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沙群岛的鱼课件资料

2024-05-15

西沙群岛的鱼课件资料(精选2篇)

西沙群岛的鱼课件资料 篇1

西沙群岛的鱼

鱼类是海洋的重要生物资源。我国南海海洋鱼类有1500多种,大多数种类在西沙群岛海域都有分布,其中很多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主要有马鲅鱼、石斑鱼、红鱼、鲣鱼、带鱼、宝刀鱼、海鳗、沙丁鱼、大黄鱼、燕鳐鱼、乌鲳鱼、银鲳鱼、金枪鱼、鲨鱼等。特别是马鲅鱼、石斑鱼、金枪鱼、乌鲳鱼和银鲳鱼等,产量很高,是远海捕捞的主要品种。西沙群岛的鱼类资源十分丰富,品质十分优良,而且盛产我国其他海区罕见的大洋性鱼类。如:金枪鱼、鲨鱼等。鱼类是人类食用的动物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之一,现在世界人口消费的动物蛋白质,15%来自海洋。鱼类还是医药、化工及特殊工艺品的重要原料。

 马鲅鱼(图片1)

 马鲅鱼(图片2)

红鱼

红鱼个体大,肉质厚,味道好,是西沙群岛重要经济鱼类之一,每逢渔汛特别是春汛和秋汛,渔民都能捕到较多红鱼供应市场。红鱼,学名叫红鳍笛鲷,又名红鱼曹鱼,在分类学上属笛鲷科笛鲷属。这种鱼体呈椭圆形,稍侧扁,一般体长20—40厘米以上,体重2—3公斤左右。头较大,体披中大栉鳞,侧线完全与背缘平行,眼间隔宽而突起,全身鲜红色,故得红鱼之俗名。

红鱼喜欢生活在水深50—90米处,底质为泥或沙泥的海区,若无气候突变,一般每年10—11月间开始怀卵,次年四五月底产卵。它为肉食性鱼类,个体细小的红三鱼、银米鱼等便是它们经常的食物。渔民根据红鱼的游动习性和食性捕捉红鱼。捕捉主要采取两种捕捞方法,一是用机动渔轮和较大型的渔船设置大型底拖网捕捞;二是制造红鱼钓船,采用延绳钓的“钓鱼”办法来捕获。

红鱼由于掠食小型鱼类长肥了自己,因而生得体健身壮,所以它一般可活四五年,长寿者可达7年以上。而其个体长得也较大,肉厚刺少,肉质鲜美,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因而被列为优质海产鱼类,是著名的海鲜美食。

 红鱼(图片1)

 红鱼(图片2)

 红鱼(图片3)

 沙丁鱼 科属: 鲱科

亦称“鰛”,是一些鲱鱼的统称,身体侧扁,通常为银白色。

它是硬骨鱼纲鲱形目鲱科沙丁鱼属、小沙丁鱼属和拟沙丁鱼属的统称。

世界重要的海洋经济鱼类。

沙丁鱼属仅沙丁鱼1种,又分欧洲沙丁鱼和地中海沙丁鱼2个亚种。

拟沙丁鱼属共有5种,即远东拟沙丁鱼、加州拟沙丁鱼、南美拟沙丁鱼、澳洲拟沙丁鱼和南非拟沙丁鱼。小沙丁鱼属种类最多,有20多种。中国沙丁鱼类主要为小沙丁鱼属约10余种,以金色小沙丁鱼和裘氏小沙丁鱼产量最高。沙丁鱼体延长、侧扁。腹部具棱鳞,体被圆鳞,无侧线。

经济营养价值:

具有生长快、繁殖力强的优点,且肉质鲜嫩,含脂肪高。清蒸、红烧、油煎及腌干蒸食均味美可口。据有关资料介绍,沙丁鱼中含有一种具有5个双键的长链脂肪酸,可防止血栓形成,对治疗心脏病有特效。但由于此种鱼个体小,产量高产值低,保鲜加工困难大,多做鱼粉原料。近年各地都在研制加工鱼羔、鱼丸、鱼卷、鱼香肠等多种方便食品。

生长区域条件及特性:

沙丁鱼为近海暖水性鱼类,通常栖息于中上层,游泳迅速。适温在20—30℃左右。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附近的海面上,常常可以捕到大量的沙丁鱼。奇怪的是1951年沙丁鱼的年产量突然从50万吨下降到3000吨。后来查清了减产的原因,是由于水温突然下降所造成的。六年以后这里的水温又上升,沙丁鱼的产量又明显地提高。

主要摄食浮游生物和硅藻等。饵料因鱼种、海区和季节而异。金色小沙丁鱼一般不作远距离洄游,秋、冬季成鱼栖息于70—80米以外深水,春季向近岸作生殖洄游。

远东拟沙丁鱼是沙丁鱼中产量最高的鱼种,分布在日本近海,可分为太平洋群系、日本海群系、足褶群系和九州群系4个群系。

海洋中的沙丁鱼最有礼貌,也最守纪律,当它们游到狭窄地带时,便自觉排成整齐的队伍,并遵守规矩。年长者在水的下层,年幼者在上层。要是鱼群中发现有日本鳗鱼时,年长的沙丁鱼还能客气地把下层让给“客人”,自己则在上层列队前进。

分布状况: 沙丁鱼属(Sardina)集群性洄游鱼类。分布于东北大西洋、地中海沿岸,中国不产。

中国东南沿海拥有的丰富的沙丁鱼类资源是拟沙丁鱼属中的远东拟沙丁鱼,略有不同。

捕获方法:由于沙丁鱼在晚间会被光亮吸引。所以捕捞者一般采用灯光围网、流刺网、大拉网和定置网等捕捞。

用途:沙丁鱼营养价值很高,味美,供食用。还可提炼鱼油、制革、制皂和金属冶炼等;也可制作鱼粉作为饵料。

烹饪技巧:在烹调沙丁鱼时,可先将其用盐腌一下,然后再放入啤酒里煮30分钟,这样可去除沙丁鱼的腥臭味。

 沙丁鱼(图片1)

 沙丁鱼(图片2)

 沙丁鱼(图片3)

带鱼

带鱼又叫刀鱼、牙带鱼,是鱼纲鲈形目带鱼科动物,带鱼的体型正如其名,侧扁如带,呈银灰色,背鳍及胸鳍浅灰色,带有很细小的斑点,尾巴为黑色,带鱼头尖口大,到尾部逐渐变细,好像一根细鞭,头长为身高的2倍,全长1米左右,1996年3月中旬浙江有一渔民曾捕到一条长2.1米、重7.8公斤的特大个体,这条“带鱼王”后来被温岭市石塘镇小学的生物博物馆收藏。带鱼分布比较广,以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最多,我国沿海各省均可见到,其中又以东海产量最高。

带鱼是一种比较凶猛的肉食性鱼类,牙齿发达且尖利,背鳍很长、胸鳍小,鳞片退化,它游动时不用鳍划水,而是通过摆动身躯来向前运动,行动十分自如。既可前进,也可以上下窜动,动作十分敏捷,经常捕食毛虾、乌贼及其他鱼类。带鱼食性很杂而且非常贪吃,有时会同类相残,渔民用钩钓带鱼时,经常见到这样的情景,钩上钓一条带鱼,这条带鱼的尾巴被另一条带鱼咬住,有时一条咬一条,一提一大串。用网捕时,网内的带鱼常常被网外的带鱼咬住尾巴,这些没有入网的家伙因贪嘴最终也被渔民抓了上来。据说由于带鱼互相残杀和人类的捕捞,所以在带鱼中能见到寿命超过4岁的老带鱼,就算是见到寿星了。带鱼最多只能活到8岁左右,不过带鱼的贪吃也有一个优点,那就是生长的速度快,1龄鱼的平均身长18—19厘米,重90—110克,当年即可繁殖后代,2龄鱼可长到300克左右。

带鱼属于洄游性鱼类,有昼夜垂直移动的习惯,白天群栖息于中、下水层,晚间上升到表层活动,我国沿海的带鱼可以分为南、北两大类,北方带鱼个体较南方带鱼大,它们在黄海南部越冬,春天游向渤海,形成春季鱼汛,秋天结群返回越冬地形成秋季鱼汛,南方带鱼每年沿东海西部边缘随季节不同作南北向移动,春季向北作生殖洄游,冬季向南作越冬洄游,故东海带鱼有春汛和冬汛之分。带鱼的产卵期很长,一般以4—6月为主,其次是9—11月,一次产卵量在2.5—3.5万粒之间,产卵最适宜的水温为17—23℃。

带鱼是我国沿海产量最高的一种经济鱼类,70年代年产量一般在50万吨左右,90年代上升到110多万吨,后来产量不断下降,不过比大、小黄鱼要好一些,尚能形成鱼汛,近几年经过禁渔和开展保护渔业资源方面的宣传教育,比较好地控制了过度捕捞,使带鱼生产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

带鱼肉嫩体肥、味道鲜美,只有中间一条大骨,无其他细刺,食用方便,是人们比较喜欢食用的一种海洋鱼类,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对病后体虚、产后乳汁不足和外伤出血等症具有一定的补益作用。中医认为它能和中开胃、暖胃补虚,还有润泽肌肤、美容的功效,不过患有疮、疥的人还是少食为宜。

 带鱼(图片1)

 带鱼(图片2)

 带鱼(图片3)

石斑鱼

学名:Epinephelus drummondhayi.别名:石斑、鲙鱼。

石斑鱼属鳍科、石斑鱼属,是暖水性近海底层名贵鱼类。肉质肥美鲜嫩,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赞誉,活鱼运销港澳市场,被奉为上等佳肴,供不应求。其价格昂贵,经济价值高。分布于福建沿海的石斑鱼有12种,其中经济价值较高且较为常见的种类有赤点石斑鱼、鲑点石斑鱼、云纹石斑鱼和网纹石斑鱼等。赤点石斑鱼和云纹石斑鱼。青石斑鱼因体色为青褐色,故又称青斑,是福建产量较多的一种。石斑鱼体椭圆形,侧扁,头大,吻短而钝圆,口大,有发达的铺上骨,体披细小栉鳞,背鳍强大,体色可随环境变化而改变。成鱼体长通常在20—30厘米。

石斑鱼喜栖息在沿岸岛屿附近的岩礁、砂砾、珊瑚礁底质的海区,一般不成群。栖息水层随水温变化而升降。春夏季分布于水深10—30米处,盛夏季节也会在水深2—3米处出现;秋冬季当水温下降时,则游向40—80米较深水域。适温范围为15—34℃,最适水温为22—28℃。适盐范围广,可在盐度10‰以上海域生存。为肉食性凶猛鱼类,以突袭方式捕食底栖甲壳类、各种小型鱼类和头足类。

石斑鱼为雄雌同体,具有性转换特征,首次性成熟时全系雌性,次年再转换成雄性,因此,雄性明显于雌性。一周龄性可成熟,怀卵量随鱼体大小而异,如青石斑鱼怀卵量约15—20万粒,分批产卵,产浮性卵,圆形,具油球。孵化后,幼鱼就在沿岸索饵生长。石斑鱼生长迅速,如鲑点石斑鱼,一年可长到250—300克,二龄鱼体重可达500—600克,三龄鱼体重达800—900克;赤点石斑鱼和青石斑鱼,一龄鱼体重达200—250克,二龄鱼体重400—500克,三龄鱼体重达700—800克。

福建省钓石斑鱼历史悠久,据记载,平潭县钓鲙鱼业始于清朝,已有300年历史。每年4—11月为钓鲙鱼汛期,5—10月为旺汛,有“立夏鲙鱼满岩下”之说。延绳钓与手钓为钓捕石斑鱼的主要捕捞工具。1993年产量达1900多吨,主产区平潭县与连江县的产量超过全省的一半。目前,石斑鱼养殖有网箱、筑堤和池养三种形式,已成为福建省沿海的创汇渔业。养殖苗种大部分来自天然海区捕捞的小规格鱼种。近几年,青石斑鱼已开始批量人工育苗,为大规模发展石斑鱼养殖开辟广阔前景

 石斑鱼

 石斑鱼(图片1)

 石斑鱼(图片2)

鲣鱼

俗名:鲣鱼、正鲣。

产地及产期:

渔场位于三大洋的赤道附近海域。

介绍:

中国大陆名称:鲣鱼

中国台湾名称:正鲣

英语名称:SkipjackTuna 鲣鱼体呈纺锤,主要特征是体侧腹部有数条纵向暗色条纹,渔场位于三大洋的赤道附近海域。长度在1米以内,重量一般在5—10千克范围。围网和竿钓是捕捞鲣鱼的主要渔具。该鱼种是制作罐头金枪鱼的主要原料。

 鲣鱼(图片)

宝刀鱼

鲱形目宝刀鱼科宝刀鱼属的一种。又称西刀。体长318—434毫米,最长达3.6 米。体长刀形,侧扁,背缘近于平直。头短。吻中等大,每侧2个鼻孔。口向上,下颌突出斜向前上方;上颌中间及下颌有强大的犬牙,上颌两侧和腭骨有细密小牙。体被小圆鳞,无侧线。尾鳍深叉形。头、背黑绿色,头侧和体侧为银白色,各鳍淡黄色。广布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暖水区,在中国见于广东、福建、台湾。为暖水性中上层海鱼类,以虾类和小鱼为食。为南海习见食用鱼类。鲜销。

俗名:刀鱼瓦刀鱼、西刀。

产地产期:4—5月和9—11月产出较多。

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我国只产于南海。广东沿海常见。

形态特征:体延长,甚侧扁,似长刀状,一般体长30厘米,体重300—700克。口较大,前上位,下颌稍向前上方突出。口裂倾斜。上颌骨伸不达前鳃盖骨,上颌中央有2犬牙,侧牙细小,下颌具强大犬牙。眼大,被薄的脂眼睑。体密被细小圆鳞,极易脱落。头和背为蓝绿色,头侧和体侧为银白色。背鳍1个,位于体后方与臀鳍起点相对;胸鳍位低腹鳍特小;尾鳍深叉形。

经济价值:宝刀鱼不结成大群,故渔期不集中。产品大都供鲜食。

 宝刀鱼(图片1)

 宝刀鱼(图片2)

大海里的“鱼医生”

浩瀚的大海,生活着成群的海洋生物,五光十色的生物中,有许多引人入胜的趣事,海洋里的“鱼医生”就是其中一例。这种鱼手指大小,名叫霓虹刺鳍鱼,仅30~50毫米长,但俏丽秀美,喜好单独或成对活动,似无家可归的游鱼。这种鱼世代相传,终身辛勤地为病鱼“义务看病”。海洋里也存在病菌和寄生虫,海鱼如果被感染,就会生病。病鱼也像病人一样,主动去求医看病。从清晨到深夜病鱼依次等候“诊治”。不管多么凶猛的鱼,只要有了病,便会游来乖乖地让“鱼医生”察看病情。“鱼医生”伸出尖嘴,仔细认真地清除病鱼伤口处的坏死组织或鱼鳞、鱼鳍、鱼鳃上的寄生虫与微生物;如果病鱼的喉咙不舒服,“鱼医生”就会勇敢地钻进病鱼嘴里,从容不迫地清除病鱼嘴里的污垢,以此当作佳肴美餐。一般情况下,病鱼的样子很可怜,满面愁容,懒洋洋地扇动着鱼鳍,在小巧玲珑的“鱼医生”面前,往往垂直地站着,一动也不动,好像施行过催眠术。可是,在海洋世界里,同样也有不守纪律的病号你推我搡地蜂拥在“鱼医生”周围,都想抢先看病。而“鱼医生”不喜欢喧闹,遇到这种情况时,就烦躁地退到隐蔽处去。但是病鱼群总是挡住它的退路,“鱼医生”只得又重新工作,为病鱼“义务看病”。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西沙群岛的鱼课件资料 篇2

摘要:在语文课改实验中,我们通过探讨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整合的案例,力图达到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学生、教师四个要素的整合。这四个要素的整合是通过三个阶段的活动实现的,包括预习阶段的上网活动、课堂教学阶段四要素的互动和课后的拓展互动。“整合教学”是按照阅读教学的规律进行的。

关键词:网络环境;阅读教学;信息技术;整合师:“你这个问题提得真好!我们暂时放一放,先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鱼的。”(展示课件)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师:“谁愿意把这个长句子读一读,要读出你的喜爱之情。”(请了4个学生朗读,教师相机评价)

“你把飘飘摇摇读得真神气,我眼前仿佛出现了鱼儿自如游动的情景。” “‘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这一句经过你的朗读,它仿佛游得更带劲了。” 师:“作者抓住鱼儿的外形特点,进行了生动活泼的描写。让我们一起潜入海底,亲眼去看看这些可爱的鱼儿吧。”(配乐播放视频材料)师:“宋心舟同学说她特别喜欢海里的这些鱼,李老师也很喜欢这些鱼,李老师把海里的部分鱼儿请到了我们这儿来做客,也请你们抓住鱼儿的外形特点进行说话练习。”(学生纷纷上台面对课件指着自己喜欢的鱼练习说话)生:“有的鱼长得怪怪的,蓝色的头,金黄色的尾巴,可爱极了。” 生:“有的鱼身上长满了斑点,像豹子一样,游动的时候尾巴一甩一甩的,真好看。” 生:“有的鱼眼睛鼓鼓的,身上长满了斑点,尾巴蓝蓝的,真有趣。” 生:“有的鱼长着斑马一样的条纹,游动的时候,就像一匹小斑马在奔跑。” 师:“我还知道,有的同学从网上下载了许多海鱼,制作成精美的幻灯片。请大家互相欣赏欣赏。”(学生与电脑互动)师:“我们现在来读读这两句话,一定会有更深的体验。”(出示课件)

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师:“人们为什么说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生:“因为西沙群岛的鱼很多,所以人们说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生:“课文里说,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也数不清,人们才说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师:“刚才我们一起走进了西沙群岛,领略了它那迷人的风采。现在,请你们用一句话来描述你对西沙群岛的整体感受,或用一句话来抒发你对西沙群岛的感情。”

生:“我觉得西沙群岛太美了,简直就是人间仙境。” 生:“我觉得西沙群岛很美很美,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鱼儿成群结队,各种各样;海龟无比庞大;海鸟数不胜数。这些美景就像一幅很美很美的画。”

生:“我觉得西沙群岛的物产很丰富,有珊瑚,有海参,有鱼,有海龟,有海鸟,还有威武的大龙虾,真是应有尽有。”

教师请学生板书: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三)借助电脑,积累美词佳句

师:“好的文章,我们要有感情地朗读,深深地感悟,细细地品味;好的词句,我们也要积极地去积累,去运用,去发展。”

请学生运用电脑,把自己喜欢的美词佳句打在电脑上,然后展示出来,并有感情地朗读。

(一)有效地实现了学生、教师、课文与信息技术的四结合

传统教学过程主要是教师按照教案,按部就班讲解既定的教学内容的过程。教学内容是预设的,教学过程也是预设的。而在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情境中,教学过程则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提升情感、呈现多向互动的过程。

在这样一个网络环境下,抽象的事物具体了,静态的东西鲜活了。如在第4自然段鱼的教学中,由于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的局限,学生对海里奇异的鱼缺乏感性认识。以多媒体、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立即将学生引入一个全新的世界,一条条五颜六色的鱼在眼前游动起来: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同时,学生与电脑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更将他们带入一个奇异的海底世界。美轮美奂的幻灯片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教师加以机智点拨,巧妙引导,再来品味“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一句,就水到渠成,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意义建构,提升了学生对西沙群岛的感情。

我体会到,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恰当地发挥信息技术的认知作用、激情作用,能促进生生、师生之间进行心的交流,从而使信息技术与课文内容形成一个具有生命活力的整体。这种整合了的教学内容,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感情,从而促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增进情感体验,并把课文中生动的语句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这一切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可见,学生是“整合”过程中的关键因素。然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教师的正确指导,所以,教师也是“整合”过程中的重要因素。我深深体会到,在网络环境下,运用信息技术进行阅读教学,必须实现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学生、教师四个要素的有机结合。

(二)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 在网络环境下进行阅读教学,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借助多媒体,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对作者情感的体验以及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多媒体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朗读指导,十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学生的朗读方式是多样的,有个别读,男女生分别读,全班读,还有配乐读,教师手势指导读等。学生在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下,朗读水平呈梯度提高,把文本内容,文本中的情感和价值观内化成自我的东西,产生了独特的情感体验。

在这课里,教师尽情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质疑问难。例如,学生提出:我不明白渔业工人为什么要把海龟翻一个身?为什么人们说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教师都巧妙地通过呈现多媒体,机智地使问题由难变易了。

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能力。在鱼这一段,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将各种鱼呈现出来,鼓励学生抓住鱼的外形练习说话。最后,学生还利用电脑收集和积累了优美词句。这一切,都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比较符合语文教学的规律,因而使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此外,教师还指导学生利用校园网论坛发帖子,让学生在课后交流读后感,这是我们运用的既重文本、又超文本,既重课堂、又超课堂的教学策略的一个举措,是我们贯彻课改精神的又一收获。

上一篇:2022年度上半年工信局工作总结下一篇:最新浪漫求婚短信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