⑦几步之外那中年妇女听到我的回答也笑了,快步走到我们旁边,解释说:“这是俺娘,过年想回老家去。我给她买的火车票,她不相信,说我骗她,拿一张纸片糊弄她。俺娘不识字,非要自己到街上找个看上去诚实可靠的人,亲自问问。”

⑧听到这里,我的心一下激动起来,原来我之前的猜测全是错误的,这位不识字的老妇人,把我当作比她的家人还诚实可靠的人,而我却差一点辜负了老人家对我的信任。我为自己的小人之心感到羞愧。

⑨中年妇女笑着问老妇人,“这下你相信了吧?”“相信了!相信了!”老人不好意思地笑了。“天挺冷的,咱回家吧。”中年妇女搀扶着老人向前走去。“闺女呀,谢谢你!谢谢你!”老人边走边向我道谢,我微笑地说:“您别客气。您慢走。”

⑩冬日的寒风仍在刮着,我望着老妇人蹒跚而去的背影,心中充满了温暖。老人家,感谢您在茫茫人海中选择了我,感谢您教会了我:无论时代怎样变迁,这世界上仍然有一个词叫做——信任。

15.老妇人与我接触的过程中,我对她产生过哪些错误的猜测?梳理文章,填写表格。(3分)

老妇人与我的接触过程 我的猜测

① 我以为遇到要饭的

老妇人开口求我件事 ②

老妇人拿出一张纸片 我认为是老把戏,准备给她指向派出所的方向

老妇人把纸片递到我眼前 ③

16.文章开头和结尾的两处环境描写分别有哪些作用?(4分)

答:

17.第⑩段的两个加点词“感谢”的内容分别是什么?(2分)

答:

18.结合全文,标题“信任”的含义及作用有哪些?(3分)16.开头的环境描写:写出了天气的寒冷,交待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也为我遇到突发事件时内心的寒意做准备;

结尾的环境描写:用天气的寒冷与我内心的温暖作衬托(反衬),既写出了我内心变化之大,也暗含我受教育之深(有“深化主题或强化写作意图”即可得一分)。

评分标准:共4分。每个2分。

17.第一个“感谢”:感谢老人家把这个难得的机会给了我。在众多的陌生人中,把我当成了最可以信任的人。

第二个“感谢”:感谢老人家改变了我的世界观(对人、事的看法,认识的提升意思对即可),使我终生受益。

评分标准:共2分。每个1分。

18.作为标题,统领本文,提示主题。

老妇人对孙媳妇的信任;

老妇人对陌生人“我”的信任;

我的世界观得到了修正(或“我由原来不信任别人转变为认识到人与人之间仍存在信任”,意思对即可)。

小阅读的答案就在文中 篇14

小阅读相对大阅读而言,还是较容易得分的,特别是客观题更容易得分。甚至可以说答案就在文本中。也许你会问:哪个阅读题的答案不在文本中呢?是的,答案都在文本中,但很少像小阅读客观题那样,在很多情况下它的答案就直接体现在文本中,不像其他类阅读还要展开比较、探究、联系实际作答等。当然也不可小看这些A、B、C、D选项,稍有不慎就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1.明白考试要求而知此知彼

所谓重要词语是指与文章核心内容相关、且在理解上又容易发生偏差的词语。如关键性的概念性的名词、指代性词语等。解答此类题目一般需要:

审好题干:题目究竟要求我们选什么;

选定区域:此题针对文本何处设疑;

理解含义:结合文本理解,根据语境推断;

比照分析:选项的转述是否符合题干的要求,是否符合文本的本意。

要知道,小阅读中出现的重要词语含义的理解,不是要求掌握它们在某专业中的规范性定义,而是要求从语文的角度,对它们做出恰当的理解。因此一些在乎选文类别的同学,大可放心。要知道我们进行的是语文考试。即使选文内容,你从来没有涉及过,也没有关系,把握好语文的方法,即可得出自己想要的答案。

所谓重要句子是指在文中起关键性作用的句子,像内涵丰富的句子、结构复杂且对文章有影响的句子,以及诸如文眼句、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等。在阅读中,迅速而有效地找出重要句子,既可以全面而准确地理解文章,又可以提高阅读速度。我们要搞清句子本身的构成特征,还要明白此句和相关句子的关系。

其实,在分析此类句子中,我们完全可以先找主干,再找出句子重心,弄清句子管辖区域,最后理清句子的邻里关系:上下句的、甚至是全篇的。其实在实际篇章中,很多句子的含义以及题目的设计点就落在某个关键词上,因此明白了此关键词,就可明白此句的基本意思,有针对性作答。在阅读时还要注意像:正在、已经、可能、将、这些、有些、主要、如果、但是、因此等词语,阅读中,最好对此类词语加以勾画,做出记号,便于阅读。

要筛选哪些信息呢?如文章的基本概念和作者在文中要介绍的知识,对重要概念和知识的解释和阐述,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等。这类信息一般都在中心句、总领句、总结句和过渡句中。我们还可以借助文体特点、标题含义、写作背景、材料特点、文章思路等加以信息捕捉。在筛选中特别要重视题干和题肢等语句的转述。这样再把文章中本质的东西联系起来概括起来,即可整合出正确答案。

作者一般会在文中以直露式或委婉式表达自己观点。对很多考生来说,作者直露式表达,可以通过标题、中心句、反复性语句、总结句等得知。而对于委婉式表达的,就要结合内容的象征意、修辞格的运用、联想和想象以及写作背景了。

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难度较大,有的省份(如安徽省)已经取消此类考题。如何推断呢?注意关键语句、分清事物联系(条件、因果和假设等关系)都是很好的方法。在做题中,一方面要从内容上加以推断,另一方面要善用排除法。

2.知晓出题人于何处设疑从容应答

分析2010年的18套语文试卷,不难发现,很多题选项就是直接截取原文中的某一句话。因此只要我们在文本中找出这一句话,即可做出正确的判断。如果考试时间充裕,在做完试卷后,第一应该检查的就是小阅读。因为小阅读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不是考语文能力,而是考细心与否。也就是说只要你细心,再稍加思考,就可以找到正确的答案。更何况,如果你真的拿不准,你完全可以把题带入文本中一一对应。但在小阅读之外,如有拿不准的选择,我们还是相信第一印象较好。这也是考场上的小技巧。

从2010年18套试卷看,小阅读选科技文的只有全国Ⅰ卷、重庆卷、湖北卷。而且重庆卷、湖北卷的选文还不能说是纯粹的科技文。其他均为社科类文章,在表达方式上多以论述为主。此类文章一大好处就是避开了一些考生的科技知识盲点,能够让所有考生都会知道一点,从而在心理上得到平衡和安慰。在论述类文章阅读中,我们更易判断出哪些题肢是直接截取文本的。以重庆卷为例:5、6、7三题,基本都可在文本中直接找出答案。第5题是对“枝蔓状城市”的理解。A项和第一段相应,C项和第二段相应,D项和第三段相应。而对于应选项B,只要找到文本中“市区再也没有工厂和生产基地”这句话,即可判断B项是“不准确”项。同理6、7两题也可直接在文本中找到依据。

当然,像这样容易判断的也不是常见,大多数还是需要动一番脑筋的。我们拿到一篇文章,略读完文章后,要结合题目的要求,快速搜寻并确定选项在全文中相对应的大致范围,然后再做合理推断。综合18份试卷,我们可以总结出出题人设疑处主要有:

(1)无中生有或于文无据

此类判断较容易,也基本上在原文中找。要注意的是有些选项符合常理,本身内容也正确,但是却与原文无据。我们不可被其迷惑。做题时,我们要牢牢抓住原文做出判断,不可仅仅凭借自己的“知识积累”而主观臆断。

(2)偷梁换柱或偷换概念

这主要是概念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对重要词语和句子中关键词语的理解上。

(3)丢失条件或强加条件

说明类和论述类文章都追求准确性,因此在得出结论时,往往都设置了一个前提。出题人也常常就在此做文章,故意将前提丢失,直接得出结论。相反,如果原文没有条件,而题肢中却出现了某个条件,那么就为强加条件了。

(4)强加因果

此类包括多项原因与单项原因、因果倒置等陷阱。考生稍不注意,就会掉进去。

(5)范围适当

此类包括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以及范围大小、程度高低、数量多少等。有的故意把范围扩大,有的却缩小,当然有的甚至换了范围。

(6)断章取义

此类陷阱出现的频率最高,那些平时读书喜欢想当然的考生尤其要多加注意。有些内容,从某一小范围看是正确的,但是一旦放到全文的大范围,显然就出错了。

(7)关系失当

由于现在考生在逻辑知识上的缺乏,不要说什么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三段论什么的,甚至连因果关系、条件关系、让步关系、递进关系等也是难以分清。

(8)夸大其词甚至绝对化

这类设疑往往是在说到某项科技、某种功能、某种创新等时,利用学生盲目崇拜的心理,故意夸大其词。

(9)或然与必然

此类设疑还可以包括未然与已然等。如在湖北卷第7题,C、D两项因为或略了作者的猜想,把“或然”变成了“必然”而不符合文意从而不该选。

【作者简介】

洪丰乔,高级教师,执教于安徽省舒城县龙河中学,发表文章多篇,在教育教学教研中和文学竞赛中多次获奖。

上一篇:作家获奖感言与作文班家长会发言稿下一篇:幼儿园传帮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