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行政管理改革与创新研究论文(通用11篇)
高校行政管理改革与创新研究论文 篇1
3.1协调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
高校的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共同组成高校特殊的机构,这两者的本质就是要为高校目标而发展。在此过程中,需要这两部门进行互动,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就能够保证各项问题能够被针对性地解决,可以提高高校决策科学性、合理性,预防资源的浪费[3]。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需要从管理体制、组织设置、制度建设与工作程序等多方面着手,通过制度与体制促使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更加的规范化。
3.2实行柔性化管理
在高校行政管理的过程中,采用柔性化的管理方式,不仅可以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地调动起来,还能够加强行政管理与学术人员之间沟通交流,促使学校管理目标的实现。但是在实行柔性管理的过程中,首先就得树立民主管理理念,增强民主参与意识。在学校各项管理与决策的过程中,让师生参与进来,培养师生的主人翁意识与责任感。在行政管理的过程中,使用柔性化管理,可以激励内心,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同时还需要关注师生的情感需要。柔性管理的中心是人,充分尊重与理解是柔性管理的前提。行政管理的过程中将人的中心作用充分凸显出来,可以增加亲和力与凝聚力。
3.3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
改革和创新行政管理,行政管理队伍的建设在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不断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优化行政管理队伍,是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要件[4]。因此,高校就应当在行政管理人员选拔上,严格遵循相应的准则与标准,保证行政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满足该项工作的需要。同时还应当对工作环境进行优化,促使行政管理人员在管理工作中能够将其视作为自己的事情,尽心尽力办好。
4结论
总而言之,在高校教学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高校行政管理作为重要的内容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而为能够与高校各项工作相互匹配,就得改革和创新高校行政管理,促使其在高校中发挥出真正的作用。
作者:高曼鹭 李杰 单位:内蒙古兴安盟党校 内蒙古兴安职业技术学院
高校行政管理改革与创新研究论文 篇2
近年来的高职院校体制的改革与扩招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改革课题,此前学校中的教学管理往往是单一的行政管理模式,并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不利于特色化的办学。而且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适应当前发展,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当前的高职院校中的学生一般都是独生子女,个性明显,束缚式的发展难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很多学校借鉴了先进的国外发展经验,从自身的实际发展出发,进行教学实验,效果良好。在未来高等院校的评估中,高校的教学引发了很大的反响,这促使了很多学校开始进行自我审视,不断加强教育,提升教学质量。
二、当前高职院校管理中的问题
(一)学生的管理效率不高
当前,学校的管理人员在管理中的时间越来越多,但是更多的重点放在“管”上,而没有“理”,多半的学生对于老师是填鸭式的服从。填鸭式教育模式源于苏联,曾在中国沿用多年,这种模式往往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只被动的学习。因此学生的情绪很难调动,学习的效率也不高,有时候甚至会有抵触心理。这种填鸭式的教育忽视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创新发展,使得学生在面对不熟悉的状况时往往会无所适从。此外,学生在填鸭式的模式中只能按照老师既定的教学目标被动的学习,也无法选择适合自己的教程。这种模式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想象力,在当前新型化的教学中阻碍了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二)忽略学生的主动管理
当前的高职院校管理中专门的学生处,对学生和辅导员的管理可谓方方面面,林林总总,但是却忽视了对学生的专业化与主动化管理。在高职院校学习的时候,学生在知识的接受以及心理的发展中往往与学校设想的相互背离。只有当学校的管理能与学生的心理发展和接受知识的能力相匹配时,才能教学相长,良性循环下去。因此,提升管理者的管理机制和管理者的管理水平迫在眉睫,只有能让学生成长的管理才是好的管理。
三、如何进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创新
(一)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在市场化的环境中,传统的高校管理是以学生毕业为主导,并且设立了很多相应的条件,通过外在施压获得知识,促进学生发展。此外,每位任课老师教的课程比较多,时间比较紧张,学生比较难和老师进行深入的沟通。这种重管理轻培养的观念滋生了相关的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发展。此外制度化的管理缺乏人性化,使得学生缺乏自觉的维护制度。当前高校学生普遍缺乏学习的动力,这需要我们及时总结学生的管理经验,集中培养目标。
当前学生的培养目标主要包括培养职业化的素养、塑造专业技能、建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职业化在当前的市场竞争中缺乏目的性与持久性,这给学生的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成本损耗。职业化的行为培养贯穿于学生的日常学习,通过学生管理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能够实现自我成长,培养个人能力。在当前越来越细的社会化分工中,求职难度增加、竞争激烈,通过实践训练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主能力。此外,学生终身意识的培养需要重视培养学习的持久力。在学生的学习中,需要建立终身学习的意识,通过正确的引导认识到学习的精髓。
(二)构建学生的企业管理下的自主能力
在班级的管理模式构建中,需要建立一套比较有效的管理考核规范,构建结合日常考勤、团体协助以及任务考评的指标体系。其中日常考勤包括学生的自习出勤率、上课的出勤率、班级活动的参与度、有无旷课现象等等。任务过程考评包括学生的学习任务以及活动任务,比如学习的质量、班级文体活动的参与度。学习考评包括能否按时完成学习任务,有无反馈与总结。每周、每月纪律委员将团队成员的一些成绩汇总搜集,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算出总成绩,然后将考评结果每月做一次总结。在班级量化的管理中主要运用的是企业的管理模式,而高职院校的管理还应当与企业的管理有一定的差别,结合高校学生的发展需要,结合当前的管理,促进数据发挥评价的作用,引导学生的自我意识。
(三)在创新模式下的学生应用评估
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模式中需要提升学生的职业化素养,培养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从客观角度分析,学生的管理包括体制性、家庭、个性方面的因素。其中高职院校的管理仍需要遵循行政方面的要求,同时尊重学生的差异化,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在学生的管理中,管理的对象是人,每一个学生都是个性的,这在模式的使用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革新、发展。从主观角度分析,创新模式下的发展与学生的自身理解息息相关,比如创新模式的内容超越了高职学生的理解,当前的学生管理模式仍然处于过渡阶段,在基础教育中尚未有足够的发展期。此外,高职院校的学时不长,对于个体的适应能力在增强,创新模式能否有效实施与学生的参与度息息相关。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主力军是95后,他们身上有年轻人固有的一种反叛性的特质,对于自身的想法非常执着。95后的学生却大对于生活的认知,在自我判断有着一定的成见,对于实践活动意愿强烈。此外,在高职院校不断涌入新生力量后,传统的授课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需要了,这就需要不断变革,解决学生发展中的问题。
高职院校管理中应当树立终身教育的目标,帮助学生提升管理能力以及学习动力,在学生管理中不断解决现实问题。在未来的高职院校管理证需要尽量多培养专业性的人才,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多样化的管理手段不断创新,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
摘要: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是当前高职院校教育的重点话题。当前的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体制仍旧沿袭的是以往的中专管理的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已然不再适合当前新形势中的管理需要了。
关键词:学生管理,创新,改革
参考文献
[1]岳阳.论当前形势下高校行政管理的改革和创新[J].中文信息,2013,(10):110-110.
[2]周元培,严先琴.影响高校教育管理的因素及改革方法初探[J].时代教育,2015,(9):101.
高校行政管理改革与创新实践研究 篇3
关键词:高校行政;改革与创新;对策
高校行政管理在整个高校管理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高校的行政管理是相对于高校教育、科研活动而言的辅助性的但却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高等学校的行政管理,是高等学校为了实现学校教育工作的目标,依靠一定的机构和制度,采用一定的措施和手段,发挥管理和行政职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有效地完成学校工作任务,实现预定目标的组织活动。相对于从事教学和科研的教师、研究人员而言,行政管理的主体是从事非教学、科研活动的相关行政机关,其成员是各级各类机构的管理者和执行者。目前我国高校行政管理模式存在着许多明显的弊端,如机构膨胀,人员臃肿;部门间缺乏密切配合;行政管理人员服务意识不到位;缺乏开拓进取精神;行政权利挤占学术权利等等。鉴于此,笔者认为,当前要大力推进高校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一、高校行政管理改革与创新要有利于营造和谐高校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高校和谐校园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和谐高校的发展,构建和谐高校也是维护高校稳定的必要举措。高校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在经济全球化社会转型时期,高校正面临着一些有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具体表现在:社会的贫富差距拉大反映到高校使得学生之间的贫富差距的扩大,给贫困生带来巨大的心理落差,使部分学生形成自卑、自暴或反叛的复杂心理;随着招生人数的扩大和就业制度的改革,一部分学生毕业等于失业或就业质量不高,加剧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为高校的稳定增添了新的变数;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学生必然受到各种思想观念的影响,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明显增强。高校要稳定,必须正确应对这些矛盾和问题,有效化解风险,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大力促进校园和谐。
高校行政管理的总趋势是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人性化和民主化。我们必须创新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推进高校的现代大学制度的完善。其一,厘清行政管理的本质,一切围绕学术活动为中心。学术活动是大学最重要的活动,学术活动是大学中包括行政管理、后勤、生产以及其他校园活动存在的逻辑依据。高校的行政管理要紧紧围绕教育科研等学术活动为中心。其二,改变旧的官僚制管理模式,适当分散权力如今,高校中校———院———系三级管理体制日渐盛行。而学院制的建立,根本上是要将高校权力中心逐渐下移,变垂直管理为扁平式管理,扩大学院和系的自主权,从而适当加强基层行政机构的适应能力,激发基层自主寻求发展的动力。在权力分散时,要注意权力在更多的利益群体间进行分配,并且还要适当建立一些代表机构让各种利益群体参与学校的决策,提高决策的可行性和科学性,避免各种群体因相互间的分歧而产生不必要的冲突,形成内耗。其三,完善领导竞聘和考核制度,努力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和创新能力。要在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基础上,大力推进领导人才的公开选拔,对适宜使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的岗位,全面推行公开选选拔和竞争上岗。实行领导责任制和民主评议制,加强对领导干部队伍的监督。认真执行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年度考核述职制度,严格执行廉政建设责任制制度,落实民主评议制,加强监督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有计划地组织重要岗位的领导人才交流轮岗,健全和完善公开、民主、富有活力的领导制度。
高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各级行政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拓宽各种渠道有计划的做好各级行政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大力提高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其六,以人为本,强调行政管理的服务功能。高校行政管理者在工作中要从最广大师生的正当需求出发,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办事程序,精简办事机构,为教学和科研服务,为师生服务。同时,领导者也要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充分发挥行政工作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等潜能。
二、改进高校行政管理绩效应用
对高校行政办公实施绩效管理,既是突破旧的管理模式,增加学校自身竞争力的需要,也是提高整个高校行政管理办公人员素质的重要途径,它最终可以促使和引导学校与教职员工的个人发展达到双赢的状态,提升高校的整体竞争实力,最终与国际接轨,实现靠近、比肩乃至超越国际名校的战略目标。管理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绩效管理亦是如此;而绩效沟通作为绩效管理的核心内容,将高校行政管理的绩效管理持续改进;绩效问责作为对绩效管理整个项目的监督,更是提升整体提升了高校行政管理的整体水平。其一,坚持服务第一。在实施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在岗位分析、制定绩效阶段,必须正本清源,将高校行政管理的服务职能摆在基本职能的首要位置,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服务理念。行政管理既有管理的职能,又兼有服务的职能。由于“法人治校”理念下高校内部权力的错位与失衡,导致内部权力无序,直 接影响学校绩效难以满足相关利益者对高等教育办学的公平、效益、质量的利益诉求。其结果是,法人的权责不对等,高校自治主体不明确,容易产生权力的泛化和责任的边缘化,最终难以落实高校问责。我国高校行政管理要走出上述困境,必须健全、落实高校行政管理绩效问责制度。绩效问责结果不仅是对于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应担负各项任务的监督,而且对于维持现状和有过失的高校行政管理者应予以追究,从而提升高校行政管理组织和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其五,持续改进。由于当前绩效管理在我国高校行政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偏差,特别是绩效管理的非连续性问题多有发生,改善这一问题的具体措施就是改变原有的工作思路,用继续改进的原则来实施绩效管理。将绩效管理设计成一个动态的开放式的工作环,这样才能使得我国高校行政管理水平获得不断地提升,而不是阶段性提升。
【参考文献】
[1]张鑫.高校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势在必行[N].经济信息时报,2006(06)
[2]张立.对高校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5(04)
[3]曹晶璞.高校行政管理工作高效性的对策研究[N].长江大学学报,2009(12)
高校行政管理改革与创新研究论文 篇4
摘要: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根据时代的特点及时总结新经验,开辟新思路,运用新手段,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转型和创新,在此基础上创建思想政治教育新理论,形成新队伍,开创新方法,构建新模式。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转型;模式创新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根据时代的特点及时总结新经验,开辟新思路,运用新手段,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转型和创新。
一、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全球化背景下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上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速,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加上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正值青春期的大学生面对多元文化的冲突、社会道德的失范、价值观念的变迁,会造成个体内心的冲突与矛盾,大学生活中又面临着无处不在的竞争压力,再加上周围成长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得他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各方面均呈现出多元化态势,功利主义的思想日趋严重,社会公德比较淡薄,个人道德修养不足。
(二)信息网络化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与行为方式带来冲击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互联网以其传播信息的广泛性、快捷性、开放性等特点深深吸引着广大高校大学生。信息网络化使大量与社会主义理论相悖甚至反社会主义的政治观点、意识形态和行为方式通过网络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选择与行为选择,强烈地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冲击着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已有成果,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大为增强。
(三)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教育效果弱化的问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针对新时期高校大学生这个兴趣广泛、性格各异、思想活跃、易变多动,同时又具备较高文化层次的群体而言,传统的单向灌输式的思想教育模式与方法已经不适应时代的要求,教育效果弱化。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转型的基本要求
十八大报告把“以人为本”提高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的高度。“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是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贯穿始终的根本宗旨,也成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主题。以此为基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教育力量都要实现相应的转型以适应新时期的新要求。
(一)教育内容由知识教育型向信仰教育型转变
正确理解人的本质、充分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是衡量思想政治教育成败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提高人的思想觉悟、人自身的道德意识、人对社会的认知及增强人的道德情操为依归,但是忽视了人作为主体的自觉性,忽视了人是在自我实现的前提下进行道德选择的,忽视了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典型的社会本位观,所以,从社会本位转向以人为本,促进人与社会和谐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要求。
信仰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是人对自身之外的物质或者精神的信任和依赖。在信仰中,人摆脱了的实在的困苦和困惑,获得了精神宁静,实现了对自身和生命的超越。知识是人对于世界的认识与把握,信仰是人对于自身的把握。知识教育的本质是人改造世界为己服务,信仰教育的本质是人获得幸福。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先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共产主义信念通过知识教育的途径灌输给教育对象,使教育对象理解、认同、接受,最后升华为信仰而成为自身的行动指南和精神动力,[1](P.98)从而实现由知识教育型向信仰教育型的转变,以满足人的自我实现的需求,提高人的自觉能动性。
(二)教育方式由单一灌输式教学向渗透式教学转变
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发展,不能仅限于传统教育方式下的单向灌输,而要关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互动。单一灌输式教学,虽然能够收到对人熏陶,提高人的认识水平,甚至形成信仰的效果,但是,由于大学生思想情况的千差万别,以及灌输忽视人的自我认识发展,已经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而专业教育、文学艺术、习俗礼仪、文化娱乐等各种非政治手段在培养大学生政治观念、态度和行为过程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所以可以运用间接的政治社会化方式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即通过各种非政治的手段对人们的政治观念、态度和行为发挥潜移默化的“渗透型”影响的过程。鉴于此,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改变单纯的“灌输”、“说教”做法,从“灌输型”向“渗透型”转变,使思想政治教育融人到大学生专业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应注重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三)教育力量由思想政治课堂向全校各部门各学科各专业转变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专门化的、课时化的教育,这种教育与其他课程无关,与校园文化、寝室文化无关,与学校制度无关,成为一种排他性的“专业”。忽视了思想政治是最人性化的,是所有专业人才都应该热爱和掌握的东西。主管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机构部门的工作人员,各学科各专业教育工作者的现身说法,自有思想政治专门教育不能触及的效果。因此,应该是思想政治专门教育强根固本,其他专业思想政治教育遍地开花;思想政治专门教育是灵魂,其他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是渗透;思想政治专门教育是改变,其他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是达成。所有学科互相支持,资源共享,共同服务思想政治教育事业。
三、构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基于上面几个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转型研究,可以构建起一个新时期的全员化多层次综合性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一)思想政治教育新理论模式的构建
为了实现教育内容的转变,必须构建一个新理论体系。从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体系来看,《原理》着重树立人的正确世界图景,了解社会主义理想的必然性;《概论》探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问题;《纲要》探讨中国是如何与为何选择马克思主义;《基础》课则培养社会主义道德与法律意识,[3](P.182)以上课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部分。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又是教育者与大学生进行思想沟通、说服教育进而提高教育实效性的有效手段。在把握正确的政治教育方向的同时,注重提取符合大学生实际和适合大学生特点的新话语作为重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契机。所以,辅助部分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三观思想政治教育则可以在各自专业基础课程上体现出来,例如大学语文课可以从文学语言的角度进行三观熏陶;大学体育与军训可以从磨炼意志力角度来进行三观熏陶;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课程可以从培养大学生经济能力着手,从中了解政治环境与经济环境,提高处理经济事物的能力;自然科学方面的课程可以从培养大学生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能力入手,引导他们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等等。科学的信仰是主体获得自身、获得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后的产物,所以要以思政课为依托,各专业基础课为支撑,重组构建立起全方位全覆盖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理论新体系,引导大学生协调其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和谐,最终达到自觉的道德境界,树立科学的信仰。
(二)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模式的构建
广泛运用各种教育方法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讨论式教学法强调在教师的精心准备和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通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启发学生就特定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讨论式教学的环节大致包括:设计问题、提供资料、启发思路、得出结论。通过这种方法,培养大学生主动意识,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此外,注重引导和鼓励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讨论、辩论,提高大学生对于时事把握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调查与实践,培养大学生处理社会事务的能力,让思想政治理论与生活碰撞;开展军训与义务劳动,参加校内外的志愿者活动,融洽社会关系,完善道德意识;参与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参加系、班级组织的各项主题活动等,积极发挥大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促使大学生主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选择,加速大学生主体的成熟过程,缩短其对社会生活的适应期;拓宽思想政治教育渠道,总结思想上容易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解决;改革课堂教学,形成适合大学生成长规律的互动式思想政治课堂。
(三)思想政治教育新力量模式的构建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渗透的科学伦理、专业伦理与教学伦理,管理服务人员在工作作风中外显的责任感与信用感,都对大学生道德孕育起到“春风化雨”的作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只有在广大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全员育人格局中才能实现。鉴于以往普遍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各自为政,思政课主要是为政府服务的,其他课程才是为大学生自己服务的情况,需要建立大思政队伍。领导机构为学校党委,管理结构为从事思政课教学的系部、学校学工处、学校团委,人员结构为思政课教师、其他教师、相关学生工作负责人、各级辅导员、大学生社团等。互通有无、通力合作,共同推动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学校在此基础上制定《思想政治工作中长期规划》。
综上所述,全员化综合性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的构建立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改革在其转型实践中被广泛认同,有助于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整合社会各方面的资源,使之充分发挥作用、密切配合,最终形成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合力,使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适应时代的需要,充分发挥其生命线的作用。
参考文献:
高校行政管理改革与创新研究论文 篇5
高校行政管理是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的有力保障,它是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影响着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战略的完成情况。高校行政管理水平的髙下已经成为衡量高校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准。随着高校教育的发展以及教育改革的深人,高校行政管理的功能性和贡献率正在进一步加强。
1.当前离校行政管理工作现状
髙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为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高标准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以及其他教育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基础和保障。但当前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凸显的一些弊端和暴露的问题更值得人们关注,也更需要人们集中精力和力量去克服和改善。
1.1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一直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相较于教育教学工作而言,行政管理工作似乎得不到足够重视,这导致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十分松散,管理人员配备上也不够考究,出现管理人员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看似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大后勤”,但是其却是高校教学质量得以提升的重要保障。由于工作重心向教育教学方面的转移,行政管理工作的从业人员的配备机制不健全,很多管理人员是从教育一线退下来的教师,尽管他们自身的文化水平和道德修养比较髙,但是他们长期从事教育工作而缺乏相应的管理能力和经验,当他们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时候,可能因为经验缺失,而使其管理水平呈现不理想状态。
1.2行政管理机构部门重叠,职责分工不明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机构会根据所管理项目不同而划分到不同部门,可以分为医院、食堂、公寓、教学辅助等多个部门机构,在众机构中还会进行细化,因此部门重叠和分工不明就很容易产生。一项简单的事情,因为管理分散,或者涉及多个部门,很容易出现权责不明的情况。行政管理部门机构的重叠不仅导致管理人员浪费,还对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构成隐患,降低行政效率,影响高校办校质量的提升。
1.3行政权力挤占学术权威现象严重
高校本是学术氛围浓郁的教育教学场所,应当充分尊重学术权威,但当前部分髙校过分强调行政权力的重要性,在无形中削弱了学术权力的权威性。较多的教育资源被行政权力掌握,学术活动的`开展需要依赖行政权力的支配,使得学术权力无法发挥其应有效果,严重影响高校的发展和创新。
2.高校行政管理创新的内容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改革和创新是破除其原有弊端的主要途径,改革和创新是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发展的驱动。
2.1创新管理方式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不同于其他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它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保障。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是为教师和学生共同服务的。为有效加强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水平,需要在管理方式上进行创新。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要建立在德育的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不仅要做好教育教学大后方的重要保障,而且还要保障行政管理各部门的有序开展。
2.2创新管理文化
高校行政管理要发扬本学校的文化理念,把育人同管理相结合,肩负起为祖国输送高标准人才的重任,坚持把高校的文化氛围容纳到行政管理工作中。在高校行政管理中要将尊重知识、尊重文化作为教育教研的第一位,坚持人才培养发展战略,坚持高校校风、学风,将行政管理文化同其连接起来。
2.3创新人才培养战略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从业人员素质水平是衡量行政管理水平的标准,因此加强行政管理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十分必要。在现有管理队伍中,定期进行业务技能培训,在教师队伍中选拔具有较高管理能力和水平且乐意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人员来从事管理工作,另外,在高校毕业生中聘用相关X作人员,这都是高校行政管理引进人才的重要途径。
3.离校行政管理创新的有效举措
3.1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提升管理人员素质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离不开科学的管理理念为支撑。只有科学合理的管理理念,才能保障管理工作各项事业的有序开展。科学的管理理念需要人来完成,也需要人的作为来实现,因此提升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水平,使他们掌握较高的管理技能,是促进髙校行政管理改革和创新的理念保障。
3.2建立并完善合理的行政管理机制
行政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离不开合理完善的管理机制,只有以健全的制度保障作为约束,才能引导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精进工作、改进管理方法,提升管理水平。建立并完善高校行政管理机制是为了保障各项管理事务都有章可依、有规可循。
3.3构建服务型高校行政管理模式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是为教师和学生服务的,在行政管理过程中,行政权力要为学术权力让步。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不同于企业的行政管理,是面向全校师生、面向社会、面向国家,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和满足国家对人才需求的标准服务的。因此,构建服务型高校行政管理模式很有必要。当然这取决于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水平。
4.结语
高校钢琴教学改革与创新方式论文 篇6
【关键词】高校钢琴;教学方式;大学生;实践与应用
我国高校钢琴教学起步较晚,教学体系还未完善,在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行系统化的规范和改革。为了适应新时期高校钢琴教学的需求,全面提高钢琴教学水平,我们必须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对钢琴教学方式进行拓展与研究,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一、高校钢琴教学现状
虽然我国高校钢琴教学方式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力巨大,并没有从基础上进行改革,因此教学方式改革道路依旧十分遥远。高校钢琴教学方式一直比较单一,以讲授法为主,重乐理知识传授、轻教学互动与探讨;重机械化训练、轻创新性教学方法应用。因此造成部分同学学习热情不高,学习效率低下,难以出现优秀的、顶尖的人才,不能满足我国钢琴艺术市场的需求。而且,教师在教学中存在不分层次的教学现象,做不到因材施教,学生个性化得不到充分展现,体现不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教学方式的单一化也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利于他们创新性思维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改变这种教学现状,改变“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达到“想学、能学、爱学、会学”的要求。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丰富高校钢琴教学内容,提高学校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们成为真正的、优秀的、全面的、具有灵魂的钢琴演奏者。
二、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形式。高校传统的以乐理知识、歌唱为主的钢琴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应新时期的教学要求,应采用新型的教学方式,来达到教学的目的。例如,采用“边弹边唱”教学法。在钢琴教学中,最能体现钢琴音乐表达形式的是歌唱,高校钢琴教师应牢牢抓住这一点,采用“边弹边唱”的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边弹边唱的学习习惯,做到口、脑、手、眼并用,既能锻炼学生的钢琴演奏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试唱水平。让学生能够直接体会音乐、感受音乐、体悟音乐,把音准与弹奏完美结合起来,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除了“边弹边唱”教学法以外,还有铃木教学法。铃木教学法又称铃木运动,是日本小提琴家铃木镇在20世纪开发与推广的音乐教学法及教育哲学。铃木认为,一个人的才能是通过教育环境的刺激、培养而形成的,不是从小就具备的,他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乐器的兴趣,挖掘学生内在的潜力,往往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因此,采用铃木教学法不仅能够使学生完善钢琴知识与技能,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三、理解音乐的本质,掌握钢琴的艺术性
目前,我国钢琴教育水平还比较低,落后于一些发达国家。其主要原因是一直沿用传统的钢琴教育模式,缺乏创新意识,忽略了对音乐本质及内涵的理解,从而使学生在主观上缺乏对钢琴音乐的理解和认识,缺乏对音乐本质的认同感。学生的情感与爱好都没有被激发出来。无法从本质上理解音乐的真谛,也就失去了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在钢琴音乐的教学中,应该重视对音乐本质的讲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的内心以及情感层面出发。例如亲近自然,从自然中感受音乐的真谛。音乐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从生活出发,感受周围存在的一切声音,体会不同声音带来的旋律与节奏,在理解音乐本质的基础上,加强对和声的理解,这样演奏出来的音乐具有灵魂和生命力。也可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加强对一些优秀作品的分析与理解,只有理解了作者当时演奏的心境与情感,学生的学习激情才会得到充分释放。
四、健全钢琴教学体系,加强教学模式的创新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市场和社会的需求,我们需要不断健全钢琴教学体系,加强教学模式的创新。高校教师应结合学生自身的发展状况来制定教学内容与计划,因材施教,通过对不同学生情况的分析,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在以后的钢琴教学安排上更加具有针对性,形成一份属于自己特色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不断改进教学模式。音乐不仅仅是五线谱上的一些呆板音符,它是创作者的个人情感与心路历程的体现。我们要培养学生创作音乐的兴趣和能力,而不只是为了生活而创作。如果只通过一张五线谱就告诉学生这就是钢琴学习,是很难达到好的学习效果的,也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以,在钢琴教学中,我们需要不断创作来展现音乐的情感本质,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呆板的音乐符号赋予生命。
五、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
在钢琴教学课堂中,要想使学生取得进步,学习到专业知识,除了其自身的努力外,还需要有好的教师作为指导。学生最初学习时,对很多钢琴知识感到陌生,教师就是学生的“灯塔”,指引着他们前进。因此,作为授课教师,应该在进行言传身教的同时,以传授基本的钢琴知识为基础,同时不断地创新教学理念与方法。要做到自己的专业知识过硬,并且要对钢琴教学以及学生管理有独到的见解,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教师应该与学生保持和谐的互动关系,通过与学生讲述自身经历和对钢琴作品的心得理解,使学生更好地感受作品,这种启发式的教学,能够加强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引导作用,鼓励学生进行钢琴创作。通过课堂上的讲授,使学生掌握钢琴艺术的风格,以及了解音乐的表现力和不同音色运用的技巧。并且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难点,找到适合他们的方式,来加强对钢琴演奏的理解。通过对每个学生自身特点的总结,帮助他们形成独特的发散性思维。在今后的钢琴创作道路上,可以进行独立的思考与感悟。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模仿他人的钢琴作品,然后再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想象力来完成对钢琴作品的创新。最后将音乐融入自己的思维中,将原创者的影响力逐渐清除,把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演奏方式带入钢琴学习中,这样就能够慢慢取得学习上的进步。
六、结语
我国的钢琴教育要以培养专业性人才为目的,因此教师应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分层次进行授课,秉承每个孩子都能成才的理念,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其潜力。我们也应该针对自身的不足,借鉴国外优秀的音乐教育经验和模式,加强对音乐教学的探究与摸索,重视学生未来发展要求,为我国艺术事业储备更多的专业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达.浅谈综合性高校钢琴专业教学中的教学内容拓展与综合性教学模式[J].音乐大观,(13).
[2]杜丽荣.关于高校音乐学专业钢琴教学的改革与思考[J].音乐大观,2012(5).
[3]叶新.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思考与实践[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7):186-187.
[4]徐倩.如何开发学生在音乐实践中的创新能力[J].家教世界,2013(20).
高校行政管理改革与创新的思考 篇7
1.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特点
1.1 高校行政管理内容的广泛性和多变性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从工作对象上来看, 主要包括高校的学生、教师、职工, 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需要发挥行政管理的职能, 这也是行政管理工作保障高校各项职能发挥的要义。
首先, 从学生角度, 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包括对学生学习的管理、就业的指导以及个人身心发展的关怀, 要想做好以上工作就要掌握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特点, 而高校大学生正处于思想活跃还不成熟的阶段, 因此要想做好面对学生的行政管理工作, 就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变化情况。
其次, 高校教师是高校教学和科研的主体, 面对教师的行政管理工作具有最为重要的地位, 面向教师的行政管理工作内容十分广泛, 包括提供开展教学所需的教学条件, 以教师为核心创造高校的学术氛围、提供给教师工资待遇、为教师安排进修深造的机会等等, 做好面向教师的行政管理, 关乎教师工作积极性, 影响高校办学质量和水平。
最后, 高校的职工也是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一个主体, 很多高校的行政管理中没有将职工纳入行政管理的对象范围, 实际上高校职工的工作本身就是为高校师生提供各种服务, 这种服务本身就起着对高校教学活动的保障性作用, 从其工作内容上来看, 需要行政部门对其进行业务上的指导和协助, 因此应当将其作为行政管理的工作内容之一。
1.2 高校行政管理业务的行政性与专业性
从工作对象和业务范围来看,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是一项包含甚广同时又具有专业性要求的管理工作, 尤其是当前越来越多的高校规模都在逐渐扩大, 管理工作更要体现专业性, 尤其是在教学管理、人事管理等部门, 只有实现科学管理, 才能保障其职能发挥和高校的正常运转。行政管理在处理业务活动中, 要从学校管理目标出发进行教学、人事等方面的科学安排和部署, 必要时还要做好协调, 与此同时, 行政管理还要对正在进行的教学、科研和人事管理进行监督、评价。因此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不但具有行政性, 更体现着专业性, 在管理人员上也要求具有行政管理技能和专业技能, 才能保证行政管理工作的顺利、有效进行。
2. 我国高校行政管理的现状
近年来在教育改革的整体推进过程中, 高等教育阶段的改革也体现在了行政管理方面,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包括管理理念上有了更新, 在行政管理职能的定位上也有了一定的转变, 一些高校行政管理已经初步实现了管理形态的创新。但是纵观国内大部分高校, 在行政管理方面还是存在着比较明显的问题。
2.1 行政管理机构庞大涣散
高校行政管理部门的设置由来已久, 但是多年以来很多高校的行政管理部门都没有进行过精简, 造成当前行政管理机构庞大的问题。在这一庞大的行政管理机构体系下, 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能却划分不清, 权利责任不明晰, 使得在工作执行上经常出现无人管理或者多部门共同管理。庞大的行政管理机构下缺乏统一协调性, 工作涣散, 使得行政管理经常性的出现混乱。
2.2 行政管理缺乏服务意识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从其本质属性上来看就是服务于高校整体管理的一项活动, 但是在目前大多数的高校行政管理部门, 尤其是一些个别的管理者在行政管理中明显缺乏服务意识, 总认为行政管理掌握着的是权利, 缺乏服务意识而导致在工作中积主动性不足, 积极性不高, 应当由行政管理落实的许多工作没有落实, 工作效率不高。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有时存在官僚作风, 尤其是在服务学生的就业指导、档案手续等具体事务上存在态度傲慢等问题, 这也影响了高校的整体形象。
总之, 高校行政管理缺乏服务意识造成对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职能发挥、效率等问题, 也影响着高校教学、科研等工作的进行, 对学生和高校的共同发展都是不利的。
2.3 行政管理专业性不高
上文提到专业性是高校行政管理的重要特点之一, 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行政管理专业性上都不高, 尤其是年龄较大的行政管理人员, 都是过去从事其他职务的人员调任而来, 而高校面对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也不多, 这些人员在行政管理岗位上多年也只能进行一般性的行政管理工作, 在专业性知识和技能上普遍不高, 因此在一些体现专业性较强的行政管理工作岗位上, 无法满足工作的要求, 使得岗位职能的发挥不尽如人意, 这也是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目前面临的最重要的难点问题之一。近年来, 许多高校在人员选聘上强调专业性, 但是由于在编人员的数量较多, 专业性不高的问题在当前还是比较严重的。
2.4 行政管理职能不尽
高校行政管理是服务于高校的教学和科研的, 应当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各项资源条件和合理配置, 为科研工作创造氛围、提供资源支持等, 但是在一些高校行政管理中, 行政权力过度膨胀, 已经形成了对高校教学科研以及正常运行的干预和不良影响, 因此在近年来关于高校去行政化的问题也逐渐引起重视。行政管理的职能不尽体现在, 对于已经掌握的服务于教学和科研的各种资源不能依据高校的教学和科研规划进行分配, 尤其是在学术问题上, 如果院系、专业或者科研人员没有办法得到行政管理部门的支持, 就无法获得开展学术活动的资源支持, 即使拥有了进行学术创新的理念和构想也无法正常开展学术实践活动, 这就严重阻碍了高校的学术创新与发展, 对于高校来讲也是巨大的损失。
3. 高校行政管理改革与创新的对策
高校行政管理是保障高等教育发展的体制需要, 也是提高高校竞争力的基础支持, 发挥高校行政管理的职能对高校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针对当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行政管理上的问题, 有必要进行高校行政管理的改革与创新, 对此笔者结合以上问题, 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改革与创新的对策。
3.1 完善行政管理结构, 明晰行政管理权责
针对当前高校行政管理机构庞大涣散所带来的权利责任划分不清, 执行行政管理职能不到位的问题, 笔者认为一定要以改革为先, 结合高校自身的办学层次进行准确定位, 通过系统思考和进行科学的整体设计, 进一步完善行政管理结构, 明晰行政管理的权责。将没有部门管理的问题以及多部门交叉管理的问题进行梳理, 重新进行权力划分并明确责任, 并将各部门和各个岗位的权责通过制度化加以明确, 要建立岗位工作责任制, 来确保在实际的行政管理中形成科学化和规范化的管理。完善行政管理结构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在改革的过程中一定要有牵头人, 要把握好改革的方向, 确立服务的目标, 将行政管理工作真正改革成为高校发展的服务保障机构。
3.2 强化行政管理的服务意识
高校行政管理本身就是一项服务性工作, 但是由于掌握权力的广泛和逐渐扩大, 使得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权力膨胀, 服务意识逐渐淡化, 影响了服务职能的发挥。在进行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改革过程中有意识地增强服务意识, 要在行政管理工作人员之间倡导为高校学生、教师、职工服务的意识, 以服务意识为指向, 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服务, 同时还要在强化服务意识的同时, 强化行政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 确保行政管理的职能发挥和有效发服务。
3.3 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业务专业性水平
按照上文所述,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本身就是一项兼具行政性与专业性的活动, 那么作为行政管理工作人员就要同时具有行政技能和专业技能, 鉴于当前高校行政管理中专业性不强的问题突出, 有必要通过培训、招录等方式来创建一支具有专业技能的行政能力强的队伍。人才的培养与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 需要高校从多方面着手进行, 针对当前在职的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组织进行专业性的技能培训, 鼓励行政管理工作人员自我提高, 还要在今后的人员招录过程中, 以岗位实际需要为原则进行专业人员的选拔与招录。
3.4 加强制度管理, 保障行政管理的职能发挥
学术研究是高校的重要工作内容, 对高校自身的建设发展和水平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作为行政管理部门也要将支持学术研究作为重要工作来抓, 要以服务和支持为原则对学术研究提供资源上的支持。在这一问题上, 有的高校已经在行政管理制度上进行明确, 这将有效避免行政对学术的干预, 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学术项目的申报与进行能够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
除了上文所提到的改革对策, 高校行政管理的改革与创新还可以从其他方面进行探索, 关键是要结合高校自身在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 才能真正解决高校发展的支持保障性职能的有效发挥。
结论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不断发展进步的上升期, 并且在教学、科研、管理、招生等方面都在发生着变化, 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使得高效行政管理面临着新的形势和要求, 高校行政管理改革与创新成为高校发展的必然选择。高校行政管理要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 要根据形势发展要求进行体制上的完善和队伍上的建设, 要强化服务意识, 以保障促进高校发展为根本发挥服务功能, 为高校在新时期的发展提供支持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费琛.浅析高校行政管理改革的现状与对策[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0 (05) :29-31.
[2]陈宏泉.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改革与创新浅析[J].人力资源管理, 2014 (03) :123.
高校行政管理改革与创新研究论文 篇8
关键词:审计管理;审计机构;审计人员;审计培训
1.高校加强审计管理的背景
1.1 厉行节约之背景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4日召开会议,审议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分析研究2013年经济工作。会议一致同意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其中第八项规定即为“要厉行勤俭节约,严格遵守廉洁从政有关规定,严格执行住房、车辆配备等有关工作和生活待遇的规定。”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要求,牢固树立勤俭办教育理念,坚决反对和纠正各种形式的铺张浪费现象,促进广大学生将节约意识内化于心、节约习惯外化于行的规范养成,经研究决定在全省高校学生中开展“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专项教育活动。
1.2 高校资金来源复杂
自77年恢复高考以来,高校审计工作持续进步。但是随着体制变化,教育的自主权也逐渐扩大,其中资金获得渠道由单一制财政拨款转变为以政府投资为主,多渠道筹措。经济来源决定了经济活动,高校经济活动越来越复杂,再加上学校规模与建设变大变快,管理阶层与机构愈来愈复杂。
2.高校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截止到现在,各个重点高等学校均加强了审计工作,以此来加强学校的资金监管。虽然起到一定作用,但是总体上依旧和高校的发展不同步。与此同时,虽然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高校财务的主要方式,可是审计工作却还使用手工查账,两方面的落后导致审计工作不能起到监管的作用。本文经过调查,发现高校审计出现的问题主要包含五个方面。
2.1 缺乏独立系统
负责高校审计的机构是“审计处”或者“审计室”,鉴于高校的管理制度,该部门业务上要听从分管校长的指导,同时还要接受国家行政机关和上级主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的检查。可是高校管理制度决定了审计部门要接受业务指导,同时行政指导也不可或缺。最常见的不合理情形就是财务处和审计属于同一个部门,不仅使得审计人员的数量减少,也使审计的权利受到限制。业务和行政上的依赖性决定了审计工作缺乏权威性。
2.2 审计内容不全面
2.2.1 审计工作思路
现阶段高等院校的审计工作的思路主要是事后监督,事项前的预防和项目中的控制制度均相当缺乏。狭窄审计工作思路的后果便是教育经费管理不善的问题在审计过程中不能及时发现,复杂经营活动中的费用不能及时清查。
2.2.2审计工作领域
现阶段审计工作的领域只包含高校教育经费的审计工作。如上文所说,高校体制改革带来了不同渠道的资金,高校所投资项目也更加多元,例如后勤部门和学校固定资产委员会所占有的资金和财务相当复杂和庞大。但是审计部门并不对这类资金进行审核检查,无法保证高等学校的资金和资产得到有效使用。
2.3 缺乏先进的审计方法
目前为止,帐帐核实仍是高校审计的主要内容,审计重点仍是数据的准确性以及差异程度。审计工作中更为重要的对高校资金整体运作、将来的收益、负责、还债以及所担负的经济责任均不得要领,所以整个高校审计非常浅显。再加上人员和审计电脑软件均缺乏,不仅导致工作的时间强度加大,同时效率异常低下。
2.4 审计评价被忽略
在厉行节约的大背景之下,审计工作被寄予的期望不止是数据和账目的准确性,更重要的是能够对被审计单位的具体使用资金活动是否达到了节俭,所用资金是否达到了相应的使用效率。审计评价作为对被审计单位或审计对象所作出的综合性评估与鉴定,并且借以判定被审计单位的情况、存在问题和提出预防措施的一系列活动,直接能够影响领导对资金的使用方向,需要得到加强。
2.5缺少规范的审计底稿
只单纯得出审计结论,为领导提供使用资金使用的依据,是现阶段高校审计工作的主要目的,所以规范的审计底稿相当少。而工作实践中,它是会计师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作出的记录。总结来说,它是审计证据的载体,形成于审计过程,也反映整个审计过程。内容完整、记录清晰、结论明确的审计底稿,不仅能够客观的反映项目制定过程和实施情况,也能够为审计工作提供依据,减少审计风险。
3.审计管理改革与创新之对策分析
3.1 建立独立的审计机构
审计机构的非独立性是高校频频出现财务收支问题的主要原因。建立独立的审计机构,首先需要提高审计的地位,领导提高对其的重视程度,审计工作可以由校长直接分管,而不是分管校长,这样会使其权威性得到保障。其次高校审计机构的人员和经费需要独立于该高校,否则会受到高校职能部门和领导的干涉,而体现不出独立性和公平性。最后,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建立在其工作独立的基础上,工作稳定性也决定了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2 创新审计观念
审计工作不能因循守旧,需要创新,尤其思想观念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审计的层次上,提升审计工作的事前性,而非事后性。由事后的财务收支审计为主转变为事中、事前的管理型财务收支审计。其次在审计方法上,实现由帐项的基础审计模式向风险型基础审计模式过渡。
3.3 加强审计人员培训,提高专业技能
高校审计任务愈来愈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校各个渠道的教育经费增多的同时,带来了更加复杂多样的消费形式,例如电子支付、电子招标、校园自助银行以及“一卡通”等形式,复杂的资金来源和消费形式决定了审计人员需要更加多层次的知识,不仅要掌握专业的审计知识,同时管理、法律、工程等专业知识也不可或缺。
积极培训也就成为当务之急的工作。优化审计队伍的人力结构,整合不同的资源,形成由审计、会计、法律、经济管理、工程技术和计算机人才并存的人员基本结构。为了形成激励机制,可以建立高校审计人员资格认定制度,大力推广参加审计职称的考试。
3.4 重视审计评价
其实审计结果并不是审计的主要目的,获得客观、公正且有用的审计评价才是最主要的审计活动目的。审计评价行为应当贯穿整个高校审计工作全程,该审计评价应当由实施审计的审计人员独立作出,且应当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保持谨慎的原则。
客观性原则,在审计评价活动中,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地评价高校的经济活动和经济效益。谨慎性原则要求审计人员防止评价过高或者过低,对审计过程中未涉及的审计事项或者证据不足的,评价依据或者标准不确定的,以及超出审计职责范围的事项不予评价。当然,在做审计评价之时,最好采用比较分析法和评分评价法,同时使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既能保证客观,同时能保证谨慎。(作者单位: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陈昌春.高校审计初探.长沙交通学院学报.1988
[2] 向平.浅谈关于高校审计的职能现状与创新.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
[3] 雷雅琴.高校审计要为构建和谐校园服务.太原科技.2007
高校行政管理改革与创新研究论文 篇9
通过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认真学习,深感当下中国的高等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紧迫性和使命感,作为从事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一名教师,我有义务落实国务院的教育文件精神,投身于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之中,在实践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鉴于此我报名了高校教师在线网络培训课程《高校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现在我按照培训要求完成激活课程--必修内容—选修内容—参与活动等环节后,体会甚多,略谈几点。
一、认清了高校教学改革与培养创新人才的关系
1、社会发展需要创新型人才。我们知道,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高速发展,2010年底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已走在世界发展的前列,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回顾中国发展之路,有人归结于中国人的模仿能力超强,跟着美国走。经常在模仿,怎能会超越? 2006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学大会讲话中要求我们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使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
2、高等教育教学需要改革。中国的高等教育自1997年大规模扩招以来,已由精英阶段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毕业生稳居世界第一。由于我国高等教育非常规的飞速发展,高等教学的传统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及教育质量评价机制都与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求都相去远甚。以至于拖累了高等教育培养创新高级专门人才的步伐,那么,中国高等教育必须进行改革,培养更多的创新性人才,积极地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智力支持。
二、加深了高等教育改革视野下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全面理解
通过在线课程的培训,我对高等教育改革视野下创新人才培养的全面理解加深,也进一步掌握了创新人才培养的方法和途径。
1、更新教学观念
任何行为均源自意识的先觉。培养创新人才必须更新原有的陈旧的教学观念,尤其对待高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科学认识态度,仅强调其一,排斥其二皆不合理。专业教育是大学的教育深度,它标志着某学科领域内专业知识的量;通识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广度,更注重学科、专业之间差异化。有人说通识教育有点素质教育的影子,也不无道理。在培训课上,华南师范大学李克东教授说:“中国很多大学生不懂得如何欣赏交响曲,不懂茶道,着实不应该。”成功的经验告诉大家,专业领域内创新人才的培养,往往借助于通识教育的灵感嫁接才能有所突破。
2、转换教学方法
一般认为,大学教育是学专业知识的开端,诚如浙江大学张剑平教授所言,本科生教育是自学本本阶段,硕士研究生教育是自读论文阶段,博士研究生教育是自找问题阶段。当然,这里对本、专科阶段的教育而言,初步形成学科专业知识体系,是人才培养的深度和幅度。在这个层次上,培养创新人才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或“填鸭式”为“讨论式”、“研究式”、“问题式”方法,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的讲授重点为学习的方法、发现问题的角度、思考问题的原则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改变意味着教师主导角色的定位与学生主体角色的形成。
3、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已无处不在,在高等教育改革方面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不可或缺。一是要求大学教师体课堂上尽量使用多媒体课件,通过课件可以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最重要的是它能够扩展和增加大学生课堂教学的知识信息量,所以,有条件的应充分使用多媒体授课。二是利用信息技术教育延伸课堂知识教育。建设精品公开课,教会学生如何利用公开课,尤其是世界著名大学的公开课资源,这对我们普通类三本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意义深远,值得借鉴。实践中例子也很多,如我校商贸学院法学专业教育自2009年以来一直与北京新起点教育集团合作,每周末进行卫星直播《法律大讲堂》,教室内网络同步接收,多媒体视频播放,充分享受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及清华大学等全国著名法学院的教育资源。实现良好的教
学效果,如2012年我校2009级法学专业大三学生一次性考试获取司法资格A证高达27人,通过率达到报考总人数的40.3%,相对于河南省当年A证不足10%的通过率而言,我校法学专业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在河南高校法学专业中属于上乘。
三、拓展了自主学习的平台
高校行政管理改革与创新研究论文 篇10
摘 要:本文主要从体育田径专业就业的角度出发,了解在当前社会需求不断发展调整的背景下,如何对体育田径专业课程的设置进行改革,提高体育田径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以及如何进一步完善体育田径专业毕业课程设置的改革与创新,对完善教师培训和学生实习就业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社会需求;田径专业;改革
田径专业课程在整个体育课程中是非常重要的,田径专业的教学也占据着整个体育教学的大部分课时。作为体育专业教师,在进行体育田径专业教学时,应注重从学生未来的就业发展来进行教学,对田径专业课程中设置不合理的地方进行一定的改革和创新,力求将田径专业教学与学生毕业就业结合起来,满足学生的未来发展需要。
一、体育田径专业毕业生社会需求分析
1.专业发展趋势
田径专业是社会需求的专业之一,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从田径专业在我国高校开设的历史来看,田径专业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其专业课程设置也还不是很完善。但是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以及当今社会对体育竞技事业的关注不断提高,高校势必会逐渐完善体育专业课程的设置以及加大对田径专业建设的投入力度,田径专业的未来发展是呈上升趋势的。
2.社会需求的变化
随着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当今社会竞技体育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各种职业俱乐部、各种训练中心也越来越多,对专业竞技体育教练员的需求不断增大,但是当前我国专业的竞技体育教练员却跟不上社会对这一职业的需求。为解决这种供需不平衡的状况,高校可以对体育专业的设置进行一定的改革,将专业竞技体育培训课程列入其中,培养学生成为专门的竞技体育教练员,让学生毕业后能有更多的机会从事竞技体育行业。
3.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
教育有自己的规则和原则,教学强调稳定,稳定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如教师的稳定,生源的稳定,教学环境的稳定等,而不稳定的因素会影响学校教育的发展。因此学校在设置专业课程时会首先从学校发展的需求考虑,有时也会为了考虑学校生源的丰富而设置部分社会需求较低的专业,这就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学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的`存在对学生日后的毕业就业会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学校、专业教师以及学生都必须正视这种矛盾的存在,尤其是学校方面,要制订一些政策协调好专业设置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尽力将专业课程的设置与学生就业联结起来,满足学生未来的就业需求。
二、社会需求视域下田径专业毕业课程设置的改革与创新
1.设置以就业为目的的田径毕业课程
大部分田径专业毕业课程的设置都与就业工作的需求不相关。因此,对田径专业毕业课程的改革应注重学生的就业需求。指导教师应鼓励学生将课程单元的练习与未来就业工作联系在一起。同时,学校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时,可以邀请相关用人单位的招聘人员来校进行指导,加强用人单位和学生的互动。这种双向互动,能更好地让用人单位接触到学生,同时学生也能对用人单位需求有多多的了解,让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时有更好的选择。
2.鼓励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合作
高校田径专业毕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建设,要特别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为学生创设在实习单位试用的机会,特别是鼓励与用人单位进行项目合作,在改革课程时大胆引入用人单位的意见,这对田径专业学生未来的就业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3.完善教师培训机制
高校田径专业毕业课程改革要完善教师培训机制,要帮助教师创造更多的职业培训机会和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鼓励教师和实习单位的相互了解,增强教师对田径行业的理解,鼓励教师走出去,多了解招聘单位的招聘需求,让教师多将自己了解到的信息传递给毕业学生。
三、结束语
高校体育专业的田径课程设置改革,要把握社会需求,教师在课程设计方面要进行调整,通过研究田径专业毕业课程的工作与调整,从根本上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参考文献:
[1]赖天德.学校体育改革热点探索[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2]高 丹.普通高校田径教学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思考[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6.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研究论文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研修事项通知
★ 思想政治理论课集体备课研究论文
★ 素质教育视域下的古代文学论文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思考论文
★ 试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社会化模式构建探
★ 和谐社会视域下群众文化构建思路论文
★ 试论增强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思考论文
★ 生活教育理论下中学语文教育研究论文
高校行政管理改革与创新研究论文 篇11
【关键词】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双语教学 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29-01
前言
我国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开设了二十多年,起步较晚,缺乏教学经验,目前已经有了一定的教学成果,为了使学生接受与国际接轨的新管理理念,高校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开设了双语教学,目的在于提升学生专业知识的国际水平和贯彻实施教改措施。但目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双语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改进。
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现状
2001年我国教育部颁布4号文件,决定在高等院校开展双语教学,到今天为止,双语教学已经成为教育界的一个重要话题,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使双语教学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双语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但一些问题也开始显现出来。
(一)教学方式单一,教学观念陈旧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双语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是传统教学方法,教师单向传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成果评价只通过考试这一种方法进行,无法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大部分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开展双语教学时,一般是教师先用英语把教材朗读一遍,然后详细讲解文章中的生字生词和语法知识,忽视了学生的英语水平差异,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流于形式,忽视质量的提高
双语教学与外语教学不同,外语教学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充分掌握一门第二语言,双语教学是为了使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与国际水平接轨,为学生创造接触外国最新学术成果和创新教学理念的机会,外语只是教学中的一门工具。目前很多学校都开设了很多双语教学课程,虽然开设了课程,高校却并不重视双语教学手段的创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只有在接受教学检查和专业评估时才会重视教学的进行,教学流于形式。
(三)师资力量不充足
充足的师资力量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内在动力,是推动教学改革的重要力量之一。开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双语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和流利的英语表达能力,但目前很多教师都不具备良好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双语教学的正常进行。
(四)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不高,双语交流难度大
目前我国的英语教育普遍是从小学开始,学生到了大学后,基本上具有一定的英语知识水平,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学生学习英语一般只重视词汇、语法等知识的积累,完全忽视了口语的练习,在开展双语教学时,学生学得非常困难,由于口语能力的缺乏,他们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也不够充分,无法完整真实表达学习需求,因此就容易丧失学习兴趣,缺乏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缺乏双语教材
当前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所用的教材多是从国外引进,属于英语原版教材,虽然语言纯正、与生活贴合度高、可读性和实用性都很强,但是不符合我国的教育情况,教材内容与我国的课程标准不相符,也超出了我国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阻碍了教学的开展。
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改革策略
(一)创新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扩充教学资源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对我国教育而言,是一次巨大的机遇,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开展中,教师应重视利用多媒体技术,扩充教学资源。双语教学的进行首先是教学课件的制作,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课件中加入案例、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教学顺利进行。
(二)建立健全专业课程教学体系
双语教学需要具备一个完善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需要各个部门协同合作。对于教学计划的安排要首先了解学生的英语水平差异,根据平均水平开展教学,在教学中应循序渐进,先安排简单的课程,然后再适时增加课程比重和难度。
(三)建设高素质高技能双语教学师资队伍
双语教学的开展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和流利的英语表达能力,且能自由切换两种语言。为了推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改革创新,高校必须重视建设高素质高技能的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可以采取的举措有:建立双语教学师资培训体系,对教师展开定期培训,集中学习,组织教师到他校观摩,学习先进经验。
(四)结合本国实际教育情况,编写专业的双语教学教材
目前很多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双语教学使用的教材普遍都是英文原版教材,虽然知识丰富,可读性和实用性很强,与生活贴合度高,但与我国生活情况不相符,学生虽然能从这些英文原版教材中学习到国外人力资源管理的最新科研成果,但由于能力和智力水平的限制,学生对这些知识并没有深刻的理解,英文原版教材的广度和深度都超出了学生的能力。因此,我国高校应结合本校教学情况,自主编写专业的双语教学教材,并配之以中文辅助教材,降低教材难度,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
结束语
在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开展双语教学是一项重要举措,它为学生接受与国际接轨的新管理理念创造了平台,有利于提高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但在实践中却出现了很多问题,包括教材的缺乏、教学人才的缺乏和学生水平的差异等等,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开展双语教学,有利于培养复合型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迎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推动高校教育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吕部.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双语课程教学改革之思考——基于经管类专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视角[J]. 人力资源管理,20 10,02:104-105.
【高校行政管理改革与创新研究论文】推荐阅读:
浅谈高校行政管理的改革创新的论文08-12
高校去行政化改革07-11
高校行政管理现状研究11-19
高校资金创新管理研究08-03
高校后勤-关于高校后勤细化管理与服务的探索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11-08
高校财务管理创新研究论文05-12
高校篮球教学改革发展思路与对策论文06-09
高校数学建模竞赛与创新思维研究论文10-17
试析高校行政人员的工作自主性的论文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