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内容及合同履行课件

2024-07-24

合同内容及合同履行课件(精选11篇)

合同内容及合同履行课件 篇1

国际经济法备课教案第15-16学时 教学题目:合同担保

教学目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合同的保全问题。教学难点和重点:代位权之诉和撤销权之诉 教学内容:接上节

《合同法》第125条: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的理解有争议的,应当按照合同所使用的词句、合同的有关条款、合同的目的、交易习惯以及诚实信用原则,确定该条款的真实意思。

(一)对《合同法》第12条的理解:注意本条款不具有强制性作用,不是强行性规定,违反这一条,并不当然导致合同不成立或者不生效。

案例A汉江边上某县城中甲为一建筑工程公司,乙为一专事挖河沙的公司。6月1日甲、乙签订一买卖河沙的合同。合同约定:(1)甲买乙河沙100车;(2)每车河沙价150元; 问:该合同能否成立?

案例B :上例中合同订立后,在履行时甲主张合同中的“车”为东风大卡车的车皮,乙则主张应为本公司的农用四轮车的车皮。双方遂生纠纷,甲诉至法院。法官丙认为:既然双方关于数量条款规定不明,现又存在争议,而数量条款又为买卖合同的必备条款,故应认定合同无效。问:丙之意见是否于法有据?

案例C :上例中,双方官司一直打到二审,二审主审法官丁认为,既然双方关于“车”的规定不明,应由双方补充协议解决。在丁之主持调节下,双方达成了补充协议,确认该车为农用四论车。问:双方补充协议是否为买卖合同之一部分?

案例D :上例中在丁的调节下,甲、乙双方不能达成一致意见,但丁发现买卖合同中另有一条款写明:由乙公司负责用自己的车队将河沙运至甲公司。经查证:乙公司拥有的车队全部由农用四轮车组成。于是丁在判决中确认:每车河沙价150元的车为农用四轮车。问:丁之判决有无道理?

(有道理,因为这是根据合同的有关条款确定双方约定不明的内容)

案例E :设上例中丁未发现买卖合同中另有条款,但在法庭进行的调查取证工作中发现甲乙公司所在的汉江江边有许多挖河沙的公司、个人,也有许多客户买沙。依甲、乙订立合同时的行情,一个农用四轮车车皮的河沙价在140-160之间,而一个东风大卡车车皮的河沙价在289-300元之间。于是丁在判决中确认:甲、乙合同中的“车”应为农用四轮车。问:丁的判决有无道理?(有道理,这是依据交易习惯确立合同有关约定不明条款的内容)案例F :上例中,甲、乙签订合同后,双方关于在何地履行发生了争议。问:乙交付河沙之义务应在何地履行?甲付乙之价款的义务应在何地履行?

案例G :上例中,乙举证自己为交付河沙而发生履行费用100元,问:乙可否向甲请求支付100元履行费?(不可以,该费用由乙自负)

案例H :甲企业因基建需要竹签,与乙厂签订了一供货合同。合同约定,乙供应甲竹签100捆,每根竹签单价1元,未约定总价。乙如约按惯例供应竹签100捆,每捆100根。甲企业以自己认为每捆竹签为10根,现每捆竹签为100根为由,主张变更合同,遭乙企业反对,双方发生纠纷。对此纠纷应如何处理?

A 按重大误解处理

B 按合同解释处理

C 或按无效合同处理,或按合同解释处理

D 按无效合同处理

一、格式条款:

吴某与张某于1999年10月2日举行结婚典礼。同日吴某将拍摄婚礼活动的一卷胶卷交给某彩色扩印公司冲印,并预交冲印费24元,彩色扩印公司开出一张印单交给吴某。印单上事先印好了“如遇意外损坏或遗失,本店赔偿同类同号胶卷一卷或相当价值的现金”的字样。后彩色扩印公司将该胶卷遗失。吴某要求赔偿精神损失,彩色扩印公司引用免责条款,只同意赔偿一个胶卷的钱。问该问题如何处理?

甲新购一辆汽车,投了乙保险公司的汽车险。后来有一天,甲在驾车正常行驶过程中,汽车由于自燃原因而引起爆炸,汽车报废。甲请求乙赔付,乙拒绝,称双方保险合同中第39条规定:“汽车由于自燃原因引起的损害,保险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甲不服,诉至法院请求赔付。(不能一概而论,审理过程中,如乙无法举证自己在缔约时曾经提醒甲注意这一条款并作了说明,则乙败诉)

引出概念:格式条款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

《合同法》第39条: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并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请对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责任的条款,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说明。

《合同法》第40条、52、53条规定了格式条款无效的情形:(1)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

(2)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

(3)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无效 《合同法》第41条: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格式条款和非格式条款不一致的,应当采用非格式条款。

二、履行抗辩权问题

抗辩权是指对抗他人行使权利的权利。案例

(一):甲、乙订立一商品买卖合同,约定甲给付乙10吨货物,乙付款100万元。后甲交付了7吨货物,同时请求乙付款100万元。问:乙应如何? 同时履行抗辩权:成立要件

(1)双方因同一合同互负债务,即只存在于双务合同中;(2)双方债务无先后履行顺序之分,应同时履行;(3)双方债务均届期满;(4)他方当事人尚未履行

A 他方不履行的,债务人可提出完全的抗辩权; B 他方不完全履行的,债务人可提出相应的抗辩权。

案例

(二):甲乙订有一买卖合同,约定甲于6月1日前交货,乙收到货后1个月内付款。甲于5月8日请求乙付款,乙拒绝。问:乙拒绝是否有理由?有何正当理由? 先履行抗辩权:成立要件

(1)双方互负债务,即先履行抗辩权只存在于双务合同中;(2)双方债务均届期满;

(3)他方未为先给付义务,即先履行抗辩权人是后给付义务人 案例

(三):甲与乙订立合同,规定甲应于1997年8月1日交货,乙应于同年8月7日付款。7月底,甲发现乙财产状况恶化,无支付货款之能力,并有确切证据,遂提出终止合同,但乙未允。基于上述因素,甲于8月1日未按约定交货。问:甲是否有权如此做? 不安抗辩权:成立条件(1)(2)(3)(4)双方互负债务,即不安抗辩权亦只存在于双务合同中; 一方有先给付之义务,即不安抗辩权乃先给付义务人; 先给付义务人的债务已届期满;

他方有难为给付之风险;A 经营状况严重恶化;

B 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 C 丧失商业信誉;

D 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

(5)他方未提供担保 注意:在不安抗辩权中存在解除权:即对方既不适当提供担保亦未在合理期限内恢复履行能力的,先给付义务人可以解除合同。

三、合同保全

合同保全,又称债的保全,是指法律为防止因债务人的财产不当减少给债权人的债权实现带来危害,允许债权人代债务人之位向第三人行使债务人的权利,或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与第三人的民事行为的法律制度。(其中,债权人代债务人的权利为债权人的代位权;债权人请求法院撤销债务人与第三人的民事行为的权利,称为债权人的撤销权)

张某于1997年5月4日向李某借款2万元,双方约定借款期限为3年。2000年5月9日,张某还没有还款。李某经调查,发现张某家里除了旧电视外,已经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了。只有张某由于帮王某做木工活,还有3万元工钱没有拿回来,都已经到期近半年了。由于王某是张某的妻弟,不好意思向他要,所以一直拖欠着。

代位权之成立要件:

(1)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债权合法并届期满;(2)债务人对次债务人的债权亦届期满;

(3)债务人对次债务人的债权不是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债权,即不具有人身性;(比如次债务人欠债务人退休金就不能实行代位权诉讼)

(4)债务人有存在怠于行使到期债权的事实;(怠于行使的含义是指债务人不以诉讼方式或仲裁方式向次债务人主张其享有的具有金钱给付内容的到期债权)

(5)债务人怠于行使债权已经危害到债权人之债权,故有保全之必要; 撤销权之成立条件:

案例:乙欠甲债10万元,到期未还。乙无其他财产,但丙欠乙10万元,亦到期。一日,乙对丙发出通知,免除丙之债务,丙不知甲乙之纠葛。问:甲可否行使撤销权?(1)债权人对债务人之债已届期满;(2)债务人有以下行为之一:

A 放弃到期债权; B 无偿转让财产;

C 以明显低价转让财产,且受让人知情的;

(3)债务人实施的上述行为已危害到债权人之债权实现

注意:该撤销权的诉讼时效为1年,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算;

除斥期间为5年。

四、合同的解除

《合同法》第93条: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条件,解除合同的条件成就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合同法》第94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1)因不可抗力不能实现合同的目的;(2)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3)当事人一方延迟履行只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4)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5)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注意:此处的解除权的除斥期间由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否则,为对方催告后的合理期限(一般为3个月);未催告的,为解除权发生之日起1年。

主张解除合同的应当通知对方。合同自通知到达对方时解除。对方有异议的,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认解除合同的效力。合同解除的效力:《合同法》第97条: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要求回复原状、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

五、合同责任

(一)缔约过失责任:《合同法》第42条: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1、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

2、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

3、有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

理解:(1)缔约过失责任违反的是先合同义务而非合同义务;

(2)先合同义务产生的基础是诚实信用原则;

(3)缔约过失责任是一种法定之债;

(4)缔约过失责任发生于缔约过程之中

案例:甲乙两人各开一酒店,两酒店相邻,生意都很兴隆。后甲因投身其他行业欲将酒店转手给丙,丙出价80万元。乙闻后担心财力雄厚的丙接手甲的酒店后,在日后竞争中自己落于下风。于是乙积极与甲磋商,表明自己有决心买下酒店并出价100万元。甲见乙出价高,遂终止与丙磋商,转而一心一意与乙谈判。乙见丙退出,即对甲提出自己无意买下该酒店。问:乙应对甲承担什么责任?

(二)违约责任:违约责任以合同有效成立为前提,若合同不成立、不生效、无效、被撤销、纵使当事人有过失,对方有损失,也不发生违约责任,应为缔约过失责任。

违约责任的效力原则上只及于合同相对人,不涉及第三人。

《合同法》规定的违约责任构成要件只有一个:一方有违约行为。

明示毁约

预期违约

默式毁约

不履行

迟延给付

迟延履行

迟延受领

1、违约行为:

瑕疵给付

瑕疵履行

加害给付

不完全履行

部分履行

实际违约

其他违约形态

继续履行

采取补救措施(修理、更换、重做、退货、减价等)

赔偿损失

2、违约责任体系:

违约金

定金罚则

注意:三金的适用关系(1)违约金与定金罚则

二者不能并用。只能择其一。案例:甲与乙订立了一份苹果购销合同,约定:甲向乙交付20万公斤苹果,货款为40万元,乙向甲支付定金4万元;如任何一方不履行合同应支付违约金6万元。甲因将苹果卖于丙而无法向乙交付苹果,乙提出的如下诉讼请求中,既能最大限度保护自己的利益,又能获得法院支持的诉讼请求是什么? A 请求甲双倍返还定金8万元;

B 请求甲双倍返还定金8万元,同时请求甲支付违约金6万元; C 请求甲支付违约金6万元,同时请求返还支付的定金4万元; D 请求甲支付违约金6万元 本题可做如下分析: 如选择定金罚则,则为 如选择违约金,则为 但禁止并用式选择,即

难点在第2处,千万记住,选择了违约金责任后,原定金收受方还是要将定金原价返还的。(2)违约金与损害赔偿金

(3)三者同时出现的,分两步走:

A 比较违约金、损失(赔偿金)的大小,以确定违约金的适用数额; B 违约金一定,比较定金数额,从中选出一个有利于非违约方的方案来

案例:甲、乙公司依法订立一份总货款为20万元的购销合同。合同约定违约金为货款总价的5%。同时,甲向乙给付定金5000元。后乙违约,给甲公司造成损失2万元。乙公司应依法向甲公司偿付: A 2万元

B 3.5万元 C 2.5万元 D 3万元

合同内容及合同履行课件 篇2

一、农业订单合同要件法律分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以下简称《合同法》) 的规定:农业订单合同属于“买卖合同”类, 其本质特征是把市场需求通过订单反映出来, 农民再按订单的要求安排生产。依据《合同法》规定可知, 农业订单合同的要件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 合同关系的主体

从法律关系意义上说, 农业订单合同关系的主体:一方是农户, 另一方是企业或其他组织。

(二) 合同关系的客体

第一, 作为农业订单合同关系客体的物———农产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二条规定:农产品是指来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 即在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

第二, 作为农业订单合同关系客体的行为———合同关系主体的作为和不作为。行为是指农业订单合同权利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主体的义务所共同指向的作为和不作为。作为是积极履行农业订单合同的行为, 不作为是消极履行合同行为或不履行合同行为。

(三) 合同关系的形式

农业订单合同关系的形式是指农业订单合同当事人采取书面、口头或者其他形式订立合同。

(四) 合同关系的内容

农业订单合同关系的内容是指农业订单合同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具体表现在合同主体双方即农户在农业订单合同关系中可以设定的权利和义务以及企业或其他组织在农业订单合同关系中可以设定的权利和义务。

二、农业订单合同履行存在的问题

基于农业订单合同的法律性质分析以及笔者目前在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的调查显示:在200份农业订单合同中, 高达67份合同不同程度地存在如合同主体资格不合法、合同客体不确定、合同形式不规范、合同内容不明晰、违约归责不明确等合同要件残缺问题。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深入分析, 我们对农业订单合同履行存在的问题得出了如下结论:

(一) 合同关系的主体资格不合法

订单农业合同是买卖双方当事人基于共同的意思表示而签订, 是能够发生法律效力的协议。作为订单农业合同的主体, 买卖双方有其特殊性与复杂性。订单的买方比较明确, 包括以下几类: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粮食储备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加工企业、经销公司、经纪人、客商等中介组织。而卖方则非常分散, 除了农户、政府 (如乡镇政府或村民委员会) , 中介组织也参与其中。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 由于农户过于分散, 为了减轻订单工作量, 企业通常通过政府向农民做工作, 多数产销合同由收购企业与乡镇政府或村级组织签订, 合同后面再附上农户花名册, 注明每户的生产品种、交售数量和出售价格, 而这种模式导致了签约的主体不合法。

合同主体的不合法, 对于合同的履行以及责任的追究存在着十分不利的影响。对于真正参与合同履行的农民来说, 在合同由政府代签的情况下, 其并没有真正见到过合同文本, 合同内容只是由政府通知, 无法对合同产生责任意识。农民对于违约应当承担的义务认识不明, 认为既然是由政府牵头, 即使无法达到约定也不需要承担责任, 导致合同的效力大打折扣。农民违约后, 企业的权益也难以得到保证。同时, 乡镇政府或村级组织自身并不具备履约能力, 一旦发生合同纠纷, 极易造成真正当事人缺失, 形成无人负责的局面。

(二) 合同关系的客体不确定

第一, 合同标的、数量、质量以及价款规定不明。首先, 订单农业合同的标的即是农产品, 实践中签订的合同对于一些土特产的名称没有规范表达, 在没有详细说明的情况下容易引起歧义。其次, 农产品的数量决定农户投产的幅度和范围, 然而合同中对于数量条款也往往没有明确的约定。再次, 农产品质量的要求, 一方面是农户以其为标准, 在种植农作物时能够及时调整种植方式, 使其能够达到合同规定的内容;另一方面, 当企业与农户因质量问题产生纠纷时, 该约定就成为判断的重要依据。而目前的订单农业合同对于质量的规定还存在一定的模糊性, 不够标准和具体。最后, 对于农产品的价格往往也考虑到市场的变化而没有具体约定。当农产品市场供大于求时, 价格会下跌, 客户按订单合同价格收购会遭受损失;当市场供不应求时, 价格会上升, 农户按订单合同价格销售也会遭受损失。这种结果使得现实中有限理性的合同主体双方都有可能为了获取个体私利而牺牲暂时的合作, 从而选择违约行为。

第二, 履约条款规定不明。订单农业合同的履约条款包括合同履行的期限、方式及地点等内容, 也是农业订单不可缺少的条款。在农业订单中, 交货的方式是由卖方交货还是由买方提货以及交货或者提货的地点, 对于卖方来说是一次交货还是分批交货以及交货的时间和分批交货的数量, 价金的结算是采用交货后即时兑现现金还是交货后一定时限内兑现现金或者采用其他结算方式等, 都应明确具体。另外, 需要检疫的农产品, 还应明确检疫单位、检疫方法、地点及标准和检疫费用的负担等。而实践中这些内容基本上都没有具体详细的规定, 无法保障双方交货的顺利实现。

第三, 违约责任条款规定不明。农业订单的标的农产品是“未来货”。订单中的条款是当事人事先根据双方的合意确定的。但是按订单交货时该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大多情况下并不与订单价格相一致, 特别是在市场价格与订单价格相差较大时, 就会产生“拒售”行为或者“拒收”行为。因此, 需要对这种行为进行约束, 对违约一方, 应当要求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具体来说, 可以约定违约金、赔偿金及其计算方法。

但是, 目前订单农业合同的违约条款在合同中存在着没有或是即使有规定, 对于责任也不够细化。当纠纷产生时, 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如当因该农产品的市场价格高于订单价格而发生“拒售”行为时, 那么两者的差价即是计算买方损失的依据反之, 当因该农产品的订单价格高于市场价格而发生“拒收”行为时, 那么两者的差价即是计算卖方损失的依据。违约责任的规定, 增强合同对双方的约束力, 促使当事人从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也要履行订单, 即便是出现违约也能依据订单使受害人得到补偿。

(三) 合同关系的形式不规范

在农业订单合同中, 存在企业与农户仅仅达成了口头协议的情况。口头协议没有凭证, 意思也无法真实、全面表示, 一旦发生纠纷, 又难以取证, 且不易分清当事人双方责任, 所以口头协议的农业订单合同本身就隐含了违约风险。

部分签订了的书面订单合同往往也形同“君子协定”, 强调义务多、责任少, 特别是存在对农产品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不明确, 合同主体双方设定的权利和义务不明晰, 各自应承担的风险、责任含糊不清, 对于违约行为缺乏明确的惩罚措施等问题。许多订单只可称为产销意向书, 不具备法律效力, 给订单合同的履行埋下了隐患。

三、促进农业订单合同履行的对策

通过上文分析可知, 要使农业订单合同低履约率、高违约率得到根治, 必须从完善合同要件入手, 以合同良好秩序的表现与条件为目标, 研究并提出建立农业订单合同良好秩序的相关措施。

(一) 全面审视合同对方当事人资格、权限、履约能力和信誉度

首先, 对于农户来说, 要审查企业方的主体资格。农业订单的市场主体中, 以企业法人为主, 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加工企业, 这些企业主体资格比较明确。需要注意的是买方主体中的中介组织, 其中有部分经销公司、专业批发市场、经纪人或客商, 流动性和变动性比较大, 信用意识和履约意识也较差, 要预防其合同欺诈行为。

其次, 对于企业方来说, 也要明确合同签订的相对方, 农户是农产品的最终出售者, 农业订单最好是直接与每个农户签订。农业部《关于发展和规范订单农业的意见》提出必须规范订单的主体, 明确企业和农民才是订单的主体, 地方政府、部门不能搞包办代替, 不宜出面签订合同。在订单农业的发展中, 政府应转变职能, 主要为管理、引导、协调和服务。如果是政府或者农业合作社等组织代为签订合同, 是否得到了农户的授权, 农户的生产技术水平是否能够达到企业的要求, 合同违约责任的由谁承担, 以上这些因素都需要事先予以关注。

(二) 规范农业订单合同的形式, 建立对合同双方当事人的约束机制

“君子协议”往往是造成重大损失的前因。有些农户或村干部不信合同信“关系”, 搞“君子义气”那一套, 认为书面合同不如当面拍板来得快;而企业方也为了节约时间成本, 免除了签订合同这一程序。仅仅依靠双方诚信约定, 而没有法律保障, 出现违约情况, 有关部门无据可查、无法可依, 导致纠纷难以解决, 所以当务之急是各地急需研究和提供各种农产品特别是一些大宗产品如优质粮食品种的“订单”示范文本, 合同内容一般应包括:明确的合同主体, 如当事人的名称或姓名、法定代表人及地址或住址;合同标的;数量;质量;计价方式和价款;履约期限、地点、方式;违约责任;争议的解决方法等。从具体条款来讲, 每一条款都必须细化, 做到准确可行, 不会产生歧义。另外, 签订合同必须使用国家规定的规范合同文本, 合同签订后到当地工商部门进行合同签证或司法部门公证, 以确认合同的合法性。为了增加合同履行的可靠性, 还可以在签订合同的同时与对方订立担保合同, 以保证合同的顺利履行。

(三) 积极创造法制经济环境, 促进订单农业的规范发展

“订单农业”是市场经济的产物, 它以合同和契约的形式使产销双方形成相互依托的利益共同体, 其前提是市场化运作。因此, 订单农业的健康发展, 需要一个规范的法制经济环境。首先, 要减少对订单农业的行政干预, 不得采取行政手段强迫企业与农户签订单。其次, 要明确政府部门的职能。政府部门主要应做好规范、服务和监督工作。再次, 要加强法制教育。特别是要引导、培养和增强农民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质量意识、信用意识和法制意识, 帮助农民转变思想, 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利明.合同法研究 (第一卷、第二卷) [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2]、卫琳.农业订单合同要件分析及其相关措施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 2007 (1) .

[3]、李莲叶.订单农业合同的法律性质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 2007 (4) .

[4]、王肃.论订单农业合同在合同法律中的归属[J].当代经济, 2007 (5) .

重要设备合同履行控制对策及方法 篇3

关键词:合同;合同履行;重要设备

作者简介:强海林(1969—),男,中国石油化工股份公司齐鲁分公司经济师,企业法律顾问,研究方向:合同管理。

中图分类号:D923.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03.26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3-55-03

合同是两个以上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民事法律行为,合同一经签订,当事人就负有全面履行合同的义务[1]。履行是合同关系存在的目的,是合同存在的价值所在。尽管合同履行非常重要,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合同都能得到很好地履行。大量的经济纠纷,正是基于合同不能得到全面履行而产生,招致当事人经济和荣誉上的损失[2]。

在工程建设领域,因涉及的法律关系纷繁复杂,合同履行问题尤其突出。如何防范和化解合同履行过程中的法律风险,是摆在工程建设管理者面前的一项主要课题[3]。本文仅以工程建设领域重要和关键设备合同履行为重点,结合中石化齐鲁达化工程建设工作经验,探讨合同履行控制的对策和方法。

一、重要和关键设备合同的重要性

工程建设领域一般涉及的合同关系比较多,除包括勘察、设计、施工等主要合同关系外,往往也涉及土地出让、产品买卖、承揽、委托、技术服务、运输等合同关系。重要和关键设备合同也体现在上述合同关系当中,如重要和关键设备的设计、买卖、安装、修理、运输等。之所以要将重要和关键设备合同作为合同监管的重点,不仅因为重要设备的价值量大,而且因为重要设备对于建设工程能否按时交工,能否实现最终价值发挥着重要作用[4]。重要和关键设备合同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标的物价值量大。重要设备采购,个别单台设备采购涉及的金额可能达到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元。作为建设方,必须将此类合同的履行作为重点来关注。

2、标的物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些设备价值量并不大,但是它在整个项目建设施工环节发挥着重要作用,或者其在工程建成投用方面不可或缺。如果重要设备合同的目的不能实现,则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继续进行,甚至影响到整个项目建设目标的实现。

3、重要设备合同如履行不当,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这种损失,首先表现在设备本身价值损失,少则几十万,多则上千万元。其次表现为间接损失。如果一台关键设备不能按时交货,或者交货存在瑕疵,会导致安装工期拖延,项目推迟投产,损失无法估计。

二、重要和关键设备合同履行中的法律风险

重要和关键设备合同履行中的法律风险主要表现为延迟履行和瑕疵履行。

延迟履行,部分是由于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影响,但大部分延迟履行,债务人主观上具有怠于履行的意志,行为上不积极,最终导致延期,即所谓的主观不能。这也是合同履行控制的重点。对于主观不能的原因分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影响,继续履行会导致利益损失。由于重要设备的加工周期一般比较长,市场风险比较大。如果原料价格大幅上涨,会导致承揽人加工成本大幅增加,承揽人合同目的实现不了。这种情况下,承揽人往往会采取怠于履行、拒绝履行等消极方式,以拖延时间,等待市场好转。

2、债务人在签订合同时对困难估计不足。一些制造商为了抢占市场,以优惠条件中标,盲目承诺。在履行时,才发现对自身能力和实际困难估计不足,有些技术问题不是自身能力所能解决的,只好临时组织技术人员攻关,或联系外协加工,往往会造成履行延迟或成本增加。

3、债务人不合理地使用不安抗辩权。《合同法》明确规定,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丧失商业信誉等4种情形时,可以中止履行合同。但是,一些重要设备制造商在买受人不能及时支付预付款、进度款的情况下,不及时跟债务人沟通、协调,滥用不安抗辩权,单方面中止合同履行,造成合同延期履行。一些制造商在没有和买受人沟通的情况下,片面地以买受人资金遇到困难、丧失商业信誉等为由,过当使用不安抗辩权,造成设备延迟交货。

4、签订合同不严谨,导致债务人履行不能。合同约定的内容合法、全面、细致、合理,是合同得以全面履行的基础。但是,由于签订合同时当事人认知所限,并不是所有的合同都很完善,部分合同或者条款约定不明确,或者缺少技术附件,或者主要质量技术指标约定明显有缺陷。如某重要设备采购,主合同约定“产品质量应达到国家标准”,同时双方又签订了一份技术附件,对设备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了约定。制造商生产部门接到合同定单后,按照以往遵照技术附件生产加工的习惯,加工装配好设备。在设备出厂时,质量检验部门发现技术附件里约定的主要技术指标与主合同约定的国家标准不一致。而实际上买方要求这项技术指标达到国家标准。经双方协商,制造商进行了返工处理,但交货期已经延迟,影响了工程进度。

重要和关键设备合同的瑕疵履行主要表现在产品质量、技术规格、附随义务等方面。如某建设工程项目EPC总包商订购了一台再生塔,要求塔的底部必须使用304#不锈钢材质。但制造商为了节约成本,自作主张,用202#不锈钢材质代替,交货时被业主发现,拒绝接收。又如国内某知名水泵厂与EPC总承包商签订4台价值300多万元高压水泵买卖合同,双方在技术协议中明确约定,产品出厂时必须进行高压性能测试,提交性能测试报告。但是水泵厂未做检测就交货,导致设备无法安装。这些均是瑕疵履行的表现。

三、重要和关键设备合同履行风险控制对策

从合同管理的实践看,保证重要和关键设备安全、及时交货,且性能可靠,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重要和关键设备合同履行监管。

1、从源头抓起,提高签约质量

首先,合同谈判前双方技术人员要进行详细的技术交流,使重要设备供应商或服务商全面了解设备的技术性能、使用环境、安装条件,确保设备性能可靠。其次,在招投标或合同谈判时,应安排有技术人员参与,并由其对技术条款或技术协议进行最终审核把关,防止出现偏差。最后,合同内容应该全面、明确,具备设备名称、规格型号、质量要求、交货周期等主要条款,避免出现重要遗漏和模棱两可表述。

2、全面掌握重要设备合同履行动态,积极协调、督促合同对方履行义务

在工程项目建设中,重要设备合同的履行情况与施工进度密切相关。在工程建设的某一阶段,某项重要设备如延迟交货,就会影响下一道施工工序的顺利进行。因此,对重要设备合同履行进行全程跟踪,随时掌握履行动态,积极协调和督促,对整个项目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如在中石化齐鲁达化工程项目建设中,为确保4台重要利旧塔件按期、安全运抵施工现场,保证后期的电气、仪表、防腐施工顺利进行,项目部派出跟车协调人员全程跟踪,协调、指导承运人运输。跟车协调员在运输过程中,随时掌握设备的运输安全、运输进展等情况,督促、指导承运人按既定的运输方案组织运输,确保了大件设备安全运抵施工现场。对重要设备采购合同,项目部除参与厂家的选择、设备选型外,还协助EPC总承包商全程参与设备监造。

3、积极履行协助、减损等义务

合同存在的本身决定了协助义务的产生,合同当事人应该协助对方履行义务,以便使合同得以顺利进行。合同是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产物。合同权利是一种相对权。其实现需要对方义务人的积极协助。而义务人在履行义务时,如果没有权利人的积极协助,会导致无法履行、瑕疵履行、延期履行。对重要设备合同而言,设备的使用方非常关心合同的履行状况,更应该积极履行协助义务。重要设备合同,因涉及金额大、重要性大,一旦发生设备损毁、延迟履行等,直接或间接损失巨大。因此,作为合同的双方,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履行损失时,都应该积极履行减损义务。达化项目高压水泵采购合同,在交货时出卖人因不具备高压性能试验能力而未进行性能试验,导致买受人无法安装使用,影响到整个工程进度和装置投用,化肥项目因此可能会遭受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损失。为此,项目部积极联系与其有良好合作关系的国内具有高压水泵性能试验的其他厂商,委托其进行性能试验,尽最大努力将工期延误的损失降低到最小。

4、合理使用情势变更原则,确保合同有效履行

所谓情势变更规则,顾名思义就是指构成合同基础的情势发生根本变化,发生了某种不可归责的客观变化,从而影响了合同的履行结果,如是仍按原来的合同约定履行合同,有的往往不可能,有的往往给另一方当事人造成显失公平的结果。这时法律允许当事人变更合同,解除合同从而免除违约责任。这种处理合同履行过程中情势发生变化的法律规则,就是情势变更规则。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消除合同因为情势变更所产生的不公平后果。

在重要合同履行中,合理使用情势变更规则,对促进合同履行,保障工程进度具有重要意义。如在5.12汶川大地震中,某重要设备供应商生产设备遭受严重损坏而停产。按照《合同法》中关于不可抗力的归责原则,对方完全可以要求解除合同,免除违约责任。如果解除合同,再找其他供货商加工制造,势必耗时费力。如果根据情势变更规则,对原合同内容进行变更,适当延长交货期,并要求对方尽快抢修受损设备,在第一时间安排买受人所需设备加工,可能比另寻其他供货商更经济,也能更快交货。由于重要设备的重要性,有时即使对方违约,为保证重要设备的质量和工期,在买受人所受损失最小的情况下,也可以采取情势变更规则对原合同进行变更。

5、建立重要设备供应/服务商履约评价、警示机制

近年来,国内一些大型企业如中石化、中石油为确保物资供应,提高设备检维修质量,降低资金成本,逐步建立了物资供应商/服务商资信评价体系以及供应商/服务商准入、退出机制。如中石化系统实行的合格供应商/服务商“准入制度”、不良供应商/服务商“黑名单”制度等,对于中石化整个系统内企业选用合格供应商/服务商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实践证明,这种机制对促进合同履行非常重要。达化项目部在川气东送指挥部的统一部署下,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也努力推行这种机制,对重要设备合同供应商或服务商的履约行为进行监督、考核。当重要设备合同履行完毕后,项目部对合同履行的质量、时间、交货期/工期、服务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向指挥部推荐履约诚信单位,投诉失信单位。如对国内某知名水泵厂严重违约行为,建议作为履约失信单位列入“黑名单”。通过采取考核评价机制,督促重要设备供应/服务商认真履行合同。

四、结论

在工程项目建设中,重要和关键设备合同履行非常重要。作为合同管理部门,一定要将其作为合同履行控制的重中之重。在控制方式上,应该全过程介入。既要协调服务,积极履行我方义务,又要跟踪监督,及时发现和分析合同履行中的违约行为,督促对方及时纠正,确保重要设备合同得以全面履行。

参考文献:

[1] 尹勤思.合同履行情势变更制度比较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0:9-12.

[2] 周志华、刘丽红.合同履行与预算管理的有效结合[J].会计之友, 2011,(12):39-41.

[3] 李丽.完善合同履行监督 深化企业合同管理[J].经济师,2012,(03):77-78.

订立及履行合同时应注意的问题 篇4

买卖合同是市场主体在市场交易中确定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一份规范全面的合同能有效地防范交易中存在的风险,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因此,在订立及履行卖合同中应注意以下十个方面的问题。

一、应注重采用书面的形式。

合同当事人权利义务确定,发生争议时书面合同具有证据的作用,白纸黑字一看就清,便于分清是否有责任,有利于保证交易安全。

二、应注重调查和了解对方。

在合同订立前,通过对方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确定对方是否是合法的诚实守信企业,调查对方的履约能力和诚信程度,对大数额的合同,一定要到对方企业进行实地调查,认真核对,不盲目相信对方的表面情况,也不盲目相信熟人和朋友的介绍。

三、应注重合同条款清楚、完整和连贯。

合同条款应清楚明确,避免模糊不清发生争议,合同条款内容详尽,使争议减少到最低限度,合同条款用词应保持一致,概念统一,避免应用词不当或偷换概念而发生争议。、明确价格条款。

支付标的物的价款是买方的主要义务。为此,应在合同中明确写明价格,这是卖方要求买方支付价款的依据,以防止因价格不明产生纠纷。、明确买方支付价款的时间和方式。

卖方为了保证可以即时的收到货款,该内容的约定必然至关重要,以避免因约定不明而受到损失。同时要约定如果买方不及时付款应承担一定比例的违约责任。、明确买方应按合同约定及时收受标的物。

如果买方不按时收受标的物,可能会给卖方带来运输、保管等费用等损失。卖方若遇买方无故拒不接受标的物,或由于买方的原因无法交付的情况,为终结买卖关系也可将标的物交公证机关或有关单位提存。

四、应注重合同中争议解决的条款。

争议解决的途径主要为仲裁和诉讼。为方便自己,要尽可能将争议约定在自己所在地仲裁机构或法院解决,约定仲裁机构解决的,要有明确的仲裁机构,明确仲裁请求和仲裁事项,避免仲裁条款无效,约定诉讼解决的,最好能明确具体的法院。

五、应注重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双方书面往来函电的作用。

在履行合同时,避免用电话等口头形式达成协议,对合同的修改、补充及临时补救措施都应采用书面的形式,并及时收集保留,做到有据可查。

六、应注重对经办人的身份核实。

合同上签订的自然人,一定要有授权书,并要验明署名人的真实身份,防止用假名或别名,在交付货物时,最好在交货清单上加盖对方的印章,如是仓库保管员或其他人签收,也一定要有对方的明确授权,并核实其真实身份,防止对方否认收货人是本单位工作人员。并做到定期对账、定期结算。

七、应注重向对方开具增值税发票时一定要求对方出具收条。

防止对方否认收到发票而要求重开,从而增加税金。

八、应注重质量异议期限内及时通知对方。

收到标的物时,应当在约定的期限内检验,没有约定检验期限的应当及时检验,对发现数量和质量不符合约定的,有约定检验期限的应当在检验期限内通知对方,没有约定的,应当在发现或者应发现标的物的数量或质量不符合约定的合理期限内通知对方,防止因不及时通知而被视为标的物数量或质量符合约定。

九、送货应注意的问题。

货物的交付即所谓送货,是买卖合同中至为重要内容,其涉及到货物风险的承担、所有权的转移等诸多问题,所以,应在买卖合同中对交货方式(运输的方式是铁路、公路、海运还是多式联运;是送货、自行提货、委托提货还是代为运输)、地点、时间、运输费用的承担等事项应当事先在合同中约定明确。交付货物地点没有约定明确的,应当在履行义务一方所在地履行,即在卖方所在地交货,由买方提货,这对卖方是有利的。

在实践中,与交货相关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签收,这对卖方非常重要。很多公司交货后,送货单经常是由对方的业务员或者经理等人员进行签收,并没有加盖公章,这就产生卖方是否完全履行交货义务的证明问题,因为是个人签收,对方如果否认签收人是该公司职员,并且不予承认公司己经收取了货物,会使卖方举证产生很大困难,除非签收人同时是该公司登记的法定代表人。避免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每次交货时都由对方加盖公章,或者每次加盖公章在实际中不可行时,可以在合同中就事先约定买方指定人员签收即为有效,卖方交货时就只能直接交由该指定人员签收,这时对买方也同样有效。

在买方委托代理人代为提货时,我们作为卖方应当在合同中约定,买方提货时应当提交的资料(授权委托书、身份证明等)。

十、如何追收欠款及应当注意的问题

作为卖方,我们交易的目的是最终收回货款,先付款后交货固然是最理想的方式,但在买方市场的今天,更多的是先交货后付款,这就涉及货款如何追收的问题。、通过协商的形式来追收

如果双方可以采取协商的方式来解决欠款问题,将是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一种方法。比如对方平时的信用良好,仅仅是一时资金周转不灵,要求延迟付款或者分期付款,并非恶意赖帐的,就可以考虑通过协商的方式解决,不一定要通过法律手段。平时也可以采取律师函的形式敦促对方还款,并表明自己的立场,给对方一定的压力。、通过法律手段来追收

当协商不成的时候,就要考虑通过法律手段来解决,有“仲裁”和“诉讼”两种方式。

打官司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打证据。只有提交的证据充分,法院才有可能支持自己的诉讼请求,否则就要承担举证不能的不利后果,这就要求我们在签订合同以及履行合同的过程中,注意保存有关往来的材料,以防发生纠纷时措手不及。具体的说,主要有以下证据。

① 要有欠条、对帐单、结算书等债权凭证,这些证据也是最有力的证据。

② 如果没有这些直接的债权凭证,就需要要合同书、’送货单、订一货单、入库单等证据,这些单据应有对方加盖

公章或者法定代表人签字。如果没有加盖公章或者法定代表人签字,对方在法庭上就有可能否认这些单据。

合同内容及合同履行课件 篇5

关于《集体合同》、《工资专项合同》

履行情况的报告

各位代表:

二O一一年是我单位第六轮《集体合同》履约的第一年,同时年初依照《协商集体合同制度》的规定,由行政和工会分别代表企业方和职工方进行平等协商,签订了《工资专项集体合同》,一年来,在企业和职工的共同努力下,两个合同的履约率达到98%,现在我受公司委托,将本单位二O一一两个合同的履约情况向大家报告如下:

一、关于《集体合同》

1、劳动用工

我单位严格按照《劳动法》进行用工,不以任何理由收取保证金、风险抵押金等。

2、劳动报酬及工作时间

企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自身的实际情况,推行以岗位、工种等为主的工资分配制度,月标准工资不低于本市最低工资标准。工资按月兑现,年终结清。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小时,节假日、职工加班按国家规定结算加班工资。

3、保险福利

企业每月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定期向职工核对确认养老保险个人帐户清单。按职工工资总额提取14%作为职工福利资金,绝不挪作他用。特殊工种和一线施工人员还办理了工伤保险。

4、劳动保护

按规定向职工发放劳动保护用品,如手套、安全帽等。

5、职工教育

结合企业实际,建立教育与培训组织机构,管理职工教育与培训,并按规定提取职工教育经费,特殊工种人员持证上岗率达100%。每年用于职工教育的培训费用11万多元。

二、关于《工资专项合同》

二O一一年我单位实现利润76.8万元,比上年增加18.1万元,企业劳动生产率达13万元/人,全年职工工资总额达2026万元,职工人均货币工资达3.63万元,圆满地履行了合同约定的各项指标,并能按照《工资专项合同》的约定,按时向职工发放工资,不存在拖欠现象。

三、合同履约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从总体上来说,职工对两个合同的履约情况还是基本满意的,但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与《江苏省一办法两条例》规定的标准相比,我们在合同履约方面尚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职工教育培训。职工的职业技能培训还不能满足工程施工的需要,有待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抓好。

二是职工的保险。虽然已经搞了职工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保险工伤,但职工的还没有办理失业、生育保险等。

三是职工民主管理。企业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虽然建立了,但还没有能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对厂务公开未能长期开展。

以上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

报告人:朱家宝

出口合同的履行 篇6

出口合同的履行

在出口合同的履行过程中包括备货、催证、审证、改证、租船 订舱、报关、报验、保险、装船和制单结汇等多种环节。其中又以货(备货)、证(催证、审证、改证)、船(租船订舱) 、款(制单结汇)4个环节最为重要。

一、备货

备货是根据合同规定的品质、包装、数量和交货时间的要求,进行货物的准备工作。在备货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货物的品质:货物的品质、规格,应按合同的要求核实,必要时应进行加工整理,以保证货物的品质、规格与合同规定一致。

2、货物的数量:应保证满足合同或信用证对数量的要求,备货的数量应适当留有余地,以备装运时可能发生的调换和适应舱容之用。

3、货物的包装和唛头(运输标志):应进行认真检查和核实,使之符合信用证的规定,并要做到对保护商品和适应运输的要求,如发现包装不良或破坏,应及时进行修整或换装。标志应按合同规定的式样刷制。

4、备货时间:应根据信用证规定,结合船期安排,以利于船货衔接。

二、落实信用证

在履行以信用证付款的合同时,对信用证的掌握、管理和使用直接关系到我国对外政策的贯彻和收汇的安全。落实信用证包括催证、审证和改证三项内容。

(一)催开信用证

如果在出口合同中买卖双方约定采用信用证方式,买方应严格按照合同的规定按时开立信用证,这是卖方履约的前提。但在实际业务中,有时国外进口商在市场发生变化或资金发生短缺的情况时,往往会拖延开证。对此,我们应催促对方迅速办理开证手续。特别是大宗商品交易或买方要求而特制的商品交易,更应结合备货情况及时进行催证。必要时,也可请我驻外机构或中国银行协助代为催证。

(二)审核信用证

信用证是一种银行信用的保证文件,但银行的信用保证是以受益人提交的单据符合信用证条款为条件的,所以,开证银行的资信、信用证的各项内容,都关系着收汇的安全。为了确保收汇安全,我外贸企业于收到国外客户通过银行开立的信用证后,立即对其进行认真的核对和审查。核对和审查信用证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做好这项工作,对于贯彻我国对外贸易的方针政策,履行货物装运任务,按约交付货运单据,及时、安全地收取货款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来说,在审查国外来证时,应考虑下列几个方面:

1.总的方面的审核要点:

(1) 从政策上审核。

(2) 对开证银行资信情况的审核。

(3) 对信用证是否已经生效、有无保留或限制性条款的审核。

(4) 对信用证不可撤消性的审核。我国能够接受的国外来证必须是不可撤消的。

2. 专项审核要点:

专项审核名目繁多,不同交易,情况各异,以下为一般交易中的审核要点:

(1) 支付货币

(2) 信用证金额

(3) 到期日、交单期和最迟装运日期。

(4) 转运和分批装运。

(5) 开证申请人和受益人。

(6) 付款期限

以上内容必须和信用证严格一致。

在实际业务中,银行和进出口公司共同承担审证任务。其中,银行着重审核开证行的政治背景、资信能力、付款责任和索汇路线等方面的内容,进出口公司则着重审核信用证的内容。

(三)、修改信用证

在实际业务中,出口企业在对信用证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审核以后,当发现问题时,通常还应区别问题的性质进行处理,有的还须同银行、运输、保险、检验等有关部门取得联系共同研究后,方能作出适当妥善的决策。一般说来,凡是属于不符合我国对外贸易方针政策,影响合同履行和收汇安全的.问题,必须要求国外客户通过开证行修改,并坚持在收到银行修改信用证通知书认可后才可装运货物;对于可改可不改的,或经过适当努力可以做到的,则可酌情处理,或不作修改,按信用证规定办理。

在一份信用证中,有多处条款需要修改的情形是常见的。对此,应做到一次向开证人提出,否则,不仅增加双方的手续和费用,而且对外影响也不好。其次,对于收到的任何信用证修改通知书,都要认真进行审核,如发现修改内容有误或我方不能同意的,我方有权拒绝接受,但应及时作出拒绝修改的通知送交通知行,以免影响合同的顺利履行。

为防止作伪,便于受益人全面履行信用证条款所规定的义务,信用证的修改通知书应通过原证的通知行转递或通知。如由开证人或开证行径自寄来的,应提请原证通知行证实。

对于可接受或已表示接受的信用证修改书,应立即将其与原证附在一起,并注明修改次数,这样可防止使用时与原证脱节,造成信用证条款不全,影响及时和安全收汇。

三、安排装运

安排装运货物涉及的工作环节甚多,其中以托运、报关、装运和发装运通知等工作尤为重要。

(一)托运

安排装运货物涉及的工作环节甚多,其中以托运、投保、报关、装运和发装运通知等工作,尤为重要。

诚信原则在合同履行中的重要性 篇7

关键词:诚信原则,合同履行,平等主体

一、诚信原则的概念及功能

诚信原则是诚实信用原则的简称, 它要求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讲究信用, 注重诚信, 不欺诈;要求民事主体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 既不得损害公共利益, 也不得损害第三人的合法权益。诚信原则是一种总体性要求, 它要求民事活动的整个过程中都信守信用、注重诚信, 因此, 它是民事活动的“帝王条款”。

合同又称为契约、协议, 是平等的民事主体双方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 所达成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只有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 意思表示真实的前提下, 双方订立的合同才是合法的, 才具有法律约束力。诚信原则是《合同法》的一项基本原则, 《合同法》明确规定当事人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必须遵循诚信原则, 行使合同权利、承担合同义务都应当遵守该原则。遵守诚信原则不仅对保证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正当权益具有重要作用, 而且对建立良好的市场交易秩序, 促进市场经济规范运作都具有重要作用。诚信原则在合同履行过程中, 具有着特殊的功能。

(一) 规范合同双方当事人的行为, 为当事人提供行为准则。

诚信原则要求当事人在合同订立、合同履行以及合同终止后都必须信守承诺, 注重诚信:在合同订立过程中, 双方当事人要意思表示真实, 不欺诈, 不胁迫对方, 不得向对方隐瞒与合同订立有关的事项;诚信原则应贯穿于合同履行的整个过程中, 合同当事人在履行合同时应诚实守诺, 忠实地履行自己的义务, 在遇到合同义务不能履行的状况时应当及时告知对方当事人, 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同时, 也应基于诚信原则维护对方合法权益, 至少保证对方当事人的损失不再扩大。

(二) 解释和弥补法律、法规的漏洞

通常情况下, 法律条文是抽象的, 而个案都是具体的, 当抽象的法律条文应用于具体的个案时必须对法律条文进行解释。进行法律解释时, 必须遵守诚信原则, 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个案公平。法律具有滞后性, 而社会活动丰富多样, 法律规定也不可能面面俱到, 在法律规定不明确或者法律未规定的场合, 以诚信原则为基础来分配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 才能做到不违背法律的本意。

(三) 规范交易市场、节约交易成本

民事活动中, 只有双方当事人信守契约, 忠实地履行合同义务, 不欺诈, 才能达到合同订立的目的, 以最小的成本获取双方当事人最大的权益, 这样才能建立一个良好的市场交易秩序, 诚信是市场成熟的标志。

二、诚信原则在合同履行中的具体适用

无论双方当事人订立的合同属于什么性质的合同, 诚信原则都应贯穿于合同履行过程的始终, 这既是《合同法》的明确规定, 也是双方当事人为实现自己合同利益的主观需求。但是《合同法》并没有具体规定合同履行中怎样贯彻诚信原则, 因此应予明确。

(一) 合同双方当事人应当依照约定履行己方义务

合同是双方当事人在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下订立的, 是双方当事人设立、变更、终止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行为。 合同既然是双方当事人达成合意, 为了追求合同利益订立的, 因此, 为了追求自身合法利益的最大化, 当事人理应遵循诚信原则, 全面履行合同义务, 只有忠实地履行合同义务才能促进合同目的的实现, 促进交易成功。在合同履行中, 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 使合同无法履行或者合同继续履行会增加履行成本的, 则由过错方承担相关责任。

(二) 合同主要条款约定不明确时, 应遵循诚信原则

某些情况下, 合同双方当事人因为交易习惯或者基于双方长期合作的原因, 订立合同时可能对质量、价款、履行地点等合同主要条款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 这时就要求双方当事人遵循诚信原则。合同当事人可以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在诚实守诺的前提下, 经过双方平等协商, 签订补充协议来完善合同条款;协商不成时, 如果对质量和履行地点约定不明时, 应当按照交易习惯合理确定。如果合同未约定价款或者价款协商不成的, 可以按照市场价或者政府指导价来确定合同价款, 在约定的期限内交付的, 按交货时的价格确定。

(三) 出现情势变更的情形时, 合同双方当事人应当遵循诚信原则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 如果出现情势变更的情形, 合同内容已无法再履行或者继续履行明显将会加重一方成本的, 合同当事人应当遵循诚信原则处理合同相关事宜。如果情势变更的情形导致合同基础动摇, 变更合同内容可以使合同继续履行的, 当事人应当及时告知对方当事人, 双方在诚信守诺的前提下, 平等协商以变更合同内容;如果情势变更的情形导致合同基础丧失, 合同无法继续履行或者继续履行显失公平的, 合同当事人应当及时告知对方当事人, 在对方当事人采取措施之前, 有采取行动使对方当事人损失不再扩大的义务, 因为情势变更的情形双方当事人均无过错, 因此双方应当平等协商终止合同。合同终止后, 知悉的对方当事人的商业秘密以及其他不为人知的事项具有保密的义务, 这也是诚信原则的重要内容。

(四) 合同履行中, 双方当事人履行义务有先后顺序时, 双方应遵循诚信原则履行义务

1.合同履行时, 如果双方当事人履行合同义务无先后顺序, 当事人应当依约履行己方义务, 不得以对方当事人未履行完毕自己的义务为抗辩理由拒绝履行合同义务。在合同履行中, 如果一方当事人发现对方当事人未履行义务或者履行不符合约定, 而对方当事人客观上有履行的能力, 这种情况下, 合同当事人有权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 要求对方当事人恢复履行合同义务;如果对方当事人在合理的期间内仍不履行义务, 当事人则有权请求解除合同并有权要求对方当事人承担赔偿责任。

2.合同履行时, 如果合同当事人履行义务有先后顺序的, 先履行一方应当依照合同约定先履行自己的义务, 后履行一方当事人在对方当事人未履行或者履行不符合合同约定时, 有权拒绝履行合同义务。 依照合同, 先履行一方当事人履行合同义务时要遵循诚信原则, 诚实守诺地履行义务, 如果发生了客观上履行不能的情况, 应当及时告知对方当事人。在先履行义务一方依照合同约定履行完自己的义务之后, 后履行一方也应当遵循诚信原则, 依照合同约定履行自己的合同义务。

三、诚信原则的实现机制

诚信原则在合同履行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诚信可以促进合同履行, 促进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因此, 建立规范的社会诚信体系和失信惩罚机制势在必行, 同时还要注重诚信价值观的培养。

(一) 监督机制

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 诚信是平等主体进行民事活动的前提, 也是一切交易要追求的结果, 没有切实可行的监督机制, 诚信很难实现。这种监督应当包括两方面:第一, 应当鼓励合同双方当事人之间的监督, 合同当事人既是监督的主体也是被监督的对象, 即内部监督机制。由当事人监督对方当事人是否守信, 是否按照契约履行了合同义务, 既符合合同相对性的特点, 而且更有利于合同目的的实现;第二, 外部鼓励机制, 建立一套完整而科学的信用调查和评价机制, 为缔约双方提供对方当事人的守信记录, 可以促使民事主体在平时的履约过程中积极遵循诚信原则。

(二) 失信惩罚机制

政府应当建立一套失信惩罚机制, 惩罚履约过程中的失信行为, 震慑合同双方当事人, 促使合同履行过程中当事人积极遵循诚信原则。政府应当借鉴失信被执行人的名单制度, 建立一套完善的履约失信人名单, 该名单对社会公开, 将履约失信人的失信信息记录至行为人的信用档案中, 在合同签订时, 当事人可以通过该名单了解到对方当事人的信用情况, 这样就提高了不讲信用者的交易成本, 加大对履约失信人的惩罚力度, 提高失信成本, 促使合同履行过程中当事人遵循诚信原则。

(三) 树立诚信价值观

“徒法不足以自行”, 仅仅依靠法律来指引合同当事人贯彻诚信原则不足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还必须依靠道德的力量。无论是合同双方当事人之间监督, 还是政府建立履约失信人名单制度, 都属于外部因素, 仅仅依靠外部因素, 依靠国家的行政行为来指引合同当事人遵循诚信原则, 效果并不理想。要想使诚信原则在合同履行中得到很好的贯彻, 必须引导民事主体树立诚信价值观:首先, 要加强诚信守诺宣传, 树立民事主体正确的价值观, 使民事主体真正意识到只有诚信守诺, 才能实现合同目的, 才能实现自己的合法利益;其次, 民事主体树立了诚信守诺的价值观, 在全社会创造诚实守信的良好风气, 进而构建诚信社会, 使得诚信原则在合同履行中真正得到贯彻。

(四) 引导合同当事人遵循公平原则

公平原则要求合同当事人在合同履行中应以公认的公平观念为指导, 合同约定的义务不得明显对一方不利, 注重利益均衡。权利义务二者相一致。要使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遵循诚信原则、积极履行合同义务, 首先必须保证合同建立在公平原则之上。公平原则和诚信原则作为市场交易原则体系的重要内容, 二者从不同方面引导民事活动当事人的行为, 共同促进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因此, 合同履行中引导合同当事人遵循公平原则, 对合同当事人贯彻诚信原则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诚信原则是市场经济活动中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观念, 《合同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都强调诚信原则的重要地位。诚信原则是合同履行过程中的“帝王条款”, 它贯穿于合同从订立至履行完毕的整个过程, 包括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情势变更时的通知、协助义务, 以及合同履行完毕或终止时的保密义务。诚信是社会文明的尺度, 也是市场成熟的标志, 没有诚信原则就无法建立健康的交易环境, 无法保障合同目的的有效实现。

参考文献

[1]张文革.合同法视角下的诚实信用原则探析[J].宿州学院学报, 2007年第22卷第3期.

[2]梁慧星.诚实信用原则与漏洞补充[J].法学研究, 1994年02第91期

[3]赵雪纲.论诚信原则的功能和实现机制[J].对策研究, 2004年第3期

解除劳动合同须依法履行程序 篇8

李某与柳州市某机械有限公司签订了期限为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的劳动合同。2010年2月23日,李某因个人原因提出辞职。公司于2010年2月28日以李某旷工违反单位规章制度为由与其解除劳动合同。公司没有提供相关规章制度。李某于2010年4月20日申请仲裁,要求确认双方劳动合同于2010年2月23日解除,请求裁决某公司支付其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

[处理结果:]

裁决确认李某与某公司劳动合同于2010年3月25日解除,李某要求某公司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缺乏依据,不予支持。

[案例评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由此可见,劳动者享有因个人原因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本案中,李某系因个人原因提出辞职,但其提出辞职的事由不符合《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可以即日提出即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故李某认为其与某公司劳动合同当天提出解除即解除缺乏依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法释〔2001〕14号)第十三条规定,因用人单位作出解除劳动合同决定发生劳动争议的,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某公司应对解除李某劳动合同决定所依据的规章制度进行举证,由于某公司举证不能,其对李某作出的解除劳动合同决定违法。基于李某享有辞职权,李某2010年2月23日因个人原因提出辞职视为其通知某公司即将要解除劳动合同,故李某与某公司的劳动合同应于2010年3月25日解除。由于李某与某公司解除劳动合同的原因不符合《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因此,李某要求某公司支付其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缺乏依据。

[专家建议:]

劳动者因个人原因辞职的,应当提前30天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这是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和程序,劳动者在辞职时应依法履行该程序,反之,用人单位在30天内可以不办理解除劳动合同手续。

用人单位因劳动者违反规章制度解除其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这就要求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应履行必要的程序:1、用人单位应征求工会的意见并允许劳动者申辩;2、对解除劳动合同的事由和依據负举证责任,用人单位应证明劳动者确实存在违反规章制度的情形,及其规章制度的合法性;3、用人单位应将解除劳动合同决定送达劳动者。用人单位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必须依法履行程序,反之,将受到不利己的裁决。

履行合同催告函(精选) 篇9

XXXXXXX公司:

为实施XXXXXXX市场的搬迁重建项目,经你公司与我方多次协商,我公司于年月日与你方就该项目合作签订了《合作经营框架协议书》。本合同签订生效执行期间,你公司擅自终止履行合同约定义务,致使我公司为本项目提供的场地闲置近一年,并因你方在双方合作的场地上修建建筑物,导致场地破坏,对我公司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我公司就你公司的违约行为特致此函,请你公司在本函发出之日起 7日内派相关工作人员到我公司处理违约事宜。若本函发出7日之后,你公司仍未派人到我公司解决此事,我公司将依据合同约定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追究你公司的违约责任。特此函告。望你公司慎思并妥善对待。

XXXXXXX公司

集体合同履行情况的报告 篇10

(2011年4月25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我受一届二次职工会委员会委托,对2010年《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商合同”和“女职工特殊利益专项合同”的履行情况向各位代表报告,请予审议。

为了保证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商和女职工特殊利益专项合同的各项条款落到实处,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公司《集体合同》监督检查组于一届二次职代会期间分两次对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商和女职工特殊利益专项合同的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现将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1.在合同的贯彻执行中,公司与工会坚持定期检查与日常动态检查相结合,加强合同执行的动态管理,组织人员对各基层单位和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环境,安全防护措施进行了检查,并对在生产操作过程中违规操作等不安全问题进行了整改。2010年没有发生一起劳动安全纠纷案件。

2.企业严格执行《劳动人事管理办法》,及时修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办法,并根据公司经济发展情况,对工资分配

办法进行了调整,工资增长15.4%,并按时足额为职工发放工资。

3.公司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按时为职工缴纳各类保险统筹金,并按国家规定的比例提取职工福利费。

4.公司按合同规定,认真履行了对全体职工进行综合素质培训。

5.按照《集体合同》的约定,公司做到了三年将退休人员的欠发工资全部补发完的承诺。

6.2010年,公司为480多名女职工免费进行了体检。

2010年集体合同总的履行情况是:合同兑现率达100%。劳动用工制度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得到保证,合同规定的各项福利待遇落实到位,职工教育培训工作进一步加强,各类奖罚制度、措施得到了有效地落实,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了切实的保障。

论合同履行中的不安抗辩权 篇11

【关键词】合同履行;不安抗辩权;条件;行使

一、前言

不安抗辩权其实就是在双务合同中加了一层保险,当合同先履行的一方在履行义务的过程中,发现对方出现了商业以及经营方面的重大变故时,先履行这方可以单方终止履行义务,只有对方提供了相应的担保,才可以继续履行。

二、不安抗辩权的涵义及与同时履行抗辩权的差异

1.不安抗辩权的涵义。在合同中,双方约定一方先履行义务,另一方随后再履行,先履行业务的一方在履行过程中,发现对方出现了严重经济状况的恶化、在把财产转移别处或者对方的商业信誉丧失,并且有真实的证据可以证明的,这时,先履行这方可以行使不安抗辩权。也就是,先履行义务的一方可以终止履行义务。在双务合同里,当事人双方负有合同先后履行的义务,谁先谁后一般由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或者按照法律规定以及合同义务的本身特点。履行时间的不一致,就使先履行的一方,身处危险境地,这是因为,一旦后履行的一方经济状况恶化或者出现了其他不能如期履行合同义务的情况,会使先履行的一方陷入得不到预期给付的境况,这就与合同的公平性相违背了。因而,为了保护先履行这方的利益不受侵害和威胁,我国的法律赋予了先履行一方这项权利,即不安抗辩权。这项立法就是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保证了先履行义务的一方,不受后履行义务一方突然变故的损害。

2.不安抗辩权与同时履行抗辩权的差异。双务合同的双方当事人是有义务牵连的,这也是不安抗辩权的法律基础。不安履行抗辩权和同时履行抗辩权,有一个方面是一样的,就是都有留置担保意思,但两者在很多方面又是不同的,比如两者发生的前提不一样。在双务合同中,当事人双方彼此互负相应的债务,而且彼此的债务都履行期满了,其中有一方本来可以履行债务,却不进行履行,这时,另一方也可以拒绝履行自己的义务。而不安抗辩权发生的前提却是,后履行的一方出现了重大变故,明显不能或者不愿履行自己的义务,这时,先履行的一方为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单方面终止合同,不进行合同中规定的履行义务。同时,不安抗辩权和同时履行抗辩权在条件的适用方面,也有很大的不同。同时履行抗辩权的适用是:当事人双方互负债务,并且偿还期限都已经届满。不安抗辩权的适用却是:合同中约定的后履行义务的一方,出现了恶化财务或者不能如期履行义务的可能,危及到了已经履行义务一方的权益。另外,不按抗辩权与同时履行抗辩权在法律的效果方面也是不同的。同时履行抗辩权发生时,一方当事人在对方不履行义务时,自己可以拒绝履行义务。而不安抗辩权发生时,是合同先履行的一方,可以暂时中止合同的履行。

三、不安抗辩权的适用条件

在我国的合同法中明确规定:“当事人一方有另一方不能履行合同的确切证据时,可以暂时中止履行合同,但是应当立即通知另一方;当另一方对履行合同提供了充分的保证时,应当履行合同。”因而,不安抗辩权的适用是有条件的。

1.在双务合同的双方当事人中,有一方已经先履行了合同中规定的义务。这是适用不安抗辩权的前提。当然,那种单务合同或者双务合同义务同时履行的当事人,是不可能产生不安抗辩权的。

2.在双务合同中,后履行的一方应该是发生了重大的变故,致使先履行的一方利益可能受损,这时,先履行的一方可以终止履行合同义务。比如,后履行一方的生产经营出现了恶化,财产明显无法履行后期的合同,这就使合同的履行存在了危险。还有的时候是先履行者发现后履行的一方,出现转移私有财产或者出逃资金进行避债现象的,这一行为影响到合同先履行一方的债权是否能实现。另外,后履行一方的信誉度出现危机,也就是后履行一方的商业信誉丧失,使先履行一方不能信任后履行一方,能按合同约定履行义务。所有这些现象,都可以使先履行一方行使不安抗辩权,终止合同的履行。在双务合同中,先履行义务的一方,发现后履行义务的一方,有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时,也可以终止合同。比如,双方买卖物品,买方发现卖方已经将物品卖给了别人,这时,买方可以拒绝进行付款,行使不安抗辩权。可见,从合同法规定来看,在双务合同中,先履行这一方行使不安抗辩权的条件,不仅是后履行一方生产经营出现恶化,还包括财产的减少,以及商业信誉严重丧失的情况。

3.不安抗辩权的适用条件:在双务合同中,后履行的一方丧失的履行能力,一定要是发生在合同签订以后。因为,如果是还没有签订合同,一方就以错误或者欺诈的方法与另一方签订合同,为了保护另一方的利益,另一方可以不经过不安抗辩权,直接以对方欺诈的行为主张撤销合同。比如,甲公司明明企业要频临破产,还与乙公司签订了合同,这时,先履行的一方乙公司,可以以欺诈的名义,主张撤销这个合同;若甲公司是在与乙公司签订了合同后,由于经营不善,出现频临破产境况,乙公司就可以行使不安抗辩权,终止与甲公司的合同履行。

四、不安抗辩权的行使的义务和权利

合同法规定:“当事人依照本法第六十八条的规定终止履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对方提供适当担保时,应当恢复履行。中止履行后,对方在合理期限内未恢复履行能力并且未提供适当担保的,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可见,不安抗辩权是为了维护先履行一方免受无法预测的风险,而由法律赋予先履行一方的權利,为了体现公平公正原则,法律在允许先履行一方行使不安抗辩权的同时,也要求先履行一方必须承担两个义务。

1.先履行一方必须承担的义务。首先就是通知的义务,法律规定先履行义务的一方,在行使不安抗辩权时,要有通知对方的义务。因为不安抗辩权终止合同的效力,是不需对方同意就可以生成的。为了体现诚实讲信用的原则,先履行的一方需要及时的通知对方,作为后履行的一方,如果能消除不能履行债权的障碍或者能够提出相应的担保,可以使先履行一方感到没有利益威胁了,还可以使合同正常的进行。其次,先履行一方负有举证的义务。双务合同先履行的一方,如果认为自己有行使不安抗辩权,终止合同的权利,就必须能举证,后履行一方确实有生产经营恶化、出逃资金躲避债权履行以及商业信誉严重下降的情形。

2.先履行一方的权利。不安抗辩权的消极效力就是合同的中止,先履行一方行使中止权利的意思表达之后,即发生了法律效力。中止合同,就是延缓履行合同或者暂停履行合同。不安抗辩权的行使,先履行一方即使不履行义务,也不负有延迟的法律责任,合同当然还是有效的。当后履行这一方,能够提供足够的担保或者完全恢复了行使债权义务的时候,合同还是可以继续履行的。当然了,先履行一方,享有合同的解除权。如果先履行一方行使了不安抗辩权,并履行了通知、举证义务了,后履行一方既不能提供相应的担保,又不能提高自己的商业信誉力度,使先履行一方的权利受到威胁已成事实,这时,先履行一方就可以单方面解除合同,实现合同的终止。

五、结语

在双务合同的履行中,法律为了保障先履行义务的一方权益,规定了不安抗辩权,同时为了体现法律的公平、公正和诚信,也要求先履行一方,在行使不安抗辩权的时候,一定要通知对方,并告诉其理由,拿出相应的证据。只有在后履行一方,确实没有能力改变现状,还是会给先履行一方带来巨大危害的时候,先履行一方,可以终止合同的履行。可见,不安抗辩权不仅保护先履行一方的合法权益,也给后履行一方,提供了机会,充分的体现了法律的公正、公平。

参考文献:

[1]周林彬.比较合同法[M].兰州大学出版社,1989,232.

[2]刁荣华.最高法院判例研究(上册)[M].汉林出版社,1983,280.

[3]王利明.违约责任论[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155-157.

上一篇:设备科工作管理制度下一篇:第二套全国幼儿广播体操《世界真美好》文字解说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