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八章 教学

2024-07-11

教育学-第八章 教学(精选4篇)

教育学-第八章 教学 篇1

第八章 教学(下)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学生学业成绩评定叙述正确的是()A 评定学生学业成绩,一般采用百分制记分法和等级制记分法 B 一般说,题的数量多、便于给小分的,用等级制较便利 C题的数量不多、开卷、理解和灵活运用的题目用百分制较方便 D 在成绩评定时,不能把等级制换算成一定的分数

2、下列关于复式教学叙述正确的是()A 复式教学就是对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B 复式教学适用于学生多、教室少的情况下教学

C 复式教学课堂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学或做作业同时进行 D 复式教学情景下的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自学能力相对较弱

3、一节课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

A 组织教学 B 检查复习C 巩固新教材 D 讲授新教材

4、用于选拔性和竞赛性活动的评价属于()

A 相对评价 B 绝对评价 C 个体内差异评价 D 形成性评价

5、把两个及其两个年纪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 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老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A 分层教学 B 合作学习C 小班教学 D 复式教学

6、在下列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是()A 个别教学 B 班级授课 C 分组教学 D 道尔顿制

7、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A 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B 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C 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D 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

8、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 备课 B 上课 C 布置批改作业 D 成绩考评

9、为了分班、分组的目的所进行的测验是()A 形成性测验 B 诊断性测验 C 总结性测验 D 安置性测验

10、()是教学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的统一,所要解决的是班、课、时的问题。A 教学内容 B 教学原则 C 教学方法 D 教学组织形式

11、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各个 分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形 式()

A 教学 B 教学原则 C 教学模式 D 教学方式

12、能鉴别学业水平高低、能力强弱的测验表明其()很高。A 难度 B 信度 C 效度 D 区分度

1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编制试题、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过程是指()A 测量 B 测验 C 考试 D 评价

14、良好测验标准中显示测验结果的前后一致程度,表示分数稳定性与可靠性的指标是()

A 效度 B 难度 C 区分度 D 信度

15、中小学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 班级授课制 B分层教学 C 小班教学 D 小组合作学习

16、从旧经验引导新学习,系统讲解教材内容即时练习与反馈校正属于()A 教师主导取向 B 学生自学取向 C 形式性策略 D方法性策略

17、在教师指导下发现学习,在合作学习中追求新知,寓求知于生活的教学活动属于()A 教师主导取向 B 学生自学取向 C 形式型策略 D 方法型策略

18、检验和考试应把握()A 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指导性原则、前展性原则 B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指导性原则、计划性原则 C 指标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指导性原则、计划性原则 D 主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指导性原则、计划性原则

19、教师对学生一个一个轮流教,属于()A 个别教学制 B 班级授课制 C 分组教学制 D 道尔顿制

20、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是()A 个别教学制 B 班级授课制 C 分组教学制 D 道尔顿制

21、不是按教学过程的某个构成因素为中心,而是直接从教学目标、任务出发,综合展开的教学策略是()A 内容型 B 形式型 C 方法型 D 综合型

22、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度进行阐述是()A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B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 洛克的《教育漫画》 D 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

23、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察,属于()A 个别教学法 B 班级授课制 C 分组教学法 D道尔顿制

24、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A备好课 B上好课 C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D课外辅导

25、课的类型的划分依据()A教学任务 B教学内容 C教学规律 D教学原则

26、难题提供了试题的()信息。

A错误率 B通过率 C平均通过率 D平均错误率

27、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量的(A 信度 B 难度 C 区分度 D 效度

28、以教师或学校为中心的策略和以学生为中心的策略属于()A 内容型策略 B 形式型策略 C 方法型策略 D 综合型策略

29、()是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A 教学大纲 B 教科书 C 参考书 D 教学进度 30、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A个别教学 B课外教学 C现场教学 D课堂教学

31、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A1856年 B1860年 C1862年 D1866年

32、外部分组按照学生的()来编班。

A年龄 B发展水平C知识经验 D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

33、我国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制 C现场教学 D启发式教学

34、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教学组织形式()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制 C复式教学 D小组教学)

35、一节课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A组织教学 B讲授新教材 C巩固新教材 D检查复习

36、考试的核心环节是()A选择题型 B命题 C确定评分方法 D阅卷

37、如果高水平学生在测验项目上能得高分,而低水平学生只能得低分,那么 说明下列哪科质量指标高()A 效度 B 信度 C 难度 D 区分度

38、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加以论证的是()A卢梭 B 洛克 C 夸美纽斯 D 赫尔巴特

39、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A 杜威 B 华虚朋 C 柏克赫斯特 D 克伯屈

40、()标志着课前的准备,也是上课时的备忘录。A教案 B课时计划 C教学方法 D课题计划

41、柏克赫斯特创立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班级授课 B设计教学法 C道尔顿制 D分组教学

42、通常的课堂教学采用()方式。A讲演 B讲解 C讨论 D讲授

43、一份教案的核心是()A提出教学目的 B选择教学方法 C涉及教学进程 D规划板书内容

44、进行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A 教学任务 B 课程标准 C 教学目标 D 教学内容

45、课时计划的主要组成部分是()

A 教学目的 B 教学方法 C 教学进程 D 课的类型

46、教学策略的核心内容是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给学生提供()A 学习策略 B 学习计划 C 学习方法 D 学习内容

47、在结构化策略方面成就最显著的教育家是()A 杜威 B 布鲁纳 C 赫尔巴特 D 苏霍姆林斯基

48、“探究训练”策略提出者是()A 萨奇曼 B 布鲁纳 C赫尔巴特 D 多尔

49、探究训练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A 收集资料 B 选择问题情景 C 形成解释 D 组织实验 50、结构化策略属于()

A 内容型策略 B 形式型策略 C 方法型策略 D 综合型策略

51、形式型策略中最理想的是()

A 集体教学的形式 B 个别教学的形式 C 以学生为中心的策略 D 以教师为中心的策略

52、班级授课制的特殊形式是()

A 分组教学 B 集体教学 C 个别教学 D 复式教学

53、课题计划即()

A 单元计划 B 教案 C 课时计划 D 教学大纲

54、下列属于供答型试题的是()A 选择题 B 论述题 C 填空题 D 判断题

55、计算机的这种独特性,为教学活动带来的不仅是效率的提高,而是一些革命性变化的可能,其中不包括哪一项()A教师的角色将实现重要转变 B个别化教学将普遍实现

C计算机辅助教学将使得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成为可能 D让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原理和程序语言

56、()是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因材施教的主要途径和措施。A课外辅导 B备课 C上课 D布置和批改作业

57、与学生自主性探索的学习方式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其教学工作的实施过程不包括()A确定主题 B布置任务 C备课 D制定评价标准

58、()是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A 教学基本步骤 B教学程序 C教学组织形式 D教学阶段

59、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大多采用()A个别教学 B分组教学 C班级授课 D道尔顿制 60、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A克伯屈 B夸美纽斯 C斯宾塞 D杜威 61、班级授课的辅助形式是()A 个别教学制 B分组教学 C现场教学 D复式教学 62、具有直接教学和学生自学或作业交替进行的特点,在人口稀少的偏僻地区 较适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 个别教学制 B 分组教学制 C 现场教学 D 复式教学

63、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社会生活其他场所,通过观 察、调查或实际操作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叫()A 道尔顿制 B设计教学法 C现场教学 D复式教学 64、以下属于根据使用的教学方法来划分的课是()A 单一课 B技能课 C练习课 D综合课 65、在教学环节中,备课是上好课的()A 先决条件 B 中心环节 C 决定因素 D重要环节

66、在教学工作中,主要目的在于巩固知识和培养技能技巧的环节是()A 课外辅导 B上课 C布置和批改作业 D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 67、教师上课必要的补充主要是通过()A 布置作业 B 检查作业 C 课外辅导 D课后练习

68、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的结果的一致性程度,称为测验的()A 信度 B 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69、关于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说法错误的是()A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B教学方式是构成教学方法的细节,是教师和学生进行的个别智力活动或操作活动 C教学方式可以被运用于方法,它本身也能独立完成一项教学任务 D教学方法是一连串的有目的的活动,它能独立完成某项教学任务 70、我国中小学的考试制度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A考查和考试 B考核和考试 C考查和考核 D检查和评价

71、()是教学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的统一,所要解决的是班、课、时的问题。A 教学内容 B 教学原则 C 教学方法 D 教学组织形式 72、我国的班级授课制最早始于()A 唐代 B 宋代 C 清末 D 新中国成立后

73、现代我国学校的教学以()为基本组织形式。()A 个别授课 B 个别辅导 C 班级授课 D 讲座

74、把课划分为新授课、巩固课、技能课、检查课的依据是()A 教学任务 B 教学内容 C 教学规律 D 教学原则 75、备课包括钻研教材、设计教法和()A 了解学生 B 阅读参考书 C 上网 D 制定教学计划 76、教师在教学中最首要的角色是()

A 知识的传授者 B 学者和学习者 C 集体的领导者 D 学生的榜样 77、教师上课必要的补充主要是通过()A 布置作业 B 检查作业 C 课外辅导 D 课后练习78、外部分组按照学生的()来编班。

A 年龄 B 发展水平C 知识经验 D 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

79、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各个成分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具有典型的教学实践形式是()A 教学 B 教学原则 C 教学模式 D 教学方式

80、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编制试题、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过程是指()A 测量 B 测验 C 考试 D 评价 81、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是()A 理解 B 巩固 C 应用 D 迁移 82、班级授课制的最大缺点在于()A 对基础差的学生不利 B 对基础好的学生不利 C 对教学任务的高质量完成不利 D 不利于实施因材施教 83、反映试题的基本质量的是()A信度 B效度 C实用性 D区分度 84、最早的教学手段是()A实物 B人自身的活动 C说教 D标本 85、形成性测验的根本目的是()

A发现问题 B分班、分组 C调控教学 D阶段性总结分析 86、总结测验的根本目的是()

A发现问题 B分班、分组 C调控教学 D阶段性总结分析 87、被称为“现代教育测验之父”的是()A赖斯 B泰勒 C桑代克 D杜威 88、选拔性考试一般是典型的()A标准参照性测验 B成就测验 C学能测验 D常模参照性测验 89、一节好课的最根本的标准是()

A教学目的明确 B教学内容正确 C教学方法灵活 D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 90、教学工作的基础是()

A备课 B上课 C课外辅导 D作业布置与批改 91、班级授课制的特征可以用以下几个字概括()A班、课、室 B师、生、课 C师、生、时 D班、课、时 92、强调抓住知识的主干部分,构建简明知识体系的是()A结构化策略 B问题化策略 C 方法型策略 D综合型策略 93、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A 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B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C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D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 94、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是()A了解学生 B融洽的师生关系 C先进的教学设备 D备课 95、受测验长度影响的测验质量指标是()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96、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A京师同文馆 B京师大学堂 C南洋工学 D洋务学堂 97、用于选拔性和竞赛性活动的评价属于()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个体内差异评价 D形成性评价 98、()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A 上课 B 备课 C 钻研教学大纲 D 布置课外作业 99、()是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A 教科书 B 教学大纲 C 教具 D 有关的参考书 100、()是检查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

A 备课 B 上课 C 作业检查与批改 D 学业成绩考查与评定

二、多项选择题

1、教师在钻研教材时必须从教材的哪几个方面下功夫()A 逻辑顺序 B 科学性 C 系统性 D 重点和难点 E 理论联系实际

2、学年计划的内容包括()A 学生情况的简要分析 B 本学年教学的要求

C 课程标准、教科书的章节或课题 D 各个课题的教学时数和时间安排 E 各个课题需要的直观教具

3、课题计划的内容包括()

A 课题名称 B 本课题的教学目的 C 本课题的必要教具

D 本课题的课时计划及各个课时的问题 E 本课题各课时上课类型和教学方法

4、一个课时的教学目的包括()

A 知识教学目的 B 技能教学目的 C 情感教学目的 D 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E 学生的一般发展目的

5、根据教学的任务可以把课的类型分为()A 传授新知识课 B 巩固新知识课 C 培养技能技巧课 D 培养思想品德课 E 检查知识课

6、根据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可以把课的类型分为()A 讲授课 B 演示课 C 练习课 D 实验课 E 复习课

7、考查的基本方式有()

A 口头提问 B 期中学期测验 C 检查书面作业 D 阶段学绩测验 E 期末学绩测验

8、教学策略包括()

A 教学活动的元认知过程 B 教学活动的调控过程 C 教学活动的设计过程 D 教学方法的执行过程 E 教学效果的检查过程

9、结构化策略在教材的排列方面有()

A 分析式 B 综合式 C 直线式 D 分支平行式 E 螺旋式

10、教学策略的主要类型有()

A 内容型策略 B 形式型策略 C 方法型策略 D 综合型策略 E 分析型策略

11、单一课指在一节课中主要完成一种教学任务的课,又可细分为()A 新授课 B复习课 C练习课 D实验课 E测验课

12、围绕班级授课制改革的展开,又出现了哪些新的教学组织形式()A分层教学 B小组合作学习C小班教学 D复试教学

13、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包括哪几个方面()A组间同质,组内异质 B设立小组目标

C实施小组评价与奖励的机制 D个人责任的明确和均等的成功机会

14、分层教学又称为分组教学,它的优点是()A便于管理 B增加了智力测验和成绩作为依据

C同一层次内学生的基础和水平较一般班级授课制条件下更为整齐 D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更加便利

15、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实行小班教学应注意哪几个问题()A取消教师分科任教或延缓教师分科年限 B改革现有的班级制度以保证给予学生均等的机会 C采用复试教学 D均等的成功机会

16、备课是教学工作的基础,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教师主要从哪几个 面为上课做好准备()

A钻研教材 B教学目的明确 C了解学生 D设计教学过程

17、一般来说,评价一位教师是否上好一节课的标准是()A教学目的明确 B教学内容正确 C教学方法适当 D教学过程紧凑

18、学生作业分为课内和课外两种,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种()A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 B口头作业 C书面作业 D实践作业

19、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是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上课的延续,布置作业 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A作业的内容,应当符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 B作业的分量要适当

C布置作业时要有明确的要求,规定完成的时间 D对学生作业要认真、及时地批改 20、教师批改作业的方式有哪些()

A全面批改 B重点批改 C轮流批改 D当面批改和指导学生互相批改

21、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包括()A上课 B课外辅导 C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D备课 E批改作业

22、班级授课制的五个固定是指()A学生固定 B教师固定 C内容固定 D时间固定 E场所固定

23、教师教学中常用的板书形式有()A 论点式 B 线索式 C 图解式 D 陈述式

24、测验和考试是用来检查教学的手段,应把握的原则有()A 客观性原则 B 计划性原则 C 随机性原则 D 指导性原则 E 发展性原则

25、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A个别教学制 B班级授课制 C分组教学 D道尔顿制 E设计教学法

26、设计教学法的优点在于()A强调学科内容的科学性 B有利于系统知识的掌握 C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D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E对教学设施和条件要求不高

27、以下做法属于外部分组的有()A按不同学习内容、不同学习目标进行分组 B兴趣分组 C能力分组 D学科能力分组 E班内分组

28、班级授课是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其局限性表现在()A难以因材施教 B不能大面积培养人才 C难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D缺乏灵活性 E难以形成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29、教师撰写教学进度计划包括()A课程教学进度计划 B课题教学计划 C班级管理工作计划 D课时教学计划 E学期教学进度计划 30、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A组织教学 B讲授新教材 C布置课外作业 D检查复习E巩固新教材

31、课外作业的形式主要有()A复习、预习B阅读课外书籍 C书面作业 D口头作业 E实践活动作业

32、测验是考核、测定学生成绩的基本方法。常用的测验有()A论文式测验 B客观性测验 C问题情境测验 D主观性测验 E标准化测验

33、学生学业评价的方式是指()A 观察 B 考查 C 调查 D 考试 E 测验

34、上课的基本要求有()

A 目的明确 B 内容正确 C 方法恰当 D 结构紧凑

35、教学组织形式的主要内涵有()A特殊的师生互动 B特殊的时空安排 C教学因素的特殊组合 D 特殊的教学内容

36、钻研教材包括()

A 钻研教学大纲 B 钻研教科书 C 阅读有关的参考书 D阅读课外书籍 E 了解学生

37、制定课题计划的内容包括()

A 课题名称 B 本课题的教学目的 C 本课题的计划 D 本课题的必要教具 E 本课题的教学方法

38、一个完整的课时计划,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项目()A 班级、学科名称 B授课时间、题目 C 教学目的、课的类型 D 教学方法、教具 E 教学进程、备注

39、根据一节课所完成任务的类型,课可分为()A 单一课 B 综合课 C 实验课 D 检查课 E 技能课 40、选答型试题可以分为()

A 简答题 B 是非题 C 多项选择题 D 组配式试题 E 论述题

41、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有()

A 综合性 B 可操作性 C 灵活性 D 层次性 E 指向性

三、判断题

1、课时计划就是教案。()

2、课时计划可以有详有略,这里主要是指在教学方法一栏写得详或略。()

3、组织教学是在上课开始时进行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做好上课前的准备。()

4、一节课成败与否,是看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5、评定学生成绩时要严格按照评分标准的要求。()

6、分组教学是个别教学的一种形式。()

7、教学设计包括的范围较大,而教学策略运用范围较窄。()

8、教学策略是对教学模式的进一步具体化,所以从教学理论到实践的转化,是从教学理论到教学策略,再到教学模式,再到教学方法,再到教学实践。()

9、教学方法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化,受教学策略的支配。()

10、内部分组是指在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班级内,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组。()

11、确定主题、布置任务、制定评价标准和展示与交流是迄今为止我国中小学教学工作实施最常见、最普遍的过程。()

12、备课首先要做的就是钻研教材,即包括学习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研究教科书、阅读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参考材料。()

13、设计教学过程实质上指的就是设计教案。()

14、备课是全部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取决于上课的水平。()

15、课外辅导是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因材施教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16、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17、因材施教的依据之一是遗传素质的差异。()

18、现代教学方法从传统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转移到教学并重,并以研究学生创学习方法为创立现代教学法的前提。()

19、实验法就是把实物、教具陈示给学生观察,或通过示范性地实验来说明和印证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的一种方法。()

20、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称为谚授法。()

21、柏克赫斯特创立的教学组织形式是道尔顿制。()

22、复式教学是我国教学组织形式的特殊形式。()

23、教学活动中师生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教学模式。()

24、讲授课是根据教学任务来划分。()

25、古代教学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制。()

26、在教学工作中,上课是教学工作的首要条件。()

27、课外活动是教学的补充和延伸。()

28、效度是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

29、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作业的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和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30、备课内容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31、教科书是教师备课的指导文件。()

32、教学大纲是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

33、钻研教材包括钻研教学大纲、教科书和有关的参考书。()

34、教学进程包括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详细安排、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和时间的分配。()

35、根据一节课所完成任务的类型,可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

36、老师在备学生时,只需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与思想状况、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

37、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应该在上学期期末的时候制定出来。()

38、课的结构受学科特点、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对象的制约。()

39、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组织教学、检查复习、教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40、有经验的老师在上课前可以不用写课时计划。()

41、根据主要教学方法,课的类型课分为:讲授课、演示课、练习课、实验课、复习课。()

42、教学策略的主要类型是内容型、形式型、方法型和综合型。()

43、供答型试题又分为简答式试题和陈述式试题。()

44、备课是教学工作诸环节中的中心环节,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上好课。()

45、课的类型是指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

46、组织教学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部分。()

47、简答式试题的最简单的形式是填充题。()

48、选答型试题课分为是非题、多项选择题与组配式试题,统称为跨学科能力分组。()

49、巩固新教材目的在于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50、分组教学制分为两类:外部分组和内部分组。()

51、课外辅导的作用在于加深和加强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巩固,进一步掌握相关的技能、技巧。()

52、作业的检查与批改是上课必要的补充。()

53、外部分组主要有两种形式:学科能力分组和跨学科能力分组。()

54、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上课制、分组教学、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

55、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

56、陈述式试题的最简便形式是填充题。()

57、学生成绩的考查与评定,俗称测验和考试。()

58、简答式试题又被称为论文式试题。()

59、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的提供学习内容是教学策略的核心内容。()60、简答式试题属于试题类型的选答型试题。()61、内容型策略有两条途径:结构化策略和问题化策略。()62、结构化策略可分为直线式、分支平行式、综合式和螺旋式。()63、以教师/学校为中心的策略主要指的是过去的班级授课制。()64、试题类型大体有供答型和选答型。()

65、结合教学内容,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的各种类型的练习是作业。()66、测验的效度又称为测验的可靠度。()67、内部分组有两种形式,外部分组只有一种。()

68、测验的区分度是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与测验的难度无关。()69、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过程规律而制定的对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和要求。()

70、直观手段一般可分为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语言直观。

71、测验的信度是指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

72、苏格拉底在教学中善于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寻找正确的答案,我们把他的这种教学称为产婆术。()

73、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的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74、班级授课制最显著的优点在于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75、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普通教育学 》中提出了班级授课制的思想。()76、教学策略是指为完成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的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77、在中国古代的学校中,从来都没有出现过教学的形式。()

78、班级授课是集体教学的代表,是当前及今后较长时期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但必须随时代发展而变革。()

79、为了解决班级上课不易照顾学生个别差异的弊病,19世纪末20世纪初,分组教学在一些国家开始出现。()

80、分组教学制就是按照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81、1862年京师同文馆采用班级授课制,使得班级授课制在全国广泛推行。()82、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上课制、分组教学和道尔顿制。()

83、外部分组是指在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班级内,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等编组。()84、复式教学是把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在同一课内分别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85、课的类型划分的根据是教学任务、完成任务的数量、教学方法。()86、内部分组主要有两种形式:学科能力分组和跨学科能力分组。()

87、问题化策略强调知识结构,主张抓住知识的主干部分,削枝强干,构建简明的知识体系。()

88、课的结构是指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89、综合课的一般结构是讲授新教材、复习过渡、讲授新知识、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

90、教学组织形式是教育学最古老、最基本的核心。()91、运用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有启发式和注入式。()

92课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顺序和时间分配称为课的结构,也叫做课堂的环节。()93、常见的教案有讲义式、提纲式和综合式三种。()

94、美国学者肯普提出两种基本策略:以教师或学校为中心的策略和以学生为中心的策略。()

95、形式型策略是以教学方法和技术为中心的策略。()

96、学生学业评价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测验法、调查法、自我评价法。()97、测验的效度是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98、学生学业评价的方式有考查和考试。()99、教学中还应培养学生自测和自评的能力。()

100、综合型策略是按照教学过程的某个构成因素为中心,直接从教学目标、任务出发,综合展开的教学策略。()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ACDAD,6~10:BCBBD,11~15:CDBDA,16~20:ABBAB,21~25:DBDBA,26—30:CDBBD,31—35:CDBAB,36—40:BDCDB,41—45:CBCBC,46—50:DBABA,51—55:CDABD,56—60:ACCAA,61—65:CDCCA,66—70:CCACA,71—75:DCCAA,76—80:ACDCB,81—85:ADABC,86—90:DCDDA,91—95:DACDB,96—100:AABAD

二、多项选择题 1.BCDE 2.ABCDE 3.ABCDE 4.ADE 5.ABCE 6.ABCDE 7.ACD 8.ABD 9.BCDE 10.ABCD 11.ABCDE 12.ABC 13.ABCD 14.BCD 15.AB 16.ACD 17.ABCD 18.ABCD 19.ABCD 20.ABCD 21.ABCDE 22.ABCDE 23.ABC 24.ABDE 25.ABCDE 26.CD 27.BCD 28.ADE 29.BDE 30.ABCDE 31.ABCDE 32.ABCE 33.BD 34.ABCD 35.ABC 36.ABC 37.ABCDE 38.ABCDE 39.AB 40.BCD 41.ABCDE

三、判断题

1—5:√××××,6—10:×√×√√,11—15:×√××√,16—20:√√√××,21—25:√√××√,26—30:×√×√√,31—35:××√√√,36—40:××√√×,41—45:√√√××,46—50:×√√×√,51—55:××√√√,56—60:×√×√×,61—65:√√√√√,66—70:×××√√,71—75:×√√××,76—80:××√√√,81—85:×√×√√,86—90:××√√×,91—95:√√√××,96—100:√×√√×

教育学第八章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篇2

一.班级

(一)班级的概念

班级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将年龄和知识程度相近的学生编办分级而形成的,有固定人数的基本教育单位。有埃拉斯莫斯最先提出此词。

(二)班级的功能

1.班级组织的社会化功能

(1)传递社会价值观,指导生活目标

(2)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3)教导社会生活规范,训练社会行为方式(4)提供角色学习条件,培养社会角色 2.班级的个体化功能

(1)促进发展功能--认知、情感、兴趣态度、社会技能的发展(2)满足需求的功能--归属、亲和、依存、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3)诊断功能--人格及能力上存在的缺陷(4)矫正功能--同上

二.班级管理

(一)班级管理的概念

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班主任和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

班级管理的内容主要有班级组织建设、班级制度管理、班级教学管理和班级活动管理。

(二)班级管理的功能

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主要功能 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基本功能 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三)班级管理的模式 1.班级常规管理

(1)班级常规管理的概念

班级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来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是建立良好班集体的基本要素

(2)班级常规管理的内容

三部分: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规定的有关班集体与学生管理的制度,如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等;学校根据教育目标、上级有关指示制定的学校常规制度,如考勤制度、奖惩制度、作业要求等;班集体根据学校要求和班级实际情况讨论制定的班级规范,如版规、值日生制度、考勤制度等(3)班级常规管理的作用

是建立良好班集体的基本要素;有利于建立一个健康、活泼、积极、有效的班集体;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2.班级平行管理(1)内涵

班级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此理论源于马卡连柯的“平行影响’。

(2)要求:实施对班集体与个别学生双管齐下、互相渗透的管理 3.班级民主管理

内涵: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全程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实质是在班级管理的全过程中,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力量,使人人都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事务。

要求:一是组织全体学生参与班级全程管理,二是建立班级民主管理制度 4.班级目标管理

内涵: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一次推动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目标管理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的。

要求:围绕全体成员共同确立的班级奋斗目标,将学生的个体发展与班级进步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并在目标的引导下,实施学生的自我管理。

(四)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1.问题:(1)班主任对班级管理方式偏重于专断型(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降低 2.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的机制

(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为目的(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3)有目的的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第二节 良好班集体的培养

一.班集体的概念

班集体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以共同学习活动和直接性人际关系交往为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二.班集体的特征

(一)明确的共同目标

(二)一定的组织结构

(三)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

(四)集体成员之间相互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三.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一)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与适应能力

(三)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四.班集体的发展阶段

(一)班集体的形成期

(二)班集体的巩固期

(三)班集体的成熟期 五.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

(一)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一般可分为近期、中期、短期目标三种,应由易到难,由近到远,逐步提高。教师要充分调动班级成员的积极性,使实现目标的过程成为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

(二)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

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教师应把对积极分子的使用与培养结合起来。

(三)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班集体的正常秩序是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是教师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班集体的正常秩序包括必要的规章制度、共同的生活准则以及一定的生活规律。

(四)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主要由日常性的教育活动与阶段性的教育活动两大部分组成,组织活动时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精心设计活动内容,注意形式的适龄化,力争把活动的开展过程变成教育过程。

(五)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正确的班集体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集体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激励的作用,是教育集体成员的重要手段。良好的班风是班集体大多数成员精神状态的共同倾向与表现。

第三节 班主任工作概述

一.班主任的概念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学校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

二.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

肩负着全面管理班级的职责,是学校教育的中间力量。他在学校教育计划和其他各项管理的实施中,在协调本班任课老师的教育工作及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之间的联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

对教育对象来说,班主任更多的是班集体的缔造者、设计者。

1.班级建设设计的内涵:是指啊不能住人根据学校的整体办学思想,在主客观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所提出的相对理想的班级模式,包括班级建设的目标、实现目标的途径、具体方法和工作程序。其中又以班级建设目标的制定最为重要。2.班级设计目标的确立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班级所期望达到的境界。主要依据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学校的培养目标;二是班级群体的现实发展水平。

(二)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班主任的权威、地位、职权,这些构成班主任的职权影响力;二是班主任的个性特征与人格魅力,这些构成班主任的个性影响力。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权威型、民主型、放任型。

(三)班主任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

首先要把学生作为交往的主体,研究学生的交往需要及能力的差异性,知道学生避免和解决冲突,建立积极的交往环境;

其次要设计内容充实、频率高的交往结构,形成一个相互渗透,交互作用的交往网络;

此外,班主任还要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建立相互间充满信任的关系。

角色责任:教育的责任;发现的责任,激活的责任;夯实的责任。

三,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及方法

内容:了解和研究学生,有效地组织和培养优秀班集体,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学习指导、学习活动管理和生活指导、生活管理,组织课外、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生活,建立学生档案,操行评定,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个别教育工作,班会活动的组织。

方式方法:

(一)了解和研究学生: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包括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人;了解学生的群体关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1.分析书面材料 2.调查法 3.观察法

(二)有效地组织和培养优秀班集体:班级管理的中心工作。包括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三)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班级有效教育及管理:1.充分发挥本班任课教师的作用;2.协助和指导班级团队活动;3.争取运用家庭和社会教育力量。

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1.借助社会力量到学校来影响学生;2.把学生有组织、有目的地放到社会上去接受积极影响;3.学校与社会合作,形成有组织的来往,使其成为班级活动的一部分。

(四)学习指导、学习活动管理和生活指导、生活管理

1.学习指导包括: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计划。学习活动管理包括上课、课外作业、考试、学生的集体自修等

2.生活指导包括:礼仪常规教育,日常交往,生理卫生,遵纪守法,劳动教育。生活管理包括考勤、日常作息安排、维持各种活动纪律、清洁卫生、执行守则、保持学生正常秩序等。

(五)组织课外、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生活

(六)建立学生档案:四环节收集--整理--鉴定--保管。

(七)操行评定

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的小结与评价。

目的:教育 肯定 找出 指出 帮助家长了解 帮助班主任总结 步骤:学生自评--小组评议--班主任评价--信息反馈

注意:1.要实事求是,抓主要问题,评定要准确反映学生思想品德的全面表现和发展趋向 2.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并适当指出他们的不足 3.评语要简明、具体、贴切,严防用词不当,上海学生的情感。

(八)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一般分为学期计划、月或周计划以及具体的活动计划。学期计划包括1.基本情况 2.班级工作的内容、要求和措施 3.本学期中主要活动与安排

班主任工作总结一般分两类:全面总结和专题总结,一般在学期学年末进行。应注意两点:平时注意对班主任工作资料的积累;注意做阶段小结。

(九)个别教育工作 1.先进生工作

心理特征:(1)自尊心强,充满自信(2)强烈的荣誉感(3)较强的超群愿望与竞争意识

注意点:(1)严格要求,防止自满(2)不断激励,弥补挫折(3)消除嫉妒,公平竞争(4)发挥优势,全班进步 2.后进生工作

心理特征:(1)不适度的自尊心;(2)学习动机不强(3)意志力薄弱 注意点:(1)关心爱护后进生,尊重他们的人格;(2)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十)班会活动的组织

形式:主题报告会;主题汇报会;主题讨论会;科技小制作成果展评会;主题竞赛;主题晚会。

阶段:确定主题;精心准备;具体实施;效果深化

注意问题:1.主题不能过杂 2.要有的放矢 3.班主任要做好“导演”而不是“演员”。

四.班主任角色定位的误区 1.师道尊严、唯我独尊; 2.事无巨细、事必躬亲 3.枯燥乏味、缺乏情趣 4.解决问题,依靠家长 5.对待学生,不能一视同仁

五.班主任的基本素质

(一)心理素质:丰富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力、良好的性格和广泛的兴趣爱好。

(二)道德素质:坚定正确的教育方向、关心热爱学生、为人师表、严格要求。

(三)知识素质:专业基础知识,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总结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第八章酸碱盐教学反思 篇3

棋盘井中学 武丽 二〇一七年三月十八日

《酸碱盐复习课》教学反思

棋盘井中学 武丽

初中化学《第八章 酸碱盐》是中考化学的重中之重,其涉及的物质种类和名称较多,物质的化学式、反应方程式及反应类型较多,导致头绪多,难掌握,给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学生匆匆学完一遍后,总有点雾里看花的感觉。所以我在复习本章的时候,选择将酸碱盐相关知识进行对比归纳整理,让学生通过对比归纳的方式加深对酸碱盐化学性质的理解。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通过归纳的方式整理出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及相关的方程式,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2、帮学生重新理清各离子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能轻松完成复分解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二、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首先设计用知识树展示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随时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熟悉目标之后,首先利用“手掌记忆法”通过对比的方式,让学生记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大框架”,之后趁热打铁,开启小组合作模式,将学生分为“酸组”、“碱组”和 “盐组”三个小组进行“小组PK赛”,要求学生在黑板上分别写出本组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每写对一个方程式加一分,展示环节,每发现其他组写错一个方程式,加2分,小组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踊跃参与活动,课堂气氛活跃,教师在活动后适时进行评价,评出“PK之王”。在学生掌握了化学反应方程式之后,在已写的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我引入了复分解反应,总结出常见的沉淀,最后和学生合作交流,归纳出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对”,让学生能更快的判断复分解反应的进行与否,最后,配套练习,巩固练习。

三、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本节课的教学总体是比较流畅的,但仍有不足之处:

1.“小组合作”这一环节在时间安排上还是有些不紧凑,拖沓,导致最后一道题只完成了推导过程,留下了“小尾巴”。

2、后进生在本节课照顾的不到位,尤其是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上,应该进步不大。应该单独设计一些简单的化学方程式让后进生单独书写,单独PK。这样在这一节课上,他们也会有一定的进步。

教育学-第八章 教学 篇4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1.在教学模式的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

A.教学理论 B.教学目标 C.操作程序 D.条件 答案:B 2.确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成型的以“感知—记忆—理解—判断”为基础的教学模式的人是

A.孔子 B.杜威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 答案:C 3.根据行为主义心理学提出来的教学模式是

A.程序教学模式 B.发现教学模式 C.范例教学模式 D.掌握学习模式 答案:A 4.重视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的教学模式是

A.范例教学模式 B.程序教学模式 C.掌握学习模式 D.暗示教学模式 答案:D 5.下列教学模式与其提出者不对应的是

A.程序教学模式——斯金纳 B.发现教学模式——布卢姆 C.暗示教学模式——洛扎诺夫 D.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罗杰斯 答案:B 6.下列不属于暗示教学模式的实施原则是

A.愉快而不紧张 B.有意识与无意识相统一 C.即时强化 D.暗示手段相互作用 答案:C 7.把集体教学、小组教学与个别教学融为一体,寻求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的最佳结合的教学模式是

A.程序教学模式 B.掌握教学模式 C.暗示教学模式 D.一般发展教学模式 答案:B 8.下列教学模式中,不着重强调学生的认知发展的是

A.发现教学模式 B.范例教学模式 C.一般发展教学模式 D.暗示教学模式 答案:D 9.关于教学模式,有如下说法:①教学模式不需要任何条件;②教学模式的选择需要依赖教学内容的性质而定;③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模式是感知—记忆—理解—判断;④夸美纽斯提出了“百科全书”式的知识教学;⑤赫尔巴特不关注学生的兴趣;⑥教学和教育必须紧密结合;⑦实用主义教学模式不需要创设疑难情境;⑧克伯屈提出了“设计教学模式”。其中,说法完全错误的是 A.①③⑤⑦ B.①②⑤⑧ C.②④⑥⑧ D.②③⑦⑧ 答案:A 10.关于国外教学模式,有如下说法:①设计教学模式的提出者是克伯屈;②程序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不需要任何解释;③发现教学要和儿童的认知发展相适应;④掌握学习的重要程序是进行形成性测验;⑤范例教学模式不需要触类旁通;⑥一般发展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思维活动;⑦暗示教学模式的提出者是瓦根舍因 ⑧非指导性教学模式不需要教师的控制。其中,完全正确的是 A.①③⑤⑦ B.①③④⑥ C.②③⑤⑦ D.②④⑥⑧ 答案:B 11.下列不属于发现教学的教学程序的是

A.创设问题情境 B.提出假设 C.进行形成性测验 D.评价、验证并得出结论 答案:C 12.下列不属于一般发展模式的进程的是

A.提出假设 B.分析性观察 C.思维活动 D.实际操作 答案:A 13.下列不属于引导—发现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的是

A.杜威的活动教学理论 B.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C.布兰·本达的探究—研讨教学法 D.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学思想 答案:D

二、填空题(每空1分)

1.在教学模式的结构中 处于核心地位。答案:教学目标

2.《中庸》中提出的学习的逻辑顺序是“博学之,慎思之,笃行之”。答案:审问之 明辨之

3.发现教学模式和 的教学与发展思想、瓦根舍因的 思想被誉为当代教学论的三大流派。答案:赞科夫 范例教学

4.范例教学对教学内容的三个质的规定性是、基础性和。答案:基本性 范例性

5.一般发展教学模式的提出者是。答案:赞科夫

6.利用无意识心里活动进行教学的模式是。答案:暗示教学模式

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1.发现教学模式 答案要点:

是让学习者自己去发现教材的结构、结论和规律的教学方法模式。它由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2.范例教学 答案要点:

范例教学就是根据好的、特别清楚的、典型的事例进行教学与学习,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并把科学的系统性和学生的主动性统一起来,从而形成了以范例为主要突破口的“范例教学模式”。3.暗示教学模式 答案要点:

暗示教学模式是指运用暗示手段激发个人心理潜力,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由洛扎诺夫提出来的。

四、简答题(每题5分)1.掌握学习的教学策略。答案:

①注重对学习过程的控制;(1分)

②注重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激励作用;(1分)③注重利用反馈信息修正或补充教学;(1分)④提倡为掌握而教,转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1分)⑤给学生提供成功的学习经验。(1分)2.范例教学的教学程序。答案要点:

①范例的阐明“个”的阶段;(1.25分)②范例的阐明“类”的阶段;(1.25分)③范例的掌握规律的阶段;(1.25分)④范例的获得世界关系的切身体验的阶段。(1.25分)3.当代教学模式的共同特征。答案要点:

上一篇:担忧黄河的作文800字下一篇:组工干部演讲稿:选择组工选择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