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教学课件素材(精选8篇)
澳大利亚教学课件素材 篇1
《澳大利亚》教学反思
宁兴学校苗利君
在“澳大利亚”这节课的教学中,应贯穿给学生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通过学习,学生在知识方面有所收获,但学习方法的掌握更为重要回想这节课做得较好的地方有:
1、新课导入的效果明显。
以澳大利亚特有动物袋鼠、著名景观悉尼歌剧院、澳大利亚的羊等图片展示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在教学活动中采用小组讨论、交流的学习方式,不仅关注学生个体,更关注群体的学习参与程度,注重参与面。
3、课件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七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强,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在课件中我运用了大量图片,可爱的动物,美丽的城市、、直观的地图,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效果非常好。
当然,课后仍然感到有许多不足之处:
1、师生活动仍不够充分,学生回答问题的参与面不广。
2、在拓展学生视野方面做得不够。
3、课后结尾时,小结本节课的知识点,比较平淡。是否可以在归纳的基础上,设计课外探究题,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深入,视野更加开阔。
4、教学过程中应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让学生探究,激发学生思考。
“骑在羊背上的国家”这一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之一,而我的处理很不恰当,课后想了一下觉得应该运用澳大利亚的气候分布图,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图等,设计问题。随着问题层层深入,使学生的思维活动也随之层层递进,从而分析出澳大利亚农业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进而分析出澳大利亚养羊业发达的原因。
通过这节课,我看到了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之处,鞭策自己不断学习和提高。
澳大利亚教学课件素材 篇2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教育部的年度工作重点中经常提到教师教育标准体系建设的议题,在这个标准体系中,教师专业标准是最基础的标准之一,为此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成为新世纪以来教师教育研究中最热门的领域。通过对相关文献[1]的阅读和研究,笔者注意到澳大利亚的教育大州维多利亚州(以下简称维州)在教师专业标准研究上获得了最新的成果。2008年,维州教育部发布了由参与、探索、解释、阐述、评估五部分组成的e5教学模式的改革方案,[2]确定了师资力量的提高是下一阶段改革的重点。这一在全州公立学校广泛展开、到目前为止已有6,000多位教师参与其中的改革实践活动,探索出了一条“教学模式——教学实践能力指标——教师教学专业发展标准”的改革发展路径。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是,维州提出的教师教学专业发展标准有什么思路?它的基本内容有哪些?标准实施中有哪些举措?它对我国研制教师专业标准有何启示?笔者利用文献法及对个别教育部官员和公立学校校长的访谈,将对以上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
二、基于e5教学模式下的教师教学专业发展标准制定的思路
首先,它是维州教育改革的需要。这个标准以“必须保障维州的每个孩子能在每年的学校教育中学习和进步”为根本目标,项目组专家认为:“长远来看,如果课堂和学校的教学质量最终没有得到提高,学生的成绩也是不可能进步的。”[3]由此,改革确立了“帮助学校领导和教师,在如何改进教师的教学实践、如何重点关注他们的专业学习和成长”上开展项目设计。其次,项目组认为只有清晰地定义了在课堂中怎样才算是高质量的教学与学习,才能描述在师生互动中教师如何运用所学,并藉此自我提升。
在此思路上,这项改革将学校教学革新作为基调,将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作为核心。方案积极吸收了国际上已有的相关教育教学研究框架和成果,(1)从知识、技能、行为的角度对参考的教学模式进行考察,建立了适合本土的模式框架,呈现出了“e5教学模式——教学实践能力指标——教师教学专业发展标准”的实践路径,即:开发e5教学模式,描述教学具体阶段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确立代表有效教学行为所要求的应有知识、技能和素质,即教学实践能力指标;进而将每一项能力指标细化为不同质量级别的教师教学专业发展标准。以下依此逻辑关系展开介绍。
三、基于e5教学模式下的教师教学专业发展标准的内容
(一)e5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
e5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是描述教师在课堂上如何辅导学生学习的5个具体阶段。
1. 参与(engage)阶段
教师培养积极的师生关系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发展对学习和互动的共同期望。教师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鼓励学生提问,并将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教师安排学习任务引出学生的已有知识,鼓励学生温故知新。教师提出学习目的,确立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目标,制定明确的评估和成绩要求。教师帮助学生考虑和确定帮助他们完成学习目标的过程。
2. 探索(explore)阶段
教师布置具有挑战性的作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收集相关资料,并且拓展思路。教师为学生提供工具,告诉他们步骤,以便学生组织信息和构想。教师鉴别学生的构想,质疑错误的想法。教师帮助学生扩大视野,反思自己的学习。教师牢记作业的学习要求,留意学生的反馈,并适时介入。
3. 解释(explain)阶段
教师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语言或非语言的方式展示其当前的理解水平。教师清晰地讲授相关知识、概念和技能。教师提出策略,让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和组织起来。教师帮助学生发表观点,运用语言与图像,引导学生参与听、看、读、写、说的各项活动。教师循序渐进地评定学生的理解水平,创造机会让学生练习新的技能。
4. 阐述(elaborate)阶段
教师让学生参与对话,不断延伸和完善学生的理解。教师支持学生辨识,并定义概念之间的关系,支持学生建立原则或规则。教师选择的内容涵盖熟悉和陌生的背景,不断构建学生转换和归纳知识的能力。教师支持学生提出假设并予以验证,得出结论并加以证明。教师监督学生的理解,提供明确的反馈,并据此调整教学。
5. 评估(evaluate)阶段
教师支持学生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学习。结合各个阶段的学习目标正式记录学生的进步。教师提供反馈,帮助学生评估进步和成绩。支持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反思学习努力对成绩产生的影响。教师指导学生明确今后的学习目标。
由此可见,e5教学模式强调的是教师的教学过程,而不是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后做什么。
(二)基于e5教学模式基本内容确立教学实践能力指标
新的教学模式要能够确立有效教学行为所要求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即教学实践能力,因此在描述教学具体阶段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确立了以上教学实践领域中包含的指标,如下表所示。
这一系列能力指标代表了教师应展示的知识和技能,是对教学模式主要内容的提炼和支持。同时,每一项能力指标又可细化为不同质量级别的教学专业发展标准。
(三)基于教学能力指标细化的教师教学专业发展标准
基于教学模式的5个阶段和每一阶段的能力指标,方案把教师的教学发展在每一部分上划分为具有连续性的4个级别,并且细化出每一级别的教学专业标准。
1. 参与阶段的教学专业发展标准
第1级:为课堂制订规矩,树立行为典范,构建一个安全有序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解释学习的目的,通过学生对题目的了解,评估学生的已有知识;以学年预期标准为基础,清楚地阐明学习的目标,将评估要求告知学生;利用工具,运用策略,支持学生的思考过程,拓展学生对元认知的理解;让学生监督自己的学习。
第2级:向所有学生传达在行为和学习上对他们的期望,这些期待也来自于学校的价值观;经常与每个学生交流,始终如一地公平对待他们;采用激励的机制,引导学生说出已有的知识,支持学生将自己的经历与学习题目联系起来;通过将特别的活动和学习目标相联系,论证学习目的;向学生解释评估标准;运用不同的标签和定义,模拟出不同的思维类型。
第3级:与学生讨论日常的学习,讨论互动的协议;回应每个学生的社会与情感需求;采用广泛的策略,评估学生已有的知识,确定学习目标;在交流评估要求时,以学生作业为范例,示范预期的标准;口述自己的思维方式,并展示策略的运用;利用工具,运用策略,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
第4级:使用所有掌握的信息,确定每个学生目前的理解水平;运用学生编写的问题将拓展学习的重点同学生生活联系起来;支持学生使用证据决定个性化的学习目标,并使之符合课程标准;提供评估指标,根据课程标准,举例说明评估递增的等级;支持学生评估自己和他人的思维;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成果的监督。
2. 探索阶段的专业发展标准
第1级:提出各种类型的问题,鼓励学生分享已有的经验,让学生参与提问;要求学生阐述对关键概念和想法的理解,以及判断错误观念的想法;选择与问题相关的资料,并有序地展示资料范例;采用引导性问题,协助学生选择相关的资料;帮助建立高效的学习环境,为课堂设定一个大纲,将作业的时限告知学生;用课堂制度管理学生行为。
第2级:提出问题,通过联系学习重点和实际应用,增加学生的经验;观察和倾听学生的互动,并对错误观念做出反馈;提供额外的资源和工具,记录信息,满足学生的需求;持续监督学生,在需要让学生保持参与、继续质疑时进行干预;建立课堂结构,安排常规事务,提供时间表以便支持时间管理。
第3级:提供经验,总结出学生的错误概念,设计问题,质疑学生的想法;解释采用特定策略的原因,帮助学生组织信息;适应常规事务,调整时间,带给学生最多的学习机会和最深的理解;强调共同的行为规范和预期行为,维持课堂的活力。
第4级:介绍新观点,扩大提问范围,并支持学生反思他们的理解;通过分配特别的任务和问题,纠正学生的错误概念,达到拓展思路的目的;鼓励学生去选择适合的工具和策略来记录和收集信息;教导学生评估信息质量的过程;注意到学生语言和非语言的信息,回应学生的每个行为,从而支持其学习;提供策略,让学生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时间。
3. 解释阶段的专业发展标准
第1级:支持学生找到解释,了解问题提出的意义;基于学年标准,提出新的内容,并且用不同的方法表现内容,提高学生的理解力;用语言描述新内容和以往学习之间的联系,并不断鼓励学生阐明他们的认识;为学生提供实践新技能和新方法的机会;确定学生的英语熟练水平,完善教学;模拟英语语言的使用习惯,开发学生的语言和读写能力;构建语言这一学科的模型,布置作业时将不同模式的语言结合在一起。
第2级:采用学生对提问的解释确定他们目前的理解水平,并相应地进入新内容;根据学生的需求,选择多种方式来表现相同的内容;为学生组织合作的机会,让他们分享对问题的解释,并支持学生将以往和当前的知识联系起来;在所有课程范围内,明确地教授英语的惯用法;教授学科语言,布置作业,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模式的语言。
第3级:以学生对提问的理解程度为基础,区分不同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需要调整表达方式;为学生提供机会,通过强化实践巩固具体的技能和方法;根据学生的英语能力,相应地提出策略,满足学生的读写能力要求;解释选择特定语言模式的原因,并期望学生使用学科语言。
第4级:评估学生的理解水平,根据学生的理解,针对个别需求选择和引入内容;帮助学生选择策略,证明想法之间的关系,并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要求学生以多种方式表达理解;支持学生使用学科语言,支持学生选择适合作业的语言模式;支持学生制订和使用策略,满足作业的读写能力要求。
4. 阐述阶段的专业发展标准
第1级:给学生布置需要动脑筋的作业,清楚地告诉学生作业的认知要求;运用策略让所有学生集中精神促进思想的交流;选择话题,组织交流,促使学生思考主要概念;监督学生的理解,为学生提供具体的作业反馈,根据学生的反应改进教学。
第2级:布置作业,支持知识的转换,帮助学生在熟悉或不熟悉的环境中应用概念,并提供思考工具和策略来支持这种转换;整合等待时间,支持学生思考并进行反馈;安排交流,认可学生的想法的价值,并运用这些想法构建个人和集体的理解;根据交流的目的将学生分组,监督过程,根据评估标准提供反馈,并以小组的需要改变教学方式。
第3级: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处理信息和想法,生成规则和原理;支持学生在陌生的背景下测试这些规则和原理;支持所有学生做出有意义的贡献,创建想法,相互质疑;通过提问探查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证明自己的答案;提供反馈并创造机会让学生互相反馈;监督学生的进步,并在个人需要时进行介入。
第4级:说明用于布置作业和形成评估的分类法;在拓展新的学习内容时,支持学生通过证据质疑基本原理之下的假设;为学生组织机会保持交流,加深个人认识和集体认识;支持学生批评彼此的想法,使交流更加严谨;持续监督学生的进步,并提出反馈,让每个学生都了解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
5. 评估阶段的专业发展标准
第1级:协助学生做好认知的准备;评估学生的成绩并交流学生的进步;提出指导性的问题,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支持学生在明确自己实力和进步的空间基础上制订今后的学习目标。
第2级:给出策略,让学生反思并改良自己在认知准备中的学习;整合正式或非正式评估中收集的证据,以此判断学生的进步;支持学生反思自己的成绩和学习过程,制订今后的学习目标。
第3级:在准备认知的过程中,为学生创造机会单独或合作评估;运用课程标准中提及的指标判断学生的成绩;同事间依照课程标准基础树立的学习目标交流学生的进步;支持学生回顾学习过程,确认学习的证据,反思总体的进度;支持学生确定今后的学习目标,支持其改进学习策略。
第4级:主持课堂内外(的学习)以保证一致的判断;支持学生反思学习效果并评估使用的策略;运用学生的反思和教师的判断,参照课堂的标准,同单个学生讨论其进步的情况;参考与学生的讨论和课程的标准,帮助学生明确今后的学习目标和策略。[5]
四、基于e5教学模式下的教师教学专业发展标准实施的举措
这个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改革方案。此改革动向从2003年《公立学校蓝图》(The Blueprint for Public School)发布后开始酝酿,2008年底正式发布至今经历了反复实践、循环论证的过程,已呈现出相应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举措。
第一,从教师对自我专业发展目标的确定入手
许多学校运用e5的模式,选择教师对自我专业发展目标的确定为切入点,让教师根据自己的当前情况进行自我评估,进而确定自己专业发展的目标。目标的确定要遵循SMART原则,即特定性(Specific):目标有侧重点;可衡量性(Measurable):能够选择合适的方法对目标进行评估;可实现性(Attainable):目标能够达到;现实性(Realistic):适合教师本人;时间限制性(Time limited):目标以一个学年为期限。
第二,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团体,发挥专家型教师的引领作用
首先,在维州的许多地区推行由专家型教师担任教师们的“辅导员”(Coaches),他们以不同的方式发挥引领作用,包括:分析学校整体和个体教师的发展需求;定期召开辅导员讨论会;在课堂示范最好的教学实践;同个别教师或教师小组面谈,讨论教师们提出的问题;同不同年级的教师小组面谈以及其他和课堂实践有关的会面等。其次,辅导员的“课堂辅导工作”(Classroom Coaching Work)得到更多的重视,并加强同行教师共同参加示范课及课后的讨论。
第三,推行“走遍校园”(Taking a Tour of the S chool)的促进活动
在e5模式的推动下,学校对公众和社会实施开放学校和开放教学,特别是欢迎教育教学的专业同行以及能够提出批评建议的参与者。通过这一切入点,强化了学校的有效运作;同时直观地使来访者对学校创造了什么样类型的学习环境以及遵循怎样的学校价值观有了认识并产生反馈。
第四,特别推介“e5卓越公共艺术教学”(e5P ublic Art Te a ching Exce lle nce)的改进
维州教育部在公立学校全面特别推介在e5教学模式指导下的公共艺术教学改进,为教师的艺术教学提供包括卡多尔公共艺术教学(Kaldor Public Art Projects)在内的一系列丰富资源和指导。
五、结语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看出,此方案基于教学能力指标细化的教师教学专业发展标准体现了以下特点:第一,标准非常细化,重点是关注教学实践中的基本问题,但又并非是“问题解决方案大全”,仍然注重指出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第二,标准虽然旨在指导教师的具体教学工作,但是,仍以学习理论作为基本理论根据,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学习;第三,在e5的每一部分,纵向体现出了一系列分等级但是具有连续性的专业水平级别;第四,不同级别的教学专业化实现程度体现出需要依据连续性的实现程度,其中,低级别的表现一般是更高级别水平的初级形态。
上述内容和特点,带给我们一定的启示。首先,如果能够引领教师对自我专业发展的目标进行确定,就能尽快使教师进入自我提高的空间。而目标的确定过程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才不会使努力从一开始就流于形式或无从下手,特别是要遵循学生和教师学习的特点,以及教师专业发展是阶段性循序渐进的特点。其次,我们长期以来就形成的教师专业发展团体,例如:年级备课组、学科备课组、(学区、区级、市级)教研员制度以及公开课、示范课等传统,并非过时的经验,即使在新的教育改革中,仍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事实证明,国外先进的教育改革也在不断证实着这些经验的价值。
参考文献
[1]Victoria Institute ofTeaching(2011)Standards ofProfes-sional Practice for Full Registration,Victoria Institute ofTeaching,Melbourne,http://www.vit.vic.edu.au/SiteCol-lectionDocuments/PDF/787_standards.pdf,http://www.ed-ucation.vic.gov.au/proflearning/e5/order.htm.2010-12-26.
[2]The e5 Instructional Model.http://www.education.vic.gov.au/proflearning/e5/.2010-12-26.
澳大利亚唱歌学汉语教学案例 篇3
关键词:唱歌学汉语 澳大利亚 案例
歌谣是韵文最常见的一种形式,这种韵文形式最能反映汉语的特点。以韵文的形式进行识字教育和语言教学,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中国的第一部古籍《诗经》就是歌谣教学之先祖。从周宣王时的《史籀篇 》到南北朝时的《千字文》,再到宋朝的《百家姓》和《三字经》,韵文一直都是学习汉语的重要工具。现代语言学大师赵元任先生在方言研究和语言教学中也编写过一些歌谣。[1]可见歌谣教学法源远流长,由来已久。
一、引子
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海外汉语教学课堂中,教师们对汉语教学进行了许多积极的尝试,如:澳大利亚墨尔本半岛学校的周晓康博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尝试,编写出《晓康歌谣学汉语》,并获得美国2009“月光”国际少年图书奖铜奖。美国宾汉顿大学汉语教师张泓在课堂上通过唱歌练习来提高学生的发音、吐字和语言表达。另外,美国亚利桑那州钱德勒市希望中文学校的严薇华老师也对唱歌学中文进行了有益尝试。
笔者曾任教于澳大利亚维州某公立小学。面对零起点、无背景的澳洲小学生,教学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和语言的持续兴趣。笔者发现在课间休息时间部分学生聚集在学校的艺术教室播放劲爆舞曲并自编自演舞蹈,问及缘由,并未准备参赛,只是热爱音乐和舞蹈。热烈、奔放的澳洲小学生大方、自然地扭腰送胯让我倍受启发,把音乐和舞蹈带入汉语课堂的想法就这样产生了。随后,笔者及汉语老师在R小学进行了一次歌谣学汉语的教学实践。
二、案例描述
这是一堂澳大利亚维州R小学三、四年级1的汉语课,授课者是某华人老师,听课者是三、四年级全体学生,笔者为汉语助教。授课内容为歌曲《星期歌》。教学时间为60分钟,教学语言是英语。
首先老师用汉语向学生问好。然后按照惯例复习数字1—100(全班齐诵并击掌和以节奏),以数字诵读进行热身后大部分学生逐渐进入到学习中文的状态。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了积极的鼓励并再次强调数字在汉语学习中的重要性。问及今天的日期,学生用英文答出年月、日和星期,由此引出今天的教學内容。老师请学生在黑板上写下一周七天的英文,学生对字母拼读记忆混乱,只写对了Monday和Sunday。老师予以简单纠正后说明汉语的简洁,“我相信,下课后不会写这七个英文单词的人都能学会中文的一周七天了。”学生将信将疑。紧接着老师在白板上大大写下“星期”两个汉字并释义为“week/day”。老师讲,汉语中的“Monday”就是“星期一”即“Day one, the first day of the week”。学生提问质疑“每周的第一天是星期天,不是星期一!”老师回应“问得好!但是中国人认为每周的第一天是星期一,因为星期一人们开始学习、开始工作。星期天大家还在休息。这样能讲得通吗?”学生微微点头对这个解释表示勉强满意。讲解继续。“那么Tuesday该怎么说?”学生抢答“Day two”,老师建议用汉语回答,学生答“星期二”。老师继续引出其他五个词语,学生兴奋地大声跟读“七七一、七七二、七七三……”尽管是洋腔洋调,但丝毫不影响孩子们的学习热情。老师予以慢速纠正后,有所改观。然后教授了一问一答两个句子“一个星期有几天?一个星期有七天!”
学完七个词语和句子后,教师开始慢速领读,第二遍领读时,教师装作不经意唱了起来(曲调来源:英国儿歌“Happy New Year”),学生瞬间愣住了,老师做出合唱的手势邀请大家一起唱,学生纷纷加入,并且歌声越来越大。歌声毕,Amber说,澳大利亚也有这首歌,叫“Found a peanut song”,说完便唱起来了,其他同学不甘落后,纷纷用嘹亮的歌喉表示自己也会“Found a peanut song”。老师表扬Amber非常用心,善于把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也感谢全班同学无私的分享。Amber满意地坐在地板上。老师请全体学生在助教的带领下再大声合唱一遍《星期歌》。
助教帮汉语老师发放已经打印好的《星期歌》歌词,按照学习习惯,汉语课上发放的材料大部分是要用胶棒粘到作业本上的,这次也不例外。老师要求全体同学第一遍按照歌词小声唱给自己听,然后唱给自己的同学听,也可以唱给老师和助教听,并作好记录。老师话音刚落,他们又活力四射了。有人很快拿起歌词和好朋友在教室某个角落席地而坐,念念有词。有人拿着歌词就近逮着同学就开唱。汉语老师和助教在学生中间做个别辅导(辅导个别调皮好动的学生,用以调控整个课堂的气氛;辅导个别需要帮助的同学,提示不会读的字词)。小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歌声逐渐减弱。在老师的要求下,全体学生再次席地而坐,要求每个学生报告自己刚才的练习情况,即给多少个人唱过《星期歌》?数据分别为0,4,5,6,8,10。其中报告数据为4,5,6的人数最多。报告数据为0的学生有一个,说因为头疼。数据为8的有两个,数据为10的有一个。
临下课还有五分钟时间,老师提议学生自愿独唱。这时调皮的Riley站起来要给大家露一手。Riley唱得整体效果不错,就是听起来“七七(星期)”的余音还在。因为“x [ ] (西)”这个音对于以英语为母语的澳洲人来说难度较大。老师高度赞扬了Riley的勇敢并鼓励再接再厉。由于时间关系,老师建议大家最后合唱一遍。小学生的男女竞争意识很强,要求男女对决。男生大声喊“Ladies first!(女生先唱)”女生也不在谦让。接着男生也唱了一遍。女生吐字清晰。男生声音洪亮。一堂60分钟的汉语课到此结束。
三、反思与总结
(一)教学目标明确
1.教学目标定位准确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星期”的学习。这与教学需求和教学进度是一致的。该课围绕“星期”展开,拓展出七个新词和一问一答两个句子,完成了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的训练任务。
根据维州汉语作为外语(LOTE Chinese)的教学大纲,要求汉语初级学习者能理解简短、真实的口语信息,听音时可辨别音节和大部分声调;在老师的指导下参加与汉语学习相关的游戏或口语活动;在参照相应汉字时,发音正确且笔画顺序无误。(笔者译)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中,老师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听说能力的培养上,未对书写作出过多要求。
2.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和指导性
教学过程中,教师围绕教学目标,灵活变动教学方法,张弛有度。既有学生的探究,学生的自主学习,又有教师的精彩讲解。同时竞争意识的介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目标具有很高的可检测性
通过大合唱、小独唱以及任务活动可以检测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经检测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发音困难:“星期”——“七七”,“天”——“千”。用张泓的话来解释就是“唱歌可以帮学生找到自己的口语问题。唱歌时音节拖长,暴露和放大了在说话练习时不容易发现的错误。在课堂练习口语时,一些讲话很快而语法又正确的学生,很容易凭借助记符和灵活的舌头,掩盖了实际上发音不准的毛病。但一旦开口唱歌,所有的发音毛病都无处遁逃。”[2]
(二)问题和建议
这个教学实践中也出现很多值得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比如说如何选择适合小学不同年级学生学习水平的汉语歌曲;学生因个性或年龄的差异,对歌谣学汉语这一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表现出不同的态度,教师应该如何关注对唱歌学汉语兴趣不大的学生;这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建议使用音频、视频调动学生的多感官,让学生通过看和听理解歌曲内容。澳洲小学生正在母语学习阶段,在做翻译练习时经常会出现英文星期的拼写错误,教师需要给予适当纠正。
注释:
[1]注:澳洲部分学校实行混合班级教学,即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年级在同一个教室上课。
参考文献:
[1]哈伟.晓康歌谣学汉语 第一集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张泓.“唱歌学中文”音乐教学法的好处[EB/OL].
《澳大利亚》教学设计 篇4
年级:七年级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澳大利亚的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以及特有动物;了解澳大利亚丰富的资源条件及农牧业的分布规律;理解“骑在羊背上”和“坐在矿车上”的含义。
2.通过阅读分析澳大利亚地形气候图、农牧业分布图、矿产分布图,进一步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技能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认识到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以及掌握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
【教学重点】
1.了解澳大利亚的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
2.了解澳大利亚丰富的资源条件及农牧业的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
1.从地形和气候因素分析澳大利亚农牧业地区差异的原因。【教学方法】
讲授法、小组合作讨论归纳法等。【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电子白板屏幕展示袋鼠图片):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动物?是哪个国家特有的吗? 生: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袋鼠。
师:今天咱们一起走进澳大利亚去欣赏这个美丽的国家。
二、授课过程:
(一)旅行前准备:
师:同学们迅速看课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做旅行准备。(1)地理位置(乘坐交通工具?)(2)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在哪里?)(3)地形特点(有什么景观?)(4)气候特点(该带什么衣物?)师(出示澳大利亚在世界中的位置图):
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以下问题,明确其地理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生(小组合作讨论归纳):澳大利亚位于东半球,是南半球国家,南回归线从大陆中部通过,气候以热带沙漠和热带草原为主,东临太平洋、南面毗邻南极洲、西临印度洋、北为太平洋。
(评论:学生看图,小组合作讨论归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旅行参观第一站:特有动物的天堂——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2.师:同学们先看课文,再观看动物图片。回答:澳大利亚有哪些特有的动物,“特”表现在哪里?
生:(观看动物图片)其中有:腹部有口袋以保存幼兽的大袋鼠;世界特有的卵生哺乳动物鸭嘴兽;形似驼鸟、三趾足、两翼退化、不能飞翔的鸸鹋;憨实可爱的考拉等等。
师:同学们,这些动物世界上其他国家有吗? 生:没有。师:澳大利亚为什么这么多古老的生物呢?这是和什么有关呢?(结合大陆漂移回答)生:(略)。
师(对问题进行总结):大约在6500万年前,原始大陆开始分裂,澳大利亚大陆同其他大陆分离,孤立存在于南半球的海洋中,海洋阻隔了生物的传播,大陆上也没有其他动物与它们进行生存竞争,动物缺少天敌;自然条件单一,生物演化很慢。
师(过渡语):虽然澳大利亚古老的动物很多,但从数量的多少来说的话,羊是最多的,有2亿多头。下面我们去澳大利亚的羊毛博物馆寻找原因吧。
(评论:在这一小节里,课前我准备了澳大利亚的特有动物的图片,让大家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里学习。)
二、旅行参观第二站:羊毛博物馆——“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师:同学们先看课文内容,回答:为什么澳大利亚是“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生(小组合作讨论归纳):
澳大利亚是世界养羊数量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羊毛质地优良。澳大利亚可谓是大发“羊”财。
教师小结:澳大利亚有2亿左右的羊,是由于自然环境适于绵羊的生长。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自然条件:提示从地形、气候等方面来考虑。
(评论:小组合作讨论归纳,教师补充,引导学生全面考虑问题。)
三、旅行参观第三站:度假游乐园
(一)师(出示气候图):分析澳大利亚的气候分布特点,请回答:(1)分别从图中找出南回归线、五带在澳大利亚的位置。(2)找出澳大利亚有哪些气候类型,并分析分析其分布特点。
生(小组合作讨论总结): 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南部的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3)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澳大利亚的气候分布特点及适于发展农牧业的条件。生(小组合作讨论总结):中西部、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较干燥,适宜牧畜过冬和繁殖。
师(紧接问):澳大利亚70%的羊分布在东南部和西南部,为什么?
生:东南部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西南部冬季温和湿润,夏季高温干燥。
(二)师(出示地形图):学生小组合作分析澳大利亚的地形适于发展养羊业的条件。生(小组合作讨论总结):
(1)东部山地:海拔800-1000米,主要有大分水岭。
(2)西部低矮的高原:地下水丰富,牧草优良,气候适宜,可以四季放牧。(3)中部平原
(4)并且有墨累河——澳大利亚最大河流,澳大利亚盆地——大自流盆地,补充水源,北艾尔湖——地势最低。
教师小结:
澳大利亚人民充分利用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农牧业,其械化程度相当高。也是世界上绵羊数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羊毛质地优良。
(评论:这一小节的设计让同学们自己读图、合作讨论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读图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师(过渡语):澳大利亚不仅有发达农牧业的优越条件,而且发展工矿业的条件也得天独厚。
第四站:矿产博物馆——“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师:(出示澳大利亚矿产分布图)读图回答:澳大利亚有哪些矿产资源? 生(小组合作讨论归纳):澳大利亚除蕴藏有丰富的铁矿外,还有煤、石油等等,尤其铁矿石质量比较好,含铁量很高。开采的矿石有一半以上用于出口,是世界矿产品的主要出口国之一。由于矿产品出口额在出口总额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有人称澳大利亚是“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我国上海宝山钢铁厂使用的铁矿石就是从澳大利亚进口的。
(评论:同学们自己读图、自己讨论、自己总结,培养学生的读图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堂总结】: 师(多媒体出示):悉尼歌剧院、首都堪培拉、特有动物、牧场、城市等景观图。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为将来去澳大利亚做了很好的准备,我可以骄傲的说:“咱们旅行的时候就不需要请导游了。”请大家记住:南太平洋上有一个四面环海、地广人稀、风景优美的国家。那里的人“骑在羊背上”、“坐在矿车上”走进了“特有动物园”。这就是咱们今天讲的澳大利亚。
【板书设计】(电子白板展示):
一、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特有动物:
二、“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1.世界第一“羊”业大国 2.发达的农牧业生产
三、度假游乐园 地广人稀、环境优美
四、“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1.丰富的矿产资源 【教学反思】
一、地理教学,重视读地图环节。在学习澳大利亚气候、地形、地理位置时,我准备设计大量的图片、地图等感性材料作为载体,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地图提高学习效率。
二、突破重点的时候,给学生思考、分析、总结的时间。学习澳大利亚气候、地形特点的时候,我让学生自己分析地图和讨论总结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的能力。
三、在总结全课时,我采用的是对地理歌谣的填充方式进行的,一方面能检测学生们学习的效果,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澳大利亚教学设计 篇5
首先,教材备的不充分。
课前,我过多的把时间用在了美国一课的设计中,对澳大利亚一节准备不充分,忽略了柳金华老师的合理建议,认为选课的可能性较大,以至于抓到阄以后有些茫然无措,不能正确的处理教材,照搬了姜小杰老师的学案,以他人设计的课型来实施自己的教学,期间的出入很大,取得的效果小,意料之中。以他山之石去攻玉,在自己还没有充分了解“他山之石”的基本性能、基本思路前,贸然用之于自己的教学中,效果如何,可以想见。在课前,自己应该有自己的思路,有自己的设计意图和解决一系列问题方案,才能从容应对任何可能发生的问题,处变不惊,从而更好地调控课堂,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基本没有背学生。
学案导学、合作探究、高效课堂,是我校正在试验的一个崭新的课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已经基本成型,学生适应了这种授课方式,而且效率很高,尤其是实验班的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大大加强,读图析图的习惯也已经养成,教学进度也超过了兄弟学校,我们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然而,对三中的学生能不能接受这种方法,考虑不足,片面的认为县级初中,学生的综合素质一定很高,又是实验班的学生,完成这样的学习任务是小菜一碟。可是,事与愿违,学生对这种学习方法大部分感到很突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一时之间还很难形成,以至于成效不明显,好学生尚可勉强接受,学习较差的干脆束之高阁,对教师的合理点拨也置之不理,有相当多的学生没能按时完成教师交给的学习任务,再加上三中的班额过大,很难全面的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因此,在后面的教学中师生也很难配合起来,一度出现教师单打独斗的局面,最后很伧俗的结束教学,没有让学生充分的掌握本节课所应该掌握的知识,是教师教学的失败!痛苦的反思、无言的结局!古人云;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我把“淮南”王爷府初中的柑橘,错误的种在了“淮北”锦山三中的肥田沃土中,其结果是结出了有苦又酸的枳,不能不令人心痛。
第三、先进的教学手段没有用之于教学中。
网络的时代,为我们提供了各式各样的教学资料,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没有深入的挖掘教学资源,没有利用地理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优化和丰富地理教学,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这在一定的情况下,没有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形式过于单一,,缺乏先知卓见,在大赛中,与其他教师相比较,明显的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教学效果也逊于他人。新课标明确指出:充分开发、利用地理课程资源,对于丰富地理课程内容,开展形式多样而有效的地理教学,增添地理教学活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需要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在“发展学生对地理图像和地理事物的理解、想象、分析等思维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培养中境,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地理教学的开放性,鼓励学生对所学地理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保证教学的弹性,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条件。”及“开展地理实践活动------能够使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产生的过程,增强学生地理实践的能力。”在这方面,本人明显的落伍,今后,要拿出足够的勇气和耐心去加以弥补,从而提升自己的地理教学能力。
澳大利亚教学课件素材 篇6
(一)知识与能力
1.简述澳大利亚的位置特点、范围和主要城市的分布;
2.知道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及其分布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媒体展示和主动探究,记住主要动物得名称和生活特性;
2.利用板块漂移学说,探究澳大利亚独特而古老的生物环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认识澳大利亚宝贵而可爱的动物,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
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三、教学难点
澳大利亚存在独特而古老生物的原因。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视频资料、视频播放机。
五、教学过程
检查复习:(略)
导入新课:(略)
新课讲授:
活动A:走进悉尼,了解2000年第27届奥运会吉祥物
展示有关图片,走进2000年澳大利亚悉尼奥运会吉祥物──澳利、悉德、米利(Olly、Syd、Millie)
活动B:踏上“奥运之旅”,关注澳大利亚
认识澳大利亚的全称(包括英文名称)、国旗、国徽,欣赏国歌
活动C:探究“国徽”含义,认识特有动物──袋鼠、鸸鹋
国徽:澳大利亚国徽左边是一袋鼠,右边是一只鸸鹋,这两种动物均为澳大利亚所特有,是国家的标志,民族的象征。
活动D:赏析特有动物,展示资料,体会澳大利亚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的真实含义
其实澳大利亚神奇的动物远不止袋鼠一种。我们接下来看看澳大利亚还有哪些独特的动物?
(形似鸵鸟──鸸鹋;世界特有的卵生哺育动物鸭嘴兽;憨实可爱的考拉)
展示资料
(教师小结)刚才我们看到了澳大利亚的几种特有的珍奇动物,从进化的角度讲,这些动物都是在地球演化过程中保留下来的非常古老的生物种类,现成为人们研究地球演化历史的活化石。因此澳大利亚也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活动E:讨论分析澳大利亚生物古老性的原因
(教师小结)澳大利亚很早与其他大陆分离,长期孤立,海洋阻隔了生物的传播,致使大陆上没有其他动物与它们进行生存竞争;澳大利亚形成后没有发生过大的褶皱运动,地壳一直比较稳定,自然条件比较单一,故动物进化缓慢。
活动F:读图分析澳大利亚人口、城市分布。
(指导读图)出示澳大利亚人口城市分布图,在图中找出主要的大城市:首都堪培拉,港口悉尼、墨尔本。(提问)澳大利亚人口城市怎样分布的呢?(人口和城市分布比较集中,主要在东南沿海)
展示有关著名城市的视频或图片,加强学生的直观印象。
澳大利亚教学课件素材 篇7
在为期两个月的研修过程中, 我们实地参观考察了澳大利亚多所类型与特色不同的学校, 深入了解了当地学校的教育体系和教育教学方法。通过考察和学习, 我亲身感受到了澳大利亚的教学理论、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 为我今后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一、澳大利亚的中学课堂教学
澳大利亚的中学教育与许多欧美国家的基本相同, 他们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注重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尊重学生的意愿, 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与当前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观点基本一致。
1. 教室布置体现个性, 教学时间比较宽松。
我们参观考察了近10所学校, 这些学校教学设备比较齐全, 每班有学生桌椅二十多套 (每个教学班学生在20人至30人) 。九年级以下的年级, 每个教室有五六台电脑;九年级及以上的年级, 由政府为学生每人配备一台电脑。教室有摆放教具、学具或学生自带物品的橱柜若干, 有的教室讲台旁有投影设备, 使用浅绿色的新型黑板和无粉尘的易擦彩色水笔。桌椅摆放大都按学生喜欢的样式, 有五组梅花式、四组方阵式、半围讲台的会场式以及和我们相同的四组竖排式。教室内的环境也根据学生的爱好布置, 张贴着学生自己创作的作品, 橱柜内摆放着由学生制作的工艺品和体育、娱乐用品。学生上午9点上课, 允许迟到 (但学生的纪律观念都比较强, 除特殊原因外, 都能准时到校) ;两节课后吃早茶点, 然后再上两节课;12点吃午餐;下午1点上课, 3点下课后便是自由活动时间, 学生参加体育、艺术、劳技活动等都可以, 也可以回家。
2. 家长理念和学校相同, 学生负担比较轻。
澳大利亚的学生家长认为这样的学习时间足够了, 少年儿童时代应该让孩子们尽情地享受快乐。家长们是设法满足孩子们健康玩耍的需要, 双休日在休闲娱乐场所随处可见的“亲子”活动令我们非常感佩。国立学校一年级至十年级不允许布置学科知识类的书面家庭作业, 私立学校有一点作业, 但学生能非常轻松地完成。十一年级和十二年级有一些作业, 但实际负担并不重, 有的教师每周只让学生做一张练习卷。教师的教学着重于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一些技能方面的培养,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而学生的学习则着眼于个人兴趣的满足、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提高以及取得成功的快乐。澳大利亚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自主处理教科书的讲授内容和安排教学进度, 有不少教师自己确立一个主题或实验来组织教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计算机、劳动技术等课程都有专用教室, 学校提供大量专用仪器设备和教具, 教师在教学演示以后, 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 直到学生完全学会为止, 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 课堂教学联系实际,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一般课程的教学, 教师大多从激发学生兴趣出发, 教法多样化。如英语文学课, 教师可以完全不使用教科书, 而是让学生去买一本自己想看的长篇小说, 让学生在课上借助词典阅读。在读完几个章节后, 组织学生讨论小说的情节, 谈自己的想法。有的教师要求学生不要看小说结尾, 让学生续写结尾, 或是就读过的部分写评论。到一本小说读完时, 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都有较大的提高。英文和历史教师常常会根据国内外大事组织学生研讨一些问题, 例如, 在澳大利亚会不会发生类似于“9·11”那样的恐怖事件, 阿富汗难民是否可以进入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政府参与两次世界大战是否有意义, 澳大利亚应怎样应对能源危机等。教师组织学生到互联网上或图书馆查找资料, 访问家人、朋友、邻居和社会人士, 了解他们的看法, 然后进行分析, 提出自己的看法。不管学生发表怎样的见解, 教师基本都会给予充分的肯定, 教师也可以在讨论的过程中陈述自己的观点。这种教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效的。
4. 课堂教学生动活泼, 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教师不照本宣科是澳大利亚中学教学的一大特色。生物课学习“光合作用”, 教师会从家庭种花、种果树说起;学校每学期都要组织一次为期数天的化学课, 教师常常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化学现象为例导入新课;在营销课上, 教师在教学结束前会发动学生在校内举办一个小型商品交易会, 让学生把自己不用的物品、玩具或自己做的工艺品拿去卖, 要求他们运用各种方式尽力推销商品, 去赚取最大的差价和利润;高中数学课, 90分钟的长课, 教师只讲30分钟, 其余时间学生自己看书理解、做练习, 不懂则提出问题, 教师给予辅导, 仍不懂教师再作辅导, 一周的数学作业相当于我们一张8开纸的练习卷。澳大利亚教师致力于教法的研究, 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具学具和学生实际有机地融为一体, 形成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设计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让课堂充满欢笑和活力, 让学生增长智慧、提高热情。
二、反思我国当前的中学课堂教学
通过与澳大利亚中学课堂教学对比, 更加凸显出我国中学课堂教学的弱点与不足。我觉得我国中学课堂教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四重四轻”现象, 从而导致了教育效果上“两强两弱”现象。
1. 重知识传授, 轻能力培养。
尽管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新课改理念依旧落实不到位。许多教师认为, 讲授系统的学科知识, 学生的学科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所以他们只重讲解, 不重训练, 结果使学生眼高手低、高分低能, 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 “以教代学”“以讲代练”的状况仍然普遍存在。
2. 重分数提高, 轻人格塑造。
目前, 学校、家庭、社会的关注点多集中在分数上, 每年对高考状元的宣传报道就是例证, 而往往忽视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第10名现象”则让人警醒。“第10名现象”说明分数中等偏上的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 这样的学生不会一门心思追求分数, 而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学习, 他们知识面宽广, 懂得为人处事, 重视人格塑造, 厚积薄发, 最后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因此, 我们不能高估分数的作用而忽视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3. 重整齐划一, 轻个性培养。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许多教师总惦记着教学参考书上的标准答案, 不遗余力地想把学生的认识、理解统一起来, 为达此目的, 步步启发、左右开导, 甚至一再地补充说明, 一再地打断插话, 让学生顺着教师的唯一思路走。在教学中不由自主地主张统一的理解感悟, 一丝不苟地追求标准答案;学习方式不容置疑地推行“最佳方案”;布置作业讲究形式上的整齐划一;不少教师喜欢循规蹈矩的学生, 有的甚至把具有独立见解、敢于提意见的、有个性的学生视为不听话的“异类”。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个性, 束缚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吞噬了学生张扬的个性。
4. 重教师主导, 轻学生主体。
长期以来, “灌输—训练”的课堂教学方式, 现在仍然很有市场。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 教师是居高临下的权威, 控制着知识和信息的“话语权”。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 只有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资格, 学生在教师心目中只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这些导致了学生主体性地位的缺失。
由于我们的课堂教学出现了“四重四轻”现象, 致使教育效果出现了“两强两弱”现象。
“两强”是指:对学生基础知识的传授全面系统, 对学生考试能力的训练扎实有效。中国学生屡屡在国际“奥赛”上摘金夺银即为最好证明。“两弱”是指: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普遍薄弱, 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普遍薄弱。
“两强”固然可喜, 但“两强”背后的成本令人震惊。师生的时间投入、劳动量是成本, 师生的心理感受、精神压力同样是成本, 而且是更大的成本。于是, 在世界比较教育研究中出现了这样一组反差极大的数据:中国学生学业成绩测试名列前茅, 而在学科兴趣、学业自信心测试中居于末端;中国人口位居世界之首, 原创性的贡献却微乎其微。
诺贝尔奖获得者朱棣文、杨振宁教授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及成功的经验, 对中外教育的差异发表了非同寻常的见解。朱棣文教授说:“中国学校过多地强调学生对书本知识学习和书面应试能力, 而对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则显得明显不足。”杨振宁教授指出:“中国留学生学习成绩往往比美国学生好得多, 然而, 10年以后, 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 原因就在于美国学生思想活跃, 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强。”杨振宁教授还通过他所指导的一些中国研究生, 了解到中国学生的某种共性:在考场上得心应手, 在实验室里手足无措。
由此看来, 由于落实教育理念的差距、追求教育目标的不同, 使得教育效果出现了巨大差异, 从而造就了当今国内教育的“两强两弱”现象。当然, 我们教育的强势、成功经验应予以充分肯定 (国外也在学习我们的经验) , 但我们的不足更不能忽视。
三、思考与借鉴
1. 认真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
关注人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不是只为分数的提高。所以, 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 制定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评价体系, 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 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情感体验和人格养成, 将课堂教学中的“四重四轻”现象转变为“既重知识传授, 又重能力培养;既重成绩进步, 又重人格塑造;既重统一要求, 又重个性张扬;既重教师主导, 又重学生主体”。只有这样, 才能彻底将我国教育的“两强两弱”转变成“四强”:既对学生基础知识的传授全面系统, 又对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的训练扎实有效;既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普遍提高, 又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显著。
2. 认真研究高效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校中最普遍、最常态、最基本的教学方式,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和进行课程改革的主阵地。目前, 探究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无论是教育理论研究者还是教育实践者, 正在逐渐达成共识:没有课堂教学行为的变革, 就没有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 也不可能有新课程目标的真正实现。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高效的?这需要看教学投入与教学产出的比值。有效课堂教学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有效”是对教师课堂教学的底线要求, “高效”则是“有效”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教学内容不仅包括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 更重要的还应包括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课堂上一定要鼓励学生敢于根据事实和自己的思考进行质疑, 鼓励学生不盲目效仿别人的想法、说法、做法, 鼓励学生探索新的规律、新的方法, 鼓励学生用新方法、新观点解决问题等。根据对澳大利亚中学教育的考察和比较, 我觉得无论是有效教学还是高效教学, 都应该体现两个中心, 即在师生关系上, 要以学生为中心,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扮演引领者、辅助者、合作者的角色;在教与学的关系上, 要以学为中心, 强调学的核心地位, 教师的教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 教服务于学。
3. 着力培养师资队伍。
能否建设一支充满活力、勇于探索、业务素质高、教学基本功过硬、具备终身学习意识的教师队伍, 是学生能否健康成长的关键, 是学校能否发展的关键。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 使教师与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共同成长和发展。学校要根据本校实际, 恪守教研、科研与培训一体化的理念, 开展学校教育教学研究工作, 积极为教师专业化成长搭建平台, 给教师学习、展示、交流的机会, 着力培养师资队伍。例如, 开展读书学习, 搞好校本研修, 注重教学反思, 举办学术论坛, 举办名优教师示范课活动, 举办青年教师良好课大赛, 举办骨干教师优质课大赛、开展多种级别的课题研究, 举办论文评选活动等。
阿尔及利亚汉语教学的成功经验 篇8
2013-2014学年开始,阿尔及尔第二大学语言教学中心开设了一系列汉语课程。该课程堪称阿尔及尔第二大学和四川外国语大学的又一合作典范。课程主要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为阿尔及利亚学生提供一系列的汉语课程;第二个阶段的目标则是在阿尔及尔第二大学设立中国语言和文化专业的学士学位。
阿尔及利亚市场向中国企业开放及两国之间政治、文化的密切联系,都彰显了扩大汉语教学规模的必要性;而阿拉伯语教育在中国的迅速发展也证明了中国人的需求。
我们的工作围绕以下4点开展。
一、开设汉语课程
2012-2013学年初,阿尔及尔第二大学就将外语教学的目标确定为开设汉语和中国文化课程。学校的语言教学中心(CEIL)被确定为实施汉语教学的主体,中心当时已开设有超过十门的外国语言课程。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与四川外国语大学签订了合作协议,四川外国语大学向阿尔及尔第二大学派出了两位汉语教师。2013年9月,汉语课程顺利开课,共吸引了230名学生(其中包括135名女学生和95名男学生)。
另外,根据我们和四川外国语大学所达成的合作协议,语言教学中心将在2014-2015学年迎来学习阿拉伯语课程的中国学生。为了促进学生用两种语言直接交流,我们希望将来能将阿尔及利亚学生和中国学生混合教学。
二、改进教学方法
我们的汉语课程从教授学生发音开始。四川外国语大学派来的一位教师告诉我们:“应当让学生的口腔得到充分锻炼,锻炼口腔肌肉灵活性的练习有利于使发音更加流畅。同样,这种练习可以帮助学习者理解汉语中各种情绪的微妙之处,理解语言的韵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强调口腔的练习。用这种方法,学生们能很好地理解汉语声调和发音的重要性,以及汉语的语调重音。在教学中,我总是尝试利用各种各样的练习让我的学生开口说汉语,朗读诗歌就是一种将汉字和正确的声调联系起来的很好的方法。利用汉语歌曲学习汉语则可以让学生们体会语言的情感和韵律。这些教学方法都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在汉字教学方面,另一位中国教师告诉我们:“我们的教学方法有待改进。因此,我在备课时尝试将每本教材的长处结合起来。特别是要在具体的语境中教授汉字。在教学中,应该把拼音和汉字分开来教。否则,学生就会依赖拼音而不去努力认识汉字。汉语不同于由字母组成的语言,很多汉字都有象形和表意的特点。也就是说,汉语的书写系统与语音系统是相互分离的。对于母语是字母语言的学习者来说,会读就意味着会写,但汉语并不是这样。因此,在其教学中要特别强调偏旁部首和笔划。我尝试着根据学生的汉语水平来编写教学使用的对话和短文。实践证明,在这种教学方法的引导下,学生们学得很快,并且觉得学习汉字也并不是一件难事。”
三、引进母语为汉语的教师
汉语不同于世界上的其他语言,不像我们使用的字母语言。因此,汉语被认为是全世界最难懂的语言之一。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在无法理解对方所表达的意思时,总是会说这句话“听起来像汉语”。
在汉语教师的帮助下,学生们可以真正地接触中国文化。邀请来自中国的汉语教师有利于双方的交流:一方面,中国教师可以融入阿尔及利亚文化;另一方面,阿尔及利亚人也能更深刻地认识中国。来自中国的汉语教师还能为我们带来很多新的想法,比如教学领域的新理念。
四、阿尔及利亚学习者:动机和前景
两位中国教师告诉我们,阿尔及利亚人有学习外语的天赋:对于一些人,学习汉语是为了迎接语言学习的挑战;对于另外一些人, 则是为了满足对中国文化的好奇心和了解中国文化的愿望。有一部分学生是为了去中国学习,还有一些学生是为了在阿尔及利亚的中国企业工作。归根结底,学习汉语还是为了能和中国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