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信息技术行事历

2024-07-25

学校信息技术行事历(通用9篇)

学校信息技术行事历 篇1

2012 年学校安全工作行事历

1.安全工作总结。安全资料收集归档。2.2012 计 划 报 送 安 一月 总结 办。3.百日安全活动。4.寒假前学校安全检 查。1.制订完善 2012 安全工作目标管理责 1.新学期安全工作部 任书。署。安全工作部 二月 署月 作会议精神。4.学校安全工作检查。3.迎接安全大检查。5.开学安全第一课。1.百 日 安 全 工 作 总 结。预防春季传 三月 染病 3.对所属学校饮用水 进行全面排查整改。1.食品安全管理。2.交通安全宣传月。食品、交通安 四月 全强化月 4.继续做好流行病的 预防工作。

1、针对手足口病、流感、水痘、麻疹等传

1、预防传染病等卫 事故预防警 五月 示月

2、防溺水安全教育。通风等工作。

2、开展防溺水宣传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 六月 育月

2、防溺水安全第二 灾害的应急预案。

1、预防自然灾害。

1、制订完善防雷、防洪、防泥石流等自然 生安全教育。并做好教室等公共场所的消毒、清理、染性疾病的特征,加强预防教育工作,2.食品安全宣传活动。3.警校共育工作。举行一次主题班会④发一张安全倡议书 3.百日安全总结,资料收集归档。4.安全培训。1.开展交通安全主题宣传教育活动。①举办一次讲座②出一期黑板报或展板③ 2.流行病预防教育。全隐患。1.调查各校饮用水情况。2.制订饮用水整改规划,逐步消除饮用水安 2.落实局学校安全工 3.完善与建立有关安全工作制度。2.制订完善学校安全稳定工作岗位责任制。具 体 措 施 1.上报安全总结。2.上报 2012 年计划。3.对学生进行学校安全工作检查。次预警教育。

3、加强心理健康教 育。

2、举行各类事故预防应急演练。

3、加强游泳安全教育,制订完善防范措施。

4、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5、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时排 解学生心理障碍。

1、对食堂进行安全 食堂管理整 七月 改月

2、防溺水安全第三 次预警教育。

1、安全管理工作培 安全管理培 八月 训月

2、安全隐患的排查 整改。

1、开学安全工作检 查。安全工作检 九月 查月 育。

3、防溺水安全第四 次预警教育。

2、新生入学安全教 训。隐患排查整改。

1、进行一次食堂安全检查。

2、积极鼓励学校加大对食堂设施的改造投 入。整改排查的安全隐患,暂时无法整改的书面 报局。

1、对学生开展道路交通、防溺水、防食物 中毒、防流行疾病的安全教育。

2、制订完善各类安全教育计划。

3、制订完善各类安全教育制度、措施。

4、制订落实各类安全教育岗位责任制。

1、完善学生户外活动报批制度。加强秋季运动会、秋 户外活动安 十月 全教育月 安全教育。

3、加强学生进行户外活动的安全知识教 育。

1、第二周“中小学生应急演练周”。

1、安全应急演练。十 一 月 应急管理演

2、用火、用电安全教 练月 育。

4、学校用电、安全检查。

5、学校消防安全检查。

1、学校法制宣传教 十 二 月 法制教育宣 传月 育。

2、冬季安全教育。

3、节日安全教育。

1、开展“12.4 全国法制宣传月”活动。

2、进行冬季安全预警。

3、加强学生对防雪、防冻等预防恶劣自然 灾害的宣传教育。

3、举行一次安全用电知识讲座。

2、组织一次学校消防安全演练。游、节日等户外活动 完善活动预案。

2、制订落实学生户外活动安全管理措施,4、接送车检查。

学校信息技术行事历 篇2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人们的生活、学习与工作都离不开计算机网络, 目前我国各级医院正广泛用医院综合信息管理系统, 因此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已成为胜任工作与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必备条件。信息技术与 职业技术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整合, 丰富了信息技术课程内容, 增加了信息技术课程的作用。信息技术与职业技术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整合要求以先进 的教育理念为基础,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核心, 将信息技术作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 让学生在这种教学资源的环境中自主学习。整合后的职业技术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改善了传统 以教学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通过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 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2 职 业技术学校信息技术课程 的性质

在职业技术学校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计算机基础知识必修的基础课程, 是职业技术学校各类专业学生必须学习与掌握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公共课程。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课程 的学习, 能够学习与掌握有关计算机软件、硬件、网络等计算机信息技术中的基础知识与概念,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构成原理、组成结构以及计算机的应用。 例如: 了解计算机发展历史、计算机硬件 (鼠标、显示器、机箱) 、计算机系统软件、计算机硬件系统 (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 、计算机系统的概念、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二进制、十进制的算法、数据库的 了解、计算机网络应用、互联网 (Inter- net) 的基本概念与操作计算机常用的操作系统 (Windows XP、Windows 7) 、计算机办公应 用软件 (Word、Excel、Power point) 的操作与应用等。由此可见, 开设职业技术学校信息技术课程, 学生不仅学到了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 还掌握了一定的关于计算机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 能够满足信息时代医疗卫生人才发展的需求, 为学生将来到医院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3 职 业技术学校信息技术课程 的教学现状分析

我国职业技术学校信息技术课程以计算机理论基础知识学习为主。例如, 计算机科学的数学基础, 这些理论基础知识对早期计算机科学人才的培养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 互联网络的快速发展与信息时代的到来, 传统的计算机科学技术已无法满足现代信息技术课程的广泛内涵。信息时代强调的 不仅仅是计算机理论知识, 更多的是利用计算机获取各种信息与对信息的分析与处理的综合能力。现代职业技 术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主要有四点: ①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与爱好, 为学生未来计算机的深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②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技术能力, 学生只有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 才能更好地提高信息素养; ③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学习意识, 让学生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在学习中都能够熟练地搜集信息、寻找信息、整合信息, 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 ④培养学生对信息系统社会性的学习, 使学生了解与熟悉计算机信息系统在社会中应用的作用与意义。

职业技术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的不仅是教学生计算机相关的基础知识, 更多地是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与认识信息技术知识, 并且能够熟练掌握与运用信息技术。传统的职业技术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已无 法达到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目标, 虽然现有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有所改善, 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信息技术教学质量, 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①教学条件的限制。近几年, 由于信息技术发展迅速, 职业技术学校扩大招生规模, 而教学硬件设备没有更新, 使信息技术教学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②网络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少。 由于网络上关于信息技术的学习资源大部分都是面向社会群众的, 内容相对简单、易懂, 没有或者很少有真正适合医疗卫生类职业技术学校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较为全面、系统 的学习资源。③教学时间少。在职业技术学校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着 教学内容过多, 而教学时间较少的现象。由于学生信息技术学习起点不同, 导致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学习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学生普遍缺乏信息技术学习兴趣。而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很难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学习与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 因此, 也无法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综合素养。

4 信 息技术与职业技术学校信 息技术课程整合的策略

课程整合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 并使系统各个要素发挥出最大效益。我国信息技术与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整合起步时 间较晚, 课程整合处于一种较低的层次, 信息技术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近几年来, 笔者结合职业技术学校信息技术课程的实际情况, 对信息技术与职业技术学校信息技术课程进行有效整合策略做了一些探索与研究。

4.1 信息技术专业课教师进行信 息技术培训的策略

是信息技术 教师缺乏 现代信息 技术教育理论知识, 信息技术素质不高, 是信息技术教育难以充分在教学实践中发挥其作用的重要因素。所以加强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是 非常必要的。向信息技术教师传授现代信息 技术教育理论知识, 让信息技术教师认识到信息技术用于教学的必要性, 转变教师信息技术教育观念。观念是在生活与工作中逐渐形成的, 所以观念的真正转变也要经过生活与工作才能完成。

4.2 信 息技术 “适时 ”、“适度 ”用 于专业课教学的策略

在职业技术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 合理应用传统教学模式的同时, 还应积极引进现代先进的教学设备, 将二者融合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的整体优化, 使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内能够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信息技术的整合就是利用最少的时间, 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因此, 信息技术专业课教学要遵循“适时、适度”的原则。

4.2.1 信息技术“适时”性原则

在职业技术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 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 能够让学生看清计算机结构、工作原理等, 这样比教师在台上讲的效果要好得多, 也便于学生记忆。因此, “适时”的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 可以有效突出信息技术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兴趣, 降低学生信息技术学习难度。

4.2.2 信息技术“适度”性原则

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中, 将职业技术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 结合现代先进的教学手段从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出发, 坚持“适度”性原则, 有利于增加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接受程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效调动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积极性,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思维潜力,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5 结语

信息技术与职业技术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是现代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信息技术与职业技术学校信息技 术课程整合有效促进现代教学改革的发展, 实现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与学习需求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继斌, 张晓宇, 李成林.信息技术与职业技术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研究[J], 东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技术科学) , 2009, 30 (03) :201-202.

[2]李晓燕, 唐加有, 唐志强.信息技术与职校物理课程整合的研究——少课时背景下职校物理课程改革探索[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22 (06) :128-129.

[3]卞素兰, 尹丽丽, 高素素.信息技术与机械制图教学的整合——信息技术环境下 (机械制图) 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J].考试周刊, 2010, 38 (09) :157-159.

[4]胡春亚, 蔡卫东, 徐立立.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方法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13, 43 (11) :148-149.

[5]贾志斌, 杨巧玉, 胡加圣.职业学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与反思[J].职业教育研究, 2009, 39 (22) :146-147.

[6]曾祥霖, 张绍文, 刘成新.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层次和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 2009, 33 (13) :122-125.

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育亟待优化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农村学校;优化对策

新课程改革给农村中小学教育带来了新气象,教育观念的革新,教学方式的变革,学习方式的改进,教学手段的优化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信息技术教育作为一门技术性、基础性很强的课程,在农村中小学教育中已被广泛推行,被广大教师和学生接受和认可。然而这种新生事物的发展还极不平衡,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育遭遇尴尬境地,与城镇及川区条件较好区域比较主要表现为:一是基础薄弱。由于历史条件、地域环境、投资机制等诸多因素,农村学校的各项基础都比较薄弱,和城镇学校差距相当明显;二

是投入滞后。长期的教育投资机制不合理,投入资金不足,使得地处偏远的农村学校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三是师资匮乏。大量的农村学校,计算机专任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更谈不上专业化;四是成效不高。综合因素的交织,使得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成效很不理想。这些状况都使信息技术教育在农村学校处于不景气状态,极大地束缚了农村教育的发展,亟待全社会多管齐下,实现农村教育信息化的优化。

一、社会宏观层次上应为农村教育信息化的优化创设条件

1.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政策扶持力度

随着国家对基础教育的重视,特别是义务教育运行机制发生真正实质性变化之后,扶持教育发展的政策力度越来越大,这为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现状的改善带来了希望和机遇。政府及教育行政职能部门应从分析现状,树立均衡发展观,体现建立和谐社会的理念出发,重视广大农村学校的教育基础的改善和办学条件的优化,全面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处理能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给予政策倾斜。

2.建立长效投入保障机制

国家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实施,迎来了教育发展的春天。特别是农村学校的生存有了根本的保障,教育发展有了希望。各地在实施过程中,政府应因地制宜,针对农村学校基础弱、底子薄、条件差的状况,建立长效投入保障机制,确定农村学校教育经费用于信息技术教育的分摊比例,監

督考核,保证到位。

3.要加大师资培养的力度和速度

针对目前状况,应多管齐下,除了分配大中专学生到农村学校任教,城区教师定期到农村学校支教外,应拿出一定的经费,用于现有教师的技能培训与观摩,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培训相结合,整体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进课程整合,优化教育教学效率,逐渐改善教师知识结构,让信息技术教育真正走进师生生活。

4.动员社会各界,捐资助学,改善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条件

可以由官方出面,亦可以由地方村镇协调,也可由学校发动当地热心教育的开明人士、富商、企业家反哺教育,造福桑梓,兴学办教。营造全民关心教育、支持教育、投身教育的好氛围。还可以请求对口支援单位捐助电脑,改善办学条件。

二、教育观念先行是农村教育信息化的可靠保证

1.教师整合信息技术课程和课堂教学,从而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

教学方式的转变是农村信息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必经之路。教学方式的转变是建立在信息技术与课程、课堂教学相整合的基础之上,因此,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课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既要创造有利于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的条件,也要关心学生信息技术实践能力的培养;既要整合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也要整合信息技术与其他各门学科;整合不仅可以通过网络教室的建设,也可以通过电视、投影仪等信息技术设备的辅助,还可以利用Internet、校园网的连接来实现。

2.促进学生学会学习,树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交互学习、基于资源的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的观念

这些观念是时代的呼唤,是基于网络学习的特征。教育信息化必然伴随网络教育的发展和网络学习的生长,所以,自主学习等观念的形成是农村教育信息化在微观层次的重要发展策略。

3.兼顾网络教育与传统学校教育的优势,整合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观念

网络教育有着传统学校教育所难以实现的优势,比如,网络教育的非限定性——空间上涵盖了全球而打破了物理空间的限制、时间上的全天候而没有了开放与关闭的时间限制,网络教育的开放性,网络教育内容的流动性和更新的便捷、及时性,网络教育资源的丰富和共享性等等。而传统学校教育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富有了“人性”。所以,农村教育信息化应该整合网络教育与传统学校教育,兼容并包,平衡地处理网络教育与传统学校教育之间的关系,以促进农村人口素质的全面、快速、持续的发展、提高。

总之,农村教育信息化是时代的呼唤,是当代人的历史责任。只要正视现状,认清形势,有的放矢,重视信息技术教育,相信农村信息技术教育也会随着教育整体形势的转化出现新气象。

参考文献:

李金凤.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研究现状分析.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3).

学校信息技术行事历 篇4

上学期工作行事历

九月

1、开学准备工作,教师备课情况检查,制

定各项工作计划。

2、第一次作业检查。

3、第一次教学竞赛。十二月

1、新教育实验工作成果展示

2、小学一年级阅读与识字写字整合教学研讨会

3、小学三四年级英语歌谣及书写评比

4、小学英语教学研讨会。

5、小学思品优质课评比。

6、开展推普周宣传活动。

7、中小学师生经典诗文诵读大赛。

8、市幼儿教师论文评选。

9、第一次月考。十月

1、参加中小学教师人文素养专家报告会

2、参加县新教育实验工作推进会

3、人文素养拓展计划实验教师考核

4、学区三校联考

4、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暨骨干教师培训会

5、小学第三批高效课堂模式运用达标教师验收

6、幼儿园教学常规检查

7、第二次月考十一月

1、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研讨会

2、小学期中考试

3、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暨新课标运用研讨会

4、课题立项申报工作

5、小学高分突破法报告现场会

6、第二次作业教案检查

4、小学五六年级英语短剧展评

5、第三次月考

6、迎“元旦”文艺联欢暨太极拳比赛元月

1、第三次作业教案检查

2、复习迎接期终考试

3、中小学期末调研考试

学校信息技术行事历 篇5

首先, 要落实硬件建设, 在我们农村学校, 不说村完小, 单说中心校的计算机, 就有很多跟不上时代的需要, 甚至还有很多计算机不能使用, 无法满足一人一台计算机, 人数较多的班级甚至达到四、五个学生共用一台电脑, 多数学生站着“看电脑”。这样大大减少了学生的操作时间, 减少了学习内容, 降低了学习效果。每周的一课时上机时间其实都没达到, 除开教师的讲课时间, 学生真正的上机时间每周不到二分之一课时。而信息技术课的技能性强, 它是一门重理论更重实际操作的学科, 要求学生多操作, 以掌握技能。同时, 还带来一个课堂纪律上的问题, 一些学生整堂课都在争电脑, 不专心上课。操作时, 上机的同学兴趣勃勃, 没上机的学生上课没兴趣, 垂头丧气, 提不起精神, 有些学生相互之间讲话以及做与课程无关的事情, 影响了整个课堂气氛。

其次, 抓好教师信息技术的学习, 多派送教师出去学习, 同时派出去的教师必须要把信息技术带回来, 把学到的信息技术全部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并指导其他教师学习。学校应建立一种制度, 使教师之间互相学习, 互相促进, 形成竞争机制, 让教师在竞争中努力学习, 运用信息技术。如自己制作课件讲公开课, 用好多媒体;规定教师必须合理、科学运用远程教育资源, 应用计算机办公等等。这就能有效地促使教师认真学习信息技术, 充分掌握信息技术。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信息技术已经进入各大中小学课堂, 人们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这门学科, 这是社会发展所决定的。在我们学校, 面对计算机的初学者, 不用说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每年都有很大的变化, 学生的操作水平有高有低, 两级分化严重, 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 有时真不知从何处入手。因此, 如何上好这门课就成为摆在广大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所以, 上好信息技术课就要讲求实效, 做到节节落实, 不要急于求成。

一、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学科学习的最基本工具是计算机, 农村小学学生对计算机的认知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学生起点低, 在教学中既要依据教材上的内容, 也要照顾到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学起点难确定。教学时, 我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固有特征, 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 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

针对有的学生对信息技术课不够重视的情况, 我在教学中运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 以培养孩子们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纲要 (试行) 》指出:小学应以操作技能的训练和益智教学游戏为重点,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及思维能力, 开发学生智力。因而我在教学中尽量多用些游戏来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同时在玩游戏的过程中, 学生也自然而然的学会了新课内容。例如:我在教三年级学生学习鼠标的操作时, 为了让学生掌握鼠标器的指向、单击、双击、拖动等基本操作, 我不仅利用电脑自带的“纸牌”、“空当接龙”游戏来让他们熟练鼠标操作, 还从网上下载了多种练习鼠标操作的小游戏。这样, 在游戏中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得到了智力的锻炼, 也提高了灵活操作鼠标的能力, 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来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1) 解决硬件不足,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

农村小学教学资源匮乏, 硬件设施配置不足, 没办法达到每位学生一台电脑的要求, 我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模式是与学校的硬件条件和学生的学习心理相适应的, 是充分挖掘学校有限的电脑资源的一种策略。小组合作学习使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研究性学习, 开发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 提高教学效率。小组合作学习避免了信息技术教学中出现部分学生上课只能“看电脑”的情况。它能通过同伴之间的教与学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 培养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意识, 形成互助合作精神。

(2) 教师讲解与演示相结合

农村学校微机教室电脑配置差, 多数学校没有接网线, 一些与上网有关的内容很难进行。五、六年级的教材中有大量涉及到网络的内容。我所在的学校农村远程教育教室的电脑接了网线, 为了使学生对网络有所了解, 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校的农村远程教育教室设备来进行演示。

信息技术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篇6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校;教育;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2-338-01

在教育系统的各个领域全面深入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教育现代化,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信息技术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1、信息技术的运用提高了工作效率。办公自动化使学校任意一间办公室、多媒体教室等都装网络接口并方便地与Internet相连,各办公室的日常文字处理、教务处排课及学籍管理、成绩统计分析、学生信息管理、教学设备及实验仪器等都实行计算机管理,这有效的缩短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2、信息技术的运用加深了情感交流。通过信息技术平台,领导与教师之间、老师与老师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不用见面就可以利用网络进行信息交流和感情的沟通。

3、信息技术的运用架起了学校和家长间的沟通交流的“空中桥梁”。通过学校网站、电子评价平台等,老师和家长在不见面的情况下就能深入沟通,交流孩子的闪光点和点滴进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家校共同即时关注学生,做到了学校、家长、学生的“三位一体”,利于孩子的教育。

4、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办学效益得到了升华。信息技术增强了学校的办学效益和影响,表现在①宣传办学风格;②展示团队精神;③推广成功经验;④吸收优秀学生。同时,信息技术将学校优秀文化和办学思想进行了延伸:①影响家庭教育。通过网络家长学校,提供一些案例供家长参考和讨论,使家庭教育透过网络得到学校的支持。②促进社区教育。发挥学校优质资源的价值,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③促进教育公平。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在师生推优等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上,通过网站上公示,规范操作程序,实现公平公正。④丰富网络文化。对学生进行网络的道德规范、安全意识、责任意识等方面的教育,树立学生正确的观念与健康上网的良好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总之,为学校的发展、学生成长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二、信息技术对师生教与学的影响

1、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学习过程中师生间的互动关系。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生生之间的自由开放的交流互动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借助信息技术,师生、生生之间的交往互动更具平等性和非强制性,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民主平等精神的发展;对于促进学生社会知觉的发展、交往技能和自我意识的发展以及克服自我中心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信息技术应用于中小学教学过程时,在学生和学习对象之间增加了交互性的媒体,这就改变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学生与学习对象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既可以通过教师与学习对象之间建立联系,也可以通过交互性媒体或直接与学习对象建立联系,这样就能够增加学生的选择性,扩展学生的学习途径。

2、信息技术的应用拓宽了学生的学习途径。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学生的学习途径更为多样和广阔。学生可以运用网络、音像资料等获取信息,可以将一些无法亲身体验、实践的活动通过模拟情境的方式进行学习,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丰富了学生的体验。

3、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极大地丰富学习资源。丰富的学习资源是转变学习方式、促进学习方式多样化的物质基础。网络技术更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庞大的资源库。资源的利用率和共享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更大的自主空间,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自主性、学习方式的多样化由此成为可能。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课堂教学所提供的教学环境,使得课堂上信息来源变得丰富多彩,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通过数字化学习环境,教师和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国内、国际现实世界中的信息作为教学资源,并融入到课程之中,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利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4、信息技术应用使班级授课更个性化。教育信息化可以讓教师通过网络来设计课程,也可以通过网上论坛进行专题讨论,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练习,让学生进行自主选择,实现个性化教学的目标,让不同学生在各自不同的基础上获得进步,激发兴趣,因材施教。

5、信息技术应用使师生评价更系统。信息技术在自我评估中对定量评价能发挥出科学计算的优势,可通过学校网站、博客等记录下的学校发展过程中的轨迹,对定性评价又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家校互动又可以让家长成为学校发展的义务监督员,帮助学校发展。因此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可以帮助学校进行科学的自我评价和师生评价,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以上都是信息技术给学校的教育带来的正面影响,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诸如影响学生思想道德观念、学习成长、人际交往、身心健康等。

为此,我们可以从建立网络化管理体系、网络道德教育、家庭教育等方面入手,应对信息技术给学校教育带来的不利影响,促进学校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钟和主编《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

[2] 徐士良主编《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2004

[3] 牛忠慈<从中小学网站的使用引发的思考>,《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9:06

[4] 刘美凤<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应用的有效性研究>,《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3:Z1

学校信息技术行事历 篇7

信息技术 教育改革 差异 比较 完善

一、信息技术在中美教育中的应用现状

1.在中国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和发展,教育校园网逐步扩大为城市网或者区域网,这种发展趋势也逐步被许多地区所重视。根据相关数据显示,迄今为止已有超过一百的教学城市网,其中不包括筹建中的地区[1]。然而,尽管目前我国信息技术教学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常见的问题:第一,教师信息修养跟不上时代发展的主流,对信息技术课程并不完全了解;第二,一些教师仍然坚持传统的教学观,甚至一部分教师根本不知道先进的教学观,与时代发展相矛盾;第三,不清楚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目的,部分学校仅仅将这门课程作为简单的学科,并未注重这门课程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得学生仍然采用过去的学习方式,而不知道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2]。

2.在美国教学中的运用现状

顾名思义,信息技术化教学就是运用多媒体以及互联网,推动教育的完善,从而使其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据相关统计结果显示,美国是全球最大的互联网教学国。美国之所以成功地完成了教育信息化的改革,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第一,美国政府关注信息化教育;第二,美国研制出新的网络系统;第三,通信以及计算机行业的兴起等。

目前美国信息技术在教育方面的运用主要表现为:评价体系的运用,通过互联网将评价结果告之大众,有助于推动地区或者学校加快信息化进程;教育手段的运用,美国教学强调学生为主,教师只是充当指引者的身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力提升的运用,美国学校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改变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提高事故处理能力;学校设备完善,因为完善的基本设备环境是进行信息化教育的重要保障和关键因素之一,美国在进行教育改革时,保证了设备的先进性,从而其教育改革才会如此成功[3]。

二、中美信息技术教育运用的对比

由于科学技术、学生本身的特质等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中美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运用不尽相同。

1.教育观念的差异

信息技术对中美教育观念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第一,教学观的差异。美国的IT发展一直是全球的领军者,所以与其他各国相比,其教育方式更具有时代性。一方面使当地的教育更具广泛性,另一方面又促进了教育向以学生为主的模式转变,同时很大程度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方式、教育观念[4]。而在中国,信息技术也给教育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如师生之间的角色逐渐转变,教育观念也逐渐转变为自主学习和能力提高。第二,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差异。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美国教育模式逐渐从教师为主转变为教师、学生地位平等,教师所发挥的作用发生许多变化。然而在中国,绝大部分教师仍然强调传教式的,网络等仍然只是辅助学生学习的工具。第三,合作观的差异。合作是中国和美国教学的主要差别之一。在美国,教师更加关注合作观的培养,通常选择让学生共同完成一项任务,因而学生大多比较随和热情。但是在中国,学生在合作意识方面比较缺乏。

2.教学环境的差异

一个好的环境才能为学生构建良好的生活和学习气氛。教学环境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美国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投入了大量的劳力和财力,对学校的网络设备以及网络资源进行了有效的完善,根据相关数据显示,上世纪90年代末美国已经有将近一半的教学选择使用互联网[5]。然而在中国,尽管在这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但和其比较仍然存在差距,而且在其改革过程中暴露出许多教育问题,例如资金缺乏、教育氛围混乱等。

3.教育手段的差异

在教育手段方面,美国目前强调以人为本,坚持学生为主的理念,强调学生的个性培养,摒弃了传统的教师、学生共同学习的教学手段,逐渐转变成学生共同学习的教学手段,时刻以学生为主。例如,教师教学设备比较简单落后,而学生学习的设备都比较先进。然而在我国,由于传授式教学手段经过长时间的考验,在我国教育中已经根深蒂固,所以教育手段依然停留在传授式,而信息技术的引进只是为了帮助教师教学,不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依旧注重机械式学习。

4.教育体系的差异

一些学者指出,信息技术的出现和研究一方面将人们带入了信息世界,另一方面为教育的改革和完善创造了机会。由此可见,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影响已超过了其自身的范围。在全球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提下,美国的教育逐渐趋向于数字教学、资源共享和合作学习的方向。而在中国,大多数教师仍然选择以自身为主的教学体系,仍然强调教材与传授的重要性,尽管这种方式有利于知识的学习,但是很大程度限制了学生内在潜力的开发以及能力的提高,学生长时间处在被动的位置,很难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培养以及能力的提高。

5.学习方式的差异

美国在对学生学习方法改革的过程中,也坚持了自由、平等、自主等最新理念。教师以信息技术为主,将集体转变成组队讨论研究,学生以主动研究或组队合作研究为主。在这种方式下,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的内在潜力,强调学生的个性培养,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讨论,帮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态度,从而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完善自身的学习素养[6]。然而在我国,学生的学习仍然处于被动状态,尽管许多学校已引进大量的高新设备,但是其学习仍然处于听与练的状态,学生不能学以致用,不能将其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其实践水平比较低。

6.课程设置的差异

信息技术在美国课程设置中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资源逐渐从单一的教材变为多媒体等多种资源,教育内容也涵盖了学生对资源使用的反响。在这一方面,比较值得关注的是网络教室外的相关资源的供给,学生对这类学习状况的反响和态度应该成为其主要的组成成分。根据相关调查显示,至21世纪初,麻省理工学院的网络课堂已包含了超过一百的课程,并且将逐渐扩大到五百多,几乎所有的人都可以获得资源使用权。在我国,尽管十分注重学习资源共享的工作,相关政府也已经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重要性,但是改革过去的教学体系和教学理念的路程是艰苦的,依赖于大量条件的许可以及技术的发展。endprint

7.其他方面的差异

在美国各大学校,尽管其经费很多,但比较重视投资所带来的效果和利益,也不十分强调设备的最新,反而比较重视应用对体系的影响,这一点是中国所缺乏的。美国许多学校仍然保存着大量老电脑,但是保养得很不错,适用范围比较广泛,使用效率也比较高。但是在中国,大部分学校的电脑使用效率低、保养情况不好,甚至有的时候大批电脑闲置不被使用。尽管我国校园互联网普及情况比美国好,然而其各种资源比较缺乏,系统也比较简单。美国教师的教学面涉及多种学科,而尽管中国教师在教学方面的成果比较多,却基本上局限在校园网内,外来人员根本无法入网,涉及范围比较小。

三、对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启发和建议

上文对中美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进行了一系列比较,研究美国信息技术运用成功的案例,探讨其未来趋势,将其与我国相联系,给出下面几点建议。

1.教育观念方面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和发展,与产业年代的教育观相比,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符合新时代的特点,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一方面要结合美国的教育观,注重教师信息处理能力的提高及运用新时代的教育方式,另一方面还要结合我国的教育特色,对我国教育进行改革创新,走出符合中国特色的一条教育之路。

2.教育环境方面

教育环境是动态的,可能随着不同阶段的教育情况而发生改变,对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师的教育手段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是教育活动开展的重要元素之一。由此可见,完善教育环境也是教育改革的关键之一。

数字教学环境与支持系统是信息技术课程开展、师生平等自由教育和学习的重要场地,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快速获取教育资料,从而完成自主学习的辅助工具。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氛围,而且为教师的管理工作和教学工作创造了条件。数字教育环境的创建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第一,硬件设备的组建;第二,软件系统的创建。

3.教育体系方面

与过去的教学体系相比,先进的互联网教学体系最大的变化是改变了教育中教师与学习者的位置和对等关系。所以,若要真正构建以学生为主的教学体系,必须按照信息传输途径以及学生信息处理能力,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尽量提供学习资料,创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只有这种良好的教学氛围,才有助于教学的深入,才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才有助于学生合作精神的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为以学生为主的教学体系的创建奠定了基础,保证了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育手段方面

信息时代的来临,迫使全世界各大学校对教育进行改革,摒弃了以前“教材+黑板”的教学手段。所以,我国在对教学手段进行改革时,应当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实现全模块教学,有利于减少相关的教学费用和做到共享学习资料,有利于将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相结合;第二,强调实践教育,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以及事故处理能力,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程度;第三,实现案例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问题处理能力,增强创新意识;第四,强调互联网资源,其对教学设备及环境没什么要求,适合一些教学情况比较艰苦的地区,而且某方面增强了教育的开放程度[7]。

5.教育方法方面

心理学指出,学习方法主要分自我寻找和接纳两类。两类方法都存在一定的优势和劣势,相互依存。然而过去比较注重接纳,而不重视自我寻找的意义,所以目前需要摒弃完全性的接纳,选择有意识的学习,将各类讨论和自主研究活动彰显出来,让学生主动找到错误,分析并改正错误,从而最终实现化被动为主动学习。在此基础上,各大学校应当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提供学习资源,培养学生自主研究的意识,挖掘学生内在潜力,培养学生的个性;第二,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创建合作式的学习方法,提高其与人交流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第三,创建讨论式学习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开发;第四,创建全方位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全方位的素质;第五,建立教学评价系统,有助于师生间相互监督,从而为学习方法的改革奠定良好的基础。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使得各国发展呈现出一种全球化的趋势,信息的作用日益显著,信息技术在教育观念、教育体系、教育手段等方面对其产生了某种程度的影响,教育逐渐呈现出全球化、网络化等特点,使得传统的教育体系得到完善,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教学体系逐渐转变为学生处于主动地位的教学体系,使得教育得到空前的解放,也使得教育成为全民的活动。

————————

参考文献

[1] 吴振华.美国网络教育信息资源的现状及发展成因研究.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5.

[2] 李剑欣.现代教育技术支持下的创新能力培养教学模式的建构.保定:河北大学,2005.

[3] 王琳.信息技术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长沙:华中师范大学,2005.

[4] 刘月雷.信息技术教育的人文反思.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5.

[5] 安涛.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效果的研究.保定:河北大学,2006.

[6] 向于峰.美国教师信息技术教育研究.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2.

[7] 张翠凤.中美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之整合的比较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3.

[作者:孙小军(1979-),男,河南洛阳人,河南平顶山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讲师,硕士。]

学校信息技术行事历 篇8

由于教育体制和管理体制的改革以及高中的普及,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生源数量和质量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冲击。生源总体质量较差,基础知识掌握也很一般。在这样的形势下,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研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信息技术应用基础》的教学就十分必要。

1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课程的重要性

信息技术及信息产业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信息产品及服务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增强了国家经济实力和竞争力。信息技术已经能够代替人脑的劳动,它作为中国社会文化背景,成为每个现代文明人所必需的能力,人们正在从信息的应用中受益。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课学习与专业学习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本课程的学习过程,显示学生能在各课程的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对专业课程的学习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信息技术是学习其他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入门工具,应当树立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文化来接受的观念,在应用中直接或间接地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文明的传播工具。让学生在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课程学习中运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教学光盘、课件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课要注意在内容上与专业课学习多衔接、多结合、多应用;作为主干课程的信息技术教学,应当注意与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课程在内容上的衔接,如果是相同的专题,则应当在内容表达的方式上进行深化。

2提高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传统的教学停留在黑板、小黑板、录音机、幻灯机、自制的简单教具上,教师讲解知识点,然后写在黑板上,学生做笔记。这种教学模式既费时、又沉闷,活跃不了课堂气氛,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学内容局限在教材,教师只能依纲靠本按部就班,分单元分课时完成教学任务,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就很有限,难以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而运用多媒体课堂教学,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大幅度地增加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提高语言信息的活动强度,节省教学时间,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实现单元的整体教学,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有的放矢地增加一些课外知识,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对教材起到延续与扩充的效果。

学生对游戏特别感兴趣,而信息技术正具有这个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信息技术新课学习寓于游戏之中,以任务为驱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完成一个个任务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高信息素养。如在学习算法的时候,可以用一个很有意思的flash、gif游戏来作为开场白,提起学生的兴趣,然后通过讲授来达到效果。

3直观教学,加强学生记忆

中职学生的智力有多种表现。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老师应该想方设法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运用图文并茂、声像并举的方式,使学生能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例如,运动智能较强的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比赛、球星、明星、娱乐新闻等相关知识和自己喜欢的灵活多样的方式来学习,如分组讨论、个别辅导、集体讨论、网上聊天、电子邮件、电子公告、电子论坛、原版声像资料等等。此外,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帮助学生认识自身的智力特点,指导他们充分利用智力中的优势,帮助他们改进智力中的弱势。

在一个小游戏中,采用生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就能帮助学生加深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应根据其特点,针对一些信息技术术语、理论性概念作有针对性讲解,做到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而且形象具体,然后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操作来验证所学到的知识,熟练的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加强辅导,在通过屏幕监视器或巡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

随着新课程标准实施,中职信息技术课教学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尽管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多媒体的运用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但多媒体在中学的运用还很不平衡。不仅学校硬件设施配备水平不平衡,而且教师的运用水平也不平衡。除了设备条件较好的学校的一部分素质全面的教师可以很好的应用多媒体促进教学外,许多农村学校和部分老教师还不能很好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有的用了也不是自己的作品,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视觉和听觉手段,要利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教学课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要开发和利用网络等多种资源,努力学习现代教育技术。

4自主学习,不断创新

学生大多数还是很喜欢学习信息技术的,我们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主探索,自主学习。职校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较好的阅读能力,能够自己探索一些工具及软件的使用方法,一般情况下采取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老师可以自行出个例子,设置疑问,让学生自主学习,这样的教学效果要比在课堂上死讲要好的多。比如分组开发网页设计,现在的高中学生,很自我,独立意识和接触新鲜事物的能力非常强,让学生自行分组来创建自己的网站,即提高了学生的自主能力,也让同学之间也不由自主地互相帮助起来。最主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时候老师就要做好引路人,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时候,给予适当帮助。

利用下课前十分钟,通过电脑屏幕全班共同来欣赏完成得比较好的小组的作品,让小组成员来评价作品的优点所在,通过此种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审美观点,同时也激发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不同的学生存在着个性的差异,我们不能用一个标准去对待所有的学生,更不能用一个方法对待所有的学生,尊重他们的爱好,作好思想工作的同时,要相信他们的自主能力。在高二的网页制作课中,有的同学非常喜欢体育、美术、音乐、天文地理,历史名著,我们可以抓住这点,让他们各自组合,收集素材、网页框架合成与制作,更好的驾驭网络上的素材。网络上的素材鱼目混杂,老师要把好关,做好同学的“军师”。这也是对学生网络信息素养的一种培养,为以后更好地使用网络做好准备。

总之,要上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处处留心,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让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使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他们驾驶信息技术的能力,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课的教学也随之日益受到重视,但就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其他学校存在不同之处,笔者从几个方面阐述信息技术基础的重要性及教学观点。

用信息技术塑造学校的办学特色 篇9

软硬兼施 实现管理信息化

根据“总体设计,分布实施,逐步到位,继续完善”的原则,我校进行了多次信息化升级改造。如今,学校已拥有可容纳200人的多媒体报告厅并配有校园视频会议系统;所有教室均配有全套多媒体设备以及统一规格的交互式液晶大屏幕电视;建有全自动录课室和教研听课室,实现了课堂网络直播、课后网上点播;为学生和教师开放了电子阅览室;在每个楼层配置了电脑触摸屏,以便学生在课余了解教育信息;在主楼、门厅、操场等位置装配了宣传电子屏。配合大兴区数字校园建设工程,我校的网络应用环境正重新设计改造,准备利用三年时间,将我校数字校园整体应用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良好的信息化硬件设备为教师开展教学研究、课题研究,为学生进行学习与实践夯实了基础。

相对比硬件建设,我校更重视软件的建设,以充分挖掘现有资源的潜能,体现学校信息化特色。大兴三小网站是学校对外宣传的窗口。它方便了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了解学校的办学情况及最新动态,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也成为教师教学成果展示与交流的平台。大兴三小信息化管理平台是学校的办公管理应用中心,它将教师的电脑桌面变成了办公桌,囊括了教师日常教学与办公的所有相关应用,包括文件的交换、历史重大事件的查询、校园通知的发布、区级校级应用的快捷索引等。由于方便易用,教师们已习惯将其作为自己计算机的主页。如今,我校已逐步实现了办公无纸化、管理信息化。

研用结合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在于研究与应用。我校实现了教学行为的“三化三手”,即实施素质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环境现代化、教育手段现代化;培养教师成为开展教育科研的能手、捕捉现代教育信息的高手、锐意教学改革的巧手。

1. 把教师培训成为行家里手

为使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信息时代走出一条现代化教学新路,我校积极构建学习型组织,提出终身学习的要求,自上而下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采用多阶段、多渠道、多层次的培训方式,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信息技能和信息素养。技术上,从最初的阳光二代及洪图软件到Flash、网页制作以及交互式电子白板等,我们都请专家到校给教师做培训,并组织教师到大连、无锡等地的电化教育先进学校参观考察。为提高教师业务知识水平,把握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学校还购置了3个T的教学配套资源,引进了近200G的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专用资源,并订阅了《中国电脑教育报》等专业刊物。

现在,学校里的每位教师都成了制作教学课件的行家里手,成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能手。教师在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已成为一种习惯,生动的课堂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深受学生欢迎。在北京市组织的“三优”作品评选中,我校师生屡获佳绩,每次参赛获奖作品都在50人次以上,并多次在大会上发言、交流。

2. 以研修提高教师的课程整合水平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本质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获取知识、探索问题、协作讨论、解决问题和建构知识的认知工具。我们将学校的现有资源进行整理、优化,减少重复建设和不同平台间的切换,以提高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效益。在此基础上制订教师研修计划,开展每月一推荐、一评优、一表彰等形式多样的公开教学活动,并及时请教研员来校听课指导,加快了我校教学改革的步伐。

在日常教学中,我校充分发挥大兴区教师研修网与学校网站的主阵地作用,利用远程交互功能,与进修学校及其他兄弟学校的教师们交流互动,实现了共同提高。在此过程中,很多教师成长为大兴区教师研修网协作组的中坚力量。教师还充分利用北京教育资源网的网上资源,有效进行课堂教学,打造出了一节节优质的整合精品课例。

3. 以课题研究带动教师的专业成长

学校以课题研究为引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十五”期间,先后承担了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十五”重点项目《学科“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子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探究性教学模式的研究》等3个课题,并正式出版了《杏坛花开》一书。“十一五”期间,我校承担了国家级课题《基于交互白板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子课题《基于交互白板的校本研修促教师专业化成长探究》,推动了我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目前,我校“十二五”课题《利用交互白板创设情境优化教学过程探究》已顺利结题,并立项了国家级重点课题《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研究》的子课题。通过参与课题研究,教师们的专业技术素质和教学质量得以快速提升。如今,学校伴随课题研究成长起来的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有21名,他们在学校的各个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寓教于乐 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没有学生的信息素养,就谈不上学校教育信息化。我校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寓教于乐,让网络数字技术成为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

1. 丰富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

以往的学生管理以行为规范教育为切入点,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通过广播、电视、橱窗、班队会等多种途径,形成一套队员自主教育的网络体系。在此基础上,学校通过国家级重点课题《小学网络道德教育有效途径的研究》和《班级博客与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的深入研究和实施,不断丰富素质教育的途径,体现学校的信息化特色。现在每个班都有自己的班级博客,由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创建并管理,他们在博客上发表文章、上传信息,不但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技能,还促进了家校沟通,促进了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2. 为学生搭设创新与展示的舞台

学校在科技教育中应用信息技术,为孩子们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自2005年开始,我校在五年级先后开设了《LOGO语言海龟机器人》、《机器人》、《单片机》等校本课程,并组织学生参加灭火机器人、足球机器人、运矿机器人、FLL和排雷机器人等比赛,连续五年取得佳绩。其中,排雷机器人在第五届和第六届“全国青少年未来工程师博览与竞赛”中均获得全国第一名。2011年“木梁承重”项目又获得北京市第一名,并荣获最大承重奖。2011年,学校被评为北京市科技教育示范校。结合我校开展的“悦读天地”校本课程,我们还引领全校师生及家长走进“数字图书馆”,畅游书海,快乐阅读。

上一篇:煤矿工人个人年度工作计划下一篇:美国研究生留学专业介绍:建筑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