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金州区采取八项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2024-11-07

「大连」金州区采取八项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共12篇)

「大连」金州区采取八项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篇1

「大连」金州区采取八项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在金融危机不断蔓延、企业吸纳接收能力普遍下降,毕业生总量持续攀升的多重压力下,为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快速就业,金州区政府决定拿出万元资金,保证金州区生源的高校毕业生当年全部实现就业,并在近日召开的金州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提出八项措施。

一是对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点骨干企业,区财政按照每名大学生每年500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期限为2年;对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给予最高额度为20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扶持。鼓励各类企业全年吸纳1000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

二是在上年基础上,再选派120名高校毕业生充实农村中小学、乡镇卫生院和农业科技站,并享受“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同等待遇。

三是区政府从财政列支500万元建立高校毕业生创业基金,用于鼓励和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四是对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自筹资金不足的,可申请不超过5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可按照人均不超过5万元、总额不超过50万元的标准给予小额担保贷款;对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符合条件的,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

五是在城区6个街道建设100个创业亭无偿提供给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首批建成30个),同时采取一对一就业指导、向用人单位重点推荐、公益性岗位安置等帮扶措施,确保金州区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当年全部实现就业。

六是再建10家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使全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总数达到20个,保证全年进入基地见习的毕业生人数达到500人次。见习期间,由见习单位和区财政按城镇最低工资标准提供700元/月的基本生活补贴。

七是20全区各机关、事业单位招聘人员要重点考虑高校毕业生,至少拿出90%的岗位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其中,事业单位招聘要拿出40%的岗位,机关公务员招考要拿出至少50%的职位用于安置服务期满的“一村一名大学生”。

八是通过“一村(社区)至少一名大学生”、“一个重点骨干企业至少一名大学生”、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吸纳大学生以及机关事业单位招聘等多种渠道,保证全年安置1300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

「大连」金州区采取八项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篇2

一、大连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的成绩

大连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通过搭建就业平台, 开发服务岗位, 加大就业资金补贴力度, 实施政策引导, 开展就业帮扶等措施, 有效促进了就业工作开展。在连高校为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率, 实施就业“一把手”工程, 采取多种方式为毕业生提供就业资讯, 为学生就业搭建平台, 强化就业指导, 提高了学生就业能力。据统计, 近年来大连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截至今年6月底, 大连市应届毕业生就业协议签订率为62.9%, 同比上升6.9个百分点。

二、大连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目前, 尽管大连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但经济增速中长期放缓将制约大学生就业, 高校毕业生总量居高不下至少要持续到2017年, 大连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许多具体问题。

(一) 应届毕业生总量持续增加, 有效岗位供给不足

近年来, 大连市接收的高校毕业生数量呈逐年上升态势, 尤其是今年毕业生总数较去年增加了3000人, 而与之相对应的有效岗位在减少。大连市人社部门今年3月初举办的春季人才招聘会, 入场单位478家、提供岗位22470个, 去年同期是513家单位、提供24827个岗位, 今年较去年分别下降7%和9%。受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影响, 一些企业出现产能过剩、效益下滑, 部分国企、大型民企在大连市招聘岗位明显减少, 如深圳华为2012年录用48人, 2013年仅录用15人;一汽大众2012年录用德语专业9人, 2013年仅3人;日本迅销集团招聘计划比去年减少200人。从在连高校组织的校园招聘会来看, 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民族学院、大连大学等举办招聘会的场次和用人单位较往年都有缩减。以大连理工大学为例, 近三年平均每年到校企业3000多家, 举办招聘会800多场, 而今年总计到校企业2450家, 举办招聘会663场。

(二) 人才供需缺乏有效对接, 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

据市人社部门统计, 截至目前大连市高校毕业生与就业岗位的匹配率仅为20%, 就业与招工“两难”的结构性矛盾在大连市比较突出。高校的专业设置、教育模式与市场脱节, 人才培养结构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 人才供给与需求不相匹配的矛盾突出。

(三) 毕业生就业预期与就业现实矛盾

大多数毕业生青睐在机关事业单位、城市主城区和国有企业就业。一线岗位、小微企业和涉农地区吸纳高校毕业生愿望迫切却招不到人, 如大连市在农业技术、农业金融人才上的缺口约600至700人。此外还有约3%的高校毕业生没有就业愿望, 存在观望心态。“可以就业但暂不就业”的毕业生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四) 现有促进就业政策尚需完善

根据高校反馈信息, 大连市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虽好, 但需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到位, 如关于对到农村企业工作的大学生给予的补贴政策, 毕业生签约程序, 大学生创业小额贷款和税费减免, 创业孵化基地资金支持, 实训基地培训工作等政策措施需进一步完善。

(五) 创业式就业有待引导

在我们调研的5所高校中, 毕业生中自主创业的比例不到0.5%, 以大连大学为例, 每年毕业生离校前约有5-8名学生注册公司, 截至目前3218名毕业生中只有4名学生注册公司。

三、国内外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措施

(一) 国内部分省市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最新举措

面对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的新形势和新特点, 我国部分省市纷纷出台一系列促进就业的实施细则, 完善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 力促大学生就业。

1. 完善促进就业政策。

北京市鼓励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就业, 在专业技术职称评定、科研项目经费申请、科研成果或荣誉称号申报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广东省明确指出, 在政府投资和审批重大建设项目时, 要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细化就业影响评估的相关内容, 将新增就业岗位作为政府投资项目的重要考虑因素。对自主创业者给予更优惠的贷款政策和成功创业资助、优秀创业项目资助。福建省今年划拨300万元资助高校毕业生创业, 省财政安排200万元支持设区市、高校建立创业孵化基地。

2. 开展校企对接。

天津今年开始实施“实习生储备双百计划”。天津市人社局将组织市内外百所职业院校与本市百家重点缺工企业对接, 使学校成为企业人力资源储备基地, 企业成为学生实习教学基地。每年储备实习生10万人, 实习后转化为企业用工的比例达到30%以上。

3. 搭建就业服务平台。

上海市每两周对毕业生的签约率进行统计, 实时掌握毕业生就业情况, 市政府多部门联合举办“2013年全国民营企业招聘周”;组织16所高校建成招聘信息共享平台, 在线完成数据分析处理、就业去向管理、就业信息发布、招聘信息发布以及岗位网上申请等事务。福建今年率先在全国研发了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实名制信息登记系统, 在毕业生离校前完成就业状况和就业服务需求实名登记, 将按照毕业生生源地和就业意向地分别提供给各设区市公务员局, 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工作。

(二) 国外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经验

为缓解就业压力, 日本、美国、英国和德国等都采取积极措施, 从政策支持、扶持中小企业和就业指导等方面促进高校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 其做法值得借鉴。

1. 促进就业政策十分完善。

美国激励就业的措施完善, 对企业创立限制措施很少, 从公司注册到开业审批仅需4个步骤, 等待7天, 审批官方费用相当于人均年薪的1%, 成立有限公司无需注册资金。英国政府通过实施《国家实习计划》帮助未就业学生到企业和其他机构实习, 培养其职业技能和实际工作经验。日本不但建立了完善的促进就业政策, 而且建立了全面客观的促进就业政策评估体系。

2. 大力扶持中小企业。

日本设立中小企业管理机构和行业协会, 统筹指导中小企业的发展, 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在生产、科研、经费上遇到的问题。美国设立中小企业管理局指导企业发展, 主要负责向中小企业提供银行贷款担保和提供少量直接特别贷款。通过“小企业发展中心”向中小企业提供技术、管理、市场等多方面的咨询、培训及信息服务。英国政府2000年拨专款1亿英镑成立小企业服务局, 主要职能是在政府层面反馈中小企业的需求。德国政府在资金方面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 如提供财政补贴和低息长期贷款、实行税收减免、提供科研和技术补贴、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

3. 就业指导专业化。

美国就业指导机构在大学处于中心地位, 就业指导人员专业化和职业化程度很高。就业指导高度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 根据学生兴趣和特长帮助其确定就业方向, 并进行职业潜力开发。同时, 美国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在大学开设创业课程已有20多年历史, 创业教育是美国促进就业的核心性政策。

四、大连市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几点建议

(一)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相关就业政策

建立大连市就业政策落实情况跟踪制度, 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落实情况定期检查, 逐项督促落实到位。进一步简化大连市高校毕业生签约、落户手续, 制定简便易行的操作流程。抓紧制定针对就业歧视的政策法规, 禁止各类用人单位在招聘时设置院校、性别、户籍等门槛, 维护高校毕业生平等的就业权利, 促进就业公平。对到西部地区、北三市和涉农企业等条件艰苦的单位就业的毕业生, 在工资、待遇、生活上给予更大的政策优惠。加大对大学生实训实习基地的扶持力度, 建议由在连高校负责大学生实训工作。适当调整大连市事业编制考试时间, 为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提高初次就业率的有效性。

(二) 加大对创业式就业政策扶持力度

进一步完善大连市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政策措施。在申请小额贷款、注册公司、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更加优惠政策;降低进驻创业孵化基地的门槛, 借鉴成都天府软件园模式, 完善大连市创业孵化基地的生活服务配套设施。

(三) 积极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

中小微企业是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 我国的中小企业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机会。大连市有近40万户小微企业, 在增加就业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连市应进一步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 通过低息贷款、减税政策、产品研发补贴、雇佣员工社保补贴等措施, 对中小企业从起步到持续发展给予全方位扶持, 促进中小微企业快速发展壮大, 为大学生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

(四) 建立政府与在连高校、在连高校之间合作的长效机制

充分发挥政府部门与在连高校的合力, 建立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长效合作机制。增加市人社部门与高校联合组织具有行业背景的大型招聘会场次, 如IT类招聘会、医学类招聘会、理工类招聘会、文管类招聘会、机械类招聘会、艺术类招聘会、师范类招聘会等。加强校际合作, 充分发挥高校联合招聘效应。加强对在连高校学生关于大连市发展现状和发展规划的宣传工作, 让在连高校学生了解、热爱大连, 让更多的优秀毕业生留在大连创业、就业, 为大连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

(五) 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校企合作是解决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的路径之一。因此, 要逐步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结合大连市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 统筹大连市相关企业和高校建立校企合作平台, 推进校企深层次合作。建议以立法的形式制定大连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法规和条例, 明确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职责和权利。

(六) 加强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

引导在连高校根据大连市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 适当调整专业设置, 确保高校培养的人才与市场需要接轨。指导高校在招生时加强就业咨询服务, 引导学生根据就业选择专业, 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就业预期。在市管高校探索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调整专业的政策措施。建议大连市在义务教育阶段开展职业理想和职业规划教育, 为高校的职业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奠定基础。

摘要:近年来, 大连市接收高校毕业生人数呈逐年递增态势, 今年较去年增加3000人。由于受经济下行压力增大、高校扩招和就业结构等因素的影响, 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严峻形势可能会长期存在。本文着重分析了大连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在充分借鉴国内外促进就业经验基础上, 提出促进大连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对策建议。

「大连」金州区采取八项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篇3

一、创新岗位开发,拓展岗位就业

一是指导市管企业挖潜增岗。同时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支持市管企业与本地高等院校开展“订单式”教育、定向委培合作,每年提供就业岗位100个。此外,鼓励本地劳动密集型企业招聘高校毕业生。二是大力支持重点园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增加就业岗位。拨付6.7亿元工业发展资金,支持重点园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建设,支持和帮助南宁市六大重点工业产业稳增长,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此外,加强工业投资奖励,对新投产并完成一定工业产值的工业项目给予10万100万元奖励,增加企业用工需求。

二、创新创业平台,促进自主创业

一是依托广西首个创客城——南宁创客城,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新型创业平台。南宁创客城主要是融合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模式,为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提供服务。项目首期投资2000多万元,目前,建成的4层共6600平方米的创客服务平台已投入使用,现有30个创业团队和企业入驻。二是依托南宁中关村创新中心,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创新创业新平台。2015年12月,南宁市政府与中关村管委会、中关村发展集团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该项目借助建设中国一东盟信息港、海绵城市试点等契机,以“互联网+东盟+中关村+南宁”的模式,聚集全球人才、资本、技术等创新创业资源和要素,努力打造成为立足南宁,辐射西南、中南,面向东盟的战略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的科技中心、示范中心和服务中心,培育与东盟市场衔接的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专、精、特、新”产业集群,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创新创业新平台。

三、创新培训平台,推进素质就业

一是扩大就业见习覆盖面,提高就业能力。南宁市积极在六大重大产业中发展一批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进一步提高见习覆盖率。截至目前,南宁市认定了7个批次共121家企事业单位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提供就业见习岗位达584个,计划招收见习生总数为5231人,涵盖460多个职业或工种。此外,提高就业见习补贴,建立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相挂钩的基本生活补助调整机制。从2015年6月起,南宁市就业见习补贴执行新的补贴标准,由原来的750元/人·月提高至900元/人·月,对见习期满留用率达到50%的,补贴标准提高至1200元/人·月。二是建立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助力人才培养.南宁市计划于2016年5月在广西—东盟经济开发区开工建设广西(南宁)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项目占地300亩,目前已完成项目建设实施方案、项目立项、用地规划调整、项目设计方案征集等部分前期工作。实训基地将打造成立足南宁、服务广西、辐射东盟,集职业技能培养评价、研究交流为一体的国际性多功能公共服务平台。

四、创新对接平台,拓宽渠道就业

一是“走出去”,组织南宁市重点产业、重点领域的用人单位赴自治区外开展交流合作。近几年,南宁市每年都组织开展“重点产业重点领域联合引智”外出招聘活动,2015年共组织81家次用人单位赴西安、武汉和长沙等城市参加当地举办的招聘活動。组团招聘单位共提供适合毕业生的岗位837个,吸引720名毕业生前来咨询,收到报名简历606份,达成就业意向58人次。二是“请进来”,通过项目对接会邀请优秀毕业生返邕发展。依托“南宁·东盟人才交流活动月”平台,组织开展“广西籍学子回家看看”活动。2015年,活动邀请了南宁市重点领域、重点产业的36家企业和科研院所参会,共有200多个精品岗位向学子们发出热情邀请,多名学生与企业现场达成就业意向。据统计,在参加前两届活动的170余名学子中,有42%的毕业生选择了返邕发展。

五、创新服务平台.促进市场就业

一是在传统招聘会基础上,增加双选会举办次数。2015年,除举办每月专场招聘会外,还分别举办了春季、夏季和秋季3场高校毕业生双选会。其中,夏季和秋季双选会每场参会企事业单位都超过500家,提供岗位47157个。二是利用专项活动,充分挖掘毕业生就业岗位。如举办201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活动月期间举办专场招聘会7场,提供现场参会单位203家,提供现场招聘岗位6556个,参会毕业生人数6800多人。与本地高校联合举办了2015年南宁市民营企业招聘周应届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共同组织305家单位进校园,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5800多个。

六、创新基层平台,鼓励基层就业

一是学费补偿。从2015年起,南宁市高校毕业生在县级以下(不含县级和县人民政府驻地)机关、事业单位、国有或国有控股中小企业就业,服务期在3年以上(含3年)的,给予最高限额8000元/学年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补偿。二是定向招录.在公务员招考中,2015年南宁市试点各县乡镇机关拿出60个名额定向招考本地人,2016年南宁市还调整定向招考本地人范围至艰苦边远县,共拿出115个名额定向招考生源地或常住户口为本县的人员;并首次开展面向大学生退役士兵和人民武装学院毕业生招考乡镇(街道)专职人民武装干部,部分乡镇和街道共拿出12个名额定向招考。

「大连」金州区采取八项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篇4

近年来,广西南宁市通过紧紧抓住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一带一路”战略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城市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核心城市的发展机遇,积极践行“三严三实”,创新六大措施,大力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实现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不断向好的良好局面。据统计,近三年南宁市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均达95%以上。

一、创新岗位开发,拓展岗位就业

一是指导市管企业挖潜增岗。同时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支持市管企业与本地高等院校开展“订单式”教育、定向委培合作,每年提供就业岗位100个。此外,鼓励本地劳动密集型企业招聘高校毕业生。二是大力支持重点园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增加就业岗位。拨付6.7亿元工业发展资金,支持重点园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建设,支持和帮助南宁市六大重点工业产业稳增长,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此外,加强工业投资奖励,对新投产并完成一定工业产值的工业项目给予10万100万元奖励,增加企业用工需求。

二、创新创业平台,促进自主创业

一是依托广西首个创客城――南宁创客城,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新型创业平台。南宁创客城主要是融合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模式,为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提供服务。项目首期投资2000多万元,目前,建成的4层共6600平方米的创客服务平台已投入使用,现有30个创业团队和企业入驻。二是依托南宁中关村创新中心,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创新创业新平台。2015年12月,南宁市政府与中关村管委会、中关村发展集团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该项目借助建设中国一东盟信息港、海绵城市试点等契机,以“互联网+东盟+中关村+南宁”的模式,聚集全球人才、资本、技术等创新创业资源和要素,努力打造成为立足南宁,辐射西南、中南,面向东盟的战略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的科技中心、示范中心和服务中心,培育与东盟市场衔接的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专、精、特、新”产业集群,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创新创业新平台。

三、创新培训平台,推进素质就业

一是扩大就业见习覆盖面,提高就业能力。南宁市积极在六大重大产业中发展一批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进一步提高见习覆盖率。截至目前,南宁市认定了7个批次共121家企事业单位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提供就业见习岗位达584个,计划招收见习生总数为5231人,涵盖460多个职业或工种。此外,提高就业见习补贴,建立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相挂钩的基本生活补助调整机制。从2015年6月起,南宁市就业见习补贴执行新的补贴标准,由原来的750元/人?月提高至900元/人?月,对见习期满留用率达到50%的,补贴标准提高至1200元/人?月。二是建立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助力人才培养.南宁市计划于2016年5月在广西―东盟经济开发区开工建设广西(南宁)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项目占地300亩,目前已完成项目建设实施方案、项目立项、用地规划调整、项目设计方案征集等部分前期工作。实训基地将打造成立足南宁、服务广西、辐射东盟,集职业技能培养评价、研究交流为一体的国际性多功能公共服务平台。

四、创新对接平台,拓宽渠道就业

一是“走出去”,组织南宁市重点产业、重点领域的用人单位赴自治区外开展交流合作。近几年,南宁市每年都组织开展“重点产业重点领域联合引智”外出招聘活动,2015年共组织81家次用人单位赴西安、武汉和长沙等城市参加当地举办的招聘活动。组团招聘单位共提供适合毕业生的岗位837个,吸引720名毕业生前来咨询,收到报名简历606份,达成就业意向58人次。二是“请进来”,通过项目对接会邀请优秀毕业生返邕发展。依托“南宁?东盟人才交流活动月”平台,组织开展“广西籍学子回家看看”活动。2015年,活动邀请了南宁市重点领域、重点产业的36家企业和科研院所参会,共有200多个精品岗位向学子们发出热情邀请,多名学生与企业现场达成就业意向。据统计,在参加前两届活动的170余名学子中,有42%的毕业生选择了返邕发展。

五、创新服务平台.促进市场就业

一是在传统招聘会基础上,增加双选会举办次数。2015年,除举办每月专场招聘会外,还分别举办了春季、夏季和秋季3场高校毕业生双选会。其中,夏季和秋季双选会每场参会企事业单位都超过500家,提供岗位47157个。二是利用专项活动,充分挖掘毕业生就业岗位。如举办201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活动月期间举办专场招聘会7场,提供现场参会单位203家,提供现场招聘岗位6556个,参会毕业生人数6800多人。与本地高校联合举办了2015年南宁市民营企业招聘周应届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共同组织305家单位进校园,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5800多个。

六、创新基层平台,鼓励基层就业

「大连」金州区采取八项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篇5

张掖市采取八项措施狠抓校园安全管理

今年以来,张掖市以“突出重点、全面排查、综合治理、有效防范、确保安全”为目标,采取多项措施狠抓校园安全管理。一是健全机构。成立校园安全生产工作小组和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专项工作组,通过健全领导机构,靠实了各部门监管责任,形成了多级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落实责任。市政府与相关部门签订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对校园安全工作进行细化分工。各成员单位根据各自职责,逐级签订了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做到了任务到岗,责任到人。三是健全制度。建立学校安全常态化管理工作机制,健全学校安全工作检查制度、例会制度、内部安全保卫制度等配套制度,加强对重点部位的管理,有效防范各类事故的发生。四是落实“三防”。先后为城区和部分农村中小学、幼儿园配备保安199人,并为学校增设防盗设施,配置安保设备和监控系统,落实了人防、物防、技防措施。五是集中整治。对全市各级各类学校交通安全、食品安全、设施设备安全、人员密集场所安全、消防和应急避险等方面进行集中整治和专项检查。今年市、县区教育部门先后5次共检查学校441所、食堂249个、从业人员227名,联合对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及时整改,消除隐患。六是丰富载体。对全市240多名学校安全管理人员进行了培训,现场答卷2160份;安排全市139892名学生收看中小学安全教育专题节目,举办安全管

理人员集中培训220次,专题讲座1658场,上交通安全课5137节,召开以安全教育为主题的家长会5506(班)次,590所学校的1.3万名教师、17.5万名学生参加了应急疏散演练。七是管好校车。建立了校车安全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全面落实接送学生车辆安全管理各项责任,实行了属地管理,定岗定责,责任到人。至目前,我市已开通线路489条,安排接送班车435辆,运营班次1347次,接送学生共计31714人。八是部门联动。建立联席会议、工作报告及督促检查制度,教育、综治、安监、公安等部门通力协作,齐抓共管,确保了校园安全、稳定。

「大连」金州区采取八项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篇6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获悉,今年内蒙古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推动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

据介绍,内蒙古把实施就业促进计划作为帮扶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手段,进一步加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工作,健全未就业毕业生实名数据库,组织专人定期入户调查,摸清就业需求,实行动态管理。

内蒙古将深入开展“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技能就业专项行动”,组织有条件的技工院校、职业培训机构与企业对接,开展定向式、定岗式培训,引导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实现技能就业。

根据高校毕业生的特点和需求,内蒙古将广泛开展就业政策宣传,提供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帮助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高求职应聘能力。内蒙古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和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将广泛收集发布岗位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分行业、分专业专场招聘活动和网络招聘活动,拓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

「大连」金州区采取八项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篇7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精神,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进一步做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天津市制定出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意见》,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强化创业和就业服务,多项举措并举确保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

《意见》提出,要充分认识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大意义,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从加强就业培训和见习、提高创业就业能力、完善就业政策措施、健全就业服务网络等方面着手,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要健全就业促进机制,坚持市场导向就业、毕业生自主择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在统筹各类人群就业的同时,重点突出高校毕业生;在实施更加积极就业政策的同时,重点扶持高校毕业生;在推进公平就业的同时,重点服务高校毕业生。坚持用大项目、好项目拉动就业,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实施培训促进就业。要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考核,各级政府要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将高校毕业生就业纳入就业总体规划,统筹安排,确定目标任务,层层签订责任书,加强工作考核和稽查,形成各级政府共同负责、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局面。

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坚持把新建项目和生产经营企业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载体。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创新型企业要更多地吸纳有技术专长的高校毕业生,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要积极录用高校毕业生,不断改善劳动用工结构。各经济功能区要充分发挥集中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作用。各用人单位在招用高校毕业生时,要消除就业歧视,积极吸纳女大学生就业。

鼓励自主创业。放宽市场准入条件,高校毕业生创办企业首次出资额允许为零。放宽学籍管理,对在校生自主创业的,两年内保留学籍。

扩大就业见习。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总量增加到1000家,见习基地容量扩展到同时安排3万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进行为期3至12个月的见习。见习期间企业可不与见习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政府按照每人每月天津市最低工资60%的标准给予见习人员生活费补贴。

组织开展创业实训。安排有创业意愿和能力的毕业学年在校生和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到实训基地进行3至6个月的创业实训,增强创办企业的能力。

组织企业家带徒授业。聘请1000名优秀企业家、高级工程师和高级技师,帮带3000名有创业意愿和条件的高校毕业生了解创业经验,学习管理方法,掌握专业技术,提高创业成功率。政府给予毕业生一定的补贴,对带徒授业取得成效的企业家给予一定奖励。

扩大公益就业岗位。每个街道、乡镇、社区选聘一名高校毕业生,从事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产服务、生活服务、救助服务等公益工作。全市公益性岗位安置5000人,进行一年以上的锻炼,给予岗位和社会保险补贴。

鼓励到基层单位和边远地区工作。继续组织实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工作。落实好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的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和市政府服务基层奖励金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并按规定享受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机关招考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优先录用经过基层锻炼的高校毕业生。

鼓励继续学习深造。天津市今年研究生招生计划增加1000人以上;普通高校专升本招生计划增加15%以上;适当扩大成人本科应用型人才的招生规模,鼓励专科(高职)毕业生到成人院校继续学习。

实施“双证书”制度。对高校在校生实行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制度。参加中级以上职业技能培训并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职业院校学生给予鉴定费补贴,其他普通高校学生按照培训成本给予50%的培训和鉴定费补贴。

实施职业技能培训。鼓励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到具备条件的相关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对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按照社会需求程度和职业资格等级给予相应补贴。

实施就业一条龙服务。强化高校毕业生创业指导服务,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开发、创业培训、创业孵化、小额贷款、开业指导、跟踪辅导的系列化服务。

实施就业专项行动。实施“1123服务”,对毕业学年的在校生每人发放1张就业服务卡,享受1次职业技能培训鉴定补贴,免费提供2次职业指导和3次职业介绍。陆续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和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以及高校毕业生创业服务月活动。

实施定点服务。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对高校开展定点服务,签订服务协议、明确服务内容。广泛收集企业用工信息,及时向高校发布,实现企业用工需求和高校毕业生资源的有效对接。

实施信息共享。实施教育部门毕业生信息和劳动保障部门就失业信息互联共享,动态掌握高校毕业生的就失业状态。

拓宽融资渠道。支持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合作社和担保公司等新型融资机构发展,努力满足高校毕业生创业融资需求。各区县建立规模不低于500万元的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市小额贷款担保基金等额给予匹配。高校毕业生创业初次贷款额度由2万元提高到5万元,还款期限由2年延长到3年;对还款及时、信誉度高、企业成长性好的,给予每年10万元的贷款支持。

搭建创业平台。市内6区和塘沽区要整合教育教学资源,选择1所学校改建为创意创业园。有需求、有条件的其他区县和经济功能区也要选择1所学校改建为创意创业园。有条件的高校应在校内适当位置建设创意创业园。

「大连」金州区采取八项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篇8

为贯彻落实省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精神和我县出台的各项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和自主创业,推动和谐**的建设,**县人事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充分认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重要意义,发挥职能优势,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充分认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重要意义

高校毕业生是新成长的劳动力群体,是整个社会中充满活力、富于创造的群体,是我县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及产业结构调整所需人才的重要补充来源。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工作,关系千家万户和高校毕业生本人的切身利益,也是全县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要充分认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重要性,同时也要认识到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增强做好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优势,共同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和自主创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来抓好,全面落实我县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各项工作,促进高校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和自主创业。

二、主要做法

1、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就业政策环境。

人事局积极宣传省、市、县的各项政策措施,大力营造良好的就业创业政策环境。一是积极宣传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结合省、市要求,我县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印发了《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健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自主选择”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体系,着力解决“有业无人就、有人无业就”的结构性供需矛盾,并通过各种途径向高校毕业生宣传省、市有关就业创业政策和措施,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解释、说明政策,让高校毕业生知晓政策,指导和帮助高校毕业生用足、用好各项就业创业政策。二是大力宣传就业创业先进典型。总结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做法和经验,通过新闻媒体、表扬表彰、领导慰问等多种形式,宣传、推广实践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典型,特别宣传鼓励那些勇于通过市场就业、勇于在基层就业的大学毕业生,鼓励更多的高校毕业生通过市场选择自己的成长发展道路。三是积极做好政策跟踪服务。对目前已经就业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切实做好了政策的跟踪服务,帮助高校毕业生协调解决就业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高校毕业生能最大限度地用好用足政策,实现高质量的创业和就业。

2、开展教育培训,切实有效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能力。

一是通过举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座谈会,组织创业高校毕业生相互交流创业经验,分享创业体会。帮助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鼓励高校毕业生勇于吃苦,到基层到艰苦的岗位工作。二是开展创业培训和指导。通过举办创业技巧培训、组织农、林、畜牧专家与高校毕业生一对一的创业指导,激励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同时,还帮助有创业志愿且具备相应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做好创业项目选择与论证,使自主创业成为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的重要渠道。

3、拓宽服务渠道,搭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平台。

**县县委政府、**县人事局在努力开辟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渠道方面下了大力气,积极帮助他们实现就业创业。一是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积极推荐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参与“一村一名高校毕业生计划”,到基层建功立业;二是积极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对有志于自主创业、且具备一定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县县委政府、**县人事局积极指导和帮助开展自主创业,协助他们做好项目选择和论证,办理相关手续。三是提供创业资金支持。**县县委政府、**县人事局继续争取省、市高校毕业生创业资金,协调当地信用联社、邮政储蓄提供小额贷款等,为高校毕业生创业搭建融资平台,为自主创业创造便利条件。四是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特别是做好家庭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结对帮扶,为他 们提供就业创业援助,促进就业创业。

三、采取的措施

1、加强合作,形成工作合力。县人事局按照县委政府的要求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中与农、林、牧等相关部门相互配合,密切合作,结合各地实际,开展一系列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活动,合力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扎实开展就业服务。

2、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县人事局结合当地的实际和高校毕业生的需求,把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与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等活动结合起来,聘请畜牧、水产、果树栽培等方面的专家授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强指导,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3、发挥优势,维护权益。县人事局切实注重维护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权利,严格监督公务员、事业单位公开考录工作公平公正,帮助高校毕业生协调解决就业创业中的困难,有效维护高校毕业生的劳动权益。XX年全县公招事业人员59人,帮助10名大学生成功创业。

4、开展调研,摸清情况。县人事局充分发挥组织体系优势,开展高校毕业生家庭、高校毕业生创就业情况的调查,建立登记台帐,实施动态管理,及时了解和掌握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情况,为开展有效的服务指导奠定基础。

四、取得的成效

「大连」金州区采取八项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篇9

去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湖南省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尤显突出。为解广大高校毕业生就业之难,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审时度势,及时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出了系列决策部署和安排。今年初,省政府常务会议专门研究部署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要求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抓紧抓好。随后,省政府召开了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湘政办发〔2009〕24号)文件,全面部署安排了湖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5月份,省劳动保障厅、省人事厅、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又联合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2009年湖南省离校后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工作的通知》(湘劳社政字〔2009〕7号)文件,决定对今年离校后经就业援助仍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实行优先扶持和重点帮助,促进其顺利、充分就业。各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积极推进,狠抓落实,逐步形成了一整套以“鼓励、提升、扶持、服务、托底”为核心内容的政策措施,保持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局势的基本稳定。椐教育部门统计,截止6月底,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53%。

一、积极鼓励就业

继续实施 “选派大学生到村任职”、“选调生”、“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等项目,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对到湘西地区就业满一定年限及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高校毕业生,按规定实行学费代偿。鼓励高校毕业生在项目结束后留在原地就业,在事业单位招聘、公务员招考和报考硕士研究生等方面给予一定优惠。实施社保补贴、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等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充分发挥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以高校毕业生为主要服务对象,组织实施创业带动就业、重点工程就业服务计划、承接产业转移就业服务计划等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多渠道促进就业。

二、着力提升能力

实施大学生特别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充分利用技工院校、就业培训中心等培训资源,采取集中培训、分散培训或培训基地与企业联合等形式,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技能培训和就业创业培训,并按规定标准给予培训补贴和鉴定补贴,进一步提升了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在各类院校广泛宣传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大职业资格培训工程组织实施力度,在全省设立职业技能鉴定所400多个,年鉴定40万人以上,组织多次院校专场鉴定服务,对符合就业困难人员条件的高校毕业生,按规定给予鉴定补贴,大学生实践能力明显增强。

三、全力扶持创业

一是从2009年起,省人民政府每年设立5000万元大学生创业专项扶持资金,专项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并视情况逐年增加。各级政府也要设立专项资金,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省科技计划增设大学生创新创业专项资金,支持高校毕业生在本省范围内进行科技创新和创业。二是优先安排有项目、带技术并得到资金支持的高校毕业生进入高新区和创业园创业。对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符合条件的,免收登记类和证照类等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月营业额未达到5000元或经商办企业所得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以及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收入,免征营业税;经商兴办符合税法规定的小型微利企业,按20%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三是在当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登记失业的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自筹资金不足的,可向户籍所在地劳动保障部门申请不超过5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可按规定适当扩大贷款规模。从事当地政府规定微利项目的,可按规定享受贴息扶持。四是鼓励银行对符合小额担保贷款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新招用登记失业高校毕业生等城镇登记失业人数达到企业现有职工总数30%以上,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根据实际招用人数,合理确定小额担保贷款额度,给予最高不超过人民币200万元的贷款。五是对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较多的高科技企业,在申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时,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对吸纳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在册员工10%以上的单位,给予税收优惠政策,并对所安置大学生按“4050”以下人员的标准给予社会保险补贴,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六是规范企业裁员行为,引导企业不裁员或少裁员,更多地保留高校毕业生技术骨干,对符合条件的困难企业可按规定在2009年内给予6个月以内的.社会保险补贴或岗位补贴,由失业保险基金支付;困难企业开展在岗培训的,按规定给予资金补助。

四、强化服务就业

进一步整合了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人才服务机构和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信息资源,免费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就业推荐等各类就业服务,对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免费提供档案户籍托管服务。对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建立了专门台帐,免费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对户档关系已转回生源地、择业期(2年)内在生源地以外地区落实了就业单位的高校毕业生,免费办理《就业报到证》,户档关系随迁。鼓励见习单位优先录用见习高校毕业生,见习期间由见习单位和各级政府提供基本生活补助。组织开展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民营企业招聘周”等专项就业服务活动,帮助6万多名高校毕业生找到了就业岗位。

五、实施托底援助

「大连」金州区采取八项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篇10

届高校毕业生已经进入毕业离校倒计时,据中央电视台报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20多部委13日联合出台促进就业组合举措,帮助还没有找到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尽快实现就业。

具体措施为:5到6月份,人社部、民政部、教育部在全国城乡基层开发20万就业岗位提供给高校毕业生;选派万名左右的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到基层乡镇一级从事为期1到3年的志愿服务工作;5到6月份,高校所在地县级兵役机关会同教育、公安、卫生等部门,到高校组织进行身体初检和政治初审,针对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推出优先选拔、考学升学优惠、补偿学费和代偿国家助学贷款等一系列优惠政策;5月中旬,人社部、全国总工会等将组织民营企业招聘周,提供80万个岗位信息,促进30万名毕业生与企业达成就业意向;6月20日到26日,组织就业网络联盟联合招聘周,计划组织5万个用人单位提供50万个就业岗位;另外,教育部、商务部力争在5年内培养和培训120万服务外包人才,新增100万高校毕业生就业,实现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300亿美元。

针对困难家庭的高校毕业生,除做好日常就业援助外,5到7月份,还将开展“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阳光就业行动”,优先向他们提供职业培训和就业岗位。

人社部、教育部、财政部和中国残联等4部门还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高等学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地将高校残疾人毕业生纳入国家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扶持范围,在制定相关政策和实施办法时,要给予适当倾斜;在提供就业服务、开发就业岗位时,要给予优先扶持,实施重点援助。

通知明确至,执行按比例就业的用人单位每安排一名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按安排两名残疾人计入比例;20起,县级以上残联及直属单位新录用、聘用工作人员中,高校残疾人毕业生不得少于20%。在农村基层、公共服务及残疾人专干、专职委员等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岗位,优先招录高校残疾人毕业生。

通知还要求财政部门要通过就业专项资金、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等渠道,支持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盲人、聋人高校毕业生可适当提高扶持标准,并进一步要求各高校要针对残疾人身体、心理状况,强化对残疾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帮助其了解就业政策、调整就业预期,优先安排其参加实习实践,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残疾人毕业生给予求职补贴。

「大连」金州区采取八项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篇11

(2003年1月3日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本团体的名称: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促进会,英文为Shanghai Association of Promoting Employment of College Graduates。

第二条 本团体是由上海的高校和从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中介机构,以及从事与高校毕业生就业相关工作的个人自愿参加组成的专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第三条

本团体经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核准登记,取得社会团体法人资格。

第四条

本团体的宗旨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为指导,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和创新,研究和探索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和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专业队伍,使上海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更好地为上海和全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第五条

本团体接受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社会团体管理局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

第二章

业务范围

第六条 本团体的业务范围是:交流、合作、咨询、培训、指导、服务。具体为:

1、宣传、贯彻党和国家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方针、法律法规、政策,发挥政府与高校及各类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之间的桥梁作用。

2、开展有关高校毕业生就业理论研究,探索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和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和创新。

3、收集、反映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意见和要求,提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举措及制定有关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法规和政策等方面的建议。

4、收集和储存有关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的信息,加强会员间的信息交流。

5、组织会员开展有关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业务交流和工作经验交流,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与合作。

6、组织各种形式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考察活动,推进本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专业队伍的建设。

7、接受政府有关部门及高校、用人单位的委托,协调办理有关事务。

8、编印、发行会刊,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宣传和影响。

第三章 会 员

第七条 本团体由单位会员和个人会员组成。第八条 申请加入本团体的会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单位会员

1、承认本团体的章程;

2、有加入本团体的意愿;

3、依法成立的高校、从事有关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中介机构。

(二)个人会员

1、承认本团体的章程;

2、有加入本团体的意愿;

3、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政治素质好,无刑事犯罪记录;

4、在合法的单位或机构从事与高校毕业生就业相关工作。第九条 会员入会的程序是:

1、提交入会申请书;

2、经理事会授权的秘书处讨论通过。第十条 会员享有下列权利:

1、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2、有参加本团体活动的权利;

3、有优先获得本团体服务的权利;

4、有对本团体工作的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

5、有自由退会的权利;

6、其他依照本章程应有的权利。第十一条

会员应履行下列义务:

1、遵守本团体章程,执行本团体的决议;

2、维护本团体的合法权益;

3、积极参加本团体活动,为本团体提供有关信息、资料和工作经验,完成本团体交办的工作;

4、按时限和标准交纳会费;

5、其他按照本章程应尽的义务。

第十二条 会员退会应书面通知本团体。会员一年内不履行义务,可视为自动退会。

第十三条 会员如有严重违反本章程行为的,经常务理事会表决通过,予以除名。会员如对常务理事会的除名决定不服,可向理事会提出申诉。

第四章

组织机构

第十四条 本团体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会员代表大会,会员代表大会每年召开一次,必要时可提前或延期举行。其职权是:

1、制定和修改章程;

2、协商选举和罢免本团体理事会理事;

3、审议理事会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

4、决定终止事宜;

5、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第十五条 会员代表大会须有二分之一以上的会员代表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会员代表半数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决定终止的会议,经实际到会会员代表半数以上同意,决议即为有效。

第十六条 会员代表大会每届四年。因特殊情况需提前或延期换届的,须由理事会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并经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批准。但延期换届最长不超过1年。

第十七条

理事会是会员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在会员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领导本团体开展日常工作,对会员代表大会负责。理事会定期召开会议。

第十八条

理事会的职责是:

1、召开会员代表大会,并向其报告工作和财务状况;

2、执行会员代表大会决议;

3、选举和罢免会长、副会长、秘书长;

4、决定办事机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和实体机构的设立和撤销,并依法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登记;

5、根据需要聘请名誉会长、顾问;

6、决定副秘书长、各机构主要负责人的聘免;

7、领导本团体各机构开展工作;

8、制定内部管理制度;

9、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第十九条 理事会须有二分之一以上理事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理事三分之二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二十条

理事会每届任期四年;理事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情况特殊可随时召开。增补理事,应经会员代表大会选举。特殊情况下可由理事会补选,但补选理事应经下一次会员代表大会追认。

第二十一条 本团体设常务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由理事会选举产生,在理事会闭会期间行使第十八条第二、四、五、六、七项的职权,对理事会负责。

第二十二条 常务理事会须有三分之二以上常务理事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常务理事二分之一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二十三条 常务理事会至少半年召开一次会议,情况特殊可 随时召开。

增补常务理事,应经理事会选举。特殊情况下可由常务理事会补选,但补选的常务理事应经下一次理事会追认。补选的常务理事应在理事中产生。

第二十四条

本团体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如年龄超过70周岁,须经理事会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并经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后,方可任职。

第二十五条 秘书长是本团体的法定代表人。本团体法定代表人不得同时兼任其他社会团体的法定代表人。

第二十六条

本团体秘书处日常工作由秘书长主持处理。

第五章

资产管理、使用原则

第二十七条 本团体经费来源:

1、会费;

2、捐赠;

3、政府资助;

4、在核准的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的收入;

5、利息;

6、其他合法收入。第二十八条

本团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会员会费。

第二十九条

本团体经费必须用于本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和事业的发展,不在会员中分配。

第三十条

本团体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第三十一条 本团体的资产管理必须执行国家规定的财务管理制度,接受会员代表大会的监督;国家拨款的必须接受国家审计机关的监督;社会捐赠、资助的,应当尊重捐赠、资助人的意愿并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二条 本团体换届或更换法定代表人之前,须接受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组织的财务审计。

第三十三条 本团体的合法财产受国家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私分和挪用。

第三十四条 本团体专职工作人员的工资津贴和保险、福利待遇,参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 本团体完成宗旨或自行解散或由于分立、合并等原因需要注销的,由理事会提出终止动议。

第三十六条 本团体终止动议须经会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并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

第三十七条 本团体终止前,须在业务主管单位及有关机关指导下成立清算组织,清理债权债务,处理善后事宜。清算期间,不开展清算以外的活动。

第三十八条 本团体经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手续后即为终止。第三十九条 本团体终止后的剩余财产,在业务主管单位和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的监督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用于发展与本团体宗旨相关的事业。

第四十条 本章程自会员代表大会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并经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核准后生效;修改时程序相同。

「大连」金州区采取八项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篇12

--人社部发〔2009〕123号

发布日期:2009-11-0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人事、劳动保障)厅(局)、商务主管部门,计划单列市人事局、劳动保障局、商务主管部门: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问题的复函》(国办函〔2009〕9号)、《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09〕4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9〕3号)的精神,现就加快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提出如下意见:

一、推动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促进就业的重要意义

服务外包产业是智力人才密集型现代服务业,具有信息技术承载度高、附加值大、资源消耗低、吸纳就业尤其是大学生就业能力强等特点。大力推动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优化外贸结构,对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和促就业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二、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和促进就业目标

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商务部门要根据服务外包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扶持服务外包企业做大做强,调整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结构,提高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质量,增强服务外包从业人员就业能力,力争在5年内培养和培训120万服务外包人才,新增125万人就业(包括100万高校毕业生就业),2013年实现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300亿美元。

三、加强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提高就业能力

(一)加大对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财政支持力度。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问题的复函》(国办函〔2009〕9号)的要求,落实现行扶持政策,对符合条件的技术先进型服务外包企业,每录用1名大专以上学历员工从事服务外包工作并签订1年期以上劳动合同的,给予企业不超过每人4500元的培训支持;对符合条件的培训机构培训的从事服务外包业务人才(大专以上学历),通过服务外包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考核,并与服务外包企业签订1年期以上劳动合同的,给予培训机构每人不超过500元的培训支持。

(二)支持培训机构加快培养服务外包人才。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职业院校及相关社会培训机构建立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加快培养高质量的服务外包人才。引导培训机构根据服务外包产业特点,按照国际先进技术和全球化的理念,通过开设服务外包专业或课程、受企业委托开展定向培训或为企业职工开展岗位培训等方式,加快培养服务外包人才。

(三)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服务外包高端人才培养工作。针对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特点,健全和完善以企业行业为主体,培训机构积极参与,学校教育与企业培训紧密结合的培养体系。鼓励服务外包企业建立校企合作的服务外包人才综合培训和实验基地,大力培养适合服务外包企业发展需要的实用技能型人才。各地可根据服务外包企业需求,加强首席信息官(CIO)、企业级系统架构师、项目总监、服务外包产业职业经理人等高端人才培养,并适当给予资金等政策支持。

(四)建立服务外包人才库。根据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和人才市场需求情况,商务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相关部门加快推进服务外包人才库的建设工作,增强服务外包人才储备,为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提供科学依据。

四、注重“招才引智”工作

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人才市场、两种人才资源,加大从海外引进服务外包产业高端人才(尤其是接单人才)。将服务外包人才纳入“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工作绿色通道”范围,享受入境、子女入学、户口迁移、家属就业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充分发挥留学人员创业园等园区的作用,鼓励海外服务外包人才回国创办服务外包企业,并享受相关鼓励政策。鼓励海外高层次服务外包人才在华长期居留或永久居留,并制定相应的便利措施。

五、指导服务外包企业实行科学的工时制度

认真执行《关于服务外包企业实行特殊工时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人社部发〔2009〕36号),支持和指导符合条件的服务外包企业实行特殊工时工作制。简化服务外包企业申请特殊工时制度的办事程序,提高行政效能,积极创造条件网上受理运行,为企业实行特殊工时工作制提供快捷方便服务。

六、鼓励服务外包企业积极吸纳大学生就业

要将推动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促进就业工作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各地商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按照每年促进服务外包领域全国新增25万就业的目标,制订本地区的具体工作目标及实施方案。鼓励服务外包企业积极参与“三年百万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活动,吸纳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参加见习,并享受相关支持政策。服务外包企业吸纳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享受社会保险补贴等扶持政策。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参加服务外包培训可享受职业培训补贴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七、建立多层次服务外包企业与大学毕业生就业对接体系

加强对服务外包产业的宣传,积极促进各类人才到服务外包企业就业。各地要充分利用各类人力资源市场和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及时发布服务外包企业招聘信息和接收实习实训信息,增加各类人才到服务外包企业的就业机会。各地商务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结合当地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情况,研究出台本地区支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促进就业的具体政策,进一步促进本地区服务外包业务又好又快发展。

来源: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上一篇:范文《坚守本心》下一篇:有人的经典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