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法律常识大全

2024-10-24

中学生法律常识大全(精选8篇)

中学生法律常识大全 篇1

第二篇成语

一、近、反义词成语

1、褒贬词成语:

视死如归—垂死挣扎流芳百世—遗臭万年足智多谋—诡计多端龙飞凤舞—张牙舞爪 能言善辩—花言巧语大义灭亲—六亲不认呕心沥血—费尽心机出口成章—口若悬河 神机妙算—诡计多端兴高采烈—得意洋洋伶牙利齿—巧舌如簧坚贞不屈—负隅顽抗

2、近义词成语:

雪中送炭—锦上添花锲而不舍—持之以恒扬眉吐气—昂首挺胸如坐针毡—心神不宁 一箭双雕—一举两得塞翁失马—因祸得福飞蛾扑火—自投罗网过河拆桥—忘恩负义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举手之劳—轻而易举目中无人—目空一切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敲山震虎—打草惊蛇推波助澜—兴风作浪掩耳盗铃—自欺欺人水落石出—真相大白 弃暗投明—改邪归正水中捞月—雾里看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虎头蛇尾—有始无终

3、近义字组成的成语:

省吃俭用眼急手快穷凶极恶调兵遣将胡言乱语 足智多谋奇花异草风调雨顺丢盔弃甲狐群狗党 同流合污惊天动地齐心协力冷嘲热讽胡思乱想 吞吞吐吐三三两两千里迢迢形形色色虎背熊腰 隐隐约约循循善诱议论纷纷天长地久人山人海 风言风雨千言万语生死存亡生龙活虎自暴自弃 龙争虎斗狼吞虎咽自吹自擂心满意足金枝玉叶 东摇西摆东张西望东倒西歪千奇百怪日新月异 高瞻远瞩欢天喜地良师益友改头换面龙腾虎跃 改朝换代漫山遍野丰衣足食高谈阔论流言蜚语 移风易俗粉身碎骨锦衣玉食兴国安邦争分夺秒

4、反义字组成的成语:

东倒西歪横七竖八出生入死起死回生生死离别 化敌为友冷嘲热讽转危为安惊天动地苦尽甘来 承上启下推陈出新顾此失彼温故知新上窜下跳 弄假成真大惊小怪虎头蛇尾喜新厌旧阳奉阴违 扬长避短由此及彼争先恐后化险为夷优胜劣汰 瞻前顾后七上八下天南地北天长地久声东击西 弄巧成拙深入浅出大同小异有眼无珠改邪归正

5、反义词成语:

坚贞不屈—奴颜婢膝平淡无奇—赫赫有名风平浪静—波涛汹涌贪生怕死—视死如归 花好月圆—月缺花残平易近人—盛气凌人落井下石—雪中送炭离心离德—同心同德 理屈词穷—理直气壮小巧玲珑—庞然大物高瞻远瞩—鼠目寸光心平气和—心浮气燥 痛不欲生—欢天喜地争分夺秒—虚度光阴左顾右盼—目不斜视走投无路—柳暗花明 自圆其说—自相矛盾自私自利—大公无私自高自大—妄自菲薄自渐形秽—自命不凡 装腔作势—真心实意自暴自弃—自强不息自吹自擂—谦虚谨慎无名小卒—大名鼎鼎 半途而废—善始善终专心致志—三心二意光明磊落—心怀叵测不堪一击—坚不可摧 兴高采烈—垂头丧气流离失所—安居乐业忘恩负义—知恩图报胆大妄为—胆小如鼠 奴颜媚骨—正气凛然三五成群—七零八落 6、近、反义词成语: 出类拔萃(超群绝伦)、[碌碌无为]

半途而废(浅尝辄止)、[持之以恒] 半信半疑(将信将疑)、[深信不疑]

叫苦连天(叫苦不迭)、[喜不自胜] 四通八达(畅通无阻)、[死路一条]

司空见惯(见惯不惊)、[绝无仅有] 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四面楚歌]

左顾右盼(东张西望)、[目不斜视]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拒人千里]

打抱不平(拔刀相助)、[明哲保身] 外强中干(黔驴之技)、[外柔内刚]

正大光明(光明磊落)、[鬼鬼祟祟] 正气凛然(大义凛然)、[媚颜人世]

永垂不朽(流芳百世)、[遗臭万年] 生死之交(刎颈之交)、[一面之交]

生花妙笔(妙笔生花)、[平铺直叙] 白手起家(自力更生)、[寄人篱下]

目空一切(目中无人)、[虚怀若谷] 立锥之地(弹丸之地)、[大千世界]

发愤图强(发奋图强)、[无所事事] 发人深醒(发人深省)、[执迷不悟]

头头是道(井井有条)、[杂乱无章]

交头接耳(窃窃私语)、[高谈阔论]

充耳不闻(置若罔闻)、[耳熟能详]

光明磊落(光明正大)、[阴险狡猾]

各奔前程(分道扬镳)、[殊途同归]

危言耸听(耸人听闻)、[肺腑之言]

饱经风霜(历经艰辛)、[养尊处优]

理直气壮(振振有词)、[理屈词穷]

恋恋不舍(依依不舍)、[一刀两断]

踉踉跄跄(跌跌撞撞)、[大步流星]

落落大方(不卑不亢)、[扭扭捏捏]

满不在乎(漫不经心)、[郑重其事]

没精打采(无精打采)、[神采奕奕]

朦朦胧胧(模模糊糊)、[清清楚楚]

奋不顾身(舍生忘死)、[贪生怕死]

风平浪静(水平如镜)、[波涛澎湃]

和颜悦色(和蔼可亲)、[疾言厉色]

囫囵吞枣(生吞活剥)、[咬文嚼字]

坚忍不拔(百折不挠)、[动摇不定]

若隐若现(隐隐约约)、[一目了然]

若无其事(行若无事)、[惊慌失措]

惊天动地(震天动地)、[不声不响]

手忙脚乱(七手八脚)、[有条不紊]

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心不在焉]

随心所欲(为所欲为)、[身不由己]

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张口结舌]

吞吞吐吐(支支吾吾)、[爽爽快快]

微不足道(微乎其微)、[硕大无朋]

喜出望外(大喜过望)、[大失所望]

笑容满面(笑逐颜开)、[愁眉苦脸]

心甘情愿(自觉自愿)、[迫不得已]

形影不离(寸步不离)、[若即若离]

拔苗助长(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异口同声(众口一词)、[众说纷纭]

节衣缩食(节食缩衣)、[铺张浪费] 东山再起(重振旗鼓)、[一厥不振] 任劳任怨(不辞辛苦)、[怨天尤人] 先见之明(先知先觉)、[放马后炮] 危机四伏(四面楚歌)、[稳若泰山] 同仇敌忾(患难与共)、[同室操戈] 坐井观天(鼠目寸光)、[高瞻远瞩] 变化多端(千变万化)、[一成不变] 不慌不忙(从容不迫)、[心慌意乱] 不计其数(不可计数)、[屈指可数] 不遗余力(全力以赴)、[敷衍了事] 垂头丧气(没精打采)、[趾高气扬] 大惊小怪(少见多怪)、[见怪不怪] 胆大妄为(胆大包天)、[胆小如鼠] 断断续续(时断时续)、[接二连三] 莫明其妙(不明不白)、[一清二楚] 隔岸观火(袖手旁观)、[拔刀相助] 功败垂成(功亏一篑)、[大功告成] 绘声绘色(有声有色)、[平铺直叙] 人迹罕至(荒无人烟)、[人山人海] 津津有味(兴致勃勃)、[索然无味] 筋疲力尽(心力交瘁)、[精神抖擞] 惊弓之鸟(心有余悸)、[处之泰然] 束手无策(一筹莫展)、[千方百计] 四海为家(浪迹江湖)、[深居简出] 忐忑不安(坐立不安)、[心安理得] 同心协力(同心同德)、[离心离德] 脱口而出(随口而出)、[守口如瓶] 无微不至(关怀备至)、[漠不关心] 相依为命(唇齿相依)、[势不两立] 小心翼翼(小心谨慎)、[粗心大意] 欣欣向荣(蒸蒸日上)、[气息奄奄] 鸦雀无声(万籁俱寂)、[人声鼎沸] 一尘不染(洁身自好)、[同流合污] 斩钉截铁(当机立断)、[犹豫不决]

一、成语。

垂头丧气奋不顾身目不暇接掩耳盗铃血雨腥风毛遂自荐 漫不经心见利忘义不屈不挠惊惶失措调兵遣将川流不息 栩栩如生千钧一发一干二净二三其德三心二意四分五裂 五湖四海好高骛远六神无主七嘴八舌八面玲珑九牛一毛 十室九空虎头蛇尾叶公好龙自言自语自作自受自高自大 自吹自擂无忧无虑无拘无束口口声声兢兢业业熙熙攘攘 生气勃勃想入非非温情脉脉神采奕奕逃之夭夭人人皆知 寥寥无几赫赫有名源源不断滔滔不绝不闻不问稳扎稳打 群策群力敢作敢为三长两短瞻前顾后横七竖八醉生梦死 貌合神离南腔北调魄散魂飞遮天盖地聚精会神爱不释手 安居乐业惊涛骇浪举世瞩目受宠若惊一马当先一鸣惊人 二者不可兼得二者必具其一三顾茅庐三生有幸四面楚歌 四通八达五彩缤纷五体投地六亲不认七零八落七拼八凑 八拜之交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九死一生九霄云外十拿九稳 十恶不赦十万火急浩浩荡荡扬扬洒洒鬼鬼祟祟形形色色 三三两两战战兢兢虎视眈眈气势汹汹忧心忡忡含情脉脉 风尘仆仆气息奄奄得意洋洋小心翼翼恋恋不舍落落大方 绰绰有余彬彬有礼娓娓动听谆谆告诫蒸蒸日上假人假意 难解难分一言一行大慈大悲大是大非无边无际颠倒是非 朝三暮四朝令夕改深入浅出惹事生非博古通今陷恶扬善 淡妆浓抹添枝加叶隐姓埋名惊天动地惊心动魄深情厚谊

二、把歇后语的前后两部分连起来。

1、包公断案──铁面无私

2、愚公之家──开门见山

3、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4、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5、班门弄斧──自不量力

6、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7、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8、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9、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10、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11、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12、芝麻开花──节节高

13、程咬金上阵──三扳斧

14、煮熟的鸭子──飞不了

15、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

16、宰相肚里能撑船──宽宏大量

17、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18、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 [描写人的语言] 口若悬河对答如流滔滔不绝谈笑风生高谈阔论豪言壮语夸夸其谈花言巧语 [描写人容貌体态的词]

瘦骨嶙峋闭花羞月沉鱼落雁出水芙蓉明眸皓齿美如冠玉倾国倾城国色天香鹤发童颜眉清目秀和蔼可亲心慈面善张牙舞爪愁眉苦脸冰清玉洁雍容华贵文质彬彬威风凛凛老态龙钟虎背熊腰如花似玉容光焕发落落大方弱不禁风大腹便便面黄肌瘦绰约多姿其貌不扬蓬头垢面 [描写说的词] 闲言碎语直言不讳无所顾忌拐弯抹角故弄玄虚侃侃而谈滔滔不绝虚情假意推心置腹旁敲侧击喋喋不休慢条斯理含糊其辞唠唠叨叨振振有词肆无忌惮大言不惭娓娓动听绘声绘色对答如流自圆其说真心诚意 [描写高兴的词] 眉开眼笑笑逐颜开捧腹大笑眉飞色舞手舞足蹈如获至宝喜笑颜开相视而笑谈笑风生笑容可掬兴高采烈喜上眉梢喜从天降 [描写友情的词] 亲密无间推心置腹肝胆相照情同手足志同道合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同甘共苦 关怀备至盛情款等促膝谈心情深似海拔刀相助海誓山盟心心相印 [描写花的词] 万紫千红春暖花开鸟语花香姹紫嫣红花红柳绿百花争艳遍地开花锦上添花 火树银花明日黄花春花秋月过时黄花花团锦簇花技招展奇花异草 [含有云的词] 云消雾散云雾迷蒙九霄云外腾云驾雾壮志凌云风云变幻风起云涌行云流水 风卷残云彤云密布浮云蔽日孤云野鹤烘云托月过眼烟云朝云暮雨烟消云散 [描写雨的词] 大雨倾盆血雨腥风风雨交加风调雨顺枪林弹雨风雨同舟风雨无阻和风细雨 狂风暴雨满城风雨滂沱大雨春风化雨风雨飘摇斜风细雨未雨绸缪 [描写山的词] 崇山峻岭山明水秀悬崖峭壁峰峦雄伟漫山遍野江山如画还我河山湖光山色 山穷水尽大好河山刀山火海地动山摇锦绣河山逼上梁山锦锈山河高山深涧 [描写水的词] 水流湍急一泻千里波澜壮阔波涛汹涌水平如镜翻腾怒吼高山流水千山万水 水滴石穿水乳交融血流成河滴水不漏杯水车薪洪水猛兽流水无情 [描写颜色的词] 五彩缤纷五颜六色一碧千里万紫千红花红柳绿翠色欲流古色古香姹紫嫣红 面如土色五光十色灯红酒绿青红皂白绿水青山光彩夺目 [描写稀少的词] 不可多得凤毛麟角九牛一毛绝无仅有空前绝后寥寥无几寥若晨星宁缺毋滥 前所未闻屈指可数三三两两铁树开花微乎其微一鳞半爪一丝一毫百里挑一 沧海一粟千古绝唱微不足道独具匠心独树一帜独占鳌头 [描写热闹繁华安静的词] 接踵摩肩车水马龙川流不息纷至沓来花花世界举袖为云挥汗如雨接踵而至 络绎不绝门庭若市万人空巷水泄不通人声鼎沸人欢马叫人山人海震耳欲聋 座无虚席万簌俱寂鸦雀无声门可罗雀 [描写丰富繁多的词] 包罗万象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目不暇接无奇不有无穷无尽无所不包五花八门 形形色色眼花缭乱洋洋大观一应俱全应有尽有应接不暇比比皆是不乏其人 不计其数层出不穷绰绰有余多端益善多如牛毛俯拾皆是举不胜举漫山遍野 星罗棋布多才多艺足智多谋丰富多彩 [寓言故事类] 拔苗助长狐假虎威亡羊补牢坐井观天刻舟求剑叶公好龙守株待免画蛇添足 愚公移山精卫填海掩耳盗铃画地为牢画饼充饥杀鸡儆猴对牛弹琴盲人摸象 画龙点睛毛遂自荐 [历史故事类] 完璧归赵程门立雪三顾茅庐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纸上谈兵指桑骂槐指鹿为马 闻鸡起舞十面埋伏四面楚歌杞人忧天画龙点睛南柯一梦卧薪尝胆洛阳纸贵 [巧藏动物机关(12生肖成语结尾)] 胆小如鼠力大如牛生龙活虎守株待兔叶公好龙打草惊蛇悬崖勒马顺手牵羊 杀鸡儆猴呆若木鸡白云苍狗形同狗彘(猪)[巧藏人体部位] 焦头烂额另眼相看画龙点睛一目了然扬眉吐气千钧一发掩耳盗铃嗤之以鼻 摇唇鼓舌唇齿相依劈头盖脸三头六臂一手遮天了如指掌口蜜腹剑铁石心肠 肝胆相照集腋成裘瞠目结舌卑躬屈膝摩肩接踵指手画脚异香扑鼻别具匠心 洗心革面 [巧藏数字] 多此一举说一不二三头六臂四通八达五湖四海六神无主七嘴八舌八仙过海 九宵云外十全十美一鸣惊人三生有幸四面楚歌三顾茅庐五彩缤纷六亲不认 七拼八凑九死一生一马当先一心一意二三其德四分五裂一干二净五体投地 七上八下八面玲珑七零八落八拜之交九牛一毛十拿九稳十恶不赦十万火急 趣记成语

【含有“手”的成语】

手舞足蹈心灵手巧手到擒来手忙脚乱得心应手爱不释手手足无措心狠手辣 情同手足

【含有“虎”字成语】

虎头蛇尾生龙活虎虎口拔牙龙争虎斗龙盘虎踞骑虎难下龙潭虎穴降龙伏虎 虎背熊腰虎口脱险调虎离山羊入虎口放虎归山龙腾虎跃养虎遗患狠吞虎咽 谈虎色变虎视眈眈如狠似虎虎口余生为虎作伥 【含有“然”字成语】

怡然自得依然如故恍然大悟茫然若失浑然一体豁然开朗安然无恙焕然一新 庞然大物蔚然成风迥然不同泰然处之防患未然怦然心动哑然失笑昭然若揭 斐然成章

【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

万象更新千军万马对牛弹琴声名狼藉杯弓蛇影鸡毛蒜皮指鹿为马鹤立鸡群 抱头鼠窜亡羊补牢狗急跳墙如鱼得水惊弓之鸟画龙点睛兔死狐悲翁中捉鳖 鸡鸣狗盗黔驴技穷鹏程万里鹤发童颜哀鸿遍野兵荒马乱管中窥豹爱屋及乌 鱼目混珠骑虎难下守株待免顺手牵羊螳臂挡车蜂拥而至泥牛入海叶公好龙 一箭双雕噤若寒蝉井底之蛙绳头微利门可罗雀睛蜓点水狗头军师狐群狗党 狗屁不通 【巧藏小诗:(你能找出小诗,在五分钟内记住这些成语吗?)】

一日千里半壁江山绿林好汉一触即发半途而废红极一时一鼓作气半路出家 喜出望外雨后春笋一举成名半信半疑爱不释手风吹草动穿针引线锦上添花 衣冠禽兽戴月披星红颜薄命花言巧语叫苦连天一目了然声东击西惊天动地 万马奔腾家喻户晓 【联句成段记成语】

那里风和日丽,山青水秀叫人流连忘返;那里姹紫嫣红,奇花异草叫人目不暇接; 那里生机勃勃,珍禽异兽叫人耳目一新;那里还有至理名言,读了让人受益匪浅。成语用法归类

【描写人物神态的词】

神采奕奕眉飞色舞昂首挺胸惊惶失措漫不经心垂头丧气没精打采愁眉苦脸 大惊失色炯炯有神厚颜无耻披荆斩棘 【描写人物品质的词】

奋不顾身舍己为人坚强不屈赤胆忠心不屈不挠忠贞不渝誓死不二威武不屈 舍生忘死肝胆相照克己奉公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见利忘义永垂不朽顶天立地 豁达大度兢兢业业卖国求荣恬不知耻贪生怕死厚颜无耻 【描写学习的词】

学无止境学而不厌真才实学好学不倦不学无术勤学好问发愤图强废寝忘食 对答如流挥金如土铁证如山度日如年心急如焚巧舌如簧如雷贯耳如履薄冰 如日中天势如破竹稳如泰山骨瘦如柴爱财如命暴跳如雷红叶似火心如乱麻 高手如林健步如飞守口如瓶栩栩如生骄阳似火门庭若市恩重如山从善如流 观者如云浩如烟海 夸张构词

怒发冲冠一目十行一日千里一字千金一泻千里一触即发百发百中一日三秋 不毛之地不计其数胆大包天寸步难行一步登天千钧一发 反交构词

弃暗投明取长补短厚今薄古生离死别苦尽苦来七上八下九死一生三长两短 大同小异大材小用大智若愚小题大做上行下效上窜下跳无中生有天翻地覆 化险为夷凶多吉少古为今用古往今来旧仇新恨出生入死生离死别有名无实 有备无患有眼无珠寻死觅活异口同声异曲同工阳奉阴违此起彼伏吐故纳新 同甘共苦因小失大优胜劣败自生自灭评头论足远交近攻求同存异声东击西 克己奉公扶弱抑强改邪归正里应外合删繁就简彻头彻尾明察暗访知彼知己 供不应求舍本求末舍生忘死舍近求远举足轻重前因后果将信将疑南腔北调 南辕北辙挑肥拣瘦柳暗花明厚此薄彼除旧更新畏首畏尾绝无仅有诌上欺下 起死回生顾此失彼能屈能伸深入浅出推陈出新假公济私量入为出惩前毖后 街头巷尾摇头摆尾僧多粥少颠倒是非颠倒黑白避实就虚避重就轻藏头露尾 瞻前顾后近义构词

胡言乱语孤群狗党胡思乱想虎背熊腰自由自在自轻自贱自暴自弃仁人志士 人山人海日久天长日新月异崇山峻岭想方设法调兵遣将丢盔弃甲金枝玉叶 甜言蜜语花言巧语含辛茹苦穷凶极恶手舞足蹈呼风唤雨长吁短叹长年累月 引经据典风起云涌雷厉风行魂飞魄散龙腾虎跃争名夺利高瞻远瞩流言蜚语 假仁假义

ABCC波光粼粼神采奕奕生气勃勃忧心忡忡气势汹汹得意洋洋忠心耿耿大腹便便虎视眈眈小心翼翼死气沉沉喜气洋洋风尘仆仆大名鼎鼎

AABC欣欣向荣默默无闻夸夸其谈蒸蒸日上人人皆知井井有条斤斤计较奄奄一息津津有味历历可数滔滔不绝人人自危心心相映历历在目洋洋得意摇摇欲坠

比比皆是循循善诱蠢蠢欲动步步为营娓娓动听格格不入耿耿于怀振振有词

ABAC不闻不问不知不觉无边无际无忧无虑自由自在自言自语自作自受全心全意一模一样不折不扣无影无踪半信半疑如痴如醉人山人海不三不四大手大脚碍手碍脚缩手缩脚毛手毛脚

AABB高高兴兴山山水水三三两两熙熙攘攘口口声声大大咧咧原原本本兢兢业业战战兢兢鬼鬼祟祟吞吞吐吐形形色色慌慌张张清清楚楚 成语接龙(可以谐音)A组

心口如一一笔抹杀杀一儆百百家争鸣鸣锣开道道不拾遗遗臭万年年富万强 强词夺理理直气壮壮志凌云云中白鹤鹤发童颜颜筋柳骨骨肉相残残兵败将 将信将疑疑神疑鬼 B组

斗志昂扬扬眉吐气气味相投投机取巧巧立名目目送手挥挥洒自如如释重负 负荆请罪罪魁祸首首屈一指指鹿为马马到成功功德圆满 C组

大快人心心旷神怡怡然自得得意忘形形势带人人浮于事事出有因因小失大 大庭广众众星捧月月中折挂 巧找规律记成语:巧藏城市名

一技之长春风化雨来日方长沙里淘金难能可贵阳春白雪声东击西安居乐业 一步登天津津有味 巧藏学习的事物名称

千言万语文通字顺百炼成钢笔墨纸砚不计其数学有专长博览群书包罗万象 九州方圆规行矩步 包含12生肖的歇后语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陵老虎嘴里拔牙──冒险龙王跳海──回老家 马尾搓绳──不合股猴子照镜──得意忘形狗捉耗子──多管闲事 牛角抹油──又尖又滑兔子尾巴──长不了打蛇七寸──找要害

挂羊头卖狗肉──有名无实鸡蛋碰石头──不自量力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三国演义人物歇后语

刘备访贤──三顾茅庐孔明斩魏延──借刀杀人 关老爷赴会──单马直入曹操杀华佗──以怨报德 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关公放曹操──念旧情 关公走麦城──死到临头张飞古城骂关羽──误会

诸葛亮隆中对策──先声夺人关公降曹操──身在曹营心在汉

中学生法律常识大全 篇2

要培养大学生的懂法、守法、护法意识就要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采用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相互补的方针政策把知识与事实相结合, 使法律观念深入人心。教师在上课时应该理论联系实际, 采用以案说法、解法、法案相结合的方式教学, 并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以提高大学生运用法律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让大学生知道什么是法律允许做的, 什么是法律不允许做的, 自觉地按照法律模式规范自己的行为, 做到懂法、守法。

与此同时, 还要将权利与义务的观念传授给学生, 让他们知道权利与义务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 要想获得权利就要履行自己的义务, 反之, 自己履行了义务就能得到相应的权利。所以, 大学生在学法的过程中也要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 要学会运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 这是自己的基本权益;在维护自身权益的时候, 也要尊重别人的合法权益, 要时刻铭记并自觉履行自己对他人、集体以及社会应尽的基本义务。

二、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实现大学生法德同步发展

法律与道德从根本上具有一致性, 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学校应将法律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相结合, 通过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来促进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提高。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还没有成熟, 这就很容易受到社会中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 比如社会中出现的暴力、色情、拜金主义等, 这些都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威胁, 甚至可能误导学生走上犯罪道路。这就需要学校加大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和思想道德教育, 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学会分辨是非, 认清糟粕与精华, 明晰权利与义务, 兼修法律与道德。

三、注重心理健康教育, 奠定大学生学法心理基础

现如今高素质犯罪的案例逐日增加, 大学生犯罪更多的是因为法律观念匮乏, 法律意识贫乏导致的, 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是因为学校没有重视对学生进行法律法规、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大学生普遍存在意志力薄弱、情绪不稳定、情绪消极、心理障碍等方面的问题。这就要求学校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卫生教育, 从而帮助他们克服不良情绪的消极影响。这种不良情绪主要来自于学生进入大学后, 环境、生活、人际关系的改变让他们无从适应, 又要面对各种的压力, 比如就业、经济、学习等。心理较为脆弱的学生就会适应不了, 严重的还会有心理障碍, 极容易对法律产生抵触情绪。若学生的压力得不到正确的释放和排解, 随着时间的累计很可能以犯罪的方式释放出来。因此,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学校应设有心理咨询机构, 开设心理学相关课程, 让学生通过学习正确地看待压力、释放压力, 从而避免走上犯罪的道路。

四、加强证据意识教育, 提高大学生合法维权能力

造成大学生证据意识淡薄的原因关键在于我国的法律文化和历史传统所带来的影响。人际交往中, 人们往往只注重关系和人情, 同学之间互相借钱, 碍于情面, 不打借条。如果对方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还钱, 那就有理说不清了。所以, 一定要加强大学生在生活中收集证据的意识。与此同时, 还要加强大学生保存证据的意识。证据不但收集比较重要, 保存也同样重要, 只收集不注重保存的话那收集的意义就得不到体现, 当自己的利益受到侵害时便不能讨回公道。如要保存各种借条、经济来往中的通话记录、银行的转账凭证等。这些都是维护自身利益的证据, 一旦丢失, 在打官司时就会有败诉的风险。所以, 加强大学生保存证据的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需要注意的是在收集证的过程中, 学生一定要通过合法的途径, 而不能损害他人的利益。即学生要知道什么事情是可以做的、什么事请是不可以做的、什么事情是应该做的, 从而自觉地守法、护法、用法。

五、结语

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已刻不容缓。社会、家庭、学校应共同努力, 通过普法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证据意识教育, 增强大学生的法律知识, 使之学会用法, 自觉守法, 提高法律意识。

参考文献

[1]林育胜.浅谈董必武主要法治思想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 (第六辑) [C].2007.

[2]韩忠玉.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基本内涵和建设路径[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 (1) [C].2008.

[3]赵永存, 王金增.加强大学生普法教育增强法律观念——谈高校《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J].理工高教研究.1998 (02) .

[4]蒋红彬.试论《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的理念与模式[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社会科学篇) [C].2004.

[5]门广.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性及培养途经[J].法制与社会, 2009 (08)

[6]周立平, 王丽华.加强法制教育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0 (02) .

关于中学生法律常识教学的体会 篇3

一、根据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将法律常识教学“生活化”

中学时代是人由儿童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人的成长是身心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其中既有积极、进步的变化,又有着消极、衰退的变化。对中学生来讲,发展主要表现为前者,即机体及器官量的增长,机能、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提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动、好奇心强,渴望友情和被他人理解认同,有着强烈的自尊,喜欢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表扬。对法律的认识方面,存在着片面性,带有很大的神秘感和敬畏感。了解到此情况,教师要有针对性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适应中学生的这些特点,在按照传统、基础的法律常识教学方法外,要适度、创造性的拓展其他教学方法,更好的完成法律常识的教学课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学生能够接受的社会信息量日趋增大,教师如果依旧使用原来的教学方法显然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状况。因此,教师应当转变观念,从素质教育的高度进行法律教育。以前我们发现教师在进行法律教育的时候,比较偏重于讲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其实这些内容仅仅是处于一个使学生明辨是非的层面,实事求是地讲,在基本的大是大非问题上,初中学生还是能够区分清楚的,这如在调查中反映的那样,对某一事件是否为违法行为,大多数学生都能区分。因而,现在教师应转换思想,更新观念,更着重于为什么该作和不该做,应该如何做这些问题上,这样就使学生的掌握更深了一个层次。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为什么可以做或者不可以做,做到登高望远,一览无疑。作者建议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到法院旁听对违法犯罪人员的审讯,让学生们感同身受的了解法律法规,并适时的总结提问,分析遇到犯罪人员类似事情时如何做才会遵纪守法。

可以和学生的父母一起沟通,组织“角色扮演”的法律常识普及活动。例如,可以在学校以小品、角色扮演法官,模拟简单法庭场景来让学生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如何维护法律的权威的同时,请家长们也多多配合教师工作,在家里审时度势的进行“角色扮演”,给我们的中学生生活中学习法律的好机会。

还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我有意识地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教学,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法律作为上层建筑,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其内容是反映各种经济关系,社会关系,体现着国家的意志,因此带有很强的理论性、抽象性2。如果照本宣科地给学生说这些抽象的理论,学生接受起来就非常被动,难以理解,从而觉得枯燥乏味,导致他们厌学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但是采用案例教学法,将课本上的理论融入到学生熟悉的事物或个案中进行讲解,学生就会听起来觉得有趣,立体感强,很容易理解,在这个基础上,老师在课堂上还要通过反问等方式使学生主动思考,把相关理论的理解引向更深更透的层次,这样就会达到寓教于乐、举一反三的效果。

例如,我讲到法律具有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们学习、生活的作用时。我对学生说:“为什么教室旁没有喧闹的工厂影响我们学习,为什么没有人随意冲进校园干扰我们的学习生活呢?是因为法律在保护着我们正常的教学。法律规定任何人都不得扰乱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如果有人来破坏,警察叔叔就会把他们捉起来,给予相应的处罚。你们说法律有没有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学习、生活的作用呢?”学生们都异口同声地答“是”。

二、要达到好的教学效果,老师必须做到厚积薄发,循循善诱。

1、加强学习,精通业务,弥补课本上的不足。

因地域、环境等差异,课本上的知识总是会存在各种各样的不足。所以老师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专业知识,厚积薄发,才能把学生教会、教好。《教师问卷》调查显示,中小学教师对有关保护儿童与少年的法律知之甚少,在 370 名中小学教师中 ,仅有4人知道《刑法》中有少年儿童保护方面的法律规定,占全部被调查人数的1.1% ;知道《儿童权利公约》的占0.5% ;知道《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才有82.4%4。作为中学法制课的老师,也应该有比较丰富的法制专业知识,至少对与课本有关的法律知识要尽可能做到精通,同时还要注意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了解一下《民法》、《婚烟法》、《继承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刑法》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以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老师要欢迎和鼓励学生提问题,只有学生懂得提问题,才说明他们学得进去,学得好。这是检验他们学懂学不懂的一个指标,也是他们变被动为主动的表现。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提高教学质量。

2 、热心教学、讲究技巧。

老师要善于根据不同的情况营造积极的学习气氛,使每一堂课都让学生学有所得。若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打瞌睡时,就可以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其好奇心,重新把其注意力集中起来,以达到教学目的。若学生异常兴奋,课堂纪律不好,老师不应以硬制硬的方法来对付,因为这样做不但适得其反,而且还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所以此刻老师应以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循循善诱,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进行教育和引导。

3、树立平等对待学生及其家长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中国法律法规大全 篇4

宪法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戒严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驻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实施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驻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设施保护法实施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引渡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

反分裂国家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相互执行仲裁裁决的安排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县级以下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直接选举的若干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内地与澳门特别行政区法院就民商事案件相互委托送达司法文书和调取证据的安排

刑法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易制毒化学品进出口国际核查管理规定 人体重伤鉴定标准

易制毒化学品购销和运输管理办法

人体轻微伤鉴定标准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

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

警车管理规定

公安机关法制部门工作规范

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

人民检察院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技术工作流程(试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复核死刑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拐卖妇女案件适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强奸案件有关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人员挪用国有资金行为如何定罪问题的批复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裁判文书中刑期起止日期如何表述问题的批复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敲诈勒索罪数额认定标准问题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毒品案件定罪量刑标准有关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贪污、职务侵占案件如何认定共同犯罪几个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为索取法律不予保护的债务非法拘禁他人行为如何定罪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财产刑若干问题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军队、武警部队、政法机关移交、撤销企业和与党政机关脱钩企业相关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触电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为人不明知是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双方自愿发生性关系是否构成强奸罪问题的批复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认定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有关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是否受理刑事案件被害人提起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诉讼问题的批复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条第一款的解释

最高院关于撤销缓刑时罪犯在宣告缓刑前羁押的时间能否折抵刑期问题的批复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采用破坏性手段盗窃正在使用的油田输油管道中油品的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批复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生产、买卖武装部队车辆号牌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抢劫过程中故意杀人案件如何定罪问题的批复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国有资本控股、参股的股份有限公司中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本公司财物如何定罪问题的批复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和利用邪教组织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伪造、贩卖伪造的高等院校学历、学位证明刑事案件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检察院对撤销仲裁裁决的民事裁定提起抗诉,人民法院应如何处理问题的批复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情节严重的传销或者变相传销行为如何定性问题的批复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农村合作基金会从业人员犯罪如何定性问题的批复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有关问题的批复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理解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规定的“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问题的批复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离退休后收受财物行为如何处理问题的批复

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

(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制造、买卖、运输枪支、弹药、爆炸物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被告人对行为性质的辩解是否影响自首成立问题的批复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林木采伐许可证规定的地点以外采伐本单位或者本人所有的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的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批复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应当如何认定保证人在保证期间届满后又在催款通知书上签字问题的批复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诉前责令停止侵犯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行为案件编号和收取案件受理费问题的批复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人民法院司法鉴定人名册制度实施办法》的通知

公安部关于印发《公安机关办理危害税收征管刑事案件管辖若干问题的规定》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涉农案件审判工作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司法保障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破产清算组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违约或侵权等民事纠纷案件诉讼管辖问题的批复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关于审理行政案件适用法律规范问题的座谈会纪要》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安全检查规则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当事人对驳回其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裁定不服而申请再审,人民法院不予受理问题的批复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争议仲裁申请期限应当如何起算问题的批复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现职法官不得担任仲裁员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案件终审判决和裁定何时发生法律效力问题的批复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关于办理利用互联网 移动通讯终端 声讯台制作 复制 出版 贩卖 传播淫秽电子信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民法院国家赔偿确认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以法院专递方式邮寄送达民事诉讼文书的若干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拍卖、变卖财产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出口退税托管账户质押贷款案件有关问题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技术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委托高级人民法院向当事人送达预交上诉案件受理费等有关事项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关于印发《关于人民陪审员选任、培训、考核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冻结、扣划证券交易结算资金有关问题的通知

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关于如何确认无照经营行政处罚相对人主体的复函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当事人申请承认澳大利亚法院出具的离婚证明书人民法院应否受理问题的批复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申请人民法院冻结资金帐户、证券帐户的若干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关于办理赌博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信用卡规定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收购、处置银行不良资产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刑事赔偿义务机关确定问题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指定上海海事法院管辖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上海分会相关的海事仲裁司法审查案件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银行储蓄卡密码被泄露导致存款被他人骗取引起的储蓄合同纠纷应否作为民事案件受理问题的批复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当事人达不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就补偿安置争议提起民事诉讼人民法院应否受理问题的批复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当事人申请财产保全错误造成案外人损失应否承担赔偿责任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走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认定国有控股、参股股份有限公司中的国有公司、企业人员的解释

严厉打击侵权盗版违法犯罪活动区域性整治行动工作方案

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侦查案件立案、逮捕实行备案审查的规定(试行)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刑事诉讼法律援助工作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死刑第二审案件开庭审理工作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设定抵押的房屋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信用证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关于死刑第二审案件开庭审理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关于适用普通程序审理“被告人认罪案件”的若干意见(试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公用电信设施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关于印发《关于人民检察院保障律师在刑事诉讼中依法执业的规定》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证使用管理规定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

关于受理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的暂行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关于印发《关于民事诉讼法律援助工作的规定》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转发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等《关于规范飞行人员流动管理保证民航飞行队伍稳定的意见》的通知

最新颁布的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实施企业所得税过渡优惠政策表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

现役军人和人民武装警察居民身份证申领发放办法

保险公司养老保险业务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

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

关于印发中药、天然药物注射剂基本技术要求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08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内地与澳门特别行政区相互认可和执行仲裁裁决的安排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关于暂停销售和使用抑肽酶注射剂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指定管理人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物业管理条例

药品召回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

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

中国名牌农产品管理办法

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

举报、查处侵权盗版行为奖励暂行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

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制度管理办法(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民用核安全设备监督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民法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修正草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残疾人教育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

家庭寄养管理暂行办法

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实施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

婚姻登记条例

实施教育行政许可若干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

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办法

中央直属水库移民遗留问题处理规划实施管理办法

民政部门实施行政许可办法

最高检公布《检察人员纪律处分条例(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备役军官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

民间纠纷处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护法

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残疾人就业条例

司法鉴定程序通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民法院国家赔偿确认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新技术新产品研究开发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受理申请承认外国法院离婚判决案件有关问题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委托执行工作的若干规定

婚姻法司法解释对可撤销婚姻的规定

婚姻法司法解释关于探望权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

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如何认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若干具体意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

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被执行人未按民事调解书指定期间履行给付金钱的义务是否应当支付延期履行的债务利息问题的复函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以侵犯姓名权的手段侵犯宪法保护的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是否应承担民事责任的批复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处理人民检察院提出的暂缓执行建议问题的批复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处理农村五保对象遗产问题的批复

查询和没收个人存款及存款人死后过户手续的联合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与企业改制相关的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人事部关于进一步推动职业学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意见

民政部关于对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登记有关问题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民政部关于启用新式婚姻登记证等问题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民事案件案由规定(试行)》的通知

关于下达教师教育管理者国家级研修项目任务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实施教育行政许可若干规定》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生诚信档案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六条措施》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班、民族班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采取措施进一步推动以国家助学贷款为重点的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贯彻执行《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国家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规范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设置与教材编写使用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务院扶贫办《关于贫困地区反对铺张浪费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转发科学技术部《关于严肃财经纪律规范国家科技计划课题经费使用和加强监管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奖金等发放工作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做好民族教育工作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加强学校体育活动安全防范工作的紧急通知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安全工作,预防学生拥挤踩踏事故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实施意见

教育部关于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

关于切实做好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许可制度实施工作的通知

关于抓紧落实国家助学贷款学生个人信息采集工作的通知

关于加强对编写和出版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文件学习辅导读物管理的通知

关于加强元旦、春节市场监管确保消费安全的紧急通知

国家人口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信息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

国家人口计生委关于印发《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作风建设评选与表彰规定》的通知

国家人口计生委关于印发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建立和完善工作新机制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

关于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的通知

内地与澳门特别行政区关于相互认可和执行民商事判决的安排

关于在行政执法中及时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意见

民政部第33号令:《假肢与矫形器(辅助器具)制作师执业资格注册办法》

民政部等十五部委联合出台《关于加强孤儿救助工作的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更名及调整有关组成人员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拍卖、变卖财产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民事诉讼时效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执行案件督办工作的规定》等三项执行工作制度的通知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涉外民事或商事案件司法文书送达问题若干规定

其他更多法律法规

信息化类

文物保护类

经济法类

经济法类相关文件及司法解释

新闻出版类

广播电视政策法规

财务税收类

财务税收类相关文件及司法解释

劳动法类

劳动法类相关文件及司法解释 行政类

行政类相关文件及司法解释

海洋法规类

海洋法规类相关文件及司法解释

道路交通法规

道路交通法规相关文件及司法解释

环境保护类

环境保护类相关文件及司法解释

宗教法

禽流感专题

医药法规类

医药法规类相关文件及司法解释

工商行政管理法规

工商行政管理类相关文件及司法解释

房地产及建筑法规

房地产及建筑法规相关文件及司法解释

个人所得税相关法规

劳动教养法规

司法诉讼程序类

公务员法律法规

反腐倡廉

烟草法规

忠诚协议的法律思考[大全] 篇5

张德锋*

【摘要】 早在1999 年南京溧水县法院就开庭审理过“偷情日记”离婚案,但当时法院并没有支持双方签订的夫妻忠诚协议关于 10 万元损害赔偿的请求。最高人民法院正在着手制定《婚姻法解释

(三)》也准备将忠诚协议作为重要的内容予以规定。夫妻忠诚协议是否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夫妻忠诚协议如果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那么是什么性质的协议?司法实践中是否应对夫妻忠诚协议进行限制?依据的标准是什么? 【关键词】 忠实义务;忠诚协议,道德性法律义务

一、案件简介

《人民法院报》2003 年 1 月 11 日刊登了一则案例:2000 年 6 月,曾明与妻子贾雨虹经“友好协商”,签署了一份“忠诚协议书”。协议约定,夫妻婚后应互敬互爱,对家庭、配偶、子女要有道德观和责任感。协议书中还特别强调了“违约责任”:若一方在婚期内由于道德品质的问题,出现背叛另一方的不道德的行为(婚外情),要赔偿对方名誉损失及精神损失费 30 万元。协议签订后不久,贾雨虹就感到丈夫与其他异性有染。2002 年 5 月,曾明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法院判决双方离婚。与此同时,贾雨虹以曾明违反“夫妻忠诚协议”为由提起反诉,要求法院判令曾明支付违约金 30 万元。法院经过审理查明后判决曾明支付对方违约金 30 万元人民币。曾明不服判决,向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上诉,但不久即撤诉。最终,曾明赔偿贾雨虹 25 万元人民币,当场一次性付清。一场特殊的“夫妻不忠赔偿案”尘埃落定

本案最大争议焦点是当事人签署的“忠诚协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主审法官顾亚安认为“夫妻忠实义务是婚姻关系最本质的要求,婚姻关系稳定与否,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此。正因为如此,《婚姻法》第 4 条规定‘夫妻应当相互忠实’,并在第 46 条规定,因‘重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等情形之一而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虽然,对违反夫妻‘忠诚’义务、情节尚未达到‘重婚’、‘与人非法同居’等严重程度的一方如何承担相应责任,法律未做 * 张德锋(1984—)民商法2008级研究生 具体规定,但法律也未明文禁止当事人自行约定。而贾雨虹与曾明约定 30 万元违约责任的‘忠诚协议’,实质上正是对婚姻法中抽象的夫妻忠实责任的具体化,完全符合《婚姻法》的原则和精神’。也正是这一具体的协议,使得《婚姻法》上原则性的夫妻‘忠实’义务具有了可诉性。既然协议没有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且是在双方没有受到任何胁迫的平等地位下自愿签订的,协议的内容也未损害他人利益,因而当然有效,应受法律保护。同时,在指认自己有不忠行为的证据面前,曾明又不能进行有说服力地反证,据此,曾明‘存在违约行为’”。法官还强调“职业法官首先考虑的是当事人的行为是否违背了法律的禁止性规定。既然《婚姻法》没有明确禁止夫妻就忠诚问题进行约定,协议又出自平等双方的真实意愿,不损害他人利益,且有利于纯化善良风俗,那就是法律所能接受的再者,从事后救济的角度看,如果双方没有协议的话,不忠诚于夫妻关系的一方是否会赔偿?赔偿多少?法院大多难以定夺。但若有了具体协议,无过错方就会相对顺利地获得既定数额的赔偿,而不会因为《婚姻法》的原则性规定落空”。[1]

二、夫妻忠诚协议的效力评析

对于夫妻忠诚协议的法律效力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肯定说认为,此协议 应受法律保护,理由如下:

第一、婚姻法允许夫妻双方可以自己约定财产的处理方式,拥有对财产的处理权同时,新姻法也规定,如果因重婚、有配偶者与他人非法同居等过错导致离婚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此外,夫妻相互保持忠诚是婚姻关系最本质的要求,婚姻关系稳定与否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此。违约赔偿的“忠诚协议”,实际是对婚姻法中抽象的夫妻忠实责任的具体化,完全符合婚姻法的原则和精神,所以应该而且能够得到法律的支持。

第二、只要婚姻协议订立时,婚姻双方自愿约定的内容没有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也不损害他人和社会公共利益,约定的赔偿数额有可行性。同时,双方在协议中体现的是各自的真实意愿,并且在平等、自愿的前提下签约,法律就应该认可它,法官就应该采信它。

否定说认为应当否认夫妻忠实协议的法律效力,但否认说中又有不同的认识。有学者认为忠诚协议的内容无效,因此不存在判断夫妻忠实协议效力的问题;而 有学者认为,夫妻忠实协议约定的债务属于自然债务,权利人权利的实现依赖于当事人的自觉履行,无请求法院强制执行的效力。主要观点如下:

“亲情问题说”认为,“此类约定的履行与制裁,是亲情的问题,不是法律问题,法院并不适于处理此类复杂而敏感的亲情问题。所以,无论是从协议的目的还是内容来看,双方都无建立法律关系的意图,仅是默示‘排除法院管辖’的协议,所以不受法院强制力保护”。[2]

“道德义务说”认为,“《婚姻法》第 4 条规定的夫妻之间有相互忠实的义务,只是一个宣言,一种法律价值取向。结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一)》第 3 条,法律没有把夫妻双方相互忠实规定为一项义务。因为有配偶者与他人通奸或者发生‘婚外情’仅仅是道德问题,法律虽不鼓励,但也不应加以限制,当事人也不可以通过契约加以限制,即使是违反道德的行为也不应例外”。[3]

“违反填补原则说”认为,“侵权损害不能通过合同契约预定。在侵权法中实行的是填补损害的赔偿原则,如果允许当事人对此侵权损害事先约定,就违反了填补损害的原则,会造成有钱人任意侵犯他人权利的恶果”[4]

“人身不受限说”认为,“2004 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 37 条第 1 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可见,人身自由是法定权利而不是约定权利。因此,通过人为约定的方式来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是不合法的。与情投意合的异性自愿发生性行为,属于人身自由权之一,是一种基本合法的。与情投意合的异性自愿发生性行为,属于人身自由权之一,是一种基本权利,高于其它权利。不能因为要保护其它权利而限制这一基本权利。”[5]

“隐私权说”认为,“个人隐私权、人格权应高于‘忠诚原则’。如果法院赋予‘忠诚协议’以法律效力,则为了确定一方当事人有‘违约行为’,一方当事人或人民法院就有举证证明和查证的义务。在这个过程中,势必会使婚姻另一方甚至是无辜第三者的隐私暴露于公众之下”。[6]

可以说,肯定说和否定说的本质区别在于对夫妻忠实是一种道德义务还是一种法律义务的不同认识。肯定说在支持夫妻忠实为一种法律义务的基础上,论述了夫妻忠实协议是对夫妻忠实法律义务的具体化,而这种具体化又不为法律所禁止,符合公众对于夫妻忠实这种公序良俗的要求,且协议是双方在意思自治、自 3 愿平等的基础上签订的,因此应该承认夫妻忠实协议的法律效力。而否定说建立在夫妻忠实为道德义务的基础上,认为其为亲情问题或为道德问题,法律不应进行调整。由于否定说只承认夫妻忠实为一种道德义务,因此未形成法律上的权利义务,那么法律就无干预空间。由于夫妻忠实仅为一种道德上的义务,那么不忠实的行为与人身自由权相比,人身自由权高于其他权利,因此也失去了对人身权限制的空间。

三、忠实义务道德性法律义务

有学者认为“夫妻忠实义务”从根本上说并不是一项法律义务,而是一项道德义务,甚至仅是一项并非公认的道德义务。“婚外情是不道德的”肯定是一种主流道德规范,但道德的问题要靠道德来调整。将“不道德”的行为通过法律规定为“非法”,从根本上混淆了“道德”和“法律”的界限,这种做法可称作“法律道德主义”。法律道德主义实际上使国家和政府变为一个“道德警察”,粗暴地干涉个体的私生活。法律不是用来宣扬某种道德观的,而是保护公民权利、保障社会安定的工具。诚然,婚姻道德和婚姻法都是对婚姻行为的控制,其目的都是为了婚姻和谐、家庭美满,两者殊途同归,目标一致。这两种社会控制力量并无优劣之分,它们各有自身的一些特点。在夫妻情感领域,用法律来解决道德问题,其功用实在有限,负面作用倒是不少,这种作法实在是开文明的倒车,背后蕴涵的是对人性深刻的不理解、不信任。婚姻立法的价值在于普遍地保护每个人的婚姻权利,而不是管理婚姻,解决社会问题。用“管住”的方法,使婚姻纯洁、感情高尚、行为合乎道德,实在是行不通的。因此,我们必须警惕和防范婚姻立法中的“法律道德主义”倾向。

笔者认为道德义务与法律义务虽然在规范方式、适用范围上有很大的区别,但是道德义务与法律义务并不是完全决裂的。法律义务的产生一般通过:道德义务转化为法律义务;统治者的权威意志转化为法律义务;宗教义务转化为法律义务;人民意志上升为法律义务四种手段。道德义务的法律化是法律义务产生的一个重要来源。道德义务经历了漫长的演化及世代相传,往往深深地固化在人们的头脑之中,成为支配人们行为的习惯性力量。所以,它们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最基本的条件。任何时代、任何社会的法律都不得不以这些最基本的道德义务作为自 身规则体系的基础。而在道德价值这个等级体系中,我们可以区分出两类要求和原则。第一类包括社会有序化的基本要求,它们对于有效地履行一个有组织的社会必须承担的任务来讲,被认为是必不可少的、必要的或极为可欲的。避免暴力和伤害、忠实地履行协议、协调家庭关系。也许还有对群体的某种程度的效忠,均属于这类基本要求。第二类道德规范包括那些极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和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紧密联系的原则,但是这些原则对人们提出的要求远远超出了那种被认为是维持社会生活的必要条件所必需的要求。慷慨、仁慈、博爱、无私和富有爱心等价值都属于第二类道德规范。由于夫妻忠实对婚姻关系的重要影响,尤其是组织婚姻家庭关系所无法回避、必不可少的,因此,夫妻忠实为道德价值体系中的第一类要求。而道德的弱强制性,标准的不统一,使得其对于规范夫妻忠实难以起到有效作用。因此,认为夫妻忠实仅为道德义务、规定夫妻忠实无用的观点是错误的。

认为忠实义务为法律义务是否意味着其丧失了原来的道德义务的性质?要解释这一问题,让我们看一下同是婚姻家庭基本义务的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相互抚养义务。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相互抚养义务原本是一项道德义务,但是经过立法转化成法律义务后,道德对它仍有调整作用,所以它仍是道德义务。显而易见,由婚姻家庭领域的复杂性及其伦理性特点所决定,夫妻忠实义务由道德义务转化为法律义务之后,并不丧失其道德义务的性质,因此,忠实义务既是道德义务义是法律义务。它的双重性质决定了调整它的手段既需要道德又需要法律,二者缺一不可。婚姻家庭领域内的法律与道德,是相辅相成的,同样,夫妻忠实义务也兼具道德义务和法律义务的双重属性。违反夫妻忠实义务,既是法律所禁止和制裁的,也是道德所谴责的。而遵守夫妻忠实义务,既是法律所要求和倡导的,也是道德所肯定和支持的。只有道德教育和法律规范相结合,自律与他律相结合,软性约束和硬性规定相结合,即通过法律的实现来促进整个社会道德水准的提高,又通过道德教化来提高法律的实施。

四、忠诚协议的法律性质

有学者主张夫妻忠诚协议是财产性质的协议。有观点主张夫妻忠诚协议是主 5 体为了维护一定身份关系所产生的人身权协议。身份权是民事主体因一定的资格、地位或从事某种活动的结果而发生的,为维护民事主体的特定身份所必须的人身权。民事主体通过一定事实或行为具备了特定的身份后,因这种身份的享有而被法律赋予了一定的权利或义务,这种权利或义务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人格权的限制。但是,事实上是为了维护一定的身份关系,即夫妻身份关系而产生的。因此,夫妻忠诚协议应为身份性质的人身权协议。

笔者倾向性认为忠诚协议是财产性的协议,虽然忠诚协议的签订以双方存在夫妻关系前提,并且是为了稳定夫妻关系、为了家庭的和睦。但婚姻忠诚协议从本质上讲属于财产协议,在忠实遭受破坏的时候,违约方要以其自身的财产及其相关权益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所以,从忠实协议违约责任的约定看,其实际上是一种附条件的对夫妻财产关系的约定。《婚姻法》第 19 条明确规定: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约束力。可见忠诚协议和婚前公证相类似,均是事先对财产的一种约定。

五、司法实践中对忠诚协议的限制

夫妻忠实协议在现实中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夫妻约定如果一方违反约定要赔偿一定数额的金钱,有的约定要放弃自己的财产,有的约定放弃某物的所有权,甚至还约定放弃对子女的监护权。在这里所讲的对忠诚协议的限制,主要是指对于忠诚协议的内容和赔偿数额的限制。

忠诚协议内容的限制,关键是审查其协议内容是否有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之处。比如某个婚姻契约约定:“婚后双方要努力维持婚姻,如果一方提出离婚,则要给另一方100万元赔偿。’,这种婚姻契约就是无效的,因为违反了婚姻自由这个基本原则,限制了当事人离婚自由权的行使。又如某夫妻约定:“如果一方发生婚外情,必须同意另一方提出的离婚要求,并不能监护、探视孩子。”这个约定是无效的,它明显违反了婚姻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剥夺离婚后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权和探视权。

对于忠诚协议赔偿数额的限制,主要是指赔偿数额的约定是否合理。由于当事人签订夫妻忠实协议时,可能对于放弃的财产所有权和赔偿的数额并没有太多 6 的关注,可能约定相当高的数额,甚至远远超过自己的履行可能。因此,法官有对放弃财产的价值和赔偿数额进行限制的必要。我国《婚姻法》第 46 条确定了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一)》第 28 条规定“婚姻法第46 条规定的‘损害赔偿’,包括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涉及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的有关规定”。仅仅是这些是不够的,法官在审理这类案件时,除了要考虑有关的司法解释以外,也要考虑夫妻双方的年龄及身体状况;婚姻持续的时间;双方的收入情况、可得利益及对婚姻的投入;同时还考虑到双方在离婚后要负担的情况,作为判断赔偿数额的标准。当然,为了维护当事人的自治,避免法官对于当事人意思自治的过度干预、平衡双方当事人的利益和便于司法审判。我们可以考虑制定统一的适用标准。比如当事人对于赔偿数额的约定不得超过离婚时赔偿方应得财产的30%,超过的部分当事人可以请求变更。

[1][2]李伟.“夫妻忠诚协议”不具有法律效力[EB/OL].

[3]许凤梅,齐江涛.违背赔损失?法院不支持“夫妻忠诚”协议[EB/OL]. [4]谢京杰.夫妻“忠诚协议”有效吗?[EB/OL].

[5]徐寿松.法律能干预婚外情吗——一起“夫妻不忠赔偿案”引发的思考[EB/OL]. [6]龙卫平.也谈夫妻忠诚协议——与上海高院商榷[EB/OL]. [7]蒋月.夫妻的权利与义务[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8]马原.新婚姻法诠释与案例评析[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9]唐能赋.道德范畴论[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4.

[10]巫昌祯.婚姻家庭法新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11]崇古.夫妻“忠诚协议”是否有效[J].政府法制,2005,(8):46-47.

参考文献

[13]刘金凌.论道德义务与法律义务(硕士学位论文)[D].北京:清华大学,2005. [14]李杰.夫妻“忠诚协议”是否有效[J].当代广西,2005,(13):58.

[15]谢晓.忠实义务在法国的发展趋势:契约化?[J].宁夏社会科学,2005,(3):16-22. [16]严存生.法的生成的几个问题[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2,(1):27-32. [17]一鸣.夫妻“忠诚协议”法律仍存争议[J].政府法制,2005,(12):24-25. [18]章法.“夫妻忠实协议”管用吗[J].检察风云,2006,(10):50-51.

中学生法律常识大全 篇6

企业聘请律师做法律顾问,其优点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1、有利于企业随时得到全面、周到的法律服务,而不必在事态紧急时四处寻觅律师;

2、律师与企业长时间接触,有利于律师充分、全面了解企业的状况,使其提供的法律服务更具有针对性、准确性、可靠性;

3、律师与企业的长期合作,能够使双方相互了解,在工作中实现相互配合,更有利于高效处理问题;

4、长期、稳定、密切的法律服务能够激发律师的责任心,视企业为自己的一个生存后盾,愿意全力以赴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5、企业的客户若知晓企业聘请律师做法律顾问,客观上能增强企业的声誉、信誉,同时使客户在履约时会有所顾虑,不会轻易违约或者触犯法律。

中学生法律常识大全 篇7

一、厘清对法律意识的认识

法律意识包括法律知识、法律态度等因素。学界并非把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等同起来, 但倾向于把法律知识当做是法律意识的主体, 法律意识淡薄就是法律知识欠缺。这种理解使我们在解释大学生违法犯罪行为时苍白无力。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有句名言:“德性就是知识。”[1]其意是讲, 如果一个人自称知道一件事是善, 但又不去实现这件事, 这恰恰说明, 他实际上并未真正知道这件事的好处 (善) , 他并没有关于这件事的知识。知道善又不行善是自相矛盾的, 一切恶行都是在不知道善的情况下做出的。为此, 苏格拉底提出“无人有意作恶”这一断言。“没有人会明知而去做与善相反的事, 除非不知, 那么就完全不存在不能自制的情形。”[2]苏格拉底这种观点在西方影响很大, 他本人就是这种观点的实践者。但是苏格拉底的行动并不能证明他认识的真理性, 也许他作为正人君子, 对人的道德修养要求太高了。实际上, 对于只具有有限道德的人类来说, 有意作恶是常态, 无意作恶是特例;而且就法律而言, 犯罪多出自“故意” (有意) , 出自“过失” (无意) 极少, 其处罚较前者为轻。

上述事实说明一个人是否犯罪, 与他所拥有的法律知识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大学生作为正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 在大学里, 纵使非法律专业的学生也要必修一门法律基础课, 可以说大学生并不缺乏法律知识, 至少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远高于社会的平均水平, 但其犯罪率并不比社会平均犯罪率有明显的减少。这说明, 法律知识的多寡并非大学生是否犯罪的决定因素。因此, 把法律知识作为法律意识的主体, 以法律知识的欠缺解释法律意识的淡薄和犯罪行为是肤浅的。法律知识侧重客观, 法律意识侧重主观, 一个法律知识丰富的人并不意味着他有着强烈的法律意识。

二、法律态度是法律意识的核心因素

在法律意识中, 与犯罪联系紧密的不是法律知识而是法律态度。从这个意义上, 法律态度是法律意识的核心领域, 法律知识与法律态度在法律意识中的地位是不同的, 法律知识能决定一个人对犯罪有所认识, 但不能决定一个人是否犯罪;法律态度未必能表明一个人对犯罪的有所认识, 但却能够决定一个人是否犯罪。

“态度”有两种含义:其一, 是人的举止神情;其二, 是对于事情的看法和采取的行动[3]。法律态度中的“态度”取第二种含义。态度反映一个人对法律的信仰及其程度, 态度是最为基本的感觉和认识, 态度是联系主观和客观、思想和行为的桥梁。大学生采取认真、端正的态度对待法律, 就不会有犯罪行为的发生;如果对法律采取权宜之计、为我所用、侥幸、甚至是对抗的态度, 那就蕴含着犯罪的可能性。态度是一种最低要求最高标准的法律意识。

德沃金曾指出:“法律的帝国并非由疆界、权力或程序界定, 而是由态度界定……法律的观念是建设性的:它以阐释的精神, 旨在使原则高于实践, 以指明通往更美好的未来的最佳道路, 对过去则持正确的忠实态度。最后, 它是一种友好的态度, 我们尽管对计划、利益和信念各持己见, 但对法律的态度却表达了我们在社会中是联合在一起的。总之, 这就是法律对我们来说是什么:为了想要做的人和我们旨在享有的社会。”[4]法律是一种对待美好生活的美好态度, 对待法律的真诚态度, 就是我们每个人作为社会的一员通过法律而联合在一起。我们的法律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 我们遵守法律就说明我们是能够和其他人对话合作、和睦相处的优秀公民。法律不仅给我们以安全和秩序, 也给我们以尊严和自信, 所以遵守法律是一种对法律尊重的内心追求, 而非受情绪、名利或诱惑的外界所干扰。一个人有了这种对待法律的真诚态度, 虽偶尔或许有不知法的违法行为, 但不可能有严重违法的犯罪行为。因为杀人、抢劫、强奸、偷盗、诈骗、贪污受贿等犯罪行为。任何没有学过法律的人也都知道它们是邪恶的, 对待法律的真诚态度是“羞于为之”, 这是当机立断而无需权衡的, 不能抱着侥幸的心理, 这也与知法与否无关。

大学生马加爵、付成励的悲剧不在于他们不知法, 而在于他们对待法律没有认真的态度, 对待犯罪没有反省的态度, 对待人生和生命没有诚恳的态度, 不是让法律而是让情绪支配了自己的行动, 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认真对待法律”是一个态度问题, 要求我们的行为必须以法律为边界, 不允许有任何僭越法律的行为。

所以对待法律的正确态度是真诚和信仰, 而不是机会主义, 更不能抛弃法律, 受制于利益或情绪。在文明社会的今天, 恶法是极少的, 即使少量存在也能够得到及时修正。法律是一门善良、公正的艺术, 人们从内心里讲是认同和尊重法律的, 这种认同和尊重表现在态度上就是通过人的一系列的行为所表现出来的遵守法律的行为。

正如上述所论:态度是联系主观和客观、思想和行为的桥梁。将尊重法律的思想认识和遵守法律的行为操守统一起来, 正说明我们是表里如一的、思想与行为和谐的、堂堂正正的公民, 遵守法律使我们获得健全的人格。我们之所以遵守法律是因为遵守法律使我们获得人格的尊严, 我们以遵守法律为荣, 这才是我们守法的真诚态度。反之, 如果对法律的态度不真诚, 必然对法律采取机会主义态度, 在思想认识上虽也认同和尊敬法律, 但在行动上必然受制于利益或情绪而不遵守法律, 这二者的抵牾表明人格的分裂。

从法学理论上讲, 对待法律真诚的态度恰似法学大师哈特“内在观点”的态度, 对待法律机会主义的态度恰似哈特“外在观点”的态度。哈特对内在观点和外在观点曾作了精辟的区分:“内在观点”是接受规则和自愿合作以维护规则, 并因而从规则来看待他们本人和他人行为的人;“外在观点”是拒绝这种规则, 仅从把规则作为可能惩罚之征兆的预测时才注意这些规则的人[5]。一旦我们对法律持“内在观点”的真诚态度, 法律本身就是我们遵守它的理由, 而不受利益的驱使和情绪的煽动, 我们对法律的遵守才是始终如一。“内在观点”是一种真正的、积极的、高尚的对待法律的态度, 是培养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核心之所在。

三、大学生形成对法律真诚态度的因素分析

大学生形成对法律的真诚态度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所致。这其中的因素较多, 笔者认为最主要的是两点:

一是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加强道德建设, 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修养与遵守法律的自觉性。因为法律是有局限、有漏洞的, 法律的监督和执行也存在不到位之处, 何况强制执行法律也要消耗太多的资源, 社会也不能提供足够的资源充分地满足处理每一案件的需要, 如果对法律没有真诚的态度, 一个人随时都有可能设法规避法律, 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有一种观点认为:道德是自律的, 法律是他律的。这种观点单从道德和法律的实施形式来看, 有一定的道理, 但一绝对化就错了。道德诚然是自律的, 法律在很多情况下表现为他律, 如违背法律就要受到法律惩罚, 因害怕惩罚而遵守法律, 就此而言, 法律具有他律的性质。但是如果把法律的他律性质绝对化, 就会陷入上述“外在观点”的泥潭, 对法律采取机会主义式的不真诚态度。持此态度的人, 如果估量自己的某一行为能够逃脱法律的制裁, 至少是代价很少时, 就会铤而走险。所以, 大部分法律行为应和道德修养一样, 是自律的, 这样就可以提高人们之间的信任度, 减少法律监督的成本。所以, 越是文明发达的国家, 人们所表现出的道德修养越高, 人们的诚信度越高, 反过来节约了监控的资源。就此可见道德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法律和道德密切相关, 法律是道德底线, 严重违背道德行为也是违法犯罪行为。如民法的诚实信用原则等, 说明法律所制裁的对象也是道德所反对的。一个人有了良好的道德修养, 遵守法律也是自律的, 他与人为善、宽大为怀、心胸坦荡、严于律己, 根本不会有大逆不道的想法, 也不会有严重的犯罪行为。反过来, 一个人道德修养丧失、自私自利, 对法律的遵守职能靠他律, 一旦他律微弱, 就易于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孔子说:“唯仁者能好人, 能恶人。苟志于仁矣, 无恶也。” (《论语·里仁》)

二是营造自觉守法的氛围。大学生有着较浓厚的“从众”心理, 通常根据其他的多数人怎么做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正如休谟指出:“你和我一样都有舍远而图近的倾向, 因此, 你也和我一样自然地容易犯非义的行为。你的榜样一方面推动我照样行事, 一方面又给我一个破坏公道的新的理由, 因为你的榜样向我表明, 如果我独自一个人把严厉的约束加于自己, 而其他人们却在那里纵所欲为, 那么我就会由于正直而成为呆子了。”[7]在西方发达社会, 为什么诚信度相对要高?因为一次不诚信的行为, 很可能当时只受到很小的惩罚甚至不受惩罚, 但最终结果是, 整个社会对不诚信的人惩罚很大, 公司、单位和个人都不愿意和不诚信的人打交道, 所以一个人要想保持社会交际而不成为孤家寡人就必须诚信, 不能够恶意违背法律和规则。一个人在这样的环境中熏陶就很自然地变得润物细无声, 就会养成守法的自觉性, 也就是对待法律的真诚态度。

(徐立,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副教授, 湖北武汉430073)

摘要:与一个人的法律行为密切相关的是法律态度而不是法律知识。法律态度是一个人对法律的看法及其所采取的行动, 反映一个人对法律的信仰及其程度。法律态度是构成法律意识的核心因素。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淡薄表现为法律态度的不真诚, 其必然导致不同犯罪的产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 营造自觉的守法氛围对培养大学生真诚的法律态度至关重要。

关键词:大学生,法律意识,法律态度,法律知识

参考文献

[1]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35.

[2]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M].廖申白,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194.

[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5:1320.

[4]德沃金.法律帝国[M].李常青, 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6:367.

[5]哈特.法律的概念[M].张文显, 等, 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6:92.

[6]聂长建, 齐建英.论公民、法律之间的“熟人关系”的建立[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06) .

中学生法律常识大全 篇8

一、抓基础,搞好课堂教学

法律常识是一门政策性很强,内容比较复杂的学科。随着社会发展和形势的变化,这门课程内容也在不断变化。如何使青少年学生学好这门课程?我认为,课堂教学是基础,掌握知识是关键。经过几年的实践,我初步走出了一条“四字•四结合”的教学路子。“四字”即:教学目的要“明”,钻研教材要“深”,教学方法要“活”,效果要“实”。“四结合”是:(1)在备课时,把教材和学生思想观念相结合,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和思想教育的针对性;(2)在讲课时,把知识的教育和法制教育相结合,注意基本知识和思想教育的重点。(3)在布置作业时,把掌握知识内容和联系行为实际相结合,注意知识巩固和思想教育的成果。(4)在评定成绩时,把书面答案和平时表现相结合,注意鼓励学生在学好课程的同时把自己的行为纳入法制轨道。

二、请进来,活跃教学内容

如何才能使学生用书本知识联系社会实际,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呢?我们多次请政法部门的同志来我校作报告,联系实际讲解法律常识。县司法局长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讲述了青少年犯罪的思想根源,学生听后深受教育,提高了学好《法律常识》的自觉性,认识到:将来要守法,现在就必须学法、遵纪;将来要当个好公民,现在就必须当个好学生。我校有个学生从逃学开始,后来打架、小偷小摸,最后加入流氓团伙,走上犯罪道路。开始同学们认为这个学生的犯罪根源是娇生惯养,教育不严。我们请城关派出所同志和有轻微违法行为的学生座谈对话,用一些青少年犯罪的事例教育学生,使他们找到了这个学生犯罪的根源是不懂法、不守法,没有树立法制观念,认识到增强法制观念的重要性。同时,也消除了个别学生“大错不犯,小错不断,一不偷、二不抢、有点小错没啥”的错误思想。

三、走出去,丰富知识内容

学校要有计划地让学生参加社会活动,认识社会,丰富知识,受到教育,这是开辟《法律常识》第二课堂的有效方法。有些学生对犯罪的概念以及犯罪特征的认识含糊不清,我们便组织学生参加宣判会、公审会,观看公安局举办的典型犯罪展,回到学校进行实际案例分析,展开讨论,联系课本加深理解。

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法律常识》教学,使《法律常识》越学越活。

同样,时事政策教学也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项主要内容。中学时事政策教学的具体方法多种多样,我们按正规化、系列化的要求,根据几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归纳出以下十几种较适用于日常教学的方法。

一、定时讲解

即把时事课明确安排在课程表上,按时由科任教师或校政干部讲解近期发生的国内外重大时事。讲解时要求学生做好笔记,以备课后复习巩固。在运用此法时,教师备课,不能丢掉新闻性。

二、专题讲座

即当国内外发生重大事件或中央发布影响深远的方针政策之后,学校请有关领导或政治课教师,以讲座形式对学生进行专题教育。通过举行专题讲座,既可使学生及时领会和掌握其精神实质、提高认识,也可在武装学生头脑的基础上,进一步宣传。运用这种方法,要突出思想性和科学性,力求讲得准确、透彻。

三、新闻快报

即教师每天把当日播发的重要新闻转告给学生。可以由教师本人在课前介绍,也可通过值日生在黑板报“每日新闻”栏目上刊出,要求学生记录积累。运用这种方法时,作为教师必须坚持收听、收看“新闻联播”,精选并归纳要闻短讯,以新闻短、精、快、准的特点,去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教学目的。

四、答“记者”问

即教师利用周会、班会或政治课时间,组织一节类似答记者问式的时事课。这种教学形式亲切、自然、和谐、活跃,突出了直接性和针对性的特点,其收效显而易见。运用此法时要注意两点:第一,必须在课前划定提问的范围,让学生围绕一定范围去准备要提的问题,不能漫无边际,什么都问;第二,教师要根据问题的范围充分备课,以保证回答学生提问时,从容不迫,准确无误。

五、点“将”答题

教师根据近期发生的时事,设计一个或几个试题,利用黑板报点“将”,让某位学生限时做答,或让几名学生限时抢答,之后在上课时予以讲评,确定出正确答案。

六、时事竞赛

教师为检查和激励学生学习时事政策情况,每学期至少举办一次时事竞赛活动。作为教学的一种形式,课内课外均可。作为教学的一种方法,具体竞赛方式可灵活多样,可进行口头抢答、必答,也可书面笔答,可让学生齐答同一赛题,也可分别抽签答不同题目。无论采取什么方式答题,教师都必须给学生确定的答案。

七、专题讨论

教师针对社会上的热点和学生的思想反映,结合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设计一两个题目,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讨论前,要分好组,定好组长,并进行组长培训;讨论时,要启发诱导,把握方向,努力把认识统一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来;讨论后,教师要对讨论中学生反映出来的共性和典型性问题,做出答复和归纳。总之,教师要发挥好主导作用,使讨论善始善终。

八、演讲述评

教师有计划地定期发动学生学习、研究某一重大时事政策专题,并要求学生人人准备演讲稿,对该专题进行公开演讲评论。教师可在演讲前有针对性地指导几名学生,让他们重点发言。这种方法,一方面能激发学生学习时事政治的主动性、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能达到训练学生表达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运用此法,教师并不是旁观者,而应当当好指挥员,负责导向护航,必要时,教师还可身临其境,亲自参加争论,做一线战斗员。

九、组织读报

教师利用课内、课外时间组织学生读报(刊),也是一种时事政策教学形式。主要读物有《人民日报》、《时事政治报》及《半月谈》等。全班集体读或分小组读均可。选择具体材料进行读报辅导,由班长、组长承担。读报时,学生要做扼要记录;读完后,要针对所读内容进行评议。这样,学生在知识、能力、思想三方面都能受益。

十、调查参观

搞社会调查和组织参观,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教学方法。特别是对学生进行时事政策教学,更是不可缺少。如适时组织学生调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前后的变化,参观规模经营及配套服务好的农村,学生就会亲身感受到三中全会以来党的政策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的巨大威力。在调查前,教师要指导学生编写调查提纲;调查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记笔记;调查后,教师要辅助学生写出调查报告。教师在组织参观前,要向学生提出本次参观的目的和要求;参观时,要引导学生做好记录;参观后,要让学生写出参观的体会或总结。

上一篇:艺术品买卖合同下一篇:中医科总结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