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吉林省延边州教师招聘面试:历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学设计

2024-09-28

2015吉林省延边州教师招聘面试:历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学设计(精选2篇)

2015吉林省延边州教师招聘面试:历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学设计 篇1

中公教师吉林分校

2015年吉林市教师招聘面试之《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中公吉林教育信息网:http://jl.zgjsks.com/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桂林山水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以读促悟,通过对重点语句的反复诵读来体味桂林山水的特点及作者的情感,学生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领略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特征,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品味重点语句,体会桂林山水的特点。

教学难点:领略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特征,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配乐朗读“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情一样深呵,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神姿仙态,如情似梦,山环水绕,令人陶醉。”这首《桂林山水歌》优美吗?让我们一起去领略桂林山水的美丽风光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名家朗读,学生小声跟读,遇到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解决。

2.点拨生字。接龙方式读多媒体上呈现的词语漓江 波澜壮阔 欣赏 无暇 翡翠 峰峦雄伟 危峰兀立 怪石嶙峋 竹筏

指导书写:澜 嶙

3.再读课文,思考作者每段描写了桂林的哪些美景?(1)桂林山水甲天下;(2)漓江的水;(3)桂林的山(4)桂林的山水

(三)再读课文,品味漓江水

A.作者要写漓江的水,为什么先写大海和西湖?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描写手法? 对比

B.作者写了漓江水的哪几个特点?具体是怎么写的? 板书(静,清,绿)C引读法:

教师:漓江的水真静啊 学生: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清:采用引读法,教师:漓江的水真清啊 学生:清的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绿:采用引读法,教师:漓江的水真绿啊 学生:绿的仿佛那是一块翡翠。

中公教师吉林分校

这里,采用了排比法,突出了漓江水的特点;还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漓江的绿水比喻成一块翡翠。

D仿写描写漓江水特点的句子,比如,公园的花真香啊,香得沁人心脾;(四)小组讨论,品味桂林山

A.小组讨论,作者写了桂林水的哪几个特点?具体是怎么写的? 板书(齐,秀,险)B类似分析漓江之水的特点分析桂林山的特点,分析比喻,拟人,展开联想,桂林的山像什么。C.配画,画出心中的桂林山水图。(五)拓展延伸

借助多媒体创设意境,引导学生体会人在画中游的感觉,与文章开始“甲天下”首尾呼应。(六)小结与作业

1.同学们学完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2.作业。

A摘抄文中优美的句子。B学唱贺敬之《桂林山水歌》。五.板书设计

更多信息,欢迎关注:吉林省教师考试网

2015吉林省延边州教师招聘面试:历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学设计 篇2

高中历史必修3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3

三、宗教改革: 1、背景: (1)文艺复兴的影响。文艺复兴中,人文主义学者尽管对宗教保持较为温和的态度,但其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极大地冲击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天主教的权威日益受到人们的怀疑。 (2)天主教会对欧洲尤其是德意志的压榨。 (3)罗马教皇出售赎罪券。 2、性质:宗教改革是发生在16世纪的一场爆发于德意志,并迅速席卷西欧的社会思想政治运动。是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实质上是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人文主义思想得以进一步弘扬。 3、代表人物及主张: (1)代表人物: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标志着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开始) (2)主张: ①他认为信仰耶稣就可得救。 ②简化宗教仪式,僧侣可婚配和还俗。 ③坚持《圣经》高于教皇和教会,并依据希腊文原本把《圣经》翻译成德文。 ④君主的权利高于教士甚至教皇,激发德意志的民族意识,得到了很多封建诸侯的支持。 (3).过程:①“九十五条论纲”的发表――拉开宗教改革的序幕 ②观点: “信仰即可得救”、“因信称义” ③扩展:形成新教――路德派、加尔文派、英国国教。 (4)实质: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5)意义: ①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并对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②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③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合作探究】比较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点 同:(1)背景和条件相同,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历史年代; (2)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并把矛头对准天主教会; (3)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人文主义者借助的是古典文化,马丁・路德借助《圣经》中的.原始教义; (4)与统治者的关系相似,人文主义者需要教皇、国王、贵族和富商的庇护;宗教改革与统治者关系更是紧密,得到封建诸侯的保护。 异:(1)前者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而后者却强调神的伟大、人的渺小,一切以神为中心; (2)一个是信仰与思想自由的运动,一开始就容忍了异教文化,而宗教改革不是一个为了自由的运动,各种形式的新教派,几乎都以另一个权威来取代教皇的权威。 (3)文艺复兴表现在思想领域和社会的上层,而宗教改革表现为一场政治运动,群众基础也更为广泛。 (4)文艺复兴认识并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但还是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度,不愿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 【课后练习】:P29【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14~16世纪,欧洲哪些事件促进了人文主义发展,结合史实具体说明。 (解题关键:对人文主义的理解。思路引领:对人和人类社会的重视。) 答案提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首先在一些文学艺术家等知识分子中出现了反对宗教束缚、关注人自身需求的要求,促使人们开始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越来越多地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宗教改革运动则直接质疑教会的权威,解放了千千万万普通大众的思想,使人文主义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二、学习延伸 (资料略)阅读以上材料,请思考路德主张只要有信仰就可以成为义人,这同教会的主张有什么冲突?它同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有什么关系? (解题关键:对人文主义的理解。思路引领:教会的束缚和人性解放的关系。) 答案提示:路德的主张实际上是要求尊重人,尊重每个人自己对信仰的理解,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判断,而不是盲目服从教会的说教,这与文艺复兴倡导的对人性的尊重在思想上都是促进了人文主义的发展。

上一篇:教案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下一篇:小学生少年强则国强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