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统一战线优势 服务社会管理创新(板桥镇)

2024-07-23

发挥统一战线优势 服务社会管理创新(板桥镇)(共7篇)

发挥统一战线优势 服务社会管理创新(板桥镇) 篇1

发挥统一战线优势

服务社会管理创新

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

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就是要做好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工作,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科学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统一战线是党和政府联系各界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能够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参与和服务社会管理创新,为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提供独特的力量支撑。

一、新形势下创新社会管理面临的新情况

当前,由于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群众思想和行为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影响群众思想和行为的因素和渠道也越来越复杂多样。

(一)各种新挑战接踵而至。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全社会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我们既面临很多的机遇,也面临很多困难。在这样的形势下,加强社会管理的任务更为艰巨,群众工作的压力增大,因利益分配、社会民生、征地拆迁、移民安臵等引发的矛盾和问题必然存在,煤炭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问题仍然突出,“法轮功”等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并未消停,这些矛盾和问题如得不到足够重视,得不到及时有效化解,就容易“小事拖大、大事拖炸”,影响社会政治稳定。

(二)诸多新问题层出不穷。随着社会转型的进一步加快,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和民主进步关注度不断提高,信息传媒手段的多样化,利益关系调整的不断深化,各种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日益增多,社会管理领域存在人民内部矛盾多样多发、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问题突出、刑事犯罪居高不下、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以及社会组织管理和服务问题突出、信息网络建设管理面临严峻挑战。这些都对控制社会治安局势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三)系列新任务应接不暇。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等发生深刻变化,许多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也就相对集中地在较短时间里显现出来。各种社会阶层、社会群体的分化和出现,导致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诉求多样化、社会心态复杂化,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面临许多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和新的问题,各种不稳定因素日益增多,各个领域的新老矛盾相互交织。

二、统一战线服务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统一战线历来是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的。统一战线参与社会管理的最大特点是可以借助于统一战线这个平台,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凝聚人心,构建和谐,使我们在现阶段遇到的一些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化解,如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面临着社会结构发生变化,阶层群体冲突增加的问题,而统一战线有着广泛的号召力和巨大的影响力,可以在光彩事业、慈善事业等方面大显身手,也可以在服务民生方面多做工作,这样就会有助于畅通不同阶层之间对话沟通的渠 道,并能在不同的阶层之间建立起一种互助机制,增进不同阶层之间的相互了解,从而化解阶层群体之间的冲突。

(一)有利于发挥优势、服务大局。“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结构急剧变化,流动人口迅猛增加,思想观念更加多元,必然会给社会管理带来极为艰巨繁重的任务。统一战线要发挥民主团结、协商沟通的优势,加强对统一战线各界人士政治教育和思想引导,为社会管理创新凝聚广泛的政治共识;发挥凝聚人心、汇集力量的优势,团结不同党派、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阶层的人们,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强大的力量支持;发挥求同存异、体谅包容的优势,对个体化、分层性、多样化的各类社会力量进行整合、引导,营造社会管理创新良好的社会氛围;发挥人才荟萃、联系广泛的优势,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为社会管理创新搭建可靠的网络平台。

(二)有利于开拓创新、彰显特色。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统一战线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源泉和创新空间。附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种不同的经济成分、利益群体和社会组织在数量和规模上不断扩大,社会各阶层的分化、组合和流动在不同程度上进一步加深,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从业人员以及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等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将快速增长,统一战线内部构成日趋多样化。这就要求统一战线在原有工作基础上,结合服务社会管理创新实践,拓展新的工作领域、组建新的工作网络、探索新的工作手段,赋予团结合作、社会整合、教育引导、协调关系等功能的新的内涵,使统一战线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

(三)有利于形成合力、提高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社会协同的重要有机组成 部分,统战工作要适应社会化的趋势,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牵头负责、各部门积极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大统战”工作机制。整合统战系统内外的资源,统筹好根本力量和增添新力量的工作,统筹好大陆范围内和大陆范围外的工作,统筹好理论政策研究和统战工作实践,切实增强工作的系统性、整合性、协调性。要重广泛、强手段、建立健全综合协调、应急处臵、信息沟通、绩效评估、督查落实等工作机制,全面提升统战工作科学化水平。

三、统一战线服务社会管理创新的优势作用

(一)发挥统一战线人才荟萃的智力优势,服务社会管理创新。要积极发挥统一战线智力密集的优势,组织各民主党派、党外代表人士加强对现代社会管理知识的学习。利用统一战线的“人才库”“智囊团”以才引才、招才引智,引导统一战线成员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调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承接部分政府职能等,努力在统战工作领域形成品牌集群。要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人才荟萃的优势和团结凝聚功能,利用统一战线组织多、网络全、联系广、信息灵的特点,发挥联系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和各界人士的桥梁纽带作用,最大限度地把广大社会成员的力量和智慧凝聚起来,把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激发出来,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汇聚成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的强大合力。

(二)发挥统一战线议政建言的渠道优势,服务社会管理创新。要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体制完善功能,组织和引导全区各党派、阶层、团体、宗教等各界人士,广泛进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发挥统一战线代表人士的独特优势,围绕宣威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重点和难点,找准参政议政的切入点,提升参与社会管理的能力。民主党派各级组织通过承担党委、政府等重点调研课题,形成“党委出题、党派调研、政府采纳、部门落实”的工作机制,认真研究宣威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重点、难点和亮点,深入开展调研,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积极建言献策。要积极搭建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履职平台。紧紧抓住推进社会建设的新机遇,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健全工作机制,以畅通参与和服务通道为着眼点,积极搭建新的“知情”平台、“交流”平台、“问政”平台、“信息”平台和“活动”平台,不断扩大统战工作的社会开放度,提高统战工作的社会参与面,拓宽统战工作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的领域和范围。引导广大统一战线成员依法有序参与社会管理,积极地参政议政,充分尊重并保护好他们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为全体社会成员创造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提供更好更多的发展机会,从而推动社会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三)发挥统一战线协调关系的功能优势,服务社会管理创新。统一战线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包容性,有着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的独特优势。要注重源头治理,构建预防、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立健全民情收集和处理机制、民主参与制度以及代表与选民、委员与界别成员互动的机制,推动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目标。通过平等的沟通协商、细致的教育引导、真诚的帮助服务,支持有关方面化解和消除社会矛盾,确保统一战线各领域工作协调有序,以统一战线的和谐稳定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要发挥好统一战线在整合力量和协调关系方面的优势,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 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高度重视改革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及时掌握社会各方面群众、各阶层人士的思想动态,做好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通过尊重和兼顾不同成员的自身特点与特殊利益,及时协调各种关系、化解各类矛盾,使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各阶层及各界人士在共同政治认同的基础上团结起来,在为实现共同目标和共同利益而协同奋斗的过程中和谐相处。

(四)发挥统一战线联系群众的根基优势,服务社会管理创新。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根本抓手是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统一战线工作本身就是特殊的群众工作,在反映社情民意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能够在社会管理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要加大社会组织统战工作力度,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广大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作用,组织群众自主参与到社会管理中,建立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牵头协调,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基层组织具体负责,代表人士辐射带动,广大成员自我管理的工作机制。加强各级统战工作,加强国有企事业单位统战工作,发挥民主党派、统战团体以及新的经济组织和新的社会组织的作用,加强社团、社区、网络统战工作,努力在服务社会管理中创造新经验。

发挥统一战线优势 服务社会管理创新(板桥镇) 篇2

一、档案工作的优势

档案工作有着特殊性, 及其独有的工作优势, 这一点是其它行业和部门所不能匹及的, 在工作优势上主要表现在资源的独有性、信息的准确性、服务的指定性、地位的不可或缺性等四个方面。

(一) 资源的独有性

档案工作承载的信息是一家独有、更是一家独大的。其资源也是不可复制的, 这也是其它部门和行业所不能匹及的, 正如笔者所说, 一些重要的历史痕迹, 重要的历史信息、数据、佐证等, 只有到档案馆中才能查阅得到, 这是其它部门做不到的, 所以说, 档案资源是独有的。

(二) 信息的真实性

所有的档案的集成, 都是认真而且严肃的, 这需要各单位、各部门形成档案时就严把关口, 需要档案管理部门在收集档案时严加审阅, 确认历史性、真实性、确凿性等三者齐备后, 才能允许存档、允许入档。毋庸置疑, 档案信息的准确性是经得起推敲的, 不但经得起管理部门的推敲, 而且也经得起历史的推敲。

(三) 服务的指定性

都听过这样的字眼, 就是“到档案馆查阅一下档案就知道了”, 这句话对地点作以了高度的明确, 充分例证了查档案必须要到档案馆。这种档案服务的指定性也是有原因的, 因为所有的档案都在档案馆这一指定的特殊场所加以妥善保管, 所以要到指定地点查阅, 再则档案外借是有着严格规定的, 除了极特殊情况允许外, 其它的一概不允许外借。即便是特殊情况的外借, 也要经过严格、严密的外借手续, 一个目的:就是要确保档案的不毁损、不丢失, 确保万无一失。

二、档案服务工作的现状和困难

提起档案工作和档案馆, 有很多人称之为古董式的、与时代不相衬的工作, 很少有人去剖析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本文中, 笔者经过调查研究, 通过采访询问档案工作者的心得体会, 总结出工作的被动性、场所的固定性、服务的单一性和选择的单向性等四种档案工作的服务特点。

(一) 服务工作的被动性

长时期以来, 档案工作始终处于一个较为被动的地位, 就是如“老黄牛”一般默默地耕耘着, 默默地、精心地守护着档案, 在人们的印象中都是等待着有人问津, 而很少去问津别人, 由此就能看出档案工作的被动性、被选择性。

(二) 服务场所的固定性

有目共睹, 档案工作和档案馆始终坚持的是“阵地战”, 没有一个地区或者市县的档案馆和档案工作实施的是“游击战”, 因为档案珍藏和保管的场所一经确定, 会在很长时间内都不会改动, 除非自然灾害、战争等不可抗力等现象的出现, 要么档案馆年久失修、储存容量小, 需要搬迁重建, 不然是不会改变场所的, 其场所具有相对稳固的固定性。

(三) 服务工作的单一性

档案工作的职能就是负责保管档案和提供档案查阅服务, 似乎再没有其他的工作职能和任务, 在服务上也仅限于此, 目前并没有什么其他领域的拓展, 可见档案服务工作的单一性。

三、档案工作创新服务的途径和手段

为了能让档案工作在完善的功能之下发挥出特色的服务, 就要深入探研关于档案功能发挥的有效路径, 科学归纳后主要有以下五个有效途径。

(一) 增加服务内容, 公布信息资源承载量

要想实现档案工作的特色服务, 就要增加和增添档案服务内容, 无论在服务方式上, 还是在服务方法上, 乃至在服务理念上, 都要有一个全新的改变。第一步, 要对外公布信息资源的承载量和承载内容, 如果把档案馆比喻成一个知识型“大超市”的话, 那么就得让所有的顾客知道店里都有些什么商品, 好让广大顾客们各取所需, 实现货与客的点对点。在公布承载信息量的公式上要花费一番心思, 使得公布的信息能被大众所熟知、让能知者尽知道。第二步, 就是加大宣传力度, 将档案馆所承载的信息告知相关部门和大众, 可以印制档案信息承载的小册子, 定期定点地分发下去;可以利用媒体, 广播、电视、报刊等, 把档案信息广播、放映或者刊登出去, 从而更加有效地让档案职能被大众所熟知。

(二) 创新服务方式, 提供送货上门查阅

档案馆和档案服务工作必须要从传统的单一、单调中摆脱出来, 这样才能让整盘棋都活跃起来, 这样才能在经济上实现创收, 使得档案工作从单一拨款变成多元创收, 从而为职工增添福利, 为国家财政减轻负担。第一步, 要从活化服务理念上入手, 不但档案馆的机制和制度是老化的, 而且工作人员的工作理念也是老化的, 即便机制创新了、制度更新了, 如果工作人员的工作理念未能得到有效的转变, 那么新机制和新理念也无法顺利推行。第二步, 要活化服务方式, 这里包含的内容还是较为宽泛的, 服务方式有很多种活化的形式, 关键的一点就是:既要保证档案的安全, 又要为档案馆实现创收, 比如, 笔者建议可以推行的送货上门查阅方式, 指的是如果客户不方便或者紧急, 而所付费用又十分合理的话, 档案馆就可以实现送货上门查阅的方式, 原则是档案自始至终都在档案人员的目光之下, 或者按照对方要求由档案馆工作人员予以查阅, 为确保万一, 档案馆将派出自己的车辆、派出至少两名以上的工作人员, 这样实行的上门查阅方式就实现了双保险, 既及时地满足了客户的要求, 又保证了档案的完好无损和档案馆的收益创收, 可谓是三全其美。

(三) 拓展服务渠道, 推行有偿电子查阅

活化服务方式之后, 还要想方设法地拓展服务渠道, 因为宽阔的服务渠道可以确保档案服务工作的长效性。拓宽服务渠道的门路有很多, 路径也有很多, 笔者通过多方探研, 认为其中的一种就是可以推行有偿电子查阅方式。推行这种融入科技信息元素的服务方式, 需要一个漫长的整理和积累阶段, 那就是把要付出很多的辛苦和努力, 把本档案馆中所承载的档案信息都演变成电子版或者相关来源于原始原貌的图片, 让分门别类地融入到率先建立的电子网络信息系统中去, 该系统实行的是有偿查阅, 都是不能复制和不能抓拍的信息资料, 如果客户通过与档案馆联络进入了档案阅读网站, 可以通过浏览找到自己需要或者对自己有价值的档案信息, 按照档案工作人员的要求记住“章节”和相关的页码, 然后找时间到档案馆来复制或者抓拍相关信息, 在这一系列的工作中, 客户电子查阅付费一次, 到档案馆收集相关材料又有偿付费一次, 这样档案馆就可以获取到可观的收益。有偿电子查阅实施久了, 各地区、各市县之间就都有了自己的档案电子信息平台, 将来档案馆内部行业之间就可以实现自身行管部门的电子联网, 一个是效益上可以增加了, 再一个也有效拓展了档案工作的信息承载范围, 真正让客户实现了“人在屋中坐, 便知天下闻”的理想。而真正实施了电子查阅和电子查阅的联网之后, 就有效地拓展了服务渠道。

(四) 实行特服机制, 无偿整理规范档案

目前, 有些档案馆通过帮助一些部门整理档案、规范档案来实现创收, 而这种收益相对来讲又是较低的, 同时有些客户和部门会错误地认为档案部门锱铢必较, 不够大方。其实, 档案部门可以往开阔处想一想, 如果实行无偿整理和规范档案的方式, 可以增加档案部门的信誉和威信, 同时还给自己拉拢了一批铁打的客户群体。每一个为之无偿整理规范档案的部门, 都会成为一个档案工作的义务宣传员, 为档案馆和档案工作作出有效的宣传。这种特服机制实施后, 为部门和客户实施无偿整理和规范档案后, 档案馆的业务就会越来越多, 越做越宽。

(五) 延长服务节点, 实行即询即查机制

现在的档案部门和档案馆基本都是国家政府的直属部门和事业单位, 拿的是旱涝保收的工资, 实行的是每周五天工作日, 周六、周日和国家法定假日正常休息的工作机制, 所以, 有时一些客户需要查阅档案信息的时候会因为节假日而得不到相关的服务。这时, 档案管理部门就要想法设法地发挥本部门、本单位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让他们能在周六、周日和国家法定假日也可以来工作单位给客户查阅档案, 这时就要对档案工作人员以有偿加班的待遇。在灵活地实行这种延长服务节点的档案查阅服务方式上, 可以实现电话或者手机问询制, 就是每一个固定的节假日, 都设定一个值班电话或者手机号, 这时, 如果哪一名客户在节假日来查询档案信息就可以直接拨打联系方式, 与工作人员取得联络后, 工作人员就责无旁贷地来予以查阅。尤其是在即时即查服务上, 要多下一番功夫, 发展好这一创新服务方式, 从而实行档案服务高中的最佳状态, 实行电话问询后的电子即时查阅方式, 这就与平时的电子查阅相关联, 客户与电话值班人员联系之后, 值班的档案人员为客户提供的是有偿的电子查阅, 如果客户不着急, 则可以等到正常工作日到单位提前查阅到的电子信息打印版或者复印本, 加急的话, 档案人员必须在第一时间, 即时把档案信息提供给客户, 加急客户可以通过与档案管理人员特殊申请, 到档案馆提取复印相关信息, 并支付有偿的相关费用。

四、总结

发挥统一战线优势 服务社会管理创新(板桥镇) 篇3

引导鼓励社团服务社会管理

礼会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不同社会阶层、社会群体。安昌镇以服务各阶层为基础、以凝心聚力为目标,将各种社会力量有序地组织、整合起来,实现社会大协同。

安昌镇现有各类社团组织23个,按社团功能可以划分为六大类:政治领导型,如安昌镇总工会、共青团安昌镇委员会、安昌镇妇女联合会等;业务管理型,如安昌镇计划生育协会等;利益代表型,如安昌镇青年企业家联谊会、绍兴县总商会安昌分会、绍兴县佛教协会等;公益服务型,如安昌·天南地北绍兴人联谊会、安昌镇红十字会、安昌镇慈善总会等;文体联谊型,如安昌古镇兰花艺术团、安昌镇老年体育协会等;学术交流型,如绍兴县古玩艺术品收藏协会、安昌镇科学技术协会等。

在政府力所不及或不便介入的特殊领域,安昌镇充分发挥社团组织弹性灵活这一优势,有效疏导情绪,消除隔阂,化解矛盾纠纷,减少社会震动,填补社会管理空白。三年来,全镇未发生过一起赴县级以上的上访事件。特别是在企业解困工作中,镇商会和镇工会等组织积极联系相关企业、银行等单位,参与协商,研究方案,协助做好企业职工安抚、工资发放等资金问题,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去年年底,一家纺织企业因经营不善计划停产,打算拖欠部分职工的工资,镇工会当起“老娘舅”,督促企业变卖绣花机等设备,赶在春节前发放了拖欠的工资款23万元。

安昌镇还利用各类社团组织引导成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县总商会安昌镇分会会长、听欣纺织董事长濮黎明一次性投资260多万元,为职工子女建设了规范的幼儿园。镇商会副会长、浙江盛兴集团董事长徐卫东从1998年开始,每年出资5万元用于奖励盛陵完小和幼儿园的优秀教师、学生。中国轻纺城时代房地产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铼根出资250万元为西扆村建老年活动室。

建立有序参与社会管理机制

在搭建联系联络桥梁的同时,安昌镇不断推进民主参与的制度化、规范化,注意倾听各阶层代表人士的意见建议,注重发挥社会各界的作用,推进本地经济社会发展。

安昌镇建立了由镇党委统一领导、镇统战部门牵头协调、各有关部门和社团组织各负其责的基层统一战线工作机制,专门成立安昌镇级统战工作领导小组;在绍兴县率先出台《关于加强基层统战创新社会管理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了统战工作相关政策制度,包括定期会议、联系走访、情况通报、信息报送、合帐管理、目标考核等制度。该镇还将统战工作经费列入镇年度经费预算予以保障,今年补助各类社团组织的经费开支预计达100多万元。

镇党委积极指导各社团组织的筹建和运转,特别是在对社团组织负责人的推选上帮助精心把关,确保代表人士作用的有效发挥。如引导绍兴县总商会安昌分会对原有镇级商会组织结构进行调整,改选富有号召力的企业负责人为镇级商会会长,加强商会的自我管理。社团组织班子中,有6人担任县人大代表、1人担任县政协委员,3人担任县工商联领导职务,还有被县级优秀共产党员和县级优秀社会主义建设者。

发挥统一战线优势 服务社会管理创新(板桥镇) 篇4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指出:要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统一战线是特殊的群众工作,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包容性,具有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的独特优势,在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中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兴国县委统战部扎实开展基层统战工作,广泛凝聚统战成员政治共识,发挥统一战线优势,积极服务社会管理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一、发挥统战优势,积极服务社会管理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1、落实政策,改善环境。自县委常委担任统战部长以来,基层统战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极大提升。2008年以来,县委先后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县统一战线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统工作的意见》、《关于实施“123”工程进一步加强党外干部工作的意见》等4个统战工作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基层统战工作的重要地位、指导思想、工作范围和主要任务,为统战工作的科学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同时,以落实统战政策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投入,切实解决基层统战办公阵地、办公经费和办公设施问题,为基层统一战线服务社会管理创造条件。据统计,全县近三年来投入基层基础建设经费达多120万元,建立乡镇、县直部门统战活动室122个(其中乡镇49个、县直部门31个、社区42个);县委统战部统配备了一辆工作用车,工作经费、电脑、传真机等设备均得到了增加和增补,办公条件得到极大地改善,保证了全县统一战线服务社会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健全网络,延长手臂。把健全组织网络作为创新统一战线服务社会管理的关键环节来抓,通过积极争取,对乡镇、县直部门统战工作力量进行了调整和充实。截止今年5月底,全县乡镇(街道)已配备专(兼)职统战委员49人、专职统战信息联络员49人;县直属部门和单位配备统战委员31名,社区配备统战工作联络员42名。

建立起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基层统战工作网络体系,确保了基层统一战线服务社会管理的网络化、常态化和日常工作的全覆盖。在完善县、乡镇(街道)、村居(社区)统战工作网络的基础上,积极搭建活动载体,延长社会管理手臂,取得明显成效。据统计,全县组建基层商会、知联会、统一战线乡土人才联谊会、台属联谊会等具有统战性质的基层社会组织15个,新建各类统战服务基地8个。

(三)、发挥作用,整合力量。一是发挥平台作用。结合以“一条计策谋发展、一篇文章论发展、一场访谈话发展、一次竞赛促发展、一台演出颂发展”的“五一个”活动,组织统战干部、党外代表人士、党外知识分子人士展开深入调研,上报调研文章13篇、意见和建议50余条;以“深入沉下去、融洽干群情,做深做细做好群众工作”活动为载体,组织统战干部、党外干部、党外知识分子人士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开展联系帮扶群众工作,采取“一助一”方式,与1686户2000余名群众结成帮扶对子,帮扶慰问现金物质达20余万元;组织开展“民企联村,共促发展”活动,促进9家非公有制企业与农村达成共建关系,投资多3000万元、共建项目11个;配合县农业局、科技局、畜牧局等涉农部门的党外科技人员,组成“阳光培训团”,深入全县49个乡镇,为返乡民工创业提供服务,培训返乡农民工12600余人,发放各种资料36600份,确定创业致富项目18个;注重发挥统战成员经济资源丰富的优势,与社区签订了就业安置协议,主动提供就业岗位优先照顾社区内的4050人员、残疾人家属等弱势群体就业,开展了4050人员专场招聘会等活动,三年来,共举办民营企业招聘会6场次,提供1360余个就业岗位,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谐。全县统一战线配合相关部门引进投资项目21个,合同金额达

3.5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全县的经济建设。二是发挥引领作用。发挥统战优势,积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投身新农村建设、创办产业园区,县诺水米业公司、诺水粮油工业公司建立了以优质稻、油菜为主的粮油生产基地35个,鸿盛食品公司、天仙食品公司建立了以生猪、黄羊为主的畜牧业生产基地30个,山霸王公

司、光泰科技公司等建立了以银耳、木耳、香菇为主的食用菌生产基地12个,金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罗村茶业公司建立了优质茶叶生产基地8个,梁山农业综合开发公司、德富隆实业公司建立了以核桃、板栗为主的干果基地12个;组织和引导统一战线广大成员参与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据统计,在抗击“5·12”汶川特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和我县去年“7·17”、“7·24”及今年“7·6”洪涝灾害中,全县统战干部、统战成员为灾区捐款捐物600余万元,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三是发挥协调作用。以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党外代表人士、信教人员、港澳台胞眷属和少数民族群众为重点,在12个中心乡镇和6个边远乡镇建立工作联系点,建立了“统战惠民帮扶中心”,开设统战便民窗口,采取“一站式”、“结对式”、“登门式”的办法,为辖区群众提供政策法律咨询、农技指导、手续办结和纠纷调解等方面的服务。三年来,共受理民族、宗教、对台等信访案件45件,接访群众380多人次;将民族宗教工作与促进社会和谐相结合,不断深化“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积极引导各宗教团体、宗教界人士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扎实开展少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以打造少数民族聚居村建设为重点,帮助少数民族群众解决上学、就医、行路、饮水等具体困难和问题,加强民族沟通,促进了各民族大团结、大融合,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保障了民族宗教力量。四是发挥载体作用。全县12个一类乡镇建起“统战委员之家”,组织统战成员深入小区楼院宣讲党的方针政策和普法知识,开展“文明楼院”、“平安街巷”创建工作,吸收了一批统战成员担任社区信访稳控信息员及社区治安联防队队员,配合辖区相关部门,整治骑门摊点和沿街叫卖,形成了治安防范整体联动,有力地促进了社区和谐发展。同时,由统战成员为主的20余支治安联防队、红白理事会、腰鼓宣传队等,三年来为乡镇街道门市开业吉庆献艺1358次,红白理事会为居民和单位料理红白喜事628件,丰富了文艺生活,维护了群众利益,和谐了邻里关系,展现了统战风采。

四是完善机制,增强合力。在坚持原有一些工作制度的基础上,重点加强了乡镇(社区)统战的规范化管理,相继建立了乡镇(社区)统战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制度、乡镇党政领导联系交友制度、统战委员职责及工作制度、乡镇(社区)统战工作目标管理制度、乡镇(社区)统战工作例会制度、乡镇工商联工作制度、统战理论学习制度及区域性民族宗教工作协调机制和处理突发性群体事件机制,同时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建立了学习培训、情况通报、建言登记和领导干部联系等制度,有效推进了统一战线服务社会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与些同时,将统战工作列入乡镇、县直部门目标任务,完善了考核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大与县委组织部门、县委宣传部门、群团部门以及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增强了基层统战工作的合力,为创新全县统一战线服务社会管理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二、新形势下,服务社会管理创新存在的一些问题

当前我县统一战线服务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虽然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四个方面:

1、思想认识不到位。基层党组织对统战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统战观念淡薄,存在重经济、轻党务、党务之中轻统战的现象;一些统战工作人员对新形势下的统战工作深入调研不够,对统战工作服务社会管理创新认识模糊,找不着抓手。

2、工作进展失衡。由于县级与乡镇(社区)在统战力量、办公经费和阵地建设等方面差距明显,基层基础薄弱,致使两极分化严重,存在“上热下冷”的现象;同时乡镇之间、社区之间的工作进展也极不平衡。

3、体制机制不健全。一些影响和制约基层统战工作的体制障碍有待突破,统一战线服务社会管理创新的考核评价标准和体系有待完善;社会创新意识不强,激励引导创新措施不配套,县、乡镇、村居(社区)三级统战工作网络还不能充分发挥互动作用。

三、下一步,对做好服务社会管理创新的意见和建议

加强社会管理与创新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为实现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目标凝聚强大力量。这与统一战线工作“增进团结、维护稳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根本任务是完全一致的。因此,统一战线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探索总结统一战线服务社会管理的特殊规律,准确把握统一战线服务社会管理的功能定位、对象重点、方式载体,努力形成推进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合力,更好地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作贡献。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结合兴国县统战工作实际,就如何做好创新社会管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抓思想认识,在落实统战政策上下功夫

推动统一战线服务社会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要结合贯彻落实各级统战工作会议精神和统战方针政策,进一步深化对统战工作的认识,通过争取领导、争取政策,在办公条件、人员经费和制度建设等方面得到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努力形成“党政重视、部门配合、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基层统战在服务社会管理中情况复杂、任务繁重,这就需要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一套科学的工作机制。要注意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包括组织领导机制、工作运行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和监督保障机制等,确保基层统战组织的高效正常运转。

2、抓活动载体,在打造品牌亮点上下功夫。发挥统一战线优势,服务社会管理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当前各级统战部门的社会责任。要牢固树立“围绕发展抓统战,抓好统战促发展”的工作理念,科学确立活动载体,充分发挥优势作用,搭建平台、整合资源、打造“同心·兴国”品牌,为兴国经济社会追赶跨越、加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要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实践活动,引导统战干部、统战成员立足本职工作献箴言、出良策、做实事;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管理服务,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立健全党组织、群团组织,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在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健康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引导广大统一战线成员中的非公经济人士在创造财富的同时,积极回报社会,大力开展扶贫开发、救急助弱、捐资助学等社会公益活动,尽可能地帮助困难群体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帮助困难群体渡难关,切身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暖。

3、抓关键环节,在促进和谐稳定上下功夫

一是抓统战干部的社会管理能力建设。要进一步加大统战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提高服务社会管理创新的本领,教育和引导统战干部树立社会化工作理念,学会运用以诚待人、民主协商的方式开展工作,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和饱满的工作热情做好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二是抓党外人士的社会管理队伍建设。支持非公经济人士、工商联和党外代表人士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当好参谋,搭建好“知情问政”平台,做好社会管理工作中的民主监督,为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发挥重要作用。紧紧把握“育人、用人、选人、助人”四个环节,切实加强对党外人士政治安排、实职安排和社会安排工作,促进党外人士健康成长。

发挥统一战线优势 服务社会管理创新(板桥镇) 篇5

全国妇联出台《关于全面推进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意见》

2011-07-29

------------------

为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部署,日前,全国妇联下发《关于全面推进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及其创新,协助党和政府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妇女群众工作作出部署。

《意见》指出,中央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部署中,把群众工作作为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把工青妇等人民团体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力量,突出强调要支持工青妇等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明确要求工青妇组织充分运用党委和政府赋予的工作资源和条件,做好直接服务群众的工作,为妇联组织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中发挥作用,进一步创造性地做好新形势下的妇女群众工作,指明了方向、赋予了重任。各级妇联组织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中发挥作用、主动作为。

《意见》强调,各级妇联组织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的部署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切实找准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切入点和着力点,重点在“六个创新”上下功夫。

《意见》指出,各级妇联组织要创新联系妇女方式,将下基层开展妇女需求调研的工作制度化,发挥妇联执委、妇女代表等骨干力量的作用,建立妇女民情调查员、信息员队伍,加强对12338妇女维权服务热线的统计分析和研判工作,通过各种渠道,快捷准确地搜集传递妇女的利益诉求,及时向有关部门呼吁反映。要创新思想工作方法,组织妇联干部进村入户,发挥建在农村和社区“妇女之家”的“悄悄话室”、“心灵驿站”、“心语屋”等的作用,进一步加大促进家庭平安和谐的工作力度,通过与妇女面对面、手拉手地交流沟通,及时为妇女化解心理困惑,把妇女群众的情绪引导好、疏导好,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意见》强调,要创新维权服务手段,进一步健全维权工作机制,用足用好妇女儿童维权协调组、联席会议等平台,加强与有关部门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合作,高度关注妇女儿童权益问题,探索和推广妇女信访代理制和协理制,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妇女的切身利益。要强化妇女的主体意识,创新妇女的参与模式,通过进一步推动女性进农村和社区“两委”,推广妇女议事会、理事会制度,建立农村留守妇女互助小组,大力开展巾帼志愿服务等途径和方式,拓展妇女参与社会管理的平台,促进妇女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意见》指出,各级妇联要创新工作活动载体,加大建设“妇女之家”力度,扩大“妇女之家”覆盖面,密切关注妇女就业和流动的新趋势,在女性集中的特色产业链、生产基地、经济合作组织、女白领居多的商务楼宇中,因地制宜地建设“妇女之家”,努力做到妇女群众集中到哪里,“妇女之家”就建设到哪里,妇女工作就开展和活跃到哪里;要依托“妇女之家”深化创业就业、综合维权、教育培训、家庭教育、文体健身、婚姻家庭、帮扶救助等服务,通过“妇女之家”这一载体,使妇联组织真正成为妇女群众心目中常惦念、感情上可依托、平时找得到、遇事用得上的“温暖之家”。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妇女群体的变化,巩固和壮大妇联在农村、社区等传统领域中的基层组织,因地制宜地创新妇联基层组织的设置形式,进一步加强对妇联团体会员工作的指导和服务,最大限度地把妇女群众凝聚到妇联组织中来;要把热心妇女工作的农村和社区的女能人、女带头人和各方面妇女骨干,吸纳到基层妇联干部队伍中来,扩大基层妇联干部队伍,切实加强对各级妇联干部特别是农村、社区专兼职妇联干部的培训,不断提高她们应对复杂局面、解决实际问题、做好妇女群众工作的能力,努力为基层妇联干部发挥作用创造条件、搭建平台。

发挥优势 服务大局 篇6

为昂首建设新本溪出谋献力

—在本溪市科协七届三次全委会上的工作报告

市各位委员,同志们:

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去年工作,部署今年工作,为我市科协事业“十二五”期间的发展奠定良好开局。下面我受本届常委会的委托,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各位委员审议,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2010年工作回顾

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省科协的指导下,市科协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依靠广大科技工作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锐意进取、求实创新,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一、凸显桥梁纽带优势,促进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1、进一步深入开展“讲理想、比贡献”活动。去年全市共有23家企业,1.3万多名科技工作者参加了“讲、比”活动,共完成“讲、比”项目1.1万多个,提出合理化建议近万条,其中被企业采纳6950条。在2010年全国“讲、比”活动表彰大会上,本钢科协第十一次获得全国先进集体称号,为我市在全省甚至全国科协系统竖起了一面旗帜。同时,市科协荣获了2010年省科协“讲、比”活动先进集体称号。

2、成立我市“院士专家工作站筹备委员会”。为推动“人才强市”战略实施,为本溪支柱产业发展提供高端人才保证,我们向市委建议在本钢公司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该建议得到了市人才办、市委组织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被列入2010年市人才工作重点工作任务之一。目前市委人才办已经批准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筹备委员会”,同时从人才工作专项基金中为市科协拨付“建站”专项经费5万元,明确由市科协牵头主办,本钢公司科协具体承办,共同筹备本溪市首家“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启动工作。

3、“金桥”工程扎实运行,获得奖励。全年“金桥”工程共完成立项14项,其中省级立项12项,为政府增加了税收,为企业节约了资金,为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搭建了桥梁,创造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由于工作成绩显著,省科协给予我市“金桥”工程1万元奖励。科技咨询方面,签订技术合同10项,合同成交额共计180万元。

4、利用互联网,成功举办“2010年本溪农业灾害预测及防灾减灾对策科技论坛”。为科学地运用专家的预测建议和防灾减灾对策,推动全市农业走上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去年组织有关涉农学会就2009年我市农业灾害实际发生情况进行了全面总结,对2010年本溪农业灾害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预测,并提出了一系列科学的防灾减灾对策。为节约成本、方便农民、增加互动,去年首次尝试在互联网上举办了“农业灾害预测及防灾减灾对策科技论坛”,提高了为“三农”服务的针对性、便捷性,加速了将防灾减灾对策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步伐。

二、拓展学术交流渠道,放大学术和智囊建设成果

1、市级学会队伍不断壮大,学术交流活动更为活跃。去年将新成立的市发明家协会吸纳为直属学会,指导市预防医学会、市心理卫生学会召开了学会换届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领导集体。组织部分市级学会工作人员到吉林市科协就学会组织建设工作进行了交流考察,提升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履行职责的能力。支持本钢科协,组织冶金方面相关科技人员积极参与,圆满承办了中国金属学会在本钢公司举办的“2010年全国冶金科技活动周暨钢铁企业节能减排培训班”。全年市科协系统共组织开展规模较大的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240多次,参加活动人员2.5万余人次。

2、以《本溪科技工作者建议》为载体,抓好建言献策征文活动优秀成果的落实反馈工作。在印发《“保增长、扩内需、促发展”建言献策优秀成果文集》的基础上,精心筛选出六大类107条优秀建议,分别向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合理化建议,并积极跟踪反馈落实情况。目前,一批送交的建议成果得到了落实。如“关于开发本溪文化旅游资源的建议”、“关于建设我市旅游培训基地的建议”已由市旅游局组织落实,“关于对我市医药产业技术岗位工人进行专业培训和职业等级评定的建议”已由市药监局组织落实。

3、圆满完成省、市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的推荐及评审。在省级学术成果奖推荐上,共征集申报项目56项,其中关于我市钢铁产业和现代生物制药产业的成果比重进一步增大。经过选拔,我市共有24个项目获奖,其中二等奖6项、三等奖18项。市档案局保送的“关于本钢一铁厂历史定位及保护开发的建议”项目,被评为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建议类二等奖,这也是去年建议类的最高奖项。在市级学术成果奖评审上,共征集申报项目328项,最终有70项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10项、二等奖20项、三等奖40项。其中获一等奖的辽宁科技学院报送的“磁控形状记忆合金多点特性检测与分析”项目,不仅被国际著名文献检索工具“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同时还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专项资助。

4、积极参与,加强学习,提升高水平学术交流氛围。市科协以提高学术交流的质量和实效为核心,围绕学科前沿学术问题、重大科研问题,积极组织力量进行学术交流和理论研讨。2010年11月,市科协带领3家市级骨干学会共11名基层科技人员参加了中国科协第十二届学术年会。由于精心组织,认真准备,坚持广泛发动与精益求精相结合,保证了论文的水平和质量。本溪代表团向学术大会提交的7篇学术论文全部被收录到《中国科协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文集》中。

5、第五届自然科学学科带头人评选工作圆满结束。为贯彻落实全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会同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市人社局、科技局、财政局六部门,历时半年重新修订完成了《本溪市自然科学学科带头人选拔管理办法》。新办法的出台,成为指导今后一个时期我市自然科学学科带头人选拔管理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这期间,先后组织召开了各种座谈会、研讨会,及时协调解决了有关问题。在各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下,经各市级学会,县(区)、企事业单位科协推荐,候选人所在单位审核把关,共收到全市505名科技人员的申报材料,申报范围涉及172个学科。在此基础上,对所有申报材料认真组织资格审查,对合格材料认真进行审核整理及分类造册。经过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层层筛选,其中260多人当选,加上部分直接当选的人员,第五届自然学科带头人共计310多人当选。

三、丰富科学普及内涵,提升公民科学素养水平

1、顺利通过了省政府对我市科学素质工作的督察。为做好督查前的准备工作,市科协牵头先后召开了领导小组办公室部分成员单位协调会议和领导小组牵头单位协调会议,对相关工作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安排,对5年来的科学素质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对基础档案进行了收集归档,协助科学素质纲要的牵头单位分别形成了丰富的总结汇报材料,为迎检做好了周密准备。最终省政府督查组对本溪市的科学素质工作给予了满意评价。

2、认真开展了本溪市第二次全民科学素质状况调查。经过抽样确定调查单位、培训调查员、入户调查等步骤,六个县区近100个社区和自然村的1400个抽查对象接受了问卷调查,为确定我市科学素质工作的“十二五”规划目标提供了准确、详实的数据。

3、持续推进农村科普工作深入开展。一是继续坚持了订单科普。第22届“科普之冬”活动共组织科普大集35场;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600多次,农民经纪人培训班50多期,培训农民和农业技术人员5.1万人次;组织农业科技人员下乡300余人次,发放农业技术资料7种,3.5万多份。二是创新农村科技服务的形式,会同有关单位开办了“2010年春耕科普惠农服务热线”,将农业科技人员请进直播间,解答了农民备耕期间遇到的技术问题。三是继续推进乡村科普学校建设,重点培养有规模和特色的办学典型。四是狠抓了科普先进个人的培养,科普示范基地和优秀农技协的建设。桓仁县北甸子冰葡萄协会、桓仁县大玉蔬菜种子繁育示范基地和本溪县孟广仁成功入选中国科协和财政部表奖的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平山区种鸡养殖协会作为省“科普惠农示范工程”通过了省科协的检查;本溪县养猪协会、明山区养鸡协会作为省“科普惠农示范工程”通过了省科协的复查,2011年将继续得到省科协和省财政的经费支持。

4、继续加强社区科普学校和科普示范城区建设。一是去年新发展社区科普学校19所,至此,全市社区科普学校达到90所。二是按照有校舍、有人员、有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的要求,重新对现有的社区科普学校进行了登记,规范了83所社区科普学校的档案,并上报省科协资源库。三是进一步调整和充实了科普学校的讲师团队伍,举办了讲师团教学研讨班,为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搭建了平台。四是积极推进南芬区创建我省科普示范城区,并顺利通过了省科协的验收。至此,我市四个城区全部成为省级科普示范城区。

5、科普常规工作得到巩固、稳中有升。一是积极组织和参与全国“科技活动周”、“科普日”活动。“科技活动周”期间,为老秃顶子自然保护区和本溪水洞两个全国科普教育基地颁发了牌匾;“科普日”期间,对

10名科普带头人、19个优秀农技协、19个科普示范基地进行了表奖,并召开了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座谈会;组织大规模的广场科普活动6次,开展科普教育基地参观活动10余次;开展了第八届科普知识竞赛。二是科普教育基地建设有了新的进展,本溪水洞、桓仁五女山自然保护区成功晋升国家科普教育基地,本溪市博物馆、本溪县天龙洞成为省级科普教育基地。三是继续与市、县(区)电视台合作,续签了科普大篷车播出协议,为播好《科普大篷车》节目奠定了基础。

6、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实现跨越发展。一是组织开展了第一届本溪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评选。二是积极申报作品参加省级大赛。共获得省级一等奖6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6项、优秀科技实践活动4项。其中1项优秀作品获国家3等奖、1项科技实践活动获国家2等奖,2幅科幻画分获国家2、3等奖。三是成功举办“全国机器人辽宁省赛区选拔赛暨第17届辽宁省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填补了我市的历史空白。赛上我市取得了3金1银的好成绩,并有两个队入选国家赛并分获银牌和铜牌,市科协荣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单位”称号,市科学馆荣获“辽宁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单位”称号,经市科协推荐,市群力小学和第一中学分获省级“科技示范学校”荣誉称号。四是积极争取活动资金和项目。一方面为我市争取到第26届辽宁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承办权。另一方面为满足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添置设备和器材需要,争取到的10万元财政资金。五是积极拓宽青少年科普渠道。举办全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培训班一期,培训50多人,全年“全国英特尔求知计划”培训200名学生,“科普讲坛”进校园6次,受教育学生1100人次。

7、科普拥军、科普进军营活动成果可喜。市科协将“科普大篷车进军营”活动作为支持我市创建双拥模范城“七连冠”的重要载体。建军节期间,我们会同中国科协在老秃顶子组织了科普知识竞赛。竞赛以科普大篷车节目播出的科普知识为题目,用影像的形式出题,生动、直观,其间还穿插了部队的技能比武内容,极大地调动了干部战士参加竞赛活动的热情。中国科协还邀请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为干部战士进行了心理测试和辅导。针对野战部队大幅度军事训练对战士造成损伤的情况,我们为部队提供了300套关于运动损伤防护与体能恢复方面的科普书籍,解决了部队所需。2010年争取到中国科协资助“科普大篷车进军营”活动专项经费10万元。我们的“科普大篷车进军营”活动得到了市政府有关领导和双拥办的充分肯定,该活动被省科协评为“创优工程”,市科协被推荐为“辽宁省双拥模范单位”。

四、搭建会员服务载体,夯实“科技工作者之家”

1、以“建家创优工程”为契机,巩固和扩大“建家”成果。“建家创优工程”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各基层科协组织在“建家”工作中积极争先创优,不论是从组织机构的配备和管理,还是从文件的收集与汇总、基础材料的归档及整理、活动的总结和归纳等方面都显示出了活动的效果和魅力。一是使基层科协的建家工作更规范、更科学;二是使科协组织更有影响力、号召力和战斗力;三是使基层科协组织总结经验,创新体制,整体提升。经过努力,有三家基层科协顺利通过了省科协的终评验收。

2、优秀科技工作者推荐工作实现历史飞跃。经过市科协的积极推荐,本钢科协邹天来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为我市科协事业增添了荣誉。我市林东、赵千水等6位同志荣获第七届“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获奖人数位居我省第四位,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经过推荐,我市有35名精英入选“辽宁省高层次科技专家库”,总人数位居全省第四,受到省科协领导的高度赞扬。目前,市科协人才库拥有各类人才2031人,并实现了动态管理。

3、积极搭建平台,大力宣传优秀科技工作者。一是充分利用会刊《辽东科普》宣传我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的先进事迹。二是积极推荐,大力宣传。由市科协推荐的毛丹等40名优秀科技工作者,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表彰。经市科协推荐,这些科技工作者的先进事迹还被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地域研究会合编的《山城精英谱》刊物收录。经过我们的评审和推荐,本溪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主任赵德伟的《辽五味高效栽培技术》和辽宁科技学院教授侯长来的《太阳跟踪装置与技术》两篇专著成为省科协资助出版的优秀自然科学专著项目。

五、加强自身建设,为科协事业发展固本培元

强基固本,创新争优,是科协组织巩固地位、发挥作用、提高影响的必然要求。一是切实加强机关干部队伍建设。调整了机关部分工作人员任务分工,充实了文秘、财务、党务岗位力量,实现了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实施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岗位设置改革,印发了《本溪市科协机关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工作暂行办

法》,使绩效考核工作规范化、科学化。二是以“争先创优”活动为契机,切实提高科协组织的执行力、战斗力。认真开展党员干部理论学习活动,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积极探索工作新思路、新模式,转变活动方式,激发自身活力。加强对基层科协工作调研和指导,通过组织学习交流,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县区协会、市级学会干部的培训教育,提高科协干部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三是提高机关刊物的质量和覆盖面,提升科协社会影响力。科协会刊《辽东科普》,得到不断调整完善,增加了科普知识的容量,而且在栏目设置和内容选择上也突出了实效性、资料性、可读性。市级学会内部刊物《科协学会工作》印发及时、内容充实,具备指导性强、交流性强的特点。四是认真贯彻落实我市社会团体“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组织所属各市级学会认真开展整顿落实,受到了市财政局、市民政局的好评。五是经过积极争取,市科技馆建设项目被发改委确认立项,并被列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一是科协资源需要不断扩大,科协品牌有待于进一步增强;二是科协工作理念、载体与模式需要创新,运行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三是科协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四是科协系统需要深化改革,为大局服务的能力与水平需要不断提高。这些问题和不足有待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改进。

2011年主要任务

今年市科协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届十次全会和省科协七届四次全会精神,全面践行科学发展观,努力提高“三服务一加强”的质量,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充满激情,昂首“十二五”,宏观献计,中观献策,微观献力,在建设“新本溪”中再做新贡献。

一、在提升服务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上取得新突破

1、打造市科协决策咨询品牌。充分发挥科协组织学科齐全、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网络健全的优势,最大限度动员和组织科技工作者,围绕我市“沈本一体化”建设、“三都五城”建设,围绕市民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开展科技论证和出谋献策活动。全年编发四期《科技工作者建议》,为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参考资料、研究依据。同时,进一步做好有关科技建议落实的跟踪反馈工作。

2、发扬“讲、比”活动优良传统,大力推动企业自主创新。认真贯彻落实省科协“讲、比”活动三级联创工作方案,积极引导企业科协创新“讲、比”活动方式,丰富“讲、比”活动内涵,提升“讲、比”活动水平,以科技工作者为主体,以搭建平台为工作方式,以建立长效机制为保障,凝聚科技工作者力量,激发企业职工广泛参与,推动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继续组织实施“金桥工程”、“厂会协作”、“四技服务”等活动,促进“科企对接”。从人才、政策、信息、科技上加强对民营科技类企业的指导,积极探索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

3、启动和推广“院士专家工作站”。按照省科协“院士专家工作站”管理办法规定,今年上半年在本钢公司建立我市首家“院士专家工作站”。同时启动“院士专家工作站运行模式研究”课题,积极探索院士专家工作站与企业科技自主创新紧密结合的对接模式、运作机制、保障机制、考评机制,待时机成熟后,以点带面,力争“院士专家工作站”向其他领域延伸,为企业发展提供高端人才和顶尖智力支撑,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二、在繁荣学术交流、凝聚智囊成果上开创新局面

1、加强学会改革创新,推动学会组织建设水平的全面提高。一是召开“学会工作改革创新研讨会”,积极推动学会工作改革创新。二是适时举办“市级学会干部业务培训班”,加强学会专兼职干部的业务培训工作。三是将2011年设为“学会工作创新年”,提高对学会工作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以此推动各市级学会积极创新,不断提高办会水平。

2、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促进我市学术繁荣。一是按照新修订的《本溪市自然科学学科带头人选拔管理办法》规定,认真组织做好第五届本溪市自然科学青年学科带头人评选工作。二是积极组织开展省、市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征集、评选工作。三是精心举办两个论坛,即农业防灾减灾论坛和医药产业科技论坛。四是组织开展百名学科带头人百场学术报告活动。五是积极邀请国内外、省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来溪开展学术交流。六

是树立市级学会学术权威形象,力争有一批市级学会建立起富有典型特色的品牌学术活动。七是积极参加中国科协和省科协学术年会,并积极争取承办大型学术会议。

三、在普及科学技术、提升公民素养上有所新贡献

1、充分发挥市《全民科学素质纲要》领导小组办公室单位的职能作用。一是根据本溪市第二次全民科学素质调查的结果,对数据及时进行统计分析,完成高质量的分析报告。二是做好本溪市科学素质工作“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三是根据国家和省科学素质工作规划要求,及时调整和充实本溪市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人员,为科学素质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组织保障。四是抓好“科技周”、“科普日”、“会员日”等大型科普活动,进一步整合科普教育资源。协调争取一批科普展板并积极组织巡展,挖掘和推荐一批新的科普教育基地,实现《科普大篷车》进广场、进街头,形成家庭、商场、街头、广场、军营的全覆盖。五是贯穿“七大行动主线”,推动公民科学素质水平整体提高。即:以学习型机关和领导班子建设作为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的主线;以“科普惠农”、“科普之冬”活动作为提高农民科学素质行动的主线;以科普示范城区和社区科普大学建设作为提高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的主线;以科技创新大赛作为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的主线;以“科普益民计划”作为提高社区居民科学素质行动的主线;以“科普进军营”作为提高部队官兵科学素质行动的主线;以“心理咨询走进特殊群体”作为提高城市特殊人群和弱势群体科学素质行动的主线。

2、建立和完善农村科普工作的长效机制。要以“科普惠农”为主题,以服务“三农”为目标,深化农村科普工作。一是以“科普惠农”为抓手,丰富形式、创新载体、健全机制。组织好第23届“科普之冬”活动,以农产品进超市、设立优秀农产品展台、打造农村科普旅游项目、建设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等形式,宣传优秀农技协、科普示范基地的成果,提高服务“三农”的能力和水平。二是重点抓好“科普惠农”专家资源库建设和专家能手惠农服务机制建设,积极组建“科普惠农专家服务团”,尽快建立起一支适应农村科普工作需求的,专业全面、业务扎实、素质过硬的科技服务队伍。三是在提高“典型引领、先进示范”的辐射面上做文章。以树立和培育先进典型为抓手,狠抓科普示范基地、优秀农技协和农村科普先进个人的培育和培养。同时,积极发挥先进模范的带动和示范作用,进一步强化农村精英力量为“三农”服务的支撑作用。

3、积极探索城区科普工作形式的创新。要以贯彻落实中国科协“科普益民计划”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城区科普功能。一是按照省科协的要求,坚持以贴近百姓、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为原则,继续抓好社区科普学校的建设,充实完善社区科普学校资源库,不断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质量和效果。二是创造性地开展“科普益民”试点工作,探索社区科普服务的机制和具体办法,努力提高社区科普活动的能力和水平。三是指导基层单位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区。认真指导本溪县、桓仁县、平山区科协做好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区迎检工作,确保顺利通过验收。

4、以承办第26届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为契机,加强青少年科学素质培养。一是抓好青少年科技创新爱好者的培养和辅导,二是抓好青少年科技创新辅导员的任职培训,三是抓好青少年科技创新研究专家队伍的建设,四是抓好青少年科技创新志愿者队伍的建设。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活动开发成为集“整合学校科普资源,展示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巩固青少年科学素质工作成果、打造科协服务品牌和扩大科协组织社会影响力”四位一体的辐射平台和示范工程。

四、在加强自身建设、筑牢“建家”基石上攀登新台阶

一是深入推进“建家创优工程”。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扩大成果,丰富内涵,提升“建家”工作的层次和质量。二是加强科协组织建设。开展基层科协组织建设情况调研,加大企事业科协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科协组织的发展力度,加强县区科协和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建设,进一步夯实科协组织基础。三是拓展和畅通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渠道。创新工作方式,做细、做实与专家联系、慰问、交流工作,举办科技工作联谊活动,结合重大会议、纪念日、历史事件及时召开科技工作者座谈会。四是着实为科技工作者服务。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创新调查方式,准确掌握科技工作者队伍结构、价值取向、就业方式、流动趋势的变化,加强与各类科技工作者的联系,反映他们的诉求,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五是加强对优秀科技工作者的宣传。对本溪市科协网页和市科协人才库实施动态化、科学化管理;加强与各类媒体的协作,扩大宣传内容和覆盖面。六是做好学科带头人的动态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学科带头人的考核和监督,完善学科带头人的管理,提高学科

带头人履行职责的自觉性、积极性。

发挥统一战线优势 服务社会管理创新(板桥镇) 篇7

勇于创新致力电子专用设备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近年来, 技术创新是二所快速发展的基础和提高竞争力的源泉与手段。通过不断的科技创新, 现有的微组装、液晶显示器生产设备、光伏电池生产设备等专业已掌握了部分产品的核心研发技术, 专业核心竞争力已初步形成, 并已具备工艺系统集成能力, 可为用户提供系统集成服务。

微组装设备和技术初步具备LTCC基板制造设备、薄膜基板设备和LTCC薄膜混合基板制造设备的研发能力, 技术水平已从单纯提供设备提升到工艺和设备一体化, 关键技术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同类产品水平, 从消化吸收逐步走向了系统集成并具备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

面对液晶显示器生产设备国产化的难题, 作为国家科技部“LCD液晶显示器生产设备”技术依托单位, 二所紧跟国际发展趋势, 持续提升产品档次。目前已具备LCD后制程生产设备的全面解决方案及成套装备研发能力。偏光片贴片机、液晶除泡机、玻璃分断机等产品技术档次不断提高, 广泛应用于TFT-LCD领域, 其中部分产品属国内首创。目前, 该类产品广泛应用于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外知名液晶生产企业, 并出口国外, 市场占有率国内排名第一位。

太阳能电池制造设备是一个正在崛起的新兴制造领域, 几年来, 二所以关键设备和工艺研究为突破点, 加强对有关项目的研究与跟踪。硅片关键生产设备多晶硅铸锭炉获得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和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支持, 并被列入山西省科技创新计划。硅片上下料机、清洗机等实现了批量化生产, 规模效益显著。

产品技术的领先优势, 赢得了用户的信赖, 并为产品的规模化销售创造了条件。近年来, 液晶显示器生产设备和太阳能电池制造设备合同额屡创新高。

寻求支持建立技术创新研发平台

技术创新的进步, 离不开科研基础条件, 技术创新研发平台建设不可或缺。

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十一五”期间, 二所先后承担了4个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化项目——新型电子片式元器件关键生产设备产业化项目、新型电子元器件专用生产设备组线技术升级项目、新型薄膜电容器关键工艺装备产业化项目、新型平板显示器件产业化项目, 并投入了大量资金。这些资金的投入有效地改变了科研生产的手段, 为产业化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其中, 微组装技术研究应用中心于2008年获得了原国家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的批复, 为此二所成为国内微组装主要技术依托单位之一。该中心的建设, 有利于二所形成提供成套先进微组装设备和共性技术平台的能力, 形成面向整个军工企业的技术研究应用基地。

研发条件的改善, 大大缩短了产品的研发周期, 科研成果数量不断提升。自2006年以来, 专利及成果数量不断上升, 获得专利授权80余项、取得成果100多项, 承担国家级项目的技术能力不断提升, 技术积累不断增加。承担科研项目的水平和级别也在不断提高。2009—2010年, 二所首次承担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二所及控股的太原风华信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均被太原市科技局授予“太原市科技成果研发基地”称号。2008年7月, 在国家科技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召开的创新型企业建设工作会议上, 二所控股的太原风华信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荣誉入围首批国家级“创新型企业”名单。

积极探索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交流

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充分利用国际资源, 通过自有资金持续投入和争取多方资金, 形成与国际技术接轨的专业技术和管理团队, 加速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步伐, 解决科技研发的关键技术问题。

二所把握承担国家重大专项的发展良机, 在LCD设备领域加强与日本、韩国等国家的科技合作, 在微组装工艺设备领域加强与独联体国家、斯洛文尼亚的科技合作, 在太阳能设备领域与美国、意大利等国家开展科技合作, 在半导体材料设备领域与德国、俄罗斯和斯洛文尼亚开展科技合作。通过积极的合作交流, 有效提高了产品的技术竞争优势。

2009年, 二所先后被国家科技部和山西省科技厅授予“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称号。

发挥优势积极进军新能源领域

发挥装备及工艺研发优势, 进军新能源领域, 服务地方经济转型, 是二所的一项重要战略。在第三届中国 (太原) 国际能源产业博览会召开期间, 由二所承担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太原光伏产业园在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顺利开工建设。产业园项目设计产能为年产300 MW多晶硅片和成套设备, 以及100 MW电池片及组件。其中一期设计产能为年产100 MW太阳能电池硅片及成套设备, 预计2011年下半年建成。项目的发展思路是依靠自主装备实现硅片产业化, 以产业化项目推动装备制造业的持续创新。该项目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兴能源产业, 也是太原市在推进转型发展、跨越发展过程中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项目, 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

回顾几年来的发展历程, 二所的两个基地建设 (以液晶显示器生产设备和微组装设备为主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 以光伏硅片及成套设备产业化为依托的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光伏产业园基地) 均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官产学研合作机制的推动至关重要。太原市科技局也在多个科研项目上予以支持。在推进光伏产业园项目过程中, 太原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还专门签订了项目合作协议, 从项目资金、土地供给、税收优惠、配套设施、人才引进和产品市场推广等方面给予支持。这些有力的支持有效地化解了二所在科技创新和推进产业化方面的风险。而二所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 使太原市在国内电子装备制造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并填补了在光伏电池产业领域的空白。

上一篇:电子琴学习入门教程下一篇:先进个体工商户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