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基础知识拓展(共8篇)
CPU基础知识拓展 篇1
CPU 的全称是 Central Processing Unit,它是你的电脑中最硬核的组件,这种说法一点不为过。CPU是能够让你的计算机叫计算机的核心组件,但是它却不能代表你的电脑,CPU与计算机的关系就相当于大脑和人的关系。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CPU基础知识拓展,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程序优化:CPU缓存基础知识
CPU缓存
CPU缓存(CPUCache)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访问内存(RAM)的效率,这虽然已经涉及到硬件的领域,但它仍然与我们息息相关,了解了它的一些原理,能让我们写出更高效的程序,另外在多线程程序中,一些不可思议的问题也与缓存有关。
现代多核处理器,一个CPU由多个核组成,每个核又可以有多个硬件线程,比如我们说4核8线程,就是指有4个核,每个核2个线程,这在OS看来就像8个并行处理器一样。
CPU缓存有多级缓存,比如L1, L2, L3等:
L1容量最小,速度最快,每个核都有L1缓存,L1又专门针对指令和数据分成L1d(数据缓存),L1i(指令缓存)。
L2容量比L1大,速度比L1慢,每个核都有L2缓存。
L3容量最大,速度最慢,多个核共享一个L3缓存。
有些CPU可能还有L4缓存,不过不常见;此外还有其他类型的缓存,比如TLB(translation lookasidebuffer),用于物理地址和虚拟地址转译,这不是我们关心的缓存。
下图展示了缓存和CPU的关系:
Linu__用下面命令可以查看CPU缓存的信息:
$ getconf-a | grep CACHE
LEVEL1_ICACHE_SIZE 32768
LEVEL1_ICACHE_ASSOC 8
LEVEL1_ICACHE_LINESIZE 64
LEVEL1_DCACHE_SIZE 32768
LEVEL1_DCACHE_ASSOC 8
LEVEL1_DCACHE_LINESIZE 64
LEVEL2_CACHE_SIZE 262144
LEVEL2_CACHE_ASSOC 8
LEVEL2_CACHE_LINESIZE 64
LEVEL3_CACHE_SIZE 31457280
LEVEL3_CACHE_ASSOC 20
LEVEL3_CACHE_LINESIZE 64
LEVEL4_CACHE_SIZE 0
LEVEL4_CACHE_ASSOC 0
LEVEL4_CACHE_LINESIZE 0
上面显示CPU只有3级缓存,L4都为0。
L1的数据缓存和指令缓存分别是32KB;L2为256KB;L3为30MB。
在缓存和主存之间,数据是按固定大小的块传输的 该块称为缓存行(cache line),这里显示每行的大小为64Bytes。
ASSOC表示主存地址映射到缓存的策略,这里L1,L2是8路组相联,L3是20路组相联,等一会儿再说是什么意思。
缓存结构
一块CPU缓存可以看成是一个数组,数组元素是缓存项(cache entry),一个缓存项的内容大概是这样的:
+-------------------------------------------+
| tag | data block(cache line)| flag |
+-------------------------------------------+
data block就是从内存中拷贝过来的数据,也就是我们说的cache line,从上面信息可知大小是64字节。
tag 保存了内存地址的一部分,是用来验证是否缓存命中的。
flag 是一些标志位,比如缓存是否失效,写dirty等等。
实际上LEVEL1_ICACHE_SIZE这个数据,是用data block来算的,并不包括tag和flag占用的大小,比如64 __ 512 =32768,表示LEVEL1_ICACHE_SIZE可以缓存512个cache line。
缓存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怎么映射内存地址和缓存地址?比如CPU要检查一个内存值是否已经缓存,那么它首先要能算出这个内存地址对应的缓存地址,然后才能检查。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缓存将内存地址分成下面几个部分:
+-------------------------------------------+
| tag | inde__ | offset |
+-------------------------------------------+
tag和缓存项中的tag对应,用来验证是否缓存命中的。
inde__ 缓存项数组中的索引。
offset 缓存块(cacheline)中的偏移,因为缓存块是64字节,而内存值可能只有4个字节,一个缓存块可以保存多个连续的内存值。这个offset实际上就是指明内存值在cacheline中的位置。
直接映射缓存
现在我们举一个具体的例子,说明内存和缓存是如何映射的:
假如缓存的大小是32768B(32KB),缓存块大小是64B,那么缓存项数组就有? 32768?/64=512 个。
CPU要访问一个内存地址0__1CAABBDD?,它首先检查这个内存地址是否在缓存中,检查过程是这样的:
内存地址的二进制形式是(低位在前面):
| tag | inde__ | offset |
0 0 0 1 1 1 0 0 1 0 1 0 1 0 1 0 1 0 1 1 1 0 1 1 1 1 0 1 1 1 0 1
先计算内存在cacheline中的偏移,因为缓存块是64字节,那么offset需要占6位(2^6=64),即offset=011101=29。
接着要计算缓存项的索引,因为缓存项数组是512个,所以inde__需要占9位(2^9=512),即inde__=011101111=239。
现在我们通过offset和inde__已经找到缓存块的具体位置了,但是因为内存要远比缓存大很多,所以多个内存块是可以映射到同一个位置的,怎么判断这个缓存块位置存的就是这个内存的值呢?答案就是tag:内存地址去掉inde__和offset的部分,剩下的就是tag=***01=0__3955。
通过inde__找到缓存项,比较缓存项中的tag是否与内存地址中的tag相同,如果相同表示命中,就直接取缓存块中的值;如果不同表示未命中,CPU需要将内存值拷贝到缓存(替换掉老的)。
这种映射方式就称为直接映射(Directmapped),它的缺点就是多个内存地址会映射到同一个缓存地址,拿上面的内存地址来看,只要offset和inde__相同的内存地址,就一定会映射到同一个地方,比如:
***00 011101111 011101
***10 011101111 011101
***11 011101111 011101
如果同时访问上面3个地址,就会一直替换缓存的值,也就是一直出现缓存冲突,这可能比没有缓存还要慢,因为除了访问内存外,还多一个拷贝内存值到缓存的操作。
N路组相联
为了解决上面的问题,我试着把缓存项数组分成2个数组(2路),比如分成2个256的数组,如下图所示:
查找过程和上面其实一样的:
先通过inde__找到数组索引,只不过因为是2路,所以存在2个数组。
然后通过内存tag依次比较2个缓存顶的tag,如果其中一个tag相等,说明这个数组缓存命中;如果两个都不相等,说明缓存不命中,CPU会拷贝内存值到缓存中,但是现在有2个位置,要拷贝进哪个呢?我的理解CPU应该是随机选1路拷贝。
offset这个其实无关紧要,因为它是cache line中的偏移。
那这个和直接映射相比,好在哪里呢,因为一个内存值会随机拷贝到2路中的1个,所以缓存冲突(多个内存地址映射到同一个缓存地址)的概率会降低一半;如果把缓存项数组分成4个数组,这就是4路组相联。
上面LEVEL1_ICACHE_ASSOC的值等于8,表明是8路组相联。分组越多,缓存冲突率越低,但是CPU要遍历的数组就越多,这是一个权衡的问题。
通过观察也可以发现,其实直接映射就是1路组相联。如果直接分成512个数组,那每个数组只有1项,这种就是全相联,CPU直接遍历512个数组,判断内存地址在哪1个。
缓存分配策略和更新策略:
当CPU从内存读数据时,如果该数据没有在缓存中(cache miss),CPU会把数据拷贝到缓存。
当CPU往内存写数据时:
如果缓存缺失,CPU会先从内存拷贝数据到缓存,然后再更新缓存的数据。
CPU更新缓存数据,也可能有多个策略:
直接写(write through):更新缓存的数据,同时更新内存的数据。
写回(write back):只更新缓存的数据,同时在缓存项设置一个drity标志位,内存的数据只会在某个时刻更新(比如替换cacheline时)。
从上面描述我们知道,当我们向一个内存写数据时,内存中的数据可能不马上被更新,这个新数据可能还在cacheline呆着。因为每个核都有自己的缓存,如果CPU不做处理,可以想象一定会出问题的:比如核1改了数据,核2去读同一个数据,此时数据还在核1的缓存中,核2读到的就是老的数据。CPU为了处理多核间的缓存同步,那是相当的复杂。
《装机小知识-CPU篇》
首先给大家讲一下,本次内容主要给大家普及一下购机DIY知识,不做深层讲述(讲了小白也不懂),只求做到简单化明了化,给您一个明确的DIY购机思路,选择适合你自己的一台电脑,而不是3000进吧1万带回家用几年却只发挥了2000的性能。
CPU最重要的几个参数,制程,架构,主频,核心,缓存。以及支持几代的内存和是否有核心显卡。支持的内存肯定是越新越好,内存方面的我们在内存一栏详细讲诉
核心显卡这里简单先讲了,目前intel目前最高级别的核心显卡UHD630,水平在独立显卡GT730的档次(略高一点)。日常办公,平面设计,家庭影音,都没有问题,DNF,梦幻西游,LOL以及各种网页游戏都能玩。核心显卡在你使用两条内存组双通的情况下性能会有较大提升,所以你想节约预算又只玩小型游戏比如LOL就可以考虑组个双通内存就可以了,可以做到高特效流畅。具体表现可以 点击此处 观看测试视频(AMD最新一代核显强于intel核显)
接下来我们就讲CPU最主要的核心参数。
制程:制程越小代表着同一大小芯片上可以做更多晶体管,提高性能降低功耗(功耗越高耗电越多发热量越大,CPU温度上升性能寿命会下降,所以功耗很重要),制程越小每个芯片可以有更多的流水线或者是更多的核心。从第六代酷睿开始intel就一直使用14nm制程工艺,包括最新的9代酷睿,也是14nm的,而AMD二代锐龙是12nm制程工艺,另外可能大家也看到过华为麒麟980宣传的7nm以及台积电公布的突破5nm量产工艺。为什么intel就一直不更新制程工艺,实际上个人觉得主要有两个方面。
1:intel是自建生产线,只生产自己家产品,如果换制程那么生产线基本要重建,然而14nm的生产线才刚建没几年,实在没想到芯片制程工艺突破如此迅速。因为台积电是代工生产芯片,所以他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要更高端精密的制程工艺,才有更多厂家找他代工。
2:intel得益于自身架构的优化以及芯片的稳定性,即便是14nm制程的芯片功耗也不高。尤其是用在台式机上,中低端主流的i3 i5一般散热器都能压住,至于高端超频系列的CPU,好一点的散热器也没有问题。在2017年以前intel在PC芯片都是出于垄断地位,可能觉得自己不需要这么着急突破,挤挤牙膏就算更新迭代了,所以更新制程带来的低功耗,高性能在当时的intel看来不是那么急切需要提高,殊不知自己的不思进取给了AMD很多的时间来打一个翻身仗。。又或者intel早已开发7nm级别的PC芯片,只是藏大招没拿出来而已。不过就这次AMD抢走一半市场以后intel的9代处理器还是14nm,还是加核心的手段看起来又不像有大招。哎神仙打架我们关切个什么呢。总之现在,电脑处理器14nm没有任何问题,不必拿制程说事。
PS:相比PC处理器,手机处理器就需要更小的制程来达到高度集成的效果,降低功耗提升性能,增加续航。所以目前最新制程的处理器都是用在了手机上面。
架构:架构这个属于研发,很复杂,而且对装机没有太多的帮助,因为新的CPU架构都是进一步优化,且产品统一采用的都是新架构,通常都会比原架构更优秀,值得一提的就是intel与AMD虽然都是基于__86指令集研发的架构,但是intel比AMD更稳定的原因主要就在于架构上的优势(仅限目前,且差距一直在缩小)架构其实是处理器性能非常重要的指标,只是统一性很高,对比又很少所以电脑普通用户没有必要深究。
主频(不是越高越好):主频是直接表现CPU性能的参数之一,但是以目前的工艺水平,主频不会有更大突破,上线基本会在4G-5GHz,Intel/AMD两大CPU厂商均将提升性能的手段放在多核心上。主要还是因为CPU频率越高,功耗及发热就会越高,散热就会是个问题,温度过高寿命及稳定性和性能都会大打折扣。频率更能反映单核的性能,目前仍然有很多软件是只支持单线程工作的,所以对于这类用户对频率的选择比重更大,比如现在销量很高的I58400主频只有2.8Ghz,如果让它工作只支持单线程的软件,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只有1个核心占用,剩下的5个核心占用为0。效果可能还不如i38100的3.6Ghz。
有部分机友对于我这个论断不满意,觉得贬低了8400(其实下文也有为8400正名),这里我主要想表达的是频率与单核的关系,当然我自己也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I38100没有睿频,所以部分机友就拿8400的睿频来说体验效果是高于8100的,但是兄弟们,你们抓错方向了。
i5 8400 基础2.8G 睿频 1核4G 2核3.9G 3核3.9G 4核3.9G 5核3.8G 6核3.8G
这是理论最高值,条件满足能够达到,也的确是比I3 8100强,两款CPU本来也不是一个档次的,但是注意用词,我说的是可能不如I38100,因为睿频不可控,板载平台,供电,散热,CPU体质,实际载荷等等很多都影响着睿频,也有很多人的8400就是到不了3.8,只有3.2-3.3,你让他换个主板还是换个电源,而且睿频需要高负载情况下才有,那非高负载的程序呢?这样写的本质是在讲述频率与单核,基础频率一样很重要。请不要忽视。
但是i58400是六核六线程的多核处理器,解决支持多核多线程的软件即便主频较低,将处理任务分摊给多个核心来工作,那么单核就不需要那么高的性能也能游刃有余的完成任务。就好比一个人1秒能算10次,2个人每人1秒能算7次,对于支持多线程软件来说,同样给你1s我两个人可以算14次,而你还是只能10次。如果是只支持单线程的软件的话,来来来,算10次那个人,给你发朵小红花。
不过虽然8400主频是2.8GHz但毕竟i5,单核性能也不会很差,i5 8400总性高出i3 810040%左右。往后发展游戏多核将更为普遍,各类大型软件基本也会往支持多线程开发。购机前请先了解自己常用的软件是否对单核性能有较高的要求比如PS。如果是小型软件这些即便只支持单核也可以忽略掉,现在的CPU处理起来都没有问题。如果你有钱也很任性,选I78700K或者I9 9900K 超到5G大小通吃也是可以的。
关于频率选择,常见的以下几种,普通用户就看主频和睿频即可。
主频:CPU工作默认频率。
睿频:CPU高负载运行下,智能调节频率高于基础频率,达到提高CPU性能的目的(智能可控)
超频:玩家自己通过主板BIOS设定CPU频率和电压高于基础频率或者睿频频率,达到提高CPU性能的目的(超频有风险,烧毁无质保,一般超频到5GHz,好一点的水冷能压住。极度超频实用性不大,降温成本太高,不少厂商展示的时候用的都是液氮降温,只有部分CPU支持超频比如intel酷睿尾缀代K和AMD锐龙尾缀带__的。)
核心/线程(不是越多越好):上面讲主频的时候其实就已经讲到核心,总的来说核心要参考单核性能和多核性能,多核虽好,但不一定适合你,还要根据使用需求,平时就上网看电影 用办公软件啥的买个I7 8700K也没什么用,体验基本和i3 8100一样。如果你喜欢玩大型游戏或者工作上用PS AE PR分析软件之类的,多核对你来说就很重要了。核心越多同一时间数据处理能力越强。
超线程:比如8核16线程的I9 9900K相较于8核I7 9700K,前者为拥有超线程技术的CPU。I79700K处理任务时,共8核心,一个核心一条线程,如果任务没有占满核心性能,那么这个核心剩余性能就闲置了,如果又来一个任务就只能用第二颗核心或者等任务处理完了再进行下一个任务。I99900K处理任务时,一个核心两条线程,如果任务没有占满核心性能,又来一个任务,那么就会用该核心的剩余性能进行处理,而不是用第二颗核心来处理,达到同时处理更多任务的目的,提高效率。
超线程是利用特殊的硬件指令一核模拟双核运行,但还是不如双核来的实际有用,核心数量才是性能标杆,超线程仅提高了CPU核心的使用效率,不能直接提升核心性能,也就是说如果数据计算已经吃满所有核心那么超不超线程都没有实际意义。超线程CPU用在仅支持单线程的程序上可能还达不到不带超线程功能的CPU性能,但性能差距也不会太大。超线程会大幅提高跑分数据(跑分没什么卵用)。
低端的超线程U比如G4560G5400很好用,效果提升显著,因为核心少,超线程的话恰好能满足日常需求,因为现在电脑操作越来越快,同时下达的任务可能会好几个(比如看直播的同时下载电影然后又在挂游戏,微信,QQ在视频语音什么的)。以前低端的双核的CPU现在已经不适用了不能同时处理这么多任务,所以在G4560把超线程用上过后,直接解决了这个问题,性能及体验直逼i37100价格却只有其一半,被大家奉为神U。高端的CPU从酷睿八代或者锐龙1代开始核心就已经增多,正常使用情况下6核基本已经足够了,超不超线程的体验差距已经不大,高端超线程U比如I78700K9900K在程序游戏多开的情况下效果比较好(这里多开是指同时开几个大型游戏或者几十个小型游戏或手游挂机这种),或者数据建模,大型工程分析关键,视频渲染也是比较占优势的。
目前大多主流游戏做的都是双核或者四核处理,新一点的游戏有的做到六核处理,如果你买电脑玩游戏,追求八核十六线程也没有用,仅有部分核心能用到。游戏体验和i5没有差别(多开除外)。
缓存(越大越好):缓存是一个很重要的参考指标,缓存分一级缓存 二级缓存三级缓存,都集成在CPU上,容量都是越大越好,一级缓存级别最高,容量相比最小。CPU缓存相当重要,与CPU同频运行,远高于内存频率,CPU读取数据时一级二级三级依次读取,待三级缓存都没有的数据才从内存中调取,每级缓存命中概率都在80%左右,所以要从内存调用的数据其实是很少的,由于缓存速度远高于内存,所以缓存越大越能在使用过程中存放更多的数据,降低CPU调用数据的时间,提高执行效率,直接反应在使用体验上就是速度快。比如很多朋友升级CPU过后明显觉得速度快了很多,用在单核小程序上也是,以为是处理器性能增加的原因,其实还有很重要的原因是缓存增加了的原因。三级缓存对游戏体验效果比较明显。
这里推荐一下适用于各种需求的CPU
办公 上网 炒股 影音 家用 2D游戏 页游 回合游戏
建议1000-1500预算:G4560G5400的核显机就已经足够使用了,单条内存4G,配个固态提高效率。如果加独显最高加到1050TI这样级别的显卡,玩LOL DOAT 吃鸡中档特效及各类大型游戏也没有问题。详细看此测评,视频只看CPU占用,测评的是1030和1050,并非1050TI,只是给大家看一下G4560这样的CPU玩吃鸡占用也没有占满
如往上升可以加到2000-3000元预算:I3 8100 I5 84008500酷睿的核显主机在组双通的内存的情况下可以做到高特效流畅玩LOL。因CPU的性能大幅闲余所以后期升级可以直接加一个高端独立显卡I3+1060,而I5最高建议加到2070,就能玩更高级的游戏开高特效甚至满特效。(如果确定后期要升独显,建议再组核显机的时候就把电源配高一点。)
主玩各类网游及各类单机游戏
建议3000-6000预算:I3 8100 I5 8400 8500 R5 2600(考虑价格,排名为推荐先后),独显选1050TI或10606G或同级别A卡。如果对大型游戏特效画质要求较高,显卡可以升到1070TI 或者2070 或者更高,预算在6000以上。
PS AE PR AI或者工程分析软件,建模等需要大量数据运算的工作需求
建议6000-8000预算:R5 2600__ I5 8600K I5 9600K I5 8500 I79700K(考虑价格,排名为推荐先后),如若对游戏需求不大顶多配个1050TI,充一下4G显存,内存16G起,提高你的工作效率。该级别处理器也可用于普通直播及LOL直播。预算充足可往上升R7 2700__ I78700K I9 9900K等。
如主要工作是做视频,广告,影视,需频繁长时间渲染高质量长视频,大型模型应力分析软件,大型网游及单机游戏直播。
建议1W-1.5W预算 R7 2700__ I7 8700K I7 8700 I9 9900K(考虑价格,排名为推荐先后)。
若预算充足还可以2W以上预算 升AMD Ryzen ThreadRipper系列或者intel 酷睿I9__系列甚至双路,因为分析软件的计算需求是没有上线的。
以上为本人收集知识编写推荐,若有不严谨的地方还请各位多多包涵并提出改正。感谢各位观看,有不一样想法的朋友也欢迎留言提出,文明交流。
电脑硬件入门——基础之CPU架构解读1、9900K整体架构
还是先看图[1]:
9900K整体架构图
9900K大概可以分为5个部分:
CPU核心:图中红框部分为一个核心,9900K一共有8个核心。早期的CPU其实就只有这么一个东西,但现在的CPU逐步发展,把一些周边的部件也集成在同一块半导体晶片上,因此传统的CPU就变成了现代CPU上的核心。此外,为了提高CPU的计算能力,单块CPU中的核心数量越来越多,就消费级市场来说,从2005第一款双核心CPU奔腾D发布到今天的单块CPU晶片有8个核心的i9-9900K。
三级缓存(Level 3 Cache,简写为L3、L3$、L3C、L3Cache):图中中间8个粉色块组成的三级缓存,用于临时存放内存中的一小部分数据。这里分成8小块,对应8个CPU核心。有时候L3也叫末级缓存(LastLevelCache,LLC),当然,对9900K这样具有三级缓存的CPU,L3才等同于LLC。有的老式CPU有的只有二级缓存,LLC就是L2;某些服务器使用的CPU有四级缓存,LLC则是指L4。
核心显卡:图中左边紫框部分,这个以后的文章中我们再介绍。
系统代理:图中右边绿色部分,这是负责连接CPU与其它部件的多个模块的集合。从上到下分别是:
显示控制器:负责核心显卡输出;
PCI-e控制器:负责CPU与外部IO设备连接,以后的文章我们会另外介绍;
eDRAM控制器:这个其实9900K是没有的,某些定制型号会集成有特殊的内存,称为嵌入式动态随机访问存储(Embedded DynamicRandom-Access Memory, eDRAM)。一般来说eDRAM是作为核心显卡的专用显存使用,这个控制器就是负责从eDRAM读写数据的。
内存控制器:负责CPU与内存连接,从内存中读写数据。
环形总线(RingBus):把上面这些模块连接起来的,上图中标记着Ring的蓝色圈。
2、核心架构图
这张图看起来很复杂是不是?不用担心,我们一个一个说。当然,我们这是入门知识,不会介绍的太细。
我们上一篇文章提到,现代CPU都是改进型哈弗架构;并且举了一个会计做财务报告的例子。这里我们继续使用这个例子来介绍。但之前,我们稍微改一下做财务报告的方式,不是一个人全部做完,我们是一个团队。有的同事根据制作指南列计算步骤,有的同事根据计算步骤在小纸条上列公式,有的同事负责从账本上把数据抄到写好公式的小纸条上,有的同事对着小纸条用计算器算数并且算完了写回小纸条上,有的同事把小纸条上的数抄到最终的财务报表上。CPU里面,小纸条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寄存器(Register)。
2.1 缓存子系统(Memory Subsystem)
一家规模比较大点的企业,完整的账本很厚。我们做整年的财务报告,通常只需要每个科目的汇总数就可以了,为了方便,我们把每个科目汇总的那几页复印出来放在一起。
完整的财务报告制作指南也很厚,但一个企业可能只有其中很少一部业务。例如一家软件公司,就不涉及原材料进货、仓库存储之类的业务;很多公司也没有贷款、投资之类的业务。所以我们也只把跟公司有相关业务的部分复印出来。
同样的,内存中的数据很多,CPU只需要把计算用到的指令、数据放到缓存中——也就是图中的紫色块的缓存子系统。
2.2 前端(Front End)
CPU的前端其实就是我们上篇文章中的控制单元,负责对指令进行预处理。指令预处理大体上分为取指、预解码、融合、解码、分支预测、重排等操作。
取指(Fetch)
我们制作财务报表,第一步就是把制作指南拿出来。CPU也一样,先把指令载入进来。
预解码(PreDecode)
制作指南是一整页的,我们要分解出第一步算哪个数据,第二步又是算哪个数据,在小纸条上把公式列出来,一张小纸条一个公式。CPU也一样,要把程序中一整批的指令数据,拆分出来第一条是什么指令,第二条是什么指令;可能还需要对指令进行分类标志。预解码后的指令放在指令队列(InstructionQueue)里面。
解码(Decode),又称为译码
小纸条上的公式写着:利润=收入-支出,查帐本的同事就需要先把收入和支出数据从账本中找出来,抄到小纸条上。同样的,CPU碰到类似把内存中两个数加起来这样的指令,需要分解成:
从内存载入第一个数字;
从内存载入第二个数字;
两个数字相加
这样三个指令。一般来说,我们把原始的指令称为宏操作(Macro-Operations),分解后的指令称为微操作(Micro-Operations,μops)。
指令融合(Micro-Fusion/Macro-Fusion)
假设指南中有一个数据是算平均数的,某个按计算器的同事手上整好有一个可以直接算平均数的统计用计算器。那么,当我们在指南中看到一条类似
这样的公式的时候,我们可以直接列算这几个数的平均数公式,注明给这位同事算。CPU也一样,某些指令是可以融合起来执行的,例如:
比较A和B的大小;
如果A不等于B,跳转到标志__的指令。
可以用一条指令JNEA,B,__来代替,这样的处理称之为指令融合。指令解码前的宏操作融合,称为Macro-Fusion,解码后的微操作融合,称为Micro-Fusion。
分支预测(Branch Prediction)
理论上,制作指南中列出的所有步骤,我们都要完成上面的这些处理。但假设制作指南中说,盈利的话要算某几个数据,亏损的话这几个数不用算,要另外算其它几个数据。当我们计算过第一季度的数据知道企业第一季度是盈利的,我们算第二季度的数据时,想偷懒就直接跳过亏损要算的那几个数据的处理了。CPU处理指令也是一样的,负责预测的模块叫分支预测器(BranchPredictor)
当然,如果算下来我们发现第二季度亏损了,还是要重新处理指南上的这些计算步骤。CPU也一样。
指令重排,或者叫乱序执行(Out-Of-Order,OOO),或者动态执行(Dynamic E__ecution)
事实上,我们不一定要完全按照指南上的步骤第一步算什么,第二步算什么这样算。只要公式列出来,数据抄出来了,就可以直接交给按计算器的同事去算。所以可能第一步要用的数据不太好找,按计算器的同事就先把第二步算出来了。
当然,这里有一个前提,就是算第二步的时候,不需要用到第一步的计算结果。
2.3 执行单元(E__ecution Engine)
执行单元也就是上一篇文章提到的运算单元了。也就是我们这个团队里抄数据、按计算器的各位同事了。其中,按计算器的同事中,有的用的计算器简单点,只能做四则计算,还只能算整数;有的用高级点的计算器,可以算小数;有的用统计专用的计算器;有的用更高级的可以算很多函数的计算器。当然,有这么多不同的计算器,什么样的小纸条给哪位同事用,我们也需要有一个人来做分配小纸条这件事情。
数据存取单元(Load Data/Store Data)
CPU里面也一样,有负责从缓存子系统中载入数据的Load Data单元;有把计算结果写回去缓存子系统的Store Data单元。
计算单元
CPU里面负责具体计算的,根据计算类型、计算的数据不同,有多种计算单元:
整数算术逻辑单元(Integer Arithmetic Logic Unit,IntALU),算整数加减法/二进制运算;需要说明一下的,电脑里面很多小数计算也是通过移位操作处理后,用整数单元计算后再数小数位这样的方式来处理的。
整数乘法器(Integer Multiplier,Int MUL),专门负责整数乘法的;
整数除法器(Integer Divider,Int DIV),专门负责整数除法的;
分支处理(Branch),负责各种跳转指令的;
地址生成器(Address GenerationUnit,AGU),这个稍微解释一下,例如制作指南中说,总收入要和上一的总收入对比算增长率,那么就需要翻译成“现在做2018年的年报,上一就是2017总收入”。CPU也是一样,有的指令是把内存地址A1的数和A1后面第五个地址的数相加,那么要先算出来A1后面五个地址A2到底是哪个地址。
整数向量ALU(Int Vect ALU),向量是指类似空间坐标+值(__,y,z,value)这样的一组数据,其中__、y、z和value都是整数。类似整数,除了算加减法/二进制的整数向量ALU,还有整数向量乘法器、除法器(Int VectMUL,Int Vect DIV)。
浮点向量加乘融合单元(Fused multiply–add,FP FMA),这个也要解释一下。我们知道,105可以写成这样的形式,这种形式在计算机中称为浮点数。上面提到向量中,如果(__,y,z,value)中的一个或者多个都是浮点,就是浮点向量。而加乘融合,是指
这样的计算,当然,可以算加乘融合的,自然也可以用来算加减法和乘法:A=0就是乘法,C=1就是加减法。
浮点除法单元(FP DIV):算浮点除法的,也可以算一些常用函数例如开方、对数等。
其它:例如加密用的AES,字符串处理的Vect String,位查找的bit Scan(对一个二进制数据按照多种方法数0)
调度器(Scheduler)
有这么多不同的计算单元,CPU需要一个把不同的计算指令分配给对应计算单元的调度器。
不过呢,我们这个财务部比较特殊,分了几个小办公室,某几个同事在一个办公室里面,另外几个同事又在另一个办公室里面,而每次我们只能传一张小纸条到一个办公室。
在9900K里面,从图中可以看到,不同的计算单元在不同的端口(Port)下,就是类似的情况。
寄存器文件(Register File)
计算财务数据的时候,很多数据的计算是需要多步计算的,具体到每一步的计算,可能要分给不同的同事来算。如果每一步列一张小纸条,等某位同事算完第一个数,再抄到第二张小纸条给另外一位同事,这显然很慢很麻烦——直接列在一张小纸条上就好了嘛。
另外,我们有这么多同事,分配小纸条的同事每次传小纸条可以一次分配好多张——当然,前提是分给不同的同事。
因为可能一张纸条要算好几次,又有这么多纸条传来传去,因此为了不出错,我们需要标明这张小纸条给谁算,算完了,负责分配小纸条的同事根据下一步要算的,把标注的名字改一下给另外一位同事去算。
CPU中的寄存器也一样,一个数据可能需要不同的计算单元多次处理,又有那么多的计算单元分成了好几组。所以我们需要多个寄存器,这些寄存器的组合称之为寄存器文件。每个计算单元只能处理特定名称的寄存器里面的数据,因此调度器经常需要对寄存器进行分配、重命名、退出等操作
CPU基础知识拓展 篇2
曾健敏
知识管理理念在图书馆领域的运用, 其中的内容之一就是对图书馆及其馆员的隐性知识的研究, 研究隐性知识与个体绩效的关系、组织内隐性知识的相互作用规律、以及如何利用隐性知识促进图书馆的发展。
图书馆员的隐性知识的重要性
图书馆馆藏的知识资源是显性知识, 而馆员对这些知识资源的管理, 为读者提供的各种服务活动中则包含大量隐性知识, 图书馆为充分实现显性知识的价值进行收集、整理、利用及其服务工作, 充分调动和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就需要进行挖掘和管理图书馆员的隐性知识的研究, 这对图书馆的发展无疑具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图书馆隐性知识源于实践, 它包含了对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问题探索过程中的许多感悟和直觉, 包含着极其丰富的思索和判断, 一旦这些感悟和思索被激发, 并通过某种机制在不同的主体间流动和传递、交流和共享, 就会更加明晰和丰富以至导向问题的解决, 产生出新的知识。
研究图书馆隐知识有那些作用呢?首先, 研究图书馆隐知识不仅能推动馆员的知识更新和创新, 而且有助于推动图书馆的知识创新。其二, 研究图书馆的隐知识可促使馆员之间互相交流知识和经验, 通过交流、共享和学习, 有助于促进馆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提高。其三, 研究馆员的隐知识, 既可以充分发掘馆员的潜力, 又能使馆员认识到自我价值的所在, 增强馆员的自我成就感。
图书馆隐性知识的特点及分类
1.隐知识的定义:根据波兰尼、野中郁次郎等学者对隐知识所做的论述, 我们将隐知识概括为:隐知识是一种尚未能用编码化的语言明晰地表达出来的知识, 是各种社会活动中作为主体的人与客体长期互相作用的主观感受, 是人们源于实践和经验对外部事物的判断和认识, 蕴涵于个体的主观直觉、技能、技巧等。
2.图书馆隐知识的涵义:图书馆与其他社会组织一样, 其特有的运行机制、管理方式、业务流程和组织文化中都蕴藏着丰富的无形的隐知识, 馆员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工作经验、技能、技巧, 在与某一工作长期打交道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直觉、灵感, 以及馆员解决问题的模式、馆员的价值观、信仰以及图书馆组织的经验、图书馆内小组或团队的默契、图书馆文化等都是图书馆隐性知识的表现。
3.图书馆隐知识的分类:图书馆隐知识划分为: (1) 个体的隐知识。指图书馆员个人的技能、技巧、经验和诀窍等。 (2) 群体 (部门、小组等) 的隐知识。 (3) 图书馆整体的隐知识。
图书馆隐知识具体表现及共享的有利条件
图书馆在实践中积累和蕴涵了丰富的隐知识, 其中存在着一些从教科书学不到的隐知识。例如古代图书馆知识体系中, 版本学家和校雠学家在版本鉴定、图书校勘方面的知识, 现代图书馆学中参考馆员的咨询, 读者服务人员的读者管理以及采编人员的分类编目等业务技术工作中的经验、技能、技巧, 以及图书馆内各小组、部门人员在工作中形成的默契组织内共同的经验和图书馆文化等隐知识。
对于图书馆来说, 个人隐知识主要体现在工作经验和能力、服务态度和质量以及对事业的价值观念和立场, 馆员的知识结构、思维模式、人际关系、理想愿望, 以及在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的能力, 馆员个人隐知识又包含了馆员的隐知识和用户的隐知识, 用户的隐知识包括用户对图书馆的认知和利用能力以及用户自身的知识结构等。
从图书馆组织机构本身来看, 图书馆是一个人员相对集中和稳定的机构, 有必要对工作人员的隐知识进行管理。首先, 图书馆员工作性质很相似, 流动性较小, 他们的隐知识较易获取并被创新利用, 图书馆职业本身对馆员知识奉献和知识共享有内在要求, 馆员对知识的观念和其他行业的人员不一样, 馆员的隐知识具共享性和流动性, 一般馆员不会为维护个人地位而对知识进行封锁。
图书馆隐知识管理障碍及措施
由于隐知识的内隐性和认知方面的因素、技术障碍等特点, 妨碍馆员隐知识交流和共享, 为了减少图书馆实现隐知识共享的障碍, 需要我们积极探索隐知识共享的途径和方式, 采取有效措施实现隐知识的流动和共享, 促进知识增值、裂变、聚合, 创造新的知识。措施:1、营造共享隐知识的导向文化, 形成知识拉动型流动。2、建立促进隐知识流动、转化、共享的高效机制。3、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构建一个人际互动的团队。4、确立以团队方式进行学习, 打造学习型图书馆。5、开发适合的知识地图, 创建图书馆内部的知识库。6、构建一个便于馆员知识交流和共享的交互式技术平台。
总结:图书馆隐知识管理的核心在于培育和挖掘馆员的创造性 (知识、智慧与技能等) , 并对其进行合理的配置与利用, 提升人力资本的价值, 以此激活组织的创新动力, 依靠现有的隐知识来创造更多的隐知识, 促使馆员隐知识集合与扩散, 能在时间上扩大知识的交流频率, 在空间上增加知识的交流范围, 使知识的传播更具有时效性和广泛性, 这是实现提升图书馆的知识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和基本方法。
参考文献
[1]波兰尼[英]《.个人知识》[M].许泽民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0.
[2]洪明.内隐知识理论及其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意义[J].中国教育学刊, 2003.2;58-60.
[3]杨峰, 沈治宏.图书馆员隐性知识转移的障碍及其对策[J].图书馆学研究.2005.10:12-14.
[4]李涛, 王兵.我国知识工作者组织内知识共享问题的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 2003.5:20-21.
[5]陈莉.图书馆隐性知识的管理[J].图书馆工作研究.2005.11:6-7.
注重基础 拓展思维 篇3
关键词:基础操作 信息素养 学科整合
信息技术自从纳入高中必修科目以来普遍受到学生的重视,如何生动活泼、扎实有效的开展课堂教学确实值得信息技术教师深思。笔者认为要想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尝试:
一、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注重基础操作
信息素养指的是在参与信息活动的过程(信息收信、信息加工、信息存儲、信息传递)中,参与者对信息所具备的操作水平、认识水平及处理水平方面的素养。而中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就是一种以培养学生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的学科教育。信息能力本身就是一种基本的信息素养,包括对各种信息技术的理解和活用能力,即对信息的获取、理解、分析、加工、处理、创造、传递的理解和能力。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应对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有一定学习和掌握。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中,应特别重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学习。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应特别重视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基础操作要从开关机开始、从坐姿、指法开始,从熟悉键盘上的按键开始,从熟悉计算机操作技巧开始。一些学校急功近利、搞考前培训,短期内也可能考试成绩不错,但从长远来看,这无疑扼杀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无异于把信息技术课等同于打字课、游戏课。对计算机操作一知半解,对计算机文化更是知之甚少。君不见,上机课上在键盘上上演“一指神功”者大有人在,不知RAM、CPU者也不在少数。所以要培养信息能力,提高信息素养就要让学生既懂理论,又注重基础操作“文武”兼修。
二、说到不如做到
用知识来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巩固知识。信息技术课不单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文化、更应注重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教师应以身作则,事先垂范。首先,对计算机文化要融会贯通;其次,对于计算机操作要熟练。例如:教师在广播演示时,熟练的五笔输入肯定会博得学生的好感。再比如,在讲解PowerPoint 2000的动画设置时,笔者就以制作“探照灯效果”为例进行分析、讲解,效果很好。这里的“说”即为要求,“做”,既要求教师做,也要求学生做。教师在课前对操作重点、难点要有明确的把握,操作的步骤要清晰,讲解要明了。在讲解FrontPage 2000时,通过广播进行设站点、编辑主页、设置超链接这三个主要环节向学生作了介绍,学生参与性强,积极性高。虽说目前中小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较前些年有很大提高,但学生之间仍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教师在布置操作任务时也要因人而异,比如在Word 2000制表时,对于操作能力较强的同学我就要求他们制作一份个人简历,而操作能力较差的同学要求他们制作一个课程表。
三、让信息技术课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给学生提供一个舞台,让他们自由发挥;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在蓝天上自由翱翔。例如:在PowerPoint操作的复习课上,我就提出了用PowerPoint制作贺卡的要求,承诺:经过大家评选,入选的前十张贺卡将上传到本校的网站上,以供欣赏。在提供了相关素材后,学生的参与热情空前高涨,大家发挥丰富的想象力、运用艺术字、图形、图片、声音、动画等多种素材精心设计、巧妙安排,终于在下课前完成了“作业”。经过大家评选,十幅作品入选,这些作品真可谓是独具匠心,令人耳目一新。经过这节复习课,既巩固了学过的知识又开拓了思维,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又例如在Flash教学中,通过制作“放大镜”来讲解其遮罩效果,在学生充分掌握其原理后,启发大家做“探照灯”“心电图”等特殊效果,丰富了大家的想象空间,激发了参与的热情。
四、把信息技术融入各个学科
把英文写作课搬到微机室完成,用画图工具制作化学仪器,用课件来展现历史风云,用动画来演示定理、定律……也许,上述在某些教师认为还有些困难的想法如今的高中生都能实现了。信息技术正悄无声息的带来了一场全新的教学改革。让学生参与到教改中来,这无疑达到一个双赢的局面。让学生在微机室写英文短文,通过Word内置的提示功能,帮助学生纠正书写错误,也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异地批改,这样做既练习了指法,又巩固了单词;用画图工具制作化学仪器,既熟悉了工具,又了解了仪器的特点,使用功能;用PowerPoint创作的历史课件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引人入胜,既设置了动画,又学习了历史;用Flash来演示实验形象直观、反复观看,既提高了学生们的制作水平又突出了实验重点。当然,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让学生成为制作的主体,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体现出信息技术实用性的学科特点。
五、在学习中摸索、在实践中创新
很多信息技术教师都深有体会,当前的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硬件、新软件不断推陈出新。要不断的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一线教师就要时刻“充电”,开阔眼界,打破常规思路,在实践中大胆创新。在学习中要增强师生互动,在辅导中要善于归纳总结。讲课范围既要重视教材,又不能局限于教材。高中阶段给学生讲一些编程知识,笔者认为还是十分必要的,这样不但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练习更加突出了团队的精神,更加融合了集体的智慧。
总之,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特点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通过学中做,做中学,努力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让学习者充分体验学习的过程和乐趣,通过小组学习、教师指导、作品展示等环节来丰富课堂内容,使大家在实践过程中有所学、有所想、有所悟。
参考文献:
1.史一平.信息技术教学创新模式谈《当代教育理论研究》.2004.6
2.周子光.《课程与教学论》.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12
日常保护cpu技术小知识 篇4
1.勤除灰尘、用好硅脂及其它,灰尘要勤清除,不能??其积聚在CPU的表面上,以免造成短路烧毁CPU。硅脂在使用时要涂于CPU表面内核上,薄薄一层就可以,过量会有可能渗到CPU表面和插槽,造成毁坏。硅脂在使用一段时间後会干燥,这时可以除净後再重新涂上硅脂。改良的硅脂更要小心使用,因改良的硅脂通常是以加入碳粉(如铅笔笔芯粉末)和金属粉末,这时的硅脂有了导电的能力,在电?X运行时渗到CPU表面的电容上和插槽後果不堪设想。平时在摆弄CPU时要注意身体上的静电,特?e在秋冬季节,消除方法可以是事前洗洗手或双手接触一会儿金属水管之类的导体,以保安全。
2.减压和避震,
CPU死于散热风扇扣具压力的惨剧时有所闻,主要表现在CPU的Die(即内核)被压毁。注意在安装散热风扇时用力要均匀,扣具的压力亦要适中,具体的可根据实际需要仔细调整扣具。另外现在风扇的?D速可达6000?D/分,这时出现了一个共振的问题,长期如此,CPU的Die有被磨坏的可能、CPU与CPU插座接触不良,解决的办法就是选择正规厂家出产的散热风扇,?D速适当,扣具安装须正确。
3.散热至上。CPU的工作伴随着热量的产生,散热工夫不可少,CPU的正常工作温度为35~65℃,具体根据不同的CPU和不同的主频而定。散热风扇质量要够好,并且带有测速功能,这样与主板jian控功能配合jian测风扇工作情况。散热片的底层要厚的为佳,这样有利于储热,从而易于风扇主动散热。保障机箱内外的空气流通顺畅。散热好了,一部分不明原因的死机亦会减少。
CPU基础知识拓展 篇5
(一)字音:教诲huì 禅师chán 拣择jiǎn 佝偻gōulǒu 蜩翼tiáo 羡慕xiàn 妥当tuǒ 亵渎xiâ
(二)形近的字:骛(wù)心无旁骛 赌(dǔ)赌博鹜(wù)趋之若鹜 睹(dǔ)耳闻目睹 堵(dǔ)堵塞二 词语解释:[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断章取义]不顾上下文,孤立地截取其中一段或一句。[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常用来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主眼:主要的着眼处。[理至易明]道理极容易明白。[言行相顾]言行一致。[征引]引用。[讨伐]出兵攻打(敌人或叛徒)。[容赦]原谅赦免。[旁骛]在正业以外有所追求。[层累]重重叠叠的层次。[骈进]一同前进。[妄想]不能实现的打算。[杜绝]制止,消灭。[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三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著名学者。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2写作背景: 本文是作者为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作的一篇演讲。可以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定背景来领会作者的良苦用心。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种有等级色彩的官本位文化,人们奉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信条,主张“学而优则仕”,鄙视普通职业,尤其是劳动,以显亲扬名、出人头地为人生价值取向。因此作者此篇演讲有矫正世风、改良国民的积极作用。四课文内容分析:
(一)题目解说:本文是一篇演讲词。演讲的对象是一群职业学校的的学生,为的是向他们说明对职业应有“敬业”和“乐业”的态度,并说明如何培养“敬业乐业”的精神。
(二).结构分析:课文共七段,总体结构是“总一分一总”式:开头总起全篇;然后分别论述敬业和乐业,两个分论点平行并列;最后总结全篇。条理清晰,纲举目张。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揭示全篇论述中心。第二部分(第2~6段):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第三部分(第7段):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
(三)整体感知:1重点段落分析: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合,不必深求;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段解】开篇揭示了全篇论述中心——敬业乐业。【解读】引用儒家经典《礼记》和道家经典《老子》中的格言并且进行组合再造,开明宗义地提出“敬业乐业”的主旨,言简意赅、观点鲜明。我生平最受用的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我自己常常力求这两句话之实现与调和,又常常把这两句话向我的朋友强聒不舍。今天所讲,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我盼望诸君和我一起受用。【段解】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解读】课文的总结句。作者之前先后谈论了“有业”“敬业”“乐业”三个问题,最后把“敬业”和“乐业”总结为“责任心”和“乐趣”,简而言之,“合理的生活”首先应有一份正当的职业(或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对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不是皱着眉头、满腹牢骚地叫苦,而是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含义深刻、简洁明了地总结了全文,回应了首段中的“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2重点语句点拨: 1.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点拨:前句是由上文事例得出的结论,后句是由结论得出的观点,自然回答上文设问:“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双重否定句更显立场鲜明。2.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点拨:作者认为凡是职业都是神圣的、可敬的。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都又是社会性所需要的,不可缺少的,“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劳动价值相同,“并没有高下”。说明“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3.但是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点拨:“但是我要问他”结合演讲的情境与听者交流,有一种面对面说话的语气,容易引发听者共鸣。一个反问“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是上文“做工苦”的假设推论,接着作者举了“我”劳作苦,别人不劳作“赌钱吃酒”也苦推翻了“不做工就不苦”的假设,说理充分。两个“难道”领起的反问句增强了辩驳的气势。3.主题:这篇讲演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深入地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4写作特点:(1)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这篇讲演词开头提出了论题,中间主体部分分两层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末尾总结全篇。条理很清晰。证明论点的过程,举了多种论据:有生活中的实例,有古代、外国著作中的事例,有作者亲身经历中卓有成效的经验,还有古人的流传至今的名言警句等。这些论据的精选运用,使讲演词具体、生动,富有说服力。(2)语言通俗浅显,准确周密,概括有力。全篇讲演用简明的短句,很少用长句;多用口语,明白如话,一听就懂;引用古代文句时,注重化深为浅。同时文中多次用了设问句和反问句,引用不少古代名言警句,又自己提炼了许多精辟的警句,都使语言显得概括有力。5.体验拓展创业的故事 文中说“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到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的第一人”。古今中外,这样的人很多的,你能说说他们的故事吗?一生磨一镜在荷兰,有一个刚初中毕业青年农民,来到一个小镇,找到一份替政府看门的工作。他在这个门卫的岗位上工作了60多年,他一生没有离开过这个小镇,也没有再换过工作。也许是工作太轻闲,他又太年轻,他得打发时间。他选择了又费时又费工的打磨镜片当自己的业余爱好。就这样,他磨呀磨,一磨就是60年。他是那样的专注和细致,锲而不舍,他的技术已经超过专业技师了,他磨出的复合镜片的放大倍数,比他们都要高。借着他研磨的镜片,他终于发现了当时科技尚未知晓的另一个广阔的世界——微生物世界。从此,他名声大震,只有初中文化的他,被授予了他看来是高深莫测的巴黎科学院院士的头衔。就连英国女王都到小镇拜会过他。创造这个奇迹的小人物,就是科学史上鼎鼎大名的、活了90岁的荷兰科学家万。列文虎克,他老老实实地把手头上每一个玻璃片磨好,用尽毕生地心血,致力于每一个平淡无奇地细节地完善,终于他在他的细节里,看到了他的上帝,科学也在他的细节里看到了自己广阔地前景。我的故事: 6.课后练习答案:第一题:1.“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2.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3.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4.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5.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6.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7.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8.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在做的事来和他交换。9.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10.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11.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12.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13.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14.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15.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第二题 1.句中的“我”分别指当木匠的和当挑粪的两种人;2.句中的“我”泛指一般的人;3.句中的“我”是指作者自己。这样灵活的表达,可以使说理亲切自然,更容易为人接受。3略《敬业与乐业》同步训练:(100分 90分钟)一 基础知识与运用(28分)1.给加点字注音。(6分)老聃()旁骛()亵渎()蜩()骈进()强聒不舍()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我”分别指什么样的人,这样表述有什么好处。(6分)(1)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的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3分)(2)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3分)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语境义(6分)(1)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将(2)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0分)本文开头交代题目来源后就揭示了全篇论述的中心是“ ”。主体部分别论述了 和 的重要。末段总结全文,简言之,敬业就是“ ”,乐业就是“ ”,这才是人类合理的生活,再次强调中心论点。可见全文的总体结构是 式。通过几个词语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主体部分采用了 结构,这几个词语分别是、、。四 课外拓展阅读(15分)曾看到这么一则消息: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新兵写了一首口号式的打油诗,引来周围的一阵哄笑,可没想到指导员却说“写得不错,有一股气势”。在指导员一句话的鼓励下,他奋发写作,后来果然成了一位小有名气的军营诗人。由此,我不禁想到: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鼓励他人。为什么呢?首先,让我们设想,如果没有指导员的那句鼓励的话,结果又会如何呢?诗作者倘若从此意志消沉、自暴自弃,不要说什么“军营诗人”,恐怕连做一名合格的军人都要成为南柯一梦了吧!可见,一句短短的鼓励的话,会在一个人的人生旅途上起相当大的作用。世界上没有人生来就是天才,也没有人生来就高人一等。既然如此,那么又有谁能在成功的道路上一帆风顺呢?挫折、伤痛、悔恨、泪水,一切都是在所难免的。“跌倒了,那就爬起来。”或许我们都会这么轻松地对自己说。可当周围是一片冷嘲热讽的时候,我们又怎么爬起来?爬起来是要有支点的,如果周围都是冷风冷雨,那么支点又何在?或许我们真的会永远地倒在那里,再也爬不起来。但倘若这时耳衅传来一句“你能行”,即使这声音非常细微,我们也会知道怎么去面对失败,“我能行的!”至少我会这么大声地对自己重复一遍。不是吗?当爱因思坦还着相对论走上科学殿堂的最高讲台旱,又有谁知道他就是那个曾被老师评价为“弱智”,而在母亲的鼓励下成长起来的巨人?试想,如果离开了鼓励,或许“相对论”还只是个在未来时空漂浮的名词,“E=mc2”也还只是个无法破解的密码。鼓励不是鲜花,鼓励也不是太阳。但它却可以是一滴甘露,使鲜花绽放。人生的路上有太多的坎坷,也有太多太多的崎岖。长路漫漫,夜幕重重。当朋友在黑暗的重重包裹中泪流满面时,你是否想过有一个希望在你手中夭折?有一个梦幻在你手中破灭?学会鼓励就是指学会保护一株风雨中的幼苗,守护黑暗中的一星烛光,呵护寒夜里的一个希望。没有鼓励的世界是可怕的,不要说伟人无法诞生,就连在千千万万人丢掉饭碗的现在,离开了鼓励,也会平添不知多少的哀愁与痛苦。“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或许我们不是伯乐,也无法像那位指导员一样“相”出一匹“千里马”,但请相信,只要我们学会鼓励,明天的阳光将会更加灿烂!1.本文作者要告诉我们的观点是什么?(2分)2.请举例说明本文作者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4分)3.文章开头所写的“军营诗人”的例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2分)4.第五段画线的空白处缺少一个分句,请根据语言环境补写在下列横线上。(2分)5.根据文义,概括“鼓励”在人生旅途中所起的作用。(不超过8个字)(2分)6.在语文学习中,你希望得到语文老师哪些方面的鼓励?请大胆跟老师说说。(3分)五 中考题(12分)(2006泰州中考卷)1.名著阅读。(5分)(1)《水浒传》中有着许多生动的情节,如鲁达“拳打镇关西”,(人名)“醉打蒋门神”,林冲“ ”。(2)除保尔?柯察金外,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另一个人物的名字是,保尔身上最能打动你的人格特征是
,他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创作了题为《 》的中篇小说。2.专题与综合实践活动。(7分)(1)乱砍乱伐森林,将会引发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课本中“叶”的专题为我们讲述了不少道理,请运用相关知识,说说叶对生态环境的作用。(1分)(2)中国人对长城有着独特的情结,我们也学过了“长城”专题。下面句子哪一句最能引起你心灵的震撼,在横线上写下你的读后所感。(2分)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清平乐?六盘山》,毛泽东写于长征途中)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我的中国心》)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义勇军进行曲》)(3)今年的泰州市中考,首次把理化实验操作考试的成绩纳入总分。对此,社会、家庭,老师、同学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为此,你所在的班级要举行一次专题研讨会。为在会上发言,你做了哪些方面的准备工作?会后,如果校报记者对你进行采访,让你从提高能力的角度谈谈参加这次研讨活动的收获,你会说些什么?(收获至少谈两点)(4分)六 片段作文(30分)如果你是一名城市清洁工,你会尽心尽责地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好自己的本责工作吗?谈谈你的看法和想法。《敬业与乐业》同步训练参考答案:
一、1、略2(1)句中的“我”分别指当木匠的和挑粪的两种人(2)句中的“我”泛指一般的人。这样灵活的表达,可以使说理亲切自然,更容易为人接受。
3、(1)唯一途径(2)合计、盘算
4、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敬业 乐业 责任心 趣味 总分总 总分 主眼 第一 第二
四、1.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鼓励他人2.举例论证:爱因斯坦因母亲的鼓励成为巨人;道理论证(或引证法)“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比喻论证:(鼓励)它却可以是一滴甘露,使鲜花绽放;对比论证:例如第五段中拿学会鼓励与没有鼓励进行对比3.激发感触,引出自己的观点(教师讲评试题时应补充一般提出中心论点的几种常见方式:讲道理后归纳出论点;从一个故事或某种现象某种事例引出论点;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根据亲身经历的某种生活实例提出论点等)4.可以是一支蜡烛,驱走一方黑暗与寒冷5.给人信心和勇气6.略
五、1.(1)武松(1分)“误入白虎堂”,“棒打洪教头”,“风雪山神庙”,“雪夜上梁山”等(1分)(2)朱赫来,冬尼娅,丽达,谢廖沙,瓦莉亚、达雅等(1分)自我献身的精神,坚定不移的信念,顽强坚忍的意志。(1分,写出一点即可)《暴风雨所诞生的》(1分)2.(1)可从增加氧气含量、调节气候、净化环境等方面回答,须运用相关知识具体说明,如:绿叶在阳光下,将无机物质合成有机物质的过程中,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呼出大量的氧气;叶子的蒸腾作用,增加了空气中的湿度,造成多云、多雾,增加了降雨量,改变了环境小气候;叶子能吸收工农业生产中排出的大量有害气体,还有的叶子能分泌杀菌素,可以杀死多种病菌;叶子还可以防治噪音;等等。(1分,答出一点即可)(2)①表现了红军不取得长征胜利决不罢休的革命豪情,(1分)表现了红军历经艰险翻越六盘山,长征胜利在即的喜悦之情。(1分)②表现了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说明了长城在“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或表现了华夏儿女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一点1分,答出两点给2分)③表现了中华儿女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万众一心,团结一致,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捍卫祖国的坚强决心。(2分,答“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捍卫祖国的坚强决心”也给2分)(3)准备工作:①调查了解。②梳理观点。③搜集资料。④寻求指导。(2分,答出两点即可,次序颠倒不扣分)收获:可从提高了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搜集材料、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组织活动的能力等方面来回答。(2分,答出两点即可)
课堂知识拓展的教学反思 篇6
在授课时,有时学生会表现出无精打采的模样,这可能是由于本节课内容偏向于理论知识,难免会显得无聊,但是在观摩了何老师的几堂课后,同样枯燥的内容却在何老师对于知识点的拓展中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课堂纪律的把握、教学目标的把握以及整堂课节奏的控制让我学习到了许多,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何老师在课堂上时不时说出的地理、历史、数学乃至物理方面的知识,从“沙特阿拉伯的首都是哪儿”到“薛定谔的猫”,这使得一节信息技术课结合到了众多学科的知识,丝毫不冲突的同时也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到了最大,课堂气氛也从刚开始的略显沉闷转变得轻松了不少。课后与何老师的交流中,何老师道这么问我:“你觉得作为一位老师最重要的是什么?”“师德”我如此说道。何老师笑了笑:“这是当然,其实作为一名老师,拥有丰富而广阔的知识也是很重要的。你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本学科的知识必然是要熟记在心的,但同时你要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知识面要广,这不仅能让你在课堂上用学生喜欢的知识引起学习兴趣,在课后也能解决学生在各个学科上的问题,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这对于一名新教师是很有帮助的。
拓展学习空间 丰富科学知识 篇7
一、充分利用实验室,让学生自主实验
要使学生的科学探究真正落到实处,就必须像科学家那样为其准备一个能自行实验研究的“实验室”,而学校里的实验室则是学生自行实验的最好场所。每当我们上完实验课,总会有个别学生说: “老师,我们的实验还没完成。”“我们能再做一会儿吗?”但是,课上的时间是有限的,怎么办? 也许,这样的学生就是一个小小的发明家,我们绝不能阻止学生探究实验的兴趣,解决的办法就是课下开放实验室,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设想自行实验,可由教师提供所需的器材和做出相应的指导,学生在没有压力的环境里,轻松自在,设想出许多奇思妙想的实验设计,通过互相合作,自主实验,他们可以发现许多有价值的科学现象,领悟书上学不到的科学知识,锻炼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满足他们做实验的愿望。开放实验室首先要做好计划,如对哪部分学生进行开放,什么时间开放,如何申请等。即开放不是“大撒鹰”,要做好计划。其次,开放实验室要做到有序的监管,虽然是开放,要明确到具体的责任人是谁,尤其是探究一些有危险性的实验时,尤为重要。
二、开放网络教室、图书室,扩大信息收集范围
在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探究中,经常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疑问,许多疑问是老师都难以解释清楚的,而学生恰恰对这些问题最感兴趣,这样,我们就应该开放网络、图书室,不要让这些资源睡大觉,学生可以随时到网络教室、图书室进行查询、学习。对进一步的拓展学习知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三年级下册《信息的发展》一课时,单凭课本是没有办法解决的,但可以让学生从图书室借来这方面的书刊来查阅,同时还可以开放网络教室,让学生带着对信息发展的向往自主搜集信息,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再如,冀教版下册《宇宙与航天技术》这一单元,光靠教材中对宇宙与航天技术的介绍,显得太过于单调、简单,不够丰富,如果让学生参阅其他的一些有关宇宙与航天技术的书籍,或者到网络中进一步了解学习宇宙与航天技术,那么,这些资源的应用,会对教材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所以,开放网络教室、图书室这样的学习的方式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走进自然,亲历学习过程
我们的科学课程,就是要探究一些自然现象的发生发展的过程,所以,大自然是本人类永远都学不完的“大教材”,蕴藏着许许多多的知识和奥秘,里面活生生的虫、鱼、鸟、兽; 千姿百态的花、草、树木; 瞬息万变的电、闪、雷鸣和客观存在的岩石、土壤等都是学生感兴趣的探究对象,如果我们只局限在教室里,单凭标本、教具、课件是远远不够的,这样既会束缚学生的思维空间,又会削弱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乐趣。因此,要带学生走出教室,走向大自然,如在教学新课标教材四年级《科学》中的《养小鸡》《种茄子》等课时,学生对小鸡、茄子都很熟悉,如果上课时把学生束缚在教室中,把课本与大自然隔离开,很有可能把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白白浪费,而让学生形成“书中的小鸡”和“书中的茄子”,这样难免使学生把书中学到的知识与大自然相脱离。不如我们就让有条件的学生养小鸡,种茄子,让学生在养小鸡、种茄子时,认真观察它们的样子、生活习性、在参照书中的知识进行探究,这样学习的科学知识才做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这样的科学知识才更丰满。再如,教学《有序的生态系统》一课时,可以引导学生真正的到池塘、到野地、到树林去观察,去探究,每一处的生态系统是怎样的,如果人为的破坏了生物链中的一种生物,那么生态系统会怎样? 有了这样深入的观学习,学生的科学知识才不会空洞。
四、让科学课程在社区和家庭生活中延续
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家中度过,对家庭生活也是最熟悉的。课本是教材,大自然是教材,生活更是一部最现实的大教材,学生可以在生活中学到更多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把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应用,体会知识力量的强大。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疑问,进行探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例如: 烧水时水为什么会溢出来? 防止溢出来,我们该怎么做? 秋天里窗户为什么会结霜? 冬天里窗子上的冰又是从哪里来的? 煮鸡蛋时,为什么煮熟后要用冷水冰一下? 杨树为什么比柳树落叶早等等,学生们带着这些问题,回到书本,然后从书本再到生活实践,用科学的知识解释这些现象,只有这样的学习才能为学生的科学潜能发展打好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不要让学校的大门把儿童的意识跟周围世界隔绝开来。”小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离不开课堂教学,但是,我们更应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实验室、走进网络、走进自然、走进社区和家庭,为学生搭建更为广阔的学习知识的平台,让孩子们获取更为丰富的科学知识。
摘要:作为科学教师,要引领学生走出教室,充分利用实验室、网络教室、图书室等资源进行深入的探究、学习。同时还要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区、走进家庭生活,使科学知识在大自然、生活中得以延伸,从而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
用优惠券拓展客户基础 篇8
节约是消费者眼下最关心的问题。2008年,美国的消费者一共获得了制造商发放的优惠券将近26亿。而且,考虑到他们在经济低谷期的消费习惯,优惠卷的发放率很可能继续保持增长。对于刚起步的创业者来说,这种优惠券持续增长的趋势就意味着机会。促销服务企业Inmar公司的营销总监马修·蒂利(Matthew Tilley)说:“消费者对促销更敏感,市场营销人员应该找出新的促销方法去吸引他们。”Scarborough Research公司的报告显示:自2005年以来,在线优惠券的使用者已上升了83%,这也使得相关的网站获得了快速增长,比如CouponAlbum.com、CouponChief.com和CouponMountain.com。
2005年,CouponChief.com网站的联合创始人加里·格雷(Gary Gray)和伙伴用信用卡贷款创办了自己的网站,该网站重点推荐各种优惠券代码。他们把所有的闲钱全部投入到公司,预计去年他们为购物者节约了2,900万美元。最近,他们又新开办了“一人付款、二人共享”业务。
【CPU基础知识拓展】推荐阅读:
电脑cpu参数的知识介绍08-15
知识拓展类07-17
拓展型知识11-21
教学知识拓展01-28
拓展训练的理论基础论文12-28
小学语文拓展知识11-30
知识的集结与拓展05-08
第一单元 复习及知识拓展11-25
基础乐理基础知识大全10-23
化妆品销售计划 基础知识 _销售基础知识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