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知识点整理(精选10篇)
高一语文知识点整理 篇1
必修三文言文知识整理
一、文言文字词。
1、通假字(例)
肇锡余以嘉名(同“赐”)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同“凌”,欺侮)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同“只”,不过,仅仅;同“又”)
敛赀财以送其行(同“资”)亦曷故哉(同“何”,疑问代词)共其乏困(同“供”,供给)夫晋,何厌之有(同“餍”,满足)秦伯说,与郑人盟(同“悦”,高兴)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可予不(同“否”)拜送书于庭(同“廷”,朝堂)召有司案图(同“按”)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同“佯”,假装)设九宾于廷(同“傧”)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同“穆”)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同“熟”,仔细)请奏盆缻秦王(同“缶”)距关,毋内诸侯(同“拒”,据守;同“纳”,纳入)
要项伯(同“邀”,邀请)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同“背”,违背)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同“早”,早上)因击沛公于坐(同“座”,座位)秋豪不敢有所近(同“毫”,丝毫)泾流之大(同“径”,直)不辩牛马(同“辨”,分辨、辨别)其不仁兹甚(同“滋”,更加)
2、一词多义(例)间:
得间奔真州(机会)出没于长淮间(之间)
间以诗记所遭(间或,有时候)间至赵矣(抄小路)度:
予自度不得脱(估计)付之度外(考虑)发: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拿出)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发动)
而又有减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头发)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抒发)
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发送)徒:
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指同一类人)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空,徒然)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拜:
拜为上卿(授予官职)拜送书于庭(叩拜)见:
徒见欺(被)
于是王召见(接见)我见相如(看见,遇见)不见水端(看见)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计:
计未定(计策)
窃计欲亡走燕(打算)臣从其计(主意)
廉颇蔺相如计曰(商量,商议)故: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所以)故遣将守关者(特意)
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老交情)如:
不如因善遇之(及,比得上)沛公起如厕(往,去)举: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杀人如不能举(尽)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谢罪)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
乃令张良留谢(兼有道歉和告辞之意)若:
望洋向若而叹(海神名,北海若)以为莫己若者(比得上)幸:
而君幸于赵王(宠幸)则幸得脱矣(侥幸)
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不幸短命死矣(幸运)
始皇帝幸梁山宫(特指皇帝到某处去)负:
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负其强(倚仗)
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肉袒负荆(背负)引: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引车避匿(调转)秦军引而去(避开)引酒且饮(拿)所以:
而法其所以为法(„„的依据)此其所以败也(„„的原因)以:
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连词,表目的)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介词,表凭借)于是乘其厉声以呵(连词,表修饰)中丞匿于溷藩以免(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介词,用)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介词,因为)
亦以明死生之大(连词,表目的)以其无礼于晋(连词,因为)敢以烦执事(介词,拿,用)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介词,把)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焉用亡郑以陪邻(连词,表目的)具告以事(介词,把)请以剑舞(介词,用)
不然,籍何以至此(介词,凭)项王未有以应(连词,来)而:
去今之墓而葬焉(连词,表承接)其疾病而死(连词,表修饰)
死而湮没不足道者(连词,表承接)则噪而相逐(连词,表修饰)
而仆之(连词,表承接)买五人之头而函之(连词,表承接)今急而求子(连词,表承接)夜缒而出(连词,表修饰)
朝济而夕设版焉(连词,表转折)劳苦而功高如此(连词,表并列)项王按剑而跽(连词,表修饰)拔剑切而啗之(连词,表承接)焉:
激于义而死焉(兼词,于之,在这件事上)去今之墓而葬焉(兼词,于此,在这里)吴之民方痛心焉(代词,他,代“毛一鹭”)子亦有不利焉(语气助词,表陈述)
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何,为什么)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之: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助词,的)
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佯狂不知所之者(动词,去,往)人皆得以隶使之(代词,代他们)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前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后一个代词,指代石碑)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是寡人之过也(的)
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因人之力而敝之(前一个助词,的;后一个代词,指代秦君)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代词,代这件事)将焉取之(代词,代土地)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到)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野语有之曰(代词,代后面所说的俗语)我之谓也(宾语提前的标志)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的)其:
以旌其所为(代词,指代五义士,作定语成分)敛赀财以送其行(代词,代周顺昌)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代词,代自己)发其志士之悲哉(代词,代他们)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指示代词,那)以其无礼于晋(代词,指代郑文公)君知其难也(代词,这)
又欲肆其西封(代词,指代晋国)失其所与(代词,指代自己)
吾其还也(表商量语气,相当于“还是”)且: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连词,表并列,又)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连词,表递进,况且)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将)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尚且)于:
激于义而死焉(介词,表被动)
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介词,向)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介词,在)不能容于远近(介词,表被动)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介词,在)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对)贪于财货(对于)长于臣(比)
得复见将军于此(在)为:
以旌其所为(做)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作为)
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是)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是)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替,给)无亏为之大道哉(作为)则思三驱以为度(作为)为天下笑(被)
相如为上大夫(当,做)
„„为赵宦者令谬贤舍人(是)赵王窃闻秦王善为奏者(演奏)为一击(替,给)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立下)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成为)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结成)军中无以为乐(作为)窃为大王不取也(认为)君为我呼入(替、给)为之奈何(对,对于)
何辞为(句末语气词,常用在疑问句末)因:
不如因善遇之(趁机)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于是,就)
3、古今异义(例)
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古:到;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古:党羽;今:指与公家相对的个人)
吴之民方痛心焉(古:痛于心,痛恨;今:极端伤心)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古:非同寻常;今:程度副词,十分,极)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古:头颅,借指性命;今:借指某些集团的领导人)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今:尊称别人的妻子)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使者,出使的人;今: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古:放纵情欲;今:尽情)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古:以之为;今:认为)
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古:从这里到那里,指地点;今:表示时间,从前,过去)
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古:盟约;今:限制)不如因而厚遇之(古:趁此就„„;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于是相如前进缶(古:走上去奉献;今:向前行动或发展)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古:扬言;今:表示政见的公告)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古:特殊指示代词“所”和介词“以”的连用;内亲外戚;今:„„的原因;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成员)传以示美人左右(古:妃嫔;今:美貌女子)璧有瑕,请指示王(古:指出来给„„看;今:上级给下级的指令)
沛公居山东时(古:崤山以东;今:指山东省)约为婚姻(古:由婚姻关系而形成的亲戚;今: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不同一般的事;今:副词,很、非常)
百川灌河(古:黄河;今:泛指河流)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古:到;北方的大海,指东海的北部;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我国一部分海域)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古:脸向东;今:东边)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古:在这种情况下;脸;今:表示后一段紧接着前一段;面貌)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古:指修养很高、明白道理的人;今: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
4、词类活用(例)
予分当引决(名词作状语,按名分)
草行露宿(名词作状语,在草丛里,在露天)道海安、如皋(名词作动词,取道)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词作动词,为„„作序)去今之墓而葬焉(名词作动词,修墓)其疾病而死(名词作动词,患疾病)缇骑按剑而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名词作动词,用盒子装)不能容于远近(形容词作名词,远近的百姓)人皆得以隶使之(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奴仆那样)安能屈豪杰之流(动词使动用法,使„„屈身)晋军函陵(名词作动词,驻军、驻扎在函陵)邻之厚,君之薄也(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削弱)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动词使动用法,使„„亡)越国以鄙远(名词意动用法,以„„为鄙,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
阙秦以利晋(动词使动用法,使„„损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受益)
间至赵矣(名词作状语,从小路)卒廷见相如(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怒发上冲冠(名词作动词,向上,竖起)臣乃敢上璧(名词作动词,献上)
舍相如广为传(名词作动词,安置住宿)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名词作动词,穿,怀里藏着)
赵王鼓瑟(名词作动词,弹)
秦御史前书曰(名词作动词,走上前)左右欲刃相如(名词作动词,用刀杀)臣舍人相如止臣曰(使动用法,使„„止,阻止)宁许以负秦曲(使动用法,使„„承担)归璧于赵(使动用法,使„„归)
臣请完璧归赵(使动用法,使„„完整)大王必欲急臣(使动用法,使„„急,逼迫)秦王恐其破璧(使动用法,使„„破)
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使动用法,使„„坚明,坚守,恪守)毕礼而归之(使动用法,使„„完毕)且庸人尚羞之(意动用法,以„„为羞)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
吾得兄事之(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那样)常以身翼蔽沛公(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沛公军霸上(名词作动词,驻扎)道芷阳间行(名词作动词,取道)籍吏民(名词作动词,登记)
范增数目项王(名词作动词,用眼示意)素善留侯张良(形容词作动词,与„„友善)此其志不在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地方)沛公今事有急(形容词作名词,危急的事)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名词使动用法,使„„为王)
臣活之(动词使动用法,使„„活)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动词使动用法,使„„随从)
拔剑撞而破之(动词使动用法,使„„破)秋水时至(名词作状语,按时)顺流而东行(名词作状语,向东)东面而视,不见水端(名词作状语,朝东,向东)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意动用法,以„„为少;以„„为轻)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形容词作名词,美景)众闻则非之(形容词作动词,指责、非难)
以亏人自利也(使动用法,使人亏)从而誉之(名词作动词,称赞)
5、文言句式(例)1)判断句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是寡人之过也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2)被动词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吾属今为之虏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3)省略句
断头置(于)城上,颜色不少变 亦以(之)明死生之大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则思三驱以(之)为度 大王见臣(于)列观
项王则受璧,置之(于)坐上
拔剑撞(之)而破之 其不义又甚(于)入人园圃窃桃李 从而誉之,谓之(为)义 4)特殊句式。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状语后置句)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定语后置句)
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宾语前置句)以其无礼于晋(状语后置句)
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虽董之以严刑(状语后置句)
将崇极天之峻(定语后置句)设九宾于廷(状语后置句)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宾语前置句)我之谓也(宾语前置句)
高一语文知识点整理 篇2
一、积累
语文积累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显形积累,是事实性的、知识性的。它包括字词句篇等语言材料、知识、素材、典型的语言运用案例,包括用得精彩的巧妙的实例,有代表性的错误用例和语言修改范例,通过运用、积累成为自己的“语言库”。二是隐性积累,包括思想的积累,方法的积累,情感的体验,生活的经验,方法的积累等。
1.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积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我在教学中是这样操作的: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个积累本,制定一个积累目录,按照目录把课堂上所学的词和句子等分类记录。每周要求学生读上几次,日积月累,学生的词汇丰富了,语言组织能力、作文水平也提高了。这样不但使学生自己学会了学习,而且无形中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2.语文学习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引导学生了解语文学习与生活的关系,指导他们在语文学习中体味生活,在生活实践中感悟语文,并最终能够有效地运用语文工具更好地服务生活,就能顺理成章地完成课外积累的任务。①在观察中积累。中学生要养成时刻留心观察的良好习惯,观察自然界的事物,观察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并把观察的所知、所得、所感的各种细微特征及时记录、随时积累,才会使材料越来越丰富,写作时便能厚积薄发,得心应手地选择材料,正确立意。②通过视听积累。高度重视、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通过现代化视听渠道积累丰富的材料,如新闻联播、动物世界、各种节日晚会节目、爱国主义影片展播等,都可作为积累的范畴。学会动态观察,提高观察水平和积累材料的质量。③开展活动积累。在亲身经历的各种活动实践中,体验生活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也是中学生积累的重要途径。活动中所积累的材料往往由于富有情趣而印象深刻,记忆牢固,再现容易,而且写作中使用起来容易抒发情感,达到文情并茂的效果。④通过练笔积累。一是阅读练笔,就是读书必动笔墨,包括词语摘抄,内容概括,佳句警句抄录,读后感,书刊评论等。第二、观察练笔,主要是写观察片断、观察日记。第三、视听练笔、活动练笔等,均可用日记形式写观后感、活动收获等。
二、整理
1.分类处理知识,即把知识分门别类加以整理 ,就像图书馆把不同类型的图书放在不同的书架上,使读者一目了然,查找起来十分方便。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它可以让学生在需要时能够快速地找到所需的知识。
2.按主次分类知识。即按所积累知识的重要程度或是使用频率的高低加以分类。整理语文知识可以使知识积累条理化,应用起来方便快速。
三、积累与整理完美结合
从规律上看,学扎实了,自然会用。所谓扎实,不光是记住了,更主要的是理解了。学了不会用,主要原因是知识掌握得不牢固,没有搞清楚与之相关的内容。
语文课强调语文知识的应用和拓展,对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是有积极意义的。语文知识的整理,有时候需要由老师做一些系统地讲解,但这不应该成为语文整理的主体。语文整理应该注重实践性,不应该成为讲授现成学科知识的过程。语文的整理,可以从语言文字的现象出发进行归纳,经过老师引导,使学生领悟;不要从名词术语出发将“知识点”逐一排队,进行系统的讲授,让学生记忆“现成的知识”。这样才真正体现积累是前提,整理运用是目的。
现代社会信息量大,书本、生活装进学生脑袋里的东西很多,这是现代学生的一个优势。但必须对此有一个优化的过程,要把积累来的知识,“名正言顺”地放入结构框架里面,今后用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所以说仅仅积累知识是不够的,积累的越多,不进行整理,知识就越乱。所以,我们要进行适当的整理 。
高一语文学业整理内容 篇3
古代诗歌
一:本课中出现的词语(注音,重点词语要求解释出来)
二:文学常识
三:温习要求背诵默写的篇目:或抄写或自我默写。
四:名句欣赏
对老师课上重点讲解的名句或名段挑选一二进行鉴赏,可以上网进一步补充资料,自己筛选,用书面语表达出来。(注意积累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现代文
一:本课中出现的词语(注音,重点词语要求解释出来)
二:文学常识
三:名段欣赏
对老师课上重点讲解的名段进行鉴赏,可以上网进一步补充资料,自己筛选整合,用书面语表达出来。(注意积累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文言文
一:文学常识
二:复习所学内容:熟读(梳理字音)、疏通文意
整理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文言句式,对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存有
疑问处摘录出来予以解决。
六年级语文《学弈》知识点整理 篇4
【原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注释】
弈:下棋。
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通国:全国。
之:的。
善:善于,擅长。
使:让。
诲:教导。
其:其中。
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虽:虽然。
之:指弈秋的教导。
鸿鹄:天鹅。
援:引,拉。
缴:本指有丝绳的箭。
之:他,指前一个人。
俱:一起。
弗若:不如。
矣:了。
为:谓,说。
其:他,指后一个人。
与:吗。
曰:说。
非:不是。
然:这样。
【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一心一意,聚精会神,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人虽然也听讲,可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飞过,怎样拿弓箭去射它。这个人虽然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学习,成绩却不如那个人。是他的智力不如那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得到的启示】
弈秋同时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围棋,学习效果截然不同,指出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异。说明了做事情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练习题】
一、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1、使弈秋诲二人弈。
2、弗若之矣。
3、为是其智弗若与
二、写出下列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弈:_______通国:_______
善:_______
使:_______诲:_______
三、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惟听;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参考答案】
一、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1、使弈秋诲二人弈。
2、弗若之矣。
3、为是其智弗若与
二、写出下列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弈:下棋
通国:全国
善:善于,擅长
使:让
诲:教导
三、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惟听;
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一心一意,聚精会神,只听弈秋的教导。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初二语文组知识体系整理 篇5
学习本单元,要了解与每篇课文相关的作者作品,文体常识和背景知识。能理解和掌握景物描写和场面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理解散文的特点,积累一些优美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提高个人审美修养。课文概述及侧重点:
1、《社戏》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时看社戏的一段难忘的经历。学习本文写景叙事的精彩之处,从而体会作者对劳动人民美好品质的赞美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
2、《安塞腰鼓》是黄土高原的绝活儿,它粗犷、豪放、动人心魄,它是生命激情的燃烧,是生命力量的宣泄,令人震撼。通过本课大量的精彩短句以及反复、排比等句式的学习,读出并品出安塞腰鼓的气势、感情。
3、《竹影》主要写“我”和小伙伴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充满童趣。在指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的同时,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领会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的艺术和美,进而体会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艺术特点。
4、《观舞记》本文语言优美,用词丰富、比喻迭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卡拉玛姐妹精妙的舞蹈,给人以语言和舞蹈形象的双重审美享受。课堂教学应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深入品味,提高语言感悟能力。冰心以她高超的语言技巧,把卡拉玛姐妹优美酌舞蹈转化为生动可感的视觉形象。为深入理解、把握文意,应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力,深人体悟形体语言的内涵。
5、《二胡》作者通过细腻优美的语言,传达出二胡的特有的神韵,表达了作者对二胡的喜爱之情以及对自然、历史、生命的思考。运用 对比手法,从而表现了二胡质朴的神韵,运用景物描写渲染情感,反映作者的内心情感。
6、《口技》本文描写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了京中善口技者的高超技艺。教师指导学生顺畅诵读,以理清句意层次,并启发想象,入情入境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本文的场面描写形象、细腻,颇具特色。展现了复杂多变的故事情节,刻画了众多人物的音容笑貌。指导学生有表情地复述课文内容,师生共同评点,领会行文的精妙。学习方法:
搜集相关信息,了解中华文化艺术。
充分朗读,把握课文内容,深入体会思想感情。
查阅有关资料,理解课文中出现的语文知识,这样有利于理解课文和写法。
进一步加快阅读速度,阅读时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提高自己理解和鉴赏课文的能力。第二单元 单元要点:
积累本单元课文中的生字词并了解相关作者作品的文学常识。初步了解议论文的有关常识和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学习揣摩积累课文中的精彩语句,感悟语言的魅力,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把握课文中人物的形象,感受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闪光的品质。
熟读并背诵文言文,积累重要的实词和虚词,为今后学好文言文打下良好的基础。课文要点:
《邓稼先》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了一个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描写、评价,突出了邓稼先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会让读者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情感的感染,学习到邓稼先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本文行文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每一部分均设有小标题,使文章条理清晰,全文共有六部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这篇散文感情充沛,语言精警。从单元设计来看,学习本文,在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的基础上,应让学生了解闻一多先生的事迹,深入领会他言行一致的崇高品格和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学习文章的结构技巧和选材技巧。
《纪念白求恩》本文是毛泽东同志在1939年12月21日为纪念白求恩同志所写的一篇讲话稿。题目明确地交代了写作此文的目的,涵盖了文章的中心。本文是毛泽东为悼念白求恩而作的。作者深刻地分析了白求恩的精神品质,作者把对白求恩精神的评价提到共产主义精神的高度,并且把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分析为国际主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和对技术精益求精三个方面,赋予白求恩精神深刻而丰富的内涵,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精神。作为一篇议论文,其中心论点是: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音乐巨人贝多芬》写了作为音乐家的贝多芬的不幸遭遇,展现了这位音乐巨人的内心世界及他对厄运的态度,让我们了解了贝多芬作为音乐家的另一方面。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写了星期天屠格涅夫、都德、左拉、福楼拜相聚的情景,刻画了四位著名作家的形象,表现了他们各自的思想和性格特征。《孙权劝学》是一篇文言文,吕蒙开始“以军中多务”相推,后来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才略有惊人的长处。学习方法:
善于积累每篇课文中的字词,并能经常复习,才能扎实不忘。运用课堂上学到的写人的方法,练习使用各种方法刻画人物形象。
这个单元有的课文很适合朗读,要从节奏、重音、语气、感情等方面训练自己,提高朗读能力。
学习文言文要多读多背,注意总结,可以和初一学过内容作对比,以便更好总结规律。第三单元 单元要点:
1.了解相关作者和体育明星的情况。
2.理解对比、侧面烘托、欲扬先抑等写作手法的好处。
3.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结合自身经历。深入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4.感受并学习课文人物的体育精神,激励自己,勇于面对困难。课文要点: 《最出色的球员》:感受乔丹的感人精神和品格。体会语言特色。《我打败了男子汉》:复述故事情节,体会心理描写的作用。《我的梦想》:透过具体语句感受人生的意义。《门外观球》:体会作者对足球态度的变化。《下棋》:体会精彩的描写,感受下棋、观棋、悟棋的独到而深刻的感受。《纪昌学射》:复述故事。积累文言词句,透过人物感悟道理。学习方法:
1.搜集与课文有关的体育材料。
2.注意写作手法的学与用,适当练笔。3.结合自身经历,感知课文及作者的情感。第四单元
1、了解文体常识,掌握文体特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注意理解关键词句。
2、学习文章中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的方法,概括提炼作者观点,探究课文内涵。
3、应对自然常怀敬畏之心,爱护自然,以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19《敬畏自然》
重难点:了解文章的议论体裁特点及拟人、反问等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运用。理解作者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的观点。20《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重难点: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和相关知识,揣摩字里行间充盈的感情和中心的关系,体味文中所设置的悬念。
21、《旅鼠之谜》
重难点:了解科学小品的特点,学习本文巧妙地贯穿和组织材料的方法,概括提炼课文的观点。
22、《大雁归来》
重难点:学习本文将形象性、知识性、抒情性完美结合的写作特点。训练概括能力和理解能力。
23、《死海不死》
重难点:通过对本文中说古道今,运用神话故事,传说和数据说明的语句的品读把握死海的特点及其成因。
24、《喂,出来》
重难点: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理解现实与想象思维的关系。理解领悟科学幻想小说的深层含义。学习方法:
学习本单元,要用心体会作者借助各种文体表现的情感和忧思。
1、了解文体常识,掌握各种文体的特点。
2、体会和把握文章感情,通过揣摩文章渗透的字里行间的强烈感情,了解作者写作的意图和把握文章主题思想。
3、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应在学习中探究自然奥秘,感受科学家崇高的献身精神。第五单元 单元目标:
了解并掌握作者作品相关的知识;注意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熟练朗读课文,对精彩的篇章要能背诵,能流畅地翻译课文。学习本单元中运用的层层设疑、托物言志、衬托等写作方法。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学习要点:
《桃花源记》中虚构了一个美好的理想境界,诗人以洗炼的笔墨,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没有尘世羁绊的人间乐园——世外桃源。因此《桃花源记》更具有文学的欣赏性,引导品味本文优美、精练的语言,积累迁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培养文言散文的审美情趣。
《陋室铭》课文的篇幅短小,骈散句结合,韵律十足,读起来琅琅上口,在多次诵读之后能基本了解课文大意。短文使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述了作者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这对正在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的初二学生而言很有现实意义,因此把如何理解短文的寓意及写法定为教学难点。
《爱莲说》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通过对比衬托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引导学生重视德行,保持坚贞正直操守的价值取向,使学生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核舟记》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和精湛的技艺,力图通过一些细节,高度概括地再现当时的艺术氛围和人物的精神面貌,取得了绝妙的艺术效果。理解本文从总到分,从分到总,按照事情各部分的位置,人物的主次,突出重点,做具体细致的描述的方法。领会和掌握一些实词的意思及古今词义的异同。《杜甫诗三首》是诗人不同时期的作品,题材不同,背景不同,风格不同《望岳》融情、景、理于一体,《春望》情景兼具,表达国伤时悲已之感,《石壕吏》通过见闻反映他的思想矛盾,这三首诗是诗人从理想走向现实,从于家于已的眷顾转向于国于民的关注。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品味诗的物境和意境,鉴赏诗的美点和亮点。学习策略:
通读、熟练朗读课文。
依据注释,参考有关工具书,能熟练地翻译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背诵是最佳的方法。
高一语文知识点整理 篇6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3-0066-02
2015年云南省思想品德中考实行全省统一命题,但是由于全省各地州使用的教材版本不同,如何做好中考总复习,整理出一份有利于学生备考的复习资料,成了初三老师们的必修课。
依据2015年云南省思想品德考试标准,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我对“公民的权利义务”这一专题的内容及相关案例进行了整理与研究。
一、知识整理与案例解析
(一)了解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懂得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考试层次要求:B)
1.什么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什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宪法规定的权利,就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2)宪法规定的义务就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2.怎样认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1)国家以宪法和法律的形式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我国法律赋予了公民广泛的权利,也规定了公民必须履行的各种义务。
(2)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两者具有一致性。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
(3)所以,每个公民既是权利的主体,也是义务的主体,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
3.我们应怎样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正确行使权利:(1)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2)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3)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4)要以合法的方式行使权利
自觉履行义务:(1)法律鼓励的积极去做;(2)法律要求的必须去做;(3)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二)知道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任何非法侵害他人人身权利的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考试层次要求:B)
1.公民的生命健康权
(1)地位:生命健康权是公民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权利,是公民行使其他权利的前提
(2)法律依据: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不容他人侵犯。作为未成年人,我们的生命健康权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
(3)我们应怎样行使公民的生命健康权?
① 公民应该珍爱生命,维护健康,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②当生命健康受到他人非法侵害时,有权依法自卫和请求法律保护;③我们享有生命健康的权利,也负有不伤害他人生命健康的义务
2.公民的人格尊严权
(1)地位:人格尊严权是公民作为人应当受到他人最起码尊重的权利
(2)内容:具体体现为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
(3)法律依据: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侵犯公民的人格尊严权,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我们应怎样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权?
①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侵犯公民的人格尊严权,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②当公民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时,要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如与侵权人协商,要求停止侵害;请求法律保护,向有关门反映;必要时向法院提起诉讼
3.公民的隐私权
(1)什么是隐私?
隐私是指公民不愿意为人所知或不愿意公开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秘密。包括三个方面内容:①个人信息,②个人活动,③个人领域。
(2)什么是隐私权?
隐私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
(3)我们应怎样维护自己的隐私权?(当隐私权受到侵犯时,怎么办?)
①与侵权人协商,要求其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消除影响;②可向有关部门反映,请求帮助;③必要时,可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依法维权
案例解析:
拥有自己的秘密是我们长大的标志之一。作为中学生应该保守的秘密是
A.网友约自己单独见面 B.考试时作弊未被发现
C.自己真实的个人信息 D.上学途中被强行“借钱”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保守秘密的要求。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些事情可以保密,而有些事情却不能保密。C正确,保护自己的隐私能获得内心的安宁;A错误,是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的表现;B错误,是缺乏诚信品质的表现;D错误,是懦弱、缺乏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的表现。
(三)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考试层次要求:B)
1.什么是受教育权?
受教育权是指公民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机会,以及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
2.为什么受教育既是公民权利,也是公民义务? (怎样劝说不让子女上学的父母)
(1)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人们独立生活的必要前提,它能唤起人的潜能,从而开辟出人性发展的道路;教育能为人们未来的幸福生活奠基,教育获取知识,知识改变命运。
(2)对于国家、民族来说,教育成就未来。
(3)我国宪法规定: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
3.什么是义务教育?它的显著特征有哪些?
(1)含义:国家统一实施的、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民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2)基本特征:强制性、公益性、统一性。
4.当我们的受教育权受到侵犯时,应怎么办?
(1)当我们的受教育权受到侵犯时,应增强维权意识,坚决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
(2)请求父母、老师的帮助;
(3)向学校、居(村)委会、教育主管部门等寻求帮助;
(4)必要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5.我们应如何珍惜自己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义务?
(1)我们要树立远大志向,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努力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2)当我们的受教育权受到侵犯时,坚决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利。
(3)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①按时入学;②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不得中途辍学;③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案例分析:
材料一 2014年云南省深入推进“营养餐”改善计划,让“营养餐”覆盖全省129个县(市、区)510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费补助覆盖全省290万名农村学生。从3月份开始,云南逐步将所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学生食堂退出承包经营模式,改由学校直接管理,实行零利润经营。
材料二 晕!上自习课时,我溜到操场上玩,被老师抓个现行,狠批了一顿。真是的,学不学习是我自己的事,老师真是多管闲事。
(1)材料一中的措施保护了学生的哪些权利?
(2)材料二中“学不学习是我自己的事”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3)为了回报党和政府的关爱,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我们应当如何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第(1)问从关键词“学生”“营养餐”,不难判断是保护了学生的受教育权和生命健康权。第(2)问首先要作出判断然后说明理由,材料二中观点关键错在没有认识到受教育也是公民的义务。第(3)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具体做法即可。
二、整理与研究时应注意的问题
1.认真分析研究考标要求,把握考试难易程度
2.把考标与教材相结合,理清知识体系
3.充分考虑本校学生的学习情况
4.选取案例时应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符合考试要求
高一语文知识点整理 篇7
本单元重点课文《只有一个地球》《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第四单元词语盘点:
yáo wàng
jīng yíng
zī yuán
kuàng wù
遥 望
晶 莹
资 源
矿 物
ēn cì
jié zhì
kū jié
làn yòng 恩 赐
节 制
枯 竭
滥 用
wēi xié
zhǐ wàng
shè xiǎng
yí mín 威 胁
指 望
设 想
移 民
pò suì
mù dǔ
shèng jié
jùn mǎ
xióng yīng 破 碎
目 睹
圣 洁
骏 马
雄 鹰
chán chán
huí dàng
zī rùn
shàn dài 潺 潺
回 荡
滋 润
善 待
sōng zhī
bǎo guì
zī yǎng
yīng ér 松 脂
宝 贵
滋 养
婴 儿
juàn liàn
hé ǎi kě qīn
shán shǎn fā guāng 眷 恋
和 蔼 可 亲
闪 闪 发 光
zàng lǐ
zhǔ chí
yǔ diào
bēi jù
zhì lǐ 葬 礼
主 持
语 调
悲 剧
治 理
guī sù
dàng yàng
lǐng wù
tāo tāo bù jué 归 宿
荡 漾
领 悟
滔 滔 不 绝
yí xiè qiān lǐ
fēn zhì tà lái
shì wài táo yuán 一 泻 千 里
纷 至 沓 来
世 外 桃 源
cóng tiān ér jiàng
shēng mìng chuí
wēi fēng yǔ tóng zhōu 从 天 而 降
生 命 垂 危
风 雨 同 舟 第四单元日积月累:
1、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
2、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3、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4、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循环。
5、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
【第13课 只有一个地球】
1.课文采用科学小品文(文艺性说明文)的形式,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课文采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等多种说明方法,科学地介绍了地球的多方面知识,有力地说明了“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课文多处采用比喻、拟人等手法,体现了科学小品文语言的生动形象性。
课文是从宇航员遥望地球引入,接着从“地球的渺小”“自然资源有限”“目前人类无法移居”三个方面来说明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最后告诉人类应该保护地球。
2.词句理解。
(1)对句子的理解。
①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这是作者对地球的赞美,突出了地球的可爱与美丽,体现了作者对地球的热爱之情。句中将地球比作“母亲”“摇篮”,说明了地球是人类及万物生存繁衍的地方,阐明了地球与人类及万物生存的密切联系。比喻的运用使句子在表达上通俗易懂又生动形象,读起来极富感染力。
②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渺小”是微不足道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地球在茫茫的宇宙中,就如同大海里的一叶扁舟般微小,由此可见,人类的活动范围是非常有限的。从而说明了地球对于人类而言是多么的珍贵,人类应该珍惜和保护地球。
③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
“本来”是“原先、先前”的意思,它准确地点明了可再生资源已遭受破坏,强调了“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原先的可再生性,突出了现在的不可再生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严谨性。结合前文“矿物资源”的阐述,再一次证实了自然资源的有限及面临的危机,从而给读者以警示、提醒。
④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这句话引用了科学家的研究成果,“40万亿千米”直观地表明了范围之大,大到人类根本无法到达。“至少”一词是强调了目前的研究成果还只限于这个范围,“40万亿千米”以外的情况还不能确定,体现了说明的严谨性。同时,“至少”是“最少”的意思,又进一步说明了距离的遥远,从而简洁有力地证实:目前还找不到第二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易于理解,又让人信服。
⑤“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这句话引用了宇航员的感叹,与前文照应,简洁、形象地概括了地球的特征,突出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说地球“可爱”,是因为地球无私地养育着人类,孕育着万物。而“破碎”一词,一般用来形容玻璃、瓷器之类的易碎品,在这里可理解为因各种原因造成的对地球的伤害,如,文中提到的资源枯竭的危机。这样表达不仅使句子生动形象,同时又能引起人类的警觉,突出了保护地球的紧迫性。
6宇航员为什么发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叹?
这句话突出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说地球“可爱”是因为地球无私地养育着人类,孕育万物。这样不仅使句子生动形象,同时又能引起人类的警觉,突出保护地球的紧迫性。
【第15课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1.在西雅图的土地上,回荡着印第安酋长西雅图的着名演说。文章以饱含深情的语言,向我们表达了印第安人对这片土地的留恋和眷顾,表达了人们对土地的爱。
一方面,课文大量运用拟人、比喻等表达手法,把土地上的一切事物都当成自己的兄弟朋友,字里行间处处充满着对这片土地的珍惜和热爱,表达出对它们无比眷恋的感情,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另一方面,体现课文主旨的语句“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反复出现,产生一咏三叹的表达效果,不仅使主题深化,而且强化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大地滋养着世上万物,包括动植物等一切有生命的事物,人类只是万物中的一个群体;同样,人类的生命成长离不开大地上各种自然资源的给予。这句话充分地表明了人类与大地不可分割的关系,也预示着这片神圣的土地对于我们有多么重要。
②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山峦”指连绵的山。起伏的群山蕴藏着宝贵的资源,流淌的河水养育着万物的生命;动物与植物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生存,是人类不可或缺的朋友。这句话再一次表明了人类与大自然紧密相连的关系,同时也告诉我们:不应该以旁观者的姿态去面对,而应该用主人的身份去保护自己的家园。
③溪流河川中闪闪发光的不仅仅是水,也是我们祖先的血液。
水是生命的源泉,在历史长河中,水之所以能保持它清澈、纯净的本性,离不开世世代代人的努力。是祖辈的辛勤呵护,水源才不至于被破坏;是祖辈的不懈努力,水流才不至于被污染。他们保护家园、扞卫纯洁的精神,将在时间长河中熠熠闪光,不断提醒人们应该爱护水源,就像尊重人类的祖先一样。
④任何降临在大地上的事,终究会降临在大地的孩子身上。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人类生活在大地上,沐浴着阳光雨露,感受着风霜雨雪,在大地母亲的怀抱里成长。如果家园受到破坏,而我们不能及时醒悟,不懂得及时补救挽回,那么任何对大地的影响,对地球的伤害都将演变成对人类自身的伤害。假如人们唾弃了大地,那么他们就是唾弃了自己。如果家园遭到毁灭,人类又怎能独自生存?这句话直接将人类的生存与大地的保护联系起来,指出了两者兴则共兴、灭则同灭的密切关系。
⑤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谁也没有权利,也不可能拥有对大地的控制权,谁也不能凭借自己的喜好、善恶来对待神圣的大地,来破坏、损伤大地的完整和庄严;相反,人类属于大地,因为大地拥有着生命成长的物质,使人类的生命不断得以繁衍、延续。因此只有爱护大地上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才能确保人类生命成长需要的各种自然条件,从而保持生命的延续。这是文章的中心所在,是作者所要传达的主旨。
(2)对词语的理解。
高一语文知识点整理 篇8
教版
一、走进作者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中国现代诗人、民主战士、散文作家。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长大于江苏扬州,故称“我是扬州人”。北京大学毕业,曾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文笔清新,所著合编为《朱自清全集》。1948年朱自清患严重的胃病,6月18日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上签字,8月12日因胃穿孔在北大医院去世。朱自清以散文闻名,不仅以描写见长,并且还在描写中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散文有《匆匆》、《背影》、《桨声灯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温州的踪迹》之二的《绿》等抒情散文。
二、字词
.生字辨识
酝酿(ùnniàng)
巢(há)
喉(hóu)咙
宛(ǎn)转
应和(hé)
嘹(liá)亮
黄晕(ùn)
撑(hēng)
蓑笠(suōlì)
抖擞(sǒu)
胳膊(gēb)
2.重点词语注释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朗润]明亮润泽。
[赶趟儿]原意是赶得上,这里有“趁时机、凑热闹”的意思。
[酝酿]原意是造酒的发酵过程,也比喻作准备工作。这里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卖弄]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
[宛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这个意思现在写作“婉转”。
[黄晕]昏黄不明亮。晕,太阳或月亮周围的光圈,也指光影或色彩周围模糊的部分。
[烘托]中国画的一种方法,从旁边或周围涂抹淡墨或者浅的颜色,使画的主要部分更鲜明,更突出。这里是“衬托”的意思。
[舒活]舒展,活动。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的打算在春天。意思是,春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及早安排好。
[花枝招展]花枝迎风摆动,婀娜多姿。形容妇女打扮得十分艳。招展,迎风摆动。
三、结构
盼春(1~2)(开篇点题,总领下文)
绘春(3~7)
春草图(3):春草报春
春花图(4):春花争春
春风图():春风唱春
春雨图(6):春雨润春
迎春图(7):春人迎春
赞春(8~10)
娃娃(8):新
姑娘(9):美
青年(10):健
未来:美好
四、后练习、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朗rùn()
ǎn()转
酝酿()()
liá()亮
hōng()托
应和()
2、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欢欢喜喜的样子。
()
2、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
3、比喻姿态优美。
()
4、舒展、活动。
七年级语文上册 基础知识整理 篇9
一、生字词(见后面练习)
二、事例积累
1、杏林子,女作家,12岁时染上类风湿关节炎,后来病情恶化。她忍着病痛的折磨,写了四十多个剧本和许多散文。
2、居里夫人淡泊名利,工作条件简陋,对科学执着痴迷,两次获得诺贝尔奖。
3、朱自清宁可饿死不食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骨气)
4、聪明少年的故事:①谢道韫《咏雪》“未若柳絮因风起”用比喻生动形象的写出了雪的轻和飘的特点。②陈元方《陈太丘与友期》“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③曹冲称象。④司马光砸缸。⑤孔融《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道理积累
1、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俄国 列夫·托尔斯泰
2、生命属于人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
三、背诵
古诗文《童趣》《论语》十则15首诗8首是《考
用心爱心专心
1试说明》要求的《浣溪沙》、《泊秦淮》、《夜雨寄北》、《观沧海》、《天净沙》、《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钱塘湖春行》、《次北固山下》。
现代诗文《春》、《济南的冬天》、《纸船》、《天上的街
市》、《静夜》《金色花》期中前两篇为《考试说明》要求的。
四、识记重要的作家作品
宗璞《紫藤萝瀑布》流沙河《理想》理想是石,敲出星星
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蒲松龄《聊斋志异》安徒生童话
五、比喻使描写生动形象,使说理通俗易懂。
六、名著导读
《繁星》《春水》 现代女作家冰心原名谢婉莹,其诗受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影响。内容包括三方面:
1、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
2、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
3、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形式短小、意味深长;语言清新淡雅、晶莹明丽,明白晓畅、情韵悠长。
本册练习题
一、注拼音写汉字
1、注拼音
痴想啜泣忍俊不禁伫立堕落禀告晕车
贮蓄栀子唱和枯涸静谧倏忽滑稽踉跄
2、写汉字
Xuān()腾 休qì()zhuó()壮bâng()溅鹤lì
()
Diàn()污浓yīn()â()运 心旷神yì()hái()骨
nüâ()杀苦心孤yì()tuǒ()当luán()生
二、古诗词默写
1、,若出其中;,若出其里。
2、默写《次北固山下》。
3、几处早莺争暖树。,浅草才能没马蹄。
4、,听取蛙声一片。
5、《天净沙》中的主旨句。
6、,志在千里。,壮心不已。
7、绿树村边合。
8、曲径通幽处。
9、,随风直到夜郎西。
10、写出《夜雨寄北》中隐含成语的诗句。
11、商女不知亡国恨。
12、,似曾相识燕归来。
13、争渡,争渡。
14、写出《观书有感》中含有成语的诗句。
三、现代诗文
1、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2、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
四、文言文
童趣
1、《童趣》节选自作者是清代文学家。
2、每句断两处。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3、翻译句子。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4、解释实词
项为之强徐喷以烟鞭数十
5、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6、记述你童年的一件趣事。《论语》十则
1、《论语》是四书之一,其余三部为;。
2、默写十则(顺序可乱)
3、翻译曾子两则。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知识整理 篇10
惆怅:伤感、失意。
不屈不挠:屈服。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嗦。
迂回:环绕。
狂妄:极端的自高自大。
似水流年:像水一样流逝的光阴。流年,光阴。
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忘记吃饭。形容非常专心努力。
其乐融融:形容和睦快乐的样子。
炫耀:照耀;夸耀。
沉湎:沉溺。
摭拾:拾,拣。文中指袭用现成的词语。
焦灼:非常着急。
自艾自怜:自己怜惜悔恨自己。
怨天尤人:尤,抱怨上天推及到他人。
入不敷出:收入不够开支。
刻薄:(待人、说话)冷酷无情;过分地苛求。
落寞:寂寞;冷落。
望眼欲穿:形容盼望殷切。
鬼迷心窍:比喻受到迷惑。
妄自菲薄:毫无根据地看轻自己。指自轻自贱,自暴自弃。
恪尽职守:严格遵守自己的职责。
完美无瑕:完善、美好,没有缺点。瑕,缺点。
瞠目结舌:瞪大眼睛说不出话来。多形容吃惊或窘迫的样子。瞠:瞪眼睛。
冥思苦想:深沉地思索。冥,深深地。
举棋不定:拿起棋子不能决定怎么下。比喻做事犹豫不决。棋,主意,主张。
势不两立:敌对双方矛盾尖锐,其势不能并存。也比喻矛盾不可调和。势,形势。
苟延残喘:勉强维持一线生命。也比喻其他事物勉强存在下去。苟延,勉强延续;残喘,临死前残存的喘息。
百无聊赖:喻指思想感情没有依托,非常无聊。聊,依靠。
水落石出:喻指事情真相大白。
一如既往:完全跟从前一样。既,已经。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揉使之然也:“揉”通“煣”,火烤。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天赋,资质。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
(2)古今异义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金石可镂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
古之学者必有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吾从而师之: 小学而大遗:(3)一词多义
1)绝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终止)
以为妙绝(到了极点)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断)
佛印绝类弥勒(非常)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2)强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有力的弓)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大)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余)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勉强)
3)假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凭借)
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假如)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不真)
4)望
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向远处看)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先达德隆望尊(名望)
适冬之望日前后(农历每月十五)
5)闻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听见)
博闻强志(见闻、知识)不能称前时之闻(声誉、名声)
6)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
吾从而师之(以„„为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乐师;学习)
犹且从师而问焉(老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老师)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从师)
7)传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流传)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解释经书的著作)
8)从
惑而不从师(跟随)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介词,自)
9)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之)
于其身业,则耻师焉(句末语气词)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句末语气词)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句末语气词)
10)乎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在”;介词,“比”。)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反诘语气。)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与“嗟”组成固定结构,表示感叹。)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
11)其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代词,代指“中人”)
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句中语气词,表揣测)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代词,他/他们)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代词,代“书”)
其可怪也欤(指示代词,“这”)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代词,指前文的“君子”即“士大夫”)
12)于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从;比)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丛)„„而耻学于师(向)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对于)师不必贤于弟子(比)
不拘于时(被)
13)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啊”或不译。)先生不知何许人也(用于一般陈述句或语气轻微的感叹句句末,表示认定,“啊”。)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用于句末,与疑问代词“何”呼应,表示反问,“呢”。)
14)则
于其身业,则耻师焉(连词,表转折,“却”。)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连词,表条件与结果的关系,“就”。)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副词,用在谓语前面,帮助表示判断,“就是”。)
15)所以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用来„„的)圣人之所以为圣(„„的原因,“以”作“因”讲。)
16)者
假舟楫者(„„的人)此数者用兵之患业,而操皆冒行之(代词,„„的情况)
子瑜者,亮兄谨也(表判断)
17)而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转折)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并列)锲而舍之(表承接)知明而行无过矣(表并列)
吾尝终日而思矣(表修饰)臂非加长也,而见者也(表转折)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表因果)登高而招(表承接)
18)故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所以)明知故犯(故意)
温故而知新(原来的东西)(4)词类活用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泳。)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日。)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5)特殊句式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判断句)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宾语前置句)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宾短语后置句)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介宾短语后置句)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句)
以为轮(省略句)
二、文学常识
(1)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
和车轮制作的方法为喻说明“学不可以已”的道理。设喻说理紧密结合,形式多样:有的寓道理于比喻中,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等;有的反复设喻,说明道理,如连用“而望”、“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五个比喻,引出“善假于物也”的道理。设喻方式富于变化,把道理说的更加具体明白;有的正面设喻,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等;有的正反设喻,如“骐骥”和“驽马”,“锲而舍之”和“锲而不舍”,“蚓”和“蟹”等。
2、《师说》讲的是从师而学,就是“说说关于从师的事”。
濡染(rú)
铩羽而归(shā)低徊(huí)
檀香山(tán)
桑梓(zǐ)
逃遁(dùn)
贫瘠(jí)
酥骨(sū)
抛锚(máo)
什刹海(chà)渗浸(shân)
烙印(lào)恬淡(tián)
匝数(zā)缔造(dì)
侘傺(chà)(chì)谪居(zhã)发轫(rân)翘首(qiáo)别墅(shù)奇诡(guǐ)游泊(bï)按捺(nà)丰子恺(kǎi)粘合(nián)烟垢(gîu)欷嘘(xī)(xū)方兴未艾(ài)蕞尔(zuì)
熠熠闪光(yì)悲怆(chuàng)迁徙(xǐ)
颠簸(bǒ)
崔颢(hào)
辜负(gū)
打夯(hāng)
根深蒂固(dì)含辛茹苦(rú)翰苑(hàn)
静谧(mì)
矫饰(jiǎo)
戈壁(gē)
惶惑(huáng)廿七(niàn)
菜圃(pǔ)
憔悴(qiáo)(cuì)
三、中心内容及写作技巧
1、《乡土情结》是柯灵为纪念《香港文学》创刊7周年而作的散文,作品以故园之思作为线索,由“小家”到“大家”,由“离家”到“归家”,将乡土情结升华为爱国主义的思想情感。
上”,图中的人们正在离家或曾经离家,从而引出下文。
一、字词。
1、读准下列加点的字。
煮茗(míng)蛰(zhã)居 乌桕(jiù)喷薄(bï)
闽粤(mǐn)(yuâ)
丰腴(yú)
赭(zhě)色
远阜(fù)诳语(kuáng)阴霾(mái)攫来(juã)
惊骇(hài)雾霭(ǎi)混沌(dùn)瘴气(zhàng)剔(tī)透 粗犷(guǎng)奔放不羁(jī)千峰万壑(hâ)咆哮(páo)(xiào)壬(rãn)戌 举酒属(zhǔ)客 窈窕(yǎo)(tiǎo)冯(píng)虚御风 棹(zhào)扣舷(xián)袅袅(niǎo)酾(shī)酒
横槊(shuî)匏(páo)尊 相与枕藉(jiâ)嫠(lí)妇 愀(qiǎo)然 山川相缪(liáo)舳舻(zhú)(lú)蜉蝣(fú)(yïu)衽(rân)席 箕踞而遨(jī)(jù)施施(yí)(yí)而行
攒蹙累积(cuán)(cù)斫榛莽(zhuï)(zhēn)
引觞(shāng)满酌
无尽藏(zàng)鳘鱼(mǐn)驯服(xùn)
僇(lù)人 垤(diã)
颢(hào)气
焚茅伐(fá)涟漪(lián)(yī)鼬(yîu)蓊郁(wěng)酢(cù)追溯(sù)嗥叫(háo)忧悒(yì)
迸发(bâng)艾蒿(hāo)毛骨悚然(sǒng)蜿蜒(wān)(yán)湍急(tuān)饿殍(piǎo)
4、文言文字词。(1)通假字(例)
1)举酒属客(通“嘱”,劝酒)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
3)山川相缪(通“缭”)
4)僇,通“戮”,这里是遭贬调的意思。
5)趣,通“趋”,往。意有所极,梦亦同趣.(2)古今异义(例)
而未始知西山这怪特
攒蹙累积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游于是乎始
醉则更相枕以卧
到则披草而坐
颓然就醉
故为之文以志
古义 未尝
今义 没开始
今义 积累
古义 重叠、积压
古义 这样以后
今义 转折连词
古义 从此,从这时
今义 递进连词
古义 更换交替
古义 拨
古义 接近
古义 从前
古义 记
今义 更加
今义 覆盖在肩背上。
今义 就是
今义 朝
今义 志气、志向
今义 判断动词 然后知吾向之末始游
是岁元和四年也
(3)一词多义(例)
1)如
古义 代词,这
A 纵一苇之所如(往)
B水石相搏,声如洪钟(好象)
D 如期完成(按照)
B 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咐)C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比得上)
2)属
A 举酒属客(通“嘱”,劝酒)
C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
3)固
A 固一世之雄也(本来)
B 雍州之地,yao函之固,自若也(险固)
D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顽固)
B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到)C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使动)
4)适
A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享有)
C 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女子出嫁)D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山丘(适合)
E 适得君府书明日来临汝(刚,才)
F 适大病,不能行(适逢)
5)逝
A 逝者如斯,而未尝为也(流逝)
B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通“誓”,发誓)
C 淑尔远逝,往来翕忽(去,消失)
D 时不利兮骓不逝(跑)
6)曾
A 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副词,用来加强语气,常与“不”连用,译为“连„„都„„”)
B 曾不知老之将近(副词,用来加强语气,常与“不”连用,译为“连„„都„„”)
7)苟
A 苟非吾之所有(假如)
8)虽
A 虽一毫而莫取(即使)
9)异
A 始指异之(称奇)
10)特
A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特别)
11)为
A 余自为像人(成为)
B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超出一般)
B 故为之文以志 [为(表目的)]
B 欲苟顺私情(假如)
B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虽然)
B 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独特)
12)而
A 觉而起,起而归(表顺承,译为“就”、“然后”)
B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表修饰,译为“地”、“着”)
C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表因果,译为“因而”、“所以”)
13)乎
A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表反问语气,译为“吗”、“呢”)
B 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形容词、副词词尾,译为“的”、“地”)
C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用于句中,起调节音节的作用,不译)
(4)词类活用(例)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作状)
2)顺流而东也(名作动)
3)侣鱼虾而友麋鹿(意动)
(5)特殊句式(例)
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状语后置)
2)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
3)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
三、课文内容
(一)中心、结构、写作特点
【高一语文知识点整理】推荐阅读:
高一语文复习知识点05-26
高一语文劝学知识点12-11
高一语文课本知识点梳理10-03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09-28
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二必考知识点10-28
高一语文下学期必会知识点05-31
高一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知识点06-19
高一语文05-25
高一语文课程07-03
高一语文反思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