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入学准备

2024-08-04

小学生入学准备(共11篇)

小学生入学准备 篇1

小学新生入学准备

训练良好习惯培养自理能力

暑假即将结束,小学一年级新生就要入学了,而不少家长不知开学前应做哪些准备工作。为了孩子能够顺利地转变从幼儿园到学校的生活习惯,做一个优秀的小学生,教育专家提醒家长,开学前要训练孩子一些良好的习惯,对日后的学习生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心理上尽快适应新角色 专家介绍,对于已经习惯了幼儿园轻松随便生活方式的孩子,上学后,学习压力增大,困难增多,在心理上很难马上适应,有的孩子甚至会感到腻烦。首先从心理上应该让孩子尽快适应新角色。家长可抽出时间带孩子到小学去看一看,让孩子熟悉一下学校的校园环境,尝试着让孩子能静心地坐下来。孩子在幼儿园以游戏活动为主要的学习形式,到了小学,将被正规的分科课程所代替;原来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变成了长达40分钟的课堂教学和每天必须完成的家庭作业,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静心地坐下来,开始的时间可以是20分钟,以后再逐渐延长,不可操之过急。

另外,开学前几天,父母可与孩子坐下来开个“家庭座谈会”,认真地与孩子做一次交谈。告诉孩子从上学起,就要努力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告诉孩子养成以下学习习惯:放学回家做完作业后再玩;按时独立思考完成作业;学会预习明天将要学的内容;做作业前先复习老师讲课的内容。

注意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书包里的书本文具要让孩子自己收拾,过分包办会让孩子形成依赖的错误思想,应当与孩子共同准备学习用品。一是让孩子体验即将成为学生这一快乐的过程,二是从现在开始让孩子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事,培养他自己的事自己做的习惯。教会孩子每天按着课程表自己整理书包、收拾文具,以便能带齐学习用品,比如第二天上什么课,头天晚上要把书装好,铅笔削好,本子放好。教会孩子整理书包,告诉他书应该怎么放(比如大书横着放,小书竖着放两本),放哪里;记作业的本子放哪;文具和学具盒放哪;卫生纸放哪。父母可给孩子准备一个小书橱,教会孩子将故事书、课本、练习本等分类摆放。可以在柜子上方贴上一些动物小标志,吸引孩子喜爱和珍惜自己的“小天地”。这个过程中父母要在旁边多指点,可先做示范,手把手地教,再让他重复做一做,要让孩子不再依赖父母。

与孩子共同准备学习用品

孩子和父母需共同准备学习用品,双肩书包,文具盒功能不要太多,每天至少有6支削好的铅笔,还应备好尺子、橡皮、刨笔刀和一个16K的垫纸板。橡皮最好是绘图用的较软的那种。另外父母应教会孩子怎样使用刨笔刀。准备一个小闹钟,并教会孩子看表。父母最好能与孩子共同制作一张作息时间表,并贴在孩子看得到的地方,要求孩子一定要按照时间表去做。另外还要准备一个记事本,专门用来记当天作业或第二天要带的物品,也可做草稿本用。教会他们看课程表,不要以为小朋友就不懂,其实他们的可塑性很强,多教几遍就会自己看了,这对于以后他们自己整理书包、检查作业都有好处。

小学生入学准备 篇2

一、了解小学

幼儿园和小学在生活环境、活动形式、教学方法、师生关系、社会要求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学龄前期的幼儿对小学生活充满着期待, 但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因此, 带幼儿走进小学能够帮助幼儿对小学有一个粗浅的认识和了解。参观小学校园, 进入课堂听课, 观察小学生的学习方式, 认识文具、学具, 与小学生交流, 参加少先队入队仪式等活动都是幼儿了解小学学习生活的途径。在幼儿对小学有一定了解后, 教师可以鼓励幼儿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与同伴进行交流, 进而讨论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 明确目标, 培养幼儿的入学意识。

二、建立时间观念

幼儿园的活动主要以生活、游戏活动为主, 幼儿在园的时间虽有统一的安排, 但因幼儿年龄小, 家长接送都比较随意, 没有时间约束, 而小学却没有这样“自由”。所以对进入学龄期的幼儿提出每天按时入园、不迟到、不随便请假的要求, 帮助幼儿建立时间观念十分重要。教师可鼓励幼儿每天按时入园, 在各项活动中也要让幼儿感受到时间的重要性, 在活动室摆放时钟, 教幼儿认识钟表等都是培养幼儿时间观念的好方法。

三、提高自我约束能力

良好的自我约束能力会帮助幼儿服从规则, 形成规则意识, 是幼儿完成学习、完成任务的保障, 也是幼儿适应小学生活的必要能力。幼儿教师可从幼儿生活活动开始, 引导幼儿专心致志地做事, 杜绝边吃边玩、边睡边玩、边学边玩的不良习惯;课前课后提醒幼儿入厕, 改变随时入厕的习惯;上课期间要求幼儿坚持专心听讲, 积极回答问题, 并学会聆听同伴的发言, 不随意打断别人, 尊重同伴;参加集体活动时, 教师要鼓励幼儿遵守集体秩序等。

四、加强自我服务能力

进入小学后幼儿的人格发展趋于独立自主, 依赖性逐渐降低, 因此幼儿教师要帮助他们养成独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让幼儿学会管理好自己的物品、用具, 学会自己照顾自己, 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 从而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确立“自我”观念。

五、重视责任感的培养

责任感的养成对于人的影响十分深远, 幼儿阶段的责任感主要表现为认真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 完成日常生活规范所规定的义务以及对同伴和集体的事认真负责等。通过在班级执行值日生制度、组织开展与中小班的互助活动、在活动中要求幼儿清楚地记住教师的要求、每日布置象征性的家庭作业等能有效地培养幼儿的责任感, 在幼儿完成这些任务后教师还应及时地表示肯定。

六、促进家园共育

幼儿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幼儿园和家庭的配合, 积极做好家长工作, 取得家长的认同, 在教育方法上与家长达成共识是实现家园共育的保证。为幼儿入学做准备的活动同样需要家长的配合, 教师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平台与家长面对面地交流, 或邀请小学教师来园开展讲座, 帮助家长了解小学的情况及要求, 提高家长的认识, 使家长明确什么才是促进幼儿良好发展的根本, 从而科学地认识和理解幼小衔接, 为幼儿顺利进入小学做好准备。

小学入学准备期儿歌教学运用 篇3

一、朗读——体会儿歌的魅力

课标提出,要求学生在阅读时“感受作品中的生动形象”“感受语言的优美”“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就需要让学生反复朗读,达到熟读成诵。

如《爱读书的树叶》这首儿歌,韵律感强,很适合一年级孩子朗读。同时儿歌想象丰富,语言质朴、生动、通俗易懂,充满了童趣与天真。拟人化的语言与认真、勤奋学习的场景非常贴近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容易引发孩子的共鸣。

在晨读课上,我利用多媒体出示了一片翠绿的树叶,然后问孩子们“这是什么”。孩子们都大声地说出了“是叶子”。接着我激起学生的兴趣,“这可不是一片普通的叶子,它可喜欢读书了。它是怎么读书的呢?想知道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因为我的话而迸发出了思维的火花。是啊!平时都是小朋友在读书,怎么树叶也会读书呢?它是怎么读的?它读了哪些书呢?……一个个疑问在孩子们心中产生。于是我顺势出示了儿歌,孩子们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我给学生做了示范朗读后,让学生跟着我朗读,两遍下来,全班同学都能流利地朗读出儿歌。同时我指导孩子们在朗读时注意儿歌的三个小节应该分别怎么读。通过我的范读,学生自由练读、男女生分角色读、指名读等多种方式,反反复复读,让学生明白第一节要读出“捧着阳光读,读得兴奋满脸”时的那种高兴、激动,声音也要响亮有力一些;而第二节则要读出“平平安安”,要读得轻柔、宁静;第三节却要读得调皮、活泼。

在朗读中,学生一次又一次地在朗读中发现美、感受美,一个个由原来的“老师要我读”变成了他们自己主动的“我要读”,并且在朗读的过程中,得到一种精神文化的浸润。这有助于学生精神的提升,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想象——走进儿歌的深处

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注意力带有强烈的兴趣性、直观性,如何让他们真正喜欢语文、喜欢阅读?我注意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让自己成为儿歌中的角色,在角色体验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这段话精辟地概括了想象力的作用。因此,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引导他们发挥想象,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地走进文本,走近语文。

还是以《爱读书的树叶》为例,为什么树叶会读得“兴奋满脸”?又为什么会读得“平平安安”?这是儿歌给我们留下的“空白点”,一年级学生的知识、经验等都还非常欠缺,因此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去建构。于是,我引导学生“想象一下,阳光晒在身上是什么感觉?树叶有可能在干什么?”孩子们有的说:“太阳晒着很舒服,暖暖的。”有的說:“树叶在跳舞,在唱歌,在一起做游戏,所以很兴奋。”有的说:“早上太阳刚出来,空气很新鲜,小鸟叽叽喳喳地叫,所以树叶很兴奋。”他们一直围绕着外在的环境来讲,于是我又引导他们“树叶可能会读到什么书而兴奋呢?”这下话匣子一下子被打开了,“读到了孙悟空在打妖精”“读到了小木偶的鼻子因为讲了谎话而变长”“读到了约瑟的奇妙毛毯”……从外在的环境到阅读内容,孩子们想象的思维像被打开的窗户,智慧的火花不断地迸发出来。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和阅读过的书籍,加上自己的思考,走进了儿歌的深处。他们借助想象的翅膀,在快乐、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提升了学习的兴趣。

三、体验——享受儿歌的快乐

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曾说:“模仿是学习的必经之路。”“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心理学也告诉我们,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是创作的基础。当学生对这些儿歌能熟读成诵,真正走进文本时,他们就有一种想自己创作的冲动,也想当一回小诗人。这时我就指导他们进行模仿,促使他们将模仿的对象内化成自己的东西。

如学完《汉字真奇妙》和《识字真有趣》这两篇课文后,我就布置作业让学生模仿着课文写一首儿歌。第二天交上来时虽然有些作品很稚嫩,有的用拼音代替,甚至有的还有家长帮助的痕迹,但是学生已经用心去感受儿歌的魅力。又如学完补充儿歌《爱读书的树叶》后,我将第一小节改编成“爱读书的男孩们,捧着阳光读,一天一遍,读得兴奋满脸”。让学生模仿着说说第二小节、第三小节可以怎么改,孩子们特别兴奋,经过我的指导和他们的讨论,儿歌被改编成了“爱读书的女孩们,捧着月光读,一夜一遍,读得平平安安。”一听说缪老师来检查,每位同学便摇头晃脑地齐声朗读。同样还是那首儿歌,可是因为有了跟孩子生命的关联,他们听了非常开心、激动,体验到了儿歌带来的快乐,每位学生都乐在其中,于是更加快乐地朗读着。这样贴近生活的阅读,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为他们今后的语文发展打下基础。

经过近一个月的实践,《小蚂蚁歌》《儿字歌》《快看书》《向着光明那方》等儿歌陆续和学生们见面。这些儿歌帮助他们走过了入学的最初阶段,班级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他们现在已经养成了一定的阅读习惯。家长们都反映,孩子们早上都催着早点送他们到学校,生怕错过了读儿歌的时间。因此一年级学生拖拖拉拉、上学迟到的现象在我们班级一直都没有出现。而如果哪天没有朗读,下课后他们就会缠着我问为什么不读。班级里已然形成了一种良好的阅读氛围。通过诵读儿歌,我还发现这些儿歌丰富了学生的词汇,提高了学生的词汇量,同时让学生的语言更规范、更完整,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准备攻略 篇4

一、心理准备

首先,告诉孩子上学可以学到很多很多有趣的知识,让自己变得更聪明,懂得更多的事情。也要引导孩子懂得学校的学习与幼儿园的游戏不同,不能视课堂学习为儿戏。应该集中精力听讲,认真细心地完成作业,学习结果要达到标准要求,才算完成学习任务。

第二,教育孩子要关心集体,关心他人。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告诉孩子怎样正确对待集体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鼓励孩子争取在班集体内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引导孩子对集体生活、对老师、同学和学校产生向往和期待。

第三,父母可以带孩子去熟悉一下校园的环境,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好奇心。另外,在家里也要帮孩子布置出一个安静整洁的学习角,让孩子在家中先体会一下成为小学生的新鲜感受。

第四,切忌吓唬孩子和批评老师。常见到一些家长拿学校和老师来吓唬即将入学的孩子:“再闹,等你到了学校,让老师管你!”也有一些家长,尤其是文化层次相对较高的家长,常常很轻率地当着孩子的面非议学校和老师,说学校教学质量不行,或说老师水平不够等。这种负面评价使得孩子还未入学就与学校和老师有了抵触情绪,怎么能很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呢?

孩子从一开始能否很快地适应学校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对孩子的引导和教育如何。只要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教育工作,孩子上学就不会发憷,就能为孩子的学习、进步打下稳固的基础。

二、作息时间调整

在孩子入学前几个月,家长最好制定一个与学校生活接近的作息时间表,进行一段时期的预演。

如:早睡早起,家长最好能以身作则,给孩子做个好榜样。从8月开始,可逐渐安排孩子进行午间活动,让孩子习惯不午睡;家长每天晚饭后都要看报,可让孩子看自己喜欢的书,孩子上学后,很自然就习惯了晚上做家庭作业。

三、培养良好的习惯

在学习习惯上,入学前的一段日子应增加孩子安静活动的内容和时间,如剪纸、捏人、写字、画画等,以便入学后能尽快适应课堂学习。此外,还需培养孩子的任务意识(比如:记住老师留的作业并能完成)。

在生活习惯上,帮助孩子了解小学一日生活,提前作些准备,提高孩子自我照顾和保护的能力。孩子必须学会正确的穿衣、裤、鞋,有好的饮食及进餐习惯。

在卫生习惯上,培养幼儿讲究个人卫生,做到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水;勤剪指甲;保持衣物的整洁和环境的整洁。

此外,还需让孩子懂得一些必要的公德,如引导幼儿学会倾听、上课不乱插嘴,举手回答问题;不乱翻(拿)别人的东西,爱护学习用品;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等。

四、文具物品准备

很多父母都很重视文具的准备,小编觉得文具固然重要,但也不必事无巨细准备得如上战场一般,一来即使文具物品有所欠缺,购买不会是很大的难题,二来事无巨细的.准备,也容易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压力,

当然一些必要的准备还是需要的。

1、书包的选择

选择一个大小适中的书包,可事先参考新学期书本的尺寸。

需注意书包“背”的舒适性,让孩子养成自己背书包的习惯。

可选择口袋和间隔相对多一些的书包,因为孩子小,这样可以让孩子分门别类放置物品,不至于找东西的时候,得把整个书包“兜底翻”。

书包的颜色和图案可以听取孩子的意见,以免孩子对书包很反感,但也不要选择太过时髦的图案,这样容易过时,到时候孩子嚷着要换书包也不利于孩子养成俭朴的习惯。

2、文具的选择

(1)若干木头铅笔,事先削好,并配笔帽。

(2)1个好用的削笔器,教孩子学会自己使用,并告知孩子削下的木屑需清理干净。

(3)2块以上橡皮,建议不要使用香味过浓和过于花哨的橡皮,一则为了健康考虑,二则防止孩子分心。

(4)1把直尺,以15cm为佳,能放入铅笔盒。

(5)1个基本款铅笔盒,以铁皮为宜,坚固耐用外也可防止孩子上课时把玩多功能铅笔盒。

(6)2块塑料垫板,A4和A5尺寸,不带图案的。

(7)1本记录本及若干白纸。练习本一般开学后会统一购买,事先购买的未必符合学校的要求,但书包内备一本记录本可让孩子养成随时记录,起备忘作用。准备若干白纸,以备临时需要涂涂画画。

(8)一些必要的美工用品,比如安全剪刀、油画棒、水彩笔等,这类物品可不着急购买,开会后听听学校的安排未尝不是好主意。

(9)准备一些包书纸,虽然现在书店和文具店普遍有现成的包书用品,但小编觉得让孩子学会用牛皮纸一类传统的纸张包书是必要的,能包一手好书也值得自豪。

3、生活用品

(1)1条手帕,使用手帕是好习惯。

(2)1包纸巾,纸巾的使用已经很普及。

(3)保温壶或水杯:准备好保暖壶,但一般学校有饮用水共应,因此准备好一个不易摔碎的杯子亦可。

(4)抹布:擦桌子用。

五、上学线路研究

孩子上学是一件大事,虽不需如赶高考般细致,但踩点、线路和接送人员的安排也需筹划好。

如果孩子上学由父母接送,那作父母的必须安排好孩子上学的时间与自己的工作时间。如果由祖父母辈接送,那为父母的也应该为长辈安排好行程。

建议上学前踩点几次,一来可以熟悉上学线路,二来也借此带孩子多去新学校走动一下。踩点的时间建议可在周一和其他工作日各进行一次,一般周一可能特别拥堵一些。

在新学期的第一天,记得提前出门,以应对一些突发事件。

小学生入学准备 篇5

杭州市时代小学新生入学将会有一次适应性活动,活动安排了几个步骤,帮助幼儿适应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转变。

1、副班主任在各自的教室门口做好迎接新学生的准备,让孩子准确地找到自己的班级,按秩序做到座位上,班主任维持秩序,并播放本校的相关的介绍幻灯(学校情况、本年级任教教师等照片及简介、学生的活动等内容)。

2、学生到齐后,首先教师进行自我介绍,让孩子认识自己的班主任和副班主任以及其他相关的任课教师。接着,通过相关的游戏来认识新同学,最后进行队列训练。

3、介绍班级的大致情况,接着各班有计划有秩序地参观学校,了解学校的基本布局,如教学楼、办公室、大队部、厕所、食堂、假山、种植园、小水池、风雨操场、大操场等,并向学生说明其用途和注意事项,尤其是要强调安全问题。

4、回到教室后,教师根据学生具体身高、视力等情况,初步安排座位,并进行找位置游戏,能准确找到自己的所在的座位。另外,告知学生准确的信息,如班级、学号等内容。

5、向学生宣读入学要准备的内容,并要求孩子和父母做好相关的入学工作(发放“入学准备须知的通知单”)。同时,告知家长学生上学、放学的具体时间,让家长做好接送工作。

入学要准备什么? 篇6

重要工具

1.录取通知书(必须带!!!);高考准考证、考分条(录取通知书丢失时有用,还是带着吧)。

2.户口本:户口本本人页复印件4份。

3.身份证及正反两面复印件4份。(在学校也会有地方复印,但是开学肯定人很多还要排队)

4.若干百元大钞&银行卡至少1张,有些学校会随着录取通知书送你一张当地的银行卡,如果没有送的话,自己到学校附近的银行办一张;

5.一寸照片至少12张,两寸照片2-4张(开学后会办理很多手续和证件,都需要照片,比如学生证、团关系转接证、学生档案转借手续证、军训表现 录入表、验牙单、社团会员证、超市会员卡、学生会入会申请表、体检单等等等)

6.团员档案、学生档案(切记!!两样都十分重要!必须带!!!!)

7.手机及附件(充电器、电板、耳机、足量的数据线)

8.u盘、移动硬盘

9.常用药:创口贴若干、纱布、绷带、医用棉签、感冒药、发烧药、消炎药、清火降暑药,晕车药若干;

10.笔记本电脑:根据学校的要求来,有些学校不允许大一的学生自己带笔记本,而且牵网线也非常麻烦。如果你确定要带的话,一定要在寝室里面放好,注意安全,大学的小偷也不少。

生活用品

1.洗漱用品:喝水的杯子、牙刷和牙膏、毛巾肥皂、洗发水(护发素)、蚊香、手纸或面巾纸、蚊帐、湿巾、衣架、粘钩、盆子、热水瓶、洗洁精、抹布、雨伞、饭盒、钢丝球、花露水。这些东西学校的超市里面都有卖,到外地去上学的同学们不用千里迢迢带到学校去,但是报道完以后一定要去买齐。

2.床上用品:棉被、枕头、床单学校也有卖,只是品种不够多,学姐建议你们,带几套床单被套、夏天用的空调被、毯子就可以了,

3.衣物:自己一定要带好衣服、鞋子、拖鞋、睡衣,女生要带好化护肤品、化妆品、小镜子,收纳的小盒子等。如果是在本市上学的同学,这时候不用带冬天的衣物,准备几件外套就行了,因为你们经常有回家的机会。在外地上学的同学们,尤其是去北方上学的同学,把冬天的装备也要带齐,北方十月份以后天气就转凉了。

4.刀子、剪刀这种东西,完全可以到了学校再买。因为现在飞机、高铁、地铁都有安检,带着这些东西反而麻烦。

5.行李箱:大家买行李箱的时候,选择质量好的,一定不要贪便宜,每年都有不少学生的箱子在半路坏掉了。

6.手机方面:去外地上学的同学们,手机充好花费,攒好流量,带好充电宝。在手机上安装好手机地图,到时候你就知道有多方便了。

7.锁和钥匙:有些寝室的衣柜是可以上锁的.,贵重物品可以放进柜子里所好,大家准备好一把锁和钥匙。

学习用品

学习用品在大一用得并不多,带几支笔,几个笔记本,爱看书的同学们可以带着自己书,这样就行了。缺少什么东西的话,临时去学校超市买也可以。

独家叮嘱

1、学校会跟录取通知书一起寄给你们一份入学指南,你们要好好阅读,以入学指南上的内容为主。

2、报道那天,会排队排很久,大家要带好自己的行李,不要弄丢了!

3、不妨现在加一个大学新生群,有什么事情可以和你们的学长学姐交流。

4、学长和学姐们都是非常热心的,如果你们在报道当天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问她们。开口问事情要先打招呼,讲话要有礼貌,这是一个成年人必备的素质。

5、报道那天,不要相信不认识的成年人,不要跟着他们走,更不要随意告诉他们你的银行卡等信息。

6、去寝室的时候,第一次见到你的室友,一定要打招呼,态度要友好。

7、寝室的床位一般都是先到的先挑,不要随意跟你的室友开口换床位,别人并不欠你的。

8、寝室里面可能并不是太干净,一般都需要先大扫除。如果你去得早,不要只把你自己的床位打扫干净,寝室里面公用的地面、洗手台、洗手间都可以清洁一下。

小学生入学准备 篇7

学龄前儿童入学准备状况是指儿童为了能够从即将开始的正规学校教育中受益而所具备的各种关键特征或基础条件。根据美国“国家教育目标委员会” (NEGP) 提出的儿童入学准备生态化理论模型, 儿童入学准备包含儿童个体的准备、学校的准备以及家庭和社区的准备。那么, 在这些方面及其相关领域, 我国目前的研究状况如何呢?

一、儿童个体入学准备状况的研究

NEGP指出, 儿童个体入学准备状况的内容主要包括五方面的内容, 即身体和运动发展、情绪和社会性发展、学习方式、言语发展以及认知发展与一般知识的基础。我国学者暴占光、张向葵[1]通过教师访谈法对67名小学一年级教师进行访谈, 访谈的主要内容有两个问题组成:作为小学一年级的教师, 您认为儿童在入学准备时应具备哪些素质?作为小学一年级教师, 您认为这些孩子在幼儿园期间, 哪些方面的培养不够理想?通过对教师访谈内容的编码分析, 结果表明美国“国家教育目标委员会”提出的儿童个体入学准备五方面的内容基本适合于我国儿童个体入学准备内容, 但在具体项目上应考虑本国特点, 并指出小学一年级教师认为自理能力、同伴关系是儿童入学准备的关键因素。

张向葵、孙蕾和盖笑松[2]通过教师团体评定法, 对309名儿童入学准备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儿童入学准备的五个领域中, “学习方式”和“情绪与社会性发展”领域存在问题的儿童最多, “身体发展和运动”发展领域存在问题的儿童次之, “言语发展”和“认知与一般知识”领域存在问题的儿童最少。

二、家长、教师对儿童入学准备状况的观念研究

儿童入学准备状况与教师和家长对儿童入学准备的观念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为此, 我国学者通过访谈法和问卷法调查了教师和家长对儿童入学准备的观念, 并对幼儿教师、小学教师和家长对儿童入学准备观念进行了比较。

廖沙[3]对父母关于儿童入学准备的观念研究中, 发现父母对儿童入学准备的五个项目中, “身体健康和运动发展”以及“学习方法”最为重视, “社会性和情绪发展”及“言语发展”次之, “认知与一般知识”受重视程度最少。

杨阿丽[4]等人通过自编问卷的方法, 对教师和家长关于儿童入学准备的观念进行了调查。问卷问题的编制主要涉及六个维度, 分别是身体和运动发展、情绪和社会性发展、学习方式、言语发展、认知发展和一般知识基础、家庭。研究结果表明:家长、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内容中最为重视的是身体健康、注意力、学习方式、自信心、学习兴趣、会听课等方面。比较表明, 家长比幼儿教师更重视动手操作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等方面的内容;家长比小学教师更重视安静上课、抗挫折能力、少量识字和简单计算、独立性、亲子关系、与教师沟通等方面的内容;幼儿教师更重视抗挫折能力、亲子关系、学习态度、自我控制、身体健康等方面;小学教师更重视服从权威、父母教育程度、文明礼貌、自我中心和表达能力等方面;家长与教师的观念在整体上存在显著差异。

张向葵[5]等人对76名幼儿园大班教师和65名小学一年级教师进行了半结构式访谈, 结果发现“社会性发展”和“学习方式”被教师提及次数最多;“认知发展与一般知识”和“言语发展”提起较少;“身体健康和运动发展”领域提起最少。幼儿园教师和一年级教师对儿童入学准备内容的看法较接近, 小学一年级教师认为自立能力、学习技能和同伴交往等方面是当前幼儿园教育的薄弱环节。

三、家庭环境对儿童入学准备状况的影响研究

影响儿童入学准备状况的因素较多, 目前我国的研究主要从家庭环境的角度, 对儿童入学准备状况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 家庭环境对儿童入学准备状况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家庭资本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一是家庭经济资本, 指家长以物质的形式投资在子女教育上的资源。例如家庭图书、家庭玩具等。二是家庭文化资本, 是指家庭中的教育理念, 家庭成员之间形成的文化氛围, 例如家长的教养方式、亲子共读等。三是家庭社会资本, 指家庭成员在家庭外与他人建立在信任、规范、制度、责任等基础上的人际关系网络。[6]

家长自身特征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例如家长的职业、家长的年龄以及家长的受教育程度。

在家庭环境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因素中, 有些因素具有双向的影响作用, 即具有积极和消极两种作用。例如家庭的图书数量、多媒体资源数量、亲子共读的频率对儿童入学准备具有双向作用。当图书、多媒体资源数量以及共读的频率适当时会促进儿童的入学准备发展, 当上述资源数量或活动频率过多时会阻碍儿童动作技能的发展。[7]

四、处境不利儿童入学准备状况的研究

我国在儿童入学准备状况的调查研究中, 已关注到了处境不利儿童入学准备发展状况。

张莉[8]对贫困地区学前留守儿童入学认知准备进行了研究, 主要调查了儿童认知准备基本概念发展状况和综合概念的发展状况。儿童入学认知准备的基本概念主要有颜色、数字/计数、量、比较、形状。研究表明, 儿童对颜色概念的理解最差, 正确率仅为45.45%;儿童对数字/计数的获得正确率为84.21%;在比较和形状两大概念中, 儿童正确率仅为50%和55%。留守儿童综合概念的掌握情况是:对社会认知概念的掌握情况较好, 比例相对较高, 为60%, 时序概念的掌握为37.84%, 空间概念为44.62%, 物理认知方面为45.16%。

魏彩[9]对河南省郑州市流动儿童入学准备状况进行的调查研究表明, 农村流动儿童的入学准备发展水平与农村非流动儿童的入学准备发展水平相当, 但是落后于城市儿童的入学准备发展水平。“言语发展”和“学习方式”领域的入学准备较为落后, 男童在整体和各领域的准备上都落后于女生。

肖树娟[10]等人对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儿童入学准备状况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子女在类概念、数与计算、量、时间和空间、模式和统计各方面的表现都明显优于社会经济地位低的儿童。

程笑雪等人对城乡儿童入学准备水平的对比研究中发现, 农村儿童在发音控制技能以外的动作技能领域明显优于城市儿童, 但在学习方式、认知发展和一般知识基础、言语发展、以及情绪与社会性四个领域的表现显著落后于城市儿童。

五、儿童入学准备状况的评估与干预研究

目前, 我国对儿童入学准备状况的评估与干预的研究较少, 大多是对国外儿童入学准备评估与干预研究的介绍。国外儿童入学准备评估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个别测试、成人评价及生态化取向评价。我国盖笑松等人基于NEGP五领域模型编制了中国儿童入学准备测评系列工具, 主要包括运动技能发展、言语发展、学习方式、情绪和社会性、认知和一般知识等五方面, 该套测评工具较全面地反映了入学准备的五大领域内容, 克服了以往对入学准备测验的偏面性。[11]

国外对儿童入学准备状况干预途径主要有:一是儿童个体的干预途径, 例如开端计划;二是生态化定向的干预途径, 主要是儿童个体水平层面、家庭社区层面和学校层面, 目前国外较有影响的、基于家庭和社区的生态化干预项目有家庭访问项目、早期起点计划、成人计划等;三是基于大众媒体的干预途径。[12]

六、对国内儿童入学准备状况已有研究的评述

首先, 通过对我国儿童入学准备状况已有文献的研究, 发现国内儿童入学准备状况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 对儿童入学准备的研究大多还借鉴国外的相关理论。对儿童入学准备的研究内容多是对现状的描述, 缺少实际的操作。而我国对儿童入学准备评估与干预研究基本上还刚刚起步。儿童入学准备干预更具有实际操作层面, 也是儿童入学准备状况研究的重要方面。

宝宝入学准备活动 预备·起 篇8

9月份开学宝宝不再是幼儿园的小朋友了,而是背着小书包的学生了,在宝宝第一次迈进学校这个新天地之前,你确信,你已经给他做好准备运动了吗?

德国的教育学家曾做过一次调查,发现有30%~40%的孩子进入小学一年级后,对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很不适应,常常在心理上产生紧张。究其原因是这些孩子入学前在知识准备方面做得很好,却忽视了在入学态度、情感反应和社会适应性方面的准备,造成了他们入学后的障碍。如果这种不良的现象不能及时得到缓解和消除,孩子就会出现退缩,厌学,孤僻,焦虑或羡妒及攻击性行为等偏差。

孩子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能力的发展在关键期内,儿童的能力易于养成,过了关键期,儿童能力的培养就显得特别困难。对于即将升格为小学生的宝宝们,这个关键期,就在入学前。

1入学挑战离开妈妈,要自己面对困难

在幼儿园,宝宝的事情都是由大人包办代替,那么就会对父母、老师的依赖性强。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总指望别人的帮助,因而不能有始有终,认真负责地把自己该做的、会做的事做好。而在更多的事情上要求孩子自己来完成,这种转变容易让小孩子感到压力和负担。准备活动:培养宝宝的独立、自主意识

留给儿童一片自己的小天地,指导他学会收拾自己小天地中的器物,学会穿衣、洗脸、叠被、整理房间,端饭、擦桌子、扫地等小事。

孩子能做和应该做的事情,应让孩子自己去做。家长要帮助他们在实际行动中克服困难,而不要代替他们克服困难。

家长可以通过布置一些小任务,比如让他们每天自己整理书包、准备学习用具等等,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

培养一定的生活习惯和自主意识。让孩子把自己的东西固定放在一个地方,书放在什么地方,书包、鞋子,衣服都要有固定的地方,不能随便扔,否则,上小学后找东西的时间会比做功课的时间还要长。

2入学挑战游戏变成上课,每天必须完成作业

幼儿园时期,游戏贯穿整体教学,孩子们的随意性大,教学课目多依孩子的兴趣和情绪来完成。而在生活上老师和家长同样给予相当的呵护与关爱。进入小学后,教学的目的性加强,孩子们每天要做作业,应对考试,而生活上则有了明确的要求,做事按时对孩子而言有了明确的界定,于是孩子也会出现不适应。

准备活动:培养宝宝的任务意识、责任感

让孩子在活动前学会事先计划,引导、鼓励孩子多判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陈述自己的观点。如跟孩子讨论今天要玩什么,怎么玩,要是临时出现一些问题“我”应该怎么办?慢慢让小孩感到自己“长大了”。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要不断给予鼓舞,让孩子学会坚持,不放弃。在方法和技巧上适当地指导,避免孩子因为反复失败而失去信心。

设计一些每天都要完成的小工作,让孩子养成每日按时完成的好习惯,同时,对于工作完成的好要有一定的夸奖或者奖励,这样不但有利于提高幼儿的任务意识,还能使他们从中独享成功快乐的体验。

逐步积累完成任务的责任感。比如,设计一个加分游戏,如果按照事先的约定,完成了任务就可以累积积分换取一些小小的奖励品,而不能坚持完成任务,不但没有奖励还会有小小的惩罚。

在幼儿园上课都是以游戏形式进行的,孩子们的行为并没有统一的要求,他们对于自己的想法和要求也可以随时提出。但是,在小学里,上课不能随便说话,要认真听老师讲课不能做小动作,自发的学习环境转换成为受教师支配的学习环境,孩子容易陷入不注意状态或产生学习障碍。

准备活动:培养宝宝的抑制、控制能力

许多研究都表明 抑制控制能力的训练不仅能提高儿童的抑制控制能力,而且也能提高儿童对心理状态的认识能力,应从游戏、日常生活入手,培养幼儿的一致性、坚持性,培养幼儿的抑制控制能力。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日常活动的各个环节中,要注重帮助孩子树立规则意识。我们可以利用各种活动的情节让孩子养成遵守规则的意识,如:为了让幼儿养成上下楼梯靠右行的习惯,我们在楼梯的左右两边分别贴上了下楼和上楼的小脚印,孩子看到了小脚印指示后就会自觉地沿着它(靠着右边)上下走。

通过对时钟的认识和时间概念的引入,家长引导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做每件事用了多长时间,帮助孩子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4入学挑战要学习在想象中切开一人苹果

在幼儿园的学习,老师们大多使用形象的教学方法,会一边讲解一边让小朋友有个直观的体验。但是,到了小学,老师们上课时会更多的用符号、文字、数字等抽象的概念来讲解,这对于初次接触的小朋友会感觉不能理解。

准备活动:培养宝宝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知识能力的迁移

培养宝宝动手前,先动脑的习惯,这样幼儿的思维会处于一种激活状态,这无疑能对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起到重要的作用。

引导宝宝去猜测,去假设,以及引导他们记录试验过程,使幼儿思维的抽象、概括水平获得发展。

让孩子们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孩子们在动手、动脑的同时,引导他们从多角度考虑问题,注重知识能力的迁移。

紧抓基本认知能力的提高,努力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这样不但学习能力提高了,而且很容易就形成一套有效的学习方法。比如引导孩子逐观察自己的卡片,提示他们应该怎么去观察,是比较大小,还是颜色等等,最终找出每张卡片上图案的排列规律。

5入学挑战环境和幼儿园不一样,老师和同学也都不认识

幼儿园的教学环境已经在孩子心中形成了比较固定的印象,相对而言在一个熟悉的环境中,会比较有安全感。而入小学后与幼儿园的友伴分离,就像进入一个新的“大家庭”,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接受新老师,结交新朋友。有些孩子如果不会主动与同学交往,就会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甚至出现不愿上学、怕没人跟自己玩、怕受人欺负等问题。

准备活动:培养宝宝的对上学的渴望以及团队精神

要培养幼儿渴望学习,愿意上学的情感,首先要让幼儿对小学有一定的了解,才能他们逐渐接受,并产生好感。

让幼儿学会与他人友好和睦地相处,包括学会谦虚、有礼貌,能与小朋友分享玩具,不与小伙伴追逐斗殴等等。

学会关心和参与集体的活动,包括学会与人商量,会向同伴说出自己的想法,共同决定大家要做的事,在别人需要帮助时,愿意给予帮助,在集体活动中学会与别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小升初入学准备什么 篇9

1:保持每天24小时开机,这是近段时间的关键,因为学校通知家长的人数过多,所以如果错过了那么可能回拨过去永远是占线或者是无人接听,另外进来的陌生电话也得关注,很有可能是目标学生打过来的。(友情提示:一些不太可能的电话号码不用接听,比如信息号码,那是专门骗钱的,看重的就是家长此时的心里,一接听就是十块钱,呵呵!)

2:保持每天上网两次,每次10分钟,浏览奥数网首页和论坛,我们对于重点的信息会做及时的处理,再醒目的时间和地点提醒家长。

3:占好培训班这个坑,努力处理好培训班试题,不过关培训班试题是不够的,一定要有个综合性的课外补习学校,这样才能综合复习!去年首师大就是一样鲜明的例子,关在首师大学习的孩子最后考试的结构基本上是失败的因为最后三次考试,即综合考试都是考一些综合类型的题目,也是首师大培训班没有或部重点的题目。

4:到处打听各学校收简历信息,能去那所学校,先别定,但一定要有针对性。

5:跟奥数网保持紧密联系,具体的情况现在不便说明,现在只能说很重要。

6:逐步完善简历,一定要注意简洁和重点突出,如果感觉不是特别好,可以给我短信,我可以找奥数网我们的小升初团队帮忙修改一下。

7:养成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及时是最关键时期也要求耗资一定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才是进入中学最有价值的东西。

8:最好做好找关系的准备,其实这是进入好初中的最简单途径,不过费钱。

9:保持和孩子多沟通,适当的时候给孩子多一点鼓励,心里健康的孩子学习才能综合发展!

美国学前儿童的入学准备 篇10

学龄前儿童如何做好入学准备,是学前教育中貌似简单实则重要的一环。近年来,美国的儿童教育工作者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结果表明,儿童在未来学校生活中的成功取决于生理、心理和智力等方面的综合因素。其中包括:健康的体质,语言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对周围世界的基本知识,对外界环境较成熟的适应能力等。

教育工作者们指出,帮助学前儿童做入学准备的成年人应当意识到,影响儿童入学准备的因素有多种。首先,学前儿童的能力发展无论从哪方面来讲都不是平衡的,大多数孩子总有某个方面强于其他孩子。同时,入学准备也受到学校办学思想的影响,有的学校就是要求学生听话,好好从字母学起;有的学校更看重孩子能否与别人友好相处。所以,家长应该了解自己孩子的特点,并到学校了解校长、教师的要求,与之讨论存在分歧的地方。近年来,教育工作者在广泛研究的基础上,归纳出了入学准备的几大要素。

健康的体质

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正处在新生活的起点上,格外需要科学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安全的环境以及定期的身体检查,这将有助于减少以后疾病等影响学习的因素。事实上,儿童的健康始自他们的胚胎期,孕妇应该定期进行检查,并保证饮食的营养与充分的休息,杜绝烟酒和有害药物。孩子出生以后的健康同样依靠合理的饮食等来维护,如果学龄儿童保持数量和营养合理的进食,他们上课的注意力就更能集中。专家建议的营养饮食包括面包、谷类食品、水果、蔬菜、肉、禽、鱼等以及相关的替代品(鸡蛋、豆制品),牛奶、奶酪、酸奶等,应避免过多的脂肪和糖。除了必须的营养,学前儿童需要经常锻炼以促进身体的协调能力,可通过投掷、跑跳、攀登、随音乐跳舞等运动锻炼大肌肉;可通过蜡笔绘图,做拼图游戏,学用平头剪刀和拉链等,增强手的灵活性。这些技能通常在幼儿园是可以得到训练的。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某些功能异常或残疾表现,应立即带孩子就医,要知道及早发现问题并及时治疗往往能避免许多悲剧的发生。

良好的个性品质

学龄前儿童对于即将开始的学校生活通常感到既兴奋又紧张。的确,一旦走进校园,他们面对的是不同于家庭或幼儿园的陌生环境。

学校的常规往往不同于幼儿园,大多数5岁的孩子入学时还没有良好的与人交往的能力或较稳定的情绪,形成这一切需要时间和训练。如果他们在幼儿园阶段就有机会培养相关的个性品质的话,对学校生活的适应能力就会大大增强。教育工作者总结了学前儿童需要培养的个性品质。

自信──孩子自我感觉良好,相信自己能够成功。自信的孩子通常更愿意尝试新事物,并且在第一次尝试失败后再做努力。

独立──孩子应该学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动力──要培养学习动力,增强孩子的求知欲。

好奇心──必须保持孩子天性中具有的好奇心,使他们能够从所有的学习机会中获得乐趣。

毅力──使孩子学会做事善始善终。

合作──孩子一定要能够与他人相处,学会与人分享快乐和遵守公共秩序。

自我约束──一定要让孩子明白某些行为如打人是不对的,他们应该学会区分正确和错误的表达愤怒的方式。

关心他人──孩子应该学会关心别人,理解他人的感受。

教育工作者指出,在培养学前儿童的这些个性品质时,家长的作用不容忽视,甚至超过了幼儿园,因而教育工作者进一步为家长们提出了建议。

1.让孩子相信自己正在受到关注。研究表明,当孩子得到别人的注意和鼓励时,他们会激动、兴奋;感受到被爱的孩子可能更自信。

2.为孩子树立好榜样。孩子喜欢对所见和所闻进行模仿,家长尊重他人、与人分享的行为都能影响孩子;要使孩子学会考虑他人的感受。

3.以乐观的态度对待学习和学校。孩子是怀着发现和探索世界的强烈愿望来到这个世界的,家长应该鼓励孩子保持这方面的好奇心,对他们所做的事情报以热情,如当孩子画了一张画的时候,可以鼓励说:“你画得很棒!”家长的每一份鼓励都有助于孩子对自己的劳动产生自豪感,对学习和学校产生强烈的向往。家长可在去幼儿园或学校的路上,给孩子讲述即将开始的各种有趣的活动,如手工课、野游,还可以热情地讲述孩子将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如读书、测量、称重等。

4.创造让孩子重复的机会。孩子在学习滚爬、发音等过程中需要反复练习。事实表明,孩子们并不会厌倦重复,相反,当他们通过反复练习达到熟练,能够用以帮助更年幼的孩子时,他们自然会更自信,对学习新东西跃跃欲试。

5.使用适度的纪律加以约束。那些受到家长纪律约束的孩子通常更易与人相处,在学校中比那些家长一味严厉或溺爱的孩子表现好。

要做到这点,家长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学会指导孩子的活动,不加以不必要的限制或试图进行控制。

・要求孩子做什么的时候最好说出理由,例如,对孩子说“请把玩具车从楼梯上搬走,这样别人才不会被绊倒”,而不要说“照我说的做”。

・倾听孩子的话,了解他们的感受,看看他们是否需要特别的帮助。

・家长生气的时候,别忘了表现出对孩子的爱和尊重,批评应针对孩子的行为而非孩子本人。例如,对孩子说“我爱你,可你在墙上画面是不对的,你这么做让我生气”。

・帮助孩子作出选择,解决问题,可以问4岁的孩子:“我们怎样做才能不让凯文推倒你堆的.积木?比如这样……”

・对孩子抱积极鼓励的态度,对他们做得好的事情予以赞扬。微笑和鼓励永远比粗暴的惩罚更能使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

6.让孩子自己动手。毫无疑问,小孩子需要家长的格外照看,但他们更需要学会自己做事情,如穿衣服、收拾玩具等,这样才能形成独立的生活能力,培养自信。让孩子自己动手的另一重要方面是不要事事替他们作决定,而要引导他们自己进行选择。

7.鼓励孩子与他人相处。学前儿童需要接触社会,开始了解他人的观点。事实证明,小孩子上学前如能常和家庭外的成人和儿童接触,上学后更容易和老师、同学相处。

良好的语言和认知能力

学前儿童在幼儿园阶段就要参加多种活动,这些活动要求他们使用语言并解决问题。语言能力较差往往对他们入学后产生不良影响。

家长可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孩子学会交流,了解世界,以促进日后学校学习的良性循环。家长应做到以下几点。

为孩子提供游戏的机会。孩子们发现世界,发展创造力和积累生活知识等方面的能力大都通过游戏。如,当孩子堆积木时,就形成了几何图形、物体造型、平衡等概念;和他人一起游戏,则有助于孩子懂得怎样协商合作。

多和孩子交流。孩子们有着自己的思想感情、喜怒哀乐。随着他们语言能力的发展,家长要鼓励他们说话。家长应耐心地听孩子说话,以了解其心理活动,发现孩子的所知和不知,明白孩子是怎么想的和怎么学的,并且让孩子感到家长对其感受和思想的重视。家长还要主动与孩子说话,详细地讲解一些日常活动如吃饭、洗澡的过程。

学会与孩子交流之中的问与答。家长面对孩子不应该只是说“是”或“不是”。提问题可以帮助孩子比较和识别事物。家长回答孩子的问题则要尽量周全,可能的话,应鼓励孩子试着回答自己的问题。如果家长不知道答案,就要对孩子坦言,然后和孩子一起尝试找出答案。

每天为孩子大声朗读。为孩子朗读可以从孩子出生时起,并在整个学前阶段持续不断。虽然孩子在开始时可能听不懂这些故事或诗歌,但是孩子可在听的过程中知悉家长的声音,和家长产生亲近感。此外,孩子的身边经常有些阅读材料,可使其对语言和阅读的兴趣较快增长。

控制孩子看电视。电视是孩子身边仅次于家长的最具影响力的老师。好的电视节目可以拓宽孩子的视野,促进学习,坏的节目或过长时间观看则适得其反,甚至有害健康。

客观评价孩子的能力和兴趣。一方面,家长要为孩子确定高标准,鼓励他们尝试新事物;另一方面,孩子的压力过大,总被要求做一些不感兴趣或力所不及的事,就会感到难过和沮丧。家长不要盲目指责孩子“笨”、“傻”,那样会极大地挫伤他的自尊心、自信心,影响他在学校中的表现。孩子做得好的事情,家长则要予以表扬。

小学生入学准备 篇11

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在进一步领会瑞吉欧教育中将“学前教育机构”的功能定位在“文明社会的论坛”,即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家长之间平等讨论,共同提出解决办法的理念后,尝试采用现代化网络技术。构建网上论坛,搭建幼儿教师与家长、幼儿家长之间、将入学家长与已入学家长之间平等对话、资源分享、观点碰撞的平台,针对幼儿入学准备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困惑,反思自己的思考方式,从而促成家长教育观念的提升和转变,促进孩子入学准备水平的提高和改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首先,开通“学龄前儿童入学准备”文明论坛,提供家园交流平台。

大班组教师在与家长、幼儿的交流和沟通中,发现家长们对幼小衔接过程中孩子的入学准备观念不尽相同,有的家长对幼儿的语言发展、认知与一般知识增长、身体与运动发展的需求特别明显,而对幼儿的情绪与社会性发展、学习态度等比较忽视。因此,我们利用幼儿园网络平台优势,开设“学龄前儿童入学准备”文明论坛,组织家长、教师及已毕业幼儿的家长共同思考与研究孩子的入学准备问题,让多样化的观点在网上这个自由、民主的氛围中得到表达、进行碰撞,让家长看到他人的不同观点,从而引发其自身的反思。

其次。创建“学龄前儿童入学准备”资源库,共享有价资源。

网上论坛中家长的观点呈现出多角度、多样性、多层次的特点,但大多是从自身教育经验,或借鉴他人教育经验而得出的,有的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因此我们在构建网上论坛的同时,多方搜集国内外有关儿童入学准备的资料,包括什么是入学准备、入学准备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如何帮助儿童做好入学准备等等。依据收集的资料。我们组建资源共享库,不仅引发了家长们共同收集资料、分享资料的兴趣。而且更加有利于家长充分地了解有关入学准备的相关知识,为家长即时查询资料、解答疑难问题提供了方便。

我们对家长在幼小衔接过程中的不同关注点进行分类,分别应对,通过网上论坛开展与之相适应的家教指导活动。对于有着较为正确的观念、主张全面入学准备的家长,我们除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幼小衔接活动的开展外,还充分利用他们的优势带动其他家长参与网上论坛的热情。对于较为强调知识准备的家长,我们则通过有针对性的网上主题论坛活动为其提供适当的咨询、指导和帮助。我们预设了以下三期论坛:

第一期论坛主题:入学前。您认为帮助孩子进行知识准备就够了吗?

在这一期论坛中,教师通过事例抛出话题:“入学前。您认为帮助孩子进行知识准备就够了吗?”并且邀请已毕业幼儿的家长参与到网上论坛发表己见,教师也从专业角度提出自己的想法,结果形成了以下主要观点:

主张知识准备的家长:孩子在学龄前期应该多让他们练习数学,多学习英语、多阅读、或者提前将部分小学内容教给孩子作为“储备知识”,等孩子进了小学。就可以驾轻就熟,轻松地学在别人前面。

主张全面准备的家长:让孩子在学龄前期单纯学习知识,是一大误区。应该对孩子进行规则意识、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动手能力、抗挫能力等各种能力的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信念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并非侧重于知识教育。

已毕业幼儿的家长:部分孩子在幼儿园阶段知识储备比较充分,入学初会感到轻松。但是,当小学教师在课堂上面向全体学生,讲解这些他们已经学过的内容时,他们就会感到乏味、没兴趣,出现上课不专心、作业不认真等现象,进而形成不良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随着年级的升高、内容的增加、难度的加深、“储备知识”的用尽,有的孩子会感到越来越吃力,于是。学习会出现“大滑坡”现象。

教师: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形象地把非智力因素比作土地。而把智力因素比作种子,认为种子只有在适合的土地上才会生长、才有收获。幼儿阶段是培养儿童非智力因素的最佳时期。我们应该明确这一时期的主要培养目标。采取适宜的教育方式,帮助孩子进行全面入学准备。

在这个网上论坛中,我们从不批评持有“不正确”“不科学”观念的家长,而是鼓励所有家长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通过对家长进行提问“你为什么觉得进行知识准备就够了”,让家长进一步明晰各自的观念。通过教师、家长、已毕业幼儿家长之间的热烈讨论,原来支持知识准备的家长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但也发现了自己原有观念中的偏颇;重视全面入学准备的家长理解了支持知识准备家长的焦虑,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从而在网上论坛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了“除了知识准备,入学准备还包括很多方面”的观念。

第二期论坛主题:您认为孩子全面入学准备包括哪些方面?

在网上论坛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了“除了知识准备,入学准备还包括很多方面”的看法后,教师又适时抛出新的话题:“您认为孩子全面入学准备包括哪些方面?”在这一期论坛中,我们发动家长广泛搜集信息资料放在资源库中共享,并且引导家长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对幼儿入学准备的重要发展领域进行斟酌与研讨。最后达成共识。家长通过不断补充、相互讨论和删减,认为孩子的全面入学准备应该包括5个领域23个方面。

儿童全面入学准备的重要发展领域与主要方面:

第三期论坛主题:帮助孩子做好全面入学准备,您有何妙招?

在第二期的讨论中,家长通过在网上的相互讨论,认为幼儿的入学准备应包括多个方面,但是家长们都面临着相同的问题:到底如何帮助孩子全面做好入学准备呢?我们在第二期论坛后,适时抛出第三个话题“帮助孩子做好全面入学准备,您有何妙招”,发动家长从身边已毕业孩子的朋友中获得信息,邀请他们参与网上论坛,提供经验,收获颇丰。

妙招一幼小衔接中家长的作用不可忽视。作为家长,首先应该营造一种入学情景,用积极的态度去感染孩子。“你长大了,马上就要成为小学生了,爸爸、妈妈真为你高兴”“进了小学。你会了解更多的东西,学到更多的知识”等等,让孩子对上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向往。

妙招二对幼儿家庭环境进行诊断性评价。对家庭环境的诊断性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家庭教养方式、家庭心理环境以及家庭社会经济状况。对幼儿的家庭环境进行诊断性评价,可以帮助幼儿园了解幼儿父母的育儿观念、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参与度以及家庭为幼儿提供的心理环境等信息,从而能在幼小衔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统整这些信息,以探寻鼓励家长参与其中的有效途径:

同时也可使教师针对有特殊需要的家庭提供适当的帮助,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家庭支持氛围。

妙招三对幼儿园幼小衔接环境创设进行阶段性评价。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到小学,其学习环境以及社会交往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幼小衔接并不仅仅意味着儿童对新环境的适应,还应包括学校对幼儿的适应,是一种双向适应的过程。从幼儿园的角度来讲,除了带幼儿去小学参观外。还可在班级环境创设上作出适当的改变。以向小学的班级环境接近,营造小学生的学习氛围。

妙招四帮助个别儿童克服在入学准备发展中的困难。通过对儿童内在入学准备的评价,我们可以发现个别儿童在身体和运动发展、情绪和社会性发展、学习态度、语言发展、认知发展与一般知识基础五大领域中的发展状况,分析其优势与不足,从而通过相应的幼小衔接活动保持其优势、弥补其不足。

家长自主讨论主题:怎样帮助孩子顺利通过报名活动?

让教师没有想到的是,许多家长在讨论入学准备问题的时候,都涉及到当前许多小学的报名活动。有位家长直接以“怎样让孩子顺利通过小学的报名活动”为题,提出了讨论主题。家长们自发地在网上论坛中就这一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主张知识准备的家长:现今,孩子想进入理想的小学,报名活动是必经的过程,孩子们要经受多种多样的问题考验,为了孩子能从容应对,必须在报名前储备大量的知识,

主张全面入学准备的家长:孩子们在学龄前期只要有必备的早期阅读能力、适当的数学知识等即可,如果强行要求孩子掌握小学学习内容来应付报名活动,则违反了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况且,大家也无法全面预料各种各样的问题来应对报名活动。因此,应该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更加科学有效地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已毕业幼儿的家长:去年,孩子们参加报名活动之前,家长们协助教师制定班级活动计划。运用模拟课堂、小品表演、话题讨论或录像放映等多种形式开展报名活动的礼仪培训。培训要求孩子在报名时主动、大方、自然地向教师打招呼,当教师夸奖表扬时适时地道谢,当碰到难题时不轻易摇头或者说“不知道”,而是诚恳地表示回去与父母、幼儿园老师一起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事后,家长们欣喜地从互相交流中得知,小学教师大为赞赏孩子的落落大方、彬彬有礼、积极的学习态度与良好的学习习惯。

上一篇:2022年一季度安全生产形势分析下一篇:我发现了蚂蚊的奥秘四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