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赛(精选12篇)
世界杯赛 篇1
新世纪新阶段, 随着世界职业体育总体水平的不断提高, “海外兵团”即运动员国际流动现象表现出扩张的势头, 如何解决中国体育“海外兵团”的现实问题?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国体育事业发展中不可规避的话题。世界足球主要联赛球员的国际流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全球体育现象, 诸如经济、政治、文化、语言、价值观、习俗、地理位置、历史殖民地、后殖民关系、国家双边交流、技战术风格打法等要素分别对其产生一定的作用影响。世界职业足球由核心区 (西欧) 、半边缘区 (南美洲) 和边缘区 (非洲) 组成, 核心区吸纳了半边缘区和边缘区的精英球员, 形成了稳定的球员输送通道, 导致了世界足球区域发展不平衡, 体现了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结构化, 是一种经济霸权和殖民主义的新形式。也有研究认为,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足球移民表现为一种政治经济全球化特征, 尤其是结合历史、地理、社会和文化要素的影响, 逐渐形成了欧洲足球的中心地位, 并在全球范围内招募精英球员, 包括一些足球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
为了避免缺少的信息所引起的问题, 在这里寻求不同的方法, 即每个国家队参加世界杯或欧洲锦标赛的球员最多25人 (以前是22人或23人) 。对于每一个球员, 他在提名时一直活跃在俱乐部比赛中。数据测试的假设是, 在国外合同之下的球员的百分比增加, 会增加各自的国家队的比赛实力。因为在过去10年, 在所有西方欧洲联赛, 球员的百分比特别是来自东欧和非洲的比例大大增加。在1976-2010年间, 这些地区的国家队比赛实力有显著增加。从表2、表3来看, 在国外合同下的球员比例增加约4倍, 该百分比的变异系数显著下降。调查结果表明, 国家队都变成了“国际化”球队:不仅非洲和南美洲的国家队, 而且东欧和亚洲现在往往有更多超过一半的球员在西欧踢球。西欧是世界职业足球发展的核心区域, 招募与吸纳全世界的优秀球员, 致使世界足球洲际间发展不平衡。在世界职业足球一级市场 (西欧) , 又强化了一股足球政治经济马太效应, 联赛精英球员聚集在14大商业巨头控股的18个世界顶级足球俱乐部中, 形成了一级市场联赛的核心地带和全球精英球员供给分配的科层化结构。二级市场联赛大量启用本土球员, 以及利用一级市场联赛人力资源溢出效应和招募一些足球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精英球员, 组建了世界职业足球的二级市场, 参与本土足球市场竞争。这意味着, 一个全球化的劳动力市场概念是从根本上有缺陷的, 因为有可靠的或已知的来源时, 它忽视了俱乐部在何种程度上更喜欢从事重复的交易, 因为这些交易是受社会和文化关系, 以及已建立的历史和经济的关系的严重影响。
参考文献
[1]、黄璐.应理性看待新世纪新阶段中国体育“海外兵团”现象[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7, (10) :1314.
[2]、黄璐.中国体育“海外兵团”开发的战略意义[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5, (5) :29.
[3]、黄璐.博斯曼法案的国际政治经济本质[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10, (5) :392.
[4]、黄璐.2010年世界杯足球赛亚洲球队竞技表现的文化哲学阐释[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0, (11) :18.
[5]、Paul Darby.African Football Labour Migration to Portugal[J].Soccer&Society, 2007, 8 (4) :495-509.
[6]、黄璐.世界足球主要联赛球员国际流动特征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11, (5) :547.
世界杯赛 篇2
人类总是在不断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在解释与实践中生存和发展,改造世界的活动从来都是在认识世界的指导下进行的。马克思主义坚持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同时强调认识改造主观世界与认识改造客观世界的统一,以达到最大的效果。
一、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关系
人类从原始社会就开始认识世界,从畏惧自然到了解自然;人类又在不断地改造世界,从古代的都江堰到现代的三峡工程都蕴含着人类改造世界的智慧。可以说,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是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人类了解自然之后不再畏惧,转而开发自然、利用自然,可见认识的任务不仅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毛泽东同志在《自由是必然的认识和世界的改造》一文中开宗明义地指出:“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人类历史是人类自己造出来的,但不认识世界就不能改造世界。”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改变世界、创造世界也就是人的实践,人类往往先通过征服自然界、改造自然界,向自然界索取自己所需要的生活和生产资料,进而从事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辩证统一的。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而要有效地改造世界,又必须正确地认识世界。对比戊戌变法的失败与抗日战争的胜利、土地革命的成功与人民公社运动的破灭,我们发现,改造世界必须在人的认识指导下进行,盲目的认识带来的是盲目的实践,错误的认识造成的则是行动的失败,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保证行动的成功。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又告诉我们,正确的改造世界可以促进民众更为准确地认识世界。
二、认识改造主、客观世界并重
(一)认识改造主观世界与认识改造客观世界的关系 人类世界由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构成,人类主体总是受目的性和能动性的驱使,要求外部客观世界满足自身的需求,然而客观世界是按照固有的规律运行的,不可能自动地满足主体的愿望和需要,因而主观和客观就处于矛盾状态之中,例如当今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就需要我们既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也要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使主客观达到有机统一,正确解决两者的矛盾。
认识改造客观世界与认识改造主观世界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改造客观世界包括改造自然界和改造人类社会,改造主观世界就是改造人们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核心是改造世界观,即观察和处理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只有对自身的主观世界做出正确认识并进行合理改造后,才能使自己的主体性、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才能使客观世界的认识改造高效完善,才能使社会整体达到和谐。而认识改造客观世界是认识改造主观世界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它为认识改造主观世界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并能检验认识改造主观世界的成果。
(二)认识改造世界中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人们重视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改造而忽视对主观世界的认识改造,因而导致人们重视自然科学而忽视人文科学,重视个人眼前利益而忽视人类长远利益,重视物质文明建设而忽视精神文明建设,重视物质消费而轻视精神消费,重视物质财富积累而轻视精神财富积累。近一段时间,通过杀害小孩报复社会,媒体中出现的低级趣味的新闻,富二代网上“晒富”等现象的产生,都是由认识改造个人主观世界不足造成的。
另外,由于人是社会动物,因此不能脱离客观实际而一味改造主观世界。倘若忽视了认识改造客观世界,对主观世界的认识改造也会出现偏颇,这便导致自我评价降低,甚至出现轻生。再者,人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也是日新月异,即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都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人类对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亦是动态的、不断更新的,永远不会完结。所以对主客观世界的认识改造不能停留在过去,要与时俱进。
三、科学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唯物辩证法揭示了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根本的观点和方法,简单来说,唯物辩证法认识改造世界的方法就是:在“变”中认识世界,在“和”中改造世界。
(一)在“变”中认识世界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在变化之中,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用“变”的思想认识世界,既是哲学方法论的需要,也是时代精神的需要。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让我们看到了客观世界变化的迅速,深圳特区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也有目共睹,这让我们不得不用“变”的思想认识客观世界。同时,每个人的主观世界也并非一成不变,“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我们必须用“变”的思想看待自身。
在“变”中认识世界,要求将变化原则始终贯穿于各种认识之中,立足于现实,着眼于未来,随机应变,适时而动,在变化中把握变化。主要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把握:一是从历史发展的统一性、因果性和连续性中观察事物的变化趋势,用历史的尺度衡量事物的发展前景;二是面向未来进行科学预测,要做到善于明察秋毫、见微知著,善于投石问路、摸索尝试。
(二)在“和”中改造世界
“和”已经成为各国共同追求的一个目标,用“和”的方法改造世界则是非常重要的价值取向。过去人与自然的对立、对自然掠夺式的开发让人类深受其害,产生矛盾之后想要寻求和谐更是难上加难;世界多极化的趋势让大国之间的矛盾放大,双方利益都会受损。只有用“和”的思想改造世界,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才能协调,改造世界取得的成果才能长久,对世界的改造才能有良性的发展。
世界杯赛 篇3
所属俱乐部:皇家马德里
总收入:7300万美元
俱乐部年薪:4900万美元
广告代言费:2400万美元
主要赞助商:耐克、三星、豪雅表、阿联酋航空、康宝莱
来自葡萄牙的皇家马德里队灵魂人物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简称C罗,下同)在2013年获得了男子足球运动员最高荣誉——金球奖,这带给他更多的赛场动力,无论是西甲联赛还是欧洲冠军杯,他用惊人的进球效率震撼了全世界。他与皇家马德里俱乐部签订的5年合同价值2.06亿美元,皇马执行主席对这份天价合同的含金量表示十分满意。除了国际品牌的高额代言,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还开创了个人内衣品牌“CR7”,他的商业投资眼光也相当出色。
2号球星:里奥内尔·梅西
所属俱乐部:巴塞罗那
总收入:6500万美元
俱乐部年薪:4200万美元
广告代言费:2300万美元
主要赞助商:阿迪达斯、三星、百事可乐、土耳其航空、康宝莱
梅西是历史上连续4年获得金球奖的球星,2013年他与阿迪达斯公司推出了第一份合同期限内的个人系列的最后一款签名球鞋,土耳其航空公司除了签下美职篮巨星科比·布莱恩特外,还找到了巴萨核心——梅西,并且给出了相当令人满意的代言费用。梅西的第七份俱乐部合同有效期至2018年,这份合同的价值与他的“宿敌”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不相上下。
3号球星:内马尔·达席尔瓦
所属俱乐部:巴塞罗那
总收入:2800万美元
俱乐部年薪:1200万美元
广告代言费:1600万美元
主要赞助商:耐克、嘉实多、松下、欧莱雅、大众汽车
巴西新星内马尔一夜成名是来自他的上亿转会合同,巴萨俱乐部为得到他花费了1.24亿美元。他的前俱乐部巴西桑托斯队在他13岁时就称赞他为“小贝利”,自此他成为了巴西人心中的希望。2014年巴西世界杯在内马尔的家乡举办,人们期待他能够为国家举起大力神杯。
4号球星:罗梅达尔·法尔考
所属俱乐部:AS摩纳哥
总收入:2600万美元
俱乐部年薪:2300万美元
广告代言费:300万美元
主要赞助商:彪马、三星、吉列
法尔考待在西甲联赛的最后一个赛季,为马德里竞技俱乐部在41场比赛中打入了34粒进球,这位绰号“老虎”的哥伦比亚“民族英雄”前锋最终离开西班牙到了法国。在法甲AS摩纳哥俱乐部28岁的法尔考签订了5年高出他在西甲一倍薪酬的合同,他的俱乐部老板是财力雄厚的俄罗斯亿万富豪德米特里·雷波诺列夫。谈到法尔考转会的动机,他表示他的偶像法国球星蒂埃里·亨利曾为AS摩纳哥队效力并获得过冠军,他愿意跟随亨利的步伐。
5号球星:加雷斯·弗兰克
所属俱乐部:皇家马德里
总收入:2400万美元
俱乐部年薪:1500万美元
广告代言费:900万美元
主要赞助商:阿迪达斯、EA竞技体育游戏、葡萄适功能饮料
加雷斯·弗兰克是继内马尔之后西甲购入球员的第二大动作,皇家马德里俱乐部为他转会花费了1.18亿美元,这让24岁威尔士人弗兰克的老东家英超托特纳姆热刺俱乐部主席笑开了花。加雷斯·弗兰克与父母合办了一家公司,这让他的周薪更是达到了45.6万美元。
6号球星:韦恩·鲁尼
所属俱乐部:曼彻斯特联队
总收入:2200万美元
俱乐部年薪:1800万美元
广告代言费:400万美元
主要赞助商:耐克、三星、哈珀·科林斯
鲁尼在曼联队的日子并不舒坦,转会和与主帅弗格森不和的不利传言让他分心。在切尔西和阿森纳对他表现出浓厚兴趣后,曼联用一份长达10年价值1.04亿美元的“定心”合同稳定了鲁尼。鲁尼的“坏小子”形象可能过于突出,以至于影响了他的球衣销售和品牌代言,除了耐克、三星和哈珀·科林斯保持了长期合作关系外,国际大品牌跟他接触并不多,这让他的经纪人处境尴尬。
7号球星:塞尔吉奥·阿奎罗
所属俱乐部:曼城
总收入:2100万美元
俱乐部年薪:1700万美元
广告代言费:400万美元
主要赞助商:彪马、百事可乐、吉列
腿伤影响了阿奎罗两个赛季的发挥,但所幸没有动摇曼城俱乐部主席希望续约的心,曼城俱乐部为他准备了有效期至2017年的合同。阿奎罗的成名与他的前岳父马拉多纳不无关系,他在国家队的表现也可圈可点。
8号球星:亚亚·图雷
所属俱乐部:曼城
总收入:2100万美元
俱乐部年薪:1800万美元
广告代言费:300万美元
主要赞助商:彪马
图雷与曼城俱乐部续约到2017年,关于续约未涨薪的理由图雷表示自己以俱乐部的荣誉为骄傲,他将以33.4万美元的周薪继续效力曼城。他和他的弟弟——效力于英超利物浦队的科洛·图雷都有一颗报效祖国的爱国心,他们经常为科特迪瓦和非洲大陆筹集善款和衣物,是球场上重情义的热血汉子。
9号球星:费尔南多·托雷斯
所属俱乐部:切尔西
总收入:2000万美元
俱乐部年薪:1700万美元
广告代言费:300万美元
主要赞助商:阿迪达斯、百事可乐
30岁的西班牙国家队前锋托雷斯在切尔西俱乐部每周能够拿到的薪酬是20万美元,媒体猜测他很可能转会,因为切尔西主帅穆里尼奥对记者表示球队需要一名前锋。如果转会达成,这并不算是托雷斯近年来的首次大跳槽,2013年他将肖像权从耐克公司转卖给了阿迪达斯公司。西班牙国家队在国际足联的排名中被列为头号夺冠种子,托雷斯仍占据核心前锋位置,巴西世界杯很有可能成为他再次提高身价的绝佳机会。
(宁良凌编译自美国《福布斯》)
上海观世界世界看上海 篇4
第11届上海国际机床展 (EASTPO 2009) 将于2009年7月15~18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盛势开幕。届时将云集全球机床巨头, 集聚国内品牌制造商, 包括斯宾纳、马扎克、三菱、西铁城、MAG、海德汉、天田国际等世界知名企业, 国内的沈阳机床集团、上海电气集团、大连机床、杭州机床、汉川机床、杨力机床等大型企业参展。该展览将为新型国防工业建设提供大量装备保障信息, 是全球机床贸易、军民互动、供需洽商的交流平台。
世界名著书籍《悲惨世界》 篇5
金庸大师的《神雕侠侣》中,郭靖对杨过说,善与恶,都在一念之间。一念之差,杨康成了人人唾弃的卖国贼;一念之上,杨过成了神雕大侠。很多作品中,坏人总是极坏的,从里到外都是坏的;好人总是极好的,常因为好的过头而吃了坏人的大亏,让读者虐心。我们从小就被教育为非黑即白,事实上世界不是黑的也不是白的,而是灰的。
没有人生下来就是坏人,一个人作恶,很多时候,社会负有很大的责任。《悲惨世界》主角冉阿让本是一个贫困的市民,老实本分的养家糊口,具有劳动人民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直到社会让他失了业,和姐姐一家饿了肚子几天,为了救活7个外甥,跑到面包店偷了一个面包,被判入狱5年。出于对司法的不信任,冉阿让多次越狱被抓回,前后一共在牢中做苦役20xx年。20xx年的牢狱生活没有让冉阿让往好的一面改变,反而变得仇恨一切,不相信任何人,变成一个孤独而凶狠的男人。
《悲惨世界》
《悲惨世界》是一部关于爱、恩典与救赎的史诗,也是一部人类苦难的百科全书。雨果将人类的一切不幸统称为苦难。冉阿让的贫穷、牢狱与逃亡、珂赛特年幼受苦、芳汀被逼良为娼、通烟囱男孩的流浪、福舍勒旺老无所依、小嘉弗洛斯的饥寒交迫、忠于法律而跳河自尽沙威、沿着邪恶的道路走向毁灭的德纳第
世界冠军 世界纪录 篇6
美国选手哈默以3分37秒227的成绩夺得女子3000米个人追逐赛冠军;白俄罗斯选手齐林斯卡娅以34秒152夺得女子500米计时赛冠军;法国队以43秒969夺得男子团体竞速赛冠军;荷兰选手谢普夺得男子40公里记分赛冠军;意大利选手卡拉拉以35分夺得女子25公里记分赛冠军;德国选手巴尔特科以4分23秒473夺得男子个人追逐赛冠军;英国老将霍伊在男子以1分1秒361的成绩夺得1公里计时赛冠军;荷兰选手博斯夺得男子凯林赛冠军;白俄罗斯名将齐林斯卡娅夺得女子争先赛冠军:法国老将纳维尔夺得男子15公里淘汰赛冠军;澳大利亚队以4分1秒491夺得男子团体4公里追逐赛冠军;荷兰选手博斯又夺得男子争先赛冠军;德国新秀穆赫夺得女子凯林赛冠军;哥伦比亚选手卡列夺得女子淘汰赛冠军;由利亚内斯和加尔维斯组成的西班牙队夺得男子50公里麦迪逊赛冠军。
4月15日至5月2日,2006年斯诺克台球世锦赛在英国伦敦举行,苏格兰选手多特夺得冠军。
4月21日,第10届LG杯世界棋王赛在韩国首尔举行,中国七段棋手古力夺得冠军。
4月24日至5月1日,2006年世界乒乓球团体锦标赛在德国不莱梅举行,中国女队夺得女团冠军;中国男队夺得男团冠军。
4月28日至5月7日,2006年汤尤杯羽毛球赛在日本仙台举行.中国女队夺得冠军,捧得尤伯杯;中国男队夺得冠军,捧得汤姆斯杯。
4月20日 国际田联(IAAF)批准了俄罗斯名将叶·伊辛巴耶娃今年2月12日在乌克兰顿涅茨克室内田径赛上创造的4米91的女子室内撑杆跳高世界纪录;同时IAAF还批准了肯尼亚队6名选手2005年11月在日本千叶创造的1小时57分6秒的男子公路马拉松接力赛的世界最好成绩;另外,被批准的还有中国选手王星2005年10月21日在中国南京创造的54秒40的女子400米栏世界青年纪录。
4月24日,中国选手陈艳青在全国女子举重锦标赛58公斤级挺举赛上,以136公斤超过133公斤的世界纪录。
同一个世界?不同的世界! 篇7
三色视者:大多数人都是
关于色彩的原理,我们在美术课上都学过三原色,利用“红、黄、蓝”三种基本颜料,就可以调配出各种不同的颜色来。不过,除了颜料的三原色,还有一种光的三原色,即“红、绿、蓝”,利用这三种颜色的光也能调配出各种色光来。电视机的显示屏就是利用这三种颜色,呈现出色彩缤纷的画面。
在我们的眼睛里面,有两种感光细胞,一种叫视杆细胞,另外一种叫视锥细胞。视杆细胞会在暗光情况下发挥作用,没有色彩识别功能,因此人们在昏暗的时候可以看到物体,但是无法分辨颜色。而在亮光环境下,发挥作用的是视锥细胞。我们之所以能看到色彩,就归功于视锥细胞。它们能吸收不同长度的光波,然后将信息发送给大脑,经过大脑的处理,产生了我们所说的色感。大多数人的眼中拥有三种类型的视锥细胞,每种类型的视锥细胞能够识别出一种颜色——绿色、红色或蓝色。因此,大多数人也被称为“三色视者,”。
二色视者:无法看到完美的世界
说“大多数人的眼中拥有三种类型的视锥细胞”,则意味着并不是所有人的眼睛里的视锥细胞都是三种。当三种视锥细胞的部分或全部出现问题时,就会出现色觉障碍。色觉障碍,可以分为完全色盲和不完全色盲。完全色盲的人感色功能全部丧失,只能区分黑、白、灰三色;不完全色盲的人可以识别一些颜色,只是对某些颜色无法识别,最为常见的就是红绿色盲。因此,也被称为“二色视者”。
由于每个细胞可以区分同一颜色100种左右的色度,那么每少一种视锥细胞,我们能够分辨出的颜色数量就会成倍减少。因此,如果常人可以看到大约1 00万种颜色,那么二色视者只能看到大约10 000种不同的颜色。
四色视者:辨色超人
既然有的人眼睛中的视锥细胞不足三种,那么会不会有的人眼里的视锥细胞多于三种呢?早在1948年,就有学者猜测,人类中有四色视者。所以,几十年来,科学家们都在孜孜不倦地寻找,但是一直以来并没有重大突破。不过,前不久科学家有重大发现。英国的神经系统科学家声称,他们找到了一位女性四色视者。
四色视者能看到多少种颜色呢?三色视者能看到大约100万种颜色,而四色视者则多一种视锥细胞,所以他们能感受到更广的色觉范围,能看到普通人看不到的0.99亿种颜色,这些颜色是普通人想都没有想过的。不过,就好比红绿色盲症患者分辨不出混在一起的红绿色一样,我们永远分辨不出那些只有四色视者才能分辨的颜色。
世界杯赛 篇8
《海底世界》 (苏教版三下) 是一篇极具语言欣赏价值的文章。具体来说, 有如下写作特点:
1.文章结构清晰。
全文呈总分总结构。文首总起问“大海深处是什么样的”, 文尾以“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概述, 回应了大海深处的特点, 前后呼应, 结构完美。文章主体部分有三个逻辑段落, 分别描述了奇妙的海底动物、奇异的海底植物、丰富的海底矿藏, 比较全面清晰地展现了“海底世界”的基本形态。
2.内容详略得当。
文章详写了“奇妙的海底动物”, 以两个自然段描述了海底动物的声音和活动特点, 让读者感受到了大海深处是个“有声有形、有动有静”的世界。大概是编者考虑到小学生知识有限, 理解起来有困难, 文章略写海底地形特点和矿藏资源, 只用两句话概述。
3.写法生动。
文章第2、3、4自然段运用多种写法, 语言生动。如第2自然段里的排比句:用“有的”一词连续排开四句, 气势宏大地写出了海底动物的多种声响;又如第3自然段里运用类比法造句:梭子鱼的速度“比普通的火车还要快”, 形象地表现了海底世界的动态;第3自然段里还有比喻句“贝类……做免费的长途旅行”“深水鱼……像闪烁的星星”等, 表现了海底动物的奇趣意味;第4自然段里运用数量词“……几百米……八千多种”说明海底植物的奇异性。
4.语言词性多样。
有拟声词“嗡嗡、啾啾、汪汪”, 有表示声音状态的词“打呼噜 、窃窃私语 、警报”, 这些词语 使海底世 界具有“声音之美”;有表示活动的词语, 如伸缩爬行、喷水后退、巴在船 底、长途旅 行 , 这些词语使 海底世界 具有了“动态之美”;有多个色彩的形容词 , 如褐色、紫 色、红色……这些词语 又使海底 世界具有“色彩之美”。
对于课文 中的这些 语言特性, 教师该设计怎样的教学环节, 才能让学生读懂, 并达到“掌握和内化”的目标呢?
三年级的教学活动要形象生动。我的教学思路是: (1) 运用以读代讲的方法, 让学生自然地探索语言奥秘。 (2) 运用“角色演读”的方法, 让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 表演“海底动物”的声音和动作, 使语言文字还原成生活。 (3) 创设“老师不在课堂”的情境, 要求学生运用本课的词语、句法、段法, 写一写教室里的声音和同学们的表现。
【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一:概述内容, 整理提纲。
1.自由读课文, 按要求找到相关词语。
描写海底 动物声音 的词语:_________
表示海底 动物活动 的词语:__________
形容海底 植物色彩 的词语:_________
表示海底 宝藏名称 的词语:___________
2.一句话自由概述“海底世界是怎样的”。
(学生或用一句话总说海底世界的特点, 或从某一方面介绍海底世界的动物、植物或地形矿藏。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 形成本文提纲并板书。)
学习活动二:选学重点段, 体验积累象声词。
1.教师范读第2自然段, 全体学生扮演海底动物潜在“水下” (课桌下面) 。
师 (读) :当海面上波涛汹涌的时候, 海底依然是宁静的。
(学生:在桌子底下静静地, 不发出一点声音。)
师 (读) :海底是否一点儿声音没有呢?也不是。海底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只是我们听不到而已。
(学生发出“嗡嗡、啾啾、唧唧、汪汪、嘎嘎、唧唧、咔嚓咔嚓、砰砰、呼噜呼噜、呼哧呼哧”等声音。)
师 (读) :如果你用上特制的水中听音器 (用纸卷成一个筒放在耳边) , 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
(此时, 教师走向学生座位, 弯下身侧耳倾听。走到某个座位, 那个“海底动物”就要发出一种声音。)
2. 幻灯出示第2自然段课文 , 补充两个省略号里的内容, 再读出来, 使海底动物的声音更有趣, 更丰富。
学习活动三:选学重点段, 演绎海底动物特点。
1.教师朗读第3自然段, 指名学生扮演以下海底动物的活动:
海参伸缩爬行……;
梭子鱼游……攻击……;
乌贼和章 鱼喷水…… 后退;
贝类巴在……旅行;
深水鱼发光……。
2.教师小讲 座 : 句法特色“类比法、打比方、列数字”。
3.观看海底世界的视频, 用恰当的动词叙述海底动物的活动。
学习活动四:小练笔———《老师不在教室的时候》。
1.创设情境:教师突然离开教室3分钟。
2. 过3分钟后教师回到教室调查:同学们在做什么?哪些同学吵吵闹闹?
3. 仿写课文第2、3自然段的写法, 写一写老师不在教室的时候教室里的声音和同学们的动作。
附例文:
张老师不在教室, 教室里是怎样的呢?
张老师刚 离开教室 的时候, 教室里还比较安静。可是没过多久, 教室里就“热闹”起来了。有的“咚咚咚”地敲起了桌子, 有的“啪啦啪啦”地敲打文具盒, 有的嘻嘻哈哈地在说笑话, 有的在大声喊叫……
见老师还没有回来, 同学们就“发疯”了。有的玩起“石头、剪子、布”, 有的跳起“骑马舞”, 有两个同学还打了起来, 有的走到讲台前做鬼脸, 还有的跑到楼下上厕所……
一会儿, 老师回来了, 教室里就像没事一样。
世界杯赛 篇9
当人们在江河流域定居时,在那些土壤并不肥沃并且更容易受季节变化影响的地方,如欧洲森林地带、阿拉伯沙漠和中亚细亚地区,这些地区“雨水较少,但是草原辽阔,冬季白雪覆盖了山峦,到了夏季,山坡上却牧草丛生”[1],居住着生活方式与农耕世界截然相反的民族,即游牧民族。他们骁勇强悍,长期过着简朴的生活,顽固地保持着氏族公社制度的传统;经常性的迁徙使得他们不耐耕作之苦,喜好以劫掠为生。著名的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在描述日耳曼游牧者的生活习性时说:“要想劝他们像向敌人挑战和赢得创伤那样地去耕种土地和等待一年的收成,那是很困难的。而且他们还觉得,可以用流血的方式获取的东西,如果以流汗的方式得之,未免太文弱无能了。”[2]P62-63
相比较而言,定居的农耕生产方式比游牧生产方式创造出更加丰富的生活资料,从而解放一部分劳动力去从事农耕以外的活动,如金属冶炼、建筑、商业贸易和社会管理等。人类历史最初的几种文明,都是从定居的农业文明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而来的。
两个世界由于生产方式的差异,两者的产品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是这些产品并不能满足各自全部生活的需要。两个世界因此便产生了相互之间的交流,主要是经济和文化上的交流,农耕世界的文明通过商业往来及与游牧文明之间的碰撞向游牧世界传播,如金属冶炼技术。金属冶炼技术改进了游牧世界的武器,游牧民族也随着武器的改进更加好战。
游牧者与定居者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定居者将游牧者视为野蛮人,而游牧者认为定居者软弱、怯懦,是很好的掠夺对象。吴于廑先生认为,从古代一直到13、14世纪的历史,可以概括为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三次冲击
一、印欧语系游牧者的入侵
印欧语系(雅利安语系)的游牧者最初生活在里海和黑海周围,于公元前20世纪初叶开始向欧亚大陆南部的农耕地区入侵。在公元前20世纪到公元前10世纪左右,欧亚大陆的印欧语系游牧民族开始向东、西、南三个方向进行大规模的迁徙行动。
在西面,色雷斯人、希腊人进入了巴尔干半岛,斯拉夫人和波罗的海人到了欧洲东部和波罗的海南岸,日耳曼人和凯尔特人则分别进入了多瑙河、莱茵河流域和高卢、西班牙腹地。在南面,米地人和波斯人入侵西亚和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建立了米地王国和波斯帝国;而另一支印欧语系的游牧者则冲入印度河流域,与当地的土著人长期混杂,成为今天印度人的祖先。在东部,印欧人越过天山屏障,到达帕米尔高原,所建立的国家被中国人称为吐火罗。
“公元前2000纪,欧亚大陆正处于一个骚动时期,即游牧民入侵、古老的帝国被推翻、旧的社会制度瓦解的时期。骚动是猛烈的,整个欧亚大陆都处于一片混乱之中。因此,公元前2000纪是古代文明从历史舞台上消失,由古典文明取而代之的过渡时期”。[3]P149这种大骚动便是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发起第一次大冲击的结果。这次民族大冲突和大融合导致了新旧文明的更迭和文明地域的扩展。米诺斯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印度的哈拉巴文明等文明灭亡了,埃及文明不断衰落,在旧文明的基础上产生了古典文明,它包括希腊罗马、波斯帝国、古印度和中国的秦汉帝国。
二、匈奴人的西进运动和欧亚大陆的民族大迁徙
自夏商周三代以来,匈奴人便与中原地区发生联系。当时匈奴人被称为戎狄。他们散布地域很广,陕西的西部和北部,山西和河北的极大部分都是戎狄族居住地。戎狄曾多次骚扰周朝疆域,对农耕社会的定居生活形成了严重的威胁,带来了破坏性的灾难。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命蒙恬北御匈奴,并且修筑长城,构成了阻止匈奴南下的坚固屏障。汉高祖平定宇内之后,对匈奴采取防御政策;到了西汉武帝和东汉的和帝时,对匈奴采取主动出击的态势。部分匈奴人不得不向西迁移,从而拉开了游牧世界第二次冲击农耕世界的序幕。
最先引起匈奴人西进浪潮的是大月氏人,他们越过兴都库什山脉与天山山脉而进入中亚,征服了巴克特里亚王国,并与当地居民杂居。公元1世纪中叶,大月氏五部落之一的贵霜部落兼并其他四部,建立了贵霜帝国。还有一支大月氏人与匈奴人相混合,形成了白匈奴人。公元5世纪初,白匈奴人侵入伊朗东部和印度西部地区,摧毁了笈多王朝。
公元2世纪以后,匈奴人由中亚向西进入伏尔加河流域、顿河流域和北高加索一带。公元374年,匈奴人跨过顿河,进入日耳曼游牧部族的活动地域,迫使日耳曼游牧民族在征得罗马帝国统治者的许可后进入罗马帝国境内。罗马帝国之所以同意日耳曼人进入境内,是为了缓解兵源匮乏问题,然而,骁勇善战的日耳曼人野性未泯,开始侵犯罗马帝国,揭开了西罗马帝国毁灭的序幕。随后,日耳曼各部落及阿兰人、阿瓦尔人(即柔然人)、马扎尔人等欧亚草原上的游牧民族纷纷涌入罗马帝国,最终导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和古典文明的终结。
在中国,南匈奴内迁,乌桓、鲜卑及拓跋等部也随之而来,先后建立了十几个政权,形成“五胡乱华”的局面,导致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代的来临。
总的来说,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第二次冲击,促进了人类文明历史从古典时代向宗教时代的过渡,即它导致了秦汉帝国、笈多王朝、西罗马帝国及古代埃及文明的灭亡和衰落,并且再次在原来的基础上促生了一批新的文明形态,如唐宋帝国、西方基督教文明和拜占庭帝国。并且,这次大冲击使得游牧于欧亚大陆上的一部分匈奴人、日耳曼诸部族进入农耕时代,文明地域在南北两个方向得到了扩展。
三、蒙古人和突厥人的侵袭
突厥人是一个混杂的民族,不属于同一种族集团,是因为操同一种语系的语言而联结在一起。到6世纪中叶,突厥人已经统治了从蒙古到阿姆河的广大平原地区。随着哈里发王朝的衰弱,突厥雇佣军像日耳曼雇佣军一样,反宾为主,在巴格达废立统治者。大约970年左右,突厥人的一支塞尔柱人,顺利度过边境,进入穆斯林地区。1055年,哈里发宣布塞尔柱酋长托格卢尔·贝伊为“苏丹”,帝国世纪的统治者变为突厥人苏丹。突厥人便带领这个伊斯兰教帝国向两个地区进一步扩张。一个地区是小亚细亚,1071年,塞尔柱人在曼齐刻尔特战役中大获全胜,俘虏了拜占庭皇帝罗曼努斯四世。随后,突厥人未受任何抵抗便进入了小亚细亚。11至13世纪,小亚细亚的大部分地区,希腊和基督教地区变成了突厥和穆斯林地区。另一个便是印度地区,当塞尔柱人向西挺进的同时,另一支突厥人正在向东部扩张,最著名的便是马哈茂德。他以阿富汗的加慈尼为基地,几乎每年都向印度地区进攻,最终吞并了旁遮普。12世纪,另一个以廓尔为基地的突厥王朝代替了马哈茂德的继承者。在穆罕默德的领导下,廓尔突厥人向南进至古吉拉特,向东进入恒河流域。1192年,他们占领德里,并将其作为印度突厥王国的首都。
12世纪末叶,欧亚大陆呈现的是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在东方,宋王朝积贫积弱,在对辽、西夏、契丹的战争中节节败退,迁都江南,偏安一隅。在中亚和西亚,曾经不可一世的阿拉伯帝国已经分裂为许许多多的穆斯林王朝,拜占庭帝国则面临着穆斯林和西欧十字军侵犯的双重困扰。蒙古便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用强大的武力征服了欧亚大陆,给其带来了剧烈的变化。
蒙古族在唐朝被称为“蒙兀室韦”,早期生活在额尔古纳河流域,7世纪时西迁至斡难河上游的肯特山一带。到了11至12世纪,蒙古各部之间战争频繁,陷入了“天下扰乱,互相攻击,人不安生”的状态。1206年,蒙古孛儿只斤部首领铁木真通过数次艰苦的战争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汗国,并在斡难河畔召开首领大会,被拥戴为“成吉思汗”。其后,成吉思汗便向四周的国家和地区发动了一系列征服战争。至1218年,蒙古先后征服西夏、金、辽,整个东亚地区除了日本和南宋大部分地区,都已被蒙古军队侵占。1219年,成吉思汗开始第一次西征,占领花剌子模国,俘虏基辅罗斯国大公。
1226年,成吉思汗去世之后,他的后继者窝阔台、拔都、贵由、蒙哥继续执行他的扩张政策,先后征服了俄罗斯、波兰、匈牙利、波斯、巴格达。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迁都北京;1276年,忽必烈攻灭南宋,建立元朝。元朝建立后,忽必烈于1274年和1278年先后向日本进军,遭到抵抗;1285—1303年对印度、缅甸等国的进攻也无功而返。蒙古人的扩张自此终止。与此同时,西域的蒙古各部分裂为四个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金帐汗国、伊利汗国),名义上四个汗国的国王都要接受大汗的册封,而实际上他们是完全独立的,各行其政,互不干涉。自此,蒙古帝国便开始分崩离析,其实,这一过程早在1260年蒙古军队被埃及马木克鲁军队打败时便已开始。到了14世纪,蒙古帝国的衰弱更是不可遏止,各个汗国相继覆灭。虽说帖木儿汗国的崛起曾给予蒙古人中兴的希望,但也只是强弩之末。帖木儿死后,帝国便四分五裂,蒙古人的角色便由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来扮演了,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也因此走向了尾声。蒙古帝国的衰弱,起因在于过分的扩张。相对于被他们征服的国家,蒙古部族人数较少,且处于半开化的状态,所以在统治的过程中“采用了比他们更先进的属国的语言、宗教信仰和文化,从而丧失了自己的特点。这就是其帝国创立后不久即崩溃的根本原因”。[3]P436
蒙古的铁骑给农耕世界带来了猛烈的冲击,时间虽短,但是破坏性最大,波及范围最广,正如多桑所说:“蒙古人足迹之所经过,仅见尸骨遍地,城市为墟,其残猛较之最野蛮之民族为更深,于所略之地杀男妇婴孺,焚城市村庄,毁禾稼,变繁华之地为荒原……待遇残余之民如同奴隶;其幸而免于锋镝者,则不免呻吟于一种暴政之下。”[5]P3虽说蒙古帝国并没能创造出一种新的具有特色的文明,但是它用强有力的手结束了黑暗时代,使欧亚大陆从沉睡状态中苏醒过来,欧亚各民族之间的接触加深,有利于近代文明的产生。而继蒙古之后开始了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征服行动,准确地说,应当是伊斯兰教世界与基督教世界之间的争战。到了14、15世纪,全世界呈三分天下的局面———大明帝国、穆斯林世界和基督教世界,而游牧世界已经支离破碎,无法再与农耕世界抗争。不久以后,西方工业文明逐渐发展起来,工业文明征服农业文明代替了农耕世界和游牧世界之间的冲突,世界也由分散逐渐走向统一。
在近代工业世界崛起之前,农耕世界孕育了最高级的文明,并且通过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将自己先进的文明传向其他地区,并且也适当地吸收了游牧世界的文明,如赵武灵王学胡服骑射。历史具有连续性,是不断进步的,历史的过去、现在、将来之间没有绝对的断裂,是其自身漫长发展的结果。3000年来,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的交往只是世界历史的一个序幕,只是为工业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征服进行了铺垫。
参考文献
[1]吴于廑.世界历史上的游牧世界和农耕世界.
[2][古罗马]塔西佗.日耳曼尼亚志.北京:商务印书馆, 1959.
[3][4][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 梁赤民译.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9年新一版.
世界杯赛 篇10
关键词:语言,“霸权话语”,巴赫金,杂语
一、语言与世界
语言, 这个区别于人和动物的“符号”, 让人类意识到了存在, 意识到了整个世界。人类能够不再生活在一个单纯的物理宇宙中, 而是生活在一个符号宇宙中, 完全是因为有了这个“符号”。“符号”包括艺术的想象、神话、宗教仪式等,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语言这样一种形式。语言让我们了解了宇宙、世界万物, 反过来说, 我们要了解我们生活的宇宙, 了解我们身边的万物, 我们必须创造语言, 学会使用语言。
在哲学意识萌动的时候, 中国古人就把人看作是世界与宇宙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庄子在《齐物论》中非常精炼的表达了人与世界的关系:“非彼无我, 非我无所取。”1然而, 人和世界的关系不是单纯的直接的, 他们通常要靠语言来维系着他们之间既微妙又突出的关系。他们自先秦时期就对语言有了一种独特的认识。孔子曰:“不知言, 无以知人也。”2孟子亦曰:“吾知言……诐辞知其所蔽, 淫辞知其所陷, 邪辞知其所离, 遁辞知其所穷。”3这些文论都反映处古人认为语言是表现人性的。在古人眼里, 人之所以为人, 是因为“言也”。语言也能表现天道。古人认为“志以道宇, 言以道接”, “道者, 文之根本。文者, 道之枝叶。惟其根本乎道, 所以发之于文, 皆道也。三代圣贤之章, 皆从此心写出, 文便是道”。4人类因为有了语言才认识了世界, 才知道生存在这样一个环境中的动物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刘勰的《文心雕龙》对此做了较为深刻的说明, 《原道》篇中他这样描述文与道的关系:
文之為德也大矣, 與天地並生者何哉!夫玄黃色雜, 方圓體分, 日月疊璧, 以垂麗天之象;山川煥綺, 以鋪理地之形;此蓋道之文也。仰觀吐曜, 俯察含章, 高卑定位, 故兩儀既生矣;惟人參之, 性靈所鍾, 是謂三才。為五行之秀, (人) 實天地之心 (生) , 心生而言立, 言立而文明, 自然之道也。5
在他看来一切的“文” (即语言) 都是符合道的, 只有弄清楚“道”才能明白“文”的本质。
在欧洲, 哲学家、思想家们对语言是什么, 反映了什么, 揭示了什么做了不同的评述。海德格尔认为一切事物只是在为我们所用的时候才同我们发生关系, 即人把它作为什么, 它才是什么。正如农妇的鞋在她穿在脚上劳动的时候才具有其本质的意义。这样, 人只有使用语言时才能领会到其中的真正奥秘以及本质所在。人作为世界的主人, 语言的意义从存在的意义派生出来。通过海德格尔的理论, 我们逐渐认识到了:人是语言的存在者, 人生来要经受语言的体验并且接受服从语言的要求, 在说语言 (说话) 的过程中一点一滴地被语言的体验所改变、所融化。海德格尔的观点深刻的表明了:我们人类永远以语言的方式拥有世界, 人只有拥有了语言才能开口说话, 有了语言才有了世界, 后来才能认识世界。它不仅是人们平时交流思想、交流感情的工具了, 它已变成“存在”本身了。人因为有了语言才第一次清楚地感觉到了存在, 由此可见语言对人自身的重要性了。海德格尔的学生伽达默尔认为语言是连接人与世界的纽带。人不可能站在语言之外的世界看世界, 不可能把世界作为脱离了语言的自在对象来认识。
二、中西语言思维方式的差异
思维和语言是人类各民族表现其原始生活经验和方式的两种方式。一个名族的原始生活经验决定了该名族语言的表达方式, 而语言表达的方式又同时决定了该名族的思维方式。因此, 每个名族、每个国家的语言以及使用语言的思维大相径庭。
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 着眼于整体而非个体, 着眼于动态而非静态, 往往不靠逻辑分析而是靠直觉顿悟。中国人的这种直觉是置身于事内, 是带有一种独特的无与伦比的、无法用词语去表达的体验性的感觉。林语堂说过, 中国人的头脑羞于抽象的辞藻, 喜欢妇女式的语言。中国人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直觉去解开自然秘密, 中国自古的逻辑学不够发达, 不善于理性思维, 抽象水平低。对事物的把握都是通过主体的直觉从整体上模糊直接地认识其本质和规律。老子认为:“道之为物, 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 其中有象, 恍兮惚兮, 其中有物。”6“道”这种模糊的东西, 既非感官所能感知, 亦非理性思维所能推究, 只能靠直觉顿悟。相比之下, 而西方民族擅长的是抽象的分析思维方式, 他们为了能使观察分析的对象具有客观性, 从而将主体和客体分开, 竭力排除主观性。他们注重科学、理性, 重视分析、实证, 因此, 必然借助于逻辑, 在论证、推演中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开创了形式逻辑, 提出了形式逻辑的三大规律, 研究了论证的三大要素, 尤其创立了演绎推理的三段论以及整个形式逻辑体系, 对人类思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也使逻辑性成了西方思维方式的一大特征。
三、当代全球语言现状与趋势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数据显示, 全球共有六千余种语言, 上有十几亿人口使用的汉语, 下有少至几人说的非洲语言, 中间有使用国家偏多的语言, 如英语, 法语, 葡萄牙语等。而英语随着全球进程的推广, 越发成为全球使用率最高的语种。目前, 在世界60多亿人口中, 3.18亿人的母语是英语, 2.巧亿人的第二语言是英语;10亿人在学英语;20亿人接触英语。
然而这些统计数据的显示并不是偶然促成的现象。谈及英语向全球的推广和普及, 著名语言学家戴维.克里斯托教授把它归结为“地缘—历史和社会—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确切的意义则是:一种语言获得国际语言地位, 主要取决于母语民族的政治实力, 尤其是军事实力, 该地位的保持则主要依靠经济实力。英语的国际地位的提高则是靠英国的殖民扩张和美国的经济腾飞。
全球化进程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 在为人类带来经济发展机遇的同时, 也为世界语言生态带来了一系列问题。由全球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如英语的广泛使用问题) 也如此, 同样存在着弊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1年2月20日的报告显示:“世界上现存的6000多种语言中大约有一半的语言处在危险之中或濒临消亡。”7世界上的语言正在以二倍于濒危哺乳动物, 四倍于濒危鸟类的速度灭绝。目前, 世界上约六千种语言, 到2050年将有一半以上的语种会灭亡。到2100年, 百分之九十将会灭亡。
四、语言霸权
所谓霸权,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 是指国际关系上以实力操纵或控制别国的行为。据此, 语言霸权就是利用强势语言及其良好的配套设施 (包括政治、经济、技术等方面) , 控制世界语言文化资源与市场, 在全球范围内实行语言渗透, 力求建立有利于发展其政治经济霸权的全球化。8
语言之间本当是平等的, 但是由于作为语言使用主体的各民族在人口、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发展不平衡, 导致了事实上的语言不平等。绝大多数语言为本民族在日常交际中使用, 发挥的作用局限于民族内部的交流和文化传承等作用;而有些语言则成为国家、地区乃至世界的共同交际工具, 享有相应的经济、文化方面的特权, 使得其利益集团在一定层面上形成霸权。当今, 英语则属此种情况。
在当下的环境中, 从幼儿到老年都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下学习外语。学习非本国的语言确实能帮助了解不同的文化, 分享不同的思潮, 却又带来麻烦。这带来的是一种抗衡, 一种母语与外来语的抗衡。近代以来, 华夏话语、文明在全球化环境中一直处于失语状态。这已是一个无法违抗的事实。当外国语言大量涌入国内时, 我们会不禁自问这属不属于不安全危, 当英语正如洪潮一般涌入国家语言——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国家语言时, 人们认为这是一种污染, 但却是有利于全球一体化的污染。特别是现在, 我国已允许在大学里使用英语进行教学, 那么英语的交际范围和影响将会进一步地扩大。这一现象使得英语在国内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 致使人们习惯用西方人的思维去思考问题。我们大量的接受外面的新鲜事物, 大范围的学习外国文化、语言, 导致的不仅是对本国文化语言的侵略, 更会导致本国语言文化的消失。西方文化、语言传入中国, 给中国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但是在今天全球化、国际一体化的形势下, 语言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正在产生巨大的变化。面对现如今科技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挑战, 世界各国都意识到过去忽视文化导致社会文明滞后于经济增长的后果, 明显感觉到人文障碍阻止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巴赫金认为:存在就意味着进行对话的交际。对话结束之时, 也是一切终结之日。因此, 实际上对话不可能、也不应该结束。 (巴赫金, 《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巴赫金把他一身的心血全部交付给了对话理论, 并把此理论应用到人文学科各领域的研究中去。其中, 他讲对话理论应用到社会学理论处, 建立了一个新的概念:“杂语”。“杂语”现象即不同的语言、文化和阶级彼此交融, 在他看来这是一种理想的状态, 它确保了语言和思维的不断革命, 提防着现在社会中所谓的“真理语言”或“官方语言”的霸权统治, 以及思想的僵化和停滞。9巴赫金的理想社会是一个“杂语喧哗”的社会, 他所极力反对的正是单独的权威话语和政府话语的社会。巴赫金认为, 在一个理想的社会中, 人的价值和地位是完全平等的, 进一步, 人的思想和意识也是完全平等的。但在一个独白性的世界里, 别人的思想得不到别人的认同, 要么被同化了, 要么就是被淹没了。他站在“杂语喧哗”的社会立场上, 大力反对权威话语, 这实际上就是在为人类争取更多的地位和价值。我们需要的不是一种语言的垄断介入, 而是多种语言的交流, 多种思想的触碰。
英语的强势发展及普及破坏了世界语言发展的生态环境, 确实危及许多民族 (不只是中国) 语言的生存。近两个世纪,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以及地区、国际市场的形成, 语言消亡的速度较之以往明显加快, 多种语言已经消失或者正处于消失的边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在第46届国际教育会议呼吁:“世界文化是一个建设与更新的进程, 不能由某一国或某一地区的文化所主宰。各地区和各民族的文化应通过融入世界文化而获得生命力。”
五、结语
按照巴赫金所设计的完美状态, 我们应该钟一于本国的语言。德国语言学家魏斯格贝尔对语言的民族性有高度的评价。他认为对人类来说:语言是一个群体的文化财富和精神力量, 这种力量决定了人类的发展。10对于一个孩子来说, 从出生那一天就进入了民族语言世界, 他的母语将决定他一生的语言行为以及生活行为。孩子刚学说话时, 好比鹦鹉学人类说话, 不一定学会了语言就能完全清楚的明白其中的内涵。由此可见, 离开了语境、文化氛围去单一的去学习其他语言, 试着去运用这种语言研究其他领域都是徒劳。语言可以说与我们研究的各项领域 (哲学、美学、文化学……) 都有密切的关系, 人们最简单的就是通过各自国家的母语观察世界, 认识世界。不同的语言看待世界的结果都是不同的。一个民族的语言创造并非易事, 它是人们主动的、独立的、经过多重考验下的结果, 它包含着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思维等。海德格尔曾说过:“方言是每个人最后的故乡”。如果把它应用到今天我所讨论的主题上, 换成“母语是每个人最后的故乡”也不为过吧。
参考文献
[1].庄子.孙通海 (译注) .庄子--中华经典藏书[M], 上海:中华书局, 2007.
[2].杨伯峻.论语译注 (简体字本) [M], 上海:中华书局, 2006.
[3].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
[4].朱义禄.朱子语类选评[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
[5].刘勰.文心雕龙注[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8.
[6].老子.饶尚宽 (校注) .老子--中华经典藏书[M], 上海:中华书局, 2006.
[7].克拉克、霍奎斯特.米哈伊尔·巴赫金[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7.
[8].魏斯格贝尔.论德语的宇宙观[M],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1.
[9].任君、赵雪爱.外来语在汉语中的使用及对汉语的影响[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2002 (4) .
生活世界和表现世界 篇11
钱流是个内心很“阳光”的人,他总是乐滋滋地接受生活中发生的一切。他身板小巧,但精力过人,生活中遇到再大的事,经他幽默的点拨后,都会大事化小无足轻重了。因此,我喜欢和他聊天,并从中受到了许多的启发。然而,他的内心也深藏着一份执拗和认真,或许那才是他对生活和艺术的真实表白。
钱流(1954~),生于安徽五河。1981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艺术系,1991年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进修结业,1984至1998年在淮北煤炭师范学院艺术系任系主任、安徽省油画艺委会副会长。现任苏州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多次参加展览并有所获奖,1994年赴新加坡举办画展,多幅作品被收藏;2001年受中国油画学会委派赴意大利、德国、西班牙等国家进行学者访问和艺术考察,并在意大利举办画展;2002年赴南非进行学术交流并举办画展;2006年受中国美协委派赴法国巴黎艺术城进行学术交流和艺术考察,并访问丹麦、瑞典、挪威;2009年随中国油画学会画家代表团赴英国进行学术交流和艺术考察。
多幅作品发表于《美术》、《中国艺术》、《中国油画》、《装饰》、《艺术界》、《江苏画刊》等期刊。著有《油画技法》一书,出版《钱流油画作品集》、《钱流艺术创作状态》、《钱流风景油画集》等画册。
在生活世界中,他是一个聪明干练的人,做事认真、果断,从不拖泥带水。画如其人,他的艺术表现世界亦然。1987年我们曾同去四川的布托黎族地区写生,那时他的绘画就已开始尝试从学院式的写实语言向个性化的装饰趣味和简化手法演进。他在写生中简化了那些表层的细枝末节,凸显了黎族人特有的单纯和质朴,这在他日后创作的《布托女》中得到了充分体现。画面构图简洁凝重,以黑色和红色为主调的色彩强烈地烘托出了蹒跚而行的布托女那朴实而神秘的影像。
那时我们也常在一起画肖像和人体写生,作画时钱流总能从眼前的生活图像中提炼出自己的表现方式。常见他拿着一支又大又秃的笔去描绘那些微妙的色彩和形体的变化,这使我纳闷,那支破笔如何能表达出那少女肌肤的细腻之感?然而画面中流动的银灰色调和微妙的明暗变化又分明地呈现着画家眼里的真实感受,造型洗练、概括,色彩清雅、单纯.那支大秃笔实现了他从生活世界到表现世界的转换与跨越。
这些年来,钱流一直执着地走自己的道路,亦逐渐明确了探求方向。不久前看到了他近段时间的肖像画,不觉为老友画面的变化感到惊讶,早年银灰的儒雅色调已荡然无存,充满画面的是毫无遮隐的大紫大绿,活脱脱的一种民间色彩.造型也比早年更加单纯和富有装饰性。尤其是看了他大量的戏曲人物肖像后,才逐渐理解了这些年他苦心追求的方向,即更加自觉地在自己的油画语言中揉进对民族传统元素的理解和吸收。
油画是舶来画种,但从上个世纪初至今,已在中国当代艺术中成为不可替代的重要形式。然而这一百年来,我们向西方艺术的学习也许多于特立独行的思考和表达,有时甚至出现简单模仿的倾向。因此,如何建立起中国油画家独立的精神品格和表现方式,已成为时代对我们的要求。当然,这种品格的建立绝非只是一个空泛的口号,它迫使我们在学习西方绘画的同时,重新审视自己的民族传统精神.重新从自己的民族传统中发现支撑自身品格的精神元素和语言特征,并把它融入当下生活的体验之中。这一切研究和实践行为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它只能是一个绵长而艰苦的奋斗之路。
钱流正在做着这样的努力。这十几年来,他在肖像或人体写生中,将学院式的灰色从他对生活世界的观察中逐渐去除,寻找的是具有某种民族民间特征的强烈的色彩感受。
他长年持守着去描绘戏曲人物,那些古装戏女们仿佛离今天的现实境域很遥远,她们的举手投足、扭脸转身都显得那么缓慢而矜持.她们与当下这个疾速变化着的时代有着深重的矛盾和;中突。
被时间和速度感挤迫中的现实是令人焦虑的,钱流描绘的古装女正体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忆旧情结,他想以此逃离这劳顿而焦躁的现实回到单纯的宁静之中。
然而.这情结只能留在梦中了。他的画面不正给我们营造了这似真如梦的图像吗?这些人物常显隐于画面厚涂的肌理之中。形象显露时,我们看到了这些戏女,她们在平面化的空间、装饰感的线条、浓艳的色彩中显形,呈现着作者在传统文化中拾零寻觅的轨迹:形象隐遁时,我们又感受到了西方油画特有的笔触、肌理、光影和色彩变化所营造的混沌气韵。它们像是在短墙老壁上镌刻下了作者在生活与艺术、东方与西方间流连忘返、乐此不疲的探寻之痕。
世界杯赛 篇12
关键词:虚拟世界,现实世界,人际交往
网络技术的兴起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网络直接介入人际交往领域, 为人类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网上空间——虚拟世界[1] (有学者称之为“网络世界”[2]) , 使人类的交往方式、交往结构和交往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并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点。这里我们把借助于计算机和网络以间接方式进行的人际互动称为“虚拟世界”的人际交往 (有学者称之为“网络人际交往) 。把现实生活中人们借助于语言、动作、表情等以直接的方式来表达思想、情感、信息、需要的人际互动称为“现实世界”的人际交往。
作为人际交往的一种新形式, “虚拟世界”的人际交往具有虚拟性、快捷性和开放性等优势, 但也引发了道德失范[3]、人际情感弱化[4]和人际信任危机[5]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现实世界”中的人际交往虽是直接的、生动的、具体的、真实的, 但受到时间、空间、地域等方面的制约。在信息化的时代, 进一步加强“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人际交往的研究, 有利于加深人们对“虚拟世界”的认识, 以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 弥补“现实世界”人际交往的不足, 使二者相得益彰, 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人际交往的研究现状
许多学者多从不同的视角出发, 对人际交往提出了各自的观点, 这方面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虚拟世界”人际交往的动机、特点研究。这里的“交往动机”即平时所说的“上网动机”, 即虚拟交往的动机。这里所说的特点是指“虚拟世界”人际交往存在交往的虚拟性、快捷性和开放性等特点。
2、“虚拟世界”人际交往中的伦理困境及策略研究。面对“虚拟世界”, 人们在网络上表现出更加自由的一面, 会“依据一定的道德准则, 对包括自己、他人或群体的行为、品质、可感知的意向以及社会风尚在内的各种道德现象进行善恶褒贬的道德判断活动”[6], 而较少地受到社会、伦理、法律、舆论的影响。
3、交往方式的变化引发的社会问题及策略研究。网络改变了传统的人际交往方式和结构的同时, 对传统的人际交往也提出了挑战, 产生了人际交往失范、人际信任危机和网络成瘾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了阐述, 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以促进“虚拟世界”中的人际交往健康有序的发展。
目前, 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单一、不够全面、不够深入, 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和认识, 对“虚拟世界”中的人际交往与“现实世界”人际交往的比较研究较少。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 本文试从综述的角度探讨“虚拟世界”中的人际交往与“现实世界”人际交往的异同, 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二、“虚拟世界”的人际交往与“现实世界”的人际交往的对比
1、从人际交往产生的根源来说, “现实世界”的人际交往源于人类的内在需要, 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 随人类的发展而发展, 历史悠久, 形式多样, 伴随人类社会的始终。而“虚拟世界”中的人际交往是伴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和普及逐渐发展起来的, 仅有二三十年的历史, 其发展速度惊人。在信息化时代, 它使人际交往的范围得到了最大化, 富于人际交往更广泛的意义和内涵上的升华, 使各种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
2、从人际交往方式上来说, “现实世界”的人际交往是直接的、“面对面”的交往, 主要通过面对面的交谈、书信、电报、电话等来完成。罗群英认为:“现实交往是指通过文字语言和体态语言 (如:手势、表情、眼神等) 的交往形式, 以交流思想和抒发感情为主要目的的人际间的互动活动。它是一种直接的交往方式, 交往对象会发生直接的接触。它是现实社会人际交往关系变化的直接反映, 常见的表现形式有面谈、电话沟通、演讲等”[7]。而“虚拟世界”的人际交往需借助计算机和网络以“主体—符号—客体”的间接方式进行。这就要求交往的主体和对象必须具备交往工具, 即上网条件和上网知识。交往的基本形式包括:E-m a i l (电子邮件) 、I R C (网上在线聊天室) 、IP电话、ICQ (网络寻呼机) 、BBS (网上电子公告版) 及其他网上传输[8]。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网络人际交往又出现了人机交互性更强的表现形式——B L O G (博客) 、R S S、W I K I和D I G G O等。
3、从人际交往的主客体的关系来说, “现实世界”的人际交往双方都是现实社会中的人, 是客观存在的社会关系实体, 有特定的身份、地位, 扮演着稳固的社会角色。交往者既是交往的主体又是交往的客体, 二者构成“点对点”的、直接的、符合一定社会角色的、平等与不平等的交互关系。而“虚拟世界”的人际交往是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来实现的, 网络环境的虚拟性致使交往者的身份虚拟化、多样化、复杂化和交往方式的间接性、抽象性, 交往主体和客体都在人为塑造出来的虚拟的角色, “每个人在网络上的形象成为人们自己想象的产品和自己调整的客体”[9]。二者构成较为单一的、模糊的、易变的、平等的交互关系。
4、从人际交往的动机上来讲, “现实世界”的人际交往主要是通过竞争和合作, 交换信息和资源, 交流情感, 增进了解, 达到资源共享、信息交互、情感共鸣、相互认同, 以摆脱孤独、焦虑、压抑等情绪。而“虚拟世界”中, 人际交往主要是以减轻压力、克服孤独、获得社会支持、情感交流、发泄为目的。正如史华兹 (E.L.Schwartz) 说:“网民进入互联网最主要的目的, 并不仅仅是为了寻找信息, 更主要的是为了寻找符合自己想象中的他人, 以便与之进行互动[10]”。在某种程度上“互联网成了人们娱乐和休闲的场所, 而网络空间人际交往则变成了自娱自乐的手段[11]”。
5、从人际交往的内容来说, 在“现实世界”中人们总是以某种身份、地位和角色进行交往, 这种交往受到身份、地位、道德、社会规范等方面的制约, 交往的内容多以物物交换和信息交换居多。而在“虚拟世界”中, 网络的虚拟性和交往主体的匿名性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身份、地位、道德、社会规范等方面的制约, 使交往更加自由开放, 主体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发表言论、表达思想感情、展示个性, 网络中的人际交往以精神交往为主。正如米平治所说:“在农业和工业时代, 人与人交往的内容最主要的是为了满足物质上的需要。…网络时代的交往不再局限于物质方面, 而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人们将以各自不同的价值取向, 进行交流, 以满足自身的需要, 使人们交往的内容向更高的层次发展[12]”。
6、从人际交往的特点上来说, “现实世界”中的人际交往要求交往双方必须在场, 通过言谈举止等多种方式表达思想感情, 实现交流信息、传递情感、增进了解目的。这是一种直接的、生动的、具体的、真实的、个性化的、全面的、封闭式的交往, 交往双方都受到身份、地位、场合、地域、时空等方面的限制, 而且交往效率低, 成本较高, 信息独占性强。网络的虚拟性、快捷性和开放性使“虚拟世界”的人际交往超越时空和地域的限制, 消除了“这里”和“那里”的界限, 拓展了人际交往的范围, 加速了信息的传播, 使人际交往具有虚拟性、广泛性、开放性、间接性、随意性, 并且具有信息传输速度快、交往成本低等特点。正如尼葛洛庞帝说:“在数字化的世界里, 距离的意义越来越小。事实上, 互联网络的使用者完全忘记了距离这回事。在互联网络上, 似乎距离还往往起了反作用, 与近距离的通信对象相比, 我常常更快地收到远方的回信。由于时差的缘故, 远方的朋友可以在我晚上睡觉的时候回信, 因此感觉反而好像离得更近[13]”。还有的学者认为:“网络人际交往具有一切后现代文化生态的基本特征——平面化、碎片化、无深度、审美化。[14]”这是由于交往的间接性与匿名性, 使交往双方能够隐藏真实的自我, 以虚虚实实的形象出现在“虚拟世界”, 真实性就会大打折扣, 即“你只能获取一个人的一部分”[15]而不能直观感性而完整的感受交往对象, 阻碍了人们心灵深处的情感及精神的交流, 致使交往的片面、简单, 容易产生信任危机和行为失范。
7、从人际交往对个人的影响上来说, “现实世界”中的人际交往是直接的、生动的、具体的、真实的、个性化的、全面的、封闭式的交往, 使人能够感受世界的真实, 有利于增强人际间的情感, 提高交往能力, 促使其服从社会伦理道德规范, 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促进人际关系向着稳定、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但这种人际交往的规则具有强大的约束力[16], 需要承担较多的责任, 会形成压力, 使个体处于紧张之中, 引导不当会引起心理障碍。而对于“虚拟世界”人际交往的存在两种的评价, 第一种评价认为“虚拟世界”人际交往打破了地域、时空和责任压力的界限, 扩大了交往范围, 有利于缓解了各种矛盾引发的面对面的冲突, 减轻责任压力, 满足个体自我宣泄的欲望, 使人们尽享沟通无限的乐趣。另一种评价则认为这种交往方式具有简单片面性, 导致人际情感的疏远, “造成社会知觉的模糊性”, “使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降低, 归属感变差”[17]产生信任危机, “使网民的社会卷入减少, 心理幸福感降低, 表现为孤独感和抑郁感的增加”[18]和网络行为失范等社会问题, 并容易使人沉溺其中, 引发心理病变——网络成瘾。
三、协调“虚拟世界”人际交往与“现实世界”人际交往, 构建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
网络为人们提供了广阔的人际交往的空间的同时, 又为人们提出了一个难题:如何协调“虚拟世界”的人际交往和“现实世界”的人际交往?解决这一问题, 需要综合考察科学技术与生产力、人与社会等各种因素, 把克服技术负效应与克服人自身的局限同时并举。
首先, 建立具有普遍意义的“虚拟世界”人际交往规范。“虚拟世界”人际交往的随意性和缺乏面对面监督与约束, 很容易产生信任危机和行为失范。而“现实世界”的人际交往的规范又很难适应“虚拟世界”的人际交往的需要, 并且网络发展初期制定的一些交往伦理规范还很不健全, 缺乏普遍意义, 迫切需要制定相应的人际交往规范, 防止交往者彼此间的侵害, 保证网上交往活动顺利进行, 又要防止交往者彼此之间的行为越轨, 造成过度侵害。
其次, 加强“虚拟世界”人际交往的正面宣传, 倡导健康文明的人际交往观。“虚拟世界”的人际交往虽然可以帮助人们一时摆脱现实的烦恼, 找到一时的情感寄托, 却不能真正满足活生生现实人的情感需要, 不能真正解脱现实社会人们心灵的孤独, 反而会使一些人由于过分沉溺于虚拟世界而对现实中的人产生更大的疏离感。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宣传力度, 倡导健康文明的人际交往观, 又要指导人们通过网络进行合理的宣泄, 缓解心理压力, 使人们能够进入一种开放、自由、放松、共享的状态。
第三, 制定完善的“虚拟世界”人际交往的相关法规, 打击网络犯罪。无论是在现实世界还是在虚拟世界中, 完善的法规都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目前, 网络犯罪已对“虚拟世界”人际交往造成很大威胁, 直接影响了“虚拟世界”人际交往的秩序。加之网络立法滞后, 在某些方面出现了法律上的“空白”, 致使一些犯罪分子有机可乘。因此, 应制定出一整套严厉打击网络犯罪分子的法律法规, 增强“虚拟世界”人际交往的安全感和信任度。
【世界杯赛】推荐阅读:
世界杯和我们的世界论文08-29
无线的世界无限的世界06-15
大世界小世界作文05-24
世界主题作文《精彩的世界》09-06
新世界的艺术世界06-23
有关世界水日的起源:世界水日由来08-20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习题06-02
足球世界杯07-10
游戏世界杯09-06
女足世界杯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