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专科行政管理论文)

2024-10-10

社会调查(专科行政管理论文)(共8篇)

社会调查(专科行政管理论文) 篇1

关于湘潭县地区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流失现象的

调查报告

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教师流动已成为社会的必然现象。但近年来,在农村中小学出现的一股教师流动的热潮,明显呈现出盲目性、单向性和失范性的特点,属于教师的非良性流动,即教师流失。

农村中小学教师是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主力军,然而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的流失却呈逐年上升趋势。农村教师这种单向的不合理流失,不得不让许多人为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前景担忧。这一现象严重影响了农村基础教育的质量,不利于农村人口整体素质的提高。本文选择湖南省湘潭市湘潭县的乡镇为个案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尝试提出实现农村中小学教师合理流动的对策,并为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问题提供借鉴。

调查时间:10月5日——11月5日

调查地点:湘潭县地区的各农村中小学校

调查方式:实地调研

调查过程、结果及对策分析:

一、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流失的现状

教师流动分为良性流动和非良性流动。教师良性流动一方面可以使教师能够根据自身业务特长灵活自由地选择职业、学校和教学岗位,充分发挥教师资源的最大效益;另一方面可以不断调整教师队伍,使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不断地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满足教育事业近期和长远的发展需要。教师流动如果不发挥上述作用,则是非良性流动即教师流失,这就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教师流失,是指在职教师由所任教的地区、部门、学校流动到另一个地区、部门、学校,或大量适合从事教师职业的优秀人才从教师职业、学校、教育领域流出,而进来者在数量学历、能力、水平上都不足以填补留下来的空缺,使教师队伍建设处于一种萎缩状态,从而不利于教师流出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的一种社会现象。当前阶段,由于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质量的差距持续拉大,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从农村流向城镇,从落后地区流向发达地区,从工作条件差的、待遇低的地区流向工作条件好、待遇高的地区,这是当前我国教师流失的基本动向。教师流失,是指在职教师由所任教的地区、部门、学校流动到另一个地区、部门、学校,或大量适合从事教师职业的优秀人才从教师职业、学校、教育领域流出,而进来者在数量、学历、能力、水平上都不足以填补留下来的空缺,使教师队伍建设处于一种萎缩状态,从而不利于教

师流出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的一种社会现象。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湘潭县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现状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中青年骨干教师流失严重

有些青年教师知识精深、广博,学历高,条件优秀,容易被好的单位看好、挖走;另外,青年教师自身精力旺盛,无家庭负担和牵挂,对自己的未来抱很高的期望,因而容易流动。有些刚毕业的青年教师,认为农村生活水平低、条件差,认为在农村工作没社会地位,没奔头,不安于现状,不愿留在农村、扎根农村。种种原因造成农村中小学青年骨干教师流动频繁,流失严重。还有,学校里很多中年骨干教师也频繁流动,原因是这部分教师业务精通,教学经验丰富,管理能力强,他们也容易被挖走,或者他们为了实现自己更大的理想和抱负,为了子女有更好的生和学习环境而流向城市或更好的学校去工作。以湖南省湘潭县乌石镇为例,2008年有教师180人。据笔者调查,从2008年到2011年暑期,流出的教师共36人,流失率达5%,其中男教师22人,女教师14人。以上数字均不包括区域内校际间教师流动量,而且一年比一年多,可见,湘潭县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流失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二)高学历、高职称、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流失严重

目前,湘潭县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校办学条件差,工资待遇低,对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缺乏吸引力,一些教师在农村任教只是暂时的,考虑到自己的将来和发展他们会择机离开,流向更好的单位。经验丰富的教师,他们选择和被选择的机会更多,流动的可能性也很大。中青年骨干教师大多有较高学历且为学校的管理或教学骨干人才,因为具有这样的优秀条件,他们最容易被其它单位看好而挖走。有的青年教师表示他们在农村任教是为了积累教学经验,时机成熟他们就会辞职到城镇或发达地区应聘,也有的青年教师是因为考研的失利,他们不得不暂时任职农村,在这儿安心复习,以备来年再战。中年教师在学校和单位都是业务骨干,他们一般行政、教务一肩挑,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同时能力也非常强。我们可以看出教师流失说到底就是优秀教师的流失。

(三)主干课程教师以及热门专业的教师流失严重

教师所学专业,任教学科影响教师流失情况。比如,农村中小学就很难留住专业的英语教师、计算机教师等;主干课程比如语文、数学、英语和物理、化学等教师流失较多。

(四)流失方向呈现多向性和明显的性别特征差异

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大部分流向城市的公立中学和高薪的私立学校,以及经济条件较好的乡镇。流失率占总流失率的92%左右,考研、考公务员、下海等从事其它职业的占8%左右。男性教师以系统外流动为主,而女性教师则以系统内流动为主。据湘潭县的调查可以得知,在流向方面,男性教师大多流入到城市中小学,个别的则从政、或下海;而大多数女教师基本上由于要照顾家庭,一般选择调到离家近一点或到福利待遇好一些的学校。求稳定、求方便的思想在大多数女教师中间比较盛行。

二、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流失的原因

对于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的流失,国内许多专家、学者都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有人认为是农村中小学教师师德出了问题,有人认为是金钱的诱惑,也有人认为是农村教师自我发展的原等等。但就当前形势看,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的流失,原因是多方面的,是社会、学校、个人以及制度等多种因素综合所致。归纳总结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收入低

工资是教师收入的主要来源,是教师生活的保障。但目前,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收入普遍偏低,除了微薄的工资,根本没有其他福利可言,这与农村教师的辛苦劳动很不相当。面对城市教师优厚的工资、福利待遇,农村教师岂不动心。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以及党和国家对农村教育的重视,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得到了不断的提高,教师的生活条件也得到了相应的改善。但是,同当地其它行业相比较,农村教师的劳动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个人谋生的手段“,富不了,但也饿不着”是他们的真实写照。湘潭县农村中小学教师任务重、压力大。有时一个人担任几个年级的课程,闲时需要备课,根本没时间,也没精力从事其它副业生产。相比较,其它行业的工作相对比较清闲,可以从事农副业生产,收入远远高于这些地区的中小学教师。些教师甚至不惜代价,托关系、走后门往城市调动。我们不能一味责备农村教师师德、责任心缺失。追求丰厚的物质待遇和优越的生活条件是每位教师的权利,也是人的本性。低工资,低福利和待遇的不公,成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成为农村教师大量流向城镇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农村中小学教师社会地位卑微

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教师的社会地位是比较低的,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经济决定政治,农村教师的低收入,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社会地位低下。人都有被尊重的需要,与城市教师以及其他公务员相比,同样的学历和知识,同样的劳动和付出,却没有同样的待遇和社会地位,农村教师怎么能安于现状?当前,由于各种因素造成的不被尊重的社会和职业地位,成为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湘潭县,县城教师的基本工资虽说和乡镇教师的工资一样,但是乡镇教师的福利待遇则远远低于县城教师。乡镇教师一般没有补课费、住房补贴、节假日补助,单位发放的物品也远远低于县城教师,更不能与长沙株洲等城市教师工资相比。作者的几位已经调到县城的几所条件优越的学校的同事,分别任教于湘潭县江声实验中学,云龙实验中学,百花小学,云龙实验小学。工作一年后,他们的工资都不低于1800元,加上其它补课费、节假日补助费等,一个月基本上能拿到4000元左右。这是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的又一原因。

(三)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环境差

农村中小学,设备简陋,工作环境差,发展空间小。近几年来,尽管国家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和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但也只限于部分校舍的改善,投入的力度并不大,有的偏远的小学甚至连一间像样的教室和教师住房的没有,生活起来极不方便。教学设备依然陈旧,大部分学校教学状况还是一块黑板、一本教科书、一支粉笔,距离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设备的现化还有很大的差距。该现状制约着教师专业和能力的发挥、发展和提高,成为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的原因之一。

(四)农村中小学校管理不科学规范

据了解,目前很多中小学学校管理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一些学校缺乏科学的管理理念。等级制、命令式的管理模式,单

一、机械的管理方法,对教师生活的漠不关心,对教师考核的不公、奖惩的不分明,这种管理上的落后和粗放导致教师对领导、学校失望,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骨干教师的流失。长期以来,农村中小学忽视了对学校内部的科学管理,致使各种矛盾激化。有些学校领导不注意从生活上关心、体贴教师,不能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急需解决的各种困难,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当然,也就很难使教师产生归属感。尤其是刚刚从学校毕业的新教师,他们有的离家较远,有的学校没有食堂,或有食堂的学校伙食比较差。有的领导对这些不管不问,感情冷漠、令人寒心。这些青年教师连温饱都解决不了,怎能会集中精力从事教学工作呢? 在农村中小学,教师一人担任几个年级的课程或者一人教授几门学科屡见不鲜,教学任务非常繁重,同时,他们还要面对学生、家长、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学生要减负,家长和学校要成绩,社会要素质教育,致使许多老师心理承受力达到了“临界点”以致加剧了焦虑、嫉妒、忧郁等不良心理的形成。这促使他们想跳出教师行业,从事其它职业。

(五)自身发展和子女教育的需要

农村中小学有很多骨干教师,为了自身更好地发展,他们不得不另谋出路,到城市寻求发展。另外,教师都比较重视子女的教育,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他们努力寻找机会到城市工作。这些都是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流失不可忽视的因素。另外,近几年,城市中小学生源扩张,私立中小学校兴起,急需大量教师,这为农村教师进城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湘潭县城几所学校,近几年就曾多次针对农村教师进行招考,目的就是从农村的教师中选拔优秀的教师充实到城市学校中来。这样一来,城市的教育发展有了保证,可对原本基础就薄弱的农村教育无疑是雪上加霜,使农村中小学教育陷入无止境的恶性循环。教师比起其他职业人员来说,往往更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在农村,学校条件差、环境不好,子女教育问题一直困绕着他们。现在许多城市中小学到农村招聘优秀教师往往会允诺解决教师子女的上学问题。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这些老师就会选择到城市发展,作者的一位女同事曾说,她一个人带着女儿到云龙实验小学任教,就是想让女儿接受更好的教育。

三、解决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流失问题的对策

本来,教师的合理流动有利于调整、改善教师群体结构,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但是农村教师的单向、不合理流动却会带来消极影响。

其一,骨干教师的流失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师是学校实施教学工作的主体,是教学工作得以开展和完成的保证,教师的数量和素质反映了教师的整体实力,优秀教师的流失会影响教师整体素质、教学水平,对流出学校会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骨干教师的流失,导致教师结构不合理,师资短缺,部分课程无法开设,教育教学质量难以保障。上级主管部门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要制定积极的和严格的教师流动管理制度,从某些方面杜绝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不合理流动。

其二,骨干教师的流失影响教育均衡发展

当前,教育均衡问题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教育均衡发展是每个人所期望的。然而教师的不合理流失,进一步拉大了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影响了教育的均衡发展;再次,教师的流失,学校不得不给学生频繁更换老师,对学生的身心和学习都会带来巨大的影响,不利于学生心理的稳定和学习成绩的提高;另外,优秀教师的流失,会引发优秀学生的流失。优秀教师的流失,使学生及其,丧失信心。为追求优质的教育,家庭条件好的学生会选择到城市求学。也有优秀 的学生因为所喜欢教师的离开而选择退学或者厌学,造成农村中小学的办学规模缩减,教学质量大大降低,陷入强校愈强、弱校愈弱的恶性循环,致使城乡教育差距更大。

根据前面对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不合理流动的分析,我们要针对原因采取有效对策,控制教师不合理流失,引导教师合理流动。

(一)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和地位

农村教师待遇和地位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一直没能很好解决的问题。农村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职业地位,一直赶不上同类的城市教师,致使形成二元化的城乡结构,城市对农村教师来说充满了吸引力。要解决农村教师单向流入城市的现状,就要求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多了解农村教育的状况,关心农村教师,出台并健全相关政策和措施,完善农村教师的住房公积金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职称评聘制度以及各项福利津贴制度,解决农村教师的后顾之忧,这是控制农村教师流失的根本对策之一。教师工资的足额发放在湘潭县农村中小学还没有得到保障,农村教师的其它待遇像教师津贴、住房、医疗保险等与其它行业或城市的中小学教师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因此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福利待遇已是当务之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师的政策倾斜,在同等条件下,对在农村从教的人员,工资应向上浮动一档。另外,在农村工作一定年限,如超过八年的,在评职称方面都应优先考虑,同时在医疗保障、住房补贴等方面都应该予以适当倾斜。并对愿意扎根农村教育的教师或愿意为农村教育事业奉献的青年教师和大学毕业生予以表彰奖励。这样,不仅能够稳住这些地区现有的教师,而且还能吸引其它地区、其它行业人员。

(二)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

控制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不合理流失,必须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改善学校工作环境和办公条件,满足教师培训、进修的需要,为教师创造更好的发展空间。首先,有危房的要进行危房改造或重建,考虑逐步建设教师中转房,增建图书馆和实验室,美化校园自然环境;其次,增加先进的教学设代化的今天,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网络、计算机、试验器材等先进的现代化的教学设备都是不可缺少的。然而农村中小学具备这些条件的很少,所以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大这方面的投入,缩小与城市学校的差距,让农村的教师和学生也能用上电脑,畅游互联网;再次,增加师资培训经费。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很大一部分都是民师转正过来的,特别是湘潭县,很多教师都是几年前,机构改革时,乡镇工作人员分流过来的,他们整体素质偏低,教育教学理念落后,专业知识匮乏,很难适应教学的重任,他们急需轮流进修学习,以满足农村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为了改变农村教师数量相对不足,分布不均衡的状

况,教育行政部门应转变职能,逐步废除传统的教育人事聘任的实际情况,自主地选择聘任教师。为了防止那些办学条件差、偏远、贫困的乡镇中学的教师流失,教育行政部门应废除传统的重点中学、普通中学的划分,优先发展办学条件差的乡镇中学,从财力上大力扶持,逐步改善那里的办学条件,同时鼓励应聘教师到偏远的贫困乡镇中学从事教学工作,给他们更优越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另外,其它行业部门的优秀人才,凡热爱教育事业,符合《教师法》规定学历要求,经过教师资格考试、考核,符合从事教育工作条件者,应积极地吸引其从事教育事业,以拓宽农村师资来源。

(三)完善管理制度,提升管理水平

要想有效控制教师的流失,就必须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首先,学校管理科学民主,以教师为本,学校重大问题和决策要让全体教师参与,形成科学、民主的教学工作氛围;其次,学校要制定和完善奖惩措施,做到教师的福利与职责、业绩、责任心挂钩,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再次,学校领导要有长远的目光,积极规划、带领全体教师共创未来,让教师看到发展的希望。

(四)加强教师责任心教育,提倡奉献精神

由于短时期内,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的现象还不能有效控制,所以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教师崇高的思想境界,增强教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提倡教师的奉献精神是非常必要的。作为农村中小学教师,应该站在时代的高度,以大局为重,以国家为重,以教育为己任,增强责任心,把农村的教育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多奉献,共同撑起农村基础教育的一片蓝天。

(五)制定合理的考核标准,完善教师的评价制度

制定和完善对教师的考核评价制度,努力使考核工作更具针对性、合理性与可操作性。对教师的思想品质、工作态度、业务水平、工作成绩等按横向与纵向相结合的办法,实行平时考核与阶段性考核相结合,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学生评议、教师自我评议和学校综合考评的基础上,量化考核,将考核结果记入考绩档案,作为教师聘任的重要依据。实行“职”“、聘”公开,根据考绩聘任,摒弃过去论资排辈,职务终身的做法,既可以高职低聘,也可以低职高聘,构建学校内部上下流通的畅通渠道。

(六)建立和建全教师进修的激励机制

为了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素质,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应积极鼓励教师进修,保障教师在学习期间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从其它行业部门进入教育系统的人员应提倡他们进修,以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教师学习进修可以满足他们对知识的追求和需要,又与他们的利益相联系,可以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社会调查(专科行政管理论文) 篇2

我国实施专科医师制度的目的是培养具备专科资质的专科医生, 提高专科医师队伍素质, 更好的为居民健康服务。培训期间的专科医师作为卫生人力资源的后备资源, 其培训的结果直接影响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和有效需求。因此, 专科医师的培养有必要构建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开发和管理后备的卫生人力资源, 实现专科医师制度的目的。本研究从组织人力资源管理角度对专科医师培养期间的管理体系进行了调查研究, 为天津市建立专科医师制度提供参考。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与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天津市18所二级及以上综合、专科医院的临床医师、分管业务或教学的医院管理者, 以及医学院校从事临床医学教育的教师和管理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应用问卷调查和专题小组访谈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一般情况、专科医师培训期间人事关系管理、专科医师培训管理机构及组成、专科医师培训职位及学员数量、培训经费筹资及管理、学员薪酬设计及管理等。

1.2 数据处理与分析

将调查资料复核、编码,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建立数据库, 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 描述性统计分析有关指标百分比, 应用2检验分析不同调查对象有关指标百分比差异。

2 结果与分析

2.1 一般情况

调查人数为1100人, 有效回收调查问卷960份, 问卷回收率87.27%。960名被调查者中医院管理者269名 (28.02%) , 临床专家184名 (19.17%) , 住院医师507名 (52.81%) 。二级综合、二级专科、三级综合、三级专科医院被调查人数分别为170人 (17.71%) 、104 人 (10.83%) 、314 人 (32.71%) 和372 人 (38.75%) 。临床专家是指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的临床医师。

2.2 专科医师培训期间人事关系类型

不同调查对象对专科医师培训期间的人事关系类型认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0.05) 。70.1%的被调查者认为已经参加工作的受训医师 (单位人) 的人事关系应该由原单位管理, 应届医学毕业生 (社会人) 的人事关系应由人才服务中心管理, 即根据参加培训的医师的具体情况决定人事关系类型;29.9%的被调查者认为专科医师培训期间的人事关系应该统一由人才服务中心管理 (表1) 。

χ2=1.100, P>0.05

χ2=2.664, P>0.05

2.3 专科医师培训管理机构

不同调查对象对是否有必要专门建立专科医师培养管理机构认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93.8%的被调查者认为有必要成立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 专门负责专科医师制度的具体实施 (表2) 。

根据国外管理经验, 医学学会、协会和医学院校作为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成员在专科医师制度实施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2]。对此, 我们也做了调查, 调查结果见表3。

由调查结果可见, 在我国专科医师制度的实施过程中, 医学会专科学会和卫生行政部门应该作为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的主要成员并发挥更大的作用。

2.4 专科医师培养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 是指组织为有效利用人力资源和实现组织及个人的发展目标而进行的有关未来人力资源供求预测以及综合平衡的种种活动[3]。

2.4.1 专科医师培训职位及学员数量的决定

调查结果显示 (表4) :47.7%的被调查者认为专科医师培训职位及学员数量应该由卫生行政部门决定, 44.9%的调查对象认为应该由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决定, 还有7.4%的被调查者认为应该由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决定。各调查对象间对该问题认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χ2=47.117, P<0.05

目前我国卫生人力数量快速增长, 分布不均衡, 专业结构不平衡, 学历偏低, 职称结构不合理[4]。因此, 专科医师制度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专业结构和学员数量的供求预测及综合平衡。培训职位及学员数量应根据居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医学生规模及区域卫生服务规划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决策机构应是多部门的结合。

2.4.2 专科医师培训经费来源

不同调查对象对专科医师培训经费的筹资方式认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74.9%的被调查者认为培训经费应该由政府和个人共同分担 (表5) 。

χ2=6.737, P>0.05

2.4.3 专科医师培养薪酬管理模式

(1) 薪酬来源

现阶段我国专科医师培训对象有已参加工作的住院医师和刚毕业的医学院校毕业生。不同调查对象对应届毕业生和已参加工作的“单位人”的薪酬的来源认识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84.2%的被调查者认为应由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支付应届毕业生学员的工资和奖金 (表6) , 73.4%的被调查者认为应由原单位支付本单位参加培训的学员的工资和奖金 (表7) 。

χ2= 0.349, P>0.05

χ2=8.200, P>0.05

(2) 薪酬水平:

访谈结果显示, 多数调查对象认为:考虑到培养期间的专科医师自身的因素, 如个人资历、工作经历、个人潜力等, 他们的薪酬水平不能等同于全日制工作的医师的水平, 但也不应是学习阶段的补贴水准。应该是介于这两个层次之间, 并且应更接近于“工作人”的水平[5]。

(3) 社会保障和福利:

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专科医师培训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访谈结果显示:专科医师在培养过程中直接参与了社会医疗卫生服务, 为社会做出了贡献, 这部分人同样应该参加社会保障, 缴纳社会保险金。缴纳形式可由政府、医院、培训基地共同承担[5]。

2.4.4 专科医师培养考核管理模式

认为日常考核和轮转考核由培训基地负责, 年度考核由培训基地所在医院负责, 阶段考核由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负责的占83.2% (表8) , 不同对象对专科医师培训考核机构的认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χ2=6.849, P>0.05

3 讨论和建议

3.1 完善专科医师培训人事关系管理

建立“社会人”的管理模式, 培训期间受训医生和医院之间并不存在雇佣关系, 培训结束后获得专科医师资格认证的专科医师再次进入社会流动[6]。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专科医师培训的竞争性和公平性, 有效的提高了医师的竞争意识和培训的质量。笔者认为在制度建立之初, 作为过渡阶段, 受训医师人事关系类型可以采取原单位和人才服务中心共同管理的方式, 随着制度的完善应统一由人才服务中心管理。可由培训基地所在医院与住院医师签订合同, 培训期间住院医师个人档案由人才服务中心管理, 培训结束后, 采取双向选择, 竞聘上岗就业[7]。

3.2 建立专门的专科医师培训管理机构

调查结果显示:93.8%的被调查者认为有必要成立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 专门负责专科医师制度的具体实施。其成员可以包括医学会专科学会、协会、卫生行政部门和医学院校。还可以考虑推荐社会代表参与其中, 起到社会监督的作用。鉴于目前我国专科学会、协会的发展情况, 可考虑由卫生行政部门主导实施专科医师的培训和准入[8]。

3.3 对专科医师人力资源进行整体规划

卫生人力资源是卫生行业生存和发展中必须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的宝贵资源, 而卫生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取决于科学的人力资源计划活动。

3.3.1 建立专科医师人力资源信息系统、进行专科医师需求预测

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专科医师的需求数量、结构是不同的, 多部门组成的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应首先对现有专科医师人力资源进行核查, 搞清楚专科医师的数量、质量结构以及分布情况, 建立专科医师人力资源信息系统, 在此基础上结合社会卫生服务需求、医学教育水平和规模及区域卫生规划等进行科学的专科医师需求预测[9], 进而制定出平衡人力资源供求关系的专科医师人力资源规划方案, 满足社会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保障居民的健康水平。

3.3.2 保证培训经费来源, 合理分配使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只有有了充足的经费保障专科医师制度才能顺利的实施。充足的经费需要稳定的经费来源。目前我国医师数量庞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政府公共财政能力有限, 完全由政府承担专科医师的培训经费是不可行的, 应采取政府投入、培训医院出资、个人适当分担等多渠道筹集的方法[10], 调查结果也显示:74.9%被调查者认为培训经费应由政府和个人共同分担。经费的使用也不能是无序、混乱的, 应建立完善的监管措施, 保证经费的合理分配和使用。

3.3.3 科学设计薪酬水平、体现专科医师价值

薪酬与工作者的利益直接相关, 是影响甚至决定工作者态度和工作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而人力资源管理者应按照公平的原则和科学的技术方法制定薪酬方案, 并向受训医师提供所需的福利, 激励受训医师积极投入培训, 达到培训的目的, 培养出合格的专科医师为人民服务。政府、医院、培训基地应共同为专科医师的薪酬出资, 为专科医师在培训期间的生活提供保障, 同时也体现其社会价值。

3.3.4 建立规范的评估、考核管理机制

目前我国住院医师的培训基本上是在医院内部自己完成, 质量考核和监控由自己人完成, 不能保证培训质量的高标准[11]。应建立全国统一的质量考核和监控机制, 保证专科医师培训的有效性。专科医师培训日常和轮转考核应由培训基地负责, 年度考核可由培训基地所在医院执行, 而重要阶段的考核由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基地和基地所在医院应将其考核结果反馈至管理机构, 根据结果确定奖惩, 再通过医院和基地落实到培养对象[5]。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保证专科医师制度建立和顺利实施的重要支撑体系, 涉及到培养对象的人事关系、管理机构和制度、经费保障、薪酬设计和管理、考核奖惩等方面内容, 应采取积极的措施构建科学、完善、高效的管理体系。

摘要:目的:探讨如何构建专科医师培训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为天津市专科医师制度的实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专题小组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天津市18所二级及以上医院的1100名管理人员、临床医师进行了调查。通过分析总结, 对构建专科医师培训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提出建议。结果:93.8%的被调查者认为有必要成立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 专门负责专科医师制度的具体实施;74.9%的被调查者认为专科医师培训经费应该由政府和个人共同分担;84.2%的被调查者认为参加培训的应届医学毕业生的工资和奖金应由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支付, 73.4%的被调查者认为已参加工作的受训医师的工资和奖金应由原单位支付。结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涉及到培养对象的人事关系、培训组织管理机构、培训经费、薪酬设计和管理、考核奖惩等方面内容。应采取积极的措施构建完善、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关键词:专科医师,卫生人力资源,人力资源规划

参考文献

[1]王锦倩, 刘雁飞, 祁国明.我国专科医师培养与准入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04;4 (2) :116-121.

[2]孟群.各国专科医师培训与准入制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4;1~36.

[3]吴志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133.

[4]毛宗福, 王永棣, 刘继强, 等.我国卫生人力资源及其研究现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3;19 (1) :12~15.

[5]夏葳, 汤金娣.专科医师培养人事分配管理模式的思考[J].人力资源, 2007;1 8 (97) :31~32.

[6]贝文, 李力达, 胡善联.国外及港台地区专科医师制度的实践[J].中国卫生资源, 2005;8 (6) :283~285.

[7]杨蓓, 纪岩文.建立专科医师培训与准入制度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5;4:79~80.

[8]贝文, 胡善联, 王华, 等.上海市实行专科医师制度的策略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 2006;26 (2) :19~22.

[9]刘振华.黑龙江省建立专科医师培养与准入制度的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 2007.

[10]金大鹏.建立专科医师制度的实践和探索[J].中华医院管理, 2006;22 (10) :649-651.

社会调查(专科行政管理论文) 篇3

【关键词】精神病;医院;药房;管理;调查

【中途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精神病近年发病率逐年增加,尽管不同患者病程不同、发病阶段不同,且各种物理治疗、行为康复及心理治疗、中医中药、家庭和社会环境对本病均有一定作用[1],但精神药品在精神疾病治疗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因此,本研究通过对河南洛阳荣康医院(省精神病专科医院)医生、护士、药师及精神病患者家属共245人,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调查医院药房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试图借鉴国内外药房管理经验,建立和完善药房管理制度,从而保证患者利益和合理、规范用药。现报导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本研究采取立意取样的方法,有代表性地选择河南洛阳荣康医院医生80名、护士长和护士76名、精神病患者家属78名、药房人员11名共245人参与访谈。

1.2 方法

1.2.1 访谈内容 根据研究目的查阅文献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访谈提纲,并请专家修改。具体问题:对医院药房工作的满意度如何、是否有与药品相关的困难、如何解决的?期待药房提供哪些信息和帮助、对药房管理工作有哪些建议。

1.2.2 资料收集和分析方法 访谈在安静环境内进行,时间20分钟。内容录音并记录保存,访谈结束及时整理资料,用Colaizzi分析法进行反复阅读、分析、反思、编码、分类,并提炼主题[3]。

2 结果 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共提炼出6个主题。

2.1 主题一 医院药物管理体系完善,对药房管理工作满意度较高。很多医师和护士对药房的管理体系非常满意。他们说:“药房以病人为中心,以临床药学为基础,为临床医生、护士提供了合理用药的药学服务。”还有精神病监护人说:“病人咋用药,药房人员耐心、细致的都讲解并写好,还交代不要吃什么食物,很滿意。”

2.2 主题二 各项规章制度健全、落实很好,让人放心。医院药房人员说:“每年科长组织我们学习各种法律法规,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法》,抵制商业贿赂、滥用药品等不正之风,加强了我们的职业道德修养,这样就可以更好的站在精神病家属的角度考虑问题。还有药房人员说:“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奖惩条例,可以杜绝发错药,杜绝误将失效药品、霉变药品发给患者”。

2.3 主题三 药师下一线有利于协同医师、护士做好药物服务工作。有医生说:“药师每周都深入到临床一线进行巡视,经常检查病区内配备的常用药和急诊药物专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还询问精神病家属有没有给得到医师、护士给予的用药指导,这些深入基层活动都促使医师、护士及时为病人提供用药信息指导,也提高了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水平。”还有护士说:“指导我们合理配药,指明各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了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很好”。

2.4 主题四 药师开展用药服务和指导,强化了医师合理用药意识。有医生说:“药师对处方用药的适宜性、是否与临床诊断相符,是否有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等进行审核,发现问题主动及时告知并指导,重新让我们开具处方,增强了我们的合理、安全用药意识。”有医生说:“药师审核处方、提供用药建议,这样从制度上保证了药学和医学专业的互补,提高了药房的药学服务作用,最终获益的是病人,很好。”

2.5 主题五 药师明确了抗精神病药物的合理应用原则,精神病家属很放心。有精神病家属说:“不同病人对不同药物的疗效反应可能不一样,药房人员告诉我们要采用渐增剂量的方法,不能反复换药,这样我们就不乱换药了。”,还有家属说:“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疾病中最严重的一种,但药师说用药治疗要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大剂量,直到症状控制。有的药在治疗过程中有时反而会增加精神症状,诱发癫痫发作等,这样我们照顾病人就心里有数了。”

2.6 主题六 医院应关注药师在医、教、研等各个方面的进修、培训需求。有药师说:“医院应有计划的委派药学人员到各大精神病专科医院进修,学习先进的经验。药师缺乏必要的专业培训和进修机会,就使得医药信息更新速度滞后。”还有药师说:“生物药物、化学药物、蛋白质药物甚至基因药物的发展,还有国家新药开发、管理方面的改革都是药师应掌握内容。”

3 讨论

3.1 医院药房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对合理、安全用药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药房创新管理模式,使管理全方位渗透于医疗服务活动的诸多领域[4]。实现科学化、现代化、人性化的管理目标,获得了较高的满意度和认可度。

3.2 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

3.2.1 拟增设药学服务站,打造服务品牌,树立良好形象。建议医院在门诊增设药学服务站,为患者及精神病监护人提供用药知识咨询;还建议药师向每一位就诊的取药者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增设意见箱;建议定期召开住院精神病家属与药学人员的座谈会。上述措施便于及时发现和处理有关药学方面的问题,更利于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答疑解惑、快速处理、及时反馈。这样一举两得,一方面满足了精神病家属的用药需求,另外也确保了精神病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5]。

3.2.2 建议开展药学监护,向临床专业转化。精神病专科医院应积极开展药学监护,包括:为患者建立电子用药档案、随医疗进程监测血药浓度、参与临床治疗会诊、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等。这样,药师才能真正承担起患者治疗全过程的用药监护责任,促使医师规范、合理用药;杜绝药源性疾病发生;降低医疗费用[6]。

3.2.3 建议医院领导注重对药学人员的培养,实现药房的可持续发展。领导层要对药房管理给予全面关注,注重药学人员在医、教、研等各个方面进修、培训需求,分批委派药学人员到国内外著名药品生产企业进行培训、到大医院进修,获取最前沿、最权威、最准确的药物服务和指导信息。

总之,精神病专科医院药房是医院最繁忙的科室之一,每天要为身心疲惫的精神病人家属取药。作为一个对外展示医院形象的服务窗口,应加强药房管理,确保准确、快捷为病人家属提供高质量的药学服务,保证患者安全、合理、高效使用药品。

参考文献:

[1] 杨西晓.浅谈中药咨询服务[J].中国药房,2005,16(7):553.

[2] 蒋立信,宋昊,刘璐.开展精神药物药学服务初探[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5,11(1):62.

[3] 李铮.护理研究中的质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4):318-319.

[4] 李翔,邵蓉.优良药房工作规范是药学服务的保障[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5,5(3):317.

[5] 芦静,赖琪,蒋学华.药疗差错及其发生环节的分析[J].中国药房,2007,18(1):11.4.

行政管理专科调查报告写作要求 篇4

(一)社会调查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行政管理专业的集中实践环节之一。社会调查必须在学生学习行政管理专业课程学分达到全部课程总学分60%以上的基础上进行。它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通过对我国行政管理实践的了解、考察和分析,形成调查报告。

(二)社会调查的目的是加强学生对国情、民情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尤其是对我国行政管理实践的了解。让学生接受行政管理思维和业务技能的基本训练,培养和训练他们认识、观察社会的能力,使他们具有运用行政管理理论和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同时也为撰写毕业论文打下基础。

(三)社会调查的内容应限定在本专业实践范围内。学生应根据行政管理专业的特点,结合我国公共管理的实践,以及一些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选题,并实施社会调查。

(四)社会调查的成绩考核以学生提供的书面材料为依据,书面材料的字数专科不得少于2000字,本科不得少于3000字。

(五)社会调查的成绩评定标准为:合格、不合格。

(六)社会调查的时间为3周,3学分。

二、结构格式

(一)调查报告的内容结构:

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社会调查题目、调查时间、地点、方式、内容、过程);

2、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

3、解决问题的建议(解决问题)

(二)文章的格式

1、封面(学校网站---文件下载)

2、第二页:开始写正文

(1)题目:2号字,黑体。(空一行打印正文)

(2)正文内容中的大小标题

一级标题:用“一、二、三”,3号字,宋体,加粗。

二级标题:用“

(一)、(二)、(三)”,小3号字,宋体,加粗。三级标题:用“1、2、3”,4号字,宋体。

(3)正文内容:4号字,宋体,单倍行距。

(4)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标明页码,页码居中。

社会调查(专科行政管理论文) 篇5

专业:20工商管理春季班姓名:朱丹平学号:1051201407139

调查时间:2011年9月5日—2011年9月26日

调查单位:深圳壹柒伍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调查内容:《深圳壹柒伍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

① 对壹柒伍网络科技人力资源管理在招聘环节的调查;

② 对壹柒伍网络科技规章制度及企业文化打造的调查;

③ 对壹柒伍网络科技人员管理方面的调查;

④ 对壹柒伍网络科技薪酬体系方面的调查;

关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社会调查报告

经过了这几年来对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学习,让我对工商管理这一专业,有了具体的认识和了解,此次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调查,我根据所学的有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来到了深圳壹柒伍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学习实践,并有幸与该公司人力资源部一起完成了一轮具体的人才招聘及培训,让我对人力资源有了更深的认识。

我于2011年9月5日—9月26日走访了深圳壹柒伍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部唐经理他向我介绍了壹柒伍网络员工的招聘、录用及培训,员工的福利等情况,并借阅了壹柒伍网络《员工手册》和2010年度壹柒伍网络各部培训记录。

一、员工的招聘和录用

企业在员工的招聘和录用工作中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每一位新进员工,都是通过严格的面试(一般有第一轮面试和第二轮复试)、复试合格再进入三个月的试用期等。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也向求职者全面客观的介绍企业情况,工作内容、要求,企业将会提供的培训、晋升、薪酬、福利等,使求职者能从这些信息中判断自己对所应聘的工作是否满意,是否能胜任其职。这一做法有助于壹柒伍网络选择到更优秀的员工,也有助于员工坚定其在企业长期工作和奋斗的信心,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二、规章制度及企业文化打造

企业非常重视规章制度及企业文化的打造,对未正式转正之前的所有新进员工,公司会特别安排公司规章制度及企业文化的培训,壹柒伍网络人力资源编写的《员工手册》是跟据国家法律规定编写,公司每位员工都需要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遵守及企业文化的认同,也是员工转正的一项重要考核内容。

三、人性化管理:重视员工的职业生涯计划,满足员工个人发展需要

壹柒伍网络从员工正试转正开始,即指导员工确定自身的职业目标,并由直接上层帮助其设计个人的成长计划,并为员工提供适当的发展机会。有了直接上层一对一长期的关心与指导,提高了员工的企业认同感,归属感,提高了工作积极性及效率的同时,也直接减少了员工的流失率,为企业发展垫定了基础。

四、科学化管理:加强与员工沟通,促使员工参与管理

企业的成功离不开员工的创造性、积极性的发挥。越是公司的基层员工,越比管理者更了解用户的需求和要求,更能发现自己负责的项目中存在的问题。为此,壹柒伍网络非常重

视一线员工的沟通,并制定了一套基层员工的晋升及奖励机制。每个项目组每天早上会有一次早会,由管理层与基层进行昨天的工作总结与当天的工作安排,对于当天提出有效建议的员工,将会获得大家的认同,如建议在操作中获得实制做用的,还将获得职位的晋升或公司的奖励。目前,公司大部分的中层管理层,都是由基层发展起来的。

五、校园文化:关心员工的生活

企业员工一般工作时间较长,工作压力较大,壹柒伍网络的管理者在员工生活比较关心员工,为员工提供各种方便。首先,壹柒伍网络是以校园文化为企业文化,重视发展企业员工的各类爱好活动,企业通过每次活动公司支持1/3费用的支持,由公司管理层发起向公司申请成立的方式,支持公司员工自愿举办及报名各类爱好活动。目前公司已经相继成立了“篮球协会”“足球协会”“KTV协会”“电影协会”“游泳协会”等各项协会。因此在公司中,会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情,自然让你感觉到轻松(如:公司装修,采用的是各个班出黑板报的方式。各部门负责自己部门的装修改,然后还有评比,较好的部门还可以获得活动经费奖历),每天看着自己装饰出来的工作环境,心情自然好了一份。同时各类爱好协会,会充分安排节目,有兴趣你即可报名参加。其次,人员对员工之间,在节日、员工生日的时候送上贺卡、礼物等表示祝福。如果员工家里有什么困难,企业从高层至基层,都会自愿尽帮力提供支持与助,解除了员工的后顾之忧。企业通过各类的方式,让你回归校园,找回那份青春与活力,关爱与自由,此时工作之时也不再感觉这是一份压力,而是一份快乐。

六、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

合理的薪酬体系是企业长远快速发展的基础,壹柒伍网络从员工出发,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报酬体系。它包括直接报酬、间接报酬、非金钱性报酬三方面内容。

(一)直接报酬直接报酬主要指企业为员工提供的工时工资、加班费等。

(二)间接报酬 间接报酬主要指员工的福利。壹柒伍网络采用统一的方式,为员工提供医疗保险、养老金、带薪假期等福利。同时企业依靠校园文化,每年给员工10天的寒暑假,员工可跟据自己的需要进行申请。

(三)非金钱性报酬每个人即有物质的需要,又有精神的需要。物质需求即是指金钱方面。精神需求方面,企业通过各种精神鼓励措施来激励员工,如评选“每月最佳员工” “月销售冠军” “年度最佳员工”称号等。

调查结论:

报告显示,困扰我国企业的首要因素是人力资源危机,有33.7%的被调查企业表示人力资源危机对其企业产生了严重影响。通过这次调查,目前一线二线城市,公司已经越来越重视人才的培养与管理,大多工司相继已经建立了自己的人力资源部,壹柒伍网络就是其中的一家公司。人力资源部在公司中的作用也得到了有效的展现,壹柒伍网络公司由之前的人管人,到现在的制度化+人性化+科学化管理,不仅有效的提升了公司的整体形像,同时也加快了公司的发展速度,为公司长远发展垫定了基础。

调查体会:

社会调查(专科行政管理论文) 篇6

2014年3月整理

1.社会资本---是一种与经济资本、人力资本相区别的,存在于社会结构中的个人资源,它为结构内的行动者提供便利,包括规范、信任和网络等形式。2.集合行为---是指许多人面对某一共同的影响、刺激而表现出来的相对自发、没有组织、不可预料、缺乏固定规则和很不稳定的行为

3.全球化---是指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通讯高科技化、文化同质化所带来的全球相互依赖性和整体意识的日益增强 1.社会学---是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社会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探讨社会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2.“镜中我”---美国社会学家库利认为,自我或人格是通过社会互动而产生的。他将通过观察别人对自己行为的反应而形成的自我概念称为“镜中我”,即每个人的“自我”观念其实是他人这面“镜子”的反射 3.差序格局---费孝通认为中国的社会关系结构是“以自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中的分子一般,大家都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1.角色冲突:是指在社会角色的扮演中,在角色之间或角色内部发生了矛盾、对立和抵触,妨碍了角色扮演的顺利进行。2.社会运动:是指被排除在社会权力结构之外的群体用非制度化的方式来促进或抗拒社会变迁、解决社会问题的集体行动。3.社会弱势群体:是指那些由于某些障碍及缺乏经济、政治和

社会机会而在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

4.文化: 指的是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在社会交往中,人们为了满足生存需要,集体创造、共同享有、后天习得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总和。它包括语言、符号、价值观念、规范体系、物质产品、行为方式等。

1.社会学:是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社会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探讨社会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2.社会化:就是社会对个人的文化教化和个人对社会主动选择并能动调适相统一的社会过程。3.“镜中我”:美国社会学家库利认为,自我或人格是通过社会互动而产生的。他将通过观察别人对自己行为的反应而形成的自我概念称为“镜中我”,即每个人的“自我”观念其实是他人这面“镜子”的反射。

2、社会变迁是指在一个社会中,社会结构方面发生的社会制度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角色模式变动的过程。、社会现代化:人们利用近现代的科学技术,全面改造自己生存的物质条件、精神条件,以及改造自己以适应这些条件,达到社会繁荣发展的过程。

4、社会调查研究 就是了解认识社会的重要手段是运用科学的方法系统地直接的收集有关社会现象的真实情况,并对所得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科学地阐明社会生活的状况及其变动规律的认识活动。

1.制度化优先:当社会中某种制度得到人们的认可,顺利推行时,这就表现某种社会规范、某种价值观得到公众认可,在社会中就无往不利,这叫做制

度化优先现象。

2、群体意识 是基于个人对群体的认同和归属而形成的责任感,它是个人为了维护群体荣誉、保护群体利益、实现群体目标自己应该做怎样的考虑。3.社会问题指人文环境失调,影响了广大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进步,需要运用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

4、就业:指在劳动年龄内由劳动能力的人,从事某种劳动或工作,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以维持生活的活动 1.社会群体:是指人们通过相互交往形成的、由某种相互关系连结在一起的共同体。小至家庭,在大到民族和国家。

2、社会分层:所谓社会分层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系列。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提出了经济、社会、政治是社会分层的标准。

1、社会学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2、文化文化是一个社会群体的生活状态,是这个群体的人造的生活环境,包括群体生活中所有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产品。文化有三个互相关联的组成部分,即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认知文化)和规范文化。

3、社会交往社会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与过程。也称为社会相互作用和社会互动。

4、心理上的断乳心理上的断乳是心理学家对人的青年期的一种比喻说法,也叫“第二次诞生”。生理上的断乳是指改变婴儿生活习惯,是一次生理危机,而青年走入社会也是重大的转

变,又一次形成危机,可以认为是心理上的断乳。

1.社会需要:所谓需要,就是人们在一定的情景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匮乏感,而要求得到满足的社会心理反应。由于人的需要就其产生和满足的过程其性质都是“社会”的,故又称社会需要。

2.城市化:我们把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称为城市化。

3.制度化优先:当社会中某种制度得到人们的认可,顺利推行时,这就表明某种社会规范、某种价值观得到公众认可,在社会中就无往而不利。这叫做制度化优先现象。

4.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律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予以保障的制度。主要是经济上、物质上的帮助,是当社会成员遇有困难时的一种援救措施。

1.社会学 是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社会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探讨社会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2.“镜中我”:美国社会学家库利认为,自我或人格是通过社会互动而产生的。他将通过观察别人对自己行为的反应而形成的自我概念称为“镜中我”,即每个人的“自我”观念其实是他人这面“镜子”的反射。3.“差序格局”:费孝通认为中国的社会关系结构是“以自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中的分子一般,大家都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2.社会化:就是社会对个人的文化教化和个人对社会主动选择

并能动调适相统一的社会过程。

3.“差序格局”:费孝通认为中国的社会关系结构是“以自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中的分子一般,大家都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1.社会资本是一种与经济资本、人力资本相区别的,存在于社会结构中的个人资源,它为结构内的行动者提供便利,包括规范、信任和网络等形式。2.集合行为是指许多人面对某一共同的影响、刺激而表现出来的相对自发、没有组织、不可预料、缺乏固定规则和很不稳定的行为。

3.全球化是指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通讯高科技化、文化同质化所带来的全球相互依赖性和整体意识的日益增强。

2、定量方法: 定量研究一般是为了对特定研究对象的总体得出统计结果而进行的.在定量研究中,信息都是用某种数字来表示的。在对这些数字进行处理、分析时,首先要明确这些信息资料是依据何种尺度进行测定、加工的,史蒂文斯将尺度分为四种类型,即名义尺度、顺序尺度、间距尺度和比例尺度。

3、定性方法: 定性方法是根据社会现象或事物所具有的属性和在运动中的矛盾变化,从事物的内在规定性来研究事物的一种方法或角度。它以普遍承认的公理、一套演绎逻辑和大量的历史事实为分析基础,从事物的矛盾性出发,描述、阐释所研究的事物。进行定性研究,要依据一定的理论与经验,直接抓住事物特征的主要方面,将同质性在数量上的差异

暂时略去。

5、价值观 :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

6、文化丛 :指因功能上相互联系而组合成的一组文化特质。它往往与人们的某种特定活动有关,而且往往是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特殊结合。文化丛是指许多文化质点按一定方式形成的聚合。通常是以某种文化质点为中心,在功能上与其他文化质点发生一系列的连带关系,或构成一连串的活动方式。

7、社会化:就是社会对个人的文化教化和个人对社会主动选择并能动调适相统一的社会过程。

8、再社会化:是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社会化,即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犯有越轨行为,被有关司法、公安部门收容,强制性地对其进行教化的过程。

9、库利的“镜中我”:美国社会学家库利认为,自我或人格是通过社会互动而产生的。他将通过观察别人对自己行为的反应而形成的自我概念称为“镜中我”,即每个人的“自我”观念其实是他人这面“镜子”的反射。

10、社会角色: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具体说来,它包括以下四方面涵义:角色是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角色是人们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行为

模式;角色是人们对于处在特定地位上的人们行为的期待;角色是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的基础。

11、角色丛:角色丛又称角色集,是指一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角色。角色丛的存在,说明了社会角色的复杂性和角色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在社会中,角色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角色联系在一起的。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仅仅扮演某一种社会角色,而总是扮演着多种社会角色,他所扮演的多种角色又总是与更多的社会角色相联系的所有这些就构成了角色丛。

12、社会关系 :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称。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此意即为社会关系源于人,因为有了人类,人与人之间便产生了各种复杂的关系,这些关系就统称为社会关系。

13、社会互动:社会互动,简称互动,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 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耐性的社会交往活动。

14、符号互动论 :又称象征互动论,是一种主张从人们互动着的个体的日常自然环境去研究人类群体生活的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理论,由美国社会学家米德创立,并由他的学生布鲁默于1937年正式提出。“

15、社会交换论:是主张从经济学的投入与产出关系的视角研究社会行为的理论。它认为趋利避害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原则,人们在互动中倾向于扩大收益,缩小代价或倾向于扩大满意度、减少不满意度。它主张应尽量避免人们在利益冲突中的竞争,应通过相互的社会交换获得双赢或多赢。它是美国当代社会理论的主要流派之

一,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70年代趋于衰退。

16、社会资本 :是资本的一种形式,是指为实现工具性或情感性的目的,透过社会网络来动员的资源或能力的总和。

17、社会群体:社会群体泛指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的集体。例如,以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集体是氏族、家庭一类群体;以地缘关系结合起来的集体是邻里一类群体;以业缘关系结合起来的则是各种职业群体。

18、非正式群体 :人们在活动中自发形成的,未经任何权力机构承认或批准而形成的群体。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是基于人们社会交往的需要。在正式群体中,由于人们社会交往的特殊需要,依照好恶感,心理相容与不相容等情感性关系,就会出现非正式群体。这种群体没有定员编制,没有固定的条文规范,因而,往往不具有固定的形式。由共同利益偶然结合在一起的人们、同院的伙伴、工厂或学校中存在的一些“小集团”、“小圈子”都属于非正式群体。

19、社会组织 :社会组织在社会科学中社会组织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组织是指人们从事共同活动的所有群体形式,包括氏族、家庭、秘密团体、政府、军队和学校等。狭义的社会组织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而有意识地组合起来的社会群体,如企业、政府、学校、医院、社会团体和一种新型的社会组织形式:个人媒体群等等。它只是指人类的组织形式中的一部分,是人们为了特定目的而组建的稳定的合作形式。

20、变权理论:是20 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经验主义学派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管

理理论。是西方组织管理学中以具体情况及具体对策的应变思想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管理理论。

21、社会制度:有宏观、中观和微观之分。社会学研究社会制度着眼于中观尺度,认为社会制度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社会需要,在一定的历史和现实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及与此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

22、社会流动:是指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从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转到另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的过程。

23、社区:是聚居在一定的地域内、相互关联的人群形成的生活共同体,即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

24、城市化:我们把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称为城市化。

25、社会问题:是由于人与环境污染的关系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失调,影响了广大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进步需要运用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 题。

26、标签论:是由西方犯罪学家坦嫩鲍姆提出来的,也是从相互作用论演化来的。这种理论认为,人类的行为并不取决于行为的内在性质,而取决于社会对其采取的态度,取决于社会的结实和认定。

27、社会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是由20世纪著名的思想家米歇尔·福柯在其《性史》第一卷中提出的。社会建构主义认为,性并不是一种独立于外界条件的观念,而是文化建构的结果,而这种建构会随着时代和社会的改变而不同。

28、弱势群体:社会弱势群体:是指那些由于某些障碍及缺乏经济、政治和社会机会而在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

29、社会控制:是运用社会力量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制约和限制,使之与既定的社会规范保持一致的过程。狭义的社会控制是指对越轨行为的约束。30、越轨:越轨行为:它是个体或群体违反其所应遵守的社会行为规范的行为。

31、社会现代化:是指人们利用近、现代的科学技术,全面改造自己生存的物质条件、精神条件,以及改造自己以适应这些条件,达到社会繁荣发展的过程。

32、社会趋同论:在社会现代化过程中,不同的社会起点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具体条件了不尽一样,经过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城市化和世俗化,不同国家在许多方面变得越来越相似。

33、集合行为 :集合行为:又称“集体行为”或“大众行为”或“集群行为”,指不受现有社会规范控制的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为。

34、人群行为:群体行为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由两个或更多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组成的人群集合体。组织、群体和个体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群体介于组织和个人之间。

35、大众行为:集合行为又称为集体行为、大众行为。它是指一种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为。它一般具有3个特征:人数众多、无组织性和行为者的相互依赖

36、社会运动:是指被排除在社会权力结构之外的群体用非制度化的方式来促进或抗拒社会变迁、解决社会问题的集体行动。

1.初级群体:又叫直接群体、基本群体,它是指成员间有着面对面的直接的交往,具有密切的人际关系和较浓厚的感情色

社会调查(专科行政管理论文) 篇7

1校园概况

丽江师专自2006年改制更名以来, 在省市党委、政府和省教育厅的指导帮助下, 在学校党政的领导下, 全校师生员工团结奋斗, 拼搏进取, 学校的面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于2010年9月学校整体搬迁至丽江古城新团片区新校区办学。学校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 文化底蕴深厚。至2012年底, 学校占地66.8 hm2, 校舍建筑总面积14.73万m2。固定资产总值34 091.17万元, 藏纸质图书59.4万册, 拥有多个现代化实验室。至2012年底, 学校有全日制在校学生7 114人, 成人教育学生800多人, 另有外国留学生30余人[1]。

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员工394人, 有专任教师320人。现任教师中有博士7人、硕士126人, 有教授、副教授共78人, 另有外聘教授81名, 常年聘任的外籍教师3名。有云南省高校教学名师3人;名师工作室2个、云南省高校教学团队1个[1]。

2调查内容与方法

此次调查方法为田野调查法, 对丽江师专校园内现有园林植物的种类、数量进行了调查 (不包括田间等自然生长植物) , 依据《云南植物志》《园林树木学》《树木学》等工具书籍[2,3,4]进行种类鉴定, 最后编制出丽江师专校园园林植物名录, 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初步统计与分析。

3调查结果

经实地初步调查, 丽江师专新校区校园内美化绿化共应用园林植物40科60属72种, 其中:蕨类植物1科1属1种, 约占总种数的1.39%;裸子植物6科8属10种, 约占总种数的13.89%;被子植物33科51属61种, 约占总种数的84.72%, 具体见表1。

参考文献

[1]学校概况——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EB/OL].[2013-01-02].http://www.lj-edu.cn/xxkk/

[2]吴征镒.云南植物志:第九卷, 种子植物[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3]高润清.园林树木学[M].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1.

社会调查(专科行政管理论文) 篇8

【关键词】英语阅读 阅读障碍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124-02

1.引言

阅读是人们获得书面语言信息的手段, 是通过视觉媒介译解文字符号的一种领会性技能。它指的是辨认和理解书面语言将其转换为有意义的言语能力。在英语学习中阅读是非常重要的,阅读对于本族语学生来说较容易,而对于非本族语学生却有一定的难度。有的学生反映一看见那么多生词就发怵; 有的学生说生词都查了字典, 但文章内容还是读不懂; 还有的学生说文章中有时即使生词不多, 但理解上仍然存在着极大的障碍和偏差。阅读能力差是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笔者以问卷调查既访谈的形式调查探究学生的阅读障碍并思考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加以克服。

2.实证研究

2.1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2010级两个班的80名专科生。

2.2研究方法

本调查采用了问卷和访谈两种形式。先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有关数据并进行分析。问卷关注的是专科学生在英语阅读中会遇到哪些障碍。本问卷以纸质形式向全部受试学生发放,共发出80份,收回80份,全部真实有效。笔者从受试学生中随机选择10名进行访谈。

2.3研究结果与讨论

根据对调查问卷和访谈的统计分析, 笔者得出如下结论: 调查的非英语专业专科学生的英语阅读障碍可概括为知识性障碍和非知识性障碍。具体如下:大学英语阅读主要在词汇, 语法和语意, 背景知识, 阅读习惯及技巧和阅读心理方面存在障碍。

2.3.1 知识性障碍

问卷调查既访谈表明学生在阅读中在词汇, 语法和语意, 背景知识等方面存在较多障碍,这些方面与学生的基础知识相关,可归纳为知识性障碍。

调查结果表明,在词汇方面存在以下问题。首先,词汇量少,《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共收单词7675,一般要求4795,较高要求6395,更高要求7675,90%的学生反馈单词量达不到一般要求。这与专科生生源的基础素质偏低, 与各科相比英语的分数更低相关。学生掌握的词汇量小, 有的学生甚至中学学过的1630 个词汇都还没有完全掌握。其次,词汇的范围比较狭窄, 85%的学生反馈不能活学活用已经学过的单词,再者, 很多学生(66.25%)对单词的掌握只是一词一义, 所以对一词多义的单词出现在阅读材料中往往一愁莫展。访谈表明,专科学生在平时不注意词汇的积累和运用,认为背单词十分枯燥,缺乏更多的使用环境,容易忘记。有些学生对字典过分依赖, 在平时的阅读中, 遇到生词, 就会不假思索地查字典, 从而影响了阅读效果。

在语法和语意方面,将近一半的学生(48,75%)对英语语法没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对各种句子结构及句型不能进行正确的分析。56.25%的学生对一些联系上下文的代词及表示转折、因果关系的副词、连词识别不敏锐。31.25%的学生在阅读中,时常抓不住关键词和掌握篇章大意, 总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单词单句,从而影响阅读速度。访谈也表明,文章中的复杂的长句是学生阅读中的障碍,中文句子是靠隐性联接, 英文是显性联接, 其众多的联系词能够形成结构复杂的内嵌句( embedded sentence)。所以英文句法对中国学生尤其是语法知识薄弱的专科学生的句意理解会造成困难。

在背景知识方面,85% 学生表明在阅读中有时能完全认识一个句子或一个段落的全部词语, 但不能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 因而不解其意; 有86.25% 的学生由于英美文化背景知识较少, 导致理解能力差, 从而形成阅读障碍; 还有87.5%的学生不能够很好地随着文章内容的推进不断调整对下文的预测。访谈中,许多学生也表明知识面窄, 不了解英语语言的某些文化含义和社会背景, 特别是缺乏有关西方国家社会文化生活习惯方面的知识,从而影响了阅读质量。

2.3.2 非知识性障碍

问卷调查既访谈表明学生在阅读中在存在阅读习惯及技巧和阅读心理方面存在较多障碍,这些方面与学生的知识无关,可归纳为非知识性障碍。

在阅读习惯及技巧方面,笔者发现多数学生多年形成的不良阅读习惯严重阻碍了阅读效率的提高。如存在回读习惯的占83. 75%, 存在指读习惯的占51. 25%,存在出声读或唇读习惯的占52. 5%;大部分专科学生没有掌握阅读技巧,82.5% 的学生都是边读边译, 阅读英语文章时仍然偏重于汉语思维。76.25%的学生采取的是传统的点式读法, 即逐字阅读。这种阅读法虽然可以获得文章中的某些细节。但从心理学的角度上看, 这种阅读只会分散注意力。对某个单词的高度注意, 充其量只能获取对文字的表层理解,根本无法达到深层理解之目的。这些阅读技巧上的问题也构成了影响学生阅读的障碍。

阅读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在阅读时心情紧张和注意力不集中,访谈中,许多学生谈到在考试时遇到一篇稍长、句式结构较复杂、生词较多、自己不熟悉的材料时, 容易产生畏难焦虑等情绪, 导致注意力分散甚至大脑出现暂时空白,影响阅读的速度和准确性。这主要由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对自己的阅读能力缺乏自信造成,仅有12.5%的学生对自己的阅读能力充满信心。

3.克服学生英语阅读障碍的教学策略

在词汇与语法方面,词汇是语言信息的载体, 语法是解码语言的工具,扩大词汇量,掌握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有利于阅读速度的提高, 理解能力的增强。因此,词汇量的积累在阅读中是非常重要的。首先,由于专科学生英语基础较薄弱,教师在课堂上应有计划有意识的花一些时间复习中学的基础知识, 并给学生补充一些阅读常用词汇, 对词汇和语法项目要进行系统的强化训练。其次,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识别隐性生词, 即那些表面上学生已知的词汇, 但在文中并不是学生所掌握的意思, 有时甚至是不太常用的意思。但英文一词多义现象远比中文多, 学生习惯按已掌握的一种意思套用该词在不同语境的意思。为此, 应注意要培养学生查字典、背单词时在生词第一条目的基础上再多查读几个条目的习惯, 同时要培养学生具备在不同上下文中不固守词汇某一种意思的意识。另外,要培养学生能在一定数量生词干扰下继续阅读的能力。因为一则在一定比例生词情况下进行阅读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一环, 一则有些生词即使不明其意也并不影响阅读, 若学生一见生词就查势必会影响阅读速度及质量。

在语意及背景知识方面,学生要正确的理解篇章, 在对文章的解读中就必须超越对语义联系的知识, 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激活自己头脑中储存的某一状态和事件在现实世界的典型表现形式的知识, 即激活自己头脑中与阅读材料相联系的相关图式, 对篇章的理解过程是读者的背景知识或图式与所接触的词语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可见, 背景知识在阅读中的作用不可低估。所以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应帮助学生熟悉英语国家的文化,了解文章的文化背景知识, 鼓励学生从文化入手去阅读更多的书刊, 指导学生加强对异国文化的学习, 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阅读技巧与阅读习惯方面,阅读技能的掌握在学生的阅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阅读技能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所以在教学中, 教师在课堂阅读训练中有必要继续加强对学生已知技巧的培养, 同时, 还要向学生介绍不常使用或不太熟悉的阅读技巧,用阅读技巧指导阅读实践, 逐步克服学生不良的阅读习惯。

在克服阅读心理障碍方面,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操之过急。针对非英语专业专科学生的英语基础, 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要注意渐进性, 由易到难地选择相应级别的阅读测试练习, 消除学生畏难情绪。同时, 要帮助和督促学生养成多阅读多思考的好习惯, 阅读理解并不是一种被动接受的过程, 它是一种积极参与信息加工的过程, 所以阅读者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以一定的毅志力支配阅读过程, 切不可不懂装懂,马虎应付或轻易放弃, 有意识地培养专心致志,临场不乱, 沉着应对的良好阅读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梁晓辉. 大学生阅读障碍成因及应对[ J] .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3, ( 2) : 36-42.

文秋芳. 英语学习策略论[M] .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周伟. 英语阅读理解与应试技巧[M] . 兰州: 兰州大学出版社, 1994.

上一篇:发生在我身边的安全故事作文下一篇:懵懂作文800字中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