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2024-09-22

农村中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精选12篇)

农村中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篇1

农村中学生法律意识

调查报告

农村中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人类的希望,让青少年从小就接受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对他

们以后走上社会,能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有很大的帮助,那么在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较为薄弱的农村地区,那里的中学生他们目前的法律知识水平,对中国法治的认识等是怎样的情况呢?2011年8月5日,我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在寿光的农村中学中展开调查研究,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我总结出农村中学生法律意识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农村青少年的法律知识水平低,虽然在某些对他们来说能辨别出是非的题目上看上去比较乐观,比如说其中一题问您认为法律与您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在100名被调查者中,有77人选A关系密切,有13人选择了B关系不大,有0人选择C没关系,有10人选择D说不清,而在另一题中问如果在商店买了一件伪劣品,选择C通过合法渠道解决的人数比例高达99.%,从这两题的调查结果看上去似乎农村青少年的法律意识还很高,但是落实到具体问题上,问题就出来了,一调查中问你能区分一般违法和犯罪行为吗?只有30%的人选择A能,另外40%和30%的人分别选择了B不一定能和D分不清,同样当问到,如果和其他人发生纠纷您会选择?选择A息事宁人的为62%,B找干部或基层政府的为6%,C找德高望重有权威的人调解的占28%到法院起诉的为4%,可见从农村中学生对法律基础知识缺乏学习,不能正确认识和运用法律,农村青少年的法律知识水平比较低。

2、农村青少年对中国法制的认识有偏差,法制观念淡薄,目前社会上很多不公平、不和谐因素给青少年并不成熟的心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在问道人情与法律哪个重要时,有23%的人选择了A人情重要,51%的人选择B法律重要,3%选C差不多,4%选D不知道,9%选E不知道,做人考良心,那些无所谓。在另一问题你认为权利与法律的关系如何中,20%的人选择A法大于权,2%的人选择B权大于法,56%的人选择C权法并重,22%的人选D互不干涉。在市场经济社会里,到处都是金钱、权力、荣誉、地位和利益,导致青少年价值观念的迷惘,如果得不到社会、学校、家庭各方面的正确引导和教育,将会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青少年的法制意识,加强法制观念尤为重要。

3、青少年法律知识的获得渠道不完善,法制教育方式方法单一。父母是子女最好的老师。家庭的教育深刻影响着子女的人生观、道德观的形成,例如在问到如果父母不遵纪守法,对子女的影响大吗?其中82%选择了A大,13%选择B有影响但不大,5%选择C没有影响,在平时父母有没有对你进行法律教育一问中,3%的人选择A没有,21%的人选择B偶尔有,76%的人选择了C经常有,可见家庭环境对人的影响之大,在问题您生活中的法律知识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一题中,A电视上B报纸上C学校的课本上D家庭的影响E其他,这五个选项选择比例由大到小分别是B>A>D>E>C,由此可知,目前学校的教育工作存在严重的缺陷,不少学校

只重视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所以忽视德育,缺少法制教育,消极应付。特别是很多农村学校对学生的道德、法制教育根本没落实,基本留于形式。学校是向青少年传授知识的场所,无论在教育的力量上、教育内容上、教育形式和教育时间上,都优越于其他场所,学校教育要加强德育教育,把德育教育放在与文化教育同等重要的位子。

4、国家对青少年犯罪问题和青少年保护问题的关注度不够。尽管本次调查问卷没有涉及到具体的青少年犯罪问题,但从问卷的整个分析结果和我国目前青少年犯罪现在日益严重的现状来看,国家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犯罪问题的重视,据统计,目前全国的刑事案件中青少年刑事案件占65%。因此,研究青少年犯罪问题始终是要常抓不懈的一项艰巨任务。

提高农村青少年的法律知识水平,增强法制观念,丰富法律获得渠道,预防青少年犯罪重点还是需要从家庭、社会和学校三方面做起。

1、在农村中父母的文化程度相对比较低,自身的素质不高,首先应该提高家长的素质,改进家庭教育,家长要主动学习一些基础的法律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法律意识,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学校也可以和家长共同合作,通过开家长会等形式普及家长的法律知识,提高家长的法律意识,共同为青少年创造一个生活学习的良好环境。

2、社会要努力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健康的社会

环境,采取多种措施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要进一步整治学校周边环境,指导学校法制教育建设,制定法制教育计划,随时监督学校对学生的法制教育进展状况,切实加大青少年法制教育力度。

3、学校是向青少年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有责任更有责任有能力做好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工作,学校应该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首先要提高教师的素质,改善教育方式,以身作则,为学生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学校还应开设法制教育课程,严格贯彻落实法制教育课程,不走形式主义。学校还可以开设心理咨询室,切实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农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值得关注,法律知识的缺乏是诱导犯罪的不可忽视的因素,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知识水平不仅是国家的责任,也是社会,家庭,更是青少年的职责,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青少年法律意识的提高还是一项有待全社会关注的工作,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心农村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采取多种有效措施,进一步净化社会风气,创造积极健康的社会环境,把农村在校青少年的思想引导到积极向上的轨道上来,加强农村青少年普法教育,遏制青少年违法犯罪,是整个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

农村中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篇2

关键词:大学生,法律意识,问卷编制,问卷调查

1引言

法律意识是法治国家建设的精神支持,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大学生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一份子, 是法治中国建设的主力军, 应当具备较强的法律意识。

尽管对法律意识的理解和研究角度不同, 但是法律社会学界对于法律意识有些看法是一致的。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第一:一般认为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 是一定阶级的法律观点的总和。第二:法律意识是对于法律意识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中间环节。第三:法律意识是一种心理现象, 强调人们对法律现象的心理感受[1,2,3,4,5]。

目前, 研究者们对公民法律意识问题越来越重视, 进行了许多实证研究。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未来中国法制建设的主力军, 其法律意识的建立对中国在未来社会是否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法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了解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的影响因素, 有利于开展法制教育。通过编制问卷对大学生开展调查, 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

本研究以“公民意识”课题组针对大学生开展的“社会态度调查问卷”的数据为基础。本文数据来源于此次抽样调查问卷中与法律意识相关的内容。

2 方法

2.1 被试

为了考察问卷结构的合理性和项目的适宜性, 本研究首先对编制的问卷进行了预测, 然后再进行正式测试。

预测被试为天津某高校在校学生220人, 共回收问卷210份, 删除无效问卷后, 最终有效问卷为200份。其中男性75人, 女性125人, 年龄在19-27岁之间。

用于正式测试的被试为重新选择的天津某高校在校学生310人, 回收有效问卷301份, 年龄在19-27岁之间。为研究影响法律意识的因素, 我们考察了被试的性别、文理科、消费水平。其中, 按照被试的月消费金额将被试的消费水平分为两个水平。将月消费金额超过1000 (不包括1000) 的大学生定义为高额消费群体, 对应高消费水平;将月消费金额小于600 (不包括600) 的大学生定义为低额消费群体, 对应低消费水平。由于消费水平属于隐私内容, 部分被试在填写问卷时没有对该部分作答, 本文仅采用进行作答的被试进行分析, 采用定义的标准对数据进行筛选后, 有效问卷109份。

经过统计, 用于正式测试的被试基本情况如下, 男性68人, 女性233人;文科151人, 理科150人;高消费水平群体50人, 低消费水平群体59人。

2.2 研究工具

采用自编法律意识问卷, 隶属于自编公民意识问卷的一部分。自编的公民意识问卷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是主体意识问卷, 第二部分为法律意识问卷, 第三部分为公德意识问卷, 第四部分为公平意识问卷, 第五部分为参与意识问卷, 第六部分是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包括性别、年龄、是否独生子女、文理科、居住地等。本研究仅就法律意识问卷进行分析。

正式的法律意识问卷包括三个维度, 分别是法律常识, 法律尊严和情法冲突。采用Likert5点量表进行评定, 1代表“非常不符合”, 2代表“不符合”, 3代表“不知道”, 4代表“符合”, 5代表“非常符合”。其中, 法律常识维度得分越高, 代表该被试越熟悉法律条文, 对法律现象的理解越深刻。

2.3 研究程序

2.3.1 测量题目的收集与编制

通过分析及文献回顾, 在查阅文献综述和相关期刊的基础上, 参考专家意见, 收集和编写初始的问卷题目。

基于理论构想, 经过仔细的分析筛选, 初步制定了一份包含26个题目的法律意识问卷。

2.3.2 预测问卷的施测

预测问卷采用纸笔测试, 以班级为单位集体施测。问卷当场回收, 因为法律问卷属于公民意识问卷的一部分, 在进行测试时, 被试需完成所有题目, 所以测试时间大约为30分钟。

2.3.3 正式问卷的施测

正式施测采用最终版本的公民意识问卷。采用纸笔测试, 以班级为单位集体施测。问卷当场回收, 在进行测试时, 被试同样需要完成公民意识问卷的所有题目, 所有测试时间大约为15分钟。

3 结果

3.1 量表修订结果

3.1.1 项目分析

对所选的26个题目进行项目分析, 项目分析后删除2、6、10、12、14、15、17、21、22、26, 保留13个题目。

3.1.2 效度分析

(1) 结构效度。对本问卷选择的13个题目进行Bartlet检验, 结果显著, x2=1000.01, p<0.001, 并且KMO=0.815, 说明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法萃取因子, 发现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有3个, 可以解释总变异的54.47%, 结果见表1。进一步通过观察碎石图发现, 三因子结构表比较合理, 故此抽取3个因子。

其中因素1包括19、20、23、24、25, 共5道题目。因素2包括3、8、9、11, 共4道题目。因素3包括1、13、16、18, 共4道题目。根据理论假设, 因子1命名为“法律知识”, 因素2命名为“法律尊严”, 因素3命名为“情法冲突”。因素分析的结果符合本研究的理论构想, 说明该问卷有较为理想的结构效度。

(2) 内容效度。为了检验问卷是否有效, 本调查采用内容效度进行检验。问卷成型后, 请几位专家学者对问卷进行了评定, 评定结果认为该问卷能够反映对应三个因素的所要测量的内容, 题目的代表性较强。

3.1.3 信度分析

为了检验问卷是否可靠, 本研究对剩余的13个题目进行了信度分析, 结果显示本问卷中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α系数为0.783, 三个维度的Cronbachα分别为0.821、0.667、0.640。表明问卷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 各因素的信度达到心理测量学可接受的标准。

3.2 问卷调查结果

3.2.1 大学生法律意识总体水平现状

对被试在法律意识各维度的得分进行描述性统计, 将各维度得分的平均值与理论中值 (即3分) 做差异检验, 结果如表2:

注:*表示p<0.05, **表示p<0.01, ***表示p<0.001, 以下类同。

由上表可知, 相较法律尊严和情法冲突得分而言, 法律知识得分较低。新时期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以下特点。 (1) 大学生对法律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法律知识了解的不全, 理解的不深; (2) 大学生的尊法意识较强、认同法律。 (3) 大学生在情法冲突维度上的得分处于中等水平。

3.2.2 大学生法律意识性别差异分析

大学生不同性别在法律意识三个维度上的平均数差异检验见表3。

可见, 在法律尊严和情法冲突两个维度上, 女性大学生的得分均比男性大学生高, t检验的结果表明, 男女大学生在这两个维度上差异显著。在法律知识维度上, 两者的得分均在中值以下。男、女大学生在法律知识水平上没有显著差异。在情法冲突维度上, 男大学生的得分在中值以下, 女大学生的得分在中值以上。女大学生情法冲突得分更高。在法律知识维度上, 男女大学生的差异不显著。

3.2.3 大学生法律意识文理科差异分析

大学生文理科在法律意识三个维度的差异分析见表4。

不论文科生还是理科生都非常尊重法律、认同法律, 两者在情法冲突维度上也没有显著差异。但是文科生的法律知识比理科生的法律知识得分高, 两者差异显著, 虽然两者都在中值以下, 说明不论文科生还是理科生对法律知识的了解都有欠缺。

3.2.4 大学生法律意识与消费水平的关系

大学生法律意识与消费水平的关系见表5。

无论高消费群体还是低消费群体, 在尊法意识上都具有相对较高水平, 表现为尊重法律、认同法律。但是, 在法律知识维度上, 低消费群体比高消费群体得分更高, 表现为对法律知识更为熟悉, 但两者得分都在理论中值以下, 说明他们对法律现象的理解也许仅停留在条文上, 缺乏深刻性。

除此之外, 本调查还对其他人口学变量进行分析, 结果在是否独生子女、居住地等因素上法律意识各维度得分的差异不显著。

4 讨论

大学生法律意识问卷经过项目分析和信度、效度分析, 问卷具有良好的测量学指标。问卷调查结果表明, 新时期大学生具有较好的尊法意识, 相信法律, 尊重法律, 知道遵纪守法的重要性。大学生对法律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并不深刻, 这说明高等院校在法律教育和普法上尚有一定的欠缺, 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在面对情法冲突时, 不能预期其可能的反应。所以很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即当守法行为和个人利益冲突时, 很有可能会选择个人利益。

男女大学生在法律意识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尊法意识和情法冲突上。女性大学生在这两个维度上的得分都比男性高。本研究认为, 中国传统文化对女性的要求更为苛刻, 对于女性也有较多的限制, 要求女性文静、听话、遵守规则。而对于男性, 则更多地进行鼓励, 对他们的要求和限制较少。

以往有研究调查显示, 学科差异、学历高低都对法律意识有一定的影响。相比较其他专业而言, 人文社科专业大学生法律意识更强。本研究也显示出了同样的趋势。不论文科生还是理科生都非常尊重法律, 认同法律, 两者在情法冲突维度也没有显著差异。但文科生比理科生在法律知识维度上得分要高, 差异显著。值得注意的是, 文、理科生在法律知识维度的得分都低于中值,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在法律教育上存在欠缺, 值得反思。

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一般认为, 来自高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的大学生其法律意识也会较高。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可能是因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主要是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实践综合获得的, 来自低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的大学生往往更早、更多地接触社会, 承担责任义务, 为家庭分忧。因而他们很早就学会了遵纪守法的重要性。因此他们在法律意识得分上要比高消费群体更高。

根据大学生法律意识总体以及差异分析, 我们看到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应该引起广泛的重视。在学校教育中可以通过创新教学手段、加强法律宣传和法律教育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参考文献

[1]葛敏. (2013) .在校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研究.前沿.2, 67-68.

[2]韩大元, 洪英, 张宇飞. (2009) .中国社会变革与公务员法律意识——以公务员法律意识问卷调查的分析为中心.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 22-35.

[3]李步云. (1992) .法律意识的本原.学科专论, 6, 51-56.

[4]赖经洪, 程术兵, 黄河. (2013) .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及培养路径分析.高等教育研究.1, 47-50.

农村中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篇3

关键词:高校学生;法律意识;分析与对策

提高高校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增强全体公民的法律自主性是现代法制教育的宗旨。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主体,肩负着祖国未来发展的重任,是整个社会的希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法律观念在社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在依法治国的新形势下,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

一、高校学生对法律知识的认知

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法律意识水平的一个重要依据。调查报告指出,人们的法律意识水平的高低和文化水平成正比。对我国大学生而言,学习的目的纯粹是为了应付考试,一旦涉及到法律知识,他们更是不知所云,法律意识淡薄。当今社会大学生犯罪时有发生,主要是因为他们法律意识淡薄,不懂法,对法律的认识度不高。

在市场经济浪潮中,高校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大学生法律意识模糊。很多大学生在遇到不法分子时,不知道如何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保护他人的合法权益。例如:许多学生买到了假货,不是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的权益,而是用自己的方式伺机报复或者忍气吞声。这种不良风气给高校学生留下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高校学生正处在心理发育时期,法律观念不强,这是一个普遍想象。大学是一个小型社会,进入大学,学生的心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些心理承受能力比较脆弱的学生,在面对强大的学习就业压力时,往往会感到一种无助感,不知如何是好。在经过多次的打击之后,会走上犯罪的道路,做出后悔终生的事情。造成这种后果的间接原因,是因为自身法律观念不强,所以增强高校学生的法律意识,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当代大学生法律知识的现状

现在的大学生对法律知识比较缺乏,掌握的法律常识更是少之又少。调查数据显示,只有一半的学生理解“宪法”一词,还有一小部分学生,只是道听途说,不能全面理解。这说明现代高校学生的法律知识非常匮乏。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很少关注法律知识,更难主动地去接触各个媒介所传播的大量法律信息。正因如此,当代大学生对于宪法知识的掌握更加薄弱。宪法是我国基本大法,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处于一个中心地位,但是当代大学生对于这个法律知识的认知是非常有限的。这也主要是因为现在大学生对于法律知识亲身接触的机会不多,造成这种意识的薄弱及缺失。

对于当代大学生,当他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由于大部分学生缺乏法律知识,他们不懂得如何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到他人的侵害。有的人会默默承受着,更有甚者竟然会选择采用暴力的方式来解决发生的问题。虽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是会有一些人选择用法律的武器来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但是数据显示也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人。我们要做到将法律意识无限扩大,让当代高校学生懂得用法律知识来武装头脑,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让自己变得强大。

三、正视法律,强大自己

当代大学生首先要做到改变过去对于法律陈旧的思想,重新选择一个出发点,来扩充自己和他人的法律知识。笔者认为,法律知识教育应作为高校学生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让全国上下对于法律都重视起来,让高校学生不仅要重视专业知识,同时也要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把法律教育提到日程上来。

在正常的法律课程以外,高校大学组织应经常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宣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法律的积极性。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开展关于法律方面的校园活动,如辩论大赛等,在充分推动学生掌握法律知识的基础上,发掘学生的潜在能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不仅能提高高校学生的法律意识,还能带动全民关注法律,学习法律。

当今时代,高校应该加强对当代大学法律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从而约束大学生的行為能力,这样做可以更好地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广大群众懂法、守法是促进祖国发展的良好动力。只有不断提高大学生的自我修养和自身素质,祖国才能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冯进.我国西部贫困地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与研究[J].内江科技,2012,2(9):79.

[2]闫莉妍,左全.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调查分析与研究——哈医大大庆校区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与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7(6):70.

中学生法律意识调查问卷 篇4

1.您了解法律吗?()

A.非常了解B.部分了解C.有一点了解D.一点也不了解

2.您知道自己作为未成年人,享有哪些权利吗?()

A.知道B.不知道

3.当您遇到侵犯您权利的时候,您的解决方法会是:()

A.忍过去B.及时向老师反映C.向家长反映D.向司法机关求助E.其它

4.在平时的生活中,您是否注意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A经常B.很少C.没有

5.您了解法律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A学校 B同学 C家长 D媒体 E 报刊杂志 F其他

6.您会关注立法等法律热点事件吗?()

A.会B.不会

7.您认为法律的最主要的作用是?()

A.保护公民的权利B.惩罚违法犯罪C.规定公民的义务D.其它

8.购物后你会索要发票吗?()

A.从未索要B.索要,商家不给即作罢

C.索要发票后,不久即丢弃D.凡购买商品时必定索要发票

9.父母偷拆你的信件,偷听你的电话是侵权吗?()

A.是B.不是C.不清楚

10.发现有人损害国家、集体或他人的利益时你会怎么做?()

A.报警B.告诉家长或向老师反映C.上前制止D.置之不理,立即躲开

11..营业性电子游戏场所在(.),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并应当设置明显的未成年人禁止进入标志。

A.任何时候B.、国家法定节假日外

12.()不得在中小学的教室、寝室、活动室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室内吸烟。A.学校老师除外其他人B、任何人

13.在上课时有同学捣乱,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权利遭到侵犯由()来保护。

A、家长与老师B、老师与同学C、警察与老师D、家长与同学

14.你听说过杭州富二代“70码”事件吗?()

A. 听说过,并曾进行了深入了解B.听说过,但不了解具体情况C.完全没听说

15.你如何看待重庆打黑事件?()

A.打黑大快人心,弘扬了社会正气B.打黑只是一时之事,黑恶势力可能会重新抬头

C.听说过,不关注D.完全没听说

16.对于现今法律宣传的力度你是否满意?

A 满意B 不太满意C 很不满意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篇5

十里铺镇位于荆门市沙洋县,是沙洋的重镇,以本镇为例,对它所管辖范围内的农夫的法律意识进行调查,分析,可以看到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大部门农村在现代化建设中法制建设所碰到的很多困惑,这说明在农村建设这方面我国还缺少经验。我在本镇的调查过程中,不断的对现阶段的农夫法律意识题目进行了长期的走访调查。

我以为在本镇农夫的法律意识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封建型我对本镇60位农夫进行调查过程中,有60%属于这种类型,我国有2000多年的封建历史、封建思惟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这些农夫带有浓厚的封建思惟,封建礼教、种族观念仍旧是这些农夫处理各种事务的重要尺度。在他们的观念中好人就是好人,坏人就是坏人,一个人的好坏,一件事的长短用伦理道德就一下子能分清。根本就不需要法律。在农夫的宗教观念里,发生在家庭内部的事情都是自己家的事,不需要外界参与。在我调查过程中的一个妇女跟我说,她丈夫常常打她,每次都打的鼻青脸肿,她都忍着,遵守“女人的三从四德”,根本不懂法律,就更不用说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了。她不明白他丈夫的所作所为已经触犯了法律。所以我以为在21世纪法制社会的今天,普及法律,加强农夫法律意识是当前所必需的!

二、现代型在调查的60位农夫中有8%属于此类。他们基本上可以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在这些人中大部门是打工的或长期在外的,他们接受了现代的思惟观念,以致碰到题目老是依赖法律途径来解决,而不用其它非法手段。这从根本上说有利于社会的安定。走访中碰到这样一件事:乡里的一所小学明文划定:“凡学生在校就读期间离开学校上网吧,一律给予开除学籍的处分。”结果该校学生触犯了学校的条例划定,被开除了学籍。该生后悔莫及,其父也觉得处罚的很严峻,以为学校的划定触犯了国家的九年义务教育,不正当。遂一纸诉状将该校告上法庭,使他的儿子重返校园。可见象农夫这样熟知法律的弱势群体能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是多么的重要。

三、折衷型在调查过程中此类人群占32%。这部门人既有封建思惟又有现代观念,深受封建文化和法律轨制的影响和冲击。在我的调查中有这样一个例子:农忙季节有两个村民为争农用水而争吵直至动手,结果一人被对方打伤了左眼,以致视力迅速下降。因为两方是远亲。他既想上诉法院来求得赔偿又基于亲戚关系而徘徊不定。以至过了诉讼的期限,使其丧失了胜诉权。怎样走出封建思惟和现代观念的岔口是解决以上题目的枢纽。

本镇农夫法律意识稀薄的原因

在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今天,在国家迈向现代化的时代,跟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法律观念的不断提高,我国公民的法律观念和知识已经有所改观,但为什么农夫的法律意识稀薄、知识理念一直停滞不前呢?我以为有如下几个方面:

1、封建社会时期长。我国经历了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各种封建观念思惟和世俗文化早已深深的印在泛博劳动人民的心中。正如我以上所说,时代在发展,社会在提高。不与外界打交道和盲目的排外思惟,使得墨守陈规的农夫在经历了跨时代的改革开放以后,并没有感觉到法律意识观念稀薄的危机。改革开放确实给农夫带来了很多物质收益,但另一方面却忽略了对农夫精神文化也就是思惟观念的更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需要同步发展,缺了哪个都得栽跟头。正如邓小平所说“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我国过去是个封建主义国家,有着浓厚的封建底蕴,深受封建思惟的感染。农夫的封建观念很强,所以我以为党中心应该加鼎力度对农夫进行普法宣传和思惟教育。我们国家80%是农夫。农夫的思惟提高就意味着国家的思惟提高。国家兴旺匹夫有责。相信每个人都知道这句话。但是从来没有人去想过如何去做,如何去实施,如何去实现。什么叫爱国?每个人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就是最大的爱国!每一个懂法的公民都有普法宣传的义务,普及法律,加强农夫的法律思惟意识,更是我们每个大学生所应该做的。

2、政府的执行工作不到位。在实践中,政府的政策老是强有力的,但是在执行中不免会泛起一些题目。好比在执行中因为执法者工作方法不适当或立场题目导致跟民众发生些冲突,激起了民众的抵触情绪。使官民的关系变的紧张起来。官民如鱼水的说法从此烟消云散。执行工作不到位并不是说政府的政策错误。大多数的官员起点仍是对的。只是方法不适当。但在现实中就会变的很严峻,执行工作会变成农夫的负担。“鬼子来了”的称呼天然而然从日本侵略者身上挪用了过来。这并不是张冠李戴,这是现实。我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题目的严峻性:荆门市的一个镇上有一户人家由于藏有大量鞭炮而引发爆炸事故造成一死伤。周边的草垛也被烧毁,幸亏及时报警才没酿成更大的灾祸。这当然引起了中心和地方政府的正视。立马下了个必需杜绝爆炸事件的政策。政策总归是好的,但下面执行却泛起了题目,县安监局联合公安局竟然派官员挨家挨户搜鞭炮。严峻的侵权行为就在执行中泛起了。导致当地民众联名上诉,组织游行示威。扰乱了正常的公共秩序与政府的工作。“刁民”就是这样泛起的。执行官员的做法严峻违背了法律。农夫也是有逆反心理的,他们也需要政府的理解和关注。关系弄的僵,工作天然不好做。那就更谈不上让农夫知法遵法懂法和用法来维护自己权益了。由此看来,搞好官民关系就显的尤其重要。所以执行工作时方法一定要适当,切不可损害农夫的利益。

加强农夫法律意识对策

经由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农夫思惟观念或多或少发生了一些改变,但这远远不足。要想把我国建设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法治国家必需转变农夫的思惟,进步他们的法律意识。让他们做一个现代农夫。我以为应从一下几点如手:

1、加强宣传力度,进步农夫的法律意识。在农村前提比较差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宣传车张贴标语,并通过扩音器宣读法律,扩大影响范围。全方位的进步他们的法律意识。司法所应常常到农村去进行法律宣传,演讲以及进行普法教育。让他们学会利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2、加强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要使农夫都进行有效的社会介入进步他们的法律思维必需有完善规范的法律体系。政府应对村委会工作轨制进行法制改革,保证村委会有效快速的进行基层工作,使更多的农夫介入进来,治理自己的事务。

3、切实落实党的政策,加强党的执行力,让党的政策完全执行到泛博农村中,让农夫相信党相信政府。杜绝政府官员违法行政、杜绝行政不正当,把行政不公道降低到最底线。这样农夫就会知法懂法遵法,才能更好的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总之,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政府要引导农夫摒弃封建思惟,接受新观念,进步他们的法律意识,顺应时代的潮流,只要这样社会才会提高,国家才会发展,民族才会富强。也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屹立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法治国家。

本文来自:

中学生法律意识调研报告 篇6

请您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下面划“√”,在“_____”上填上您所要表达的内容。

1.您的性别是:A.男 B.女

2.您的家庭在:A.城镇 B.农村

3.您自己觉得您了解法律吗?

A.非常了解 B.了解一点点 C.不了解

4.您认为法律在你的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如何?

A.非常重要 B.比较重要 C.一般 D.不重要

5.您了解法律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A.学校老师的教授 B.同学朋友的交流 C.家长的教育 D.看电视、听广播

E.自己阅读报刊杂志 F.其它

6.您认为法律的最主要的作用是?

A.保护公民的权利 B.惩罚违法犯罪 C.规定公民的义务 D.其它

7.您觉得以前的中学在普法教育方面的开展情况如何?

A.开展过,很有成效 B.开展过,效果一般 C.开展过,没有效果 D.没开展

8.您觉得您的家长对您的法制教育方面,做得好不好呢?

A.非常好 B.好 C.一般 D.不好

9.您认为在中小学设法制副校长的作用如何?

A.有很大作用 B.作用一般 C.没什么作用 D.根本没作用

10.您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吗?

A.非常了解 B.部分了解 C.听说过这部法律,但不了解 D.没有听说过

11.您知道自己作为未成年人,享有哪些权利吗?

A.知道 B.不知道

12.您是否遇到过侵犯您权利的事件?

A.有 B.没有 C.不知道

13.当您遇到侵犯您权利的时候,您的解决方法会是:

A.忍过去 B.及时向老师反映 C.向家长反映 D.向司法机关求助 E.其它

14.在平时的生活中,您是否注意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

A经常 B.很少 C.没有

15.您会关注立法等法律热点事件吗?

A.会 B.不会

16.您有无计划进一步深入学习相关法律呢?

A.有 B.无

17.您对哪一方面的法律比较感兴趣?

A.刑法 B.民商法 C.行政法 D.诉讼法 E.其它

18.您认为学校或者家长应该如何来提高学生们的法律意识呢?

农村中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篇7

一、调查概况

为了掌握在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 我们以实证调查的方式进行了调查,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发放问卷的方式, 共向大学生随机发放了300份调查问卷, 回收问卷295份, 回收率达到了98.3%。

二、调研情况分析

学生对法律的作用及重要程度有一定认识但还不深刻。法律的存在首先是为了保护公民权利同时规定公民的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 当违法犯罪现象出现要予以处罚, 最终达到巩固统治阶级的目的。调查中还有2%的同学对法律的作用认识不够清楚, 其余同学都已经认识到法律存在的作用。在日常学习生活中, 法律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 关于“法律在您的日常生活中作用如何”的回答, 同学们的见解也有不同 (详见图1) 。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 53%的同学认为法律在生活中非常重要、28%认为比较重要、16%认为一般重要、3%同学认为法律没有作用、不重要。这个结果表明仍然有一部分同学没有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 因为学生群体在生活中遇到法律问题和纠纷还较少, 总觉得离自己很远。但学生毕业择业时候就面临签约、劳务合同等问题, 这些问题都需要运用法律才能合理解决。

学生应用法律知识的能力较弱。在接受调查的同学中, 半数以上的同学从未有过运用法律途径解决纠纷的经历。当他们与他人产生纠纷时, 解决的方法虽然不同, 但直接通过运用法律知识来解决只占9% (详见图2) 。

从图中2可以看出, 31%学生对学校领导依赖较高期望他们出面协调, 53%的宁愿双方私下和平解决。这说明学生遇到纠纷时候不懂得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权, 过于依赖学校或者其他人, 这是由于法律知识的缺失直接导致的。

大部分同学已经形成法律意识却止于行动。但不是所有同学都完全没有法律意识, 受调查同学中, 法律意识水平很强且完全懂得如何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占34%, 法律意识较强但未付之于行动的占44%, 但仍然有22%的同学还未形成法律意识。

这说明学生的法律意识亟待增强, 尤其是那部分完全没有法律意识的同学, 当他们遇到难题、纠纷的时候肯定完全摸不着头脑找不到方法维权。而当问及大学生法律意识欠缺的原因的时候, 同学们认为主要在于社会还不够发展的影响, 家长、老师、朋友的影响以及高等教育体制不合理, 而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社会不够发展。

学生对法律知识有较强求知欲。问卷中, 75%以上的同学希望多了解一些法律知识。问卷还显示, 同学们认识法律知识的渠道以学院宣传、法制教育活动、法制教育课程和电视专题栏目为主, 还有一部分是通过阅读有关法律方面的书籍、报刊报纸和家庭教育来认识和了解的。了解法律知识对于大学生的生活是很有意义的, 同学们对这一点的认识有一定深度 (详见图3) 。

从图3中可以看出, 62%同学认为了解法律知识对于生活有意义, 法律能帮解决实际问题;24%的认为有意义, 但基本不寻求法律途径解决问题, 除非迫不得已;12%的认为意义不大, 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的地方太少了;2%的认为没有意义, 现在还没有步入社会, 法律离自己很远。另一个角度也说明, 还有2%的同学完全不认为了解法律知识对生活有意义, 觉得在学校这个安全的大环境里谈法律太过遥远。

学习法律知识过程中还存在问题。现在高校的教学方式多种多样, 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方法和渠道也相应增多。我们调查后发现, 同学们认为加强法律意识的最佳方法为参加各种丰富的宣告法制活动与讲座, 其他非常好的方式还包括通过各种传媒、设置课程来学习、学校的社团以及身边的例子交流, 这些方法都能帮助大学生加强法律意识。学校也经常举办各种法制宣传活动, 每一次都有很多同学积极参与, 对于这样的法制宣传活动也收到同学们的赞成, 受调查过程中, 有54%以上的同学表示法制宣传活动非常有意义, 也非常愿意参加。大学开设有关法律的课程同学表示赞成, 问卷中有52%同学认为有用, 35%认为只有一定作用, 11%同学认为“没有用, 只为了修学分”, 2%认为纯属多余。

问卷中44%同学感到“有些法律知识但联系实际就不会用”, 40%同学则表示法律知识不足, 还有16%的同学不能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这些问题必须加以重视, 要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学习法律知识。不仅如此, 问卷中还调查了“大学开设法律基础课要如何上才能取得提高同学们法律素养的效果”这一重要问题, 学生们有49%认为要尽可能介绍能解决社会生活的法律法规, 37%认为从案例中说明相关法律理论, 9%认为按照教学大纲讲就行, 5%则认为这门课与生活无关。

三、我校学生法律意识现状

(一) 现在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还是比较淡薄, 当他们自身遇到法律问题时, 不是积极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益, 而是过于依赖学校或者其他人。

(二) 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缺乏重视, 很少主动学习法律知识, 认为法律离自己很遥远, 与自己关联甚微, 而是将更多的时间放在自己专业课的学习上, 他们认为只要学好专业知识才是最重要的, 因而, 对学校开设的相关法律课程, 只求考试过关。

(三) 现在网络的普遍深入使用, 一方面拓宽了大学生获取法律知识的渠道;另一方面负面的影响也使他们对法律信仰和法治观念产生了偏差。

四、如何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建议

(一) 当前, 大学生学习法律知识主要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公共课, 为了提高授课质量, 帮助学生们学习法律知识、形成法律意识, 应该尽量多的指导学生如何运用法律知识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和纠纷, 并尽可能多的使用案例讲解来授予同学们相关知识, 要摒弃教条的讲授方法。

(二) 针对不同年级大学生对法律认知的不同状况及需求, 我们可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使法律素养培育贯穿于学习生活的全过程, 有效实现法律素养培育的持续性。

(三) 普法教育毕竟过于抽象, 要真正唤醒学生的法律意识, 应采取一些更具体, 更行之有效的办法, 针对大学生年龄及性格特点, 把法律意识的培养同组织法制宣传活动相结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论

总之, 大学生法律素养是现实社会形势的需要, 对国家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需要社会, 学校, 个人共同努力, 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学生法律意识得到很大的提高。

摘要:法律意识是拥有理论知识和高技能的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必备素质, 法律意识的培养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整体素质的发展极为重要, 本文主要通过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做了调查, 并分析了原因, 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调查情况,法律意识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沈超, 柳赟, 施展.大学生法制意识状况调查分析.商业文化 (法学之窗) , 2011年6月.

[2]刘雪峰, 于钦明.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之我见.世纪桥, 2012年第3期.

城市常住居民法律意识调查 篇8

摘要:为了响应国家法治建设,提高公民法律素质,我们特针对城市居民的法律意识进行调查,剖析城市居民法律意识存在的问题,对城市居民法律意识的现状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在充分的数据支持和理论支撑的基础上,总结得出城市居民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中存在的漏洞与缺陷,进而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城市居民;法律意识;调查

中图分类号:D92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9-0046-01

法律意识是公民理解、尊重、执行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的重要保证。城市居民树立法律意识,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一、城市常住居民法律意识调查基本情况

(一)调查方式。

法律意识调查主要针对退休人员、高收入阶层、农民工、学生四大群体,采用两种方式进行“城市常住居民法律意识”问卷调查:一是在人员密集的地方发放问卷,二是以“问卷星”网页链接的形式进行调查。调查累计发放462份问卷,其中有效回收纸质版问卷200份,网页版问卷262份。

(二)调查目的。

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城市居民的法律意识状况,分析其法律意识缺乏的原因,以及城市居民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实践中存在的漏洞和缺陷。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不同的社会群体对法律的认知程度不同。在调查中,76.6%的城市居民都认为自己掌握了一定的法律知识,说明了绝大部分居民对法律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具体统计如下:1.高收入群体。该群体对法律的认知程度高达88.7%,但仍有10%的公民对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这种想法带来潜在行为危机,有可能在某些条件下导致违法行为的发生。2.未成年人群体和农民工群体。未成年人群体认为自己掌握了相当水平的法律知识的占73.6%,农民工群体为71.5%。这两大群体作为社会发展的主力军,知法水平呈上升趋势,反映了社会的整体法律素质水平在提升。3.退休群体。该群体法律意识最低,仅为50.1%。这和历史遗留问题有一定联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前,中国公民没有形成严格意义上的法律意识。法律意识真正地形成和发展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民作为市场参与的主体,才逐渐形成的系统的法律意识来行使权力、履行义务以及维护自身的权益。

(二)城市居民遵法守法意识强弱不一,法律还未成为解决纠纷的主要途径。调查显示95.7%的居民对交通法规有着较清晰的认识;然而当问及购物时是否会索要发票时,仅有45.6%的公民会主动索要发票,23.1%的公民表示不要发票,超过3成的被调查者表示给就要不给就不要,许多人甚至不明白发票的重要意义。在维护自身消费者合法权益方面仅 30.4%的公民选择“寻求消费者权益委员会的帮助”,有超过20%的公民选择“只能自怨倒霉”或“心理感觉不舒服,但不知道怎么办”。这一结果反映了城市居民对法律认知水平有限,个体差异较大,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动性较差。

不仅是社会的不同群体法律意识强弱不一,相同群体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中也表现出来不同的守法观念。城市居民遵法守法意识强弱不一,归根结底还是居民法律观念不够强烈。

(三)城市居民接受法律教育的途径主要来自电视和网络。调查结果显示:75.6%的居民通过电视的方式了解法律;选择网络的方式占65.4%,成为广大居民获取法律的第二途径。

在未成年群体中,通过学校教育途径获取法律知识的也占很大比例,达到67.1%,在中小学生的时间分配中,他们在学校里的时间最长。但许多学校为了升学,为了考试,往往忽略了法律教育的具体落实,造成学校教育这一关键环节跟不上社会的要求,是值得教育部门深思的问题。

三、城市公民法律意识提高的途径和建议

(一)加强学校法律教育。法律教育是培养法律人才的主要途径,法律人才是宣传法律的骨干力量。强化学校的法律教育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建立科学的法律教育体系。教育部门应着手加强从小学至大学的法律教育,并将法律课程纳入教学大纲。教材编写上,采取简明易懂的编排方式,使教材成为宣传法律最重要的载体。教学上,应根据课程特点,营造良好的学法环境,使得学生从小学会知法,守法,用法。2.开展法律实践活动。多开展法律的第二课堂活动,如邀请法学专家进行法律知识讲座,组织旁听法院审判,开展模拟法庭等,让学习和宣传法律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二)利用大众传媒进行普法教育。普法的最佳载体当属新闻媒体,通过电视等大众传媒去传播法律信息,不断提高法律宣传的覆盖面和渗透力。例如,政府部门可在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上开设宣传法律的栏目。各大律所可推出有关法律咨询服务的APP,解决公民遇到的法律难题。

另外,法律类电视节目如《今日说法》等受到广大观众的高度关注,发挥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但同时也存在负面影响:如节目中专业术语的不规范、重大的真实案例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影响等。有关栏目制作人应谨慎对待问题,找出改进节目制作的方法,推出更加精良的电视节目。

(三)法律宣传走进社区,法律文化深入群众。各大高校法律专业的学生和法律工作者可在社区内设置法律援助服务站点,对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加强普法力度:1.退休群体。志愿者可在公园、敬老院向退休老人派发法律宣传海报,针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侵犯老年人财产权利、人身权利等不良现象向宣传相关法律知识,让老年人知道自己应享有哪些权利,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2.农民工群体。志愿者可走访建筑工地、工厂、汽车站等农民工聚集的场所,向他们派发印有专门的农民工维权法律知识的小册子,提供正确、有效的维权途径,使发生在农民工身上的欠薪、工伤、欺诈等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

本着依法治国的方略,我国的法律建设近十年来已取得一定成绩。但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与法治社会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在充满挑战的21世纪,我们必须不断推进法制建设的进程,不断地提高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早日将我国建设成一个强大的民主法制国家。

作者简介:

陈珠洙(1995-),女,广东人,中央司法警官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13级本科生。

郑秋韵(1995-),女,海南人,中央司法警官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13级本科生。

高海桐(1994-),男,河南人,中央司法警官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13级本科生。

李嘉顺(1995-),男,福建人,中央司法警官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13级本科生。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研究报告 篇9

建成法治国家,应具备以下两个方面的条件:一方面是要有一套反映社会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法律制度体系;另一方面是要有社会公众对法律秩序所包含的伦理价值的信仰,即社会公众对法律忠诚的信仰。如果说前者是法治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那么后者就是法治得以实现和法治精神得以形成的关键。法律意识就是人们对于法(特别是现行法)和有关法律现象的观点和态度的总称,提高全民法律意识是我国依法治国战略实现的一个重要条件。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未来经济建设的骨干力量,更深层次的了解其法律意识结构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法律意识的培养,对中国的法治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学生法律意识是大学生群体对法、法律或其现象的观点和态度的总称,包括对法律的认知、服从、评价和期待等的内

心体验,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具备社会主义现代法律意识的基本内容和特征,同时还区别于一般社会群体的法律意识,有自己的特征。本课题以兰州市七所同时具有本科学历和研究生学历授予权且不是法律类院校的高校为调查对象,它们分别是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兰州商学院。调查共发放问卷965份,收回问卷958份,回收率为99.3%,有效问卷946份,有效率98.7%。通过近50个基本问题的设问,在对学生的法律意识结构状况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基础上,通过SPSS统计分析软件,运用频数分析、交叉性分析、关联性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发现在兰州市所调查的七所高校的大学生,对法律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把握程度都比较高,在法律服从、法律应用方面也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方面结合自己的法律知识,另一方面又比较理性考虑问题,从而能选择比较合适的处理方式。但是在法律评价和法律

期待方面,一方面反映了我国社会目前的一些突出矛盾,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足以让高校和社会足以引起重视的法律现象。在基本了解兰州市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结构状况后,从法制教育、市场环境、传统文化、大学生自身等方面分析了具体原因,试图在高校教育方式、课程内容编排、教学时间安排、教育途径、高校管理等多方面探索出一条适应于培养与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实路径。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问卷 篇10

亲爱的各位同学:

您好!我们是河南工业大学13级土木建筑学院3班的一个调查小组,为了解大学生法律意识做以下调查,此调查不涉及个人隐私,对您在百忙之中抽时间参与调查,深表感谢!

您的基本情况:1.性别:()2.年级:()3.专业:()1.您从何时开始接触法律的?()A 小学 B 初中 C高中 D大学

2.您认为法律与你的学习和生活有关系吗 ?()A 关系密切 B 关系不大 C 没关系 D 不知道,说不清

3.对我国的法律体系认识程度有多少?能清楚说出我国的几部大法吗?()A 高;能 B 中;勉强能 C还可以,一般的能D 低;不能 4.您的法律知识主要从何而来?()A 学校上课和宣传 B 家庭教育C 社会宣传(广播、电视、报纸))D 其他 5.您知道自己有哪些具体的权利义务吗?()A 全部知道B主要的知道 C知道一小部分 D 不太清楚 6.您知道全国法制宣传日是哪一天?()A 3月15日 B 11月1日 C12月4日 D 不知道

7.在生活中遇到侵害自己权益的事情时,您会如何处理?()A向亲人,朋友,老师求助 B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自认倒霉了。C犯我者,虽远必诛,用武力解。D向有关部门寻求法律保护 8.您认为在现实生活中法律是否重要()

A、非常重要,国无法不行 B、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 C、一般般,可有可无的东西D、基本没用,法律不如关系有用

9.对于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等执法机关,您的态度是()A、充分信任B、比较信任C、除非不得已,不跟他们打交道D、不信任 10.您认为对法律的执行哪些监督是最有效的()

A、报刊、电视、广播等新闻舆论监督B、党委、政府、人大、政协领导机关的监督C、群众监督D、执法机关自我监督

11、你认为法律意识与教育程度有关吗()A 有密切的关系 B有一点关系 C毫无关系 D不太清楚

12、你认为不少大学生法律意识欠缺的原因是()

A 社会还不够发展 B 家长、老师等人的影响 C 高等考试教育制度不合理 D 自身要求过低

13、如果有法律意识方面的社团,你是否会参加()A 积极参加 B 参加 C 消极参加 D不参加

14、你认为法律的主要作用是()

A 保护权利 B惩治犯罪 C维护社会治安 D不清楚

15、你觉得自己的法律知识丰富吗()A非常丰富 B比较丰富 C一般 D比较匮乏 16您觉得了解法律基本知识对我们有意义吗?()A没有,法律离我很远,我们还没有进入社会,以后再了解也不迟 B意义不大,可以用法律维护自身权利的地方太少了 C有意义,但是我基本不寻求法律途径解决问题 D有,法律常常帮我解决实际问题

17您觉得下列哪部法律与我们日常生活关系最大?()

A 民法 B 继承法C 合同法 D 婚姻法 E 刑法 F 保险法 H 公司法 I 劳动法 J 反不正当竞争法K 治安管理处罚法

18你认为造成大学生法律教育薄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B、贫富悬殊是产生犯罪的土壤,影响了教育效果 C、个人自觉性是根源 D、法律教育活动本身的局限性

问答题: 您认为大学生在法律意识上存在哪些问题?您对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有哪些建议?

-----------------------

提高高校学生法律意识的思考 篇11

关键词:法制教育 法律意识 高校学生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b)-0146-011 法律意识的概念与内涵

要深刻理解高校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与困境,首先就必须对法律意识的概念与内涵进行理解与明确。我们知道法律意识指的是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和。大学生法律意识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备了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基本内容和特征,又有自己的特征,同时,又与社会一般群体的法律意识有所差别。就其主体而言,由于学生的年龄层次和受教育程度区别于其他社会群体和社会公众;就其内容而言,由于大学生尚未形成成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致使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还不够全面。因此,他们的法律意识带有明显的易变性和不成熟性。

2 高校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现状与困境

高校学生法律意识具有明显的群体性特征,其易变性与不成熟性既是缺陷又是我们进行培养与增强的内因所在。而当前我国高校学生法律意识普遍不足,法律信仰缺失,具体而言,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2.1 不重视法律意识教育

在大学生法律教育实践中,教育部门、学校及老师都没有对大学生法律信仰、法律素质、法律意识的培养与增强引起足够的忠实,导致法制教育尤其是法律意识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上都相对薄弱。这种薄弱表现在目前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还是以课堂教学形式为主,这种形式往往导致教师授课主要是单纯地进行法律理论基础知识的传授,还没有明显的创新与突破,这种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只是在形式上重视法制教育和在认识上认同法律意识的存在,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能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良好的培养作用。法律意识作为一种重要的法律素质,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由于法律意识的形成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高校更应该将其作为高校教育的重点进行强化。然而,长期以来,高校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几乎把法律意识排除在法制教育內容之外,忽视了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的培养。

2.2 教师队伍整体法律素质不高

在高校中,教师队伍的素质存在差别,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在教师师资水平较高的大学如我国综合性重点大学,这些高校的大学生法制教育师资队伍基本上是水平比较高的法学专业教师,这些教师一方面在从事法学教学工作;一方面还研究比较深的法学专业问题,他们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在给学生传授法律相关的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通过丰富的实践案例,启发他们对法律基础知识进行延伸和思考。但是,在一些大学师资匮乏的高校尤其高职类院校,没有设置法学院或法律系。担任这类大学法制教育课的老师多是一批兼职教师,并且主修法学专业的也极少。他们由于专业素养有限和其他工作压力,导致教学指导无法真正落到实处,基本只是有名无实的法律教育课程,应付考试却无法真正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与修养。

2.3 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

高校法制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大学生自身的法律意识仍然比较淡薄。这主要因为大学生缺乏法律知识造成的。他们的法治意识不强,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往往以自己的想法去处理而没有从法律的角度去考虑。因此,他们往往因为意气用事造成事情恶化,导致违法犯罪活动。如药家鑫事件。再者,在校大学生缺乏权利意识,在他们的知识体系中,法律仅仅是一种义务意识,这种义务意识导致他们不会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自己的合法权利和法定义务缺少了解,而长期以来法制教育基础课不是“主课”的观念根深蒂固。就实际而言,很多大学生并未对法制教育课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因此,法学生法制教育课也处于一种“附属”的尴尬地位。

3 提高高校学生法律意识的思考

3.1 法制教育专业化

教学机构应依据高校法制教育自身特点,在系统把握法制教育体系基础上,制定科学并且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学计划,明确法制教育的目的和意义所在。通过具体、清晰和知识完备的理论讲授和实践操作,实现大学生遵纪守法,运用法律解决相关日常问题的能力,具备时代要求的法律素质。通过将法制教育内化到各专业知识教育,利用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内在需求和积极性,吸收消化与专业课程紧密结合的法律,并为以后的专业发展和职业要求做良好的铺垫,注重正确价值伦理观引导下的实用性。依据不同的学生类别,年级年龄和专业要求因材施教,把握各自特点,采取针对性的具体措施,依据他们的现实需要和思维方式,进行有效遵守、维护和使用法律的良好法制修养教育。

3.2 高品质的课堂教学

高质量的法制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牢固的法律基础知识,从而为进一步接受法制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必须保证课堂法制教学的高质量。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首先要明确了解法制教育目的和意义,结合科学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背景,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学理念;运用针对性强和有效的教学模式,在充分了解和把握大学生特点和学习需求基础上,积极运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理论结合案例,讲授结合学生互动参与。同时,组织学生探讨、分析、思考和表达,锻炼他们运动基础知识分析社会实际案例的能力,鼓励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强化案例分析和事实材料收集、归纳和分析,增加情景模拟的比重,最大限度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在引导下进入自我分析、思考的学习阶段,从而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3.3 提升法律教育评价的地位

我国高校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占较大比重,思想政治教育是很重要的教育,但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导致对学生法律素质评价存在思想道德评价掩盖法律教育评价的做法,法律教育评价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附属,缺乏独立性,从而导致守法意识的空泛化和虚无化,应该意识思想道德评价无法代替独立的法制教育评价,传统的学生道德评价无法解决很多实际社会法制问题,而独立的法制教育评价有助于提升学生法制行为,从而解决社会上很多实际问题,法制教育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的最高权威性和规范性”等思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正义”的公民法制意识,正确评价各种社会现象,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蚀,形成法律认知、法律评价的良好习惯,培养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钟文化.大学生法律素养培养及法制教育改革浅探[J].中国科技信息,2008(1):11.

[2]王亚莉.试论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J].科技创新导报,2010(21):160.

农村中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篇12

要培养大学生的懂法、守法、护法意识就要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采用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相互补的方针政策把知识与事实相结合, 使法律观念深入人心。教师在上课时应该理论联系实际, 采用以案说法、解法、法案相结合的方式教学, 并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以提高大学生运用法律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让大学生知道什么是法律允许做的, 什么是法律不允许做的, 自觉地按照法律模式规范自己的行为, 做到懂法、守法。

与此同时, 还要将权利与义务的观念传授给学生, 让他们知道权利与义务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 要想获得权利就要履行自己的义务, 反之, 自己履行了义务就能得到相应的权利。所以, 大学生在学法的过程中也要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 要学会运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 这是自己的基本权益;在维护自身权益的时候, 也要尊重别人的合法权益, 要时刻铭记并自觉履行自己对他人、集体以及社会应尽的基本义务。

二、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实现大学生法德同步发展

法律与道德从根本上具有一致性, 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学校应将法律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相结合, 通过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来促进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提高。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还没有成熟, 这就很容易受到社会中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 比如社会中出现的暴力、色情、拜金主义等, 这些都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威胁, 甚至可能误导学生走上犯罪道路。这就需要学校加大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和思想道德教育, 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学会分辨是非, 认清糟粕与精华, 明晰权利与义务, 兼修法律与道德。

三、注重心理健康教育, 奠定大学生学法心理基础

现如今高素质犯罪的案例逐日增加, 大学生犯罪更多的是因为法律观念匮乏, 法律意识贫乏导致的, 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是因为学校没有重视对学生进行法律法规、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大学生普遍存在意志力薄弱、情绪不稳定、情绪消极、心理障碍等方面的问题。这就要求学校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卫生教育, 从而帮助他们克服不良情绪的消极影响。这种不良情绪主要来自于学生进入大学后, 环境、生活、人际关系的改变让他们无从适应, 又要面对各种的压力, 比如就业、经济、学习等。心理较为脆弱的学生就会适应不了, 严重的还会有心理障碍, 极容易对法律产生抵触情绪。若学生的压力得不到正确的释放和排解, 随着时间的累计很可能以犯罪的方式释放出来。因此,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学校应设有心理咨询机构, 开设心理学相关课程, 让学生通过学习正确地看待压力、释放压力, 从而避免走上犯罪的道路。

四、加强证据意识教育, 提高大学生合法维权能力

造成大学生证据意识淡薄的原因关键在于我国的法律文化和历史传统所带来的影响。人际交往中, 人们往往只注重关系和人情, 同学之间互相借钱, 碍于情面, 不打借条。如果对方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还钱, 那就有理说不清了。所以, 一定要加强大学生在生活中收集证据的意识。与此同时, 还要加强大学生保存证据的意识。证据不但收集比较重要, 保存也同样重要, 只收集不注重保存的话那收集的意义就得不到体现, 当自己的利益受到侵害时便不能讨回公道。如要保存各种借条、经济来往中的通话记录、银行的转账凭证等。这些都是维护自身利益的证据, 一旦丢失, 在打官司时就会有败诉的风险。所以, 加强大学生保存证据的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需要注意的是在收集证的过程中, 学生一定要通过合法的途径, 而不能损害他人的利益。即学生要知道什么事情是可以做的、什么事请是不可以做的、什么事情是应该做的, 从而自觉地守法、护法、用法。

五、结语

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已刻不容缓。社会、家庭、学校应共同努力, 通过普法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证据意识教育, 增强大学生的法律知识, 使之学会用法, 自觉守法, 提高法律意识。

参考文献

[1]林育胜.浅谈董必武主要法治思想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 (第六辑) [C].2007.

[2]韩忠玉.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基本内涵和建设路径[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 (1) [C].2008.

[3]赵永存, 王金增.加强大学生普法教育增强法律观念——谈高校《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J].理工高教研究.1998 (02) .

[4]蒋红彬.试论《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的理念与模式[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社会科学篇) [C].2004.

[5]门广.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性及培养途经[J].法制与社会, 2009 (08)

[6]周立平, 王丽华.加强法制教育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0 (02) .

上一篇:和谐社会人与人演讲稿下一篇:政务云平台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