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流动人口工作总结

2024-10-13

2019流动人口工作总结(共9篇)

2019流动人口工作总结 篇1

2019年乡镇人口计生工作总结及2019年工作打算-范文汇编

2009年我镇人口计生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口计生委的具体指导和帮助下,坚持“稳定、提高、统筹”的工作方针,以“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任务,扎实工作,创新

6、加强人口信息统计,夯实基础工作

我镇进一步加强和完善pis信息系统和计生内网的应用。人口信息变动单从社级开始上报,每月的当月工作任务、已婚育龄妇女登记表及时反馈给村(社区),每月定时召开计生例会,对参会人员进行以会代培训,严格考勤。人口计生办工作人员每人联系两个村,进行业务和日常工作指导。pis信息系统做到数据真实、准确、全面和完整,无逻辑错误。我们每月按时与派出所进行死亡名册和入户花名册的交换工作,每学期开学去教管中心复印幼儿入学名册,每季度与医院交换出生婴儿名册和死亡人员名册。

7、依法行政,增加工作透明度,注重信访查处效果

我镇为增加计生工作透明度,给群众明白,还干部清白,专门成立了信访调查小组,专人负责管理,对群众的来信来访,坚决予以查处。全年共接待群众来访15次,电话咨询55次,电子信访1件,做到件件必查,查后有果,及时反馈,查处率100。今年共查处计划生育违法案件55件,已立案查处55件,立案率达100。无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事件发生。

8、投资改建基层服务站阵地建设

我镇原人口和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站修建二十多年了,年久失修,已成危房,不能使用了。在县人口计生委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用国债资金和县财政资金49万元对原服务站进行改扩建,镇政府投入20余万元进行室内装饰和附属设施建设,现已建成设备齐全、功能完整的中心生殖健康服务站。

9、发挥计生协会作用,积极开展帮扶脱贫活动

我镇高度重视人口计生协会工作,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认真履行其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职能,加强村级协会的建设;广泛开展“生育关怀行动”,在巩固“三结合”示范项目基础上,继续推行“三结合”工程,共发放资金三万元帮扶致富,“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行动效果明显。

三、2012年

2019流动人口工作总结 篇2

关键词: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合法权益,维护

计划生育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的重点制度,随着人口的逐渐稳定,计划生育也需要不断的发生变革。总之计划生育的实际效果要符合当前的社会前进方向,针对人们的合法权益要根据相应的法律法规给予保护,切实落实保护流动人口的法律法规,可以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1]。本文切合我国计划生育的发展实际,结合当前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计划生育在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健康生殖要求进行研究,主要对维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进行探究。

1 加强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的必要性

由于从改革开放执行计划生育以来,我国的人口流动很大,因为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务农为主体国家主要以务工经商等为主流的流动人口占据我国人口的很大比例。随着当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流动人口的结构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从年龄结构和利益诉求已经出现了很大的变革。据数据统计,大约我国的流动人口占据了50%之多[2,3],而且很多的流动人口出现居住地结婚生育现象也是越来越多,所以伴随着目前优生优育的措施开展,人们对于流动人口的权益合法保护也逐渐重视起来,切实的解决流动人口的管理难的问题以及计划生育服务过程中的难点问题。建立起维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体系可以为流动人口建立起法律的保护伞,随着十八大改革议程的不断深入,建立起有效的保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的体系,从根本上可以实现计划生育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2 加强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的相关内容

首先,从根本上加强计划生育经费的流动规范,切实的为计划生育的顺利开展提供经济基础。由于维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是一种基本的公共服务项目,通过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日常工作,需要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完善流动人口权益维护。根据规定,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将流动人口纳入到现居地人口的统计计划之中,按照政府部门的财政预算来拨经费支持。

其次,为了确保流动人口合法权益获得保障需要明确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过程中的工作管理基本原则[4,5]。明确规定出计划生育工作中维护流动人口权益的管理基本原则主要由现居住地和户籍所在地的人民政府共同负责,执行过程中以现居地的人民政府为主,户籍居住地的人民政府配合对流动人口进行管理。

然后,执行流动人口生育子女实名登记制度。按照相应的流动人口合法权益保护规定,居住地需要向流动人口提供医疗、保健等服务,同时为育龄妇女提供生育服务时需要以相关的生育证明为准,并且进行实名登记。

最后,维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从根本做起。由于我国的流动人口规模非常大,而且是一个变化很快的群体,其主要特点是:以农民工为主体,整个群体的组织化程度较低家庭化趋势比较明显,流动人口在居住地进行居住的时间比较长。所以从根本上推动流动人口的权益的合法性,可以为流动人口融入到居住地提供相应的条件,从而实现流动人口和公民均等服务。目前加强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维护工作日益重要,此为当前政府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加强流动人口的公平、公正等权益维护,可以有效的改善当前所面临的流动人口权益维护的困难局面。切实的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需要以相应的规定作为基础,根据相应的规定然后落实相应的服务工作。

3 小结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计划生育制度的不断改革,建立起有效的计划生育制度,切实的维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是当前进行改革的重要任务。针对人们的合法权益要根据相应的法律法规给予保护,切实落实保护流动人口的法律法规,可以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本文主要对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管理问题,针对维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的一些问题进行论述和总结,以此来实现对于整个社会变革过程中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1]张绍明.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湖北日报,2012-11-26011.

[2]王栋明,王聪慧.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切实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实践(思想理论版),2011(06):7-9.

[3]李金溪.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对策研究.福建农林大学,2012.

[4]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的意见.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报,2011(1):20-23.

流动人口工作时间及影响因素研究 篇3

关键词:流动人口;工作时间;影响因素

文章编号:2095-5960(2016)03-0066-10;中图分类号:F241.4;文献标识码:A

一、问题的提出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止2014年年末,全国共有流动人口2.53亿人。流动人口就业状况及就业质量是决定劳动力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的重要因素,也是决定城乡流动人口能否在城市立足的关键,关乎其自身生存发展状况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工作时间是劳动经济学研究的主题之一,既是研究劳动者为获得效用最大化、合理分配工作和闲暇、决定提供多少劳动供给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同时也是衡量劳动者就业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农民工作为流动人口的主体,其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已经成为公共政策中研究的一个焦点问题。中国人民银行2006年公布的一份调查数据显示,85%的农民工工作时间超过法定标准,其中有一半农民工每周工作时间在41—60小时,近1 /3的农民工周工作时间超过61小时。根据2007年中国家庭收入课题组对外来务工人员的调查数据计算,农民工周工作时间达61小时以上的比例为43.97%,远远大于城镇居民的4.85%。农民工的平均工作时间远远超过国家《劳动法》规定的标准(程名望、史清华、潘烜,2012[1];谢勇、史晓晨,2013[2])。农民工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长时间的体力透支和较差的就业环境所带来的身心不适已经成为农村劳动力城市转移的障碍之一。对于农民工工时较长的原因,根据劳动经济学中与劳动供给的相关理论可知,处于低工资率水平的流动人口工资增长所带来的替代效应比收入效应更有优势。实证研究中有学者认为由于其所处次级劳动力市场监管不力造成的(程名望等,2012[1]),还有学者认为在强资本弱劳动的态势下,贸易开放是造成农民工工时过长的主要原因(钱箭星,2009[3];王小洁,李磊,刘鹏程,2014[4]),但与此同时技术进步带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技术溢出效应降低了部分工种的工时,均使得劳动者的劳动用时标准更为合理(王小洁等,2014[4])。研究流动人口工作时间及影响因素是研究包括农民工在内的流动人口就业质量、劳动力供给、劳动权益保障等问题的重要层面,这对于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农民工融入城市、劳动力有效配置、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发现国内针对劳动者工作时间的研究时间不长,专门针对流动人口工时问题的研究远远不够,相关文献屈指可数(朱玲,2009[5];程名望等,2012[1];谢勇等[2],马秀颖等[6],2013;王小洁等[4],石丹淅等[7],2014),且多以小范围的统计性描述为主,缺乏具有代表性、针对性的实证研究。另外在进行工作时间分析时,学者们更多从每日工作小时数①①仅孙汝祥(2006)、谢勇等(2013)、王小洁等(2014)是从周工作小时来分析农民工的工作时间。来分析工作时间,笔者认为不仅应该考虑日工作小时数,还应该兼顾每周工作天数,因为作为次级劳动力市场主体的流动人口休息休假的机会很少,周六日加班是正常现象,因此本文同时考虑日工作小时数和周工作天数分析周工作小时数,这样使得对于流动人口工作时间的度量更为精确。

本文在已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做了如下改进:1.使用样本量大、代表性强、时间近的流动人口专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更具普遍性。2.以周工作40小时、60小时、84小时为分界点对流动人口适度工作时间进行界定和度量,将流动人口劳动强度按照工作时间划分为舒适劳动、可承受劳动、过度劳动、严重过度劳动四种情况。3.分析的角度全面,从性别、受教育程度、户口性质、婚姻状况等人口学特征,就业行业、就业职业、就业单位性质、就业地域、工资收入等就业特征全面分析流动人口的工作时间。

二、数据来源

本文使用的数据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流动人口司2013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②②论文中的数据如无特殊标注均来自于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此数据为流动人口专项调查数据,且调查过程中采用了分层、多阶段、与规模成比例的PPS 抽样方法,调查对象为2013年5月份年龄为15-59岁在本地居住一个月及以上,非本区(县、市)户口的男性和女性流动人口;调查范围覆盖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使得调查结果对全国和各省都有代表性;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被调查者基本情况、就业与收入支出情况、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婚育情况与计划生育服务四方面,其中被调查者基本情况、就业与收入支出情况这两大块内容包括了流动人口就业者的性别、年龄、户口性质、受教育程度、户籍地、流动范围、外出工作年限、就业状况、未工作原因、流入本地原因、流入本地时间、就业行业、就业职业、就业单位性质、就业身份、就业工资收入、每周工作天数、每日工作小时等信息,丰富的调查信息使得本文在实证分析中可以使用很多影响流动人口工作时间的个人特征和就业特征的变量。调查的流动人口样本数为198795人,其中乡城流动人口占多数,为169650人,所占比重85.3%。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样本,共有处于就业状态的流动人口167210人,其中男女流动人口就业者分别占比为59.3%、40.7%;乡城流动人口为142843人,城城流动人口为24367人,分别占比为85.4%、14.6%。

根据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与工时有关的为两个问题:1.每周工作的天数;2.每日工作的小时数。本文利用周工时数对流动人口的工作时间进行测度,其中周工时数=每周工作天数×每天工作小时数。在计量分析中为了便于进行对比,仅使用就业身份为雇员的流动人口。

三、流动人口工作时间现状分析

本文分别以周工作小时数40小时、60小时、84小时为临界点③③选这三个时间段作为临界点是因为若按每天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5天计算,周工作小时数为40小时为法定标准工时;若按每天工作10小时,每周工作6天来计算,周工作60小时,周末还可以休一天,能够为劳动者身心所承受;周工作84小时,则可以看成即使每周工作7天,每天也得工作12小时,远远超出了可承受范围。,将周工作小时数≤40小时界定为舒适劳动;40小时<周工作小时数≤60小时为可承受劳动;60小时<周工作小时数≤84小时为过度劳动;周工作小时数>84小时为严重过度劳动。

根据调查数据对流动人口周工作小时数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详见表1):流动人口周平均工作小时数为60小时,其中仅有14.7%的流动人口工作时间在劳动法规定的时间范围之内,每周工作时间小于等于40小时,40—60小时的为44.74%,周工作小时数超过60小时的比重高达40.55%,说明流动人口工时普遍较长,且长此以往较长的工作时间和较强的劳动强度会有损流动人口的身心健康。如果进行乡城对比不难发现,乡城流动人口的超工时工作现象比城城流动人口更为严重,乡城流动人口平均周工作小时数为61小时,城城流动人口为54小时,且乡城流动人口周工作小时数为40小时之内的占比仅为11.88%,比城城流动人口低近20个百分点,说明农民工的就业环境较为恶劣,工作时间明显超时,存在较为严重的过劳现象。

(一)不同劳动者特征的工作时间描述

表2为流动人口周平均工时、工时分布及劳动者特征对比,从年龄分布来看,35—44岁的周平均工时最长,其次为45岁以上流动人口,再次为25—34岁,15—24岁流动人口的周平均工作时间最短,如果从各年龄段的工时分布来看,年龄越大,过度劳动的流动人口所占比重越多。从受教育程度看①①调查问卷中受教育程度主要分为未上过学、小学、初中、高中、中专、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研究生8类,考虑到研究对象的实际受教育程度分布情况,为了研究方便,本文将未上过学和小学合并为小学及以下为第一类,初中为第二类,高中中专合并为第三类,将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研究生合并为大专及以上第四类。,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中技、大专及以上的流动人口周平均工时分别为:62.8、62.1、58、49小时,这说明受教育程度越高,流动人口的周工作时间越短,且初中及以下劳动者过劳现象严重。男性流动人口无论是周平均工时还是过度劳动时间的比重值均比女性高。从婚姻状况来看,已婚者周平均工作时间比未婚者长,且周工时超过60小时的比重比未婚者高近15%,说明已婚者为了供养家里开销不得不靠延长工作时间甚至过度劳动来挣得较多的工资。将外出务工年限分为5个区段,结果发现外出务工年限越长,流动人口的工作时间负荷越大,外出务工年限小于等于1年的流动人口周平均工时为57.8小时,有33.09%周工时超过了60小时为过度劳动状态,而与之相比较有10年及以上外出务工经验的劳动者周平均工时为62.3小时,且有47.08%周工时超过了60小时,其中有5.42%为严重过度劳动。

(二)不同就业特征的工作时间描述

从就业身份来看,自营劳动者的工作时间最长,周平均工作时间为67.7小时,雇主为66.9小时,雇员为55小时,有六成多的雇主和自营劳动者处于过度劳动状态,且近8%的雇主和自营劳动者为严重过度劳动。从就业行业来看,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社会服务等低知低薪服务行业流动人口周工作工时最长,且超时劳动严重。其次为第一产业就业者,第二产业中制造业和采掘建筑水电煤供应行业周工作时间相当,高知服务行业工作时间较短,且在高知服务行业内部工作时间与工资收入呈正相关关系,包括教育文化及广播电影电视、卫生体育、社会福利、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等高知低薪服务行业周工作时间较短,比流动人口周平均工作时间低12个小时。从就业职业来看,管理人员和办事人员工作时间较短,平均周工作小时数为43.7小时,专业技术人员为50.8小时,生产人员为57.5小时,服务人员最长为62.3小时。从工时分布来看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办事人员标准工时所占的比重较大,而服务人员、生产人员的过度劳动严重。从就业单位性质来看,公有制企业和外资企业工作时间最短,而个体户工作时间最长,且有52.72%属于过度劳动状态,6.77%属于严重过度劳动状态,这说明非正规就业单位过劳现象更为严重,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从就业地域①①就业地域主要是指农民工在何处就业,文中按照国家统计局对于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将就业地域分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其中东部为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广东省、浙江省、江苏省、海南省、辽宁省、福建省11省市;中部为山西省、河南省、安徽省、江西省、湖北省、湖南省、黑龙江省、吉林省8省;西部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12省市自治区。来看,东部周工作时间最短,平均为58.9小时/周,中部最长为61.9小时/周。东部地区周工作超过60小时的比重为36.47%,中西部过度劳动超强劳动强度现象比东部更为严重,说明经济越是发达的地方由于技术进步所带来的溢出效应,使得劳动者劳动生产率提高,工时得到缩短。从月工资收入来看,工资水平越高,周工作时间越长,月工资4000元及以下的流动人口周工作时间在40—60小时的居多,而月收入为4000元以上的流动人口有45%左右工作时间集中在60—84小时,说明流动人口的高工资不是劳动价值的真实体现,而是需要耗费更多的工作时间来获得。

四、流动人口工作时间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一)研究方法

由于被解释变量流动人口工作时间的取值具有序列等级特点,因此本文选用了有序概率模型(有序多分类回归)展开研究。

(二)变量设定及定义

模型所采用的因变量是流动人口的工作时间,为有序多分类变量,作为解释变量的X具体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户口性质、婚姻状况、外出务工年限等个人特征变量,就业行业、就业职业、就业单位性质、就业地区、月工资收入等就业特征变量。各变量的具体设定情况见表4。

(三)流动人口工作时间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

为了筛选可能对流动人口工作时间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本研究分别就年龄、受教育年限、外出务工年数、月工资收入数值型解释变量,性别、户口性质、婚姻状况、健康状况等0—1变量与被解释变量(工作时间) 进行相关分析①①虽然理论上讲工作时间与就业行业、就业职业、就业单位性质、就业地区有相关性,但是由于这些变量属于分类变量,故在相关分析中略去,在回归分析时加入。,输出结果见表5。结果显示流动人口工作时间与上述个体特征变量和就业特征变量都有显著相关关系,适合纳入后面的回归分析模型。

(四) 流动人口工作时间影响因素的有序多分类回归结果分析

在一般情况下,有序多分类回归的结果相当于线性回归和二元logistic回归中的系数b值,正向的参数估计值表示随着位置自变量取值的上升,序次因变量取较大分类值得可能性也上升,相反,负向参数估计值意味着随着位置自变量值的上升,序次因变量取较小分类值的可能性更大。[8]

通过表6流动人口工作时间的有序多分类回归结果显示,解释变量大多显著。

与城城流动的人口相比,乡城流动者工作时间过长的可能性会提高49%。说明由于劳动力市场隔离的存在,乡城劳动者较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生产和服务企业,工作时间较长。

1.个体特征变量方面

性别变量的系数显著为负,男性与女性相比,劳动时间过长的概率会提高21.8%,说明男性过度劳动和超过劳的可能性更大,这可能是由于男女流动人口生理特征和家务分工的不同,在高强度工作中男性在体力和精力方面比女性有优势,因此男性工作时间更长,过度劳动和超过劳的可能性更大。

与16—24岁的低年龄流动人口相比,25—34岁,35—44岁,45—59岁人口的劳动时间等级会相对下降18%,13%,11%。说明工时随年龄增长呈现下降的趋势,年龄大者可能由于体力和精力方面的原因,难以承受严重的过劳,这一分析结果与描述性分析结果不一致,可能是在分析中所使用变量类型不一样所致。

婚姻对工作时间的影响不显著。

流动人口周工作时间与其受教育水平呈负相关关系,与小学及以下的人口相比,受教育程度更高的初中,高中,大专及以上的人口工作时间等级会相对下降21%,51%,78%。随着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流动人口从事技能型工种的机率增大,工作时间减少。

与外出时间在1年以下的人口相比,外出时间在1-3年的流动者的工作时间等级会相对下降4.2%,但是,更长外出务工时间流动人口对工作时间等级的影响不显著。

流动人口健康状况的系数显著为负值,与不健康的流动人口相比,健康流动人口的工作时间等级会相对下降9%。说明一年内未生病、身体健康状态好的流动人口工作时长小于身体状态差的员工,这也间接隐含了流动人口长期的超负荷劳动已经严重影响了其身心健康。

2.就业特征变量方面

与低知低薪服务行业相比较,其他行业从业的流动人口工作时间等级较低,其中高知高薪服务行业工作时间等级相对降低38%,高知低薪行业流动人口的工作时间等级相对降低41%。制造行业和第一产业行业分类不显著。

进行职业对比的话,专业技术类职业、服务类职业、管理人员办事人员等非生产类职业流动人口的工作时间等级相对低于生产类职业的流动人口(41%,19%,72%)。

与公有制企业相比,其他非公有制企业就业的流动人口工作时间等级相对提高(个体为2倍,私营为70%,其他为1.1倍),外企工作的流动人口工作时间等级相对降低12%。这说明公有制企业的劳动者往往能够按照正常点上下班,休息休假的机会明显多于多数非公有制企业。个体户的过度劳动的可能性最高,而外资企业管理更为规范,周工作时间相对较少。

与2000元以下月收入相比,更高的收入会使工作时间等级相对提高34%,70%,17%。说明对于流动人口来讲,高工资的获得是建立在长时间工作的基础上的。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基于2013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采取周工作40小时、60小时、84小时为分界点,将流动人口劳动强度按照工作时间划分为舒适劳动、可承受劳动、过度劳动、严重过度劳动四种情况。通过描述性统计发现,仅有14.7%流动人口在标准劳动时间范围之内;有44.74%的周工时为40—60小时,处于可承受劳动状态;周工时60-84小时的高达36.94%,为过度劳动;有3.64%的流动人口周工时数超过84小时为严重过度劳动。流动人口工作时间较长,且乡城流动人口过度劳动现象更为明显。将流动人口工作时间区间作为被解释变量,劳动者个人特征和就业特征变量作为解释变量,采用有序多分类回归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控制了其他特征变量的前提下,流动人口男性比女性、乡城比城城、身体健康状况差比身体健康状况好的周工作时间长,且过劳的机率大,工资收入与工作时间呈正相关关系,高工资的获得是建立在过度劳动甚至严重过度劳动基础上的,在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低技能职位工作的流动人口过劳现象较为严重。

中国劳动者工作时间偏长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即使是与发达国家中周工时较长的美国(34.4小时)、澳大利亚(32.4小时)、瑞典(31.2小时)、荷兰(26.6小时)相比[9],中国劳动者有九成行业周工作时间超过40小时,处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农民工周工作时间更长为55小时(见表3),分别比四个国家高20.6小时、22.6小时、23.8小时、28.4小时。由于中国的带薪假期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赖德胜 等,2014),所以用年工作小时数来进行对比更为精确,英国《卫报》2015年10月6日的文章《中国人有多努力》中所显示,中国劳动者年工作小时数为2000—2200小时,英国仅为1677小时,经合组织的平均水平为1770小时,若仅考虑处于次级劳动力市场中的流动人口过劳现象更为严重。根据劳动供给理论,收入效应会减少劳动者工作时数,替代效应会增加工作时数,在低工资水平阶段,替代效应会占据优势地位,随着工资水平的增加,劳动者会为了提高收入增加工作时间放弃闲暇;在高工资水平时,收入效应占据优势地位,随着工资水平的增加,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劳动者会减少工作时间获取更多的闲暇。中外劳动者工时之差距,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及工资水平差距所致,同时中国长期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导致“长工时低工资”和“短工时高工资”现象并存。

基于上述结论,本文针对流动人口工作时间过长、过度劳动问题提出如下建议:1.关注受教育程度较低,特别是低知低薪农民工群体的过劳情况,应加强流动人口特别是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投资力度,通过人力资本存量的提高来增加工资收入,改变靠增加工作时间、过度劳动的方式来获取高工资的处境;2.关注个体户、私营企业和其他性质单位流动人口的过劳情况,严格规范劳动标准制度,政府相关立法部门应制定工作时间法,对过度劳动及其处罚措施做出明确规定;3.低技术职位和劳动密集型企业中,流动人口过劳的可能性较高,加大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低技能职位的监管力度,限制用人单位超时用工,要求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将标准工作时间和延时报酬支付标准明确界定。4.加快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用技术进步及其溢出效应提高劳动生产率,缩减工时。5提高工资水平,健全工资增长机制,通过土地流转、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途径增加流动人口就业者非劳动收入,使得工资增长对工时影响的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减少“低收入长工时”现象。

参考文献:

[1]程名望,史清华,潘烜.工作时间、业余生活与农民工城镇就业——基于上海市1446 个调查样本的实证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2(5):47-52.

[2]谢勇,史晓晨.农民工的劳动时间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江苏省的调研数据[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113-118.

[3]钱箭星.全球化时代发达国家劳资关系的演变及其新动向[J].社会主义研究,2009(6):113-116.

[4]王小洁,李磊,刘鹏程.贸易开放对农民工工时的影响研究——来自2007年外来务工人员调查数据的经验分析.财经研究,2014(5):112-121.

[5]朱玲.农村迁移工人的劳动时间和职业健康[J].中国社会科学,2009(1):133-149,207.

[6] 马秀颖,王志涛,杨雪娇.农民工日均劳动时间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长春市 382 位外来农民工调查[J].调研世界,2013(1):41-44.

[7] 石丹淅,赖柳华.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时间及其影响因素[J].现代财经,2014(7):103-113.

[8]杨菊华.数据管理与模型分析:STATA软件应用[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266.

[9]国际在线.美国人平均每周工作34小时 居发达国家之首[N].http://news.qq.com/a/20150710/021794.htm?tu_biz=1.2015-07-02.

农村流动党员2019年思想汇报 篇4

敬爱的党组织:

近几天,我通过观看“习仲勋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的座谈会及文献记录片,以及党的理论著作的学习,感受到了一代伟人的风雨历程。同时我深深地反思到在现今社会一个没有信仰的人是非常可悲的。从古到今,人们总在思考自身存在的价值意义。我们生存的意义何在?答案是信仰,它就像一盏指路明灯又如同一个坚定的彼岸。没有信仰的人生犹如一艘夜航船,永远航行在黑暗的海面上没有方向没有目标没有灯塔的指引,永远无法到暗,只能湮灭在黑暗之中。可以说,信仰是我们生活的精神力量的源泉与支柱。

而我们信仰的是科学的真理,是智慧,是马克思唯物主义,并且一代人又一代人的为这个信仰在不懈努力奋斗着。作为一名党员,我所要做的是坚定心中的信仰,明确自己的目标,创造更加灿烂的明天,最大限度的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为了我们的父辈,为了我们的子孙,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所有我们深爱着的人,深爱着的家园努力奋斗积极向上。

习仲勋同志的事迹使我深受鼓舞,受益匪浅,使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明确了自己的方向,有目的有计划的是自己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党员。我想在接下来的时间李我要从思想上不断武装自己,提高自己的觉悟,行动上努力实践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他人。做一个道德情操高烧的人,一个有理想有目标肯进步肯奋斗的青年。为成为一名合格党员不懈努力。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是要通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体现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就是要自觉学习时间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共产党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断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崇高历史使命。每一名党员,都要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我们应行动起来,“胸怀祖国,服务人民”,把自己融入党的伟大事业,为投身于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学习,带动群众,真正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还要树立良好的党员形象,发挥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刻苦学习,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全面发展,自觉地把自己培养成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拓展知识的宽度和深度,完善知识结构,不仅要能够吸收已学的文化知识,还要勤于钻研,善于思考,勇于创新。

第二,要认真学习和积极宣传党的先进思想、政治理论,要从实际出发、发挥带头作用,勇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的理论知识,并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和理论水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自己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真正做到“内强素质,外塑形象”。

第三,要密切联系群众,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要热爱和关心集体,顾全大局,树立榜样作用,带动其他同志共同建设好集体,增强集体的凝聚力。

第四,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这就要求我们要从生活点滴做起,吃苦在先,享乐在后,遇到个人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应先人后己,从而提高党和党员在同学们心中的影响力。

我决心努力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学习,为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全部的力量。

此致

敬礼

汇报人:xx

汇报时间:XX年XX月XX日

敬爱的党组织:

作为在外流动党员,我始终坚持理论学习,不断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理论武装头脑,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并认真、收看“两会”相关报道,借此机会谈谈对“两会”的感想以及近期的思想情况汇报如下:

“两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简称。“两会”是中国的窗口,关注中国就不能不关注“两会”。经过60年的持续发展,特别是30年改革开放,今天的中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三,进出口总额世界第二,外汇储备世界第一,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日益提高。我们的发展和走势直接影响着世界经济态势和政治格局。因此,国际社会不能不关心中国的情况,“两会”就必然地成为国际看国内的一个重要窗口、世界看中国的一个重要平台。

“两会”是国内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是吸收各方面意见,集中各方面智慧,修改、完善已有的法律和决策,有助于平衡各方面利益,缓解各方面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二是通过人大议案和政协提案,以及代表委员的呼吁、建议,解决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三是对两会的报道,实际上等于就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进行一次全国性的宣传动员,可以起到增进共识、凝聚力量、提振信心、鼓舞士气的作用。在上述意义上,一年一度的“两会”是用群众智慧治理国家、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全局的一次生动实践。

“两会”也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模式的实践和展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中国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个特点和优点。这两项制度扎根中国大地,是构成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模式的重要内容。“两会”的召开和运作过程,同时也就是中国民主政治模式的实践过程。与此相关联的是,我们的治国理念和政治模式因为两会而得到更加广泛的理解和认可,这是一个很大的成就。

由于“两会”越来越开放、务实,信息量逐年增大,其新闻价值也日益提升。党和国家领导人与代表

共商国事;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代表委员相互对话、相互沟通,谋国计民生,议大政方针,览国际风云,视野开阔,信息丰富;两会不断为新闻媒体的采访报道提供更多便利,使这个窗口越开越大。借助这个窗口人们可以了解大量权威、可靠地决策性信息。

今年的“两会”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特殊背景下召开的。代表委员肩负重任,努力为我们国家拿出迎接挑战的韬略、克服危机的良策,这也使得今年的“两会”格外令人关注和期待。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内容那特别丰富。在社会政策,亦即民生方面,概括起来,有几点可能应该会引起特别的关注:

1.关于民生问题。亦即改善人民生活将被始终放在一个极为显著地重要地位。《报告》中说:要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以改革促进和谐稳定,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宁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关于“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的关系有几个新的提法,一是将“改善人民生活”作为三者关系的“结合点”,二是强调三者都要适度而且要统一起来,三是“改革”是着力点和突破口,要以“改革”来“促进”和“确保”其他几个方面。

2.关于“xx”规划。《报告》中提出:要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就要“坚持把增加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加快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

实现“xx”宏伟蓝图、强国战略,必须首先夯实基层组织基础。农村基层组织是我党农村工作的战斗堡垒,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农村经济、社会、民主、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农村基层组织的有力领导。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使基层组织的有力领导。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使基层组织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实现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要靠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去苦干、实干。只有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党员的先锋模范才能充分发挥,才能真正把群众动员和组织起来,改变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实现“xx”宏伟目标。因此,在具体工作中,我认为应切实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大农村青年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力度,不断壮大农村党员队伍。

农村党员队伍是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不断为农村党员队伍输送新鲜血液是稳固基础的不可缺少的支撑。要正确引导农村新生力量,建立健全在家务农和外出务工青年积极分子跟踪培养制度。

二.建立完善农村基层干部激励机制,增强村干部队伍活力。

“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在班长”。实践证明,选配好一个带头人,就能够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群众,保一方平安。组建一支“会干事、能干事、干好事、会管事、不出事”的村级领导班子,就能顺利开展推进新农村建设。

农村现行的政治体制中,大部分村干部首先是农民,然后才是特殊的“干部”。他们“上有老、下有小”的负担,还要处理种地、帮扶、管事和办事之间的关系等等,加之村干部与国家正式干部存在同工不同酬的差别,致使大部分干部——以家庭增收为主,而以做好本村工作为辅,严重影响工作的积极性。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应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只有为村干部们解决好后顾之忧,这样,农村基层组织根基才会牢固,才能进一步激发村干部工作活力,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此致

敬礼

汇报人:xx

汇报时间:XX年XX月XX日

敬爱的党组织:

我是XX村的一名在外务工党员。虽然长期在外打工,但自入党以来我不断注意提高自身修养,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审视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是我人生理想与信念的最大追求。为人民服务,履行党的宗旨,作为我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一种志向,作为自己实现人生价值取向与理想信念的目标,是一项无比神圣而光荣的事。

这一年来,我认真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章程》和有关“三个代表”的文献。“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党章中的这段话揭示了我党的性质、纲领、任务、思想行动指导原则和为之奋斗的目标与理想境界。对照《党章》和党的“三个代表”的要求,使我再一次清醒地认识到我为什么要入党这个负有极其深刻内涵的问题。作为一个党员来说,就是无论何时何地,在任何条件下都要以党的事业为重,事事当先锋、处处作表率,充分发挥好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自己的先锋模范作用,来体现党的先进性。

这一年来,我注意从平时做起,从小事做起,不怕苦不怕累,脚踏实地,认真工作,经常向老党员和同事学习经验、交流心得,认真关心国家大事,在日常生活中处处以严格要求自己和激励自己。但自己也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如和党支部思想交流不够;自己的业务素质还很薄弱,有待进一步的提高等等。

作为一名流动党员,我会一如既往地踏实认真,勤奋刻苦,在体现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同时,也不断培养自己的品格。我决心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注意克服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争取在思想、工作、学习等方面有更大的进步。我一定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与信念,不辱一个党员的名誉,对得起共产党员这一光荣称号,为实现党的崇高理想共产主义而奋斗。

XXXX年上半年,我始终坚持理论学习,不断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理论武装头脑,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认真学习,做好工作。现将XXXX年上半年来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思想政治学习方面。能够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理论,深刻领会党的政策,不断加强自身党性修养,实事求是,坚持原则,遵纪守法,未出现违纪违规行为。特别是通过前一阶段学习党的xx届四中全会精神以来,通过学习xx的讲话,使自己在思想政治水平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公道正派,坚持原则,忠实地做好本职工作。

二、工作开展方面。认真工作,充分利用外出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发挥党员的积极性,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支持村各项事业的顺利开展。

三、存在问题方面。一是理论学习还不够,尤其是对党的各种政策、知识学习不够,不能从大局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二是与村党组织联系较少。

此致

敬礼

汇报人:xx

2019流动人口工作总结 篇5

工作总结频道为大家整理的交管所2019年工作总结及2019年工作思路,供大家阅读参考。

紧围绕乡党委政府工作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本单位积极参与学习乡党委政府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传达的会议精神及文件,结合本乡实际,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自我,从理论中找答案,在工作中找问题,使本单位中心工作在XX年有一个新的突破,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政治理论指导思想和业务学习

1、指导思想理论学习

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本单位进一步加强学习,从本身找问题,不断实践找出理论真缔,始终围绕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相思为核心,学习各项乡党委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会议精神,团结干事,互助互爱,协调好上下部门关系,把本单位思想理论知识提高到一个新的亮点。

2、业务知识学习

在学习思想理论基础上,认真做好自己的职责。问自己要做什么?知道什么?认真渗透各项工作制度和地方公路段有关业务知识学习,对公路如何抢险,怎样了解情况,信息情况要准,对公路沿线管理上应该怎样管理,我们养护人员每天都应该学会不

断总结,找出新的问题,去解决问题,让道路得到顺通和交通事故的减少,等等一些问题,我们件件作出了全面的认识和学习。

二、公路基本情况

乡自成立交通管理所以后,交通管理工作有序、健康稳步发展。是一个地理环境和地质情况复杂多样的地方,大多路况较差,晴通雨阻,安全保障较少,给道路养护工作带来极大不便。现将各条线情况简介(其中:设外线全长37公里,土石路面;戈勒12公里,沙石路面;团坡13公里,沙石路面;窝德29公里,沙石路面,科白4公里,沙石路面,便料4公里,沙石路面,纳非12公里,沙石路面)。近年来工作经费较薄弱,加之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林业采伐政策的好转,车流量、超负荷幅度增加,加剧了各条线路损害速度,使各条线路都有了大面积的损伤。

三、整体推进全乡各线道实施工作

1、各条线实施工作

半年来对各条线实施多次养护。沟道、杂草、淤塞,做了清除,满足了排水要求,对坑塘大的路面进行养护整体提高路面。对垮方路段并及时组织人员清理疏通。因为各种因素始终路面损伤惨重,导致交通堵塞时有发生,这是我们乡党委政府特别关注的大事。

2、实施情况

根据交通道路体制改革,我们分别对县、乡、村道签了合同,不定期的对各条道路进行检查,严格按照合同上的要求去办。

四、明年工作计划

1、在XX年的基础上再接再厉把各条线道维护好,保证道路畅通,保证群众出行畅通无阻。

2、加大各条线路政力度,对乱堆、乱放、乱建等群众进行严厉打击,保护好路产路权不被侵犯。

2019流动人口工作总结 篇6

2010年12月份工作完成情况

1、组织团员青年认真学习、宣传、贯彻集团公司、矿文件精神及当前煤矿安全、经营形势教育。在团员青年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引导广大团员青年树立发展讲科学、发展讲实效的正确思想。

2、对基层团支部、青工组进行月度检查考核,评出了两个先进单位和两个较差单位报送组干科,按照执行力考核标准进行奖罚。

3、召开了共青团总结会。在基层团支部、青工组开展了制定2012“青年文明号”、“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青年突击队”创建规划活动。

4、召开了生产系统主管技术员会议,就新分配大学生开展“导师带徒”活动征求意见,制定出了工程技术人员“导师带徒”活动管理方案。全矿新分大学生42名,分配到采、掘、机运、通、安的有34名,导师全部由本单位技术主管担任,通过活动开展,加强对新分配大学生的传、帮、带,使他们尽快进入角色,成为技术带头人,着力培养出一批青年拔尖技术人才。组织召开了2012年“导师带徒”活动总结表彰推进会,表彰了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师徒及先进个人,现场举行了拜师仪式,签订了师徒合同,同时对下一活动的开展做出了安排布署。

5、迎接了集团公司冬季安全大检查。对2012年青岗工作资料进行了整理,送质量标准化科迎接省“五优”检查验收。

7、对挂包单位多经系统进行了安全文化建设考核,对工作较好的服务公司进行了先进申报。

9、与“六条线”联合组织了10次“反三违”专项检查。扎实开展青岗分散查岗活动,本月集中查岗和分散查岗共查出各类安全隐患600余条,上安全信息日报100余条。查处三违和不规范操作人员3人次。

2010年1月份工作安排

1、组织团员青年认真学习改革开放30年总结报告和四矿年终报告,深刻认识30年来我国、我矿取得的重大成就,增强团员青年的自豪感和奋发向上的决心。加强安全生产形势教育,对近期我矿因违章发生的人身事故进行分析,引导团员青年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

2、严格基层团支部工作考核。

3、开展“新春送福”井口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为节日期间坚守岗位的职工送温暖。4、2012“导师带徒”活动正式启动,做好引导服务工作。

5、开展“迎新春”青年联谊会,活跃青年节日生活。

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如何管理 篇7

1计划免疫流动儿童的定义

迮文远编著的《计划免疫学》对计划免疫流动儿童定义, 是指“户口不在居住地, 或户口在本地而人在外地居住时间在3个月以上儿童[1]”。本地将流动儿童的标准定为“凡外区县流入本地区但离开户口所在乡镇或出区境的儿童”, 居住时间4个月以下的为短期流动, 4个月以上的为长期流动。

2流动人口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现状

2.1 流动儿童家长健康意识薄弱, 接受免疫主动性差。

流动人口文化知识、卫生意识和经济状况较差。其中大部分家长居无定所, 为温饱奔波, 无暇顾及儿童的预防接种;其次由于80年代开展计划免疫以来, 传染病日趋减少, 特别是小儿传染病发病率已明显下降, 因此流动儿童家长认为自家小孩未进行过预防接种也没有得传染病, 而导致不愿接种, 甚至拒绝接种, 另外个别家长因未婚生育或超生, 家长怕罚款躲避不去接种, 从而导致了部分流动儿童漏建卡、漏接种现象发生。2011年6月调查我镇的2009年6月1日至2011年5月31日出生的72名流动儿童, 建卡57人, 建卡率79.17%, 建证49人, 建证率68.06%, 有效接种53人, 有效接种率73.61%。

2.2 宣传教育工作不扎实, 不能持之以恒。

计划免疫人员之所以得到群众的支持、拥护并取得显著的成就都与以往计划免疫宣传教育工作密不可分, 可以说群众已充分认识了计划免疫宣传教育工作的意义, 因流动儿童家长的职业比较繁杂, 大多无固定住所, 或居住条件差, 无法看到电视和收听广播的宣传, 所以常规的宣传方式存在不到位的现象。在实际走访调查中, 约80%左右流动儿童家长不知道小孩要打什么预防针, 预防什么疾病。因此计划免疫宣传教育工作在深度和广度上做的还不够, 不仅要持之以恒还不能留于形式。

2.3 计划免疫人力不足。

我镇共有53个行政村, 计划免疫人员5人, 从扩大免疫规划工作以来, 工作量明显增大, 主动搜索的流动儿童数量不够。计划免疫是一项细而繁琐、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如果计划免疫工作人力不足, 队伍不稳定, 势必对今后的计免工作带来极大的危害和不良影响。

2.4 流动人口的管理尚未取得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配合与支持。

公安部门对外来人口以暂居证方式管理, 尚未涉及儿童。教育部门只管理已经在学的儿童, 部门间缺乏有机的协调。由于流动人口的职业以打工、商贩为主, 儿童随家长流动性较大, 范围较广, 光靠防疫部门是不够的。

3流动儿童管理对策

3.1 政府支持, 多部门共同协作

建立地方性法规, 依法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 (包括流动儿童的管理) , 各部门应依法通力协作, 如公安、教育、工商、卫生、计生等部门齐抓共管, 形成力, 真正使管理措施落实到实处。要认真执行《传染病防治法》中有关疫情管理, 严格执行凭证入托入学制度。

3.2 建立各项流动儿童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流动儿童的建账制度, 定期开展调查摸底制度, 查漏补种制度, 及流动儿童预防接种报告制度等。重点加强建筑工地及农贸市场周围流动儿童的摸底工作, 将流动儿童管理纳入常规工作, 做好流动儿童的档案工作并定期上报。

3.3 加强组织建设, 充实计划免疫队伍

上级的防疫机构对下级应经常性进行业务培训与考核, 提高计免人员的业务素质。根据工作考核结果, 适当增加计免人员的工作报酬, 这样才能稳定思想, 巩固队伍, 使他们以更好地积极性和责任心投入到计免工作上来。

3.4 建立横向网络

各县、市、省之间应建立计划免疫横向联系网络, 建立预防接种史转索制度, 实行流动儿童出生地 (或原籍) 与现住地双管齐下, 出生地防保机构及时转、索流动儿童预防接种情况, 现住地及时为流动儿童建立相应的计免接种卡、证, 两地建立联防制度, 互通信息, 及时联系, 消除免疫空白。

3.5 广泛宣传, 普及免疫知识

根据流动人口的特点, 有针对性进行宣传,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宣传单、标语、接种证等多种形式, 多方位的反复开展计划免疫知识的宣传教育, 由现在的被动搜索变为主动上门要求免疫服务。

摘要:目的 为探讨温泉镇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管理问题, 进一步完善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措施, 以便更好地实施计划免疫工作。方法 于2011年6月对2周岁以内的流动儿童进行计划免疫状况调查。结果 有效接种率73.61%, 主要与家长的文化水平、对计划免疫的认识及家长的工作等原因有关。结论 应加大宣传力度, 强化对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管理。

关键词: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对策

参考文献

2019流动人口工作总结 篇8

一、流动人口审查逮捕工作现状

(一)流动人口犯罪嫌疑人的批捕率在高位停留,表明对涉嫌犯罪的流动人口以适用逮捕强制措施为主

以怀柔区为例,怀柔区的流动人口在北京市来讲是比较少的,但2008—2010年三年间,在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1532人中,流动人口为853人,占提捕总人数的55.68%。而三年间,共批准逮捕1227人,流动人口为726人,流动人口的批捕率为85.11%,本地人员的批捕率为71.47%;流动人口的不批捕率为14.89%,这其中还包括因不构成犯罪和证据不足而作出不批准逮捕的情况,三年间因无逮捕必要而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的流动人口仅占全部不批捕人员的24.23%,本地人员则占36.31%。

由此可见,在涉嫌犯罪的流动人口中以适用逮捕的强制措施为主,也因此使司法机关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局面:从法律层面上讲,流动人口应当享有与本地居民一样的权利待遇,即有学者提出的法律同城待遇,犯罪嫌疑人的来源地并不应当成为对其适用强制措施的影响因素;但在司法实践中,由于流动人口的流动性、不稳定性的特点,从而引发的诉讼风险,又迫使“司法机关在对其适用强制措施时,不得不进行区别对待,普遍采用“构罪即捕”的原则;”[1]而且在检察机关的考核中,对因此种情形而被法院判处拘役以下刑种的,并不作为办案质量不高的标准考核;因此,在办案过程中,流动人口的批捕率明显要高于本地人口的批捕率,也由此而招致各方的批评。

(二)流动人口在提起公诉后,轻刑率较高,但适用缓刑的较少

在司法实践中,一方面是流动人口较高的批捕率,另一方面,是流动人口较高的轻刑率。以怀柔院2008-2010年三年间提起公诉的流动人口量刑情况为例,三年间在提起公诉的835名流动人口中,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单处附加刑的人员达600人,占提起公诉的流动人口的71.86%,其中判处缓刑、单处附加刑的人员为146人;而在同期提起公诉的流动人口中采取取保候审的强制措施的人员为141人。可见,在涉嫌犯罪的流动人口虽然大量地被判处较轻的刑罚,但逮捕后判处缓刑的并不多。

(三)流动人口过多地适用逮捕措施,易在司法实践中引发大量问题

1.违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导致公平问题被忽视,流动人口的人权被侵犯,从而同罪不同刑的现象时有发生,无法真正做到刑法中规定的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

2.大量可能被判处非羁押刑的流动人口被羁押,对司法资源造成极大的负担与浪费;

3.造成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在司法实践中难以体现,司法公正被弱化。

二、以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指导流动人口的审查逮捕工作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流动人口审查逮捕工作中存在着过多适用逮捕强制措施及由此所带来的各种危害,那么在司法实践中,对流动人口在适用逮捕措施时,就要在宽与严的有机统一中,体现“宽字为先的谦抑原则”,即在刑事立法时将刑法作为不得不用的最后手段,在刑事司法和刑罚执行中首先考虑能不能寬,可宽不严,可轻不重[2]。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办案工作,谈一下如何在流动人口的审查逮捕工作中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一)区别对待,该严则严

最高人民检察院在《意见》中明确指出:对于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和严重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要依法严厉打击。同时要“进一步健全检察环节贯彻‘严打’方针的经常性工作机制。加强对社会治安形势的分析,因地制宜地确定打击犯罪的重点,坚持什么犯罪突出就重点打击什么犯罪,增强打击的针对性[3]。”上述规定,明确要求检察机关在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中并非一味从宽,而是要结合实际,区别对待,该严则严。如近几年,怀柔地区非法采矿情形严重,屡禁不绝,这其中涉嫌非法采矿的流动人口占了不小的比例。如2010-2011年两年间,涉嫌非法采矿的25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1人为流动人口,而且多为从犯。由于该罪的处刑并不重,对于从犯的处罚则更轻,但由于是本地区打击的重点,因此对涉嫌此类犯罪的人员,无论是本地还是流动,均应严厉打击。

(二)对涉嫌轻微刑事犯罪的流动人口,除重点打击的犯罪情形以外,则应以宽缓为主

流动人口过高的批捕率其实很早就引起了各地检察机关的注意,检察机关对流动人口的犯罪原因、情况等均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对降低流动人口的批捕率也采取了各种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怀柔区人民检察院也根据怀柔区的实际情况,在2009年对怀柔区2004-2008年五年间流动人口的犯罪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研究发现,流动人口的犯罪以侵财犯罪和人身伤害犯罪为主,流动人口外出以赚钱为目的,在无法通过正当途径实现目的的情况下,采用非正当手段获得财物则成为唯一途径;涉嫌犯罪的年龄以18-39岁为主,这一部分人员占全部涉案流动人口的80%以上,这与流动人口中以青壮年为主的特点是相符合的。在涉嫌犯罪的流动人口中,以初次犯罪和激情犯罪为主,这与青壮年情绪易激动、遇事不冷静有较大关系。因此在对2008-2009年三年间怀柔院提起公诉的流动人口量刑情况调查中,流动人口三年以下(不含三年)的轻刑率达到71.86%,这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流动人口中以轻微刑事犯罪为主的情况。

针对此种情况,怀柔区人民检察院在2010年开展了对流动人口轻微刑事犯罪不捕工作的探索,建立了流动人口轻微刑事犯罪风险评估体系,将逮捕必要性的条件加以规范化,增强不捕工作的可操作性,尽量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该风险评估采用量化打分的形式,设置了四类十四项评估项,第一类是对犯罪嫌疑人犯罪行为的评估。如是否有法定、酌定从轻、减轻处罚或者法定从重处罚情节、在犯罪中所处的地位作用、作案次数、是否有余罪或者有其他犯罪嫌疑等。第二类是对犯罪嫌疑人个人情况的评估。包括刑事责任年龄、居住状况、个人资产、违法犯罪记录、不良嗜好情况等。第三类是对犯罪嫌疑人犯罪后表现情况的评估。包括认罪悔改表现、追赃退赔情况、是否刑事和解等。第四类是对犯罪嫌疑人帮教条件的评估。包括家庭情况、就业情况、收入情况等。上述评估内容,每项设置高、中、低三档风险值,通过量化综合评估流动人口犯罪案件的犯罪行为、个人情况、犯罪后表现情况及帮教条件情况等,将风险值相加,按照最终分值情况得出犯罪嫌疑人的风险程度。风险值越低,表明嫌疑人的社会危险性越小,更易作出不批准逮捕的决定。

该风险评估机制在2011年全面开展,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法律效果。2011年在83名因犯罪情节较轻而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的人员中,流动人口为37人,占44.58%。在被公诉至法院的26人中,无一人判实刑,其中8人刑期在一年以下有期徒刑缓刑,拘役缓刑13人,单处罚金刑4人。

(三)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加强对流动人口犯罪的刑事和解工作

由于流动人口离开自己熟悉的生存环境,在进入一个新的环境后,原有的社会关系已不复存在,而新的社会关系并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建立的,由于导致一方面涉嫌犯罪的流动人口经常有赔偿的愿望与能力,却苦于没有沟通的桥梁或者沟通不畅,导致无法赔偿;而另一方面被害人由于得不到赔偿,原有的社会关系得不到修复,使双方的矛盾加深,这些都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第278条规定:双方当事人和解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应当听取当事人和其他有关人员的意见,对和解的自愿性、合法性进行审查,并主持制作和解协议书。因此对有和解意愿的当事人,公、检、法机关可以作为沟通双方的桥梁,特别是检调对接工作的开展,更有利于刑事和解工作的开展。而且根据笔者的实际经验,流动人口更愿意在司法机关的主持下达成和解意愿,这样既为被害人挽回经济损失,得到赔偿,从而修补受损的社会关系;也为犯罪嫌疑人悔罪、获得从轻处罚奠定了基础,达到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目标。

(四)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慎用逮捕措施,注重其权益的保护

我国对未成年人涉嫌犯罪案件,一直强调要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坚持可捕可不捕的不捕,可诉可不诉的不诉,以加强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作为流动人口的未成年人犯罪人员,大部分是跟随父母一起在本地生活,因此其大部分是有管教条件的。而且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自身思想的不成熟是一个关键因素。对一些情节不十分严重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如果过多适用逮捕,可能对其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对涉嫌犯罪的未成年流动人口以宽缓为主。同时在办理案件过程中注重保护其合法权,如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在对其讯问过程中,要求有其法定代理人在场。如果其法定代理人无法到场的情况下,尽量保证有适格的人员如单位领导、老师、其他近亲属、朋友等在场,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提高未成年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同时通过与其法定代理人的交谈,可以对未成年人的帮教起到更好的作用。如笔者在办理一起未成年流动人口涉嫌盗窃案件时,该未成年人不提供其家长的联系方式,笔者通过多种方式,终于找到该未成年人的家长。其家长一直以为该未成年人在外打工。家长到来后,笔者在与家长的谈话过程中,发现嫌疑人的年龄与户籍登记不一致,经仔细询问,原来该未成年人因系超生,遂使用了其死去兄长的户籍资料,在实施盗窃行为时,尚不满16周岁。最终我院对其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并要求家长对其今后要严加管教,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

(五)注重审查流动人口的帮教条件

之所以对流动人口较多地适用逮捕措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流动人口居住、工作的不固定,如果能够帮助流动人口解决上述问题,可以说犯罪的流动人口中有相当大的比例是可以适用非羁押措施的。因此,在办理流动人口轻微刑事犯罪案件中,尽可能审查清楚涉嫌犯罪的流动人口是否能有稳定的居住和工作条件,确保嫌疑人的工作、生活稳定,以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如笔者在办理刘玉丰等三人涉嫌寻衅滋事一案时,三人因酒后一时冲动,与他人发生争执,将他人打伤。犯罪后三人的家属积极赔偿了被害人的经济损失,取得了被害人的谅解,笔者又找到三人所在单位领导,单位领导愿意继续接收三人。最终对三人作出不批准逮捕的决定。在对三人进行回访的过程中,其单位领导表示,此事不但对三人是个教训,单位也通过此事对全体员工进行了一次法制教育。

(六)加强对流动人口逮捕后羁押必要性的审查

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第93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害人被逮捕后,人民检察院仍应当对羁押的必要性进行审查。对不需要继续羁押的,应当建议予以释放或者变更强制措施。该条并未明确规定进行羁押必要性审查的部门,但结合实际工作,除公诉部门提请逮捕的犯罪嫌疑人以及法院决定逮捕的被告人以外,由于犯罪嫌疑人被逮捕后不可能马上进入公诉阶段,因此对逮捕后羁押必要性的审查应当由作出逮捕决定的部门,即侦查监督部门负责。而且根据司法改革的要求,侦查监督部门普遍与公安机关建立了信息通报制度,因此由侦监部门负责逮捕后的羁押必要性的审查顺理成章,但侦监部门负责审查的时间应截止至侦查机关或部门提起公诉时停止。在此期限内,侦监部门应定期对逮捕后的羁押必要性进行审查,以切实维护涉嫌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

(七)尽量采用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机制,减少审前羁押时间

对于涉嫌轻微刑事犯罪的流动人口的犯罪案件,只要符合高检院规定的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程序的,尽量适用快速办理程序。特别是对于适用逮捕措施的犯罪嫌疑人,减少审前羁押期间,避免出现因羁押期间过长而导致法院不得不判处与羁押时间相当的刑期。

总之,寬严相济刑事政策是适应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特点而应运而生的,用该政策指导审查逮捕工作也是促进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因此为降低涉嫌犯罪流动人口的批捕率,实现法律的公平、公正,在审查逮捕工作中要注重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运用,切实发挥好逮捕这一强制措施保障刑事诉讼顺利进行的作用。

注释:

[1]冯晓音:《流动人口强制措施适用的现实困境与前景展望》,载《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第4期。

[2]龙宗智:《宽严相济政策相关问题新探》,载《中国刑事法》2011年第8期。

2019流动人口工作总结 篇9

2009年,我社区残疾人工作在**街道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加强和改进对残疾人的工作作风,发挥残疾人的组织桥梁作用,通过争创“扶残助残爱心社区”活动,把残疾人工作落到实处。2 3 4

3、康复扶助,实现残疾人人人康复。社会通过各种手段补偿残疾人的功能缺陷,为2名肢体残疾人配备了轮椅;实施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3例;配助视器1人;助听器5人。社区通过社区卫生服务站为残疾人建立健康档案和开展心理咨询,基本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总目标。

4、教育扶助,加强残疾人素质教育。社区提出“文化助残,教育扶贫”的口号,对困难残疾人家庭实行教育补助,分期和一次性补助残疾学生和困难残疾人家庭子女就学,已资助3位学生上各类大专院校。

5、就业扶助,促进残疾人全面就业。积极开展残疾人失业登记工作,全面了解和掌握残疾人就业需求和劳动技能状况,积极做好与用工单位的交流,不失时机地向用工单位进行介绍与推荐残疾人就业,还广泛宣传党和政府的残疾人就业政策,宣传残疾人自强不息、自主就业的成功典型,努力在辖区营造扶助残疾人就业的良好氛围,形成全社会关心残疾人事业,帮助残疾人改善生活水平,提高社会地位。社区2名残疾人自主就业。

6、法律扶助,推进残疾人运用法律。通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组织残疾人学法、懂法、用法、守法,有效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有针对性地解疑释惑、疏导情绪,及时化解突出矛盾,引导残疾人以理性合法的方式反映利益诉求。

7、加大力度,开展残疾人文化活动。如:健康知识讲座、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康复训练培训的保健知识等一系列义务咨询活动。并对辖区的弱势群体进行了康复训练及测量血压等免费活动。2 3 4

社区的残疾人的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有了突破的进展,但残疾人工作的事业崇高而艰巨、任重而道远,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做到时刻心里想着残疾人,急残疾人所急,帮残疾人所帮,为残疾人办实事、做好事,要以务实的态度对待工作。在公正公平的基础上服务于每个残疾人,让他们都得到关心和支持。因而摆在我们面前的工作是艰难的,也是充满希望的。

2012年留方的残疾人工作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残疾人保障法》,切实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全力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并严格按照区残联的工作部署,保质保量的推进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具体做好以下工作:

1.残疾人生活基本上达到小康水平,残疾人家庭年人均收入超过当地当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75%以上,残疾人家庭年人均生活用电量达到当地人的 75%。残疾人家庭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超过当地当年人均面积70%以上。

2.健全残疾人工作机制。把残疾人工作纳入社区发展工作总体规则,社区书记、主任为组长,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协调残疾人工作中的问题。明确工作职责,制订工作制度,社区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扶残助残。

3、加强残疾人组织建设。按照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标准,完善社区残疾人组织建设。社区残协干部遵纪守法,不出现违法违纪现象。

4、提高为残疾人服务水平。加强社区残疾人服务设施建设,完善残疾人康复、就业服务、职业培训、法律救助、文体活动等“多位一体”功能。2 3 4

5.打造残疾人教育保障平台。普及残疾儿童的九年义务教育、义务教育率达95%,建立和健全残疾儿童的助学结对和困难残疾人家庭子女就学的助学补助生活补助,确保残疾人子女人人受教育。

6、建立残疾人就业服务网络。认真贯彻落实《残疾人就业条例》,建立健全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和培训机制,使就业年龄段的具有一定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残疾人都有机会享受职业技能培训。

7、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困难残疾人的日常生活,根据普惠特惠的原则,因人制宜、分别施救,对困难残疾人实行社会救助,对困难的重度残疾人逐步实施托安养工程,动员残疾人参加城镇医疗保险和各种社会保障工作,逐步解决残疾人的后顾之忧。

8、做好残疾人的维权工作。依法确保残疾的合法利益不受损害,认真做好残疾人的信访工作,及时帮助解决残疾人反映的问题,防止残疾人到越级上访,促进社会安定团结。

9、加快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建设。实现与上级残联和当地政府部门横向信息交换,完善残疾人综合信息系统,及时更新信息系统数据。社区残疾人家庭拥有彩电和电话85%以上。

上一篇:金凤花的季节诗歌下一篇:《清史稿李世熊传》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