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机关”创建

2024-09-25

“规范化机关”创建(共8篇)

“规范化机关”创建 篇1

中共临夏市委党校开展

“规范化机关”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推进市委党校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制度化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全面加强我市党的建设方面的作用,特制定本方案。

一、职责宗旨

1、市委党校是在市委直接领导下培养我市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是市委的重要部门,是我市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培养党的理论队伍的主渠道,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重要阵地和干部加强党性锻炼的熔炉。

二、目标任务

2、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积极组织我市广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开展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党性教育、科技知识培训和实践活动等,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坚定党员干部的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增强党员的党性和宗旨观念,更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

3、市委党校教育的总体要求是,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按照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要求,尊重和研究干部成长规律和党校教育规律,针对干部成长的特点和需求,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课,培养忠诚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德才兼备的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

4、市委党校的基本任务是:

(一)培训轮训我市党员领导干部及后备干部,培养理论干部;

(二)承办市委、市政府举办的专题研讨班;

(三)围绕我市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科学研究,承担市委和市政府下达的调研任务,推进理论创新;

(四)针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理论宣传,开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

(五)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开展干部继续教育和培训;

三、阵地建设

5、行政管理和后勤服务是党校教学科研的重要保障。建立健全行政、后勤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按照管理科学化和服务规范化的要求进行各项必要的改革,提高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和后勤保障能力。

6、党校工作所需经费,要列入市财政预算,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逐步增加。确保党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行政后勤等各方面工作的需要。

7、党校教学设施建设要满足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需要。不断改善党校学员和教职工的学习、工作、生活条件,提高教职工待遇。提倡艰苦奋斗,厉行勤俭节约,防止和杜绝铺张浪费。

8、学员在党校学习期间,工资福利和其他待遇不变。学员在党校学习期间的生活补助费,由所在工作单位按有关规定执行。

四、师资队伍

9、队伍建设是党校事业发展的关键。要根据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后勤服务工作的需要,建立一支素质优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适应新时期干部教育培训要求的党校工作人员队伍。

10、党校队伍建设的重点是教师队伍建设。要通过制定和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造就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高素质教学科研人才。党校教学科研人员要做到:

(一)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忠诚于马克思主义,热爱党校教育事业,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始终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扎实,熟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专业知识丰富,勇于理论创新,具有探索、研究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调查研究,善于总结实践经验、理论联系实际,掌握现代干部教育方法,具有胜任党校教学科研工作的能力;

(四)学风严谨,品德高尚,为人师表。

11、市委党校中,列入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范围的部门,其工作人员的人事和工资等管理按照公务员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执行;未列入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范围的部门,其工作人员执行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人事工资管理制度。党校教师享受国家规定的有关教师的各种待遇。

1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岗位设臵和聘用要求,不断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制度和程序,切实保证评审质量。

13、市委党政主要领导每年要为党校上课,要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不能以会代课。

14、要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师资力量参加上级有关部门(宣传、组织、纪检、党校)举办的各类师资骨干学习培训活动。

五、培训要求

15、培训对象:市直单位、部门,四镇六办党员、干部、职工、入党积极分子等。

16、培训原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进工作;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培训对象的不同要求,精心安排培训内容;坚持以思想理论教育和素质能力培养为重点,努力把市委党校建成党性锻炼的熔炉、公务员培训和继续教育的中心、精神文明建设的基地。

17、培训内容:坚持以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知识为主课,同时开设实用技能、业务知识和精神文明建设相关的其它课程。一般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党的基本知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风廉政建设;形势和任务教育,现代经济、科技文化、法律、法规知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关知识等。

18、教学要求:市委党校要坚持常年办学,每年都要制订培训计划,每年组织党员干部学习,至少举办各种培训班10期,要努力拓 展教育层面,党员干部受训率应达90%以上;教育形式要灵活多样,做到灌输式教育与互动式教育相结台、正面引导教育与反面警示教育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在搞好理论学习和党性教育的同时,也可组织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增强学习教育活动的吸引力。要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的作用,使学习更具直观性,切实达到入心、入脑的目的。市委党校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在教学任务完成后,一般应进行考试或考查,检测教学效果,对党员干部出勤和考试情况应立卡或建档。

六、规章制度

19、规章制度是市委党校规范化建设的重要保证,要建立健全《校务委员会例会制度》、《教职员守则》、《学员守则》、《考勤制度》、《教研活动制度》、《档案管理制度》、《考核奖惩制度》等规章制度。

七、档案管理

20、档案资料是市委党校工作过程及实绩的积累和反应,应将各类具有查考价值的有关资料立卷归档。这些资料主要包括:党组织和党员基本情况;校委会组成人员名单;各项规章制度及落实情况;历年办班汇总表;上级对党校工作的文件、意见、通知等;校委会活动记录;教学计划、工作总结;每期培训班的办学通知、课程安排、领导动员讲话、考勤考核表、教案、考卷、办班小结等;反映教学活动的照片、音像资料。

八、考核指导

21、市委党校、党校学员所在单位和学员本人,必须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自觉接受组织监督、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

22、在市委统一部署和协调下,市委党校要接受上级党校或组织部门对党校工作的定期或不定期检查。

中共临夏市委党校 2010年4月1日

“规范化机关”创建 篇2

一、营造和谐的思想氛围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创建和谐机关,提高思想觉悟是前提。一是要加强学习。创建和谐机关的基础在于机关内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关键取决于机关工作人员的思想素质,提高人的思想素质的根本途径就是学习。加强机关人员的学习,首先要有学习的制度、计划和目标,保证大家有足够的学习时间,为大家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料。其次是要注重培养机关工作人员的学习能力,在想学、真学、能学上做文章,使大家能够学到“真知”,善于把握“真谛”。再次是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素质,更好地做事、做人和与别人相处,使自身素质能更好地适应建设和谐机关的要求。二是要转变作风。机关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本行业、本部门的窗口,机关形象好不好、作风正不正,直接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因此,应努力转变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廉政爱民,树立机关良好形象。三是要奋发有为。一个和谐机关,决不是四平八稳、死气沉沉的机关,而应是能够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让人活力迸发的机关,让思想源泉奔涌的机关。因此,作为机关工作人员,应该以只争朝夕的政治责任感,和谐共处,团结一致,奋发进取,争先创优,在和谐之中竞争,在竞争中达到新的和谐,使我们的事业蓬勃发展。

二、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内部和谐是做好工作的重要保证。作为党委、政府的办事机构,只有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各项工作才能顺利开展,事业才能稳步前进。一是要以班子团结带动和谐。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创建和谐机关首先要创建一个团结、和谐的领导班子。班子成员要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办事,大事集体研究,小事相互通气,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班子成员视野开阔,心胸豁达,相互之间开诚布公,敞开心扉,成绩面前不争功,问题面前不诿过,就能有力地促进整个机关的团结和谐。二是要以制度建设保证和谐。程序规范工作,制度促进和谐。科学配套的机关制度是规范机关人员行为、聚合群体力量、促进机关和谐运转、保证工作质量的重要条件。因此,在创建和谐机关活动中,要不断地制定、完善和坚持完备、科学、有效的机关工作制度,用法规制度来规范机关工作事务和人际关系,实现人与人相处和谐,工作有序展开。三是要以事业发展促进和谐。邓小平同志讲,发展才是硬道理。建设和谐机关同样如此。只有发挥机关的职能作用,创新发展各项事业,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机关才能得到上级的信任和人民群众的认可,才能有为有位,也才能做到机关内外和谐。

三、营造和谐的管理氛围

管理是维护机关工作秩序的重要手段。良好的管理手段,可以使大家心齐气顺,干劲倍增。一是要实行民主管理。鼓励和保护群众讲真话、讲心里话,营造能容纳不同意见和平等讨论的环境。对干部任命、大项经费使用、大项活动开展等问题,要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对合理的、建设性的意见要积极采纳,效果明显的要奖励,增强机关工作人员的主人翁意识。实行政务公开,办事程序上网公布,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二是要实行科学管理。运用信息化手段,推动机关管理、服务和工作方式的转变,以适应创建高绩效机关的要求。借鉴发达国家和国外大企业的先进管理方法,实行现代化管理。特别是运用目标管理、质量管理、柔性管理、信息化管理等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方法,使机关建设科学化、规范化。三是要实行人性化管理。就是在机关内部管理以及工作事务管理中,扩大非权力影响的因素,以德施政,用人品、人格、能力和模范的言行,影响和感召广大干部群众努力进取。在服务管理、行政审批中,摆正位子,放下架子,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周到细致地服务,让群众满意。

四、营造和谐的人际氛围

人是机关活动的主体,是社会的基本元素。人与人之间相处和谐了机关才能和谐。一是培养团队精神。正确处理科室与科室之间、领导与同志之间、同志与同志之间的关系,坚持职能上分、思想上合,工作上分、目标上合,打造思想、作风和工作全面过硬的团队。二是巩固机关团结。团结是干好一切事业的基础。要利用各种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进一步巩固机关团结,引导大家自觉地把团结作为一种素质来培养、作为一种境界来提升。运用网络技术,开设博客、领导信箱等交流互动平台,增强领导与同志、同志与同志之间的沟通和了解,形成团结向上的氛围。三是提倡人文关怀。定期组织体检、旅游、联谊等活动,促进机关干部身心健康。对机关干部的婚丧嫁娶以及子女升学就业等问题,组织上要尽最大的努力予以关心和帮助,营造机关人与人和谐相处的人文环境,使大家切实地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增强工作的积极性。

五、营造和谐的环境氛围

舒心的环境氛围,可以使人心旷神怡,信心倍增,激发奋发向上的热情。环境氛围包括:一是优美的工作生活环境。党委和政府要努力改善机关办公条件,为机关工作人员提供整洁优美、宽敞明亮、设施先进的办公场所及设施。机关工作人员应倍加珍惜、充分利用有利条件,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在发展各项事业、服务人民群众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和谐的文化环境。创造和谐机关,必须提炼符合机关自身特点的核心价值观及机关文化理念,培养机关精神,打造机关品牌,形成具有本机关特色的道德规范。必须重视机关文体活动的开展,选择各种载体,多渠道、多方式地寓教于乐,使大家展示才华,增长才干,张扬个性,彰显能力,扩大视野,提高素质。三是构建和谐的外部环境。做好机关工作,离不开外部环境的和谐,离不开其他单位和部门的关心和支持,离不开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关怀。因此,要处理好各种关系,多请示、多汇报、多沟通、多协调,努力营造一种党委和政府关心重视、其他单位和部门支持的和谐外部环境。

六、营造和谐的创业氛围

和谐的机关是群芳争艳、百舸争流,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才能得到充分施展,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机关,而不是没有竞争,一潭死水的机关。一要激发创业的动力。创新是党和政府发展一切事业、做好一切工作的关键。要在机关干部中牢固树立创新就是能力,就是政绩,就是发展的观念,积极研究探索改革、发展、稳定中遇到的新矛盾、新问题,提出新思路,寻找新办法,求解新对策,推动党和政府各项事业的创新发展。二要探索创业的规律。尊重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是时代对我们党和政府的要求。要教育机关干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工作热情和本地区、本部门的客观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以人为本,严格按客观规律办事,促进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发展。三要增强创业的效果。工作成效是检验和谐机关建设的关键性指标。要在广大机关干部中积极营造“想干事、干正事、真干事、干实事”的氛围,教育引导广大机关干部吃透上情,把握下情,讲效率、抓落实、求突破,通过不懈的努力,不断推动工作上层次、上水平。

“规范化机关”创建 篇3

关键词:党政机关公文;发文字号;机关代字;规范化建设

2012年《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规定,党政机关公文发文字号由机关代字、年份号和顺序号三部分组成。机关代字的要素构成,学界观点较多。有所谓机关代字和发文性质代字的二要素说[1],也有机关名称、主办部门和文类的三要素说[2]。但无论哪一种观点,还只是停留在本体讨论,即“机关代字是什么”的阶段,没有对其具体编写规范即“怎么办”提出明确意见。基于此,笔者针对当下党政机关公文机关代字编写随意、混乱等弊端,就其编写原则、涵括要素的编写规范,以及今后的规范化建设陈述陋见,抛砖引玉,以求教方家。

1 党政机关公文机关代字编写原则

要阐释党政机关公文机关代字的编写原则,不能不探讨发文字号的功能。发文字号肇始于古代勘合制度,真正作为政府公文必备格式要素的是在民国。1912年临时大总统公布的公文程式令第十八条规定:“本令所揭各项令状,各依年月日先后编号,每一年更易一次,自第一号起至何号止,于政府公报公布之”。由此可见,发文字号的原初意义在于防伪与统计,对机关代字编写并不十分重视。北洋政府时期,形成由机关名称、文种和号数三要素的编写成例。如“某机关训令第某号”“某机关饬令第某号”等。1929年国民政府颁布的公文用纸训令中,在规定稿面格式时开始使用“来文字号”“去文字号”的称呼[3]。由此可以推断,从彼时起发文字号的功能已不再限于防伪与统计,更多在于公文拟写、办理与档案管理等诸环节的指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7年《国务院秘书厅关于对公文名称和体式问题的几点意见》中,提出公文编号目的在于“便于公文的检查和处理”,能够“反映公文的认办单位”“给予收文和发文的分类登记工作以方便”[4]。这是建国后首次也是唯一一次对公文发文字号功能进行比较全面而权威的解释。

在公文拟写方面,发文字号往往是具体公文的替代。直到现在引述他文时,通常都要在其标题后面括注其发文字号,以增强区分性和权威性。在公文办理方面,如批复、函等文种在开篇也必须引述请示标题及其文号。当某一公文附件不能与主件一起装订时,建国后历次党政机关公文处理规约文书都规定“应当在附件左上角第一行顶格编排公文的发文字号”,以标示主件与其领属关系。在档案管理方面,国家档案局《机关档案工作业务建设规范》规定,档案尤其是文书档案卷内目录编写时,发文字号是要素之一。不仅如此,现代档案管理技术发展之后,在编制电子档案文件目录时,发文字号也是要件之一。从上述党政机关公文发文字号的历史传承与功能演化可以看出,党政机关公文发文字号中的机关代字编写必须坚持如下原则:

1.1 区分性。所谓区分性就是机关代字的各要素和整个机关代字应该做到唯一性。正如有学者所说,其应该成为公文的“身份标识”,不能与上级机关、同级机关的机关代字相互冲突或重复[5]。同一地方的安监局、质监局,发文代字如果都缩写成“×省监”,那么就会出现文件不同而发文字号相同的情况。如按照以上,《河南省安监局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和《河南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关于加强春节期间食品安全管理的通知》两个文件,可能会因发文年份相同、顺序号相同,发文字号就完全相同,这就失去了不同公文的区分性。再如标题同为《关于加强国庆期间安全工作的通知》两篇公文,如果是江苏省政府发的,机关代字标识为“苏政发”;如果是浙江省政府发的,机关代字标识为“浙政发”。虽然两篇公文标题的主体内容相同,但由于机关代字不同,即使同时引用、称述,人们也能一眼看出它们在发文机关上的区别,这就是机关代字的区分性在发挥作用。

1.2 通用性。所谓通用性,就是指机关代字的编写规则必须得到业界和社会的普遍认可,成为各级文书撰写机关的共同准则。这里包括两层含义:首先,机关代字的编写规则必须尊重历史传统、符合约定俗成或遵守已有规定。如在既往成例中,“中”往往指代“中共中央”,“国”往往指代“国务院”,这就是约定俗成。再如河南省简称“豫”,安徽省简称“皖”,这既是长期历史传承的结果,同时也得到国家机关的权威认可并写入国民地理教科书中的,其称呼不容随意更改。其次是指基本规则确定之后,从中央到地方,从党政机关到一般单位,都必须按此规则进行编写。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甲政府编写的机关代字是“×政发”,而乙政府编写的机关代字又变成“×府发”,同为行政机关,一个简为“政”,另一个简为“府”,这显然是编写规则出了问题,当然也从一个方面更加看出机关代字编写通用性的极度重要。

1.3 简洁性。有的机关为了追求机关代字的区分性,机关代字有八九甚至十几个之多。如笔者所在学校行政发文的机关代字是“通师高专校”,这个代字显然存在简明性不够的毛病。机关代字太长,给公文的登记、引用、转述包括档案管理等都带来麻烦和不便,使人一望发怵。机关代字虚长,往往是犯了“该省不省”和“妄加”的毛病。前者往往是编写者瞻前顾后,生怕机关的简称、性质、类别说不清楚,编写时大费笔墨。后者往往是过于放大机关代字的功能,什么菜都往机关代字这个篮子里装。如某省国有资产监督委员会文件《关于加强防汛工作的紧急通知》的机关代字编写为“×(该省的简称)国资考核字”,该机关代字除“国资”二字还可进一步简化外,“考核”二字本身与公文主题毫无关系,纯属画蛇添足之举。建国初期有的机关甚至把签发人的名字也嵌入其中,那就显得更不严肃。如何做到简洁?主要有两条:一是组成要素不宜太多。目前公文实践样例中已经包含机关简字和文件格式简字两个要素,笔者认为仍有简化的可能(下文还要专述)。二是各个要素简字要做到字字珠玑,言简意丰,力求以少胜多。

2 当下党政机关公文实践样例中的机关代字编写规范设想

从目前党政机关公文实践用例可以发现,机关代字通常由机关简字和文件格式简字两部分组成。如国务院发文字号的系列机关代字中,就有“国函”“国发”“国发明电”诸类。笔者认为,在机关简字之前很有必要加注机关所在地的简字,理由一是在我国社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的大背景下,机关代字要更有利于党政机关公文的全国流通与快速辨识。二是虽然机关简字从党政机关的规范化简称中选择可能最好,也最方便,但问题是我国党政机关规范化简称的领属区域范围太小,不能反映其所在的省份。《国务院关于国家行政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印章管理的规定》中,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印章所刊名称“可以采用规范化简称。地区(盟)行政公署的印章,冠省(自治区)的名称。自治州、市、县级人民政府的印章,不冠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名称。市辖区人民政府的印章冠市的名称,乡(镇)人民政府的印章,冠县级行政区域的名称”。这里以县级政府为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人民政府”的规范化简称,按规定应该是“宝丰县人民政府”,前面不能冠以“河南省”。如果在编制机关简字时编制为“宝政”二字,在河南省平顶山市范围内人们可能还能知其所指,但如果其所发公文超越了特定区域流通,人们就可能不知所云,那么机关简字的替代和符号意义就很不明显甚至没有意义。但如果我们在其前面加注其所在区域的省份简字“豫”,则人们至少从机关代字上就可以一眼看出这是一份来自河南省的公文,这就使公文具有通行全国、普遍天下的价值。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笔者认为,当下党政机关公文实践样例中的机关代字应细分为区域简字、机关简字和文件形式简字三项。

2.1 区域简字。党政机关区域简字应该由省份简字加市(县、镇)简字构成。如河南省委、河南省政府,自然直接简称为“豫”,这与中共中央、国务院直接简称为“中”和“国”一样。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简称相关文献已有介绍,此不赘述。有的同志在简称省份时过于随意,如把海南省的简字确定为“海”。如果再有人把上海市的简字也确定为“海”。这样就不能保证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简字的唯一性,因此也就没有区分价值,当然也不易为社会大众所接受。

如果是某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下一级机关,如省辖市级党委、政府的发文,其区域简字就宜于使用两个字。如河南省平顶山市,其区域代字应确定为“豫平”为好。在实际用例中,河南省平顶山市政府办公室文件的机关代字编为“平办发”[6],似乎就不够妥当,理由是其不利于全国通行。若非河南省平顶山市本地人,阅文者很难从区域代字上看出平顶山的地域归属。依次类推,河南省辖市下面的县、镇,也宜于标注“豫”字,以显示其所属区域所在。如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宜标注为“豫伊”,不能仅标注一个“伊”字。至于有人提出,如果是县、镇一级,是不是一定要标全省、省辖市、县、镇各级的区域简字?笔者以为不必过于拘泥,可以统一规定:除国家和省本级之外,从省辖市开始至县、镇一级,一律标注为“省简字+省辖市简字”或“省简字+县简字”“省简字+镇简字”。

2.2 机关简字。仅从党政两类机关的公文来看,首先要确定党的机关和行政机关的区分简字。笔者建议把党的机关简称为“党”,行政机关简称为“政”。有人把党的机关简称为“委”,行政机关简称为“府”,这种用例不常见也不统一,还是统一为好。如党的机关简为“委”,似乎只有党的委员会才适宜这样简。但事实上党的机关还包括党组、党总支、党支部等,如果统一简为“委”,就显得狭窄。而且党政机关也经常成立各种松散型组织如“×市人民政府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以及在其他社会组织尤其是社会团体组织中,也有不少冠名为委员会的。如果它们也简之为“委”,那么党政机关与社会团体之间就难以区分。

其次,还有党的机关和行政机关部门的简字编写问题。笔者认为如果能够直接从简字上看得出党或政机关类别的,就直接标注。如组织部简为“组”,宣传部简为“宣”,统战部简“统”;教育局简为“教”,建设局简为“建”等,这些可以直接约定俗成为党的机关或行政机关部门,不必在其简字前面叠床架屋地加上“党”或“政”字。反之,如果不能从简字上看出“党”“政”类别,就宜于以“党”或“政”标注(日常用例中,党的机关及其部门通常都要标注“党”。如果某一机关及其部门没有标注“党”字,通常就视为行政机关或行政机关的部门)。如河南省开封市教育局党组发的文件,可以编写为“豫开教党”,其中“教党”就是机关代字;如果是河南省开封市教育局发的文件,编写为“豫开教”即可,也不要画蛇添足地编写为“豫开教政”,这也要成为一个定规。

2.3 文件形式简字。目前可见的文件形式简字通常为“发”“函”。在上个世纪还出现过“字”,这是旧式公文的沿用,当下没有实在意义。“发”“函”等简字有什么意义?有学者认为“发”表示某文件是领导机关的下行文,“函”是代表某文件的发文机关与主送机关是不相隶属关系的机关。据此,认为“发”用于普发性下行文,“函”用于平行文及发文对象单一的下行文,“字”主要用于上行文,“电”主要用于明传电报,“联”主要用于联合行文。如果此观点成立的话,那么《国务院关于同意将浙江省湖州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批复》的发文字号又怎么编制为“国函〔2014〕88号”呢?其实对照《国务院关于优化建设工程防雷许可的决定》的发文字号“国发〔2016〕39号”,就可以发现,目前公文实践用例中的“发”“函”,前者指的是公文形式是普通文件格式,后者指的是信函格式。《党政机关公文格式》(GB/T9704-2012)中的文件格式共四种:普通文件格式、命令格式、信函格式和纪要格式。在编写简字时如何使用,笔者有两种意见:一是省略文件形式简字。二是如果一定要标识,那么上述四种文件格式分别简为“发”“令”“函”“纪”四字。实际用例中还发现,有机关使用明传电报的,还标识“电”字,国务院公文中也有不少这样的样例。其实“电”字与前面的“发”“令”“函”“纪”四字的含义是不同的,前者指的是文件形式,后者指的是文件载体,根本不是一个类项。笔者认为还是不要标注为好,包括国务院在内就应停止此种用法。

3 尽快建立、实施党政机关公文机关代字的国家标准,推进规范化建设

机关代字虽然属于党政机关公文发文字号的组成部分之一,但在发文字号中却起着根本作用。发文字号作为党政机关公文格式众多要素中的一种,其公文的身份性、替代性、统计性、防伪性等诸多功能,决定其绝非可有可无。正因为如此,其作为党政机关公文规范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不可小觑,而且对其编写应该有更为周详的规定。建国后,历次党政机关公文处理的规定文书中,在内容方面对发文字号的标识规定为“包括机关代字、年号、顺序号”,在编写格式方面也只是规定了年度号、顺序号的编写要求,虽然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和针对性(注:规定文本本身漏洞仍然不少。如2012年新版党政机关公文格式中,规定发文顺序号不加“第”字。在同一文本中,对命令格式的令号前面要不要加“第”字又没有明确表述,在实际工作中恰恰又是使用“第”字的。既然如此,在规定文本中关于发文顺序号前加不加“第”字,就要限定适用范围。),但仍显笼统,实践性欠缺。尤其对机关代字的编写语焉不详,这种现象在讲究公文格式规范化的今天,应该得到根本性转变。

如何消除当下机关代字编写的杂乱现象?解决途径有两种:第一种是回归本原,即发文字号真正由机关代字、年份号和顺序号三部分组成,机关代字就是机关名称的缩写称呼,由地区简字和机关简字构成。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已有通行简称,省辖市、县、镇等三级党政机关的简字应分别由上一级行政机关确定,并统一印制简字表送国家文书部门备案;机关简字的编写规定为:党的机关简字为“党”,政府机关简字为“政”;党政机关部门的简字编写以中共中央、国务院组织机构设置的名称为依据,统一确定简字印发全国。如组织部简为“组”,宣传部简为“宣”,办公室(厅)简为“办”等,要求全国各级机关都要按统一称呼编写,不得各行其是。同时去掉公文实践中使用的文件格式简字“函”“发”“令”“纪”等。如国务院发的文件,发文字号就编制为“国〔××××〕×号”,不再编制为“国发〔××××〕×号”;国务院办公厅发的文件,发文字号编制为“国办〔××××〕×号”,也不再编制为“国办发〔××××〕×号”“国办函〔××××〕×号”等。第二种途径就是在区域简字、机关简字之外,继续保留文件格式简字,维持现在的结构组成。这种编写规范固然一方面是较好地延续了传统做法,容易被学界和写作实践所接受;另一方面能够从发文字号上看出公文格式。

权衡二者利弊,本着发文字号简明、区分、便捷、实用的要求,笔者更倾向于使用第一种途径。理由:首先,正是因为机关代字组成要素多元,而使其在写作实践中的编写变得自由随意起来。其次,公文格式从公文文面上能够一目了然且有诸多明确标志。如:命令格式令号编排在发文机关标志之下且下面直接标注正文,二者之间没有分隔线,发文顺序号前加“第”字;信函格式的首页上下均有一条红色双线且首页没有页码,发文字号标识位置右靠。如此等等,都无需再在机关代字部分做一些画蛇添足的标志。这样使发文字号更简明、醒目,对发挥其替代、统计、引用等作用都有好处。

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包括机关代字在内的发文字号编写规范一旦确定之后,一方面国家文书标准制订部门要及时做出修订或说明,另一方面更需要各级党政机关尤其是文书人员认真遵守。各级党政机关的文书处理部门,在文稿审核阶段就要对机关代字编写规范情况严格把关;上级文书处理部门对下级机关代字编制不规范的,要通过警示甚至发回重报等途径,提出严格要求,加强规范督查。只有这样,通过建章、督查等多种手段,才能使发文字号机关代字的规范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永春.谈谈发文机关代字编制的问题[J].领导之友,2012(12):46~47.

[2]刘畅.机关代字编制方法探析[J].秘书之友,2007(3):34~36.

[3]沈蕾.民国时期公文程式研究[M].上海:中国出版集团,2014:124.

[4]国务院秘书厅关于对公文名称和体式问题的几点意见[J].档案工作,1957(5):22~25.

[5]徐成华,孙维,房庆,等.《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应用指南[M].北京:中国质检出版社,2015:33.

[6]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安全平顶山创建2015年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http://www.0375.gov.cn/2015/0713/42581.html

(作者单位: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来稿日期:2016-07-19)

[1]张葆霞.商业性档案中介机构发展趋势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3.

[2]黄力,李圭雄.业务外包:档案中介机构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北京档案,2004(05):26~28.

[3]宗培岭.档案中介机构的社会定位[J].浙江档案,2005(07):10~12.

[4]刘勤.环评中介机构对档案中介服务业发展的启示[J].档案学通讯,2006(02):77~79.

[5]万维刚.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M].山东: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165~172.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社会学院 来稿日期:2016-06-28)

[1]陈忠海,刘晓丹.2008年~2012年河南省档案学作者期刊论文统计分析[J].档案管理,2013(5):58~61.

[2][4][6]李文以.《档案管理》1995~2005年核心作者群分析[J].档案管理,2006(4):48~50.

[3]方太强,周蓉,胡英.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核心作者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05(1):69~73.

[5]廉清.《图书情报工作》核心作者群分析研究[J].现代情报,2004(11):55~59.

“规范化机关”创建 篇4

为扎实推进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树立审计形象,充分发挥审计机关在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和*办发[2009]16号文件要求,决定在全局范围内开展“加强机关文化建设,创建机关服务品牌”活动。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创建机关服务品牌实践活动,提高审计机关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和审计工作效率,创新工作体制、工作机制和服务形式,不断提高审计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增强审计局机关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工作效率,转变工作作风,推动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树立审计部门的良好形象。

二、主要内容

审计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从事经济监督和经济证明性质的管理活动而形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了审计机关整体形象、审计价值观、审计精神、审计知识、思维模式和工作方式、行为准则、审计组织、工作作风和机关的 1 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的建设等。从宏观影响方面看,是社会公众面前树立起鲜活的审计行业的职业形象,如:公众心目中审计机关坚持原则、严谨细致、客观公正、廉洁自律等形象, 为国家审计的生存和发展创造适宜的环境,使国家审计表现出蓬勃的生命力。从微观方面,可以体现某一地的审计机关在当地社会公众中的形象,如审计局的工作水平,工作效果、机关内部建设等情况,能够在审计机关内部创造良好的气氛,使国家审计具有一种不断创新的能力和凝聚力。机关文化建设主要包括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形象文化。

三、活动范围及时间

活动范围为全局在职职工,活动时间为2009年5月到2010年12月底。

四、工作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09年5月)

主要任务是进行广泛的思想发动,使全体人员提高对开展“加强机关文化建设,创建机关服务品牌”活动的认识,明确活动的基本要求。制定实施方案,召开局党组会和全局干职工动员大会进行思想发动,利用宣传栏、信息、横幅标语等多种形势进行造势升温,使全体人员认识到争创机关服务品牌活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凝聚人心,加强机关建设,争创一流的需要,也是提高服务质量,更好地为 2 地经济建设服务、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明确活动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方法步骤,努力营造创建活动的浓厚氛围,为创建机关服务品牌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文化建设阶段(2008年6月—2009年10月)

1、加强机关精神文化建设,构建机关理念识别系统。积极开展审计文化研究和探索,加大审计文化建设力度,形成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先进审计文化,凝聚“依法、公正、服务、奉献”的审计精神,促进审计机关精神文明建设。一是加强学习,扩展视野。在审计机关形成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气氛,不断积累政治、法律、人文、科技等知识,关心国情、党情、世情,以深厚的文化底蕴提高服务能力。二是吐故纳新,解放思想。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创新思维,切实解决思想僵化,固步自封的思想,勇于扬弃老经验、老作法,善于结合实际工作创新工作思路、方式、体制机制,以科学的审计理念引领审计事业发展。三是依靠群众,精心培育。审计文化的生命力根植于人民群众,密切群众关系,问政于民,问计于民,在为群众服务中,凝聚民心,集中民智,在人民群众的沃土中精心培育审计文化,丰富服务品牌内涵。

精神文化主要内容:

审计局宗旨: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实 3 事求是”的审计工作方针,做到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为**经济建设提供审计服务和保障。

核心理念:树立科学审计理念 发挥审计监督“免疫系统”功能。

机关精神:依法审计,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积极稳健;忠于职守,勤奋工作;遵守法纪,保守秘密;廉洁秉公,努力贡献;谦虚谨慎,平等待人;举止文明,自尊自重;努力学习,积极进取。

机关作风:解放思想、理论联系实际、亲民为民、真抓实干、廉洁从政、艰苦奋斗。

管理理论:坚持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大力构建和谐审计机关。

服务理念:提高服务意识、优化服务环境、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完善服务体系、加强服务监督。

座右铭: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分之想,常怀律己之心。

2、加强机关行为文化建设,构建机关行为识别系统。行为文化是指审计人员通过其行为本身以及由其行为表现的社会心理、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和风俗习惯等的文化形态。行为文化表现的是反映审计人的文化水准和地税团队的整体形象,所以,率先建设人品高尚、言行规范、举止高雅、文明健康的行为文化对建设以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四位一体” 4 的审计文化和促进审计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要建立机关形象标准、领导形象标准、机关工作人员形象标准;完善学习培训、宣传、监督考核等工作制度;严格岗位职责、礼仪规范、业务工作流程等行为规范。以规范审计人员的行为为导向,对干部职工包括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审计法规、落实工作任务、实行审计承诺、着装上岗以及遵从行为规范等内容在内的管理行为、执法行为和服务行为以及日常行为结合每月或每季督查和考核工作,通过谈心或召开座谈会的形式有针对性地进行行为分析,对异常现象做到早发现、早处理。通过开展行为分析,使干部职工履行审计工作制度、遵守工作纪律、遵从文明礼仪等各方面情况得到进一步优化。

积极开展“争先创优”活动。行为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要全面规范和统一机关的执法和服务行为以及审计成员的言行举止,提高社会认知度。要大力加强争先创优工作,积极开展以“文明单位”、“文明股室”等为主攻目标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发挥党、团组织的优势,激发团队的活力,开展“先进党支部”、“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示范岗”等创建活动,推进行为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和基本落脚点。通过开展一系列“争先创优”活动,增强全局的归属感、责任感、荣誉感,实现组织活力和绩效的显著提升。

3、加强机关形象文化建设,构建机关礼堂识别系统。通过美化、绿化、优化办公环境,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绿色的机关环境;塑造良好的视觉形象,规划设计6包含标志、象征图案以及名片、信封、纸杯、执法用具等视觉个性化形象,塑造审计部门的文化风采;建立文化展示平台,将干部的文化成果,如书画作品、摄影作品、论文等,以及局机关和个人各种荣誉展示出来,使之成为审计文化的阵地。

(三)推行落实阶段(2009年11月—2010年1月)

1、文化传播。通过专家讲解、拓展训练、个人体会、收看宣传片等文化传播方式,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使机关文化入眼入耳入脑,把机关文化“内化于心”。

2、文化推进。通过领导身体力行、先模示范带动、目标激励、文化管理、现场推进会等文化推进方式,加大机关文化推进力度,把机关文化“外化于行”

3、文化约束。通过实施能够体现机关核心价值理念的新制度、工作流程,让机关工作人员体会文化的约束力,把机关文化“固化于制”。

(四)文化提升阶段(2010年2月—2010年12月)

在机关文化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机关理念识别系统和机关视觉识别系统,研究确定一个“好懂、好记、好用、好传播”的机关服务品牌名称和一个能够充分体现部门职能特色、时代风 6 貌的机关形象标识,努力技术先进成为内涵更加丰富、过得硬、叫得响的机关服务品牌。

五、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人是机关文化建设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影响文化建设成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搞好机关文化建设要关心人、尊重人、培养人、锻炼人,培育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尊重职工的主体地位,吸引职工参与机关文化的民主管理,有效地开展合理化建议和自主管理活动等形式,调整职工士气,提高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

二是坚持突出特色的原则。特色是机关文化的生命。抓机关文化建设一要突出机关特色,根据机关自身的特点和环境,对机关精神、目标、理念、作风、规范等进行具体的设计定位,以提高机关效能为重点,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主题,形成具有机关特色的文化体系;二要突出时代特色,在内容上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体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要求,充分体现对“五型”机关干部的培养教育,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体系;三要突出地域特色,结合**审计的人文底蕴,尤其是在机关精神的科学总结、高度提炼和准确概括上,赋予其深厚的政治、文化内涵,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体系。

三是坚持群策群力的原则。机关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内涵丰富,外延广博,渗透于机关管理的各个领域,体现于干部职工的行为、习惯、交往的各个方面,涉及各个部门、各个股室的方方面面。机关全体成员是机关文化建设的主体,机关文化建设是机关全体成员的共同任务。因此,必须树立齐抓共管、长期建设的思想,必须发动机关全体成员积极参与、群策群力,人人做机关文化建设的主人,全面推进,各方协调,上下联动。经过反复提炼,形成部门、科室、个人文化理念,使之深入人心,身体力行 ,为机关形象增光添彩。

四是坚持注重实效的原则。要着力在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上下功夫,打造机关文化品牌。要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面向群众,扩大知名度、提高美誉度、增强信誉度、提升忠诚度,让基层满意、让群众满意。要贴近工作,贴近社会,贴近队伍建设,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要与促进**经济建设、提高机关效能建设结合起来;与树立文明形象,打造服务品牌结合起来,不搞形式主义。

六、组织领导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成立组织实施“加强机关文化建设,创建机关服务品牌”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实施工作的组织协调、督查指导、检查考核等。

2、注重学习,提高素质。要始终把思想教育贯穿于“加强 8 机关文化建设,创建机关服务品牌”活动全过程,深入组织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大力开展荣辱观、宗旨观、政绩观教育,使诚实守信、依法行政成为审计人员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不断打牢求真务实的思想基础,不断强化加快发展、服务至上、讲求效率、依法行政和争先创优的理念。

3、加强督查,严格纪律。不定期对开展活动情况进行督查,对工作不力、效果不好的股室进行通报批评,对破坏经济发展环境、损害**审计品牌形象的行为严肃追究责任。

附:审计局“加强机关文化建设,创建机关服务品牌”活动

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二〇〇九年六月十二日

附件

**县审计局“加强机关文化建设

创建机关服务品牌”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 党组书记、局长 副组长:*** 副局长 *** 副局长

成 员:*** 经济责任审计办公室主任 *** 总审计师 *** 副主任科员

*** 副主任科员 *** 副主任科员

*** 办公室主任

法治机关创建方案 篇5

“法治机关”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为扎实开展“法治机关”、“法治单位”创建工作,**市**局根据青岛市局和市依法治市办公室统一部署,以“法治**”创建活动为契机,大力加强机关法治建设,努力提高全局干部职工的法律素质,增强依法行政的能力,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开展“法治机关’创建活动,教育广大机关干部职工增强法律意识,权力、义务、责任相一致意识,增强广大机关干部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推进机关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为建设富强、和谐、文明**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创建目标

通过在机关开展深入扎实的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活动,不断强化机关工作人员的宪法意识,增强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执法人员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形成良好的法律素养,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和服务社会的能力。提高领导班子依法执政和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推进机关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建立依法管理、依法办事、依法监督的良性机制,提高**系统法 —1—

治化管理水平。

三、主要措施

1、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深入持久地宣传以权利义务为主题的宪法法律知识,提高机关全体工作人员的宪法意识,增强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权威的自觉性。多形式、多渠道对领导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进行执政为民、依法行政、廉洁从政、尊重和保护人权等民主法治意识的教育,形成崇尚法治,严格依法办事的良好风气。坚持并完善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制度和机关工作人员学法制度。充分利用全国法制宣传日等载体,集中开展以宪法为核心、**政策法规为重点的法制宣传教育。开展机关工作人员学法考试,推进普法工作深入开展。

2、加强依法行政制度建设。完善局长办公会制度,进一步落实重大事项集体决策的规定。对局机关各项工作制度进行修订、汇编,逐步实现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认真执行规范性文件审查备案制度,逐步建立健全公众参与重大行政决策的规则和程序,推行重大行政决策听证制度和重大行政决策的合法性审查制度,确保各项**决策科学民主、合法有效。

3、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深入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开展执法依据清理工作,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各有关科室要完善行政执法程序,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对行政执法环节、步骤进行具体规范,切实做到流程清楚、要求—2—

具体、期限明确。建立局机关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每年对局有关科室办理的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等执法案卷进行评查,促进规范执法。实行执法过错、错案责任追究制,将责任追究落到实处。

4、强化对行政行为的监督。在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和司法机关依法实施的监督的同时,更加注重接受社会舆论和人民群众的监督。认真办理行政复议案件,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在行政监督、解决行政争议、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重要作用。认真落实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立健全局机关信息公开工作机制,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开政府信息,确保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四、组织领导

局“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法治机关”创建的组织领导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负责“法治机关”创建的具体日常工作。局机关各科室、各**所要高度重视“法治机关”创建活动,切实提高认识,增强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要本着依据方案,分步实施,循序渐进,讲求实效的原则,按照确定的目标,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认真实施,确保创建活动顺利开展。局“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要积极开展监督检查,对存在有法不依、执法犯法的坚决予以查处,同时严格落实问责制度,确保“法治机关”创建活动扎实推进,取得实效。

书香机关创建方案 篇6

为认真贯彻市、区有关文件精神要求,进一步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切实增强党员干部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学习效果,决定在局机关开展以干部在线学习为平台的“书香机关”创建活动,现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建设学习型机关为目标,以“组织指导、干部主导”为主要学习形式和原则,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读书活动,来营造机关浓厚的书香氛围、学习氛围,促使机关干部做到“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不断提高机关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为推动和服务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和组织保障。

二、基本原则

1、统筹兼顾,综合推进。开展这项活动是推动创建学习型机关的重要内容,要与加强机关作风建设、营造机关文化、创建文明单位等工作相结合。

2、生动活泼,寓学于乐。“书香机关”活动倡导快乐学习、享受阅读,要以多样的形式、丰富的内容、有效的激励来吸引 干部的积极参与。

3、组织指导,个人主导。以干部的自主阅读为读书学习的主要方式,由干部根据个人的实际需求自主确定书目、自主安排

时间。局机关要发挥引导、指导和组织督促职能。

三、活动对象机关全体干部。

四、活动时间从下文之日起。

五、重点工作:

1.明确阅读要求。(1)每名干部每年至少阅读4本以上书籍,并向本单位的其他干部推荐2本以上指定精读书籍,且做读书笔记。(2)每人每年至少有一篇文章参与交流、向报刊投稿或参与有关竞赛活动。(3)女职工年龄50岁,男职工年龄55岁原则上不作考核要求。

2.开展系列活动。(1)认真组织开展4月23日“世界读书日”纪念活动;(2)定期组织干部开展如读书心得体会交流、阶段读书情汇报等活动。(3)积极参与“好书伴我行”为主题的读书竞赛活动。

3、指定专人负责。确定一名同志为干部教育学习联络员,主要负责做好信息采集工作。

六、考核、评比、表彰

1、每年在“世界读书日”4月23日前即3月下旬开展考核评选,表彰“读书之星”。

浅谈加强学习型机关党组织的创建 篇7

关键词:政治理论学习机关党组织创建

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根本任务,面对当今世界多样化的复杂形势,加强新时期机关党员干部理论学习教育,建设学习型机关党组织显得尤为重要。加强机关党员政治理论学习,建设学习型机关党组织,是保持机关党员先进性的有效手段之一,对于加强机关党的组织建设,提高机关党员素质,增强党性观念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创建学习型机关党组织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机关党员政治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普遍较高,学习内容更具针对性,学习形式不断创新,随着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的深入,有效地提高了机关党员的综合素质和执行能力。但是,当前创建学习型机关党组织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理论教育学习缺乏深层次系统性学习

对于党的政治理论和重要思想缺乏系统性、完整性的学习和教育,不能完整准确地掌握新的表述和蕴含新意,全面准确地领会和把握精神实质和思想内涵。学习教育与实际工作相互脱离,流于形式,不能与实践有效结合,以抓工作代替理论教育、政治学习。

(二)党员公仆意识服务意识树立不够牢固

部分机关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意识不强,忘记了自己是人民公仆,一切为自己打算;在工作上存在敷衍了事,办事效率低,弄虚作假,搞形式主义,不办实事的现象;为局部的利益,不惜牺牲全局利益等现象也时有发生;群众百姓企业员工到政府机关办事也存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话难听的现象,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政府机关公职人员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

(三)学习方法手段单一制度还不够健全

当前机关理论学习大多采用老办法,在学习形式的创新上探索得不够,学习形式以听、读为主,内容大多以纯理论为主,这种单调的学习模式抑制了党员干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机关理论学习虽然建立了一定的领导、督查、考核机制,但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市场经济对党员思想观念带来的影响

市场经济是以价值规律作为经济活动的基本规律,它给机关党员思想观念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致使机关党员的思想认识产生了偏差。如市场经济的求利性,诱发了一些思想不过硬、意志薄弱的机关党员产生“一切向钱看”的拜金主义不良倾向。市场经济等价交换原则,使一些机关党员将这一原则带入党内政治生活,党的政治生活带上功利化色彩。特别是一些年轻党员,思想活跃,但信仰基础不扎实,党性原则不强,理想信念淡化。

(二)加强学习教育主观认识上存在的问题

在相当一部分机关党员干部头脑中还存在着轻视和忽视理论学习的思想,自觉学习意识不强,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被动的参加理论学习,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少数领导干部没有充分认识到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性,没有把理论学习摆在重要位置,学习时间、经费和制度都难以保证。一些机关党员也认为理论学习是空的、虚的,做好业务工作才是实的、硬的;有的认为提高理论水平是领导的事,与己无关,一些基层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名存实亡。

(三)部分党组织对机关党员教育缺乏实效

一是在思想认识上缺乏足够重视。个别领导抓业务工作理直气壮,抓党建工作很多停留在口头上,许多党务干部工作者身兼多职,工作精力分散,工作不到位,党员教育流于形式。二是在教育内容和形式上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大而全的普遍教育,台上讲台下听的灌输式教育,先讲课再自学后讨论的三段式教育,使“学习型”机关党组织创建实际效果不明显,制约了一些党员理论水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提高,从而影响了一些党员作用的发挥。

三、加强和改进创建学习型机关党组织的几点思考

(一)提高认识增强创建的自觉性

要明确学习重要性。我们中华民族也有个学习的好传统,叫“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一直提倡“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就号召全党重新学习;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倡导全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重新进行一次学习;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江泽民同志号召全党学习、学习、再学习,强调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集体学习作为一项制度长期坚持下来。古人曰:学以立德、学以培智、学以陶情、学以修身,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加强机关党员干部学习教育,既是自我的精神追求,更是时代赋予的重要责任,也是深入推进新区大开发大建设的现实需要。今年社会事务和农村工作局党支部组织开展“慰问一个贫困村、走访一个革命老区、组织一次考察学习”为主要内容的党日活动,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形势传统党日教育活动中。同时确定阅读《旧制度和大革命》,组织全体党员通过学习进行集体讨论,全年要求支部每一位党员自选读一本好书,每一位党员在全体党员中作一次专题发言,以讨论发言促学习,以新的方式和载体,进一步增强理论学习的吸引力。

(二)领导带头加强创建组织保障

领导干部的形象具有示范导向作用,好的形象能够增强工作的说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加强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教育,领导干部首先要带头学习,这既是对一个领导干部自身素质的起码要求,也是作为一个党的干部工作的基本需要。首先要加强党委中心组学习。使中心组学习制度化,真正发挥政治理论教育在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和科学决策中的作用,并使之起到示范的作用。其次要进一步健全组织机构。要成立以党组书记为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以及组织落实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创建活动工作机构,加强对活动的组织领导。要避免行政工作与党务工作“两张皮”,从而加强党支部工作的权威。三是进一步加强组织保障。必须制定实施方案,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与创建“五型机关”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融为一体,明确任务,落实责任,配套措施具体可行,确保创建活动顺利开展。必须进一步加大党务干部培训的力度,完善党务干部的知识结构,帮助党务干部拓宽知识面,增强他们做好机关党员政治理论学习工作的能力;必须改善机关党组织的工作条件,机关党组织的活动经费,应列入本单位的行政经费预算,保证机关党组织活动的需要。

(三)理论联系实际深化学习内容

“规范化机关”创建 篇8

摘 要:检察机关成立专门机构对案件进行集中管理,是检察管理机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强化检察机关内部监督,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促进公正廉洁执法具有重要意义。《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专设一章规定了案管中心的职能,检察机关应深入研究新《刑事诉讼法》和《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的规定,结合案件管理工作的实际,以案管中心为平台,进一步推进检察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

关键词:流程监控;权利保障;检务公开;案后评查

中图分类号:D92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4-0149-02

规范化是科学管理的共同要求和基本要求,是各种管理体系的共同追求[1]。执法规范化建设是提高执法公信度和人民满意度,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也是推动检察工作持续规范发展的关键和基础。《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将案件管理的职能定位与案件统一受理、办案流程监控、法律文书监管、涉案款物监管、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管理、综合统计查询分析、案件评查和业务工作考核评价等八大模块。结合新《刑事诉讼法》和《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的规定,检察机关须从以下方面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受理案件开始就应加强对案件流程的监控;强化对辩护人及诉讼代理人的权利的保障,为相关人员行使权利提供最全面、最快捷、最透明的服务;大力推行阳光检务,实行重大复杂案件评议制度,借助外力提升检察机关执法规范化水平;以案管中心为平台,促进执法质量检查的全面化、日常化和规范化。

一、明确流程监控的范围,创新流程监控的方式,提高流程监控信息化水平

1.严把案件的进口,从而为实现案件流程监控奠定基础

根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第152条规定,对于侦查机关、下级人民检察院移送的审查逮捕、审查起诉、延长侦查羁押期限、申请强制医疗、申请没收违法所得、提出或者提请抗诉、报请指定管辖等案件,由人民检察院案件管理部门统一受理。对人民检察院管辖的其他案件,需要由案件管理部门受理的,可以由案件管理部门受理。案管中心应该严格审核案件是否符合受理条件,加强与业务部门协调,确保受理的案件符合法律的规定,同时,严格执行案件信息录入制度,密切关注公诉案件的退回补充侦查案件,防止漏填、漏录案件信息,同时对重要法律文书进行电子扫描,以备查询,为流程监控奠定基础。

2.通过对法律文书的开具和监管,实现对案件受理和办案流程的监控

根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规则(试行)》规定:案件管理部门对以本院名义制发的法律文书实施监督管理,全国统一案管软件使用之前可以通过查询案件编号与案件信息进行比对,审查法律文书的审批和风险预警情况等方式监督办案流程,对于不符合规定条件的,补齐相关材料再开具文书。加强对法律文书是否应当开具,案件环节是否超期等监管。等全国统一案管软件实施后,充分利用软件系统通过文书网上审批、网上权限控制、网上自动给号、网上电子用印、流程监控等方式对法律文书进行管理。

3.及时跟踪案件办理过程,强化对重点案件的监督检查

自侦部门的立案环节,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环节,扣押款物,撤销案件的环节;公诉部门的变更强制措施环节,提起公诉,做出不起诉决定的环节,侦查监督部门的批捕环节,不捕环节,均是办案关键节点或重要风险源点,案管中心对于上述环节,在开具法律文书时要进行形式审查,后期跟踪案件的办理情况,对于期限即将届满的,须发出预警通知书,对于不符合法律规定情形的,及时提出纠正意见。

4.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调互动,形成多部门参与流程监控的格局

对案件质量的监控,也不能通过预警等单一方式进行,应该通过多渠道,包括上级机关和领导的批示,密切关注控申部门的案件当事人来访,群众来信,回访案件当事人,应该应逐步建立由案管中心单一监控转变为以案管中心为主体,其他科室密切配合,群众参与的多元化监控格局。比如检察机关的档案管理部门,诉讼卷宗的合格不合格要由档案室根据档案管理的规定检查管理,作为一个综合的流程管理体系,应该将档案部门列入流程监控的主体。

5.提升流程监控的信息化水平

案件流程监控必须以信息化为依托和支撑,把案件管理软件纳入软件大统一工作之中统筹规划、统一研发,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吸收、借鉴地方检察机关比较成熟的软件,结合全国检察机关实际,构建统一的融办案、管理统一于一体的软件系统和信息化技术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对执法办案活动的管理和监督,对受理、立案、案件文书、采取强制措施、扣押冻结款物等重要节点进行跟踪监控,尽快实现检察机关案件信息的纵向和横向互联共享,实现办案网上运行、网上管理、网上监督、网上考评[2]。提升流程监控的信息化水平,为建立科学、统一、动态的执法管理体系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大力推行阳光检务,实行重大复杂案件评议制度,借助外力提升检察机关执法规范化水平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将信息查询作为案管中心的职能之一,检务公开是检察工作精细化、规范化、透明化、信息化管理的必然趋势,是提高执法质量的重要途径。检察机关应以案管中心为平台,深化检务公开力度,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

1.“检务公开”有利于增强干警的工作责任心和办案质量意识,提高干警的执法能力

过去自侦部门办案基本上是秘密办案,有些案子虽然存在一定瑕疵,但犯罪嫌疑人对处理结果满意,没有人会去追究案件存在的问题,因此有些责任心不强的办案人员往往得过且过,应付了事。但通过 “检务公开”,群众可以查询到案件的承办人,能进一步增强干警的工作责任心和办案质量意识,提高干警的执法能力。

2.“检务公开”有利于规范执法行为,促进公正、廉洁执法

政法工作历来保密性比较强,老百姓感到很神秘,神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隔阂、怀疑、不信任,因此检务公开必须“从执法职责公开向执法状况公开、从执法程序公开向执法依据公开、从执法结果公开向执法过程公开”,这就势必逼着办案干警规范自己的执法行为。因为规范了执法行为,没有自由裁量操作的空间,进而可以促进规范执法。

3.“检务公开”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检务公开可以让群众充分了解到检察机关案件办理的程序和结果,有利于充分发挥法律的威慑作用,减少犯罪率,进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4.借助外力,有利于群众理解和支持检察工作,提高检察机关的形象和执法公信力

实践过程中,有些上访群众对检察机关的执法行为存在误解,不信任,多次上访,仍未得到满意的解决,检察机关如果能进一步深化检务公开,引入第三方参与案件的处理,协助矛盾化解,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三、以案管中心为平台,促进执法质量检查的全面化、日常化、透明化和规范化的开展

高质量的案件是检察机关执法规范化的追求。《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明确将案后评查作为案管中心的职能之一。执法质量检查是有效提高案件执法质量的一条途径,各级检察机关经过近年来的百万案件评查等一系列专项评查活动,案件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但是应该认识到,检察机关办案人员水平参差不齐,面临的案件类型复杂多样,群众司法诉求日益多元,对检察机关办案质量均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因此,各级检察机关应以案管中心为平台,建立专门的评查机构,使案件评查全面化、日常化和规范化。

1.依托案管中心,狠抓执法质量的全面化开展

案管中心成立之前,检察机关的案后评查一般有检务督察部门承担,由于基层检务督察部门人员有限,很难对全部办结案件进行检查,导致一些瑕疵的案件未经过执法质量检查,就已经上交档案室,影响了群众对检察机关的满意度,甚至导致信访案件的发生。为了避免涉检信访案件的发生,进一步提升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水平,检察机关应该依托案管中心,对所办结的所有案件进行执法质量检查。

2.以案管中心为平台,促执法质量日常化开展

案管中心成立之前,案件执法质量检查多以抽查的方式进行,上级院一般每半年检查一次,基层院在案件评查过程中,围绕上级院检查案件,进行检查。执法质量检查表现在迎接上级院的检查,没有作为一项日常工作开展。

全国各级检察机关多数成立了案管部门,相比检务督察部门,案管部门的配备力量更强,因此检察机关应该以案管中心为平台,紧密配合上级院执法质量检查,为了进一步推进检察机关执法规范化,有必要使案件执法质量成为一项检察机关的日常工作。

3.依托案管中心平台,促执法质量透明化开展

检察机关案管中心在执法质量检查中,应该以法律、司法解释为依据,指出案件的瑕疵时要依据法律的规定,加强说理,使案件承办人信服。对于瑕疵、优秀案件,均要进行公示。对于经常出现的问题,要进行总结,并以通报的方式,发给承办人,以提醒承办人在以后案件办理过程中,能够注意到,及时预防出现问题。

4.制定执法质量评查细则,促检察机关执法质量检察规范化

在案件执法质量检查过程中,不同检查人员对法律适用、程序适用有着不同的理解,导致在案件评查见仁见智,因此应制定出台统一的案件检查标准,使案件执法质量检查有统一的、客观的依据。防止案件执法检查人员理解错误等主观因素,影响案件评查的效果。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明确了案管中心的职能,因此检察机关进一步发挥案管中心在执法规范化建设方面作用,将案管中心的流程监控,检务公开,案后评查,保障诉讼代理人及辩护人权利等职能统筹运用,推进检察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提升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

参考文献:

[1]龚佳禾,等.法律监督的基本原理[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305.

上一篇:关于团队建设培训下一篇:广电局局长个人的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