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小麦新品种展示试验

2024-09-24

南阳市~小麦新品种展示试验(共8篇)

南阳市~小麦新品种展示试验 篇1

淮北市烈山区古饶镇20亩小麦新品种引种展示

管理方案

1.1品种选择

品种应是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或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安徽省淮北中部地区种植的小麦品种。1.2整地

深耕细耙,耕耙配套,提高整地质量,采用机耕,耕深20厘米以上,打破犁底层,不漏耕,耕透耙透,无明暗坷垃,达到上松下实,耕后复平,作畦后细平,保证浇水均匀,不冲不淤。提倡周深松机隔年深松,以破除犁底层,增加土壤蓄水能力。1.3施肥 1.3.1施肥原则

增施有机肥,氮、磷、钾肥配合,基追结合,氮肥后移;根据土壤硼、锌、锰等含量及小麦却素症状针对性地使用微量元素。1.3.2施肥总量

按每亩施优质农家肥3000Kg,纯氮14—16 Kg,五氧化二磷6~7 Kg,氧化钾6~8 Kg,硫酸锌1 Kg。1.3.3肥料分配

有机肥磷、钾化肥及锌肥一次性全部用作基肥;氮肥的6 0%做基肥,4 0%作追肥。1.3.4施肥方法

深施基肥:可采用犁沟深施和撒肥深翻两种方法。干旱年份采用犁沟深施,即随犁地将肥料施于犁沟,随即翻垡覆盖;土壤湿度较大,采用先撒施肥料,然后翻耕将肥料埋入土中。追肥施用方法:用耧穿施或趁雨撒施或喷施。1.4播种 1.4.1种子质量

选用的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1规定指标。种子纯度≥99.9%,净度≥9 9.0%,发芽率≥8 5%,水份≤1 3.0%。1.4.2种子处理

播前用5 0%辛硫磷乳油5 0毫升+1 5%粉锈宁7 5克+水3公斤搅匀,拌麦种5 0公斤,边喷边拌,拌后稍等晾干后播种。1.4.3播种期 播期在1 0月6日。1.4.2播种量

按每亩播种量10公斤.1.2.3播种方式

机械条播,行距2 0厘米,播种深度3~4厘米。1.5田间管理 1.5.1年前管理 1.5.1.1壮苗标准

12月下旬,小麦进入越冬期时,淮北地区半冬性品种主茎叶达到6~7片,3~4个分蘖,6—8条次生根,总茎蘖数60~7 0万/亩。春性品种主茎叶达到5—6片,2~3个分蘖,4~6条次生根,总茎蘖数5 0~6 0万/亩。1.5.1.2化学除草

可用7 5%巨星或2 0%使它隆于年前或春季小麦拔节前进行防除。1.5.1.3培育壮苗

长势偏弱或发生冻害麦田,在越冬期结合腊肥早施分蘖肥,宣选用优质的腐熟有机肥,按每亩2000~3000公斤,或亩施尿素4—5公斤。播种出苗较早,11月下旬主茎已有6叶1心的,越冬期有可能拔节的麦田,中耕l~2次;或每亩用壮丰安35毫升,对水40公斤进行叶面喷施,化控蹲苗。1.5.2年后管理 1.5.2.1中耕除草

在小麦返青至拔节期问,结台施肥、灌溉、培土等适时进行中耕,中耕深度一般3~5厘米,群体偏大的旺苗,深锄7~1 0厘米。中耕可以增加次生根数量,抗旱保墒,控制群体,有利于小麦生长发育。1.5.2.2追施拔节肥

在小麦基部节间定长(一般在3月中下旬)时追施拔节肥,一般每亩迫施尿素10公斤左右。能延缓小麦衰老,增加每穗粒数和粒重,有利于提高籽粒蛋自质含量。1.5.2.3叶面喷肥

在小麦灌浆期,叶面喷施1%~2%的尿素和0.3%~0.4%的磷酸二氢钾溶液1~2次,可增加粒重,提高籽粒品质。

也可把尿素磷酸二氢钾与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混配,开展“一喷三防”,一次施药可达到防虫防病、提质增产和节本增收的目的。1.6防治病虫害 1.6.1防治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提倡生物防治,按照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科学使用化学防治技术。化学防治应世到对症下药,适时用药,注意药剂的轮换使用和合理混用,按照规定的浓度要求合理使用。1.6.2防治方法 1.6.2.1赤霉病

小麦扬花初期,选用多菌灵、使百功或多菌灵加烯唑醇喷雾。重发年份,可在初花和盛花期两次喷药。小麦盛花期后慎用粉锈宁,以免影响结实。根据预报,雨前喷药预防,必要时雨后补喷。喷药时要对准小麦穗部均匀喷雾。1.6.2.2纹枯病

小麦拔节期平均病株率达10%~15%,用烯唑醇或井岗霉素对水喷雾,播前可用立克秀、井岗霉素或蜡质芽子包杆菌拌种预防冬前发病。1.6.2.3白粉病

小麦孕穗期至抽穗期病株率达20%时选用三唑酮(粉锈宁)或烯唑醇(禾果利)可湿陛粉剂喷雾。1.6.2.4锈病

采用立克秀或三唑酮(粉锈宁)等拌种预防,还可兼治早期白粉病、纹枯病、全蚀病、散黑穗病等病害,加入杀虫剂可兼治地下害虫。大田发病普遍率达3%时,选用烯唑醇、丙环唑乳油(利惠)喷霉,穗期可结合“一喷多防”,防病、防虫、兼防干热风。1.6.2.5麦蚜

田间百株(茎)穗蚜量超过500头,天敌与蚜虫比在l:150以上时,选用吡虫啉、抗蚜威、添丰等喷雾。1.6.2.6麦蜘蛛

小麦返青后,平均每1尺行长幼虫200头以上,上部叶片20%面积有白色斑点时,选用阿维菌素、乐果粉剂等喷雾(粉)。1.6.2.7吸浆虫

蛹期(抽穗期)每亩选用50%辛硫磷250毫升或80%敌敌畏l00毫升对水2公斤制成母液,均匀拌细土2 5-30公斤制成毒土防治。成虫期(小麦罐浆期)选用辛硫磷乳油、乐果乳油、菊酯类等高效低毒药剂喷雾。2.1收获储藏 2.1.1收获

收获前将机器内部清理干净,不得留有小麦和杂草种子,做到一机一品种,避免机械混杂。2.2.1晾晒

做到及时进行晾晒或烘干,晾晒标准要求含水量不大于l 3%。2.3.1安全贮放

事先清扫干净仓或库,做到防鼠、防雀、防雨、防潮、要求每品种单库,或装袋分区存放,严防混杂。

南阳市~小麦新品种展示试验 篇2

1 展示试验基本情况

1.1 展示地点

小麦主推品种展示设在宛城、镇平、方城3个县区, 具体位置分别为宛城溧河乡袁老家村、镇平县彭营乡梁洼村、方城县独树镇棠树杨村。宛城点灌溉条件好, 土壤肥沃, 为平原高产区;镇平点地力一般, 平原中产区;方城点地势平坦, 黄褐土, 无水浇条件, 地力一般, 为风口旱作中产区。各点交通便利, 前作均为玉米[1]。

1.2 展示品种

各点展示弱春性品种4个:豫麦70、04中36、豫农949、郑麦9023;半冬性品种4个:矮抗58、豫麦70-36、西农979、衡观35。其中, 方城展示点增加4个品种, 分别为半冬性品种周麦22、中育12、豫农202、弱春性品种宛麦16 (南阳997) [2]。

1.3 展示设计

各县品种展示均连片种植, 每个品种占地666.67 m2。生育期间对各品种进行特征、特性观察, 成熟后调查各品种成产三要素, 并分别计算产量。

2 播种及田间管理

2.1 整地与播种

各展示点均为机械整地, 底肥施45%氮磷钾复合肥 (15-15-15) 600 kg/hm2。根据展示方案, 各展示点按照各自所属生态类型确定播期播量, 机械播种。分别是:镇平县8个品种为矮抗58、衡观35、西农979、豫麦70-36、豫农949、郑麦9023、豫麦70、04中36, 10月20日播种, 播量分别为131.25、161.25、157.50、108.75、150.00、131.25、160.50、157.50kg/hm2;宛城溧河8个品种为豫麦70、郑麦9023、豫农949、04中36、西农979、矮抗58、豫麦70-36、衡观35, 10月21日播种, 播量分别为198.75、150.00、161.25、142.50、142.50、180.00、206.25、206.25 kg/hm2;方城县除以上8个品种外, 新增加了4个品种:半冬性品种周麦22、中育12、豫农202和弱春性品种宛麦16 (南阳997) , 均为10月21日播种, 播量178.50 kg/hm2。

2.2 田间管理

各品种展示点根据实际情况, 在小麦生育期内采取了相应的管理措施。各点播后墒情充足, 出苗除方城点衡观35有缺苗断垄现象外, 其他各点诸品种均出苗整齐。冬前进行化学除草和中耕。春后进行中耕补施尿素150 kg/hm2, 小麦生育后期进行了一喷三防[3]。

2.3 收获

镇平、宛城、方城等试验点均于2012年5月27日取样测产, 测产后分别用联合收割机收获。

3 展示期间的气候状况及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2011年9月上中旬降水偏多, 土壤底墒充足。9月下旬至10月中旬降水偏少, 光照充足, 有利于散墒整地播种小麦;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气温偏高, 降水偏多, 小麦播种后出苗整齐、均匀;11—12月各旬平均气温除12月上旬气温偏低外, 气温一直持续偏高, 降水偏少, 有利于小麦增根生蘖, 培育壮苗;2012年1月上旬至2月中旬平均气温偏低, 但没有明显的低温骤变天气, 对小麦安全越冬较为有利。3月21—23日全市出现了大范围较强降水过程, 为小麦拔节生长提供了充足的底墒, 对小麦拔节及孕穗生长较为有利;4月9、12、23—24日全市出现了强对流天气, 各点降水分布不均, 但大部分解除旱情, 对小麦后期灌浆、增加粒重极为有利[4,5]。

4 展示结果

4.1 小麦发育情况

整个小麦生育期降雨偏少, 早春气温回升慢, 小麦生育期较常年抽穗晚4~6 d, 整个生育期光照充足, 湿度较小, 麦蚜、红蜘蛛等虫害发生较重, 后期未遇干热风危害;冬季长时间无有效降雨, 加重了低温危害;生育后期仍然持续干旱, 对成穗灌浆有较大影响。

4.2 各点产量表现

(1) 方城。半冬性品种中位于产量前3位的是豫农202、中育12、矮抗58, 产量分别为6 188.55、6 115.20、5 804.85kg/hm2;其次是周麦22、衡观35、西农979, 产量分别为5 143.80、4 784.55、4 663.95 kg/hm2, 豫麦70-36产量最低, 仅为3 950.10 kg/hm2。弱春性品种中郑麦9023产量最高, 达7 564.8 kg/hm2, 其他品种产量宛麦16为5 902.35 kg/hm2, 04中36为5 887.35 kg/hm2, 豫麦70为5 844.3 kg/hm2, 豫农949最低, 为5 671.8 kg/hm2。

(2) 宛城。半冬性品种中矮抗58、衡观35、豫麦70-36产量位居前3位, 分别为7 872.30、6 885.00、6 840.45 kg/hm2, 西农979产量最低, 为6 063.45 kg/hm2;弱春性品种中豫农949产量最高, 为8 041.95 kg/hm2, 04中36和豫麦70的产量分别为7 539.75、7 268.25 kg/hm2, 郑麦9023产量最低, 为5 727.90 kg/hm2。

(3) 镇平。半冬性品种中西农979、衡观35、矮抗58产量居前3位, 分别为8 172.60、7 301.40、6 556.80 kg/hm2, 豫麦70-36产量最低, 为5 716.95 kg/hm2;4个弱春性品种中04中36、郑麦9023和豫农949产量居于前3位, 分别为8 631.3、6 984.75、5 425.35 kg/hm2, 豫麦70最低, 仅为4 437.45 kg/hm2。

5 小结

(1) 通过展示比较, 在2011—2012年的气象条件下, 各县区出现了一些表现较出色的品种, 方城县:半冬性品种为豫农202、中育12、矮抗58, 弱春性品种为郑麦9023、04中36、宛麦16;宛城:半冬性品种为矮抗58、衡观35, 弱春性品种为04中36、豫麦70、豫麦70-36、豫农949;镇平:半冬性品种为西农979、衡观35、矮抗58, 弱春性品种为04中36、豫农949、郑麦9023。

(2) 通过展示比较, 出现了一些抗逆性较强、适应性广的品种, 如豫农202、中育12、矮抗58、豫农949、04中36、宛麦16。

参考文献

[1]李梅娜.南阳市2008—2009年小麦新品种展示试验[J].种子世界, 2009 (10) :28-29.

[2]王宇.2008—2009年度南阳市小麦新品种展示试验[J].种业导刊, 2009 (9) :25-27, 31.

[3]何革命, 张磊, 宋舰.2007—2008年度南阳市小麦新品种展示试验[J].种业导刊, 2008 (9) :25-26.

[4]廖先梅, 王熙晴, 郭永生.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 2007, 13 (13) :131, 217.

小麦品种比较试验 篇3

一、材料与方法

试验安排在我市的郭里镇独山村进行,试验地地势平坦开阔,土质为褐土,有良好的耕作基础,耕作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4%,全氮含量0.08%,碱解氮110毫克/千克,速效磷27毫克/千克,速效钾93毫克/千克,小麦全生育期排灌方便。前茬作物为玉米。

供试小麦品种:泰农18、济麦12、汶农6和临麦4。

试验方法:本试验自东向西设置12个小区,每小区长40米、宽2.5米,面积100平方米。玉米收获后按常规量施肥然后深耕,耕深20~22厘米,小区规划好后,在10月10日播种。各品种随机排列,播种量为泰农18号9千克、汶农6号8.5千克、临麦4号9.5千克、济麦22号7.5千克。播前为了预防小麦根腐病、黑穗病的为害,用2.5%咯菌腈种衣剂拌种,每亩用量7毫升。

二、田间管理

1. 冬前管理。出苗后及查苗补苗,确保苗全、苗匀,杜绝10厘米宽以上的缺苗断垄。在小麦3~4片叶期,日均温度10℃以上时,及时防除田间杂草。在小雪节前后,酌情浇足越冬水,一般在“日消夜冻”时进行,灌水后适时划锄松土,破除土壤板结,以利于增温保墒。

2. 春季管理。冬前未进行除草或春季杂草较多的麦田,在小麦返青期间日均气温10℃以上时,进行化学除草。常用除草剂有苯磺隆等。返青后拔节前,为防止小麦徒长造成倒伏,对叶面均匀喷施壮丰安,每亩用量30~40毫升,以抑制底部节间伸长,控旺防倒。拔节后期进行春季追肥,每亩施46%尿素14~17.5千克、50%氯化钾12.5~15千克,结合追肥,酌情浇返青水。还要及时防治蚜虫、红蜘蛛等害虫。

三、后期管理

在小麦抽穗至小麦灌浆期进行叶面喷肥,用1%~2%的尿素溶液+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对叶面喷雾。该期重点防治蚜虫、红蜘蛛、白粉病、锈病、赤霉病、根腐病和纹枯病。

四、结果分析

6月14日开始对各试验小区一次性收获,收获时对所试验的4个小麦品种进行了综合考种和形状观察,结果如下表:

从表一看出:济麦22分蘖数、有效穗数、成穗率均高于其他3个品种。泰农18、临麦4、汶农6均属于大穗形小麦品种,有效穗数(万/亩)分别为:31.2、31.3、29.9。成穗率临麦4最高,为37.7%;其次是泰农18,为37.7%;汶农6成穗率最低,仅为32.6%。4个品种均为半冬性品种。

从表二看出:泰农18产量最高,每亩产量为601.7千克;其次为济麦22,每亩产量为580.6千克;产量最低的是汶农6号,每亩产量为513.2千克。泰农18抗倒伏能力强,其他3个品种均较强。防止小麦倒伏除按正常方法管理外,应特别注重氮肥后移,防止植株前三节过长。

五、结论与讨论

综合分析,在所试验的4个小麦品种中,泰农18综合性能和产量指标均优于其他3个品种,其次是济麦22,这两个小麦品种适合在山东鲁西南地区推广种植。从考种试验中得知,不同品种千粒重差异较为明显,这是由品种的特性所决定的。不同品种的穗粒数与种质本身无关,而是受当年的气候条件和种植地块的营养状况影响,要获得高产,在气候条件无法改变的情况下,需加强管理,确保穗粒数的增加。

南阳市~小麦新品种展示试验 篇4

1 材料与方法

1.1 展示品种

百农207、周麦27、周麦22、中育9302、兰考198、良星66、豫教5号、豫农416、漯麦18、豫麦158等10个品种 (见表2, 不含对照) , 弱春性品种以偃展4110为对照, 半冬性品种以周麦18为对照。种子由河南省种子管理站统一提供。

1.2 田间设计

采用大区顺序排列, 不设重复, 每小区长32.2m、宽6.2m、面积200m2, 每小区4小畦种1个品种, 小区四周设保护行, 小区与四周设2m宽的走道。

1.3 土壤类型及肥力

粘质壤土, 中等肥力, 土壤化验有机质含量14.5g/kg, 有效磷5.1mg/kg, 速效钾140.1 mg/kg;地势平坦, 地力均匀, 周边无村庄和障碍物, 前茬为玉米。

1.4 田间管理

玉米收获后于10月10日机耕;耕前亩底施45% (25-15-5) 复合肥50kg、3%辛硫磷颗粒剂2.5kg;10月11日播种, 亩播种量9.5kg;2016年3月21日亩用20%氟吡.苯磺隆60m L加水40kg喷雾防麦田杂草;4月2日浇拔节水并结合浇水亩追施尿素7.5kg;4月26日再浇水一次;4月28日亩用50%吡虫啉10g加25%烯唑醇15m L加水40kg防治后期病虫害, 6月10日收获。

1.5 田间调查

生育期间调查、记载相关性状、生长情况等, 成熟时逐小区收获、脱粒、晒干、称重、折算出亩产, 同时逐品种随机抽取500粒称重, 算出实际千粒重。

1.6 数据处理

2016年度分别求出参试品种比相应对照及各品种平均产量的增产率, 以比各品种平均产量增产3%以上者为表现优秀品种, 以比相应对照增产3%以上者为在嵩县适宜推广的品种;对连续多年参试的品种, 以各年度参试品种平均产量为对照, 利用高稳系数法进行综合评定。

1.7 气象要素

2015年9月份降雨量52.3mm较常年同期87.5mm少40%, 小麦生长期间总降雨量199.6mm较常年259mm少23%, 日照时数1 319h较常年1 389h少5%, 总积温2 619℃较常年2 298℃多14%。

冬前日均气温11.1℃较常年的11.9℃低1%, 降雨85.9mm较常年的78.9mm多9%, 日照时数214.8h较常年的324.1h少34%, 其中冬前分蘖盛期的11月份, 日均气温6.5℃较常年的8.5℃低23.5%, 降雨54.2mm明显较常年的28.3mm偏多92%, 日照时数63.1h较常年的161.4h少61%。

冬季日均气温2.73℃较常年的2.4℃高14%, 降雨9.2mm较常年的41.1少78%, 日照时数493.6h较常年的465.6h多6%。

2016年春季日均气温15.7℃较常年的15.2℃高3%, 降雨104.5mm较常年的139m少25%, 日照时数610.6h较常年的598.8h多2%。其中3月份日均气温10.7℃较常年的8.7℃高23%, 降雨7.8mm较常年的32.1mm少76%, 日照时数196.4h较常年的171.5h多15%;4月份日均气温15.6℃较常年的16℃低3%, 降雨30.8mm较常年的36.2mm少15%, 日照时数203.9h较常年的207.3h少2%;5月份日均气温20.9℃与常年的20.9℃相同, 降雨80.9mm较常年的70.1mm多15%, 日照时数210.3h较常年的220.1h少5%。

1.8 田间观摩

适时组织不同层次的观摩会, 在展示田设立明显的标识牌吸引路人主动观看。

2 结果与分析

2.1 影响品种表现的环境因素

2016年度展示田各品种平均亩产503.79kg, 与近五年的年平均数497.99kg接近, 是个平收年, 高于2012年、2013年, 低于2014年、2015年, 其产量三要素同常年相比呈一减一平一增即亩穗数减少、穗粒数持平、千粒重增加, 详见表1。

近五年展示田在同一块地, 管理措施基本相同, 因此年际间产量的差异主要是气候的差异。

今年3月份持续干旱、11月份低温寡照极不利于分孽成穗和较不利于幼穗发育, 致使小麦株高降底、亩穗数减少;4月份降雨虽少但4月初、4月底分别实施了灌溉, 土壤水分适宜、期间又无出现冻害和高温天气, 利于提高结实率, 与前期不利幼穗发育相抵, 穗粒数接近常年;5月份降雨较多加之4月份的灌溉, 灌浆期土壤水份充分、温度平稳、光照正常、病害很轻, 对灌浆十分有利, 加之亩穗数少, 千粒重大幅增加, 2016年成为近五年中千粒重最高的年份。

分孽盛期的低温寡照和拔节前的持续干旱抑制了品种的发挥, 但后期的环境条件则有利于其生长, 总之2015~2016年度气候条件对小麦生长有利有弊、利弊相当, 产量接近常年, 本年度可基本反映各品种在嵩县正常年份的产量水平。以上气候特点决定了“中前期耐旱性好、发育快以及千粒重潜力大的品种表现突出;中后期抗病性、抗寒性、抗高温和抗寡照能力强的品种, 优势未能显现”。

2.2 本年参试品种的表现

2.2.1 产量及其三要素 参试品种间在产量及其三要素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详见表2。

由表可知:亩产455.07~540.15kg, 最高比最低的亩增85.08kg、增产19%。2016年产量相对较高、产量比各品种平均产量增产3%以上的品种有百农207、周麦27、周麦22、中育9302、兰考198、良星66、豫教5号;产量相对较低、产量比各品种平均产量减产3%以上的品种有豫麦158。

亩穗数37.90~42.81万, 最多比最少的多4.91万。亩穗数较多的品种主要有周麦27、良星667、周麦187等;亩穗数较少的品种主要有豫麦158、豫教5号、兰考198等。

穗粒数31.20~36.20粒, 最多比最少的多5粒。穗粒数较多的品种主要有兰考198、良星66、百农207、漯麦18等;穗粒数较少的品种主要有豫教5号、豫农416、周麦18等。

千粒重41.91~48.93g, 最高比最低的重7.02g。千粒重较高的品种主要有新百农207、中育9302、豫农416;千粒重较低的品种主要有良星66。

2.2.2 品种的主要特性 参试的品种多为半冬性、中晚熟, 在分孽力、株高、生育期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最高分孽数90~113万/亩, 分孽力较强的品种有豫农416、中育9302;分孽力较弱的品种有兰考198、偃展4110、周麦18等;株高63~78cm, 植株较高的品种有良星66, 植株较矮的品种有兰考198;其它详见表3。

2.3 连续三年参加展示品种的表现

近年来我们在新品种展示品种安排方面, 采用的是推磨轮换的方法, 今年安排去年、前年的一部分品种, 再安排一部分去年、前年没有安排的一部分品种, 依次类推, 每个品种一般连续安排3年以上。

近三年连续参加嵩县展示的品种共有9个, 其中半冬性品种6个, 以周麦18作对照;弱春性品种3个, 以偃展4110作对照, 各年度产量及高产稳产性分析见表4。

高稳系数 (HSCi) =[1- (Xi-Si) /1.1Xck]×100%, Xi为第i个品种平均产量, Si为第i个品种标准差, Xck为对照品种平均产量。

由表4可知:高稳系数低于参试品种平均数的品种有百农207、周麦22、兰考198、豫农416、豫教5号, 其中百农207、周麦22的高稳系数则显著低于参试品种的平均数, 兰考198、豫农416、豫教5号略低或接近于参试品种的平均数。从高产、稳产的角度百农207、周麦22表现最佳, 其次为兰考198、豫农416、豫教5号, 以上品种应在嵩县重点推广。

2.4 展示宣传

一是在展示田显眼位置设立大型标识牌1块, 12个品种标识牌长期挂在田间, 观摩期间悬挂横幅;二是在作物生长关键时期, 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体进行了宣传, 扩大了影响, 吸引了市县农技人员、种子经营者和使用者前来参观;三是举办了各乡镇主抓农业副乡镇长、农业中心主任, 县内外知名种子企业、种子经销商及部分农民等参加的小麦新品种观摩会, 县新闻媒体进行了跟踪报道。

3 小结

1) 本年度展示田各品种平均亩产503.79kg, 与近五年的年平均数499.15kg接近, 是个平收年, 其产量构成要素呈一减一平一增即亩穗数减少、穗粒数持平、千粒重增加。

2) 生长期间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前期耐旱性好、发育快以及千粒重潜力大品种优势的发挥, 但不利于中后期抗病性、抗寒性、抗高温和抗寡照能力强的品种优势的显现, 整体上对品种表现的影响是有利有弊、利弊相当。

3) 今年参试的品种整体表现良好, 但各有特点。表现较优秀的品种主要有百农207、周麦27、周麦22、、中育9302、兰考198、良星66等;表现相对较差的品种主要有豫麦158、偃展4110等。

4) 通过对近三年连续参加展示的14个品种的高产兼稳产性的分析, 高产、稳产性表现最佳的是百农207、周麦22, 其次为兰考198、豫农416、豫教5号;结合前几年展示结果, 目前嵩县中高水肥地半冬性品种要优先选用百农207、周麦22、良星66、周麦26, 搭配豫农416、豫教5号、平安8号;弱春性品种要优先选用兰考198、周麦23, 搭配漯麦18。

5) 通过树立标识牌、召开观摩会, 起到宣传展示的作用, 达到加速品种推广的目地。

参考文献

[1]李安东.2010—2011年利辛县小麦品种展示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19) :116-117.

南阳市~小麦新品种展示试验 篇5

【关键词】水稻;试验;方法;管理

为鉴定评价水稻新品种在我地种植的丰产性、稳产性、抗逆性及其生产适应性和其他重要特性,为品种引进和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加速水稻新品种的推广与应用,2013年龙山县种子管理站实施了省种子管理局下达的湖南省水稻新品种展示(示范)项目,现将有关情况小结如下。

1 基本情况:

1.1 试验品种。

1.1.1 展示品种

2013年参加水稻新品种展示的品种共有22个,其中包括2个对照,一个为T优272,一个为Y两优1号。

1.1.2 示范品种

2013年参加水稻新品种示范的品种共有6个,其中包括1个对照为Y两优1号。

1.2 试验地点。

展示示范地点选择在龙山县石羔镇中南村(海拔468m),面积共计5.3hm2。土壤肥力中等,阳光充足,前作冬闲,土壤肥力均匀,排灌条件良好,处于主要道路旁,交通方便,过往人多,便于观摩参观。

1.3 试验期间天气情况及影响。

孕穗抽穗期連续干旱,但试验田排灌条件好,水源方便,对试验影响不大,试验结果可以采用。

2 试验方法

2.1 设计

集中展示为22个品种,每个品种种植面积133m2,不设重复。同熟期所有品种种植在同一田块,首末小区种植对照品种;四周设置保护行,保护行不少于4行,种植对应品种。示范共5个品种,面积每个品种种植6667 m2左右,同一品种相对连片集中。采用旱育秧和手插移栽方式。

2.2 密度

展示示范移栽规格栽都为20cm×33.3cm,每667 m2插1万穴,每穴插2粒谷。

2.3 对照

展示品种对照T优272(CK1)和Y两优1号(CK2);示范品种对照为Y两优1号。

3 试验管理

3.1 播种

种子用2000倍使百克液浸种消毒。用旱育保姆拌种, 1kg“旱育保姆”拌种3kg,展示品种4月1日播种,示范品种4月2日播种。播种盖好土后,用。

3.2 育秧

秧苗旱育。4月22日和5月8日分别追施稀粪水。每担稀粪水兑100g尿素。4月22日,用20%移栽灵、48%毒死蜱15ml、25%咪鲜胺15 ml、10%恶霉灵、5%甲氨基阿维菌素菜苯甲酸盐兑水15kg防治立枯病、苗床虫害一次。

3.3 移栽

两犁两耙,展试品种统一于5月14日移栽,示范品种于5月14日、15日、16日移栽,绳索手插秧,每蔸插2粒谷秧苗,每667㎡插1.0万蔸,约5.6万苗。

3.4 施肥与管水

每667㎡施三个15%的三元复合肥40kg,栽锌肥0.8kg,硼肥0.8kg作基肥深施。插后7天每667m2施尿素7.5kg、钾肥7.5kg,晒田复水后每667m2施尿素2.5kg、钾肥5kg。试验田插秧后灌浅水促蘖,施药期、施肥期、抽穗扬花期灌浅水层,每667 m2苗数19万左右时排水晒田,晒至田中开丝坼时复水,后期干干湿湿。收割前7天断水干田,其余时间采用湿润管水。

3.5 病虫防治

共防治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各2次,防治稻飞虱2次,防治纹枯病3次,防治稻瘟病2次,防治稻曲病1次,均在病虫害防治适期施用对口药剂防治,未发生病虫害严重为害现象。

3.6 收割

试验各小区分别于9月1~4日在成熟度95%时收割,单收单晒,分区计产。示范田于9月2日测产验收。

4 试验结果

4.1 生育期

对照T优272(CK1)全生育期为139天;Y两优1号(CK2)全生育期为146天。展试品种全生育期的变幅在132~156天,平均147.8天,比对照T优272(CK1)长8.8天, 比对照Y两优1号(CK2)长1.8天。生育期最长的组合是深优9520,生育期最短的组合是丰优800。展示22个组合中生育期长于对照T优272(CK1)的有20个,长于Y两优1号(CK2)的有16个,短于对照T优272(CK1)的有2个,与对照Y两优1号(CK2)相当的有2个,短于对照Y两优1号(CK2)的有4个。示范品种除Y两优9918短于对照Y两优1号外,其他品种生育期都长于对照Y两优1号。

4.2 产量

对照T优272(CK1)的667㎡产量为581.34kg; Y两优1号(CK2)的667 m2产量为591.19kg。展试品种平均产量的变幅在469.02~667.96kg/667m2,平均667㎡产591.85kg,比对照T优272(CK1)高10.51kg,比对照Y两优1号(CK2)高0.66kg。15个品种比对照T优272(CK1)增产,其他7个品种减产;14个品种比对照Y两优1号(CK2)增产,其他8个品种减产。667m2产量最高的组合是深优9520,最低的组合是丰优800。

4.3 穗粒性状

展试品种有效穗以深两优5814、内五优263、C两优248、丰优800较多,为每667m215.2万、15.4万、15.8和16.8,两优2388最少,为每667m211.3万。穗总粒N两优1号最多,每穗235.4粒;其次是深优9520,每穗213.2粒;其余品种穗总粒为138.3~207.3粒。结实率以Y两优792最高,为95.3%;T优1655结实率最低,为81.7%;其余品种为82.2%~94.5%。

4.4 农艺性状

4.4.1 株高

川谷优3301株型最高,株高为146.0cm;C两优248株型最矮,株高为109.8cm;其余品种株高在113.0~134.1cm。

4.4.2 株型

展示示范品种株叶型都比较好。

4.4.3 整齐度

除T优109、川谷优3301、川谷优204、丰优800整齐度一般外,其余品种整齐度好。

4.4.4 分蘖能力

N两优1号、川香8号、川谷优3301、川谷优204、两优2388、T优1655分蘖力中等;其余品种分蘖力强。

4.4.5 生长势

川优727、川谷优3301、广两优2010、川谷优204、丰优800、Y两优150、内五优263、两优1128、两优2388、C两优248、Y两优792、T优1655生长势中等;其余品种生长势强。

4.4.6 后期落色

深优9520川谷优3301、贺优328、丰优800、两优1128落色一般,T优1655落色差;其余品种落色好。

4.4.7 其他性状

C两优248、T优1655、川谷优202、Y两优9918胡麻叶斑病重,导致结实率低和后期落色差。

5 结论及建议

南阳市~小麦新品种展示试验 篇6

南阳栽培小麦历史悠久,全市各地都适宜小麦生长,1984年,农业科技界根据地理、地貌、气候等特点,把区内小麦划分3个类型:(1)平原、岗丘麦区,占全区小麦面积的87%,包括盆地中心南阳(现卧龙、宛城)、新野、唐河、镇平、邓州的全部,方城、社旗的西部,以及盆地外沿西峡、淅川、内乡、桐柏、南召县南部海拔在500 m以下的乡镇,此区域的特点是大部分土质肥沃,产量高、稳。(2)宛东风口麦区,占全区小麦面积的12%,包括方城东部、东北部,社旗的东部,此区域易遭受风、冻、雹灾害,小麦品种多选择抗风冻品种。(3)中、深山温凉麦区,占全区小麦的1%,海拔较高的盆沿地区,此区域特点是山高谷深,无霜期短,小麦多为冬性耐寒品种。

1949年后,小麦生产大致分为5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50—1956年,小麦播种面积与产量逐年稳步扩大增加,年际间仅有小幅变化。面积由1950年的50.83万hm2增加到1955年的60.93万hm2,单产由47 kg/667 m2增加到65 kg/667 m2。

第二阶段是1957—1964年,1957—1960年面积与单产基本稳定,但1961年后,面积与单产大幅下降,单产最低为1961年的33 kg/667 m2;当时自然灾害与吸浆虫严重发生,品种虽有更新,但产量不增反减。

第三阶段是1965—1974年,面积仍逐年减少,但单产逐年增加。1973年为面积最低年份,降至42.43万hm2,由于此阶段南阳市育种水平的进步,选育出的新品种内乡5号、内乡36号,南召1号、南召2号的大面积推广利用,产量由30 kg/667 m2增至近100 kg/667 m2。

第四阶段是1975—1990年,播种面积逐年增大,单产由90 kg/667 m2突破100 kg/667 m2,至1982年突破200 kg/667 m2。

第五阶段是1991年至今,播种面积逐年增大至近几年稳定在66.67万hm2左右,单产由200 kg/667 m2直线上升至现在的450 kg/667 m2,高产田块已经达到600 kg/667 m2。

每一次产量的突跃,基本与品种的更换分不开,建国以来,南阳小麦实现了8次品种更换,见表1。

1 第1次小麦品种更换(1950—1956年)

解放前全市种植的小麦品种主要是农家品种,而选育和引进品种很少,产量很低,循环使用,基本上没有多大进展。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很高,而新品种选育工作才刚开始,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因此,广泛评选农家种,稳步引进示范推广新品种,县、区、乡逐级建立评选组织,自下而上进行评选,选出了较好的地方农家品种,如南阳的红和尚头、白火麦、白玉皮,及南阳第三农林局技术员王修栋等人育成的宛1-486,在南阳市郊示范推广,并稳步从陕西引进碧码1号、4号,在南阳推广面积也较大。

2 第2次小麦品种更换(1957—1964年)

第二次品种更换,南阳农家品种红拳芒、玉麦、红和尚头、二芒、白火麦仍有一定面积,但当时吸浆虫发生较重,引进南大2419,并迅速在南阳推广利用,成为当时面积最大的品种。

3 第3次小麦品种更换(1965—1974年)

由于锈病和倒伏问题,成为制约小麦产量进一步提高的主要障碍,急需新的良种来代替,全市科研和推广部门,选育出了抗病、抗倒、增产显著的内乡5号、内乡36号、内乡19号、召麦1号、召麦2号等,并引进阿夫、阿勃积极推广到生产上去。

4 第4次小麦品种更换(1975—1980年)

20世纪70年代,全省及南阳的小麦育种水平进一步提高,7023、郑引1号、矮丰3号、内乡171、内乡173等优良品种的选育和引进,使南阳的小麦单产迅速提高。

5 第5次小麦品种更换(1981—1990年)

宛7107在南阳迅速推广,成为主导品种,最大播种面积达到48.5万hm2,并持续利用达10年以上,当时搭配种植的还有宛原28-88、南阳75-6。由于新品种的大面积播种,平均单产突破200 kg/667 m2。

6 第6次小麦品种更换(1991—2000年)

20世纪80年代后期,南阳气候条件变化异常,干旱与雨涝交替出现,冬季温度过高或过低,倒春寒、干热风等各种恶劣气候也不断发生,1990、1991年连续的倒伏、穗发芽、条锈病等灾害,急需选择一批抗病、抗倒、适应性强的品种替代宛7107,此时豫麦18(矮早781)应运而生。

豫麦18突出表现为矮秆抗倒、耐病、早熟、高产,该品种在本市甚至全省大面积持续利用多年。

7 第7次小麦品种更换(2000—2010年)

高产和优质并进,随着人民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和进入WTO的挑战,小麦品质改良育种迅速发展,郑麦9023具备二者特性在南阳迅速推广利用,仅3年时间占全市麦播面积的50%以上,并持续利用10年以上。搭配品种宛369、豫麦70(内乡188)兼备高产和优质品质。

8 第8次小麦品种更换(2010年至今)

耕作制度的变化,需要新的品种特性来适应。半冬性品种逐渐替代弱春性品种:(1)晚茬作物减少,如棉花、红薯;(2)机械应用,整地、收获快;(3)半冬性品种产量潜力大。

近几年主要推广播种的有早熟半冬性品种西农979、衡观35、郑麦366、郑麦7698等。但半冬性品种问题是赤霉病偏重,尤其近几年,赤霉病害成为南阳小麦的主要病害,因此,南阳品种利用亟待需要一批抗赤霉病的新品种出现。

摘要:南阳小麦栽培历史悠久,全市各地都适宜小麦生长,因产量瓶颈、病害流行、虫害爆发、大面积倒伏、耕作条件限制等原因,南阳农作物品种不断进行更换,每一次品种更换,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就上一个新台阶。介绍了建国以来南阳市小麦生产和品种更换情况,供参考。

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研究 篇7

关键词:小麦,品种比较,产量,农艺性状,生育期,抗性

六安市裕安区小麦常年种植面积2万hm2左右, 总产9.75万t左右, 主推品种不明, 单产低而不稳。2013年秋引进部分小麦新品种, 以筛选适合裕安区乃至周边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

1 材料与方法

1.1 参试品种

参加此次试验选用的品种共8个, 分别为浩麦1号、花培5号、镇麦168、宁麦518、白农092、扬辐麦5号、丰庆518、扬麦158。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8个处理, 即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 以扬麦158作对照 (CK) 。3次重复, 随机区组排列, 小区面积13.33 m2, 重复间预留走道40 cm, 称种到行, 按270.0万株/hm2基本苗计算播种量。

1.3 试验过程

试验地设在城南镇关王庙村某农户责任田, 前茬中籼稻, 土壤肥力中等偏上。基肥施用45%小麦专用肥 (15-15-15) 375 kg/hm2。10月29日播种, 播后芽前用丁草胺3.0kg/hm2对水750.0 kg/hm2喷施, 封闭除草。12月10日中耕培土1次。2月15日追施尿素75 kg/hm2, 2月17日用阔莠克0.9 kg/hm2对水750 kg/hm2喷施, 防治小麦阔叶杂草。3月上旬清沟1次。4月15日用80%多菌灵粉剂3.0 kg/hm2对水750 kg/hm2喷施, 预防小麦赤霉病[1,2,3]。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

参试品种产量变幅为4 703.7~5 401.4 kg/hm2, 经新复极差测验, 品种间产量存在差异。有4个品种比CK增产, 增幅为5.07%~7.46%, 浩麦1号增幅最大, 花培5号产量最低, 比CK减产6.42%。浩麦1号、扬辐麦5号、镇麦168、宁麦518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 白农092、丰庆518、花培5号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浩麦1号、扬辐麦5号、镇麦168、宁麦518、扬麦158的产量与白农092、丰庆518、花培5号之间产量差异极显著 (表1) 。

2.2 主要农艺性状

有效穗数:花培5号最多为528.0万穗/hm2;白农092最少, 为457.5万穗/hm2;其余品种为460.5万~504.0万穗/hm2。穗粒数:宁麦518最多, 为36.5粒;花培5号最少, 为25.6粒;其余品种为31.3~36.2粒。千粒重:扬麦158 (CK) 最重, 为40.6 g, 花培5号最轻, 为36.7 g;其余品种为38.4~40.5 g。株高:参试品种株高的变幅为80.9~86.4 cm, 其中, 白农092较矮, 为80.9 cm, 扬辐麦5号、扬麦158较高, 分别为86.0、86.4 cm (表1) 。

2.3 生育期

参试品种生育期受年度间气候影响, 较正常年份普遍缩短了3~5 d, 丰庆518、白农092表现迟熟, 其余表现中熟或中熟偏早熟 (表2) 。

2.4 综合抗性

2013—2014年度参试品种未发生倒伏;小麦生长未发生明显冻害;小麦病虫害属轻发年份, 发病率轻, 严重度低[4,5,6]。但品种间赤霉病、纹枯病发生存在一定差异, 浩麦1号、扬辐麦5号、镇麦168、宁麦518、扬麦158 (CK) 赤霉病表现轻发或零星发生;白农092、丰庆518、花培5号表现中等发生。

3 品种简介

(1) 浩麦1号。产量5 401.4 kg/hm2, 有效穗数490.5万穗/hm2, 穗粒数36.2粒, 千粒重40.5 g, 株高85.7 cm, 穗型长方型, 长芒, 红皮, 全生育期197 d, 属中熟偏早类型, 综合抗性好, 田间生长整齐, 熟相好。

(2) 扬辐麦5号。产量5 363.8 kg/hm2, 有效穗数487.5万穗/hm2, 穗粒数35.3粒, 千粒重40.5 g, 株高86.0 cm, 穗型长方型, 长芒, 红皮, 全生育期198 d, 属中熟偏早类型, 综合抗性好, 田间生长整齐, 熟相好。

(3) 镇麦168。产量5 296.36 kg/hm2, 有效穗数为504.0万穗/hm2, 穗粒数35.1粒, 千粒重40.4 g, 株高85.5 cm, 穗型纺锤型, 长芒, 红皮, 全生育期198 d, 属中熟偏早类型, 综合抗性好, 田间生长整齐, 熟相好。

(4) 宁麦518。产量5 281.3 kg/hm2, 有效穗数477.0万穗/hm2, 穗粒数36.5粒, 千粒重39.4 g, 株高84.8 cm, 穗型纺锤型, 长芒, 黄皮, 全生育期197 d, 属中熟偏早类型, 综合抗性好, 田间生长整齐, 熟相好。

4 结论

2013—2014年度通过部分新品种对比试验, 综合比较品种间产量、生育期、抗性等农艺性状, 建议浩麦1号、扬辐麦5号、镇麦168、宁麦518、扬麦158在六安市裕安区乃至周边地区扩大示范种植, 逐步加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马彬, 张文忠.2012—2013年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 2014 (6) :75-76.

[2]孙艳华, 何景新, 崔晓东, 等.河南省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J].中国种业, 2014 (4) :46-47.

[3]曲良梅, 牛封山.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研究[J].农技服务, 2014 (3) :68, 70.

[4]夏燕, 唐映军, 余娟.优质小麦新品种 (系) 比较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15) :86-87.

[5]张建成, 张汇娟, 赵春芝, 等.小麦新品种优化施肥试验研究[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3 (6) :136-138.

玉米品种展示试验总结 篇8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选用和引进品种共计13份。

①生产品种:德美亚3号、垦单19、长种玉2号、绥玉24、绥玉23、龙单39。

②引进品种:禾田4号、禾田1号、东农257、垦沃3号、龙育10号、龙单56.。

1.2 试验方法。

试验设在庆丰分公司第七管理区试验地。试验采用大区对比法, 不设重复, 大垅双行 (台田栽培) 。试验设计:行长300m, 大垅宽130cm, 6台区, 每区面积2340m2 (3.5亩) , 设计保苗7500株/公顷。施肥:公顷施磷酸二铵270kg, 尿素300kg, 氯化钾75kg, 试验于4月30日播种, 选用美国进口播种机 (满胜) 牌播种机播种, 精量点播, 播种、播肥一次性完成。

1.3 田间管理。

播后及时镇压保墒, 播后苗前进行化学除草, 配方为:70%赛克45g+96%乙草胺150ml/亩, 苗后灭草配方为:72%丁酯25ml+4%玉农乐50ml/亩;叶面肥:拔节期喷叶面肥, 配方为:磷酸二氢钾150g+尿素500g+丰瑞达40ml/亩+硫酸锌20g/亩, 大喇叭口期喷, 磷酸二氢钾150g+尿素500g+玉黄金25ml/亩, 抽雄初期喷腐殖酸肥爱丰80ml+磷酸二氢钾100g+氯氰菊酯30ml/亩, 机械中耕培土二遍, 田间管理良好。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调查。

由表1可知, 在13个展示品种中, 生育期为126天—134天, 其中生育期最短的品种是“龙育10号”, 最长的品种为“垦单19”。

今年的气候特点是, 4月下旬气温较高, 土壤水分适宜, 利于早播种早出苗, 但在播后至出苗 (5月1日-25日) 平均气温较历年同期低0.8℃, 降水比历年同期多4.5mm, 日照时数与历年相比减少105.5小时, 由于气温低, 降水较多, 日照不足, 对萌发和出苗极为不利, 致使玉米出苗较历年相比晚3-5天, 生育期延长, 熟期较历年相比晚5-7天。

2.2 植株生育性状调查。

从田间植株生育性调查结果分析比较看 (表2) :禾田4号、东农257、垦沃3号、龙育10号及禾田1号等五个品种表现优良, 主要表现在田间植株长势整齐, 生长旺盛, 杆强、病轻、穗大、粒多等几个方面, 其它各品种均不如以上五个品种表现突出。

2.3 产量结果。

由产量结果分析比较看 (表3) :在13个展示品种中, 按产量顺序排列是:“禾田4号”公顷产量11276.9kg;“垦单19”:公顷产量11200kg;“垦沃3号”与“龙育10号”公顷产量是11030.8kg;“德美亚3号”公顷产量11000kg;“禾田1号”公顷产量10907.7kg;“东农257”公顷产量10738.5kg。其中“垦单19”熟期偏晚, 在本地区种植有一定风险性, “德美亚3号”为当地生产品种, 种植多年, 植株综合性状好, 产量较高。其它品种均表现为:①熟期略晚, ②产量不高, ③田间表现一般等等, 由于今年气候因素的影响, 中晚熟品种表现不如中早熟品种好。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今年的品种展示试验, 选拔出适合本地区自然环境条件下栽培的优良玉米品种, 同时选拔出一些植株综合性状一般, 产量低、抗逆性差的品种进行了停试, 做到了选优去劣。

禾田4号、垦沃3号、龙育10号、禾田1号及东农257等五个品种, 植株综合性状较好产量较高, 建议扩大展示面积, 以便观察、鉴定其综合性状, 为生产提供准确、可靠数据。德美亚3号、长种玉2号、龙单39植株综合性状较好, 产量较高, 可继续作为生产品种使用。

上一篇:山中冬思,山中冬思鲍溶,山中冬思的意思,山中冬思赏析下一篇:教育学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