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红小鬼”的长征历史典故

2024-10-14

一个“红小鬼”的长征历史典故(精选10篇)

一个“红小鬼”的长征历史典故 篇1

鲜血铺成的和平之路

——《长征路上的“红小鬼”》读后感

当你穿上新衣,吃上可口的饭菜时,你是否想过,今天的幸福从何而来?是无数革命先辈们奋勇杀敌,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当我读完《长征路上的“红小鬼”》这本书后,我深受感动,故事虽小,内涵确大。少年方强,他用“美味佳肴”来“犒劳”日本兵趁机夺枪;年仅12岁的萧华在看到交通员张民被捕后,拿一篮花生给了看门人,找到那张记录重要情报的毛边纸,使兴国暴动取得了胜利;秀气女孩“红小丫”——王新兰,在身染重伤寒的情况下,仍坚持翻越雪山坚持宣传工作……。

这些“红小鬼”们都是一些和我们一般大甚至还要更小的孩子啊!而我们现在吃着麦当劳、肯德基;玩着各式各样的玩具;穿着绚丽多彩的漂亮衣服时,他们呢?他们正在爬雪山,过草地,奋勇杀敌……多少年轻的战士身负重伤?又有多少战士在战场上长眠?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不惜付出一切代价,包括生命!而我们呢?一天到晚挑三拣四,遇到困难就退缩,和那些红军战士比真是惭愧极了。

作为祖国的接班人,我们应该好好学习,把学习当作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刻苦学习,乐观向上,攻下科学的堡垒,练就过硬的本领。红军先烈们,你们安息吧!请放心,你们的努力不会付诸东流,我们,一定会挑起振兴中华的重担,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侯 炫 羽

上饶市第一小学 三(6)班

一个“红小鬼”的长征历史典故 篇2

张丰:在人们的通常理解中, 校本教研就是学校层面的教研活动, 是发生在学校的, 由学校自主组织的教研活动, 所以出现将“校本教研”与“区域教研”相对立起来的说法。但我不赞成这一观点。

张丰,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副主任、民盟浙江省委教育委员会主任。

“校本”的真正含义应该是以学校为本, 立足于本校, 以本校实际为出发点, 以本校教师为主体, 为了解决自己学校中存在的问题……它的本质并不是场所的转移, 而是机制的转变。譬如一位专家莅临某校作一报告, 如果他的话题没有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相结合, 即便讲得再精彩, 即便发生在学校中, 也不应属于校本教研活动。“校本”的意义不仅仅是研究内容指向自身实践中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利用“校本”的机制, 让基层教师真正成为研修的主体。

浙江省与全国各地一样, 也是在新世纪课程改革之初, 在“全国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的带动下, 开始区域推进校本教研工作的。十多年来, 浙江坚持校本研修的工作载体, 从2004年启动“创建校本教研示范学校”活动, 到2007年组织“区域推进校本教研协作研究”项目, 2008年开展“学校教学管理改进行动”, 2010年探索和推广“实践研修”模式, 努力引导学校教学管理从“控制性管理”走向“指导性管理”, 倡导以理解和落实教学常规为校本研修的重点内容, 努力推广教研策划方法, 开展面向真实任务的、以体验和反思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实践研修”。

在省教研室的带动下, 那几年, 全省教研系统都把改进教研工作与教学管理, 促进基层学校开展有效教研作为区域教研的工作重点, 特别是温州、台州、嘉兴等校本教研项目基地, 其卓有成效的工作一直影响至今。

在提出“校本教研”后不久, 项目总负责人、上海市教科院副院长顾泠沅教授改以“校本研修”作为实践的关键词。这一改换的意义是深远的。研修结合, 以研促修。这更为准确地揭示了教师研究与专业成长的关系。虽然浙江校本教研工作的研究与推进是教研系统主导的, 但因为三分之一的基层教研机构与当地教师进修培训机构是合一的, 在基层的实践中, 研与修自然地结合了。省教育厅主管教师培训工作的领导也越来越认同校本研修工作的价值, 将校本研修纳入到浙江者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的规划之中。

《中国教师》:那么浙江的校本研修工作主要有哪些特色?

张丰:浙江校本研修工作的典型成果很多, 像课堂观察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学校教学管理的研究与指导、教研活动策划, 触及教师研修机制的“实践研修”模式、教师研修管理的改进、多样化的校际教研合作等等。主要特色在两大方面:

一是积极发挥学校教学管理的指导功能, 在校本研修与学校教学管理间建立起机制性的联系, 学校教学管理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回归。把开展旨在理解和落实教学常规的校本研修作为改进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点。省教研室研制的《学校教学管理指南》, 把教师研修活动的组织策划与有效教学及教学常规的研究结合起来, 作为广大教师的研修纲领。

二是最早提出“教研活动策划”, 形成以教学实践为核心的、指向教师执教能力、真正体现教师主体性的“实践研修”模式, 明确了“培训”与“研修”的机制区别, 为教师教育领域课程建设提供新范式。

《中国教师》:您认为有效的校本研修需要怎样的基本条件?目前影响校本研修有效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张丰:如果要说条件, 一是有进取心的团队, 二是促进教师探索与分享的机制。今天的教师的工作负担是很重的。劳作的负担并不是问题的核心, “压力山大”在渐渐耗蚀教师的进取精神。开展有效的校本研修首先要有有愿望的人, 当然这要分骨干和伙伴。不过, 如果教师有愿望, 但学校的工作要求没有倡导或给教师实践的机会, 校本研修也可能是空手论道;如果教师的考核评价依然强调横向比较, 那“竞争有余, 合作不够”的环境, 也会给校本研修以消极的“信号”。

校本研修活动是否有效, 一看方向是否正确, 研究指向的是否是一个真问题, 是否尊重规律地寻求问题;二看教师能否有真实的参与, 只有真实参与, 才有思考与行动;三看是否重视活动的生成, 虽然预设是必要的, 但预设要为生成服务;四看是否在促进“研”向“修”的转化, 是否对参与者产生深刻的持续意义的影响。

《中国教师》:大家都说学校要以科研兴校, 以教科研促进学校内涵发展、质量提升。那么校本研修如何与学校科研整合呢?可作为一体吗?

张丰:其实, 我们所主张的校本研修已经包含了人们常说的学校科研, 也包含了教师的进修培训。它是站在学校教学业务工作的全局, 对这些具体工作的整合。

与高校不同, 在中小学不宜提“教学与科研的双重任务”。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 研究不是目的, 推动教师研究的真正意义是让大家能够以研究的方式来改进教育教学, 在研究中实现专业发展。我们倡导“教与研的相融”, “研与修的结合”。“研”是途径, “修”是成效, “教”是主阵地。研究是教师们改进教育教学的方法武器, 而非独立于工作之外的另一工作任务。

所以, 在浙江省的实践中, 没有有意去提整合, 实践中已自然彼此结合。只要教师在完成工作的同时, 不忘思考工作的策略, 不忘讨论此中的道理, 便可以认可这些朴朴素素的活动是一种研究。校本研修就是要将这些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的研究团结起来, 积极促进这些思考与行动成为教育发展的“生产力”。

《中国教师》:在提升教师的校本研修能力方面, 浙江省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

张丰:浙江省校本研修工作的进步, 主要还是基层需要和努力的成果。当我们提出的主张与基层的需求产生契合时, 基层的力量便是无穷的。从省里来说, 我们从2005年起, 连续举办了六届省级校本教研工作研讨会, 并组织过一次校本教研骨干培训。每一次大会都是承前启后的“台阶”。不过, 最重要的提升, 是通过“区域推进校本教研协作研究项目”, 将推动的策源下沉到基层。市、县层面组织的有关学习不计其数。真正的提高, 并不一定发生在大会的会场, 而可能在教师的工作现场, 条件是这位教师已经理解了校本研修的“灵魂”。

《中国教师》:在接下来的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实践中, 您认为校本研修的重心应该放在何处?

张丰:经过近十年的发展, 校本研修在教学研究的技术方面已有突破, 如何以此转变教师的学习方式, 将是我们的坚持。

不过, 在前些年旨在理解并落实教学常规、提升教师执教能力的努力后, 我们认为, 今后研究的方向还是要继续紧密结合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心工作, 配合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为重点的课堂教学改革。所以, 在2012年的浙江省第六届校本研修工作研讨会上, 我们确定以“研究学生:校本研修的新聚焦”为主题, 基层响应热烈。如何研究学情?如何基于学情, 促进学习?很多学校已经开展了许多实践。

巧得是, 前些天我也向顾泠沅教授请教过您刚才的问题。顾教授强调了教师学科素养问题的研修。当然这并不是本体性知识的知与会, 而是如何促进教师对学科本质的理解, 才能促进学生更为有效的学习。从关注显化的教学行为, 到关注教师内在的学养, 也将是今后一个时期校本研修的方向。

《中国教师》:对于国家层面的校本研修推进工作, 您有何建议?

张丰:我们十分怀念当年的全国校本教研项目大会, 从2003年12月到2007年5月, 四届大会团结凝聚了包括教研系统、高校课程中心等方面的志愿者, 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视野, 极大地推动了新课程的实践。

虽然2007年后, 项目大会未能再聚首, 但这些年来全国各地的校本研修的进展中都包含着当年的“基因”。

一个“红小鬼”的长征历史典故 篇3

“长征”闻名天下,和它的成功有极大关系。当时,还有一个由巴西共产党领袖普列士得斯参与领导的巴西农民的长征,也很有名,但没有成功,巴西共产党没有开创出新局面,更没有夺得全国政权,渐渐被遗忘。

长征的叙述在中国共产主义革命的解释体系中占据了特别重要的地位,其作用之巨大和影响之广泛,犹如“英雄创世纪”。“长征”成为一个骨架和桥梁,把1949年前中国革命的两个历史阶段:瑞金时期和延安时期,联结了起来,它对中国共产党及军队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号召回忆长征的最初目的

红军到达陕北后,困难重重,外有国民党军队的围剿,内部财力物力又极为短缺,陕北地瘠民贫,很难养活几万人的军队,到了1936年初,情况更加艰难。

1936年下半年,毛泽东开始号召写红军长征的回忆,直接起因是很现实的,就是争取外国人对红军的物质援助。本来,在长征结束后,党的领导人就有计划,向参加长征的同志征集个人日记等资料,但因1936年上半年军事紧张,此议就被耽搁了。到了下半年,全国的形势有了新的发展,两广发起反蒋运动,周恩来等对张学良的统战已见成效,陕北的局面出现转机,1936年7月初,燕京大学美国讲师、记者斯诺在上海中共地下组织和宋庆龄的联络和安排下前来陕北采访。这是一个向外宣传红军和争取外部援助的极好机会,这样,征集长征史料的工作就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8月5日,毛泽东和军委总政治部主任杨尚昆联署,向参加长征的同志发起征稿:“现因进行国际宣传,及在国内和国外进行大规模的募捐运动,需要出版《长征记》,所以特发起集体创作。各人就自己所经历的战斗、行军、地方及部队工作,择其精彩有趣的写上若干片段。”“文字只求情通达意,不求钻研深奥。写上一段即是为红军作了募捐宣传,为红军扩大了国际影响。”

经过三个月的努力,到10月底共收到稿件200余篇,约50万字。恰著名作家丁玲此时已到达陕北,她和另一个著名的经历过长征的文人成仿吾,一起参加了文稿的编辑工作,而全部工作则由军委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徐梦秋负责,最后由徐梦秋统稿,并撰写《关于编辑的经过》,于1937年2月22日完成,由朱德题写书名,共收有回忆文章100篇,歌曲10首以及附录等,是为《红军长征记》(又名《两万五千里》)。

斯诺著《红星照耀中国》的许多素材皆取之于这些稿件。1937年7月,安排并陪同斯诺进入陕北苏区的董健吾,以化名在国内著名的时政文化杂志《逸经》上发表的《两万五千里西引记》,成为在国统区发表的第一篇介绍红军长征的文章,其内容也是取之于这份书稿。

最真实的长征记忆

《红军长征记》整理完毕后,一直未能正式刊行,直到1942年11月20日才作为“党内参考资料”,由总政治部付印,并要求“接到本书的同志妥为保存,不得转借他人,不准再行翻印。”

这本长征的回忆文本的文献价值最高,因为它最真实,最质朴,是迄今为止所有有关长征回忆的最初形态。它的主题是革命的英雄主义,没有反映党内斗争和“路线斗争”。

通常回忆录都有一个缺陷,这就是写作时因年代久远,事主对当年发生的事件已记忆模糊。但是,这本书的写作时间就在长征刚结束不久的1936年,作者都是长征的亲历者,又大多是年轻人,对刚过去的事记忆犹新。主编徐梦秋也是长征的亲历者,完整经历红一方面军长征的全过程,协助他编辑的成仿吾也是长征亲历者,他们的编辑工作基本上是在文字技术性方面进行文字精炼等。更为重要的是,这本回忆录的作者在写作时,思想上没有受到条条框框的限制,不似后来的各种叙述已受到各种有形无形的写作要求的影响。

这样的叙述和编辑方针,即使在今天看,也是正确的。

外界是如何知道长征的?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离开中央苏区,向西实行战略转移,中外报章都有报道,远在莫斯科的王明就是从日本新闻社的报道才获知红军突围的消息的。

1936年3月,已在莫斯科的陈云,以“廉臣”的化名在巴黎的中共刊物《全民月刊》上发表一篇《随军西行见闻录》长文,假托一名被红军俘虏的国民党军医,细致叙述了中共和红军的政治纲领,以及红军长征至四川阶段大量生动的事例,文中以“赤军”和“南京军”分别指代“红军”和“白匪军”,此文很快在莫斯科出版了单行本,和《救国时报》一样,再通过巴黎-上海的海路,流传到国内,成为最早向世界和国内介绍、宣传长征的重要文献。而董健吾为了适应国统区的言论环境,甚至借用了国民党诬称长征的“西窜”一词,却丝毫没有降低他那篇文章的重要价值。

这是中共和红军自己对长征的叙述,这在当时,外界是不知道内情的。没多久,国内局势发生重大转变,国共在抗日的旗帜下,再度合作,国人通过《西行漫记》和范长江的《中国的西北角》,知道了更多有关长征的史实。

抗战初期,大批青年到达延安,许多是被红军长征的英雄事迹吸引过来的,参加过长征的人,除了“红小鬼”,都被这些后来者尊称为“老干部”。而不少在白区坐过国民党监狱,正接受组织审查的同志,更对自己缺少这一段长征经历深感遗憾。从此,参加长征的同志有了很高的荣誉感和自豪感,而在这之前,到达陕北的同志彼此都是参加过长征的,没觉得自己有什么特别。长征的英雄事例也开始作为训练干部的思想教材。

nlc202309090722

被删去的长征日记

以后有关长征的叙述就如历史学家顾颉刚所说的是“层累的堆积”。

随着中国革命在1949年取得全面胜利,党和政府从政治的高度开始了对红军长征事例广泛的宣传。红军纪念碑、纪念馆、烈士陵园,戏剧、电影、歌曲、舞蹈、美术,更重要的是中小学教科书,使全国人民对长征史都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概念。笔者至今还记得小学时读过的两篇课文:陆定一的《老山界》和吴华夺少将的《我跟父亲当红军》。

可是徐梦秋主编的《红军长征记》却长期没有公开出版。1954年,中宣部党史资料室将此书更名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在内部发行的《党史资料》上分三期发表。这一次的刊印,最重要的变化是删除了何涤宙的《遵义日记》、李月波的《我失联络》、莫休的《一天》等5篇。1955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选本《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仅收入了1942年版的51篇,也没有收入何涤宙的《遵义日记》等5篇。

被删去的主要原因,是依着那个年代宣传工作者的思维逻辑,发现当年参加长征的红军干部的某些叙述和已成典范的叙述程式有不吻合之处。

在人们的认知、记忆和印象中,参加长征的同志每天冒着枪林弹雨,食不果腹,被迫吃草根、啃树皮,而遵义会议则是决定红军和革命前途命运的一个划时代的转折。可是何涤宙的《遵义日记》,却写了干部团(红军大学)的几个红军干部在1935年初进入遵义城后的十天里,经常去饭店点菜吃饭,而店主因生意太好,炒辣鸡的质量越做越差;作者还利用空闲时间,把组织分配的一件皮袍送去裁缝店改做皮衣,被贪小利的裁缝偷工减料,生了一肚子的气。对遵义会议,反而没一个字的描写。

红军长征艰苦卓绝是事实,特别是过草地的那一段,红军战士牺牲最多,在川西北藏区,也是红军粮食极度短缺的最艰苦的阶段。但是长征途中,红军大部分时间是行进在汉区,一路革命宣传,发动群众,补充给养,时时有胜利的喜悦。

当年的红军将士绝大多数是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全身充满活力,洋溢着革命的乐观主义,有记载说:“离敌人很近,或穿过堡垒线,则夜行军很肃静,不准点火把,不准照电筒,不准抽烟,不准谈话。无敌情顾虑,则大扯乱谈,甚至可以并肩而行,有时整连整队半夜高歌,声彻云霄。”

何涤宙的《遵义日记》详细写到他在遵义的十天里,红军不仅去学校进行革命宣传,还和遵义学生打篮球比赛,跳舞联欢,处处真实可信。遵义是贵州省第二大城市,也是红军长征中占领的惟一的中等城市,为了给遵义人民留下美好的印象,张闻天特别要求红军战士和干部在进城前要穿上鞋子。何涤宙的文章虽然没一个字提到遵义会议,却是十分自然的,因为作为一般的红军干部,当时完全不知中央上层的分歧和斗争,要深刻理解遵义会议的重大意义,还得在这之后。

长征叙述的转变

“文革”后“拨乱反正”,对长征的叙述发生了重大的影响,1979年12月,斯诺的《西行漫记》在建国后第一次在国内公开出版。1986年,得到中央领导同志支持,美国记者索尔兹伯里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也正式出版,大量发行。这两个美国人一前一后写的这两本有关长征的名著,提供了红军长征史的丰富细节和场景感。

以1981年问世的《彭德怀自述》为代表,一大批老同志出版了他们的个人回忆录,较为全面、真实地反映了长征的面貌,把过去受一定历史条件的限制而被遮蔽的历史真相揭示了出来,而有关张闻天等老革命家的历史文献的出版及相关研究,又丰富了有关长征历史的叙述。

例如:过去说中央红军“仓促转移”是不完全确切的。1934年4月28日,中央苏区的门户广昌失陷后,转移已成惟一出路。6月25日,共产国际来电同意转移,随即成立了博古、李德、周恩来组成的“三人团”,着手物资准备,猛烈扩红和加紧训练干部;1934年9月29日,张闻天发表了《一切为了保卫苏维埃》的文章,已就战略转移一事,向中央苏区的干部吹风。

10月中旬,中央红军从南线出发,因周恩来、朱德、潘汉年、何长工等和广东军阀陈济棠谈判成功,彼此商定“互相借道”,对方让出一条四十华里的通道,即第一道封锁线,还有意留下一批弹药和军衣给红军。对这个当时的最高机密,广大指战员并不知晓,因此中央红军突破一、二、三道封锁线都没有打大仗,从而保存了实力,只是到了强渡湘江时才遭到重大伤亡,长征出发时的8万6千人只剩下3万余人,还有许多新兵和挑夫逃跑,但是主力部队全都过江了。

又如,过去因受张国焘错误的牵连,对红四方面军长征中的战绩很少提及。20世纪80年代后,出版了许多有关红四方面军的史料,肯定了红四方面军和西路军同志对革命的巨大贡献。在1938年春被秘密处决于迪化的原红四方面军高级干部李特、黄超,也得到了平反。

长征成为重大的精神资产

革命理想主义与党和军队的高度统一,保证了长征的胜利。

1935年9月12日,毛泽东在俄界会议上说:只要保持数百干部,几千战士,这就是很大的胜利。

到达哈达铺,红三军团只剩2000多人,彭德怀在对原三军团干部战士讲话时,流下了眼泪;此时,由红一方面军一、三军团整编的陕甘支队有14000人,而到达吴起镇时只剩下7200人。

陕甘支队到长征后期,没打什么大仗,逃兵较多,因为前三个月在川西北的藏区的生存条件极为恶劣,见不到人,一路扩红进来的新兵,实在吃不了那份苦。到达汉区后,不少人不辞而别,有的人转回老家,还有一些人就留下给老百姓做了上门女婿,而从江西走过来的红军几乎没有当逃兵的,一路长征过来,更没有听说过哗变的事的发生。

长征结束后,毛泽东发表讲话,凡不是党员者,一律入党。抗战爆发后,老红军成为革命的种子,是党和军队的精华。

责任编辑:彭振忠

本文摘编自《羊城晚报》

酣战直罗镇的长征历史典故 篇4

11月3日,根据党中央的决定,成立了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毛泽东任主席,周恩来、彭德怀任副主席,并将红十五军团编入红一方面军,共约一万一千余人,由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

然而,蒋介石却并不甘心失败,九月二十六日,他在西安成立了西北“剿共”总司令部,指挥陕、甘、宁、青四省的国民党军作战。由于没能拦住红军,他又改了政策。

10月28日,得知红军主力已到达了陕北,蒋介石调整了国民党西北“剿总”的部署。改以五个师的兵力,采取东西对进、南进北堵的作战方针,企图围歼红军部队于洛河以西的地区。

他的`计划,以董英斌部四个师为西路,自庆阳、合水出动,经太白镇沿葫芦河东进;而以王以哲部一个师为东路,先由洛川前推,然后经羊泉镇沿葫芦河西进。

当时,红一方面军刚刚经过长征,只有一万余人。而敌人的东西两路军队,加起来共有三万余人,而且装备十分精良。形势是十分严峻的,敌人上有飞机护航,下有重型机枪和大炮,并且弹药粮草都十分充足。

能否打破敌人的这次进攻,关系到党中央和红军能否在陕北开展工作,建立新的根据地。同时也关系到红军今后的命运。

为了粉碎敌人新一轮的进攻,毛泽东、彭德怀等红军的领导人决定:集中兵力,向南作战。首先在直罗镇一带消灭沿葫芦河东进的敌人一个师,打破蒋介石东西并进的战略部署。而后再转移兵力,各个消灭。这样可进可退,比较灵活。

10月28日,敌人的西路军第五十七军开始东进,在红军有意退让的情况下,十一月初他们就占领太白镇。但半个多月过去了,敌人在太白镇徘徊(páihuái)不前。

红军领导见敌人不再前进,就想办法调动敌人。命红十五军团第八十一师一部加紧围攻甘泉地区,引敌人前进。消息传到太白镇,敌人果然上当了,第五十七军迅速向东开进。

11月20日,在飞机的掩护下,敌人的先头部队第一零九师,兵分三路沿葫芦河谷及南北山地向直罗镇进攻。红军为了诱敌深入,以一支部队与敌人接触,并节节败退。逐渐将敌人诱入直罗镇,进入了红军预设的战场之内。

20日下午,敌人不知是计,大摇大摆地开进直罗镇。

红军却为这样的结果高兴异常,早就定下了要在21日消灭这股敌人的计划。

当晚,趁着夜色,红军战士将直罗镇围了个水泄不通。敌人毫不知情,还在做着打败红军的春秋大梦。战士们都跃跃欲试,就等指挥员一声令下。

许多战士等不及,连连跑到指挥员面前询问什么时候开战。指挥员看战士们情绪这么高涨,十分高兴。开玩笑说:“同志们,咱们这次围攻可向主席保证过,至少要消灭敌人两个师的兵力,一会儿打起来,可别给我丢脸。”

“放心吧!来两个师消灭两个师,来五个师消灭五个师!”

“就是啊,这种仗咱们又不是没打过,没问题。”

“好,你们有这个信心就行,可别光是嘴上功夫。”

“打上再说,您就瞧好吧!”

指挥员与战士们说说笑笑,战前的紧张气氛一点都没有了。很快,天微微发白了。快天亮了,指挥员看了一下时间,觉得是时候了,站起来高呼一句:“同志们!给我打!”说着先朝直罗镇里开了一枪。

寂静的早上,枪声格外清脆,直罗镇中的国民党官兵,睡地正香呢。听见枪声,都吓得一翻身坐起来,有些人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以为是在梦中听到了枪声。

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红一军团由北向南,断敌人的后路;红十五军团由南向北,防止敌人往东逃跑,一起对敌发起了进攻。一时间,枪炮声响彻了山谷。

敌人从睡梦中惊醒后四散奔逃,但在红军的严密包围之下,就是冲不出去。敌人的军队更乱了,战斗都到中午十二点,敌人一零九师大部分都被消灭了,只有师长牛元峰带领五百多残兵逃到镇东南高地上的一个土寨内,固守不出,等待援救。

这个时候,敌人的东西两路援军都已到了直罗镇周围,已经离得很近了。而牛元峰所率领的残兵占据了有利地势,固守不出。红军进攻了许多次都不成功。几位首长商量了一下,决定对这一部分敌人采劝围而不攻”的策略,先集中主要兵力准备打援军。

红一方面军留了一小部分围住牛元峰残部,主力部队则向西进军,去打退来增援的敌人第一零六师和第一一一师。与这两个师的敌人相遇后,红军展开了猛烈的攻击。这两个师被红军的气势吓住,打到二十三日就且战且退,沿葫芦河西岸退走了。

红军乘胜追击,在张家湾地区消灭了敌人的一个团。

另一路来支援的敌军听闻西路敌军打了败仗,已经逃走了,也不敢恋战,沿原路退回了太白镇。

与此同时,被围困在直罗镇东南的土寨中的一零九师残部,眼见援兵无望,就于23日半夜,兵分几路,想要突围出去。第二天清晨,红十五军团发现敌人逃跑后,跟踪追击,于24日上午,将残余敌人全部消灭了。敌人的师长牛元峰被当场击毙。

至此,直罗镇战役胜利结束,蒋介石妄图把红军一网打尽的计划,又一次破产了。国民党军队灰头土脸,红军战士们却兴高采烈。

这次战役一共消灭敌人一个师和一个团,俘虏了敌人五千多人,粉碎了敌人对陕甘根据地的又一次“围剿”。

毛泽东在评价这次战役的影响时指出:“直罗镇一仗,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是的,从今以后,红军在陕甘宁边区建立了新的根据地,并不断地巩固在陕北的根据地。直到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从而结束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长征。

从1934年8月到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突破数十万国民党军的层层封锁和围追堵截,行程二万五千里,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正如毛泽东所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红军长征会师的历史意义 篇5

长征会师,是各地红军从分散的各个根据地出发,边走、边打、边做群众工作,为着共同的目标,向着一个方向,像很多支流流入江河那样汇合在一起。这样的会师,是战略力量的聚合和集中。战略的奥妙在于集中,集中了战略力量就有实施战略作战的主动权。贺龙与任弼时深明这一道理,他们所率领的红

二、红六军团于1934年10月24日会师,25日即向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建议“两个军团集中行动”,但是当时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却不同意,并说是“绝对错误的”。28日,贺、任等二、六军团领导人再次建议“暂时集中行动”,接着在11月中旬集中力量打了龙家寨战役,对发展湘鄂川黔根据地起了重大作用,也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红军的长征。红军每次会师后,紧接着就是战略作战的胜利。如红一方面军与红十五军团在陕北会师后,随即在中央统一指挥下打了直罗镇战役。直罗镇战役的胜利,为“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又如红

一、红

二、红四方面军在陕甘宁边区会师后,在中央军委统一指挥下打了山城堡战役。山城堡战役的胜利,不但大振了我军的声威,而且对分化敌军营垒、促进逼蒋抗日的方针的实现,起了积极的作用。主力红军会师后,就能在统一指挥下,集中力量打一些较大的歼灭战。掌握了战略的主动权。

长征发生在国内阶级矛盾和中日民族矛盾极其尖锐的历史条件之下,中央红军在反对敌军第五次“围剿”失败之时,同时又交错着党内的错误路线和正确路线的斗争。在这种情况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从国家和民族大义出发,毅然提出了北上抗日的方针。这一方针的提出,把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不得已进行战略退却的消极行动,升华为一个积极进取的、对全国人民和对全军有号召力的大义凛然的政治行动。正如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写的那样:“这帮助他们把原来可能是军心涣散的溃退变成一场精神抖擞的胜利进军。”北上抗日的方针,伸张了长征的正义性和必要性,师出有名,极大地激励了士气。日本侵略者是全民族的敌人,红军北上抗日就获得全民族的拥戴。而反动军队对红军的“剿杀”就把自己摆在抗日的对立面,遭到全民族的反对。坚持北上抗日的方针,还有力地团结了全党,在党内存在着“北上”和“南下”的分歧抉择上,党中央、毛泽东坚定地坚持北上抗日,并以此团结了全党和全军,北上抗日有理,南下、西下无理,是逃避。这就促使了红军三大主力最终在西北会师,避免了张国焘的分裂危险。

红军长征历史小故事 篇6

为了推动张国焘执行中央的北上方针,党中央政治局决定在毛儿盖以南的沙窝举行会议。1935年8月3日,由张闻天签发了《八月四日在沙窝召开政治局会议》的通知。沙窝会议开了3天,8月4日至6日。到会的有张闻天、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张国焘、陈昌浩、刘伯承、傅钟、凯丰、邓发、博古11人。会议有两项议程:一是讨论1、4方面军会合后的形势与任务;二是讨论组织问题。

会上,张闻天首先作关于1、4方面军会合后的决议草案的报告。在讨论这一报告即第一项议程时,毛泽东首先发言,就决议草案作了补充说明。他着重分析了西北地区的有利条件和困难条件。指出有利条件是;1.西北地区的主要敌人是蒋介石,他用全部力量来对付我们,但总的方面他的统治是削弱了。2.西北地区:一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统治最薄弱的地方;二是蒙、回、藏等少数民族最集中的地方,他们的革命要求很强;3.是靠近苏联,受苏联影响大,且能得到政治上物质上的帮助。这些特点于革命有利。困难条件是:人口稀少,物资缺乏,少数民族和气候复杂等,但这些都是能够克服的。

继之,朱德、邓发、凯丰、张国焘、陈昌浩、刘伯承、周恩来、傅钟、博古等相继发言。发言者赞同张闻天的报告,并对决议草案的内容提出一些补充意见。同时,强调必须提高党在红军中的威信,认为这是增强红军战斗力的关键。这实际上是不指名地批评了张国焘的错误。

张国焘在会上极力为其错误进行辩解,认为退出川陕根据地和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联邦政府都是正确的。同时批评1方面军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是打掩护战,有失败情绪,部队疲劳,纪律松弛,减员很大,应好好总结这方面的经验教训。陈昌浩在发言中也为张国焘的错误辩护,声称张国焘“没有反党的意思”,认为决议草案对张国焘的批评有些是“误会”。

张闻天就第一项议程的讨论作结论说:对决议案大家意见无大分歧,同志们也都是一致的,这是1、4方面军胜利前进的保障。他还说:关于1方面军,4方面军的批评是好的,是帮1方面军来纠正缺点的。但须注意可能发生的不好影响,过分的批评会妨害团结的。

会议基本上通过了决议案,并责成政治局对决议案进行最后修改。

在进行第二项议程时,张闻天代表中央政治局提出一个吸收4方面军干部参加中央工作的名单。张国焘在“坚决提拔工农干部”的幌子下,提出增加4方面军9人进政治局(当时中央政治局委员共8人)。会议否决了张国焘的意见,决定增补陈昌浩、周纯全2人为政治局委员。会议还决定成立由周恩来担任司令员兼政委的1方面军司令部,由陈昌浩任总政治部主任,周纯全任副主任。

8月5日,沙窝会议通过《关于1、4方面军会合后的政治形势与任务的决议》,共分七个部分,其要点如下:

一、关于目前政治形势的特点。帝国主义更进一步侵略中国,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企图制造“华北国”;中国的经济与政治形势更加严重;国民党的统治日益削弱和崩溃;苏维埃运动在南部中国虽遭受到部分损失,但广大的游击战争继续坚持着,“尤其是1、4方面军两大主力在川西北的会合,造成了中国苏维埃运动在西北开展极大胜利的前途。一切这些,证明中国革命形势的依然存在,证明苏维埃革命并未低落,而是继续发展着。”

二、关于1、4方面军会合后的基本任务。重申两河口会议决定的北上方针的正确性,强调创造川陕甘根据地是1、4方面军面临的历史任务,它将“推动整个中国革命前进与发展”。为了巩固根据地,规定了深入农民土地斗争,彻底解决土地问题,建立工农苏维埃政权和群众武装,严厉镇压反革命等各项基本政策。

三、关于加强党在红军中的领导。强调党对红军的绝对领导,指出:“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工农红军,就没有苏维埃革命运动。”还肯定遵义会议以后“在军事领导上无疑义的是完全正确的”,“完成了党中央预定的战略方针”。

四、关于1、4方面军的团结问题。强调加强1、4方面军团结的极端重要性。指出:“目前在1、4方面军内部产生的某些个别问题,主要的是由于相互了解的不够,缺乏对于1、4方面军的正确的估计。”并充分肯定了两个方面军的成绩,认为:“1方面军一万八千里的长征是中国历史上的空前的伟大事业”,“最后达到了与4方面军会合的预定目的,使蒋介石等进攻我们的计划完全失败。”而“4方面军英勇善战,不怕困难,吃苦耐劳,服从命令,遵守纪律等许多特长,特别是部队中旺盛的攻击精神与战斗情绪,是现在1方面军应该学习的。”同时也指出了两个方面军的弱点与不足。还强调坚持1、4方面军的团结是完成创造川陕甘苏区历史任务的必要条件。

五、关于少数民族中党的基本方针。主要是承认民族的自决权,帮助他们的民族独立与解放运动。

六、关于目前的中心工作。提出在部队中进行宣传鼓动、军事政治教育训练、严紧纪律、加紧阶级教育等当前12项中心工作,以提高部队的战斗力。

七、关于苏维埃革命胜利的前途与两条战线的斗争。提出要开展反对“左”右错误的两条战线斗争,特别要坚决反对各种右倾机会主义的动摇,如“对于党中央所决定的战略方针表现怀疑”、“企图远离敌人避免战斗”、“对创造新根据地没有信心”、“对革命前途悲观失望”,等等。只有开展两条战线的斗争,才能够完成创造川陕甘苏区,取得苏维埃革命在全国胜利的历史任务。

沙窝会议对于加强1、4方面军的统一领导与团结,坚定创建川陕甘根据地的必胜信心,起了积极的作用。同时,这次会议也开始公开暴露出张国焘与党中央的政治分歧。

1.关于红军长征的小故事

2.长征小故事

3.红军长征的简短小故事

4.红军长征历史故事

5.纪念红军长征的小故事

一个“红小鬼”的长征历史典故 篇7

关键词:长征,胜利,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2016年7月1日,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回顾了中国共产党95年波澜壮阔的历史, 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论证了选择中国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国家、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是“七一”讲话的主旋律。

2016年既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 也是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80周年。为了更好地学习和践行“七一”讲话, 昆明医科大学人文学院于2016年7月17~20日组织全体教师及部分学生开展了“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师生一行5 6人从昆明到遵义, 再到赤水, 一路追寻长征的脚步, 认真聆听“四渡赤水出奇兵”的雄才伟略, 静心感悟“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革命豪情。通过这次实践活动, 深深感受到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不易, 中国革命的不易。常言道:人生的每一段经历都是一笔财富,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 有幸追寻红军的脚步去重温那段光辉岁月。

一长征的胜利是理想信念的胜利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理想信念教育, 多次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 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众所周知, 缺钙的人易患软骨病, 同样缺“钙”的政党也易患“软骨病”。在新时期要建设一个刚强的、充满活力的政党, 必须补“钙”, 必须加强党的理想信念建设。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长征的精神瑰宝, 因为理想信念就像一个灯塔, 照耀人们前进。长征整个过程艰苦卓绝, 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 攻占700多座县城, 红军牺牲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人, 平均年龄不到30岁, 共击溃国民党军队数百个团, 其间经过14个省 (按长征时的行政区划) , 翻越18座大山, 跨过24条大河, 走过草地, 翻过雪山, 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这样记录长征:“中央红军在历时一年的长征中, 几乎每天一次遭遇战;平均每天行军35公里以上, 击败了数倍于己的国民党中央军的围追堵截。”

7月的遵义、赤水骄阳似火, 室外温度3 0多摄氏度, 我们一行脚穿舒适的旅游鞋, 带着各种防晒装备, 仍然汗流浃背, 到后来更是举步艰难。由此可知当年的红军战士是多么的不容易, 他们是怎么坚持下来的?怎么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此时, 脑海里又响起了肖华将军《过雪山草地》的诗词:“风雨浸衣骨更硬, 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 革命理想高于天。”我想这就是理想的胜利, 信念的胜利!如果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就不会有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如果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就不会击退上百万敌军的围追堵截, 在缺衣少食的情况下翻越空气稀薄的冰川雪山, 穿越杳无人烟的茫茫沼泽之地;如果没有坚定的信仰, 没有对中国革命充满必胜的信念, 也不可能在军事高压和恶劣自然环境下走到陕北, 实现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追寻着红军的脚步来到遵义, 站在中国革命的转折之地, 回望历史, 缅怀先烈, 不忘初心。这个“初心”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价值追求, 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 就是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确立的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而奋斗的纲领, 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推翻“三座大山”, 建立独立民主自由的新中国, 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崇高理想;中国革命必然胜利, 人民必然胜利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定信念, 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出发点。只要我们不忘初心, 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 就会走向胜利,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长征的胜利是党的优良作风的胜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 关系人心向背, 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是党的根本宗旨。密切联系群众, 是党同人民血肉联系的优良传统。批评与自我批评, 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途径。

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三大作风, 是毛泽东同志在1945年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概括提出来的, 也是在中国革命的长期实践中不断践行和总结出来的。

在艰苦的环境和血与火的考验中, 党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得到发扬, 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得到发展创新, 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得到充分彰显。优良的工作作风使党在长征中赢得了民心, 使红军取得了胜利。

回顾长征, 由于党内“左倾”错误路线的指导, 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红军被迫长征。这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力挽狂澜, 使红军胜利到达陕北, 保留了革命的火种。在将近一年的长征途中, 尽管红军队伍缺衣少食, 但纪律严明, 作风严谨,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在长征期间发生了这样一件事:贺子珍的弟弟贺敏仁在一个团当司号员, 来到藏区后, 由于饿得受不了, 就和几个战士一起偷偷地去到一座喇嘛寺, 想找点吃的。吃的没找到, 但发现了一些银圆和铜板。贺敏仁自恃身份特殊, 违反了纪律, 擅自拿了一些银圆想换粮食, 事情被告发后, 贺敏仁成为严重违反纪律的典型, 被枪毙了, 这年他才17岁。这个案例让人觉得很残酷, 但却表现出红军铁的纪律。

在赤水, 听老百姓讲红军在石壕期间的故事, 赞扬红军遵守纪律、秋毫不犯、爱护老百姓, 和国民党军队截然不同, 深得群众拥戴和赞扬。在赤水烈士陵园, 站在纪念碑前高唱着“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的歌曲时, 仿佛回到了那段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 眼前浮现出一幕幕红军队伍整齐经过村村寨寨的画面。红军之所以受群众欢迎, 是因为即使环境再艰苦其仍然自觉严格执行群众纪律。

在遵义、赤水, 一路追寻红军的脚步, 不忘中国共产党严明的纪律、优良的作风。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 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 是党的先进性的具体体现, 是党的生命力、战斗力、号召力、凝聚力的坚实基础, 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伟大胜利的根本保证。

三长征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 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自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那天起, 就面临着如何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关键问题。中国共产党在幼年时期经历照搬、模仿的失败后,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重新思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关系, 开始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毛泽东在长征前所写的《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表明此时的他已经逐渐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契合点。

参观遵义会议会址, 那一场决定中国命运的遵义会议似乎就在眼前。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 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从此, 毛泽东从中国实际出发、解决中国问题的思想理念付诸中国革命的实践之中。据王稼祥的回忆:“一路上, 毛泽东同志同我谈论了一些国家和党的问题, 以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道理来教导我, 从而促使我能够向毛泽东同志商谈召开遵义会议的意见, 也更加坚定了我拥护毛泽东同志的决心。”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 妥善地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 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漫漫长征路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 可以说二万五千里长征之路是二万五千里血与泪的洗礼。长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 首先, 长征促使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逐步形成了坚强的领导核心, 翻开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新篇章;其次, 长征犹如一个大熔炉, 锻造了一大批既有理论高度, 又有实践深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实干家, 这些掌握理论武器的革命者有力地推动了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完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程来看, 长征进一步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 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沿着遵义会议的思想, 回看中国革命的道路, 不忘初心, 既不唯上, 也不唯书, 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当代的建设实践相结合, 在实践中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四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不忘初心, 铭记历史”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让我们重走了一段长征路, 体验了长征的艰难险阻, 感悟了中国革命的曲折多舛。其实, 今天的我们又怎能真切地体会当时的峥嵘岁月呢?艾格尼丝·史沫特莱说过:“事实、数字和一路上千山万水的名称, 都不足以说明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 更不能描绘出参加长征的红军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以及他们所受的苦难。”

时光飞逝, 物换星移, 80年的时光洗去了当年的壮烈与悲怆, 此时我们再来回顾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胜利, 一是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 二是激励我们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的光荣革命传统, 不忘初心, 铭记历史, 继续前进。唯有如此, 才能不辜负先烈的热血与生命, 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才能“历尽沧桑, 还怀有一颗赤子之心”。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3][美]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M].董乐山译.北京:作家出版社, 2008

[4]吴东峰、朱继红编著.长征:细节决定历史[M].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2006

[5]王稼祥.王稼祥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9

[6]素履.红军长征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EB/OL].http://www.qstheory.cn/wp/2016-10/10/c_1119682619.htm

长征:一个逆境领导力的标本 篇8

逆境领导力之一:以舍为得。长征出发的时候,什么都不想丢,坛坛罐罐全部带上,结果湘江一战,损失惨重,坛坛罐罐也全部被打碎。当形势的发展已经超出自己能控制的范围,就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发展出一套撤退与收缩的战略。

逆境领导力之二:因势利导。长征出发时,抗日呼声空前高涨,中共顺势而为,打出了“北上抗日”的旗号,从而给这支败退的军队找到了生存和发展的理由。在不利的大势中找出潜在的有利之势,才能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把逆境变成组织成长的最好机会。

逆境领导力之三:灵活机变。长征是一个不断调整计划的过程。从放弃北上湘西,到改为西进贵州,再到北渡长江会合四方面军,最后去陕北,都不是事先设计出来的。保持战略的弹性,保持组织的柔性,才能在不断调整中突围。

逆境领导力之四:坚定信念。长征快到达陕北时,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8.6万人,仅剩7千余人,但是毛泽东在登上六盘山后,写下了“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的诗句。在别人沮丧和迷茫的时候,需要领导者用自己的内心之火来重新点燃人们的信念之光。

历史教案 岳麓版 红军长征 篇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经过及意义。

2.掌握遵义会议的有关知识,深刻领会其伟大的历史意义。

3.理解长征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一起朗诵毛泽东的《七律 长征》,课件出示《七律 长征》。

师:毛泽东同志以磅礴的气势为我们描写了中国历史上的这次壮举。作为新中国的儿女,我们都应该了解二万五千里长征,因为这是一部倾注了红军战士对祖国对人民无限热爱的历史,没有这段历史,就没有新中国的今天。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4课《红军不怕远征难》。二.出示幻灯片,学生自学,理清脉络:

1.原因:由于

等人的指挥错误,红军第 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长征开始。

2.开始:

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从江西、福建

等地出发,突围长征。红军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

,但人员伤亡严重,只剩下三万多人。红军采取毛泽东的建议,向贵州前进,渡过

,夺取贵州北部重镇。

3、遵义会议:

①时间:

月;②地点:

③内容:会议批评了

等人在军事上的错误,肯定了

指挥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增选

为政治局常委。

④ 意义:

4、红军长征的路线:

从江西

、福建

出发----强渡

------攻占

(召开会议)---------四渡

(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渡过

,(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强渡

——飞夺

——翻过

——通过

——进入。

5、两次会师:

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

与陕北红军会师;

月,红军三大主力在 会师,宣告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6、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

三.学生再读课文,思考: 1.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有哪些?

2.怎样理解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史上的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你认为,长征精神是什么? 四.学生讨论,代表发言,教师归纳:

(参考答案:1.①根本原因是博古等“左”倾思想领导人在军事指挥上犯有严重错误。②国民党军队的疯狂进攻、帝国主义对蒋介石的支持等也是其中的原因。2由于“左倾”错误导致了红军被迫长征和长征初期的受挫,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批评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指挥红军作战的基本;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增选了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和红军。所以遵义会议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史上的生死攸关的转折点。3.①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献身精神。②勇往直前、英勇奋斗的大无畏精神。③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④坚定理想、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⑤百折不挠、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五.拓展延伸:

师:如果你在三军会师现场,你会对红军战士说什么? 六.歌谣小结:

33年10月临大敌,五次围剿战火起,博古等人错指挥,被迫放弃根据地,红军不怕远征难,实行战略大转移,瑞金、长汀出发地,突破封锁过湘江,强渡乌江到遵义,正确领导才确立,救党救军救革命,生死攸关转危机,过赤水,渡金沙,大渡河上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两军会师在吴起,36年10月在会宁,三军会师喜盈盈,长征二万五千里,世界史上是壮举。七.自我检测:

1.某中学举行“重走长征路”活动竞赛,下列取材不当的是()A.四渡赤水河 B.飞夺泸定桥 C.翻越雪山 D.会师井冈山

2.中央红军长征路线是()

A.瑞金一遵义一赤水一金沙江一大渡河一会宁

B.瑞金一贵州一大渡河一金沙江一吴起镇

C.乌江一赤水一金沙江一大渡河一雪山一草地一吴起镇

D.井冈山一遵义一大渡河一腊子口一会宁

3.今年是长征胜利75周年,回顾长征之路,追寻红色记忆,当年 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从此()A.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的领导地位

B.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C.粉碎了敌人消灭红军的企图

D.跳出敌人包围圈 4.以下是红军长征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它们的先后顺序是()①遵义会议 ②过雪山草地 ③四渡赤水 ④吴起镇会师 A.①②④③

B.②①④③

C.②①③④ D.①③②④ 5.宣告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长征结束的事件是()A.四渡赤水

B.巧渡金沙江

C.会师吴起镇

D.会师会宁 6.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指()

A.遵义会议

B.会宁会师

C.巧渡金沙江

D.四渡赤水

双峰县第五中学初中部

周杰西

一个“红小鬼”的长征历史典故 篇10

弘扬长征精神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国旗下讲话稿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的国旗下讲话,我们进行”弘扬长征精神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教育启动仪式。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在2018年”庆祝建党95周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决定在全校开展”弘扬长征精神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教育。现将活动方案给大家作介绍:

本次活动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挖掘和阐释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把弘扬长征精神与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劳动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等有机融合,进一步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引导学生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培养学生崇德尚义、开拓创新、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等优秀品质。

本次活动主题:

弘扬长征精神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活动时间: 2018年3月至12月 / 11 介绍活动背景:

红军在两万五千里的征途中,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革命文物,遗址、遗迹,英雄壮举和动人故事,也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化记忆。长征凝聚了民族精神,丰富了民族文化,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长征精神中凸显出来的爱国主义、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等品格要求在时代发展的长河中有着的强大生命力,是我们当代学生在学习及生活中应永远传承与弘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学校主要组织开展以下活动:

1.”我爱中国共产党”系列活动。1921年至2018年,中国共产党走过了艰苦卓绝而又光辉灿烂的95年。为进一步引导广大未成年人身体力行心向党、爱祖国、爱劳动、爱学习、有礼貌的价值追求,充分表达学生们沐浴党的阳光、幸福健康成长的精神风貌,学校组织开展以下活动:

活动时间:3月18日

②”翰墨薪传——全校师生书法展览”选拔赛活动。

活动要求:

△教师:联合学校工会在教师中开展本次活动。

△学生:学校各班组织学生开展好本次活动,并选拔优秀作品参加学校比赛,每班选送两份。硬笔书法作品尺寸不小于16开;

一、二年级用铅笔写。

活动时间:4月15日之前

③”沐浴党的光辉”学生经典诵读比赛。-范文最新推荐-----------------------

活动要求:学校各班组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并选拔优秀节目参加学校比赛,每班一个,人数自定。

活动时间:4月21日。

④”童心向党——童声里的中国?成长的歌谣”优秀作品征集传唱活动。

活动要求:学校高年级(五、六年级)各班,4月30日之前,每班上交2份作品,参加比赛。之后,学校选出优秀作品,校大队部组织参加市级优秀作品传唱比赛。

活动时间:3~6月。

各班应积极组织开展班内传唱、诵读、演讲、书写活动,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传播氛围,引导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感悟与成长。

2.”我爱伟大的祖国”系列活动。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利用传统节日、纪念日传承中华美德、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在清明节突出纪念先人、缅怀先烈主题,组织开展文明祭扫等活动;在重阳节突出敬老孝亲主题,开展关心身边的老人志愿服务活动等;利用烈士纪念日、国庆、抗战胜利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等重大纪念日开展”向国旗敬礼”等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实践活动。

具体活动方案,在学校校园网上有的,请老师们同学们仔细阅读,积极参加本次主题活动。

另外,本周我们有两个节日,一个就是明天的三八妇女节,让我们全体同学认真学习,已优异的成绩回报老师、妈妈对我们的关心和爱/ 11

护。

本周六,3月12日,是全民植树节。同学们,在植树节到来之际,我们要争做绿化宣传员、环保小卫士,要爱护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在自己家里种一棵小树或栽一盆花,让 “绿在身边,花在眼前”,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做绿色的小天使。

今天的国旗下讲话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男方离婚起诉状

(一)原告: 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电话、邮政编码。

法定代理人: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电话、邮政编码。

被告:(同上)

诉讼请求:

1、要求与被告离婚。

2、儿子(女儿)随原告(被告)生活,被告(原告)每月支付抚育费 元。

3、财产依法分割(见清单)。

4、XXXX房子(产权或使用权)归原告(被告)所有,原告(被告)一次性补偿被告(原告)元。

5、诉讼费由 承担。

事实与理由:

原告与被告于 年 月经人介绍(自行)相识,年 月登记结婚,年-范文最新推荐-----------------------

月生育一子(女)姓名。----------(结婚前后感情如何、现为何要求离婚)。

证据:

(结婚证、身份证、房屋产权证或公房租赁凭证(复印件)、财产清单等。

此致

XX市XX区人民法院

具状人:(手写签名)XXXX年XX月XX日

附:

1、本状副本一份

2、结婚证、身份证、房屋产权证(复印件)、公房租赁凭证(复印件)、财产清单

注意:

1、书写诉状及有关材料不能使用圆珠笔、天蓝墨水的钢笔、复写纸。

2、诉状及证据材料按被告人数递增(例如一名被告递交二份、二名被告递交三份)。

3、以上诉状及材料复印件一律用A4纸。

男方离婚起诉状

(二)原告姓名__________,年龄__________,民族__________,籍贯__________,住址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 / 11

被告姓名__________,年龄__________,民族__________,职业__________,住址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 诉讼请求:

一、判决原告与被告离婚;

二、婚生儿子由被抚养,(原告每月支付抚养费至儿子、女儿年满18周岁止);

三、夫妻共同财产依法平均分割

事实和理由:

原告与被告———于200年月日经某人介绍,于200——年——月——日登记结婚,婚后于200——年——月——日生下一男孩(女孩)。

(离婚原因,字数根据具体情况酌定,并无限定,但不宜过于繁琐。)

恳请法院判决原被离婚。

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址:

证据:

证人

为此,原告特依法提起诉讼,请你院依法裁决。

此致 XX人民法 院

附:本状副本一份

具状人:XXX ××××年××月××日

男方离婚起诉状

(三)-范文最新推荐-----------------------

原告:叶XXX,女 , 汉族 ,19XX 年 7 月 2 日出生 , 身份证号 :36XXXXXXX, 住址 : 广州市天河区XXXXXXX 被告 :李 XXX,男 , 汉族 ,19XX年 8月28 日 出生 , 身份证号 :410XXXXXXX 住址:广州市天河区XXXXXXX 诉讼请求 :

1、请求法院依法判决解除原、被告的婚姻关系;

2、请求法院判令婚生儿子季XXXXXX 由原告抚养,被告每月前支付抚养费 元直至儿子成年;

3、请求判令双方各自名下所拥有的生活用品归各自所有;

4、本案诉讼费用由被告承担。

事实及理由 : 原、被告双方系大学同学,于 20XX 年 8 月相识并相恋,20XX 年 10 月 19 日在洛阳市XXXX民政局登记结婚,并于 20XX 年 X 月 X 日生育儿子XXXX。婚前双方交往较长,了解较深感觉尚可。但婚后初期双方各自忙于工作,夫妻双方性格及思维方式差异很大,无法找到任何共同语言。同时被告 赌博成性,不务正业,经常出去赌博,导致夫妻难以信任,隔阂重重。原告曾多次劝说被告为了夫妻感情及其孩子家庭,务沾赌博恶心,帮助他戒赌。但被告不听好劝,仍然肆无忌惮的长期性的赌博,完全不顾孩子与家庭。

原告认为双方感情已经彻底破裂,夫妻感情名存实亡,就离婚之事宜,无法达成共识。为结束这段痛苦的婚姻,维护原告的合法权益,/ 11

原告特诉之贵院,请判如所请。

此致

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法院

具状人:

五年级学生国旗下讲话稿

(一)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五(2)班的张源。我今天讲话的主题是《文明课间十分钟》。

同学们,我们每天在学校都有七八个课间休息时间,我们一般都有三种情况:

1、下课铃声一响,同学们潮涌一样冲出教室奔跑、叫喊、疯狂地互相追打享受自由的阳光。

2、教室里闲无聊的坐着、急着做一些下节课的作业。

3、因课堂上有困意,下课后在课桌上趴十分钟.4、在做好下一节课的准备之后,几个同学一起跳绳、踢毽子、玩魔方,做游戏。大家认为哪一种做法最好?

第一种存在安全隐患、给校园带来不和谐气氛。第二种使学生大脑疲劳没有得到休息,影响下一节课的学习。第三种会是下节课听课还是发困。第四种能让同学们放松心情,释放压力,在游戏中也能培养同学之间团结协作、互助互爱的情谊,通过还能增强我们的规则意识、公平诚信意识和团队精神。-范文最新推荐-----------------------

俗话说得好:”生命在于运动。健康来自运动。”小型多样,文明有益的课间活动能使我们的身心更加健康,让我们的头脑更加聪明,成长更加快乐。

经过一节课40分钟的紧张学习后,人的大脑总会感到有些紧张和疲劳,这时可走出教室,除了吸一吸新鲜的空气外,还可以给你的大脑有一段调节、放松和休息的机会,使你的大脑更清醒地进入下一节课的学习。又可以提高交往能力,增进友谊和情感。

喜欢活动的同学,利用课间十分钟,可以跳跳绳,踢踢毽子,跳跳皮筋,散散步,或做做小游戏„„但不要过于剧烈运动,若打得浑身大汗,会影响下一节课的学习。

不太喜欢活动的同学,可利用课间十分钟与老师、同学交流思想,交换一些想法,聊聊天;也可以欣赏一下我们校园的文化建设等。

活动的好处虽然很多很多,但安全要长记心中。在课间活动时我们要特别注意如下几个事项:

1、课间游戏活动时,我们在走廊,操场要不打闹,不追逐,不乱蹦乱跑,应时时讲文明,处处讲文明;玩游戏时应多考虑自己和大家的安全。总之,友爱谦让,和睦相处,大度宽容,善待他人。

2、切不可呆呆地坐在教室,沉默寡言,闷闷不乐,自己伤害自己。

3、不做过分剧烈的活动,不做不讲文明,不讲卫生的事情,如不在地上爬着玩。不做不安全或危险的事情,如远离施工的地点。以防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做好课间活动的自我保护。/ 11

4、尤其是刚上完体育课的同学,由于体育课上运动量较大,下课后更要注意放松和休息,并即使地穿好衣服,洗洗手、洗洗脸,喝口水,定下心来上好下节课。

希望同学们能充分利用好课间十分钟,科学、合理地安排课间十分钟,相信我们只要在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尊重科学的前提下开展各项活动,一定会让我们动手又动脑,健康更聪明,同学、师生关系更和谐,学校生活更快乐!文明的、健康的好玩的游戏还有很多,下课后你也可以将你所知道的好游戏与大家一起分享,让我们课间十分钟变得有益、有趣、有序。让我们都成为会游戏的快乐文明的小学生。

最后,衷心祝愿同学们每天都能度过放松的课间十分钟,快乐的十分钟,安全的十分钟,开心的十分钟,丰富多彩的十分钟!

讲话完毕,谢谢大家!

五年级学生国旗下讲话稿

(二)如果说生命是一条河流,那么有阳光的岁月就是其中最晶莹,最灿烂的浪花;如果说生命是一辆疾驰的快车,那么有阳光的岁月就是窗外变化无穷的美丽风景。要问我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是什么,我会说:”那是阳光!”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我愿意让它沁入我的每一个细胞,感受它,欣赏他。人们常常会把阳光一词与少年联系在一起,称之为——阳光少年,因为我像阳光,找出了自己美丽的彩虹!身为家庭里的一位小成员,我尽到了女儿应尽的责任,也遵守了一个女孩子必备的生活习惯。在学习上,我努力,刻苦,成绩理想,我知道学习是给自己学的。学习好了,家长也会满意,这是对家长最好的报答。-范文最新推荐-----------------------

每天早上起来,我都会说:”做个阳光少年真好!”心里感觉美滋滋的。我觉得每一个阳光少年都很幸福,因为,我有着自己最伟大的追求,自己最美好的心愿。我们有着自己的奋发动力,我们是有理想的阳光少年。也许以后当我回想往事时,我会说:”看,太阳在朝我微笑,因为我永远是一个充满阳光的‘少年’。

既然是花,我就要绽放;既然是树,我就要长成栋梁;既然是名阳光少年,我就要成为最出色的、最优秀的阳光少年!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积极向上的形态,做一个阳光少年,那么中华民族的前途必会如初升的太阳一般,蓬勃向上。

上一篇:2023上学校法制教育工作计划下一篇:学前教育质量提升培训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