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加强对青年干部

2024-09-05

中央加强对青年干部(共13篇)

中央加强对青年干部 篇1

学习0 2020 年 秋季 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重要讲话 加强年轻干部 专业训练心得 体会月 1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各级党组织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年轻干部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

在去年 9 月 3 日的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在今年的讲话中,总书记专门增加了四个字:专业训练。可见,加强专业训练对于增强专业能力、提升专业素养、培育专业精神的重要性,是年轻干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步骤。

加强专业训练是增强专业能力的必由之路。不管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需要专业能力的支撑。如果一个干部不懂业务,外行人干内行事,就会在执行上级决定、落实上级政策中说“外行话”、办“外行事”,甚至出现“瞎指挥”“乱决策”的情况,给党和国家的事业造成危害,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各级党组织要充分利用一切时机,集中培训与日常培训相结合,专业知识培训与专业技术培训相结合,线上培训与线下训练相结合,确保专业训练的常态化。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要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重点目标任务为契机,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蹲苗”,要放在艰苦条件里去,放在吃劲岗位上去,放在复杂环境中去,让年轻干部多接几回“烫手山芋”,多

当几回“热锅蚂蚁”,多经受几次“大熔炉”历练,在实践中不断增强专业能力。

加强专业训练是提升专业素养的重要举措。专业素养是干事创业抓好工作的重要基础。随着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细,各行各业对专业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有的岗位上,缺乏专业素养即意味着是睁眼瞎的“文盲”,将无所适从,难以适应,寸步难行。提升专业素养必须脚踏实地,从专业训练中来。各级党组织在开展专业训练时,要把提升年轻干部专业素养放在突出位置,在训练中引导年轻干部找能力差距、补素质短板。要多出课题,让年轻干部在攻克难题中学会观察思考,掌握客观规律,拓宽专业视野。要引导年轻干部树立靠素质立身、靠实绩担当的理念,不断提升适应能力,时刻紧跟时代潮流。要激励年轻干部“自讨苦吃”、自我修炼,积极参加各类教育培训,做到学以致用、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提升专业素养。

加强专业训练是涵养专业精神的有效载体。专业精神是建立在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基础上的,对工作极其热爱和全身心投入的品质。具有专业精神的人对工作常常能达到忘我境界,是一种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和奉献精神。年轻干部的专业精神,应该体现在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精益求精的追求上、勇于创新的拼搏上。各级党组织在加强年轻干部专业训练时,要通过脱产培训、交流轮岗和挂职锻炼等方式,鼓励他们到改革发展主战场、经济建设第一线、服务群众最前沿去,在攻坚克难中砥砺职业道德,在奋战一线中涵养职业操守,在担当作为中培育奉献精神,让专业精神融入年轻干部血脉。打铁还须自身硬,每一名年轻干部要着眼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通过提高“七种能力”,涵养专业精神,在不断解决实际问题中成为做好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

中央加强对青年干部 篇2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行业竞争日益加剧,年轻干部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生存、得以发展,就必须发挥爱岗敬业的精神。

爱岗敬业要求我们每个人干一行爱一行。过去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我们每个人都要服从国家的分配,国家按照计划把我们每个人安排到一定的工作岗位上,我们不论走上哪个工作岗位都要干一行,爱一行。现实生活中能够从事自己理想岗位的人必定是少数的,对于多数人来说,必须面对现实,去从企业所需要的、而自己内心不太愿意干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干一行,爱一行”的精神,那么你就很难干好工作,很难做到爱岗敬业,也就没有立足之地。

二、新时期年轻干部思想动态

培养年轻干部敬业精神,必须首先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工作表现,才有针对性,才能取得实效。据笔者观察,目前青年干部队伍状况可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1、进取型。这类青年干部思想比较活跃,对工作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奉献意识。他们追求进步,渴望成才,他们立志献身发展事业,是青年干部队伍中的主流。

2、现实型。这类干部的文化层次较高,对于一般的政治学习、安全知识学习等不屑一顾,崇尚“耳闻是虚,到手是实”的人生哲学,往往以身边的变化和个人体验观察形势,要求干实事,讲实惠,追求高收入为目标,为追求高收入有强烈的“跳槽”欲望。

3、自主型。这类青年干部有自己的主见,思想敏锐,洞察力强,敢于发表不同意见,乐于在实践中追求自我价值,寻找生活中的“坐标”。

4、渴望型。这类青年干部爱幻想,企盼有朝一日得到领导的重用,一旦这种幻想不能变为现实,就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甚至与领导唱“对台戏”。

三、造成年轻干部不同思想状况的主要原因

1、人生观和道德观不相同。具体的说,就是每个人对党的事业认识和态度、对国家、民族的感情、对公司建设事业的认知度,以及个人的性格等。这些因素长期以来学习积累和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不是靠感情冲动或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世界观一旦形成,就能强烈持久的支配人们的行动。

2、具体事件的刺激。每个人在工作中会遇到一些愉快或不愉快的事情,如提职晋升,增加工资,评选先进,等等,如果自己走运,就会提高自己的工作热情,反之则相反。

3、环境因素。主要是单位领导、同事之间以及上下左右形成的人际关系,这些对人们的工作态度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四、年轻干部爱岗敬业精神应具备的素质

1、忠诚守信脚踏实地的工作,忠诚守信,忠于上级领导的安排,把忠于上级领导当作一种荣誉,是体现自身能力和价值的一次机会,这样,才能够马上投入工作,克服困难完成任务。

2、服从组织安排服从组织安排,创造性的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的调整航向,才能驶向胜利的彼岸。服从组织安排,是干好工作的前提,是团队能够携手奔向前方的胜利保证。服从组织安排,这是一种主动工作、认真履行职责、创造性地完成工作任务的具体表现。

3、具备知识、脑力和体力能力

(1)拥有达到目标的充分知识储备;

(2)运用头脑,发挥聪明才智去克服困难;

(3)能够充分协调好自己的体能,以便全力以赴的投入工作。

4、主动、自发的工作精神

主动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是通往卓越的成功之路。阿尔伯特.哈伯德说:世界会给你以厚报,既有金钱也有荣誉,只要你具备这样一种品质,那就是主动。主动就是不用别人告诉你,你就能出色地完成工作。

五、年轻干部爱岗敬业精神的标准

1、要正确处理职业理想和理想职业的关系。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所提倡的职业理想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热爱本职工作兢兢业业干好本职工作。即使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不理想,也应该兢兢业业干好本职工作。

2、要正确处理国家需要与个人兴趣爱好的关系。当国家需要与个人爱好发生矛盾时,把国家需要作为自己的志愿,在工作实践中逐步培养兴趣。

3、要正确处理选择职业与个人自身条件的关系。选择职业应根据自身条件,不好高鹜远,即使一时找不到理想职业,无论在哪一个岗位上,在一天就应兢兢业业做好一天。

4、要正确处理所从事职业与物质利益的关系。正确的观点是热爱本职与人才流动相统一,忠于职守与物质待遇相统一,人能尽其才与物能尽其用相统一。

5、注重修养,淡化名利

六、培养年轻干部爱岗敬业精神的有效途径

1、从关心爱护出发,加强正面教育和激励。青年人处在成长阶段,特别需要鼓励和引导,一个优秀领导者,总是能够根据青工的特点和要求,满足其合理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心理氛围,以此把青年干部的积极性才能引导到守成本职工作的轨道上来。

2、把握青年干部的思想脉搏,找准思想政治工作的突破口。

3、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大胆使用年轻人,为其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每个干部都有上进心,青年人尤其如此,作为领导者,应该掌握青年员工的思想状况,了解他们在想什么,从而把他们的思想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另外,还要做好人才的培养工作,为青年干部创造条件,鼓励他们自学成才,通过开展岗位培训,技术比武,在岗自学等活动,营造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塑造爱岗敬业的模范人物,做到以点带面。

4、建立机制,发挥工作成效

(1)建立科学用人的长效机制由于选人用人中的考核、监督机制不够科学,干部队伍新陈代谢缓慢,干部交流任职难以有效开展。

(2)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这是培养青年干部爱岗敬业精神的重要管理要素之一。在一个管理老化,体制僵化下青年干部难有爱岗敬业精神的。一是权力激励,选拔工作出色、专业技术过硬的青年干部担任部门领导、班组长,既让他们有锻炼机会,又能起到榜样的作用。二是精神激励,通过评先评优活动,形成比学赶帮,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三是建立内在的报酬激励,合理的内在报酬激励人,是有效的培养青年干部归宿感和爱岗敬业精神之一。培养爱岗敬业精神,一个不容忽视地要素是年轻干部要树立归宿感,“良禽择术而栖”,有了归宿感才能热爱自已的专业,才能激发工作热情,才有敬业精神,然而,让青年干部有归宿感,内在的报酬激励显得非常重要。

摘要:党的干部队伍年轻化建设,在十七大上已被列入新的战略日程。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提高年轻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政治素质。”青年干部大多数具有高学历,工作中充满活力,有强烈的成才和实现自身价值的愿望。但由于方方面面条件的制约和限制,工作生活中没有新意、缺乏挑战,个人能力得不到充分展现,部分青年干部磨掉了锐气,满足于“过得去、随大流”。针对这些情况,必须加强青年干部敬业精神培养,端正工作态度,发挥工作成效,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新局面。

关键词:年轻干部,敬业精神,培养

参考文献

[1]、周占文主编.《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2]、陈刚吴焕明著.《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

中央加强对青年干部 篇3

一、中青年后备干部思想特点分析

当前中青年后备干部队伍从整体上来看,思想状况还是比较稳定的。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乐于奉献的工作热情,奋发进取的工作表现,都是值得肯定的。但是,面对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面对工作、家庭等种种压力,一些中青年后备干部也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三高四低”特征明显

“三高”是指学历高、素质高、期望高。这些中青年后备干部,大多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型人才,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学习能力都很强,综合素质很高。他们走出大学校门,进入机关事业单位,期望能在事业上一展身手,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体现自我价值。“四低”是指青年干部业务实践能力较低、综合事务及应急处理能力较低、忍耐性与抗压力较低、事业归属感较低。很多中青年后备干部都是从家庭走向学校,再从学校直接走上事业单位的工作岗位,缺乏基层实践经验,没有经受过生活的磨炼,遇到复杂问题和突发事件无法应对,不能很好地解决。同时,工作中面对的多是繁琐的事务,与自己的理想有很大的差距,导致他们心理上产生很大落差,常对工作产生疑惑。

(二)思想坚定但忽视思想政治理论学习

中青年后备干部多出生于改革开放前后,他们亲眼见证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自身也在其中受益。因此,他们理想信念比较坚定,对于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都是支持和拥护的,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充满信心的,具有较强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们平时就比较关心国家大事、社会热点,具备“主人翁”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但是,也有一些人受到经济大潮的影响,对思想政治的进步性要求不迫切,尤其是对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不热衷,常用“工作忙、没时间”等各种借口来推脱,不愿意参与思想政治理论学习。

(三)思想活跃,过于强化自我价值的实现

中青年后备干部受过良好教育,对于民主、平等、竞争、简政放权等当前提倡的观念接受能力很强,在工作实践中也愿意去实行。同时,他们比较注重自我意识,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希望获取他人的支持和理解。但是,这种想法常常受到经济利益、功利思想的影响而出现偏差,比如过于强调个人的利益得失,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或是不能清晰地自我认识、自我定位,盲目地进行攀比,眼睛只盯着权力、待遇等;或是认为自己的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负面情绪较大,思想浮躁,不专心工作,等等。尤其是现在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各种各样的言论在媒体上层出不穷,如果思维不清醒、立场不坚定,就容易受到影响。

(四)工作充满信心,但压力较大

中青年后备干部工作积极热情,愿意努力工作,有着比较强烈的进取心,对于职业前景比较乐观,信心满满。但是,他们也存在着较大的压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工作压力大。机关事业单位多是繁杂的事务性工作,工作量较大,工作目标不容易实现,升迁不易等,导致很多人感到心理上非常疲惫。二是经济压力大。随着物价水平的不断升高,生活成本越来越高,但是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并不高,住房压力较大,再加上工作忙碌,很多人都感觉“吃不消”,甚至一些未婚青年迫于经济压力不敢谈恋爱,不敢结婚。

二、加强中青年后备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措施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扎实有效地做好中青年后备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确保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走正确的道路,做出更好的成绩。具体来说,措施如下。

(一)深入基层,在实践中锻炼能力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比较复杂,对于锻炼处理实际问题和解决突发状况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因此,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派中青年后备干部去基层实践,或是挂职学习,或是岗位交流,让他们能够深入地了解基层社会,在实践中经受磨炼,不断地提升思想政治修养,在最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练成“真功夫”。同时,在单位内部进行合理轮岗,让他们在不同的岗位接受考验,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增长自身才干。

(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引导,夯实思想基础

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加强中青年后备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提高他们的政治忠诚度是我们必须要做好的工作。因此,一方面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引导教育,让青年干部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吃透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信念坚定,坚决抵制各种不良思想的消极影响。另一方面,加强党性教育,提升党性修养,树立典型,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和带头作用,激励更多的党员干部干实事、干大事,廉洁从政,谦虚做人。

(三)尊重个性,加强交流沟通,解决实际问题

中青年后备干部具备较强的民主、平等意识,个性较强,希望得到尊重和理解,也愿意进行平等地交流和沟通。因此,必须要强化感情交流,不是居高临下的指点和教育,而是像朋友一样去交心谈心,衷心地鼓励和真诚的批评,进行平等交流。同时,要深入到青年干部的生活实际,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精神状况,切实解决生活中的具体困难,如住房问题、子女入学问题等,让他们在关爱中得到安慰。

(四)完善后备干部培养和管理机制,激发工作积极性

中青年后备干部的思想还不成熟,还容易出现困惑和偏差。因此,我们必须要完善中青年后备干部的培养和管理机制,加强监督管理。一方面要注重日常管理,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观察他们的行事作为,经常检查考核;另一方面,要经常组织培训学习,引导他们夯实思想基础,形成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努力工作。只有这样,主动监督、主动防范,才能促进中青年后备干部的健康成长。

总之,青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中青年后备干部是党和国家建设发展的中流砥柱,我们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使他们成为“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作出更多的贡献。

中央加强对青年干部 篇4

调查调查,先调再查,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是毛主席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出的著名论断,在时代发展的今天,调查的重要性依旧是不言而喻。组织部门作为党员之家、干部之家、人才之家,是党员干部第一手资料的获取者和持有者。在党员发展、干部选拔和人才引进等一些列工作中,需要摸清“家底”、做到“心中有数”,这都离不开详细的信息调查。这里的调查不仅仅是对已有历史材料的重新梳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切不可用老眼光看待新问题。调查要做到身体力行和深入基层,不能手脚不勤,五官不灵。多在群众百姓中听工作反响;多在街坊邻里看生活表现;多在监察部门查问题反馈。切实了解党员干部最新思想动态和疑难困惑。调查要做到全面和准确。全面的调查不是盲目的调查,做到对调查目标“有的放矢”。在调查中既要对突出问题详细考究,又要做到对事情全面了解和总体把握。多部门联动、多学科交叉、多技术并用,借助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等信息化手段,依靠真凭实据,秉承慎独慎

微、遇事必究的态度做好调查工作。在平时工作中多方面、多层次、多维度健全党员干部档案,最好党员干部精准画像,做到相貌不走样、身材不走型、初心不走丢,为选人用人做好科学决策的准备。

研究研究,先研再究,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研,是指钻研探索。究,是指究其根源。不是说要严格按照“格物致知”的步骤一板一眼地研究,但归根结底要有理有据、有凭有据,切不可以掉入“想当然”的死循环。对于调查来的材料,需要慢条斯理,详尽整理。走马看花不如驻马观花,驻马观花不如下马赏花,材料分析要做到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不能浮光掠影、浅尝辄止,要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问题找原因。要因地制宜、因人施策研究人才工作,做到招得来、引得进、留得住,既要打感情牌,又要结合当地政策优势,杜绝人才“水土不服”的情况出现。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去谋划干部工作,以解决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为导向,多方探讨、多方论证,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规定。做到“凡提必审”“凡提必核”“凡提必听”“凡提必查”,通过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分析研究不断提高挖“真金”、识“劲草”的水平和能力。

调查研究,行云流水,做到一气呵成。调查和研究不是分开的独立个体,调查为研究提供必要的实际材料,研究是将调查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要做到深入全面的调查切不可蜻蜓点水、不求甚解,要做到科学严谨的研究切不可以偏概全、一叶障目。组织工作即是基于党员干部的个人工作,也是基于千家万户的群众工作。对于党员干

部而言,是对其工作能力的评判、品德素质的考察和思想政治的考验。详尽的调查,周密的研究是对群众负责,也是对党自身负责。党员干部的好坏优劣,作为阅卷人的群众是最能够直接评判。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对存在问题的干部,需要更深入的调查研究,做出综合准确的评判。在对已经形成的措施策略,需要及时跟踪调查,及时结合当前的大局大势和群众的反馈,适时做好调整优化。

中央加强对青年干部 篇5

在 2020 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勇于直面问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年轻干部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任务艰巨,还需把牢想干事的“正方向”,锤炼能干事的“真本领”,开拓干成事的“新思路”,不畏艰难险阻,克服本领恐慌,全面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好复兴路上的“办事员”。

把牢想 干事的“正方向”。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想干事是会干事、干成事的硬基础和源动力。年轻干部首先要把牢想干事的“正方向”,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把握正确政治方向,不断提高政治能力。要虚心求教,做理论积累的“有心人”,抓住岗位培训和党日活动等各学习种机会,扎实学习党的科

学理论,耐心反思自身的缺点不足,形成“学习促进思考,思考助力学习”的理论积累“正循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是非观,做政治上的“老实人”“明白人”。

锤炼能干事的“真本领”。坚定了想干事的“正方向”,还要有能干事的“真本领”。年轻干部要不断锤炼、不断提高干事能力。能干事首先要能调查,要在走访调查中不断提高调查研究能力,深入到基层一线听取民声民意,研究内在发展规律,为攻坚克难、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理论依据。能干事的重心是“能断事”,要广开言路,悉心听取各方意见,在综合评判中不断提高科学决策能力。能干事的核心是干事能力,要敢于历练,做攻坚克难的“急先锋”,主动申请到最困难的地方、最紧急的地方,深入基层一线,在全面推进各项工作中不断提高改革攻坚能力。

开拓干成事的“新思路”。我们正处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年轻干部要起而行之、勇挑重担,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不断开拓干成事的“新思路”。要坚持问题导向,把解决群众“急难愁

中央加强对青年干部 篇6

2020 年 10 月 1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应对当前复杂形势、完成艰巨任务的迫切需要,也是年轻干部成长的必然要求”,提出年轻干部应具备“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这七种能力,为年轻干部如何抓住时代机遇,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做时代的“奔跑者”提供了鲜明的指引方向。

奔跑要选准方向,做一个坚定信仰的有志者。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信仰是指引一个人不断前进的不竭动力,如果信仰缺失,则容易在前进的道路中迷失自己的方向,永远不能达到“终点”。年轻干部要坚定自身的理想信念,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对党和人民始终保持热诚,无畏险阻,不怕失败,要有勇气有

信心去直面各种挑战。要学会无视奔跑路上的杂念,做到心无旁骛,敢于向远大理想不懈奋斗,稳固奔跑的动力。

奔跑要讲究方法,做一个善作善成的智慧人。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如果不讲究方式方法蛮干、瞎干,就容易徒劳无功,在前进的道路上就会事倍功半。年轻干部要学会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处理事务,方法总比困难多,要懂得寻找道路中的“捷径”。要在干事业的过程中不断充实自我,不断学习新的方式方法,敢于创新创造,学会将干事业的热情和科学精神结合起来,锤炼自身能力,要做到在面对不同困难时能够游刃有余。要集思广益,懂得利用团队的力量去解决,要学会取长补短,糅合各家所长,提高奔跑的速度。

中央加强对青年干部 篇7

一、加强和改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第一,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要结合鲜明生动的案例使青年干部全面领会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实践要求、基本内容,为坚定理想信念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石。

第二,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科学解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蕴含和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源和基础。科学解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才能使广大青年干部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精神实质和思想精髓,从而在错综复杂的形势面前保持头脑清醒,坚定理想信念。

第三,要加强对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教育。科学发展观既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又是指导发展的方法论,是在真理和价值相统一的基础上追求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伟大理想。事实胜于雄辩,为此必须将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突出成效作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必要内容。

二、加强近现代史、党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教育

第一,要加强近现代史教育。加强近现代史教育,有利于青年干部更加深入地认识到:“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从而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道路的自觉性。

第二,要加强党史教育。学习党史,对于青年干部加深对党的理论、知识的了解,深刻认识党的光辉历史和宝贵经验,坚定政治立场,坚持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具有重要的价值。

第三,要加强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在新时期,要引导青年干部大力弘扬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作风、与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要时刻牢记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保持昂扬的锐气和坚定的理想信念。

三、加强世情、国情、省情等形势教育

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对于深刻认识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需要强调的是,当前尤其要注意加强改革开放史的教育。当前,从世界政治经济形势来看,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从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态势来看,经济繁荣稳定,但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一些社会矛盾逐渐凸显。

加强世情、国情、省情等形势教育,对于广大青年干部深化对党的路线方针的认识,坚定在党的坚强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想信念,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有助于青年干部进一步树立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

四、提升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

第一,要针对主观世界的改造展开教育。必须帮助广大青年干部正确对待义与利、苦与乐、成功与失败、奉献与索取等现实问题,促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坚持理想信念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第二,要针对社会热点问题深度解析。对热点问题进行正确分析,对于青年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具有重要作用,要着力肃清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要旗帜鲜明地批评、纠正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资本主义思想倾向和做法;揭露批判某些人散布的美化当代资本主义、丑化社会主义的谬论。

第三,针对现实需要设置命题。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必须体现时代性。理想信念教育的内涵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和演进。当前,必须结合如何推进科学发展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使广大青年干部将坚定的理想信念化作推进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并在推进科学发展的火热实践中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

五、探索党性锻炼新模式

第一,要加强党的意识教育。党的意识是党的基本主张在党员头脑中的反映,是党员对党的理性认识,是执政党带有根本性的问题。要高度重视党的意识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

第二,要加强群众观教育。首先,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其次,要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虚心向群众学习,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再次,要时刻注意关心群众冷暖,倾听群众呼声,热心为群众服务,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第三,要加强在急重难险工作中的磨练。党性锻炼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自我总结、自我反思、自我改造的过程。通过让青年干部参与急重难险工作,深化其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认识,磨练意志,增强品格,增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六、創新理想信念教育方式和载体

第一,要创新教育方式。要综合运用讲授式、研究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尤其是要加大现场体验式培训的力度。井冈山干部学院开发的“重走朱毛红军小道”现场体验式培训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第二,要创新教育载体。要通过学习优秀党员干部等实践活动,加强青年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

第三,要创新教育阵地。要充分运用广播、电视、影视、展览、互联网等新手段,构建并拓展新型教育阵地。

中央加强对青年干部 篇8

2020 年 10 月 1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年轻干部要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这是对广大年轻干部的殷殷嘱托与热切期盼。当前我国的改革发展正处在攻坚克难、闯关夺隘的重要阶段,广大年轻干部要自觉不忘初心使命、厚植为民情怀、强化责任担当,善于在“逆境”中成长成才,在复杂形势下完成艰巨任务、解决实际问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把自己真正培育成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不忘初心使命,树牢“想干事”的坚定信念。革命理想高于天。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回顾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谋求解放、争取独立、实现富强的斗争史,就是一部为全中国人民谋划幸福、创造幸福的奋斗史。年轻干部要时刻把牢记党的初心使命作为想干事的源动力,在前进道路上“不畏浮云遮望眼”,不断加强政治历练和提高政治能力,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

“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越是身处“逆境”越是能够坚守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念,真正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牢牢把握“逆境”中的成才机遇。

厚植为民情怀,锻造“能干事”的硬核实力。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只有真正把人民群众摆在最高位置,把群众利益时刻放在心上,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价值导向,才能在不断增进人民福祉中书写精彩人生。年轻干部在成才道路上要厚植为民情怀,坚守为民干事,锻造能干事的硬核实力。在搞建设、抓改革的纷繁复杂事务中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修炼心境,努力提高“七种能力”,成为所在领域的行家里手。特别要提高调查研究和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坚持“四不两直”,经常到群众中夯实调查研究的成事之基,掌握真实民情,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打通党中央各项惠民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

强化责任担当,永葆“干成事”的澎湃热情。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对党员干部来讲,担当是立身之本,是从政之基,更是成事之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能否敢于

中央加强对青年干部 篇9

察民情、定举措、促发展的任何一项工作都离不开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习近平总书记在 2020 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强调,年轻干部要提高调查研究能力,调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调查是获得全面、详实、真实一手资料的重要途径,研究是制定举措、开展工作的必要前提,做好“调”与“研”、练好基本功,才能切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广“调”精“研”。“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基层发展不平衡、问题情况复杂、百姓诉求多样,需要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多渠道、多维度的广泛调研,才能更好地掌握基层全貌,为政策举措的制定提供科学可靠参考。“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调查时既要从听汇报中掌握整体情况和重要问题,又要到现场亲自看发展现状了解实际情况;既要倾听基层干部工作困难,又要深入群众了解所忧所盼;既要多点多地调研做到不以偏概全,又要沿时间轴了解发展前因后果,通过广泛调研为研究提供大量真实的一手数据。“调”而不“研”,调查就失去了意

义。面对冗杂的数据信息,要沉心静气地进行分类整理,通过对比分析、思考讨论、科学取舍,筛除材料中的水分,获得真正的一手“干货”。研究材料的过程是对广调查、粗调查的一次深入思考,是进一步的调查研究,做好“调”后之“研”至关重要。

真“调”准“研”。调研是为了能更好地推动基层发展、更准确地解决群众所急所盼,是工作的过程,绝不是当成工作目的,成了“面子工程”。调查要做到“真”才能出效果,决不能声势浩大地听一听“模板汇报”、看一看“亮点工程”、走一走“经典路线”就鸣锣收兵。真调研就要用好“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的“四不两直工作法”,真查情况、真抓问题,把共产党“真”和“实”的作风发挥在调查研究中。真调查发现真问题,要瞄准真问题做好研究工作。“识天宜听风,临流须观澜。”以问题为导向,找准研究方向,开好专题研讨会,为切实解决问题、促进发展、树立典型制定好方案措施,让调查有后续、有结果、有成效。

中央加强对青年干部 篇10

关键词:共青团 青年 社会组织 意见

了解青年社会组织的组织现状、基本特征、发展瓶颈,掌握青年组织的发展规律,是新时期新形势对共青团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它有助于共青团组织进一步了解青年群体的真实需求,反思自身的组织架构,改进传统的工作模式,扩大服务青年的范围,切实服务各类青年群体的成长;有助于共青团更好地履行其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工作职能,更多地凝聚青年力量,发展青年事业。

一、青年社会组织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本文所论的青年社会组织,是指青年“自发成立、自主发展、自我運作”的民间性青年社会组织。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期,青年群体也出现了价值多元化、需求多样化、参与自主化的趋势。在此背景下,青年按照不同需求和追求成立的青年社会组织,以其服务对象的特定性、服务目标的明确性、行为的灵活性和组织动员的便捷性等特点,吸引了大量青年的加入。青年社会组织数量于近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现有青年社会组织类别主要涵盖教育、文化、卫生、志愿、科技服务、商务服务、创业服务等方面。人数从几十人到几百人不等。各类青年社会组织在团结联系青年、动员青年民主参与、自主管理、自我服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青年社会组织为广大青年回馈社会、服务社会搭建了广阔的平台,展示了新青年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和勇于担当责任的意识,已经具有了一定社会影响力。

与此同时,青年社会组织发展的弊端也进一步显现出来。一是内部治理结构不健全,管理不规范。青年社会组织在自身制度建设,如民主决策、财务规范等方面还不够成熟。二是人力资源匮乏,缺少专业型人才。一部分社会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学历结构从高中、专科、本科到硕士学历人才的数量呈现递减的趋势。并且,绝大多数社会组织由于经费困难,工资待遇低,办公条件差,职业发展前景不明,难以吸引到高素质专业人才。三是社会服务能力发展滞后。各类青年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和服务的能力和积极性不强,往往是被动响应政府的动员和组织。这种被动状态,从长远来看不利于社会组织自身能力的培养和公共服务质量的提高。

二、共青团与青年社会组织的互动分析

现有青年社会组织大部分与共青团合作的意识是强烈的,愿望是迫切的。这是因为共青团组织是青年人的根据地,其人才优势、组织优势是其他组织所无法比拟的。青年社会组织与共青团加强联系,可以充分利用组织资源,在具体工作中得到扶持帮助,支持引导,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共青团也是宣传推广青年社会组织的广阔平台,利用平台,可以使青年组织自身得到更多的关注度,促进组织自身更好地进步与发展。部分还未与共青团取得联系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部分青年组织已经与妇联、农业局等与组织职能相关联的部门建立联系,对于“多头联系”兴趣不大。二是青年社会组织由个人自行发动建立,而负责人本身与共青团合作的意识不是特别强烈。三是部分地区共青团并未与青年社会组织构建有效的交流、反馈机制。部分青年社会组织想要与共青团合作,不知道通过何种途径和方式与共青团取得联系,获得支持。

三、共青团指导帮扶青年社会组织的路径和创新方式

面对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挑战,共青团必须强化服务、增进合作,有效凝聚青年社会组织,进一步扩大共青团联系范围。共青团可以加强对我区青年社会组织的调查研究,全面摸清我区青年组织的现状与发展情况;可以建立相关制度,加强对全区青年社会组织的服务与管理;可以构建共青团与青年组织的沟通平台,让共青团成为青年社会组织在遇到困难时“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组织。

(一)积极扶持,引导成长

现阶段青年社会组织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一部分青年组织开展活动及影响力相对有限,需要共青团组织细心呵护,加大培养扶持力度,争取资金、资源支撑,帮助其强化管理,使其逐渐走向规范,走向成熟。共青团可以动员青年社会组织发挥更大的主动性。比如在公共服务的需求方面,共青团可以引导青年社会组织主动提前进行居民需求分析和规划,再向共青团申请项目。这样不仅可以使得有限的资源得到更高效的使用,更重要的是这种项目的参与有助于社会组织的能力发展。

(二)全面推进,构建以青年社会组织为主体的公共服务网络

积极探索青年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服务、就业服务等公共服务路径,加大对青年服务型、管理型社会组织的政策导向。如在就业服务方面,共青团可以大力发展能够带动弱势群体就业的青年社会组织,并加大经费投入,扶持青年社会组织参与就业培训与咨询工作中来。

(三)增进交流,强化合作

将青年社会组织负责人作为体制外共青团骨干力量,经常听听他们的意见建议,互通信息,共享资源,共同服务广大青年。共青团应积极利用新媒体,搭建青年负责人交流平台,利用平台加强联系,讨论工作,交流工作中的“新点子”“金点子”,通过互助的方式促进青年人才快速成长。

(四)善抓典型,注意多个领域中青年社会组织的榜样树立

共青团必须有针对性地培育一批各部门迫切需要的、典型性强、专业性高的青年社会组织。当前可以在残疾人服务、社区矫正工作、困境儿童救助等方面率先探索青年社会组织的介入途径,力争有所突破。在此基础上,可以重点建立示范青年组织,注重发挥示范效应,以点带面开展工作。

参考文献:

[1]共青团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乡镇街道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的指导意见[R].2011(3).

[2]邵世志,周琳,闫加伟.在青年群体分化重组背景下共青团推进社会青年事务的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1(11).

[3]冯志明.共青团“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浅探[J].思想教育研究,2011(10).

[4]钟晓敏.共青团参与社会建设的思考与建议——以上海共青团为例[J].中国青年研究,2011(7).

中央加强对青年干部 篇11

2020 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 10 月 10 日上午在中央党校开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历史总是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前进的。我们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了解决我国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应对当前复杂形势、完成艰巨任务的迫切需要,也是年轻干部成长的必然要求。为年轻干部增强服务本领、践行青春使命、扛起时代重任指明了努力方向。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年轻干部落实各项工作应始终贯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善于立足“四点”,不断提高群众工作能力。

以站稳立场为“着力点”,置顶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既是开展群众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基所在。在脱贫战场上,扶贫干部特别是年轻

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俯下身子、迈开步子、撸起袖子,在战“贫”路上唱响奋斗主旋律。在疫情防控、防汛救灾第一线,广大年轻干部挺身而出、逆流而上,用实际行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财产安全,擦亮青春底色。在攻坚克难、披荆斩棘的关键时刻,年轻干部应始终秉怀“人民至上”的崇高理念,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暖心人、称心人,时刻关注群众的“衣食住行”,主动化解群众的“矛盾纠纷”,从人民利益出发,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办事情,在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中提高群众工作能力。

以深入调研为“切入点”,找准症结所在。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是党的传家宝。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是提高群众工作能力、转变工作作风的必然要求。年轻干部当以调查研究为切入口,找准工作方向、紧盯群众问题,念好“真”字诀,精准查摆问题,在群众“急难愁盼”处发力,把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成熟的调研结果与具体解决措施结合起来,把经常化调查与透彻化研究结合起来,着力疏通群众的堵点、化解群众的难点、破除群众痛点,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对于涉及面广、群众关注度高的突出问题,要坚持始终问题

导向,要集中力量精准发力,以问题为靶心开展调查,以问题为“磨心”研究路子和对策,做到一针见血、有的放矢。

以精通业务为“支撑点”,增强服务能力。“青年长于创造而短于思考,长于猛干而短于讨论,长于革新而短于持重。”精通政策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必要前提。年轻干部应学懂理论、悟透业务、做实行动,成为用好理论的“活字典”、精通业务的“政策通”、勤于实践的“行动派”。在落实具体群众工作时,年轻干部既要有扎实的政策理论功底,也要有丰富的业务知识,既能主动回应群众关切,又能接得了“烫手的山芋”,还能破除得了前进道路上的“拦路虎”“绊脚石”。“没有金刚钻,不敢揽瓷器活”。年轻干部要把政策理论、业务知识化作“筋骨”、融入“血脉”、刻入“骨髓”,在弄通弄懂惠民政策上下功夫,磨练自身岗位硬功夫,自觉把服务水平提上去、把业务能力强起来、把政策运用活起来,让群众满意,让百姓信任。

以夯实作风为“突破点”,提升工作成效。“巧干能捕雄狮,蛮干难捉蟋蟀。”即做事要讲究方法,巧干胜于蛮干。贴近民众要讲究工作艺术。广泛与普通老百姓交朋友、打交

中央加强对青年干部 篇12

2020 年 10 月 1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指出,年轻干部要提高群众工作能力。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要心中有群众,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认真落实党中央各项惠民政策,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办,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要落实党中央关于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要求,带领群众艰苦奋斗、勤劳致富,在收入、就业、教育、社保、医保、医药卫生、住房等方面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要注意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用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法开展工作,提高群众思想觉悟,让他们心热起来、行动起来。要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总书记这番话情真意切、内涵丰富,是对广大青年干部的殷殷嘱托与热切期盼。

群众工作能力是强调干部要具备更好地团结人、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的能力。我们推进的事业是伟大的,充分地调动各方面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才能实现我们的目标。要积极关心群众的疾苦,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服务群众。同时,宣传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的能力也是一种胸怀。

群众工作能力是党的工作的关键,是干部始终必须训练好的本领。群众路线是党的法宝,提高干部做群众工作能力的关键是要始终牢记并准确回答“我从哪里来,工作应为谁而做”这一重大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群众路线,坚持服务群众、造福群众,把一切工作的标准和底线放在为人民服务上。

青年干部要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做群众贴心人。“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谁的心中装着群众,群众的心中就会装着谁。青年干部应常怀一颗初心、一颗本心,与人民群众心连心,时时刻刻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才能成为群众的“贴心人”,才能在群众的心中占有“一席之地”。怀揣一颗真心、带上一片真情,用真心真情感化群众、用实际行动带动群众,才能当好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青年干部要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做群众知心人。“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点滴小事,折射出的是群众的忧与乐。青年干部要善于走进胡同巷、深入农家院,进百家门、访百家情、解百家难,真心为百姓办实事;敢于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到工作开展难的地方去,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百姓难题;乐于当好群众知心人,带着“感情”下基层,用真心换真话,以实干换真情。

青年干部要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做群众暖心人。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年轻干部要心中有群众,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认真落实党中央各项惠民政策,把小事当

论加强对领导干部权力的有效监督 篇13

关键词:领导干部;权力;监督

中图分类号:D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2-0009-02

加强对领导干部权力的监督是执政党保持政权稳定的基本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定了很多反腐倡廉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扩大了反腐败的机构,建立了反腐败的专业队伍。不可否认,我国现在的监督体制对行政权力的运行、防预与惩罚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官员腐败的趋势并没有遏止反而越来越严重,其主要原因就是对领导权力的监督方面存在着突出的问题。能否及时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升领导干部的个人德行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其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这是从个人内在的德行角度来防止腐败的产生。道德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控制系统,并不是靠主体之外的力量来控制,而是通过教化,把社会所需要的道德观念内化于人的心中,使人主动追求人格完善,培养起自我控制的能力,使他们做到不想腐败。为此,首先要使领导干部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想信念,以此消除腐败产生的内因;其次,要定时组织领导干部学习廉洁奉公的有关规定,增强其党性原则,培养其自觉接受监督的观念;最后要利用一些反面教材如成克杰、胡长清等,对领导干部进行警示教育,增强其自我约束的能力,使领导干部真正认识到权力就是义务、权力就是责任、权力就需要约束,树立正确的掌权意识和行使权力的价值取向。

二、消除封建残余思想的荼毒,建立为人民服务的权力观

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程中,“人治”思想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使得“官本位”和特权思想至今还有影响力,社会等级制度在人们心目中根深蒂固,加之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各级领导干部都采用任命制,因此,一些领导干部的公仆意识比较淡薄,习惯于高高在上,指挥别人,不愿接受别人的监督。有些领导干部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臣民”,自己是“父母官”,这种封建官本位的思想,使得很多领导干部走上了腐败的道路。为此,必须要加大对权力监督的宣传和教育,在全社会消除封建残余思想的束缚和抵制资本主义的诱惑,进一步对广大群众、特别是领导干部进行社会主义教育,使各级领导干部明确什么是社会主义、党的宗旨、权力和义务、权力与监督、民主与法制等,使领导干部真正成为人民的公仆,真正为人民群众办事。

三、完善领导干部的选拔考察机制,建立以德为核心的选拔标准

领导干部是不是德才兼备,是其本人能否廉洁奉公、拒腐防变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外在的监督能否产生效果的内在因素。在领导干部的选拔中,必须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从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等方面来考核评价领导干部。对于领导干部的工作、思想、生活等各个方面都要进行考察,尤其是要考察领导干部是否廉洁清明,对于存在腐败情况,群众意见较大的领导干部,采取一票否决。把领导干部德的考评结果作为干部任用的第一原则。

领导干部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与信誉,他们所体现的“德”对社会道德的进步具有导向和示范的作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1]2012年,中组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对干部德的考核意见》,进一步明确了考核干部德的基本要求,改进和完善了干部德的考核方法,这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对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提出的新的标准。

四、强化党内监督的重点,建立制度化的党内监督体系

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代表着中国共产党在政府工作中的形象。对领导干部权力的监督,既是党自身的权力,也是党应该对人民群众应尽的义务。为了强化对领导干部权力的监督,同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强化监督意识、增强自觉性

我们党是执政党,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始终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一言一行都必须接受党和人民的监督,这是由我们党的性质所决定的,也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所迫切需要的[2]。近年来,党中央不断加强党内监督工作的力度,出台了党内监督条例,提出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腐败体系等,我们必须适应形势发展要求,克服监督薄弱现象,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认真做好党内监督工作。我们还要提倡一种自觉的有效的监督,对不良倾向和不正之风敢于揭露,敢于提出批评。这样,才能使被监督者有所触动,对自己的行为有所制约,从而正确地行使手中的权力,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二)把握监督重点、增强针对性

领导干部在其所在机关或领域处于领头人的地位,对所在领域的某一件事有拍板的权力,处于权力运行的中心位置。因此,强化对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的监督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要从以下几个重点起到有针对性的监督。首先,突出重点部位,强化对掌握人权、财权的政府管理部门以及党员干部的监督;其次,突出重点领域,对于垄断性强等容易产生腐败的领域加大监督力度,防止因垄断引发权力滥用问题以及商业贿赂问题,从而保护公平竞争,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3];再次,突出对重点事项的监督,如加强对民主集中制的监督,对涉及“三重一大”事项、干部选拔任用、财政资金项目运行以及对行政审批项目的监督,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的从政行为,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有效地防止滥用权力行为的发生。

五、加强群众监督,提升群众监督的能力,完善群众监督的平台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决定力量,领导干部世界观的改造,离不开群众的监督。群众监督是领导干部世界观改造的外在约束力,加强群众的监督有利于领导干部自觉的改造世界观。群众作为一种最普遍、最直接、最有效的监督主体,要真正落实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必须要向人民群众提供一个监督的平台。首先,要建立完善的信访机制和举报机制,推动监督渠道的多元化。充分保障人民群众在信访过程中的正当权益与要求,进一步推动群众举报有奖、举报受保护和保密等制度,维护举报者的正当权利。其次,要拓宽人民群众监督过程中的利益诉求渠道。社会各界的有识之士应该行动起来,利用新闻媒体、网络、微博等现代化手段充分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让领导干部的腐败行为无所遁形。再次,要实行政务公开制度。政务公开,能使人们群众对政府的决策、权力运行程序、决策结果等有一个全面而详细的了解。这样做,不但能够规范领导干部在权力的运行过程中的制度化、规范化,而且能够让人民群众更加了解政府办事的流程,从而更方便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的监督。

六、坚持民主集中制,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

反思现行的领导体制,正如邓小平同志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所指出的:“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干部制度方面来说,主要的弊端就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4]究其原因,权力过分集中是导致这些特权现象产生的主要源头。权力过分集中容易导致领导干部个人专权,致使腐败的滋生,要杜绝腐败的产生,从制度上来说必须改变权力运行的机制。

第一,各级党委对党内党员干部的生活作风要特别注意,要经常性地开展党内反腐倡廉等活动。对于重大问题的决策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坚持集体讨论,对于已经通过集体讨论的决定不能轻易否定或更改,要全力发扬民主集中制的作用,尽力避免领导干部个人或少数人拍板的问题。

第二,对腐败易发的领域和环节要采取重点监督的原则。包括干部选拔任用、大项经费使用、房地产开发利用、工程建设、公务采购等,逐步推行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纪检、审计机关派驻制[5]。翻看近年反腐的历史卷案,其中很多违法违纪的案件与领导干部滥用职权违法插手经济活动分不开。为了遏制这种现象,2009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对违规插手和干预市场经济活动的领导干部提出了明令禁止的要求。必须要认真落实这些规定,从根本上预防腐败问题的产生。

第三,构建完备的领导干部决策机制。对领导干部的决策运行机制进行规范和制约,有利于促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和效益化。对于领导干部决策的监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建立权利相互制衡的运行机制,将政策的制定、执行和监督分别交与不同的人手中,对权力进行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使权力运行规范化。其次,建立公示、公开制度,实行“阳光工程”。属于领导干部职能范围内的审核、审批等项目,使之形成制度,并向人民群众公示,接受监督。最后,建立决策责任追究制度。领导干部在进行决策的过程中,如果出现过错那么就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对于已经造成的错误,要建立决策纠错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有效的解决问题,把决策失误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7-02.

[2]刘珂.关于加强医院后勤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2010,(5).

[3]刘煜.加强党内监督推进反腐倡廉建设[J].资治文摘:管理版,2009,(1).

[4]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27

[5]王真,刘忠和,车跃丽.着眼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1,(6).

上一篇:流浪猫有了温暖的家作文下一篇:重拾信心作文5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