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观察记录幼儿的游戏活动

2024-12-06

如何观察记录幼儿的游戏活动(共14篇)

如何观察记录幼儿的游戏活动 篇1

如何观察记录幼儿的游戏活动?

南京市第一幼儿园 徐峰

2008年11月5日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因此,研究儿童的游戏,探索儿童游戏的发展规律是十分必要的。在研究儿童游戏的过程中,我们要特别重视对儿童游戏的观察。

一、幼儿游戏活动的观察

对幼儿游戏进行观察是成人了解幼儿游戏行为的关键。通过对幼儿游戏的观察,成人可以获取关于幼儿游戏的丰富信息:幼儿喜欢的游戏类型,幼儿喜欢的玩具和游戏设备,幼儿喜欢的游戏空间,幼儿乐于参与的游戏主题,幼儿与同伴、教师互动的方式以及有关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来的认知与社会性等方面发展的有价值的信息。

对幼儿的游戏进行观察也是成人有效地指导和丰富幼儿游戏的前提。如图所示,通过观察,成人可以了解到何时应为幼儿的游戏提供额外的时间、空间、游戏材料或经验准备,以扩展和丰富进行中的游戏情节,成人何时参与游戏或同伴何时给予帮助是适时的,成人怎样参与以及同伴怎样帮助是适合幼儿游戏需要的。

二、幼儿游戏观察的一般原则

为了获得幼儿游戏行为的准确信息,观察者不论采用何种观察方法,都应遵循以下原则: ◇应明确观察的目的,并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

◇观察应在确保幼儿有机会展示他们所有游戏能力的情境中进行,既保证幼儿有丰富的、能引发他们各种游戏行为的材料,又保证幼儿有充分的游戏时间。◇如果可能,应保证对幼儿室内和室外游戏进行观察。研究表明,有些幼儿在室外游戏比在室内游戏更能表现出较高的社会性和认知水平。

◇应在幼儿彼此熟悉并熟悉环境后才开始对幼儿进行观察。在与熟悉的同伴游戏时,幼儿会展现较高水准的社会性和认知水平。若开学初就进行观察、可能会低估幼儿真实的游戏能力。

◇应持续观察,以确保记录的是幼儿典型的游戏行为。

三、幼儿游戏的观察记录

游戏观察的方法一般有三种:行为核对表、等级量表和轶事记录。观察者在决定使用何种观察方法时,应在“易于使用”和“丰富描述”两者之间作出选择。1.行为核对表

行为核对表主要用来核对幼儿在游戏中重要行为的早现与否,观察者预告将准备观察的项目列出,当出现此项目行为时,就在该项上划“√”。运用行为核对表进行的游戏观察比较系统,记录信息更快捷。2.等级量表

等级量表与行为核对表有相似之处,两者都关注特定的游戏行为,便于记录信息。然而,等级量表不仅仅简单地显示幼儿出现或未出现的行为,观察者还可以自己决定幼儿呈现的游戏行为的等级,并评价这些游戏行为的质量。等级量表可用于评价那些难以量化的游戏行为及其品质。

与行为核对表相比,等级量表的不足在于需要通过制订等级来进行评价,这可能会降低资料的可靠性,也易出错。经常出现的问题还有:

3.轶事记录 轶事记录是指简短地记录幼儿的游戏或游戏中的偶发事件。这些记录可反映幼儿的游戏技能以及社会性、认知、情感和身体等方面发展的状况。

轶事记录可以在观察幼儿游戏的过程中进行,也可以在游戏结束之后进行——通过回忆描述游戏过程中发生的事件。这样做的不足之处是有可能遗漏游戏中的重要信息。轶事记录的内容可能很简短,但应包含以下信息:幼儿的姓名、性别,记录的日期,游戏的背景,以及对事件的客观描述和观察的结果等。焦点应放在对游戏中所见所闻的描述上。观察者在记录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记录要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和内容。

◇客观记录幼儿所说的话,保留原始对话的情趣。◇记录时保留游戏情节发展的顺序。◇记录应客观而准确。

四、幼儿游戏的观察方法

实施指导,观察先行。只有通过观察,才能知道幼儿游戏的空间、时间、玩具材料、伙伴、游戏内容等情况,才能决定是否需要介入游戏。游戏最常用的有三种观察方法:

1、扫描观察

扫描观察即分时段定人观察。对班里的幼儿平均分配时间,在相等的时间里对每个幼儿轮流进行扫描观察。这一方法适用于全体幼儿游戏的情况。一般在游戏开始或者结束时选用较多。

2、定点观察

定点观察即定点不定人观察。教师可以固定在游戏中的某一地点进行观察,见什么观察什么,只要在此点的幼儿都可以作为观察的对象。适合于了解一个主题或者一个区域幼儿游戏的情况,可以获得一些动态的信息,了解到幼儿在游戏中使用材料的情况、幼儿交往情况、游戏情节发展等。

3、追踪观察

追踪观察即定人不定点观察。教师事先确定一到两个幼儿作为观察对象,观察他们在游戏中的活动情况。被观察的幼儿走到哪里,观察者就追随到哪里,固定人而不固定地点。

4、摄像记录

摄像机、数码相机在家庭和幼儿园日益普及。这些设备也可用作幼儿游戏观察的手段。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灵活地选用不同观察方法进行观察,从幼儿的能力发展来看,各年龄班幼儿在游戏方面的表现是不同的。因此,在观察时也要各有重点:

1.小班

小班幼儿主要处于平行游戏阶段,满足于操纵、摆弄物品。对物品的需求是“别人有的,我也要有”,对相同物品要求多;矛盾的焦点主要在幼儿与物品的冲突上。因此,小班观察的重点在幼儿使用物品上。

2.中班

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生活经验的丰富以及游戏情节较小班复杂,中班幼儿处于角色的归属阶段。虽然选择了一个角色,但想做多个角色的事情,想与人交往但尚无交往技能,是人与人交往出现冲突的多发期。因此,观察的重点应该是幼儿与幼儿的冲突——不管是规则上的、交往技能上的、还是使用物品上的。

3.大班

随着生活范围的进一步扩大以及幼儿综合能力的增前,大班幼儿不断产生新的主题。因新主题与原有经验之间的不和谐而产生冲突,运用已有经验在现有的基础上并创新,成为游戏观察的重点,同时相互交往、合作、分享、解决矛盾也成为游戏观察的另一个重点。

教师要真正了解不同年龄幼儿在游戏中所面临的挑战,明确不同年龄阶段幼儿游戏中的主要矛盾,通过自己的观察,适时地给与幼儿支持、帮助与引导,从而使幼儿的游戏水平获得更大的提高。

如何观察记录幼儿的游戏活动 篇2

一、利用幼儿记录布置环境, 创设观察氛围, 激发观察兴趣

兴趣是推动观察的动力, 有了动力幼儿才会积极、主动地去观察事物, 继而养成习惯。环境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 其效果往往要比教师的言传身教来得更实在。环境育人是现代幼儿教育的一大特点。正如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言:“儿童认知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积极主动建构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也把“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 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列为重要的教育原则。孩子成长需要和谐的环境, 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为幼儿创设宽松舒适的环境。环境对幼儿的影响具有显性和隐性。我们通常可以看到的是显性环境, 如整个墙面的设计、区域环境的装饰和整个教室空间环境的利用。不论是环境布置的材料还是环境布置的设计, 教师都应让幼儿参与其中。

基于环境在幼儿园中的重要作用, 教师在环境布置中应充分利用幼儿记录, 让墙饰成为展示幼儿记录的场所, 将记录与环境布置融为一体, 通过环境来诱发幼儿积极的观察行为, 使环境真正与幼儿互动起来。环境布置的材料以幼儿记录为主, 无形中, 教室里都是幼儿自己的记录。幼儿很自豪自己的作品被展示, 他们对观察结果的期望也使他们不断与记录对话, 在这种对话过程中, 幼儿观察和再观察的兴趣也会被激发出来。利用幼儿记录布置环境的另一个主要功能是对幼儿起着强化、暗示的作用。它既可以使幼儿在科学活动中参照记录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 还可以激发幼儿在下次的活动中更加乐于观察和记录。

这里的观察氛围, 包括安全的心理氛围和开放的活动环境。安全的心理氛围是指教师和幼儿间应该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 教师应该创设一种可以让幼儿发表不同意见, 可以自由观察、自由记录的心理氛围, 错了也不要紧。教师的建议仅仅是建议, 幼儿可以采纳也可以不采纳。教师只有为幼儿创造了自由、和谐的心理氛围, 利用记录进行观察才能成为幼儿真正乐意追求的生活。创设与观察活动相适宜的开放的教育环境, 促使幼儿自己选择、自己动手、自己进行观察并记录下来。

二、变换不同方式进行记录, 培养幼儿良好观察习惯

观察兴趣的激发是容易的, 但观察兴趣的维持和上升为幼儿自觉行为及养成良好习惯是不容易的。变换不同方式进行记录, 是培养幼儿良好观察习惯的有效途径。所以, 在初次激发了幼儿观察的兴趣后, 教师要与孩子们一起回顾记录, 以便进一步了解幼儿的兴趣变化、兴趣取向和观察力进展情况, 从而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进入中班后, 大部分幼儿已经初步具备了利用记录进行观察的能力。教师可以逐渐将重点放在“如何利用记录培养幼儿良好观察习惯”上。教师可针对幼儿的不同能力、不同的观察内容, 活动进展的不同情况, 有计划、有目的地灵活变换几种不同的记录方式, 及时延续幼儿观察的行为, 使观察行为能按目标而持续, 进而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1、将个人记录、小组记录与集体记录有机整合

个人记录是以个人的探索为基础的个体记录。小组记录是以几个人共同实验为基础的合作记录。集体记录是由许多个人记录或几个小组记录汇集在一起而形成的记录, 是由个人记录到集体记录的过程, 是经过许多个个体实验验证最终获得正确答案的过程。三种记录的用途和作用各不相同, 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的内容选用, 还可以将这三种有机整合, 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使幼儿能够初步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2、灵活运用猜想记录、观察记录和结果记录

猜想记录是幼儿就某个未知现象、问题产生的原因或可能发生的变化进行充分的预测和猜想, 并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 为后面的验证提供具体形象的对比依据。观察记录是幼儿在观察过程中将看到、听到以及感受到的现象记录下来。结果记录即观察、实验最终结果的记录。

未知的事物总是很容易吸引幼儿。所以, 在引导幼儿观察某一事物前, 既可以引导幼儿一边观察一边做记录, 还可以让幼儿先对所观察事物进行猜想记录, 然后再通过实验验证记录。让幼儿对所要观察的事物提出一些有价值的猜想并记录下来, 总是很有益于激发幼儿的兴趣, 同时, 作为需要在观察中解决的问题, 也给幼儿的观察指定好了观察的目标。因此, 教师可同时运用几种不同的记录, 也可以只用一种, 具体使用情况, 应根据幼儿的观察能力及观察内容来确定。

三、充分利用各种各样的记录形式, 发展幼儿观察力

在科学活动中, 往往会涉及到幼儿对所观察、探索事物的一些认识, 幼儿也急于表现这种认识。当幼儿将自己的认识用各种不同的象征性语言, 如绘画、泥工、制作、构造等表达出来时, 就形成了幼儿记录。幼儿记录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充分利用多种记录形式, 是发展幼儿观察力的关键。因为形式多样的记录既可以表达幼儿自己的观察、发现, 还可以与同伴进行交流, 从中再次激发幼儿的观察兴趣, 发展幼儿观察力。我们经常使用的幼儿记录有空白式、表格式、清单式、记录本形式、照片、泥工、纸工等等, 但并不是所有的记录形式都适合于观察活动。对于幼儿来讲, 图像表现是一种比文字简单且清楚的沟通工具, 幼儿喜欢用这种独特的方式来表达。因此, 教师在指导幼儿利用记录进行观察的过程中, 最好不要对幼儿的记录形式提出统一的要求, 而应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指导幼儿选择合适的记录形式, 幼儿的记录也应放置在便于取放的地方, 供幼儿随时翻阅, 以便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更好的发展幼儿观察力。

例如:在小班“自然角”的观察记录中, 我们可以请幼儿自由进行空白式记录, 然后和孩子们一起再拿着记录观察自然角里的植物。孩子们都发现了自己的记录没有顺序, 看起来很乱。于是大家一起想办法, 重新设计记录纸, 每一格作一次记录用, 这样就能清清楚楚地看了。在中班记录天气情况时, 有的幼儿想到自己的妈妈是做财会的, 整天画表。于是就想出了制表来记录天气情况, 记录的非常清楚。当然在这个过程中, 孩子们会遇到很多的困难, 能力强的孩子就会独立地进行观察、记录, 不断地体验成功的喜悦, 而能力较弱的孩子就有可能采取放弃的态度。作为教师, 应该在幼儿需要帮助时及时地进行指导, 灵活地运用各种不同的记录形式, 引导幼儿坚持记录, 发展幼儿观察力。

如何观察记录幼儿的游戏活动 篇3

[关键词]:幼儿观察记录 形式

一、什么是幼儿观察记录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 观察有三个特点:目的性、持续性和概括性。而观察力是人们从事观察活动的能力。

记录是把听到的话、发生的事、看到的景写下来的过程。

幼儿观察记录是指幼儿在学习活动中,通过实验、观察、探索,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得,用不同的形式或独特的非语言的方式,加上自己丰富的想象记录下来的符合幼儿年龄特征的过程。

二、为什么要在幼儿阶段开展观察记录活动

1.教育发展的需要

在现代教育观中,特别是“多元智能理论”及新《纲要》理念下,每个幼儿都是鲜活的、赋予特质的,需要教育为其提供适宜的土壤和水分,促进每个个体充分的发展。

幼儿观察记录是幼儿展示自己的思维、想象、情绪情感,并和同伴交流的重要方法,也是教师与家长探测幼儿心理的有效途径。所以在日常活动和教学中应当充分发掘它的价值,为幼儿成长与实施有效的教育策略服务。

2.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

观察记录这种教育手段,可以激发幼儿乐学和会学的情绪;可以帮助幼儿回忆探索操作的活动过程;可以促进幼儿间的分享和交流,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能促进幼儿再实验、再验证、再发现的欲望;可以促使幼儿将零散的知识经验不断地整合、系统化;能培养幼儿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与精神。

3.教师角色的转变需要

在现代教育中,教师应转变观念,教学不再是教师唯一一个主体,幼儿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要为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提供帮助。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

三、如何有效地开展观察记录活动

(一)观察记录内容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根据小、中、大各年龄段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及规律,幼儿在感知、注意、思维、表现时的目的性、兴趣点、持续时间都会有所不同。小班幼儿在观察事物时,仅能关注事物的表面现象。中班幼儿则能逐渐认识和了解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简单关系。而大班幼儿已能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发现事物变化的较本质的原因。

基于此,小班幼儿的观察记录侧重点应定位在记录现象方面、或者是感受体验方面。如小班活动“糖果在嘴巴里变化”,引导幼儿感知糖在嘴里由大变小的融化过程,并用最简单的由大至小的○◎……记录下来。

中班幼儿观察记录的侧重点定位在记录材料、记录过程与现象变化等几方面,在记录中更强调探究的步骤。如中班活动“小蜗牛吃什么”,幼儿通过给小蜗牛喂食的探索活动,发现小蜗牛爱吃的食物,并能够记录这个过程中自己所喂食物的顺序及小蜗牛的相应反应(包括吃不吃、怎么吃)。

大班的幼儿在观察记录中更强调了记录设想,同时兼顾材料、过程、结果的记录。如大班的活动“怎么把纸扔得更远”,洋洋小朋友首先记录下自己将纸片抛远的设想方案,然后记录下实验后的测量结果,紧接着再修正自己的方案,改用纸团投远,再记录测量结果,第三次又改用纸包住小块积木投远,反复几次后,他得出了体积小份量略重的东西能将纸扔得更远。

(二)引导幼儿运用多种形式进行观察记录

幼儿的想象力是丰富多彩的,创造力是令人称奇的,他们的观察记录形式也是异彩纷呈的,一般可采用选择、粘贴、涂色、判断、连线、图形、数字、符号、绘画及实物呈现等方法进行记录,有条件的还可以使用情景照片、语言录音、活动摄像等。

1.动作体现。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用动作表现出来,是最简单、最明了的一种记录方法。

例如:在小班“落下来了”的科学活动中,在引导幼儿充分的观察下,绝大数幼儿都能用动作来表现不同物体落下来的不同样子:在表现鸡毛落下来的样子时,小班幼儿就张开小手慢慢转着圈,表现从高到低慢慢飘落下来;有的则用小手来回轻轻摆动着,表现边摆边往下落。在表现小积木落下来的样子时,小班幼儿飞跑的站起再蹲下,表示很快落下来。

2.语言表达。把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用语言表达出来,让人人都听明白,这就对幼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比如:在下雨前,教师有组织的带幼儿到室外观察蚂蚁搬家的情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条理的指导幼儿认真仔细观察,回到教室后,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兴高彩烈的交流着观察到的情景,细节都讲得很棒。

3.符号记录。从动作表现到语言表达,再到用符号记录,幼儿的思维活动发生了质的变化,实现了质的飞跃。简单的符号记录,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表现出来,既形象又便于操作。

如区域活动的健康检查站中,思思(扮演医生)拉着栀子让她站在墙边长颈鹿标尺那里说:“小朋友,你站好,我给你量身高。”接着点着标尺上面的105说:“一个一,一个零,一个五,你看,你在这里。”“我帮你写下来。”接着思思拿了纸和笔画了起来。只见她在纸上画好两根横线,中间一个小孩,旁边写好105。“好了,这下你不会忘记了,回家告诉你妈妈你已经这么高了。”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幼儿天生就具备符号表达能力。教师需要及时的捕捉到幼儿的闪光点进行肯定。并创设一定的环境为这些闪光点的发展起到铺垫和推动作用。另外,在图形符号记录的表达形式中教师应该以幼儿为本,相信每个幼儿表现的独特和成功,承认每个幼儿的特点。这样幼儿的记录能力就会朝向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4.艺术表现。除简单的符号记录外,绘画、粘贴、涂色等艺术形式也是幼儿喜欢的记录方式。它能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原理趣味化。

如,在区域角的小医院里,幼儿玩得热火朝天,明明捂着脸哎呦哎呦的来到小医院,大夫有模有样的马上检查后,边说边在病历上画出了病情——一个小娃娃、一颗硕大的牙齿、一条虫子、一把钳子……接着大夫就带着小病人去拔牙了。

(三)教师在指导幼儿观察记录中应注意的问题

1.记录的合理性。不是所有的活动都需要记录。幼儿园的活动是多样的,记录主要用于结构性较强的探究式活动之中。记录的合理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记录不能生搬硬套,死板教条,简单划一,要始终围绕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和活动的目标来策划。另一方面,记录的合理性体现在幼儿的主体参与中,教师不能把自己的记录方法或思路强行灌输给幼儿,应引导幼儿就讨论的问题,思考该用什么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让幼儿逐渐学习用科学的思维方式,积极思考、勤于记录。

2.明确的目的性。进行观察记录是为了培养幼儿做事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其对各类活动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记录习惯,教师应明确这一目的,恰当地指导幼儿进行有意义、有目的的记录,使幼儿明确为什么要进行记录,怎样做好记录。

3.教育的随机性。教师要善于引导幼儿观察记录的动机,随时启发幼儿抓住记录的时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观察记录成为幼儿积极主动的活动。同时,鼓励幼儿寻找多种形式的记录方法,勇于创新,用与别人不同的方法尝试记录。

4.记录分享性。观察记录后教师应及时组织幼儿进行交流,一是对记录内容做整理,以便呈现记录过程,探索发现新问题,以事实为依据总结、发现科学规律;二是发现幼儿学习和记录方式的一些特点,及时调整活动设计,为以后的记录和活动的完善开展做好铺垫。

5.由衷的鼓励性。经过长期的研究与实践,我们感受到了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及各方面能力的不断提高,观察记录活动也在不断地发展与完善,而日益完善与成熟的记录又对幼儿的成长与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幼儿通过观察记录激发了乐学、会学的情绪,促进了同伴间的分享与交流;幼儿通过记录回忆探索操作的活动过程,激发了再实验、再验证、再发现的欲望;幼儿在观察记录中逐步养成了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与精神,通过观察记录将零散的知识经验不断地整合、系统化。

总之,幼儿通过观察记录不断思考,不仅记录下了知识建构的过程,更记录下幼儿发展与成长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陈帼眉.学前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3]黄有芳.提高区域活动中观察记录的有效性.学前教育研究,2006.

幼儿园小班游戏观察记录 篇4

游戏背景:

今天的“娃娃家”里可热闹了,客人们正在津津有味地品尝着爸爸为他们准备的“美味佳肴”,忽然,只听“砰”的一声„„ 游戏名称:

玩“办家家”游戏 教师分析:

在娃娃家游戏中由于这位孩子被其他的同伴所冷落,因此,他就用扔东西的方式来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这在小班幼儿的行为中表现得较多,原因可能是这一年龄阶段的幼儿缺乏一定的交往能力,在得不到同伴的友情时,也不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以至于产生了不良的情绪和行为。游戏中出现这种情况,我觉得老师首先要正确看待孩子的行为,不能马上否定孩子,然后进行引导,学会用适当的方式来表达宣泄自己的情感,如:让孩子知道生气以后要把自己生气的原因讲出来等等,让他们在游戏中提高交往能力,建立融洽的伙伴关系。材料提供:

娃娃若干、矮床、小桌子、家具、沙发、餐具、招待客人的礼物等 观察要点:

孩子在游戏中的交往能力 游戏行为实录: 只见周佳安用手一个劲地将桌上的那些“美味佳肴”推倒在地,一边推,一边嘴里还不停地嘀咕着什么?这时,娃娃家里已是一片狼籍了„„“恩。”他撅着小嘴点点头。“爸爸和客人们都不让我坐在桌上‘吃饭’,所以,我生气了。”他不做声。听了我这么一说,周佳安二话没说就开始捡地上的餐具了。“我们帮你一起捡吧。”在同伴的帮助下,地上的餐具捡干净了。他和孩子们又开始了游戏„„ 老师正想上前训斥,可又当我看到周佳安那一脸不高兴的表情时,我想这其中一定有原因,于是,我克制自己的情绪,来到他身边了解情况。我摸摸他的头问道:“周佳同,怎么了?你有不高兴的事情?”“快告诉我,看看我能不能帮助你。”我说道。“原来是这样,自己不高兴了,可以把这些不开心的事情告诉老师和同伴,我想大家都会帮助你的,像这样乱仍东西可不好呀!”“快把地上的餐具捡起来,我相信大家还是会原谅你,欢迎你来娃娃家的。”

改进措施:

如何观察记录幼儿的游戏活动 篇5

——《幼儿园自主游戏观察与记录》读后感

张艳秋

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一个个精彩的案例,让我明白怎样去有效的观察和解读儿童,也让我领悟到一个道理:你拥有怎样的儿童观,你就会怎样去解读儿童。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孩子的一些行为感到困惑不解或者反感恼火,那一定是因为我们的儿童观还不够科学,没有正确的解读他们,如果像书中老师那样,以正确的儿童观去观察儿童,解读儿童,支持和指导儿童,我相信我们一定会在工作中感到非常幸福。

除了儿童观的启发,让我受益匪浅的还有方法论:观察和记录的方法,书中导论部分有详细的讲述,从观察记录的方法到解读要点及反思都很系统,在此不做赘述。观察解读儿童,同一个案例当关注点不同时,会有不同的解读方法,也会用不同的指导策略。所以,首先我们必须要深入研读理论书籍,比如《指南》、《纲要》,了解幼儿心理年龄特点,教育理论、游戏理论等,这样才能对幼儿的游戏有正确的解读,科学的指导。

总之,在以后的实践中,我会多研读,融会贯通,多反思,理论与实践结合,争取也像本书案例中的老师那样,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也更好的支持孩子们的学习和发展。

如何写幼儿观察记录 篇6

育 蕾 幼 儿 园

2015年9月

作为一名教师,应学会写观察记录,写好观察记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幼儿,改善教育目标,促进每个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写观察记录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确定观察原则

首先,通过本次观察,希望能解决某方面的问题。只有明确了解观察目的,才能在观察过程中有意地、完整地、具体地记录下来,根据观察记录再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其次,在记录过程中要注意如实记录幼儿的表现。这是幼儿真实情况的表现,教师不要将自己的想法强加进去,以免影响观察的效果。无论好坏,但记无妨。从而使观察记录真实化。

最后,写出自己对本次观察的分析,以及应采取的措施。无论幼儿在观察过程中表现是好是坏,都要仔细分析,找出原因。再根据具体情况、幼儿的个性特征、家庭教育等等,考虑加强或改善哪些教育行为,制定或调整哪些教育计划,从而有针对性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二、选择观察对象

幼儿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有的好表现自己,有的性格内向,还有的活泼好动,所以要先确定观察的对象,再采用个体观察或全体(小组)的观察,也可以连续几天的观察。

如观察本班幼儿任晓芸,观察时间:2000年2月28日

目的:帮助孩子学会自己穿脱衣服,要求孩子努力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观察实录:

下午午睡时,任晓芸脱掉鞋子、外裤、坐在床上开始脱衣服,先将头往下缩,衣服往上拉,拉了一会儿脱不下来,再拉袖子,由于两手配合不熟练,就是脱不下来。旁边有同伴看见,开始帮助她脱,由于用力不对,还是没有脱下来。最后请求老师帮助。

分析:

从观察中看出,任晓芸平时在家根本不自己脱衣服。

原因有二:1.家长包办代替太严重了,在家里她母亲都代她做了,因此她觉得不会做可以让老师和同伴帮助代她做。

2.孩子本身依赖性太强,一遇到困难就不动了,影响了她的动手能力以至于什么都不会。

措施:

1.帮助任晓芸学会穿脱衣服,先教她正确的穿脱衣服的方法,利用课间休息或游戏时间让她练习。

2.和家长联系,告知孩子在园的情况,争取家长配合。

过了一星期,再次观察任晓芸,发现有明显进步了,但穿脱衣服的动作还是不熟练,鼓励孩子继续努力,再次与家长联系,不放松对孩子的要求,以鼓励、表扬为主,提高练习的积极性。又过了半个月,家长高兴地告诉我:“她现在在家自己穿脱衣服了,再也不要我们帮助了。谢谢老师。”看到孩子的进步我也很高兴,但马上我又为任晓芸制订了下一个目标:提高动手能力,为同伴做好事,继续进行观察。

三、详述观察内容

幼儿在活动中的各方面表现都可以观察。如幼儿的兴趣、好恶、特长、与同伴的关系、与老师的关系等等,以发展的眼光观察幼儿,根据教育目标决定观察内容。如本班幼儿顾成,由于年龄小,家长教育不当,养成了任性的坏毛病,脾气又很倔。我确定他为观察目标。

第一次,有一天早上,他一进来对我看了一眼,马上就跑到自己座位上去玩了。我知道他的个性,如果这时一定要让他喊我,他一定又会发脾气,呆呆地站在那儿。所以为了让他感觉到我在注意他,我就故意和他靠近。这时,其他幼儿进来向我问好,我也热情地回答。顾成不好意思地冲我笑笑,小声地说:

“老师,早。”于是我在班内又进行了一次礼貌教育。过了一个月,我第二次观察顾成,那天,眼光看见顾成走进了活动室,他一直走到我身旁对我说:“汪老师,早!”我抬头高兴地说:“顾成,早!”他快乐地跑过去玩了。以后几天,我观察到他每天到园时都很有礼貌地说:“汪老师,早!”我觉得他有进步了,又进一步提出要求:“以后声音响一些,好吗?”他点头答应了。果然以后他每天都大声地喊我。有时放学时或路上看见我也很有礼貌。家长都说孩子懂礼貌了。

四、写好观察记录

为了写好观察记录,并及时对发生的情况作出分析,我特设计了一张表格来进行观察。

例表

观察时间: 2000年3月14日

观察目的: 帮助蒋伟杰建立活动规则

观察实录: 早晨蒋伟杰较晚来园,他进来先对老师说了声“老师,早!”就站在活动室内看同伴活动,然后有同伴喊他一声,他走到那一组玩了一会儿,什么也没做成。于是到剪剪贴贴组,可是由于他不会用剪刀,剪的不好看,同伴笑他,他就停下来和小朋友打闹。当老师讲评时,蒋伟杰一直和旁边的小朋友讲话,别人不理他,他一个人讲。忽然,他发现小朋友去小便了,他马上起身去小便。

分析记录: 从观察中看出,蒋伟杰参加活动的规则意识不高。因为他大多数来园较晚,参加游戏活动太少。对一些活动的方法和技能掌握不好,这就影响了他参加活动的动机和兴趣,以至于象蜻蜓点水一样。什么都玩,什么都玩不好。

采取措施:

1.通过个别教育,教会他使用工具和材料。

2.提醒孩子早一点到园,参加游戏时帮助他建立活动规则意识。

3.与家长联系,争取家长配合,在家为孩子提供一些练习、操作的机会。

幼儿园如何开展角色游戏活动 篇7

一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内容, 为角色游戏提供丰富的主题和内容

角色游戏是幼儿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形式, 幼儿生活经验越丰富、知识面越广, 角色游戏的主题与内容也就越丰富多样。主题的发展和内容的丰富反映了幼儿生活范围的扩大。如小班幼儿常常玩“娃娃家”“打电话”“厨房”等游戏;中班幼儿除了爱玩“娃娃家”“小医院”游戏, 还爱玩“商店”“动物园”“汽车城”“玩具城”等角色游戏;大班幼儿则喜欢玩“美容美发店”“医院”“超市”“美食街”“钓鱼池”“时装表演”等内容更加丰富的角色游戏。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经验的丰富, 游戏的主题和内容也会不断增加和变化。

因此, 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内容, 增加幼儿对成人世界及社会活动的了解、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 都会为幼儿玩角色游戏提供丰富的主题及内容。首先, 教师应把丰富幼儿的知识内容列入教育教学计划中, 如经常组织幼儿开展社区活动, 参观电信大楼、移动公司、大型超市、医院、书店及社区公共设施, 向幼儿介绍它们的功能及工作人员的职业分工, 增加感性认识。其次, 教师还可指导家长进行丰富而有趣的家庭生活活动, 如提醒家长经常带幼儿散步、参观、看图书、听故事、看电影电视和外出旅游等, 扩大幼儿的眼界。幼儿的见闻多了, 知识面广了, 开展各种角色游戏就有了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

二提供充足的玩具和游戏材料, 为角色游戏创设良好的物质条件

玩具和游戏材料是开展游戏的必要物质条件。教师要为幼儿选择适合的玩具, 并和幼儿一起收集自然物、废旧物品等作为角色游戏的材料。

1. 充分利用自然物和无毒废旧物品做成玩具

为了使游戏更有乐趣, 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收集自然物和无毒的废旧物品来制作玩具, 并作为游戏材料。如用泡沫箱做燃气灶具、废旧的笔芯做体温计、用碎布和泡沫边角料做点心、用彩色皱纹纸捏成不同形状的小药片、用各种空饮料瓶及日用品包装盒作为超市货物等。这些用自然物和废旧物品做成的玩具和游戏材料的形象十分逼真, 幼儿玩角色游戏时会更加投入。

2. 让幼儿动手制作玩具, 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和创造力

马卡连柯指出:“幼儿在游戏中也如同在劳动中一样, 既要努力工作, 又要努力思维。”游戏中常常需要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 制作玩具, 才能更好地发挥幼儿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在游戏中教师要尽量少用买的或现成的玩具, 而多采用半成品或其他操作材料让幼儿经过自己的努力去制作玩具。如“超市”里的“豆类”“点心”“糖果”“巧克力”等就可以让幼儿用橡皮泥搓制再包装而成。“服装店”的“衣服”可以让幼儿自己先设计 (画) 再裁剪 (剪贴) 而成。“理发店”里的“电吹风”“剪刀”“洗头盆”等也让幼儿用不同的塑料积木、纸板或其他材料制作而成。这样在游戏中, 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 制作出各种玩具, 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充分发挥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会玩得更加高兴。

3. 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选择和供给适合的玩具

小班幼儿喜欢玩角色游戏, 但游戏内容比较单一, 对角色的动作有兴趣, 逐步从独自游戏发展到共同游戏。各组之间开始联系, 所以给小班可提供相同种类的玩具, 数量要稍多些, 玩具的体积要大些, 颜色要鲜艳些, 现成的玩具也可多一些, 如“娃娃家”里的“布娃娃”, 让孩子见了这些玩具就产生玩角色游戏的强烈愿望。中大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 知识经验的丰富, 想象力和创造力也不断提高, 所以在中大班应多供给半成品或一物多用的玩具, 启发幼儿自制玩具或使用代用品, 有利于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如游戏“美食一条街”, 各种“美食”都可让幼儿自己动手加工制作完成, 如包饺子、做羊肉串等。

三组织开展好角色游戏, 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组织角色游戏的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放”与“导”两者的有机结合, 既不放任自流, 也不把教师的意图强加给幼儿, 而是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下, 让幼儿自由地组织游戏, 着力发挥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1. 放手开展角色游戏, 让幼儿主动地活动

在游戏的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让幼儿按自己的愿望和兴趣发展游戏的情节内容。发现问题, 让幼儿自己尝试去解决, 教师也可适时地加入到某个游戏中, 如在“超市”或“理发店”游戏中, 教师可扮演一名顾客来买东西或做头发, 在“小医院”游戏里扮演一位妈妈带着娃娃来看病等, 以此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使幼儿玩游戏的积极性得到提高, 创造性也能很好地发挥出来。

此外, 各种角色游戏的材料应放在幼儿看得见、拿得着的地方, 让幼儿自由地参加游戏。在角色游戏开始前, 可对幼儿提出一些要求, 如互相帮助, 共同游戏, 爱护玩具等。然后, 让幼儿三三两两地自由组合, 一起商量玩什么游戏, 怎样玩?自行分配角色后, 教师根据幼儿的要求, 安排地方, 让幼儿布置角色游戏的环境, 自取玩具进行游戏, 这样既满足了幼儿的意愿, 又充分地让幼儿在游戏中独立活动, 还可使教师了解到幼儿各方面的情况和能力, 便于对幼儿进行指导。

2. 教师在角色游戏中应保护幼儿的创造性

幼儿把想象和现实活动创造性地反映在游戏中, 他们逼真地扮演角色, 置身于这些角色中, 通过语言、表情、动作反映出对这些角色的认识和态度, 教师要保护幼儿的这种创造性, 使幼儿的创造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如中班幼儿在玩建构区活动时, 玩着玩着, 也许会即兴发挥, 将操作材料变成了角色游戏“大卖场”, 他们会高兴地吆喝:“卖玩具啊, 谁来买玩具?”其他幼儿也会随之进入到角色中, 兴致勃勃地玩起“卖玩具”的游戏。又如小班的孩子经常会将圆塑料篮倒扣在桌上当生日蛋糕, 把几块积木放在篮子 (底部) 上面当蜡烛, 几个小朋友会开心地唱生日歌, 玩起“过生日”的游戏, 这是幼儿在游戏中大胆地想象和即兴发挥, 教师不能因为他们把玩具弄乱了就加以制止, 要保护幼儿的这种创造性, 使他们的创造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3. 在角色游戏中注意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游戏的过程常会出现一些问题, 为了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些问题出现时, 教师不要急于处理, 也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幼儿, 而是尊重他们, 启发他们妥善解决。如游戏中幼儿有时出现争当角色的现象, 除了启发他们互相协商解决外, 还应注意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玩“小医院”游戏时, 小朋友都很喜欢佩戴听诊器扮演医生或学护士打针拿药, 而不喜欢扮演抱娃娃看病的人。这时, 教师应注意引导幼儿意识到每个角色的重要性, 提醒幼儿在玩的过程中也可以互换角色。这样, 幼儿通过协商, 制定了游戏规则, 愉快地进行了游戏, 同时也培养了解决纠纷和互相合作的社会能力。

如何开展农村幼儿园的游戏活动 篇8

关键词:自然资源;游戏场所;民间游戏;家园联系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142-01

一、利用自然资源,丰富幼儿的游戏材料

游戏的源泉是孩子的生活经验,建构游戏本身又是幼儿生活的体现。因此,自然材料在幼儿游戏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它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我的宝贝”。在日常工作中,我带孩子走出幼儿园,到学校门口的田野里,让他们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去寻找他们眼中的“宝贝”。他们发现泥巴可以捏、搓、捶、打,随心所欲塑造自己需要的物体,大小不同的树叶可以做成一件件小小的衣服,非常漂亮。在大自然中,孩子们高兴的找到了自己心目中的宝贝!

农村幼儿园资金不足,玩具要以教师自制为主,我经常挤出时间去收集和自制玩具,也和幼儿一道做一些简单实用的游戏材料,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比如,我用粘质胶带把纸团包成一个个的纸球;用稻草编辫子、搓绳子、跨绳、抓尾巴等游戏;用竹子或易拉罐桶做高翘,开展体育游戏;用自制竹制打击乐进行演奏。又如,田间小道,幼儿可以奔跑;小水沟是练习跨越的天然资源。这样,幼儿既能在体能上得到锻炼,又增长了许多知识,还养成了爱惜粮食的好习惯。游戏的材料不一定要去买的,通过和幼儿一起制作游戏材料,幼儿的动手能力也得到了发展。更重要的是在动手当中体会到玩的乐趣,

二、借助大自然,拓展游戏场所

场所是幼儿进行游戏的条件之一。农村幼儿园一般和小学部连在一起,活动的空间受到一点的限制。但是农村优美的自然环境是幼儿游戏的最好场所。在户外快乐的嬉戏是孩子永不厌倦的期盼。每次看到孩子在玩跳绳,我的脚也会痒痒的。看到他们用泥巴盖房子,我就就会回忆自己纯真的童年。它为幼儿展示了具体、形象、生动的学习内容;它唤起了幼儿对自然的求知和探索,为幼儿获得丰富多彩的知识提供了天然场所。《纲要》要求我们利用大自然赐予我们的这些极有价值的资源,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通过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亲近大自然,使幼儿身心发展过程中的需求和能量得到释放。我带幼儿到竹林里玩“侦察队”“挖地道”“警察抓坏人”等游戏,孩子玩得可带劲啦!这样使自然材料真正成为我们幼儿园幼儿游戏活动的“主菜单”,使孩子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游戏的天使。

三、巧用民间游戏,让幼儿快乐成长

中国有许多传统的文化,民间游戏具有鲜明的民族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它以其特有的趣味性,随机性,简便性和实用性,在民间代代相传,影响了一代一代的生活,给每个人流下了美好的回忆。民间游戏因不受时间、场地、人数、材料的限制,且经济实惠,成为农村幼儿园游戏选择的好内容。幼儿在游戏中处于主动、积极、激动的状态中,孩子变得大胆、活泼、开朗、乐于考和表达,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了人与人交往、合作和分享,学会了创造性地使用游戏材料和创新意识玩法,增强了规则意识、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特别是运动能力方面得到迅速提高。

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和不同幼儿的发展水平,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民间游戏,满足不同幼儿的游戏需要。平时我积极收集各种民间游戏,灵活选择民间游戏内容。在开展民间游戏的过程中,我为幼儿创设一个开放宽松自主的游戏环境,让幼儿充分拥有游戏主权。从多角度挖掘民间游戏与其他领域间的联系,相得益彰,为幼儿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让幼儿的认知、情感、社会性和运动能力得到全面均衡的提高。例如,“瞎子摸拐子”游戏,我注意随机地渗透社会性情感教育。幼儿通过扮演游戏中的“瞎子”和“拐子”的角色,充分体验到“瞎子”和“拐子”生活行动的不便,因此自然萌发关爱残疾人情感,产生同情心;“收绳捕鱼”游戏中,我就整合认知、数学、美术等内容,在“鱼”的制作上可考虑颜色、大小、形状的不同,让幼儿在练习卷绳子,发展手指灵活性的同时,感知比较数、形、色彩和学会按鱼的不同特征分类。

四、巧用游戏,密切家园联系,实现家园共育

幼儿的教育必须加强家园的联系,通过大人一起来参与,使亲情更加的浓厚,也会使幼儿的思想得到快乐的成长。在农村,家长的文化层次普遍不高,但他们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在我园举行的一次亲子活动,幼儿和家长带来一些简单的玩具来。活动那天,家长都主动的配合,欢声笑声震动了整个校园。家长参加亲子活动,教师与家长相互适应、共同分享教育成果。幼儿园多提供亲子活动时间和内容,丰富幼儿的课堂生活。幼儿园的课程改革才得到家长的支持和帮助,才能使家长教育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而家长在参与孩子的活动中真切的看到自己的付出,促进了孩子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在游戏中,每一个幼儿都必须遵守游戏规则,这就需要幼儿加强自我调控能力。许多游戏还带有竞争性,当幼儿在游戏中获取胜利,就增加了自信心和成就感。然而,幼儿在游戏中常常会遇到挫折和失败,但那些有趣的民间游戏又同时吸引着他们,激励着他们在遇到挫折时不断克服弱点,锻炼自己承受挫折和失败的机会,而培养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幼儿园进餐活动观察记录 篇9

现场实录:吃饭前,孩子们洗手的洗手,谈话的谈话,打闹的打闹,整个活动室乱哄哄的。仅有海涛一个人安静的坐在座位上。我的一声指令“休息”丝毫不起作用。于是我走过去抱了一下海涛,并说:“海涛动作最快,表现最好,我来抱抱她。”孩子们哗的一下全安静下来,眼睛眨也不眨的看着我。见状,我又表扬了多名幼儿,就这样,十分钟过去了,教室里还是那样的安静。在教师没有厉声呵斥的情景下,孩子们很安静,受了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分析与措施

应对今日闹哄哄的教室,我没向以往那样厉声呵斥,而是换了一种方式“拥抱”确受到了事半而功倍的效果,使整个活动室瞬间得到了安静。

幼儿园户外活动观察记录 篇10

又是一个快乐的周五,由于前些天接连的下雨,原本本周我们在草地的,只能转移到小学操场,孩子们自己动手搬了呼啦圈,皮球,羊角球,滚筒,轮胎碰碰车......由于小学的场地比较大,轮胎碰碰车也在这大展拳脚了,刚开始,王温心拉着轮胎碰碰车,在吆喝着:“有人要坐车吗?一块钱一次。”过了一会,她拉到了她的第一个“客人”童仁坤,童仁坤上车后,王温心有模有样的问他要上哪去,童仁坤说了个地点,就“开车”了,在拉车过程中,司机还不忘提醒乘客,开车途中不要站起来,会摔下车。一边拉一边还在吆喝着:“还有位置,还有位置,有人要坐车吗?”拉了一会,司机拉到了她的第二个乘客,司机同样的问了曹诗涵要去哪里,等他们俩坐稳后,车再一次出发。到了目的地后,两人下车,去玩其他的玩具了,王温心见状,也一起去玩了。

过了一会

如何观察记录幼儿的游戏活动 篇11

关键词:幼儿园;民间游戏;户外活动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2-024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2.153

当今社会,独生子女数量逐步增长,很多幼儿在家里都被父母过分宠爱,养成了孤僻、任性、依赖、懦弱等性格,加之经常在家里看电视、玩电脑、玩手机等,缺乏必要的身体锻炼,很少到宽阔的场地进行户外活动,以至于身体极易出现各种问题,这非常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那么,幼儿教师应该如何带领幼儿进行有效的户外活动呢?经过不断的实践和尝试,我园将优秀的民间游戏融入到幼儿的户外活动中,增强了幼儿参与户外活动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了幼儿的活动效率。下面,笔者就具体谈谈利用民间游戏丰富幼儿户外活动的有效策略。

一、搜集民间游戏,注重家校配合

民间游戏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是对民间传统文化的高度总结和概括,给每个人的童年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其玩法简单,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应该得到有效的传承和弘扬。在幼儿教学中,幼儿教师应该广泛搜集各地民间的游戏,选择适合幼儿实际水平和个性发展的游戏,让幼儿可以在游戏中增强体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经常在幼儿户外活动中应用的民间游戏有吹泡泡、踢毽子、跳皮筋、丢沙包、滚铁环、打弹珠、老鹰捉小鸡、丢手绢、石头剪刀布、木头人等,这些活动能使师生之间的感情日益深厚,形成教育的合力。在选择和应用民间游戏的过程中,幼儿教师还要注重与幼儿家长的沟通和配合,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可以回忆一些自己小时候玩过的游戏,与孩子进行交流和互动,共同做游戏,这有利于培养幼儿与家长之间的感情,调动幼儿参与游戏和活动的积极性,从而让民间游戏真正融入到幼儿的生活中。

二、丰富活动形式,构建游戏环境

幼儿教师在组织户外活动的时候应该突出民间游戏的重要性,积极构建适合幼儿锻炼和参与的游戏情境,不断丰富幼儿户外活动的形式,让全体幼儿都能够参与到游戏中,达到全体幼儿共同进步的目标。幼儿园要购置滑梯和蹦蹦床等游戏器材,不断增强自身吸引力,从而有效激发幼儿的运动欲望。另外,还可以引导幼儿根据自身的喜好,利用废旧材料制作游戏器材,比如可以把碎步剪成各式各样的小鱼,玩钓鱼的游戏,可以把喝过的饮料瓶子当成水桶,往里面装沙子,可以把三个易拉罐绑在一起,当作游戏时的障碍物,从而在各种民间活动中锻炼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增强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在组织户外活动时,幼儿教师需要明确所扮演的角色,发挥自身的辅助作用和主导作用,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在游戏前,要给幼儿做游戏规则和动作的讲解,避免幼儿在户外活动中受伤。

三、挖掘游戏内涵,鼓励自主活动

许多民间游戏都蕴含着丰富的内涵,需要幼儿教师和幼儿共同去挖掘,从而找到游戏的乐趣。爱玩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教师应该积极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引导幼儿自主参与,激发幼儿的兴趣,以确保幼儿积极锻炼身体。通过做游戏,幼儿获得了好心情,而这种好心情恰恰是激励幼儿学习和生活的动力。比如民间游戏“老鹰捉小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互相帮助、集体配合的精神。在游戏时,幼儿教师要积极参与,扮演老鹰,并选出一名幼儿扮演母鸡,让其余幼儿扮演小鸡,母鸡为了保护小鸡,会与老鹰进行斗智斗勇,而老鹰为了抓到小鸡,也会想方设法地绕过母鸡,达到抓小鸡的目的。这个游戏,不仅锻炼了幼儿的反应能力和协作能力,还让幼儿学会了随机应变。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游戏过程中幼儿教师要注意幼儿的活动量,及时调换幼儿扮演母鸡,让幼儿进行适当的休息,以避免幼儿的体力透支。

四、结合幼儿实际,优化课间活动

幼儿因个人兴趣不同而对游戏表现出了不同的喜爱程度,幼儿教师必须掌握每个幼儿的性格特点和身体素质,设计丰富的民间游戏,让幼儿进行针对性的活动,从而使全体幼儿都能够对民间活动感兴趣,找到自己喜爱的游戏。幼儿园里比较轻松和惬意,幼儿教师可以利用课间活动时间让幼儿进行民间游戏,减少隐性时间的浪费,让幼儿做到劳逸结合,舒展身心。针对幼儿园小班幼儿,他们的年龄较小,且刚来到幼儿园对一切都是陌生的,会对幼儿老师非常依赖,经常跟在老师的身边。幼儿教师可以根据这种情况,选择一些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民间游戏,比如玩“拉大锯”游戏,幼儿就可以与教师或者其他小朋友面对面玩。针对幼儿园大班幼儿,他们接触幼儿园的时间长,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幼儿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捉迷藏”“警察抓小偷”“翻绳”等民间游戏,培养幼儿的组织能力。

五、建立活动专区,激发幼儿兴趣

幼儿园要根据办园条件建立幼儿活动专区,在活动专区内投放多种多样的游戏器材,并且为幼儿安排各种活动计划,让幼儿可以在各种民间游戏中愉快地成长,从而培养幼儿积极参与户外活动的兴趣。很多民间游戏都有不同的玩法和规则,幼儿教师可以让幼儿发挥特长,鼓励幼儿玩出花样,玩出个性。比如幼儿教师可以在活动专区放置一些废旧纸盒,组织幼儿玩“穿大鞋”的游戏,让幼儿把脚放到纸盒里,然后向前移动,确保纸盒不能破损。在游戏过程中,有的幼儿提出能不能用一些更大的纸盒,提高游戏的难度,这时幼儿教师可以及时拿来一些纸箱,引导幼儿进行游戏,以锻炼幼儿的肌肉。

总之,幼儿教师需要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找到有效利用民间游戏丰富幼儿户外活动的方法,深入挖掘身边的教学资源,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黄丹.灵活运用民间体育游戏积极拓展幼儿户外活动[J].中学课程辅导,2015(6).

[2] 马天瑞.利用民间游戏丰富幼儿户外活动[J].甘肃教育,

2015(22).

幼儿园教师教学活动观察记录 篇12

班别:中一班 记录人: 记录时间:2011.8.5 活动名称:《爱画画的公主》 观察时间:2011.8.8 观察对象:

观察目的:观察幼儿生活行为方面,改进幼儿健康的生活态度 儿童表现及行为: 观察实录:

最近在不经意中发现李昕其小朋友常有不健康的生活行为:经常抢占别人的东西,随意翻动同伴的书包,并拿走他人的物品。活动中总是喜欢自由走动或与同伴交谈。但平时他喜欢帮助老师、做事——分碗筷,摆椅子,搬桌子等,可是总是一马当先,和同伴争执。观察分析: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喜欢做事是他的本质,她喜欢做事,他并不知道做某件事的行为是对还是错的,总是希望得到同伴和老师们对她的这种行为作出评价和认同、赞赏。同时希望在一些行为上得到老师和小朋友的注意和信任 教育措施:

纠正不健康的生活行为:在我与她交谈后,让她明白一些他人物品与自己物品区别的道理,看看有没有多带东西回去。她自觉的向我说明带来的物品,这样的方法坚持了一个星期。除此外,我向家长反馈了她的情况,请家长在家中多留意幼儿的行为,建议家长说理育儿。实施者:

教学活动观察记录

班别:中一班 记录人: 记录时间:2011.10.10 活动名称:好吃的饼干 观察时间:2011.10.10 观察对象:

观察目的:尽量避免幼儿因为缺乏经验而产生的侵犯行为。观察实录:

本学期,幼儿升入中班后,比原来活跃了许多,孩子们在班里经常跑来跑去,或者学奥特曼互相打着玩。楠楠就是这些孩子中比较典型的一个,他喜欢和老师在一起,但是他经常会与周围小朋友发生矛盾,也常常有小朋友跑来向老师告状,说楠楠打了他等等之类的话。在我观察了楠楠之后发现,其实并不是楠楠爱打人,而是他处理问题的方法不恰当。观察分析:

中班幼儿的行为问题增多,更多的是源于中班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缺乏。教育措施:

教师在进行个别幼儿行为指导时,抓住了一个关键点,那就是重在引导幼儿掌握积极的社会交往技能技巧。

教师在反思中提到了中班幼儿在特定的年龄阶段社会交往的情况和特点,并且通过对孩子进行随机教育和指导认识 实施者:

教学活动观察记录

班别:中一班 记录人: 记录时间:2011.8.5 活动名称:找水果 观察时间:2011.8.22 观察对象:全体

观察目的:探索鼻子的不同功用,用感官协作的方式玩游戏。观察实录:

每个小朋友自己带毛巾,并介绍使用方法:事先将各种水果摆在桌子上,用眼罩把幼儿眼睛蒙起来,让幼儿用手摸一摸,猜一猜摸到的是什么。然后请幼儿运用各种感官进行找水果,玩“水果猜一猜”的过关游戏。观察分析:

有一些小朋友不知道是什么样水果,但是可以吃到什么样水果味道。教育措施:

如何观察记录幼儿的游戏活动 篇13

【导语】观察记录可以作为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依据,利用观察记录的结果与家长沟通,教师的叙述不再空洞;家长也因了解孩子的发展状况,而知道怎样去帮助孩子,并与教师合作共同建构课程。今天东星资源网为您带来了幼儿园区域活动观察记录与分析措施,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篇一】幼儿园区域活动观察记录与分析措施

班级:大一班

观察对象:泽泽

观察时间:12月14日

观察地点:户外

观察情况:

在体育活动《大阅兵》的准备活动中,泽泽今天情绪非常兴奋,踏步边跳边踏,做动作的节奏也比往常快很多,眼睛东张西望,手也不时打到前面和旁边的小朋友身上,没有办法坚持完成动作,在几次提醒未起到作用后,我把他换到了最靠边的位置,这下他才意识到自己碰到了别人,可是过一会又开始乱蹦乱跳了。

观察分析:

1.该小朋友平时就比较好动,这是入冬以后第一次去户外活动,对久违的户外充满新鲜感,比较兴奋。

2.他的爷爷今天在幼儿园围栏后看他,可能被他发现了,所以显得比较兴奋,他很想表现给爷爷看,但是没有控制住自己的行为。

指导措施:

针对这一现象我与泽泽进行了个別谈话,泽泽是一个特別爱表现的孩子,于是我引导他了解解放军战士在阅兵时威武神气的表情与动作,向他讲解解放军战士是如何坚持到底,克服困难完成训练。以此种方式逐步引导幼儿在活动中控制自己,坚持遵守活动规则。

【篇二】幼儿园区域活动观察记录与分析措施

班级:大一班

观察对象:嘉嘉

观察时间:12月5日

观察地点:教室

观察情况:

今天集体教学活动内容是艺术《宝塔山》,由于考虑到课上小朋友看图能方便一点,我让孩子们面对电视机像平时一样坐成了横三排。活动一开始大家看着图片中的宝塔山进行了热烈地讨论,这时,西西冒出了这么一句话:“老师,嘉嘉的脚翘在了我的椅子上!”于是,我停下话语,对嘉嘉进行了很简短的劝说,好不容易把腿放下去了,回到刚才讨论的话题上,可嘉嘉边上的悦悦又告诉我:“老师,嘉嘉他用手拽我的衣服。”没办法,我将嘉嘉调到了第一排最显眼的地方,原想这回肯定没事了,他会认真的听讲了,哪知他低着头弯下腰摆弄起他的鞋子来,不管其他幼儿多么激烈的讨论都不能吸引他抬起头来看一看,我提醒他了,他才抬起头来,当我的视线离开他,他就又去研究他的鞋子了,我仔细一看,原来他穿的新鞋被弄脏了。

观察分析:

活动中发现嘉嘉的自制能力比较差,上课时容易受环境、身体等外界的干扰分散注意力。这种表现说明嘉嘉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倾听习惯。

指导措施:

1.在平时的集体活动中注意对幼儿倾听习惯的培养,多多提醒幼儿注意对老师和同伴讲话的倾听,也可以通过一些倾听游戏来培养幼儿对注意倾听的兴趣。

2.与家长及时交流,给注意给幼儿穿的衣服鞋袜等都要尽量减少影响幼儿注意力的因素。

3.通过同伴互助的方式让幼儿喜欢看书并乐意讲述故事中的对话,让能用故事中的对话来讲述故事内容,提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4.对幼儿在集体活动中的进步表现进行及时而具体的表扬,让幼儿逐步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感受到集体活动的乐趣,从而提高幼儿的自控能力。

【篇三】幼儿园区域活动观察记录与分析措施

观察目的:在户外活动中是否专心玩玩具,还是瞎追逐。

观察实录:

这天,户外活动时婷婷选取了闪光跳。开始她把闪光跳套在了脚上,然后用手将闪光跳甩了一下,另一脚提了起来。她尝试了几次之后,没有成功,于是婷婷停了下来。她看见旁边的佳依玩得很熟练,停了下来看佳依玩。佳依一边示范一边说:“像我这样玩。”婷婷说:“好的。”又尝试了几下。佳依走开了,到其他地方去玩了。婷婷又玩了一小会儿,她跑到了放玩具的筐子前,把手里的闪光跳放到了筐子去,拿了一根绳子玩了起来。她跑到场地的中间,用手摔动绳子,摔到前面的时候她的脚碰到了绳子,于是停了下来。悦悦走了过来,婷婷说:“悦悦,你来拉着我的绳子!”悦悦拉住了婷婷的绳子,两个人玩起了拉马车的游戏。玩了一会儿,她把绳子放在了一边。又换了一件玩具玩了起来,过了一会儿,时间到了,她把玩具放会了筐子里。

状况分析:

1.从以上的状况中,能够看出婷婷在户外活动是能够比较专心地玩玩具,不是在瞎追逐。

2.在玩的时候婷婷的运动技能还是比较薄弱的,她不会玩闪光跳,于是她换了绳子,但是绳子也不会跳。

教育措施:

1.教师在户外活动时间对她单独辅导,手把手的教,慢慢地增强她的运动技能。

2.充分发挥家长资源的力量,让孩子在家里和爸爸妈妈一齐跳跳绳,一齐运动运动,从而增强她的运动技能。

【篇四】幼儿园区域活动观察记录与分析措施

观察实录:

集体活动完毕,孩子们去喝水了,子墨来到我身边小声对我说:“老师,我想给小朋友们唱首歌,行吗?”“可以啊!”我非常高兴地回答他。我组织好孩子们,说了子墨的想法,子墨开始唱了,可刚唱了第一句,有的孩子就喊:“我也会”;“他唱得不对”......活动室乱作一团,子墨的歌声被淹没了,只听见嬉笑声。子墨难过地回到了座位上。

平时活动中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老师话说到一半,孩子们就开始七嘴八舌了,部分孩子也经常插嘴,不等老师把话说完就急于回答,结果答非所问。

分析记录: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表现欲非常强,但是不知等待、随意打断别人说话,话听一半的坏习惯也凸显了出来。在大班时培养幼儿良好倾听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采取措施:

1.首先让幼儿换位思考一下,体会子墨的心情。

2.告诉幼儿随便打扰别人讲话是没有礼貌的行为,也是非常讨厌的。

3.集体讲读相关绘本《大熊有一个小麻烦》。

4.组织一些集体游戏,培养幼儿倾听习惯,如“传话筒”“听指令做动作”“和我说相反”等等。

5.班内安排一些师幼对答小游戏:如“小嘴巴—没声音”“XXX—请注意”“听我说—请您讲”等等。

6.教师自身找原因,要耐心听幼儿说话以身作则。

【篇五】幼儿园区域活动观察记录与分析措施

观察对象:浩浩

时间:12月18日

观察区域:建构区

投放主题材料:建构积木、各种形状的纸板、硬纸筒

幼儿活动情况:

区域活动开始了,浩浩来到了建构区,他对搭建窑洞非常感兴趣,一边对照老师提供的图片,一边搭建自己的窑洞,就在马上要成功时,却被来来回回取积木的彤彤给撞倒了,马上要做好的窑洞就这样顷刻间变成了“一片废墟”。看到我过来,他说:“我刚搭好的窑洞被碰倒了。”“不要沮丧浩浩,刚才的窑洞搭的非常好,老师相信如果你重新搭一遍的话,一定会搭的更好。”然而,当浩浩就要再次完成时,却发现没有半圆形的积木和纸板了,窑洞的搭建停滞了,他尝试了好几种办法来替换半圆形积木和纸板,都没有成功,沮丧的告诉我“看来今天的窑洞是没办法搭好了。”“浩浩,不要放弃,我们一起来想办法解决,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放弃,一定能想出好办法将窑洞搭好的。”最后,在尝试了好多种办法后,浩浩终于将窑洞再次搭好了。

教师指导情况:

1.给幼儿适当的鼓励与引导,提高幼儿的积极性。

2.在幼儿遇到困难时,以游戏参与者的身份参与指导。

效果:

在教师的提示鼓励下,幼儿坚持完成搭建作品宝塔山。

分析:

搭建过程中,浩浩很投入,能按照图片的提示进行搭建,遇到困难时能在老师的鼓励引导下克服困难,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中途绝不放弃,非常有耐心的完善自己的作品,坚持搭建完成,最终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与满足。

反思:

1.幼儿的合作意识还有待加强。

如何观察记录幼儿的游戏活动 篇14

如何培养幼儿对体育游戏活动的兴趣

体育游戏是由一定的情节、形式、规则和结果等几个部分组成的综合性活动。兴趣是游戏的必备条件,是游戏活动本身独有的特点,利用游戏形式,将基本动作技能的锻炼寓于趣味性很强的游戏活动中,能充分满足幼儿好奇、好动、好模仿、好表现等情绪化的心理需要,其教学效果是明显的。因此,在选择幼儿体育教学活动内容时,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的身心特点,以基本动作和活动方式的特点为依据,设计符合幼儿兴趣和认知背景的体育游戏来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在实践工作中,我的认识和体会如下:

一、积极愉快的情绪有利于培养幼儿对游戏活动的兴趣。

德国美学家席勒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游戏的时候他才完全是人。”这句话说明游戏对人的重要,在培养幼儿积极情绪情感方面游戏亦同样重要。对幼儿来说游戏可以用来发泄情感,从而使情绪情感更易于控制。象绘画、涂色、玩泥、玩沙、玩水、唱歌、跳舞等都可以使幼儿表达自已不同的情绪情感,从而使幼儿感到轻松愉快。另外,幼儿在游戏,特别是角色游戏中能借助象征物体表现不良情绪。我认为指导幼儿游戏中成人不要过多禁止幼儿表达消极情绪,或只允许幼儿有“好”的表现。因为幼儿弱小无力,不能完全理解自已内心发生的事情。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某种程度的焦虑或不满。而游戏正好可以使幼儿从这些不愉快的情绪中得到释放和解脱,有利于积极情绪情感的发展。

游戏作为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发挥着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游戏有着其特有的重要地位。因此,游戏对积极情绪的培养,首先,体现在让幼儿自主游戏。游戏是一种轻松、愉快、充满情趣的活动,是幼儿最喜欢也是最经常的活动。在游戏中儿童感受的主要是积极情感,伴随着欢笑的面部表情,反映的是与满足、宣泄、尽情、自得、轻松等有关的内心体验。正如弗洛伊德的观点,游戏是由快乐原则支配的,所以游戏往往给人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在幼儿园与家庭中要多让孩子游戏,孩子在游戏中最容易获得积极的情绪。游戏是自由的,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幼儿通过游戏自然地表达情感,将内心存在的问题通过“玩”暴露出来,使紧张、焦虑、恐怖等不满消极情绪体验得到充分地表达和发泄,使健康积极的情绪在身心放松的状态下发展起来。在角色游戏中,明明扮演一位老师,他表扬小朋友,叫他们画画、折纸,得意的笑容挂在脸上;欣欣扮演一个妈妈,她假装洗菜、烧饭,让“小宝宝”不要哭,说“宝宝不哭,要开心点!”小朋友都玩得“咯咯”笑。他们在游戏中获得了积极的情绪体验,得到了当大人的满足、自信,这种快乐是从“玩”中获取的。他们不能从实际生活中体验到,于是在游戏中获取,使他们的情绪有所释放与满足。他们的游戏是自愿的,不是成人所强迫的,让孩子参加游戏、同他人玩耍、让儿童在自己的活动和活动成果中体验,从中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以及得到对人宽容和忍耐的力量。游戏是自由的,让幼儿自由选择玩具,自由确定游戏主题,让其自由发挥吧!

二、形象的情景设计有利于激发幼儿对游戏活动的兴趣。

体育活动中的游戏情境法,是指创设一定的游戏情境,来组织幼儿进行身体锻炼的方法。

1、因地制宜,创设游戏情境,积极开展适宜的体育活动

幼儿园内的一些自然的资源,也是开展体育活动的一个宝贵资源。如:园内操场上的黄点子,这就为幼儿玩体育游戏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幼儿可以在里面自由的玩“跳格子”、“走象棋”等体育游戏。又如在小班幼儿的体育活动《小手小脚的旅行》,教师利用园内现有的大型玩具以及水池,草地,攀登架等,创造了一个能干士兵旅行的情境。鼓励幼儿克服困难,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相反如果单一的机械性练习,孩子会觉得很枯燥,教师应将体育教学贯穿于富有童趣的情景活动中。例如:在体育活动《飞快行动》中,教师将活动贯穿于幼儿营救伤员中,幼儿扮演小救护员,教师又创设情境,队员们抬着担架,走过独木桥(走积木)、跳过小河(绳子)、绕过树林(椅子),将受伤的小动物抬回来。这样幼儿很自然的进入活动,并投入的去充当角色并在其中主动锻炼。让幼儿走、跑、跳、绕、抬这些动作都得以练习。

2、提供适宜的材料,帮助幼儿插上想象的翅膀

体育活动的材料是幼儿充分开展活动的一个重要的条件。有研究显示,在对小班的调查过程中发现,有 65.7 %的幼儿对于物品的假想能力,即能够把一物多用、做到以物代物。可见,在活动中,幼儿具有很丰富的想象力。而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的思维以直觉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颜色鲜艳的头饰、造型可爱的娃娃,逼真的玩具,能使幼儿玩体育活动时更加的投入,激发幼儿游戏的欲望,从而提高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三、一些趣味的游戏规则有利于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兴趣。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人生最重要的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在六岁以前形成。可见幼儿期是人生良好行为习惯形成极为重要的阶段,主题活动初期,无论什么游戏幼儿都是兴致勃勃的,争先恐后乱作一团,教师喊破嗓子,很难维持秩序。注意力集中在各种好玩的器械上,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可以根据游戏情节将规则趣味性化。使幼儿的运动积极性促进整个机体的活动,加强代谢过程,提高活动能力。比如说:孩子爱玩大风和树叶的游戏,老师先明确每个幼儿的角色,定好规则:小树叶不能飘出所规定的范围,然后请小树叶轻轻飘,忽然大风来了,小树叶的兴趣就走向高潮,这时的小树叶就毫不隐瞒地体现出各自的姿势与神态。老师还可以赋予自己“总指挥”的角色和幼儿共同游戏。

四、引导幼儿主动探索有利于激发游戏的兴趣。

要让幼儿由被动模仿变为主动探索,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造就能创新的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所做过的事的人。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创新;世界各国的经济竞争实质上是科技的竞争,是智力的竞争,是人的创新与发明的竞争;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民族的综合实力,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命运和前途。而创新意识的培养正是我们传统教育所欠缺的,幼儿期是培养创新意识的黄金时期。关键是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如果学习活动只是机械模仿,那么,幼儿仅仅是被动地去做教师要求他们做的事,即使他们学到了些什么,也不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更不了解如何去做,长此以往,幼儿就会养成依赖性,影响主动性和自信心的发展。在体育游戏活动中幼儿大胆的去创造、尝试、这样既培养了幼儿的动作技能,又增强幼儿的体质,并使幼儿在生活中不断有新的发现、新的创新、新的提高,其创造性培养就能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如在《孙悟空打白骨精》的游戏中,老师以“总指挥”的身份引导猴孙们观察眼前的材料,并开动脑筋,思考如何利用这些材料,通过这些障碍来营救受伤的师傅、师兄们。这样,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使幼儿的体力活动与智力活动有机结合,教学目标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完成了。

五、根据能力差异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有利于激发游戏的兴趣。

每个集体中都有强有弱,有些孩子,运动能力比较强,在活动中不仅能达到老师预期的活动目标,而且还能创造性地想出了一种器械的多种玩法。还有个别孩子,运动能力比较差,相对自信心也较差,为了鼓励能力差的幼儿对活动感兴趣,能力有所提高,我们尊重个体的差异,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由易到难慢慢引导,帮助他们,尤其是有过失败经历及不敢尝试活动的幼儿,教师的态度会改变孩子做事的态度,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对活动的兴趣。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形成活泼、向上的性格。

上一篇:暑假中最棒的事小学作文下一篇:美丽冬天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