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博士课程

2024-10-24

中国政法大学博士课程(共8篇)

中国政法大学博士课程 篇1

广东省企业联合会 文件 广东省企业家协会

粤企联 〔2012〕 46 号

关于举办四川大学经济学博士班暨

总裁研修班的通知

为培养高水平经营管理人才,提升机关、企事业单位中高层管理者专业化、规范化、国际化的领导水平,增强从事相关领域理论研究和实际管理工作的能力,用博士的知识来启迪开拓创新能力,广东省企业联合会、省企业家协会与国家重点大学四川大学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拟在广东地区开展四川大学“经济学博士暨总裁研修班”课程。具体事宜如下:

一、学校及学院简介:

百年名校四川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也是国家重点建设的“211工程”和“985工程”高校。它是由原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原华西医科大学三所全国重点大学经两次“强强合并”组建而成。是目前我国西部地区规模最大、学科覆盖面最广、办学历史最悠久的新型综合性大学。

在四川大学众多学科中。经济学一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历史悠久,传承厚重。当代著名经济学家彭迪先、宋涛、胡代光、陶大镛、胡寄窗、蒋学模、刘诗白等曾先后在这里学习和任教。四川大学经济学院现有教授37人,副教授42人,博士生导师19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四川省技术顾问团3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5人,四川省学科与技术带头人8人,四川省学科与技术后备人才3人,四川省突出贡献专家2人,四川省十大杰出经济人物2人,成都市突出贡献专家3人。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理论经济学和统计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10个;硕士学位授予点16个,专业学位硕士点8个;政治经济学国家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学科总体水平居全国前列。

二、培养目标: 秉承“以人为本、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现代教学理念,通过系统的经济学专业知

识学习,提高学员开拓创新能力;运用中外产业发展趋势和市场前景的分析,增强学员宏观分析及战略决策能力;启迪学员的发展思路,激发学员的创新意识;全面提升学员的专业化、规范化、国际化的经济管理水平。培养高层次的经济理论与应用管理人才。

三、招生对象及条件:

1、获得非经济学专业博士学位的在职人员。

2、获得硕士学位满3年的在职人员。

3、获得学士学位并在该专业或相近相关专业工作6年或6年以上的同等学历者。

4、应届硕士毕业生须为工作单位重点培养对象。

5、各级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的副处级以上公务人员优先。

6、金融、证券、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的高层管理人员优先。

7、大中型企业董事长、总经理 及中高层各级领导者。

8、有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结业证者也可就读。

四、学习期限与方式:

1、学习期限:整个博士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博士课程学习阶段,学制2年;第二阶段为博士学位申请阶段,自资格审查通过之日起,2年内需完成答辩。

2、学习方式:实行导师制(由四川大学经济学院选派副高职务以上优秀师资担任),双周周末或寒暑假集中授课,广东省企业联合会 是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在 广东 地区授权的教学培养点。

五、证书颁发与博士学位申请程序:

(1)完成四川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所有课程学习且考试合格者,颁发四川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结业证书。

(2)完成四川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所有课程学习,符合四川大学博士研究生报考条件,通过入学考试合格并符合录取条件者(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可取得正式学籍,进入博士研究生培养程序,按四川大学培养博士生的要求学习和申请学位。

(3)完成四川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所有课程学习者,若已获得硕士学位,且在工作中业绩突出,或在申请学位的学科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符合四川大学在职人员申请博士学位条件者(后附具体条件),可按四川大学在职申请博士学位规定的程序,申请在职攻读经济学论文博士的资格,相关费用按学校规定另行支付。

六、专业及方向:

1.金融经济学(资本运作与投融资管理方向)

2.组织经济学(企业制度研究方向)

3.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政策研究方向)

4.区域经济学

5.根据学员具体需求及市场实际情况,可开设其他方向。

七、课程设置:

1《资本论》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2经济理论前沿○3区域经济理论○4宏观经济理论○

5微观经济理论与应用○6企业理论与应用 ○7金融理论○8世界经济理论与实与政策○

9企业国际化经营专题研究○9资本市场与公司发展⑩企业定价与务实11跨践○○国公司管理等。

以上课程设置可根据各教学点的要求以及学员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增减和调整。

八、收费标准:

第一阶段:博士课程学习,标准为人民币 68000 元/人,入学时一次缴清。

第二阶段:博士学位申请(已通过资格审查者),按四川大学当年申请博士学位的实际收费标准收取

九、报名程序:

1、提交报名申请材料,填写完整的正式入学申请表、最高学位证书复印件、近期二寸免冠照4张、身份证复印件1份。(报名费人民币1000元/人)

2、资格审查,所有材料将有四川大学经济学院非全日制研究生办公室评定及审核。(资料审查费人民币1000元/人)

3、正式入学,资格审查合格,在开学前按照规定时间缴纳学费后,将成为四川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生课程高级研修班的正式学员。学校将电话或传真通知授课时间、地点、课程安排等具体事宜。

十、联系方式

广东省企业联合会培训中心

联系人:杨彩虹

电 话:020-83506564传 真:020-83506564

邮 箱:peixun988@126.comQQ:1873544620

广东省企业联合会广东省企业家协会

二0一二年七月十六日

中国政法大学博士课程 篇2

一、目前我国高校博士生课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了深入了解目前我国高校博士生课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对包括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在内的8所研究生院高校310名博士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鉴于我国实行硕士生、博士生分开的研究生培养体制, 硕士生的课程设置将直接制约着博士生课程体系的合理状况, 因此, 笔者同时对上述高校的711名硕士生展开了调查[1]。调查结果统计分析发现, 目前我国高校的博士生课程体系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 研究方法类课程、跨学科课程和学术前沿课程的设置尚未引起足够关注。具体分析如下: (1) 关于研究方法课程, 被调查博士生认为该类课程是硕士生阶段最应得到加强的课程, 其中文科博士生持这一观点的比例达到50.9%;而对硕士生问卷的统计发现, 认为研究方法课程开设较为满意的比例仅为23.5%。 (2) 关于跨学科课程, 目前博士生所修的跨学科课程门数集中在“1门” (理科博士生集中在“0门”) ;26.0%的博士生没有学习任何跨学科课程, 其中理科博士生达35.1%。 (3) 关于学术前沿课程, 58.7%的博士生认为专业课程内容中的前沿性知识比重过少, 理科和工科类博士生选择“较少”和“少”两个选项的比例之和高达61.4%和66.7%。调查同时显示, 博士生对于自己“目前最为欠缺的三类知识”的回答, 研究方法类知识 (64.7%) 、跨学科知识 (62.2%) 、专业前沿知识 (55.8%) 位居所有选项之首。

第二, 课程的选择与组织同课题或论文的研究相脱节, 课程学习的服务功用发挥不够。这种脱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 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研究相脱节, 导致课程学习的“可用性”不明确, 同时论文研究也不能得到相关课程的有效支撑; (2) 课程学习和平时的课题研究相脱节, 课程并未根据课题研究需要进行设置和组织; (3) 平时的课题研究与学位论文研究相脱节, 使得平时的课题研究无法成为学位论文研究的有机组成。“参与课题”被博士生认为是对自身知识和能力提高最起作用的学习方式。但实际情况是, 相当一部分博士生在校期间没有参与任何课题;而另一种情况则是, 部分博士生参与了较多课题, 但这些课题却不足以为博士生提供应有的学术训练, 因而收效甚微。如何使博士生平时的课题研究服务于学位论文研究需要, 并使课程设置和学习服务于课题研究需要, 这是博士生课程体系结构设计必须思考和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第三, 重视专业层面课程体系设置, 疏于个体层面课程体系建构。对于专业层面课程体系的设置, 即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订, 高校研究生主管部门和各学科专业负责人都十分重视, 并有相关的原则性规定。但对于博士生个体课程体系的构建, 即博士生个人培养计划的制订, 不仅在思想上没有引起足够关注, 而且在实践操作中也相对随意。博士生选课的自主性与选课的现实性是形成个体课程体系的关键, 但调查发现, 不仅高校本身可供博士生选择的课程数量相对有限, 而且博士生在选课过程中还受到诸多体制和人为因素约束, 加上博士生个体课程体系设置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 使得最终形成的博士生个体培养计划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博士生个体课程体系。

综上, 目前我国高校博士生课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可概括为:课程体系设置缺乏科学的理论思想指导;课程体系结构安排对于研究方法类课程、跨学科课程和学术前沿课程未给予足够重视, 同时课程的选择与组织同课题或论文的研究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课程设置的统一化倾向明显, 对于不同学科、尤其是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关注不够[2]。针对上述问题, 如何通过优化博士生课程体系内部要素的比例结构、类型结构和组织结构, 实现课程学习与论文研究的有机结合, 最终形成与博士生个体适切的课程体系, 这是我国改革高校博士生课程体系, 实现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目标的关键。

二、相关和集中:一种博士生个体课程体系建构思想

高校博士生课程体系存在的上述问题表明, 目前我国高校尚未真正形成与博士生个体适切的课程体系。博士生学位论文的研究奠基于博士生个体的优势知识结构, 而博士生个体课程体系的构建则必须强化个体的优势知识结构, 以促进高质量学位论文目标的实现。在这一观念指导下, 我们提出了“相关和集中”的博士生个体课程体系建构思想。在“相关和集中”概念中, “相关” (be interrelated) 是指相互关系、相互联系的 (知识) ;“集中” (tend towards a crystallization) 是指使相关的 (知识) 趋向一个中心, 这个中心即相关的结晶[3]。下面将具体论述这两个概念的内涵以及这一课程体系建构思想:

1.“集中”。

“集中”术语的运用意指要发挥目标在博士生个体课程体系设计中的导向作用, 即所有设置的课程都应趋向目标的实现。目标是“集中”这一术语内涵的核心部分。对于“目标”的理解应把握两个方面:第一, 目标是指博士生个体的目标而非博士研究生教育目标;第二, 目标具有层次性, 依据目标所涵盖学习阶段的长短, 可分为具体问题 (课题) 的解决、较高质量学位论文的完成、个体培养目标的实现三个层次。对于博士生个体课程体系的构建, 如果以培养目标为指向, 将因目标太笼统或者太泛而使构建无从着手;而以具体问题的解决为目标进行构建, 将使课程体系要素间缺乏联系而不能形成统一整体;处在其间的学位论文, 由于其抽象具体程度适中, 且对课程体系的设计具有较强的统摄性, 正好可作为博士生个体课程体系建构的目标指向。

2.“相关”。

“相关”是指博士生个体课程体系为了“目标”的实现而设置的相关课程。依据对“集中”一词的理解, 博士生个体课程体系中课程设置的最大特点就是与学位论文研究相关。在具体进行课程体系构建时, “相关”思想的运用还需处理好几对关系:第一, 论文研究相关课程与其他目标相关课程的关系。个体课程体系的构成除了学位论文相关课程之外, 还应包括体现个人追求和专业特色等方面的课程, 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课程体系对于博士生个体“自我实现”的作用, 同时也才能使不同专业培养出来的博士生各具特色。第二, 论文直接相关课程与间接相关课程的关系。论文间接相关课程并不是与论文无关的课程, 忽视他们, 不但会影响学位论文研究的顺利进行, 而且也会影响到直接相关课程的学习, 应根据具体情况将其适度纳入课程体系之中。第三, 论文目前相关课程与学术长远发展相关课程的关系。学位论文只是“一项学术工作的尝试, 而不是学术成就的里程碑”[4]。因此, 对课程的选择不应局限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课程上, 还应关注会对博士生学术长远发展产生影响的课程。

综上分析, “相关和集中”是指这样一种博士生个体课程体系建构思想, 它以学位论文研究需要为主要目标指向, 强调博士生个体对课程的选择, 通过课程学习与论文研究的有机结合来组织课程体系。在这一思想指导下, 博士生个体课程体系的设计思路是:首先确定一个目标, 即高质量完成某一主题的学位论文, 然后在这一目标基础上进行课程的“相关”和“集中”, 即根据学位论文研究需要选择和组织各类“相关”课程, 并通过“集中”使各类课程相互关联, 以使所有课程对于学位论文研究目标实现的合力最大化, 最终实现完成高质量学位论文的目标。

三、“相关和集中”思想下的博士生个体课程体系结构设计

博士生个体课程体系建构的关键在于其课程体系的结构设计。在“相关和集中”思想的指导下, 博士生个体课程体系的结构设计即围绕着既定的学位论文选题确定课程门类、并进行课程门类间横向结构的比例协调和纵向结构的组织处理的过程, 其目的在于帮助研究生建构有利于学位论文完成的个性化知识结构, 下面从空间结构和时间结构两大方面进行具体论述:

1. 空间结构设计——“三维架构”。

“研究方法知识”、“跨学科知识”和“专业前沿知识”是目前博士生知识结构中最为欠缺的知识类型, 针对这一状况, 从形成博士生良好的学术格局出发, 我们提出从纵向、横向和轴向对博士生个体课程体系进行“三维架构”。这三维知识的具体内涵及要求如下:纵向知识是与本学科专业直接相关的知识, 必须学深学透, 重在精深性和先进性;横向知识指相关学科的知识, 应广泛地吸取营养, 在宽厚性和广博性上努力;轴向知识指方法论知识, 帮助博士生掌握科学方法论的体系, 形成哲学思辨的能力和跨学科移植概念和方法的能力。“三维架构”的博士生个体课程体系空间结构对于课程设置的具体要求是:

第一, 增大学术前沿课程比重。博士生个体课程体系中包括一定比例的学术前沿课程, 这才能形成他们知识结构中符合需要的纵向知识。可通过开设专门的专业前沿课程、举办学科前沿讲座和学术报告, 或由博士生参与本学科的高规格学术会议等途径达成, 亦可通过网络课程的形式来实现。网络课程不仅能实现研究生学习的自主性, 同时也有利于博士生获得本领域国内外最前沿的研究信息。

第二, 关注跨学科课程设置。当今科学研究中取得的众多重大科研成果, 绝大部分诞生于学科的交叉领域。为此, 博士生的学位论文应重视跨学科选题, 相应地, 其个体课程体系也应关注跨学科课程的设置。当然, “相关和集中”思想指导下的跨学科课程设置并不是任意的, 其设置的门数与内容服从于博士生个体研究和学术兴趣的需要。

第三, 重视方法类课程开设。“三维架构”的课程体系设计的最大特点就是赋予了研究方法类课程应有的地位, 解决了目前我国博士生课程体系中研究方法类课程相对欠缺的不足, 有助于博士生研究方法类知识的获得与个体知识结构的完善, 对于改变我国博士生学位论文研究相对缺乏科学研究方法指导这一缺陷作用重大。

2. 时间结构设计——“双螺旋结构”。

“相关和集中”课程体系的时间结构设计主要是解决课程学习和课题 (学位论文) 研究的顺序性问题。目前我国博士生课程体系在时间结构设计上有如下特点:研究生一入学, 通常进行为期一年的课程学习, 在这一年的课程学习时间里, 很少或基本上没有参与课题研究;在随后的一年时间中, 普遍参与导师的课题, 但却基本没有再进行必要的课程学习, 同时值得指出的是, 许多博士生这一阶段参与的课题与最终的学位论文选题相关度不大;直到最后一年, 博士生才集中精力去思考和撰写论文, 以至于部分博士生学位论文仅仅只是半年研究的“智慧结晶”。这一课程体系结构方式导致了课程学习和课题 (论文) 研究的脱节, 难以发挥课程学习对于论文研究的服务和支撑作用, 在机制上无法保证论文研究成为课程学习和平时课题的“自然继续”, 导致学位论文研究成为了一个孤立阶段。

在笔者进行的问卷调查中, 在对“关于博士生阶段的课程设置, 您的主张是什么”的问题回答, 57.6%博士生选择“围绕研究领域在入校时选课”, 29.0%的博士生赞成“在需要时随时选课”, 而主张“入校时统一开课”的人数比例仅为6.3%。这些数据对于博士生个体课程体系的时间结构设计给予了有益启迪。事实上, 对于博士生教育而言, 美国研究生院协会 (CGS) 也指出:“‘博士论文应当被看成是课程学习的继续, 而不是与其分离。’应当鼓励学生在博士生教育开始之初就开始类似博士论文的工作, 不要等到学习的较高阶段才引入博士论文工作。学生的研究应当有一条共同主线, 能导致一系列‘工作文章’, 最后是博士论文。”[5]这启迪我们, 博士生个体课程体系在时间结构设计上应遵循如下规定:

第一, 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同时进行。对于博士生而言, 其入校就应确定学位论文具体研究领域, 在课程学习的同时, 积极开展论文研究的前期准备。这样, 博士论文研究就拓展到了整个博士生学习期间, 有助于博士生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来帮助他们在有限时间内去实现预定目标。

第二, 围绕课题研究需要设置课程。博士生课程体系中的具体课程设置, 不仅应根据所参与课题的需要来确定课程的科目, 也应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来决定课程的具体内容。在这一思想指导下, 课程的设置及其学习具有了十分明确的目的, 能充分发挥课程学习对于课题研究的支撑作用。

第三, 课题研究成为论文研究的有机组成。即博士生在读阶段所进行的课题研究, 都应尽可能地围绕着论文这一共同主线展开。这一规定要求我们对学位论文研究课题进行分解, 并将各分解的课题渗透到各年级的科研过程之中。

上述三条规定集中体现了“相关和集中”课程体系的时间结构设计特征:在研究中进行课程学习、课程学习服务于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服务于论文研究, 从而保障了整个课程体系设计都指向于学位论文研究, 并使论文研究贯穿于博士生教育阶段之始终。

“相关和集中”课程体系的上述时间结构设计方式, 恰好能用分子生物学中的“双螺旋结构”予以形象描述。“双螺旋结构”的分子模型指出, DNA分子有两条多核苷酸组成的链, 并排盘绕成双螺旋状, 犹如一个盘旋的楼梯。联系博士生个体课程体系的时间结构设计, 如果我们把这两条链分别看作是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 那么我们就可得到如下启发:论文研究和课程学习应该同时进行, 课程学习应伴随论文研究至其最终;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所在的两条链相互盘绕, 这表明课程学习与论文研究间具有较大相关性, 也意味着课程学习应围绕着论文研究需要予以展开;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的每一次新的盘绕, 意味着论文研究不断走向深入。“双螺旋结构”很好地体现了“相关和集中”课程体系的时间结构设计规定, 因此, 我们把“相关和集中”课程体系的时间结构设计称之为“双螺旋结构”设计。

通过对“相关和集中”思想内涵的揭示, 以及对这一思想指导下博士生个体课程体系结构设计的分析, 我们发现, “相关和集中”思想实则体现了一种“扬长教育”理念, 是“个性化教育”思想在博士生教育中的具体体现, 是博士生开展学位论文研究对于课程体系设置的应然要求, 该思想的付诸实践, 对于培养博士生的学术个性, 形成博士生的学术兴趣, 最终提高博士生的培养质量必将产生重大影响。

参考文献

[1]罗尧成.对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基于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分析的建议[J].高等教育研究, 2005 (11) .

[2]罗尧成.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6 (06) .

[3]王金瑶.以“相关和集中”为原则构建理工科课程体系[J].江苏高教, 2001 (01) .

[4]CGS (1991) .The Role and Nature of the Doctoral Dissertation:A Policy Statement[EB/OL].http://www.cgsnet.org/Publications-Policy Res/role.htm.

医学博士的天下女人幸福力课程 篇3

车祸余生,医学博士弃医从“心”

“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只有真的把自己放下,让对方知道你能干什么,你的心态也会随之相对平衡,幸福也就离你不远了。”海蓝博士的这番话,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自信、自重”,而她,正是“不把自己当回事”的身体力行者。

海蓝出生于内蒙古的一个医学世家。按照家学渊源以及父母的期望,她顺理成章地延续着医学世家的光彩。1997年,海蓝获得了上海复旦大学医学博士学位,而后赴美国留学。其时,海蓝在国内是中国眼科之父郭炳宽的关门弟子,而在美国,她的导师是美国眼科协会副主席罗伯特·简·安德森。如果她沿着这条道路一直往前走,必然会成为世界上最顶尖的眼科医学者之一。

但一场车祸改变了海蓝的人生轨迹。2001年,海蓝遭遇了一场车祸,她的车报废了,幸运的是,她安然无恙。可车祸留下的心理阴影始终挥之不去,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她只要开车上路,就心有余悸,还要靠安眠药催眠。

“你喜欢什么?什么是你喜欢的?”这是海蓝从小到大反复问自己的问题,一直没寻到答案。而那场车祸,意外地给了她答案:人的一生,真正醒着的、活着的时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工作,那既然工作占了人生很大一部分,干嘛不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

海蓝最喜欢的就是心理学研究,作为眼科专家,她明白比眼睛更深层次的是人的心灵。“心灵,可以称作眼睛的眼睛。”海蓝放弃了医学博士后的研究,转而攻读美国范德比尔大学心理学硕士。当时,周围的人都在“打击”她:“你在美国有较重的口音差异,也不懂得这门学科,你学心理学,怎么找工作呢?”

倔强的海蓝顶住了朋友们不理解的压力,她的解释是:我们总会有饭吃,餐馆打工的都有饭吃,既然人生那么短,何不遵从自己的心?

她义无反顾。

震区三年,鼓起灾民的“心帆”

朋友们的担忧与悲观的预测确实在一段时间内呈现了,海蓝获心理学硕士学位后,为了生计,她面临着找工作的压力。她曾多次向全球最大的心理健康公司Centerstone投递过资料,但因为毫无相关工作经验,都石沉大海,杳无音讯。

那段时间,海蓝一边在美国的养老院、孤儿院做义工,一边主持一部普通心理师都可胜任的VGI心理咨询热线工作。她以极大的热忱投入工作,用她的话说“真正把自己放下了,根本没考虑自己的学历背景”。

而正是海蓝这良好、积极、阳光的心态,使她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她被一位教授发现,直接写信将她推荐给Centerstone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海蓝无需笔试、面试,直接到公司上班,且任职移民和难民心理辅导和培训部的主任。

在美国工作期间,海蓝除大量接触移民和难民外,还接触到一个特殊的人群——美国参加伊拉克、阿富汗战争的军人。这些军人,普遍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病症,焦虑、恐惧、抑郁、强迫等症状。海蓝走进他们的心理世界,使不少军人克服了心理障碍,心灵得以安宁。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远在美国的海蓝毅然决定:举家回国,进驻灾区,为灾区难民提供心理危机干预服务。“这些年,中国的社会及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社会转型期及各种自然灾害中,各类心理疾病呈急剧上升态势。当下中国最缺乏的就是先进的心理危机干预模式。”

海蓝在灾区一驻扎就是三年。她根据四川本土文化和需求,引进了世界上最有效、最系统科学的心理危机干预方法,带领团队成员马不停蹄地奔波在灾区,为十多万师生、企业员工、政府工作人员提供了系统的心理评估、压力管理、危机干预和创伤治疗及抗挫力培养等服务。

海蓝像上足了发条似的,转个不停,通常刚从这个培训教室走出来,来不及吃饭和休息,就又走进下一个教室。她还深入山区,走村串户,为村民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有一次,为尽快赶到一个在地震中丧失了五位亲人的村民家,她连夜出发,车子开不进山区,就步行,由于路况不熟,差点摔下山涯,使痛不欲生、几欲自杀的村民重新鼓起了“心帆”。

心灵守望,为都市“捏捏族”解压

在许多城市,我们都能看到这样一群人:他们也许是公务员,也许是白领精英阶层,但光鲜的外表下,有着极其脆弱的内心世界。一些人选择了旅游、玩乐来缓解压力;一些人跑到超市等场所,通过捏碎饼干、方便面,掐破真空包装等方式来释放压力。与此同时,还催生出一个新兴的行业:出气公司,即通过打骂发泄来缓释压力。海蓝认为这些释放压力的方式只流于表相,治标不治本。在她看来,压力的存在是幸福感知力的弱化导致的,必须通过心身体验式的压力管理、抗挫能力和危机干预的培训来增强幸福感知力,从而达到彻底减轻压力的功效。

2011年,海蓝结束了四川地震灾区的心理疏导,回到了北京。她立即联系一些公益团体,联合开展幸福力提升的公益行动,并成为中国红十字会首席特聘心理师。“幸福力之旅”是海蓝开展的一项网络幸福力提升的公益课程,采取网络自由报名的方式,全程免费。

整个公益培训七天为一个周期,全程采用网络培训,方便了天南地北的网友,而且不占用参与者的工作时间,心理培训老师各负责几名网友的“点对点”培训。每期培训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调查阶段,参与者通过查找国内有多少残疾人、有多少各种病症者的数据,使自身感受到“知道自己所拥有的”;第二阶段为感恩阶段,通过向恩师、父母、朋友寄感谢信的方式,让感恩之情盈注心怀;第三阶段则是总结提升阶段,通过总结查找自己的不足,发现心病的根源,指导老师则提出解决方案。

“幸福力之旅”的培训吸引了成千上万的网友报名,其中有不少都是“捏捏族”。一位网名叫“温暖夕阳”的网友说:“以前我经常跑到超市通过捏方便面来释放压力,时间一久,就养成了一种病态的习惯,非但没感到压力的减轻,反而有了更多的负罪感。通过幸福力之旅的培训,我的幸福感知力有了明显的提升,改变了这一恶习。”网友“天涯漂泊者”则说:“过去,我以为拥有了更多的钱、名、权,就是极大的幸福,事实上,真正的幸福与这些无关,只要内心宁静,无处不是幸福的源泉。”

目前,“幸福力之旅”的公益培训已经开展了七期,八千多名“捏捏族”通过这一公益培训,心态回归了宁静。其中不乏因抑郁而多次产生自杀念头的重度心理疾病患者,在海蓝团队成员的心理援助下,开始了新生活。

强强联手,打造中国“幸福训练营”

2011年底,海蓝在一次采访活动中,与杨澜结识。杨澜对海蓝的公益行动大为欣赏,两人决定联手,发挥各自优势,共同致力于“幸福力的大众传播”。让更多的人用最科学、有效的方法,帮助经历压力、创伤、危机及各种挫折的人们,回归内心的宁静。2012年7月,海蓝任总督导的“心灵守望计划”被国家民政部评为“中华慈善奖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

杨澜与海蓝还联手推出了“天下女人幸福力课程”。该课程根据现代医学、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理论及实践,由专家团队共同设计研发,专门服务于中国都市女性,从自我提升、婚姻情感、亲子关系、职业发展等影响女性幸福度的重要方面开设幸福力公开课程及定制化培训课程,以帮助女性获得幸福。课程开设微博公益幸福力之旅、阳光幸福力静修生、阳光家长课堂、阳光亲密关系、阳光青少年抗挫力训练营以及天下女人幸福力网络课程。

更值得一提的是,阳光青少年抗挫力训练营目前已开展到第三期。针对青少年的心理压力,海蓝与世界心理学权威机构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合作,引进并本土化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近三十年的研究成果——Resilience训练,系统地对青少年进行抗挫折与情感技能培训。

“中国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偏向于两极,要么成为‘虎爸虎妈’,严加管教;要么溺爱有加。”海蓝剖析道,通过这个训练营,旨在传递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即让家长们为孩子营造出接纳而非指责、关怀而非溺爱、帮助而非控制、陪伴而非替代的教育环境,让青少年学会自我接纳、自我发现、自我驱动、自我负责、自我建造。

芦山地震发生后,2013年4月28日至5月2日,海蓝率领团队进驻雅安,开展了心理援助公益行动,为灾民们送去了“心理阳光”。

“我认为人生真正的成功是在任何挫折和每一次跌宕起伏中,都能很快地恢复内心的宁静和与人的和谐,并能坚定、乐观地向梦想努力。”海蓝博士在接受笔者采访时,对人生作出了如是的精辟概说。

中国政法大学博士课程 篇4

作为经济管理类博士研究生的必修基础课程——《高级计量经济学》是以介绍、研究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辅以相应的数学证明推导和统计推断结果,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并以此刻画、分析、检验及预测现实经济问题和经济现象为主要内容。其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和训练博士研究生对于不确定的、经济现象背后的规律的认识和发现能力,特别是实证分析能力。

国内众多高校都非常重视《高级计量经济学》课程的建设和改革。清华大学李子奈教授就《高级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体系及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论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论述[1][2][3];厦门大学洪永淼教授分析了计量经济学的地位、作用和局限()[4];中山大学王美今教授等对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中的可信性和切适性问题进行了阐释()[5]。南开大学张晓峒教授也多次讨论《高级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方式。

而笔者在多年的博士研究生《高级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博士研究生在学习《高级计量经济学》课程的过程中,由于其理论基础知识、学科专业需求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应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地探索适合学科特点的《高级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如何合理有效地组织《高级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增强博士生的科研能力,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因此,本文从笔者自身教学实践情况出发,分析高级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教学改进思路。

一、高级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高级计量经济学》是跟随北美研究生教育体系所开设的一门课程,本质上是一门集理论性、方法性和应用性且要求较高的经济学类核心课程。其主要内容是,伴随着重要理论、概念和方法的是众多的统计分析思想和复杂的数学推导证明,因此要求前序课程应具备高等数学、矩阵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初中级计量经济学等课程的基础。

在多年的博士研究生的《高级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高级计量经济学》对于培养和训练经济管理类不同专业的博士生,运用数量方法和工具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增强科研能力等方面的确起到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在现实教学实践中的实际情况是,多数博士生并不满足真正意义上《高级计量经济学》学习的基本要求,其学习的基础、专业背景和要求均不一致。大致分為两类,一类是在本科或硕士阶段学过计量经济学的知识,但在深度、广度和学习要求等方面有所不同;另一类是根本没有接触过计量经济学,或者本科或硕士的专业不是经济类或管理类。面对这种情况,《高级计量经济学》教学实践中,关于一些计量经济学基本问题的处理,如果教师点到即止,不加以深化,对于已有计量经济学基础的博士生而言,学习没有新鲜感;如果讲解中偏重于方法性质的推导和证明,对于毫无计量经济学基础的博士生来说,认为课程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感觉压力很大,不知道如何应对。最终这两类博士生,都对高级计量经济学失去兴趣,教学效果不佳。

毋庸置疑,无论初级、中级和高级计量经济学都是从国外引进的课程。对于高级计量经济学而言,对数学和数理统计学理论与方法的要求,在深度和广度方面均有较高的要求,数学化的教学内容,大幅度的数理方法证明推导;重理论体系,轻实际应用;重方法介绍,轻能力素质培养,使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博士研究生学习有一定困难,感到与经济学课程有相当距离,对如何分析解决实际经济问题感到茫然。究其原因,主要是计量经济学教学过于强调数学化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存在问题。

二、教学改革思路探索

应当说,《高级计量经济学》在经济管理类博士学历教育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现代经济学对计量经济学又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博士研究生知识结构与基础的较大差异性,对博士研究生高级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笔者以为,其教学改革,应在授课对象实际背景的基础上,从一级学科的理念切入,分别从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体系几个方面进行,以到达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之目的。

(一)教学理念

笔者认为,适合于经济类各专业博士生教学实际的高级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理念依然是“重思想、重方法、重应用,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证分析能力”。不同层次的计量经济学均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要从教育思想和博士研究生教学目标去明确高级计量经济学的教学理念。应当强调是,计量经济方法是为解决经济问题服务的`工具,方法手段要服从经济活动的本质特征,这是与数学根本不同之处。计量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数量规律,当然离不开数学和统计学方法,但是,如果离开了计量方法所提出的经济背景、离开了计量方法本身的经济学解释、离开了计量方法应用的经济对象,计量经济学只不过是一些无用的数字和符号。因此,计量经济学本质上是一门经济学课程。因此要树立“重思想、重方法、重应用,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证分析能力”的教学理念。

“重思想”是指重计量经济分析的基本思想,注重问题提出的经济背景、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和基本思路,注重计量分析结果的经济学解读。对于高级计量经济的理论方法,重要的是提出问题的基本思想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尽管《高级计量经济学》中,数学推导证明过程是博士生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学生着重掌握的应该是思路,详尽的数学过程可以通过自学搞清楚,而思路则要通过教师的引导才能掌握;更重要的是,思路是反映理论方法产生和发展的精髓,掌握思路才是最重要的素质和能力所在,才可能有所发展和创新。能否把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博士研究生能力素质的具体体现,这正是我们《高级计量经济学》教学的根本目的所在。

“重方法”是指重在用于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不同方法(即“具体怎么去做”),重在各种计量方法怎样通过在计算机上的具体实现。《高级计量经济学》在不同数据类型、各类设定、估计、检验方法等方面,已形成了庞大、复杂的方法论内容体系,而且新的方法论正在不断地出现。重方法就是要重各类方法的发展沿革与演变过程,关注其各种方法的前提条件和适应性的不断进化过程,并在重思想理念下予以明晰。

“重应用”是指能正确选择和使用各类计量经济方法,借助计算机技术去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各类方法的计算机软件实现是重方法的重要要素。现有的计量经济学软件(如Eviews、Stata、R软件等),也在不断地吸取计量经济学方法论发展前沿的成果,充实其内容。对于多数经济学类专业的博士研究生而言,应当能够正确使用分析软件,解决实际经济问题;对部分有特殊要求的博士生,应在编程方面有所训练,以实现其在方法论方面的探索需求。

(二)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实验教学、课程论文”三结合,从多方面提高博士生计量经济方法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应是高级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方式或范式。

“高级”是相对于中级和初级而言的,因此在课堂讲授环节就应突出“高级”特色。“高级”的特色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但是,笔者以为,无论高级、中级还是初级,教学方式应存在共性。这就是要求教师在不同章节的讲授过程中,应当注重问题导向型的讲授方式,即从实际经济背景出发,从实际应用角度出发,从方法论体系发展沿革出发,讨论研究问题的经济学背景和计量经济学特征,从各类计量经济方法的前提条件、适用性等方面提出将要讨论的主要问题,避免从概念到概念,从公式到公式,尽量用鲜活的经济事例说明问题的原由,使抽象的高级计量经济理论和方法具体化。通过实际经济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体验计量经济学方法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途径。即,问题导向,工具驱动。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博士研究生驾驭各种计量经济软件解决各类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验教学在过程控制和目标管理双重约束下,提供对教学理念和课堂讲授教学的有力支持。各类算法的计算机实现,在有助于对方法论的理解和感悟、激发出新想法新思路。

课程论文也是实现教学改革的重要路径之一。目前,一些高校在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采用了课程论文并答辩的教学方式。应当说,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也应在博士研究生高级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实施。这是因为,尽管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博士研究生在其专业理论知识的训练方面,从深度和广度方面看,远远高于非博士研究生学历教育各个层次的学生,但是,在定量分析或数量关系分析方面,仍需要与其专业理论知识训练相匹配水平的训练。因此,通过自己选择研究题目、自己设计研究路线、自己收集数据资料、自己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自己撰写课程论文等多个要素层面的训练,应当达到充分理解和掌握高级计量经济学方法论,作为博士。

试论情感语言节目主持人万峰、钟晓的语言特点基于园本课程开发背景下研究教师教育理念的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试析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学生价值观的引导试论高等职业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争议试论中职《外科护理学》的情境式教学试析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问题研究经济学和经济法基础课程融通教学小针刀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手术侧卧位适宜度的研究或学术语言文言化的复古倾向--一个值得关注的语言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浅析“教学学术”视角下大学教师教学责任意识剖析传播学术中的“欧洲中心主义”——亚洲中从Ontology的译名之争看哲学术语的翻译原则试论新闻学学术规范研究的依据与路径论析大学教师教学与科研的学术责任中学的学术:一个亟待关注的话题试论学术嬗变中的教育创新环境法学的学术特色与贡献

前期工作基础等多种目的。

(三)教学内容体系设计

一级学科建设与学校特色相结合是精选《高级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的基本定位。目前,国内外关于高级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有其不同的组成。就其内容体系看,在不同的分类标志下,有着不同内容的名称称谓。例如,理论与应用计量经济学、经典与现代计量经济学、宏观与微观计量经济学等。同时,现代计量经济学又有不同的各类分支。如何选择适合于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博士生《高级计量经济学》教学的内容体系,是实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改革的基础。笔者认为,在《高级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体系设计过程,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一级学科和学校特色相结合原则。从高等教育长期发展角度看,笔者认同按照不同门类一级学科建设的思路来设计《高级计量经濟学》课程内容体系。就目前而言,高级计量经济学的授课对象主体是经济学和管理学门类下的不同一级学科属性下的各专业博士研究生。这些博士生中,除数量经济学和统计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外,多数专业博士研究生的基本需求是在自己专业中应用高级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同时,考虑到高级计量经济学具有经济学的基本特征,以及管理学中各一级学科与应用经济学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高级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的设计,应基本从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建设的角度出发进行取舍。不同学校应用经济学科有其不同的研究特色,因此,在高级计量经济学内容体系设计时,应凸显自身应用经济学方面特色。例如,以金融为特色的应用经济学,应在现代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微观计量经济学等内容方面有所显现。

2.确保高级计量经济学的“高级”原则。高级计量经济学中“高级”特色,主要是指中级和初级计量经济学教学中,或是没有涉及,或是涉及了但仍需加深深度的计量经济学的内容,应突出其发展前沿,使之成为名副其实“高级”计量经济学。基于这种认识,笔者以为,高级计量经济学的内容应主要在现代(或非经典)计量经济学中进行取舍。基本内容应覆盖金融时间序列分析、微观计量经济分析、面板数据计量经济学、非参数计量经济学、空间计量经济学以及这些分支间的交叉发展方面等的内容。另外,专门的估计方法,非线性估计、广义矩估计、贝叶斯估计以及分位数回归估计等方法可作为这些内容的基础,也将涵盖其中。将本科、硕士、博士三个不同学历教育层次中的计量经济学内容体系通盘考虑,在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建设前提下,进行高级计量经济学中“高级”部分教学内容体系的建设。

3.“山峰”与“平原”结合的原则。高级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设计过程中,“山峰与平原”问题也是不可避免的问题。这里的“山峰”,主要是指现代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的发展前沿,“平原”主要是指成熟的经典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需要指出的是,经典计量经济学中相关部分的内容,正是现代计量经济学发展的起源,现代计量经济学也是经典计量经济学在深度和广度方面的延续。例如,沃尔德(Wald)、拉格朗日乘数(LM)和似然比(LR)检验,应属于经典计量经济学中的内容,但这些内容在不同数据类型、不同的现代计量经济学分支中,有其内涵和外延的扩充与发展,形成具有不同用途的新型检验统计量和统计方法,成为现代高级计量经济学的新内容。因此,“山峰”和“平原”两部分的内容,在不同授课对象中,依据其教学目标,统筹安排合适的教学比例和讲授方式。

三、结语

博士研究生《高级计量经济学》课程,一方面是以建立及应用计量经济模型为主要内容,强调应用模型的经济学和统计学基础,侧重于建立及应用模型过程中实际问题的处理;另一方面则应讨论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一定程度上探究理论与方法的数理逻辑关系及证明推导。《高级计量经济学》不仅要使博士生具备扎实的基本知识,而且要使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分析的核心——实证分析方法,更重要的是拥有进行实证分析的思维,培养具有应用实证分析方法的创新能力。对于《高级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如果学生能够明白所讲授的内容,仅仅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学生能够对所讲授内容中没有讲到的内容产生更多的问题,才是《高级计量经济学》教学最大的成功。《高级计量经济学》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应对挑战及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子奈,齐良书.关于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的思考[J].中国社会科学,2010,(2):69-83.

[2]李子奈,刘亚清.现代计量经济学模型体系解析[J].经济学动态,2010,(5):22-31.

[3]李子奈,齐良书.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功能与局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9):133-146.

[4]洪永淼.计量经济学的地位、作用和局限[J].经济研究,2007,(5):1-14.

布朗大学化学博士申请总结 篇5

专业:化学 绩点:3.0/4.0 科研:电催化,进组的时机刚好比较巧,遇上前辈在做可以发文章的工作,于是就搭上了顺风车,有两篇文章分别是二作、三作,申请的时候还没发表但是已经投稿了

推荐信:三封,一个是上课的老师,两个是实验室的老师 GRE: 155+170+3.0 TOEFL: 102 课外活动:学工和运动类协会都有,和申请关系不大,但也不能说完全没有关系,毕竟是大学生活的一部分,也能帮助老师更全面地认识我 去向:Brown Chemistry PhD

前言】

关于申请,我能做的事情就是在有限的文书材料中把自己完整自然地展示出来,学校或者老师能不能被吸引不是我可以决定的,就算是最后结果惨淡,也可能是因为我的美太独特,一般人没有这个慧眼,所以我就是心态一直这么好吗?才不是呢,硬件条件这么软我不急能找世毕盟吗!好心态都是找了世毕盟才好起来的。

关于世毕盟

我是在10月份的时候找的世毕盟,那时候正处于刚看了第一波学校和老师,但还没确定选校名单的阶段,文书也还没开始写,看了一些攻略但是自己的计划也世毕盟留学:志存高远,与优秀的人为伍,脚踏实地,人生必定辉煌。

还没有列出来的一个状态,所以也是有点焦虑。当时候也有问别人要不要找中介,但也就是释放焦虑情绪的一个途径而已,到了那个时候有了找中介的想法了一般最后也都会找了。选择世毕盟主要就是他们经验比较丰富,而且说mentor就是学长,感觉自己的学长总是好沟通也比较靠谱。有了世毕盟以后感觉自己就有了一个后盾了,心情也淡定了许多,其实就是多了一个同样希望自己申请到好学校、但是不像自己那么焦虑、而且又可以随时咨询的战友。

申请流程

整个申请流程就是选校、寄外语成绩单、写CV、套磁、PS、网申、等offer等面试……在这些程序开始之前能做的就是好好学习好好备考,本科生主要还是学好基础课程、找到自己的兴趣点。科研并没有唯一的标准说要什么时候开始做或者做多少就会有文章,但是鉴于文章对申请还比较重要,所以最好给自己预留长一点的时间,给自己在实验室多一些机会,既是体验科研生活,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关于文书

CV就是用的模板,重点放在科研上,会的多写,不会的少写,关键是小细节要做好了,多小的纰漏在一张CV上都很显眼。而PS内容比较长,我先是看了一些其他人的PS了解大概写什么,再构思自己的故事。这个不像CV那样可以像填空一样完成,还是比较需要自己去想怎么说好自己的故事的。我在构思的时候想得比较多的就是几个方面的内容之间的衔接与关系,怎么让它们成为一个整体来把我的故事说圆满。不过有时候我们对自己太了解了,PS展示的空间也还是有限,这个时候就是mentor给我理清了哪些点更需要体现,哪些点可以省略,不能太贪心。内容上依然是科研占主要,学术的部分要严谨地叙述,思路为主,具体技术或者很专业的表征数据不要多得过分,毕竟审材料的人不一定是相同领域的,这是我第一次写的时候数据就放多了,被mentor指正了。然后感想领悟的部分也要走点心,怎么想的怎么写,不要羞于表达,但也不要过度煽情,用外语煽情火候毕竟也不好掌握。不同学校对PS要求还不太一样,有的学校字数限制很严,所以我是长中短写出几个版本,然后网申提交资料的时候再小修小补,就算是准备的狗皮膏药,也在提交之前加一味药可以让学校一下就闻出来这药是给他开的。

世毕盟留学:志存高远,与优秀的人为伍,脚踏实地,人生必定辉煌。

关于套磁

再说一下关于套磁的事。套磁主要是为了让老师发现有这么一号人对自己课题组感兴趣,并不能就凭一封邮件就让老师对我爱不释手,基本上就是硬件条件符合了老师的标准,就回复我说有空位欢迎报考。所以一个是不要太跪舔,另一个是套磁战线拉长一点,一根鱼竿钓鱼,不要撒网过度捕鱼,不然后面真的给offer了不能去也是比较尴尬的,如果让老师不开心的话还可能影响后辈的申请。

最后

虽然这是硬广告,但是也提醒学弟学妹,不是每一个人都需要找中介,你的优秀也不会因为别人找中介而被比下去,你还是你,即使找了中介也还是你自己。但如果你觉得自己对申请的情况不太清楚需要一直有人可以咨询一些琐碎的问题,或者自己定位不清晰,或者是需要有人分担自己的焦虑情绪,都可以拨打世毕盟咨询热线:400-6368-809.最后谢谢世毕盟的mentor学长和培训师,谢谢身边一直爱我的朋友家人,祝学弟学妹们申请顺利顺心。

中国政法大学博士课程 篇6

中国成“博士生产大国” 最牛导师同时带47博士-中新网

中国成“博士生产大国” 最牛导师同时带47博士08月25日 08:12 来源:长江日报 参与互动(26) 【字体:↑大 ↓小】 昨(24)日,华中科技大学教科院教授周光礼新书《中国博士质量调查》在武汉面世。该书通过调查披露了我国当前博士生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该调查回收到有效问卷1392份,调查对象涉及在校博士生、博士生导师、博士培养单位负责人和毕业博士生。 统计显示,46%的博导同时指导的学生超过7名,最多的高达47名。大部分博导认为自己适合指导的学生不超过6名。周光礼昨日称,调查中所指的学生仅为博士生,不包括硕士生。 调查表明,近13%的博士生每月与导师交流不到1次,甚至还有3%的博士生反映未与导师交流过。 ,我国博士学位授予数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博士学位授予国家。,全国在学博士生24.63万名;20,全国博士招生计划为6.2万人。 周光礼认为,我国博士生数量迅速增长,一方面说明高等教育事业大发展,另一方面也造成博士生教育水平下降和学术质量滑坡。博士生的培养质量已引起国家相关部门关注。 调查显示,50%的用人单位认为我国博士培养质量10年来整体上没有进步,“甚至还有下降趋势”。在对新进博士创新能力的评价上,用人单位认为“一般”和“差”的占68%。 周光礼介绍,国外一流大学博士淘汰率高的可达40%,而我国采取的是“严进宽出”政策。他说,没有淘汰机制,质量也就没有保障。(记者 朱建华) 在读学生10年增加19万四大因素制约博士培养质量 我国在读博士生人数由的5.4万人增加至20的24.63万人,10年间增加了4.56倍。昨日,周光礼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从4个方面对影响我国博士培养质量的因素进行了解析。 一是博士生指导教师。在博导增长人数跟不上博士生扩招速度的背景下,高校评聘博导的门槛有所下降。有些博导本身水平就不怎么样,也很难带出高质量的博士。博导指导的学生多,也直接影响到博士培养质量。 二是国家的科研体制。国外有的明确规定导师课题经费中1/3要用来培养学生,而我国在政策层面完全把博导的教学和科研分开了。 导师要支付学生各种费用,只能去拉很多简单的直接服务社会的课题,多由博士生完成。博士生水平因而难以提高。 三是博士生的自身追求。一些人读博士完全是为了拿张文凭,读博士的动机很功利化。一些人把“博士”比喻为“搏仕”,意思就是说读博是为了将来能做官。 四是整个社会的浮躁心态。一个人一旦有了“博士”这层金,就会赢得更多的社会认可和尊重,甚至会谋得更多的社会资源和财富。这助长了博士生的急功近利。 年全国博士招生前10位高校 序号 学 校 招生人数 1 北京大学 1610 2 浙江大学 1600 3 武汉大学 1540 4 吉林大学 1530 5 华中科技大学 1406 6 清华大学 1318 7 上海交通大学 1238 8 中山大学 1150 9 复旦大学 1132 10 四川大学 1092 (据教育部和国家发改委下达的201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整理)

中国政法大学博士课程 篇7

在华语世界深具影响力的读书榜“开卷好书奖”到2009年已经连续举办20届, 在刚刚出炉的“2009开卷好书奖”5个榜单中, 龙应台的新作《大江大海一九四九》以及内地两位实力作家苏童和毕飞宇的近作《河岸》和《推拿》分别入选分量最重的华文原创图书榜“中文创作类”获奖图书。值得注意的是, 两位内地实力作家苏童和毕飞宇分别凭借近作《河岸》和《推拿》入选“中文创作类”。尤其是毕飞宇的《推拿》, 获评审全票通过, 评委认为书中描写盲人推拿师的众生相, 笔调内敛沉稳, 幽默中带有人文关怀, 是“比《玉米》进步的好看小说。人物鲜活、语言流畅, 书写盲人爱情, 浪漫不滥情、精到不犬儒。然对于残疾人可能遭受的社会横逆, 倾向淡写轻描, 有种好莱坞式的天真, 是小遗憾。”评委贺淑玮点评说。对于苏童的《河岸》, “开卷好书奖”评审团的意见是, 《河岸》显示苏童的创作水准依旧, 但却未突破他过去的写作成绩。评委贺淑玮点评说, “不算苏童最好的作品, 但仍是他的典型:线条清楚的人物、精细生动的情感、高潮迭起的斗争。‘文革’冷饭重新热炒, 依然色香味俱全, 但苏童绝不只如此——他值得更深更高的期待。”2009

探访中国“一门四博士”家庭 篇8

“取乎上,得乎其中;取乎中,仅得其下。”

金春明和李振霞认为,家教的成功,源于他们对孩子深切的爱和得当的教育方法。现在,有些家长总是心疼孩子,不肯对孩子有太高的要求,这是不对的。古人云:“取乎上,得乎其中;取乎中,仅得其下。”她的几个孩子,无论男女,在开始学习之初,李振霞都对他们有一个高标准的要求。

金侠和弟弟上小学一年级,放暑假因玩得太疯,两个人都没有写作业。开学前一天,这事被妈妈发现了,妈妈要求他俩一定要做完作业。那天晚上,他俩趴在煤油灯下,也不知写了多久,总算把作业做完了,写得手指都肿了。妈妈很心疼,帮他们揉手指,同时教育他们在学习上要严格要求自己。后来,他们再没让妈妈费过口舌,总是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

女儿金萤在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迷上了画画,无论什么课她都画。一段时间画少数民族的少女和其他人物;一段時间迷恋上了画仕女图。老师向家长反映这一情况后,夫妻俩一起找女儿谈话。面对父母的责问,金萤说:“我画画怎么了?老师提问我,我对答如流啊!还总抽查我的笔记,我也都给她做上了,考试我也给她考得很好啊!”

听孩子这样讲,金春明立刻说:“小萤,你在给谁学习?怎么一口一个她?你是在给老师学习吗?你是在给自己长知识、增学问的,怎么能对学习持这种态度呢?”李振霞也强调:“同学夸你是才女,千万别以为自己真是什么才女而自满自足。如果真这样,才高八斗也不过是个狂徒。”接着,夫妻两人又耐心地给金萤讲上课集中精力的好处,并告诉她,回家写完作业后可以画。经过这次谈话,金萤在课堂上不再画了,老师也没再提过意见。

多比较、找差距、赶上去

勤奋学习、快乐学习、主动学习一直是李振霞和孩子们追求的目标。很多朋友都说金春明和李振霞的家“是一个学习型的家庭,刻苦勤奋是他们的家风”。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金春明被打成“黑帮”,但他没忘记“把理想中最好的教育给孩子”,在“读书无用”论调大行其道的时候,他给孩子们围起一块小小的“平静乐土”。金教授不忘“开卷有益”,他引导孩子们读书,给他们介绍《居里夫人传》《红旗飘飘》《三国演义》《星火燎原》等书,小一些的孩子,就买连环画给他们看。孩子们对读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些英雄人物和优秀的科学家此时成为孩子们心目中的楷模。

他们还主张让孩子在学习上“多比较、找差距、赶上去”。这种比较要做到:和好的同学比不嫉妒,和差的同学比不歧视。有一天晚上,三兄弟一起收听英文广播,两个上高中的弟弟一边听一边兴高采烈地谈论,还翻译给一旁的妈妈听。而上大二的金煜却有些听不懂,他的脸涨得通红,难过地说:“糟了,我的英语掉队了,不如两个弟弟。”

第二天,弟弟金侠、金延焦急地和妈妈商量,全家应该开个家庭会,讨论一下怎么帮助英语掉队的大哥。李振霞将这一想法告诉丈夫,金春明想了想说:“好,我主持这个会。”在学习方法上,金春明和李振霞认为博览英文原著,重视复述与背诵很重要。小三和小四哥俩从小开始互相讲英语故事,自己看书后一些单词不认识,讲得别别扭扭的,但两个人对读书越来越感兴趣。在他们的带领下,大哥也开始用英语讲故事了。

在孩子的学习上,李振霞夫妇曾有“协定”,孩子们的历史学科归党史专家金春明辅导,政治和数理化由教哲学的李振霞负责。中学时,金侠的物理学得较差,李振霞感觉自已有责任,于是带着金侠的试卷找专家教授帮助确诊,专家们最后认为金侠目前物理成绩上不去的症结在于平时做题太少。

找到了问题症结,那年的寒假里,李振霞坚持每天陪金侠到中央党校教学楼补物理。在妈妈的及时补救下,金侠的物理成绩渐渐追上去,进入班里的前十名。

看人看其心,人格是最高的学位

金春明和李振霞夫妇在对四个孩子的教育中,基本没有打骂、严加管教的情况,他们欣赏孩子们的独立思考,在家中努力营造民主的气氛。他们与子女之间既是父子、母子关系,又是朋友关系,凡事坚持和孩子们讲道理。

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犯错误,有时金春明夫妇要对他们进行批评甚至严厉的批评。他们夫妇有个原则:在饭桌上不批评,以免影响孩子们的食欲和健康;在客人面前不批评,以免影响孩子们的荣誉感和自信心;全家人在场时不批评,以免影响姐弟间的相爱与好感;孩子过于生气时不批评,以免“走火”伤害孩子。还有,批评孩子时,他们夫妇都能保持一致,从不一个嚷一个哄。

批评要讲究策略,他们的具体方法是“个别谈话”,即把孩子叫到一个没人的房间,面对面谈话。一般是李振霞先谈,如果谈不好,金春明接着谈。孩子们有理由可以辩解,但犯了错误必须写检查。

“其实最重要的,不在于父母如何,而是要培养孩子独立的学习精神。”李振霞所说的独立的学习精神,实际上就是学习自觉。“我们也陪读过的,只不过不太经常。父母毕竟不能陪孩子一辈子啊。”这方面让李振霞记忆深刻的是自己的大儿子金煜。这孩子有次贪玩不做作业,结果李振霞陪着做到了夜里两点。做着做着孩子就哭了:“妈妈你白天那么辛苦,晚上还得陪我写作业,我以后一定早早把作业写完。”

现在,金春明和李振霞的四个儿女一个个都戴上了博士帽,有了自己的小家庭。金春明夫妇则已步入晚年。孩子不在身边的日子,李振霞也会想念。可是,她希望孩子成为远飞的大雁,再舍不得,也不能把孩子像小雏雁一样搂在大雁的翅膀下面,那样它们永远不会飞翔。

上一篇:质量与交期保证协议下一篇:永不谢的栀子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