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阵地建设发挥作用

2024-06-21

村阵地建设发挥作用(精选10篇)

村阵地建设发挥作用 篇1

抓阵地建设 促作用发挥

随着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镇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从业人员和党员人数越来越多,如何让他们更好的发挥作用,一直是镇党委力求解决的问题。镇党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建立组织、发挥作用”的要求,坚持成熟一个建立一个的原则,抓实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现将我镇工商联党支部工作开展情况做如下交流:

一、党支部基本情况

***镇工商联党支部成立于2001年6月,从成立之初的5名党员发展到今天的12名党员,走过了风雨十年。党支部的党员大部分都是来自于****街道的个体户,其中大学生党员3名,入党积极分子1名。该支部先后于2002年至2004年被镇党委评为“***镇先进党支部”,2006年被镇党委评为“***镇先进基层党组织”,2009年被县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二、主要做法

(一)抓制度,建立党建工作长效机制

1.选好配强党组织负责人。镇党委非常重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指定党委副书记为工商联党支部专职联系人。通过明确标准、拓宽渠道、严格程序等措施,把思想

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的“一好双强”型优秀党员选配到支部书记岗位上来,有力推动了党组织建设。

2.健全学习制度。支委会制定学习长效机制,把每月15号定为学习日,并把各项制度和工作内容规范上墙。严格落实集体学习、个人自学、调查研究等制度,确保学习效果。增强学习针对性,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围绕提高能力学、紧贴职责学、盯着薄弱环节学。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每年由镇党委领导为其上一次党课,认真撰写各种学习心得体会和总结。在党支部在学习过程中,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并作为年终民主评议的扣分依据。

3.落实考评制度。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为加强对党员的管理,党支部年初制定了党建工作计划,支委会通过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党员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不断完善工作措施和考评制度,采取一季一通报、半年一总结、年底总考评的方式“查阅走访”督导检查,提出下一步的工作方案,提高党建工作的规范化水平。

(二)抓活动,丰富党建工作内容

1.开展扶贫助困活动。工商联党支部的党员来自于全国各地,他们把勐混当成家乡,坚持为辖区内的人民做好事做实事。组织党员开展祭扫烈士陵园、看望老人、清理排水沟、杂草、清扫大街、栽树、修缮厕所等志愿服务活动,10年来共计参加义务劳动的党团员达600余人次,捐资5000多元。

2.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党支部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契机,响应上级号召,开展“结对帮扶”活动。2005年支部与***村党总支的贫困党员****结为帮扶对子,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发挥支部党员经营管理的优势,结合****同志的实际情况,通过三年努力,****偿还了5000元的借款,2008年家庭收入11748.5元,人均收入达2349.70元,实现了脱贫致富。

3.开展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活动。2011年,在积极响应各级党委提出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向建党90周年献礼号召中,党支部认真学习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学习他对党忠诚,为民造福的精神。支部带领党员们在***镇与国道214线连接线大约500米的公路两旁栽种樱花树,在没有工作经费的情况下,党员们自发筹集经费300元,购买了140棵樱花树苗和培土。目前这条路已被确定为“工商联党支部示范路”。

(三)抓培训,巩固党建工作基础

1.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培训。利用“三会一课”和创先争优等活动载体,利用镇党委和党支部的学习活动日,加强对党员的政治思想教育,提高广大党员在生产经营、精神文明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2.加强外出流动党员管理。工商联党支部的党员,应生活的需要不断的流动,党支部密切关注流动党员思想、生活

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办法。定期、不定期派人上门与党员谈心,了解党员在外的学习、生产经营情况,及时掌握外出流动党员的个人思想动态,使他们能够及时参加党组织活动,做到党组织教育活动“一个也不能少”。

(四)抓联创,推动党建工作新格局

工商联党支部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眼于加强和改善党对共青团、妇女和工会工作的领导,不断巩固党的组织基础、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改革的精神,研究党建带团建、党建带妇建、党建带工建中面临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

目前,***镇工商联个体协会有共青团员18人,工会会员42人。在各项活动中,党支部不仅对内严格要求,还把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团结起来,上下联动,左右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党建工作新格局。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党支部工作经费紧张。不能很好的宣传党的各项政策和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

2.办公场地紧张。镇党委、镇政府一直以来很支持党支部的工作,但由于经费不足、办公地点有限,目前,支部和镇老年协会合属办公。

3.办公设备紧张。经济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办公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办公设备的缺乏严重制约了工作的开展。

四、下步工作打算

1.加强指导。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要继续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定决议,服从党委统一领导,镇党委加大对党支部工作的宣传力度,扩大党支部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中的影响力和领导力。

2.加大经费投入。镇党委在工作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挤出部分党建经费,分期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活动场所办公设备进行配备。

3.开展内容丰富的党建活动,增强对党员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镇党委指导党支部开展一些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活动,吸引党员积极参与,使党员在参与中增强向心力。

4.帮助解决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员的实际问题,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满足人民多样化的需要,增加就业,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积极作用。我镇党委将积极服务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发挥各阶层党员的作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

村阵地建设发挥作用 篇2

一、目前县域党政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县域党政人才总量相对不足,人才梯队配备不够科学

当前,县域党政人才队伍不但总基数较小,且党政人才的增长速度低于县域经济的增长速度。因此,从宏观来看,党政人才总量相对不足,其对县域经济科学发展支撑作用的发挥效果受限。在县域党政机构的领导班子中,领导干部年龄偏大,优秀的年轻干部偏少,女干部的人数更少。涉农部门的人才严重不足,工业经济、财政金融等方面的经济管理人才不多,而从事行政管理的干部较多。党政人才的梯度配备不科学不合理,且人才梯度储备不充足。

(二)县域党政人才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人才创新能力的发挥不够充分

尽管县域党政机构中人才队伍的学历比以前大大提高了,但党政人才队伍的素质整体表现并不乐观,且参差不齐。经济管理类、农业技术类党政人才素质不够高,真正懂经营、会管理、熟悉法律知识、善于驾驭市场经济的高素质干部少,善于开拓、敢于创新的党政人才更是短缺。党政人才如果按专业知识作为分配布局标准,其在县域党政机构中的分配布局有的并不科学、合理。工作与专业不对口、工作与兴趣不对接等,会直接导致党政人才队伍的创新能力不能充分发挥,开拓工作新局面的能力不能充分施展。

(三)县域党政人才队伍的培养缺乏规划性,支撑县域后续发展的人才储备不够

上级党委、政府对县域党政人才队伍的培养有具体的要求,但措施针对性不强、可操作性较弱,在实际培养工作中难以得到有效落实。尤其是对党政人才队伍的培养缺少规划与计划,有的即使有规划也与实际联系不紧密甚至脱节。各级党政机构往往注重对领导干部的培养,而忽视对一般干部的培养,尤其是对后备干部的培养工作不重视,这样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支撑县域经济后续发展的人才储备不够充足甚至出现“断层”。

(四)县域党政人才队伍中存在奋进意识不强、工作作风不够踏实的问题

部分县域党政人才干部长期在一个岗位上工作,总认为基层工作累、没奔头,工作态度消极;被动接受任务的多,主动找事干的少,缺乏进取意识和危机感。部分县域党政人才干部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对上级指示不是从当地实际出发,而是照抄照搬,满足于上传下达,不善于分析研究新问题新情况,工作缺乏务实性。

出现上述问题原因有很多,但立足于党校这一视角,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没有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对人才工作认识不到位。二是县域党政人才队伍培养教育体系不完善,干部学习培训自觉性不够。三是部分县域党政人才宗旨意识不够强,自身角色定位不够明晰。

二、发挥党校培训主阵地作用,助推县域党政人才队伍建设

上述对县域党政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问题的概括及所作的原因分析,都是着眼于党校这个视角而作出的。当前跨越发展的基础和支撑在县域,潜力和希望也在县域。县域党政人才队伍是县域经济走科学发展之路必须依赖的核心资源,因此,如何做好县域党政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就成为关键性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要做好县域党政人才队伍的培养工作。党校作为党对党员和党员干部进行培训、教育的主阵地,承担着提高党政人才队伍的思想政治观念与科学文化水平,增强党性,进一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任务。作为县级党校,承担着提高县域党政人才队伍综合素质,增强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重要任务。所以,党校应在推动党政人才队伍建设中发挥应有作用,在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自身重要作用。

(一)坚持党校姓党,切实发挥培训主阵地作用

党校是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渠道、主阵地,在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中担负着重要职责。党校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坚持正确办学方向,遵循教学规律,积极改革创新,进一步完善教学布局、改进培训方式、加强教育管理,在教学培训中更加突出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的分量,更加注重对广大党员干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的教育,更加强化对党员干部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党政人才队伍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党校应坚持党校姓党、从严治校方针,带头建设学习型机关,把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这四项要求贯彻体现到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中,贯彻体现到队伍建设、学风建设、校风建设的各个环节中,切实抓出成效。

(二)强化落实学习考核机制,切实提高县域党政人才队伍的素质与能力

根据中央精神,应把学习制度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建立健全集体学习、个人自学、调查研究、岗位培训、主题教育、学习考核和成果转化等制度体系建设。党校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应积极宣传推广学习制度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引导各单位形成科学的学习制度体系理念,使各项学习制度相互衔接协调,形成完善的学习激励机制,做到既有“规定动作”又有“自选动作”,抓好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学习考核制度这个关键环节,把学习态度、学习精神、学习能力和学习成效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切实提高学习制度的执行力,从而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党政人才队伍工作落到实处。

(三)适时创新培训理念,积极探索县域党政人才队伍培养教育体系

党校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适时创新培训理念。通过学习创新理念,转变观念,科学分析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新课题新矛盾,使各项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党校应大力营造积极进取的氛围,推动党员干部不断解放思想,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奋发进取、开拓创新的良好精神状态;引导党员干部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把学习的成果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党校应把提高党员干部系统思考的能力作为重要内容,加强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的培养,使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同时,为适应科学发展要求和干部成长规律,县级党校应积极探索开展较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实施党政人才素质能力提升工程,构建理论教育、知识教育、党性教育和实践锻炼“四位一体”的干部培养教育体系。更重要的是,要结合实际编制县域党政人才队伍培养的发展规划,做好支撑县域后续发展的人才储备培养工作。

(四)切实将党校建成学习型机关,进一步增强党校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党校作为党政人才队伍教育培训的主阵地、主渠道,应积极行动起来,切实将党校建成学习型机关。通过树立学习型机关的典型带动作用,营造学习型机关建设的强劲声势,以此引导党政人才队伍树立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科学理念。另外,通过设立宣传栏、黑板报、学习园地,利用各种会议、讲座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创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机关、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党政人才队伍的重要意义,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同时,党校应根据县域党政人才队伍培养规划,结合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要,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的原则,适时调整教学内容,使学员能将学习培训的所得转化为驾驭实际工作的能力,做到在党校学有所得、学以致用,从而进一步增强党校培训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摘要:县域党政人才队伍是县域经济走科学发展之路必须依赖的核心资源,所以,如何做好县域党政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就成为关键性的问题。因此,客观剖析了目前县域党政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明确提出了党校如何在推动党政人才队伍建设中发挥应有作用,在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党校,县域,党政人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求是,2016,(9).

[2]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EB/OL].http://renshi.people.com.cn/GB/12468742.html.

[3]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5/1019/c1001-27711717.html.

村阵地建设发挥作用 篇3

关键字:乡镇综合文化站;新农村文化建设

随着农村经济水平的逐渐提高,农民对文化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乡镇综合文化站作为基层的公共文化事业单位,应以农民对文化的需求为导向,以为农民提供最真切的文化实惠为宗旨,不断探索出新思路、新方法推动乡镇文化的建设。文化员要根据所辖区域的经济水平、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等综合因素,为农民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做好农村文化建设的领导者地位,不断满足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进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

一、乡镇综合文化站存在的重要意义

1、乡镇综合文化站是在党先进的指导方针下开展工作的,乡镇综合文化站通过组织健康、积极的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农民群众的业余生活,同时激发了农民学文化、学科学、学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农民在各式各样的文化活动中得到了精神的提升,并深受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不断加强自身思想道德的培养,在农村逐渐形成了一种讲文化、讲道德、讲素质的良好氛围,适应时代旋律的步伐。

2、乡镇综合文化站作为农村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它的主要职能作用就是为广大的农民群众组织、宣传文化活动,引导并示范农民加入到文化传播和学习的道路上来,它是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智力支持和精神保障。

3、乡镇综合文化站作为宣传文化的主体,与农民群众面对面的接触,能够有效的立足于基层文化的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合适的文化服务,通过乡镇综合文化站积极的引导和示范,不仅使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提升自己,还为农村营造了稳定的文化环境,提高了农民学习文化的意识,为农村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分显示了自己作为基层公共文化事业单位的重要职能,体现了它的公益性本质。

二、我国当前农村文化的现状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农村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文化水平更是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但由于受到地理、经济、文化等环境的制约,使得一些农村的文化建设依然存在很多不足。有的落后村落没有正规的文化活动场所和文娱活动设施,更谈不上开展文化活动了。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文化上农村的发展相对城市来说都是滞后的,很多农村群众由于思想道德水平有限、法律意识不强,再加上精神生活的空虚,常常尊崇封建迷信等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的黑色文化,严重阻碍了我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化设施名存实亡。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往被人们热爱并积极使用的文化场地及设施都逐渐破旧,有很多由于年久失修,已经废弃了。农民在没有任何文化设施的情况下,渐渐把赌博、酗酒等不良休闲方式带入了他们空虚的业余生活,使农村的文化氛围遭到破坏,很多家庭还常常为此大打出手,不利于安定社会的构建。

2、文化队伍力量渺小。一支有素质、有文化、有理想的文化队伍是保证农村文化建设得以开展的重要前提,但现在的农村中没有这样能够带领大家的骨干力量,很多青壮年都去了城市打工,那些有文化、有素质的能人又不甘心留在农村,所以导致农村文化队伍的失散。

3、文化资源未被利用。近年我国政府十分重视新农村的建设,已经在很多乡镇投入了远程教育的建设,以提高农村的办公资源水平,但是很多农村并没有把国家提供的资源充分利用在文化建设上,而是将其改为乡镇领导的会议室或接待室,一些试点村从未开展过远程教育活动,甚至有些工作人员连基本的电脑操作都不会,使那些文化资源成了点缀,形同虚设。

4、文化建设投入有限。文化活动想要顺利、有序的开展,必须要有强大的经济支持,而农村由于集体经济水平较低,使很多文化活动无力开展。以前村委会总会定期为农民出钱播放电影或者请戏班唱戏,而现在,农民只能偶尔在一些富裕的个人或个体企业举办婚礼庆典、开业典礼或其他喜事儿的时候看到一场戏曲或文艺节目。即便有些乡镇经济水平较高,他们也是把工作重点放在铺路、修桥、建校等方面,文化建设始终被忽略,得不到应有的资金支持。

三、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作用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

1、积极开展丰富多彩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的业余生活。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了,再不用为温饱问题烦恼的新时期,农民已经对文化以及知识提出了强烈的需求,以往文化站被动送文化下村社的体制已经不能在满足农民日益提高的文化需求,文化站需要创新工作机制,有意识、有针对性的主动为各村社送出文化,在农闲或者农民的业余时间为大家播放广场电影、组织大家参加各种文化活动等等都是提高农村文化建设的有效方式。很多乡镇还将一些农村的文艺骨干组织成文艺演出队,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丰富的文化演出,使农民不再觉得精神空虚,而是积极参加于各种文化活动中,这些文艺队不仅为农民们演出,还能辅导农民们自发的开展一些娱乐活动,有效的宣传了党的先进政策。

2、坚持文化传播的主导地位,发挥文化站的公益性作用。乡镇综合文化站作为先进文化传播和宣传的载体,为农村的文化建设提供了前沿阵地,文化站不仅为人民群众起到宣传、组织、示范和引导的作用,更是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精神保障。乡镇文化在传播文化的时候,严格遵循党的指导方针政策,使人们在提升文化素质的同时,深受党的思想和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熏陶,逐渐意识到文化、科学和技术的重要性,激发了农民学习文化、了解科学、掌握技术的欲望,农村渐渐形成了讲科学、讲文明、讲文化的优良环境,人们不再受封建思想的干扰,而是跟着时代前进的步伐,不断发展自己、提升自己。乡镇综合文化站充分显示其作为基层公共文化事业单位的重要职能,体现了它的公益性本质。

3、担负文化传播的重要责任,争取改善文化设施。当前很多地方过分重视经济建设忽视文化的建设,作为文化站的工作人员要为文化事业的发展负责,努力改善文化设施的条件,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内容多种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促进农村文化建设。通过这些活动加大宣传我党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方针和政策,引导大家与时俱进,跟上党前进的步伐,适应时代的主旋律。

村阵地建设发挥作用 篇4

[摘要]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开展工作的最基层组织,是党与广大农民群众的桥梁与纽带。当前,我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目标,基层党组织在建设中应起到核心作用。如何发挥其核心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现实而又急迫的问题。

[关键词]村党支部 新农村建设 核心作用

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关于健全和完善党领导的农村工作体制机制的总要求,村党支部是确保党在农村的领导核心地位,推动新农村建设,推进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是保障党员及群众的民主权利,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开展、党员群众管理的最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全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今年正值全省第八届村党支部换届选举,如何选好配好村干部,发挥村党支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核心作用,对我们当前解决农村改革和建设,维护农村的稳定等重大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完善组织建设,落实组织制度,选好“带头人”是村党支部建设的基础

由于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留守大多为老人、妇女和儿童,村级党的组织建设不健全;有的村有组织,但没有组织生活等等问题的存在,都影响着我们党在基层的政治、思想、经济工作落实。完善党的组织建设是当前村支部建设的突出问题。在取消农业税以后,党组织 的功能和作用更是大为减少,功能和作用的萎缩必然带来组织虚化,组织的虚化必然影响党员的意识,组织作用的虚化和党员意识的弱化,必然会影响到农村党组织对农村党员和群众的吸引力,使一些地方农村基层党组织出现软弱涣散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在这种情况之下,应当完善支部组织建设,落实组织生活制度,丰富组织生活。对外出务工的党员,应当建立与组织及时汇报思想的制度。村民务工大多结伴而行,应视情况设立党小组,同时可以发展一批新党员。村支部还应领导建立健全村级妇女、儿童组织。

村支部建设关键在于加强支部班子建设。加强党支部的班子建设,首要的是选配好支部书记。正确把握好当前的换届选举工作要通过选取村支部书记本着选准一个人,带好一班人,发展一个村的目的。同时要着力提高支部班子成员的整体素质,使之成为贯彻落实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带头人;当好党风廉政建设的带头人,“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做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带头人。

二、更新观念,群策群力,坚持走群众路线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

观念的更新在于时代的发展。我们应当从发展中观察事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党的基层组织及其领导者也应当注意到这一点。

当前,村党支部在农村建设发展中的地位、功能和作用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改革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对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资源全面管理,对农村社会具有全面控制的功能。当前,村党支部应当更新观念,调整工作思路与方法,变以往的简单的行政命令为指导服务,工作

方式上变强压为督查,变放任为支持,变埋怨为关心。对于各种重大活动、工程应当发挥群众智慧,广泛征求意见,群策群力,解决问题。

党员干部应当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观众去”的群众路线,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不断地加强对党员的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紧密联系农村工作的实际,进一步解放思想,转换脑筋,破除小富即安的旧观念,增强改革开放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

三、创新思路,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丰富农民精神生活是村党支部的中心工作

邓小平同志指出“发展才是硬道理”,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都提出了工业反哺农业,发展农业现代化,建设现代化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目标。如何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是摆在我党面前的首要问题,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问题,经济搞不搞得好,关系到整个新农村建设的成败。

村党支部应当紧紧围绕党中央工作部署,本着“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的思路,服从和服务于现阶段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根据当前农村经济结构,经济组织形式的调整与变革,适时合理地调整和改进村党支部工作思路,开展灵活多样的工作方法。

正所谓“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党支部在经济抓好的同时,也应当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能放松。要在农闲时期多开展一些简单易行的体育活动,具有风土特色的歌舞戏曲表演等,以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

同时要积极宣传,抵制赌博等不良习俗,构建和谐新农村。

四、发扬民主,接受监督,构建和谐干群关系,是党的基层民主制度的集中体现

基层民主是我国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阶层人士,在城乡基层政权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基层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的民主权利,要通过这次农村党组织的换届选举,尝试直接选举村支部和党支部书记,是党内民主的一种创新和探索。也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一次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是我党基层民主制度最集中的体现,其的主要形式就是实施村民自治,村支部应敢于接受监督,做到以下四点:一是村务公开;二是财务透明;三是民主评议;四是及时上报。广大农村党组织在民主建设上,应当坚持党的领导、发扬民主与依法办事的相统一,摸索以程序保证制度执行的新路子,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巩固村党组织的核心领导地位,加强村级组织的工作合力,保障党员群众的民主权利,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扩大了农村基层民主,推动了社会风气的好转。

参考文献:

村阵地建设发挥作用 篇5

加强建设 规范管理

——记镇赉县五棵树镇党委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纪实

吉林省镇赉县五棵树镇共有13个村党支部,355名农民党员。2005年以前,全镇13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规模小、标准低、房舍破旧、管理不善、利用率低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近三年来,他们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纳入乡镇党委重要工作议程,切实加强领导,先后新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8个,改建活动场所5个,使全镇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管理和使用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实行“三个统一”,抓好活动场所建设

一是统一建设标准。搞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大事,既然要建,就必须把它建得实用,建出特色。为此,他们反复研究,逐村分析,确定了“两种建法,一个模式”的总体方案。“两种建法”,就是新建与改建相结合,房舍基础较好的村,可以利用原有房屋框架进行改建;房舍基础不好、失去改建价值的村,就地重建或异地新建。“一个模式”,就是不管采取哪种建设方法,必须保证统一的建筑标准和样式,即:面积150平方米以上,砖瓦结构,塑钢门窗,暖气取暖,内部适当装修,“两委”办公室、党群活动室、计生服务室、图书室、值班室设置齐全;院落为三面砖围墙,一面铁栅栏,铁艺大门,大门两侧悬挂“两委”标牌,院中心立钢管式旗杆,挂国旗。

二是统一组织实施。为了使这项工作顺利进行,镇党委专门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其他党委成员和土地、乡建等站办所长为成员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领导小组。同时,指定镇党委副书记、组织委员和包村干部为各村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具体责任人,配合镇党委搞好工程调度、协调、指导和监管工作,重点把好工程质量关、建设进度关和财务支出关。由于明确责任,严格把关,全镇13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均未发生质量问题和财务支出不清等问题,成为党员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三是统一调配资金。建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关键在于筹集资金。为了解决好建设资金缺口问题,他们主要采取 “自筹、补给、援建、置换”四种办法。“自筹”就是各村从集体经济收入中留出建设资金。“补给”,就是镇财务拿出一部分资金,补贴给各村用于活动场所建设,几年累计有20多万元。“援建”就是借助村帐乡管这一渠道,从富村暂时转借一部分资金给贫困村,支援贫困村搞建设。比如,八家子村集体经济比较雄厚,且力木村比较困难,镇里就让八家子村援建且力木村,援建资金由且力木村用未来几年的收入逐年偿还。“置换”,就是对改建价值不大的原有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进行变卖,置换一部分资金异地重建,避免资源性浪费。比如铁力村,将原有活动场所卖了10万元,村里只添了不到7万元,就新建了一处标准较高、功能齐全的活动场所。初步统计,两年来全镇新建、改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面积达2400多平方米,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80多万元。

坚持“三个规范”,抓好活动场所管理

一是规范配套建设。为切实提高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管理水平,镇党委出资8万多元,为各村统一制作了村“两委”标牌,办公室、活动室门牌,党建工作揭示板,党务、村务公开栏,更新了部分村的电视机、影碟机等电教设备和档案柜等办公用品,规范了党务、村务公开的内容和形式,使各村活动场所的配套设施齐备,室内布置整齐划一,为活动场所的有效使用打下了基础。

二是规范资产管理。镇党委加强了对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资产的管理,专门召开村党支部书记会议重申,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出售、转让、抵押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同时,对各村活动场所的各类财产进行认真登记,建立固定资产台帐,作为村党支部书记任期审计的重要依据,如因管理疏漏造成财产损失或损坏,要严肃追究管理责任。

三是规范日常管理。制定出台了村级组织办公制度,村干部值班值宿制度,活动场所使用和卫生管理制度,要求村“两委”成员必须集中到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办公,平时轮流值班值宿,保证24小时不离人。镇里随时进行抽查,出现空岗一次罚款200元。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管理、使用情况纳入《村干部工作目标考核责任制》,定期进行检查打分,检查结果与村干部的工资、奖金和福利挂钩,有力推动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管理、使用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突出“四个围绕”,抓好活动场所使用

一是围绕农村中心工作,开展党建活动。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作为党支部工作的主要阵地,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积极组织党员群众开展“党员承诺制”、“建设新农村、展示新作为”、“党员活动日”等党建活动,使党员的素质和能力得到普遍提高,先锋模范作用明显增强。比如,前英台村党支部经常利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组织党员群众开展经济发展和致富项目座谈交流活动,使党员群众的思想发生深刻变化,全村有5名党员带头饲养奶牛,带动了全镇奶牛业的发展。

二是围绕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村务议事活动。近年来,镇里集中实施了4000多公顷的中低产田改造、“旱改水”工程,涉及全镇13个村3000多个农户。工程每向前推进一步,都触及到许多群众的切身利益。为了解决好开发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矛盾,他们经常利用党群活动室进行民主听证和一事一议,向群众公开有关政策和项目建设内容,广泛宣传中低产田改造的好处,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使党委决策和群众意见形成一致,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实施。初步统计,近年来全镇各村累计召开各种听证会议30多场次,成功解决了渠道占地等众多热点、难点问题。目前,全镇水田面积已经发展到7500多公顷,种植总收入年递增1300多万元。

三是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开展科普宣传活动。为促进水稻、奶牛产业发展,尽快增加农民收入,各村每年都要聘请有关专家、农牧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到村上,利用活动场所开展科普宣传和科技培训,解决党员群众在种植、养殖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比如,五棵树、铁力等村,针对新开发水田,农民缺少技术的实际,专门聘请县农业局、水稻办和农广校的技术人员,来村里讲授水稻栽培技术、优质水稻品种推介、沼气池使用与管理等知识,累计培训群众500多人,促进了新水田区水稻产业的发展。

某县某某某村阵地建设承包合同书 篇6

承包合同书

甲方:某县某村村民委员会

(以下简称甲方)

乙方:

(以下简称乙方)

为了进一步解决我村无村级活动场所的问题,经村两委会研究决定新建村两委办公室,为确保该项目能顺利进行,按期完工,在平等自愿互利互惠的基础上,经甲、乙双方共同协商,达成如下协议,以供共同遵守执行。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某县某村两委阵地建设工程

2、工程地点:某县某村文化广场

3、工程内容:该工程主要包括土建工程、室内装修工程以及门窗安装工程,其中新建砖混结构房屋2间,长7.7米,宽3.4米,高3.3米,总建筑面积52.36平米,室内地面平铺砖,墙面一般抹灰并刮腻子,安装防盗门、不锈钢防盗窗和单玻璃铝合金窗户等。

二、工程承包范围

根据甲方的各项施工要求,乙方自备符合施工要求的设备及用具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施工项目。

三、合同工期

工程时间: 2017 年 5 月 10 日 — 2017 年 6 月 10 日 总工期 30 天。

四、施工质量标准

乙方在本工程项目中,应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建设施工规范,强制性执行标准及其它有关规定进行施工,并接受甲方现场负责人的监督,严格按照甲方要求施工,保质保量完成工程。工程质量必须达到合格等级标准以上,否则由乙方负责返工,一切经济损失及法律责任均由乙方负责。

五、合同价款

本工程按照设计和要求采用包干价一次性包死,建设中途不在发生任何变更,工程价款也严格执行包死价款。

工程总额: 肆万元整(¥:40000元)

六、付款方式

整个工程由乙方先垫资实施,工程结束后,乙方应及时通知甲方进行项目验收,经验收合格项目资金到位后,由甲方向乙方一次性付清所有工程款。

七、竣工验收与结算

工程具备竣工验收条件,乙方应提前15天通知甲方组织工程验收。甲方在15天内组织验收。验收后甲方如提出整改意见,乙方应在7天内进行整改。竣工日期以重新验收日期为准。

八、安全生产

乙方必须严格按施工规范的有关规范及规定进行施工,采取安全施工的防护措施,严禁违规操纵,杜绝事故发生,确保施工安全,并对安全生产负全部责任。

九、本合同未尽事宜,甲、乙双方协商订立补充协议,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十、本合同一式贰份,甲、乙方各执正本一份,签章后生效,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结算工程款后自然失效。

(此页无正文)

甲方: 某县某村村民委员会

法人代表(签章):

乙方:

法人代表(签章):

年 月

村阵地建设发挥作用 篇7

1 目前基层业余体育运动训练的现状

一方面体育部门的体育运动学校运动训练水平较高, 场地器材配备标准齐全, 但生源不足, 而且运动员选材质量没发挥到最优水平, 应该说有相当大一部分体育好苗子没有参加系统运动训练, 运动员参加训练的起始年龄偏大, 潜力小;另一方面,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和中学, 有着丰富的学生资源, 但是因为师资、场地等等原因开展体育训练的学校和参加体育训练的学生人数很少很少, 在百分比上占只据一个很小的数字。相当一部分学校根本就没有运动队, 整个学校参加训练的学生数几乎为零, 所以出现了“没生源抓训练, 有生源不搞训练”的局面。业余体校和教练员搞运动训练选材难度很大[2]。有时即使发现一个好苗子,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 学生不参加训练。有专业的场地和教练员, 但没发挥最大作用, 造成人力、物力资源浪费。

2 体育运动学校生源不足的原因分析

2.1 社会的因素

2.1.1 出路与就业难

说实话体校运动员的就业门路是很有限的, 而且体育就是吃个青春饭。由于长年运动训练, 队员文化知识学习受影响也不小, 文化知识不是太高, 所以说, 体校运动员就业门路的陕窄性决定了大部分家长和学生不会去选择以后从事专业体育训专业, 也就造成了现在也不会去参加运动训练的状况。

2.1.2 学与训的矛盾

高考的指挥棒引导着家长和学生在文化课的学习路程中拼命学习, 以学业为重已成为广大家长的共识。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因为参加体育运动训练占据学习时间和影响成绩也在情理之中。所以在运动训练和文化学习的天平上自然就偏向了文化学习。

2.1.3 没有正确认识清楚体育的内涵、作用和功能

社会上许多人误认为搞体育就是“头脑简单, 四肢发达”的粗人的专利, 甚至于有些时候看不起体育人, 更谈不上懂得体育锻练促进文化学习的关系, 所以思想上的认识误解造成家长对体育课程的内涵、作用和功能缺乏认知, 根本就不会让子女去参加体育训练的局面[3]。

2.2 中小学校因素

学校应该说是体育训练的主阵地, 学生生源丰富, 选材有很好的空间, 但是相反, 中、小学校进行体育业余训练的学校是为数有限, 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2.2.1 学校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家长追求学习成绩的压力, 学校也不得不抓学生的学习成绩, 有没有运动队, 有无学生训练无关紧要。许多学校根本就没有运动队, 学生参加体育训练的普及率太低, 甚至为零。

2.2.2 参与运动训练辅导的体育教师人数少

许多体育教师认为自己搞好体育课堂教学就可以了, 运动训练和自己无关。也有一些教师是因为专业和场地的限制, 不能进行体育训练辅导。

2.3 家长的因素

学生是否能参与体育训练, 可以讲家长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大部分的家长认为参加体育锻炼、增进健康是可以的, 去专门搞训练就不行了。许多有运动天赋的孩子, 自己也比较喜欢运动训练, 但由于家长的原因, 自己的天赋和爱好也被扼杀。

2.4 训练地点的远近

训练地点有可能影响到学生参加运动训练参与度, 有的学生自己愿意训练, 家长也同意训练, 但就是离训练地点太远, 学生和家长不乐意去浪费很大的精力和时间去参加体校训练。

3 解决办法

现在许多地方在尝试体校和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强强联手, 互补共赢的方法。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和成绩, 但是, 从全局方面看, 只是形成了训练点、俱乐部的形式较多, 训练面还没有完全形成[4]。还有许许多多的学校没有参与进来, 许多有运动天赋的学生还没有参加业余训练。学生参加体育训练的普及率不高。我个人的观点, 如果要把这项工作搞彻底, 扩大受训面积, 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3.1 思想要统一

不管是各地的教育主管部门还是体育主管部门, 不论是体校还是学校, 从思想和认识上都要充分认识到联合训练是一项利国、利民、利校、利学生的一件好事情。学生在训练中受益、体校选材充足、学校整体素质教育提高、当地竞赛成绩好。无论从哪个角度讲, 利益是最大化的。

3.2 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

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发展的阶段, 做到点面过渡也是提高普及率的过渡阶段。以点带面, 逐步扩进, 最后达到全面开花, 在这里讲的点就训练点, 面是指由几个训练点组成的训练面, 一个训练面是一个团队。在选择训练点的时候首先要选择一些体育基础较好的学校, 要发挥学校的主体作用, 要组建正规化的学校运动队, 训练点以学校运动队的建设为主。要制订好学校运动队建设的发展规划和具体办法。争取班主任的大力支持, 充分做好宣传和发动工作, 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训练, 形成一种氛围;要处理好运动训练和文化课学习的关系, 这一点十分重要, 如果因为参加运动训练影响了学生的文化课学习, 肯定会引起家长的不满, 学生的运动训练也有可能中断停止。所以说在运动量、训练时间等因素安排上学校和教练员要做到科学合理, 争取做到运动训练和文化学习双提高。只要用事实打消了家长和学生的“运动训练会影响文化学习”念头, 运动训练才会更好的向前发展。联合训练之路才会走的更远, 才会有更多的学生来参与这项活动。

3.3 对学校运动队运行机制进行改革

发展训练面必须搞好每个学校的运动队建设。学校必须建立适合校情的运动队, 并且要体校的指导下进行系统训练。原来的学校运动队归学校自己管理, 由于专业和其它原因, 在实际运行中不是太规范。学校运动队建设可归于体育运动学校统一管理。管理主权的改变, 会发生质的变化, 有专业的管理, 有专业的指导, 会让学校运动队建设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

3.4 充分发挥学校体育教师的力量

要发挥学校体育教师的主阵军和基础性骨干作用。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直接实施者和操作者, 如果不发挥学校体育教师的骨干作用, 不发挥体育教师的组织和辅助作用, 只靠体校教练员在学校进行体育运动训练, 那么这项活动开展起来是很困难的。所以教练员、学校体育教师要组成一个团队, 体校教练员做为训练的主教练和负责人负责对团队的指导和管理工作, 要依靠团队和集体的力量来搞好对学生的训练。专业教练员一方面是搞高水平训练;另一方面也要做好对体育教师的技术指导, 让体育教师辅助进行训练。分工要明确, 有些体育教师可能受专业的限制, 搞训练不是太熟练, 这时候, 体校教练员就可以对其进行技术和理论指导, 以提高体育教师进行运动训练的基本能力, 做好训练的助手, 也可以叫做副教练。

3.5 要建立参与学校体育训练的教师的科学考核制度

要把工作量、职称评定、岗位设置和比赛成绩相结合, 责、利也应该明确, 业余训练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 付出也是很大的, 做为体育老师在课堂教学之外进行业余训练的同时也应得到相应的报酬, 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可施行统一的标准, 也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 增加工作量或其它方式。资金来源可以由教育和体育管理部门协商解决。按考核情况进行发放, 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体育老师进行业余训练的积极性。

4 结语

改革学校运动队建设管理办法, 出台鼓励体育教师从事业与训练的奖惩办法, 提高学生参加体育训练的积极性, 发挥学校在运动训练中主阵作用, 从而能大量发现高水平人材才是一条双赢之路, 也是解决当前基层业余训练萎缩, 训练水平下降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许良.新时期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现状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 2012 (1) .

[2]杨彩萍.中小学业余运动队的训练与管理[J].教学与管理, 2009 (36) .

[3]王斌.对加强和完善我国体育道德建设的思考[J].体育学刊, 2006 (4) .

村阵地建设发挥作用 篇8

一、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贡献力量

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任务。在思想多样化、社会价值多元化的今天,特别是面对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严峻挑战,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指引方向、凝聚力量,努力在多样中谋求共识,在多元中确立主导,在多变中把握好方向。王君同志在讲话中强调,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牢牢把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个主题,聚焦这个主题,切实打牢全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并要求发挥社科院、高校的重要作用。因此,自治区社科院要进一步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积极参与筹建自治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搭建好全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平台,并调整优化内部研究机构设置,创新研究体制,加强理论人才和学术带头人培养,紧密与各高等院校及其他社会研究力量协调配合,共同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宣传;针对我区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主动释疑解惑,加强社会思潮引导,发挥好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引领作用。

二、加强对我区改革发展稳定重要现实问题的研究,履行好“思想库”和“智囊团”职责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王君同志在全区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内蒙古作为边疆民族地区,改革发展稳定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更为复杂,并要求扎实做好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工作,为深入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提供强大思想舆论保证和精神文化力量。内蒙古社科院作为地方社会科学研究机构,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重要职责并落实到科研工作中,切实增强对大局的学习把握,增强对全局的研究了解,增强对大势的分析判断,做到胸怀全局抓大事、把握大势谋长远,进一步抓好对全区改革发展稳定重要现实问题的研究,努力提高应用对策研究的战略性、前瞻性和实际价值,促进科研成果更充分地运用于党和政府的决策,为我区改革发展稳定和各项事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当前要重点抓好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的深化研究,努力在一些重点工作研究上进行破题,推动自治区重大决策部署更好的贯彻落实。

三、加强对社科理论研究阵地的自我管理,切实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宣传思想部门承担着十分重要的使命,必须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王君同志强调,要确保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人手里,牢牢掌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人手里。乌兰同志对宣传思想部门的阵地建设、队伍管理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这些要求归结到一点,就是我们党一定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对此我们一定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充分认识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把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的要求落实好。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讲政治、讲原则、讲纪律,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坚决同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保持高度一致,确保科研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加强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宣传,对错误观点和反动思潮积极开展舆论斗争,敢于亮剑,勇于担当。要切实抓好班子、带好队伍、管好阵地,加强班子政治思想建设,坚定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增强政治敏锐性,把握好方向和大局;加大中青年理论专家和学术带头人培养力度,密切与知识分子联系,不断提高科研队伍的政治素质和研究能力;加强对各类报告会、研讨会、论坛及学术刊物的管理,决不传播错误观点和言论,切实做到可管可控,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

村党员队伍作用发挥情况 篇9

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了新的吏高的要求,要实现 这一宏伟目,重点和难点在农村,而农村党员往往不能很好地发挥模范作用、核心作用、领导作用、宣传作用,“赋闲”现象比较严重,如何最大限度地把农村 党员的潜力挖掘出来,活力激发出来,创造力释放出来,把党员建设成为农村 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增收致富的带头人,值得每一个党务工作都认真研究、探 索和实践。

村共有党员人,其中无职党员占农村党员的大份额,虽然农村党员 特别是无职党员只是农村人口中的一小部分,但他们的作用不可低估,是其他 任何力量替代不了的,他们作用的发挥,直接关系到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 威信,关系到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活力,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农村工作的调研中发现,农村无职党员 90%以上都是老党员忙家务,年轻党 员自顾自的现状,针对这种现状,对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给他们搭建充分 展示能力和发挥作用的舞台,合他们心有想处,话有说处,力有使处,自觉发 挥先锋模范作用。所谓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是指党支部运用定性和定量分 析村结合的方法,依据《党章》对党员权利义务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给每一个 无职党员设置合理的岗位,明确具体职责,安排适量的工作任务,并以责任制 度的形式进行管理和考核,评定党员等次(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对不合格党员,依照《党章》规定,分别给予批评教育,限期改正,劝其退党,予以除名等处理对优秀党员要给予表彰奖励。对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要根据每个党员的年龄、文化、特长、能力、威 信、实行按需设责、因人设岗,责任明确、任务到人,达到人尽其才、人尽其 用、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针对村民集中学习开展难,对有一定文化和政策理论 水平的无职党员设置政策法律咨询岗,针对农村社会治安差,群众法制意识淡 薄,就可以为在群众中有威信、协调能力强的无职党员设置社会稳定维护岗,在经济发发展上,可以为依靠科技已经致富的无职党员设置科技推广示范岗等 等。对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是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载体,其意 义重大,效果明显。可以有效地发挥无职党员做群众工作的特殊优势,在党支 部和群众之间架起一座连心桥,因为相对于有职务的党员村干部来说,无职党 员也是群众,由于他们与群众朝夕相处,关系密切,在感情上更贴近群众,思 想上便于工作于与群众沟通,便于做群众工作,群众有事先找他们,在职责范 围内能解决的立即解决解决不了的再找支部,形成群众的主心骨。在给无职党 员设置岗位、定职责、派任务、压担子,使他们有

了用武之地,帮助村支两委 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大大减轻了村干部的工作量,使村干部能够腾出更多 的时间和精力议大事、抓大事、谋发展,同时从根本上规范党员行为,使他们 在参与过程中受到教育,提高自身素质。

村阵地建设发挥作用 篇10

一、基本案情

1992年1月22日,为发展集体经济盘活集体土地,某经联社以下属公司名义与香港某公司签订《合作建设协议书》,约定:由某经联社下属公司提供位于特区天山路与黄河路交叉东南侧的村集体建设自留用地20.178亩与香港某公司合作建设。规划合作建设总建筑面积为57879㎡厂房,由香港公司出资建设,某经联社下属公司分得34%厂房面积即19679㎡,余归香港某公司所有。由于香港公司建设资金始终未能到位,致使工程无法按时开工建设。1992年9月18日,双方又签订《关于合作建设项目补充协议书》,明确香港公司与某经联社下属公司合作建设协议所应履行和承担的一切事宜和责任,由其汕头经济特区公司承担。1992年10月13日汕头市国土局作出汕国土地让补(1992)058号,将上述土地征用,土地所有权遂被改为国有。1992年10月21日,汕头市国土局与某经联社下属公司、汕头经济特区公司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书》№让补(92)058号,将上述土地出让给上述二家公司。为尽快启动该项目建设,1994年6月18日汕头经济特区公司与某建筑总公司签订了《厂房工程承包合同》,将工程发包给某建筑总公司承建,并约定工程在1995年9月15日竣工交付使用。由于汕头经济特区公司没有按约定支付工程款,致使工程一拖再拖,至1995年7月16日应建还某经联社下属公司的通用厂房A幢仅完成4层楼板浇灌、B幢8层完成基础工程。由于汕头经济特区公司拖欠某建筑总公司工程款,致使工程停工。某 建筑总公司遂于2000年8月31日向汕头中院提起诉讼,2001年8月14日汕头中院以(2000)汕中法房初字第33号《民事判决书》作出判决,判令汕头经济特区公司按期付还工程款和违约金。在汕头中院的协调下,2002年10月11日某经联社下属公司与某建筑总公司就工程款问题签订了《建筑物补偿协议书》。协议书约定:某建筑总公司已建成厂房面积A幢4127.60㎡、B幢3682.75㎡,工程款及违约金约465万元,在下属公司付还50%款项后,该建筑物归某经联社下属公司所有。

由于香港公司和汕头经济特区公司未能履行《合作建设协议书》的义务,某经联社下属公司于1999年向汕头中院起诉,请求解除合作建设协议,收回该合作土地权属、赔偿经济损失。案件经汕头中院主持调解,作出(1999)汕中法民初字第9号《民事调解书》。调解书生效后,汕头经济特区公司仍未能履行调解书的义务,某经联社下属公司遂于2002年2月16日向汕头中院申请强制执行,请求解除合作协议,收回全部合作土地并办理更名手续。因汕头经济特区公司还涉案6宗案件被中止执行。2008年8月底,某经联社下属公司突然接到揭阳市中级人民法院送达的(2008)揭中法执指字第1-1民事裁定书和1-3号查封通知书,裁定书裁定查封上述全部土地。

二、法律分析

(一)被查封土地至今尚未析产,依法不得拍卖。

根据汕头市国土局与某经联社下属公司和汕头经济特区公司签订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书》NO让补(92)058号,本 案被查封的20.178亩土地为上述二受让人的共有土地,按各占一半处理,即双方各分得10.08亩。鉴于上述20.178亩土地尚没有进行析产处理,因此,法院不得拍卖处置。揭阳中院只能在该地依法析产后对其中属于被执行人汕头经济特区公司应得份额10.08亩进行拍卖处置,对其余10.08亩应当解封。

(二)鉴于被执行人汕头经济特区公司对某经联社下属公司负有债务,因此,某经联社下属公司有权参与对被执行人汕头经济特区公司应得份额10.08亩土地的分配。

三、处理过程

广东国源岭东律师事务所郑杰勇律师作为某经联社的常年法律顾问通过充分论证,为某经联社制订了完善的维护村集体利益的方案。一是先提出执行异议,延缓揭阳中院的执行拍卖;二是提起析产之诉,将属于某经联社下属公司的土地分割出来;三是申请参与分配属于被执行人的土地财产。2008年9月2日某经联社下属公司向揭阳中院提出执行异议。10月6日,揭阳市中级法院举行了听证会。揭阳中院经审查后以(2008)中法执异议第5号执行裁决书,裁定驳回某经联社下属公司的异议。鉴于该案件涉及到近万群众的切身利益,群众对于法院的查封意见很大,个别别有用心者借此机会串联组织上访。某经联社及时将情况向上级领导汇报,2008年10月29日以报告形式请求市政府、金平区政法委出面协调处理,以维护社会稳定大局。市、区领导高度重视,2008年11月21日市政法委领导亲自带队前往揭阳中院协调处理,并请求揭阳中院本着维护农村集体利 益、维护农村稳定出发,妥善处理该案。揭阳中院江副院长和该案件法官予以接待。通过对案件进行详细分析、研究,江副院长表示要找出平衡点来维护农民利益,尽快促成案件的解决。同时建议经联社与申请执行人协调解决。在金平区政法委领导指导下,经联社班子成员和代理律师与申请执行人的法定代表人分别于2008年11月3日、11月21日、11月25日、12月12日、12月13日、2009年1月10日、2月7日、2月14日先后进行了8轮艰苦的谈判,最终在2009年8月22日达成关于先提起析产诉讼进行析产后参与分配属于被执行人部分土地财产的协议。

在签订协议书之前,经联社按照程序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和党员代表会议,审议协议提案。会上各位代表争议激烈,多数人对上述协议内容有不同看法,认为土地是村集体的为什么要和别人分。郑杰勇律师受经联社的委托提出四个为什么向各位代表解释签订协议书的好处:合建土地在1992年10月13日已被汕头市国土局征用,土地所有权属于国有,不再是我社的村集体所有。1992年10月21日,经联社下属公司、汕头经济特区公司与汕头市国土局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书》№让补(92)058号后,上述土地使用权属于二受让人公司的共有土地,已经不是村集体的。按照合建协议书,经联社下属公司只能分得34%的权益。而汕头中院调解书也没有明确解除合作协议后土地如何分割。如果不与申请执行人和解,按照法律规定,下属公司最多只能分得50%的土地使用权,而且按国家规定,工业用地土地使用权仅有50年,时间拖得越久,下属公司的土地将长期 闲置得不到开发,损失会越大;而按照和解方案,下属公司不仅能得到15亩多的土地,而且析产后属于下属公司的C地块可以尽快开发、盘活。最后代表们一致表决通过和解提案。

按照和解协议,申请执行人依法向汕头市龙湖区人民法院代位提起析产之诉。2010年2月24日龙湖区人民法院作出了(2009)龙下民初字第147号《民事判决书》,判决上述20.178亩土地分ABC地块,其中C地块10亩归某经联社下属公司所有,A、B地块10.178土地使用权归汕头经济特区公司所有由法院依法处置,用于清偿结欠的债务。(2008)揭中法执指字第1号恢复执行后,某经联社下属公司要求汕头中院将下属公司申请执行汕头经济特区公司一案移送揭阳中院以便通过揭阳中院拍卖上述A、B地块还债。但汕头中院考虑到有多宗案件申请执行,没有同意下属公司的申请,某经联社不得已再次与申请执行人谈判,要求申请执行人将拍卖B地块的款项付给下属公司。经过几个月艰苦谈判,申请执行人终于在2010年11月29日与下属公司签订补充协议书,承诺向揭阳中院申请将执行B地块的款项直接付到经联社的账户。

案件执行结果,遗留近20年的历史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某经联社下属公司除得到10亩土地用于开发外(拍卖价320万元/亩)还从揭阳中院分配得到1600多万元执行款,群众欢呼庆贺。

案例编写人: 广东国源岭东律师事务所

郑杰勇律师

上一篇:综合办部门会议纪要下一篇:形象大使选拔赛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