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员心得

2024-09-21

研究成员心得(通用8篇)

研究成员心得 篇1

研究成员心得

王雅斓,夏凡婷:

父母与孩子的交往

如果你是顽皮的孩子。首先,要确定孩子的快乐不是建立在父母的痛苦上!即使他们身为父母,应该为子女付出,但也不代表他们要付出自己的自尊或其他人类本质的东西。第一个结论就是,少给父母为顽皮孩子收拾烂摊子。

其次,很多父母说什么“恨铁不成钢”,那个只是表象,其实连父母自己都不一定意识到,他们对孩子的期望,不一定是在成绩好上,而很多程度上是给他们长脸。特别是一些父母,总会说“我都不指望你(如何如何),你别给我在外面惹祸就行!”这句话,后半句是真的,至于前半句嘛,建议稍微有点头脑的孩子都不要相信!所以,第二个结论就是,如果你确定不愿意像乖孩子一样顺从父母,那么你要有做出一番成绩来的决心和毅力!当然,如果你觉得自己的确不适合,在适当的时候放弃相信父母也是会接受的,只是不确定他们的态度如何。

父母与孩子之间要相互了解,彼此之间多交流多沟通这是很必要的东西,就向军事中说的“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只有了解了,让彼此觉得不陌生,父母并不是站在一个对立面上,而是和孩子站在同一战线中,那么彼此才能够信任,相信.其次,现在很多的家长总有一种“我是家长,我老大”的想法,在家里什么事情都要说的算,可是却从来没想过孩子的感受,孩子不管他多大,他都是一个完整的人,都有自己的思想,你不能把你的思想强加于孩子的身上,就向别人也不能把他的思想强加于父母身上一样,对待孩子也要学会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想想,如果是在社会上你遇见这样的事情你会怎样处理,是不是也和孩子一样呢?第三,互相尊重.人与人之间要学会尊重别人。

孩子也应该尊重父母,用心去了解父母,了解他们做这些事的用途,彼此有代沟是肯定的。但是,就算是朋友,也有意见不合而争吵的时候,所以父母与自己争吵的时候,不应该太计较,不亲不熟的人会平白无故的和你争吵,而且这争吵的目的还是为了你好。

每个孩子都应与父母好好相处,父母也应理解孩子。

舒之璇,江蕊弘:

师生之间人际关系简析

师生人际关系是指在师生交往活动中形成并在交往活动中遵循的“人--人”关系。师生人际关系就是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接触等相互作用中形成并在这种过程中遵循的关系。众所周知,师生人际关系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关系形式,它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着教育的使命,完成着人类文化的传承,实现着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特别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建立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纵观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层出不穷的教育改革,并没有使教育从根本上改变困境,究其原因,主要是忽视了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完整的教学系统应该包括师生关系、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其中教师和学生及他们之间的人际关系是教学活动存在的前提,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顺利进行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

在课堂教育教学实践中,作为独立的主体,师生之间应该互相尊重。在现实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师绝对权威等因素的存在,教师处于优势地位,而学生处于相对劣势地位,这是显而易见的。因此,作为一名“人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深入学生当中去,听取他们的心声,关注其情感体验。教师应努力创造合作的氛围,让学生处在一个合作的集体中,互相学习,互相沟通,在合作中培养能力,获得知识,发展个性。

师生关系归根结底是一种交往关系,而交往的追求就应是一种相互理解。可以说教师的使命就是帮助学生理解历史和文化、理解他人、理解自己。如果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无法理解,那么连单纯的知识传授都难以成功,而且教育的意义不是在于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在于引起学生自我探究、自我实现的追求,在于对学生进行整体的精神建构。因此,可以说,只有相互间的理解才能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实现理解要求教师创造积极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体验,引导学生的精神成长,这就意味着教师的职能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更多地创造师生交往,使学生在师生关系中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宽容,同时受到激励、鼓舞、指导、忠告和建议,形成积极的八生态度与情感体验,受到精神的教育。同时理解应该是相互的,学生也应该体谅教师的辛苦,信任教师,愿意向教师敞开心扉。因此理解必须建立在师生平等、对话、宽容交往的基础上。

李梦婷,杨应莅:

与陌生人交往

害怕孩子受伤害是每个家长最担心的事情,同时到了中学又感觉自己做不了什么,孩子基本不听了,孩子们开始接触社会,又怕被社会的不良风气影响,遇到陌生人又不会处理。在学校帮助孩子调节心理问题,排解对老师的看法和误解,接触师生矛盾是孩子在学校最容易影响学习的事情。孩子在和陌生人接触的时候,要让孩子有警觉心理,自我保护自己,毕竟害人之心不可有,放人之心不可无,学生时代的孩子,很单纯,让他们用最快乐的心情度过自己白衣飘飘的年代。

一、与陌生人交往的基本要求:

1、真诚平等

真诚平等是人际交往最基本的要求,所有的人际交往的手段、技巧都应该建立在真诚交往的基础之上。尤其是在陌生人之间更应如此。

刘备三顾茅庐清诸葛亮,在很大程度上是诸葛亮感其诚。古人云:“诚可以动天,诚可以格人。”上帝之所以移掉愚公家门前的那两座大山,这也是“诚动天”的表现,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对于陌生人只要我们能心诚相待,就可打开对方的心灵之门。

2、礼貌待人

去有陌生人的场合,穿戴要大方,得体,与环境气氛相协调。与陌生人交谈,招呼等要礼貌、文明;另外,注意保持微笑的面孔和适当的距离。这既是一种礼貌,也是成功交往的需要。

3、走出心理误区

在陌生人面前不知所措,往往是因为存在以下几种心理误区:

(1)一种是因为缺少交往的.行为参考,所以不敢交往。确实与陌生人交往要比与朋友熟人交往难得多,这是因为我们行动缺少参考标准。在熟人面前,我们是有行为标准的,如我们知道谁喜欢足球,谁会弹钢琴,这样我们就可以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话或谈班上情况等。

而在陌生人面前,我们就不知如何来选择谈话等有效交往的标准了。所以,有许多同学会不知如何是好,甚至手脚放在哪里都觉得不自在。因而不敢也不愿与陌生人交往。其实,这正是遇到困难,才能锻炼提高你的交往能力和才华。如果与陌生人接触像与熟人一样容易,世界未免太单调了。

(2)缺乏自信,如我们生怕自己主动交往不会引起别人的积极响应,从而使自己陷于尴尬境地,进而伤及自己的自尊心,实际上我们都希望与同学、朋友交往,如我们主动很少有人不回应的。一般情况下,在生活中,别人主动打招呼,你会采取拒绝的态度吗?

假如你在硬座火车上,坐在同一个“隔间”里有6个人,如果这6个人至少有一个是主动交往的人,那幺你们总是谈得热火朝天,一路上充满欢声笑语,如果这6个人没有一个主动和别人交往,那么,从起点到终点,整个旅途都会在无聊的气氛之中,看书也没劲,对望又很尴尬,所以干脆闭上眼睛养神。与其尴尬地面面相觑,还不如主动打招呼,换得一路不寂寞,不是吗?

(3)另一方面,我们多少有些自我中心,因而陷入被动,心里对主动交往有很多误解,比如,有的同学认为“先同别人打招呼,显得自己低贱”,“我这样麻烦别人,人家肯定会烦的”,“他又不认识我,怎么会帮我的忙呢?”等等。消除这些交往障碍的办法是去主动尝试,这样才会有心得,你才会知道,原来担心是多余的,不断的尝试,会积累你的成功经验,增强你的自信心,使你的人际关系状况越来越好。

4、遵守互动原则

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重视,相互支持,任何人都不会无缘无故地接纳,喜欢我们。别人喜欢我们往往是建立在我们喜欢他们,承认他们价值的前提之下的。与陌生人交往,也都是相互的。只有那种真心接纳,喜欢我们的人,我们才会接纳喜欢他们,愿意同他们建立和维持人际关系,反之亦然,这就是互动原则。

如一位著名的人际关系心理学家作报告时举了一个常会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例子。一次,他到一办公楼去,当他推开办公楼大门就要走进去时,发现身后有一个人也想进门,于是就撑住玻璃门,让那个人先进去,以免有弹簧的门反弹回来伤人。结果,后面那位陌生的先生昂首挺胸,大摇大摆地走进去,连瞟也没瞟一眼为他撑门的人,更不用说谢了。这位心理学家形容他自己当时的心情:“恨不得将门狠狠地砸在对方背上。”所有听报告的人都为他喝彩。可见,人人都是相似的心情。

由此可见陌生人交往,必须首先注意遵循这一互动原则。首先去接纳别人,喜欢别人。记住一句话:“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5、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

“距离产生美”这个道理同样适应于陌生人之间的交往。初次见面时,应特别注意控制交往的心理距离。心理学家发现,任何一个人都需要在自己的周围有一个自己能够把握的自我空间。这个空间不容他人入侵,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在商店里或在等公共汽车时,陌生人靠我们太近,我们下意识的挪动身子,换个位子。因此有人说,人是裹在“气泡”中的人,就是这个道理。

一位心理学家做过一个有趣的试验,在一个刚刚开门的空荡荡的大阅览室里,一位读者刚刚坐下,心理学家就坐在了他旁边。结果如此试验了80次,没有一个人能忍受陌生人紧挨自己坐下,绝大多数人都默默地换了一个远一点的位置坐下,甚至有人就直截了当的问“你想干什么”。

与陌生人交往的最佳距离是2.5~4英尺,超越这个距离会导致他人的反感或产生敌对情绪。因此与陌生人交往时,千万不要超过这个距离,否则,你会发现,在你说话时,他会慢慢往后退。因此注意与陌生人交往空间距离可以使我们交往更有效。

6、明辨是非,注意必要的防范意识

当我们与陌生人接触时,

研究成员心得 篇2

知识经济时代, 企业单纯依靠自身的内部资源已经无法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 从外部获取信息与知识等稀缺资源成为一个必要的战略选择。营销渠道是一种“知识网络”, 它已经成为组织获取所需信息与新知识的重要源泉之一。企业越来越注重与其上下游渠道成员建立互惠互利的长期伙伴关系以弥补自身资源的不足。通过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 制造商可以跨越组织界限, 及时准确地从经销商处获取有价值的市场信息, 以促进产品创新, 缩短产品导入期, 提高企业绩效。而改进的产品会使经销商的销售更加便利, 更有利于降低其销售成本, 从而提高经销商的收益。有效的信息共享将给渠道成员带来一种“互惠”的关系状态。鉴于信息共享的价值, 渠道成员间信息共享问题逐步引起研究者们的兴趣与重视。我们有理由相信, 信息共享将成为营销渠道的一个新的管理内容和发展方向。基于此, 本文将对以往渠道成员间信息共享文献进行归纳梳理, 总结出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指明未来的研究方向, 进而为国内制造商获取经销商拥有的战略性信息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

二、渠道成员间信息共享及其影响因素

(一) 渠道成员间信息共享的概念。

国内外学者对营销渠道中信息共享概念的理解还未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 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对信息共享的内涵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第一, 基于沟通观点的信息共享研究。该观点强调渠道成员之间的沟通, 是有来有往的双向活动, 信息共享是一种沟通的过程。渠道成员之间的互相协调通过高频率、双向的信息共享实现。第二, 基于转移观点的信息共享研究。该观点将信息共享定义为知识转移, 即知识在渠道成员之间的传递。尽管知识转移是个双向的过程, 但在渠道交易关系情境下, 人们更加关注的是制造商从经销商处获得的知识转移。第三, 基于学习观点的信息共享研究。该观点认为, 信息共享不仅仅是一方将信息传递给另一方, 还包含另一方对信息的认可、内化与应用等过程。这意味着接受方对传递信息充分理解并能够据此采取行动。以上观点都涉及到信息或知识, 并且都力图描述信息在两个渠道成员之间的运动, 这里的运动不仅仅是空间位置上的变化, 还可能包括形式与内容的转换。

(二) 渠道成员间信息共享的影响因素。

在供应链管理领域, 学者们认为信息共享受到供应链伙伴特性、伙伴关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供应链伙伴特性用企业文化相似性、资源互补性、目标一致性与运营协调性等4个维度测量, 供应链伙伴关系的好坏程度用信任和承诺衡量。在战略联盟领域, 学者们认为联盟的知识转移是组织间的交易过程, 联盟成员间的信任、冲突、承诺等关系因素会对知识转移产生影响, 联盟组织交易的控制机制也会影响知识转移。

在渠道关系中, 经销商向制造商转移信息同样也会受到伙伴特性、伙伴关系、控制机制等因素的影响。遵循这一思路, 刘益与李纲 (2008) 实证研究了制造商的态度性承诺对分销商市场知识转移的直接影响, 以及通过渠道冲突对分销商的市场知识转移的间接影响。刘益等 (2007) 探讨了制造商的态度性承诺、分销商的满意与其知识转移间的关系。刘益与张志勇 (2008) 研究了制造商的控制机制、分销商的态度性承诺与分销商的市场知识转移间的关系。

从组织层次上, 信息共享分为作业层面信息、管理层面信息和战略层面信息三种类型。不同类型信息的影响因素与最有效的转移方式也不尽相同, 因此, 未来研究应特别关注特定类型信息共享的影响因素及成效问题。Frazier等 (2009) 对此做出了积极回应, 首次探讨了经销商-供应商间战略性信息共享的影响因素。该研究依据敏感性与易接近性两个维度将战略性信息分为内部战略性信息与外部战略性信息两类, 并探讨了交易关系、经销商特性以及市场环境特征等因素对战略性信息共享的影响。研究发现, 内部战略性信息共享与外部战略性信息共享有不同的前因变量。

信息在渠道成员间传递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与互动, 特别在中国商业活动中, 关系是一个基础性变量, 在考察国内渠道成员行为时, 就务必要考虑关系在其中的作用, 否则就不能很好地理解或解释渠道成员的行为。因此, 从人际关系视角解释渠道成员间信息共享的机理极有可能成为未来的一个研究热点。迄今, 国内外学者对此未给予应有的重视。王桂萍和胡保玲 (2010) 实证检验了边界人员私人关系与经销商知识转移之间关系;陶蕾和刘益 (2008) 分析了知识联盟中人际关系对信任与知识共享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彭雷清与熊颖 (2007) 认为良好边界人员私人关系能够促进制造商-经销商之间信息与知识的顺利转移。

三、渠道成员间信息共享成效

信息共享成效, 即信息共享的结果, 不能简单的关注于信息转移的容易性以及新信息的获取状况, 而是要特别关注信息受体接受信息后的态度与行为变化。目前, 信息共享的相关研究主要以研究影响信息共享的因素为主, 对信息共享成效问题的探讨并不多见。

渠道学者重点探讨了信息共享对供应商-经销商间关系质量的影响。Anderson与Weitz (1992) 研究表明, 公开、双向的信息共享能够提升供应商承诺水平与经销商承诺水平。Morgan和Hunt (1994) 研究发现, 明确、及时、可靠的信息共享能够产生高水平的信任。Frazier和Rody (1991) 、Geyskens等 (1999) 还关注了一个特定的沟通类型——影响策略——它只考虑渠道成员交互时所传送的信息内涵, 这些学者探讨了影响策略对冲突、满意、承诺的直接影响。唯一例外的是Simpson与Mayo (1997) 检验了关系取向对影响策略与承诺之间的调节作用。还有一些学者探讨了跨组织信息共享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叶飞和李怡娜 (2006) 研究发现, 信息共享对企业运营绩效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Boyle与Dwyer (1995) 发现, 工业品分销渠道中, 影响策略对关系绩效有显著影响, 但不同类型影响策略对关系绩效的作用不同。

四、研究评述及展望

从国内渠道实践看, 渠道主导权开始转变, 制造商经营决策日益严重地依赖于经销商所拥有的战略性信息。然而, 经销商没有足够的积极性进行信息共享, 因为多数经销商经营多家制造商的产品, 面临资源约束, 没有足够时间与人力用于信息共享, 并且一些敏感、私有信息的共享, 可能使经销商遭受制造商的机会主义行为剥削。在中国, 大多数制造企业并未有效地利用其下游经销商, 获取单凭自身力量难以获得的战略性信息, 而且对于如何从营销渠道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存在理论和经验上的不足。因此, 理解哪些因素导致经销商与制造商共享战略性信息以及什么是成功的战略性信息共享是重要的。

从文献回顾看, 尽管国内外学者已对渠道成员间信息共享作了一定的研究, 但是鲜有研究关注特定类型信息共享问题, 不能为国内制造商获取经销商的战略性信息提供有益的指导。渠道成员间战略性信息共享的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 理论研究尚不成熟;并且我国营销渠道也正处在转型期, 变化的实践也对我们的理论探讨不断提出新的课题。因此, 现有的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和局限性。

第一, 鲜有研究关注战略性信息共享, 营销渠道学者还未明确界定这一概念。战略性信息共享的概念、构成维度以及不同维度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尚有待在中国市场加以进一步的确认, 未来研究应在此基础上形成适当的计量指标和测量量表。

第二, 以往研究缺乏对信息共享影响因素的研究。尽管有文献实证检验了组织间关系对信息共享的影响, 但除此之外, 组织特性与跨组织人际关系因素也可能会影响渠道成员间的信息共享, 学者们对此未给予重视。另外, 少有研究关注这些影响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 不能揭示这些因素对渠道成员间战略性信息共享的具体影响路径及影响效果。

第三, 以往文献没有探讨战略性信息共享成效问题, 没有阐述什么是渠道成员间成功的战略性信息共享。因此, 有许多需要回答的问题, 比如:如何衡量渠道成员间战略性信息共享成效, 战略性信息共享及其影响因素对信息共享成效的作用方向和作用大小, 在何种情境下战略性信息共享能更好地实现预期效果等等。

参考文献

[1]刘益, 李纲.态度性承诺、渠道冲突与市场知识转移——渠道关系情境下的一个整合模型[J].管理评论, 2008, (7) :28-34.

[2]刘益, 张志勇.控制机制、态度性承诺与市场知识转移间关系研究[J].管理科学, 2008, (2) :2-8.

[3]王桂萍, 胡保玲.边界人员私人关系对经销商知识转移的影响研究——人际信任的中介作用[J].财经问题研究, 2010, (3) :103-107.

[4]Anderson Erin and Barton Weitz.The Use of Pledges toBuild and Sustain Commitment in Distribution Channels[J].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1992, 29 (1) :18-34.

[5]Frazier Gary L., Elliot Maltz, Kersi D.Antia, and AricRindfleish.Distributor sharing of strategic information withsuppliers[J].Journal of Marketing, 2009, 73 (July) :31-43.

[6]Geyskens Inge, Steenkamp Jan-Benedict E.M., and KumarNirmalya.A Meta-Analysis of Satisfaction in ChannelRelationships[J].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1999, 36 (May) :223-38.

[7]Morgan, Robert M.and Hunt Shelby D.The Commitment-Trust Theory of Relationship Marketing[J].Journal ofMarketing, 1994, 58 (July) :20-38.

基层班子成员相处共事研究 篇3

关键词:班子成员;共事;矛盾;团结

我们保卫二分队现有干警13人,主要担负着油田197.9平方公里各类技防设施的安装、维护管理工作。担负着全厂治安重点部位、要害岗位的巡查任务和大队指挥中心的调度指挥工作。党政班子共有4人,做为队伍的主要领导,谁都想要带出一支“一流的队伍”,拥有一个团结向上特别能战斗的领导班子。要实现这个目的,关键看党政主要领导之间的关系处理的好坏及其他成员的团结协作精神。书记队长合则队伍兴,分则全局散;班子协作互补整体佳,互相对立队伍衰。因此在处理班子成员怎样相处共事的问题上,就要坚持做到:

1 分清党政领导职能,正确处理书记、队长之间的关系

我们分队班子结合队伍的实际,明确了班子成员的分工和相应的权力责任。并制定了相应的决策范围和决策程序。班子成员都要按分工履行自己的职责,正确地使用权力。以责任制约权力,防止和减少了班子成员对权力的争夺,促进了班子成员之间的团结协作。在油田保卫工作这个大舞台上,按照一个曲调共舞。书记、队长互相尊重,亲密合作,对重大问题,要敢于坚持原则,对非原则性问题,则要讲风格。有了隔阂,要主动找对方沟通思想,交换意见,各自多作自我批评,做到职责上分,目标上合,工作上分,思想上合,工作互补,责任共担。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曾说过:“如果说成功有秘诀,那就是理解他人,培养站在他人立场上观察和解剖自己的能力。做为主要领导要敢于和善于听取班子其他成员的不同意见,团结持不同意见的员工一道工作,共同把班子带好,把油田保卫工作搞好。

2 班子成员要加强个人的党性修养和品格修养,牢记宗旨,贯彻科学发展观

顾全大局,互相尊重和支持,自觉维护班子的团结。团结是一种能力,也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修养。班子解决自身矛盾的能力如何,很大程度取决于班子成员的品格修养。大量事实证明,班子成员的品格修养好,为人正派,不搞庸俗的东西,这个班子就能搞好团结。相反,个人主义严重,思想作风不正,这样的人凑在一起,势必问题成堆,矛盾重重。因此,我们必须加强个人的品格修养,忠诚正派,心胸开阔,表里如一,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只有这样,班子内部有矛盾才能得到正确有效的解决。

3 要坚持民主议事制度,强化班子的执行力

发扬班子民主,强化集体领导。防止离开民主讲集中,搞“一言堂”。班子解决重大问题,要发扬民主、集思广益,最后才能作出正确的集中。同时也要反对背离集中讲民主,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各唱各的调。集体决议,班子成员都要坚决贯彻执行。如有不同意见,可以保留或提出复议,但在决定改变之前,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执行,更不允许散布有悖于集体决议的言论。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强有力的集体领导,强化班子的执行力。才能充分发挥每个班子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步调一致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

4 班子成员都要有“额头可跑马,心海能渡船”的博大胸怀

毛泽东同志曾经讲过:“支援,友谊和谅解比什么都重要”。在班子内部,要提倡讲友谊,讲风格。为了团结,为了事业,一定要虚怀若谷,豁达大度,“大事清楚,小事糊涂”,做到有理也要饶人,在对待党的政策和职工利益的大事上要坚持原则。在处理日常的工作中,要识大体顾大局,树立为油田保卫事业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精神。每一个班子成员都要从思想上、行动上和班子整体保持一致,和其他成员同舟共济。要有良好的思想作风,善于接受他人的批评,并乐于同持不同意见的人相处共事。

5 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不断增强班子解决自身矛盾的能力,每名成员都要发扬“一日

三省吾身”精神,查找自身因素

不遮丑把矛盾摆到桌面上,要坚持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以理服人的原则,批评要注意方法,切实做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诚恳帮助同志改正缺点错误。尤其是做为一把手,更要严格要求自己,敢于坚持原则,在处理班子矛盾时坚持做到:一要公正:有了矛盾,不能感情用事,不能简单各打五十大板,要以原则去衡量是非。二是要及时:不回避不推诿,不失时机地采取适当方法,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三要控制:在情况不明、问题不清而发生争执时要冷静思考,把握时机,一旦真相明了就要发表意见,不能让争执失控。四要引导:引导大家讲党性、讲大局、讲风格,不要纠缠个人恩怨,自我消解矛盾,同时注意不使班子内部的分歧在群众中扩散。

理论宣讲成员培训心得体会 篇4

在讲座中,朱老师贴切自身实际,结合原有的新闻报道,深入浅出的讲述了一次次新闻稿件的“出炉过程”,从新闻发生地到新闻播出时,更重要的朱编辑还教授我们如何寻找新闻点,旧瓶装新酒,推陈出新。

从朱总编的讲述中,我越来越深刻的感受到新闻的写作是一项需要积累素材,长期实践的工作,需要大家首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每一个辅导员都应该有这么一双眼睛,结合学校的新人、新事、新气象,将学生工作的鲜活事件、工作亮点、创新举措总结归纳起来,及时准确的上报,将一个个好事件的扩大影响,让一个个好举措交流推广。

以前做兼职宣传员的时候,颇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遗憾和捉襟见肘的尴尬,朱总编的培训让我意识到,新闻的素材就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找到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学生工作中,只要细心发现,总能找到各种各样的闪光点,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克服麻木、懒惰的坏习惯,将看到的每处细节点滴记录下来,深入挖掘优秀人才的闪光点。 有了眼睛,还要有一双巧手,针对目前阅读的“快餐时代”,如何一

眼抓住读者的眼球显得尤为重要,只有通过借鉴前人的思路,细心研究题目的技巧,并学会段落进行概括归纳,重点建构文章框提高写作技巧,才能“一举夺目”。

对我个人来讲,摄影也一直是我的短板,朱总编在讲授的途中,也提到了关于拍照的技巧:做好拍照不能一次成功的准备,多角度的去拍摄,找到最能反映主题,体现现场感的照片。力求做到:清晰、好看、有故事。

党小组成员学习十八大精神心得 篇5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同道代表中共第十七届中心委员会所作的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点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全面回顾总结了过往五年和中共十六大以来的实践经验,全面审阅现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全面掌控我国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科学制定了今后一个时期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看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中共十八大的成功召开,对中国共*产*党进一步进步执政能力,担当执政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夺取中国特点社会主义新成功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将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这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最大的理论亮点和历史贡献。党章规定: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列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调和可延续,根本方法是兼顾统筹。***同道在报告中作了详实的论述: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弄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着力掌控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困难。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态度,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动身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同享、增进人的全面发展上获得新成效。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调和可延续作为深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整体布局,增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调和,增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调和,不断开辟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兼顾统筹作为深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正确熟悉和妥善处理中国特点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兼顾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工作,兼顾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兼顾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构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相处的局面。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中国特点社会主义事业整体布局从四位一体扩大为五位一体,这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从熟悉到实践都到达了新的水平。同时,这也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调和可延续的科学发展观的举措。为了适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愈来愈迫切的期待,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突出地位,纳进整体布局,拓展为五位一体。这五位一体的整体布局,对应着全国老百姓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大权益。特别是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党和国家将在实现当代人利益的同时,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研究成员心得 篇6

心得体会

内邱县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执行局长 付风海

通过这次邢台中院组织的全市基层人民法院领导班子 成员培训,我受益非浅,感触颇多。此次培训领用三天时间,进行视频授课,我们内邱法院参加人员能够遵守培训纪律,多次受到中院领导表扬,我感到欣慰。此次培训针对性很强,让我进一步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使自己对如何提高领导干部管理水平、加强领导干部个人修养、深入学习理解总书记系列讲话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党风廉政建设、涉诉信访化解和对待群众工作方法、人民法院面临的舆情挑战及应付等方面,有了新的认识和收获。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深深感受到了邢台中院领导对我们基层法院班子成员的关心、爱护和期望,省高院、市中院领导现场视频讲话、授课,重点阐述了基层法院领导班子成员培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向我们这些基层法院领导班子成员传达了市中院党组的关怀与期望,让我倍受鼓舞,也让我对接下来的培训充满了期待。面对这样的培训机会,我认认真真的参加了整个培训过程,对每一次课程进行认真的学习。感到了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第二,通过这次培训,切实提高了自己的理论、管理水平和个人修养,学会了诸多涉诉信访化解和对待群众的工作方法。对总书记系列讲话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有了进一步深入理解、认真学习和理解了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了解了人民法院面临的舆情挑战及应付方法,完善了自己的知识结构。此次培训虽然近有三天时间,但是每一节课的针对性都非常强,让我充分认识到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管理水平和个人修养,拓宽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才能使我们建立科学发展和社会管理创新的理念,跳出思维定势,拓展思维视角,改变自己传统的一些思维习惯,也为今后的审判执行工作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拓宽了办案思路,可以说受益匪浅。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办案中不断总结经验,让好的经验发扬光大。把每一个案子都办成铁案。达到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我也清醒认识到今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牢固树立宗旨意识;进一步自觉接受监督,进一步增强法纪意识,认真搞好党风廉政建设,做遵纪守法的模范。

第三,通过培训,使我感到了责任重大。在这次培训中,体现出了中院党组对我们的关怀,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在目前形势下,尤其是“三期”即:对敌斗争复杂期、刑事案件多发期、人民内部矛盾凸显期。必须坚持学习,勤于思考,不断充实自己。同时要学以致用,根据客观实际,在认真学习、借鉴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敢于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创新。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形式的多样化,多向有经验的同志学习、交流,接受、学习新事物,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于我们基层班子成员来讲,只有埋头苦干,才能在工作中做出实实在在的成绩;只有顽强拼搏,才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只有甘于奉献,才能体现出自己的价值。

第四,通过培训学习,使我认识到作为基层法院班子成员,应该当好参谋助手,建议法院从以下方面着手工作:立足法院发展,搞好班子建设。确保以团结促高效,以学习谋建设,以务实强发展,以廉洁保公正。具体有:

1、把团结作为班子建设的第一原则。

2、把学习作为班子建设的第一需要。

3、把务实作为班子建设的第一要务。

4、把廉洁作为班子建设的第一形象。

5、坚决贯彻从严治院方针,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从严治院、健全制度,强化管理,以制度管理队伍,以纪律约束队伍,以道德培育队伍,充分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的职能作用,强化内部监督机制,层层抓落实,自觉接受社会和公众监督,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6、认真处理涉法信访案件,不断完善信访机制。切实加强对信访工作的领导,集中解决和处理申诉、信访问题,重点控制进京和越级上访,把解决信访问题作为讲政治、讲大局,维护社会稳定大局来抓。

7、强化司法为民思想,全面落实司法 为民的要求。认真落实司法为民措施,扎扎实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不断增强司法公信力和亲和力。

8、加强队伍建设,努力提高队伍素质

研究成员心得 篇7

研究表明,用户的社区参与行为能为企业带来品牌关系建立、品牌形象提升、社区忠诚度建设等积极的营销效应[3],同时还能为社区创建忠诚的用户群体,促进用户的购买行为,为虚拟社区做推广[4]。迄今为止,学术界对虚拟社区进行了诸多不同问题的研究,如市场营销、信息系统、组织行为等领域。国内外学者从行为学及心理学角度来研究虚拟社区的理论很多,用户参与动机相关的研究主要包括组织所提供利益的视角的研究及以现实中某些虚拟社区为例的研究。这些研究考虑了社区的特殊性,并为进一步研究社区参与提供了基础,但对一般动机的研究却还在进行中。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同时,虚拟社区的商业价值日益被商家关注,如果企业想在互联网上有良好发展以赢得更多顾客, 虚拟社区成员的参与问题就必须着手思考。因此, 把国内一般虚拟社区作为研究对象来研究虚拟社区参与既有理论价值又有现实意义。

本研究希望通过对前人文献的研究,在学术上提出虚拟社区参与研究的理论模型并加以实证分析, 为国内虚拟社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同时试图得出一些有现实意义的结论,为提高虚拟社区用户参与度提供建议。

1文献回顾

1.1社区参与

目前的相关文献中对社区参与还没有统一的定义,Koh和kim[5]认为就参与行为的表征而言,主要指发帖活动和浏览活动。但随着虚拟社区形式的不断发展,社区成员的参与行为已经涵盖了浏览网页、发站内短信、发表图片、跟帖、上传文件、共享视频和音频、发起或参加网络投票等多种活动, 有的社区中还出现协作行为、帮助行为、共享行为等概念。通过文献研究发现,虚拟社区参与的理论基础包括社会交换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动机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回报和花费的成本对人际互动的影响[6],它可以解释虚拟社区中用户的参与行为,成员最初是抱着某种目的来参与社区的,为达到该目的在参与中进行交换,如信息的共享、交易产品等。动机是个体维持自身需求和行为的内部因素[7]。用户参与不同社区的动机是不同的,国内外学者对用户参与虚拟社区动机的研究可归纳为三种观点: 欲望说、需要说、价值说[8]。

1.2信息共享

有学者认为,虚拟社区中用户的信息共享行为是运用网络技术进行的一种非正式的互动,它实际上是一种电子口碑。信息是在社区和用户之间起到联系作用的工具,信息交流包括两个方面,即信息的获取及共享[9]。Koh和kim[5]研究发现,当虚拟社区中的知识共享活动水平为P > 0. 01时,知识共享活动便会激起更多社区成员的参与行为,且参与活动的质量会得到提高。赵越岷等[10]从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两个角度来区分影响信息共享意愿的动机, 发现利他主义、归属感、自我效能感、表达正面情绪和形象声望是影响共享意愿的重要因素。

1.3畅快体验

Csikszentmihalyi[11]提出了较为著名的畅快体验理论,他做了一项针对艺术从业者、运动员等不同行业人士的研究,发现他们在全身心投入所做的事情时都表现为不关注其他事情、精神高度集中、产生很享受的感觉,这就是畅快体验。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及虚拟社区的迅速壮大,有关虚拟社区中畅快体验的研究逐渐出现,如游戏社区、网购社区等。 Mc Kenna和Bargh[12]认为,虚拟社区用户获得畅快体验可能是他人的认同引起的,也可能是完成挑战获得的。事实上体现虚拟社区价值的社区的内容和技术等方面都能给用户带来畅快体验。

2研究假设与模型

Kozinets[13]研究表明,用户参与可分为情感参与和实践参与,其中实践参与表现为服务使用、持续参与等。用户带着多样化的目的和需求来参与虚拟社区活动,参与社区活动可以使人们的信息、娱乐和交流等需求得到满足,这种参与可以看作是信息获取和共享的一种交换形式。在参加社区活动过程中需求得到了满足的用户才愿意分享,而用户体验是为满足内在需求的互动过程,因此本文将用户的信息共享因素和体验因素作为本研究的动机因素。

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是Bandura[14]提出的。国内外学者都认为自我效能感是个体的一种潜在感觉, 是对胜任某项工作的预期及对个体的主 观评估。 Kelly[15]指出,社会价值取向是人们在社会交换过程中,主观因素影响了个体对价值判断和界定形成的某种行为倾向。研究一般把价值取向归为合作的和竞争的这两类,合作的价值取向可称为亲社会价值取向。自我效能感和亲社会价值取向都有一定程度的有利他性,前人的研究中已经证实了利他主义动机对个人信息共享的影响,所以个体的自我效能和亲社会价值取向是对其参与虚拟社区影响的内在动因。本文将这两个因素作为研究中的个性因素,并且已有学者证实了个体的个性因素对其行为决策和体验是有影响的。根据Aiadwaniam[16]的研究,当个体行为是指虚拟社区用户对网络技术的使用等科技的接受行为时,态度比主观规范的影响更强,因此社区成员对虚拟社区价值的体验会影响社区参与。 根据前人关于信息共享动机的前因的研究以及体验的研究综合考虑,提出图1所示的研究模型。

2.1信息共享影响因素的假设

研究把个人的价值取向分为合作的和竞争的这两类,合作的价值取向称为亲社会价值取向,亲社会行为的理想状态是个体不顾私欲,完全奉献的行为,也就是利他主义行为。虚拟社区中的亲社会行为主要是指用户在社区中的正面的评价、为他们提供帮助以及主动的信息共享等。赵越岷等[10]认为利他主义对信息共享意愿有重要影响,而亲社会价值取向是一种利他主义的个性体现。因此提出假设,

H1: 亲社会价值取向对信息共享有显著正向影响。

自我效能感在虚拟社区中是指个体对自己参与社区能力的一种心理预期,能促人们参与到虚拟社区中同他人互动,它会通过信息分享得到加强。自我效能感越强的用户越愿意加入该社区完成任务, 甚至会对其他成员分享经验并给与帮助等,这些活动都会促进个体对信息的共享。知识共享是信息共享的主要内容[17],有学者已验证了自我效能感对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的影响,因此提出假设,

H2: 自我效能感对信息共享有显著正向影响。

2.2用户体验的影响因素的假设

虚拟社区参与行为是一种自愿行为,获得价值是成员参与虚拟社区的关键因素。用户体验是为满足内在需求的互动过程,而满足用户内在需求的前提是社区的价值综合,既信息、娱乐和互动三个方面的价值[18]。根据畅快体验理论,虚拟社区中的成功体验会给用户带来强烈的喜悦感,使他们愿意进一步参与社区活动。虚拟社区中个体的畅快体验可从两方面分析,一种是对社区页面的浏览和欣赏等体验带来的放松,另一种是完成任务与挑战或技能得到展示等带来的满足,这种畅快体验是需要个体专注于所做的事情才能获得的,而自我效能感会影响个体评价和判断自身做事情的能力,并在环境与人的行为间起到中介的作用。因此提出假设,

H3: 社区价值对畅快体验有显著正向影响。

H4: 自我效能感对畅快体验有显著正向影响。

2.3信息共享对社区参与影响的假设

在虚拟社区中,成员间的信息分享能给分享者带来地位上的利益,这样成员就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而接受信息者能满足自身对信息的需要,进而会持续参与行为,为共享者带来更多资源。有研究表明用户参与社区的主要动机就是社交和信息[8]。 Wang和Fesenmaier[19]的研究发现获得价值和做出贡献这两个方面构成了虚拟社区用户参与行为的基础, 做出贡献的主要形式是信息共享,而个体的效能及预期、共享的便捷性等都是影响信息共享的主要因素。根据上文分析以及对个体亲社会价值取向和自我效能感的分析提出如下假设,

H5: 信息共享对社区参与有显著正向影响。

H6: 亲社会价值取向对社区参与有显著正向影响。

H7: 自我效能感对社区参与有显著正向影响。

2.4用户体验对社区参与影响的假设

Hoffman等认为对于如何将网络发展成为具有价值的消费者体验这个问题而言,畅快体验理论至关重要,结合社区发展的实际来看,体验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前人的研究认为畅快体验产生需要一定的影响因素的同时也会产生一系列结果,如学习性或探索性参与行为的增加、对交互的一种控制感等, 说明畅快体验对于加强虚拟社区用户的信息共享行为与参与行为都可能有影响。因此提出假设:

H8: 畅快体验对信息共享有显著正向影响。

H9: 畅快体验对社区参与有显著正向影响。

3研究方法与结果

3.1问卷设计与样本描述

本研究的问卷设计中,采用Adam M. Gran等[20]和杨静[21]的5个题项来测量亲社会价值取向; 采用Atreyi Kankanhalli等[22]的4个题项来测量自我效能感; 采用Flanagin等[23]和Leung[24]的7个题项来测量社区价值; 采用Hsiu - Fen lin[25]的4个题项来测量信息共享; 采用Chenetal[26]的3个题项来测量畅快体验; 采用Koh和Kim[5]的3个题项来测量社区参与。测量量表一律采用likert五点量表。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是虚拟社区用户,因此通过线上方式进行调查问卷的发放。问卷发放平台包括专业问卷调查网站、即时通信社区、互动娱乐类虚拟社区等,尽量覆盖到不同类型社区的用户。此次调查回收的 有效问卷 有264份,样本年龄 构成: 15—20岁的占总 人数的3. 46% ,21—30岁的占89% ,31—40岁的占6% ,41岁以上1. 54% ; 受教育水平: 大专以下5. 1% ,大专40. 57% ,本科及以上54. 33% 。可知样本中21至30岁的居多,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占绝对比例,这符合实际情况。

3.2信度与效度检验

3. 2. 1内部一致性。本文中对模型内部一致性的测量用Amos16. 0软件来进行,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可知, 各变量测 量模型的 平均变异 数抽取量 ( AVE) 值均大于0. 5,组合信度 ( CR) 值均大于0. 7,说明各变量测量模型的内部一致性良好。

注: ***表示 P < 0. 001

3. 2. 2效度分析。本研究采用的量表大部分来自学术研究,并且已经证明具有很好的效度,因此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本文用AMOS16. 0来分析测量模型的区分效度。从模型内部一致性的检验结果 ( 见表1) 可知,亲社会价值取向、社区价值、自我效能感、畅快体验、信息共享、社区参与的AVE值分别是0. 510,0. 525,0. 701,0. 738,0. 682,0. 676, AVE值均方根 分别是0. 714, 0. 724, 0. 838, 0. 859,0. 826,0. 822,所有变量的AVE均方根都大于该变量与其他变量的相关系数 ( 见表2) ,这些指标说明变量之间的区分效度良好。

注:*表示 P < 0. 05; **表示 P < 0. 01; 对角线的值是 AVE 的均方根

3.3结构模型检验

对变量之间关系的分析运用Amos16. 0来进行, 模型的绝对适配度: χ2 = 999. 220,d. f = 290,GFI = 0. 785,CFI = 0. 848,NFI = 0. 800,RMSEA = 0. 096, 所有指标均达到可接受范围; 增量适配度中NFI = 0. 800,CFI = 0. 848等指标都达到或接近标准值; 内部结构通过本研究的问卷题项的信度和效度等指标可以反映,纵观结构方程模型的这3种指标可判断本研究的理论模型具有良好的适配度。对研究样本标准化系数后的结构模型以及变量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

3.4假设检验

用Amos16. 0对本文假设H1 - H9进行验证的结果如表3所示,除假设H6之外的所有研究假设均获得支持。因此可得出如下结果: 亲社会价值取向越高,虚拟社区中用户的信息共享程度就越高 ( p < 0. 05) ,但亲社会价值取向对用户社区参与没有直接影响 ( p > 0. 05) ; 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越强,对信息共享的贡献越高 ( p < 0. 001) ,对社区畅快体验感受越强 ( p < 0. 001) ,虚拟社区的参与度越高 ( p < 0. 001) ; 虚拟社区的价值越大,个体的畅快体验会越好 ( p < 0. 001) ; 信息共享程度越高时,社区参与程度也越高 ( p < 0. 05) ; 畅快体验对信息共享的直接影响非常显著 ( p < 0. 001) ,对用户社区参与的直接影响也非常显著 ( p < 0. 001) 。

注: 路径系数为标准化值;*表示 P < 0. 05; **表示 P < 0. 01; ***表示 P < 0. 001

4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从动机和用户个性两个角度出发,综合前人的研究提出了畅快体验和信息共享作为影响社区参与的动机因素,以用户个性因素中的自我效能感和亲社会价值取向以及虚拟社区自身的社区价值为前因变量来研究虚拟社区中的用户参与机制,构建了虚拟社区用户参与的影响机制研究模型。研究结果表明: 亲社会价值取向通过信息共享间接影响社区参与; 自我效能感分别通过信息共享和畅快体验间接影响社区参与,并且还对社区参与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 社区价值通过信息共享与畅快体验的中介作用对社区参与有显著正向影响。

4.1理论意义

本文建立了用户的个性因素和社区自身价值因素通过信息共享和用户体验的中介来影响社区参与的研究模型,其理论意义在如下方面:

( 1) 前人的研究多是从用户参与的动机着手, 动机的研究侧重在社区价值方面和用户内在需求方面。本研究发现用户的个性对用户的动机行为有作用,并结合需求说从用户个性方面和用户体验这一动态过程两个方向探索用户虚拟社区参与的影响机制,不仅证实了信息共享与畅快体验对社区参与的影响,验证了徐小龙[8]、温飞[18]等人的研究,还证实了用户个性中的亲社会价值取向和自我效能感通过信息共享与畅快体验的中介作用正向影响社区参与,以及自我效能感直接正向影响社区参与,这丰富了前人关于社区参与动因的研究。

( 2) 以往的研究中,知识共享方面的研究是信息共享研究的主要侧重点,本文直接以信息共享取代知识共享作为为研究的对象,证实亲社会价值取向与自我效能感对对信息共享的直接正向影响,这也进一步证实了赵越岷[10]、Bandura[14]、wang[19]等人的研究。

( 3) 前人关于社区价值对社区参与的影响作用的研究中,体验作为中介变量的研究不多,本研究将畅快体验作为中介变量,证实了社区价值通过畅快体验对社区参与的正向影响,是前人研究的证实与丰富。

4.2现实意义

本研究的现实意义在于为发展虚拟社区、提高用户参与度提供如下启示:

( 1) 虚拟社区发展必须注重用户个性。现今的虚拟社区中,用户的个性要求越来越强,这导致大多数虚拟社区用户参与度低,为改善此现状,企业应做好用户管理,关注虚拟社区用户参与质量。

( 2) 虚拟社区发展必须注重用户的共享。现实中虚拟社区存在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虚拟社区存在信息共享渠道以及共享内容的差别,所以企业对信息共享要加强建设和发展,根据社区自身特点考虑将信息分类、核实以及信息共享渠道的完善,不仅要使用传统的信息共享平台与方式,还要关注技术的发展,拓展用户信息共享的渠道,提高虚拟社区 “粘度”。

( 3) 虚拟社区建设中必须注重用户体验。shi等[27]研究表明用户对产品或服务的预期会影响他们的体验,而体验又会反过来影响他们的预期,在无法控制用户预期时,企业只能把用户体验作为关注重点。因此,企业可从两个角度来加强虚拟社区建设: 一是增强对社区自身定位的关注,分析用户体验,如用户在感官、交互、信任等方面的体验; 二是增强对社区用户心理的关注,努力提高用户的社区归属感与参与度。

4.3研究局限

研究成员心得 篇8

关键词:虐待罪;公安机关;情节恶劣;逃税罪;调解组织

中图分类号:D9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3-0051-01

一、家庭成员虐待案件的特点

(一)案件发生时间长,侦查难度大,证据搜集难度大

虐待案件表现在发案时间的持久性上,被侵害人经受了长期的精神和肉体痛苦,虽然可以提供给公安机关的病例资料很多,但是由于没有及时报案,致使很多证据很难和行为人的侵害行为建构有力的因果关系,同时由于案发当时只有当事人双方在场,没有相关的目击证人,这为警方处理侵害人时带来了证据上的困扰。

(二)被侵害人不敢主动向警方报案

被侵害人处于家庭弱势地位,长期遭受行为人的虐待,基于恐惧心理,往往担忧警方的处理结果是隔靴搔痒,无法解决实质性问题,甚至会激发行为人的报复性侵害,变本加厉的对被害人实施侵害。同时还让行为人有所警觉,实施反侦查行为。

(三)被侵害人传统家族观念的影响

被侵害人往往认为这是家庭内部矛盾,出于血缘情节维护家庭成员名誉的需要,不愿向他人提及自己被侵害的事实。被害人经常是家庭成员中较为善良的一方,本着对家庭其他成员负责,实现家庭稳定的态度,宁可牺牲自己一时的利益,也要维护团结和睦,不希望外在力量的干预,特别是公权力的行使导致家庭的不合。

(四)案件发生的隐蔽性

由于该类案件发生在家庭内部,属于个人私生活的内容,外在监督力量经常在此止步,这就为虐待行为的发生提供了很好的土壤。

(五)行为的反复渐进性

暴力行为如果第一次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以后就会反复发生,并且间隔时间越来越短,而且暴力行为的伤害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重。

(六)不及时妥善处理,易将冲突激化

被侵害人长久的忍气吞声并不会使得被侵害人逆来顺受,很多情形下,毫无约束的的行为人会逐步放纵侵害行为,这种矛盾长期压抑,偶然的激化往往带来伤害杀人等重大恶性的刑事案件的发生。

(七)刑法上的谨慎对待

虐待属于告诉才处理案件,只有在被害人因受強制、威吓无法告诉的,人民检察院和被害人的近亲属才可以告诉。但是出于弱势处境的被害人往往不敢告诉,有的甚至不知告诉权。所以很多被害人往往息事宁人,得过且过。

二、警方处理虐待案件的程序

警方处警过程中经常的办案流程,一般是接到群众举报后,开始组织警力调查走访,在查明情况的基础上分别作出处理。

可以说,从法律意义上,这样的判断标准没有问题。既能保证刑法的谦抑制性,又可及时发现惩罚犯罪,做到不枉不纵。也就是说,只要能够很好的把握启动刑事追诉的“开关”就能很好地解决问题。但是本人通过实训发现,公安机关对于虐待罪,特别是家庭成员的虐待依然受着传统的“清官难断家务事”的思维影响。

三、虐待案中公安机关处置思路的弊端及其原因

公安机关的工作任务不仅着眼在已发生的暴力犯罪,对于家庭虐待的案件也要加以管控,防止被侵害人被虐待致残致死和被侵害人反抗行为的激化导致的杀人情况的出现。

公安机关在面对虐待案件时,不能简单化的以伤情鉴定作为刑事追诉的唯一指标,轻伤结果是启动伤害案件的程序标准,虐待案件需要判断虐待行为的情节是否恶劣,要从虐待的时间、对象、结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对于虐待手段轻微、持续时间短、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等情节不恶劣的虐待行为,不以虐待罪论处。但是如何认定情节恶劣,就是法律规定的模糊地带,操作起来标准难以把握。

对于无法达到“情节恶劣”的行为,公安机关普遍的做法是告知当事人有权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但是刑事自诉案件经常出现法院和公安机关管辖权争议问题,所以当事人经常会出现告诉无门的艰难状况。

四、对于“情节恶劣”认定的借鉴

(一)刑法中“逃税罪”制度中的借鉴

根据《刑法》对于逃税罪规定: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以逃税论处。我们可以认为侵害人在一定时期内因为实施虐待行为受到过行政处罚,而再次实施侵害行为可以构成虐待罪中的“情节恶劣”。

(二)调解组织的有效参与

所以为了衔接基层群众组织和弱势群体保护组织的职能,可以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和司法调解以及妇联和共青团在消除家庭暴力中的特殊作用。各以上机构要加强早期发现家庭矛盾纠纷,注意采用调解的方法,及时化解家庭矛盾纠纷,经过二次调解以后依然实施侵害行为的,可以作为公安机关认定“情节恶劣”的依据。

以上这样借鉴的好处就是能很好的将行政法规与刑事法律有效的衔接。其一,可以对侵害人进行实质性的法律警告,体现法律的指引和惩罚功能,使得侵害人惧于法律的威慑而有所顾忌;其二,操作中能够很好地将模糊的“情节恶劣”具体化,减少灰色地带的争议指责,易于公安机关的掌握。

五、实现与刑事法其它规范的衔接

之所以要将调解设置成“二次”,而行政处罚是“一次”就是通过两者对侵害人的警告程度的差异化实现对侵害人行为的层级化处理,做到罚当其罪。对于一般侵权,被侵权人可以申请调解组织出面调解;对于较为严重的违法,就应当承受行政处罚的评价;如若情节恶劣的,就可以及时启动刑法的责难。

同时,笔者根据在公安机关实习的感悟,认为公安机关在处理虐待案件中要协调起刑法中的其他规范。对于长期虐待,虽然无法证明其实施“情节恶劣”的行为与虐待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但是如果构成非法拘禁,故意伤害,遗弃侮辱犯罪行为的,也应当及时追究,而不是陷于虐待罪构成要件的思维定势中。

作者简介,赵泽亮(1989.01—),男,甘肃天水人,西北政法大学刑事诉讼法(侦查学方向)研究生。

【研究成员心得】推荐阅读:

成员行为06-30

集体成员08-14

成员结构08-20

社团成员09-07

项目成员09-20

家庭成员09-22

成员职责05-13

成员犯错误05-20

集体组织成员05-27

家族成员化05-28

上一篇:为中华而战四年级作文下一篇:《砖和陶瓷》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