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企业人才优势

2024-09-17

充分发挥企业人才优势(精选6篇)

充分发挥企业人才优势 篇1

改革开放30多年来, 广东经济一直处于高速发展态势, 但是在GDP增长不断迈上新台阶的同时, 经济发展也面临着结构调整的巨大压力,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问题日益成为困扰广东提升发展质量的重大难题。对此, 制约因素是来自多方面的, 其中高层次人才的紧缺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之一。海外人才作为我国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广东开发、利用海外高层次人才最重要的资源。2008年9月15日广东省委召开省委常委会议, 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关于加快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意见》, 其中特别指出:“要把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作为广东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新引擎。……建立完善引才引智机制, 探索设立海外引才引智工作站。建立海外来粤工作的高层次人才信息库, 争取国家政策支持, 定期向海内外发布需求信息, 引导供需对接。依托粤港澳紧密合作, 创建粤港澳人才交流平台, 充分利用港澳地区人才资源优势。”可见, 开辟引智渠道、不拘一格从海外引进急需的高层次人才, 已经成为广东实施人才强省战略, 围绕推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和创新型广东等战略部署的重点之一。

海外人才, 主要是指在国 (境) 外接受过高等教育、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或具有高级职称或相应地位、掌握各种高级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 主要包括海外留学人员、华侨华人人才和外国专家等。广东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前沿地区, 也是全国著名侨乡, 华侨华人众多, 与港、澳、台联系密切。据不完全统计, 在全世界3000多万华侨华人, 有2200多万是广东籍, 其中不乏高级的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这是广东的海外人才优势。广东经济发达, 特别是有大量活跃的民营和海外投资企业, 以及颇具特色的“广州科交会”和“深圳高交会”作为平台, 对海外人才在粤创业有很大的吸引力。随着海外留学生、华侨华人祖籍地观念的日益淡化, 我们在引进利用海外人才的过程中, 通过“以侨引侨”, 不断突破引进利用海外人才在祖籍地方面的局限, 全体的海外人才都已成为广东引进利用的丰富的人才资源。而目前以留学身份出国滞留海外的留学人员有近90万, 海外华侨华人人才也超过了60万, 尤其是在高科技领域, 海外华人科学家更是精英荟萃。因此, 特殊的人文、地理、政策环境使广东拥有了十分丰富的海外人才资源。

广东省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引进人才工作, 把人才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以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为重点, 不断扩大广东省引进国内外人才的规模。充分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人才资源。多渠道、多形式积极引进海外人才和智力。”早在1991年, 广东省就提出“科技兴粤”和“人才强省”的战略, 成立专门的人才交流引进机构, 着手开展人才引进工作, 并取得积极成效。特别是1992年以来, 广东省委、省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鼓励留学人员来广东工作的若干规定》、《关于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决定》和《关于鼓励出国留学高级人才来粤创业的规定》, 提出了引进人才智力的一系列政策措施;2008年9月省委、省政府又下发的《关于加快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意见》, 人才引进工作因而出现了新的局面。近年来, 广东引进了一大批急需的高层次人才。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全省高层次人才为15万人, 其中, 海外留学人员超过3万人;各类外国专家达17万多人次, 占全国的40%左右, 他们为广东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尤其是留学人员创办高新产业成为推动广东产业转型升级的新亮点。以广州和深圳为例, 据有关资料显示, 留学人员来广州创办的各类企业超过800家, 项目涉及电子信息、网络通讯、生物工程、高新农业、高新材料等领域, 产值达100多亿元;在深圳创业的留学人员创办企业370多家, 其中创业成果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达36%, 国内领先水平的为29%。这些企业的蓬勃发展有效地提升了广东产业的科技含量, 促进产业由劳动力密集、资源密集型向资本密集、知识技术密集型的转变, 成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

尽管广东省在引进人才工作上做出了不少努力, 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但人才瓶颈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根据2005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广东每10万人拥有的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人口比例仅为北京的36.34%、上海的48.97%;每百万人口中拥有科学家和工程师2415人, 也落后于北京、上海、辽宁、江苏、湖北, 在全国居第6位。而且, 据教育部的一项调查显示, 过去几年来海外人才回国就业的人数正以每年13-15%的速度增加, 但九成选择北京、上海落脚;目前广东引进回国留学人员数量占全国回国留学人员数量约9.3%, 仅及北京的30%、上海的42%, 这与广东作为海外人才优势省份的地位不太相称。高技能、高层次人才的紧缺, 已成为制约广东产业转型升级的瓶颈。因此, 充分开发、利用海外人才, 就成为加快推进广东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

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统筹抓好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遵照十七大精神, 充分开发利用海外人才资源这一宝贵资源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对于广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实施人才强省战略, 实现“努力建设成为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主力省, 探索科学发展模式的试验区,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行地”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对此我们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优化环境, 从简单“筑巢”到打造全方位的服务平台。营造有利于海外人才来粤创业的软环境, 就要着重做好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提供良好的文化服务。着力培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不断学习创新、宽容失败、倡导合作的良好文化氛围;二是简化流动手续。取消现行各种限制人才流动的规定, 建立引进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三是加强知识产权服务与保护。营造能够有效保护创业者、投资者、知识产权所有者和各类中介组织正当权益的法制环境;四是健全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构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保证每个市场主体都能充分发挥其核心能力, 在规范公平的市场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五是提供畅通的投融资渠道。拓宽融资方式, 探索多元化、多层次的高新技术项目融资渠道, 鼓励海外人才来粤创办高新技术企业。

2.完善措施, 实现由“孵化企业”到“孵化产业”转变。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 区域和城市之间的竞争早已不再是产品的竞争, 不再是企业之间的竞争, 而是产业链与产业链之间的竞争。因此, 广东在建设科技园区吸引海外人才时首先要明确区域产业定位。不应追求产业结构的“大而全”, 而应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 综合利用本地区已有的产业、人才、技术优势, 围绕一至两个主导产业进行重点孵化。其次, 以产业关联性为依据选择安排项目。对新进区的企业应明确以产业网络整合为导向, 对于园区内已有的企业也要重视相关网络体系建设, 努力形成各企业密切配合, 专业分工与协作完善的网络体系。第三, 制定适宜的区域产业政策。政府在重点扶持科技园区发展时, 应该将优惠政策由原来的向区域倾斜转向产业倾斜, 有目的地吸引那些具备产业带动优势和有产业关联效应或配套协作功能的项目进入科技园区。第四, 创造并维持聚集效应。聚集效应是产业孵化追求的主要目标, 各科技园区可采取实施产业品牌战略, 拓展产业销售网络, 构筑产业公共技术创新平台, 完善产业社会服务体系等措施, 促进企业间的聚集并增强聚集效应。

3.加强合作, 做到企业主导、政府搭台与行业协会推动相结合。一是企业主导。作为招才引智主体的企业, 采取向海外发布信息、召开人才招聘会等积极措施来招才引智, 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到国外去建立研究机构、产品开发中心、技术研究中心, 直接利用当地的海外智力资源;二是政府搭台。政府要加快步伐建立省内“人才需求库”、“海外人才供应库”等信息网络平台, 进一步完善“留交会”、“高交会”、“文博会”等交流平台, 方便供求双方联姻, 同时争取国家政策支持, 建立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绿卡制度”, 成立海外引才引智工作站, 构建统一开放的海外人才市场, 逐步将引进海外人才工作纳入市场化轨道;三是行业协会推动。广东及各市、县、区的工商联、商会、青年企业家协会, 以及海外交流协会等专门协会要积极为企业和海外人才搭建沟通、交流和维权平台, 经常组织拜访海外华侨华人社团、走访留学生创业园、开展留学归国人员专题调研等活动, 密切与海外华人专业人士和留学生的联系, 吸引他们来粤创业、服务。

4.突出重点, 从引进一般性人才到重点引进领军性人才。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 无论是一个产品还是一个专业, 要达到国内国际领先水平, 就必须要有领军性人才, 有了这样的人才, 才能瞄准国际前沿了解和掌握这个专业、行业的研究水平和发展趋势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正是因为有了深圳华为的任正非、珠海炬力的赵广民、生益科技的唐翔千、中兴通讯的侯为贵等电子信息产业的领军人物, 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规模才迅速跃居全国首位。因此, 我们在引进海外人才时, 要突出引进重点, 注重引进创新型、复合型的领军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权.广东省吸引海外华人人才策略[J].特区经济, 2003, (6) :P52-53.

[2]王晓莺.海归人才群体现状、引才问题及对策思考[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8, (1) :P66-69.

[3]学士.广东引进人才门槛提高[J].现代企业教育, 2002, (2) .

[4]林小昭.广东:吸引高层次人才推动产业结构升级[N].第一财经日报.2008-09-25.

充分发挥企业人才优势 篇2

电力企业是资金密集型企业,也是资本特征比较明显的企业,独特高效的管理水平体现出我们企业的特征,精心打造出管理品牌才能昭示企业核心中的业务的竞争力;同样管理品牌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保持住企业营销决策管理水平处于领先地位中的优势。

企业管理创新是实现“两个转变”的要求

1.目

前正是我国实现经济体制转变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实现两个转变必然要求企业管理进一步创新。一方面,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管理是以生产为导向的封闭型、被动型、粗放型、物本型的管理模式。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电力物资流通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并已逐步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市场机制的作用由此而大大加强。这种情况,又必然要求电力物资管理进行变革和创新,以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的开放型、自主型、集约型、人本型的管理模式。另一方面,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短缺经济形势并存的环境下,多数企业只需埋头生产,并无库存和积压之虞,因此投资饥渴和扩张欲望经久不衰,从而形成了粗放型经营的发展方式。这使得管理只能是粗放的,能源与原材料消耗高、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效益低下的现象普遍存在。现在我国经济已经走出短缺奔向“过剩”,经济增长方式也正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把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产品结构、节能降耗、提高附加值和增加经济效益放在重要位置。因此,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也要求企业管理必须创新。

2.企业管理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知识经济有别于以土地、劳动资源为基础的农业经济和以能源、原材料为基础的工业经济。它以智力资源、无形资产为第一配置要素,以科学知识、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推进作动力,以导致科技与经济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为主要特征。知识经济的兴起,将对我国企业管理提出严峻的挑战。知识经济是一种信息化经济,它要求企业在管理手段上加大对信息技术的投入和应用,在经营决策上注重掌握和运用决策支持系统,在作业流程上进行重新安排或彻底更新;知识经济是一种网络化经济,它要求企业减少管理层次,加快信息传递和反馈速度提高管理效率;知识经济是一种智力支撑型经济,要它求企业管理人员尽快转变思维方式,更新知识结构,在管理思想上从重视物的管理转向以人为本的管理,并提高企业人员的学习能力;知识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它要求人们重新审视企业与社会的关系,重视环境管理。总之,知识经济必然要求企业管理在各个方面推进变革和创新

特别是在新形势下我们电力物资部门更要用新的理论和新的方法对我们未来和现在的工作加以思考。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或者我们在制度上是不是完善?如何与时俱进,如何运用新的管理制度和新的方法渗透到工作中,合理分摊、最大限度地降低经营风险,做到稳健经营。

比如说,可持续的经营风险,它需要什么样的资产实力,或者说要保证什么样的现金流,需要采取什么样的管理体制作保证。

提高效益基于管理创新

电力物资部门要在强化管理,协调不同生产技能,整合各方面技术知识,做到有章可循,质量稳定,使得每一环节均在有价值的良性运行中,提高竞争力。同样电力物资的持续发展要着眼于企业文化意识、整体素质的提高,组织架构的完善,管理的科学、严明,以规章规范统一技术操作,以制度约束行为。电力物资部门在管理创新的领域和内容管理创新需要合适的切入点。管理创新只有在关键的领域进行改革与突破,才能取得最佳效果。要在捕捉外部环境和机遇的基础上更多地立足于电力物资部门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及早确立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战略,以实现电力物资核心竞争力的持续发展。面对核心竞争力受到替代品的威胁时,必须不断创新竞争方式和运作方式,在形成核心竞争力方面有突破性进展,使自己永远走在前列。

强化管理是生产力意识

电力物资部门有技术、装备、资源等生存发展的基础,就要立足于管理,向管理要效益,要强化管理意识,健全管理体制,科学的运作机制,以规章制度规范行为标准,讲究管理方式方法,形成以管理为核心的企业全方位管理,实现管理效率价值。

充分发挥企业人才优势 篇3

【关键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谐发展1围绕企业发展建设的中心任务,将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工作的各个环节

员工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会随着企业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因而,企业要获得健康快速发展,时刻不能放松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经常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并将其渗透到企业发展建设的各个环节。首先,要将解决员工思想和工作方面的实际问题纳入日常工作范围,及时发现问题,并帮助员工减轻压力、克服困难,及时化解员工心中的消极思想和心理矛盾,入情入理地对员工进行思想帮助,调动员工的最佳情绪,并充分调动其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要紧紧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细致、深入地开展各种思想政治活动,调动员工为公司工作的积极性,发挥员工在工作中的创造性,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保障企业格项工作顺利完成。在完成企业中心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要以生产经营大局为重,确定新阶段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基本任务,确保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目标任务保持一致[1]。

2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正视员工正当的利益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员工对实现个人物质利益的愿望更加强烈,离开物质利益,单纯依靠说教的方式做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已不能起到理想的效用,甚至会起到反作用。因此,企业细想政治工作必须以人为本,正视员工的正当物质利益,要对员工的合理诉求高度重视。通过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员工努力争取个人的正当利益;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来引导员工合理地实现个人正当利益。这些都有助于增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综合效应,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

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相互融合

员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相结合,有利于企业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企业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首先要有足够的资金保障,企业每年专门为企业文化建设拨出专款鼓励开展各项有益的活动。例如,通过组织演讲比赛、团体拓展训练、羽毛球赛、文艺晚会等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贯穿其中,寓知识性、思想性和趣味性与一体,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的文化生活相互融合,有助于激发员工积极向上的奉献精神,塑造员工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为员工创造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环境[2]。同时,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教育员工要相信企业,特别是在企业面对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更应发挥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作用。

4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养员工奋发向上的工作精神

为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调动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企业健康和谐发展,企业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让员工在共享企业发展成果中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用积极、正确的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员工无论对待困难和挫折,还是奖励和荣誉,都能够有良好的心态去面对。企业的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从实际出发,尊重科学规律,大力弘扬真抓实干的优秀作风,切忌消极畏难、思想僵化,严禁面子工程、政绩工程。在提高自身修养的同时,要经常性地深入员工内部,关心员工的困难,带领企业员工为企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以铁合金行业为例,当前铁合金市场价格低迷,生产形势不容乐观,市场的变化使销售收入剧降,企业成本扩大,面对这种状况,企业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时更应重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使员工相信在任何时候企业的命运都是同员工的命运连在一起的,保证员工在企业面对困难的时期能够继续奋发向上、自觉为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促进企业的稳定和谐发展。

5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建设学习型企业

学习型企业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由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所决定,企业政治思想工作要围绕建设学习型企业这一重要目标进行不断地创新,积极组织开展相关的活动,如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做知识型员工”系列活动以及各种专题讨论活动,将持续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深入人心。通过不定期地对员工进行培训,使其在学习中做到理論联系实际,注重解决问题,发动和教育员工积极自觉地克服各种困难,提高员工的学习力、执行力和创造力。此外,还可通过评比优秀员工、开展争先创优等各种评比竞赛活动,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队伍保障[3]。

6以服务企业、服务社会为落脚点

企业各种管理制度的不断深化、服务内容和范围的不断拓展,使思想政治工作在不同的阶段面临不同的任务。这就要求员工要从思想上对本职工作有全新的认识,员工进行工作不仅是服务于企业,同时也是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国家。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企业首先要加强思路创新,企业内部各部门的领导要承担起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搞好本部门的思想政治工作,进而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其次要加强领域创新,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必须要转变观念,全面、正确地了解和掌握员工的思想变化情况,在企业的业务状况不理想的情况下,更要适时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确保公司稳定、健康、协调发展。再次,要注重方法和手段的创新,不断探索和总结新时期、新管理模式下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方法和手段,这些有利于使企业获得经济与社会双重效益。

综上所述,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能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面对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必须认清当前自身所处的形势,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开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努力化危机为机遇,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汤静.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机制为企业和谐稳定发展保驾护航[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1,17(6):90.

[2]任海斌.国有矿山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J].改革与开放,2011,(22):80.

充分发挥企业人才优势 篇4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6]16号) 中指出, “高等职业院校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 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 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唐山市是个产业集中度比较高的工业城市, 是钢铁、煤炭、石油、陶瓷等大类工业产品的重要产地,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物流专业从服务地方经济的角度出发, 通过实地调研和实践专家访谈会的形式, 结合唐山打造“四点一带”的整体经济布局, 确定了物流专业在大类招生、“宽平台”培养的基础上, 在二年级将专业分为三个发展方向:港口物流、消费物流、快递物流, 适应了唐山区域经济的发展。

2 全面分析人才需求, 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物流行业目前急需的物流人才是有一定理论基础、宽视野、多技能人才。在对唐山生产、消费物流、港口物流、快递物流等单位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 确定用人企业急需的高职人才岗位为:国际货运代理、报关报检、仓储保管、企业采购、销售物流、快递服务等工作岗位。

按照职业发展规律, 再将这些岗位分为首次就业岗位和目标就业岗位两种类型。

首次就业岗位有:国际货运代理人员、报关员、报检员、单证员;仓储保管员、采购员、理货员、仓储调度员、运输调度员, 客服专员、配送策划员;快递员、快递物流理货员、国际快递货运代理等。

目标就业岗位有:物流经理、理货班长, 仓储主管, 采购主管、运输主管, 配送主管, 客服主管;货运代理基层经理、快递基层管理人员等。

3 进行岗位能力分析,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按照专业设定的三个专业方向进行岗位能力分析, 在岗位能力分析过程中, 一方面注重专业技能, 另一方面更注重素质能力分析, 强调学生可持续发展。

在进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 根据物流宽口径专业建设需要, 建立基于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的“宽平台, 多模块”课程体系。“宽平台”对各方向高技能人才所必备的共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设置基础课程平台, 为专业群内各方向共同必需的基本技能, 是按行业内职业人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开设课程, 是毕业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证。设计思路以物流工作业务流程顺序来设计开设, 涵盖物流“采购、仓储、运输、配送”主要功能。“多模块”是根据三个专门化方向而设置, 由体现专门化方向特色的课程组成。学生在修完“平台”课程后, 获得专业共同的职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训练, 具备在行业内从事专业群所包含岗位的基本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在此基础上, 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就业需要按照学分制的要求自由选择其中一个模块进行学习, 实现按“生产、销售物流、国际物流、快递物流”不同职业方向进行人才分流培养, 较好地解决专业内的针对性问题。

4 校企互容, 深化教学组织模式改革

在校内, 引进连锁经营超市一家, 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连锁经营超市, 形成“校中厂”模式, 制定校内实训基地管理的主要规章制度, 满足学生全程模拟连锁经营的业务流程。

充分发挥企业人才优势 篇5

近年来,随着异质竞争日趋激烈、通信技术迅猛发展和客户需求不断变化,创新转型成为全球电信业的最强音,也成为我国电信行业特别是固网通信运营商关注的焦点。中国网通集团经过充分酝酿,果断提出了实施创新转型的战略举措,并将2007年确定为“创新发展年”。这是公司适应国家宏观经济转型和世界电信业发展趋势的重大抉择,也是企业实现长远发展的唯一途径。

在企业创新转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应如何正确把握和引导员工的思想行为、促进全员的观念更新、增强员工的素质能力,培育过硬的员工队伍;如何在创建企业精神、锻造企业文化、推进企业创新发展中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作用,是摆在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全新实践。

一、分析把握员工的思想动态和能力状况,是做好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前提

分析并把握员工的思想动态和能力状况,抓住主流和倾向性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员工的思想疏导、解惑释疑、宣传鼓动、关怀激励工作,真正调动起广大员工参与公司创新发展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做好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前提。

(一)面对企业创新转型,员工思想认识上的主流反映

通过多层面、多角度、多形式的广泛调研,从反馈的总体情况看,多数员工对公司实施创新转型战略有所认知并予以关注,认为创新转型是中国网通突破“红海”发展瓶颈、寻求在“蓝海”中遨游的一次重大调整。并且愿意在本职工作中贯彻执行公司的战略部署,为实现企业创新发展目标做出自己的应有贡献。特别是近年来入局的大学生员工,相对来说知识层次较高,对新思维和新知识掌握较快,对自身价值和能力的提升抱有一定的信心,对个人的职业生涯有所期望。

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员工普遍关注企业与自身的共同利益,希望公司通过创新转型能够更快更好地发展,员工的福利待遇和绩效收入能够稳步提升。同时感到目前通信市场竞争激烈且无序,工作压力日益加大,希望能够通过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尽快理顺内外部工作环境,也期盼岗位职级晋升和薪酬激励制度能进一步完善。多数员工认为无论从当前同质、异质竞争环境下企业自身生存的要求,还是从公司二次创业发展考虑,都迫切需要加快创新转型的步伐,这是中国网通摆脱当前困境、寻求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融入企业创新转型,员工素质能力上存在的差距

随着企业创新转型工作不断推进,我们感到一部分员工在思想观念、认识能力、心理素质和职业技能上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误区、困惑和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思想上保守。部分员工认为目前天津网通在天津地区固网通

信市场占有绝对的份额,拥有庞大的客户群;传统业务虽然已近饱和,但新业务拓展初见成效,企业经济效益和员工绩效收入相对稳定。因此,没有必要去冒风险、赶时髦、搞创新。

二是认识上模糊。一些员工认为企业创新转型是决策层、管理层和技术部门的事,是领导者的意志,与自己无关紧要,对企业创新转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

三是观念上陈旧。由于长期遗留下来的传统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已经在员工中形成一种习惯,致使部

分员工固守传统观念,对企业创新转型缺少热情、缺乏认知;对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困难估计不足,忧患意识不强;部分老员工抱有怀旧情结,留恋过去的工作环境,面对企业改革无所适从。

四是能力上不足。大部分员工虽然接受企业“创新转型”,但更担心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不能很快适应企业创新转型的需要。前端员工对新业务知识掌握不熟练,对市场发展空间缺乏预测,以致新业务拓展缺少“助推器”;后端员工对新技术掌控不到位,不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导致后台支撑乏力;一些管理干部应对能力不强,缺少接应和推进企业创新转型的思路和才干。

五是承受力减弱。随着企业改革步伐加快、管理流程不断细化,新技术新业务加速演进、客户对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加之市场竞争无序、人才竞争激烈、岗位竞聘频繁,使员工的工作压力不断加重,心理承受能力正逐步减弱。

(三)对员工思想观念和素质能力状况的分析

公司创新转型工作全面启动后,涉及到机构与组织的调整、流程与架构的治理、产品与市场的拓展、资本与资源的配置、以及思想道德和文化理念等层面的系统变革,必然在员工中产生触动、引发思考;必然带来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为此,正确分析员工的思想观念和素质能力状况,是做好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环节。

1、对员工的观念分析:部分员工由于受其学历和技能较低的影响,不适应企业创新转型的需要,因此对改革具有一定的抵触。大部分员工在企业工作时间都比较长,思维模式已经形成定式,适应企业变革的能力比较薄弱,尤其是长期遗留下来的一些传统观念和行为方式,已经在员工中固化为一种习惯,这对企业的创新转型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此,员工思想观念更新是企业创新转型的首要任务。

2、对员工的压力分析:目前企业上下的压力都比较大,特别是基层员工的压力状况尤其令人担忧。其压力主要来自五个方面,一是生产任务繁重、劳动强度加大,员工感到身心疲惫;二是工作指标细化、绩效考核到人,直接影响其业绩和收入;三是企业改革频繁、管理模式多变,员工快速适应能力受到巨大挑战;四是新技术发展迅猛、新业务拓展加速,对员工素质和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五是人才竞争加剧、岗位竞聘激烈,对其工作的稳定性造成冲击。在经受以上重重压力的状况下,其学习能力和自我提升能力显得不足。因此,在行为方式上表现出惶恐心理严重,对企业的归属感有所降低。

3、对员工的动力分析:一个人没有动力,很难想象能把工作做好;一个企业没有动力,将永远不会有前进的可能。但是由于受到待遇、压力、政策和环境等综合因素的影响,部分员工工作动力较以前有所降低。当然这也受到员工自身主观认识的影响,但是绝对不可忽视客观因素的作用。综合来看,员工的工作动力与企业创新转型的要求不太相符。表现在其行为上,就是工作热情不够,工作效率不高。

4、对员工执行力分析:目前,基层员工的执行力状况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因素,主观上即对工作是否具有主动性和能动性;客观上即管理是否科学合理、流程是否顺畅,员工职业技能是否能够满足工作执行能力的要求。整体来说,基层员工的执行力还不够高,这主要还是受其主观认识和观念的影响,即使管理再科学、素质再高,员工主观认识不够,其执行力也将无法提高。因此,在执行力方面,员工的认识问题是核心。

5、对员工凝聚力分析:员工的凝聚力受企业对员工的关心程度、团队文化和工作氛围等因素影响较大。应该说,以前工作压力相对较小,福利待遇较高,企业文化活动较多,员工之间的沟通交流机会也很

多。但是随着工作压力增大,员工参与企业文化活动随之减少;员工忙于自身工作,相互沟通机会和时间也在减少,使得工作气氛和工作关系变得紧张。同时,企业创新转型也对员工自身利益带来了种种冲击,这对员工与企业的关系构成了一定的影响。尤其对于目前两种用工形式并存,正式员工感觉待遇在下滑,而合同制劳务工始终认为企业无法给予公平的对待,这对员工的凝聚力也形成了冲击。以上种种原因,造成了企业凝聚力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或者说员工目前的凝聚力远远不足以形成强大的战斗力来适应企业创新转型的需要。

由于员工的思想观念、认识能力、心理素质、职业技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差距和不适应,困扰并影响着员工的思想和行为,使企业的创新转型工作不仅面对种种困难、而且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二、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作用,努力培育企业创新发展需要的过硬员工队伍

天津网通按照集团公司的统一部署,于今年5月份召开了“创新发展暨机构调整动员大会”,吹响了企业二次创业的战斗号角,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创新工作思路、创新转型方向、创新改革举措和创新发展目标。

各级党组织紧密围绕公司创新转型战略、密切联系员工的思想实际,以促进员工和企业共同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员工素质能力为出发点;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落脚点。通过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作用,努力培育思想过硬、技术过硬、作风过硬的员工队伍,营造有利于企业创新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为实现公司战略转型和创新发展目标提供坚实的思想支持、组织保证和精神动力。

(一)坚持教育引导为先,提高员工认识、推动观念更新

为了使员工的思想观念和认识水平尽快适应企业创新转型的需要,我们采取以教育引导为先的策略,统一全员思想、提高员工认识、推动观念更新。

一是以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为企业创新转型提供思想支持。通过组织干部员工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超前发展、和谐发展理念。通过传达贯彻网通集团战略决策和市公司“创新发展暨机构调整动员大会”精神,把员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集团公司和市公司的部署上来。同时,把企业创新转型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举措,积极探索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的思路和方式。不断提升员工队伍认识能力和理论水平,为企业创新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支持。

二是搞好形势任务教育,不断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通过正确分析企业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广泛宣传公司创新转型的重大意义,让员工清醒地看到在当前同质、异质竞争环境下,新增市场十分不足、传统业务已近饱和、企业效益呈平滑趋势、公司经营面临困境的现状。从而,使员工充分认识到公司要摆脱当前困境、保持领先竞争优势,就必须以创新促发展、以转型促效益,这是企业寻求生存和长远发展的唯一出路。同时,通过设计展示公司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使干部员工进一步明确今后创新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切实感受到企业发展前景依然光明,只有通过公司上下共同努力、共度难关,才能最终实现企业创新发展目标。

三是做好“四个引导”,积极推进员工队伍观念更新。一要引导员工冲破传统网络运营商的思维定式,树立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的观念。随着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无论是企业集团用户还是家庭公众用户,对通信业务的需求都呈现出综合化、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为此,要引导员工在对传统业

务进行挖潜的同时,把发展的重点放在不断提升网络技术、丰富服务种类、开发新业务上。通过多网络、多终端、多业务的融合及服务工作的延伸,积极推动网通企业成功转型为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二要引导员工破除以自我为中心的工作方式,强化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公司创新转型后,不仅是组织与流程,员工的服务方式同样面临更新。更快响应客户的需求、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服务,向员工队伍提出了挑战。因此,无论是前端、后端、还是职能管理人员都需要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经营服务观念,各项工作都要从客户需求入手、以客户满意为标准,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多层面、综合性、延伸化的服务。三要引导员工积极完善自我,接受企业创新转型带来的冲击和挑战。根据企业创新转型的需要,公司要大力培养市场营销策划、IT、系统集成、资本运作等人才。为此,要帮助员工合理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为员工职业发展和素质深造提供理想平台,使他们在企业转型中脱颖而出,成为公司创新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四要引导员工正确理解企业改革举措,支持并参与公司各项改革实践。随着企业创新转型工作逐步推进,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将比较集中地显露出来。特别是当企业改革步伐加快、经营建设任务加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状况下,员工的思想就容易产生种种对改革的担忧和疑虑。为此,要引导员工正确运用辩证法,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形势,既看到现有的困难,更看到难得的发展机遇。从而,增强员工信心、振奋团队精神,激励广大员工以实际行动积极投身于企业创新发展的实践中。

(二)细化思想宣传工作,理顺员工情绪、稳定员工队伍

在实施教育引导策略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细化思想政治工作,切实发挥思想疏导、情感沟通、行为激励的作用,及时消除员工的疑虑、稳定员工的情绪、关心员工的疾苦、激发员工的动力,引导广大员工与企业创新转型的步伐始终保持一致。

一是重视沟通作用,增强思想工作的有效性。思想观念的转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一个不断教育和强化的过程。因此,在实施教育策略的基础上,重视沟通的作用,变员工被动接受为主动吸收,通过多向沟通,强化思想教育的效果。首先要重视宣传教育、政策引导等形式的平面沟通,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其次要重视垂直沟通,各级领导干部通过深入基层了解掌握员工的思想动态和情绪反映,及时消除员工的疑虑、困惑和认识上的偏差。再次要多提供平行沟通的机会,通过组织丰富新颖的集体活动,增加员工相互交流的机会,让大家通过交流和探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最后还要重视反向沟通,企业管理者要多听取基层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增加员工参与管理和决策的机会,激发广大员工为企业创新发展献计出力的热情,推动公司创新转型工作迈上新台阶。

二是搞好宣传工作,鼓舞员工士气、凝聚团队精神。围绕企业创新转型目标,党群组织适时印发并广泛宣传了公司编写的《形势与任务宣传提纲》、《企业战略转型宣讲材料》、《致全体党、团员的号召书》。将宣传舆论工作落实到最基层、渗透到每一名员工。同时,运用“企业网”、“简报”、“专栏”和“班组文化园地”等多种载体,及时大量地宣传了公司创新发展目标、经营服务理念、和谐企业文化和在创新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通过多形式、多层面、多载体的宣传引导,不仅发挥了思想政治工作鼓舞员工士气、凝聚团队力量的作用,而且为企业实施创新转型战略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是发挥激励作用,变员工的压力为工作动力。对于压力与动力二者的关系,倒U型关系模型有着这样的表述:压力感低于中等水平时,它有助于刺激机体,增强机体的反应能力,这时员工的工作会做得更好、更快,更具工作热情;但是压力超限,对员工的要求过多时,会使员工绩效明显降低。因此,我们必

须正确认识和对待员工的压力问题,从上述对员工压力来源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感觉到,基层员工的压力已经处于偏高状态。为此,企业要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评价考核体系,不断完善激励机制、丰富激励手段、强化激励效果,将员工的过高压力转化为工作动力,努力提高员工自我价值实现需求的满足程度。引导员工通过培训学习、素质深造、岗位创新等方式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坦然接受企业创新转型的事实。

四是关心职工生活、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接受企业创新转型所带来的冲击和繁重任务所形成的压力状况下,员工的情绪不免产生波动、积极性也会受到挫伤。为此,各级党群组织和领导干部要关注员工的情绪反映、关心群众的生活和疾苦,把思想政治工作同解决员工的实际困难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实施公司制定的“员工关怀计划”;落实“职代会”确定的为职工办好事、办实事目标,进一步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使员工的物质文化生活不断提高;使组织的温暖、领导的关心和同志间的爱心相互传递;使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不断增强。

三、努力创建优秀企业文化,为公司创新发展营造和谐的氛围、提供良好的环境

中国网通企业文化的推进与公司创新转型是相伴相生的,它既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基础,又是企业战略转型的保障。为此,思想政治工作要以文化引路,由点带面、构建平台、培育队伍、激发热情,以优秀的企业文化推动公司创新发展。

(一)大力弘扬先进典型,发挥模范标杆的示范作用

企业文化体现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为此,要做到思想政治工作与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在文化建设中积极倡导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发挥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引导员工的思想、规范员工的行为。特别是在企业创新转型过程中,要细心扑捉先进典型、精心培育先进人物、大力弘扬先进事迹,用正确的价值观念、无私的奉献精神、过硬的工作作风和高尚的思想品德突出企业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先进标杆的示范带头作用。通过广泛开展向全国蓝领工人楷模孔祥瑞学习活动、大力宣扬在“岗位创新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各类先进典型,引导员工立足本岗、勤奋工作;提高品质和事业追求;增强工作能力和服务本领;凝聚协调作战的团队精神。将先进典型的作用和精神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行动,努力培育适应企业创新发展需要的过硬员工队伍。

(二)搭建员工发展平台,营造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

首先,作为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实体,企业要担负起为员工发展创造机会、为员工实现事业追求创造条件、促使员工和企业共同进步的责任和使命。其次,要充分运用企业文化建设渠道,为员工搭建学习的平台、创新的平台、发展的平台、协作的平台、服务的平台,深入推进企业特色文化建设与创新,倡导积极向上、奋发图强的文化理念,大力营造“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浓厚氛围。第三,要丰富员工的文化活动、充实企业文化内涵、拓宽文化交融的渠道,培育员工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从而,使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相互协调、同步运行;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用优秀的企业文化为公司创新发展营造和谐的氛围、创建良好的环境。

(三)努力创建学习型企业,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能力

通过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团队活动,努力营造“干事有舞台、工作有动力、评价有标准、发展有空间、利益有保障”的良好氛围,着力打造“观念新、技能高、人心齐、作风硬”的优秀团队,努力

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要适应公司创新转型的需要,为员工创造必要的学习环境和深造条件;组织开展多形式、多载体、多层面、多渠道的职业技能培训、岗位练兵比武和学习交流等活动,倡导和鼓励员工知识共享、经验互补、双向互动、共同发展,切实提高员工的岗位技能、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提升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信任感和忠诚度;激励员工的士气与干劲、激发员工的创造力与求知欲,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企业创新发展目标。

(四)丰富文化体育活动,陶冶员工情操、锻炼强健体魄

繁忙的工作之余,通过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文化体育活动,陶冶员工的情操、锻炼强健的体魄;释放员工的压力、缓解员工疲惫的身心。在党组织和行政的大力支持下,天津网通各级工会先后组建了“文体协会”和文体活动“俱乐部”。在工会和“俱乐部”的热心组织下,企业的文化体育活动在全体员工广泛参与中正常、持久地开展起来。同时,基层工会还相继建立了“职工之家”、“文体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组织开展了“球类”、“棋牌类”、“趣味体育”比赛及“员工书法、摄影作品展”;公司还适时举办了“天津网通员工运动会”和文艺汇演等活动,使广大员工在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中得到了精神享受和身心锻炼。

充分发挥企业人才优势 篇6

一、当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模式下人才队伍的建设分析

新形势下, 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已经不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 目前, 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是:

1.对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度不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下, 许多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出现了削弱甚至取消思想政治工作的现象。部分企业管理者对于思想政治工作价值的认识存在偏差, 认为组织、宣传等党群性质的工作没有实质性的盈利价值, 属于非经营性工作, 其存在没有价值。在企业中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工作成果不被认可, 没有相应的晋升空间。不仅如此, 企业还经常对政工部门进行机构精简, 导致思想政治工作岗位的不稳定, 使许多政工人员最终都选择了其他工作岗位, 造成人才的流失。

2.企业对人才的分配不当。思想政治工作部门的职工相对于其他技术部门的职工缺乏相关的专业背景, 工作岗位的入口宽、出口紧, 许多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职工更偏向工程师、技术员等资格证的考取, 从事技术工作, 却不能得到企业的鼓励和支持;有些从事其他工作的人对思想政治工作情有独钟, 并且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却不能进入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正因为企业对于人才的分配不当导致企业人才队伍的构建不合理。

3.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教育程度不够。企业对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教育不足, 导致政工人员虽然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 但是思想教育程度不够, 致使工作的创新不足, 工作积极主动性差。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企业没有为思想政治工作人员提供足够的培训机会, 即使有培训也是仅限于职称教育, 形式和来源单一, 并且政工人员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不足, 工作效率低。

二、如何发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优势、促进人才队伍建设

发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优势来促进人才队伍的建设最根本的、也是最有效的做法就是不断地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保证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 在新形势下, 体现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 就必须创新思想政治工作以适应新的社会形势。

1.思想政治工作的观念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观念是推动企业进步、优化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精神力量, 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 就要应对社会经济新形势,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观念, 不断深化改革。企业领导者要学会用创新的眼光去认识人才、构建人才队伍, 将企业领导者和职工对企业文化的要求紧密结合, 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进行观念的创新, 促进人才队伍的构建。

2.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创新要求企业不断地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赋予思想政治工作新的涵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要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注入其中, 从职工和干部工作人员的思想和工作以及生活方面出发, 着重关注职工的利益问题, 切实地关心企业职工的生活疾苦, 促进企业职工的情感培养和人才队伍建设, 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达到物质和文化的高度统一, 更好地建设企业的人才队伍, 使企业更好地发展。

3.思想政治工作的服务创新。在新的社会形势下, 必须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服务, 以企业职工为主要服务对象, 加强对职工的教育, 增加培训的机会, 丰富培训的形式和内容, 使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深入人心, 营造企业的文化氛围。企业可通过对员工进行相应的奖励措施, 激发职工的工作创新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稳定人才的作用。只有在好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推动下, 才能有助于企业更好地掌握人才的思想工作, 全面地提高员工的素质, 造就一批有利于企业进步和发展的人才队伍。

三、总结

综上所述,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和精神力量, 对于稳定企业的人才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 在新形势下, 企业要不断地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理念、内容等,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 更好地构建企业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陈莹.以人为本视角下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路径分析[J].工会博览:理论研究, 2011 (9)

[2]杨成.以人为本培养凝聚力——浅谈新形势下如何搞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J].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 2010 (8)

上一篇:粮价稳定下一篇:积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