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饮食文化(通用8篇)
世界各国饮食文化 篇1
世界各国饮食文化
中国
有着五千年文明古国美誉的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发展、演变和积累过程中,中国人从饮食结构、食物制作、食物器具、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民俗,最终创造了具有独特风味的中国饮食文化,成为世界饮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而中国饮食文化也在逐渐影响着西方的一些国家的饮食文化,逐渐渗透融合、博采众长,形成精巧专维、自成体系的饮食文明。
法国
法国人对菜肴的要求很高,讲究选料严格,加工精细,花样繁复,保持原味和合理营养。菜式崇尚精美,讲究款式搭配、颜色组合,讲究饮食环境与就餐氛围,对“吃”的里里外外都追求美感和意境。法式鹅肝是与鱼仔酱、松露齐名的世界三大美食珍品之一,是法国的传统名菜,在欧美其他国家的菜谱上极为少见。
意大利
意大利美食与法国菜齐名,是当今西餐的主流。意大利的美食就像它的文化一样高贵、典雅、味道独特。精美可口的意大利面食、奶酪、火腿和葡萄酒是世界各国美食家追求的极致。意大利人善用米饭、面条做菜,而不是作为主食。在中国最有知名度的意大利美食就是匹萨和意大利面。
西班牙
提起西班牙,那节奏明快、风格独具的弗拉门科舞曲便在耳畔响起,风光旖旎的西班牙,东面及东南面濒临地中海,这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得西班牙人酷爱各种海鲜食品。西班牙盛产土豆、番茄、辣椒、橄榄。在西式餐点中,它的食品烹制从表面看起来也许没有什么明显的特色,但西班牙美食汇集了西式南北菜肴的烹制方法,其菜肴品种繁多,口味独特。
俄罗斯
俄式菜肴在西餐中影响较大,沙皇俄国时代的上层人士非常崇拜法国,不仅以讲法语为荣,而且饮食和烹饪技术也主要学习法国。但经过多年的演变,特别是俄国地带,食物讲究热量高的品种,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烹调特色。俄国人喜食热食,爱吃鱼肉、肉末、鸡蛋和蔬菜制成的小包子和肉饼等,各式小吃颇有盛名。
德国
与烹饪技术举世闻名的中国相比,德国的饮食不免人觉单调乏味,这同德国人呆板、拘泥的性格一样不讨人喜欢。但是清煮、白炖加烤制,在德国的高厨手中,也变化出百般花样来。一提到德国的地道菜式,香肠可谓是德国菜肴的代表作,不下百种的德国香肠吸引了世界各地美食家的目光。吃香肠必有面包与之相配,在面包的生产方面德国也可称得上是质量和数量的世界冠军。
英国
英国菜确实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Simple”(即简单)。简而言之,其制作方式只有两种:放火烤箱烤,或者放火锅里煮。口味上喜爱清淡、酥香,做菜时什么调味品都不放,吃的时候再依个人爱好放些盐、胡椒或芥茉、辣酱油之类。菜肴油少、清淡,选料注重海鲜及各式蔬菜,菜量要求少而精。烹调讲究鲜嫩,口味清淡,连调味时也较少用酒。这种质朴的烹饪方式,有家庭美肴之称,就好像是妈妈手下的美味。
美国
提起美式饮食,中国人大概不以为然:不就是汉堡包、炸薯条、软饮料之类的快餐食品吗?实际上美国的饮食文化也挺丰富多彩的。传统意义上的美式食品,包括了欧式主食,如以小麦面粉做的面包、意粉和糕点、奶类制品、家禽、猪肉、牛肉和海产品。传统美式食品还引入了原产于美洲大陆或后来引种到欧洲的农产品,如马铃薯、玉米、南瓜、西葫芦、番薯和花生等。日本
日本人的早餐喜欢吃稀饭,由于受外来影响也喝牛奶,吃面包。午餐、晚餐一般吃米饭,副食以鱼类和蔬菜为主。日本是岛国,海产品多,所以日本人爱吃鱼并且吃法也很多,如蒸、烤、煎、炸等,鱼元汤也是他们喜爱的。吃生鱼片时要配辣味以解腥杀菌。日本人还爱吃面酱、酱菜、紫菜、酸梅等。吃凉菜时,他们喜欢在凉菜上撒上少许芝麻、紫菜末、生姜丝等,起调味点缀作用。他们喜爱我国的广东菜、北京菜、淮扬菜以及不带辣味的四川菜。
韩国
韩国人以米饭为主食,早餐也习惯吃米饭,不吃稀饭。韩国人爱吃辣椒、泡菜,烧烤中要加辣椒、胡椒、大蒜等辛辣的调味品。近年来韩国的烧烤在我国也开始盛行起来。韩国人平时喜食香干绿豆芽、肉丝炒蛋、肉末线粉、干烧鳜鱼、辣子鸡丁、四季火锅等菜肴。对他们来说,汤也是每餐必不可少的,有时汤中要放猪肉、牛肉、狗肉、鸡肉烧煮,有时也简单地倒些酱油,加点豆芽即成。
中东、北非地区
这些国家的人多信伊斯兰教,也有的信仰基督教等。他们以西餐为主,爱吃牛肉、羊肉、鸡、蛋等食品,蔬菜类爱吃西红柿、黄瓜、洋葱、土豆等。习惯吃煎、烤、炸制的菜,不爱红烩带汁的菜,菜要热透,略有生味就不吃。信奉伊斯兰教者绝对不吃猪肉类食品和一切与猪有关的食品,不吃动物内脏,不吃外形丑恶不洁的动物,如甲鱼、螃蟹等,也不吃已死的动物。
世界各国饮食文化 篇2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及其作用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 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活力之本和动力之源。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一个企业明辨是非、赏罚分明的尺度和标准, 是一个企业是否能够生存下去的根本。美国兰德公司 (RAND) 曾花费20年时间, 投入了大量精力对世界上的500家大公司进行跟踪调查, 结果发现几乎所有的百年不衰的大企业都有这样几个共同特点, 那就是所有的企业都始终坚持着下面的四种企业价值观:一是用户价值高于产品价值;二是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三是共同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四是社会效益高于经济效益。正是这种价值观成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力点”, 同时也成为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点”。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迈克尔·汉默指出, 一个组织不只是一系列产品和服务的组合, 它同时也是人文团体。像其它社会团体一样, 它也培育了特殊的形式即“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 是一个企业自身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企业特点的经营宗旨、价值观念以及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 是企业员工凝聚积极性、提高创造性和增强归属感的精神财富。企业文化的内涵是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体系, 是一个企业核心价值观、经营理念、管理机制、用人方式、行为准则的集合体, 当然, 这里面最为主要的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它是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指导原则。可以说不同的企业价值观决定了不同企业的发展战略高度。核心价值观是一个企业在不断发展过程中沉淀和积累而成的, 深深根植于企业的内部。在企业价值观的引领下, 具有相同价值观的企业员工在相互认同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气氛中, 为着共同的目标理想而奋斗, 使企业具有极强的感召力和竞争力, 从而赢得竞争中最后的胜利, 使企业不断地发展与成长[1,2,3,4]。哈佛商学院的著名教授约翰·科特在《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一书中提出: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发展和企业的经营业绩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企业文化对企业本身和员工的价值和行为取向起引导作用, 它具有自我调整、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作用, 一旦形成良性循环, 就会持续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企业文化对企业新员工的熏陶和影响, 培养了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自豪感和归属感, 建立了企业整体与企业员工的依存关系, 从而使得员工本人的思想准则、行为规范、信念理想、习惯爱好与企业整体良好地统一起来, 进而形成相对稳定的企业文化氛围。企业文化对员工的思想行为、心理取向、价值观和人生观具有非常强的规范和软约束作用, 借助文化的力量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吸引力和凝聚力, 调和各方面矛盾, 使企业成员能够发挥积极性和创造力, 孕育出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
二、杜邦 (Du Pont) 公司企业文化案例
杜邦公司创建于1802年4月, 建立了当时美国最大的火药厂, 杜邦公司从此诞生。200多年的长寿企业, 在美国可谓凤毛麟角, 美国建国的历史也不过就是200多年;200多年的长寿企业, 在全世界来说也是屈指可数的。难能可贵的是, 如此一个长寿企业却充满青春活力, 长盛不衰, 不断发展且一直保持业绩有所增长, 杜邦公司好像一株参天大树, 树冠如盖, 遮天蔽日, 枝繁叶茂, 硕果累累, 这充分显示了作为“根系”的企业文化的巨大作用。200年前, 当伊雷内·杜邦创建杜邦公司后, 即身体力行地倡导“责任关怀”的价值观, 建设“坚持创新、以人为本、安全至上”的企业文化。杜邦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可以概括为“责任关怀”四个字。“责任关怀”有三层含义:一是“以人为本”, 视人的价值高于一切, 充分保障人的安全, 关心人的健康, 处处体现依靠人、尊重人、为了人和塑造人;二是“坚持创新”, 不断通过创新来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 通过创新为客户、股东、企业和社会提供新的服务和价值;三是致力于“科学发现”, 通过揭示自然界的奥秘, 让科技为人类服务, 帮助世界变得更美好。杜邦公司以其200多年的企业发展历程表明, “责任关怀”为核心价值观的“杜邦文化”理念在两大方面极大地提高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一个方面是技术创新;另一方面是组织创新。杜邦公司通过自身努力, 致力于把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科技成果转化为让人们可以直接利用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等[5], 让人们切实体会到了“杜邦关怀”。把“责任关怀”演化为“生产优质产品, 开创美好生活”和“创造科学奇迹”, 有力地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20世纪材料领域的很多发明都是由杜邦公司完成的, 在今天已经商业化生产的40多种聚合物中, 约有75%是杜邦公司发明的。企业技术创新与核心竞争力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 技术创新会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优势, 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又会推动企业的发展, 让企业有足够的资金进行技术创新, 加快技术进步, 建立竞争优势。如果把技术创新看作“硬件”创新的话, 组织创新就是“软件”创新, “硬件”作用的充分发挥, 需要“软件”的紧密配合。在构筑企业核心竞争力过程中技术创新与组织创新的作用是不同的, 前者的作用在于为企业提供构筑核心竞争力的硬件基础, 而后者的作用则在于为企业提供技术创新的组织保证, 两者相加才能形成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在杜邦的发展历史中, 企业的组织管理模式经历了三次大的转变:第一次是19世纪末, 杜邦股份公司的成立标志着杜邦从家长式管理走向现代企业管理;第二次是20世纪20年代, 企业产品由单一火药向多种产品转变;第三次是上世纪60年代, 公司“有效的富有伸缩性管理工具”的建立, 标志着杜邦由家族企业向现代巨型公司转变。这三次组织创新为技术创新提供了保障, 推动了技术创新的发展[5,6]。
三、世界石油企业文化的特点
企业管理是一门科学, 更是一种文化。企业中存在着文化, 文化中孕育着力量, 具有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能够生存和发展下去的的核心竞争力, 是一个企业存在的必要灵魂。总的来说, 世界石油企业文化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的协调统一是世界各国石油企业进行文化建设的重要前提。
只有这种企业制度和文化的高度统一性, 才能保证企业具有持续发展的动力[7], 不至于出现企业制度与文化发展工程中的相背而行。“制度”和“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的两大法宝。企业制度强调的是企业的工作方式, 是一种刚性的管理方法;后者强调企业的思想方式, 是一种柔性的管理方法。“秩序是天堂最好的法则”, 对于企业来说, 制度作为一种约束机制, 是维护企业能够正常经营秩序的必要保证。另一方面来讲, 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是相互促进, 缺一不可的。企业制度是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和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反过来企业文化则从思想上保证了企业制度能够贯彻执行。
2.“以人为本”是世界各国石油公司进行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在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 以人为本、服务于人, 是现今世界企业发展的主流价值取向, 是当今知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目标点, 也是石油企业的立身之本。因此, 在企业管理中, 一切要体现以人为中心, 服务人、尊重人、依靠人、塑造人, 充分调动企业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科技创造力, 充分发掘人的潜能和毅力。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 使“人”的因素主导并影响企业文化的各个方面, “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8]。
3.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寿的生命源泉, 是企业在长
期经营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是蕴含于企业内质中的核心能力。它具有动态性和独特性, 使企业在竞争环境中能够长时间保持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是一种动态的能力资源, 具有自我调整、自我完善的性质。核心竞争力本身包含一种强大的适应能力、创造能力, 正是这种调适和创新的能力使企业永葆青春活力, 长盛不衰, 因此,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寿的“DNA”。
4. 企业文化的塑造需要经历建造、修正、完善的过程, 处在不断的发展完善中。
杜邦公司的实践证明, 企业家直接主导了企业文化的建设, 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家形象是企业文化的反映, 企业文化的传播离不开企业家的推动。创始人伊雷内·杜邦以其身先士卒的行动倡导“责任关怀”的企业价值观, 建设“以人为本、安全至上”的企业文化, 他竟然把自己的家建在工厂火药仓库旁, 把自己“置之死地而后生”。这样的管理者对员工提出任何要求都不过分, 都会得到员工的赞同。行动是无声的命令。企业员工的共同参与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要高度重视沟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信息渠道作用。企业文化是一个动态系统, 保持核心价值观在一定时期内稳定的同时, 要不断随内外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进入新世纪, 杜邦公司宣布企业的全球定位, 将从严格意义上的一家“化学公司”转变为更加综合的“科学公司”, 因此企业目标由“生产优质产品, 开创美好生活”改变为“创造科学奇迹”。
四、结论与建议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 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因而是企业长寿的“DNA”。对于不同的企业而言, 由于所处的内、外部环境不同, 企业文化的特征不同, 会产生不同的行为规范、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因此, 企业文化建设不能千篇一律, 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和经营环境, 进行具体的设计和定位, 这样才能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铸造百年之魂, 打造长寿企业[8]。
参考文献
[1]林黎明.企业文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浅析[J].江苏航空, 2003, (3) .
[2]王成军.以人为本与企业发展[J].理论学习, 2003, (6) .
[3]程华.用文化塑造独特的企业精神[J].深圳特区报, 2006, (4) .
[4]董晓宇.从惠普文化看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软肋[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08, (10) .
[5]刘昆山.企业文化是“化工帝国”的长寿秘诀——美国杜邦公司核心竞争力探析[EB/OL].http://www.chinavalue.net/Article/Archive/2009/4/7/169055.html
[6]“责任关怀”——杜邦公司的成功秘诀[J].石油政工研究, 2011, (10) .
[7]董向玲.企业文化也是竞争力——对报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J].中国报业, 2002, (9) .
世界各国的餐饮文化 篇3
法国:选料广泛,烹调方法多
法国的烹饪技术一向著称于世界。法国菜不仅美味可口,而且菜肴种类很多,烹调方法也有独到之处。欧洲许多第一流的大饭店或餐馆所拥有的大厨师几乎都是法国人。
法国菜的突出特点是选料广泛。法国菜常选用稀有的名贵原料,如蜗牛、青蛙、鹅肝、黑蘑菇等。用蜗牛和蛙腿做成的菜,是法国菜中的名品,许多外国客人为了一饱口福而前往法国。此外,还喜欢用各种野味,如鸽子、鹌鹑、斑鸠、鹿、野兔等。由于选料广泛,品种就能按季节及时更换,因而使就餐者对菜肴始终保持着新鲜感。这是法国菜诱人的因素之一。法国菜对蔬菜的烹调也十分讲究,规定每种菜的配菜不能少于两种,而且要求烹法多样,仅土豆一种,就有几十种做法。法国菜中的名菜,并不一定全用名贵原料制作,有些极普通的原料经过精心调制,同样可以做成名菜,如著名的“洋葱汤”,所使用的就是极为普通的洋葱制成的。
法国菜的烹调方法很多,几乎包括了西菜所有的近20种烹调方法。一般常用的烤、煎、烩、焗、铁扒、焖、蒸等。随着人们对菜肴要求的不断变化,法国菜的口味、色彩、调味也在不断发展。法国菜的口味偏于清淡,色泽偏于原色、素色,忌大红大绿,不使用不必要的装饰,追求高雅的格调。汤菜尤其讲究原汁原味,不用有损于色、味、营养的辅助原料。以普通的蔬菜酱汤为例,要求将蔬菜全部打碎成细茸状与汤一起煮,这样能使汤的本味纯正,又能增加汤的浓度。又如番茄酱,在西菜中作为一种调料,使用得比较广泛。但在现代法国菜中,番茄酱用得较少,而是将大量新鲜西红柿用油煸炒后来代替番茄酱,突出了菜的原色、原味。特别突出的是,法国菜重视沙司的制作。沙司实际上是原料的原汁、调料、佐料和酒的混合物。原料新鲜,沙司味美,才能做好菜。最能代表法国风味的菜肴有蜗牛、鹅肝、龙虾、青蛙腿、奶酪以及烤乳猪、烤野味、带血鸭子、奶油棱鱼、普罗旺斯鱼汤、斯特拉斯堡的奶油圆蛋糕等。
法国是盛产酒的国家,于是酒就成为法国菜中用于调味的主要用料。香槟酒、红白葡萄酒、雪利酒、朗姆酒、白兰地等,是做菜常用的酒类。不同的菜点用不同的酒,有严格的规定,而且用量较大。因此,无论是菜肴或点心,闻之香味浓郁,食之醇香沁人。如名菜红酒鸡,仅一千多克光鸡,竟需兑入红葡萄酒及白兰地约4500克,其用量之大由此可见一斑。除了酒类,法国菜里还喜欢加入各种香料,以增加菜肴、点心的香味。如大蒜头、欧芹、迷迭香、塔立刚、百里香、茴香、赛杰等。各种香料有独特的香味,放入不同的菜肴中,就形成了不同的风味。法国菜对香料的运用也有定规,什么菜放多少什么样的香料,都有一定的比例。可以说,酒类和香料,是组成法国菜的两大重要特色。
法国菜的菜名也别有风趣,许多菜肴往往是用地名或人名来命名的。如“里昂土豆”,这道菜里所用的洋葱和大蒜,均来自盛产洋葱和大蒜的里昂,故名。如“马赛鱼汤”,这道菜汤是用海鱼做成的,因为马赛是个海港城市,盛产海鱼。有趣的菜名,往往能吸引食客,容易给人留下印象,而且当你坐下准备就餐的时候,点菜就成了一件饶有趣味的事情,令人有个好心情。
美国:源自英国,但有自己的特色
美国菜可以说是以英国菜为基础发展而来的。美国烹饪始自英国,因为大部分美国人是英国移民的后裔。但美国菜有自己的特色,因为美国国土面积广阔,气候好,食物种类繁多,交通运输方便,冷藏设备优良,厨师、家庭主妇可随意选择食物,同时他们在烹饪菜肴时很讲究营养。美国人的习惯是早餐喜食各种果汁和略有咸味的甜点心,对沙拉很感兴趣。沙拉原料大多采用水果,如香蕉、苹果、梨、菠萝、柚子、橘子等,调料大多用色拉油和鲜奶油,口味较新鲜。对辣味不太感兴趣。美国人做菜喜欢用水果作辅料,如菠萝鸡腿、苹果烤鸭等,对铁扒一类的菜肴也很喜欢。炸制类的菜品也常吃,如炸鸡、炸香蕉、炸苹果等。点心喜欢吃蛋糕、冰淇淋、水果、瓜类等。其中许多品种,如布丁、苹果排等虽学自英国,但烹饪方法却有改变,变得更具美国风味。美国的烘烤点心,其制作及装饰方法闻名于世,而冷饮、冻甜点、沙拉、美式牛排、炸鸡等也深受欧洲大陆人的欢迎。美国人不喜欢喝茶,爱喝加冰块的冷开水或矿泉水,平时他们把威士忌、白兰地等酒当茶喝,不需配小菜。
英国:质量精,讲究花样
英国人比较重视餐饮礼节,生活讲究,主要吃西餐。菜的量不要多,但质量要精,讲究花样,菜的口感要鲜嫩。早晨起床前(醒后)有喝“被窝茶”的习惯。但起床后仍吃早点,早点一般有粥(麦皮、麦片、砂糖、牛奶)、鸡蛋、肠子、红茶、烤面包、黄油、果酱。午、晚餐是两菜一汤(一鱼一肉或鸡)、喝咖啡。早午晚餐都要吃水果。有的人进餐时先喝酒,喜欢喝啤酒。
英国人喜欢口味清淡、甜酸、微辣的食品。菜的做法主要有煎、炸、烤、烧等。主要食菜有冷鸡、冷肉、火腿、肠子、鱼子、沙丁鱼、计司、煎鱼、烤鸡、西红柿、各种小吃、生菜,煎牛扒、猪肉扒、烤羊肉、牛肉洋葱、青椒、牛肉丝、香酥扁豆和糖醋类的多菜汤、鸡汤、杂拌汤、木樨汤、素菜汤、瓜菜汤、清面条。不喜欢吃带粘汁和过辣的菜。
澳大利亚:西餐为主,类似英国
澳大利亚人以吃西餐为主,生活习惯与英国相似。 饮食爱好以喝咖啡为主,也喝红茶,和中国花茶,对中餐也很感兴趣。口味清淡,喜欢甜、酸,调味品多。主要做法有煎、炒、炸、烤。主要食菜是各式煎蛋、炒蛋,冷盘、咸鱼、火腿、肠子、烤鸭、烤鸡、烤鱼、烤牛肉、煎鱼、煎猪肝、煎牛里脊、炸大虾、油爆虾、什锦炒菜、炒里脊丁、糖醋鱼、黄油菜花、蕃茄牛肉、青椒牛肉丝、清汤面条、里脊瓜片汤、木樨柿子汤。不吃辣,也有人不吃酸。
俄罗斯:源自别国,自成一体
俄罗斯菜的烹调技术不像法国、意大利等国家有着自己传统的方式,它的很多菜式来自法国、波兰和意大利,但有许多演变,烹调方式及其口味已完全不同,成为地地道道的俄罗斯大菜。俄罗斯地处寒冷地带,人们喜欢吃发热量高、口重的食物。他们喜欢吃酸、辣、甜、咸的菜肴,烹调上多用酸奶油、奶渣、柠檬、辣椒、酸黄瓜、葱头、黄油、小茴香、香叶等作调味品。俄罗斯菜总的特点是油大、味重、制作较简单,重视火候,各种肉类、野味不煮得很熟不吃。他们还爱吃腌制过的咸鲱鱼、烟熏的咸鲟鱼和鲑鱼。红鱼子、黑鱼子、酸蘑菇、柠檬、生葱头、生西红柿、酸黄瓜、酸菜等,都是俄罗斯菜中不可缺少的主要原料。点心类用油炸的较多,烩水果也作为点心,各种各样的荤素包子、鱼包子等也是俄罗斯人喜爱的食品。
意大利:国人爱吃,充满杰作
如果有一个一流烹饪的集锦,意大利会毫无疑问地拥有最多的菜肴。比萨饼、香蒜沙司、半圆形烤乳酪馅饼、蔬菜通心粉汤、意大利调味饭……意大利是一个充满了烹饪杰作的国家。
这绝非偶然,因为意大利人非常喜爱“吃”。无论如何,意大利的烹饪绝不仅限于比萨饼和通心粉。多汁的番茄是无数果酱和汤的原料。各种绿叶蔬菜,如香芝麻、羽衣甘蓝等也是常见的菜肴。新鲜的罗勒叶、欧芹、百里香等使各种佳肴独具风味。还有大蒜,大蒜无处不在,大蒜是意大利烹饪的灵魂。
中东地区:天然健康,富有活力
中东地区的饮食继承了美味之精华,天然健康,富有活力。例如,塔博勒色拉、Hummus和果仁蜜饼是各国食品店和饭店供应的主要食品。如果你有幸被邀请去中东,最好空着肚子去,因为那里的食物丰盛,怡人。烤羊肉串被认为是中东饮食的代表之作。把羊(牛)肉块、洋葱、辣椒和西红柿用大金属扦串起,放在碳火上烘烤,油汁飞舞,吱吱作响,香气弥漫,令人口水顿生。暖pita面包常用来把肉串上的东西推进蒜油汁里。这种烤肉往往配色拉和生菜食用。中东地区餐桌上的另一道亮丽风景是全家人围坐吃一锅粉面条肉饭。把什锦菜、细面条同米、碗豆、鸡肉、鸡汤及孜然、姜根、藏花等香料混在一起做好的肉饭,在餐桌上传着吃。传统上用拌入青豆的番茄酱装饰。
Baba ghamoush是一种由蒸熟捣碎的茄子、大蒜、芝麻酱和香料混合制成的调味酱。吃时配pita面包或生蔬菜。Baklava是一种由面团、果仁和白糖制成的多层糖饯,特点耐嚼,脆硬,香甜。Hummus 是一种多用酱或蘸汁,用豆、芝麻酱、柠檬、大蒜、欧芹、酸奶酪等制成。可选择使用的原料有甜椒或辣椒、薄荷、碎胡椒籽等。Tahini(芝麻酱)是用芝麻籽制成的糊状酱,质地柔滑,味道香美。用作蘸汁、酱汁、配料等。
阿拉伯:咸辣为主
阿拉伯人习惯吃牛肉、羊肉、鸡蛋。一般不喜欢吃海味。蔬菜也限于土豆、包菜、胡萝卜及蘑菇、青豆之类。口味以咸味、辣味为主,不爱吃糖醋味。常吃的调味品有椒盐、胡椒、辣椒酱、辣椒油、咖啡哩、蕃茄酱等。烹调方法以煎、炸、烘、烤为主。饮料主要是咖啡,其次是可可。阿拉伯人也爱喝红茶。名贵的菜肴有油炸鸽子、烘鱼、烤全羊等。烤全羊是把一只肥嫩的羊羔,去掉头脚,掏空内脏,塞满大米饭,葡萄干、杏仁、橄榄、松子等干果和调料,然后放到火上烤,其特点是又嫩又香,味道鲜美,类似我国的八宝饭。
印度:不喝酒,爱好辣味
大部分人信仰婆罗门教(印度教),等级观念深。印度人一般不喝酒,他们认为喝酒是违反宗教习惯的。印度人喜欢吃鸡、鸭、鱼、虾,爱吃蕃茄、洋葱、菜花、鸡蛋,鲜辣椒,碗豆、土豆、圆白菜、菠菜等,最喜欢吃洋山芋,认为是“菜中佳品”。印度很多菜都加有咖哩。喜欢吃大米饭和印度饼,面包吃得较少。喜欢清淡,爱好辣味,不吃大油、大肉、大荦的东西,不喜欢吃爆火的菜。菜的主要做法有烤、炒、烧。菜要烧得烂。食菜主要有烤鸡、咖哩鸡、咖哩虾、糖醋桂鱼、干烧明虾、青椒鸡丝、黄油煎鱼、炒大虾、黄油菜花、黄油炒碗豆、黄油炒菠菜,面炸茄子及各种西式炒蛋等,喜欢吃蕃茄清汤、清汤菜、金素汤菜。忌食牛肉,不喜欢吃蘑菇类、笋、木耳、面筋、烤夫等。忌用左手上菜。
印度的烹饪艺术涵盖了许多关于菜肴、辛辣品和厨艺方面的词汇。可以说,印度是世界的辛辣之都。印度的菜肴散发着浓郁的芳香和辛辣的味道。毫无疑问,咖喱是印度厨房的典型风味。辛辣的调料给所有的食物(从汤到沙拉到肉饭再到蔬菜)增添了风味。使用咖喱粉有一个小决窍:就是预先将其在热锅里炒一下,这可以使其味道更浓。
西班牙:大锅菜,美味多
西班牙最有名的菜是“帕拉”,这是一锅溢满了番红花、大米、虾、蛤蚌、鸡和一种辛辣的西班牙腊肠以及青豆的美餐。“帕拉”一词源自西班牙加泰罗尼亚语中的“煎锅”一词,这道菜通常用一只铁锅煮,吃的时候像家庭宴会一样,有点像美国路易斯安娜州的什锦菜肴。西班牙餐桌上的美味很多,如加里西亚炖汤:一整锅土豆、绿甘蓝、白豆和肉或火腿炖制而成,它最受西班牙海边的加里西亚人的欢迎。西班牙绿汤:用一大锅土豆、白豆、青菜和腊肠炖得很稠的汤。肉馅饼:由发酵的面皮包着肉、菠菜、香肠、鱿鱼、虾和蔬菜做成的馅制成。果馅饼:最流行的甜点,一种奶油蛋糕,芳香宜人。西班牙凉汤:用蔬菜、番茄、醋和少许辣椒做成的一种夏季凉汤,又被称作“液体沙拉”。有时还在汤上面加些黄瓜片等,作为装饰。
日本:制作精美,生食海鲜
日本菜肴可以用“精美”一词来形容,它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日本菜通常都比较讲究,而且很有创意,十分吸引人。但是除此之外,日本菜最大的特点就是制作精美。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人都爱吃鱼,他们经常将海鲜食物提前制好,封上盖,闷在甜酱中,以备食用。日本人则不同,他们喜爱生食海鲜。在日本,有一种寿司是直接用新鲜的海产品制成的。技艺精湛的寿司师做这道菜时,常把金枪鱼做成片,再将生鱼片放在挤压成形的熟米饭上,然后涂上日本特有的辣酱。寿司盘内再配上适量的腌姜片、辣酱和酱油等。食用生鱼片时,一份鱼片一般配用小萝卜、黄瓜、胡萝卜、大葱和海藻类等色彩多样的蔬菜。另外,日本菜中还有许多吸引人之处。比如日本的面馆里,有时吃饭还需要一些冒险精神呢!一走进日本面馆,你就看到顾客头挨着头围坐在小桌前,正吃得香喷喷的,碗里有蔬菜、肉酱和满满的一大碗汤汁。日本的面汁汤可以算得上是厨房内一道上等的美味佳肴。另外一种日本传统名菜叫“美味河豚”。做这道菜如果厨艺不佳的话,不仅菜看来不雅观,更重要的是菜还可能有毒,因为河豚的肝等内脏含有剧毒。以前曾发生过食用这道菜中毒身亡的事件。只有那些持有职业技术证书和训练有素的厨师才被允许制作这道菜。几百年来,日本人仍旧冒着生命危险食用这道“美味河豚”。
巴西:多民族融合,厨艺荟萃
巴西这一广阔的国家充满了街道狂欢、异域沙滩文化、桑巴音乐和生动的食物。巴西的烹饪是一个多民族的万花筒——受到葡萄牙、非洲、意大利、日本和土著巴西人共同影响的厨艺的荟萃。
“Feijoada”是巴西的“国菜”,它是将黑豆和熏肉炖成的丰盛大餐。它通常在周末时才食用。他们说,吃完这道菜后就没法再回去上班了。
如果说,“Feijoade”是巴西的国菜,那么“Churraso ”(巴西烤全牲)就毫无疑问是巴西的大众消遣菜肴了。从巴西牛仔那儿得到了灵感,巴西烤全牲是在一堆旺火上烤大块大块的肉和鱼。
世界文化史 篇4
浅析美国女性高等教育的发展及原因
【摘要】美国从建国到至今,从将女子隔离在高等教育之外,再到由于美国经济的高度发展,政府的法律支持,女权运动的发展以及美国文化的包容性,美国的女子高等教育经过了萌芽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和飞速发展四个阶段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简单的分析了美国女性高等教育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关键词】美国,女子高等教育,发展,原因,进步与局限
女子教育是国家教育体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部分,女性高等教育的发达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女性社会地位的标志。回顾全世界女子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美国是世界上女子高等教育诞生最早的国家,并已经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从美国女子高等教育发展历程来看,女子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经济以及文化的繁荣与发展,美国女子高等教育的这些变化,值得我们加以借鉴。
一.美国女性高等教育的发展概况
(一)萌芽时期(美国独立战争到南北战争)的美国高等教育
在这一时期美国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国家政权,美国的独立自主意识得到了大发展,到美国南北战争前期,在不同经济制度下的南北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一大批富有远见的女性开始倡导女子的高等教育。
殖民时期的美国尚无女子高等教育设施,通常认为女子只要会读写就可以了。19世纪初,美国的工业革命促使一批具有远见与开拓精神的妇女如艾玛·威拉德等倡导女子应该接受高等教育,在她们的不懈努力下,美国出现了专门招收女生的女子学院。到美国内战爆发前,还出现了很多私立性质的女子高等教育机构。1833年开办的奥柏林学院率先男女兼收,成为美国第一所实行课授予学位的男女同校的高等学院。1
(二)初步发展时期(美国内战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女子高等教育
1864年林肯总统签署了《莫里尔法案》,对女子接受高等教育起了决定性作用,依靠该法案建立起来的学院则强调为所有人服务,一开始就男女兼收,不受性别歧视的影响,从而掀起了全国性的男女合校的热潮。同时女研究生教育也发展起来了。
(三)进一步发展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美国女子高等教育
这一时期美国经济的告诉发展,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经济强国,而美国在参战后,各种人才的短缺为培养高素质女性迫切的现实需求。1 Dexter.A History of Education intheunited states,The Macm.1lan company,434.
这一时期的女子高等教育继承前一时期的风格,女子接受高等教育的途径主要是进入男女共同大学求学,进入独立的女子学院和进入女子学院与男子大学联合学校学习三种。并且在女教师数量,攻读学位的女性数量和优秀专业毕业生都有大幅的提高。2
(四)飞速发展时期(二战之后至今)的美国女性高等教育
二战后的美国在历经了美苏争霸和三次经济危机的影响,越发的重视教育的作用,尤其是女性的高等教育。
统计数据说明,从二战之后到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女性高等教育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1947~1948高等院校女毕业生占当年毕业生总是的35.24%,1967~1968占41.43%。3由此可见,美国在1947年~1968年这二十年来女生所占比例有较大的变动,总体而言,女性的比例是不断上升的。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进入大学的女性人数逐年增加,并在医学法律及军事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二.美国女子高等教育发展的成因探讨
1.美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需要大量人才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好的经济发展条件,才有可能衍生出好的知识文化。独立战争胜利后,美国开始了工业革命,发展近代工业需要大量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女性人才成为一项重要的议题,此时美国的女子高等教育开始发展。而内战后,急需大量的女性高级人才来加强国家建设,提高女子教育水平日益受到重视。20世纪初,美国的经济再次获得极大的发展,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经济的发展要求提高一向落后的女子高等教育的水平。并且由医学革命所带来的节育技术发展水平的提高,使得众多的妇女可以从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并拥有更多的可支配时间投入到高等教育的学习中去。
2.法律制度的保障
美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大发展,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推动因素就是,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立法机构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女性教育的法律法规,而这些法律在促进教育机会平等、提高妇女地位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例如:1864年林肯总统签署了《莫里尔法案》,对女子接受高等教育起了决定性作用,规定了女性同男性一样拥有平等教育的权利;1964年通过的《教育机会法案》涉及少数族裔高等教育问题,促进了“肯定性行动计划”的实施,在经济上对女性和少数族裔给予补偿性的优待和照顾。若没有美国政府的大力支持,美国的女子高等教育不可能获得快速的发展的。
3.女权运动的发展
18世纪末,在法国启蒙思想“自由、平等、博爱”等“天赋人权”的启发之2塞缪尔·埃利奥特·莫里森,等.美利坚共和国的成长(下卷)[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1125source:world Almanac and Book of Fncts,1970 Edition,659.
下,法国女权领袖奥伦比·德·古日于1791年针对《人权宣言》发表了著名的《女权宣言》,由此拉开了第一次女权主义运动的序幕。早期女权主义的观点是女性也应该平等接受教育,但这种教育应该“强调女性不同的与从属的社会地位”。第二次女权运动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从当时美国社会的大背景来看,资本主义已经进入了一个大众消费的繁荣时期。商品经济的无限发达使人们的心理产生了异化,美国式人际关系的冷漠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自我意识”,对自我实践的需求更加强烈。在这样的背景下,一部分开明的女性开始了争取女性权益的女权运动,同样也包括为征求同男性平等的接受高等教育权利的斗争。
1963年,著名的妇女运动领袖弗里丹在《女性的奥秘》一书中号召妇女冲破家庭牢笼走向社会。由于妇女自我意识的加强以及对社会不满的日益加剧,美国女权运动在1960年代走向高潮。1973年,曾在国会冷藏50年之久的《平等权利宪法修正案》得以通过,在这段时间里,关于妇女问题的出版物迅速增多,妇女史成为高校的热门课程和重点研究项目
4.美国社会所具有的文化包容性
美国做为一个一名国家,其中包括了各种种族的人群,在开拓时期面临了许多生存困难,生存和发展的希望迫使移民比较强调相互协作,形成了具有很强包容性的美国文化,这使得男尊女卑的观念相对淡薄,男女平等的观念更易于深入人心。同时美国在建国初期宣扬的“自由民主博爱”的思想,为女性平等接受高等教育提供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三.美国女性高等教育发展的进步与局限
(一)美国女子高等教育发展的进步
1.美国女子高等教育发展为促进性别平等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从历史发展来看,教育机会均等一直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理想和目标,也是一个国家教育传统和教育变革的永恒命题。在19世纪70年代开始进入女子学院和传统大学的女性成为了美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先行者,虽然直到19世纪末第一代接受正规高等教育的女性仅占同龄女性总人数的2.2%,其中还有将近70%的女性在男女同校制的大学中接受教育,但她们的经历向世人证明了妇女是能够接受高等教育的。她们不仅可以在人文学科上得到充分发展,而且还在医学、科学、教学及社会工作等领域都取得了较大的学术成就。4
2.女子高等教育通过推动女性参与社会决策和管理,从而在促进两性真正平等及和谐发展的进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对于社会和女性而言,教育就意味着女性的“反抗”和觉醒,当女性因为教育而获得了家庭角色以外的身份的时候,女子高等教育就对现代社会的形态发挥着积极的变革作用。身处整个社会大系统之中,女子高等教育不可避免的了。要4 张秀坤.美国女子高校评介[J].妇女研究论丛,2004,(3)
受到社会经济及政治因素的制约和规定,女性受教育的程度是与女性的解放程度也即社会的女性独立性和社会价值的认可度相适应的,社会对女性接受高等教育越加认可,女性也因接受教育而从曾经既定的社会角色中解放出来,获得了自身独立存在的社会价值。
(三)美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局限
1.就读专业的倾向性还存在差异。
随着高等学校女性入学率的提高,这也表示女性接受高等教育机会也在不断地增加,所以大多数女性已经是大学学位的获得者。但是,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一样,由于受传统观念、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就业需求的不平衡的影响,美国女性选择接受的高等教育课程与男性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异,女性在计算机、工程学、物理学以及数学等科目中的学位获得者仍然远远少与男性。
2.阶级局限性是美国女子高等教育的一个主要不足。
阶级局限性是美国女子高等教育的一个主要不足,尤其是在女子高等教育发展的初期这种状况更加明显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早期和中期,经济高速带来的贫富两极分化,使得阶级的差别更加明显。无论何种模式的女子高校,在校就读的女生大多数都是来自中产阶级以上家庭的女性,处在社会中下阶层的女性是很少能够获得良好的高等教育的机会。例如以芝加哥大学为例,一份针对该校毕业生的调查表明:“在1893-1930年接近40年的时间内,该校有43.596的学生来自于
5商人家庭,25.896的学生出身于知识家庭,只有约10%的学生来自农民家庭。”这
样一个比例在男女学生之间的差别并不明显,而且与比男生相比,来自于上层家庭的女生数量还要更多一些。
四.结语
美国从建国初没有女子高等教育到如今成为全世界女子教育做的做好的国家,其中经历了美国经济的大发展大繁荣和美国人民思想观念的变化历程,取得了非凡的成绩,对于我们国家的女子高等教育的建设同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发展好女子高等教育,尤其是某些贫困地区的教育,可以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李捷.美国进步时代的女子高等教[D].河北大学,2001.参考文献:
[1] 滕大春.美国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72.
[2] 鲍小兰.西方女性主义研究评介[M].北京:三联出版社.1995.23.
[3 [美]贝蒂·弗里丹.女性的奥秘[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43.
[4] “面向2l世纪中国女性高等教育研究”课题组.中国女性高等教育的历史演变与现状研究[A].安树芬.中国女性高等教育研究[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45.
[5]塞缪尔·埃利奥特·莫里森,等.美利坚共和国的成长(下卷)[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1125
[6] source:world Almanac and Book of Fncts,1970 Edition,659.
[7] Dexter.A History of Education intheunited states,The Macm.1lan company,434.
[1].胡桂香.西方女权主义运动与美国女性高等教育发展[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10,03:04---08
[8].王珺.女性与高等教育关系演变的社会性别审读[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4,06:01----05
[9].杜学元.浅谈美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及其成因[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4,03:99---104
[10].美国女性高等教育的产生与早期发展[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9,01:72—74
世界文化之旅教案 篇5
一、教材内容:
“世界文化之旅”为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第一框内容。主要是讲文化多样性、丰富性及文化差异。即面对不同的文化,我们要正确对待文化差异,既尊重自己民族文化的价值,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才能让文化百花齐放,让我们的世界文化之旅是一路风景无限。
二、学生分析:
日益扩大的开放,频繁的国际交往,中学生和其他国家文化的距离拉近了。八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分析判断推理能力,但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太强,有些同学迷失在其他文化中,对本民族文化不了解或不屑了解;有些同学对外来文化有偏见,采取了防卫心态。正确对待文化差异,凑响和谐的乐章,这是一个较辩证的东西,对于初二学生来说,一方面要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又要去体会其中内含的统一是有一定难度的。让学生懂得文化和自然界一样,单一性导致脆弱性,多样性导致稳定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设计思想:
通过中外不同节日及来历认识到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通过认识各国代表性的东西和相应的活动来认识文化的独特性,通过情景剧的表演让学生认识到文化存在的差异,初步让学生对多样性的统一有认知。通过观看小品的形式,让学生拥有开放的胸怀、宽容的态度,克服面对文化差异而产生的不安和焦虑。通过现实生活中文化融合的例子,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于多样性中统一的道德情感。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懂得文化多样性和丰富性,知道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标志,有其独特性,理解因文化不同而导致行为方式的差异。培养学生面对文化差异的理解能力和正确态度,以及与不同的背景,不同文化的人们交往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本框教学过程以 “说一说”、“猜一猜”、“评一评”、“赛一赛”“乐一乐”和“想一想”五个活动形式进行。让学生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正确对待文化差异。教学方法:讨论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文化的多样性比单一性好,不同的文化都有其存在必要性的观念;能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不同的文化,同时欣赏本民族的文化。
五、教学重点: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教学难点:面对文化差异的正确方法和正确态度。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踏上世界文化之旅,领略一番世界各地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有一些传统的庆祝或祭祀的日子流传至今,成为我们今天的节日。
活动一:说一说
下面请大家说一说
1、我 们 国 家 最 隆 重 的 节 日 有 哪 些?是如何庆祝的?
2、大家说一说外国有哪些传统的节日?
3、说说看:为什么各国的节日习俗会各有不同?
教师小结:世界上有多少个国家和民族,就会有多少种独特的文化习俗。
教师明确:节日是一种文化习俗,是国家和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所形成的文化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通过各具特色的文化习俗表现出来。
教师总结:(多媒体演示)
一、丰富多彩的文化
1学生回答: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
学生回答:端午节—划龙舟;春节—放鞭炮;
中秋节---吃月饼。
2、学生回答:圣诞节;感恩节;成人节;复活节等。
3、学生讨论:(分四组进行,选一个代表发言。)
原因: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风格。
以学生熟悉的“节日”为话题,让学生感受各地文化差异和文化习俗的多样性。
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文化习俗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通过“活动一”让学生明确各国的文化习俗表现出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传统节日能反映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每个国家都有其具有
代表性的文化。那么,你知道以下这些是代表哪国的文化吗?
活动二:猜一猜
猜猜看,下面各是哪一个国家代表性的事物?(演示一组建筑物的图片)活动三:评一评
提起安徒生,大家就会想起那些童话故事,想起了丹麦
如果要评选一些国家的文化代表人物,你认为哪些人应该上榜?
想一想:这些标志和人物能代表一个国家的文化吗?为什么?、学生集体回答:不能
小结:各个国家的文化代表人物,被深深地打上本国、本民族的烙印。
教师明确:同时这些代表人物和标志性的事物又把本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推向世界。这些形形色色、林林总总的文化,把大千世界装扮成了一个百花盛开的大花园。
二、和谐的文化乐章
活动四:乐一乐望文生义
教师小结:不同的文字具有不同的特点,有着几千年的历史积淀的中国文字是其他任何文字都无法替代的。
赛一赛:汉语又会吸收很多外来语,你能找出汉语中吸收外来语的例子?
教师小结:语言存在差别,不分优劣;文化存在差异,各有千秋。语言是一种文化.语言存在差别,不分优劣;文化存在差异,各有千秋.每一种文化都有其自有生存发展的权利,不同民族的文化都蕴含着人类文明的成果.如果这些文化上的差异不存在,世界将变得单调而毫无生气
想一想:该如何对待文化差异呢?
教师总结:(多媒体演示)
排斥过分夸大本民族的文化价值,漠视甚至是歧视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沟通既尊重本民族文化的价值,有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所以,主张平等交流,互相学习.1、学生猜出国名和事物
中国—长城、天坛;日本—富士山;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意大利—比萨斜塔;法国—艾菲尔铁塔;美国—自由女神像;埃及—金字塔;美国—汉堡;中
国—月饼;日本—樱花;荷兰—郁金香。
2、学生回答: 孙中山、毛泽东---中国;撒切尔
夫人
;莎士比亚---英国;林肯---美国。
3、学生回答:Coffee—咖啡;Sofa—沙发;Chocolata---巧克力等。
4、学生讨论后回答,各自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分四组讨论,各组选一代表回答。时间不能超过五分钟。)以不同国家的标志性建筑物和文化代表人物,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各国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
再一次提升学生对各国文化多样性、丰富性的认识。
在讨论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适时点拨,小结,引导学生用全面的方法分析文化标志和代表人物形成的原因。
七、教学小结:板书设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对国内外传统节日的了解世界文化之旅丰富多彩的文化不同国家的导标建筑不同国家的文化代表人物语言的差异性和谐的文化乐章语言差异导致行为差异正确对待文化差异
世界各国饮食文化 篇6
文化古迹保护
摘要:本文主要从国外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古迹保护的经验,提出中国城市文化古迹保护的一些改进建议。
Abstract: After reading other country’s experience in
protecting cultural relics, I write this essay to give some advice to the work in china.关键词:文化古迹保护 改进建议
Keywords:Protection of cultural relics
advice for provement
前言
城市中的历史文化古迹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所在。它们是历史的见证,其中包含一个城市的历史发展故事,是城市乃至民族的共同财富。因此,城市规划中,历史文化古迹的保护成为十分重要的一项。随着和平发展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对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越来越重视。特别是西方的一些历史文化圣地,保护城市历史原貌,成为城市规划的核心和不可动摇的原则。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努力,意大利、法国等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完整科学的城市古迹保护方法。相比较而言,我国由于历史等客观原因,对于城市文化古迹的保护工作起步较晚,原有的珍贵的历史文化古迹遭到了不该有的破坏。北京老城区的拆毁触动了人们历史的神经,越来越重视城市规划中对于历史文化古迹的保护措施。人民的重视也促使政府和相关部门不断加强这方面的工作。虽然现在历史文化保护工作取得一定成果,但是各项制度还不是很完善,方法也存在不妥之处。文化保护的观念需要进一步的普及和教育。各地的历史文化古迹依然在遭受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式的破坏。有些地方保护文化古迹纯粹是为了发展旅游业,与其说是保护,不如说是有预谋、有组织、有纪律的迫害。对于我们的城市,如何协调城市建设与老城保护的矛盾,我们还有很多要做,还有很多可以做。
建议
经过世界上对历史文化古迹保护比较成功的城市案例的学习了解,我觉得我们国家可以在以下方面借鉴和改进:
一、完善文物保护法律体系
纵观国外的历史文化保护,都是从立法开始,以立法为手段,约束社会各方,共同完成对历史文化古迹的保护,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城市规划者和建设者的约束。
在英国,保护伦敦历史古建的基本方法, 是为已注册的建筑提供法律保护。这项法律要求政府的一个代理机构—— —英国遗产局去对那些具有特殊兴趣的建筑做出鉴定。没有英国遗产局的许可, 这些建筑的主人无论是对其进行内部装修还是对其进行外部改造, 都是不允许的。另一个法规是让地方议会建立“ 保护区” , 对有着特殊历史风格的街道、公园和社区进行保护。保护区建筑无论是已注册的还是未经注册的, 凡是影响建筑外观的任何形式的改造, 都是不允许的。第三项立法是授权英国遗产局制定一个切实保护文物古迹的长远规划, 不经许可, 不能在被保护的文物古迹上做任何形式的开发或挖掘工作。[4]
意大利对城市文化古迹的保护开始比较早。1947 年意大利将文物保护作为一项重要国策写入宪法。在意大利共和国宪法第九条中明确规定,意大利共和国负责对国家的艺术、历史遗产和景点进行保护。从1939年到1990年,意大利出台了《城市规划法》、《古城保护法》等一系列文件,从考古到城市规划,从文物到古建筑,从单体到建筑群,形成了对城市文化古迹的全方位法律保护。其中,罗马的《古城保护法》规定,古城历史建筑物的外部结构属于政府,任何房屋开发商和商店经营者、居民所购买的只是房子内部的使用权,个人并不拥有对建筑进行整体改造的权利,房子的维修按国家制定的法律进行,不允许擅自改变其结构、形式和色彩。[5]
从上面的两个例子可以看出,这些国家法律对于文化古迹的保护规定非常的细致,不仅是设立文物保护区,更有对文化古迹的具体保护措施限制。我国当前也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相关法规,但是保护的规定不够具体,基本不涉及文化古迹保护的实质性内容。而真正的文化古迹保护措施是有地方省市等制定并实施的,缺乏统一的规划。这很容易因为方法的不恰当造成保护不利甚至是进一步的破坏。很多城市申请文化遗产保护区,不过是为了发展旅游业,为了发展旅游业,在文化古迹保护区大肆兴建各种设施,造成对文化原貌的破坏,只剩其物,没有其神。而有人对于文化古迹的破坏,早已成为一个全国性的问题。
这需要我们在法律上进行进一步的完善,除了对文化遗产保护区的规定,还要对城市规划,城市文化保护部门做出更加具体的规定,对于旅游经济的发展,也应该制定相应的法规进行限制,商业气息和文化气息就像是酸碱一样,天生不能共存。
二、建立完善的城市文化古迹保护机制
完善的法律需要有人来实施才能够实现最后的目标。因此,在法律颁布之后,必须有相应的机构来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实施文化古迹的保护原则和措施。在罗马城的成功保护,依赖于中央直属的健全的保护机构。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意大利始终强调保护文化遗产是中央政府的职责,在管理体制上实行中央政府垂直管理制度。这一模式的基本特点就是由中央政府在全国各地建立保护行政管理网络,直接委任地方代表并垂直领导。国家遗产部统一管理全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遗产部代表中央政府任命遗产部代表并向各地派驻,履行中央政府相关法令,负责所在地区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这样的一种模式,就相当于在罗马成安了一个摄像头。罗马城的城市规划建设活动,关系到文化古迹的都会在中央的直接监控范围内。不会出现因城市规划建设而破坏文化古迹的情况。
在我国,文物保护工作由国务院总管,而城市文物保护有城市当地的人民政府负责。相当于城市的规划建设、文物保护俊隶属于政府的职权范围。地方文物保护部门职权不够,很容易导致其有名无实,在与城市规划特别是对城市发展至关重要的建设决策进行对抗时,没有足够的力量。鉴于当今旅游经济的蓬勃发展,政府很容易被利益诱导,为城市经济发展而忽视对文物保护甚至是破坏。
我国不能像意大利在城市为文物保护单独设立一套机构,但是我们应该强化现在各级人民政府文物保护部门的职责,加强对地方文物保护工作的领导和监督。将城市文化古迹保护工作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来。
三、借助城市规划在文化古迹保护中的作用
城市文化古迹保护与城市的发展是每一个古城面临的矛盾。文物保护部门只关心文物古迹的完好程度,但是城市要发展就必须要有建设发展,要建工厂、建写字楼、建居民区。如果不破坏文化古迹也能很好的发展城市,那么每一个城市都会把文物古迹保护的很好,不需要多少法律的监督与约束。城市规划,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城市规划部门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执棒者。
罗马城作为行政和旅游中心,没有大规模的工业,因而城市历史上一直按新城围绕老城的传统模式发展。但经过一段实践后,人们开始认识到,城市新的发展必须避开古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罗马人确定了城市在旧城快速干道以东发展的原则,即开始按照新城在老城的一侧或几侧发展的模式进行规划设想。罗马古城区把现代交通限制在古城之外, 没有高架、高速道路, 主要发展地铁,使城市的建设、城市的发展尽量远离历史文物古迹。工业则继续坚持以生产原料消耗少的轻型产品为主,并配置在古罗马城外围,特别是在城市西南、东部和新罗马城郊区。
我国应该充分发挥城市规划部门的作用,为城市规划部门和文物保护部门建立有效的联系。将文化古迹保护列为城市规划的一项不变的原则。在城市规划的制定、审核、通过的过程中应该有文物保护工作者的广泛参与,特别是在制定规划的过程中,应该加强文化古迹保护的意识,让城市规划部门成为文化古迹保护的有力执行者。
四、增强市民大众对文物古迹的保护意识
任何的法律规则都只是一种外力,要想让民众真正的保护文物,就必需让文物古迹保护的观念深入人心。国家文物局近日公布的《2010中国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及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公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还有待提高。调查显示,大多数受访公众认为文化遗产保护地位远不及环境保护,认同比例为17.1%:57.6%。
在意大利,从 1997 年开始,政府每年 5 月份的最后一周都会举办“文化遗产周”活动,所有国家级文化和自然遗产免费向公众开放。期间,文化遗产部还会举办以历史和文化为题材的音乐会、研讨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帮助公众增加对历史文化知识的了解,鼓励其参与到遗产保护的行列中,“真正使人感到每一代人在文物保护上对祖先和子孙的庄严责任”。经过长期潜移默化的熏陶,“保护文物人人有责”的观念在意大利已成为深入人心的民族自觉。
我们国家也是一个文化古国,我们应该加强保护文化古迹的宣传,以书籍、视频等形式让市民了解传统文化,增强对文化古迹的保护意识。将城市文化历史作为城市的名片,让市民们感受到文化的归属感和自豪感,自觉地加入到城市文化古迹的保护中来。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将城市文化古迹的保护策略及城市规划方案向公众征求意见。让大家亲自参与其中,在了解城市历史的同时,加强归属感。
参考文献
近代以来世界科技与文化 篇7
从上表数据来看, 虽然高考涉及的内容相对有限, 但是本专题也是近现代世界史的重要内容, 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之一。
1.从题型上看, 近两年高考试题以选择题为主, 一般是以材料型选择题出现。虽然考查的是世界科技、文学和艺术, 但是也并非只是考查记忆能力, 考生必须理解材料才能作答。
2.从考点上看, 2014 年考点全面铺开, 2015年主要考点覆盖也比较均衡。考生在复习时不能掉以轻心, 既要抓住重点, 又要注意知识的覆盖面。
3.从考查方式上看, 近两年试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难度不大;注重中外历史之间的联系和对比;引用新材料, 创设新情境, 考查文学艺术的主要成就及特点。
针对上述考查特点, 2016年高考备考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横向把握同一历史阶段各方面的社会变化。如蒸汽时代, 经济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工业革命, 积极对外扩张,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但中国仍处在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时代;政治上欧美国家掀起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浪潮。
2.列表比较。近代科技发展可以从科技和著名科学家两个方面列表比较。其中, 科学的进步可以从物理学、生物学、化学、电磁学的理论方面把握, 而科学和技术相结合, 又表现在动力、交通、通信、机械、化工等方面。著名科学家可以从牛顿、爱因斯坦、法拉第及其主要贡献方面比较。对于文学、美术、音乐, 可以从其出现的背景、流派、代表人物和作品等方面比较。
3.对于近现代科技, 要弄清三组关系。一是伽利略的成就与牛顿力学。前者是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后者是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二是科技与思想文化。人类在科技上的重大突破, 离不开文化更新和思想解放的推动;同时, 科技进步又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三是牛顿力学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后者只是否定了前者的绝对时空观, 没有否定整个牛顿力学。牛顿力学是相对论力学在低速状态下的一个特例。
4.对于世界文学艺术, 要突出三个“重点”、厘清两条“线索”、树立一种“精神”。
(1) 三个“重点”:一是这一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二是有代表性的美术和音乐作品产生的背景及其价值, 三是影视艺术的产生、发展过程及影响。
(2) 两条“线索”:一是19世纪以来, 世界文学艺术空前繁荣, 出现了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流派, 深刻反映了社会历史现实。二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艺术的发展, 科学和艺术有机结合起来, 产生了影视艺术, 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3) 一种“精神”:人文精神。世界文学艺术是人类文明的宝库, 入室探宝, 给人以美和人文精神的熏陶, 可以提升人文素养;同时可以认识到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树立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观念。
【金题点睛】
示例1 (2015年福建卷文综第22题) 16、17世纪, 欧洲学者质疑、改变和放弃了欧洲所继承知识中最神圣化的认识。科学革命的思想巨变使他们重新考察和描述宇宙的性质及其力量。在这里, 对宇宙的性质及其力量作出 “革命”性描述的理论是
A.进化论B.万有引力定律
C.量子论D.相对论
【答案】B
【解析】进化论产生的时间是19世纪中期, A项错误;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力学的内容, 产生时间是17世纪, 研究对象符合材料“宇宙的性质及其力量”, B项正确;量子论、相对论提出的时间是20世纪, C、D两项错误。
变式练习 “这一定律体现了天上运动与地上运动的统一性, 它把天体运动纳入到根据地面上的实验得到的力学原理之中。这是物理学史上第一次伟大的综合, 也是人类认识上一次巨大的飞跃。”“一次巨大的飞跃”指的是
A.电磁学理论的建立
B.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
C.牛顿力学的建立
D.“日心说”的提出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牛顿力学。牛顿在伽利略对物质运动的研究基础上, 确认了物体宏观运动的规律, 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建立起了牛顿力学体系, 是物理学的一次综合, 也是人类认识上一次巨大的飞跃。
示例2 (2014年天津卷文综历史第5题) 达尔文《物种起源》一出版, 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马上将达尔文的学说运用到社会历史领域, 创立了社会达尔文主义。他认为, 人类社会也像自然界一样, 存在着生存竞争。在竞争中, 强者生存了下来, 而弱者则被淘汰。只有这样, 人类社会才能进步。这种观点
A.正确。 社会科学可以借鉴自然科学理论
B.错误。社会科学不可以借鉴自然科学理论
C.正确。自然科学理论可以移植到社会科学领域
D.错误。自然科学理论不可以移植到社会科学领域
【答案】D
【解析】斯宾塞将达尔文的学说运用到社会历史领域, 而不是简单的借鉴, A、B两项错误;社会达尔文主义主张国家、民族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弱肉强食”“优胜劣汰”, 公然将以强欺弱的强权主义宣称为社会伦理, 应当否定, C项错误, D项正确。
变式练习彭新武在 《造物的谱系》中声明, “那个时代感到已经不再需要上帝, 不再需要将上帝当成解释万事万物的第一因, 而是认为, 全部的生命奥秘都能够用自然法则来解释。”该思想最有可能出现在
A.《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B.《天体运行论》
C.《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
D.《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
【答案】D
【解析】题干涉及生物学, A项属于物理学, 错误;B项属于天文学, 错误;C项属于物理学, 错误;D项属于生物学, 正确。
示例3 (2015年广东卷文综第21题) 有文学家宣称:“我赋予古老文字以赤色, 不再有元老!不再有平民!我在墨水瓶里掀起风暴。”他的文学理念属于
A.浪漫主义B.现代主义
C.现实主义D.古典主义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我赋予古老文字以赤色, 不再有平民, 不再有元老”, 可知作者对欧洲社会秩序的重建充满了美好的憧憬, 具有理想主义色彩;从材料“我在墨水瓶里掀起风暴”, 可以看出作者运用了想象和夸张的手法, 其创作风格符合浪漫主义的特点, A项正确。
变式练习 “经常跟过去的或现在的现实完全断绝了关系, 喜欢从宏伟、渺远和恐怖的事物中领受灵感”, 从而“鼓励一个新的狂纵不法的自我”。这种创作风格的盛行, 实际上反映了人们
A.对理性王国的一种大胆追求
B.对启蒙时代和工业主义的反思
C.在现代文明中的困惑和迷失
D.对批判现实主义文风的厌弃
【答案】B
【解析】材料所示的创作风格应是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是对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理性王国的失望, A项错误;浪漫主义文学的产生就是对启蒙时代和工业主义的反思, B项正确;反映“在现代文明中的困惑和迷失”的作品应该属于现代主义文学, 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浪漫主义, 不是批判现实主义, D项错误。
【重点突破】
一、经典力学、相对论和量子论
二、进化论
三、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及现代信息技术
四、文学的主要成就
五、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六、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七、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2个小题, 每小题4分, 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位科学家被誉为“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一生的重要贡献是集16、17世纪科学先驱们成果的大成。”其成果可以解释的现象是
A.行星与恒星运行的规律
B.弹簧弹力的大小
C.电磁感应现象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2.“它挑战了上帝创造世界说、世界的不变性和神的威力, 让人类得以在科学实证的基础上审视自身的处境。”材料中的“它”是指
A.“九十五条论纲”B.《人权宣言》
C.《物种起源》D.《共产党宣言》
3.马克思对《物种起源》同样给予了高度评价, 他说:“达尔文的著作非常有意义, 这本书可以作为我研究历史上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根据。”这说明
A.进化论成为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
B.马克思继承了达尔文的进化论
C.进化论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某种根据
D.进化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
4.爱因斯坦评述一位科学家时说:“第一个成功地找到了一个用公式清楚表述的基础, 从这个基础出发, 他用数学的思维, 逻辑地、定量地演绎出范围很广的现象并且同经验相符合。”在此, 爱因斯坦评价的是
A.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
B.牛顿创立的经典力学体系
C.伽利略创立的实验科学
D.达尔文提出的生物进化论
5.爱因斯坦无疑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 他虽然对量子理论的思索比相对论多得多, 但是晚年仍坦然承认, “整整50年有意识的思考还没有使我更接近光量子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科学家费曼同样对此困惑不已, 甚至断言“没有人理解量子理论”。这说明量子理论
A.具有非科学性
B.存有高深性与进一步探讨的空间
C.是科学家的想象
D.无法被普通人理解
6.16世纪, 英国思想家莫尔为人类描绘了一个未来的理想社会———“Utopia” (乌托邦) , 而20世纪中期以来, 科学技术正推动我们实现一个“E-topia” (E-托邦) 。下列对“E-托邦”的认识, 不正确的是
A.内容包括信息技术、航天技术等高新科技
B.20 世纪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促进其产生
C.推动社会发展, 促进全球经济的一体化
D.有利于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7.“在波澜诡谲的浪漫主义诗坛上, 他手握如椽之笔, 流金溢彩;在如火如荼的民族解放的政治舞台上, 他又是身着戎装、叱咤风云、为民主和自由而战的坚强斗士。”“他”是
A.拜伦B.雪莱
C.海涅D.雨果
8.不同艺术流派的作品都是社会的反映, 下列文学艺术作品属于同一流派的是
①《巴黎圣母院》 ②《格尔尼卡》 ③《安娜·卡列尼娜》 ④《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9.他们把“光”和“色彩”作为绘画追求的主要目的, 尤其着重于光影的改变、时间的某一瞬间的捕捉, 使画面呈现出新鲜生动的感觉。下面符合这一特征的作品是
A.《自由引导人民》B.《拾穗者》
C.《日出·印象》D.《格尔尼卡》
10.“明度也有几乎难以觉察的变化, 甚至产生了在表面和深度之间的运动。画面的颜料质感, 由线结构的尖锐几何形聚成各种倾斜、带角度的平面来控制和支配。直线条和斛平面, 都用来暗示那种微妙然而强烈可见的人物和静物的位置变换。”此语评述的画家
A.以米勒、列宾、罗丹等人为代表
B.作品体现出反传统和反理性的特征
C.强调色彩的作用, 画面丰富多彩, 辉煌瑰丽
D.代表作品有《日出·印象》《向日葵》等
11.右图是毕加索的画作 《戴折叠式大礼帽的男子》。2013年12月, 在法国巴黎举行的抽奖活动中, 美国青年杰弗里 · 戈纳诺凭一张138 美元的抽奖券抽中了这幅价值100万美元的画作。这一美术作品的创作风格是
A.印象主义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
12.“莫扎特是天之骄子, 从天而降;贝多芬则是大地之子, 升入苍穹。”有学者当年曾写道, 贝多芬对我的震动“几乎和莎士比亚曾使我受到过的震动一样大”。贝多芬高耸入云的身躯, 覆盖了一个世纪, 也覆盖了莫扎特。材料中“覆盖了莫扎特”的是
A.人道主义B.人文主义
C.古典主义D.理性主义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2个小题, 每小题26分, 共52分)
13. (26分)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16世纪中叶开始, 一些最卓越的学者一反唯古代学者是从的风气, 将观察和实验作为自己研究工作的基础。而到17世纪, 人们已经能够把观察和实验的结果加以量化, 把已知的科学问题转变为数学问题。
材料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 资产阶级思想开始在西方深入人心,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同时, 科学技术本身的发展规律, 如理论与实验、科学与技术、学科之间、学派之间、学术交流、思想与方法等的相互作用, 也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材料三 (20世纪) 20年代末期, 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等国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为了挽救它们的命运, 资本主义国家一方面进行调整和改革, 一方面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垄断资本集团努力开发新产品, 抢占国内外市场。为此, 它们不惜大量投资, 用于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为了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各国政府积极制定科学技术政策和规划, 加强对科技事业的统一领导和管理。科学技术研究开始从实验室向社会化的大科学过渡。资本主义生产的高度集中以及各垄断集团的联合, 则促进了科学技术研究的社会化, 使研究规模迅速扩大, 科学研究及技术开发能力日益增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建立以后, 为了建设经济和巩固国防, 发挥了计划经济统一规划、统一领导的优势, 由国家集中管理科学技术事业, 推动了与重工业及国防工业相关的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仲文、胡晓林《世界全史百卷本·世界当代科学技术史》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归纳世界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主要原因。 (10分)
(2)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20世纪末期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原因。 (10分)
(3) 根据以上材料, 谈谈你对近代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认识。 (6分)
14. (26 分)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 影视艺术成为人们业余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影视艺术在人类业余生活中占的比重过大, 几乎垄断了大众精神生活;影视艺术使许多少年儿童都过早地了解了许多本不属于他们所处年龄该了解的东西, 不可避免地使童真、童趣大打折扣, 内心世界也染上了许多杂质;影视思维的平面性不断消磨着人类的想象力、智力, 破坏了人类的阅读思维, 让人类懒于思索, 甚至导致心理疾病;有些影视节目宣扬不正确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 渲染灯红酒绿、暴力、色情等内容, 凸显个体享受, 传播不良信息, 误导了观众。
———《浅谈影视艺术的正负面影响》
材料二流行的“权谋文化”诱发了道德观念的改变。近几年, 以电视上热播的 《汉武大帝》《雍正王朝》《康熙王朝》《日落紫禁城》《孝庄秘史》《至尊红颜》《金枝欲孽》, 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夜宴》等为代表的“权谋文化”作品, 过多传授权谋、权术之道, 以此制造看点吸引观众, 将斗争、篡夺、猜疑、嫁祸、收买等种种权谋手段无一遗漏地展现给观众, 以达到所谓超高收视率的目的, 以吸纳更多的广告费用为宗旨。王蒙和魏明伦在政协会议上, 对宣扬“权谋文化”、刻意吹捧专制帝王的所谓“正剧”进行了猛烈抨击。
———《中国当代影视作品的社会负面影响》
(1) 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 概括影视作品产生的社会影响。 (16分)
(2)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 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影视文化。 (10分)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A 【解析】根据时间判断, 这位科学家应该是牛顿,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可解释行星与恒星运行的规律。
2.C 【解析】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认为, 生物既不是上帝创造的, 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进化而来的, C项正确。
3.C 【解析】据材料中的《物种起源》“可以作为我研究历史上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根据”, 可选出答案。
4.B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 “第一个……用公式清楚表述的基础”“用数学的思维”并联系所学知识, 可知这与以实验为基础, 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牛顿力学相符, B项正确。
5.B 【解析】据材料中爱因斯坦、费曼对量子理论的理解和认识, 可选出答案。
6.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20 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E-托邦”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表现, 它扩大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 一定程度上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造成了障碍, D项符合题意。
7.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拜伦。拜伦既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 又参加过希腊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A项正确。
8.D 【解析】《巴黎圣母院》属于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格尔尼卡》属于现代主义美术作品;《安娜·卡列尼娜》属于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属于现实主义美术作品, D项正确。
9.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 可知其为印象画派。C项是印象派的代表作。
10.B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现代主义美术流派的特点, B项正确。米勒、列宾是现实主义画家, 罗丹是现实主义雕塑艺术家;C项为浪漫主义美术的特点;D项画作分别是印象画派莫奈、凡高的作品, 排除A、C、D三项。
11.D 【解析】观察图片信息, 可知毕加索的这幅画作采用了夸张、变形和抽象的表现方法, 这符合现代主义美术的特征, D项正确。
12.D 【解析】贝多芬是18 世纪末19 世纪初德国著名的作曲家和音乐家, 材料强调贝多芬对“我”的震动和莎士比亚一样大, 莎士比亚时代的主流思想是人文主义, 贝多芬时代是启蒙思想, 据此得出答案。
二、非选择题
13. (26分) (1) 对古代学者观点进行验证, 将观察和实验法引入科学研究, 促进科学问题的量化和数学化;资产阶级思想深入人心, 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科学技术自身规律相互作用;近代资本主义代议制的建立, 提供了较好的政治环境;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欧洲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提高了人们的素质。 (10分)
(2) 受经济危机的冲击;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发展科技;垄断集团加大投资和研究力度;苏联计划经济对科技发展起了推动作用;二战对科技起了催化作用, 受战后社会发展需要的影响。 (10分)
(3) 科技发展必须要有正确的研究方法;必须有强大的经济基础;必须有较稳定的政治环境;必须有国家正确政策的支持;必须有良好的科技发展体制。 (6分, 任答其中3点即可)
14. (26分) (1) 负面影响:在人们业余生活中所占比重大, 垄断民众的精神生活;语言图像的直接性导致人们的想象力下降;一些节目价值取向误导观众;暴力色情等作品腐蚀青少年, 影响他们的健康。 (8分)
正面影响: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增进知识, 服务大众;影视广告促进经济发展、拉动消费;促进艺术鉴赏等。 (8分)
世界的文化北京 篇8
北京首先需要兴建一批能代表它的、面向当代世界的、开放的、东方都城精神品格的文化符号,诸如鸟巢、水立方等新兴文化符号。这些新兴文化符号集中体现出北京的世界性或全球性,可以向世界展示北京的世界普遍性和开放性品格,从而成为北京的“世界城市”文化符号体系的一项理所当然的重要内容。
光有这种全球性文化符号还不够。北京还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从而北京城市文化符号必然也应具有全国性。天安门、五星红旗等曾经作为北京的最具全国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去影响中国和世界。所以,继续建设具有全国性特征的北京城市文化符号,也是北京的“世界城市”建设题中应有之义。
虽然“世界城市”的鲜明特征在于它为世界各国所公认的普遍性,但这种世界普遍性中其实是内含了某种与地方性紧密相连的独特性的,即地方特异性或地缘性。因为,世界普遍性中必然包含有为世界各国所普遍认可、接受或理解的民族独特性或地缘特异性。如果没有这一点,伦敦的大本钟和伦敦塔,纽约的华尔街和自由女神像,东京的樱花和动漫等,就无法具备“世界城市”所应具备的相互区分度和独特诱惑力。如此说来,老北京城市文化符号也必然应列入北京的“世界城市”文化符号建设之中,它们尤其能代表属于古都北京的厚重的历史文化品格。四合院、胡同、故宫、颐和园等,都可以向世界证实北京的“世界城市”中的地方性特征。
【世界各国饮食文化】推荐阅读:
世界各国09-16
世界各国建筑07-25
世界各国的国菜08-02
世界各国的节水行动07-01
世界各国如何保护动物07-04
世界各国的养老保障09-24
世界各国教育模式对比09-15
世界各国的儿童节07-14
世界各国领导人介绍05-20
世界各国植树节日期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