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统合思路推进诚信文化建设2013100

2024-06-12

以统合思路推进诚信文化建设2013100(共2篇)

以统合思路推进诚信文化建设2013100 篇1

以统合思路推进诚信文化建设

余玉花 《 光明日报 》(2013年10月07日 07 版)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社会转型意味着利益的调整、价值的重估、观念的转变和体制的转换。由于新旧体制和社会结构转变过程中出现的法律建设的滞后、道德教育的盲区,产生了各种无序的利益追逐,“诚信”正面临危机。诚信危机本质上是文化危机,诚信文化建设是克服各种社会失信现象的良方。

社会转型期诚信文化建设面临的困境

诚信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已经预示着诚信文化建设的推进有其特殊的难度:首先,诚信文化的潜在性、隐匿性决定了对其单独进行考量存在较大困难,需要从商务、政务、社会、司法等社会实践领域多方面对其进行系统考察;其次,诚信文化的内在性、复杂性决定了诚信文化建设最终是社会人的教育、改造与转化的工作,这是一项错综复杂的系统工程;第三,在转型期,利益问题已触及社会方方面面,如何保证诚信在个人与社会各方面的实现也必然要从系统性的角度来寻求解决思路。

诚信文化因其精神性文化的特点而使诚信文化建设困难重重,除此之外,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诸多复杂因素相互交结,也使我国诚信文化建设面临多重困境: 一是历史错位与传统诚信文化现代转化的艰难。诚信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古代先哲以“天人合一”的智慧推出诚信之道,以德性理论构建诚信文化,通过先人们世世代代的道德实践,中华诚信文化独树一帜。当今开展诚信文化建设,必须弘扬我国诚信文化传统。但我国传统诚信文化的基础是以农业为本的小农经济社会和以宗法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等级社会,这与以全球化、网络化、工业化、城市化等为基本特征的当前我国社会基础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传统诚信文化的现代转化面临着困难。

二是逐利驱动与诚信文化价值定位的下移。当前我国处在尚未成熟发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利益意识日益觉醒,利益诉求日益高涨。由于法律制度尚不够完善,通过钻空子、搭便车来获得利益的途径客观存在。在巨大经济收益的诱惑下,人们总是乐于选择成本低的失信行为作为自己的牟利手段,诚信文化在膨胀的利益欲望面前不堪一击。换句话说,当经济利益与诚信文化发生矛盾时,许多人倾向于选择经济利益,而将诚信摆在次要的位置。

三是新旧体制转换与诚信文化制度建设的盲区。当前我国正处在新旧社会体制和结构的转换过程中,与之相配套的许多社会诚信制度尚未建立或者难以发挥应有作用,使得诚信文化建设缺少制度支撑。例如,与社会信用管理相关的专门法律体系尚未建立;征信数据的采集与信用数据库的建立还处在起步阶段;信用服务中介机构的发展缺乏制度支持与规制等等。

四是“重形轻神”与诚信文化建设中文化向度的薄弱。当前我国文化建设中存在较为严重的“重形轻神”倾向,比较重视文化建设的外在器物形式要素,而容易忽略其内在的精神气质要素。受其影响,当前的诚信文化建设也容易走向工具化、形式化的路途,其内在的精神价值和文化意义容易受到忽略。

以统合思路破解诚信文化建设的难题

如何破解诚信文化建设困境,需要引入新的思路。笔者认为,诚信危机由多种复杂因素造成,诚信问题具有社会普遍性,涉及社会多方面领域,因此诚信问题的治理与文化建设不能局限于线形的和局域形的思路。线形思路的特点是简单,不能应对复杂的问题;局域形思路的特点是分散,注重于个别领域或个别方面,不能兼顾其他,因而难以形成力量。对于诚信文化危机这样的复杂问题和建设难题,必须要有整合系统的思路来寻找破解诚信危机的行动方案,统合力量来推进诚信文化的建设。

统合思路不限于诚信文化建设的目标设计、行动组织的设计,同样也运用于诚信文化建设的方法手段上,在某种意义上,统合也是一种方法。但是诚信文化建设的统合不是盲目追求某种偏好,而是来自现实对统合的需要和可能性。换言之,统合也需要有基础和条件。就诚信文化建设的统合而言,也只有在具备统合条件的前提下,才能运用统合的思路。基于诚信文化精神性的特点,在讨论诚信文化建设统合问题的时候,必须从精神文化的特性上来寻找诚信文化建设统合的可能

性条件。当然,在聚焦诚信文化精神特性的同时,不能忽略诚信精神文化所形成的社会基础包括经济政治社会等在内的制度条件、生态现状,以及社会基础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因为这些都是统合的条件。以此省视我国现今社会制度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笔者认为,诚信文化建设已经具备统合的条件。

首先,诚信文化是社会各个领域共同追求的价值观文化。诚信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但传统诚信仅仅限于个体的德性,囿于家族与朋友狭小的“熟人圈”。虽然个体德性仍然是社会诚信的基础,然而当今时代对诚信文化的要求已远远超出了传统诚信文化的范围。诚信原则不仅通行于熟人之间,更被要求通行于广泛的陌生人之间;诚信原则不仅仅作用于乡村家庭领域,更是国家政治、城市经济与公共社会各个领域的道德原则。也就是说,诚信已经成为社会各个领域人们活动和交往的伦理要求。可见,诚信文化是整个社会不同领域和社会成员不可缺少的道德文化养料,建设诚信文化是全社会的价值共识。

其次,不同领域诚信文化的相互影响与支持是统合诚信文化建设的必要条件。现实生活告诉我们,诚信文化精神性的特质使其具有快速的蔓延力,人为的设域与阻隔完全是徒劳的。在经济领域失信受益,则失信之风会快速飘向政治领域与社会领域,影响这些领域的诚信文化。同样,政治领域的失信也会影响其他领域的诚信建设。人们会自我安慰:官员可以不诚信,我为什么不可以?趋利性心理与“比坏”的心理助推失信蔓延。鉴于此,诚信问题的治理需要统合共治,否则辛苦的努力只能是事倍功半。

当然,从积极方面看,不同领域诚信文化建设又是相互支持的。例如,某一领域对失信的严厉打击不仅遏制了本领域的失信势头,对其他领域的不诚信行为也是一种告诫。同样,某个领域诚信文化建设得好,对其他领域诚信文化建设既树立

了学习的样板,又是极为重要的信心鼓励。总而言之,不同领域诚信文化建设的相互性、交融性显示了统合建设诚信文化的必要性。

诚信文化建设的统合模式建构

破解社会转型期诚信文化建设的困境,提高我国社会诚信文化建设的效果,真正解决社会失信难题和避免社会诚信危机,应以系统性、整合性和可操作性为指向建构诚信文化建设的统合模式。具体来说,我国诚信文化建设的统合模式建构如下:

一是诚信文化建设领域的统合。就是指政务、商务、社会和司法诸领域诚信文化建设的统合。政务、商务、社会和司法各领域诚信文化建设不能单打独斗、孤军奋战,而应相互配合、有机贯通。要实现它们之间的统合贯通,应打破领域之间不相往来的文化壁垒。随着网络的普遍社会化,领域之间的文化壁垒逐渐打破,为领域间的统合创造了条件。

二是诚信文化建设内容的统合。首先是诚文化与信文化的统合。诚文化注重的是主体内在德性的培育,所谓“思诚者,人之道也”。诚文化是诚信文化的核心和行为动力。信文化注重的是条件性的德性,带有工具性的色彩,但它是现代经济与现代社会交往的必要原则。诚信文化建设包括诚文化建设和信文化建设两方面,而且两方面建设要齐头并进,不可偏废。其次是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统合。我国有着悠久的诚信文化传统,我国古代和新中国建立后的诚信文化建设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深刻的教训,能为当代诚信文化建设提供历史资源和思想启迪,但是要根据当今时代特点和要求,赋予其新的内涵和意义,实现当代诚信文化的创新。再次是世界他文化与民族己文化的统合。诚信文化可以说是每个国家都需要的道德文化,诚信建设也是其他国家关注的文化任务,具有世界性。对于

他国诚信文化以及文化建设不能简单排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国的诚信文化建设要认真汲取国外诚信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

三是诚信文化建设手段的统合。首先是观念、制度和技术的统合。诚信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促使全社会建立诚信观念是诚信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但是,没有外在力量的推动,诚信观念的灌输与自我内化可说是既难又慢,因此诚信文化建设必须要有制度的介入,通过完善相关制度体系,使诚信文化建设获得制度的支持和保障。同时,诚信文化建设要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成果,如征信技术体系等。其次是观念与行动的统合。诚信文化建设既要着眼于人们观念的转变,使诚信文化深入人心,又要立足于人们的行动,使诚信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最后是主体与客体的统合。诚信文化建设既要强调外在的制度和规范体系建设,又要注重人们内心的道德律和善良心的唤醒;既要强调他律的功能,又要强调自律的意义,避免“重形轻神”工具化的建设路数。(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与司法公信建设研究”首席专家)

以统合思路推进诚信文化建设2013100 篇2

工程建设领域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领域, 也是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开展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是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的主要任务之一, 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内容, 也是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有效举措, 更是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有力抓手。早在2006年扬州市就提出“诚信扬州”建设, 自2010年3月以来, 在省治工办、省信用办的正确领导下, 在扬州市治工办、市信用办的组织协调下, 市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经过先行试点、全面实施、提升发展等三个阶段, 由点到面, 由浅入深, 先易后难, 有序推进了市县二级工作的全覆盖, 实现了省市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平台的有效衔接。截止2014年8月底, 全市在专栏发布信息93177条 (其中项目信息3327条, 信用信息88417条, 其他信息1433条) ;数据库已归集信息144183条, 其中从业单位信息120971条, 从业人员信息23212条。信息发布率大幅度提高, 我市已竣工项目的信息覆盖率达91.2%。

二、平台总体架构

扬州市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 分为项目信息公开专栏与项目信息平台、诚信体系信息系统平台两部分, 数据来源依托于部门项目信息、行政许可信息、行政处罚信息、综合治税信息、省有关信用信息, 分别建立项目管理、项目监察、相关从业企业、从业个人信息库等, 实现对项目的管理与监察, 信用信息的管理与查询等功能。

1、项目信息公开专栏与项目信息平台

根据项目建设方案, 我市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模式为“市区集中”+“县 (市) 自建”, 宝应、高邮、仪征3个县 (市) 依托自身门户网站, 各自设立专栏及信用信息系统和平台;邗江区、广陵区、江都区, 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国土局、市规划局、市城建局、市房管局、市交通局、市水利局、市环保局、市安监局、市民防局、市公安局 (消防支队) 由市级专栏统一设计开发专题页面, 建成3区12部门的专栏页面。项目信息平台可以依托市电子政务内网, 与市级部门信息系统、区级信息系统连接, 采集市级项目信息, 形成市级项目数据库。依据市级工程建设领域信息公开目录, 再将相关的项目信息依法抽取、发布到市级项目信息公开专栏, 市级项目信息公开专栏基于互联网与市政府门户网站相互链接。统建12个市级部门和3个区的项目信息公开专栏, 并与市级专栏反向链接。

2、诚信体系信息系统

建设诚信体系信息系统, 包括“一平台”、“三库”和“一网”的建设:“一平台”即信用信息平台;“三库”即企业信用基础数据库、个人信用基础数据库、信贷征信数据库;“一网”即“诚信扬州”专栏网站。其中信用信息平台依托市电子政务内网, 与权力阳关系统、综合治税、法人库、招投标系统, 及相关市级部门链接, 读取从业单位、从业人员信息, 形成市级信用信息数据库。并抽取相关信息发布到“诚信扬州”专栏网站。

三、平台功能设计

1、项目信息公开和信用信息共享功能

按照省治工办、省信用办对项目信息公开专栏和项目信息平台建设的要求, 根据《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共享专栏考核评分细则》, 扬州市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专栏一级页面设计了项目信息公开、信用信息公开, 信息整合发布、案件查办信息发布、信用信息下载、投诉举报等栏目功能, 及时向各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公众发布各类相关信息;二级页面采用分页浏览方式, 设计了项目审批公开信息目录、项目建设管理公开信息目录、土地使用权审批和出让信息目录、从业单位信用信息目录、从业人员信用信息目录等发布功能;三级页面主要在二级页面各信息目录基础上发布项目基本信息、招标投标信息、重大设计变更信息、施工管理信息、合同履约信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结果信息、建设用地审批信息、企业基本信息、人员基本信息、良好行为记录信息、不良行为记录信息等功能。

2、项目管理功能

项目管理是对项目建设全过程的全方位的监察和管理, 主要包括在时限、费用、过程等方面进行实时监察、绩效评估、统计报表、综合分析评价等功能。

(1) 实时监察功能模块:实现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全过程的全方位的监察, 通过对项目建设的审批流程及管理流程进行梳理优化, 形成监察的监察点及监察规则, 通过监察引擎实现监察功能。并建设预警机制, 对监察过程发现的问题进行预警提示, 功能包含:一条龙审批监察, 施工管理监察、资金监察、项目进度监察、招投标监察等。

(2) 绩效评估功能模块:即对各个部门的审批监察考核通过项目审批监察绩效测评模块来进行打分、排名。本绩效测评模块依据市监察局制定的重点项目审批监察绩效测评标准设置不同打分项的分值、权重等, 系统依据测评标准自动进行打分, 并根据综合得分对各个部门进行排名。

(3) 统计报表功能模块:系统提供灵活、可设置的统计分析功能, 实现固定格式统计、自定义统计等统计方式, 并能以数据报表和图形的方式直观的表达出来。数据报表可以是标准报表, 也可以自行修改标准报表、设计用户自定义报表, 并能方便地对报表文件进行管理。

(4) 综合分析评价功能模块:按照项目审批、项目管理各个环节要求, 对项目实施过程的审批、招投标、工程监理、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竣工验收、合同与资金执行等环节进行分门别类分析, 贯穿以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 对项目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为市领导提供一个查询统计、督查监察、辅助决策的专区, 有助于领导及时掌握情况、发现问题、预测分析, 进而及时协调各方、解决问题、规划未来。

3、诚信体系功能建设

(1) 信用信息平台建设

信用信息平台根据实际应用需要, 设计信用信息管理、信用纠错、信用评级配置、信用报告查看、信用统计分析、操作日志、信用查询等功能。是实现对现有基础数据入库管理、比对, 形成信用相关的数据并进行展示, 同时实现信用信息监管、数据纠错、统计、下载等功能, 并根据相应的考核标准实现信息的考核评估。根据工程领域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目录要求, 对行政许可系统、行政处罚系统进行接口开发, 在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系统中开发“项目信息系统”模块, 自动获取从业单位、从业人员相关信息, 增设填报字段, 实现信息的归集, 并提供信息检索功能。

(2) 基础信用数据库建设

企业信用基础数据库建设:以扬州市工商局的企业经济户口为基础, 融合国地税、质监、卫生、安监、公安等部门子系统提供的相关数据, 建立企业信用基础数据库。市级平台实现公共信用信息的交换、共享、备份, 并面向行政部门、社会公众、社会征信机构等提供信用信息服务, 形成支撑全市信用体系发展的基础。

个人信用基础数据库建设:在公安、计生、卫生、司法、教育等部门所掌握的人员信息基础上, 将企业法人、公共服务行业职业经理人、公务员、律师、医生、教师等作为重点对象, 录入自然人在社会与经济活动中形成的履行义务纪录和相关信用数据。

信贷征信数据库的建设:积极支持人民银行信贷征信数据库的建设和发展, 引导和鼓励其使用政府归集的企业和个人信用数据, 在此基础上积极协商与人民银行实现信息共享, 力争实现人民银行相关信息资源与政府公共信用信息资源实现互惠交换, 相互融合。

(3) “诚信扬州”网站建设

根据项目规划, “诚信扬州”网站作为“中国扬州”门户网站群一个专题子网站建设, 该网站利用信用基础数据库, 一是将可以公开的信息以不同的表达方法和形式经授权后提供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发布、查询、检索、答复、咨询、征信等相关服务;二是市有关部门可利用该网站实现对企业的有效联动监管, 及时掌握个人的信用状况;三是政府可依托“诚信扬州”载体, 及时向社会发布诚信体系建设方面的政策法规和公告公示, 有利于宣传诚信体系建设工作, 促进诚信体系建设氛围的形成, 实现诚信激励、失信惩戒的机制, 并形成一套“虚拟”的扬州市信用体系。

四、创新特色工作

1、创新目录梳理整合

扬州市对照中央、省规定的项目信息公开的22项基本内容、信用信息公开的10项基本内容, 先后多次上门调研, 对各部门实际能够提供的数据项进行摸底、论证, 并召开目录确认过堂会, 最终梳理出符合扬州实际的项目信息公开目录和信用信息公开目录。目前, 《扬州市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指导目录》中项目审批事项为27项, 比省标多17项, 项目管理事项为14项, 比省标多5项。

2、创新数据归集方式

扬州市在信息化系统平台项目建设的过程中, 坚持“数据为王”, 形成六大数据获取方式。一是获取行政审批系统项目审批信息, 通过改造审批系统, 在每个权力事项中增设项目审批阶段相关表单字段, 将项目信息公开内容与行权事项捆绑, 保证录入的及时性, 实现约80%的项目审批信息的自动交换;二是获取行政处罚系统的处罚数据, 通过企业营业执照号或组织机构代码进行关联, 获取工程项目从业单位的不良信用信息;三是获取综合治税平台的企业信息, 通过开发接口, 实现与综合治税平台中工商、质监的企业信息自动交换, 目前已获取11万多条企业基本信息;四是获取公安人口基础信息库的相关信息, 实现个人6项基本信息的信息核对功能;五是获取金融行业信贷数据, 与市金融办、市人行积极对接, 力争实现金融行业信贷数据自动交换;六是获取省公共信用信息中心的信用数据, 实现扬州信用数据下行落地。

3、创新特色监察模式

扬州市高度重视对项目环节的监察, 经科学谋划, 探索创新, 并结合我市实际, 构建扬州特色的系统监察模式, 即“以电子监察贯穿项目信息公开全流程”:在系统中嵌入电子监察模块, 系统根据制定的监察规则, 对重大项目实施过程中设定的监察监控点进行自动判断, 对异常情况进行自动报警。监察人员根据授权, 可针对报警情况发起督查督办。电子监察模块实现了四大监察功能:时限异常监察, 包括办理时限监察, 工程进度时限监察, 竣工时限提醒, 竣工验收日期一致性监察等;流程异常监察, 包括项目流程环节办理顺序监察等;内容异常监察, 包括重大设计变更监察、证号缺失监察、施工监理监察、投资规模与招标方式监察、环评报告类型与项目规模监察、安监设计审查结果监察等;资金异常监察, 包括资金管理使用监察、资金拨付情况监察等。

五、结语

扬州市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信用信息平台系统自建成运行以来, 成效显著, 通过系统平台中项目进度的即时查询、督察督办、绩效评估等功能设置, 有效遏制了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中腐败行为。2012年中央治工办在《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简报》第116期中, 专题介绍了我市的有关工作经验, 供各地区、各部门参考借鉴。

上一篇:手机销售业务述职报告下一篇:扬州大学2016年投档线