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教学论文

2024-09-24

教育学教学论文(精选8篇)

教育学教学论文 篇1

《教育学》课程中“教学”主题学习单元教学设计 摘要:主题学习单元教学设计强调以主题、问题及任务活动为设计核心,学习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在分析传统《教育学》课程中“教学”内容在授课中主要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笔者将主题学习单元教学设计方法应用于该内容,合理设计主题与专题,及其相关教学活动,以期有效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育学;教学;主题学习单元;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8-0248-03

“教学”内容是《教育学》课程中的核心部分,其主要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在理解教学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具备开展教学实施必需的基本技能与要领,是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内容。笔者通过对该部分内容的教学现状调查,了解到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中,主要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教学大纲制订中对于本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数过少,学生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难以理解理论知识的内涵,不能有效应用于实际,对于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效果不明显;

2.教学方法较为单一,通常是以讲解、示范、演练的渐进式教学为主,教学过程分散、内容独立,学生不易掌握技能要领,学生学习主动性差;

3.评价方式上不重视学生技能的考核,常常是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不能有效体现学生综合能力;

因此,需要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问题,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综合分析主题学习单元教学设计方法的基础上,本文力图将其应用于“教学”内容的实际教学中,以期能有效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主题学习单元教学设计

主题学习单元的教学设计,以主题、问题及任务活动为设计的核心,开展以学生主动参与为特点的学习活动,这些活动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习的合作、重视知识获取的过程,关注个人经验基础上的知识构建。[1]在主题单元学习中,学生主要围绕主题及其专题,以真实的任务模块展开学习,其学习过程涵盖了多样的学习活动方式。

(一)主题学习单元设计的基本要素

主题学习单元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助学者、导学者的身分出现。其教学设计主要是强调设计出适合教学的主题学习单元方案,帮助学生建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2]因此,主题学习单元设计的基本要素主要应包括:(1)整合、提炼主题及核心概念;(2)分析单元教学目标、主题涉及内容及课程标准;(3)设计学习方法、学习任务、学习过程、资源和评价方式。

(二)主题学习单元的主要特点

1.主题化:选择合适的主题是设计主题单元学习的前提,在整合学习过程中,学习活动都是围绕主题展开的。

2.情境性:主题是学习者学习或探究的对象,因此主题应是体现与社会、生活及自然的联系。

3.问题化:主题学习单元学习中强调对学习的引导和探究,应是对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学习中应注重学习问题的创设,引导学生积极学习。

4.开放性:主题学习单元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反思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因此,在学习内容的组织上要不局限于课本,使学生能通过自主探究,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源。

5.任务化:有效开展主题学习单元学习,应布置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根据学习任务开展学习。

6.活动化:主题学习单元是以“活动为中心”的学习,是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学习的目标已不再局限于对知识的记忆,应是使学生学习过程中通过各种学习活动,形成对知识的建构。

二、“教学”主题学习单元的教学设计

(一)整体规划

在主题学习单元教学设计中,首先应确定学习的主题。主题的范围、对学科内容的覆盖、对知识和技能的涉及程度,将会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根据《教育学》大纲的规定,结合实践教学需要,本内容主题确定为“教学”学习主题,其整体规划方案如图1示。

(二)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学习主要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部分内容的学习,掌

握开展教学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备课、上课、说课等初步技能。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综合分析,确定本主题含四个教学内容。因此,确定主题教学按四个学习活动过程组织教学活动。

1.主题单元标题:教学。

2.课时:12课时。

3.主题学习概述:在本主题学习单元的学习活动中,主要以《如何进行教学》为问题出发点,开展与教学相关的主题教学活动。活动从质疑出发,以解疑为径,辅之以具体学科整合实施的活动设计。

4.主题学习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能根据主题收集、整理资料,能在教师引导下分析、运用资料,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课程所涵盖的主要内容,能正确理解、概括课堂中所需具备的基础知识。在综合活动中能充分展示相关教学方案及进行技术演示。

(2)过程与方法:从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及教学评价等教学方面,学习教学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通过合作交流、分工协作及个人展示完成学习。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学会分工协作,具有合作意识。通过课程学习具备热爱教师职业的精神,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及努力学习职业技能的思想。

5.学习专题设计。

(1)教学理论知识——基础篇。本专题以《教学实施应具备的知识是什么》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通过问题探究、资料

查阅、案例研讨等方式,将质疑、解疑贯穿整个活动过程。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备课知识与实践——准备篇。本专题从教学准备着手,了解备课方法和策略,通过让学生自选教学内容,完成备课工作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实践准备中明确备课的方法。

(3)上课技能与实践——应用篇。本专题着眼于上课的实践,掌握上课技巧,通过模拟教学,真正体验上课的过程,分析“如何上好一堂课”,了解一堂好课的精髓。

(4)说课技能与实践——提高篇。本专题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就某一知识或课题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并就课程目标的达成、教学流程的安排、重、难点把握及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分析、总结的能力。

6.教学资源设计。为开展有效的教学,该主题学习中,需为学生提供知识管理工具、教学案例、教学主题网、学习交流平台、组建班级博客、备课技能文献资料、教案撰写模板等学习工具或资源。

7.教学评价设计。该主题学习的评价方式设计为:

(1)提交备课材料,评价学生备课方法的学习结果;

(2)学生教学演示,评价学生上课技能的学习结果;

(3)学生说果演示,评价学生说课技能的学习结果;

(4)按照备课-上课、撰写说课稿-说课的综合应用,评价学生教学的综合应用能力。

三、结束语

主题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正在不断冲击着传统学习方式,将该模式应用于《教育学》课程中,可使教学目标更明确、教学过程控制性更强、优化学习效果,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促进学习的迁移。在具体的主题教学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学生与学习内容的联系;围绕主题学习,构建学生能力拓展体系;精心设计主题单元,提供优秀资源,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同时结合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顾小清.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权社,2009.[2]张晓琴,武丽.主题单元学习在远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19):69-70.[3]黎家厚.主题资源单元与教育资源发展[j].信息技术教育,2003,(7):16-17.

教育学教学论文 篇2

一、情境认知理论———有效教学的依据

(一)富有“教育情境”:教育硕士(教育管理)有效教学的切入点

黑龙江大学教育硕士(教育管理)方向考生的报考条件中的特别要求是“大学本科毕业后有三年或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有五年或五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两年或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1]。因此,富有“教育情境” 是教育硕士(教育管理)同学历硕士相比的最大的特点和最明显的区别。

(二)情境认知理论:教育硕士(教育管理)有效教学的理论基础

情境认知理论是一种能提供有意义学习并促进知识向真实生活情境转化的重要学习理论,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是基于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学习理论阶段;第二是认知学习理论阶段;第三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阶段。“情境可以是真实的工作场景、高度的真实或真实工作环境的‘虚拟’的代用品”[2]。由此可见,情境并不一定是真实的场景,也可以是虚拟的场景。在情境认知理论看来,知识不是心理内部的表征,而是个人与情境之间交互作用的产物。其特征有:第一,仿真的任务情境;第二,学习共同体;第三,参与者从边缘走向中心。

二、教育硕士有效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目标指向

依据教育硕士(教育管理)的特点,其教学目标除要秉持一般意义上的教学目标外,还需要体现其自身特点,即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自我导向学习能力以及问题解决的能力。教育硕士(教育管理)有效教学的目标如下。

第一,以“问题解决”为旨归的知识学习。研究生的教学与本科生的教学以及基础教育的教学区别在于更侧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即研究生的有效教学不应简单地固化在知识传授上,而是要关注“问题的解决”。

第二,以教育价值观改变为旨归的理念学习。一个学校的教育价值观决定了学校文化、学校管理制度与学生身心发展之间的关系。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价值观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业发展和身心发展;违背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价值观则阻碍学生的学业发展和身心发展,甚至将学生推向了与教育本真旨归———育人背道而驰的发展路径上。

第三,以平等师生关系建立为旨归的学习。师生平等是一个古老而经典的教育学命题。但在教育实践中师生平等却是难以实现的教育实践问题。因此,在教育实践界很少能看到师生平等。

(二)实施过程

针对教育硕士的工作经验和富有“教育情境”的具体情况,我们的讨论集中在三类教育情境之中。

第一,教育硕士能成功解决问题的教育情境。“题海战术”是目前中小学教育实践中的制胜法宝。但从学理上而言,题海战术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关于“题海战术”的教育情境讨论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1.题海战术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2.题海战术是否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3.题海战术是否能有效提升成绩。4.针对有教育硕士提出“题海战术是教师的无奈选择”的命题提出教育是迎合社会教育价值观还是引领社会教育价值观。通过对于“题海战术”这一教育情境的讨论,教育硕士明晰了即使是在教育实践中“效果”突出、百试不爽的教育情境也未必符合教育规律,也需要予以修正。

第二,“三思而不得其解”的教育情境。对于新任教师而言,一堂好课的标准是难以把握的。因而,新任教师不知道自己如何能上好课。关于“一堂好课的标准”,我们向教育硕士推荐了叶澜教授的观点———扎实、丰实、 充实、平实、真实[3]。但这些标准如何能在教师的教学中扎根,又是巨大的挑战。我们的讨论集中在新任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如何做到丰实、充实。通过讨论,教育硕士明晰了不必苛求课的好坏,关键在于首先能做到上课的扎实性,即知识点的清楚交代;其次做到平实、真实,即上课不矫揉造作。最后再考虑课的丰实、充实,这些是和教师的教学反思精神息息相关的。由此,教师硕士明晰了教师专业成长的两个重要条件:“其一是会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作反思;其二是不追赶时髦,即对时髦有自己的独立判断”[4]。

第三,时而成功时而失败的教育情境。在处理纪律问题时,教师感觉自己的处理方法时而成功、时而失败, 完全在和学生们斗智斗勇。从学理上而言,学校的要求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且强制的方法也有待商榷。讨论后发现,规训与惩罚换来的是学生更大规模和更强力度的反抗和抵制,甚至有的学生将全部的注意力放在与学校、与教师的斗争上。通过讨论,更多的教育硕士认同了“把管理权交给学生”的班级管理理念。

(三)注意事项

在实现教育硕士(教育管理)有效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情境认知理论给我们的启示。因此,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

第一,案例选择的适恰性。情境认知理论的核心在于将学习者带入仿真或者真实的情境中。但对于高度熟悉教育教学一线的教育硕士而言,要提升其理论层次以及修正其原有的成熟的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是需要技巧的。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经历进行素材的搜集、 分析、论证、辩鸣、问题设计等工作,才能甄别出具有适恰性的案例,并在教学的过程中加以运用、反思,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第二,实用性。在情境认知的过程中,从问题的设计、到问题的解决以及最后的总结,都要在学生熟悉的日常经验中进行。唯其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教育硕士的经验库存,并将其以往的经验加以理论提升。

第三,自主性。教育硕士是具有自我导向学习能力的学习群体。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开发、善于等待、善于运用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将理论学习与他们成功的教育教学以及管理经验,抑或是不成功的教育教学以及管理情境共享出来。在大家的讨论、辩鸣中达至教育价值观的改变。

第四,开放性。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保持与学生的互动。在教育案例的思考、辩鸣的过程中没有唯一的,或标准的答案,只有适合不同的学生群体,适合不同情境的更为恰当的做法。教师在解决教育情境中的问题的时候也只能在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根据不同的情境随机应变,顺势而为。 因此,开放性对于师生双方都是一种考验。

三、教育硕士有效教学的效果与改进设想

(一)教学效果

在经过两轮的教学实践后,研究者通过访谈以及对教育硕士进行的情境测验发现,基于情境认知理论的研究生基础课教学的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如下。

第一,提升了教育硕士对教育情境分析的理论思维水平。在学生原有的思维看来,教育学就是教师获得教师资格证的必考科目,教育学中的知识对一大部分中小学教师而言是停留在书本上的理论性知识,并不能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相反,在学习了以情境认知为背景的教育学原理的课程后,我们发现,学生在分析教育问题、解决教育问题时的理论性得以增强。换言之,学生分析教育问题、解决教育问题不再只是经验之谈,而是具有了一定的理论深度。

第二,增强了研究生的学习共同体意识。这一点尤其表现在教育硕士研究生对于师生关系的认识上。以往,这些来自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一线的教师虽然有共同体意识,但往往将自己的教师身份与中小学生的学生身份置于对立的关系上,在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的过程中往往有“屈尊”之感。通过课程的学习、讨论和辩鸣, 教育硕士发现建设“学习共同体”最困难的是在共同体中、在作为教师的自己和作为学生的心中的“教师”形象。唯其如此,才能做一个更受学生欢迎和尊重的教师。

第三,增强了教育硕士的参与意识。教育硕士在入学之前也参加过各种教师培训,几乎在所有的培训中, 教育硕士的身份都是在场的缺席者。一方面是培训者不要求教育硕士参与;另一方面,教育硕士本身也不愿意参与。培训主体和培训客体的共同目的是完成一个过程,完成一次经历。因此,教育硕士并不习惯参与情境讨论。经过一次次的情境分析讨论的练习,这些善于组织学生讨论的教师的参与意识不断提升,参与度不断加强。

(二)改进设想

教师的教育过程随社会的变革而变为“教师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互相影响、激励、讨论、了解、鼓舞等创造性活动”[5]。课程实施的改进的旨归在于更好地实现有效教学,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效率和效益。因此,在进行情景认知视域下的教育硕士教育学原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课程建设的关键点和着力改进之处是仿真情境的设计和案例库的建设。加强仿真情境的设计和案例库的建设是更好地提升教育硕士学习共同体建设以及增强教育硕士课堂参与度的前提。

摘要:在研究生教学中,往往囿限于以往的科研思维范式,偏重科学研究能力。这对于中小学教师教育硕士群体而言是不适合的。以教育学原理课教学为例,依据情境认知理论,提出了契合中小学教师教育硕士群体需要的有效教学策略,阐明了其效果与改进设想。

教育学教学论文 篇3

【关键词】教育学 案例教学法 分析 应用

教育学专业是师范类专业学生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必修课,其对于正确引导师范类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思想、掌握关键教学手段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需要相关领导和部门进行高度的重视。然而,从现实实际教学现状来看,其教育学的发展现状不够乐观,教学工作中往往缺少必要的教学资源设施,而且过度重视对学生知识的教授,缺乏必要的教育教学实践,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下面就以案例教学法为例,简要分析其在教育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 案例教学法综述

1.1 案例教学法的含义

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以运用案例为主,通过对相关案例的解读和分析,从案例中解析出相关知识,实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案例教学法在教育学教学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并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培养教师人才的独特、有效的教学模式方法。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案例的含义,其主要内容在于叙述某一个完整的事实,通过一定的分析方法和理论,将蕴含在其中的教育道理进行挖掘,换句话说,案例就是一种教育学中的典型教育故事,并不断启发着一代代教育工作者。目前来讲,我国教育学教学中所使用的案例往往包含着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或冲突,引导广大学生进行积极思考,通过寻找一定的方式方法来解决问题和矛盾,并在其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1.2 教育学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在我国,传统的教学课堂往往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借助黑板对学生进行教授,方式单一,缺乏一定的兴趣性,然而案例教学法在教育学课堂中的引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种现状,教育课堂不再仅仅以老师教授为主,而是紧紧围绕在广大学生的周围,通过为学生展示多方面的案例,使学生能够感受到丰富感性材料的熏陶,并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分析,从实践中寻找知识的身影,并在实践中实现对知识的充分运用,确保学生在进入社会时,能够准确寻找自身的定位,得心应手地投身于教学工作中去。此外,案例教学法的广泛引用,使得中职学校内部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机制,不仅能够确保学生对相关教学内容的学习,而且能够大大提升广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教学实践中去,对我国教学事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2 教育学教学中“案例教学”的实施步骤

案例教学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充分利用,使得其对于学生的培养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各级学校在使用案例教学方法时,应该了解其具体实施步骤,下面就教育学教学中“案例教学”的实施步骤作简要分析。

2.1 准备阶段

在教育学教学工作中使用案例教学方法不仅需要每位教师在课前进行准备,也需要广大学生进行一定的准备工作。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教师需要根据相关教学内容,除并根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上课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以外,还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利用网络等教学资源搜集一些与之相关的经典案例,并將这些案例以多种形式展现在每位学生的眼前,只有选择合适的、经典的案例,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亲身进入到教育情景中去,并在实践中及时发现问题,并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对于每位学生而言,需要根据教师的要求,对教师提出的案例进行仔细的阅读和分析,充分理解案例中的细节和精髓,及时发现案例中蕴含的问题,并尽最大程度地抓住案例中的本质,分清主次,并将这些转化为自身发展的能力,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2.2 呈现案例阶段

教育学教学过程中对于案例的呈现有多种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口头陈述或借助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资源清晰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也可以通过向每位学生发放纸质材料进行呈现。对于处于不同阶段或不同情境下的案例,教师需要运用不同的展现形式对相关案例进行呈现,保证学生能够清晰、完整地对相关案例进行解读,并抓住案例的本质和精髓,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引导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和学习。

2.3 课堂讨论和总结阶段

案例教学法最重要的阶段在课堂教学工作中,对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出的案例,学生需要对相关案例进行仔细的分析和整理,并就某些案例与周边同学展开讨论,在此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能够提升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思考能力。在讨论阶段完成后,教师需要对每位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对学生在案例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指出并提出修改意见,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表现积极的地方要进行充分的鼓励,便于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提升,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3 案例选择需要注意的地方

对于教育学教学过程中使用的相关案例,教师需要根据学生自身的发展情况,对使用的案例进行认真谨慎的选择,在选择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案例要有经典性。一些经典的、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一般都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不仅便于理解,而且也能够在案例中领会到多方面的道理,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

第二,案例要具有真实性。教师在选择案例的时候,一定要确保案例的真实性,教育案例一般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是需要引导广大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实践的重要参考资料,因此,一定要确保案例的真实性。

第三,案例要具有启发性。选择案例的目的在于引导广大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需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来引导和鼓励学生进步。

4 总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学教学工作也有了巨大的改革,特别是案例教学法的引入,不仅减轻了广大教师的教学压力,而且能够有效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去,引导学生进步,促进广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蒯秀丽.案例教学法在教育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1,(12):50-51.

[2]李章琼.案例教学法在教育学原理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时代,2013,(11).

《学前教育学》教学感想 篇4

本学期本人首次担任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前教育学》的课程教学。是使用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杭梅主编的《学前教育学》作为教材,每周安排2课时,教育对象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2016春共四个班的学生,即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第三个学期开课。

此教材是学前教育专业“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全书共分为11章,内容主要有:绪论,学前教育的产生、发展,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原则,教师与幼儿,幼儿园课程,幼儿园环境,幼儿园教学活动,游戏活动,区域活动,日常生活活动,幼儿园与小学、家庭、社区的关系。各章前有针对性的案例导入,文中所引入的案例与理论阐述结合紧密,章后设计了思考与实践。本教材以学前教育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方法为主,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教材注意深入浅出地阐述,每章内容由实际的案例引出,有的章节后也配备的实际案例,以帮助学生理解。同时,教材注意反映现代教育、学前教育的新理念与新思想,注意结合我国学前教育改革中的新问题与新情况,注意把理论的阐述与学前教育实际中的具体问题或现象结合起来,使初次接触学前教育学的学生能意识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增强他们学习教育理论的兴趣。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结合学生与教材的实际情况灵活开展教学,有些内容可以学生查阅资料、学生讨论为主,教师点评引导;有些内容可以结合学校安排学生见习来一起完成,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理论与实际更好地自然地结合起来;有些内容还要让学生联系社会现象以及教育中的真实案例讨论分析,加强他们对教育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在具体教学中,我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能力水平的实际情况灵活选取教学方法,比如:讲授法、讨论法、辩论、作业展示、学生讲解与师生互评相结合等等,不拘一格,学生感到有新鲜感和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受学生欢迎,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

学前教育学教学大纲 篇5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1.《学前教育学》课程性质:

《学前教育学》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基础课之一,它涵盖了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全部内容,偏重于研究幼儿教育的宏观指导理论及其一般教育活动规律等问题,在完成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中起着核心作用。

2.《学前教育学》课程作用:

本课程的学习在帮助学生掌握学前教育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幼儿教育实际,学会审视、分析当前幼儿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同时,注重促进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提高,为今后进入托幼机构从事教育和研究工作以及学前教育学专业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学习目标

1.思想教育目标:培养学生具有热爱幼儿、热爱幼教事业的精神;具有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和教师观,有较强的奉献精神和较高的个性修养。

2.知识获得目标:掌握学前教育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观念;熟悉国家和地方幼教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学前教育学发展历史和未来发展趋势。

3. 教育技能培养目标:具备观察了解幼儿的技能;与幼儿家长沟通的技能;利用各种教育资源的技能;创设与课程目标相适应的环境的技能;设计与组织幼儿园教学、游戏、活动、娱乐等活动的技能。

4.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目标:能根据幼儿园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特点制订班级各类教育计划;能科学合理编制幼儿园课程,选择和运用适合的教学组织形式、指导方式和教学方法;能正确认识和分析各种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能运用科学的评价指标对幼儿园课程方案、幼儿的发展水平、幼儿教师自身的各项工作做出恰当评价。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 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及主要流派

学前教育的年龄对象;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 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现代学前教育的主要理论流派

第二章、学前教育的社会因素分析

环境与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政治与学前教育;文化与学前教育;人口与学前教育;社会基本群体与学前教育

第三章、现代社会与学前教育

现代社会特点;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学前教;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比较

第四章、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

关于影响儿童发展因素的争论;关于儿童发展的基本观点;现代学前教育的新观念与新趋势

第五章、学前教育的新观念

儿童观的变革;现代学前教育的新观念与新趋势

第六章、学前各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与教育要领

出生至周岁儿童的心理特征与教学要领;一岁至两岁儿童的心理特征与教学要领;3岁儿童的心理特征与教学要领;4岁儿童的心理特征与教学要领;

5、6岁儿童的心理特征与教学要领

第七章、托儿所的保育与教育

托儿所的性质及任务、托儿所的物质环境准备;托儿所有效的保教方法介绍; 托儿所的保教要领;托儿所的集体保教原则

第八章幼儿园教育

我国幼儿园的性质;我国幼儿园的任务;幼儿园的保育与教育目标;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

第九章幼儿园的活动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关于活动的理论;幼儿园的生活活动;幼儿园的游戏活动;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

第十章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家庭育儿环境;家庭育守则;家庭保护的法律责任;家庭中的品格养成教育;家庭中的早期阅读;生活中的教学教育;家庭中儿童收看电视的问题;如何看待儿童的绘画活动

第十一章学前教育社区化的发展趋势

当今世界社区学前教育的发展;我国社区学前教育的兴起;我国城市在社区学前教育;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社区玩具图书馆的建设;我国学前教育社区化发展的趋势

四、学时分配

《学前教育学》教学设计 篇6

地点:教学楼J—A510

执教老师:学前教育系任建龙

教学内容:模块七投身教育事业

项目一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

设计意图:

本次课内容是课程标准第七模块,项目一的部分内容。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是幼儿教师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幼儿教师对幼儿园教育工作基本原则的认识、理解与运用直接关系到幼儿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和幼儿园保教质量。对于幼儿园教育工作原则的掌握、运用是幼儿教师投身幼儿园教育事业必备的专业素养,鉴于这几条原则的整体性,执教教师将其作为一个单元来进行组织。

根据我校学前教育专业见实习情况了解到09级学生五专学生已有很多的幼儿园见习经验,因此,这两节课主要基于幼儿园教育活动相关案例,来逐一剖析这些原则,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对案例的讨论、分析和教师归纳提升的方式使学生能初步知道幼儿园教育工作基本原则的重要,并掌握初步运用这些基本原则的能力,在这几条原则的讲解过程中,执教教师主要侧重于幼儿教师目前在教育实践中常常出现误区和忽略的幼儿园教育工作原则,体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此外,由于教材关于六条幼儿园教育工作原则的解释较为冗繁,且略有重复,为了便于学生掌握,执教教师将其作以概括和归纳,使其更加的条理化,执教教师并根据书本讲解的不足之处,查阅了相关资料,并在参照《学前教育学》——李生兰版和《学前教育学》黄人颂版的基础上补充了相关的知识。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幼儿园教育工作基本原则内容。

2、能力目标:掌握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注意事项,并初步掌握运用幼儿园教育工作原则分析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能力。

3、素质目标:锻炼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并知道幼儿园教育工作原则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对幼儿园教育工作基本原则的理解

教学难点:掌握运用幼儿园教育基本工作原则分析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能力。

教学课型:理论课

教学学时:2课时

教材处理:将教材分为设计步骤的内容和技能项目训练的内容。简单讲学生已经孰知的幼儿园教育工作原则,详细讲解幼儿教师目前在教育实践中常常出现误区和忽略的幼儿园教育工作原则。

教学方式:集中教学、分组讨论与个别试教的方式;采用案例分析、讲解归纳。

教学准备:

1、根据上周在幼儿园见习的情况,详细回忆该幼儿园在环境布置以及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优缺点,并写出简短的见习报告。

2、学生课前复习已学内容:幼儿园的性质、任务、保教目标。的试教准备。

教学过程:

模块七投身教育事业

项目一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

[第1课时]前三条原则的讲解

第一部分——复习:幼儿园的性质、任务以及幼儿园保教目标的特点。(2分钟)

第二部分——新课:

一、讲解教育工作原则的内涵,并使学生明确教育工作原则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上位概念,幼儿园教育工作原则是教育工作原则的一个分支。(3分钟)

二、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

(一)重视幼儿全面发展——体、智、德、美教育相互渗透,有机结合(15分钟)。

【案例分析】1.浙江癫痫儿童案例; 2.早教机构5岁孩子不会说话的案例。

请学生分析这两个案例给我们的启示,并通过学生的回答和教师的归纳概括出:

理念上要做到各育并重,防止片面教育。

【实践对比】外国人讲灰姑娘的故事和我国教师讲灰姑娘的故事做对比。

【分组讨论】请学生前后桌分组讨论这两个案例的不同之处,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概括出在实践中如何落实全面发展教育,以及注意避免落实全面发展教育的误区,最终总结出:实践中要有机结合各育,防止机械拼凑。

(二)重视幼儿普遍年龄特征,着眼个体差异。(15分钟)

年龄特征是某一年龄阶段幼儿园在认知、动作技能、情感态度等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共同特点。那么尊重幼儿的年龄特征到底有什么重要作用呢?

【案例分析】有位老师问小班孩子:“是飞机飞得快,还是汽车跑得快呢?”

【提问】如果你是这个班上的孩子你会怎么回答?

这位教师认为飞机比汽车快是常识,而孩子偏偏答道:“汽车跑得快!”老师生气地批评孩子:“你这是怎么回事,当然是飞机快!”孩子也不让步,涨红了脸争辩说:“就是汽车快!我坐在汽车上,看见窗外的树飞快地往车后跑,看看天上的飞机,走得好慢,汽车就比飞机快!”

最后这位老师实在没有办法了就对小朋友说:“我回家坐火车要18个小时,做飞机用2个小时,当然是汽车快了啊。小朋友们要记住哦,是飞机快!”

【提问】如果你是幼儿,你可以听懂教师给你的解释吗?为什么?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得出:

重视年龄特征

【你会怎么办】在一次户外活动时,孩子们在操场上进行“勇敢探险”的活动。孩子沿途要经过树桩,踩过高低不平的平衡板,走过搭在小河上的拱桥,钻过黑黑的山洞,最后到达目的地。游戏开始后,孩子们一个个勇敢地走过拱桥顺利地完成了探险任务。可到了拉拉,她跑到拱桥这里却不上去了,后面的孩子大声地喊着:“拉拉,加油!拉拉,加油!”可是拉拉还是不敢。

【提问】如果你是这位幼儿园老师,你会怎么办?

【回忆见习】请大家回忆并说说上周见习园刺桐幼儿园的户外活动场地的滑梯的基本情况。

从教师的做法以及对见习园户外活动场地滑梯的分析概括出:

尊重个体差异

小结: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也告诉我们每个人的优势智能是不一样的。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不仅有助于教师的教育教学,也有助于教师对幼儿形成全面的认识,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孩子。其实,这只是孩子动作发展过程中孩子之间之间差异的一个案例,除此之外,孩子在认知、社会性、动作技能、兴趣等方面都可能存在不同,因此我们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孩子这些方面的差异,并灵活的进行教学,彰显教学艺术。

(三)热爱幼儿,坚持正面教育。(10分钟)

1.对幼儿充满爱心。

请大家对比两个幼儿入园时的场景感受对幼儿充满爱心的重要性,并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说明教师对幼儿的爱心是与幼儿交往,教育幼儿的基础。

2.尊重幼儿的人格和发展水平。

避免使用讽刺、挖苦、说反语等语言(幼儿不听话,教师会所你真丑,蒙台梭利、杰克逊小时候的故事)。

谨慎使用批评和惩罚(建议:首犯讲理、重犯约定、再犯惩罚)。

3.学会正确的鼓励幼儿——正面教育的重要方法。

【补充】鼓励幼儿应注意的问题。

要具体。如“今天你去小伙伴家玩的时候可真有礼貌,我听见你说“请”和“谢谢”了呢!”

要客观。“你是你们班最棒的小舞蹈家!”孩子会这样理解……“其他同学都比不上我。”

要针对行为。

一位中国人去拜访外国学者,带了点礼物送给他的小女儿。见了面,小女孩主动问好,并对友人赠送礼物表示感谢。友人见她满头金发,极其美丽可爱,随口夸道:“你真漂亮!”等小女孩走后,学者严肃地对他说:“你伤害了我的女儿,请你向她道歉。”友人大惊。学者说:“因为你的赞美是不恰当的。你可以夸她懂礼貌,那是她通过努力应得到的表扬。而容貌的美是先天的,不需要通过努力就能获得。你夸她漂亮,这就会使她错误地认为:要得到别人的赞赏,并不需要努力,而是先天决定的。这对她今后的发展是不利的。”最后学者向小女孩真诚地道了歉,并夸奖了她的礼貌。

要全面。让你的孩子意识到与人为善和画一副漂亮的图画是一样重要的。他画的画非常漂亮,你可以表扬他,当他对奶奶说谢谢时,你更应该给他表扬和鼓励,并告诉他为什么这种行为是值得赞赏的。

要真诚、不敷衍。

一位妈妈听说“赏识教育”后,便决定改变以前的教育方式。回家后,女儿每做一件事,无论做得怎么样,她都说:“女儿,太好了,你太棒了!”————整整一个晚上下来,女儿被他夸得莫明其妙。最后,这个小女孩摸摸妈妈的额头说:“妈妈,你没事吧?”

要分场合。

要采用适当的方式。

[第2课时]后三条原则的讲解

(四)寓幼儿园教育于一日生活当中。(10分钟)

一日生活不等于生活活动。我国幼儿园一日生活主要包括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

1.明确幼儿园一日生活均是幼儿园教育的途径(教师只重视教学的观念)。

2.明确幼儿园一日生活均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途径。

3.在实践中发挥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协调、整体教育效应。(学习整点、半点时在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生活活动中的贯穿)

(五)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20分钟)

瑞吉欧的教育理念将环境看作幼儿的“第三任教师”,这足以证明环境的重要性。在幼儿园创设良好的环境就是为幼儿提供活动、表现、发展的机会。在环境创设方面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环境创设的目的性。

【提问】幼儿园区域活动一般是根据什么投放材料的呢?

2.注意环境创设的变化性。

如墙面布置:依据季节表现树木的变化,春天让幼儿用皱纹纸拧迎春花、团桃花粘贴在树干上;随着气温升高,让幼儿取下迎春花、桃花,添上叶子、补上桃子,表示夏季枝叶茂盛,花儿结果;到了秋季,再让幼儿把绿叶换成黄、红、棕色的叶子,并表示出叶子飘落的情景;冬季来临,让幼儿取下叶子,换上白色的棉花,表示积雪,以及剪贴漫天飞舞的雪花和落满白雪的青松。这样,四季的景色在幼儿的参与下不断变化。

3.发动幼儿参与环境创设。

【提问】发动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好处在哪里?

幼儿参加环境创设教育价值主要有以下几点:减少了环境的.陌生感,培养幼儿的主人翁意识、责任感、合作意识和能力。

4.充分利用各种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空间。

首先:充分利用幼儿园环境为幼儿创造活动空间。例如活动室小且与卧室相连的的幼儿园采用抽拉式的床或折叠式床为幼儿节省空间;幼儿园区域活动角的有些内容可以将天花板利用起来;幼儿园的过道也可以利用起来开展活动。

【回忆见习】请大家回忆刺桐幼儿园的活动室大吗?它的区域活动角是怎么布置的呢?

其次,将幼儿园的活动空间扩展到幼儿园外。例如学习环保知识方面,认识秋天等的例子。

5.重视家一样的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小孩不笨的例子)。

【补充】当前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存在的误区:

(1)将环境创设曲解为物质环境的创设;

(2)忽略儿童的健康问题(胸牌、用剪刀开盖子);

(3)设备的大小、面积、高矮不适宜;

(4)盲目模仿;

(5)做摆设。

(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游戏于各项活动当中。(10分钟)

请问大家有的幼儿园在孩子吃饭时让孩子扮演动物吃饭的样子,去卫生间时候像兔子一样跳着去,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吗?

真正的游戏为基本活动其实是一种游戏的精神,即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具有游戏的特征而已,这种特征是自然而然的,而非教师刻意的“游戏幼儿”。

1.为游戏活动提供可能——即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应从时间、场地、玩具材料、游戏氛围、教师指导等给以保证。

2.充分利用游戏手段组织活动——重视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游戏化。

新课结束:小结本次课内容,布置作业。(5分钟)

书面作业:观看视频《地球上的星星》,并谈谈这部电影对幼儿园教育实践的启示。

口头作业:请问大家你所在班上有一个好动的孩子,那么针对这个“与众不同”的孩子,你在组织幼儿开展美工活动时候有没有什么好的策略呢?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目标:提高美术学习兴趣,了解本学期学习内容;知道本学期学习用具,明白老师教学要求。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物演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学期,新希望。

教师简单总结本班上学期学习情况,与学生一起写下新一年的美好愿望(让学生写在课本的第一页),展望新学期带来的新希望。

二、设置悬念,增强学习兴趣:新学期的美妙美术之旅。

师:新课本里面藏着我们这学期的美术宝藏,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1、与学生一起预习本学期的内容,从第一单元开始,简单介绍学习的内容,突出有趣的地方,让学习增强兴趣。

2、预习每一点单元时,板书本单元的学习用具,并要求学生抄在每单元的第一课,让学生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用具并提前做好准备。教师展示部分学习用具的样板和要求,包括多少、大小和注意事项。

三、强调教师本学期学习的要求。

师:新学期,老师对大家有新的要求,希望大家能按照老师的要求,配合老师一起,愉快顺利的完成这学期的学习任务。

板书要求:1、做好课前学习用具的准备。(每节课前课代表进行检查和登记,每月进行表扬和批评)

2、课堂要求:每节美术课基本由三部分组成:老师讲课、学生练习、评价总结。讲授新课时要专心听讲、积极配合老师;学生练习时要认真和安静,尽量不要打扰别人的练习;评价总结时能听从老师安排等。

3、每节课尽量完成作业,(特别高年级的学生)并在下课后交给课代表。

教育学教学论文 篇7

一、开放式教学模式的运用

1. 规定型开放式教学模式

规定型开放式教学模式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教师规定的内容,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并能结合见习等相关经验,用教学小案例的形式体现学习的成果。

以幼儿教育学第二章第三节“幼儿园教育原则”教学为例,教师指导学生在学习、理解幼儿园教育的八项原则之后,改变单元测试只重理论的形式,论述题部分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幼儿园教育原则是考起来重要,说起来次要,做起来不要吗?”请你用小案例的形式来说明幼儿园教育原则的重要性。(题目自拟)

要求:案例真实,条理清晰,观点明确,字数不少于300字。

考试后,笔者惊喜地发现,不少学生案例结合点好,事例鲜活,说理透彻,从事例中反映出幼儿园教育原则的重要性,其写作水平比笔者预计的要高。这次考试中较好的小案例有:《小小书吧,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用心看待孩子》《努力由“做”向“玩”转变》《给幼儿留出自由的空间》《家园合作,构建幼儿需要的环境》《把幼儿的需求放在首位》等。虽说这种规定性的开放是有条件的,有很大的局限性,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开放式教学模式,但是笔者从中看到了希望,发现了学生开放式思维的火花和闪光点。

2. 主题型开放式教学模式

主题型开放式教学模式,是在规定型开放式教学模式基础上的发展和提高。

以幼儿教育学第七章“幼儿园游戏”教学为例:第一教时:(1)分析游戏:教师按照幼儿园游戏的特点,分析游戏活动——“小猴学本领”(学生人手一份)。主要分析游戏活动的设计是否从幼儿的兴趣中来,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各环节安排是否合理,游戏活动中幼儿知识、技能、情感目标的达成度如何。(2)提出目标:教师提出目标及设计游戏活动要求,按照要求,学生合作设计幼儿园游戏。教师提出分层设计要求如下:A.根据目标自己设计新游戏(难度大);B.根据目标改编“小猴学本领”的游戏(难度中等);C.根据目标改编“小猴学本领”游戏的部分环节(难度小)。(3)设计游戏:全班学生按程度自愿组成学习小组,每组4~6人,围绕目标讨论制定游戏活动计划。第二教时:各组派同学解说设计意图和各环节的安排,从中选出两组演绎他们设计的游戏活动(一学生做老师,相关学生做幼儿),其他小组学生进行评价,教师总评,提出修改意见后,学生再次演绎……

从这一案例可以看出,主题型开放式教学活动使原本严肃的学习环境变得宽松、民主了,师生间有了融洽的沟通、交流,整个活动过程成为师生交往、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改变了教师“一言堂”的现象,把更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己的平台。

3. 自主型开放式教学模式

自主型开放式教学模式的特点在于学生活动范围的扩大,即教师在基本完成教学任务以后,带领学生到幼儿园进行自主小课题的研究。让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经受锻炼,培养能力,增长才干。

小课题研究的时间为一周。下园前,教师先确立研究课题的大方向:可以调查我区幼儿园开展游戏、教学活动、一日活动、幼儿园环境创设等情况。再根据学生的情况分组(每4~5人为一组),教师在幼儿园为学生找到指导教师若干名。教师和指导教师一起帮助学生确定课题研究计划,包括研究的途径、方法以及小组内成员的分工情况,制订访问幼儿园园长和教师的问卷,并对估计遇到的问题制订出应对的方法等。学生在这一阶段的研究学习会遇到一些问题,教师要通过小组长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并给予有效的指导和帮助。例如,与幼儿园取得联系给学生提供观摩游戏的机会、与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座谈的机会等等。

回校后,总结评价一周的研究学习成效。首先,教师请学生把幼儿园拍摄的活动照片,如在幼儿园观摩的幼儿游戏的场景、幼儿玩游戏所用材料的照片等展示出来。其次,指导学生将所研究的成果表达出来,写成调查研究报告。再次,学生分小组宣读调查研究报告。教师在小组发言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并根据学生的研究情况引导学生自评互评。

通过以上环节的评比,不仅解决了本次活动的重点内容,而且使学生在幼儿园实践中获得的零散的知识经验及感性认识经过整理上升为理性的认识,使知识系统化,构建了新的知识体系。最后,教师对本次研究活动的收获、实践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情况、同学的进步等以鼓励表扬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价。通过自主型开放式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研究和合作能力。

二、开放式教学的成效

1. 学生成绩的提高

从考试结果看,开放式教学班学生的幼儿教育学考试,平均成绩高出以往班级12.4分,合格率为100%,尤其是类似综合分析题,得分都比较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

2. 学生能力的提高

实施“开放式”教学模式,教师教育的重心实现了从教师传授答案转移到学生寻求答案上。教师引导学生,而不是塑造学生,师生关系旨在尊重学生的自主精神,充分了解、把握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水平,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发掘学生的潜能,切实改变学生的被动地位。教师放弃权威的角色,需要的时候,和学生一起讨论,一起去幼儿园,甚至暂时转换师生角色,进行幼儿园模拟教学。总之,“开放式”教学模式,改变了课堂教学的目标、内容和结构,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提高了学生的能力,更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学会合作。

3. 毕业生就业率的提高

中职《幼儿教育学》教学浅探 篇8

【关键词】:基础;人性;职业;实践

【分类号】G712;G61-4

《幼儿教育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一直以来,我们采用的是陈幸军主编的2012年人教版教材,该教材力求体现新时代的基本教育理念,针对幼儿教育实践中的突出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并提出较为实际的解决办法,教材内容可操作性强,语言通俗易懂,符合幼师学生思维特点。在教学中,应该寻找怎样的立足点,怎样找到改革的突破口,以便把握教学改革的方向,是广大中职幼儿教育学教师及课改工作者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

一、教学要注重基础性

从整个中职教育的大环境来看,学生绝大多数是被现代基础教育淘汰的失败者,是基础教育中被忽视的弱势群体。据某县2015年初三毕业会考统计,参考人数5235人,7科均平及格人数占总人数的74.8%,总分在420分以下的学生1120人。中职学生与普高学生相比,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缺乏自信;二是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大部分学生是中考失利者,心理上普遍存在自卑;三是纪律散漫,行为习惯缺失,部分学生叛逆心严重;四是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生事物,以自我为中心。

中职学校遵循的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在教学中应该突出“服务学生、指導就业”的原则,只有这样,才会具有自身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中职学生的知识要广而实用,技能要熟而精炼,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尽量缩短教材和学生的距离,如果脱离学生的实际任意拔高,势必适得其反。

目前中职大部分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比较薄弱,书写过差、错别字太多,阅读理解、写作能力太低,直接制约着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影响专业课程的学习。因而,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找准切入点,控制好难易程度,在突出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前提下加强口语交际、阅读理解和应用文写作序列的基础能力训练,强化“务实、实用”的教学指导思想,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幼儿教育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形成科学的幼儿教育观,提高幼儿园保教工作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和技巧,以获得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需的综合应用能力,形成从事幼儿园教师职业所必备的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对新时代幼儿教师的职业要求。

二、教学要突出人性化

由于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和能力素质较差,学习目标不明确,幼儿教育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是学生学得辛苦,教师教得疲倦,其原因在于教师过多地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精神和内心需求。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在学校生活是“知识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有机融合,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应时代的要求,突出人性化教育,树立“学生主体意识”,从人性上对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自我的接纳,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与价值,发展人性,完善人格,追求人的美化,引导学生做一个真正充满智慧的有修养的人。

三、教学要体现职业性

幼儿教师是具有双专业性的职业,不仅要具备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同时,要具备传递知识技能的技巧,解决“如何教”的问题。《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指出,幼儿园教师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并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对合格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基本要求。

为此,在教学中首先必须树立能力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多参与教学互动,以课外实践、见习、小调查等多种教学形式和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其次必须树立教学民主化的教育理念,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和自然,走进未来的职业,帮助学生从“知识世界”走向“生活世界”,从本学科走向其他学科,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广泛涉猎科学、艺术、人文等领域,使自己有更开阔的教学视野。

此外,教师应该实现课堂上的角色转换,植根于现实,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增强课程的资源意识和现代意识,增强和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氛围。

四、教学要注重实践性

据调查,中职学生虽然在基础教育阶段学习了至少9年,可在中职学习期间表现出的学习能力令人担忧。据某校老师说,在一次新生联欢晚会的彩排中,学生把主持稿“XX学校第X届联欢晚会”念成了“XX学校第X庙联欢晚会”,让指导老师和同学捧腹大笑。但在捧腹之余,我们是否会感到惴惴不安?

要改变这种局面,教学就要坚持“服务就业”的宗旨,遵循“学得进,用得上”的原则,最大限度地贴切中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强调知识的实用性和实践性,把学生的学习变枯燥乏味的“静听”为生意盎然的“动手”,此外可增设一些社交礼仪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尊重他人,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动力的激发。

中职学生对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热情不高,对舞蹈、音乐、美术、形体等专业技能却比较重视,教师应该从学生注重“实用”的特点出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启发学生在学习中去发现学科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相关学科的探索热情,大力倡导学生的实践性学习,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强实践机会,着力解决与学生学习和生活有关的问题、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同时,密切联系社会生活,注意开发现实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表现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促进每个学生良好个性的自主发展。

总之,改变中职教学的现状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我们相信,伴随职业教育大环境的改观,只要我们转变观念,坚持科学发展,勇于开拓创新,就一定能使中职教学现状得到改善,也一定能早日实现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幸军,《幼儿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上一篇:南阳市~小麦新品种展示试验下一篇:写找手机的小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