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大学专业历史历任院长

2024-06-24

延边大学专业历史历任院长(共7篇)

延边大学专业历史历任院长 篇1

长春理工大学毕业证样本历任校长

长春理工大学简介乘车路线地址:

长春理工大学学校1958年由中科院创办,长春理工大学,原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是一所以光电技术为特色工、理、文、经、管、法协调发展的吉林省省属重点大学。学校先后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国防科委、五机部、机械委、机电部、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从火车站到长春理工大学(南校区)的公交车有306路直接有理工大学站点下车就是,坐轻轨到硅谷大街站下车,坐129,239到动画学院站下车~也可以从火车站坐222到前进广场坐239到动画学院站.然后在站点对面那条路进去右转就是了。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地址: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博才路399号。长春理工大学东校区地址:中国吉林省长春市卫星路7089号(东)。

长春理工大学历任校(院)长及任职年限:

王大珩第一任院长(1958.8-1965.2)武强院长(1977.12-1983.10)吴士科院长(1984.12-1994.2)王庆余院长(1994.2-1996.12)姜会林校长(1996.12-2006.1)于化东:现任校长(2006.1-)

长春理工大学所设院系和专业学科:

长春理工大学设有研究生学院、光电工程学院、光学工程系、仪器科学与技术系、探测与信息工程系、理学院、应用数学系、物理系(光学物理系)、电子科学与技术系、机电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系、机械电子工程系、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通信工程系、自动化系、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网络工程系、软件工程系、软件学院(停止招生,专业归入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网络工程系、软件工程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系、材料工程系、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化学化工系、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生物工程系、生物技术系、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管理系、会计系、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日语系、俄语系、朝鲜语(韩国语)系、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广告学系、艺术设计系、法学院、法学系、社会学系、马克思主义学院、军体部(武装部)、成人教育学院、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国防科学技术学院。

长春理工大学历史变迁过程详解:

1958年,两院院士王大珩遵照聂荣臻元帅要建立一所主要为国防培养光学人才的高等学校的指示,创立了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并担任第一任院长。1959年,国民经济开始进入三年困难时期。1959年6月,中国科学院吉林分院和吉林省教育厅将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长春机械学院、长春化学学院合并,定名为“吉林科学技术学院”。1960年5月,又将校

名改成“吉林科学技术大学”。1960年11月,随着长春光机所和长春机械所合并,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与长春机械学院真正合为一校,校名仍用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吉林科学技术大学的名字不再沿用。1962年8月,国务院发出国教张字242号文件,指示学校由中国科学院和国防科委共同领导,以中国科学院为主。就这样,学校成为长春市1958年创办的十余所院校中唯一保留下来的学校,也成为当时全国407所大专院校之一。1999年,划转为以吉林省管理为主,并与国防科工委共建。2002年4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长春理工大学,王大珩院士亲笔为学校题写了校名。2004年,被确定为吉林省重点大学。

本文由: 整理发布

延边大学专业历史历任院长 篇2

答:2006年1月底, 海南师范学院经国务院高校设置委员会评议、教育部批准, 正式更名为海南师范大学。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师范大学成了海师人面临的重要课题。在深入调研和认真思考的基础上, 经过全校上下办学思想大讨论后形成共识:由师范学院向师范大学转变最主要的应该是办学功能的进一步优化, 一所师范大学不仅要开展教书育人、科学研究, 而且更要服务社会, 需要建立一个大平台, 完善师大服务社会的功能, 在服务社会中真正体现出省属师范大学在当地的不可替代性, 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彰显自己的特色, 提高学校自身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同时, 进一步提出了海南师范大学要“走进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研究基础教育、引领基础教育”的办学理念。2006年5月, 海南师范大学向海南省委组织部提交了《海南师范学院关于开展顶岗支教实习顶岗培训工作的报告》, 时任海南省委副书记的罗保铭同志对此项工作十分重视和关注, 专门作了批示。受此鼓舞, 海南师范大学提出了《海南师范大学面向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的“播种希望”行动计划 (2006年-2010年) 》, 计划包括三项行动, 分别为:“双五百”人才工程、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中学教师脱产提高培训和“周末流动师资培训学院”。项目得到了海南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省扶贫办、省教育厅等部门在政策、经费上的大力支持, “周末流动师资培训学院”项目于2006年10月开始实施。由于效果显著, 项目于2010年9月被海南省委、省政府列为《海南省中西部市县人才智力扶持行动计划》十大项目之一, 从2011年开始实施至2020年, 2010年11月, 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扶贫办联合制定了“周末流动师资培训学院”项目实施方案。目前项目在海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的管理、监督、协调下, 正在有序、有效的推进中。

问题2:如何理解“周末流动师资培训学院”是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学习共同体?

答:农村教师学习共同体是由农村教师为主的学习者及其学习环境构成的一个学习功能整体, 它包括学习主体、学习目标、学习资源、学习规范、学习情境五个要素。其活动样态是学习者与学习环境、学习者与其他学习个体和学习群体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 通过知识吸纳、内化、创新、外化、反馈等过程完成知识和意义的建构, 实现有效学习的发生。“周末流动师资培训学院”是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学习共同体, 它的学习主体是农村教师、中学兼职指导教师、大学专职指导教师, 他们的共同目标是通过学习共同体这一平台, 在互动交往中实现并满足各自的需求, 最终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它包含了多元化的学习资源, 既有大学教师身上所代表的大学理论资源, 又有中学骨干教师和农村教师身上所具有的不同的条件性资源和素质性资源, 伴随着学习主体的交往互动, 实现了大学资源与中学资源相结合、城市资源与农村资源相融合、理论资源与实践资源相整合。学习活动规范主要体现为学习主体的自觉参与、广泛互动, 平等交流。学习情境是把学习活动放在农村乡镇中学, 通过“同课异构”给学习者提供研究农村中学教育教学问题的真实情境, 随之进行的“研讨交流”和“专业引领”呈现了学习者不同的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下的思想碰撞。通过这一学习共同体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实现所有参与者的职业理想与师德、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共同发展和提高。

问题3:与其他的培训相比, “周末流动师资培训学院”具有怎样的培训特点呢?

答:“周末流动师资培训学院”的培训特点, 总的说来就是整合省内优质资源, 利用周末时间送训下乡, 按照“立足课堂、服务学科、培训骨干、辐射全员”培训定位, 对当地初中教师开展培训活动。具体来说:①在培训目标上, 改注重知识培训为注重教师自我专业发展;②在培训内容上, 改注重理论培训为注重课堂教学研究;③在师资队伍上, 实现高校教师、省内中学优秀教师和受训地区优秀教师等资源的整合, 解决了培训力量不足的问题;④在培训时间上, 利用周末进行培训, 解决了工学矛盾;⑤在培训地点上, 送训到县及乡镇, 既降低成本, 解决教师出不去的问题, 又使培训能面对当地的学生、当地的教学环境, 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时效性;⑥在培训方式上, 强调教师对自身教学的对比反思, 并在反思中参与研讨交流; (7) 在培训对象上, 既是面向骨干教师的培训, 又是面向各学科全体教师的培训, 充分考虑参训教师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需求。从现实的角度来说, “周末流动师资培训学院”切实解决了海南农村教师培训中的三对明显矛盾:一是培训经费需求与经费短缺的矛盾;二是工作与学习的矛盾;三是本地培训力量需求与培训力量不足的矛盾。

问题4:“周末流动师资培训学院”的基本培训模式是怎样的呢?

答:“周末流动师资培训学院”的基本培训模式为:“同课异构—研讨交流—专业引领—行为改进”, 具体内容为:

“同课异构”是指面对同样的课题、同样层次的农村学生, 分别由当地农村初中教师和海师大聘请的中学兼职教师进行课堂教学, 为研讨交流提供现场指导。

“研讨交流”是指当地教师与兼职指导教师, 根据现场对比课的教学情况以及自身对本课题的教学经验和体会, 进行教后反思, 互动交流。

“专业引领”是指海师大专职指导教师用专业的思想和理论, 对农村教师课堂教学以及研讨交流所表现出来的问题和话题, 进行专业指导和引领。

“行为改进”是指骨干学员在集中培训的基础上, 针对对比课的交流与反思情况, 重新调整教案, 然后回到本校后, 再次上课, 并整理出课堂实录作为作业。通过这样的后续活动, 逐步改进受训教师的教学行为。

问题5:“周末流动师资培训学院”有什么样的价值追求呢?

答:我认为“周末流动师资培训学院”项目的实施, 其追求的价值是多维和多元的。从政府部门来看, “周末流动师资培训学院”可以加快提升我省中西部市县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提高当地基础教育水平, 为实施科教兴琼和人才强省战略, 促进我省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从学校发展来看, 一是可以完善我校的办学功能, 发挥我校作为省属重点师范大学服务海南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功能;二是通过项目实施, 打造我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品牌;三是通过项目实施使我校教师教育课程、科研与基础教育实现对接, 促进我校师范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从参训教师来看, 受训的农村教师专业成长意识被唤醒了, 实践性知识充实了, 教学行为改进了;对中学优秀兼职指导教师来说, 一是为其进一步发展搭建了平台;二是在与师范大学专家以及农村教师的接触交往中, 他们的教研能力和专业精神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学识和视野逐步变得开阔。对海南师大学科教学与研究专家来说, 一是增强了服务海南基础教育的责任感和意识;二是密切了与农村中学教师的联系;三是促进了学科教学论教师专业能力和活动能力的明显提升。从教师学习理论来看, “周末流动师资培训学院”为教师学习共同体提供了一种新的架构与诠释, 为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探索了新路。

问题6:“周末流动师资培训学院”实施这么多年来, 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据统计, 从2006年10月—2012年12月, “周末流动师资培训学院”累计送教到县、到乡1318次, 为当地培训初中教师约10000人, 参与活动的海师大学科教学论教师、学科专家、中学优秀兼职指导教师2736人次, 共听课1846节, 评课923余次, 举办讲座396次, 培养研究型骨干教师810名, 培训得到了受训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和教师们的充分肯定, 80%以上的受训教师认为培训的内容和形式很好, 促进了他们的专业发展。在与琼中、白沙、临高、屯昌、昌江等市县教育局 (教师培训机构) 座谈中, 相关领导和各学科教研员一致认为:海南师范大学整合海南教师教育优质资源, 立足课堂开展教师培训, 符合当地教师需求, 教师受益较大, 培训效果好。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的刘延东同志在2009年5月13日光明日报《情况反映》第101期:“海南师范大学实施‘播种希望’工程取得显著成效”上批示:“周济同志:海南师大确立服务型大学的办学宗旨, 构筑实践平台, 为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农村教师的做法, 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师范院校建设中有借鉴意义。请各地师范院校将好的经验加以总结, 提出办好师范院校的意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海南日报》、《中国人事报》、新华网、人民网、海南视窗等新闻媒体从不同的视角集中报道了“周末流动师资培训学院”项目的相关情况。应该说, 项目已成为海南教师教育培训和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平台, 在省内外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问题7:目前“周末流动师资培训学院”的实施情况如何?

答:在省厅领导以及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 在各相关学院及专兼职指导教师的辛勤努力下, 特别是在各市县教育局、教师培训机构的配合支持下, 项目正在有效、有序地开展。我认为目前的工作有如下三个主要亮点:

1.项目得到当地教育局 (教师培训机构) 和受训教师的充分肯定。从这两年对受训教师的问卷调查反馈来看, “对项目的整体满意度”一项, 2011年平均满意度为82%, 2012年平均满意度为93%, 增加了十一个百分点。

2.把握需求, 进一步拓展了培训的内容和形式。各学科重视需求调研, 通过问卷调查、博客、邮件、QQ群等形式了解学员的需求, 及时调整培训计划, 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 不断拓展培训的内容和形式。在培训内容上, 各学科新增了新课标解读、中考复习与备考、课件制作等专题讲座。此外, 语文学科统整初中语文教材, 帮助受训教师建立起教材内容的主框架, 英语学科注重知识、语言、阅读操练, 物理学科围绕着“如何实现有效课堂教学”以及教育技术的开发与利用进行培训, 地理学科、化学学科根据海南省中学教师职称评审条件的调整, 为受训学员增加了片断教学的示范课及评析课等培训内容, 历史学科精选初中教材中的重点、难点, 进行教学策略上的分析与研究。在培训形式上, 在保持已有的有效形式基础上, 不断尝试新的培训样式, 比如英语学科开展“小组合作研讨、校级交流、导师引领”相结合的培训形式;数学学科根据每次培训主题, 利用学科博客, 组织“数学教育论坛”;物理学科、地理学科采取“任务性检测培训”等形式。

3.管理机制、运行机制有所创新。主要表现在:

(1) 海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实行了“周周跟进、多方协调”的工作机制, 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实时跟踪管理、监督、协调。

(2) 各学院根据工作需要, 加强了对项目的组织和管理。完善项目工作小组, 不断加强专兼职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学科培训计划性强, 责任到人。

(3) 各方相互协作, 灵活安排培训的地点和时间。在培训地点方面, 不少市县把培训安排在不同地域和不同层次的学校举行, 特别是陵水、临高、定安等市县把培训放到乡镇中学流动举办, 较好地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培训时间方面, 语文、生物、化学、数学四个学科在陵水、定安、屯昌、临高等市县均安排在周五活动。

项目实施七年来, 一方面收获丰硕成果的同时, 另一方面也出现了许多深层次的问题, 主要表现为:

1.学员参与培训活动的积极性有待提高。在问卷调查“参训教师的学习状态”一项中, 统计数据显示, 受训学员参与活动的学习状态离预期的理想还有一定差距, 表现为参与交流讨论的积极性不高、交流不够深入。在对部分学科培训现场的学员人数统计发现, 受训教师的出勤率有时不高。我们认为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有: (1) 有些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不强, 不愿意放弃周末休息时间。 (2) 培训的方式、方法比较单一, 时间一长, 造成培训的吸引力不强。 (3) 部分市县管理部门、个别培训学科疏于对学员的管理组织。 (4) 部分乡镇中学教师参训路途较远, 部分市县没能给予必要的交通、误餐补助, 致使受训教师的积极性受到影响。

经过以上分析, 我们认为影响学员参与活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不仅要在提高培训吸引力上下工夫, 而且也要在培训的组织、管理以及政策上不断完善。

2.骨干教师的培养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骨干教师培训对象的选定方面, 通过问卷和访谈我们发现, 个别市县在骨干教师培训对象选拔上, 缺少必要的考核和审查;二是骨干教师培训对象的培养方面, 整个培训过程力度不够, 骨干学员没能得到“一对一”的跟踪指导, 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提交的作业没能及时解答和评析;三是骨干教师培训对象的认定和发挥作用方面, 各市县的认识不同、认定也不同。

3.个别选聘的兼职指导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水平不高。虽然各学院在兼职指导教师的聘请方面做了许多努力, 但仍然不够理想。问卷调查显示, 受训教师对不少学科选聘的中学兼职指导教师教学效果和指导能力满意度不高, 在访谈中, 不少受训教师提出“要选派有经验的优秀中学教师、教学名师给他们上研究课、示范课, 让他们有更多跟有经验的优秀中学教师交流学习机会。”从他们对教学名师、优秀教师的呼唤中我们看到了在选派中学兼职指导教师方面中的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 我个人认为既有我们自身工作做得不够到位的原因, 也有相关市县及其相关部门协调、保障的原因。要解决这些问题, 我认为海南师范大学林北平书记在“周末流动师资培训学院”2013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给了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和思路, 就是要“强化组织管理、完善机制建设”、“提升质量内涵、塑造特色品牌”、“狠抓队伍建设、确保活动实效”。

问题:8:“周末流动师资培训学院”今后的工作有何设想?

答:今后“周末流动师资培训学院”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率为中心, 拓宽培训内容和形式, 创新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 努力开创“周末流动师资培训学院”项目工作新局面。具体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创新培训方法、强化管理, 努力提高培训的效率

(1) 完善和拓宽培训的模式和方法。

在培训模式与方法方面, 除了进一步完善周末流动师资培训学院“同课异构、研讨交流、专家引领、行为改进”基本培训模式以及讨论式、情景式、网络式、师徒式培训方式之外, 积极探索“小组合作、校际交流、专家引领”等模式以及案例式、探究式、参与式培训方法。组织学科骨干教师进行跨市县、跨省交流, 努力提高培训的吸引力。

(2) 多方协调, 强化管理。

海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各学科工作站要与市县项目管理部门加强协调, 在物质和精神上激励教师参与培训的同时, 进一步完善学员参训管理制度, 特别是考勤制度、参训情况通报制度、奖励制度等, 鼓励基层一线教师积极参加培训。此外, 积极推行在乡镇中学流动开展培训和灵活调整培训时间的做法, 条件允许的话, 可适当提前到周五进行。

2.积极做好骨干学员的选拔、培养、认定工作, 为市县培养优秀骨干教师。

为农村学校培养骨干教师是“周末流动师资培训学院”的重中之重, 今后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各学科要与市县协商, 建立起骨干学员筛选、考核制度, 确实把想发展、愿投入、肯学习的中青年教师列为骨干学员。在骨干教师的培养上, 要制定细致的培养计划和方案, 做到要求到位、指导到位和管理到位。在骨干学员的考核认定上, 希望各市县能在相关政策上能给参训的骨干教师一定倾斜, 充分发挥他们在当地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引领作用。

3.进一步加强专兼职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1) 建立专兼职指导教师筛选和动态聘任制度。根据培训的需要, 不断吸纳大学里教育理念新、责任心强的学科教学论教师和学科专家进入专职指导教师队伍。筛选和补充中学教育教学能力高的特级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省级骨干教师进入兼职指导教师队伍, 实行一年一聘制。积极探索外请省外专家、一线教师参与培训活动的途径。

延边大学专业历史历任院长 篇3

[摘 要] 大学讨论课有倾向性,有倾向于学术讨论的,有倾向于课堂教学,或者两者兼顾的。大学教师在讨论课前应作系统的资料整合,并提出基本问题。学生应进行分组。讨论课前,教师将每个学生任务布置下去,由学生准备。课堂上,学生发言之后,教师应积极介入、主导,完成需要讨论的主题。

[关键词] 历史专业;讨论课;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07-0100-03

一 大学讨论课渊源

大学讨论课是一种很宽泛的说法,起源于欧洲国家,定型于德国。一般认为,最初在欧洲大陆一些国家使用Seminar方法,对牧师进行圣学上的训练,但同时也使用Seminar方法对一些大学教师进行训练。这种训练教师的方法,在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一直存在,只是尚未定型。第一个对Seminar方法在大学教学上定型的,公认的是德国学者沃尔夫(F.A.Wolf)于1786年,在大学哲学课上,借用这一教学方式,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比较固定、成熟的Seminar方式进行教学。沃尔夫的具体做法是,上课前,让学生事前准备书面或者口头上的发言稿,正式上课时,在学生陈述完后,再指导学生对所指定的问题进行讨论。随后,柏林大学引进Seminar的教学方式,形成了一种更加广泛的,易于操作的教学制度,即教学——科研研讨班。之后,这一教学方法,普遍为德国大学所采纳,成为一种成熟的固定的教学方法。

19世纪末期,美国大学教学方法开始大范围地借鉴德国的Seminar。相对而言,美国大学Seminar教学方法,更加接近后来通行的教学法,而早期德国的Seminar方法,更加倾向于学术研究法。美国传统大学,如密西根大学,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等,是Seminar教学法的实践者、创新者、传播者。

中国有些大学授课和学术研究,现在也采纳Seminar法。应当说中国人对Seminar并不陌生,早期出国的留学生,都接受过这种授课方式。蔡元培从德国莱比锡大学学成回国后,就想将Seminar教法在中国运用。费孝通在英国留学期间,对他印象深刻也是Seminar教学法,他将Seminar翻译为“席明纳”(有的人翻译为“习明纳”“习明纳尔”等)。费孝通在他的两篇文章谈到席明纳,分别是《留英记》[1]和《跨文化的“席明纳”——人文价值再思考之二》[2],这两篇文章,都是写于建国后回忆。费孝通虽然对Seminar法很推崇,但这两篇文章写得很晚,加之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应当说这两篇文章的实际影响,只限于理论上的探讨。

真正说来中国大学大范围的采纳Seminar教学法,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主要是受苏联的教育制度影响,当时的中国从教学学制、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全面接受苏联的,且是由官方直接下文,以行政命令要求大学照搬苏联模式。Seminar教学法也是当时大学上课的方式之一。大致是1956年之后,这种上课方式逐渐在大学消失,“我回国教学时发现我国的学生害怕习明纳尔,每周设置一二次习明纳尔,学生就叫喊负担过重。不久习明纳尔的教学方式就在中国的高等学校中消失了。究其原因,不能不说与我国的传统教育有关。中国的传统教育就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学生的地位,学习就是接受现存的经典,无需讨论。”[3]顾明远1951年至1956年在苏联国立莫斯科列宁师范学院教育系学习,在苏联学习期间,上课的方式主要是“习明纳尔”(即Seminar)[4]。当顾明远于1956年自苏联学成回国任教时,中国大学开始逐渐放弃了Seminar教学法。

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有部分大学再次开始开设Seminar教法,尤其是一流大学,率先在教学上使用这一教学方法。如中国科技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中国地质大学在全校推行Seminar制度,要求学校、院(系)和教研室三级学术研讨会(Seminar)制度。即全校具有高级职称以上的教学、科研人员,每年至少做一次学术报告;教研室,每月至少举行一次Seminar;院(系)每年至少举办两场能反映学科前沿动态的学术报告会。[5]应当说,中国地质大学的Seminar,主要倾向于学术研究,而非教学上。另外东南大学,也普遍开设Seminar,不过,它也是倾向于学术讨论上的。目前使用Seminar教法的大学越来越多,有的大学是倾向于学术研究的,有的是倾向于课堂教学的,虽然都叫Seminar,其实,学术、教学之间的界限不是很明确,看教师的具体操作情况。相对而言,目前地方院校,使用Seminar教学,或者学术研究的都较少。具体来说,主要限于少数教师在使用这种模式上课,尚不普及。

二 大学历史专业讨论课规划

以上,主要是我们对Seminar课程一些理解,在我们正式开设Seminar课程之前,作了许多理论和实际的准备工作。通过我们的努力,认真准备,于2014年开始,我们正式开设《中国历史文选》《中国历史地理》《世界通史1》讨论课。以下,就我们开设讨论课的一些心得,总结在这里,也许对其他老师有些参考作用。

延边大学专业历史历任院长 篇4

内蒙古医科大学介绍

内蒙古医科大学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金山开发区,是一所以医学为主,集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于一体的综合性高等医药院校。

内蒙古医科大学历史沿革

1956年,创办内蒙古医学院。2012年5月,内蒙古医学院升格为内蒙古医科大学。

内蒙古医科大学设置极其所有专业

内蒙古医科大学设有中医学院、蒙医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卫生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计算机信息学院、护理学院、体育教学部、研究生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学院;药学、蒙医学、中药学专业、护理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口腔医学等专业。

现任内蒙古医科大学校(院)长:杜茂林。国际代码(毕业证编号):10132 内蒙古医科大学历任校(院)长:

校长:陈锵:(1984年9月-1987年5月任内蒙古医学院院长);安志庆:(1991年4月-1995年8月任内蒙古医学院院长);王延彬:(1995年8月-2000年3月任内蒙古医学院院长);杨成旺:(2000年3月-2003年3月任内蒙古医学院院长);毕力夫:(2003年6月-2008年8月任内蒙古医学院院长); 欧阳晓晖:(2008年8月-2010年9月任内蒙古医学院院长);杜茂林:(2010年9月-至今任内蒙古医学院院长)。

延边大学专业历史历任院长 篇5

服务中心

学校概述:

哈尔滨师范大学学校创建于1951年,是一所省属重点大学,具有悠久办学历史的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专业、学科设置齐全,现有26个学院(部),74个本科专业;有1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1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8个省级重点专业;学校占地面积49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1万平方米,哈尔滨师大江南校区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南岗区和兴路50号。

哈尔滨师范大学设有基础教育学院、研究生学院、社会与历史学院、文学院、艺术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传媒学院、东语学院、西语学院、斯拉夫语学院、政法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数学科学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体育科学学院、地理科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等教学机构。哈尔滨师范大学纪事沿革历经其前身是1946年中国共产党以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命名的行知师范学校。1949年,校址迁往建国街2号,校名为哈尔滨市行知师范学校。1951年,学校分立为松江省省属的松江师专和哈尔滨市市属的哈尔滨师专。1952年,两校又重新合并为松江师专。1953年,更名为哈尔滨师范专科学校,归教育部所属。1956年,更名为哈尔滨师范学院,校址位于和兴路50号。1960年,哈尔滨艺术学院,归入哈尔滨师范学院成立艺术系。1980年,更名为哈尔滨师范大学,校

址位于和兴路50号。

哈尔滨师范大学历任校(院)长、学校代码:

哈尔滨师范大学历任院长: 李松涛:(1980.2——1983.6,任哈尔滨师范大学校长);徐国林:(1983.6——1997.3,任哈尔滨师范大学校长);王佐书:(1997.3——1999.12,任哈尔滨师范大学校长);陈述涛:(1999.7——2008.1,任哈尔滨师范大学校长);王选章:(2008.1——现在,任哈尔滨师范大学校长);付军龙担任呼兰师范专

科学校。

哈尔滨师范大学现任领导人: 付军龙 党委书记;王选章 校长、党委副书记;王为正 党委副书记;王广明 党委副书记;卢禹舜 副校长;李凤飞 党委常委、副校长;曹百瑛 党委常委、副校长;徐晓风 党委常委、副校长;臧淑英 副校长;蒋晶洁 党委常委、纪委书记;张国昭 党委常委、工会主席;尹占军 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沙洪泽 校长助理;马 明 总务长;李金贵 总会计师。

哈尔滨师范大学学校代码(毕业证编号前5位):10231.学校学籍档案资料及教育形式简介:

哈尔滨师范大学学籍档案资料包括:学生学籍表、学生成绩表,还有录取通知书、个人基本资料、本人学历及社会经历、自我鉴定表、班组和班主任、系科、及学校意见表、新生体检表、学年评语表、、、。全国高校教育形式可分为:

1、非学历证书 :非国民教育系列的主要是无统招资格的民办学校。

2、学历证书 :国民教育系列是指通过电子注册学籍,国家承认的学历,是现有教育的主体。国民教育系列的毕业证主要分下面几类:普通高等教育专本科;成人教育;(分为脱产,业余,函授)网络教育;高

等教育自学考试。

哈尔滨师范大学毕业证样本:

佳诚教育咨询服务中心专业办理哈尔滨师范大学大专毕业证、哈尔滨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证、哈尔滨师范大学自考毕业证、哈尔滨师范大学成人毕业证、哈尔滨师范大学学士学位毕业证;公司还库存普通高等学校、本科院校、大学、学院、高等职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成人高等学校、独立学院、独立函授学院、广播电视大学、教育学院、民办高等学校的历年大学毕业证样本。我们以成熟的业务流程和管理理念、资深的行业经验以及诚信与认真的工作态度,力求成为广大朋友首选的、长期信赖的机构。

深圳大学历任校长名单 篇6

1:首任:张维(科技楼可以看到他的雕像): :2:罗征启(深大制度改革的领头人之一)3:蔡德麟: 4:谢维信

5:现任:章必功(我们的老章)深圳大学历任校(院)长:

1:张维:(1983年~,任深圳大学校长)、: 2:罗征启:(?~1989年,任深圳大学校长)、3:蔡德麟:(1989年~1996年,任深圳大学校长); 4:谢维信:(1996年~2005年,任深圳大学校长); 5:章必功:(2005年~现今,任深圳大学校长)。

北京联合大学简介及历任校长 篇7

北京联合大学(外文名: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简称: 北京联大 ;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北京市属综合性大学,学校形成了经、管、文、法、理、工、教、史、医等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以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教育、高职教育和继续教育协调发展的完备人才培养体系,是北京地区规模最大的高校之一。北京联合大学院系设置

学校院系设置有;生物化学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管理学院、特殊教育学院、应用文理学院、师范学院、商务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广告学院、应用科技学院、旅游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信息学院、机电学院。北京联合大学的特色专业

学校设置有特色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工业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商务英语、商务日语、应用西班牙语、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生物工程、制药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北京联合大学的学校前沿介绍

学校前沿是 1985年3月成立的北京联合大学,1985年5月由化学工程学院(原北京化工学院分院)、电气化铁道学院(原北方交通大学分校)、航天工程学院(原北京航空学院第三分院)又相继加入北京联合大学。北京联合大学的学校代码及毕业证编号 学校国际代码;11417

毕业证编号生成原理如下: 前5位为学校国际代码,6位为教学类型代码 普通高等教育为1; 博士为2;硕士为3;学士为4;成人高等教育为5;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为6;网络教育为7。7-10位:为颁证年份.11-12位:为培养层次代码:博士研究生01;硕士研究生02;学士学位04;本科05;专科(含高职)06 ,13-17或18位:为学校对毕业证书的流水编号。

电子注册号示例如下:2003年的本科 14308 1 2003 05 00XXXX 2006年专科:14308 1 2006 06 00XXXX

北京联合大学历任校(院)长

学校有历任院长;谭元笙:1985年2月-1987年10月,任北京联合大学校长,李恩元:1987年10月-1990年11月,任北京联合大学校长,李煌果:1990年12月-1994年3月,任北京联合大学校长,李光:1994年3月;1999年2月,任北京联合大学校长,张妙弟:1999年2月;2007年4月,任北京联合大学校长,柳贡慧:2007年4月;2012年5月,任北京联合大学校长,徐永利:2012年5月至现在,任北京联合大学校长。

上一篇:《跑进家来的小松鼠》教学反思下一篇:小葱拌豆腐歇后语的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