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反思六

2024-08-08

英语教学反思六(通用11篇)

英语教学反思六 篇1

小学六年级习作六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六单元的习作内容是以“未来的------”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这次习作训练的目的是激励学生运用发散思维,大胆想象,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调动他们的创作兴趣。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社会不断进步,科学技术不断取得新成果,未来的社会将变得更加文明,更加美好,那么,未来社会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果园机器人》就是一篇想象作文,作者是怎样介绍清楚机器人的特点、功能,又是怎样发明的出来的呢?果园机器人的发明动力又是什么呢?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就是一个个不便,一个个问题,成了人们发明的动力,才使果园机器人的功能不断完善。我们生活中很多物品也都有其不方便之处,关键是你得学会发现问题。如果给你机会,让你来当一位发明家,你会发明什么呢?你会让它具备哪些功能呢?

二、认真读题,明确习作目的和要求

1、请一位学生读习作提示,让学生明确本次习作的目的。

2、师生共同总结出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

(1)题目:“未来的………”

(2)选材方面:可以写未来的鞋子、未来的学校、未来的汽车、未来的房屋、未来的.衣服……

(3)要求:要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使习作内容富有创造性,新奇而有趣,注意把内容写具体,把句子写通顺。

三、拓宽思维,让学生“有话会说”

要让本次习作都能针对自己所写的事物,做到内容具体,重点突出,流露出真情实感。使学生在习作中能描绘出未来之物的外形、结构、功能、优点、使用方法等特征,用事物的形象说话,让未来之物独具风采,让习作言之有物,让读者如见其物,而且在对未来之物的描绘之中,能流露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和喜爱之意。这样的作文既能以奇特的想象吸引读者,又能以真情打动读者。我让学生分组交流,生活中哪些事物需要改进和发展,分别存在哪些不足,对此进行了广泛的交流,然后集体交流改进的办法,最后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总结习作的几种思路:

思路1──写一写未来的食物。如今常常听到食物遭污染,真让人失望。若是能吃上口感好又“绿色”、营养全面又健康的食物该多好呢!让我们展开想象,穿越时空隧道去看看22世纪的人们都在吃些什么食物?动笔把你看到的都记下来!

思路2──写一写未来的服装。未来的服装会不会在保暖性、透气性、舒适性等方面有大大的改观呢?一定是价廉物又美啊!

思路3────写一写未来的交通工具。如今的交通状况可真拥挤,咱们中国人口多,随着车辆数量的不断增多,马路可是越来越不够用啦!未来的交通工具会不会向空间发展呢?若是人类像红孩儿那样穿上“风火轮”就可以飞上天,去到想去的地方该多好!或是像机器猫那样插上“螺旋桨”就直升上天……那多棒!

思路4写一写未来的住房。随着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住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你对未来的房子又有哪些期待呢?

这样一来,孩子们想象的大门被打开了,他们畅想着未来的自己发明了未来最先进、最科学、最便利的生活用品、交通工具……沉醉在那样惬意的生活中,思索着未来会发生的有趣的故事。

英语教学反思六 篇2

下面就我市倡导的“六模块建构式课堂”, 结合本人在课堂教学中的体验, 谈谈自己对课堂教师行为的一些看法。

一、“自学质疑”模块

“自学质疑”旨在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独立完成知识建构和基础练习的学习习惯。目前, 我市很多学校通过使用导学案体现学生自学情况。当然, 数学学科提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 但如何使课前预习达到理想效果, 关键在于教师有没有深入挖掘书本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我个人认为, 导学案的制订应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 要让学生在可控制的范围内, 自己摸索、探究、推导、归纳, 从而在获取知识的同时, 培养学生的能力。自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问是可以通过练习题目体现出来的, 也可以问题串的形式展现出来。另外, 导学案设计的内容是否应该有个量?控制在多少时间内绝大部分能够完成?这也需要教师自己把握。否则有可能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互动探究”模块

互动探究的目的在于使每个学生尽可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在转变学习模式, 促进学生发展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但目前课堂互动探究学习还存在一些问题:有些教师一味追求课堂上小组探究学习与课堂活动, 对小组探究学习的目的、时机与过程没有认真地设计, 只要是问题, 无论难、易, 也不论是否有价值, 都采取小组互动探究学习模式;有的教师担心互动探究时间太长, 完成不了后面的教学内容, 组织探究活动时, 让学生讨论的时间不充分, 有的学生还没有进入合作状态, 小组探究活动就在教师的要求下草草收场;有的教师在组织学习探究活动时, 对小组没有进行合理地分工, 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不深入, 难得有深刻的体验, 也就体验不了探究的艰辛和乐趣, 每个小组由于缺乏平等的沟通与交流, 结果往往是小组长的想法和意见“一统全组”, 学困生成为游离于主题之外的听众, 这样的探究活动没有体验, 有讨论却没有反思, 学生很难形成认知冲突, 提升思维水平。真正的探究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的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 另一方面是展现学生聪明才智、独特个性、创新成果的过程。

三、“交流展示”模块

数学交流展示应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是主动的探究者, 积极的思考者。教师应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 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展现自我, 这正是新课程的理念。课堂提问和板演是课堂交流的两种主要方式。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评价要积极;要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要针对问题的难易程度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 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取学习的成就感;要让学生参与到纠错的过程中, 并交给他们纠错的方法;要欣赏学生的独特见解,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提问过程中, 教师要学会倾听, 这样能够弥补教师本身考虑事情的不足, 也能使教师萌发灵感。柘汪二中在这一方面做得比较好, 老师提出了个问题后, 几个小组开始讨论, 讨论结束后, 几乎每个小组都能对这个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其中许多好的想法, 是我这个做了十几年数学教师所想不到的, 学生的想法确实给了我很多启发。给学生创造板演机会, 符合学生的自我意识, 这是让学生动脑、动手发挥潜在能力、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主要途径。板演题目要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 可以是同一题目同时让不同水平的几个学生同时板演, 也可以是同一个题目规定用不同的方法板演。但板演不是越多越好, 要适当。总之, 教师对板演问题要精心设计, 充分准备, 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精讲点拨”模块

精讲点拨不是一个单独存在的模块教学形式。我认为在“自学质疑”模块、“交流展示”模块、“互动探究”模块等六种模块中, 都可以适时地体现精讲点拨。点拨可以贯穿于整个课堂。课堂上教师点拨的内容可以是普遍性的、易错的问题, 或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对于精讲点拨的程度, 教师要有适度的调控, 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情况;精讲点拨的内容要适度, 具有典型性, 要结合实际。教师在课堂可以结合一些辅助手段如多媒体演示、实物展示等, 使精讲点拨更加生动、活泼、形象, 也能给课堂增加活跃的气氛。

地理教学反思六则 篇3

教学设计是教学素材与教学行为的战略性时空布局,既要疏朗有致,为思维的延续性与跳跃性构建空间和时间,还要落点到位、目标明确,保证学生的知识原点与知识矢点之间的接续,确保课堂评价的提携价值和情感价值,使学生通过课堂反馈获得意境和心境上的空间拓展,实现知识水平的级别式上升。 进一步引发学生理论探究基础上的实践欲望﹑能力展示的冲动﹑抒发创新情绪的冲动,以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层面上尚师尊道的感悟。这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基准。也是地理教学特色。 高中地理三大部分:自然﹑人文﹑人地关系。自然是框架,人文是手段,人地关系是目的。人地关系是近年来高考的重中之中:人口的控制,资源的利用,灾害的防治,通过可持续发展三大原则深入理解,最终实现自然生态的改善。它们构成高中地理的主干,中国和世界的地形分布﹑板块构造﹑大气运动﹑洋流得分布以及各自的成因是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要点明敲响﹑夯实拿稳。不得虚华,——“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给学生一个方向﹑一条路,至于如何走,到底是乡村路﹑城市路﹑还是公园路,为教者要做好守护者的角色。

二、课堂激情

情理﹑情感﹑情绪作为一定思维方式和思维方法教授﹑学养互动﹑评价﹑引申的精、神﹑气,天然成为课堂燃烧的能源 ,情理是教学双方相互的接受本位,情感是师生情理互动的纽带,情绪是情感推动的节奏,情理使一种科学的模式得以实现空间构架,而有了空间构架的课堂,其过程评价﹑能力展示的活动才有路径的明确﹑教师与学生活动目标的统一。 而教师的个性﹑人格﹑禀赋是构成课堂高效的本质,是课堂本体有所作为的原因,三者的融洽,就是地理课堂得以高效的情结﹑情义。 ——要“尊重”、“珍视”、“张扬”学生在地理课堂中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在民主、和谐、融洽的氛围中,深情投入,真情流露,热情洋溢,激情四射。

三、师德与师道

做师要学高身正,做人要无愧一生。做人做师都难免一差二错,一心求高求远,心怀教育学生,心意常存鸿扬大道,挫折面前虚怀博鉴,生命之途应是面对教育大业,面对学生一生的忘我奉献。生时当为大树,荫佑正在蓬勃的青春年华,死后方可为舟楫,渡得万人急流不息,勇闯浪潮无所畏惧。 法则无常在,心远意宽以求成大则自得其道,德以教之则善生,理以施之则毅力坚强,为师当有所为,为在一方未来的昌盛。地理教师的使命需要更广博胸怀。 初中几乎没有,高一几乎没学,高二刚刚开始,高三不知如何是好?大尺度﹑战略性建立起一般问题的基本框架,稳定教心﹑稳定学心,建立信心。不怕无功,功在不舍。只要有进步,只要有获益,年轻人一般都会放弃“事已无可为”的思想,如有可能,没有人愿意认输的。“河边青青草,此时满园好。秋来不可知,只愿茁壮长。”相信自己,相信学生,我们会走出低谷,拥有成就。

四、高效课堂的原则

“因信称义,因行称义。”是评价思想行为的二元标准,新的教育理念讲求“德能勤绩”,将二者有机的结合了起来。希望使教学过程﹑方法﹑形式不仅是一种信念仪式,更应该是为教者的达人时尚,力欲使课堂拥有传承﹑创新﹑容量﹑速度﹑亲和等等同存共在的45分钟。这一要求的实现依赖于:心理暗示﹑思维诱导﹑心智开启必须生活化、年龄化﹑激趣形象化。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自信心得以成长,认知顺畅,思维条理,落点准确,在知识﹑情感﹑价值三方面展现出课堂评价的确可操作性,甚至可实现自评与共评的有机融合,超值实现45分钟的确高效。“世事精通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对学生而言,课堂如果能够逗趣般的活色生香,即使是迫于父母之命不得不在学校中煎熬的学生,也会在教与学的交流中付诸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在课后进行自己的思考。这些不需要多么高级的教具,多么华丽的教法,只需要老师恰当的认同。 毛泽东同志说过,“觉醒的人民拥有翻江倒海得力量。”邓小平同志说过,“黑猫白猫逮住耗子算好猫”。课堂如同舞台,追求的是与受众的互动,无论学生以何种形式参与课堂的构建,都是课堂激励的导索,往往会引起课堂爆炸,我们要做好的是定向爆破,让生活成为学生成长的导师,地理课堂天南地北,更不该拘与一格,因形不做,因璞失玉。

五、教师成长

教师成长的关键时期和事件是因人而异的,正如人才的成长有其禀赋和机遇,成绩属于有准备的人,朝乾夕惕,孜孜以求。是“山中无朝夕,岁尽不知年”的“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 关键在于气节的养成,器量的铸就。是自身的学养自省,是学生潜力的启迪和肇造。 教师应是对无能和凛冽心感身受的人,所以能够发现为什么是才干,诠释什么是温暖。所以能够为彷徨的心指明一个成长的方向,为苦寂的心灵打开阳光灿烂的窗户,人性不能承受之重留给自己。这﹗应该是教师成长的关键。

六、舛炼法则

六年级英语教学反思 篇4

六年级的英语教学相较其他的年级是比较有压力的,因为面临着学生的升学问题。作为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既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的终身学习的能力,又要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关注体验性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虽然不是首次教六年级的英语课,但自从本学期开学以来,我感觉对于六年级的英语教学仍然是一个挑战。

通过观察,我发现学生学英语两极分化现象很严重,每班都有一部分学生在学英语方面有很大困难,这些学生有的是基础不好,他们从三年级开始每学期都落下很多内容,到了六年级,面对这么难的教材,就失去了学英语的信心。有的是每个学期转来的插班生,他们基本上就没接触过英语,听起英语课来确实有很大难度。我知道,只有转变这些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才能提高六年级学生整体的英语水平。

由于学生基础差别比较大,每天教学任务也比较重,逐个做思想工作也是不现实的。因此,我打算把以上学生进行分层辅导,积极了解学生情况,以便因材施教,对于这些学生的要求与其他学生相比应相应的.降低一些,以抓他们的基础知识为主。课堂上多提问他们一些比较简单的内容,作业也应适当容易些。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树立自信心,提高英语听、说、读、写的技能,为以后的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尤其是六年级的综合复习阶段,还是要注重培优、促中、补差。

(1)培优。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在这个阶段,基础知识掌握得已经比较扎实,再加上复习阶段的枯燥乏味,往往会使这部分学生停滞不前,所以经常提供给他们一些课外阅读材料,可以适当地扩大词汇量、习惯用语,以不断满足他们求知的欲望。

(2)促中。这一部分学生属于中间地段,可上可下,所以不容忽视。在复习阶段,特别是课堂上,我会特别注意这一部分学生,让他们多发言,使他们感觉到成功的喜悦,以激励他们不断往前冲。

(3)补差。在这最后的复习期间,教师们最“牵挂”的还是这一部分学生。他们的成绩一般处于及格的边缘地带,甚至从未及格过。那么如何才能让这些学生顺利“过河”呢?我打算这样做:首先,要对他们降低要求,对基本的单词、词组进行“灌输”,对其他学生,只要是书上出现过的单词,无论几会要求,均做四会考核,但对这些学生,教材上要求四会的单词才让他们必须掌握,其他的只要知其意便可。接着,鼓励学生要大声读课文,与家长密切配合,以便督促。

教学反思六上 篇5

《山中访友》一文的教学目标定为:尊重文本,突出欣赏,强调语言品味,重视联想和想象,注重阅读的过程和方法。从整个课堂情况来看,本课的这些教学目标基本能一一落实。综观全课,有一点还是比较满意的:

精心设计流程,铺设对话梯度:

本堂课中,把教学流程设计为:先整体感知文本内容与作者情感,再以品味作品中精粹的语言为支点,以诵读为抓手,发挥联想和想象进行仿写,进一步感受作品的魅力,实现学生与文本、教师、作者等的多重对话。其中,把教学重点放在品味语言、个性美读、模仿写作这三个环节上。在这里,品味语言就是发现、咀嚼语言之妙,个性美读就是感悟、欣赏语言之美,模仿写作就是触摸、习得语言之本,当然,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诵读的基础之上。如果说品味语言只是“明于心”的话,那么个性美读就是“明于口”,而模仿写作就是“明于手”,这样的教学流程完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得学生的语言和思维由模糊到清晰,从鉴赏到创造,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也收到了品悟式对话教学模式应有的效果。另外,随着这三个教学环节的逐步展开,课堂对话的宽度和深度也随之扩大。学生由着重于生本对话(品味语言)转到着重于立足文本的生生对话、师生对话以及与作者的对话(个性美读),最后开始与大自然、与自我对话(模仿写作),整个课堂教学就这样呈阶梯式对话进行,将对话进行到底,将对话逐步深入。《山中访友》这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美丽的景色、表达美好的情感的散文,采用这种多读、多品、多悟的品悟式对话的教学模式实在可以收到异曲同工之效。

《山雨》教学反思

《山雨》这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是略读课文,课文是按雨来、雨中、雨后的顺序写的。作者以独特的感受.神奇的想象和联想.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林雨景图,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大自然那分浓浓的的喜爱之情.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从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秀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那份情感是教学的难点。课一开始老师就背诵课文的第一段,用课文本身具有的美来吸引学生,这种导入非常的新颖而且有效。接着就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并背诵课文。在背诵的过程当中老师能够及时的点评,如:老师真不敢相信,给你这么点时间就能够背诵下来这么多自然段。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整个过都一学生自己朗读和理解为主,充分体现了略读课文的特点,老师只是点评和引导。

《草虫的村落》教学反思

初读《草虫的村落》一文,我就觉得十分有趣。这是一篇极富联想和想像的课文,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来描写:草丛是村落、甲虫是村民,还有游侠、远方的亲戚、音乐家、工程师„„多么奇妙的想象,多么有意思的故事啊。作者以优美的笔调,把平常人们忽视了的草虫世界描写得情趣盎然,使人读后,很容易产生身临其境、乐而忘返的感觉。

我想这篇文章学生也一定会喜欢。果然,大概学生天生对小虫感兴趣的缘故,阅读课文的时候,学生充满了热情,也追随着作者的目光进行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感受草虫的生活以及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

在解读第一自然段的时候,有的学生抓住“又”字说作者肯定经常这样来观察草虫;有的学生抓住“躺”字说作者看似悠闲,其实在动脑筋;有的说在静谧中观察作者也不害怕,反而很惬意。于是我让学生想象作者可能怎样地躺着,姿势会有哪些。学生就展开了想象,有的说躺成一个“大”字;有的说手托着头,翘着二郎腿;有的说嘴里叼着一根狗尾巴草;有的说趴在地上,托着下巴,翘着小腿„„在学生的叙说中,发现他们仿佛真的就是作者,仿佛也就在草丛中,看喜欢的小草虫。

本学期的第一次课堂小练笔,在学生感悟文字,体悟写法的基础上进行,对学生没有一点负担,反而是轻松上阵,一蹴而就。

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加上自己练笔,知道了动物、小虫也有家庭,也有父母,也有兄弟姐妹,也有爱人,也有可爱的一面,也有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从而增强了阅读的兴趣,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对学习文章的表达也更感兴趣了。

工程师小助手、导游小姐的诱惑

我在上《詹天佑》一课时,其中有两个环节是这样设计的:

(一)做一回“工程师小助手”,设计图纸。

为了表现詹天佑的杰出的创新才能,书上举了“开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两个最“经典”的例子,如果借助多媒体演示帮助学生消化理解,总感觉学生学得很被动,效果不尽如人意。我说:“同学们,假如你是詹天佑的小助手,你能帮他画一张设计图纸,并给大家汇报一下设计意图吗?”在冠以“工程师小助手”头衔的“诱惑”下,同学们三人一群,五人一伙,画的画,演的演,讲的讲。每位学生都认为自己的设计图纸是最佳的,在他们激烈的讨论中,课堂成了他们彼此交流、合作、享受成功的乐园!

(二)过一把“导游小姐”或“导游先生”的瘾。

课文结尾没有简单地喊上几句口号为詹天佑“歌功颂德”,而是设计了“老外坐火车”这样一个情景展现,引导学生以导游小姐或导游先生的身分,向火车上的外宾介绍京张铁路,穿插播放火车鸣笛“呜„呜„”声中。学生对詹天佑的赞扬和怀念之情全包含导游词的解说中。

在一颗颗童心面前,你无法想象“工程师小助手”、导游小姐(先生)的“诱惑”力有多大,在体验不同角色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达到了一个目的--学习詹天佑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的优秀品质。

《怀念母亲》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采用“中心切入法”直接进入季羡林的内心世界。本想使学生的情绪马上进入一种沉痛忧伤的氛围当中。可随着课堂的深入,学生的情绪却离文章表达的内容的氛围越来越远。我想这是因为自已带着忧伤、深沉的语气不到位去引导学生朗读去解析文章,所以不能使学生受到感染和薰陶。

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我让学生紧密联系本组课文训练重点——抓关键词句,表情达意。这一点做的还是比较到位的,课堂上,学生能围绕一些重点词句来理解失母之“恨”、思母之情、梦中寻母。

纵观整堂课,我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没有做好。在精读课文时,我采用了抓住重点词句来深入体会作者失母之“恨”、思母之情、梦中寻母。由面过渡到点这是正确的。但是学生找出体会最深刻的语句后,我在引导学生读时,却不够深入。这也许是课堂容量过大导致课堂教学中的沟通合作、再次朗读感悟等方面有些欠缺。

《穷人》教学反思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文字粘连配合,成为文章不可缺少的细胞。有些课文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往往用省略号留下空白,让读者去联想,去补充。

如《穷人》对桑娜抱回西蒙的孩子后惊恐不安的心理作了细致描写,连用了七个省略号,实际上留下了需要我们去仔细体味的七处空白。教师必须在此处调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艺术的再创造,用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心理,把文中空白处合理、恰当、具体地填补出不同内容来,揭示这些空白的蕴含,发掘文章的艺术美和人物的内在美。学生在填补空白的过程中,求异思维得到训练,思想感情得到陶冶,同时也理解了这几个省略号“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

《唯一的听众》讲述的是一个被家人称作是音乐白痴的人,虽极大打击了他的自尊心,但是并没有泯灭他对小提琴的爱好。他躲到树林里练习拉琴,幸运地是他遇到了一位自称是聋子的老妇人,给予了无私的真诚的鼓励和肯定,消除了作者的顾虑,重拾了自信,经过一番努力之后,最终成为一个真正的小提琴手。课文情节很有戏剧性,极具感染力,孩子们都很感兴趣,而且这个善意而美丽的语言,也感动了每一位学生。文中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全文围绕两条线索展开,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本篇课文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课文内容的理解,可减少时间,如在学习老人的三次语言时,不必斟词酌句地去理解,课堂上,不必拘泥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应让学生在课堂中领悟、掌握文章的写作方法,读中悟写。再者强化篇的训练,让学生从文章的整体入手,有所悟,有所感,有所得,努力体现了六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在这次的课堂中,对句的提炼、理解过于明显,从而削弱了学生对整篇文章的把握,年段特点把握不够准确。

通过教学,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应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特别是作为六年级的语文老师,工作之余,学习、积淀,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显得尤为关键。

通过教学,我的收获:无言的鼓励,无声的激励,无语的感谢,让人间充满爱。人生的幸运是拥有真正帮助你的人!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反思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篇课文中印第安酋长西雅图对土地的留恋和眷顾、对土地的热爱震撼了我的心。文章被誉为是有史以来在环境保护方面最动人心弦的演说,它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人类与大地上河水、空气、动植物等的血肉关系,用跳跃式的笔触描述了充满灵性的万物,并对即将统治这片土地的白人提出了“如果把土地转让了,希望白人能善待河水、善待空气、善待动物”的要求。一方面,课文大量地运用了拟人、比喻等表达手法,把土地上的一切事物都当成自己的兄弟朋友,字里行间处处充满着对这片土地的珍惜和热爱,表达出对它们无比眷恋的感情;另一方面,体现课文主旨的语句“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反复出现,产生一咏三叹的表达效果,不仅使主题深化,而且强化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在教授这篇文章的时候,我首先让学生弄明白“神圣”的意思是什么,然后交流“土地上的什么是神圣的”,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第二个环节,我们针对“面对这片神圣的土地,我们应该怎样做”这个问题,引发了新一轮的讨论,让学生再次研读文本,通过品读、吟读、想象等途径,引导学生透过优美的语言,去领略这片土地的可贵。

第三个环节,我抓住“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个体现文章主旨的中心句,让学生们通过充分的朗读来体会作者表达的强烈情感。课的最后,我将热爱土地的情感进行了扩展,呼唤大家要热爱土地、珍惜资源。

在教学时,我采用“问题引导、当堂训练”的方法,抓住课题的“神圣”。以此为主线,让学生读中悟,悟中读,学会运用各种方法来(如: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句子、联系上下文、联系实际,深入思考)培养学生阅读后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学生在理解文本时也掌握得不错,并在理解句子过程中能较好地说出自己学习的方法,同时也把德育教育渗透进去,从而让学生的环保意识更浓了。

《少年闰土》教后感――换个角度提问

闰土给“我”讲的四件稀奇事按说都是蛮吸引小孩子的,自然也会给“我”,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一点,我在上第一教时中就深深地体会到了。学生们相当踊跃。为了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兴趣,同时也让他们有个感性的认识。我索性发挥一贯来的特长――情景式教学。当然,可不是每一件事都演习一遍。我叫学生抓住最感兴趣、最适合做的“雪地捕鸟”作为重点来表演一番。我的意图还有正确体会作者描写的动词的准确性。应该说,这堂课相当成功。

第二教时开始,我想讲讲作者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尤其是人物特写的。再有就是作者布局谋篇的别具匠心。于是(按照教参)我很有信心地问:“你们说,闰土讲的四件稀奇事中,印象最深的是那件事?”我想,学生们肯定会说:“月夜刺猹。”可没想到,他们异口同声地说:“雪地捕鸟!”啊?!哦,原来,在我们的孩子脑子里印象最深的是雪地捕鸟呀!也难怪,那个猹的什么动物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一点兴趣也没有。他们可能还会想,叫我一个人在那么冷清的沙地里孤零零地管西瓜,还得刺猹,太可怕了!我意识到可能是我提问的角度不对,马上换了句话:“闰土讲的四件稀奇事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件事?”这下子,学生马上想到了月夜刺猹。何况作者把它安排在文章的开头,描写又那么细腻生动。我们又从作者创设的意境、色彩、人物的动作特写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终于,又回到我的教学预设上来了。

有时候,换个角度提问,更能够切合学生实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老人与海鸥》教学反思

我个人比较喜欢这样感人的文章,所以在上课之前,我就打算用我的朗诵来渲染孩子们,让他们也走进文章,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从此,老人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每逢冬季来临,海鸥便成群结队地来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赶赴约会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鸥,风雨无阻。他视海鸥为儿女,给它们起名字,喂饼干,照顾伤病的海鸥。久而久之,海鸥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

我的认为这样的文章,以读为本,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在阅读体验中感悟文本,使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说出自己的感受。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走进自主探究的境界,使学生感受人与动物的亲情,感悟大自然的和谐之美。

在第一节课中,通过自由读、默读、个别读、集体读、引读、选择读、齐读等形式指导学生朗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悟,读中品,读中评,教师不需要太多的言语,不要太多的解释。读的过程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唤醒学生主体意识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读书的主人。

东 浦 镇 薛 渎 小 学

教学 反 思

六年级教学反思 篇6

一、单词的教学多样化

小学生对新事物总是充满着好奇,周末计划对于他们来说是再熟悉不过,恐怕很难保持他们长时间的注意和高涨的情绪,所以本单元单词我分别设计了不同的呈现和操练方法。首先,让学生用抢读单词游戏复习周末活动,学生兴致高昂,然后通过关于讨论周末活动导出新单词,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并以课件出现单词使学生眼前一亮,调动了他们的积极,以此保持了他们学习单词的兴趣;然后利用拍手唱歌谣保持了他们学习单词的兴趣,最后利用What is missing?的游戏,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有趣、轻松、活泼、竞争的氛围。

在本单元中,我让学生做出read books/ see a film/ take a trip / go to the supermarket等动作,边听边做,调动了学生的肢体语言,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使英语学习显得不那么枯燥。实验表明,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将会大大提高学习的有效性。让学生通过听觉、视觉和肢体动起来感知和学习英语。

二、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最后的任务让学生设计自己的周末,然后用所学的句型描述并在全班展示将学习内容和实际生活相结合,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使学生产生仿佛置身于英语世界的感觉,在轻松、愉快的语境中积极地学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加大加深了语言内化的过程,做到了学以致用,从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有一位学生的周末自己表达非常流畅、用词很精准“I am going to have a very busy weekend, I’m going to visit my grandparents this morning。I’m going to see a film this afternoon。 I’m going to the supermarket tonight. ”让我自己的感受是应该以后多给孩子们这样的平台和舞台,哪怕是一个三分钟的英语演讲和报告,孩子们往往能做的比我们好。

三、增加英文的语言输入

教学设计虽然能够实现教学目标,但是缺乏语言的大量输入,课堂训练上基本是单纯围绕单词和句型进行的,缺乏生本课堂本应该具有的活力。对此,我想做为教师一定要打开思路,将学生的学融入到生活中去,让学生觉得学是为了用。

再次,在抽签选择学习任务这一做法上有欠妥当。“抽签”带有很大的随机性,有可能难度大的任务被学习实力较弱的小组抽到,学生在完成任务时感到太困难;也有可能难度低的任务被学习实力较强的小组抽到,学生在完成任务时感到太轻松而不屑于去完成任务或完成任务后无所事事。造成有的学生吃不了,有的学生吃不饱的现象。这些都是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中我自己有待于改进的地方。

英语作文“六注意” 篇7

一、注意审清题意

无论遇到哪种类型的作文, 首先要认真审题。如果这一环节做得不好, 即便你写出再好的文章都是徒劳, 英语作文题目不外乎三大类即:命题作文, 半命题作文, 看图作文以及一般性的应用文。审题时, 除了要认真看题目要求外, 更应该把握住文章的中心, 即:要说明什么, 要介绍什么, 或者是要号召什么等。

二、注意转变思维

受学习语文的影响, 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写英语作文时仍然按照语文作文的方法去思维, 去表达, 甚至按照语文的句子写作文, 致使写出来的作文是纯粹的“中文式英语作文”, 让人看了不知所云。因此, 同学们要学会用英语语言的思维方式去组织和表达, 适时转变思维方式, 只有这样, 写出来的作文才是英语作文。

三、注意时态运用

时态与时间是息息相关的在组织材料前对运用何种主要时态的选择是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时态选错了, 那么整篇文章就会让人看出矛盾和不解来, 比如:题目是要求你写日记, 你却千篇一律用现在时, 又如是叫你写对未来的打算, 你却用过去时态等等, 岂不是让人笑话?当然, 在具体的语言组织中要根据表达灵活地运用时态, 才能使文章的时间感和空间感更强。

四、注意句子完整

写好句子是最能体现同学们运用英语综合能力的环节之一, 一个句子包括:语法、时态、语态、数以及一致等方面的知识。因此, 在写句子时, 应该考虑:句子成份完整与否, 时态运用正确与否, 搭配关系得当与否等, 千万不能出现“中文式英语作文”。如一个学生在写“我在打篮球。”这句话时就写出了这样一个句子, “Iam playbasketballnow.”显然是没有考虑到时态的结构所致。

五、注意标点运用

绝大多数同学的英语作文都出现少打标点的问题, 要知道英语作文同样是由句子构成的, 既然是句子就应该有标点, 否则就会出现杂乱、不通等问题。因此, 该打标点的地方应该打上。

六、注意通篇检查

写好作文后检查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检查包括:首字母和专用词的大写, 语法、句法的运用以及句子成份的完整等。

英语教学反思六 篇8

一、学案教学的优点

1.学案教学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每个学生由于性格、兴趣、生活环境的影响,个体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关注学生学习的个性化特征,使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中获得合理的个人经验的内化。在编写学案导学时,就应该注意问题设计的层次性。例如在学习《法律是我们的“保护伞”和“守护人”》时,可应用“抢盐”风波这个材料设计两个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1)法律是我们的“保护伞”和“守护人”,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2)“抢盐”风波这件事情,给我们哪些启示?设计的问题具有梯度,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促进不同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2.学案教学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实践证明,学案教学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为他们的个性张扬和相互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机会,他们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情感波澜中产生兴趣,积极参与,主动发展,从而培养了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法律保护公民隐私》时,可提出:(1)隐私和隐私权有什么不同?(2)警察对监狱中犯罪人员寄出的信件进行检查,是否侵犯了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让学生就这两个问题展开充分讨论,发表各自的看法,促进学习能力的提高。

3.学案教学能提高教学质量。在学案指导下,学生学习目标更明确,学习者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而是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学习内容更清楚,学习方法更有效。对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通过精讲点拨帮助解决,这样就能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法律保护公民隐私》时预习检测:(1)什么是隐私和隐私权?(2)公民的哪些个人秘密属于隐私?学生通过课外预习基本上掌握了本课内容,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了很大作用。

4.学案教学能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学案的编写,不仅需要教师对课文内容及其知识结构、每一单元、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熟记于胸,还需要教师搜集资料、精心设置问题、思考教学方法,实时备课,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因此,学案教学能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二、学案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案教学流于形式,使用率低。

2.学案设计质量差,造成资源浪费。

3.不同阶段的学生使用规格和形式一致的学案。

三、学案教学改进的措施

1.学案教学贵在“导”,而不是“练”。在编制学案时容易出现一种错误倾向,即将学案习题化,把知识点细化成对应习题。学案教学核心的理念就是让学生先自学,而自学必须强调学法。因而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学案设计要重视学法指导的编写、学习目标的明确,每一个学案都要有教师提供的详细的学法指导,包括记忆方法、思维方法等,目标明确,有利于学生自学。

2.学案教学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层次性。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在编写学案时,形式上应丰富多彩、灵活多样,内容上也应尽量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问题的设置要尽可能考虑到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由浅入深,小台阶、低梯度,让大多数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小组学习活动中,而不是做个旁听者——听教师讲或其他学生讲。

3.采用电子导学案代替纸质导学案。现在学校普遍有电子阅览室或电脑房,许多家庭也有电脑。教师可以将编制的电子导学案放在学校网上或FTP上,供学生在学校或家里使用。这同样可以发挥纸质学案导学的作用,又避免了印刷纸质学案导学造成的极大浪费,节约了大量财力。

练习六教学反思 篇9

在“动手做”的环节中,题目设计了两项内容。第一项内容,用5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一摆,使摆出的几何体的前面、右面、上面的视图都符合规定的图形。同时根据三幅视图摆出几何体,其思维要求与操作要求都比练习里的其他活动高一些。安排在《动手做》里面,学生有比较多的时间做做、想想,尝试着摆出几何体。

第二项内容,给出了三个几何体,先数出每个几何体各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再为各个几何体添若干个同样的小正方体,使几何体成为长方体。

怎样组织“动手做”呢?

第一项活动数几何体里的小正方体个数,有些几何体的各个小正方体都能很清楚地看到,数出小正方体的个数很容易;有些几何体的个别小正方体不容易看到,甚至看不到,数小正方体的个数,不能遗漏这些看不到或不容易看到的小正方体,要清楚地意识到这些小正方体的存在。教材主张学生一边摆、一边数,体会那些看不到、看不清的小正方体的客观存在,这是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的极好机会。

回顾·拓展六教学反思 篇10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回顾·拓展六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回顾·拓展六教学反思1

我所教学的内容是人教版语文第九册第六单元的《回顾与拓展六》。教材中内容较多:1、回顾与交流本单元课文中关于描写人物的句子;2、积累关于做人品格的名言;3、看《父与子》漫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基于“回顾与拓展”在语文教材中所处结构的作用,我将这节课的主体定位为一节复习课。

兴趣是最好老师。为了让枯燥的复习变得丰富多彩,我使用了闯关游戏的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通过闯关游戏的模式,也可以将三个互不相联系的学习内容串连在一起,将课堂组合成一个整体,不会有分裂的感觉。

面对“交流平台”,我想要为学生创造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相互交流的地方。因此,在这一环节的学习活动中,设计了“大家一起来找茬”游戏,通过对比,让学生自己发现例句和原句的不同,说出自己对两句比较的感受,另一方面让学生归纳出描写人物的哪些方面。再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分别找出自己喜欢的描写人物语言、动作、外貌的句子,并进行同桌间、小组间的交流。最后,请个别同学分享自己收集的成果。这样一来,学生有了和自己交流、和同桌小组交流、和全班同学交流的机会,能够真正把本单元需要训练的重难点记在心中了。

“课外书屋”在教材中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的阅读面,给学生增加新的阅读体验。但是我在设计这堂课的时候,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上,真正实现复习的目标,特地将漫画阅读的内容和对人物描写的内容相结合,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课程内容的紧凑和有效。教学参考中对这一部分内容的目标定位为“读懂漫画”。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学生要读懂这幅漫画其实是很容易的。因此我让学生在读懂漫画的基础上,一起分析漫画为什么幽默?学生归纳出原因后,请学生用自己幽默的语言描述漫画画面中的内容。在这个描述过程中,通过老师的刻意的指导,引导学生重点描述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外貌,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表现出幽默的风格。学生在讲述有趣故事的过程中,将上一环节复习的关于人物描写的内容实际应用起来,真正起到了复习的作用。

“日积月累”这一部分,教材要求以积累为主。虽然并不要求学生对这些名言警句有透彻的理解。但我个人觉得还是应想办法引导学生读懂其涵义可能在引导过程中会有很多困难,但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的所获也是显而易见。另外,有了理解做基础,背诵会更省力,理解的过程是发展学生思维的过程,理解体会的同时亦感悟如何做人。为了降低理解坡度,我给出了关键词的意思,让学生借助注释,理解句子,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这样一堂复习课,学生学得轻松快乐,老师教的自由灵活。我想,除了死气沉沉的读抄背之外,只要用心,也会上出一堂愉快的复习课的。

回顾·拓展六教学反思2

学习目标:

1.交流对学过的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说说自己的见解是怎样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也可以交流学习了本组课文,在写作表达方面有哪些收获。

2.熟读并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

3.读懂成语故事《邯郸学步》,理解成语的寓意。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重新阅读本组几篇课文。

2.查阅、搜集资料,了解“日积月累”中六句名言的出处、作者和含义。

3.阅读成语故事书。

教学过程:

交流平台

一、谈话导入。阅读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那么这些理解和感受是怎样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

二、体会范例。结合《桃花心木》,理解如何才能读懂课文,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

三、迁移练习。各自找一找本组课文或以前学过的课文,与同学和老师交流对学过的某篇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说说自己的见解是怎么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

四、拓展练习。结合自己读过的文章,想一想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是怎样获得的,是怎样加深的;在写作中尝试运用本组课文在表达感悟方面的写作方法。

日积月累

一、各自读一读,想一想这些名言的意思。

二、小组内互相说说这些名言的意思。

三、全班交流,对这6句名言含义的理解;理解不清楚的地方,教师及时讲解。

四、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背诵名言。

五、当堂检查背诵情况

六、拓展。你还知道哪些文言文中名言警句。

成语故事

一、读故事,讲讲故事的内容。

二、悟寓意,说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三、想生活,谈谈现实生活、学习中有没有邯郸学步的人和事。

四、拓展阅读,推荐《东施效颦》和《蜥蜴失策》两篇文章,供学生阅读。

回顾·拓展六教学反思3

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日积月累的句子安排了关于诚信、孝敬和立志的名言警句。依次是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几句话蕴意丰富而深刻,不过读起来却拗口,原因是句子意思晦涩,难以读懂。

鉴于备课时的感受,于是不敢掉以轻心,让学生自行试读前,便布置用字典查出敦笃明致等字在诗句中的意思,初步扫除部分阅读障碍。学生放声练读了三遍,询问结果,还有约五分之一的同学不能畅读。于是让不会读的跟着其他同学齐读,混个耳熟也好。然后请同位的读给对方听,并互相帮助。接下来抽查了几位刚才自感读不好的同学,都读正确了,不枉刚才一遍又一遍地读啊。

虽然并不要求学生对这些名言警句有透彻的理解,但我个人觉得还是应想办法引导学生读懂其涵义。可能在引导过程中会有很多困难,但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的所获也是显而易见:有理解作基础,背诵会更省力;理解的过程是发展学生思维的过程;理解体会的同时亦感悟如何做人。因此虽然会在理解这一环节费时较多,但我仍觉值得。

为了降低理解的坡度,我采取的方法就是把这些源于生活高度凝炼的名言警句,通过恰当的引导,依旧还回到生活之中。教学中我是这样处理的:

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兄弟之间怎样才叫做和睦相处?朋友之间怎么相处才算得上是彼此诚心诚意,注重诚心?

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

(1)这句名言是讲哪一方面的?

(2)告诉我们怎样孝敬父母?(小结:这样发自内心充满敬意和爱心地孝敬父母才是质朴实在的.,这就是孝在于质实)能讲出几个古代孝子的故事吗?

(3)那么不在于饰貌告诫我们什么?你在生活中见到过这样只在礼节上做得周到,实际上却并不发自内心孝敬父母的吗?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1)这句话又是讲哪方面的?

(2)警句告诉我们怎么爱父母呢?

(3)其实这句话并不是只讲爱自己的父母,意思是要爱自己的父母,必须爱天下所有的父母,不敢对于他人的父母有一点厌恶。要敬自己的父母,必须敬天下所有的父母,不敢对于他人的父母有一毫的怠慢。如果人人都能这样做,将是怎样和谐的画面?(提示:公共汽车上超市里人行道上)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听说过淡泊名利吗?能不能说说怎样对待名誉和利益才算得上淡泊呢?

(2)淡泊名利才可以怎么样?(明确志向)相反呢?

(3)宁静是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状态?只有排除了外界各种诱惑的干扰,才可以怎么样?(达到远大目标)

(4)能借诸葛亮的人生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学生们在思考、交流、探讨、思维碰撞中逐渐由困惑到释然,眼神也逐渐明亮起来。

剩下用于背诵的时间不多了,我只好匆匆带过这一环节,布置学生把名言警句抄写两遍。我鼓励他们每一遍都边抄边记,提高学习效率。

因为课堂上用于背诵的时间过少,课后心中略有遗憾。可中午,竟有许多学生争先恐后到我这里来背刚学的这几个句子,而且其中不乏学习吃力者。看来,注重理解功不可没啊。

回顾·拓展六教学反思4

小学六年级英语分层教学 篇11

如何解决教学的“因材施教,分层指导”,寻找适合各层学生的教学,已是无法避开的话题。带着问题和思考,我们学习了大量“分层次教学”的文献资料。“分层次教学”也叫多层次教学,就是教师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有区别地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控制教学进度,遵循因材施教原则,有针对性地实施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指导,采取因材施“助”、因材施“考”、因材施“分”等激励手段,使每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学习,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从而达到总体教学目标。

对学生分层,确定层次总目标

主要围绕优秀生“吃不饱”与后进生“吃不了”的问题,重点是抓两头,促中间。对优秀生,无论是课堂提问,还是作业训练,都适当提高要求,对其的目标是拔尖,加大他们知识的深度与广度,鼓励他们开展课外英语阅读和写作等。对后进生,教师结合他们的具体情况,每阶段确定具体学习内容,难易适中,有计划、有目的进行帮助,及时解决他们当前学习的绊脚石,使每单元的学习最终达到大纲所规定的教学要求。对中层生的目标是整体提高,教师在引导他们掌握基础知识时,以动手、动脑趣味引导为主,如定期要求他们制作英语卡片、策划英语板报、读英语小幽默等,增强其英语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向优秀生靠拢。

结合学生水平,分层备课

重在突出备课的层次性,重点考虑如何让后进生落实好基础内容,让优等生进行适当的新知拓展,让中层生有难度相当的挑战机会。对各个层次的要求随知识、能力的增长而逐步提高。每一课时尽量为各层学生的分层阅读、分层提问、分层练习、分层作业等做好备课工作。

将分层教学贯穿于课堂教学

教师可灵活采用“课堂复式教学法”,营造“大班环境下的小班化教学”。每课时教师完成了新授部分后,优生掌握速度快,课本知识对他们已不存在悬念,中层生次之,而后进生则还处于似懂非懂状态。这时教师可布置优生结合课内外知识进行语言实践,布置中层生根据课本的替换练习开展对话,后进生则有教师的重点帮助,消化基本词汇、句型和基本语法知识等。

各层搭配,优化小组学习的方式

教师根据班内每位学生现有的学习状况、知识水平,适当将学生分层、分组。每个小组包含各层次学生,优生、差生各一个,一个中层偏上和一个中层偏下,形成一个个学习小群体,营造课堂教学“全面参与,互助互学”的学习氛围。

因材施“考”,分层激励评价

听写与评价分层。从第二单元的英语单词听写开始,教师明确了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听写内容。最差的几个学生,规定他们背诵出所给的5个,其他学生依“层”增加听写内容(听写前一、二天给各层学生交代好并征得他们同意)。听写后,教师在评分时,如果最差的几个学生写对了那5个单词,他们一样被列入班里听写为优等成绩的行列,公开在班里表扬,累积次数多了再给予加分奖励等(后进生刚起步可听写5个单词,再逐渐增加听写量)。如听写没全对,视具体情况评为“过关”等评语(杜绝在学生的听写本出现0分或15分的书面评价)。

单元测试分层与评价。一般是听力部分面向全体,笔试题教师则根据学生实际进行选择,标明中、下层生要完成的题目。对小部分基础差的学生,刚开始时可采用“小口吃,吃得透”的办法,即测试前一两天先从测试卷抽出一部分题目,先对他们进行辅导,让他们学什么,考什么。评卷时,依据各层次学生应完成的部分进行評分,这样学生在知晓分数时都是欢欣鼓舞,完全没有了垂头丧气的灰色心情。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也在老师的一次次肯定、激励中培养起来了。

到六年级第一学期末,我们采用统一试题、统一时间进行测试。结果全年级优良率达70.4%(原优良率29.5%),合格率达90.9%(原合格率70.2%)。

上一篇:长沙市限购政策下一篇:党员廉政教育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