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社会管理视阈下的景德镇市劳教人员服务与管理调查研究
创新社会管理视阈下的景德镇市劳教人员服务与管理调查研究 篇1
创新社会管理视阈下的景德镇市劳教人员服务与管理调查研究 摘要:中央近年来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工作,劳教人员等特殊人群的服务与管理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个工作重点。做好劳教人员的服务与管理工作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景德镇劳教所的劳教人员的实地调研,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景德镇市劳教工作的现状、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劳教人员服务与管理的具体措施,将对进一步提高劳教人员服务与管理水平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社会管理 劳教人员服务管理
一、引言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劳教人员等特殊人群的服务与管理工作。2011年11月7日召开的中央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第四次专题会议上,***同志强调要加强和改进对特殊人群的服务和管理,根据不同类型特殊人群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做好服务管理工作。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已处于工业化的中级阶段,但是我国的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仍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严重滞后于经济建设的发展,造成了各种社会问题与社会矛盾的频发。劳教人员作为特殊人群,如果不能有效的对其进行服务与管理,很有可能会重新犯罪,势必对社会和谐稳定造成重要影响。因此,在新时期做好劳教人员服务和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景德镇近年来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充分整合社会各界力量,构建了劳教人员社会化帮教体系,对劳教人员重返社会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但从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对于进一步提高劳教人员服务与管理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上述认识,采取实证调查研究的方法,对景德镇市劳教人员的服务与管理工作的现状、取得有成绩、存在的不足进行深入的调研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从而促进劳教人员服务与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景德镇市劳教人员服务与管理的基本情况及其做法
(一)景德镇市劳教人员服务与管理的基本情况
景德镇劳教所现有劳教(强戒)人员100多人,干警60多名,在全省地市级劳教所中规模最小,人员最少,现代化程度最低。近年来,景德镇劳教所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构建了从劳教人员劳动教养中,劳教人员解除劳教后重返社会的全链条无缝隙的工作体系,积极与社会各界联系,构建了全社会参与的劳教人员社会化帮教格局。实现了劳动教养人性化,社会帮教覆盖网络化,职业技能教育规范一体化,劳教人员就业安置无缝化。因此,景德镇劳教所连续12年实
现安全“六无”目标,连续多年获得先进集体,并先后两次荣获省市集体三等功,为促进景德镇市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了贡献。
(二)景德镇市劳教人员服务与管理的做法
一是树立 “以人为本“理念,实施“亲情式”服务。景德镇劳教所对劳教人员实行人性化的管理,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并没有放弃他们,而是尽最大努力教育帮助他们,使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首先,设立“亲情套餐”,通过安装亲情电话、设置亲情灶台、通过搭设亲情广场,让更多的劳教人员享受服务。其次,组织“阳光行动”,让“三无”劳教人员享受关爱。让“三无”人员变“三有”人员:有人关心、有衣被及日用品、有零用钱。第三、通过“亲情团圆饭”,在端午、中秋和春节,该所以“亲情团圆饭”活动,让劳教人员过好传统佳节,让全体劳教(戒毒)人员享受尊重。
二是积极开展劳教人员思想教育,不断健全劳教人员心理矫治工作机制。景德镇劳教所为了使劳教人员思教育工作取得实效,采取了多种教育形式。首先,每一个月都要通过上大课的形式对劳教人员进行教育。同时,带班民警一个月至少要对每个劳教人员谈心十次,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有针对性做好劳教人员思想政治工作。其次,积极开展劳教人员法制教育。劳教所积极与外单位联系,邀请专家来所对劳教人员进行法制宣传,使劳教人员充分认识到自已的行为触犯了法律,进一步增强了矫治的决心。
心理矫治是劳教人员教育工作的重点,积极开展对服刑人员的心理矫治工作,从而增强对服刑人员教育的针对性,提高劳教人员的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景德镇劳教所围绕帮助劳教人员更好地解决心理问题这一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首先是不断完善心理矫治机构。成立了心理健康指导中心,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心理测量室、团体活动室、宣泄室、音乐放松室等心理矫治工作室,配备了相应的专兼职工作人员。其次,加强心理矫治工作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心理矫治工作的专业化水平。目前全所已有3名民警获得了三级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为心理矫治工作的专业化和科学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第三、抓住重点、确保心理矫治工作取得实效。劳教所通过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了“突出两个重点,针对不同群体”的工作方式。
三是充分整合社会资源,构建社会化帮教体系。通过劳教场所以外的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影响、转化劳动教养人员,实践证明是一种有效提高劳教教育挽救质量的帮教形式。景德镇劳教所充分整合社会各界资源,不断丰富社会帮教形式和内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首先,抓制度建设,社会帮教工作由“软指标”向“硬指标”转变。将社会帮教工作列为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年年进行考核,全所形成了所领导亲自抓,教育部门具体抓,其他部门配合抓的全所联动一
体化体系,社会帮教落到实处。其次,抓整合建设,社会帮教工作由“被动”向“主动”转变。劳教所积极想办法,找准重点,主动出击,多方联系。第三、抓创新建设,社会帮教工作由“单一”向“多彩”转变。社会帮教的时机由固定向更加灵活转变,帮教的主题、形式也不断更新。
四是强化劳教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实现就业安置工作无缝化。劳教所一手抓就业培训,一手抓就业安置,突出以就业安置为重点,加快就业培训安置工作一体化建设。首先,结合景德镇市陶瓷、电子产业多的特点,劳教所与相关部门通力合作,联合举办了陶瓷彩绘、电子产品装配、服装加工缝纫、电脑培训等培训班,年培训近100人。其次,不断优化专业设置,完善教学管理,加大培训经费投入,使得就业培训效果明显提高。第三、劳教所成立了“就业指导站”,定期引进企业进所开就业抓住推介会,并且与企业合作定向培训。第四、积极开展就业安置基地建设。目前,劳教所有4个安置基地,分别是景德酒业、鹏飞陶瓷、莱特陶瓷、龙腾服饰。依托安置基地,实现了就业与社会的无缝对接。
三、景德镇劳教人员服务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总的来看,景德镇劳教人员服务与管理工作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是相适应的,但面临着经济社会的急剧变化转型,一些问题也暴露出来,与新时期经济社会对劳教工作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一些不适应的方面。
(一)劳教人员的管理模式采取单一的封闭式管理,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司法部给合劳教人员的实际情况,下发了专门文件,把劳教人员的管理模式分为封闭式管理、半开放式管理、开放式管理三种模式。在但实际情况中,劳教所还是采取封闭式管理为主的管理手段。在对劳教所目标考核中,劳教人员逃跑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劳教人员出现逃跑现象,劳教所长就地免职,劳教所为了避免劳教人员逃跑,因此采取了单一化的封闭式管理。
(二)劳教人员管理难度不断加大,“多进宫”人员偏多。近年来,劳教人员的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戒毒人员的比例不断的增大,而且现在的毒品已从海洛因、吗啡等传统毒品向新型的人工化学合成的致幻剂、兴奋剂类毒品转变,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使人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能使人产生依赖性的精神毒品。这类毒品对人体的毒害更大,而且使人产生依赖性更强,一旦染上,很难彻底戒掉。因此,重新进入劳教场所戒毒的人员不断增加。同时,一些劳教人员解教后由于仍然生活在原来的环境中,加之一些人本性难改,不愿意靠自已的辛勤劳动来创造财富,以致走上重新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心理矫治工作与劳教人员需求还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首先,心理矫治工作重点不够突出,主要以覆盖面为主,片面追求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率,使有限的资源得到了最佳的利用。其次,队伍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从事
心理矫治工作的民警均从事此项工作时间不久,虽然具有丰富的管教经验,但是心理学专业素质相对缺乏,容易以习惯性的思维来处理心理矫治工作,造成与个别教育无法区分之感。第三、劳教民警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如心理矫治“无用论”、“外力论”(民警是不能做心理矫治的)、“神秘论”、“万能论”还比较普遍。第四、开展心理矫治工作的保障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包括人力、物力、空间及时间的保障。
(四)劳教人员就业安置帮扶工作体系建构还没有形成,没有能够形成多部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合力。首先,相关部门领导重视不够。劳教人员就业安置工作需要社保、就业、税务、工商、教育等部门的通力合作,仅靠司法部门“单枪匹马”,难以抓出实效。其次,工作经费不足。街道、社区等基层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有限的安置帮扶专项经费支出,不能满足劳教人员现实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劳教人员就业安置帮扶工作的开展。
四、提高劳教人员服务与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一)转变劳教人员单一化的封闭型管理模式,逐步形成封闭型、半开放型、开放型三种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一是要科学界定不同劳教人员适用的管理模式。要根据不同劳教人员罪错性质、恶习程度、现实表现、心理特征、执行期限等因素,科学合理地对劳教人员实行的三种不同管理模式。二是要科学制定三种管理模式的管理办法。对于半开放管理的劳教人员,有一定自由活动时间和空间,可办理所内试工、申请放假等。对于开放式管理的劳教人员,为他们营造近似社区或家庭的环境氛围,部分可以实行五天在所制、所外四试(试工、试农、试学、试商)和所外执行等。三是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促进管理的科学化,采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实现管理手段的电子化、信息化。
(二)劳教人员教育矫治模式要从经验型向科学性转变。教育矫治职能是劳教场所的一项重要职能,在所有的劳教工作职能中处于中心地位,直接关系到劳教人员劳教的质量和效果,必须下大力气抓好。
一是要突出以心理矫治为重点,把教育矫治工作贯穿于劳教的全过程。在劳教人员新进所时,要抓好入所教育。在进所后,要抓好政治思想教育、心理矫治及职业技能培训教育。在即将解教时,要做好劳教人员回归社会准备期教育,让劳教人员放下心理包袱,轻装上阵。二是要把劳教人员全体教育与个别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对劳教人员的思想动态分析,及时掌握劳教人员的思想动态。对于生活困难的、思想波动大的劳教人员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个别教育,帮助他们端正心态,安心劳教。同时,对于一些顽固派,要因人施教育,制定个性化的矫治方案。三是要不断新教育方式、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在教育内容上,要紧密联
系当前形势,组织劳教人员开展系列主题教育。在方式方法上,要改变说教式教育方式,引入启发式教学、个别教育、心理咨询等互动性教育机制。在教育手段上,要充分利用电化教育等现代化媒体开展教育工作。四是要进一步抓好社会化帮教工作。通过 “走出去”和“请进来”,使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劳教人员帮教活动中来。五是要突出抓好劳教人员的心理矫治教育。通过心理测验技术,科学掌握劳动教养人员的心理基本特征状况。对劳教人员性格特征、犯罪心理形成过程的因素及规律、对环境、条件适应程度等方面存在的心理差异,深入开展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健康教育。六是要不断健全劳教人员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结合实际情况,科学界定教育工作考核内容,建立针对性、操作性强的考核标准。
(三)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党委领导、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劳教人员安置帮扶体系。
一是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劳教人员安置帮扶工作纳入到目标考核中来,党委政府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是第一负责人,层层签定责任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格局。二是要细化考核和奖惩制度,量化劳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目标,对考核不合格的单位要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三是要把公安、劳动、人事、就业、民政、财政、税务、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单位纳入到劳教人员安置帮扶体系中来,明确各部门的责任,相互协调配合,形成合力,为劳教人员安置帮扶工作提供更多的扶持政策。四是要积级地进行宣传,发现典型,营造良好的劳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氛围,使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参与到安置帮教工作中来。社会公益组织、志愿者队伍、企业、全社会公民都是安置帮教工作的重要力量,要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制度安排,充分发挥他们的有益力量,共同做好劳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
(四)强化就业指导、采取多种形式,拓宽就业渠道,不断提高劳教人员的就业安置率,让劳教人员生活有着落。
一是要在劳教场所广泛开展习艺型职业技能培训,针对劳教人员的特长,结合本地区的产业特点,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让劳教人员在劳教场所掌握一门谋生的技能。二是要大力开展就业指导与职业介绍。积极引导解教人员转变观念,通过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等多种形式实现就业。积极联系用人单位,多渠道收集就业信息,邀请他们来所进行招聘,搭建起劳教人员与企业之间的就业交流平台。三是政府要在公益性岗位上积极安排劳教人员就业。在社区居民服务、园林绿化、公共设施养护、企事业单位后勤保障部门公益性岗位中,可以拿出一些职业招聘解教人员。四是对于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解教人员要在税收、就业培训方面积极为他们提供支持,按照相关规定给予政策优惠。五是积极拓宽就业安置基地。
劳教部门、就业部门要共同扶持过渡性的就业实体与基地,使一些生活困难、暂时不能找到工作的解教人员能够就业。六是建立劳教人员回归社会帮扶创业基金。基金来源应该多元化,政府财政出一点、企业、社会各界赞助一点,对一些生活困难、年老多病的给予帮助,对从事个体经营的提供有偿的资金支持,从而让劳教人员的生活有着落,成为社会建设的积极参与者。
劳教人员的服务与管理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内容,需要党委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要不断与时俱进,针对转型时期劳教工作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及时更新观念,创新工作方法,理顺体制机制,从而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洪波.开放式管理模式下劳教人员执行方式研究.[J].中国司法,2008(8).2、王鹏.新时期我国安置帮教工作的法治化研究.[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1.
【创新社会管理视阈下的景德镇市劳教人员服务与管理调查研究】推荐阅读:
社会管理创新视阈下08-27
民生与社会管理创新07-12
金融服务创新研究管理08-15
妇联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调查表06-09
浅谈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服务人民群众几点措施08-18
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公共科试卷及答案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