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找手机的小学生作文

2024-09-24

写找手机的小学生作文(精选14篇)

写找手机的小学生作文 篇1

写找手机的小学生作文

“今天天气不错!”刚吃过晚饭的爷爷一边把吃剩的饭菜放进冰箱一边说,“我要去散步了。”说完爷爷就悠闲地踱出家门。

不到两分钟,爷爷从门外冲了进来,鞋也不脱就风风火火直奔书架。“我的手机哪儿去了?”爷爷上气不接下气,着急地说,“快帮我找手机!”听了爷爷的`话,全家人就像接到命令一样,都放下手中的活,全家总动员,帮爷爷找手机。

妈妈把柜子的八个抽屉都翻了个遍,仍然不见手机的踪影。爷爷把书柜上的书都搬下来,仔细查看,可一无所获。奶奶也从客厅找到厨房,可是仍然不见手机的踪影……

弟弟见大家都找不到,顽皮地说:“你们真笨,看我的吧!”然后,只见弟弟趴在爷爷的床前往床底下看,却一不小心撞到了头,痛得他龇牙咧嘴。看了弟弟这一系列搞笑动作,我们都哈哈大笑。这时弟弟突然得意地叫起来:“耶!我找到了!”弟弟跑到阳台,拿来爷爷的钓鱼竿,然后趴到床前用鱼竿拨了拨说:“出来啦!”他伸手一抓,“看,我找到手机了!”大家一看,原来是爷爷的手机套,我的嘴差点笑歪了!弟弟没辙了,只好垂头丧气地坐在沙发上看电视。

这时我灵机一动:“爷爷你的手机是开着的还是关着的?”“我手机是开着的!”爷爷说。“我有办法啦!”我高兴地说着,接着我跑向电话机,拨通了爷爷的手机号码。我把手指放在嘴边说:“嘘!请大家安静一下。”大家马上不做声了。我们侧耳倾听,仔细寻找。终于在冰箱边听到微弱的手机铃声。打开冰箱一看,手机果然在里面。爸爸冲着我竖起大拇指说:“还是你最聪明!”爷爷捧着快冻成冰棍的手机心疼地说:“肯定是我把饭菜放进去时,不小心把手机也放进去了!”

呵呵,手机终于回来了,全家人都笑了!

写找手机的小学生作文 篇2

其实, 在手机扫黄方面, 日本比我们先行一步。2 0 0 8年5月, 日本政府教育再生恳谈会提出了一系列要求, 包括:父母制定学童在家使用手机准则、明确禁止中小学生携带手机上学、普遍于车站设置公共电话替代手机、限定中小学生手机通话对象与G P S机能与机种、彻底宣导手机有哪些资讯或服务将被筛选或过滤等。通讯企业则承诺屏蔽有害网页的功能义务化。然而, 对于学生手机, 仅仅扫黄是不够的。扫黄不过是“破坏一个旧世界”, 而且破坏得也很不彻底。要真正根治学生手机上网的乱象, 就应该破坏与建设相结合, 扫黄与“除灰”、“育青”、“培红”、“养正”相结合, 趋利避害, 为我们的下一代营造良好的成长空间。

“除灰”即改变学生不健康的手机使用方式。学生手机除涉黄外, 还涉灰。不少学生用手机谈恋爱, 煲电话粥。与恋人打电话, 少则一小时, 多则数个小时, 每月话费要好几百, 学习成绩却直线下降。还有不少学生上课无聊时玩手机游戏, 给别人发短信。一些学生从网上下载不健康的内容存到手机里, 上课的时候偷偷看, 家长和教师无法知道。这些不健康的手机使用方式, 正是手机黄祸泛滥的温床。由此, 学校最好能明文规定学生什么时间可以使用手机, 什么时间必须关机;家长教孩子认识手机的功能、使用手机的意义, 以及不当使用的危害等, 从而抵御精神鸦片的侵袭。

“育青”即加强青春期性教育, 让正确的性知识占领学生的心灵阵地。近来有关学生的性“门”频发, “海运门”、“脱裤门”、“激吻门”等层出不穷。“门”被频频打开, 然而“路”该怎么走却不甚了然。这些“门”部分源于校园暴力, 部分源于黄色信息

/陈复兴

的侵蚀, 体现了青少年自发探究性知识的乱象, 即性发育成熟与性教育缺位之间的矛盾。加上一再蹿升网络的少女妈妈事件, 给现行的中小学青春期性教育敲响了警钟。本来, “食色性也”, “性”可以大胆地放到桌面上谈, 然而由于受传统的性不洁观念的影响, 我们的性教育却一直“犹抱琵琶半遮面”。正确的态度是变“堵”为“疏”, 变“防”为“育”。不要幻想孩子们的性意识永远处于“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不要堵塞孩子们谈论爱情和婚姻的言语, 你不用健康的性知识教育孩子, 自有不健康的性知识误导孩子, 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进行疏导和教育。

“培红”即向学生发送正面、催人奋进而又让人喜闻乐见的短信与视频资料, 以“红”驱“黄”。色情网站主要以黄色游戏和黄色短信祸害青少年为特点, 我们可以借鉴重庆市组织市民唱红歌、给市民发送红色短信等做法, 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 给学生每天发一条健康短信, 用优秀的文化产品来占领学生的手机。这样, 让学生每天处于健康的情趣中, 以昂扬奋发的青春激情、高雅脱俗的生活来取代低级趣味。通讯公司应该既将屏蔽有害信息义务化, 也将发送有益信息义务化。

手机狂欢时代的中学生作文 篇3

在这种情况下,谁又是老师,谁又是学生,哪里又是课堂?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老师,每一个人都是学生,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就是我们的课堂。以前那种在课堂上“老师说我听我写”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们已经创造了一个用自媒体“我说我写我交流”的时代。是的,我们已经走进了一个手机狂欢时代,我们也因此而得以“新生”。我们再也回不去那个“老师一人拿着教本教、学生拿着一支笔被动地记和写”的时代了。师者的威权、教条和神秘在一个手机狂欢时代,突然间土崩瓦解、荡然无存。我们与学生站在了同一个地平线上,我们占有的资料,学生也同样占有,甚至学生比我们获取的途径更多,获取的效率更高。难道不正是这样吗?

在这样一个时代里,我们有些老师已然感到了不适应,是的,肯定会是这样。也就难怪,一些老师还在课堂上作古正经的进行教学时,学生们常常会用另一套自媒体语言来消解他,弄得我们的老师好不尴尬。可有些时代的弄潮儿,他们总是走在时间的前面。君不见,大学校长毕业留言演讲,因为恰当地引用了时下流行的网络语言,就立刻爆红,华中科技大学的“根叔”不就是这样的吗?静下心来细想想,其实很有道理,因为这样的演讲,内容生动活泼,语言亲切自然,也才能走进学生心里。不要总以为学生离经叛道,其实他们才是时代的风气先锋。是的,要想一想,是不是我们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了?——老师们,该醒醒了,让我们睁开眼睛看看吧,自从手机不停地介入我们的生活以后,阅读和写作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以前那种“静坐窗下读圣书”的图景或许只能在历史博物馆里才能看见了!是的,一定的,纸质阅读和写作,尽管一定时间还会成为传统读书人的心结,但手机狂欢时代的风暴,一定会带来一场痛快淋漓的暴风雨——作为一个人文工作者,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面对,也必须思考:在这个手机狂欢时代,中学生作文何为?

在这个时代,我们的阅读和写作日益变得碎片化。不管你是否承认,我们已经不太愿意阅读千字以上的东西了,我们没有时间(“时间都去哪儿了”),也没有耐心(“节奏总是如此之快”)——可千字文曾经是短小精悍的文章的典范啊!更主要的是,我们也已经不太愿意写作千字以上的文章了,500字以上的东西对我们来说,就已经长得不得了,我们只愿意在140字以内“挥拳动腿”。即便是这样,我们还不追求完整性,一个段子、几句感悟,抑或是一张照片、一支玫瑰,我们也可以自由地发表,我们自享,我们也分享;我们尤其乐于转发和评论。我们也不太追求“微言大义”,抑或是“春秋笔法”,也就是说,我们不追求深刻性。我们只享受发表、转发、评论的过程,我们在自我创造的语言文字里狂欢和被消费。可以说,我们已经很少希冀通过一篇阅读和写作,来达到传送思想、抒情感怀的目的了,但事实上,我们又每时每刻都在抒发自己的情怀,只不过是,这点情怀可能上不了正席,入不了法眼。可我们也不追求上正席啊!我们追求的是自娱自乐。这就是手机狂欢时代的第一大特征:碎片化。

碎片化的阅读和写作,给中学生作文带来了怎样的变化?首先是作文命题的实用性。这几年,一些省市弃置不用的小作文,经过改头换面又登台了,原先叫“小作文”,现在叫“微作文”。北京市2014年中高考语文改革,明确增加“微写作”。注意,这里的“微作文”、“微写作”,不仅仅是名称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写作的要求发生了变化。比如,不再注重格式化的考查,不再过分强调规范性,不再重视完整性的要求,重视什么呢?重视实用性,重视与生活的接轨,重视单项生活写作能力的考查。因此,这里的“微”不仅仅表明它跟微博、微信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更主要的是表明快节奏、时间短、小而实。这正是手机狂欢时代写作的特征。举个例子来说明: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10分)

在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当你碰到有人吸烟时,你会如何劝阻?请把劝阻的话写成一段文字。

要求:1、理由充分。2、语言精练得体。3、150字左右。

从题目中很容易看出来,这样的命题信息量不大,但贴近学生生活,有一定的实用性,突出说服能力(也就是讲道理的能力)的考查。这体现了作文命题新的改革方向。

其次是写作命题的意义消解。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一些社会化作文赛事中。如果中高考作文命题是以追求宏大的意义为宗旨,那么一些社会化作文赛事,就是试图在个性化方面体现自己的追求。这方面,前些年的新概念作文大赛,就是一个生动的证明;陕西西安贾平凹主持的美文作文竞赛,也是这样的追求。其实,还有一个赛事,华中师范大学《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社举办的“新世纪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这项作文大赛,因为牵头组织者晓苏是一位知名小说家、大学写作学教授,所以就显得很不一样,这就是赛事的故事性,或者叫叙事性。比如我们看2014年的十二个作文题:

初一:帽子;第一次登台

初二:罚站;喜欢臭美的人

初三:走错门;吃醋的样子

高一:和为贵;王婆卖瓜

高二:双眼皮;给英语降温

高三:致郭敬明;脸为什么这样红

这里边,几乎每一个题目都隐藏着一个富有个性的故事,写作者只要善于开掘生活,聪明地写出自己的“那一个故事”,就行了。作家似乎是在用故事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思考生活。这样的命题,全国只怕仅此一家。这正是小说家命题的特点。它和中高考作文命题水分两色,体现出不一样的美学追求,它不追求“宏大的意义”(那极容易导致假大空),它似乎只对故事感兴趣,只在乎截取生活的小镜头,殊不知,正是在这样的“微故事”中,才更隐藏着丰富的人生风景。不独2014年如此,几乎每一年,“新世纪杯”作文命题都富有这个特点。我们再来看2013年的作文命题:

初一:走亲戚;怎样放风筝

初二:替罪羊;停电的那天晚上

初三:取暖;球场边的女同学

高一:第一次熬夜;爱上一个作品中的人

高二:穷快活;校长办公室

高三:记一个拾荒者;把父亲喊成老爸好不好

再次,是写作意义的扁平化。现在,每一次批改作文,语文老师都要感叹学生认识的苍白,意义的肤浅,情感的冷淡,思想的扁平,一句话,就是说现在学生写作文,再没有以前写作文的沉重感和思考性了,而代之以肤浅的感悟、人云亦云的抒怀和毫无逻辑联系的议论。这是怎么了?难道学生的思想真的不如以前学生的作文思想了?这个问题恐怕没有那么简单。一方面,是功利化的社会所导致,另一方面,也是学生学业压力过大、无时间读书思考所致。当然,最重要的恐怕是手机狂欢时代的影响。手机狂欢时代,是一柄双刃剑,有它的积极性,如快捷、方便、自由;也有它的杀伤力,如感悟肤浅、读写随意、发表低门槛,它多半是“《读者》体”,抑或是“口水体”、“淘宝体”等,所以它极容易导致人的思想快餐化、肤浅化,这是十分值得警惕的。

手机狂欢时代,给中学生作文带来的第二个重要影响是:自我性。现在的中学生写作,在很大程度上,再想恢复以前那种用主题先行、或者用宏大的主题意义来规范学生的思想认识,恐怕是一件很难的事情。社会思想的多元、各种价值取向的纵深延展、教育的充分开放、家长的史无前例的开明和老师的极大包容,这些都为作文的主题开放和多元倾向提供了条件,那种规定主题倾向的写作,已经变得不再为人们所接受了。2010年高考北京卷作文题“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因为主题倾向的封闭性,被人们一片责骂,而2013年的“手机引发的联想和思考”,又因为主题的开放,赢得了广泛的赞许之声。不独北京这样,全国的中高考作文命题几乎都这样,这就集中反映了一个心声:写作如果能够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我手写我心”,说真话,甚至说不漂亮的真话,也就会赢得普遍的认可。还不仅仅是学生认可,老师也认可,家长也认可,社会也认可。在这方面,社会化的作文赛事也走在中高考改革前面。命题如上文已有论述,就不再赘述了。这里我们单说一说社会赛事评委们选文的眼光和审美倾向。

第十五届“新世纪杯”作文大赛,一共有12篇作品入围特等奖,除开一篇写郭敬明的《致郭敬明》有点社会性以外,其他的所有作品几乎都是写身边的人和事,家长里短,鸡毛蒜皮,几乎都没有关乎社会的宏大主旨。为了清楚说明评委们选文的眼光和审美倾向,在这里请允许我把另外十一篇作品的主题内容简述一遍:游梦娜的《帽子》,孙女进城,错过了回家看爷爷的机会,也错过了爷爷的葬礼,落下终生遗憾;杨卓凡的《第一次登台》,第一次登台演出课本剧《白帝城托孤》,由于经验不足,笑场,但好在能及时补救,结果竟然意外获奖;仲宇的《罚站》,上课看杂志《漫画世界》,由于沉浸其中,竟然一再笑场,结果被老师罚站,罚站后竟然还在笑,原因是沉浸故事太深:高禹的《喜欢臭美的人》,妈妈喜欢臭美,一是不停地换衣服,一是经常照相;李佳明的《走错门》,讲了一个好玩的故事,一个学生本意是要补英语,结果走进了数学补课班,竟误打误撞得到老师青睐;张璐的《吃醋的样子》,作者用回忆写了一个父亲心疼女儿,在女儿小时候,与妈妈吃醋,女儿长大了,出嫁时,又与女婿吃醋,说是吃醋,其实表现的全是爱;朱璇的《和为贵》,小孩看到妈妈与伯母之间有矛盾,竟想出奇招,撮合两位长辈一笑泯恩仇;英涵雯的《王婆卖瓜》,奶奶为了启发孙子应聘,竟然拿卖瓜作类比,告诉孙子,应聘时就要善于展现出自己的长处,露出自己又红又大的“瓜瓤”;于玥祺的《双眼皮》,小姑娘爱美,做梦都想有双眼皮,不料病后竟真的有了,而且以后,只要生病,双眼皮就来了,于是小姑娘要默默祈祷了;李欣乐的《给英语降温》,也是补课,妈妈逼着女儿补英语,说是英语重要,女儿和爸爸不乐意,但熬不过,不料这时传来好消息,高考改革要给英语降温了;邓斯颢的《脸为什么这样红》,讲述长辈小时候陈芝麻和烂谷子的事,妈妈考试获胜,爸爸割草打架,伯伯吃红薯吃腻歪了扔瓢……你看看,这些作品都写的是什么?几乎没有一件事关乎宏旨。然而,正是这样一些事,却赢得了评委们的好评,他们把这些作文选进了特等奖,这说明什么,说明评委们选文的眼光和审美倾向不同于那些中高考阅卷者们,这是另一个选文系统——他们看重的不是宏大的主旨,而是家庭、亲情、心灵、感情和个人趣味,这些事情可能不高、大、全,但真实、可信,接地气,有人间烟火气,甚至有的篇目写得还比较幼稚。但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这些都是真实的、具体可感的,就行了。这样做,实际上是对人性的回归,对中学生写作实际的回归——一个中学生哪里来的那么宏大的主旨呢?

更主要的是,这些作文,一反那些套路化的写作,完全是“我手写我心”,充分自我,许多文章几乎没有什么格式,也有些文章,有很明显的博客、微信痕迹,就像是讲“微信”的自我故事;又像是一爿随意铺陈的水果摊,既琳琅满目,又新鲜可人,很是吸引人。我想,作者的本意也可能没想到要发表、要获奖吧,只是机缘巧合,他们被老师看中了,挑出来了,又赢得了获奖的机会。真是幸运啊——也真是发展趋势,好作文,本就是这样出自天成的。

当然,这种自我性还表现在个性化上,这方面,新世纪杯作文竞赛可能做得更突出一些。这是因为它打上了一个作家鲜明的烙印。十几年来,晓苏以自己的个人之力,亲力亲为,全力推行一种非常自我的写作模式,不仅命题叙事化,而且选文也重在叙事性。我记得晓苏先生在一次大型作文讲座上讲过,说一个善于写作的人,如果能够讲好故事,他就有饭吃了。话说得很朴素,可道理却很深刻。事实也正是如此,一个中学生,如果能够写好叙事,其他的也就不在话下了。十几届的作文竞赛,晓苏先生亲自参与命题,亲自参与选文,近几年,更是利用自己写作的优长,亲自撰写获奖辞,这一方面,是给学生以莫大的鼓舞,更主要是要渗透一种写作理念,这就是规避宏大的主旨,还中学生以活泼、真实、具体、接地气的写作追求。在这次获奖辞里,在评价仲宇的《罚站》时,晓苏用自己的评语旗帜鲜明地回答了他的写作观,他说:“仲宇的作文不追求意义,只写他觉得有意思的东西,强调叙事的生活化和趣味性,显得真实,自然,俏皮,读起来轻松,开心,好玩,让人觉得有意思极了。”是的,晓苏十几年如一日,在引导中学生写作上,不遗余力,他意在告诉人们,有真情有实感,有情调有趣味,就是最好的中学生作文。

写找春天的作文 篇4

我和妈妈去野外找春天,我走到柳树下,看见长长的枝条,水封摆动,我想那是春姑娘的头发吧。我走到野花那,野花上挂着晶莹剔透的露珠,我想那是春姑娘的泪水吧。一大片油菜花,给大地铺上了金灿灿的地毯。成群的蜜蜂在空中飞舞,忙忙碌碌地采蜜。各种各样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好像是在欢迎春姑娘的到来。

在这幅美丽的图画中,还有我和妈妈在放风筝,春姑娘送来了春风,把我们的风筝吹得很高很高。风筝在半空中,好像在对春姑娘说:“谢谢你把我变成小鸟,让我可以自由飞翔。”

写找春天的作文350字以上 篇5

当我们来到农民叔叔的花园时,豆腐和豌豆花露出了笑脸。黄澄澄的油菜花吸引了成群的蜜蜂,嗡嗡的蜜蜂似乎告诉我们,这是春天。

当我们来到广场时,红色的山茶花,紫色的蓝色和黄色的`蝴蝶开花了。粉色的桃花,樱花,紫红色的,白色的辛夷花都在含苞待放,麻雀唧唧喳喳,仿佛在告诉我们,这是春天。

蓝天上,蝴蝶、蛇和金鱼形状的风筝在飞。是春姑娘把他们一个个送上蓝天的。

晚上,奶奶们脱下棉袄,穿上春装,随着欢快的音乐跳着排舞。

写找春天上下 篇6

一进公园,一阵泥土和花草的清香就向我扑来,鸟儿在我耳边唱起了欢快的歌谣,好像是在欢迎我们的到来。放眼望去,一片嫩嫩的绿色,让我眼前一亮。走上前去,我看见了树木柔嫩的新芽从枝头冒出,在阳光下闪烁着迷人的光泽。小草也从泥土里探出了脑袋,对整个世界充满了好奇。五颜六色的花儿也开始争先开放,红的、黄的、淡紫的……它们在春风中高兴地点着头,好像在欢迎春天的到来呢!

草坪上,小朋友们在放风筝,他们奔跑追逐,脸上绽放出快乐的笑容,还有的人在野餐,他们有说有笑,还有的人躺在草地上,边听音乐边看风景。

对中职学生使用手机的管理初探 篇7

1 中职学生使用手机的动机和现状

1.1 追求潮流与时尚

随着电脑等一系列电子科技产品进入公众视野, 手机作为一种通讯工具, 以其特有的魅力, 成为大众新宠。青少年学生因为易接受新事物、急于享用最新科技成果、极具表现欲和乐于炫耀自己, 所以更加青睐手机, 认为使用手机是一种潮流与时尚。对卫生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 基于追求潮流与时尚的需要, 手机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1.2 便于沟通与联络

手机之所以受大众欢迎, 与它方便沟通与联络有着密切关系。家长之所以给学生买手机或默许学生带手机, 主要目的还是在于随时掌握孩子的动向, 随时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对学生来说, 手机有利于与教师沟通、倾诉, 尤其是学习上的问题、生活中的困难等。用手机交流既能使学生说出心里话, 避免了与教师面对面交流的胆怯和尴尬, 又能加深师生情感。对学校和教师来讲, 运用校园手机一卡通的定位和电子捕捉及提醒功能, 能使学生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 效率更高。

1.3 上网娱乐与交友

中职学生正处在青春期, 对新鲜事物十分感兴趣, 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们接触手机和网络。学生通过手机游戏开发智力, 通过音乐陶冶情操, 通过交友传递真情, 通过观看娱乐视频放松心情等。

2 发挥手机在医学教育实践中的功能

2.1 收集、整理、存储信息

网络信息资源量大、更新速度快、检索方便, 运用智能手机录音、摄像、照相等功能收集的资料清晰、逼真、美观, 其中优质的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对医学生的学习有很大帮助。智能手机收集、整理、存储等功能快速简便, 为医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帮助。

2.2 搜索查找和下载资料

互联网信息资源量大, 学生不仅可以实现收集、存储资料, 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搜索引擎在智能手机上查到自己需要和感兴趣的信息, 有利于知识面的扩大。输入欲知信息的关键词句进行搜索, 就可得到大量有关信息内容, 且方便、快捷、信息量大、实用性强, 真正实现了“一点知天下”。

2.3 网上讨论与交流活动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促使智能手机更新换代速度快, 手机功能更新、更全, 使用更快、更可靠。可将手机终端与电脑互联, 建成结构完善、资源共享的虚拟教育教学平台, 实现电脑与手机间信息互传、互用、共享, 不仅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开展新颖、高效、富有现代化教学特色的网络教学, 而且方便学生在课外学习, 充分利用课余时间。

2.4 培养手机操作和社交能力, 传播正能量

调查发现, 许多学习困难的学生在操作手机和使用各种手机软件时丝毫不觉得困难, 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强, 学用自如。学生对手机的好奇无形中增强了手机使用中正能量的传播。调查显示, 全国有一亿以上的未成年学生网民, 他们用智能手机发微博、微信, 其学习方式、学习渠道正悄悄发生着变化, 越来越多的学生主动发布身边信息, 成为信息的传递者、创造者。一方面, 掌握智能手机系统和软件知识, 优化智能手机使用环境, 可以提高学生对手机的动手操作能力;另一方面, 通过运用QQ、微博、微信、电邮等信息交流工具, 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 发现“真善美”, 发布健康信息, 发表正确观点, 传递正能量。

3 强化管理学生使用手机的措施

3.1 科学引导, 净化网络环境, 拒绝网瘾

针对持有手机的学生进行科学引导, 使其将有限的投入和资源用在学业上, 合理使用手机, 全面促进学习与自身成长, 提高手机在学习中的使用价值。通过教育引导, 使学生了解手机上网的利与弊, 合理使用手机, 提高学习质量和学习能力, 养成自控和自律的好习惯;通过正面引导, 让学生自主占领智能手机科学、文明的主阵地, 可对教育教学和学生成长产生积极影响。

3.2 使用适当, 避免加重学生负担

运用智能手机开展网络教学, 在保证其他教学方式达到教学目标的基础上, 选择合适的内容、恰当的方法和时机, 利用课余时间, 使拥有智能手机的学生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但应注意的是, 运用手机开展网络教学的程度要适当, 过度追求或过多依赖网络教学, 过多地把学习内容转移到手机上, 不仅违背了课堂教学规律, 偏离了教学方向和目标, 而且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 导致学生过度依赖手机和网络, 使得手机消费增加, 加重学生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

3.3 防范攀比, 避免引发新的安全隐患

手机对学生的诱惑力以及学生对高性能手机的持有欲望, 必然在学生心理上造成新的不平衡。无手机者自卑、嫉妒, 有手机者追求更好的手机体验, 导致学生心理不平衡, 滋生攀比之风, 易引发偷窃现象, 使学生的价值观扭曲, 且易触发新的矛盾甚至冲突, 引发新的安全隐患。因此, 要防范攀比之风。蒉

摘要:通过分析中职学生使用手机的动机和现状, 强调在中等医学教育实践中充分发挥手机的功能, 对学生使用手机进行科学管理, 并提出强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以解决学生使用手机带来的问题, 满足中职学生学习、成长、就业的需要。

让手机成为学生成长的助手 篇8

2015年5月的一天,我正在办公室备课,班长突然跑来,气喘嘘嘘地说:“老师,李聪被两人殴打,鼻子出血了。”我连忙疾步向事发地跑去,避免了事故的恶性发展。后经调查得知:李聪和张杰在餐厅排队打饭时,前面的李聪饭汤洒到了张杰身上,张杰就骂了起来,李聪也不示弱,就开始对骂,李聪并对张杰打了一拳,虽经调解但张杰内心认为吃亏了,于是就在隔了一天后用手机联系了表哥,让他过来给自己出气,于是便出现了李聪被打事件。

由此我想到了学生配备手机的问题,为孩子配备手机的初衷是方便联系家长,但若学生像张杰那样的“方便”联系,就会造成殴打事件的频繁发生,影响学生和校园安全,甚至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手机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手机使用观念,让手机成为学生学习、生活各方面健康成长的助力,而不是影响我们学习、伤害我们身体的坏毒瘤。笔者从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总结出以下经验,与大家共勉。

一、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功能

在这个科技引领生活的时代,手机已脱离了奢侈品的范畴,越来越多地“飞”入了平常人的生活中,也逐步“飞”入了中学生手中。拥有手机的中学生人数也日渐增多,手机的功能也趋向多样化、成人化:能拍照的、听音乐的、甚至能看视频的……各种品牌、各种款式的手机都能在校园里找到它们的身影。初中生是未成年人,是非能力差,自控能力弱,好奇心强,贪玩心大,正处在学习知识的关键时期,如果我们不帮助学生加强对手机功能的正确认识,就会耽误他们的学习,甚至断送他们的前程,那样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岂不越来越远吗?手机功能对我们初中生的正面效应主要有以下几点:

手机能方便家长与孩子的联系,家长能随时掌控孩子的思想动态,孩子缺衣少钱现象也能及时得到解决,如果遇到危险也能及时发出求救。

能促进朋友间的感情交流,共同探讨理想、志向等问题,保存同学间那份纯真的友谊。

手机的拍照、闹钟等功能方便在某些特殊时刻使用。

手机的网络功能:查阅资料能省去大量的时间和繁杂的劳动,搜索引擎能快速地给我们提供答案;手机网络多媒体的展现更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手机的娱乐功能还可以适当调节不良的生活情绪,缓解学习和生活压力,手机的网络功能还可以为我们的出行作向导。

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手机使用习惯

习惯是在正确的思想指引下逐步养成的。手机的正确使用就是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遇到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情。

我们要引导学生文明使用手机:对学生来说,文明使用手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掌握好开机和关机时间。上课时间应让孩子关机,家长最好准确地了解孩子所在学校的作息时间,家长要同孩子联系,最好约定时间,比如中午或下午放学后;二是能选择恰当的使用场所。什么地方可以用手机,什么地方不要用手机,这往往反映出使用者的文明素质。如果在大家静悄悄地听报告或看电影、听音乐时,也哇哇地用手机与别人聊天,这就是不文明的表现;三是交际内容和对象的恰当选择。同什么人说,说些什么?这是手机使用中的核心问题。许多家长反对孩子带手机,就是怕他们随便交友,说些毫无意义的话,而且没完没了发短信等。有的初中女生禁不住网络中虚拟人物的诱惑,瞒着家人、老师偷偷与网友见面,轻者造成学业浪费,重者甚至被惨遭蹂躏,造成家庭乃至社会的悲剧。其实,现代化的设备是需要每个人掌握的,关键是怎样引导孩子合理、正确地使用。我们思想品德教师要牢记使命,充分引导青少年学生要培养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品质,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平日生活中要乐交诤友,不交损友,同时要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网络中要有保护自己隐私的意识和能力,让手机真正成为我们学习、生活的好帮手。

三、培养学生充分利用手机网络功能的能力,让手机成为我们学习、生活的助力

1.利用手机网络来激发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

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也有单一的接打功能转型为多功能,学生的手机已变成一个名副其实的掌上电脑。我们都知道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我们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手机网络使用观,教会学生把手机当成学习工具,帮助自己提高学习兴趣。如我们在课堂上可运用手机网络化静为动,增强动感,激发学习主动性,从而可增强学生对手机网络有利方面的应用能力。如在教学九年级《灿烂的中华文化》这一课,课本的插图是静止的,无法表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课堂上我使用手机的网络功能,剪辑了中华文明古国的风采。通过视频画面,生动形象地播放了中华文明发展史,引领学生浏览了盛唐的风土人情及清明上河图的展示,唐装、汉服、方块字、故宫、京剧、粽子…… 这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像一条悠久的历史长河,映照出中华民族几千年风雨烟尘的身影,回荡着中华儿女自豪的声音,刻印着中华文明独特的文化记忆。学生看得聚精会神,仿佛身临其境。通过图像的渲染,课堂气氛活跃,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很快就掌握了中华文化的特点、内容及对人类的影响。

2.运用手机网络创设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情感教育

思想品德课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情感教学,其知识只有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展现、情感的感染,去触及学生的灵魂,激励他们的心灵,促使他们用行动去捍卫真理时,才谈得上转变为学生的信念,才能真正 促使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正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情感,就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手机的网络功能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内在的驱动力,同时也是实现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的最佳途径。如在学习七年级思想品德《珍爱生命》时,我用手机的网络功能映出汶川地震的惨痛场面,学生很易体会到生命在自然灾难面前是多么的脆弱,而在经受挫折时又是多么在顽强,他们就会更加珍爱生命,理解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收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3.到陌生城市手机可作为“万能向导”,帮助家人解决紧张焦虑之感。在家里利用手机网络可订出预期的机票、火车票,乘坐时拿出身份证取出即可;到陌生城市可用手机网络导航;出行可用手机滴滴打车;到吃饭时间可用手机订出可口的饭菜;到休息时还可订出合适的宾馆……真可谓“一机在手,万事不愁” 。

四、要让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实现自我价值,拒绝对手机的依赖

现实生活中正能量无处不在,可负能量、不道德现象也屡见不鲜,我们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为他们创设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他们就会拒绝对手机的依赖观念。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在教师和家长的潜移默化中形成的。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一个没有激情、没有理想、没有爱心、消极的教师和家长身边,是很难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正所谓“进朱者赤,近墨者黑”,抱怨、忿恨、不满、指责、唾弃等不良情绪往往是成人在不自觉的状态下传递给了孩子们。为此,成人要积极工作,“踏踏实实干事,堂堂正正做人”,不斷追求事业成功,从而带动孩子树立科学的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要让我们的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实现自我价值。让孩子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学会关爱、学会感恩。遇到困难问题学会想办法解决,养成独立自主的人格,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快乐的生活。

手机作为科技进步带给人类的新工具,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根本利益的,本身并无利弊对错,进入校园后出现的负面影响,进一步暴露了学生规则意识的缺乏和学校德育教育的缺失。我们思想品德教师要自我加压,牢记使命,利用思想品德课这一主阵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让学生具备自律意识,他们就会充分发挥手机功能的正面效应,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成绩,真正让手机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等方面健康成长的得力助手,从而早日成为祖国的栋梁,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功立业!

注:本文系河南省十二五规划2014课题,课题批号2014-HJYY-161

写找手机的小学生作文 篇9

现代手机普遍传入社会,手机确实再很多时候饰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对于不明白手机真正意义上的人却是一大祸坏。那么手机到底是好的还是坏的呢?

准确来说,手机的意义会有双重面,那么如何辩别社会人口不正确使用手机的方法有会是什么?

首先:手机人口使用范围(除小学生以外);然后:大多数使用是来做什么用的? 最后:确认是否沉迷于手机网络。以上宗叙,可以证明一点(不要过早给学生购买手机)

想必有人会问,未年满18周岁的学生不是不可以使用手机吗?当然,未年满一定的年龄限制确实不可以,但,现社会大多数的青年生都拥有了手机也有大部分入进迷途,网络的威力不容小区,但我们可以用自己的量力来战胜网络的危害。而小学生的.意志力不坚定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从而导致沉迷网络的后果。因此,小学生不适合过早使用手机;如果可以凡未满十八周岁的青少年也不易使用手机。

奶奶的手机小学作文 篇10

不过,奶奶看到我们一回家就打开手机看个不停,总要凑过来瞧个究竟。她看到我们用手机拍照、发微信、上淘宝购物,她觉得很有趣;看到我们用手机发红包、抢红包、开心地聊天,她更是羡慕不已。她自言自语:“还是年轻好啊,像我这老骨头什么都不懂,只会打电话,跟不上时代喽!”爸爸听了笑着说:“妈,您要是喜欢,我也给您换一部智能手机,包您一学就会。”奶奶半信半疑:“我这把年纪了也能学会?”

第二天,爸爸果真给奶奶买回了一部智能手机。奶奶拿在手上,左看右看,连开机都不会。我便自告奋勇地当起了奶奶的“启蒙”老师——手把手地教奶奶学习怎么使用智能手机。奶奶识的字不多,不会拼音,也不会写字,于是我便教她怎么用语音发送说话的内容;接着,我又教她怎么在群里发红包、抢红包,怎么和朋友语音通话、视频通话。一整天,奶奶都拿着她的智能手机在研究,有不懂的地方马上跑来问我,比小学生还认真呢。几天下来,奶奶居然把我教给她的这几项功能都学会了,可真不容易啊!不过,因为智能手机,奶奶还闹了个笑话呢。

有一天,奶奶出去买东西,她看见有个人在收银台结账的时候,只是拿手机扫了一下桌子上的一个东西,“滴”了一声就拎着东西走了,并没有付钱。奶奶急了,一个箭步冲了过去,揪住了那个人,说:“你还没给钱了,怎么就走了呢?”那人愣了一下,有些哭笑不得,他打开手机给奶奶看,说:“老人家,这是微信支付,您只要扫一下桌上的二维码,输入您该付的金额,就会从手机里转走您该付的.钱给商家,就不需要再付现金了。不信,您可以问一下收银员我付钱了没有。”奶奶转过头,收银员冲着奶奶笑着点了点头,奶奶这才松开手,放人家走了。一回家,奶奶就问我:“真的可以用手机付钱吗?快教我,以后我出门就不用带钱了。”于是,我又给奶奶上了堂微信支付应用课。教完了这个,我顺便又教会了奶奶如何“滴滴”打车,如何网上购物……

中学生佩带手机的分析及对策 篇11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2B-0007-01

中学生带手机进校园的现象逐渐普遍。从而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作为教育管理者必须对中学生佩带手机的现象有正确的认识,才能科学、有效地管理中学生佩带手机的行为。下面就谈谈我对中学生佩带手机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如今的信息时代,手机已成为通讯工具中的新宠,它使我们的生活更快速,高效。中学生也成为拥有手机的一大群体,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让学生与外界没有联系。毕竟,中学生也是社会上的一员,有手机是不可回避的现实。我们只有正确地引导学生使用手机,才能更好地做好学校的管理工作。

手机是生活需要的一种通讯工具。现代的中学生,独生子女占有一定的比例,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其父母对子女的要求百依百顺,有求必应。再有,留守儿童所占的比例也相当大,其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便利用手机拉近与子女的距离。但是,初中生自制力有限,由于佩带手机走向歧途,不服从学校管理,干扰教学秩序。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找到一个平衡点,使学生手机向有利教育的方向发展。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中学生佩带手机是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并不可怕。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面对现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能用简单方法处理中学生佩带手机的问题,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首先,作好宣传教育工作。通过教职工大会、班主任会、班会、家长会让家长、老师、学生全面了解手机的副作用。如手机辐射会对中学生的脑部神经造成不可逆伤害;学生随时直接通过手机进行QQ聊天、网页浏览、阅读黄色信息和拨打不良声讯台,消耗精力和时间,上课萎靡不振;有的学生使用手机和同学或朋友聊天,影响其他同学休息;有的寝室甚至用手机集体看黄色电影,导致整个寝室的学生都无法入睡;一些学生把手机带到课堂,用手机打游戏、发短信、听音乐、看小说,手机铃声时有响起,影响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校园丢失手机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了不少的损失和麻烦;有的学生受不了半点委屈,一旦发生小矛盾,就通过手机纠集同学朋友前来打架……老师和家长从思想上认识到位,从源头上,引导学生们正确使用手机。

其次,提高家长的认识。建议家长们一要慎重考虑家庭经济能力、子女学习生活的需要和子女个人性格特点等因素,尤其是第三个因素,如果子女自制力很差,有某些不良倾向,为其配手机则无异于火上加油。同时,家长要注意引导子女正确使用手机。如果已为子女购买了手机,应引导子女有节制地使用手机。此外,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监护人。对子女如何使用手机,手机费是多少等,要时常关注,不可放任自流,自讨苦吃。

再者,家校联手,相互合作。由学校、班主任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劝导家长将子女的手机收回去。同时,向家长公布学校、校领导、班主任的联系电话,给家长联系子女提供方便,让家长能随时联系到其子女,不必为子女配手机。

最后,建立学校管理手机的长效机制。1.控制好教室寝室所有可以充电的电源,校领导、班主任、生活老师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电源。2.对于个别学生带手机进学校,校领导、老师收缴手机妥善管理。同时与家长形成教育合力,如第一次收缴,通知家长到学校说明相关情况并收回手机;第二次再收缴的则由学校代其保管至学期结束,然后归还学生。3.对个别学生确因特殊情况带手机进学校,必须由家长向班主任说明情况,做好注册登记,交生活老师或班主任代保管。需要约定使用手机时间,用后交回生活老师或班主任代管。

总之,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恒心,不能用简单的处理方法来杜绝“手机问题”,而应是校方与家长密切配合,正确引导学生使用手机。这样对待“手机问题”,才更科学更有效地做出决策。

新网络时代的学生手机阅读分析 篇12

关键词:网络,手机阅读,特点,影响

21世纪是信息技术的时代,计算机及网络的普及和应用给传统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网络平台成为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媒介。在世界范围内,网络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正逐渐将网络资源与教学进行整合。我国自20世纪末开始进行基于网络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研究,目前全国范围内开展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已卓有成效,但在硬件齐备的计算机教学环境中,教学“软件”仍没得到理想的设计和开发。特别是基于网络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当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当前,MOOC是国内专业性网络教学的热门话题,慕课公开课、在线教育、教学新媒体等一系列与传统教学相异的网络教学“噱头”涌起,但网络教育资源能否真正落实到实处,仍是当前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多媒体手机入网的普遍使用,使网络进入到了手机网络新时代,手机作为平台的网络阅读方式日益普遍,对于新网络时代的学生阅读进行引导,更是在资讯繁复的网络空间中最值得关注的话题之一。

一、新网络时代的阅读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7月,中国网民数量达到6. 32亿; 手机网民规模达到5. 27亿,手机上网的网民比例为83. 4% ,手机上网比例首次超越传统的PC上网比例。中国网民人均每周上网时间为25. 9小时,网民年龄结构中10 ~ 29岁的网民占55. 2% ,学生占网民的25. 1% ,为网民职业结构之首。中国文学的阅读,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网络的广泛运用,而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手机网络阅读成为学生阅读的主要方式,这为网络阅读时代的学生阅读引导带来了新的课题。

就文学接受发展现状而言,随着出版物的数字化不断升级,传统纸质阅读呈现加速下降的趋势。数字阅读当前凭借其无可比拟的便利性及无以伦比的流行元素,备受学生追捧。早在2010年,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公布的“第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09年我国国民上网阅读率为41% ,而有关数据分析,我国目前的2亿中小学生中,上网学生已达3 000万,中小学生互联网渗透率达15. 4% ,其中高中学生互联网渗透率已达半数以上。可见,文学阅读进入网络阅读时代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在新网络时代,关注网络阅读的学生阅读方式引导,应该是文学接受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网络阅读是一种由文本的变化所带来的新的阅读方式,专指网络文化语境中的阅读活动,即借助手机、计算机、网络技术,来获取包括文本在内的多媒体合成信息和知识,完成意义建构的一种超文本阅读行为,也称“网上阅读”。其阅读方式主要有在线阅读和下载之后阅读两种。阅读,尤其是有效的课外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联合国把每年的4月23日定为“读书日”。开卷有益,阅读有益。而当前的网上阅读,便捷迅速地开拓了学生的阅读领域,让学生打开视窗,放眼世界。

二、新网络时代的学生手机阅读的特点

如何引导学生开展网络阅读,使学生有效地利用网络途径获取有效资讯,使网络阅读真正作为一种自我发展和自我教育的最佳途径? 要解决这个问题,要求研究者要摸清当前进入新网络时代后的学生手机网络阅读的特点。当前的网络阅读概念,因为在多媒体手机的广泛运用前,其外延已经有所突破,以往的网络阅读是一种由文本的变化所带来的新的阅读方式,指网上阅读、超文本阅读、电脑屏幕阅读、超阅读、电脑阅读、虚拟阅读、电子阅读等网络文化语境中的阅读活动。当前学生智能手机使用的普及,手机软件和网络的发展,使“手机上网比例首次超越传统的PC上网比例”,现实使用手机为工具的网络阅读大行其道。网络阅读途径的改变必然带来学生网络阅读特点的改变。手机阅读具备网络阅读的一般特点: 传播迅速、资讯新颖; 信息交互性强,多媒体、超文本; 内容丰富,检索便捷等等,但手机阅读还有许多独特的地方。

首先,与传统PC机网络阅读相比,手机阅读更为方便。传统网络阅读以方便搜索为利器,在阅读领域中作为便捷工具被受众所推崇,但以PC机为平台的传统网络阅读,在日常生活中,无法随处携带,仍受限于设备的供给,虽然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的使用使该种情况有所好转,但网络的使用仍然是其困境之一。手机上网,尤其是3G时代之后的4G时代,固网、互联网向移动网延伸,手机阅读占尽地利与天时,以其便携性独占鳌头,这是手机阅读最重要的优势。手机作为现代人日常生活中颇为重要的通讯工具,也是学生必备的生活物品。不可否定的实际情况是: 不论学校是否赞同携带手机,基于生活便利考虑,家长大多数都给学生配备手机,学生的手机携带率日渐逼近百分之百。移动网络的大力推销,已成功引领学生紧握多媒体手机,进入了移动网络阅读世界。手机的便携性,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访问网络,开展阅读活动。

其次,与传统的PC机网络阅读相比,手机阅读呈现碎片化的特点。“碎片化”,英文为Fragmentation,在20世纪80年代末常见于“后现代主义”的研究资料中,指完整的东西破成零片或零块。现在碎片化理论多用于阐述社会文化诸种现象,而我国在21世纪初,以中国传媒大学的一批学者为代表,把碎片化引入传播学的研究中,研究“碎片化”的现代传媒传播方式。现代传媒的繁复内容和极速更替速度,加之现代生活环境的效率化要求,与接受者快速生活节奏结合,整体性的完整型文本阅读对于读者而言已经是一件极为奢侈的阅读行为。学生作为有繁重学习任务的阅读主体,所要学习的学科内容很多,语文、数学、外语、地理、历史、化学等,学生自由掌握的时间非常有限。无论是客体条件,还是主体条件,都限制着学生的阅读活动开展方式———只能是一种碎片化的阅读方式。这一点无疑与手机的传播优点相吻合,手机的便利性注定了它是一种最适合开展碎片化文本阅读的工具。学生开展手机阅读,往往能在有限的自由时间中见缝插针,灵活进行阅读。而与传统PC机网络阅读相比,手机阅读呈现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碎片化。阅读需要的大量时间都被分散成零碎的片段: 课间、课前、课后、作业前、作业后、午休、晚上休息前等等。在这样的时间间隙中,对学生而言,繁忙而紧张的学习节奏使阅读注定变成一个零碎、片断的事情,而手机阅读就是最合适的选择。

三、学生开展手机阅读存在的问题

2014年9月15日至25日,笔者组织了一次海口市学生手机阅读问卷调查活动。该次问卷调查活动调查单位为琼山中学、海口市实验中学、海南中学、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现场问卷调查的方式分四组进行随机问卷调查。第一组50人,调查地点为琼山中学初中部; 第二组50人,调查地点为海口市实验中学高中部; 第三组50人,调查地点为海南中学高中部; 第四组50人,调查地点为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桂林洋校区,调查对象为初中生50人,高中生100人和大专生50人。本次调查一共发放问卷200份,实际回收问卷183份,其中有效问卷156份。在该次调查中,关于“评价手机阅读存在的问题”的调查数据显示: “容易导致视觉疲劳,影响视力”( 42. 67%) ,“信息内容芜杂”( 35. 13%) ,“占用大量时间”( 11. 71%) ,“增加手机话费”( 9. 07% ) ,其他( 1. 42% ) 。调查的主体皆为年龄在13岁至22岁的青少年,对自己的行为带来的后果都有一定的识别能力。他们对手机阅读方式的评价,可以有效地揭示手机阅读对学生群体的生理和心理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揭示手机阅读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

首先,手机阅读对学生的生理健康的影响不容小觑。手机阅读以其便捷与低耗的优势席卷而来,纵观电子阅读终端市场,电子屏的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由Amoled屏与Mirasol屏等新技术的更迭到手机阅读软件的不断开发与应用,一系列的技术革新给用户带来了新的阅读体验与视觉舒适度。但手机阅读方式本身的小屏幕阅读特点,其屏幕设计本身就注定阅读方式对阅读主体的视力不可避免地产生负面影响,尤其是长时间地使用,更会引发视觉疲劳、头晕目眩、视力减退、脊椎劳损等健康问题。“低头族”综合症已经被提到了疾病的防治日程,过度沉迷于手机阅读的方式,问题确实不容小觑。随着阅读内容本身的吸引力,学生极易忘记阅读时间,而长久盯着电子屏,并保持一定的姿势,极易引发各种身体疾病。学生正处在发育成长的黄金期间,对于手机阅读可能会带来的负面健康影响,绝对不能忽视。

其次,手机阅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手机阅读属于网络阅读的方式之一。网络阅读研究早有发现,青少年网络阅读是一把“双刃剑”,因之海量的信息,丰富的内容,网络资讯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但同时网络又存在着信息过于庞杂,质量低俗的内容。尤其在现在的网络开发与网站建设中,不少牟利者为了达到收益与利润的目标,不惜抛出不健康的危害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容,以达到窃取手机信息或学生个人信息,谋取不法利益的目的。因此,对于手机阅读,我们既不能危言耸听,片面夸大其危害性,也不能放手不管,听其自然。

此外,在手机阅读成为习惯的影响之下,不少学生沉迷于手机世界,缺乏了必要的人与人的沟通。“低头族”源自英文单词“Phubbing”,这个新生单词,由phone( 手机)与snub( 冷落) 组合而成,是时下人们对沉迷于手机世界的手机使用者的称谓。这些人在许多场合,只顾低头看手机,却忘记了真实的世界。手机阅读如果由习惯发展为病态,“低头族”即成为一种日渐严峻的社会病,手机阅读将加剧人与人的沟通障碍,导致冷漠蔓延、亲情疏离。

远离手机的小学作文 篇13

今天晨会的话题是手机,我是班会的主持人,为了准备这次晨会,我可下了不少功夫。

我先给大家放了一个自己做的PPT。其中有一些画面真是太让人担心了:6月14日,四川一名女孩因走路玩手机太专注,腿卡下水道里;6月16日,高速换胎妻被撞,玩微信不看车惹的祸;6月17日申嘉湖高速公路,司机开车炒股结果追尾

接着我请近视的同学站起来,才五年级,已经五个四眼,还不包括一些爱美拒绝戴眼镜的同学,真是让人触目惊心,怪不得老师每次调位置都那么头痛。他们的视力为什么这么差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手机。

现在很多家庭都有几部手机,年轻的爸爸妈妈对微信、QQ情有独钟;对斗地主打僵尸爱不释手;对抢几角几分的红包乐此不疲。不仅如此,他们一会儿听歌一会儿刷朋友圈,不仅对小孩请求跟自己下棋玩游戏没有兴趣,还将手机给孩子让他们别烦了。孩子近视,父母有责。

同时,很多人在周围环境较暗的时候还在玩手机,这样做无疑是在伤害自己的眼睛,更有甚者,没有调暗手机的亮度,任凭强光刺激着自己的眼球,这样即便没有导致视网膜脱落,也使眼睛的近视度数一涨再涨。甚至现在很多学龄前的儿童都在玩手机、玩平板,近视率不断升高也就不足为奇了。使用手机,要有节制。

手机,你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便利,又给我们好多烦恼,真是让人又爱又恨。

未来的手机小学作文 篇14

这款手机与其它手机比起来不仅外形相差甚远,就连性能也有天壤之别。与其说是手机,还不如说是软件更准确一点,使用它先要把血滴滴入与它成套的晶片之中,使晶片记录下你的DNA,形成最完美的密码保护。

苹果Wins不需要手指触屏或者声控,只需要软软一点,之后在脑海里想就可以了,之后你想得到的东西就会呈现在你的脑海里。

它还有一个神奇的功能,就是可以储存网络,这样,即使没有网络,也可以得到需要网络的内容。

上一篇:教育学教学论文下一篇:市场推广专员的工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