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会走路的树(通用13篇)
大班会走路的树 篇1
幼儿园大班阅读《会走路的树》活动设计及反思
活动名称:《会走路的树》大班阅读活动
实施日期:20xx年2月22日――3月2日
活动背景:
1. 活动前幼儿的经验准备:公园寻树(详见视频一)
2. 班上的相关条件:大班阅读活动,在班上的图书区放置了该读本,室外的开放式亲子阅览区也放置了与之相关的幼儿读物。
3. 活动后续:(1)带幼儿去寻找木制品。(2)幼儿绘画《梦想》,用“如果能……,那该有多好啊!”句式说一句话。(3)将绘画作品张贴在楼道墙面,活动结束后带幼儿观看,讲述。(详见视频三)
活动设计理念:
整个活动的设计,我紧紧围绕着“梦想”展开,正如解读中讲到“梦想总有一天会开花”,梦想,你有,我有,我希望我们的孩子也有!书中“茂茂”的一句“作为一棵树,我们的生命已经结束了,但是作为木材,我们的生命才刚刚开始。”这一画龙点睛之笔让我决定带着我的`孩子们一起去探寻这本书的奥秘。在前期活动准备中,我带孩子们到公园寻树,孩子们快乐的与树拥抱,与树对话。在第一次理解性活动中,孩子们对书的名字产生了极大的好奇:“树怎么会走路呢?”通过师生共读和幼儿自主阅读之后,让幼儿感受到茂茂最终实现愿望的喜悦以及明白只要有梦想,像茂茂一样不害怕,不放弃,梦想终究会实现!
活动目标:
1.能独立翻阅图画书,点认对应的字。
2.能根据画面内容和教师共同讲述故事,能清晰、正确、完整地表达句子。了解故事的主要角色和情节发展。
3.能向同伴表达自己的愿望。
活动准备:
前期准备:带幼儿到公园寻树
电子书(课件)
幼儿人手一本图画书
活动过程:
一.导读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非常好听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会走路的树”。听了这个名字,你们觉得奇怪吗?为什么?
(幼:奇怪。树怎么会走路啊,没有会走路的树……)
师:是啊,这棵树非常有意思,他叫茂茂,是一棵枝叶繁茂的树,在森林里长了很多年,他有一个非常美好的愿望,希望自己能自由自在的到处走动。
提问:
1.你们觉得他的这个想法可能实现吗?(幼:可能、不可能。)
2.为什么?(树没有脚啊……)
二.师生共读
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茂茂的愿望到底能不能实现呢?
(点击课件,讲述)茂茂将他的想法告诉了伐木工人,请求伐木工人把他锯下来。被锯下来的茂茂可开心了,因为他觉得自己的愿望就快要实现了,你们看:(点击课件)他高兴的对小兔子说:“我的树墩有20圈年轮,送给你做凳子。你要好好爱护他。”
提问:小朋友们知道“年轮”是什么意思吗?
师:年轮就是将树木锯开之后,看见被锯开的表面有一圈一圈的条纹,圈数越多,表示这棵树的年龄越大。你们看,茂茂就是一棵长了很多年的树。
(点击课件,讲述)后来,伐木工人把茂茂拖进了山上的小溪流,顺着河水,他到了许多地方,看见了许多景物。一天,他来到了山下的林场,这里聚集着一些锯成片的木料,他们的身上贴着“松木”“杉木”等好看的标签。
“啊,我和你们一样变得光秃秃了吗?”茂茂问。
“是的,你没有一片叶子了。”其他的木材回答他。
“你还要被锯成更小的木块,然后被做成各种各样的东西。”木材们担心的说。
提问:
听到这儿,你们觉得其他木材的心情怎样?
那么,茂茂会害怕吗?
他为什么不怕呢?
师:茂茂可不这样想,他说:“作为一棵树,我们的生命已经结束了,但是作为木材,我们的生命才刚刚开始。”
师:有小朋友不明白茂茂的话,是吧?不着急,等我们听完了这个故事,你们就会明白的。
(点击课件,讲述)一位伐木工人开始锯木料了,他一眼就认出了茂茂:“你就是那棵很想走路的树啊!”
师:那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小朋友们翻开书,自己来看一看。
三.幼儿自主阅读
1.教师巡回指导阅读
2.集体交流接下来的故事情节,(课件配合使用)
四.交流感想
(一)师:多好啊,茂茂被伐木工人锯下来之后,虽然结束了树的生命,可是变成木车以后的他又开始了一段新的生活,他可以像兔子一样自由的奔跑,可以去自己想去的地方……你们说,这是不是一个新的生命的开始呢?
提问:
故事讲完了,你们喜欢茂茂吗?
为什么?
师:老师也喜欢茂茂,因为他有自己的梦想,并且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他不害怕,不放弃。那小朋友,你们有自己的梦想吗?谁来说说你的梦想?老师希望你们都能像茂茂那样坚强,好吗?
(二)整理图书,结束活动。
★ 大班活动反思
★ 数学活动切蛋糕的反思
★ 大班教育活动反思
★ 大班语言活动反思
★ 大班活动《挖番薯》教学设计与反思
★ 大班幼儿篮球活动反思
★ 大班户外区域活动反思
★ 大班幼小衔接活动反思
★ 大班胖石头活动反思
★ 大班诗歌春天活动反思
大班会走路的树 篇2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小鸟和驯鹿之间的快乐。
2.学习本课9个生字 (路、晨、奇、送、陪、趣、角、概、激) ,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规范地书写“晨、陪、概”。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
教学设想:
《会走路的树》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在本篇课文的第一课时教学中, 如何依据低年级儿童的学情, 促进儿童的学习呢?
1.以儿童的经验为源。即充分利用儿童既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 架设已有经验与新的学习的桥梁。9个生字的教学是第一课时的重要内容。这9个生字, “奇、送、角”是一上教材中只认不写的生字;“路、趣、激”是二上教材中只认不写的生字;“晨、陪、概”第一次出现在教材中。
2.以儿童的发展为本。即立足儿童的学习基础, 顺应儿童的学习需要, 为儿童的学习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力求问题由儿童而生, 策略为儿童而用, 疑难因儿童而解。
教学过程:
一、凸显导入趣味点, 乐学新知
师:小朋友, 这节课, 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非常有趣的课文, 一起读课题。
师:课题里面有个生字, 请一位小朋友读一下。
生:路。
师:小朋友, 你们都看见过哪些路呀?
生:马路、铁路、山路、高速公路、田间小路……
师:这些路都是让大家行走的, 所以, 这个“路”字是什么旁?
生:足字旁。
师:“路”字的右边部分该怎么记呢?
生:“备”字下面换成“口”。
师:利用熟字来记忆。很好。伸出小手, 我们来书空“路”字。
师:一起再把课题读一遍。
(生读)
师:你们想看看这棵会走路的树吗?
生: (齐) 想!
师:好, 满足你们的好奇心。
【评析:对于低年级的儿童来说, 教学能否引起他们的学习动机,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激活他们的思维, 唤起他们的情感, 至关重要。该环节基于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经验, 抓住与新知有联系的、有吸引力的切入口, 聚焦课题中的“路”这一生字进行教学, 既突出了生字的学习, 又抓住了学生心灵,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过渡语中的“好奇心”一词看似无意, 实质却为下面“好奇”一词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二、抓住感知关键点, 触摸文本
师:瞧, 这棵会走路的树来了。 (播放“小树走来走去”的视频。) 小朋友的眼睛都睁得大大的。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问这棵树吗?
生:别的树都是绿色的, 你怎么是金色的?
师:真奇怪。
生:别的树都不会动, 你怎么会走路?而且想走得快就快, 想走得慢就慢?
师:是有点想不通。
生:别的树都长在土里, 你怎么长在脑袋上。
师:很有意思……
师:小朋友们第一次见到会走路的树, 感到非常奇怪, 也很感兴趣, 这就是“好奇”。谁来读好这个词语。
(生读)
师:感到非常奇怪就是——— (生) “好奇”;爱问问题就是——— (生) “好问”;非常爱学习就叫——— (生) “好学”;非常爱读书就叫——— (生) “好读书”;对客人很热情就叫——— (生) “好客”;非常爱动, 就叫——— (生) “好动”。
师:我们一起再读这个词语———“好奇”。
师:一只小鸟看见了这棵会走路的树, 也感到很好奇, 她是这样问的———
出示:“你能让我到你身上坐一坐吗?”
师:谁来读好这句话?
(生个别读、齐读。)
师:小鸟这么一问, 却问出了一个故事。从此, 小树和小鸟的友谊就开始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美妙的故事吧。请大家看一看, 听一听, 注意课文都写了谁。
【评析:该环节紧紧抓住“好奇”这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 从儿童的兴趣入手, 引发阅读期待;从儿童的经验着眼, 解悟言语内涵;从儿童的需要出发, 唤醒情感体验。整个过程, 行云流水, 自然而贴切。】
三、扫除字词障碍点, 顺畅阅读
(生看画面、听配乐故事。)
师:大家都被精彩的故事吸引住了。现在, 谁来说说, 课文都写了谁?
生:课文写了小树、小鸟, 还有小驯鹿。
师:自己读读这篇课文, 注意把每个字音都读正确, 不会读的地方用铅笔把它画下来, 多读几遍。读好的小朋友, 眼睛看老师。好, 下面开始。
(学生自由读, 圈画。)
师:都读好了吗?
生:读好了!
师:有信心把生字词读正确吗?
生:有。
师:小朋友个个都信心十足, 我们就把生字词宝宝请出来吧。请大家看这儿, 请一位小朋友读读这两个生字。 (出示:送、陪) 他读对了, 我们就跟读一遍, 读错了, 我们就帮他指正。
(生读“送”)
师:课文中是说谁把谁送回家?
生:课文中是说小树把小鸟送回家。
师:看来你是用心去读书的。谁来读这个字?
生:陪。
师:“陪”这个生字第一次出现在我们的语文书中, 大家能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陪”字。
(交流记忆办法)
师:课文中是说谁陪着谁?
生:小树陪着小鸟。
师:读书真仔细。那你们能把这两个字送回课文吗?自己先读一读, 试一试。
出示:
送陪
1.小树带着小鸟玩了好一会儿, 才把小鸟 () 回家。
2.从这以后, 这棵树天天来 () 小鸟。小鸟跟着他去了许多地方, 看见了许多有趣的东西。
(交流、朗读。适时点评, 要求学生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还要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改字。)
师:好, 我们再来看这组词语。会读吗?自己在座位上练一下。
出示:
师:读得很认真, 谁愿意展示一下?第一个, 谁来读?
生:春天的早晨。 (读得不够好)
师:你喜欢春天的早晨吗?能说说你对春天的早晨的感受吗?
生:春天的早晨, 空气很清新。
生:春天的早晨, 我看到了树叶上滚动着亮晶晶的露珠。
生:春天的早晨, 我还闻到了阵阵花香……
师:看来, 大家都非常喜欢春天的早晨。第二个谁来读?
生:有趣的东西。
师:你觉得生活中什么也是有趣的?请用 (出示) “有趣的 () ”这个形式说一说。
生:有趣的故事。
师:你读过哪些有趣的故事?
生:《格林童话》《白雪公主》……
师:还有什么也是有趣的?
生:有趣的生活。
师:生活是很有意思的。
生:有趣的书。
师:你觉得哪本书最有趣?
……
师:最后一个谁来读?
生:金色的角。
师:你看到过哪些金色的东西啊?
生:我看到过金色的屋顶, 还有金色的树叶……
师:你们的学习本领真大。下面我们增加一点难度, 把课文中所有的生字新词全都混在一起, 看看你还认不认识它们。
出示:
师:自己先练一练。 (生练读)
师:我们开火车读!每人读一个, 其他小朋友认真听。他读对了, 我们就跟着他再读一次;他读不对的地方我们要帮助他。 (生开火车读)
师:这一列火车开得非常好, 小朋友们听得也好。
师:今天我们所学习的9个生字中, 有6个是以前学过的只读不写的字, 还有3个第一次出现在我们的语文书中。我们再来认一认。
(认读“陪、晨、概”)
【评析:该环节针对本课教学的9个生字, 考虑儿童的学习经验, 分类出示, 分别指导, 循序渐进, 有的放矢。注重引导儿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生动的生活情境中学字词、用字词, 强化了学生的语言习得, 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
四、把握文章联系点, 理清脉络
师:小朋友真会学习。生字新词都读准了, 那能把课文读流利吗?自己读读整篇课文, 注意标点和停顿, 特别是长句子的停顿。
(学生自由读全文)
师:都会读了? (生很自信)
师:先请四位小朋友读课文的第1到第4自然段。其他小朋友边听边思考:第1到第4自然段写的是发生在谁和谁之间的故事? (小鸟和小树之间的故事)
师:再请五位小朋友读课文的第5到第9自然段。小朋友们边听边思考:第5到第9自然段写的是发生在谁和谁之间的故事? (小鸟和小驯鹿之间的故事。相机对难读的句子进行朗读指导:★“一头美丽的小鹿走了过来, 金色的角在阳光下显得特别好看。”★“你大概就是我爸爸常常提起的那只小鸟吧?”)
师:刚才, 大家通过初读课文, 不但读准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而且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还知道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小鸟”“小树”“小驯鹿”。下面试着读一读, 填一填, 你还会知道课文的主要意思。
出示:
金色角好奇早晨有趣
一个春天的 () , 一只小鸟看见了一棵会走路的树, 感到非常 () 。于是坐在这棵树上去了许多地方, 最后它才知道那不是树, 那是驯鹿 () 的 () 。这真是一个 () 的故事。
(同桌互说, 指名说。)
【评析:第一学段的儿童, 由于受学习能力的局限, 尽管经历了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试读课文、顺畅阅读的学习过程, 但对于文本整体的感知, 依然是比较零散的。该环节顺学而导, 以教导学, 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引导学生把握故事的角色, 理清故事的脉络, 从而促进儿童获得对文本的较为完整的、整体的把握。】
五、有效突破疑难点, 指导写字
师:现在我们写字。请大家打开《习字册》, 把这三个字 (贴生字卡片:晨、陪、概) 各描一遍。友情提醒:在描红之前, 先仔细观察, 再想一想怎么写好这些字。
(学生描红, 教师巡视, 提醒写字姿势。)
师:我也想写这三个字, 谁愿意当小老师来教教我怎样写好这些字?
(学生说, 师生共写。学生在《习字册》上描、写。)
【评析: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技能。这种技能的形成有赖于长期的历练。“字如其人”“字正人正”, 写字的过程也是做人做事的过程。这个过程, 不仅能习学写字的本领, 体现汉字的美感与意蕴, 还能陶冶性情, 塑造人格。所以, 写字教学不容忽视, 不仅不能忽视, 还应该切切实实地在指导学生写字上下工夫。该环节把握识字写字的重点难点, 把握课堂主阵地, 注重发挥儿童学习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让儿童在自主学习中发现, 同时高度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及写字习惯的培养, 这些做法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会走路的树 篇3
听到这些不同凡响的名字,我们不免感到好奇,这种植物到底有什么神奇的地方,竟让人们对它如此敬畏呢?原来卷柏有着两种特殊的本领。
人们常用“妙手回春”、“起死回生”来形容一个医生的医术高明,而卷柏本身就能做到“死”而复生。在水份充足的季节里,卷柏比其它植物更懂得珍惜,它抓紧时间和机遇,尽情地吮吸着雨露甘泉,肆意地舒展着绿油油的枝叶,以昂扬的姿态迎接着灿烂的阳光,把最美的一面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在水份不足,或完全没有水份的日子里,卷柏会暂时收起迷人的身姿,抱成一团,并渐渐失去惹眼的绿色,变得枯黄干涩,如同“死”去一般。一旦遇到水源,它又会奇迹般地死而复生,如松柏般苍翠。
卷柏最奇特的本领还在于它能走路。这听起来似乎有些匪夷所思,可能有人会认为这是天方夜谭,甚至无稽之谈。卷柏又没有脚,如何走路呢?而事实上卷柏真的能走路。南美洲的生存环境十分恶劣,植物常常遭遇缺水的状况,尤其是卷柏,喜欢生长在干燥的岩石缝隙中或荒山上,而这些地方更容易缺水。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水分,植物就无法生存,这是自然法则,那么该怎么办呢?是坐以待毙,是等着老天的恩赐降下甘霖,还是积极地寻找水源?卷柏选择了后者。它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将身体蜷缩成一个圆球状,尽量减少水分蒸发,然后把根从土壤里拔出来。由于它的身体很轻,又很圆,只要微风拂过,它就会随着风向而滚动。找到水源后,它又会将自己的根重新植入泥土里,并迅速展开抱成团的枝叶,泛出醉人的绿意。居住一段时间后,如果又出现缺水,或是它对居住的环境不满意,它则会再次搬家。就这样卷柏不停地游走着,像一个热爱旅行的驴友,成了植物王国里的旅行者,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生命的华丽蜕变。
《会走路的树》评课 篇4
这次观看了全国第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的特等奖获得者的讲课视频,其中《会走路的树》一课,给了我很多启示。
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识字教学是不能忽视的重点,因此这节课中也凸显了识字和写字的内容。老师在板书课题的时候就把要求会写的“路”字在田字格中进行了写法指导,并且对识字方法进行了提示:熟字加偏旁、换偏旁,而且教师顺势引出了“跑、跳、跟„„”等几个字,引导学生把相同偏旁的字进行归类,不仅是在提示识字方法,而且对其它的字进行了复现。接下来的“拼字”环节也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字的结构,增加了生字的复现频率。对于“趣”字的教学,教师的教学设计比较巧妙,先是顺着前面的思路把两部分拼在一起让学生看对不对,使学生了解这个字的结构是半包围结构而不是左右结构;然后调整结构再让学生观察,写成半包围结构之后是不是规范?使学生注意到两个字合在一起组成新字的时候往往有一些笔画会发生变化,这个字的“捺”就变成了“点”;接下来教师又提示学生观察,怎样写才漂亮?让学生认识到汉字要写得高低错落有致才好看。一个“趣”字,从正确、到规范、再到美观,一步一步体现了写字的三个梯度的要求。
《课程标准》中指出应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这篇童话故事中的对话比较多,教师在指导对话时,先联系学生的生活感知理解“好奇”的意思,帮助体会对话的语气,在此基础上,再关注对话中的问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心情,从而读好对话。这个环节的对话朗读指导,也是为接下来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做铺垫。联想到自己平时的语文教学,标点符号的教学是经常被我忽略的,或者只是就句说句,很少像这节课中这样在对话的情境中让学生体会不同的语气、不同的心情,因此导致学生对标点符号的使用随意性较强,很不规范。
会走路的树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会走路的树》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童话故事,叙述了小鸟和驯鹿一家纯真的友情。全文语言流畅,生动活泼,文中设计悬念,引人入胜。学生在朗读对话中可以领略到小鸟和驯鹿间的快乐与和谐,从而产生喜爱驯鹿和小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讲故事,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培养喜爱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话来体现小鸟小鹿的个性特点,以及他们的深厚友谊。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读好对话,体会角色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鸟、驯鹿爸爸、小驯鹿的头饰。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 调动情感
1、教师情境导入:草木茂盛的树林(图片)。你有什么感觉?揭题,板书:会走路的树。齐读课题。
2、读了这个课题,学生的疑问大致是:树怎么会走路呢?会走路的树究竟是什么?„„师: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那美妙的故事吧。[从美妙的画面入手,加上教师声情并茂的解说,给孩子们美的享受,有设下了悬念,读文做情感的铺垫。]
二、整体感知自主合作
1、读课文,解疑题。把你的收获说出来。(学生可能会说:“这不是一棵树,是驯鹿。”)师:那大家看过驯鹿吗?贴出驯鹿图,让学生观察,说说它的样子,特点。哪个地方最像树?
大家要想有更多新的发现,就一起读课文吧!自读课文。(给学生5~6分钟的时间自学),要求把生字词的音读准,把课文读正确。不认识可以借助拼音拼读,一次读不好要读第二次、第三次„„直到读准为止。
2、小组合作交流。
(1)在小组内展示自己已经认识的字,读给学习伙伴听;(2)小组内轮读课文,互相评价,纠正字音。
3、检查生字情况。
词语:走路 早晨 好奇 陪伴 有趣 鹿角 大概 激动
4、相机指导书写。“路”(写字规范美观)
5、用词语填空。
一个春天的(),树上的一只小鸟看见了一棵会走路的树,感到非常(),于是坐在这棵树上去了许多()的地方,最后它才知道那不是树,那是
()的()。
三、读中感悟放飞想像
(一)读全文,感知
(二)、学习课文一至五自然段。
1、学习第一自然段。(1)读一读,找一找一个关键词。(2)关键词“好奇”,你明白它的意思吗?根据“好奇”这个词,再读课文,并试着提问题。(3)指导朗读,读中解疑。
指名读,评读,齐读。
2、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会走路的树”听了小鸟的话,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请小朋友们认真的读一读第二、三自然段,并画出有关的词句。(2)小组交流。把你画下的词句读给小组同学听,再议一议,你觉得小树对小鸟怎样呢?(3)谁能通过美妙的朗读把小树对小鸟的关心、爱护,以及他们之间的快乐相处读出来。
3、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小鸟和小树度过了那么多那么美好的日子,小鸟长大了,终于要离开小树了。假如你是这只小鸟,要离开“天天陪他”一起玩的小树,这时,你的心情会如何呢?引读第四自然段。
(1)想像说话训练。(出示两个句子)“小鸟跟着他去了许多地方,看见了许多有趣的东西。”“终于有一天,小鸟长大了,他向这棵树告别,飞往远方„„”(2)启发想像:①假如你是这只小鸟,你跟着小树会走过哪些美丽的地方?见到过哪些有趣的东西?会知道你以前不知道的哪些知识?„„②小鸟是飞向南方还是北方?为什么要飞到遥远的地方?小鸟在与树告别时。会说些什么话?会走路的树又会怎么回答呢?„„③任选一句,展开想像,自己先练说,同桌互说,全班交流。
(3)、小鸟认识了这棵会走路的小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告别时,她知道这棵“小树”是谁吗?
[学生在充分自由的朗读中享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在有感情的朗读中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想像的说话训练中培养创造性思维。]
(二)、学习课文五至九自然段。
过渡:又是一年的春天早晨,也在这个树林里,小鸟看到了一只美丽的小鹿,他们之间说了些什么呢?
1、自由朗读五至九自然段,多读几遍,想想:你读明白了什么?
2、交流。(教师随机点拨)
四、赏读全文续编故事
1、请小朋友们带着感情再美美地读一遍课文。
会走路的树作文 篇6
小驯鹿带着小鸟向自己的家快步走去,一路上,小鸟都非常兴奋,因为它马上就要和老朋友见面了。
当小驯鹿推开家门的时候,老驯鹿正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它一眼就认出了小驯鹿身边的小鸟,它们不约而同地向对方快步走去,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激动得泪流满面。
老驯鹿拉着小鸟的翅膀,坐在沙发上,老驯鹿问:”老朋友一年没见了,你过的还好吗?“小鸟说:”我过得很好,这一年我可没闲着,我去蝴蝶谷看了美丽的蝴蝶;我去了傣族参加一年一度的泼水节;我还去了石林,看了美丽的石笋、石柱、石屏风;我还去了青海湖,看了数不清的鸟,和密密麻麻的鸟蛋。“老驯鹿羡慕地说:”没想到外面的世界这么精彩。“小鸟说:”老朋友,你不要羡慕,等我再去南方的时候,你也可以和我一起去呀,我可以当你的导游。"老驯鹿和小驯鹿听了,笑容满面地答应了。
苏教版第四册语文《会走路的树》 篇7
1、认识本课两个生字“角”“趣”,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2、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读通对话。能根据提示理清文脉。
3、初步感受小鸟与驯鹿相处时的快乐、分别时的不舍、重逢时的欣喜,体会角色间和谐友好的交往,感受大自然的融洽与和谐。
教学重难点:
1、识记两个生字,能正确美观的书写。
2、初步了解故事,从故事中感受到动物间的美好友谊。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初步感知。
1、游戏:回音壁
一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鸟语花香。(师说两遍,学生复述)
2、齐读课题(23、会走路的树)
3、生质疑
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这个美妙的故事中吧!
二、初读课文,读中感悟。
1、生打开课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书小提示
2、出示驯鹿图,介绍驯鹿
驯鹿的角长长的,尖尖的,还有那么多的叉叉,多像树杈呀,难怪被当做——树。
3、讲解“角”生字的演变过程。
记住这就是“角”,长在头上的“角”。很多汉字都有这样有趣的变化过程,有兴趣的同学们可以去找一找。
4、检查预习情况
三、精读课文,品读渗透。
1、引入课文
出示课件,师描述画面。
忽然,小鸟叫了起来,你们看,小鸟看到了什么?
师:我们平时看到的树是什么样子的?
师:这棵树还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吗?
师:让我们一起学着小鸟好奇的心情读读这句话吧。
师总结:像小鸟这样对没见过的事情特别感兴趣,很想探个究竟的,这就叫做好奇。师板书好奇。板书、好奇、平时生活中,有没有什么事情让你觉得好奇的呢?
2、品读对话
师:小鸟特别好奇,那它是怎么问呢?
生读:你能让我到你身上坐一坐吗?
指名读(好一只好奇的小鸟啊,说明你关注到了这个问号,很好地读出了这个疑问的语气。)
老师也想来读读,我们一起合作一次好吗?
小鸟如此可爱,小树看见了它是什么反应呢?它会怎么回答呢?
生:我很愿意,当然可以,来吧
师:我听出来了,你是非常愿意的。连小叹号都激动起来了,说明小树是打心里愿意的。谁愿意也来回答一下
生答师评:真是一棵热情的小树啊。师板书:热情
3、表演感悟
这么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可爱的小鸟和热情的小树第一次相遇了。师举起头饰,谁愿意来当当小树和小鸟,读读它们的对话。
指名读谁愿意来挑战一下它们?
再次指名读。
4、了解初次认识的情景
小树已经发出热情地邀请了,小鸟们还等什么?赶快跟着小树去玩耍吧!(生读)出示句子:小树带着小鸟玩了好一会儿,才把小鸟送回家。
如果老师把这句话改成:小树带着小鸟玩了一会儿,就让小鸟回家。好不好,为什么?自己读读这两个句子,想想看。
小树不但带着小鸟玩了(很长时间),还不辞辛劳地把小鸟安全地送回家,你们觉得小树对小鸟怎么样?(热情友好)谁来读出小树对小鸟的热情友好
5、熟读1——2自然段
多好的小树啊多热情的小树啊,它们就这样认识了。捧起书读读第一二两个自然段,让我们再次回味它们第一次相见时的快乐情境吧。
6、品读第3自然段
在以后的日子里啊,小树经常来找小鸟玩,出示句子,生读:从这以后,这棵树天天来陪小鸟。小鸟跟着他去了许多地方,看见了许多有趣的东西。
师:从这些句子中你读懂了什么?(生回答),
你们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他们已经成为了一对好朋友?
什么叫天天来陪?每天都来陪,刮风来陪,下雨也来陪。
多好的朋友啊,再来读读这段话。
7、展开想象
想想看,它们可能去了哪些地方,看见哪些有趣的东西?
(1)出示图片,瞧,他们来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
小鸟跟着小树来到了池塘边,看见了荷花。我们还可以把这句话说得更具体些?谁来说?
加上“粉红,美丽”这个句子就更美了,我们说话,写句子就要这样把话说具
(2)出示图片:果园里、山脚下、小溪边。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想想他们还去了哪些,看到了什么?(说得多美呀,我仿佛也看到了,真想跟着小树也去看看)
同学们的想象力真是丰富,把我们都带进了一个美妙的童话世界里。
师总结:因为小树的热情、友好,使这只还不太会飞的小鸟看到了许多有趣的东西,增长了许多见识,在这段美好的日子里他们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它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师板书:深厚友谊。
再次读读第三自然段。
8、引读第4自然段
孩子们的朗读让我感受到好朋友在一起是多么的幸福,快乐啊。小鸟在快乐中渐渐地长大了,你们看它已经会自由的飞翔了。可是在美好的日子也有要分开的那一天。引读第四自然段
小鸟与小树告别时会说些什么?小树又是怎么回答呢?同桌互相说一说。现在我就是那棵小树,小鸟们,你们就要和我告别了,想对我说些什么?(戴上头饰)师生对话
再不舍,小鸟和小树还是分开了,远方的小鸟心里已经种下了这棵小树,在分别的日子里小鸟每天都在思念着这棵小树,它想着想着忍不住哭了,它写了一封信给小树,轻声读读吧。
9、带着感情再次读1——4自然段
四、学写生字,掌握方法
1、这节课,还有个生字宝宝想要跟我们交个朋友。趣生自由说认记方法,并且书写
2、书写“角”。同桌互评
3、作业展评
五、总结课文,知识拓展
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小鸟和小树),了解了它们当初相见时的美好故事。直到这个时候,小鸟还不知道这棵小树的真实身份,它一直把它当成是(生读课题:会走路的树),它一直深深思念着这棵(会走路的树),希望它们的(深厚友谊)可以地久天长。小鸟虽然飞往远方,但是他也日思夜想着自己的老朋友,当小鸟遇到小鹿,会发生什么事呢?课后请同学们说说课文5-9。
《会走路的树》教学反思 篇8
《会走路的树》这篇文字清新美丽的文章,很容易造成脱离工具性来追求人文性的教学倾向,泛泛地讲友情以及进行爱的教育,那样的教学就失去了语文本身的魅力。教学时,课前的复习巩固部分,可谓一石多鸟,既检查了学生上节课对字词的掌握,落实学生写字的指导评价,对文本主要内容的再认,又激趣存疑(小树和小鸟相识了,他们是怎么相处的呢),唤起阅读期待。继而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穿越语言文字,感知小鸟和小树相处的点滴之后,再细细揣摩细节,咀嚼文字的魅力。学习课文小树与小鸟之间那段美好的交往时,我让学生通过读书来体会,找出重点词语 “天天、许多、有趣”等词语中感悟出小树对小鸟的热情、喜爱、关心和友好。借助多媒体再现情境,启发学生结合画面想象他们交往的快乐。“小树带着小鸟来到 ——-,看到了——”,学生通过补白就把小鸟与“会走路的树”之间的愉快相处表现得淋漓尽致了。小鸟要飞往南方去了,这对朝夕相处的老朋友要分手了。这时,我又抓住“告别”一词,唤醒学生与亲人告别的生活经验,把自己想象成小鸟与“会走路的树”进行道别。课堂上学生的真切的感触、深藏的意蕴已融入到课文的情境中,他们深刻地体会到了小鸟与“会走路的树”之间的深厚友谊和难分难舍之情。
在自读自悟重点段落小鸟和小驯鹿相遇的5——9自然段中,我采用多层次朗读指导进行对话教学,以“你最有把握读好哪一句”来促进学生读书交流,牢牢地抓住 “把书读好,把字写好”的语文目标。课堂上我努力变单纯的“师教生学”为“生生互学”、“生生互补”、“师生互补”,变僵硬的灌输为学生间的自我启迪。学生通过自主感悟读、提示语读、分角色读、配音读,一次又一次的角色体验中,感受到的小鸟和小鹿一家之间的那种特别的情感。整个教学中演绎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的主旋律。孩子们既跟着作者的言语世界走了一趟,也跟着教者在语言文字营造的意境中,情感得到陶冶,语文素养也得到提升,在这里工具性和人文性完美地结合,彰显了语文教学为学生生命成长奠基的理念。
教学设计中,我以“友好”为教学线索,巧妙地把整个文章拎起来,这是照亮全篇的词眼。我知道任何情感的东西的描写都要有生根的东西,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怎样写,还要追问为什么要这样写。所以课堂上引导学生的体悟也很细。比如师生围绕小鸟和小驯鹿的四句对话,开掘得很深刻,词语的揣摩很成功。特别是抓住了一些细节,扣住标点、扣住提示语,感悟心情的变化,反复阅读、体会小鸟为什么问?后来为什么叫?小驯鹿又怎么会激动起来,令人欣喜的是,孩子们很聪明,有些体会十分准确。你听,一个“也”字,学生也能读出到小鸟对驯鹿的思念;一个“常常提起”,孩子们带着生活的经验想象到好朋友的牵挂;就连感叹号中蕴含的小鸟的激动心情学生也能体验到了。孩子们在读书中对小鸟和驯鹿一家的情感得以明晰。学生与课文的内容产生共鸣,真正地融入到课文的语言文字中来,看来贴近了学生,也就贴近了文本。
会走路的树作文 篇9
瞧!有什么东西从草丛里走出来了?哈!这不就是那棵小树吗?它已经能像人那样快乐地走在湛蓝深远的蓝天下。它和小孩子们成了好朋友。渴了,去小溪边和溪水;累了,懒洋洋地躺在碧绿的、柔软的草地里;无聊了,可以和小朋友一起打闹。就这样过了四年,小树长成一棵粗壮、挺拔的大树了。
一天,它跑到小河边与小鱼一起嬉戏。一个工人看见了,感到非常惊讶,心里想:哎?这棵树怎么会走路呀?不过它毕竟只是一棵树呀!砍了也没什么不行的嘛!于是他就拿来一把锯子把它砍掉了。但是,成了木头的它已经丧失了走路的能力,被运到了木材商店,等着被人买下来。小朋友们找不到会走路的树了,非常难过。他们一致决定去找到它,他们找啊找,走过了许多地方,终于在木材商店的架子上看见了一块似曾相识的木头。小树见了他们“呜呜”地哭了起来,诉说着他痛苦的经历:“那一天,我出去玩,一个工人看见我,呜呜……就把我砍了!”孩子们纷纷安慰它说:“别怕,别怕,我们一定会想办法帮你!”
会走路的树续写 篇10
小鸟来到小驯鹿的家,看见小驯鹿的爸爸,非常开心,想起当年和他去树林里玩的情景。驯鹿爸爸看见了小鸟,感觉好像认识,但是想不起来了。小鸟说:会走路的树,我们好久没见了。驯鹿爸爸终于想起来了他高兴地叫起来:你就是去年和我一起玩的小鸟呀!
小鸟和驯鹿爸爸聊起了家常,小鸟跟他们讲起了远方的所见所闻,驯鹿父子两听得入了迷,好像自己也去了远方一样。讲完后,小鸟又和小驯鹿玩游戏,他用美丽的羽毛去挠小驯鹿的鼻子,小驯鹿打了一个喷嚏,可爱的小鸟把两只驯鹿当成楼梯跳了下去。他们玩的很开心,夜幕悄悄地降临了,小驯鹿就把小鸟送回了家,从这以后,小驯鹿天天请小鸟到他家里做客。
会走路的树续写 篇11
小鸟和小驯鹿爸爸走上来同时说:“好朋友,我不在的这些日子你过的怎么样啊?”小鸟听见他和小驯鹿的爸爸同时说一样的话便说:“好朋友我们真是心有灵犀呀!””对呀!”小驯鹿的爸爸说。
接着它们说起了话、聊起了天。小鸟先说:“好朋友,我还不知道你真正叫什么名字呢?你属于哪种动物呀?”小鸟明知还问,因为它怕自己弄错了,不被自己最好的朋友有误会。小驯鹿的爸爸说:“我叫驯鹿,以后你就不要叫我好朋友了,就叫我大鹿好了,不然就显的生份呀。我属于四足动物,你呢?”小鸟说:“我是小鸟,以后你就叫我小鸟吧,我属于飞行动物。”
会走路的树作文 篇12
“当然可以,它就在后花园,我带你去见他!”
小鸟和小驯鹿来到了后花园,小鸟问小驯鹿“这是你妈妈种的花儿吗?真漂亮呀!”
“是的,是的,这就是我妈妈种的,我和妈妈经常来这儿跳舞呢!”小驯鹿说。
不一会儿,小驯鹿和小鸟就找到了小驯鹿的爸爸,小驯鹿的爸爸问:“这只小鸟是谁呀好面熟?”
“这不就是您的老朋友吗?您不记得啦?”小驯鹿说。
小鸟说:“我终于见到您了,真是太好了!”
“不如我们一去出去玩吧?”小驯鹿说。
小鸟说:“我以后就住在后花园了,我可以很轻松的见到你们。”
会走路的树说课稿 篇13
教学资源的利用:
《会走路的树》是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科技篇”中的第3课。
国家“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一、二年级学生要能“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苏教版小语教材把《会走路的树》编进二年级下学期课本,正是把课文当载体落实这一目标的良好举措。
本课是一篇清新优美的童话故事,叙述了小鸟和驯鹿一家纯真的友情。全文共9个自然段,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至第四自然段,写小鸟认识了一棵会走路的树,它们虽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但小鸟直到告别始终不知道这棵“小树”是谁。第二部分是第五至第九自然段,写小鸟认识了小驯鹿,知道了会走路的树原来是驯鹿一家。全文语言浅显流畅,故事有情有趣,生动活泼,文中设置悬念,引人入胜,学生在朗读对话中可以领略到小鸟与驯鹿间的快乐与和谐,从而产生喜爱驯鹿和小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一些类似的科普童话,如《小动物过冬》、《云房子》、《猴子种果树》等,这类童话有情有趣,学生很乐意去阅读。在第一课时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初次接触的这棵“会走路的树”产生了一种天生的好奇,学生很想知道“树怎么会走路”、“会走路的树长什么样”,而且已经具有初步独立思考能力的二年级孩子不仅仅满足于此,他们更想体会文本背后所包含的深意。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编写意图,我们这样处理教材:第一课时除帮助学生解决生字词,正确初读课文,通过与文本的对话解疑外,还利用图片和文字资料向学生详细介绍了驯鹿的样子与生活习性,这为第二课时体会驯鹿的热情友善做了情感上的铺垫;第二课时以文本为依托,通过对文本的解读,体会文本背后的深意,并引导学生跳出文本,进行文本以外的拓展,当然这种拓展是以对文本的深入解读为基础的。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将个别学习、小组学习和全班学习结合起来,优化教学结构。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以读为本,以读带讲,以读悟情,以读悟语,力求使语文课的语文味更浓。通过合作学习、探讨交流,发展学生思维,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本课的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深入解读小鸟与小树、小鸟与小驯鹿的对话,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尝试通过合作学习、探讨交流的形式,发展学生思维,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感受相处时的快乐、分别时的不舍、重逢时的激动,体会动物间和谐、友好的交往,感受大自然融洽和谐的一面。
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复习导入
1、在黑板上板书“23、会走路的树”,明确今天的学习内容。
2、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从故事中知道了什么?/
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相机板书:小鸟树小驯鹿)
:这里之所以将提问由最初的“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改为“知道了什么”或是“感受到了什么”,是为了更好地关注学生个体生命的发展。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学生是独立的个体,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在第一课时初读文本的基础上,教师若能让学生在这样一个自由的时空里驰骋一番,并且对其从文本中捕捉的点滴信息都能以赞赏、鼓励来给予肯定的话,那么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必定更为自由、舒展。
过渡:让我们跟随可爱的小动物们一同走进这个美妙的故事吧!
轻轻地打开书,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第1~4小节。
二、品读第1至4小节,体会小树和小鸟间的美好交往
(一)创设情境,指导读好小树和小鸟的对话
1、课文一开始告诉了我们故事发生的时间——(一个春天的早晨)。
2、你瞧,(多媒体出示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3、师:就在这样一个春天的早晨,七彩的阳光洒向幽静的树林,雾气渐渐散去,树林从一夜的沉睡中醒过来了。你听,(多媒体播放鸟叫声)树林里的鸟儿叫得多欢快;你看,小溪流哗哗地唱得多开心啊!咦,——(多媒体出示会走路的树)
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
:这一环节,我主要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色彩艳丽的图画,清脆悦耳的鸟鸣,引人入胜的导语,给孩子们美的享受,不知不觉中让学生走进特定的情境。
4、有一只小鸟看到了这棵金色的而且会走路的小树,也和你们一样好奇,它想问什么?谁愿意来做这只小鸟问一问?
5、哪棵会走路的树来回答可爱的小鸟?
6、金色的小树已经发出了热情的邀请,小鸟们,你们还等什么,让我们赶紧去和小树交个朋友吧!
7、分角色读第1~2小节。:这里设想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读出情,读出爱,读出文字的.精彩,使学生在读中体会小鸟的好奇与小心翼翼,以及驯鹿爸爸热情友善的态度。既能促进对文本的理解,又能强化情感渲染,使情感性和工具性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互为依托,相得益彰。
(二)引导想象,指导学生体会小树和小鸟的美好交往
引读过渡:这一天,小树带着小鸟玩了好一会儿,才把小鸟安全地送回家,而且,从这以后,这棵树天天来陪小鸟。小鸟跟着他去了许多地方,看见了许多有趣的东西。
提问:它们会去哪些地方,看到哪些有趣的东西呢?(思考、同桌交流、集体交流)
总结过渡:因为小树的热情友善,使小鸟增长了许多知识,它们天天在一起,成了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相处得多么快乐呀!可是,再好的朋友,也有分开的一刻。终于有一天,小鸟长大了,它不得不与小树告别,此时此刻,会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
:《语文课程标准》上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引导让学生在读书中思索,在思索中读书,使语文学习实践化、生活化。我们认为,相处的快乐带来了分别的不舍,依依不舍的分别更是从另一方面反衬了相处的快乐。我们抓住“美好交往”这一主线,引导学生想象“快乐的相处”与“不舍的告别”情景,一详一略两环节的说话训练,充分利用文本生动有趣的特点,把语文学习和学生的情感经验、想象世界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他们在交流、探索中产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和情感、认识的交流,把学习引“深”。
三、精读第5至9小节,感受小驯鹿和小鸟相见时的惊喜与激动
过渡:小鸟依依不舍地向小树告别,飞往了远方。在分别的日子里,小鸟十分想念那棵会走路的树,你瞧,春天一到,小鸟便迫不及待地飞了回来。这时,它遇见了谁?(小驯鹿)它们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请接着往下读一读第5~9小节。
1、提问:它们说了什么?你能从课文中找到它们的对话吗?先找一找,再和同桌小朋友一起读一读,看看哪对同桌第一个读好这段对话。
2、哪对同桌有这个自信第一个来读好这段对话?
其他小朋友一边仔细听,一边用你们的火眼金睛仔细观察,看看谁能第一个发现这段对话和我们以前见过的对话在形式上的不同之处。(两生试读,师帮读旁白)
3、(多媒体出示文字)谁来说说你有什么发现?(提示语出现在话的后面或是中间)
4、明白了这一点,相信小朋友们就能把这段对话读得更好了,谁来读小鸟的话,谁来做小驯鹿,谁来代替我读好剩下的话?
其他小朋友竖起小耳朵认真听,想一想,从他们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板书:驯鹿父子)
5、从他们的对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6、当小鸟知道小驯鹿的爸爸就是自己日思夜想的好朋友时,小鸟叫起来。(试问一位学生)小鸟,此时你的心情怎样?带着这份激动,你来读读小鸟的话。
7、听了小鸟的话,小驯鹿也激动起来,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小驯鹿也很激动?
(抓住“是的!是的!”和“快步”)
8、是呀,遇到爸爸久别重逢的好朋友,怎能不激动,怎能不高兴!谁愿意来分角色读好这段对话?
:这一环节我主要抓住对话让学生感受小鸟与驯鹿间的深厚情谊。由于这段对话的形式特殊,所以我设计先让学生找出对话读一读,接着帮助学生简单了解对话形式,再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
有句话叫“文贵自得”。鼓励学生多读几遍,自己读懂,这比教师灌输的要记得牢。教学不应是学生对教师所授内容消极被动的接受,而是一个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动地凭借“自力”对所学东西进行探索、消化、实践、建构的过程。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在本课的教学中,努力营造平等、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与文本不断对话,积极主动地发挥文本的含义和感情,甚至超越文本创造意义。
四、感情朗读全文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一个故事,感受了小鸟和驯鹿一家的友好与快乐。我好想把这个美妙的故事永远记在脑海里,你们呢?就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这个故事吧。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深入地感知文本,理解文本,掌握了文本的内容,还在一定程度上领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完全有能力进行这样的欣赏读。这不光能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小鸟与驯鹿之间的快乐与和谐,感受大自然的美,还能让学生的情感推向一个高潮。
五、拓展训练
你瞧,激动的小驯鹿让可爱的小鸟停在他金色的角上,向自己的家快步走去。小鸟来到小驯鹿家,会看到什么?又会听到什么?还会说些什么呢?
:语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观。既然文本留下了如此丰富的想象空间,我们在教学中就要充分利用文本资源,结合生活,结合实践,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在读懂文本的字与词、文与意的基础上,进一步读懂文本的情与感、头与尾、内与外,从而丰富语言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切实提高阅读与表达能力。
一点感受:
在整堂课的筹备阶段,我一遍又一遍地读课文,从中慢慢感受到一篇不满三百字的童话却一波三折,有趣有情地演绎着,有起有伏地延伸着,如一出小戏张弛有度、扣人心弦,如一卷卡通色彩斑斓、熠熠夺目,更如一本连环画,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妙和多彩,彰显了人世间的友善与和谐。
因此,也就有了后来的想法:让学生学出情趣,学有思想。
童话的字里行间永远充溢着情和趣。有了趣,才吸引孩子们注目,想读,爱读,读中追根求源,读后掩卷静思;有了情,才使美好的故事、深刻的内涵、深远的寄托走进孩子们的心灵,感动他们,激励他们。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努力使教学不仅仅停留在一个浅层次的层面上。为使孩子们真正读懂文本,真正理解文本的内涵,我借助文本本身,加大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力度。
【大班会走路的树】推荐阅读:
会走路的树05-28
23《会走路的树》07-24
《会走路的树》教案设计09-04
会走路的树续写作文10-28
幼儿园大班创意手工教案:会走路的杯子09-04
大班音乐走路06-12
小步走路教案10-17
观走路上学有感05-31
光脚走路作文07-22
国旗下演讲学会走路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