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杯赛考点及分析

2024-10-05

华杯赛考点及分析(通用8篇)

华杯赛考点及分析 篇1

华杯赛考什么?为什么华杯赛一定要考一考?很多家长对华杯赛不是很了解,不过,看过下面这篇文章之后,你一定会明白华杯赛是怎么回事?

如果要在业内搞一个全国杯赛口碑的投票的话,恐怕绝大部分都同学、老师都会投给华杯赛。确实,在目前国内流行的几大数学杯赛(希望杯、迎春杯、世奥赛、华杯赛)中,华杯赛的知识点覆盖面、难度、题型新颖度都高出一筹,举办形式也是最正规的。所以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华杯赛。

1.今年的华杯赛什么时候考?怎么报名?

华杯赛初赛时间为3月15日(周六)上午10:00-11:00

决赛时间为4月12日(周六)上午10:00-11:00

小学的华杯赛分为2个组:小学低年级组4年级及以下的同学可以报名,小学高年级组五六年级的同学可以报名。也就是说,5年级和6年级的孩子是考同一套题、一起评奖的。

2.华杯赛考什么?

华杯赛每年初赛决赛都分别会有3套题,每个城市会从中选一套来考。3套题知识点上基本一样,并且有一两道题重合。

从知识点上来说,华杯赛的考查范围很广,小学奥数的几大模块:计算、数论、组合、几何、应用题(包括行程、工程、利润等)、杂题等都有涉及,

当然,各个模块的比例是不一样的。

从上面的饼图中大家也可以看到,初赛的考点分布还算比较均匀,但是一旦到了决赛中,对数论和几何的考察就直接到了丧!心!病!狂!的程度。当然,这也无可厚非,毕竟数论和几何是真正能体现一个孩子数学能力的两大方面。因此,在准备华杯赛的过程中,对数论和几何的准备会是大家的重中之重,我在后面的备考贴中也会在这两个

3.为什么要考华杯赛?

对一直在学奥数的同学来说,这个问题似乎不需要论证:华杯赛是小学奥数最权威、最高档的比赛,用华杯赛来检验自己奥数学得怎么样是再合适不过了。

那么,对于小升初的同学来说,考华杯赛还有必要吗?

答案当然是有必要。

另外,华杯赛用它的试题作为标尺,引导着孩子发展正确的理科思维,为中学理科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由于华杯赛对数论、几何的侧重,以及试题中频繁体现的从算术到代数的转化、从局部到整体的转化思想,很多孩子在准备华杯赛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之间就在这些方面得到了加强。

更重要的是,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善于钻研、发散性思考以及定期总结的习惯,这些习惯在未来的学习中都是至关重要的。

所以,我们观察到,一般用心准备过华杯赛的孩子,中学理科都会比较强。

华杯赛考点及分析 篇2

一、环境

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是人物活动的历史背景、社会情态、阶级关系等因素的总和,抓住这一点很易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常见的命题方式:1、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自然环境 (或社会环境) 描写在文中的作用;2、简要分析某段景物描写烘托了人物什么样的心情 ; 3、小说几 次写到“ 某某景物”,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

1、自然环境 ,要善于从时间、地点、行动、季节、气候和景物等描写中揣摩人物的身份、地位、心境,揣摩出对主题的烘托作用。

2、社会环境要善于从人与人的关系、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社会环境中体悟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时代根源。

3、环境描写的作用 (有一些套话):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2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3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4渲染某种气氛;5推动情节发展。

二、情节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常式题型

(1) 全篇情节分为哪几部分,试简要概括。如安徽卷《茶垢》第8题:“这篇小小说的情节可分为哪几个部分?请简要归纳。”

解题思路:

1抓住小说里的人、事、物及其他们相互之间的关系。

2理清情节发展线索,从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全过程来把握故事内容。

(2) 分析小说的部分内容在全文所起的作用。如08年浙江卷《乌米》:“文中反复写她的歌声有何作用?”

解题思路:

情节是为刻画人物性格、推进小说矛盾冲突、表现小说主题服务的,所以,我们要把这三点交织起来考虑,才能更好的把握情节。

情节的作用一般为四点:首先是在结构上的作用:一就开头部分来说有为下文作铺垫的作用;二就全文来说前后照应,使结构紧密、完整的作用;三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引起读者思考和回味的作用;四是线索作用。其次是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再次是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三、人物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

题型:1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品质;2指认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3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 (包括人物的艺术价值、审美价值、社会意义)。

解题思路: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的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特别是那些“以小见大”的细节,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第三,要把人物放在具体的故事情节中,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第四,要抓住人物与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注意分析人物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四、主题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

常见的命题方式:1、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 (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2、这篇小说反映了一个怎样的主题?3、有人说这篇小说反映了这样一个主题,又有人说这篇小说反映了一个那样的主题,你怎么看?4、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5、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 (某一个问题) 的理解或看法。

解题思路:一是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二是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三是从情节与环境追问人物性格命运形成的原因。

五、品味语言特色

1、解答这类题的方法:1注意鉴赏人物语言的个性特色,以语言分析人物性格。2鉴赏作者运用语言的风格。

2、语言描写的作用:有表现力、感染力,凸现人物性格,突出主题。1人物语言个性化,即显示性格。2作品和作者的语言风格:幽默风趣、典雅庄重、含蓄凝练等。

六、鉴赏写作技巧

四级听力考点分析及备考策略 篇3

短对话

近年来的四级改革都没有改变短对话的出题形式,可以说它是最稳定且最易让考生适应的题型。同时,短对话篇幅短小,语言风格偏口语化,难度不高,适合短期突击。短对话的命题可以用“螺蛳壳里做道场”来形容:在有限的篇幅里,通过一词多义、固定句型和固定词组搭配等体现考查方式的多元化。

考点一:一词多义

今年6月四级听力短对话第12题的录音中出现了这样的句子:“The data is harder to interpret than I expected.”由于该句中提到了data一词,所以这里的interpret不应取“口译”的意思,而应指“理解”。像这种利用熟词僻义来命题的例子在以往真题中也出现过。比如在短文理解中,曾考过ring当“树的年轮”讲的意思,且有关年轮的内容成为整篇短文理解的主题。如果考生对该单词的理解仅仅限于“电话铃音”“戒指”等,那自然就把整篇文章的内容都理解错了。

在今年6月四级考试的同一份试卷上,有两道短对话题都提到了同一个单词due。其中一个对话中有这样的句子:“You’ve known for months the report is due today.”这里的due是形容词,表示“到期的”。另一个对话中的句子是这样的:“Unfortunately, it’s been delayed due to the bad weather.”这里的due不是作为独立的单词出现,而是和其后的to构成了词组due to,表示“由于……”。考生如果只知道其中一个意思,就很容易把句子理解错了。

备考建议:四级听力部分对词汇的考查不像阅读理解那样强调考查长难词,而重在考查考生对词汇的灵活应用,要求考生能听出单词在不同语境下的不同含义。因此,在选择词汇书时,考生应优先选择每个词条下带有例句的词汇书,这样就能结合例句了解单词的各种含义及用法。同时,对于自以为已经记住的词汇,考生也不要掉以轻心,要仔细检索各条释义,如果发现自己不熟悉的生僻词义,要不断地强化学习。

考点二:固定搭配

今年6月四级短对话第14题录音中的男士说:“Ellen, you should know better than to take Pam’s words for anything.”这句话中包含了两个固定搭配:sb. should know better than to do sth. (表示“某人真不应该做某事”)和take one’s words for anything (意为“把某人的话完全当真”)。第18题录音中的女士说:“I really enjoy that piece you just played on the piano. I bet you get a lot of requests for it.”其中的I bet也是常用搭配,表示“我敢打赌,我确信”。

备考建议:对于固定搭配,考生平时要多留意,多积累。同时,鉴于短对话的内容和形式与情景口语关系密切,考生也可以利用情景英语口语书籍边听边积累书中的固定英语表达。这样做不仅为四级听力考试做了充足的准备,也为开口说英语积累了语言素材。

长对话

长对话的内容多且时间长,这使它能够铺陈出具有不同主题倾向的对话类型。每一种对话形式都有其语言特色,难度侧重点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考生了解各种对话形式并分别予以掌握。另外,由于长对话语言信息量大,考生会听到很多与答题无关的次要信息,所以掌握答案出现规律、学会判断信息的主次就显得十分重要。

考点一:三种对话形式

考生在听录音的第一个对话回合时就可以判断出该对话属于何种类型,然后再有的放矢地去听录音。长对话的对话形式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对话形式为讨论(Discussion)。录音中的对话双方打过招呼后,开始就生活、工作上的话题进行交流。例如2011年6月四级听力真题第一个长对话的开头。

M: Hello, Professor Johnson.

W: Hello, Tony. So what shall we work on today?

第二种对话形式为面试(Interview)。录音中的双方一方为面试官,另一方为应聘者。在历年真题中,面试话题谈论最多的是应聘者以往的工作经历、应聘新工作的原因以及薪资待遇等。今年6月有一篇长对话题就是这种形式,在录音开头考生可听到下面的对话。

W: Good afternoon, Mr. Jones. I am Teresa Chen, and I’ll be interviewing you. How are you today?

M: I am fine, thank you. And you, Miss Chen?

W: Good, thanks. Can you tell me something about your experience in this kind of work?

M: Well, for several years, I managed a department for the Brownstone Company in Detroit, Michigan.

第三种对话形式是节目演播(Program)。录音中对话发生的情景是在演播室内录制访谈节目,对话一方为主持人,另一方为接受访问的嘉宾。这类对话开头会有明确的情景提示,通常以“welcome to …”来提示,例如四级听力最新样题第二个长对话的如下开头。

W: Good evening, and welcome to this week’s Business World, the program for and about business people. Tonight we have Mr. Steven Kane who has just taken over an established bicycle shop. Tell us, Mr. Kane, what made you want to run your own store?

M: Well, I’ve always loved racing bikes and fixing them.

备考建议:讨论类对话难在话题跳跃性较大,例如在录音开头讨论升职,接下来可能会话锋一转,讲起婚礼筹备事宜。这就需要考生紧紧把握住话题的转换。面试类对话中所谈的话题非常统一,即职业发展,但这一情景下可能出现较难的词汇,考生需要多留意这些专业性较强的词汇。节目演播类对话中主持人除了开场白介绍节目和嘉宾名称外,仅提出几个简短的问题,其他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嘉宾在侃侃而谈。这就意味着考生应该重点听嘉宾的发言,厘清主次关系。

考点二:答案出现的位置

长对话考题的考点和答案在对话中出现的位置较为规律:在对话中,提问者的话往往会成为考点,而且每当出现一个新的问题,就意味着出现一个新的内容层次;而回答者的话中往往会出现考题的答案。考生只需遵循上述规律,便不难在对话中找到答案。例如今年6月四级听力长对话第20题,考题问:“Why does the man want to leave his present job?”考生便可以根据录音中的以下对话回合找到答案。

W: Oh, how interesting. Tell me, why do you want to leave your present job?

M: I’ll finish school in a few months, and I’d like a full-time position with more responsibility.

备考建议:因为答句中往往含有题目答案,所以对于回答者说话的内容,考生一定要集中精力听,并做好听写笔记。

短文理解

当听力考试进行到短文理解这一项时,试题难度陡然上升,因为此部分考生听到的是包含长难句的短文。此时,考生除了要掌握答案出现的规律(在下文的考点一和考点二中详述),还要适应语言书面化的特点,在听冗长而不带语气停顿的句子时,准确判断何时出现说话人强调的信息,并积极对比选项,选出符合录音关键信息的一项。

考点一:首句常含有答案

短文理解题的录音内容呈“总—分”结构,首句往往是全篇主旨句,因此常有问题针对首句考查。例如最新四级短文理解样题的短文一是这样开头的:“I first met Joe Gans when we were both nine years old, which is probably the only reason he’s one of my best friends.”接下来短文重点介绍了说话人与Joe Gans的友谊。而其后的第16题便这样提问:“Why does the speaker say Joe Gans became one of his best friends?”显然,首句针对这个问题给出了很好的解释。

备考建议:与听短对话、长对话时随着对话的展开慢慢进入状态不同,对于短文理解,考生必须从开始听录音的那一刻便全神贯注,尽快进入状态。

考点二:转折和强调处有答案

最新的四级短文理解样题短文三第22题的题干如下:“Why do some children trapped in a burning building hide from masked firefighters?”其答案在这样一个句子中:“Saddest of all is when children catch a glimpse of the masked firefighter but hide because they think they have seen a monster.”该句中的saddest of all表示强调,but表示转折。在听录音时,对于这样含有表强调和转折的词汇的句子,考生要格外注意听,并记好笔记。

备考建议:录音中包含答案的句子往往在语气或表达结构上有显著特点。四级听力中考查最多的就是转折和强调这两种语气,所以当考生听到but、however、most等词以及强调句型、形容词最高级等表达法时,应特别注意。

短文听写

从最新样题来看,复合式听写由单词和句子听写改为单词和词组听写的考查形式后,听力短文的长度依然是350个单词左右,结构还是“总—分”结构。其中,单词听写考得多,词组听写考得较少,而且每个词组不超过三个单词。

考点一:单词只考四大类实词

通过历年四级听力真题考生可以发现,听写部分就单词来说只考名、动、形、副四大类实词,虚词一律不考,而拼写复杂、发音特殊的词或者有近音、同音的词往往是考查的重点。由于考试要求听写“录音原词”,所以名词单复数,动词时态和语态,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最高级等细节都要与录音完全一致,考生不能擅自使用近义词和同义词替换录音中提到的词。

考生可以在听录音前迅速浏览每个空格前后的单词,推断出要填入的单词词性和含义,这样之后听录音时便有了心理预判。例如,最新四级短文听写样题第26题的空格前出现了is和more,那么空格处必为形容词,正确答案为curious。第27题空格前出现了and这一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说明空格内要填入的单词或词组在形式上和and之前的部分应该是一致的,而and之前出现的单词是finding,这说明空格内需填入的内容也应该为动词的现在分词形式,正确答案为figuring things out。

备考建议:要答好单词听写题,考生必须夯实词汇基础。在背单词时,考生必须牢记单词的拼写、含义和发音,三者缺一不可。比如plumber (水管工)一词中字母b不发音,如果考生背单词时忽略了这种特殊的发音现象,只记得拼写和含义,那么在听到该单词时就会反应不过来。

考点二:词组侧重“动词+介词”搭配

在最新的四级样卷中,短文听写题共有三道题考查词组,分别是第27题的figuring things out、第29题的interacting with和第33题的trying it out。这三道题考的都是“动词+介词”的搭配。同一个动词之后跟不同介词,表达的含义千差万别。所以,考生在听录音时,要格外注意动词后跟的是哪个介词。

华杯赛试题练习 篇4

某俱乐部有11个成员,他们的名字分别是A~K。这些人分为两派,一派人总说实话,另一派人总说谎话。某日,老师问:“11个人里面,总说谎话的有几个人?”那天,J和K休息,余下的9个人这样回答:

A说:“有10个人。”

B说:“有7个人。”

C说:“有11个人。”

D说:“有3个人。”

E说:“有6个人。”

F说:“有10个人。”

G说:“有5个人。”

H说:“有6个人。”

I说:“有4个人。”

那么,这个俱乐部的11个成员中,总说谎话的有多少个人?

答案:9。

解析:因为9个人回答出了7种不同的人数,所以说谎话的不少于7人。若说谎话的有7人,则除B外,其他回答问题的8人均说了谎话,与假设出现矛盾;若说谎话的有8人,则回答问题的9人均说了谎话,出现矛盾;若说谎话的有10人,则只能1人说实话,而A和F都说了实话,出现了矛盾;若说谎话的有11人,则没有说实话的,而C说了实话,出现矛盾;显然说谎话的有9人,回答问题的9人均说谎话,休息的两人说实话。

试题二(小学高年级组)

甲、乙两地相距450千米,快慢两列火车同时从两地相向开出,3小时后两车在距中点12千米处相遇,快车每小时比慢车每小时快______千米。

答案:8。

解析:快车和慢车同时从两地相向开出,3小时后两车距中点12米处相遇,由此可见快车3小时比慢车多行12×2=24(千米)。

小学奥数华杯赛试题 篇5

1、如图,时钟上的表针从(1)转到(2)最少经过了。

(A)、2小时30分(B)、2小时45分(C)、3小时30分(D)、3小时45分

2、在,1月1日是星期日,并且()

(A)、1月份有5个星期三,2月份只有4个星期三

(B)、1月份有5个星期三,2月份也有5个星期三

(C)、1月份有4个星期三,2月份也有4个星期三

(D)、1月份有4个星期三,2月份有5个星期三

3、有大小不同的4个数,从中任取3个数相加,所得的和分别是180,197,208和222,那么,第二小的数所在的和一定不是()。

(A)、180(B)、197(C)、208(D)、222

4、四百米比赛进入冲刺阶段,甲在乙前面30米,丙在丁后面60米,乙在丙前面20米,这时,跑在最前面的`两位同学相差()米。

(A)、10(B)、20(C)、50(D)、60

5、如图所示的两位数的加法算式中,已知A+B+C+D=22,则X+Y=()

(A)、2(B)、4(C)、7(D)、13

6、小明在正方形的边上标出若干个点,每条边上恰有3个,那么所标出的点最少有()个。

(A)、12(B)、10(C)、8(D)、6

二、填空题(每小题10分,满分40分,请将你的答案填写到框内。)

7、如图,用一条线段把一个周长是30cm的长方形分割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小的长方形。如果小长方形的周长是16cm,则原来长方形的面积是c㎡

8、将10,15,20,30,40和60填入下图的圆圈中,使A,B,C三个小三角形顶点上的3个数的积都相等,相等的积最大为

9、用3,5,6,18,23这五个数组成一个四则运算式,得到的非零自然数最小是

10、里山镇A到省城C的高速路全长189千米,途径县城B,县城离里山镇54千米,早上8:30一辆客车从里山镇开往县城,9:15到达,停留15分钟后开往省城,午前11:00能够到达,另有一辆客车于当日9:00从省城径直开往里山镇,每小时行驶60千米,那么两车相遇时,省城开往里山镇的客车行驶了分钟。

【分析】

令从A到C的客车为客车1,从C到A的客车为客车2

客车1在9点30的时候从B到C的速度是每小时行驶(189-54)÷90×60=90千米

客车2在9点半的时候走了60×30÷60=30千米,现在两人相距189-54-30=105

那么两车从9点30开始到相遇还需要走105÷(90+60)×60=42分钟

小学组华杯赛初赛试题8道题 篇6

小学组华杯赛初赛试题

1、全世界胡杨90%在中国,中国胡杨90%在新疆,新疆胡杨90%在塔里木.塔里木的胡杨占全世界的%.

2、50个各不相同的正整数,它们的总和是,那么这些数里奇数至多有个。

3、在一个正方形里面画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正方形面积的_______%。(π取3.14)

4、如果物价下降50%,那么原来买1件东西的`钱现在就能买2件。1件变2件增加了100%,这就相当于我手中的钱增值了100%。如果物价上涨25%,相当于手中的钱贬值了_____%。

5、算式的计算结果是_______。

6、如图,大等边三角形中放了三个面积都是30平方厘米的小正六边形。大三角形的面积是______平方厘米。

7、小学组华杯赛初赛试题:如果(A、B均为自然数),那么B最大是______。

华杯赛考点及分析 篇7

一、浙江卷难度分析

由表1可见, 试题难度有下降趋势, 尤其是2007年和2008年两年的试卷, 语言知识部分难度趋向稳定 (0.67—0.68) , 但是阅读理解题显得过于简单了 (0.76—0.81) 。由于批改要求越来越严格, 书面表达是唯一一项得分逐年降低的项目。2007年和2008年的试卷难度, 有利于英语水平中上的学生, 而英语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的优势就不明显了。试题中没有偏题、怪题, 尤其是单项填空、完形填空、单词拼写和短文改错部分的设计和难度把握得很好, 对中学英语教学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避免在英语语法教学上“钻牛角尖”的倾向。

作为选拔性考试, 高考试题需要适当的难度。但是,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 考虑到这些年浙江省每年有30多万考生参加高考, 其中2008年录取了近27万名新生, 录取率为73.96% (按报考人数计算) , 整卷的难度系数控制在0.60±0.05之间比较合适, 当然要尽量向0.60靠拢, 但是要回到0.60之内的可能性不大。

二、浙江卷考点分析

1. 单项填空

单项填空题难度适中, 2008年试卷中该题的难度系数为0.67, 试题知识点覆盖面广, 要求考生在特定的语境中灵活运用语法、词汇和语用知识来完成特定的任务。每个题通常只考查一个知识点, 动词是考查的重点, 冠词、从句及交际用语几乎每年都考。考点覆盖动词 (如动词短语、时态、语态、非谓语动词等) 、名词 (包括名词短语) 、形容词、副词、冠词、代词 (主要是不定代词) 、连词、情态动词、祈使句、倒装句、强调句、省略句、从句 (如定语从句中的关系词、状语从句中的引导词等) 、it的用法、交际用语等。

2. 完形填空

基本上是对一篇250—280个单词左右的短文进行选择填空。短文体裁以记叙文为主, 或者是一篇夹叙夹议的文章, 难度系数通常在0.65左右。短文的主题比较明确, 常常以故事形式出现, 从小故事中引出做人或做事的道理。文章难度低于阅读理解题中的阅读材料, 不考纯粹的语法题。完形填空常见的考查内容以实词为主, 虚词为副 (2004—2008年试卷中, 虚词数分别为:4个、4个、1个、3个和3个, 而且填虚词时, 考查连词为主) 。完形填空题考查考生英语基础知识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其中包括词汇辨析能力、阅读和理解能力、逻辑推理和判断能力、把握短文主题和文章结构的能力、理解语境和语篇的能力等。做题时, 可能需要借助中学生必须了解的常识等。

3. 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题的语料真实地道, 题材广泛, 涵盖人文、科技、社会、教育、文化、环保、体育等方面, 一般不选择暴力、灾难等恐怖题材的文章。体裁多样, 涉及叙述文、应用文、说明文、夹叙夹议等多种类型的文章。所选语料突出时代性、思想性、教育性、实用性等特点。要求考生能够读懂书、报、杂志、网络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段以及公告、说明、广告等, 并能从中获取相关信息。考生应能:理解主旨和要义, 理解文中具体信息, 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 理解作者意图、观点和态度, 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的词义, 作出判断和推理。要求考生运用一定的阅读策略, 提高做题的速度和准确率 (尤其是阅读第二节) 。主要考点包括主旨大意题、事实细节题、推理判断题、生词猜测和指代。近五年的试题中有两题考查文章逻辑结构。同时我们也要关注给事件排序等题目。试题的选材和设计上反映了英语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总阅读量趋向稳定, 3000词左右 (详见表2) 。按照40分钟阅读时间计算, 阅读速度要求达到75WPM。阅读理解题有偏易倾向, 尤其是2007年、2008年两年的阅读理解题 (详见表1) 。

4. 单词拼写

该题考查考生在语境中正确拼写英语单词的能力, 主要考实词 (以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为主) , 考查考生容易拼错的词和相对高级的词。单词拼写题难度有所下降。2009年的高考英语浙江卷取消了单词拼写题。

5. 短文改错

短文改错题以小故事的形式呈现, 重点是中国学生常犯的语言错误和逻辑错误。考点常涉及动词 (包括时态、语态、非谓语动词、第三人称单数等) , 名词 (单复数、可数不可数) , 冠词, 介词的搭配, 副词与形容词的误用或原级、比较级、最高级的误用, 代词的指代错误等。通常有一题逻辑错误。介词“to”和不定式前要不要加“to”常常被设置为多一词或少一词的题目。

2009年短文改错题型的设置方式发生了变化, 不再是一行一错或无错。改为:短文中有10处语言错误, 要求在错误的地方增加、删除或者修改某个单词。每处错误及其修改均仅限一词, 而且只允许修改10处, 多者 (从第11处起) 不计分。这样的错误设置更接近于真实的文章改错, 但是难度明显加大。

6. 书面表达

2004年以来的浙江卷书面表达题都是半开放式写作。从过去翻译要点为主, 转变到自主表达的层面上, 真正体现了“书面表达”, 这是浙江卷的一大特色和亮点。半开放式写作, 就是提供给考生一定的材料 (包括图、文、表或图文结合) 进行作文, 这样既限制了考生随心所欲的思维, 又给予考生适当的发挥空间。这种命题方式能较好地考查考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书面表达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书面表达题的话题都是中学生比较熟悉的, 学生有话可写。其中2008年的“Working Individually or Working in a Team”, 对考生的思维能力要求略高些。浙江卷在书面表达话题选择上似乎有意避开热点话题, 避免被猜中。总体上看, 书面表达题难度不高, 但是对于中等及偏下水平的考生来说, 在30分钟内完成一篇内容完整、表达到位、语言优美、层次清晰、行文连贯、观点明确、逻辑严密的100词左右的短文是有较高难度的。

三、2009年备考建议

2009年英语高考将是浙江省实施新课程以来第一次自主命题的高考, 题型有变化。英语笔试卷去掉了单词拼写 (10分) , 单项填空和完形填空的比分各减少了10分, 增加了500个词汇, 使词汇量要求达到2500个单词左右, 恢复了听力测试 (提前测试, 有两次机会, 用PETS 2听力测试) 。总分仍然为150分, 其中笔试计120分 (详见表3) , 听力计30分。

2009年高考英语浙江卷的总体命题思路不会有大的变化, 一定会做好平稳过渡工作。命题人员会继续在材料和设问上求新, 更加突出考查阅读能力和语用能力及在把握语境基础上的做题能力。估计试题难度 (主要是阅读理解题) 会略高于2008年。基于以上分析, 提出以下备考建议。

1. 夯实基础, 兼顾能力策略

坚持夯实基础与提高能力相结合的思路, 要求考生掌握考纲中所要求的基本词汇、句型和基础语法。同时, 教师应坚持通过语境和语篇进行教学, 让考生在具体的语境中, 学习词汇、理解语句的意义和结构, 即做到“词不离句, 句不离文”, 使学生掌握的语言知识内化为语言意识, 提升为语用能力。重视学习策略的培养, 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例如:

在单项填空上, 要帮助学生理解命题者如何设置语境考查知识点, 不做语境不明确的纯粹的语法题。

在做完形填空题时, 一定要把握短文的主题。完形填空题不是语法填空题, 而是要在把握整个语篇的基础上, 在上下文的语境中考虑最佳选项。解题时一定要注意选文的首句, 因为首句一般不设空, 它很可能是有关事件发生的背景信息, 对理解事件的发展和整篇文章至关重要。

做阅读理解题, 需要提高八种能力:1.快速阅读理解能力;2.文章体裁辨析能力;3.文章结构辨析能力;4.归纳总结能力;5.生词猜测能力;6.长句分析能力;7.综合推断能力;8.陷阱识别能力。比如, 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猜词能力———利用构词法、上下文信息 (包括用于解释的定语从句、同位语或同位语从句等) , 及把握文章主题的能力———通过寻找主题句、概括段落大意、分析文章结构和理解故事发展的主线等。

鉴于高考阅读理解题的命题趋势以及阅读理解题材、体裁多样化的特点, 可采取相应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比如, 故事性记叙文可采取“顺读法”, 以便找准关键词句, 领会主旨大意;而篇幅较长的应用文 (如广告等) 则可采取“逆读法”, 先读问题后读文章;在读议论文时, 要找准论点、论据。要运用寻读、略读等策略, 寻找信息, 把握大意;要学会寻找文章或段落的主题句、总结句, 学会区分主题与支撑细节。

在做短文改错题时, 通读全文, 把握大意, 确定基本的时态, 从上下文中感知词汇搭配问题、句型问题、词性错误、形式错误和其他不和谐的地方。按照考点分析中提到的命题思路, 逐个发现问题, 规范答题。让学生相互修改各自的书面表达习作可能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训练方式。

2. 归纳总结, 构建知识网络

高三英语的复习应当避免低层次的重复操练, 要帮助学生归纳知识点, 构建知识网络。比如:下列语言知识的比较、归纳和梳理:

(1) 形式相近的短语比较: (1) be well known as, be well known for, be known to; (2) result from, result in; (3) date back to, date back, date from; (4) be familiar to, be familiar with.

(2) 结构相同的短语归类: (1) have a history of, have an area of, have a population of; (2) be filled with, be crowded with, be furnished with, be equipped with, be decorated with; (3) be well known, be well paid, be well dressed, be well clothed, be well housed, be well fed, be well rewarded; (4) a well-kept secret, a well-behaved boy, a well-motivated student.

(3) 名词性从句内部之间的相互转变以及定语从句与同位语从句的区分:

(4) 感悟英语思维方式, 如It+be+一段时间+before...句型

(1) It was only a few days before he regained his health. (只过了几天, 他就康复了)

(2) It won’t be longbefore he comes back. (过不了多久, 他就会回来的)

(3) It will be only three months before we attend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s. (我们离高考只有三个月时间了)

(5) 查漏补缺, 纠正错误认识。如, 误以为有“for+一段时间”就用现在完成时态:

(1) He lived in Shanghai for three years.Then, he went to Beijing. (正确)

(2) He had lived in Shanghai for three years before he moved to Beijing. (正确)

3. 多做真题, 感悟试题真谛

复习期间, 在分析浙江卷命题思路的基础上, 也应选做一些外省高考试题。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尽管命题思路有差异, 但很有借鉴价值。经过反复“打磨”编成的高考试题是质量最高的训练题。理解、分析高考题有助于开阔学生思路, 领会高考真谛。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也可以做些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题, 如阅读理解部分和写作部分。

4. 听力再现, 操练研究跟上

2009年浙江省恢复了英语听力测试, 采用PETS 2听力部分, 难度与以前全国卷的听力相当。听力试题内容丰富, 语料大致可分为生活会话、电话会话、工作会话、商务会话、社交会话、校园会话、人物访谈和独白等类型。测试基本上围绕who, what, when, where, why, how, number, relation等内容提问, 除细节理解题以外, 还有部分整体理解题和推理题。

多听各种题材、各种口音的英语听力材料, 理解英语口语, 是提高听力水平的主要手段。在听力考试时, 需要沉着冷静, 利用录音播放的间隙, 抓紧完成选择并阅读下一小题。带着问题听, 抓住要点, 适当记录关键信息 (如数据) , 厘清人物关系, 感知人物心情和会话地点。要善于抓住信号词, 如:however, luckily, sadly, regret, too expensive等, 预测下文。

5. 精做单项, 勤做完形阅读

做单项填空题事倍功半, 做完形阅读题事半功倍。单项填空题只有10分, 而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有70分。通过广泛阅读, 分析长句、难句, 既能巩固和学习语言知识, 又能扩大视野, 提高快速阅读和理解能力以及文章鉴赏能力, 从而促进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

精选一些单项填空题 (如学生比较薄弱的专题, 非谓语动词、不定代词、从句或者连词等) 。坚持多题材、泛体裁、重策略的强化阅读教学。每天让学生阅读英语文章, 并进行限时阅读训练。2009年要关注有关自助创业、自强不息、运动健身等话题的文章。

6. 操练写作, 分析背诵欣赏并重

书面表达评分标准“最高档”要求是:“应用了较多的语法结构或词汇;语法结构或词汇方面有少许错误, 但为尽力使用较复杂结构或较高级词汇所致;有效地使用了语句间的连接成分, 使全文结构紧凑。”

书面表达训练要重视操练和指导。要分析怎样开头结尾, 怎样分段连贯, 怎样遣词造句。教师要选择一些优秀文章进行分析, 并让学生欣赏、背诵或熟读、仿写, 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语感, 锻炼英语思维能力。优化批改和讲评的过程, 鼓励学生运用高级词汇和复杂结构, 适当使用过渡词。教师用心积累学生的典型错误, 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评, 让学生去比较。要积累不同表达方式, 丰富学生的语法结构。同时, 要让学生养成规范书写的习惯, 并写一手漂亮的英文。

7. 自选模块, 挖掘ⅠB内涵

作为浙江省高考改革的一部分, 2009年参加一类考试的考生, 需从18个自选模块中选做六个模块的题目, 其中英语有两个模块的题目, 即自选综合 (ⅠB) 模块试卷的“05题”和“06题”。这两个英语自选模块试题, 考查考生对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包括对语篇意义与篇章结构的理解、词法与句法的恰当运用以及书面表达的能力。理论上说, “06题”比“05题”要难。

“05题”属于阅读理解题, 分为两小节。第一节共四小题。在一篇约400个词的短文中有四个空缺处, 从短文后五个句子的选项 (A、B、C、D、E) 中, 选出能分别放入短文空缺处的四个最佳选项, 使补全后的短文意思通顺, 前后连贯, 结构完整。选项中有一项为多余选项。第二节只有一小题。要求考生根据同一篇短文所给的信息回答问题。

“05题”的语料可能有以下特点:从体裁上讲, 可能是记叙文 (如个人成长经历或一件小事) 、说明文 (如介绍事物发展、变化等) 、议论文 (如论点、论据、论证过程等) 或者是一篇夹叙夹议的文章;从结构上讲, 文章主题明确, 结构严谨, 比如说, 有说明主题的段落, 多数段落有主题句等。考试说明提供的样卷中的第一句“Most of the treasure-hunters are driven by two emotions”就是主题句。“五选四”部分的空缺处既有细节, 又有主题句。第 (5) 小题是个问答题, 很可能是个整体性的问题, 如提问短文的主题;或者从上下文的角度理解一个语句所隐含的意义, 比如作者的心情———赞成、反对、高兴、失望、抱怨等。在阅读时, 要特别重视厘清文章的脉络层次, 把握结构特点, 理解文章主题, 感悟作者的意图、态度和情感等。在解题时, 注意短文中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衔接点, 从文章的衔接和连贯方面加以思考。第 (5) 小题的答题方式, 类似paraphrase, 即用英语释义的方式回答, 语句应该准确、完整、简练。

“06题”属于填空题, 共10小题。在一篇250—300个词的短文中有10个空白, 要求考生填入适当的词, 或使用括号中单词的正确形式填空, 使补全后的短文意思通顺、前后连贯、结构完整。

“06题”的语料与“05题”的语料在体裁上和结构上有很多共同点。“06题”的重点是“意义优先”, 在确保意义正确的基础上, 考虑形式也正确 (如动词的时态、语态、非谓语动词及名词的单复数等) 。考生要从词汇搭配、句法结构、文章的上下文、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语气中, 想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动词、名词、介词、连词、形容词、副词 (包括连接性副词) 、不定代词等。考生可以用解完形填空的思路, 做“06题”———即通读、试填、验证, 最后能“自圆其说”。

华杯赛考点及分析 篇8

【作者简介】孙佼佼(1989-),女,汉族,陕西咸阳人,东北财经大学在读博士生,研究方向:旅游体验研究;娄嘉(1989-),女,汉族,浙江温州人,东北财经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规划;谢彦君(1960-),男,辽宁岫岩人,东北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旅游体验研究与研究方法论。

【基金项目】本研究受中国旅游研究院(研究生)优奖计划基金资助课题的资助。

【摘要】随着在华留学生数量的逐年增长,外国留学生市场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旅游细分市场。本研究以大连三所高校的外国留学生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实证研究方法,对外国留学生的旅游行为特征,包括对中国的印象变化、对中国城市的认知度、旅游方式、旅游消费行为和旅游偏好等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同时,对留学生旅游行为背后的原因进行了探究,对留学生在华旅游的障碍进行了挖掘。基于此,本文针对留学生旅游市场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为更好地开发和完善留学生旅游市场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在华外国留学生;旅游行为特征;旅游障碍;实证研究;深度访谈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开放程度的日益提高,中国大学对其他国家的青年学生也具有越来越大吸引力。在我国2013年共有超过35万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分布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746所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其它教育教学机构中。根据教育部的《留学中国计划》介绍,我国将在2020年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一方面,外国留学生拥有充足的假期时间,另一方面文化上的差异也使中国旅游对该群体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因此,在华留学生群体已经成为一个新兴并且充满潜力的旅游市场。然而,我国的旅游学术界和产业界还尚未对这一市场给予足够的关注,因此也造成了留学生在华旅游中的一系列障碍以及该细分市场开发中的诸多问题。鉴于此,本研究以大连三所大学的外国留学生为对象,探究留学生在华旅游的行为特征并挖掘留学生在华旅游中所存在的问题。本文试图提供一个针对留学生旅游市场的兼具针对性与全面性的研究成果,揭示我国旅游产业在应对这一细分市场时所具有的不足之处,以期解决留学生在华旅游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促进该细分市场的开发和完善。

一、文献评述

留学生市场在旅游产业中的重要性已经引起了国外旅游研究者的关注,产生了一些有关其旅游需求、动机和行为的研究成果。例如,Aaron Tham和Min-En(2006)研究了澳大利亚的外国留学生在游览参观、旅游产品购买,接待业以及吸引亲友来澳旅游方面的贡献[1]。Martin Forsey和Mitch Low(2014)则对在澳留学生意象中的澳大利亚形象与澳大利亚旅游市场宣传中的形象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二者具有很高的相关性,而实际旅行则可以打破这种意象[2]。此外,亦有若干研究对留学生与其他青年群体的旅游行为进行了对比研究。Brian King和 Sarah Gardiner(2013)研究了在澳大利亚学习的中国留学生与一般的青年旅游者,如背包客之间的区别[3]。Shi Y和Nakatani T(2010)等人则对日本大学中的中国和非中国学生的旅游行为进行了比较[4]。

与国外研究相比,国内对留学生的研究则比较匮乏,时间上也比较晚近。较早有发表于2008年的,由李树峰等学者对秦皇岛市外国留学生的旅游资源偏好、旅游商品偏好以及旅游满意度的研究[5]。此后,孟宪林和李树峰等人(2011)则针对更加细分的群体——秦皇岛市的俄罗斯留学生的旅游活动进行了研究,调查了其现状并提出了对策[6]。2009年,张维以上海市外国留学生为例,对来华留学生的旅游消费偏好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7]。2012年,郑笑怡对浙江省外国留学生跨文化旅游行为进行了分析,对该群体所需的旅游信息类型、对旅游景点的选择、对旅游目的地的期望以及对旅游商品的偏好等问题进行了研究[8]。木娜路拉则在2014年基于文化差异对在沪留学生旅游消费行为差异进行了研究[9]。总体上看,国内关于留学生的研究在数量上并不充分,同时涉及的内容比较有限,大多是针对留学生旅游个别方面的小范围研究。此外,对于在华留学生市场所存在的问题并未进行有效的挖掘和分析。

二、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鉴于以往研究中所存在的不足,本研究以大连的外国留学生为例,对在华留学生的旅游行为进行调查,梳理其行为特征,探究其深度观点。以此基础,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挖掘留学生在华旅游过程中所存在的障碍,揭示国内旅游产业在面对这一群体时所具有的不到位和不完善之处,进而为克服这些障碍、解决留学生旅游市场上所存在的问题提供理论基础和对策建议。

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首先对以往文献进行梳理,归纳出可能存在的研究维度,同时根据第一阶段的开放式访谈以及各维度之间的逻辑关系,增加了若干新维度,最终编制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以英文呈现的调查问卷。于2014年9月至11月中旬在东北财经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与大连外国语学院的外国留学生中进行问卷的发放。此间,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50份,其中有效问卷131份。在这131名被调查者中,共有亚洲留学生53人、欧洲留学生52人,非洲留学生17人、南美洲留学生7人以及澳洲留学生2人。第二,对收集到的数据使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第三,采用人类学研究中的民族志研究法,对外国留学生进行深度访谈,挖掘出问卷中无法涵盖的深度问题。从2014年11月中旬至2014年12月底,研究者对15名外国留学生进行了深度访谈,访谈时间由30分钟到90分钟不等。根据访谈形成了共计10143字的英文文本资料,由研究者对对其进行文本分析。最终,本研究将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与深度访谈的文本分析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获得一个兼具广度与深度的在华留学生旅游行为的分析结果。

三、来华前后的中国印象变化

为研究留学生来华前后对中国印象的变化,本研究共划分了10类印象,分别为:传统与现代、神秘与正常、大与小、干净与脏、多元文化与单一文化、保守与开放、激情和冷漠、友善和不友善、礼貌与不礼貌、放松与紧张。在调查中,请留学生按照“来华前想象”和“来华后印象”分别对这10类印象进行打分(分值从1分至5分,1分代表左侧词语,5分代表右侧词语)。结果如下:endprint

首先,留学生对传统与现代、神秘与正常、大与小以及多元文化和单一文化这四项的前后评分差异都超过了10%。可以看出,留学生在来华之前倾向于将中国想象为传统的与神秘的,而实际的感知中,却发现中国更具现代色彩,也并不如想象中神秘;在到达中国之前将中国想象得非常大,而到达之后这种感觉有所减小;同时在到达中国前认为中国更具单一文化色彩,而到达后发现中国具有更高的多元文化特性。

此外,被调查者在干净与脏;有礼貌和没礼貌这两项上展现出较为负面的想象,这种想象在来到中国之后得到了印证甚至加强。在后期的深度访谈中被访谈者的多次具体阐释也印证了这一统计结果。在到达中国之前,来源国关于中国的信息中存在大量的负面评价,例如“从周围的人那里知道很多负面评论,比如中国人互不关心,不欢迎外国人”(01);“经常从朋友,亲人那里和网络上听到此类评论,人们漠不关心,自私”(14)。留学生来到中国之后,所遇到的实际情况则更是加强了这种印象,如“人与想象中的差不多,但是人们不遵守规则”(05);“因为遭遇到欺骗,因此我不信任中国人”(02);“人们灵魂堕落,人们只想从他人处谋取利益”(08)等。类似地,友善度的前后评分的差异也说明留学生所感知到中国人的友善程度要低于先前的想象。

同时,在保守与开放这一维度上,在来华之前留学生倾向于认为中国人偏向保守,到达中国之后这一评分虽然朝着开放的方向有所前进,但仍旧处于比较保守的一端。在后期访谈中,这一观点亦得到了具体的阐释。受访者在描述来华之前的印象时均使用了“传统的”(traditional)或“古老的”(old)这类词语。而到达中国之后,虽然在中国整体印象的描述中使用了“更现代”或者“非常现代”以及“令我惊讶”这类短语,然而在对中国人的描述中却并未体现出相应的现代与开放特质。相反,大多数留学生仍旧认为中国人比较保守。“他们思想保守,要是开放一些就好了”(04),“中国学生相对保守,例如在聚会中只与熟悉的人交往”(12),“很难与他们交朋友,因为他们总是很害羞,尤其是女生,因此我的中国朋友很少,中国女生更是几乎没有”(11)。

最后在紧张程度的评分上,无论是在来华前还是来华后,留学生都倾向于认为中国人具有较高的紧张度,这种印象在来华后更是进一步得到了加强。

四、在华留学生的旅游行为特征

131位受访留学生在中国已生活的平均时间为1.63年,平均旅游次数为3.84次。根据调查结果,本研究从以下几个维度对留学生的在华旅游行为进行了分析。

(一)城市认知度与城市偏好

在对留学生对中国城市认知度的研究中,本研究区分了三个层级,分别为能够列举出的城市(或省和自治区);已到访过的城市(或省和自治区)以及计划前往的城市(或省和自治区),调查结果如表1:

表1以省为单位对城市进行了归纳(例如大连、沈阳都归纳为辽宁省),根据以上能列举、曾到访和计划前往的地区的排序,可发现以下三个特征:

1.高知名度城市具有直接的号召力。首先,无论是在能列举、曾到访还是计划前往的地区排名中,上海、北京和广东省都位于绝对领先的位置。可见,在外国留学生对中国的认知中,由经济发展水平和政治地位所带来的国际知名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由于留学生对中国的认知比较有限,因此目的地的选择也更容易集中在本身知名度较高的城市。此外,大多数留学生所列举的都是城市名而非省名,除了北京、上海、香港等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外,在各省的具体城市中又以广东的深圳和广州、浙江的杭州、黑龙江的哈尔滨、四川的成都、江苏的苏州和南京、云南的昆明和丽江以及陕西的西安为主。可以看出,高知名度的城市对留学生具有最为直接的号召力。

2.距离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发现,除了上海、北京、广东等经济发达程度与国际知名度较高的城市和省份外,在华留学生能够列举并已经游览过的地区中,大连所处的辽宁省以及与大连距离较近的吉林省和黑龙江省也进入了前12位的排序(而在计划前往的地区中,吉林省已经不在前12位的排名中了)。可见,较近的地理距离为旅游提供了便利的客观条件,却在对目的地的向往程度的影响上并不明显。

3.独特风格目的地更有吸引力。在计划前往的目的地中,新出现了三个地区,即西藏、广西和海南。这三个地区属于近年来兴起的、具有独特风格的、少数民族聚居的旅游目的地,与上海和北京等国际化大都市相比具有明显的风格差异。虽然这些独具风格的目的地在已到访的地区中并未进入前12位的排序,然而在计划前往的地区中却开始占据重要地位。可见,独特的风格成为综合吸引力中重要的因素。

(二)旅游方式

在有关留学生的旅游方式偏好上,本研究重点调查了同游者选择(包括以往偏好和来年计划)、信息获取方式以及酒店预订习惯这三个方面,发现以下特征:

1. 倾向于朋友同游。如图1所示,无论是以往偏好还是未来计划,与朋友同游都是留学生最主要的选择。其次,与家人同游也占据重要地位。不同的是,在下一年在中国的旅游计划中,选择与朋友一起出游的留学生人数比以往的习惯高出了15%。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对在华留学生来说,与当地的朋友结伴是一种更为便利的选择。然而不能忽视的是选择与家人一同出游的人数虽然有所下降,但仍旧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无疑,在华留学生对吸引家人来华旅游具有重要的拉动作用,对于此问题,Aaron Tham和Min-En曾以在澳大利亚的外国留学生为例,对该群体在吸引其亲友来澳大利亚旅游的过程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进行了研究[1]。同时,独自出游的留学生也占据了重要比重。由于留学生的中文水平以及获取信息渠道的限制,因此要求旅游市场能够为与亲友出游和独自出游的留学生提供基本的旅游信息和保障。

2. 网络成为重要的旅游工具。网络已经成为留学生在华获取信息及旅游预订的重要工具。首先,在酒店预订习惯上,网络以70%的绝对优势成为留学生预订酒店最为主要的方式,其次有12%的留学生选择了不预定。而传统的旅行社和电话预订则分别以11%和5%居于第三、第四的位置。电话预定较少的原因大多来自语言上的障碍,而旅行社预订较少则是由于对旅行社认知的缺乏以及相关信息的获取不足,而这仍旧源于语言上的障碍。虽然以上问题能够通过网络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然而在中国旅游市场上,即便是网络,也依旧未能向外国留学生提供充分的旅游信息和预订途径,下文将会就这一问题进行更加具体阐释。endprint

其次,从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上看,留学生旅游的重要信息源为网络和亲友(图2),其中网络是最为重要的信息来源。同时,来自亲友的信息以31%的比例基本与网络持平,也展示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是与来中国之前信息源的统计对照可以发现,对于留学生来说,亲友口碑无论是在留学目的地选择还是旅游目的地选择上都具有重要作用,体现出留学生对亲友展现出的更加信赖的态度。本研究发现,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尤其对于一些知名度不如北京、上海、香港这些国际化大都市的中小城市来说,来自亲友的经历和推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深度访谈中,这一重要性得到了具体的体现,如前往广西桂林、安徽黄山等目的地的旅游计划大多源于朋友的推荐。

(三)旅游时间及消费特征

1.出游持续时间长,暑假最为重要。在出游持续时间上,留学生的平均天数为8.8天,而最常选择的时间段是暑假(37%),其次为公共假日(27%)和寒假(19%)。

2. 旅游消费未饱和。调查发现,国外留学生在中国旅游的平均消费为3779.66元人民币,而可接受的最高消费平均为5522元人民币。可以看出,留学生可接受的最高消费比实际平均消费高出1742.34元,即留学生在华旅游消费处于未饱和的状态。

(四)在华旅游景观偏好

本研究对留学生在中国旅游时的景观偏好做了调查,在调查问卷中采用了李克特五点量表,请留学生对21项具体的旅游景观和活动类型进行打分,进而对统计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分析结果如下:根据因子分析,可划分出9类景观和活动类型,即:当地生活景观、博物馆、少数民族景观、西式景观、大都市景观、文化遗产类景观、休闲类景观、野外景观以及自然景观(如图3)。

结果显示,当地生活景观、博物馆和少数民族景观均以接近20%的比例位于前列;而自然景观、野外景观以及休闲类景观则占据相对较小的份额。可以发现,位于前列的景观类型大多与文化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同时具有较高的参与性和体验性或是较高的学习价值。相反,不具有这些特征的景观类型则很难对留学生产生吸引力。例如文化遗产类景观虽然与文化有着直接的关系,但因为其具有浓厚的后期人工色彩和较低的参与性而不具有较高的吸引力,因此仅仅位于第六的位置。另一方面,自然和休闲类景观对留学生的吸引力较低,根据后期的访谈也可以发现,在华旅游的留学生更加注重目的地的新奇性以及学习和发现的可能性,重视对当地活动和当地文化的参与,采取的是一种较为积极主动的旅游心态,对放松休闲型的旅游产品所具有的兴趣则相对较低。

五、在华留学生旅游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建立英文信息及预订网站

我国国内的网站,无论是大众信息网站、专业的旅游网站还是机票、火车票以及酒店的预订网站都缺乏英文系统的支持,因此留学生由于有限的中文水平,在此过程中遇到两个方面的重要障碍。首先是在查询旅游信息时,无法在中文网站获取可理解的信息,只能前往国外的英文网站进行查询,如谷歌等。而国内在网络管理上对国外网站又进行了诸多限制,因此造成了留学生在查询信息时的巨大不便。这些问题导致留学生从有限的国外网站获得的有关中国的信息既不全面,也存在片面性和滞后性,导致留学生对中国的旅游城市、目的地的状况产生认知上的不足和偏差;其次,留学生在机票、车票和酒店预订中则遇到了更大的障碍。由于国内的火车票预订、机票预订以及酒店预订的网站和提供预订服务的综合型旅游网站大多并没有英文系统,因此对于留学生来说无法实现预定目的。

鉴于此,在网络管理方面,应该为留学生(以及与留学生具有相同障碍的外国旅游者)建立能够以英文提供完整和及时旅游信息的网站,或是在现有的网站中建立英文的查询和预订系统。

(二)纠正欺骗外国游客的行为

除了语言上的障碍之外,当地人的欺骗行为也是在华留学生所遇到主要障碍之一,因此也导致了留学生对中国人的不信任态度。在深度访谈中关于“不愉快的旅游经历”一题中,几乎所有的受访者都提到作为外国人在旅游景区以及旅游过程中所遭遇到的欺骗行为。因为在景区受到的欺骗,许多留学生都因此产生了对整体中国人的不信任态度。这也是外国留学生在获取旅游信息时非常信任和看重自己的亲友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必须规范旅游市场,但在此规范过程中,不能够一味地“禁止”和“取缔”,而应该建立合理的机制,为当地人创造多样化且充足的收入提升方式,使景区居民不用依靠欺骗行为也能够获得满意的收入,同时使他们认识到欺骗行为对长期收益所带来负面效果远远超过获得的短期效益。

(三)针对留学生市场合理地开发消费

留学生在华旅游的可接受消费比实际消费高出1742.34元,这就说明,该群体的消费还远未达到饱和的状态。而同时,留学生对景区商家虚报价格的欺骗行为又非常反感,可见对于留学生来说,并不是不想花钱,而是不想花冤枉钱。这说明,现有市场缺乏合理的,对该群体具有足够吸引力的旅游产品或是旅游消费品。因此要开发消费,但并不是贸然地提升价格,而是开发多样化的、满足留学生需求的旅游产品和旅游消费品,增加消费的途径。换言之,即并非以增加价格的方式来增加消费,而是将增加体验的深度、广度、满意度和愉悦度作为增加消费的前提。

(四)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促销

从研究中可以看出,国外留学生对中国的旅游目的地、旅行社、旅游网站以及旅游产品等所具有的认知非常有限。这一方面源于已经指出的语言上的障碍,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则是我国旅游产业忽视了针对这一市场的有效宣传。具体来说,在我国,无论是旅游部门、目的地宣传部门,还是景区和旅行社都未能对这一细分市场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因而造成了留学生获取旅游信息的不足。这也导致了我国旅游产业未能对这一市场所具有巨大潜力进行充分的开发。因此,需要有针对性地对这一细分市场进行宣传促销,将有关旅游产品和旅游目的地的信息充分、及时地传递到该群体之中。具体来说,可以在学校、留学生社团、留学生网站以及其他各种留学生聚集的地方与活动中进行相关宣传,以满足留学生对旅游信息的需求,从而实现对这一市场的充分开发。endprint

(五)借助留学生吸引海外旅游者

在华留学生作为一个持续在中国生活和学习的群体,对其来源国的亲属具有两个方面的作用。首先,能够将关于中国的实际体验和真实信息反馈到来源国,这对中国形象和中国的旅游吸引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华留学生也是直接吸引其亲人和朋友来中国探访和旅游的重要因素,具有强大的拉力作用。因此,应该将留学生一方面看成中国旅游的宣传者,一方面看成来华旅游重要的拉动力量,重视该群体的感知和体验,针对留学生及其亲友市场进行产品开发,例如在假期推出适合留学生与国外家人一同参与的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并且有针对性地在留学生中进行有效地宣传等。

六、结束语

在华留学生市场是一个重要的旅游细分市场,并且这一重要性将会随着国际交流的繁荣而日益增加。然而,目前国内学术界和产业界都尚未给予这一市场足够的关注,由此而产生的诸多问题亟待学界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鉴于此,本文通过对大连市的外国留学生的调查和对该群体的旅游行为特征、偏好以及障碍进行的横向研究和纵向挖掘,提供了一个关于留学生旅游市场的总体结构和深度内容的研究成果。基于以上研究,本文期望能够为这一旅游细分市场的发展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解决留学生在华旅游中所存在的问题,弥补我国旅游产业在开发和完善这一市场时所存在的不足,促进我国旅游产业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Aaron Tham, Min-En. Travel Stimulated by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Australi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2006,(8): 451–468.

[2]Forsey M, Low M. Beyond the production of tourism imaginaries: Student-travellers in Australia and their reception of media representations of their host nation[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14, 44: 156-170.

[3]King B, Gardiner S. Chines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n Avant‐Garde of Independent Traveller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 2013.

[4]Shi Y, Nakatani T, Sajiki T, et al. Travel Behavior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t a University in Japan: A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Non-Chinese Students: 赴日留学生的旅游行为:中国和非中国大学生之比较[J].Journal of China Tourism Research, 2010, 6(1): 61-72.

[5]李树峰,李翠霞,孟宪林.秦皇岛市外国留学生旅游行为研究[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9(2):117-120.

[6] 孟宪林,李树峰,李翠霞. 秦皇岛市俄罗斯留学生旅游行为分析[J].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11(1):122-124.

[7]张维.来华外国留学生旅游消费偏好及其影响研究——以上海外国留学生为例[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8]郑笑怡.浙江省外国留学生跨文化旅游行为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35(4):185-186.

上一篇:姿势的英文下一篇:小学体育教师考核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